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工作總結精選 >

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項目工作總結

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項目工作總結

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項目工作總結

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項目工作總結

2015年我們嚴格按照全省《旱田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項目實施方案》的要求,認真制定項目技術實施方案,積極開展試驗示範研究,強化技術培訓,搞好技術服務,探索適宜本地區的保護性耕作技術工藝和配套機具系統。加快推廣應用,全面完成了項目各項技術經濟指標,取得良好的社會和生態效益,現就項目工作總結如下:

一、項目實施情況

(一)選擇項目區:設置試驗田項目區的選擇按照玉米種植面積結合當地羣眾基礎好,易於接受,便於推廣的原則,我們將試驗地點選在三卡鄉、呼瑪鎮、北疆鄉種植玉米麪積比較多的鄉鎮,土壤多為棕壤土,屬淺山坡耕地。

在三卡鄉三卡村,依託瑞和種植業合作社,建設300畝示範田,在呼瑪鎮西山口村,依託科振農機合作社,建設示範田180畝。在北疆鄉象山村,依託象山現代農機合作社,建設試驗田480畝。

(二)試驗模式設置:玉米保護性耕作試驗田與傳統耕作對比田採取三種作業模式進行對比。

1、在三卡鄉三卡村瑞和合作社試驗改革鏵式犁翻耕土壤的傳統耕作方式,春季除機械播種之外不進行任何土壤耕作,直接使用迪爾1204拖拉機牽引吉林康達2BMZF-6免耕播種機在有秸稈殘茬覆蓋的地表一次性完成破茬開溝、施肥播種、覆土鎮壓等複式作業,減少機械進地次數,降低作業成本。種植品種為德美亞2號--播後噴施滅草劑—田間管理中耕追肥—收穫。

技術要點:①免耕播種,株距為17cm,畝保苗6000株,播深為3cm。②機械施肥深度為10cm,畝施肥量為50kg。③高效噴藥技術,利用合作社的北京豐茂3W-500型液體噴藥機,採用咽嘧銷草酮2000ml+莠去津1000ml,對植株進行高效高精度噴霧滅草。④當玉米7-8片約40公分左右時,用播種機的施肥鏟深趟壟溝,追肥深度以10-15釐米為宜,側距10-12釐米為宜,趕雨前追施尿素10公斤/畝。

2、在呼瑪鎮科振農機合作社示範秸稈覆蓋免耕播種技術模式,建設面積為180畝。

技術路線:秋季進行玉米機化收秸稈粉碎還田---用1204東方紅拖拉機配套1LF-435型黑山翻轉式雙向深鬆淺翻犁深鬆30cm以上---冬季休閒---春季用馬斯奇奧MT-6型免耕播種機進行播種.品種為德美亞2號---播後噴施滅草藥--田間綜合管理。

技術要點: ①深鬆技術,大馬力拖拉機配套深鬆機進行淺翻深鬆,深鬆深度30cm,打破犁底層,且深淺一致,行距一致,不重不漏,到頭到邊。②氣吸式精密免耕播種,株距為17cm,畝保苗6000株,播深為3cm。③機械施肥深度為10cm,畝施肥量為50kg。④高效噴藥技術,利用合作社的3wm-1500型液體噴藥機,採用咽嘧銷草酮2000ml+莠去津1000ml,對植株進行高效高精度噴霧滅草。

3、深鬆重耙精密播種模式。建設面積480畝.技術路線:深鬆→重耙→起壟待播狀態→春季精密播種→藥劑滅草→田間管理→收穫。種植品種為鑫科育1號和利和16。

技術要點:①深鬆重耙整地起壟技術,用迪爾JD2204拖拉機配套沃爾1DSL-3600鬆耙聯合整地機進行作業,深鬆深度32cm以上,然後用道依茨2104拖拉機配套佳農北方1BYZP-6.2型56片耙進行碎茬碎土作業。②精密播種深施肥技術,用道依茨2104拖拉機配套沃爾2BQD-12型免耕播種機進行氣吸式精密播種深施肥,株距為17cm,播深為4cm,壟間行距為65cm,畝保苗株為6000株。施肥量為57.5公斤,施肥深度為10cm。

(三)作業機具及技術要求:玉米秋收後留高茬(25cm)過冬,採用免耕播播機進行播種,播量為2.0kg,播深3-6cm;除草方式為化學除草,採用咽嘧銷草酮2000ml+莠去津1000ml。時間為6月20日-7月5日。機械深鬆放在苗期,每年苗間深鬆一次,深鬆深度為20-30cm,時間為6月20日-7月5日。全方位深鬆的地塊,每2-3年,在秋季,進行深鬆一次。

(四)試驗三種保護性耕作模式:在同等水、肥條件下,種植同一作物、品種,同時播種,在此基礎上同時進行對比測試、分析。

(五)試驗監測的內容及方法:主要包括低温測試、土壤含水率測定、作物生育期觀測、化學除草及病蟲害防治、土壤有機質測定、作物產量測定、地表覆蓋測定、生產成本核算、配套機具性能考核。

二、主要經驗和做法

(一)建立健全機構,加強實施工作的領導

我們向縣政府主管領導進行了詳細彙報,召開相關部門領導會議,研究部署我縣保護性耕作實施工作。首先成立了由縣政府副縣長吳志忠同志任組長,農機局局長任副組長,由財政局、農業局和實施區各鄉鎮長等十多家單位領導組成的領導小組。加強對實施工作的領導,並且成立了由縣農機推廣站站長任組長,有5名技術骨幹參加的技術小組,具體負責實施過程中的技術工作。同時我們還聘請東北農大工學院周福君副院長、縣農技推廣中心丁濟文等5人擔當技術顧問,組成專家顧問組,協助解決實施工作中的技術難題。在組織機構健全之後,領導小組精心研究制定實施方案,編制分月工作規劃,制定工作職責,分解任務,使得每一個工作環節都有人管、有人抓,保證了項目順利實施。

(二)圍繞農時季節,加大宣傳及培訓力度

在推廣宣傳工作中,把技術宣傳工作放在首要位置。首先是組織實施區鄉(鎮)、村幹部,合作社社員和種植大户,召開“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實施動員會”,發動羣眾,澄清各種思想顧慮和障礙,放心大膽地應用保護性耕作這門新興技術。其次是組織編印了2000餘份保護性耕作技術宣傳資料,及時發放到實施區農户手中。再次是組織農機技術人員走村入户,深入田間地頭,大講實施保護性耕作的主要技術內容、目的和好處,效益以及應該注意的問題,逐步提高廣大幹部和羣眾對保護性耕作技術的認識和了解。

在技術培訓方面,我們緊緊抓住機收玉米留高茬、機械深鬆、雜草防控、免耕施肥播種四大技術環節。以召開機具演示會,現場培訓會的形式,培訓農民。5月11日在北疆鄉象山村召開“玉米免耕播種現場會”,8月12日在呼瑪鎮西山口村召開“保護性耕作高架植保機及植保無人機現場演示會”,9月27日在三卡鄉沿江村召開“保護性耕作技術免耕播種觀摩會”,宣傳和講解免耕播種作業的優勢和好處,實地參觀示範田玉米長勢。

(三)量化工作指標,落實目標管理責任

我們項目實施方案的工作進度安排,分解工作指標,細化、量化實施工作的環節及任務,制定分月工作計劃表,使得實施工作有條不紊,有效展開。我們還按照分月工作計劃中的作業環節,落實具體負責人,實行“一抓到底”的崗位目標管理責任制。即每個工作環節都有人主抓,每塊示範田都有縣站技術幹部包抓,把工作責任落實到每一個人,保障保護性耕作項目任務的順利實施。

(四)嚴格項目管理,規範資金使用管理

健全和完善各項管理機制,制定切實可行的項目實施方案。加強項目的監督、檢查和績效考評工作,建立技術檔案,形成技術總結報告,逐步建立適合本地區的耕作模式。建立現代農機合作社牽頭,農機大户參與的農機服務網絡。提高機械利用率,確保各項技術措施高標準完成。主動接受省站專家組對項目的實施情況進行技術指導和檢查考評。

加強資金管理,項目資金實行“專賬專户,專款專用”。認真執行項目資金管理有關規定,確保專人嚴管項目資金,在財政局監管下保證資金的合理使用。堅決杜絕挪用、擠佔

等現象發生。

三、取得成效

(一)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節約成本效果明顯。實施玉米保護性耕作,省去了傳統的燃燒秸稈、旋耕滅茬、破壟夾肥、鎮壓等多道單獨作業環節,一次完成破茬、開溝、施肥、播種、鎮壓等多道工序,有效減少農業生產環節3—5次,節約用工40—50%,每畝節約生產費用40-70元。

2、抗旱保墒能力增強。採用保護性耕作技術,農田實行深鬆,打破犁底層,增加了土壤通透性,建立了土壤涵養水庫,可以有效提高土壤墒情。同時,由於農作物秸稈覆蓋地表,減少了陽光對土壤的直射,有效降低了水分蒸發,提高了蓄水保墒能力。

3、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加。實施保護性耕作,由於採用秸稈還田覆蓋技術,增加了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了土壤團粒結構,有效提高了土壤肥力。實施保護性耕作,土壤年增加有機質0.065%,如果連續實施保護性耕作三年以上,土壤中有機質開始富集,地表土層開始鬆軟。

4、增產效果明顯。10月20日我們邀請縣統計局、推廣中心對示範田進行了測產,保護性耕作示範田平均畝產為599公斤,對比田畝產為564公斤,全縣平均玉米畝產553公斤。經調查統計,較對比田產量增產6.2%。按玉米現價2.0元/公斤計算,畝增收可達70.4元,加之畝節約生產成本平均45元,農民每畝增收節支約115元。

(二)監測數據對比分析

1、地温變化。播前:免耕播種項目田留高茬試驗田各層平均地温與傳統耕作對比田地温分別低0.2℃-2℃,其原因是項目田地表覆蓋物多而減緩地温升高。玉米留高茬深鬆試驗田深鬆後比對比田各層平均地温高0.1℃-1.3℃,其原因是深鬆後使土壤疏鬆孔隙度增大,提高了土壤的透氣性,使土壤更多地接納熱能。

2、提高了土壤含水率。播種前:由於示範田地表覆蓋好於對比田。冬春季存雪量大,存雪時間長、蒸發量少,因此留高茬示範田對比田0-30cm土壤含水率平均高0.5%。對比田含水率低也是因為翻耕後容易跑墒。雨後24小時:由於玉米秸稈腐爛分解,改善了土壤團粒結構,使土壤變的疏鬆,孔隙度增加,這樣就增加了土壤貯水量;同時地表覆蓋物還可以減緩雨水徑流,延長雨水存留時間和入滲時間也增加了土壤貯水量。經測定:示範田0-30cm土壤含水率比對比田高1.5%左右。苗期深鬆的耕地雨後3天測定的數據看,0-30cm土層水分比對比田同層高0.8%-1.5%。其原因是苗期深鬆可以打破犁底層,活化了土壤,相對增加了土層厚度,有效地減緩地表徑流,提高了土壤接納降水的能力。作物生長期、封凍前:經測定,這兩個時期0-30cm土壤平均含水率比對比田分別高0.7%-1.6%。

3、作物生育期觀測:經測定項目田比對比田出苗早3-5天,苗全早6天。其原因是選用先進的指夾式播種機,播種深度一致,覆土厚度一致而且比對比田覆土薄,因此出苗早、出苗齊。三葉期早3-5一鹼葉期株高也明顯好於對比田,作物成熟期比對比田早5-7天。在播種前考慮由於地表殘茬過多,影響播種質量,造成出苗率降低,所以採用半株距播種,即株距為13-15cm左右,保證項目田的出苗率為90%以上,補充因殘茬和秸稈影響出現的缺苗斷條現象。

4、化學除草及病蟲害防治:化學除草的時間放在苗後作物生長期,這樣除淨率高,效果好,成本低。玉米選擇吉林市吉豐農藥,除草施藥方法:每畝用藥量4500-5625克/公頃(300-375克/畝)按規定每公頃用藥量兑水600-900千克(每畝用藥量兑水40-60千克)。

5、增加了土壤有機質,秸稈還田後,經過一段時間後發生腐爛,使土壤變的疏鬆,增加了土壤活性,促進了土壤微生物的生長,土壤有機質增加,有利於作物生長。

6、提高了作物產量,增產原因是項目田土壤含水率、土壤肥力均好於對比田,因此隨着項目的進一步實施,產量增加也是必然。

7、減少了風蝕,保護耕地,保護生態環境項目田地表覆蓋率比對比田提高,覆蓋量增加,同時項目田在冬春大風季節採用根茬固土,播種又儘量減少動土,因此可以大大地減少風蝕。

(三)取得的成績。第一總結確立了適宜本地區壟作特點的玉米保護性耕作技術工藝。第二取得了大量的監測數據。第三逐步提高了領導和羣眾對保護性耕作的認識。第四積累了實踐經驗,鍛鍊了隊伍,具備了大面積實施的條件。

四、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一)存在的問題

1、測試儀器落後,測試結果不精確。測試風蝕、水蝕、土壤容重等指標的測量未能完成,土壤有機質質量的測定不方便,測試手段落後,缺乏比較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2、項目實施期短,我縣屬高寒地區,氣候寒冷、空氣相對乾燥,作物秸稈根茬的腐爛時間長,在短期內土壤有機質增加效果不明顯。

3、雖然我們採取了各種形式的宣傳和引導,但是由於的傳統耕作方式的影響深蒂固,加之農民看重短期經濟效益,影響了此項技術進一步推廣應用進度。

4、保護性耕作機具價位高,補貼資金少,推廣難度大。連續實施保護性耕作田間雜草發生量大,純免耕播種存在拖堆斷條影響播種質量。

(二)幾點建議

1、繼續加大對保護性耕作技術示範推廣力度,增加深鬆補助金額,對保護性耕作給予一定作業補助。

2、保護性耕作技術屬於長期的系統工程,建議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延長示範推廣年限,鞏固提高示範推廣成果。

3、進一步提高保護性耕作機具購置補貼額度,優化機具結構和性能,增強機具的適應性和可靠性。

4、堅持行政推動和宣傳、引導示範相結合,農機與農藝相結合,產學研相結合,示範推廣與本地實際相結合,把保護性耕作技術推而廣之。

五、提升和改善農機推廣體系建設

農機推廣體系建設與項目實施同步推進,充實農機推廣技術人員,指導示範區開展機具質量跟蹤調查、標準制定和機具選型,開展技術指導、培訓宣傳、信息諮詢、檢查評估和接受考核驗收等工作。開展知識更新工程,選派1名同志參加農業部培訓班,組織10名農機推廣技術人員赴齊齊哈爾農機校參加基層農技人員(重點班)培訓。推進技術交流與研究,組織赴泰來縣參觀學習先進經驗。改善推廣工作條件,投資15萬元新購吉林康達免耕播種機、滅茬機、中耕深鬆施肥機。購置大型複印機、照相機,購買測水儀、烘乾箱等檢測設備。保證農機推廣具備必要的辦公場所、儀器設備和試驗示範基地,提升農機推廣站的公共服務能力。

六、下一步打算

1、計劃利用冬閒時間召集農民舉辦保護性耕作技術培訓班,邀請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授課。

2、召開保護性耕作研討會,創新發展互聯網+信息化建設。促進農機農藝相結合,農機化與信息化的融合,制定明年工作方案。

3、做好項目分析總結工作,探索適合本地的最佳技術模式。

呼瑪縣農機推廣站

2015年11月16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gongzuojingxuan/94q7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