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工作總結精選 >

科技創新工作總結多篇

科技創新工作總結多篇

科技創新工作總結多篇

科技創新工作總結篇1

安徽國星生物化學有限公司是以研發、製造、市場為一體的以生產新型“三藥”(醫藥、農藥、獸藥)及“三藥”中間體為主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成立於20xx年1月,坐落在省級當塗經濟技術開發區,目前佔地面積約610畝,擁有員工700餘名。

一、發展概況

自20xx年4月動工建設以來,國星生化已完成總投資21.60億元。首期於20xx年建設了年產2.5萬噸吡啶鹼項目及年產2萬噸雙甘膦項目;20xx年又逆勢而上,

在金融危機尚未見底的情況下追加投資建設了年產2.5萬噸吡啶鹼項目(擴建)、年產1萬噸百草枯項目、年產2萬噸草甘膦項目及年產3300噸2—氯—5—甲基吡啶項目。今年1—6月份,完成銷售收入5.1億元,同比上年增長37.57%;上交税收3826萬元,同比增長129.42%;完成淨利潤8823.03萬元。

在投產僅兩年半時間裏,我們在馬鞍山市委、政府和當塗縣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各部門一如既往的關心下,成為了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環保農藥定點企業,安徽省千強培育企業,馬鞍山市創新性試點企業, 馬鞍山市重點工業企業,當塗縣十強工業企業及當塗縣納税大户,通過了國家質量、環境體系認證,3a良好行為標準化體系認證等,社會效益明顯。

我們致力於打造完全擁有“自主創新、自主品牌、自主市場、自主人才”的世界唯一、規模最大、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雜環類三藥中間體和環保農藥全產業鏈的國際化高新科技企業。為此,着力培養自主創新能力:公司工程技術中心被評為了安徽省省級技術中心、安徽雜環化學省級實驗室、安徽省多相反應與分離技術工程實驗室,馬鞍山市多相反應與分離實驗室; 完成的“用於生產吡啶鹼的催化劑及其製備方法”等22項優質成果申請了國家專利,完成的“年產2.5萬噸吡啶鹼關鍵技術集成及產業化”項目榮獲安徽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同時,打造了富有競爭力的吡啶鹼產業產品鏈。

集中體現在:

1)吡啶鹼項目總產能佔據全球40%以上的份額;

2)吡啶產品質量世界領先,達到99.99%以上,被安徽省科技廳批准為20xx年第一批高新技術產品,產品3—甲基吡啶、3,5—二甲基吡啶也分別被批准為20xx年高新技術產品;

3)公司先後參與了《工業用吡啶》、《工業用3—甲基吡啶》等國家標準的制定,在全國乃至全球吡啶鹼產業鏈中具有較強的話語權。

“十一五”以來,根據“堅持科技創新,促進成果轉化、打造科技創新型企業”的產業發展規劃,國星生化不斷強化技術創新的硬、軟環境建設,自主創新能力得到極大提高,同時科技成果產業化為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公司自20xx年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以來,不斷吸收高素質人才加入,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直接從事研究與實驗發展人員10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人,碩士研究生22人,高級職稱5人,中級職稱52人。

二、科技創新總結

1、管理創新,不斷推進科技創新和成果產業化

按照現代科技企業管理要求,公司組建了適應科技開發和規模化、產業化、市場化生產經營要求的技術中心,職能界定清楚,責任明確,管理有序。科研項目的選題立項堅持突出主業,發揮優勢,看準世界先進水平,以市場為導向;加強了與外部技術資源的整合,實現自主開發與“借力”開發相結合。一方面積極開展學術交流,走出去,請進來,另一方面加大了與外部的技術合作,科研項目聯合開發、引進轉化和自主開發相結合,不斷在管理上推陳出新。企業每年均花費數百萬元資金,用於外部“借腦”工程,通過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加快技術創新工作步伐。

技術中心內部設立管理委員會、專家學術委員會,外部依託外部專家,並建立了專家信息庫和網絡交流系統平台。專門開展新產品、新工藝和新技術的研究、應用、設計、實施等工作,承擔並完成了國家和省級的多項科技任務。同時積極探索合作開展自主創新新形式,大力推進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產學研的交流與合作。

2、以人為本,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軟環境,加快人才培養

科技創新軟環境建設是創新體系建設的靈魂,是構建創新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此,公司給科技人員提供儘可能適合其發展的空間,給他們一個充分表現自己、能夠施展才華的舞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其次,營造重才、惜才、愛才的氛圍,在讓科技人員感受市場競爭壓力的同時,給他們一個比較寬鬆的輿論和政策環境,做到尊重科學、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制定了《安徽國星生物化學有限公司科研項目管理規定》、《安徽國星生物化學有限公司研發人員績效考核制度》,以此來激勵科研人員的創新積極性。

此外,公司還實行開放的用人機制,隨時吸收和接納國內外相關研究人員攜帶科研成果來實現成果轉化。應聘客座人員在工程中心工作期間,享受與其正式人員同等的待遇。實行工資總額與效益按一定比例提成,對做出重大貢獻、創造明顯效益者可給予重獎。

3、承擔的省、市各類項目情況

近年來,國星生化所承擔的省、市科技攻關項目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其中,與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開發的“醛氨法合成吡啶成套技術開發及產業化”項目,不僅打破了我國該技術領域的落後局面,開創了我國綠色環保精細化工、三藥替代進口產品的新局面。使我國在吡啶類產業領域的技術水平走上了一個新的台階。為我國環保型綠色精細化工產品的升級換代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為雜環類三藥及三藥中間體參與國際競爭提供核心支撐。與浙江大學聯合開發的“ida法草甘膦生產工藝的綠色關鍵技術及其在節能減排中的推廣應用”項目,使我國草甘膦生產技術取得了變革性的突破,採用管道化反應技術和脈衝萃取技術不僅使草甘膦生產由間歇式生產改為連續化生產,而且對推進我國農藥製造技術升級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與南京工業大學、安徽大學聯合開發的“應用於化工工業廢水檢測的重金屬離子傳感器開發”項目,不僅能夠快速、簡便地實現識別和在線檢測化學工業廢水中重金屬離子,為化學工業廢水檢測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同時,該項目被列入20xx年長三角科技攻關項目。

4、取得的主要科技成果。包括鑑定或驗收的科技成果、制定的各類標準等等情況

公司以科技創新為主導,引進與消化吸收相結合,加大對關鍵生產工藝的攻關力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形成技術優勢,降低科研成本,提高技術資源的利用效率。結合公司實際,立足自主創新,在“科技創新”力量的推動下,共實現科技成果轉化13項,包括吡啶、3—甲基吡啶、2,3—二甲基吡啶、3,5—二甲基吡啶、2,3,5—三甲基吡啶、雙甘膦、草甘膦、3—氰基吡啶、百草枯、2—氯—3—甲基吡啶,2—氯—5—甲基吡啶,其中國際國內未來環保型高科技產品7項,填補國內空白產品3項。同時,承擔的省、市級技術創新、科技攻關、高技術產業化等計劃項目6項;其中吡啶、3—甲基吡啶、3,5—二甲基吡啶被認定為高新技術產品產品;制定國家標準2項;通過省級科技成果鑑定2項。

5、產學研合作情況

公司從創立伊始就確立了高起點、高定位,生產高技術產品的發展思路,始終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公司發展的首要位臵,加大研發投入,加強產學研合作,注重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開發,不斷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公司利用與市場接近、對市場比較瞭解的優勢,和高等院所對前沿科技學術方向瞭解的科技優勢;結合行業的發展特點趨勢,積極查找相關產業領域的發展趨勢、最新成果、科技資源,通過與國內知名高校、科技院所的溝通、聯繫與合作,尋求到一系列有合作前景的產業化項目。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專家信息庫,目前已整理入庫專家80餘名,通過專家信息庫,並根據每名專家的研究領域、研究方向等信息,分別與中國科學院、浙江大學、安徽大學、安徽工業大學等18所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的56名專家教授進行有針對性地技術合作,保證了企業科研實力始終走在行業前端。

6、開展科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國星生化所從事的雜環類三藥中間體產業是國家鼓勵發展的高新技術產業,也是高度競爭性行業,對人才和技術的依存度都很高。由於地處內陸,原料、市場均在東南沿海及國外,相比國內其它同行企業,無形中已增加大量物流成本。同時內地相對落後的物質文化生活不利於留住優秀技術人才。

雖然公司主導產品吡啶、3—甲基吡啶等依靠質量優勢彌補了成本上劣勢,在國內外市場均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但國內同行近幾年通過各種努力,產品質量大幅提升,競爭日趨激烈。為此,國星生化加大了產業結構調整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力度,但由於每年企業利潤的大部分均用於發展項目建設,用於科研開發

科技創新工作總結篇2

一、抓管理,科技創新教育機制健全

我校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起着手建立創新教育教學體系,投資數十萬元組建“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示範基地”,藉以探索素質教育新途徑,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我們更加重視對科技創新教育的探索,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創新教育的內涵,“與時俱進,以人為本,不懈追求,開拓創新”成為我校創新教育的行動指南。20xx年,學校成立了由校長牽頭,書記監督,主管教學工作副校長專抓,教務副主任具體管理的科技創新領導小組,設立青少年科技創新辦公室,由各科、室骨幹教師擔任科技輔導員,組成了一支堅強有力、涵蓋面廣的科技輔導員隊伍。

在這支隊伍的帶領下,我校每期都制訂了科技教育教學計劃,對於開展的各項科技活動,做到有計劃、有輔導方案、有總結報告。其次,科技創新領導小組,還深入課堂,深入教研組,瞭解課堂教學中科技教育的滲透情況,並出台評價機制,把教師參加科技教育工作情況作為職稱評聘的條件之一,作為優質課的評價指標之一,鼓勵教師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科技創新大賽、電腦作品設計製作、學科競賽等科技活動。正因為學校領導對創新教育有着清晰充分的認識,各學科教師積極參與其中,在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中加大創新教育的力度,從而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創新興趣,營造出上下齊心、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創新氛圍。

二、抓載體,科技創新教育內容豐富

1、組建興趣小組。為了擴大科技教育面積,我校成立了五個課題小組:

①研究性學習小組;

②校本課程的設計與開發小組;

③小論文、小製作、小發明輔導小組;

④學科競賽輔導小組;

⑤信息學競技輔導小組。由這五個小組牽頭,開展多種形式的全校性科技教育活動,激發了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培養了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精神和用科學方法解決生活、學習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2、培養創新苗子。

學校在各年級、各班有意識地選拔“創新”苗子,以班為單位組織科技創新課題小組,定期集訓,並在學生中徵集科技創新“金點子”,每個學期,都有學生向學校創新辦交送上百份“創新項目意向”稿,創新領導小組通過認真檢索篩選後決定對有價值的項目進行重點輔導,以保障項目的科學性、先進性和實用性,防止創新項目的重複與盲目,這種做法,收到較理想的效果。

3、發掘創新資源。

建校百年以來,我校校友湧現出大批在科技戰線上建功立業的專家學者,如已故知識分子楷模、全國勞模羅健夫,現任中國科學院院士的陳星旦,現任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曾蘇民,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我們長期保持與老校友中的專家學者們的聯繫,不定期請他們回校進行專題講座。近幾年來,我們多次邀請陳星旦、曾蘇民院士及湖南大學、中南工業大學、湖南師大等高等院校知名教授來校舉辦不同題材的專業知識講座,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能力。我們還組織有關學生去省市博物館、科技館參觀學習,瞭解科技發展的動態,讓學生充分認識科學技術在社會上的地位和作用,努力使自己成為懂科學、有技術、會創造的新型人才。

三、抓成效,科技創新教育喜獲豐收

1、積極開展科技主題教育

從20xx年起,我校每年都要開展科技主題教育。如20xx年,我校抓住“創建湖南省綠色學校”這一契機,在全體學生中開展了以“呼喚綠色”為主題的教育活動,在科技輔導員的組織下,抓了三個環節。第一、認識綠色。我校組織了以“共同愛護我們的家園”為主題的科學報告,利用黑板板、手抄報、知識長廊等進行環保知識宣傳。第二、走近綠色。組織同學去參觀高科技無公害農業種植園,走訪調查附近的工業園,並要求學生寫出環保作文或調查報告。如高三鍾浩同學,利用假日對湘鄉市的環境情況作了大量的調查,撰寫出了有份量的調查報告,該報告受到了環保總局局長解振華的批示,湘潭電視台、湘潭日報等媒體對他的事蹟作了宣傳報道。第三、營造綠色。我們要求各班學生進行班級綠色角建設活動,同學們人人動手,有的利用廢舊材料種植植物;有的用植物克隆培養一組盆景;有的創造了環保作品。如我市有許多私人煉油膏廠,這些廠都採用在高温下提煉油膏,因而產生大量有毒煙霧氣體,不僅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也對工人身體產生嚴重影響,李毅鑫同學通過調查瞭解後,決定改變瀝青油膏的生產工藝,在常温常壓下生產出瀝青油膏來。他決定把聚苯乙烯發泡塑料廢品放其中,來免煉瀝油膏,經過多次實驗,他終於取得了成功。他的作品《利用泡沫塑料塑料廢品製備免煉瀝青油膏的研究》參加了20xx年全省科技創新比賽,一舉奪魁,獲得了省一等獎。

2、舉辦科技藝術節,展示科技活動成果

舉辦科學藝術節,對學生進行科學教育、人文教育、素質教育,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質、人文素質、創新思維,讓學生在參與創新中尋求自我的突破和共同發展,為學生提供自我發現、展示才華的舞台。

20xx年11月,我校舉辦了第一屆科學藝術節,共有263人次的作品參加了展出,作品內容有科技小製作、小發明、小創意、小論文、工藝模型、天文氣象觀測、科技調查、植物栽培、環境檢測、電腦製作、電腦程序設計等。在眾多作品中,最突出的要數譚瑋琛的《1―5熱水滅火槍》這種新型的消防器材,我校選送它參加了省第二十五屆青少年科技大賽,得到了許多學者專家的好評,入圍一等獎,但該生在手工測試中失利,降為二等獎。賽後,他不氣餒,利用課餘時間向工人師傅學習技術。同年8月,他攜帶作品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第三屆亞太經合組織青年科學節大會,他的作品榮獲國際二等獎、紀念獎、小發明演示獎。

3、找準切入點,勇攀創新高峯

“能源危機”已向我們敲起了警鐘,如何節約能源,是一項全新的課題。地球變温層能源的利用在我國尚處於起步階段,是一項有待開發的世界性的能源利用技術。利用農村深井恆温水與地表空氣交換產生的變温氣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質量,是我校近年來關注“三農”、關注“能源”的一項新課題。

我校學生肖弋淞、胡雨葉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在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他們的作品《負壓引流罩自然力降(升)温器的研究與實踐》,參加省第26屆科技創新大賽,力挫羣雄,奪得一等獎。該發明的主要貢獻是利用逆流原理,持續交換,充分利用和保護了地下水資源,同時又與當前提倡節約型社會相適應。

近四年來,經過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學校在科技創新教育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共獲國家一等獎1個,省一等獎8個,省二等獎26個,省三等獎42個;學生的創造發明、科學小論文在省級大賽中有3人獲省一等獎,3人獲省二等獎,在縣市科技大賽中,有25人獲湘鄉市一等獎,8人獲湘潭市一等獎。

現在,科技創新教育在我校已蔚然成風,湧現出了一大批科技創新迷,展出了眾多的科技創新作品,散發出了誘人的芳香。我們堅信,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科技創新教育定將會成為我校繼奧林匹克競賽之後又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科技創新工作總結篇3

20xx年機電隊積極響應礦的號召,重視科技創新思想路線,積極貫徹、組織、落實科技創新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全年共完成15餘項科技創新項目。其中,多項已獲得礦科技創新獎。

在日常工作中,區隊管理人員經常深入井下現場,聽取生產單位職工的意見,回單位後總結整理,再經多方調查後確定新的科技創新項目。在新項目的準備與設計中,將全隊成員思想充分運用起來,讓每個人都開動腦筋,出謀劃策,做到人盡其用,使每個人都感覺到自己學有所用。只要提出的意見被採用,隊裏就會對其進行適當的獎勵,以此來帶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隊領導及相關技術人員經常深入現場進行查看,及時發現問題,不斷修改、完善設計方案,以保證項目能順利達到預期效果。在所有參與人員的努力下,一個又一個的科技創新項目被成功實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隊裏不僅把科技創新作為一項工作,更把它作為培養廣大職工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的重要手段:創新意識的培養就是在活動中不斷激發職工的好奇心、求知慾和想象力,職工只有在強烈的創新意識引導下,產生強烈的創新動機,才能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進行創造性活動;職工有了創新的意識,而沒有思維,是無法進行創造性活動的,創新思維是創造性活動的核心,科技活動中的思維是一種探索性、創造性的活動,沒有固定的、機械的模式,所以需要直覺、靈感和想象、幻想、猜測等非理性思維的參與。對於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隊裏更是不遺餘力,機電隊培養了一支高素質的技術、管理人才隊伍,隊裏始終把培養創新性人才放在重要位置,在政策上創造優勢、環境上營造優勢、機制上運用優勢,充分營造出一個適宜創新的環境,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

一季度,我單位完成了包括“1427工作面zy3000/14/32閥組固定架改進”、“北翼主皮帶巷sj-80型皮帶機輔助驅動安裝”、“沿空留巷特殊支護裝置的設計改進與製作”、“掘進卡軌車的應用與推廣”以及“北翼主運輸皮帶巷簡易軌道的鋪設”5項科技創新項目;二季度完成了“摩擦支柱及非對稱雙翼十字頂樑在巖空留巷技術中的應用”、“1528留巷支護技術改進及新設備應用”、“皮帶集中控制在葛泉礦南北翼運輸大巷中的應用”和“井下檢修硐室起重機安裝改造與應用”4項科技創新項目;三季度完成“1526特長工作面開採技術研究”、“掘進頭物料碼放架的設計與應用”、“支架鐵鞋在1528工作面搬家倒面中的應用”以及“東井1191工作面接煤平台漏斗的設計與製作”4項科技創新項目。其中,“掘進卡軌車的應用與推廣”、“1528留巷支護技術改進及新設備應用”、“1526特長工作面開採技術研究”和“支架鐵鞋在1528工作面搬家倒面中的應用”4項獲得礦科技創新一等獎;“掘進頭物料碼放架的設計與應用”及“皮帶集中控制在葛泉礦南北翼運輸大巷中的應用”2項獲得二等獎;“井下檢修硐室起重機安裝改造與應用”獲得三等獎。

總之,機電隊在科技創新上本着“少投入、多產出”的原則,着力於“安全可靠、速度快捷”,做出了多項令人稱讚的項目。在今後的日子裏,要不斷髮揮機電隊善於創新、敢於創新的精神,為我礦圓滿完成各項目標增磚添瓦!

科技創新工作總結篇4

一、xxxx年全市科技創新工作進展

xxxx年預計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36.1億元,比增20%,佔gdp比重1.73%;預計全市擁有有效發明專利960件,增長18.5%,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3.62,比去年提高17.5%;高新技術企業淨增18家、累計達108家,新增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22家、累計達61家,新增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家、累計達31家,新增省級重點實驗室2家、累計達6家,提前超額完成xx市“十三五” 高新技術企業100家、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50家、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0家的目標任務。

我們重點做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突出中心工作,全力打好“三大戰役”

1、實施項目帶動,推動產業技術創新。通過實施科技項目加強企業技術創新,積極指導和組織企業申報國家、省、市科技計劃項目,重點支持機械製造、有色金屬、光電、新材料、節能環保和生物醫藥等領域中產業關聯度大、帶動作用強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xxxx年爭取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118項獲取經費補助3539萬元,實施市級科技計劃項目及獎勵補助5500萬元,實施6個奇邁基金項目補助經費234.8萬元,帶動企業研發投入1.3億元,新增產值10.5億元。開展企業研發投入分段補助政策,xxxx年度企業研發投入預補助1117萬元。實施科技創新工程包,8個項目完成投資額2.12億元,完成年度任務130%。大力推動科技服務業發展,建立我市科技服務業培育庫,現有54家企業入庫培育,完成xxxx年全市服務業發展“三比一看”競賽培育2家的目標任務。

2、實施脱貧攻堅,推動科技強農惠民。開展了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人才支持專項行動,選派47名專業技術人員前往長連武3個重點縣29個鄉鎮開展科技服務,推動農村科技創新創業和精準扶貧。開展科技幫扶到户,組織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班18期,培訓貧困户1318人,安排專家深入田間地頭現場指導120多人次,建立7個縣級科技幫扶示範點,每個示範點選派1名科技人員、2萬元示範補助經費,編印發放《xx市脱貧攻堅戰役科技幫扶到户實用技術手冊》1萬餘份,通過科技典型示範帶動引導各縣貧困户掌握種養技術,推動貧困村、貧困户脱貧。精準幫扶連城縣姑田鎮中堡村及39户貧困户,支持中堡村集鎮農貿市場、光伏發電、生態養牛、絞股藍種植加工等脱貧項目建設,協助完成10户貧困户造福工程易地搬遷、13户貧困户集中安置住房,實現7户穩定脱貧、17户脱貧。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省科技廳認定175名省級科技特派員、1家法人科技特派員服務xx市,並補助每位省級科技特派員每年2萬元工作經費,組織申報科技特派員後補助項目20項和星創天地建設補助1項合計350萬元。

3、實施生態環保攻堅,推動天藍地綠水清。實施國家科技惠民工程,開展水土流失生態修復、大氣污染治理設備製造、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工業廢水循環利用等科技攻關,全省首個國家科技惠民項目“九龍江北溪流域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應用示範”通過驗收,組織實施了“含銅酸性污水循環利用與資源化處理關鍵技術”、燃煤電站用管式濕式電除塵技術、燃煤煙氣高温除塵脱硝超低排放一體化技術與裝備研發項目研究。

突出企業主體創新,引領產業轉型升級

1、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舉辦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培訓輔導,製作高企優惠政策宣傳動漫,建立高新技術企業重點培育庫,現有198家企業入庫培育。制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請企業形式審查表》,把《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細化為4大類31項審查條款,方便企業通過形式審查。xxxx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淨增18家、總數達108家,兑現龍氟化工等35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獎勵770萬元,5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享受所得税優惠政策減免額1.26億元、增長15%。

2、大力培育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新認定市級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24家,新認定省級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22家、總數達61家。xxxx年全市有57家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優惠政策,加計扣除額1.96億元、增長22.5%,15家省級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享受加計扣除獎勵253.5萬元;28家科技型企業申請省創新券補助214.9萬元。

3、大力培育與引進科技創新創業人才。認真實施我省“海納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計劃和人才強市戰略,引進和培育一批高層次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其中,2人入選第三批國家“計劃”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1人入選科技部科技創新人才推進計劃科技創新創業人才,4人入選xx省 “百人計劃”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組織推薦15名第三批xx省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評選出8名市級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徵集17家重點企業高層次人才需求。

突出創新平台搭建,彙集科技創新資源

1.培育區域創新平台。支持xx國家級高新區、廈龍山海協作經濟區、xx國家級農業園、武平省級高新區和連城省級農業園等平台建設,加快推進上杭縣工業園創建省級高新區。

2.建設產業技術研發平台。加強與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對接合作,牽頭制定出台了《xx市加快高水平科技創新平台建設發展九條措施》,重點推動市、縣屬領軍企業、骨幹企業、創新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國家級、省級產業技術研究院、新型研發機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創新平台。“xx省應急救援裝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獲省科技廳批覆,新增2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新增2家省級企業重點實驗室,總數達6家;新增4家省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總數達31家。xxxx年,對省級企業重點實驗室、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7家新上省級科技創新平台兑現獎勵700萬元。

3.搭建 “創新創業”平台。新增7家市級眾創空間、總數達到24家,新增2家省級眾創空間、總數達10家,推薦龍騰新創等5家省級眾創空間申報國家級眾創空間,新增1家國家級星創天地、總數達4家。舉行xx市第四屆創新創業大賽,70家初創型和成長型企業參賽,其中27家企業進入省複賽,1家獲得省二等獎、8家獲得省優勝獎,正德光電進入國家電子信息行業總決賽取得優勝獎並獲得優秀企業稱號。成功舉辦了“雙創在xx”走進xx主題活動,引起中央和地方26家新聞媒體深入報道,充分展示了xx創新創業成果,提升了xx創客羣體知名度和創新影響力,激發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熱潮。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張志南同志對此作出了重要批示。

4.建設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平台。開展xx市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共享調研,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服務。xxxx年5月25日xx省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共享平台正式上線運行,我市作為省平台的二級平台,目前可提供開放共享的儀器單位共9家、儀器設備總枱套數為131台套,儀器設備主要有分析、計量、工藝實驗設備、物理性能測試儀器等類別,涵蓋了化學、材料科學、食品科學、農學、力學、環境科學及資源科學、藥學、生物學、色譜光譜等學科領域。

科技創新工作總結篇5

20xx年,xx縣科技創新工作圍繞縣域科學發展示範點建設總目標,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全面創新改革,努力為打造示範點升級版提供創新動力。我縣列入浙江省可持續發展創新示範區,縣科創中心被中央台辦命名為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推進全面創新改革,優化創新大環境。落實嘉興市全面創新改革試點任務,在全省率先開發並上線運行企業研發活動信息管理系統,已註冊企業508家,立項項目1747項,有205户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7.06億元,減免所得税1.7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0%。7月3日,全市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落實工作推進現場會在我縣召開,對我縣的改革成效給予了充分肯定並在全市推廣。召開全縣振興實體經濟暨科技和人才工作大會。修訂完善科技創新券使用辦法,發放科技創新券1100萬元。

(二)整合科技要素資源,建設創新大平台。謀劃建設萬畝千億新產業平台,省級高新園區新增重點項目15個。整合科創中心、歸谷智造小鎮、高鐵新城等科創資源,高質量規劃建設xx科技新城,建成啟用“兩創”中心10個。木業傢俱(智能家居)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展示設計中心啟用,木業“互聯網+全屋定製+智能製造工廠”建設有序推進。編制鈕釦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規劃,列入市級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名單。

(三)聚焦研發能力提升,培育創新大主體。出台《xx縣高新技術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完善高新技術企業動態培育庫,加強跟蹤輔導。全縣認定高新技術企業85家,其中新認定69家,居嘉興市首位;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業79家,均創歷史新高。引導企業設立研發機構,新增省級企業研究院2家、各級企業研發中心39家,其中省級4家、市級9家、縣級26家。列入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項、省級新產品計劃261項。賦同科技、漢丞新能源分獲全國雙創大賽浙江賽區行業決賽初創組第一名和第三名。陳磊博士入選20xx年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全縣授權發明專利260件,同比增長18%。

(四)深化科技接軌上海,加快成果大轉化。深化與上海市科委的全面科技合作,承辦首屆長三角國際創新挑戰賽xx賽區決賽。積極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科技創新協同發展,建立青浦-xx-吳江三方科技合作機制,探索多方溝通和經常性互訪制度。啟動運營xx科技大市場,新引進哈工大機電工程(xx)研究院、同濟大學長三角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研究院、東華大學鈕釦(服裝輔料)產業研究中心等創新載體。

(五)優化創新創業生態,打造孵化大體系。在上海虹橋核心區購置1.7萬平方米獨棟商務樓宇設立了xx國際創新中心。引進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杭州分院xx清創園,落户高科技項目4項。加快推進“泛孵化器”建設,新增省級孵化器1家、市級孵化器1家、國家星創天地1家、省級眾創空間1家。

科技創新工作總結篇6

晨光院是科技先導型企業,科研基礎設施完善,在生產過程中實行dcs控制系統,在設計部門推行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在管理上全面實施erp信息化管理,具有完整的科研開發、工程設計、項目建設、生產配套體系。20xx年入圍中國化工企業500強、四川省企業100強、首屆全國自主創新能力行業十強,四川省高新技術企業。組建的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在全省百餘家技術中心評比中連續四年名列前茅、經四川省科技廳批准,組建了四川省有機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機氟材料四川省重點實驗室。晨光院在全國有機氟行業中率先通過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三項認證,還通過了軍品質量管理體系和軍工保密、計量管理體系認證。近年來晨光院已經申請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三十多項,獲專利授權16項。20xx年被國家知識產權局確定為全國70家全國企事業知識產權示範創建單位之一,被四川省知識產權局授予專利試點先進單位。晨光院秉承以人為本、科技興院

的治院方針,積極開拓創新,加快科技成果研發和產業化進程,近年來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業化項目。先後建成了國內裝置能力第二、技術水平最高的四氟乙烯單體和聚合物裝置,國內裝置能力最大、技術水平最高的全氟丙烯和氟橡膠裝置,以及無水氫氟酸、高純四氟丙醇、六氟化硫等生產裝置,實現了有機氟產業化。

科技創新工作總結篇7

1、項目概述 內容包括:項目來源;項目研究的目的、意義和用途;項目研究的主要內容,技術方案、技術路線和研究方法的選擇等。

2、項目實施的組織與管理 各完成單位為項目實施提供的人員、設備、場地、資金等支撐條件的保障情況,各完成單位及研究人員的組織、協調與分工,以及為完成任務目標與其他單位進行的產學研合作和成果分享等情況。

3、項目實施進展及任務完成情況 對應任務書約定的內容,按時間順序簡要描述項目實施過程中每項工作的完成時間段、工作內容、參與單位和人員及其貢獻、工作完成情況。並逐一説明任務書規定技術指標、經濟指標、提交成果形式等實際完成情況。

4、項目完成單位和主要完成人員名單 按貢獻大小排序,並簡要説明各參與完成單位和主要完成人對項目作出的主要貢獻。

5、項目實施取得的成果 包括項目實施期間取得的動植物新品種、新產品、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專利、軟件、標準、發表的論文或論著等。

6、人才引進、人才培養以及人才隊伍建設情況

7、項目資金投入和使用情況 包括財政資金、配套資金、自籌資金的到位情況和支出情況,特別對省科技廳撥款的使用情況做必要説明。

8、項目實施取得的成效 項目實施對促進相關產業或社會發展的作用,對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作用,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項目推廣應用情況及取得的經濟社會效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gongzuojingxuan/jy5rg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