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工作總結精選 >

管理工程系工作總結多篇

管理工程系工作總結多篇

管理工程系工作總結多篇

【第1篇】管理工程系科學發展觀活動大總結匯報

一、基本做法

我係學習實踐活動共分為三個階段,即學習調研階段、分析檢查階段、整改落實階段,每個階段分為兩個環節,依次為學習、調研、分析、檢查、整改、落實環節。可以説,我係的學習實踐活動思路清晰,主題鮮明,富有特色,初顯成效。

1.積極動員,做到“四個到位”。我係黨總支把開展學習實踐活動作為2022年系黨政工作計劃中重點工作開展,做好充分準備,體現出“四個到位”:一是及時傳達學習,做到思想到位;二是成立領導機構,做到責任到位;三是精心組織策劃,做到設計到位;四是精心組織活動,切實講究實效。

2.認真調研,“三位一體”推進工作。在學習調研階段,我係堅持學習調研討論有機結合,用學習指導調研討論,在調研過程中學習,在調研基礎上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學習,三位一體推進工作的落實。在工作中,注重實效,力戒形式主義。把年度重點工作和近期發展目標有機地納入到學習實踐活動中。學習調研階段管理工程系完成了調研報告,分別刊登在學院《工作研究》上。

3.找準問題,認真剖析。分析檢查階段,管理系在前階段聽取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認真梳理來自各種渠道的意見和建議,重點查找存在的突出問題,重點分析存在問題的主觀原因。系認真召開領導幹部民主生活會,傅院長到會參加。同時,以黨支部為單位認真開了專題組織生活會,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查找差距,明確方向,提出推動科學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4.逐步整改,狠抓落實。在整改落實階段,我根據學校要求,結合自身實際,在廣泛聽取師生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緊扣主題,認真制訂了有特色的整改落實方案,提出了8個方面整改措施,並且都規定了整改落實項目的分管領導和責任人、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和解決的時限。

二、主要特色

管理工程西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主要特色是:

1.領導帶頭,重在實踐。學習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系領導幹部率先垂範,身體力行,積極發揮示範帶頭作用,表現在:一是帶頭參加學習活動。二是帶頭開展調研活動。三是帶頭參加解放思想討論。四是帶頭認真撰寫各種材料。五是帶頭落實整改方案,深入課堂一線解決突出問題。

2.立足現實,科學發展。管理工程系圍繞主題,積極行動但不輕舉妄動,立足現實,遵循事物發展規律,逐步、有序、科學推進各項工作。例如以開放辦學的理念,搭建各種平台,推動學生應用能力培養和推動就業工作。本學期,在老師的辛勤工作下,我係學生捷報頻傳,erp沙盤模擬大賽再創佳績,就業率全校第一,學生聯繫平台,家長、學校平台紛紛搭建好並正常運行,這些工作的進展為系學風的提高鋪設了很好的基礎。我係中青年教師成長迅速,全體教師大氣、爭氣、正氣,展現了知識分子良好的個體道德素質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三、主要收穫

在學校黨委領導和系全體黨員、老師的共同努力下,我係學習實踐活動取得了預期效果。

1.形成了發展共識。在學習實踐活動中,我係黨員幹部深化了對科學發展觀重要意義、基本內涵和根本要求的理解,形成了系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四點基本共識:一是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增強推進管理工程系科學發展的使命意識。二是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堅持以學生培養為中心,實施專業培養方案改革,推動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三是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堅持全面加強內涵建設,確保順利通過本科辦學水平評估。又未雨綢繆,啟動工商管理學科建設,為今後發展早作打算。四是堅持統籌兼顧的方法,既抓好日常教學,又兼顧社會服務,不斷擴大我係在社會上的影響,提高師生服務社會能力。

【第2篇】管理工程系科技文化節活動總結

科技文化節是我院一年一度的傳統活動,在此期間我係參加院裏舉辦的各類活動並積極舉辦各類活動。這次活動我部全體成員再接再厲並努力工作,我部也取得了更加驕人的成績。我們積極努力工作,密切配合院系舉辦的各種活動。

一、基礎工作

1、迎接科技文化節,做好準備的同時積極配合各部,為其做好了宣傳工作。

2、兩簿的書寫:認真,規範,準確的書寫兩簿。

3、積極配合系內各部做好宣傳工作繪製大版和海報:更生 動更形象的完成了海報繪製工作,我們不斷的創新,將更多新鮮的元素融入到我們的海報、大版中去,也使同學們有更加濃厚的興趣融入到各種活動中去。

4、備品整理,經過一學期的工作,部內備品不多,及時做到了所需備品的上報申請工作。

5、科技文化節期間的“文體對抗賽”。文體對抗賽已經開幕,我們對文體對抗賽的會場佈置工作做了充分的準備,並且我們在積極準備文體對抗賽,與勤工助學部共同合作,一起排練了節目,並且演出成功。

二、特色活動

1、首屆“校園文化生活”宣傳板大賽

開展“校園文化生活”之宣傳板大賽以宣傳板為載體展現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彰顯當代大學生風采,充實全院學生的課餘生活,激發大學生活的熱情,營造濃郁的大學文化氛圍。通過宣傳板重現校園文化的精彩瞬間,着重刻畫大學生朝氣蓬勃的青春讓大家更多瞭解校園文化生活本身的魅力,擴充全院同學的藝術視野,弘揚大學生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風貌。激發大家參與校園活動的熱情。

2、xx“中興之春”遼寧省大學生網絡詩歌創作暨朗誦大賽

為了紀念建團90週年,通過打造一個綠色、健康的互聯網互動平台,豐富大學生的課餘文化生活,營造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引導學生認識國情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引導他們樹立跟黨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遼寧省學生聯合會祕書處、遼寧省作家協會創研部、中興-瀋陽商業大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舉辦了xx“中興之春”遼寧省大學生網絡詩歌創作暨朗誦大賽。

3、“踐行科學發展觀,爭做優秀大學生”徵文活動

實踐永無止境,理論創新永無止境,作為新時期大學生的我們,應大力踐行科學發展觀並使之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創作力、感召力。通過本次徵文活動,讓同學們深刻領會科學發展觀的內涵與精髓,使之與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相結合,迸發出強大的精神力量,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

指導我們爭做優秀大學生。

三. 更新宣傳方法、加強宣傳力度

校園內單一的常規宣傳末世一經在某些程度上給大家造成了視覺疲勞,如何在宣傳方式上創新,將成為決定宣傳效果好壞的重要因素。因此,宣傳部將開拓更多的宣傳途徑,或是改良傳單、海報的版面來吸引同學們對於活動信息的關注。往日的宣傳工作,每每將重點放在前期宣傳上,後期宣傳不僅是面向大眾的重要一筆,更是組織對於活動的一次總結。所以我們會加強活動的全面性宣傳,與其他部門做好相關的溝通,包括橫幅、海報的製作,活動現場的攝影和存檔。

四.配合院系做好各項活動的宣傳工作

我部將積極配合系和各部項活動的開展,做好宣傳工作,加強海報和黑板報的管理,及時更新圖片,增加信息來源,拓展工作事業,儘量讓幹事完成任務,這樣既給了幹事表現鍛鍊的機會,同時部門內又形成了一種競爭意識。同時加強了幹事間的聯繫,使整個部門更加團結有力。

我們部全體成員將會以更加飽滿的姿態迎接新的挑戰,運動已有經驗和才能使工作完成的更加保質保量,努力創新,共同攜手將我們管理系團總支學生會宣傳部工作做得更好。

體成員將會以更加飽滿的姿態迎接新的挑戰,運動已有經驗和才能使工作完成的更加保質保量,努力創新,共同攜手將我們管理系團總支學生會宣傳部工作做得更好。

【第3篇】管理工程系暑期社會實踐總結報告

今年暑假,我們管理工程系派出了三支社會實踐小分隊分赴蔣巷、崑山、沙家浜進行調查研究,拉開了我係暑期社會實踐的序幕。

小分隊之一:深入蔣巷 感受農村

隸屬常熟市任陽鎮的蔣巷村是全國文明村,國家級農村現代化建設示範村,江蘇省百佳農村。其村支部書記常德勝也因為帶領村民進行建設取得卓越成績而被評為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範,並多次前往北京參加全國人大的會議。現在的蔣巷村廠房林立,別墅成羣,水泥路面四通八達,覆蓋了全村。村民們各盡其職,少有所為,老有所養,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而在過去,蔣巷還是一個“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窮土惡水吸血蟲盛行的苦地方,交通閉塞,地形十分偏僻。由於地勢低窪,而且一年到頭雨水較多,所以一年總有多半年是污水蓄積,傳染病肆虐,老百姓活不下去只好背井離鄉去逃難。所以這裏一直人丁稀少,經濟長期處於滯留狀態。1965年,年僅二十出頭的常德勝挑起了這份沉重的擔子,當上了蔣巷村支部書記,而且一干就是三十七個年頭。他針對蔣巷村的實際情況,帶領村民挑土墊村,憑着一股“愚公移山”的意志和決心,硬是把全村的海拔增高了一米多,解決了地勢低窪、傳染病盛行的問題,改變了生活環境的質量,為今天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性的第一步。

上個世紀80年代初,常德勝以一種敏捷的洞察力仔細的分析了國內國際形勢,積極地響應黨中央的號召,開始了發展經濟的道路。隨着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深入,常德勝帶領全村人民發揚艱苦創業的精神,堅持社會主義方向,走強村富民道路;堅持農村基礎地位不動搖,加快農村種植結構調整,建立生態農業;堅持以人為本,改進和創新思想政治工作;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速村級集體工業的發展,鼓勵、扶持民營經濟,走上了一條多種經濟成分並存,“兩手並抓,三業(農業、工業、商業)共養”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快車道。僅去年一年,全村的社會總產值就達到2.8億元,人均國民生產總值9300美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過一萬元(其中還不包括人均近1000元的集體福利)。

現在的蔣巷村已經實現了由原來的農業型經濟向以工業為主的經濟的轉化,工業已經成為蔣巷的支柱產業,村裏幾乎所有的村民都是企業職工,村裏擁有常勝鋼鐵集團公司等幾家大型企業,並與澳大利亞、美國共同開發生產項目,為村裏創匯。同時,村裏把所有的農田、水面、樹林承包給幾個種植和養殖大户,然後以自產自銷的方式由村裏出資購買這些種養植大户的主要農產品,供給村民消費。這樣既保證了農業的基礎性作用,也讓這些農户的收入有了根本的保障。

同時,蔣巷村在自身發展的基礎上了,建立了一套良好的社會福利保障體系。村裏為全村的每户村民免費徵訂報刊雜誌3份,鼓勵村民學習,並且設立獎金專項獎勵有文章發表的村民。此外,村裏還承擔了全村的用電、用水等費用,村民不必出錢。村辦國小免費為全村孩子提供教育的機會,而不必交學費。村民女年滿55歲、男年滿58歲就可以享受每月100~200元的養老金,並由村裏供給全部的口糧。村裏的家庭電話、有線電視、液化氣灶具、衞生潔具等設施都由村集體投資建設。目前,村裏已出資興建了第一批別墅住宅區,並以最優惠的價格讓村民入住等等。

蔣巷人是先富裕起來了,但他們卻沒有忘記周圍還沒有富起來的鄉親。他們多次由村裏出資幫助周圍的村安裝自來水、修路、照顧孤寡老人等,遇到周邊村遇到緊急情況,他們也不忘趕去支援。一次,附近的一個村發生火災,燒燬民房數間,經濟損失達數十萬元。蔣巷村得知這一消息後馬上撥出幾萬元資金,幫助受災村民解決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活問題,體現了蔣巷村淳樸善良的風氣。

蔣巷村由當初那個窮鄉僻壤發展成為現如今這樣一個現代化的農村,它的發展過程值得我們深入的思考: 首先,蔣巷村擁有一個良好的領導班子。有道是:“火車跑的快,全憑車頭帶”一個好的領導班子直接決定了一個集體的發展。在以常德勝為首的領導集體的帶領下,村民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他們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努力生產。作為帶頭人,常德勝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為了村辦企業的發展,他走南闖北,日夜操勞,一心想着自己的集體、自己的村民。也正是這種無私的奉獻精神感動了村民,調動了村民們的生產積極性,同時也贏得了村民的絕對信任。蔣巷的領導班子在常德勝的帶領下不斷的成熟和完善。

其次,蔣巷村走出了一條“村廠合一”的農村發展新路子。由於面積小,人口少而且巷的發展絕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説完的,但我們首先要做的是要從思想上解放。”

【第4篇】管理工程系假期的社會實踐總結報告

今年暑假,我們管理工程系派出了三支社會實踐小分隊分赴蔣巷、崑山、沙家浜進行調查研究,拉開了我係暑期社會實踐的序幕。

小分隊之一:深入蔣巷 感受農村

隸屬常熟市任陽鎮的蔣巷村是全國文明村,國家級農村現代化建設示範村,江蘇省百佳農村。其村支部書記常德勝也因為帶領村民進行建設取得卓越成績而被評為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範,並多次前往北京參加全國人大的會議。現在的蔣巷村廠房林立,別墅成羣,水泥路面四通八達,覆蓋了全村。村民們各盡其職,少有所為,老有所養,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而在過去,蔣巷還是一個“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窮土惡水吸血蟲盛行的苦地方,交通閉塞,地形十分偏僻。由於地勢低窪,而且一年到頭雨水較多,所以一年總有多半年是污水蓄積,傳染病肆虐,老百姓活不下去只好背井離鄉去逃難。所以這裏一直人丁稀少,經濟長期處於滯留狀態。1965年,年僅二十出頭的常德勝挑起了這份沉重的擔子,當上了蔣巷村支部書記,而且一干就是三十七個年頭。他針對蔣巷村的實際情況,帶領村民挑土墊村,憑着一股“愚公移山”的意志和決心,硬是把全村的海拔增高了一米多,解決了地勢低窪、傳染病盛行的問題,改變了生活環境的質量,為今天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性的第一步。

上個世紀80年代初,常德勝以一種敏捷的洞察力仔細的分析了國內國際形勢,積極地響應黨中央的號召,開始了發展經濟的道路。隨着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深入,常德勝帶領全村人民發揚艱苦創業的精神,堅持社會主義方向,走強村富民道路;堅持農村基礎地位不動搖,加快農村種植結構調整,建立生態農業;堅持以人為本,改進和創新思想政治工作;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速村級集體工業的發展,鼓勵、扶持民營經濟,走上了一條多種經濟成分並存,“兩手並抓,三業(農業、工業、商業)共養”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快車道。僅去年一年,全村的社會總產值就達到2.8億元,人均國民生產總值9300美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過一萬元(其中還不包括人均近1000元的集體福利)。

現在的蔣巷村已經實現了由原來的農業型經濟向以工業為主的經濟的轉化,工業已經成為蔣巷的支柱產業,村裏幾乎所有的村民都是企業職工,村裏擁有常勝鋼鐵集團公司等幾家大型企業,並與澳大利亞、美國共同開發生產項目,為村裏創匯。同時,村裏把所有的農田、水面、樹林承包給幾個種植和養殖大户,然後以自產自銷的方式由村裏出資購買這些種養植大户的主要農產品,供給村民消費。這樣既保證了農業的基礎性作用,也讓這些農户的收入有了根本的保障。

同時,蔣巷村在自身發展的基礎上了,建立了一套良好的社會福利保障體系。村裏為全村的每户村民免費徵訂報刊雜誌3份,鼓勵村民學習,並且設立獎金專項獎勵有文章發表的村民。此外,村裏還承擔了全村的用電、用水等費用,村民不必出錢。村辦國小免費為全村孩子提供教育的機會,而不必交學費。村民女年滿55歲、男年滿58歲就可以享受每月100~200元的養老金,並由村裏供給全部的口糧。村裏的家庭電話、有線電視、液化氣灶具、衞生潔具等設施都由村集體投資建設。目前,村裏已出資興建了第一批別墅住宅區,並以最優惠的價格讓村民入住等等。

蔣巷人是先富裕起來了,但他們卻沒有忘記周圍還沒有富起來的鄉親。他們多次由村裏出資幫助周圍的村安裝自來水、修路、照顧孤寡老人等,遇到周邊村遇到緊急情況,他們也不忘趕去支援。一次,附近的一個村發生火災,燒燬民房數間,經濟損失達數十萬元。蔣巷村得知這一消息後馬上撥出幾萬元資金,幫助受災村民解決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活問題,體現了蔣巷村淳樸善良的風氣。

蔣巷村由當初那個窮鄉僻壤發展成為現如今這樣一個現代化的農村,它的發展過程值得我們深入的思考: 首先,蔣巷村擁有一個良好的領導班子。有道是:“火車跑的快,全憑車頭帶”一個好的領導班子直接決定了一個集體的發展。在以常德勝為首的領導集體的帶領下,村民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他們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努力生產。作為帶頭人,常德勝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為了村辦企業的發展,他走南闖北,日夜操勞,一心想着自己的集體、自己的村民。也正是這種無私的奉獻精神感動了村民,調動了村民們的生產積極性,同時也贏得了村民的絕對信任。蔣巷的領導班子在常德勝的帶領下不斷的成熟和完善。其次,蔣巷村走出了一條“村廠合一”的農村發展新路子。由於面積小,人口少而且巷的發展絕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説完的,但我們首先要做的是要從思想上解放。” 看到蔣巷的發展態勢如此喜人,我們由衷地感到高興。同時,我們也對蔣巷的發展有了一絲憂慮。正像蔣巷人所説的那樣,常書記現在已經近六十歲了,那麼再過幾年,會不會有這樣的一位繼任者能像常書記這樣身得全村人民的信任,把蔣巷的事業不斷地推向前進?我們相信,蔣巷人民會給自己,也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蔣巷的發展是蘇南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典型。看到這樣深得民心的領導集體,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黨的領導下,在蔣巷領導集體的帶領下,蔣巷村必將成為東吳大地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我們也相信,在我們國家將會有更多像蔣巷這樣的現代化農村不斷興起!幾乎所有的村民都是企業職工,所以蔣巷村決定只建立一個黨支部,使村委會和企業處於同一個支部的領導下,這樣就統一了思想,統一了領導,避免了許多因指導思想不同而帶來的麻煩。由於幾乎所有的村民都是企業職工,他們的職工大會也就是另一個意義上的村民大會。在“發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指導下,他們立足於現實,着眼於發展,摸索出了這樣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新路子,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蔣巷村的經濟發展。 再次,蔣巷村十分重視思想理論宣傳。他們努力地深化思想宣傳力度,旨在提高蔣巷村人民整體的思想文化修養。在蔣巷村,“堅持改革開放政策,齊奔富民強村道路”、“跟着共產黨,建設新蔣巷”等標語隨處可見。在一些重大的紀念日和中央召開重要會議之後,蔣巷村都要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並且組織全體村民學習中央的會議和重要講話精神,對村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村民的政治敏鋭感和思想覺悟。正像常德勝同志所説的那樣:蔣巷的發展絕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説完的,但我們首先要做的是要從思想上解放。”

看到蔣巷的發展態勢如此喜人,我們由衷地感到高興。同時,我們也對蔣巷的發展有了一絲憂慮。正像蔣巷人所説的那樣,常書記現在已經近六十歲了,那麼再過幾年,會不會有這樣的一位繼任者能像常書記這樣身得全村人民的信任,把蔣巷的事業不斷地推向前進?我們相信,蔣巷人民會給自己,也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 蔣巷的發展是蘇南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典型。看到這樣深得民心的領導集體,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黨的領導下,在蔣巷領導集體的帶領下,蔣巷村必將成為東吳大地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我們也相信,在我們國家將會有更多像蔣巷這樣的現代化農村不斷興起!

小分隊之二:駐足崑山 目睹發展

説起崑山,其發展速度之快,實在令世人矚目。崑山市,坐落在上海與蘇州之間,佔地92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萬,是一座現代化的新興城市,被譽為“上海的後花園”。 在過去,崑山就是一個“魚米之鄉”。作為江南的一個小城,崑山的發展曾經一直以農業為主,盛產稻米、水產品等。他們除了自己消費外,還有相當一大批農產品供給上海、常熟、張家港等周邊地區,但俗話説“無工不富”,眼看着周圍的常熟、江陰已經早早地實現了農業向工業的轉化,崑山人再也無法死守着農業的攤子了。他們開始借鑑經驗,着手發展工業。雖然起步晚了點,但崑山人急起直追,成就了今天這樣一個現代化的城市。

回顧崑山的發展里程,總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⑴1984年~1988年,崑山同上海搞聯營,開始了“農業向工業轉變”的第一步。在此期間,他們提出的口號是:“東倚上海,西接三縣,內聯鄉鎮,面向全國,走向世界”到1988年,崑山的聯營企業達到30多家,總產值佔崑山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六十,上繳利税佔崑山的百分之七十,崑山的工業已經初具雛形。⑵1988年~1995年,崑山開始實現由內資企業向外資企業的轉化。在初期,崑山的對外之路也是困難重重,荊棘滿地。面對經驗老道的外商,崑山人沒少吃苦頭,交了不少學費。但崑山人就是在這樣的經歷中不斷地成熟和精明起來。在1988到1995年間,崑山的三資企業項目從無到有,達到2400多項,合同外資也超過了120億美元。⑶1995年到現在,崑山不斷地調整自身定位,修正發展思路,開始在原有的基礎上逐步把重點從原來的重工業項目,即技術含量較低的項目轉向技術含量較高的項目。他們不斷地更新投資觀念,不斷地加大微型電腦、手機等現代高新科技產品的投資力度。這時,他們已經開始踏上一條有自己特色的發展道路,所以他們這一階段提出的口號是:“學張家港精神,走崑山之路”。

目前,崑山已擁有外資企業1400多家。其中,投入資金在一億美元以上的項目已達20多項,在3000萬美元以上的有1300項,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也達到了300多項。崑山最大的企業,南亞塑膠股份有限公司投入資金達25億美元,佔地1600畝。 崑山的發展取得了如此驚人的成效,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第一,依靠黨的正確領導和國家的大力支持。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國呈現出一種萬眾一心求發展的景象。而這時的崑山,卻並沒有開始起步,他們只是守着自己農業強縣的攤子,滿足於衣食不愁的現狀,不願挪步。後來,眼看着周圍的同級縣不斷地拉大與自己的距離,這時的崑山人才開始尋找自己發展的出路。他們總結經驗、開拓創新,緊緊地抓住了自身的優勢,依靠全體崑山人民的共同努力,後來者居上,經濟得得到快速發展。在一大批領導幹部、黨員和先進分子的帶領和示範下,他們摸索出了一條有崑山特色的改革開放之路。黨和國家的領導人也多次來崑山參觀指導,對崑山的發展給予關心和支持,鼓勵崑山有效利用地理條件、人文思想等多方面的資源和優勢,加快自己的發展步伐 第二,崑山發展的時機較好。在1984年的時候,我國的改革開放已經開始有了較好的基礎,形成了基本的框架,深圳、珠海等開放城市搞的如火如荼。在這種情況下,崑山的發展就有先例可循了。因此,崑山的發展也就不會畏首畏尾、瞻前顧後,就不會禁錮於“文化大革命”中形成的種種保守思想,就可以放開手腳的自由發揮了!第三,崑山的地理優勢是它發展如此迅速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砝碼。崑山的環境優勢是十分誘人的。它緊貼大都市——上海,雖説它隸屬蘇州,可實際上,它到上海的距離更近。從崑山市政府到上海洪橋國際機場只有40分鐘的汽車,還有鐵路、水運等優勢。這種交通的便捷,讓許多商人、企業家願意到崑山投資。同時,它也可以從上海瞭解到國際和國內的最新動態,全面把握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各種信息,掌握國家最新政策、法規的出台和實施,緊跟時代潮流的發展,從而及時調整自己的工作思路,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崑山的發展所取得的成績讓全國人民又一次見識了蘇南模式所帶來的巨大成效。崑山的確在很大程度上成為蘇南小城市建設的縮影。崑山發展了,可崑山人並沒有滿足於現狀,他們放眼全國,放眼世界,給自己提出了更高層次的定位。在經濟取得長足穩定發展的前提下,崑山人有理由也有權利為自己設計未來,他們針對目前狀況,給自己提出了一箇中長期的目標:把崑山建設成為基本現代化的中等城市。目前,他們在確保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投入大量資金,努力進行城市建設,改善投資環境,美化城市。崑山人對自己的發展前景滿懷希望,他們相信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一定會把崑山建設的更加美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gongzuojingxuan/n4wlv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