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工作總結精選 >

小課題研究總結報告(通用多篇)

小課題研究總結報告(通用多篇)

小課題研究總結報告(通用多篇)

《國小古詩詞教學方法研究》結題報告 篇一

XXXX國小 黃XX

理論依據及意義 篇二

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作文最能體現一個人的“語文素養”,因為無論從理論還是實際教學來看,作文教學都佔據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低、中年級的學生在習作上剛剛起步,只有讓學生快快樂樂地踏入習作的大門,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才能激發起學生寫作的慾望,保持他們愛作文的熱情。《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對寫話的要求: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説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閲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3、4年級)習作的要求是:“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作為語文教師探尋出起步作文教學的最佳策略,使學生以後能夠愛上寫作,學會寫作使我們當前應做的。學生起步作文,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要儲備一定數量的常用漢字,一般要學會1000多個常用字;二是要閲讀一定數量的範文,從範文中獲得有關的知識,積累詞彙,學習表達方法。現行六年制國小語文課本,安排一年級學會440字,二年級學會740字,兩年學會1180字,閲讀範文80多篇。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起步條件,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要優於書面表達。因此,我想作文的起步階段尤為重要,三年級是作文教學的起步階段,為了避免學生對作文產生畏難情緒,讓學生輕鬆作文,在作文教學的起步階段,教師必須根據孩子的思維發展特點,為其訂製合宜的發展路徑。我一直在摸索着讓孩子如何能愛上寫作,讓寫作文不再成為孩子的負擔,而是一種樂趣。我今年擔任二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正好面臨要引導學生開始習作起步,因此,我想引導學生寫好起步作文,是我肩上應擔負的重任。

小課題研究報告 篇三

一、課題背景及界定

古詩詞作文優秀歷史文化的載體,在現行各類國小語文教材中均佔相當的比例。古詩詞教學對國小生的文化薰陶是無可替代的。但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一直存在許多困惑和盲點;對古詩詞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定位不明確;對古詩詞教學在各學段所要達到的目標不夠明確;各學段的教學方法沒有明顯的區分。這些因素導致古詩詞教學目標不統一,教學方法單一。

我們認為,古詩詞教學方法各學段的目標應該有所不同,那麼,各學段的教學方法也應有所區別。另外,即使同一學段,古詩類別不同,所採用的教法也不應雷同。根據這種情況,我們將國小古詩詞教學方法作為我們的研究課題,力求通過學習和實踐,總結出若干各高效的教學方法。

二、理論依據及意義

國小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指出,要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國小古詩詞教學不僅要對學生進行古典文化的薰陶,還要促進他們的語言的發展,以及他們學習能力的提高。所以,我們在教法研究上要本着實用、高效、發展的原則,一切從學生出發,使我們的古詩詞教學課堂充滿語文味,方法簡便,效果明顯,學生從文化上得到浸潤,能力上得到提高,達到能借助工具書自學古詩詞的程度。

我們提倡高效的語文課堂。這一方面依賴於教師素質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還要輔之於高效率的教學方法。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國小古詩詞教法研究有其現實作用,課題的設置體現了教師成長的幾個步驟:學習-反思-行動-總結。

三、研究的過程與方法

我們課題的研究分三個步驟進行:一、學習文獻。我們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選取相關的資料組織系統學習。我們學習了《名師課堂實錄詩詞教學》,《國小語文教師》刊載的有關古詩詞教法的文章、名家古詩詞教學課堂實錄,還學習了《語文會刊》中相關文章。在學習的基礎上,召開座談會,交流學習心得,二、教學實踐。為了將學習與行動結合起來,我們組織了教研專題研討課(四節),執教研討課的幾名同志在教法上均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課後,全組同志進行了評課、辯課,對某些教學環節作了補充。三、總結反思。通過學習實踐,我們總結了十幾套國小古詩詞教學方法,探討出兩套高效的教學方法。

我們採用的研究方法為文獻資料法和行動研究法。

四、研究結果與成效

我們通過學習發現,所有的古詩詞教法均含有讀、背、議、悟、品、拓展等這些環節,根據不同的詩,這些環節的先後順序會做適當的調整。詩,首先要學生準確的朗讀出來。古人對朗讀非重視,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來也會吟”,就説明讀對寫的影響巨大。學生對詩的讀要由淺入深,要得音、得韻、得畫、得味,要讓他們愛讀。李重華《貞一齋詩説》認為,“詩要三要:發竅於音,徵色於象,運神於意。”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古詩教學也離不開議、悟這兩個環節。通過議、悟,學生才能解詩情,識詩境。語文教學的另一個主要任務就是要學生學會表達。從古詩中學表達,積澱文學素養,對學生是非常必要的。欣賞詩意表達的意境,學習詩人表達的方法,就需要學生去品味。教詩不能拘泥於一首詩,而要和相關的詩結合起來,與時代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情感價值觀教育。以上這些環節根據不同的詩,可以有十幾種組合:

四步教學法

1、讀——議——悟——背

2、激趣-品讀-探究-昇華

3、背—讀—悟—議

4、背—議—悟—品

5、讀—品—解—悟

6、讀—品---悟---拓

三步教學法

1、破題、介紹作者---品詩情---誦讀

2、自主朗讀—自學質疑---自由誦讀

3、熟讀---理解---背誦

五步教學法

1、讀—議—唱—舞---拓展

2、讀—議—品—背—拓展

這是我們通過學習總結的十一套古詩詞教學方法。另外,我們通過教學實踐摸索出兩套國小古詩詞教法:

1、抓文眼,品詩意,展外延,促背誦

這套方法主要是通過仔細研讀詩詞,抓住關鍵詞,圍繞關鍵詞品讀詩意,進而拓展詩意外延,達到當堂背誦的程度。這套教法適合於中、高年級,效果很理想。

2、破詩題,解詩意,畫詩境,演詩情,背詩句

本套教法從詩題入手,引導學生藉助工具書理解詩意,教師適時點撥。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用簡筆畫畫出詩意圖,也可在講解的同時,教師輔之於簡筆畫。這樣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然後,可以編排課本劇,讓學生演詩情。最後,督促學生當堂背誦詩句。這套教法適合低年級教學。因為低年級所選文本均比較淺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要動靜結合,富有情趣,所以,教法應靈活多變,才會吸引學生。

五、存在問題及改進

教學各環節的銜接還需要緊湊,要有藝術化。整個教學環節要設計成啟、承、轉、合的韻律結構。這方面還要進一步改進,使整個教學過程跌宕起伏,富於節奏。

存在問題及改進 篇四

1、學生由説到寫還有一定的困難。有的孩子説起來頭頭是道,但是當提筆寫時卻詞不達意。要麼是語序混亂,要麼是過於口語化。針對以上問題,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多做由口語到書面語的示範,引導。讓孩子不光多説,還要多寫多練。更多關注語言的質量,對學生進行及時有效的指導、反饋和矯正。教給孩子寫作的技巧,指導孩子多積累書面語言。

2學生習作有兩極分化的傾向,平時性格開朗,愛説愛笑的孩子寫起來也容易些,而那些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學生也起來也經常覺得無話可説。針對這一問題,我準備採取以下措施:1、多鼓勵性格內向的孩子,給他們多創造展示自我的機會。2、成立學習小組,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

2、《斯霞文集》

小課題研究總結報告 篇五

一、問題的呈現:

如何才能切實提高國小生作文能力,一直以來是我們在實踐中困惑的問題。“新課標建議我們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與表達,教師要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調動學生觀察思考和練筆的積極性,要引導學生寫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説真話,表達真情實感”。為了達到這些要求,我曾在作文教學中耗費了不少功夫用來指導、批改和講評,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打開學生的作文就會發現,仍然有生編硬造,內容平淡的現象。而學生的日記卻比作文的內容寫得真實,在一定程度上能表達出學生真實而樸素的感情。於是我進一步研究了日記與作文的關係,認識到生活日記是學生熱愛生活、感悟生活、記錄生活、積累生活的表現,也是擦亮文筆的磨石。但是由於以往對學生的日記關注不夠多,加上學生普遍懶得動筆,沒有寫日記的積極性,日記並沒有發揮它的作用。這不禁使我想到:如果能在指導學生寫好日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勤於觀察、勤于思考、勤於動筆以及不斷積累生活、不斷琢磨文思文法的習慣,學生的作文能力一定會有所提高。於是我確定了自己的實驗研究課題《指導學生寫好生活日記,提高學生作文能力》。希望能把學生的生活日記與課內作文結合起來,在實踐與探索中總結方法,積累經驗,找到切實可行的、能有效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途徑。

但是在小課題計劃實施之前,雖然有教研員的指導和領導的支持,我還是很擔心的。因為當時面臨着很多問題,比方説:怎樣培養學生的興趣,使學生願意寫;怎樣指導學生把日記寫好,能堅持寫;怎樣把日記和作文結合起來等等,課題計劃中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只是預想出來的,實踐起來會怎麼樣都還是個未知數。

二、研究的過程:

當我向學生宣佈有關本學期將開展寫日記活動後,學生有的興奮,有的驚訝,有的茫然。寫啥呀?怎麼寫呀?寫的日記字數少點行不行?我的日記不想讓別人看怎麼辦啊?學生七嘴八舌的問我。針對這些具體問題,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我主要運用了以下五法。

1、欲擒故縱:陶行之老先生説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和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於是我要求:只要你不編造不抄襲,可以“隨心所欲”。日記可以發表在公開的日記本上,也可以寫在私密日記上,隨自己的心情就好。”學生緊張的情緒馬上放鬆了,最不愛寫日記的袁滿也興奮了,自言自語説:“哦,這麼簡單啊,行,我也能寫了!”就這樣,學生們毫無壓力的興致勃勃地尋找生活題材的時候,已經是開始關注生活,開始積極思考了。

2、潤物無聲:

學生每天的日記按要求只選取三分之二評改就可以的。但是我無論多忙,每一篇日記我都要仔細閲讀批改。開始幾天,我注意看內容,發現學生除了寫遊戲就是幫媽媽做了什麼,再不就是如何寫作業,寫完作業看了什麼電視,看完電視就睡覺了等等,有的學生好容易找到題材卻寫的跟造假的似的。針對這些問題,我鼓勵學生用眼看、用耳聽、用手摸、用腦想。做生活的有心人。我抓住每一個機會,適時地引導學生觀察事物,感悟生活,遇風則風,遇雨則雨,遇事則事,遇景則景。記得去年4月23日上午十點多,我們正在上課,窗外下起了雪,大片的的雪花在窗外飄飛,落到地面上又很快的融化,把地面滋潤的黝黑髮亮,來不及融化的掛在樹上,粘在枯草上,真的很美,於是我帶着學生走出教室,投入到雪中,有的學生説:“哦,像棉花糖一樣,”有的説:“哇,雪花落在臉上,真爽啊!”還有的説:“雪把我的運動鞋變成皮鞋了又黑又亮了!”引得學生開心的大笑起來。我趁機引導學生從天空到地面,由看到的到想到的,調動學生所有的感官感受雪的美麗,並且自由表達這場雪獨特的美。我隨口吟道:“忽如一夜春風來”剛一出口,就有學生搶着説出後半句“千樹萬樹梨花開”,這下提醒了學生,有一個學生大聲説:“還有呢,毛澤東的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學生情緒高漲。平時不太愛表達的畢玉也若有所思的説:“哦,看來雪也是春天的使者啊!”就這樣樣抓住機會,既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又引發學生表達真情實感。看似隨意,實際上是有意暗示學生去選擇有意義的內容。不用我説,當天的日記都寫的是雪,雖然寫得內容有的側重描寫雪中的情境,有的側重寫雪後的美麗,有的側重雪中的遐想,但是都表達了對春天裏雪的特別的愛,表達了對生活的熱愛。震驚中外的512四川大地震發生後,我和學生交流過的許多感人的事和有關話題也都被學生收進了日記。

學生逐漸學會了選擇材料。學生寫出來的日記或多或少的出現錯別字、病句,流水賬也不少,於是我忍不住要告訴學生他們寫的日記的問題所在,“這個字寫得不對”,“那句話表達不準確應該改”,“你這個文不對題了”等等類似的話剛説出去,就會發現,不是這個低頭了了,就是那個一臉茫然,還有的乾脆第二天不交日記了。到第二週時,我簡直快要崩潰了,但是冷靜下來再想,是不是我急於求成,方法不對呢?我一邊反思自己的行為,一邊讀書學習,在內心不斷強化那些教育教學理念,努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樂於寫,總會有進步的,就像春天那又小又醜的青果總要汲取了日月精華,等到秋天才會芬芳誘人的。我改變了以前的方法,對於過於簡練的地方教學生學會“添枝加葉”來修改;表達不清楚的地方,面對面的探討,保持態度親切,讓學生敢於表達清楚。

修改做不到面面俱到,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我按計劃有側重點的進行,希望學生既能夠有所提高,又不至於感覺到自己的日記太糟糕。這一點我做得很小心。但是很快發現,無論我的態度多好,一味的幫助學生修改,學生並不是很高興。於是我研究了學生的心裏,改變了策略。鼓勵學生自習時間閲讀修改自己的或同桌的日記,我批改的重點是指出學生日記中的閃光點,如準確的詞語、經典話語,模仿來的段落創造性的發揮等等,我都給出標記,以示認可和讚揚。如果日記內容生動感人,立意獨特,思想積極健康,我就在日記下面寫上鼓勵的話,如果日記中流露出消極思想,我就寫上對他的理解和期待。

當學生拿回他們日記的時候,我總是對學生認真地説,“題目不錯”,“你今天的日記讓我很感動”、“你還會進步的!”、“你日記的結尾含義深刻,我很欣賞”等等學生聽到這樣的話,絕對有成功的感覺,這從他們得意的表情就可看出。這促使我也更加願意給他們戴高帽子。在總結日記情況的時候,我會説“謝謝你們把自己的感受和老師分享,你們每個人的日記都能讓我感到驚喜,有的日記不僅內容非常有意義,我還從日記中看到了你們誠實善良的心。實際上並不完全是這樣,但是這麼説了之後,學生自然很開心的朝着這個預期目標努力。比反覆強調“要語句通順”“要內容真實”“要怎麼怎麼樣”之類的話效果好得多。

慢慢的,學生不僅對寫日記寫作文甚至對其他方面的學習都充滿了信心。

4、日記分享:

在第3周時,學生已經養成寫日記的習慣了,而且進步很大。最明顯的就是錯別字日趨減少,無論寫什麼,表達的得都比較清楚了。但是侷限在師生之間和同桌之間的交流,學生的收穫是很有限的。日記分享活動的開展對提高學生表達能力,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日記分享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是優秀日記的評選,另一方面是優秀日記的閲讀。評選優秀日記的過程是“一讀、二品、三評”。“讀”就是選擇自己最得意的最想與大家分享的日記朗讀;“品”就是閲讀後大家來品評。可以給出修改建議,可以對日記中的人或事作出評價,還可以賞析精彩片段;“評”就是學生投票評出優秀日記和日記成長之星。

每週評出的優秀日記編入《優秀日記選》,並將《優秀日記選》在學生間傳閲。學生在讀的時候還是發現了細微的問題,來找我修改,我就把這個機會留給讀者和作者,鼓勵讀者和作者經過探討、切磋後,在雙方達成一致意見的基礎上,進行修改,允許學生在日記上圈點,談感受,寫評語。這樣我輕鬆了,學生閲讀的興趣也增強了,而且逐漸養成用心寫、認真讀、反覆琢磨、細心修改、品評賞析的好習慣。日記分享這幾個環節學生非常喜歡,後來我調整了計劃,把日記分享每兩週一次改成每一週一次了。

時間長了,學生感受到生活日記是自己情感表達的需要,而且每個學生在日記分享中無論是給同伴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議,是被評上了“日記成長之星”,還是給優秀日記寫評語,都使學生進步的同時產生成就感,心靈上得到了滿足。

4、遷移引導:

在作文課上,我鼓勵學生運用生活日記中積累的材料。有的日記稍加改動就是一篇特別好的作文。學生從中體會到了日記與作文的密切關係,懂得了生活日記不同於作文,但是日記和作文都源於生活,都是表達我們真情實感的工具。後來學生的許多好作文都是從生活日記中受到啟發寫成的。甚至包括神奇的想象,美麗的童話,簡短的寓言,兒童詩等。如《孫悟空大戰如來佛》、《我是老虎》、《狐狸和烏鴉系列童話》、《淘氣的雪》。

當生活日記成了學生生活的一部分之後,我把語言的積累和訓練提到了重點。因為有時候學生真的是找不到準確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思。我一方面繼續鼓勵學生廣泛閲讀,堅持寫讀書筆記,另一方面開展“三人行,必有我師”的語言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在電視廣播以及身邊學習生動活潑的語言。學生的日記裏經常出現名言警句和小品裏的經典台詞。

班裏有個男生讀了朱自清的《匆匆》一文之後,在日記裏寫自己的感想時,就恰當引用了當時流行的一句話“人生的一生老短暫了,你看吧,眼睛一閉一睜一天過去了,眼睛再一閉不睜一輩子就過去了”幽默風趣,耐人尋味。

5、毛遂自薦:為了不斷地激勵學生寫寫作的熱情,我鼓勵學生向《國小生閲讀報》自我推薦作品,並且寫上推薦的理由,後來我班學生袁滿的《花貓胖胖》發表在20xx年9月5日的《國小生閲讀報》上,更加激發和帶動了其他學生推薦作品的積極性。

三、研究的成效:

1、教學相長。經過一年的實踐,學生愛上了寫作,養成了勤於動筆的好習慣,書面表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都提高了。對學生而言,在自己的日記本上發表日記,成了興趣愛好;修改日記已經成為習慣,日記分享也成為學生心靈溝通的需要,推薦日記為學生走向成功搭建了橋樑。每名學生都寫了厚厚幾本日記,記錄了童年多姿多彩的生活。孩子們經常會對我説,他們老了的時候,也還會拿出這些日記來看的。而那兩本《學生優秀日記選編》也受到在校學生及家長的好評。學生畢天元在全國國小生語文讀寫知識競賽中榮獲了二等獎。

伴隨着孩子們取得的這些成績,我也有不少的收穫。不僅學習了相關的理論知識,還作了讀書筆記,撰寫了計劃開題報告、階段性總結、以及其他過程性材料。研究了“指導學生寫好生活日記的方法和途徑”,“調動學生寫作熱情的方法和策略”等問題,積累了部分教育教學經驗,在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同時,我自身教學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反思總結。回想小課題的研究過程,感到小課題研究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就這個課題研究來説還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如許多方面還缺乏必要的理論指導;許多有價值的案例和有關思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沒能及時記錄下來,在努力實踐之後,才發現積累下來的材料太少,當要把實踐中那些零散的材料整理總結的時候,又感覺自己是那麼力不從心。但是當我把實踐中那些零散的材料整理總結後,我深切體會到小課題研究促進了我的學習和思考,使我總結出要指導學生寫好生活日記提高學生作文能力,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開始時適當降低要求,激發學生興趣很重要。

2、平時要給學生充分的自由,特別的關注。

3、引導學生觀察生活要抓住生活契機。

4、輔助學生修改時一定要講究策略,與學生交流時態度一定要真誠。

5、必須給予積極肯定的評價,保持學生寫作熱情。

6、定期開展日記交流活動,促進能力提高

7、引導學生有效地把日記和作文結合起來。

8、在語文學習和生活中積累生動活潑的語言是寫好日記和課內作文的保障。

從08年3月開始到12月末,經過一年來的實踐,我的小課題終於比較成功的結題了。現在我正在研究與這個課題相關的內容。我覺得作文應該是通過一種生動的再現,把事實展露出來,使別人傾聽或閲讀之後,能得到同樣的印象。但能做到這樣並不容易。除了有真實的生活,語言是最重要的。所以我確立了課題《引導學生學會積累和運用語言,提高作文能力》,在4月中旬日開始實施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如何引導學生學會積累語言,並且能夠運用到作文中,達到準確表達的目的。同時,在小課題研究中,我還要多讀書多記筆記,勤于思考勤於總結。與學生共同成長,不斷豐富教學經驗,提高教學能力,提高研究能力。希望在金色的秋天裏,我們滿眼都是累累的碩果!

小課題研究報告 篇六

一、研究背景

作文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國小生作文能力的好差,直接影響着他今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而在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是一大難題,也是令很多父母非常擔憂的問題,不少學生“談文色變”。有的學生到了國小畢業還不能獨立寫出一篇語句流暢,主題明確的文章。經瞭解有幾方面的原因:

1、覺得無內容可寫,亂編的多。

2、閲讀量少,語言積累少,乾巴巴的,難以寫具體。

3、對周圍事物沒有留心觀察。

5、題材千篇一律單調死板,難以表達真情實感。

4、缺乏想象力。

6、沒有基本的寫作技巧。7、家長不重視,不會指導,有的家長指導方式不正確。8、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指導作文,並且缺乏一定的指導技巧。

二、理論依據及意義

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作文最能體現一個人的“語文素養”,因為無論從理論還是實際教學來看,作文教學都佔據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低、中年級的學生在習作上剛剛起步,只有讓學生快快樂樂地踏入習作的大門,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才能激發起學生寫作的慾望,保持他們愛作文的熱情。《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對寫話的要求: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説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閲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3-4年級)習作的要求是:“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作為語文教師探尋出起步作文教學的最佳策略,使學生以後能夠愛上寫作,學會寫作使我們當前應做的。學生起步作文,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一是要儲備一定數量的常用漢字,一般要學會1000多個常用字;二是要閲讀一定數量的範文,從範文中獲得有關的知識,積累詞彙,學習表達方法。現行六年制國小語文課本,安排一年級學會440字,二年級學會740字,兩年學會1180字,閲讀範文80多篇。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起步條件,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要優於書面表達。因此,我想作文的起步階段尤為重要,三年級是作文教學的起步階段,為了避免學生對作文產生畏難情緒,讓學生輕鬆作文,在作文教學的起步階段,教師必須根據孩子的思維發展特點,為其訂製合宜的發展路徑。我一直在摸索着讓孩子如何能愛上寫作,讓寫作文不再成為孩子的負擔,而是一種樂趣。我今年擔任二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正好面臨要引導學生開始習作起步,因此,我想引導學生寫好起步作文,是我肩上應擔負的重任。

三、研究對象及方法

研究對象:灞橋區東城一小原二年級五班全體學生

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

2案例分析研究

3、實踐反思法

4、用經驗總結法

四、研究內容、過程與步驟

研究內容:

教師從教學實際及學生特點出發,開展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對學生的寫作進行指導。採用一定的方式方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寫作技能,讓孩子不再懼怕寫作,讓寫作成為孩子的樂趣。

研究步驟

前期準備階段:蒐集與課題相關的資料,瞭解與本課題相關的研究現狀,為課題研究提供科學的依據,並認識本課題的研究價值,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確定研究課題,形成課題研究方案。

實施階段:

第一步:激發孩子的寫作興趣,讓孩子想説、愛説、樂説。

(一)聽故事,激發説話興趣。

(二) 在觀察中提高説話的能力。

(三) 續編故事,發展創造性説話能力。

(四)充分利用課本,提高説話的技能。

(五)規範自身用語,展示榜樣的力量。

第二步:讓孩子養成“愛寫”的良好習慣。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讓孩子感受寫作的快樂。

(三)讓“小練筆”成為提高孩子寫作的能力的有效手段。

總結階段

全面總結一年來課題研究的經驗與成果,撰寫論文。

五、研究結果與成效

英國教育家洛克曾説過:“兒童學習任何事情,最好的時機是當他們興趣高,心裏想做的時候。”學生有了興趣,就能能使注意力集中,積極思維。習作也不例外,學生如果有了習作的興趣,就能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引導孩子們講故事、聽故事、續編故事、看圖説話……學生聽説的能力得以提高能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為了學生使學生愛上寫作,我覺得在寫這件事上千萬不要給孩子施加壓力,要讓孩子感覺到寫是一種享受,要讓他願意去寫,讓他覺得我寫作,我快樂;我寫作,我高興;我寫作,很好玩!當學生寫作後,迫切需要他人的評價,如果這時得到鼓勵,學生會有滿足感、成功感。因此,我認為教師要粗改作文,及時對學生的習作予以肯定,運用多元化的方式對孩子予以鼓勵。通過實踐我班孩子大約有70﹪能樂於寫出自己想寫的事,有了主動寫日記的習慣。

多樣的練筆方式,提高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進入三年級後,從前半學期的幾次來看,班裏有一半多學生不再畏懼寫作,能在每次習作時寫出一段精彩的話。

學生每天都在生活的海洋裏擷取着絢麗的浪花,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引導學生以不拘一格的形式,表達不拘一格的思想,培養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學生寫作能力,讓每一個學生都快樂地、自由地寫作。

六、存在問題及改進

1、學生由説到寫還有一定的困難。有的孩子説起來頭頭是道,但是當提筆寫時卻詞不達意。要麼是語序混亂,要麼是過於口語化。針對以上問題,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多做由口語到書面語的示範,引導。讓孩子不光多説,還要多寫多練。更多關注語言的質量,對學生進行及時有效的指導、反饋和矯正。教給孩子寫作的技巧,指導孩子多積累書面語言。

2、學生習作有兩極分化的傾向,平時性格開朗,愛説愛笑的孩子寫起來也容易些,而那些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學生也起來也經常覺得無話可説。針對這一問題,我準備採取以下措施:1、多鼓勵性格內向的孩子,給他們多創造展示自我的機會。2、成立學習小組,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研究成效 篇七

本課題研究符合《語文課程標準》對七至九年級學段學生作文訓練的要求。《課標》特別強調要培養和訓練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養成修改自已作文的習慣,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也符合葉聖陶老先生説的:“學生作文教師改,跟教師命題學生作一樣,學生處於被動地位。假如着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樣改讓學生自己去考慮去決定,學生不就處於主導地位了嗎?”

本課題基於課堂,恰好符合張家港市生態課堂教學的理念,讓學生互批互改互評作文,就是以關注學生生命為主,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生本性原則、生命性原則、生成性原則、生動性原則、生活性原則、生長性原則得到充分體現。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了學生的閲讀鑑賞能力。學生互批作文,是對同學作文的鑑賞,又是對課文鑑賞的複習應用,能督促他們在閲讀課上作批註,他們的評語越來越準確,表明鑑賞能力越來越高。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了學生寫得體批語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了運用規範符號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學生經過訓練,批語越寫越得體,各種修改符號都能準確運用。在評講同學作文中,能夠積極中肯的發表意見。語言表達能力明顯得到提高。

3、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激發了學生樂學,提高了寫作能力。“學生的樂學心理主要來源於自己的創造個性和創造思維所產生的結果能被認可和接受,其價值能被實現。”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中學生精神世界中尤為重要。”讓學生評講作文,就是肯定學生的能力,相信他們有鑑賞能力,是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的表現,表明老師重視學生的觀點、意見、建議。學生得到了老師的信任,課堂的民主和諧度就高,學生心裏就輕鬆了,沒有壓抑了,學生就能積極思考,大膽發現,大膽發表意見。學生的日記可以證實他們對作文的興趣和快樂。學生的興趣起來了,他們的作文就越寫越好了。

4、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能促進師生成長。

學生評講作文是在學生互批的'基礎上的評講,既要評講作者所寫文章優劣,又要評講批者的批語是否準確。這是一個鑑賞過程,要檢查作者的寫作水平,又要檢查批改者的賞析能力,無論是批改還是評講,都要檢查對以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具體到評講,又要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所以,每一次的互批互評對師生都是一次挑戰,一次提高。它激發了學生自我提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個體意識。這種成長過程包括強化自省、強化自評、強化自控。學生在自省、自評、自控中成長起來。這種課堂也激發了教師的知睏意識、探究意識和問題意識。有了知睏意識就促使你去多讀多看。所以也促使了教師成長。

5、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我們形成了作文教學的特色。2011年3月11日我們邀請生態語文羣老師來我校聽朱建榮老師的作文評講課,並進行評課交流。新生代教師,青年名師梅洪建聽課後的評價“a.一直以來,在功利的教學環境中,教師為了分數早就忽略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朱建榮的課讓學生不是站在寫的角度來審視文章,而是站在“理想的作者”和“高明的評者”相結合的角度來培養學生的理想創作能力和批評鑑賞能力。這個過程不是對別人作品評論好與壞的問題,而是在自己有了相對理想的思路之後再對別人的作品的品評中進行自然的昇華和再創造。這是對學生能力培養的最佳途徑。b.一直以來,在很多人在闡釋性的語文中,早就剝離了閲讀和寫作的關係。將課文的美點消解在對知識性記憶和內容性的再現之中,在“意”的強化中,忽略了“文”的魅力。在朱建榮的課堂中,不但達到了“文”“意”的自然統一,而且是反向的在作文評改的過程中達成了對課文中“文”的反哺。在更高的層次上鍛鍊了孩子的審美能力。c.一直以來,孩子們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不願意看到別人的美,只看到別人的不足。但在朱建榮的作文評改過程中不僅僅讓孩子發現了別人的不足,更讓孩子們發現了別人的美。同時在對評語的評價環節,更能體現一個人的再認知以及培養孩子的接受批評的能力。這種無形中的人格培養,則是教育的永恆追求。”

6、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了對新課改的認識。

老師們明白了學生互批互評作文就是關注學生生命的生態作文教學。互批互改作文最能反映生本性原則,學生評講作文最能顯示生命性原則,在以學生為主體的作文評講課上,生態課堂的生動性原則、生成性原則都得到充分體現。

7、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提高了教師的指導作文能力。

概念界定 篇八

本課題的研究有三個概念:

學生,他是作文的主人,也應是批改和評講的主體,學生成了主體地位,他就會有興趣,就會樂學。

互批互評:作文寫好後,是學生間的互相批改,互相評講,不是老師包辦。

作文:是學生自己寫的文章,不是其他地方選來的文章。

研究背景 篇九

《語文課程標準》對七至九年級學段學生作文訓練提出了明確要求,特別強調要培養和訓練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養成修改自已作文的習慣,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可見,放手讓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養學生的自改作文能力,是當前作文教學中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葉聖陶老先生也曾説過:“學生作文教師改,跟教師命題學生作一樣,學生處於被動地位。假如着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樣改讓學生自己去考慮去決定,學生不就處於主導地位了嗎?”他還説:“改的優先權應屬於作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學要重在培養學生的自改能力。”

而現實教學中,老師們“一批到底”,批作文成了教師最煩惱的事。耗費了大量心血,收效卻不大。學生怕寫作文,總是對作文不感興趣,更寫不好作文。作文批改也就成了貫徹教師寫作意圖的過程,學生則變成了被動接受的容器。這樣做的確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卻嚴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基於此,我確立了《培養學生互批互評作文能力的研究》這個課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gongzuojingxuan/re7jg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