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工作總結精選 >

鄉鎮文化工作總結

鄉鎮文化工作總結

一、基本情況

鄉鎮文化工作總結

三堂鎮位於太和縣東北部,京九鐵路與308省道交匯處,距縣城30公里。明末清初年間,因集市周圍建有孔子、老子、佛祖廟而得名“三教堂集”,後簡稱“三堂集”。鎮域面積6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萬人,轄9個村委會,121個自然村。1999年我鎮先後被省政府和省體改委批准為全省中心建制鎮和省級綜合改革試點鎮,2014年被批准為全國重點鎮。

三堂鎮文化站座落於集鎮中心地段,合計投資90萬元,於2011年建成交付使用。該站現設有圖書室、文體廣場、室外籃球場、多功能廳、民俗農耕文化展館、電子閲覽室、科技培訓室、娛樂活動室等,功能齊全。我站現有專職人員3名,羣眾文化輔導員8名,文化志願者20名。2013年,三堂鎮綜合文化站被省文化廳評定為鄉鎮一級文化站。

二、主要成績

三年多來,在三堂鎮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縣文廣新局的大力支持下,我站積極開展工作,做出了一些成績。

1、搭好台子搞活動

我站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資源,以組織羣眾協會、社團隊伍為抓手,積極開展羣眾文化活動。每年定期舉辦元旦、春節、五一、六一、十一聯歡會,書法交流、卡拉OK、羣眾廣場舞、象棋、乒乓球、籃球、羽毛球比賽,引領全民參與文化活動。

一是抓好培訓。發掘民間傳統技藝,組織民間音樂、書畫等愛好者集中培訓,三年來組織培訓36場次。聘請農技講師下村開展高效農業、養殖技術培訓60場次,受益羣眾近兩萬人。

二是建好隊伍。2013年2月,開始成立三堂文化站龍獅旱船隊,文化站投資演出道具2萬元,組織46人開展培訓學習和演出,到目前為止,已分別在三堂以及周邊的苗集、宮集、三塔等地演出70多場次。組織農民廣場舞隊伍。自2012年開始,我站把分散在集鎮上的多個廣場舞組織起來培訓,提高素質,並有計劃地利用節日和慶典日開展演出活動30多場次,參加演出人員達1500人次。組織農民軍樂團。今年3月,我站投資1萬餘元購置了軍樂器材,組織農民音樂愛好者18人,開始進行培訓演出,已演出10餘場。組織農民書畫交流和研討。2012年成立三堂鎮書法協會,幾年來發展會員60餘人,舉辦書畫展12次。扶植一個農民書畫組織——三教堂書畫院,經常組織開展書畫交流,目前全鎮有書畫愛好者近百人。

三是搞好活動。利用節慶日組織文藝匯演。每年的五一、六一、國慶、元旦、春節都舉辦羣眾聯歡活動,參與演出人員每年有400餘人。組織舉辦羣眾體育比賽。每年五四青年節舉辦青年農民乒乓球賽,國慶節舉辦籃球賽等,三年來共舉辦各種體育比賽20多次。組織民俗文藝演出。每逢當地及周邊集市古會期間,開展精彩的民俗演出活動,節目豐富多彩,有舞龍舞獅、小車旱船、花棍花挑、古裝戲劇人物表演等,深受羣眾喜愛。我站龍獅旱船隊同時在婚慶典禮上進行有償演出,籌集經費用於組織費用,以活動養活動。

2、開闢渠道廣交流

一是積極參與上級組織的各類文化活動,並取得了優異成績。在太和縣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元旦文藝匯演中,我站選送的大型舞蹈《我和我的祖國》《夢裏尋她》連續兩年榮獲一等獎;舞蹈《為祖國祝福》榮獲二等獎,舞蹈《絲戀》榮獲三等獎。在全縣演講比賽中我站選送的《讓雷鋒永駐我心中》榮獲二等獎。在全縣第一屆嗩吶大賽中,我站選送的作品獲得優秀獎、組織獎。在全縣文藝作品有獎徵集活動中,我站選送的相聲《我要當農民》獲得三等獎,快板《當好美好鄉村八大員》獲得創作獎。在太和縣“追夢太和”電視演講比賽中,該站選送的《收穫青春思考、釋放青春能量》獲得三等獎。在全縣首屆農民歌手大賽和全縣首屆農民廣場舞比賽中,我站選送的《驚鴻舞》獲得一等獎、男生獨唱獲得二等獎,《茶山情歌》獲得二等獎。2012至2014年度,我站連續三年榮獲全縣農村文化工作一等獎。2014年,被省文化廳批准為全省30個鄉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試點之一。2015年,被省文化廳評為全省26個羣眾文化輔導優秀組織單位之一。

二是積極對外進行書畫交流。通過幾年的努力,我鎮的書畫交流已輻射到周邊的多個鄉鎮,先後有30餘人定期來我鎮進行創作研討和交流,我鎮書畫愛好者同時到其他鄉鎮進行交流。組織作品對外出售,每年書畫交易額達10多萬元。

三是民俗演出對外輻射。我鎮現有嗩吶演藝團體6個,每年對鎮外演出達300多場。文化站龍獅旱船自成立以來,走向鎮外有償演出達30多場。

3、免費開放抓服務

我站合理佈置各個活動室,認真落實值班制度、工作制度,提高服務質量,確保正常開放。抓好各村農家書屋、遠程教育、電子閲覽室、村級文化設施的管理和開放工作。

4、規範市場抓管理

配合上級主管部門抓好歌廳、網吧、音像、娛樂場所的規範,嚴厲打擊非法網吧及邪教組織,宣傳新思想、新觀念、新文化,用先進的文化佔領本鎮文化陣地,樹立崇高科學,反對封建迷信的思想,更好的滿足人民羣眾求知、求美、求樂的需要。

5、打開思路搞創新

為了搶救性收集、展示正在淘汰和消失的傳統農業生產工具、農民生活用品,深入挖掘和研究民俗農耕文化,弘揚傳統美德,教育子孫後代,我站自2013年開始着手蒐集藏品。在縣文廣新局和鎮政府的高度重視下,經過一年的不懈努力,民俗農耕文化博物館於2014年6月正式落成開館。先後投資20餘萬元,建設展廳場地260平方米。展示內容為不同時期傳統生產生活器具、民族風俗特徵、農耕文化技藝、習俗諺語總結、農耕家居收藏、地方藝術整理等,目前收集展示藏品達1300餘件,並不斷充實藏品。自去年以來,我站的民俗農耕文化博物館、羣眾文化活動、有線電視村村通等工作被中國文物網、安徽省文物局、安徽日報、阜陽日報、穎州晚報、社區文化生活報及阜陽新聞網等媒體給予專題報道。

以上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地方黨委政府和我縣文廣新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得益於我鎮羣眾的積極參與。

三、下步打算

1、繼續拓展服務功能

在免費開放的同時,利用現有場地和設施,辦好書報刊閲讀、宣傳教育、文藝娛樂、科普培訓、信息服務、體育健身等各類文化活動。結合全省鄉鎮文化中心試點工作,鎮政府利用房改拆遷,為文化站擴建2400米的羣眾文化廣場,現在場地清理正在落實。我站針對不同服務對象,完善服務內容,設立文藝創作輔導室、黨員活動室、科技培訓室、廣播室、青少年活動室、老年活動室(老年大學)、鄉鎮志書編纂室。

2.不斷豐富活動內容

在原有的各類活動的基礎上,擴大活動內容,把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放在首位,突出思想引導、文化薰陶,組織開展節慶禮儀、鄉風文明、教育培訓、文體娛樂等活動,以文化人、以禮塑人。着眼於提高農民羣眾素質,定期開展黨的理論和形勢政策、思想道德、實用知識、致富技能、科學知識、法律常識、健康生活等教育培訓。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把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收集整理地方文獻資料、編寫鄉鎮志書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促進鄉村特色文化發展。根據我鎮實際,計劃組建新的農民文體、攝影、音樂、舞蹈等協會組織,帶動各項活動開展。

3.進一步抓好隊伍建設

對現有的文化站人員進行培訓,提高自身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壯大羣眾文化輔導員、志願者隊伍,協助開展各項文體活動。推動建立各種形式的業餘文藝團隊,經常性組織開展活動。發揮羣眾團體、民間調解員、大學生村官、五老人員等在鄉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管理和服務中的作用。

標籤: 鄉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gongzuojingxuan/demv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