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工作總結精選 >

教研活動個人總結講話

教研活動個人總結講話

教研活動個人總結講話

教研活動中我們將學與思、教與研的有機結合,理論與實踐相互轉化,促進教師提高了自身認識,優化了教育行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教研活動個人總結講話,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教研活動個人總結講話1

一、問題的提出。

改變學生被動接受、大運動量反覆操練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探究式學習是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期的一個重要的目標。探究不僅被作為重要的理念、教學建議提出,而且被列入了課程目標和內容之中。類似“探究”、“探求”、“探索”等詞語在《國小數學課程標準》的各個部分頻繁出現。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瞭解探究式學習的實質,掌握其規律,並運用於實踐。也就是説掌握探究式學習的方法已經作為教師的一項基本技能,這是教學發展的需要。

探究式學習作為新的學習方式受到廣大教師的關注,並在課堂實踐中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幾乎到了無課不探、不探不成課的地步。因此一種觀點認為探究已經過了頭,探究式教學用得太濫,應該降温。持這種觀點的人主要是從當前各級各類的觀摩課中得出的結論。但觀摩課中出現的這種現象代表不了真正的日常的課堂教學實際。與觀摩課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日常課堂教學中探究式學習的缺失。實際上,還有很多教師對這種學習方法缺乏應有的認識,也極少在課堂教學中運用。這固然有某些客觀的原因,但教師對這種學習方法的陌生則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們提出以“引導學習有效探究”為主題的系列教研活動,期望通過活動使參與的教師提高運用探究式學習方法的能力。

把眼光放在實實在在的課堂教學中,加強對探究式學習的實踐與反思,在實踐與反思中加深對這種教學方法的認識,這是我們以此為主題開展系列教研活動的目標。

二、活動過程。

圍繞“引導學生有效探究”這一課題,以數學中心組成員為主,分四個階段開展系列教研活動:準備階段——學習思辯;實踐階段——實踐探索;研討階段——研討交流;總結階段——總結反思。

1、學習思辯。

學期初,中心組成員集中討論。根據目前教學實際中學生被動接受、大運動量反覆操練的學習方式依然佔主導和教學改革的要求,我們確定以“引導學生有效探究”為研討課題。針對這一主題,要求每個組員蒐集相關資料,分散學習。邊學習邊思考邊積累。通過學習加深對探究式學習方法的理論認識,進一步明確探究式學習方式在新課程改革中的重要地位。瞭解關於這一主題的已有研究成果,為我們的課堂教學實踐作好認識上的準備。在學習思辯的後期,每個組員寫出了一篇學習的心得,這也是對這一階段學習的小結。在數學教研活動中,組織全校數學教師學習了相關內容。(《探究式學習:含義、特徵及核心要素》、《從傳統教學觀到建構性教學觀》等)

2、實踐探索。

在學習思辯的基礎上,中心組成員各以自己所以年段選定一節課作為實踐研究的對象。低段的--、--、--老師實踐課是《解決問題》(第四冊),高段的--、--、--老師的實踐課是《分數的基本性質》(第十冊)。選定教材以後,各自分析、研究教材,尋找相關資料,反思以前在教學本課時的思想。在此基礎上寫出教學本課的教學設想,教學設想緊扣“引導學生有效探究”這一中心課題,然後寫出教案並進行課堂教學。這些階段都是各位教師獨立進行,以保持各自的獨特見解。教學以後,同一年段的教師相互交流教學心得,反思自己的實踐得失,並寫出課後反思。

3、研討交流。

經歷了學習思辯和實踐探索以後,我們對如何“引導學生有效探究”有了一些初步的理論準備和實踐經驗,但是這種理論準備和經驗都是較為膚淺的,認識也不夠全面。為了進一步揉合不同教師的認識,也為了使理論認識與實踐能夠進一步的融合,我們的活動進入第三階段即研討交流階段。我們確實第四冊《鋭角和鈍角》一課作為嘗試課,要求全體教師在分析研究教材的基礎上圍繞研究主題備好課,並確定由--老師執教。對於本課的教學,我們進行了多次的試教,每次試教,中心組教師都認真聽課,做好筆記,課後圍繞研究主題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得失,不斷改進。幾次試教和集體研究以後,教學效果有了很大的改觀。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對本主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5月17日,我們與東方外國語學校聯合在本校進行了以“引導學生有效探究”為主題的全市性的教學研究活動。活動內容包括:柳永平老師介紹系列研究活動概況與要求→陳紅輝老師執教《鋭角和鈍角》→東方外國語學校教師執教《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本校教研組長介紹系列研究活動開展情況→東方外國語學校教研組長介紹系列研究活動開展情況→各校教師圍繞本主題點評兩節實踐課→東方外國語學校宋煜陽講座→教研員柳永平總結本次活動。活動獲得了教研員和各校教師的好評。

4、總結階段。

總結是實踐的昇華,我們要求中心組每位教師認真反思一學期學習、實踐的體會,寫出總結文章。

三、關於“引導學生有效探究”。

探究之重要,前述已經説明。那麼什麼樣的探究才是有效的探究?我們應該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探究?運用探究法教學我們應該注意些什麼問題?這是我們在實踐和研究會考慮的幾個主要問題。

1、關於有效探究。

(1)合適的內容。

我們認為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適合應用的條件,沒有哪一種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探究法也是如此。作為一種被新課程標準大力宣揚的學習方法,我們對它推崇備至,把它作為解決目前教學種種弊端的最佳方法,往往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最終又成為形式主義而貽害教學。因此清醒認識這種方法的侷限性,也是非常必要的。一些學生容易理解的陳述性的知識、一些數學上的人為規定、一些學生容易掌握的程序性知識,應用探究法的必要性不大。而一些學生有一定生活基礎的全新型知識、一些通過學生自主努力合作討論能夠解決的後續型知識、一些規律性知識等比較適合學生的自主探究。

(2)教師的教學思想。

在實踐中我們認識到,教學思想在指導教師教學行為中的作用是何等的重要。教師的教學思想對教師教學行為的指導很多時候都是隱性的,也就是説教師在教學中大多時候是不自覺地受到自己的教學思想的左右。我們常説的習慣,其實並不是行為的習慣,而是思想的習慣。不改變深入我們內心深入的教學思想,單純想從教學行為上改變自己,這是不可能的。僅僅想從行為上改變教學,往往容易造成探究的泛化和神化。前者就是隨意地給一些人們早已熟知的教與學的形式貼上探究的標籤,如一個從目的到內容再到方法、步驟,甚至連表格都畫好了的活動設計,卻不僅被冠以探究而且是自由探究的名稱;後者則只把從問題的提出、證據收集主案的制訂和實施到解釋的形成、檢驗和結論的得出等等都是由學生自主發現、由學生獨立完成的活動才歸為探究。這兩種理解都背離了探究式學習的本質意義。

(3)問題是探究的核心。

教師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真正深入到探究知識的過程,是探究式學習常用的方法。沒有問題,無所謂探究。教師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圍繞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進行探究,是探究式常用的方法。在實際教學中,問題,往往是由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已有經驗提出,關鍵的問題往往由教師引導。因此教師在學生探究中設置合適的問題是非常重要的。

(4)主動性、自主性是探究成敗的關鍵。

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學生的學習離不開教師的引導。但是探究學生的特點又決定了學生必須要有能夠自由思考、自由討論交流的時間和空間。沒有自主性的探究只是形式上的探究,只是學生按照教師的意志完成規定動作的探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探究。也就是無效的探究。

2、關於引導。

引導是一種教學藝術,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已有經驗和課堂即時情境作出的促使學生思維引向深入的語言、動作等的暗示。在教學中,教師的引導更多地體現在問題的設置上。引導性的問題可以預設,也可以在根據教學的即時情境提出。

(1)引導的預設。

引導性的問題可以預設,實踐證明,一節好課,必須要有比較全面的問題預設。不要認為預設就是規定學生的思路,沒有預設就是給學生以自由。事實上,好的教學預設不是規定學生的思路,而是對學生在課堂中可能會作出的反應的預測,是順着學生思路所預先作出的教學對策。這種預設雖有規範學生思路的作用,但卻不是規定。在教學中適當規範學生的思路也是必要的,可以使教學變得經濟有效,引導學生快速高效地獲取知識,可以避免那種漫無目標的猜測,避免課堂教學的拖沓。那些關乎課堂教學全局性的問題、環節的中心問題等,教師必須預設。

(2)即時引導。

預設的引導固然重要,但在教學中更多的則是生成性的教學情境,在生成性的教學情境中,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一句話甚至一個詞不達意的表達迅速判斷學生的思路、理解學生不甚成熟的解釋或者一閃即逝的創見,並緊緊圍繞本課作出適當的引導,把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這是非常重要的。當然這需要教師具有高超的教學藝術。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的磨鍊。

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在探究中思索,在探究中成長,探究本身已經成為新課標的重要目標之一,每一個教師都應該認真思索並在實踐中不斷探究這種新思想、新方法的實質。避免對探究地神化,也要避免在教學實踐中對探究的泛化。

教研活動個人總結講話2

在這次教研活動中,我自己也有一點收穫。

一、教育教學理論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精神靈魂。

在講課前,我積極參加低年級的教研活動,仔細聆聽其她教師的設計理念。接着結合自己要教授的知識,再次品讀教學大綱。語文教學大綱中四個設計理念: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正確把握教育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建設開放、有活力的課堂。數學課堂也有學科特點:努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問題,讓學生們變得更加聰明、更加高效。理論方面的深刻認識,使得我設計的`課堂有了魂。有了這個支撐,我在設計的教案時就更加有針對性。

二、學生是課堂教學的實體,是整個教學實踐的魂。

所有的教學活動必須都要圍繞學生的已有知識和要學習的新知展開。對學生的培養是學校一直強調的理念。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我努力落實這一點。學生怎樣坐着、怎樣站着、怎樣回答問題、可以從哪些方面回答、上課時聽什麼、怎樣學習更有效等等。平時,我對學生的這些方面都進行有目的的訓練和培養。雖然開始很累、很苦,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進步是讓人欣喜的。在課上,學生們都能積極回答問題,回答時聲音比較洪亮,比較完整,能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見。

三、存在問題:細節決定成敗

在一次、一次的教學研討活動中,自己不斷的在成長。在教研活動中,學生的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課堂教學整體結構逐漸的變得完整、高效。但是如果把其中一個環節單拿出來再看,發現還有許多不足、遺憾。或者有些東西我們已經意識到了,但是在落實上還不到位,學生的能力上不足。這就需要我在進一步的教學活動中不斷的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地提高學生的能力。那時的教師工作會更加的輕鬆。

四、發展方向和改革措施

繼續加強對語文、數學大綱的學習,對每一條理論都有深刻的認識,例如:數學中由具體到抽象再到形成語言的特點,要尊重這個規律,在實施教學活動中有所體現,努力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對於兩節課中完成較好的地方應該繼續堅持,有兩點需要加強的地方是:

1、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更加註重細節,善於捕捉學生的每一個瞬間的精彩。

2、注意後進生能力的提高,使得班級的整體能力不斷加強。

教研活動個人總結講話3

2月29日,我們太行國小數學聯片式教研活動如期舉行,參加這次教研活動的不僅有聯片區兄弟學校,還有來至臨汾的老師。本次活動圍繞着“三步導學教學模式研討”這一主題展開,活動中我聽了張曉燕老師的一節關於《數學廣角—重疊問題》的研討課。聽課後讓我受益匪淺,感慨良多。以下是我的一些體會與思考。

一、張曉燕老師能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努力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放手又有效的調控教學。例如:在整個知識的獲取過程中,基本上讓學生自己動手、動口去獲取,老師只是起了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

二、注重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獲取數學活動的經驗,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的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交流,可見,合作交流在數學教學中也相當重要,本課很好地體現了這一理念,給予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合作探索中學會了用集合的思想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精心設計課堂練習,體現趣味性和層次性,先設計了遊戲,讓學生在“做中學,玩中學”,然後設計了幾道有趣的練習,使練習有坡度,難度適宜,真正體現了讓不同的學生在教學中得到不同的發展。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遺憾也是一種立美,為此,我提出兩個不成熟的看法:一是學生的錯誤也是比較好的教學資源,老師還應善於傾聽學生的錯因,才能更有利於幫助問題的解決。二是要規範學生數學語言

通過這次聯片教研活動,對於我來説,提高很大,對三步導學的實質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希望自己能多參加這樣的活動,學習別人的長處,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教研活動個人總結講話4

為了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不斷提高教師專業素質,提升教師的執教水平,發揮羣體優勢,打造“專家型、學者型”教師隊伍,不斷深化我校校本教研工作,特制定此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教育局教學工作要點依據,以師校本教研工作為依託,結合我校實際,在現有學校教研和教師現狀的基礎上,繼續以教師羣體和個體能力發展為宗旨,從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入手,轉變教學觀念,提升教師執教能力,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

二、教研目標:

以科研興校、教研強師為理念,以教學研討為渠道,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校本教研活動為抓手,積極探索校本教研活動形式,在校內努力形成“---、開放、實效”的教研機制,用心營造“支持信賴,合作分享”的教研氛圍。樹典型,抓普及,促提高,引導中青年教師專業素質的不斷提高,逐步探索校本教研新模式,力求我校校本教研工作逐步走向科學化、規範化、系列化。

1、通過校本培訓,更新教育觀念,課堂上實現師生互動,力求課堂教學體現新理念,實現三維目標的有機結合,切實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2、通過校本培訓,學習新理念,促進教師的自我反思,提高教師的教學總結能力、評價能力與教學理論水平。

這是本學期的重點。

3、轉變觀念,抓好教研組工作,使之成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平台。

4、觀看或實踐優質課,嘗試案例分析、自學研討,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

三、具體步驟和方法:

1、組建機構。

成立以校長為組長,教導主任為副組長,年級教研組長為成員的校本教研領導小組。結合我校實際組建四個教研組:1-3年組,4-6年級語文組,4-6年級數學組,科任組。

2、深化制度。

繼續加強校本教研製度建設,在已有的制度基礎上,繼續完善各項制度,同時制定相應的獎懲制度,以制度促發展,以制度作保障。

3、發揮“專業引領”作用。

(1)繼續推行“走出去”的培訓方式。

教師的發展需要專業的引領,在名師引領中明確方向,在"課堂拼搏"中"學會教學",這是教師們獲得發展的重要歷程。因此,要改變目前課堂教學的"瓶頸"現象,也須通過進行大量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引領及教師自身教學實踐研究,從中不斷地獲取新的理念、尋找新的方法、積累新的經驗。本學年,學校將繼續安排一些教師外出學習,並且學校要求外出學習、考察培訓的骨幹教師,必須寫出學習彙報材料,並利用校本培訓時間對全員教師進行培訓,傳達學習精神。培訓採用作專題講座、經驗交流、講彙報課等多種形式,產生一人學習,多人受益的效應,讓更多的教師受益。

(2)做好“請進來”工作。

專家、名師的參與是校本教研成功不可或缺的培訓資源。離開了專家、名師的參與、指點,校本教研就會失去理論的支撐,甚至會停滯不前,從而導致形式化、平庸化。從這個角度説,專家、名師的指點是校本教研的源頭活水,他們的現場指導是最有效、最受教師歡迎的形式,是我校校本教研向縱深可持續發展的一大特色性系列活動。本學期,我校邀請教研室教研員為我校教師作新課程培訓。進一步發揮名師的作用,針對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普遍出現的疑難和困惑,儘可能地邀請專家來校開展專題講座,進行"臨牀會診,現場診斷",找出問題及原因,制訂對策措施,幫助教師解答疑難。

(3)內部挖潛,擇本校之能人,舉本校之“名師”。校本研究的主體是本校教師,所以,我們在外聘專家、名師、領導來校講學的同時,充分發揮本校教學骨幹、優秀教師的專業引領作用。我們將安排我校的區級學科帶頭人、教學標兵上示範課、研討課,一方面為教師提供示範,解剖案例,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對骨幹教師、研究型教師的培養力度。

4、深化“課例研討”校本教研模式。

深化“一個課例多次研討”教研模式的研究與探討:

(1)每個教師圍繞自己確定的主題校本教研主題上一節彙報課。(要求:課前圍繞主題進行説課,課後説課後反思)

(2)同組教師(學校領導)同備一節課、聽一節課、同評一節課。

(3)同組教師(學校領導)共同研討交流。(做到三個一:説出一點優點,找出一點不足,提出一點希望。)

(4)執教教師結合大家的建議進行二次、三次修改。

5、圍繞新課程,紮實開展活動,切實提高實效。

(1)加強常態下課堂教學管理並對管理內容進行檢查,做好各項檢查記錄。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於平時的課堂教學,本學期我校將狠抓常態下的課堂教學調研,學校領導將加強聽課力度,採取推門進聽課、跟蹤聽課、檢查性聽課等形式,掌握第一手材料,確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立足課改,不斷深入實施新課程。紮實開展每週一的"校內教研活動日"活動。以教研組為單位,交流、反思教學情況,進行案例交流、經驗交流、論文交流、教育教學日記交流等,既注重切實解決實際問題,又注重概括、提升,總結經驗、探索規律,逐漸形成我校---、開放、有效的教育教學活動格局。

(3)立足崗位培訓,着力打造名師。

為配合教育局提出的打造名師和區素質大賽,結合我校實際,組織教師開展各種教育教學業務技能大賽,着力打造名師,促進教研活動的開展和教師業務技能與水平的提高。如開展教師基本功競賽、教學設計競賽、課堂教學大賽、優秀論文或優秀案例評比、課後反思交流、課件評比等活動。

(4)注重日常教研活動的資料管理。學校要求教研組和教師個人嚴格按管理制度完成好自己的各項工作,注意做好校檔案和個人檔案資料的積累工作,做到有計劃、有總結、有反饋、有整改、有實效,學校將組織評選新課程活動優秀教案、教學反思、典型案例、心得體會,編輯成冊。

6、發揮網絡平台作用,豐富研討內容。

學校除組織教師到校外觀摩,聽專家講座外,還將繼續發揮網絡資源的作用,為教師創設良好的教研環境。教師們可以通過教育網站虛擬教研活動,與全國各地實驗教師零距離接觸,從而向先進學校學習取經。拓寬了校本教研的渠道,豐富教研內容,使教研活動更具實效。45週歲以下教師,必須建立自己的博客,必須在“新思考”“播種者”上註冊,把自己平時教學中的一些感想小結,或是從各個渠道學習到的一些感受,發表在網上論壇中,每個學期跟帖不得少於四至五條。

7、加強校本教訓的管理。

校本教研要加強層級管理,就是各個管理層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校本教研管理主要有三個層次:一是校級決策層,校長是第一責任人,把握校本教研的方向,提供人、財、物、時等方面的條件;二是中堅執行層(主任、教研組長),主要職責是在校長的領導下,組織和開展校本培訓活動,並通過管理擴大參與面,提高研訓水平。具體做好五項工作:

①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②師資隊伍建設;③組織培訓;④負責培訓效果測評;⑤檔案建設;三是教研組基礎層,教研組長主要職責是:①動員組織本組教師參加培訓;②主持以組為單位的教科研活動。

總之,我們要以新課程師資培訓為重點,以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和提高教學質量為主線,進一步加大教師繼續教育和校本教研的力度,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努力開創我校校本教研工作新局面。

教研活動個人總結講話5

策劃、籌備了近兩個月,在各項工作準備就緒的情況下,“音樂教研組課例研討活動月”於11月初正式拉開了帷幕。活動具體內容如下:

每週安排2-3人作為教研主講人,周初的教研活動時間內由全組成員為主講人集體備課。週二至週四的教研講授過程中,全員參與聽課,在下一週的教研活動時間內進行組內互評,交流經驗、看法。並且,每週的評課還要針對主講人選擇的不同課型、課例提出一箇中心研討問題,組員各抒己見,共同解決問題,積極反思。

通過這次課例研討活動,組內提出了許多中心研討問題。如:“多媒體課件在音樂欣賞課中的比重問題?”“歌曲教學中反覆出錯的樂句如何處理?”“歌曲、樂曲的大意應選擇怎樣的表演形式表現?”“音樂課主講人在教學過程中的基調問題?”“單元教課主線如何貫穿於各課時教學始終?”針對這些問題,音樂教研組內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並提出了許多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並及時將反思結果運用於日常課堂教學中,在實踐中進一步豐富理論積累。

面對新課標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等全新教學理念的課堂教學要求,本次音樂教研組課例研討活動無疑為每個音樂教師提供了一個實踐的平台,讓其充分展示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及日常教學實踐能力,極大地促進了音樂組成員的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同時,通過這次活動,也增強了音樂教研組的凝聚力、人文氣息,為全組教師的共同進步和提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通過這次音樂課例研討活動,全體音樂教師積累了經驗,同時也對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的反思。以下是組內音樂教師此次教學反思摘錄:

阿芳老師:音樂是不能用語言解釋的,而要有感覺。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注意挖掘學生的音樂才能與潛能,會增強他們對音樂的感悟力,讓學生知道只有理解感悟音樂才能極好地表現音樂。因此,在教學中要想讓學生的心理儘快地被音樂感染,儘快進入音樂的意境之中,提高音樂感受能力至關重要。

韓麗楓老師:在11月舉行的音樂組的教研公開課中,我收穫頗豐。每位教師展示了他們對音樂課的獨到的認識。通過自己的講課、聽課和評課三個環節,讓我對音樂課有了新的看法,對於怎樣上好一節音樂課,怎樣更好的師生互動,怎樣講解、評析音樂課中的各種課型,都有了不同於以前的見解和觀念。歷時教研課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我相信每一位教師都與我有同感!我認為,此次教研活動課對於每個講課、聽課人都有不同的意義,是一次成功的活動!

謝峯老師:此次教研課講授的過程中我始終是理性的參與者,少了先前的急燥、慌亂,多了對備課內容的把握及課堂教學的實際操作。主講結束後,我將更多的注意放在對課的自我評析、聆聽他人的評價及對新課標的深層次領悟、反思上。通過這次活動,我體會到新課程標準的實施過程本身就是實踐—矛盾-自我否定-重新審視-再實踐-自我肯定-再矛盾-反思-重回實踐的反覆的認知過程,只有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才會深入領會新課標要求。“走反覆研討之路,行堅持實踐之法”,才會在不斷的教學反思中得以成長!

劉旭玲老師:這次欣賞研討課,我把教學前教學理念的自我梳理作為重點。在備教材的同時重點備學生,每個問題的設計都經過反覆推敲,目的只在有實效性,使每個教學環節絲絲相扣。我的教學理念就是:注重學生在音樂中的自我感受。我在課堂中的作用就是適合的引導和表達一些原作曲家的意圖,讓學生在自我感受的同時,進一步走入作曲家的創作心理,這樣才能做到真正走進音樂、理解音樂。理解音樂的同時對名曲主題旋律的記憶也是教學目的之一。以上這些理論始終貫穿在我的各個教學環節當中,在實施的過程中基本達到了這些教學目的,但在細節問題的處理上,還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完善。

王愛榮老師: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教研課使我在各個方面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再一次地感悟新課標: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的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中,從豐富精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並使他們從中受益。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創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發展個性的可能和空間。

劉佳老師:音樂除了能擴大和加深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外,還能促進學生形象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發展。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説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可見,音樂藝術對促進想象能力的發展,具有極大的誘發力。國小音樂教學工作是一項複雜而細緻的工作,教師在整個教學工作中,要認真地做好每一項工作。

標籤: 教研 講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gongzuojingxuan/jlkr7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