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淺析新時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實現路徑

淺析新時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實現路徑

淺析新時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實現路徑

淺析新時代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實現路徑

“治國憑圭臬,安邦靠準繩”。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黨的十九大報告是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的總綱領,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一系列法治新判斷、新論述和新思想,為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指明瞭方向。深化依法治國實踐是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的重大主題,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入到新階段的必然要求,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現實性和緊迫性。

一、新時代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的意義和作用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萬世之儀表也。”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從世界近現代歷史進程來看,在現代化的國家建設過程中,凡取得重大成就的國家,均能較好解決好法治和人治問題的。從歷史經驗看,我國實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戰略是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經驗和教訓後作出的重大抉擇。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黨在廢除舊法律的同時,積極探索和利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根據地法制建設的成功經驗,開展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初步奠定了社會主義法治的基礎。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初期,由於黨在指導思想上發生“左”的錯誤,導致了法制的淪喪,特別是“文化大革命”使法制遭到嚴重破壞,社會主義建設為此付出沉重代價。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歷史是最好的老師。經驗和教訓使我們黨深刻認識到,法治是治國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衰則國家亂。什麼時候重視法治、法治昌明,什麼時候就國泰民安;什麼時候忽視法治、法治鬆弛,什麼時候就國亂民怨。”可見法治建設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障。

從現實需要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解決我國改革發展穩定中面對的矛盾和問題的迫切要求。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我們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重任前所未有,面對的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在這種背景下,只有把依法治國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黨和國家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堅持用法治來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係、規範社會行為,依靠法治解決社會矛盾和問題,才能確保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今天,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基本建成,但“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現實中,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和問題還依然存在。比如,部門保護主義和地方保護主義問題;司法不公、貪贓枉法等現象;人民羣眾關心的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住房等突出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都需要密織法律之網,更需要強化法治之力。

從長遠發展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戰略謀劃。全面依法治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現在的情況看,只要國際國內不發生大的波折,經過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應該可以如期實現。但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路該怎麼走?如何跳出“歷史週期率”、實現長期執政?如何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這些都是需要我們深入思考的重大問題。”面對這三道重大考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給出了堅定而明晰的答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所以,我們黨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一個重要意圖就是為民族復興籌、為長遠發展謀。

從人類文明進程來看,法治與現代化進程是密切相關的,人類文明進程中現代化與法治化密不可分。隨着人類社會由傳統向現代的轉型,建設現代法治國家,對實現法治現代化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全面依法治國方略必須堅持從中國具體國情出發,牢牢把握全面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內在規律,堅持以歷史擔當和使命為導向為人類社會法治文明和社會法治現代化提供中國戰略和方案。

二、新時代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的實現方式

(一)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科學立法要求立法尊重法律發展的基本規律,體現立法技術的最新水平,保證立法符合法律的內在規律性。民主立法要求立法真正反映最廣大人民羣眾的意願和意志,最大程度保障社會公眾有效參與立法的權利,增強立法程序的公開性、公正性。依法立法,是新的歷史時期對立法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是立法原則上的一大變化。依法立法要求立法遵守憲法等法律法規規定的基本程序和授權界限,依法履行法律法規賦予的立法職責。充分發揮設區的市以及自治州關於城鄉建設與管理、歷史保護、環境保護方面的地方性法規的制定權,充分調動地方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遵循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的根本前提,是新時代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任務和着力點。憲法的生命在於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於實施,要切實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的順利開展,保證法律體系內部層次清晰且富有邏輯。

(二)建設法治政府,推進依法行政,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另一個關鍵因素就是要推行法治政府的建設。法治政府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標誌,深入推進依法行政是全面依法治國的主體工程和關鍵環節,嚴格執法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點在於通過嚴格執法保證憲法和法律的有效實施,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真正做到有權必有責,推進法治政府建設,需要在簡政放權、優化服務等社會普遍關注的主要問題上不斷深化改革,在依法行政上不斷簡政放權。各級政府要將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制度建立起來,進一步抓牢抓實,以新技術為媒介進一步推動便民服務中心建設,打造一支辦事依法依規、信息開放透明、服務優質高效的行政隊伍。進一步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不斷創新行政執法方式,合理配置執法力量,提高行政執法效能。同時積極建立行政訴訟行政首長出庭訴訟的制度,實時探索行政機關法律顧問制度,對行政內部決策的合法性進行審查把關。

(三)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努力讓人民羣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和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是司法體制改革的重點和關鍵,要解決司法體制改革推進過程中的制約性、瓶頸性問題,完善相關配套措施,加強改革的系統性、聯動性,通過司法職務序列管理、人財物統管、職業保障等方面健全配套,形成符合司法人員職業特點和發展規律的管理體制,維護司法人員的職業尊嚴和履職安全保障,優化法治整體環境;進一步規範權力運行,深化司法績效評價,提升案件辦理質效,強調司法職權配置的合理化;積極運用現代科技,加快科技化、信息化建設,探索和促進司法體制改革與科學技術的深度融合,提升司法效率和司法公信力。注重司法程序,通過程序設計來限制司法權被濫用,實現公平正義,兼顧司法效率;強化司法監督,提升司法能力,平衡公平與效率。建立多種類全方位的監督模式,將整個司法過程置於監督體制下,保障司法的獨立有序運行。大力推進司法信息公開建設,讓司法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建立司法文書公開查詢制度,建立健全失信人員信用懲戒體系,讓失信行為寸步難行。

(四)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則國興,文化強,則國強。法治文化是一個社會的法律制度及其實踐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法治文化建設作為法治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日益成為法治建設中的重中之重。堅持全面依法治國,要調動全社會的力量,不斷完善法治文化的機制、創新傳播形式,着力建設法治文化,使法治信仰、法治觀念、法治思維、法治習慣在全社會牢固樹立起來。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需要大力弘揚法治精神,夯實法治宣傳教育,在全社會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努力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

三、結合荊州實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建議

(一)大力推進地方立法,打造古城名片。充分發揮設區的市以及自治州關於城鄉建設與管理、歷史保護、環境保護方面的地方性法規的制定權,調動地方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依託長江大學等高校教育資源,在已施行的《荊州古城保護條例》的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荊州水資源環境保護條例、荊州城鄉建設和管理的條例,真正讓古城文化底藴在有法可依的基礎上得到充分挖掘。

(二)健全行政機關法律顧問制度,扮靚法治荊州。目前法律顧問已在全區行政機關和部分村居社區均有設置。部分涉訴信訪案件,在法律顧問的協助下得到了圓滿解決。因此建議在原有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法律顧問制度,充分發揮顧問的事前合法性論證作用,將社會主義的法治理念貫穿於重大決議的全過程,實現決策的科學化。

(三)推進司法公開,提高司法公信力。利用互聯網等新技術,全力推進庭審直播、裁判文書等司法信息公開,主動接受羣眾監督,大力開展審判執行專項行動,提高司法的威懾力和公信力。

(四)健全信用體系,營造爭做誠信公民的氛圍。在已構建的的全區執行聯動機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職責落實,建立考核機制,完善聯合運行機制,打壓“老賴”的生存空間。同時利用公共場所電子顯示屏、流動宣傳媒介定期發佈失信被執行人信息,利用新聞媒體和報紙開闢專欄宣傳典型案例,組織開展“憲法日”等活動以志願服務的方式將法律法規以人民羣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予以宣傳,達到教育目的。

四、結語

當前全面依法治國的宏偉藍圖已經繪就,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號角已經吹響,作為新時代的法院幹警,我們一定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以永不懈怠的精神風貌,只爭朝夕、履職盡責,做好審判執行工作,奮力把建設法治中國的宏圖偉業加快推向前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w1ze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