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講話致辭 >代表發言 >

人才工作講話發言演講

人才工作講話發言演講

人才工作講話發言演講

加大對人才工作投入力度。人才工作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必須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努力構建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的投資機制,為培養、引進、使用人才提供堅實的資金保證。同志們,在奮力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人才作用日益顯現,人才荼責任重大,人才事業大有可為。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人才工作講話,方便大家閲讀與鑑賞!

人才工作講話1

人才工作是經濟社會發展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工作,抓好人才工作是黨委、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責,同時也是組織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剛才,聽了全市人才工作的系統彙報,幾位同志也分別談了幾點意見和看法,特別是在如何保障支持人才工作方面都談了很好的意見建議,我都同意。希望大家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經過多年來全市各級黨委、政府的共同努力,經過全市各級組織部門尤其是人才管理部門和各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全市人才工作良好格局已經形成,人才引進培養的政策體系初步建立,人才工作領導體制比較健全,人才服務體系比較完善,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為全市經濟轉型升級、產業集聚區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支撐。總體來看,我市人才工作卓有成效,走在了全省前列。可以説,我市在經濟社會發展、產業集聚區建設等方面所取得的每一項成績、每一項榮譽,都離不開人才工作的保障和支撐,也離不開人才隊伍發揮卓有成效的作用。這説明我們的工作思路、舉措是正確的,應予以充分肯定。

關於今後一個時期的人才工作,我們要始終堅持黨管人才的原則,一以貫之、改革創新,加強完善、總結提升,繼續堅持並不斷髮揚好經驗做法。同時,要積極適應新形勢,研究新情況,不斷完善,不斷加強,不斷創新,在現有基礎上把人才工作做得更好,進一步發揮人才隊伍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藉此機會,我強調以下幾點:

第一,要擺上重要位置。人才是第一生產力,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從國家和省裏層面來看,要求我們高度重視人才工作。中央和省委始終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方針政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之後,_就人才工作先後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許多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為我們抓好新形勢下的人才工作指明瞭方向。_年,_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尋覓人才求賢若渴,發現人才如獲至寶,舉薦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盡其能。省委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入貫徹中央關於人才工作的重要精神,着力打造中原崛起人才高地。省委書記郭庚茂在全省組織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健全領導體制,形成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人才工作格局,有效整合人才工作資源,形成推動人才工作的強大合力。對此,我們要深刻學習領會,認真抓好貫徹落實。從我市當前的經濟社會發展來看,需要我們充分發揮好人才工作的支撐和保障作用。一直以來,商丘是農業大市、人口大市,產業基礎相對較差,創新主體不發達,還沒有形成人才集聚效應,導致人才構成比較單一,工程類人才、科技類人才、社科類人才相對比較薄弱。近年來,隨着商丘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我們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發展戰略,着力加強產業集聚區建設,推動全市各產業集聚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主導產業,並且都具有了一定的規模,集羣集聚效應充分發揮。在這種新的情況下,對人才的需求自然而然就產生了,而且還日漸強烈,比如柘城的超硬材料產業、民權的製冷產業等。當前,在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後,商丘的產業轉型、城市轉型正處於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穩增長、保態勢成為當前的首要任務,任務十分繁重,我們壓力也很大。在這個時候,特別需要發揮人才的支撐和保障作用。一方面,在推進新型工業化上,無論是傳統產業升級,還是新興產業培育,都需要一個長期過程。不管是從領導層、基層,還是到企業管理、市場主體培育,都需要創新,迫切需要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另一方面,在推進新型城鎮化上,我市中心城區人口、中心城區面積已“雙過百”,城市轉型發展也迫在眉睫,也需要在城市建設管理、城市規劃編制等方面的專業人才,為未來整個城市的轉型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從我市當前人才工作的狀況來看,需要我們把人才工作擺上重要位置。儘管人才工作取得了明顯成績,但是客觀地講,與當前形勢任務對人才的需要相比,我市人才工作還存在很大差距:一是人才總量不夠,不足以支撐我們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二是人才工作的針對性不夠,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結合還遠遠不夠;三是平台建設比較薄弱,自身的科研院所基本沒有,產業集聚區裏面,除了柘城之外,其它的還都比較薄弱,缺乏吸引人才創新創造的條件;四是在推動發展的過程中沒有充分發揮人才作用,發展過程中與人才結合不夠,項目的引進和人才的引進沒有很好的統籌起來,存在重項目引進輕人才引進的現象;五是人才工作的領導體系還不夠健全,等等。這些問題,都是制約我市人才工作的重要因素。我們要深刻認識到人才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認識到人才工作對商丘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從而不斷增強做好人才工作的主動性和緊迫感,真正把人才工作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充分發揮商丘駐地高校多、在外人才多這一獨特優勢,不斷挖掘人才工作潛力,打造人才流動集聚的窪地,推動商丘由人口大市向人才大市轉變,實現從“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

人才工作講話2

同志們:

根據會議安排,我就貫徹全國、全省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規劃綱要和近期教育重點工作,講幾點意見。

一、深刻把握,強抓落實,推進教育改革規劃綱要全面實施去年,全國、全省教育工作會議相繼召開,頒佈了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謀劃了未來十年教育改革發展的宏偉藍圖。《綱要》適應新形勢發展要求,進一步明確了教育發展的方向,確定了“到20_年,全國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的目標,體現了黨中央對教育工作的最新精神,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體系。深入貫徹落實好會議精神,對於進一步總結教育發展經驗、促進教育事業科學和諧發展、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根據國家和省規劃綱要精神,結合我市實際,我們制定了德州市20_-20_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綱要》立足由“學有所教”向“學有優教”的發展轉型,提出了“到20_年,全面實現教育現代化,全面建成學習型社會,實現由教育大市和人力資源大市向教育強市和人力資源強市跨越”的總體目標,這是一個振奮人心的目標,也是一項光榮而艱鉅的任務。實現這一目標,關鍵是紮紮實實地實施好“十大工程”,即素質教育推進工程、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學前教育強基工程、職教強市創建工程、教師隊伍素質提升工程、學校佈局和標準化建設工程、教育裝備及信息化建設工程、教育體制改革工程、和諧校園建設工程和學習型社會創建工程。十大工程的實施,將有效解決教育的全面發展、內涵發展、均衡發展等突出問題,助推全市教育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深入理解和把握規劃綱要的精神實質,把“辦什麼樣的教育、怎樣辦教育、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作為教育的首要問題,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強化教育發展的基本取向和核心任務,認真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措施,

全力推進教育改革,努力實現教育事業的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綱要》的頒佈實施,增添了羣眾對教育改革的信心,提高了社會對改革的期望。目標已經繪就,重在落實。千招萬招,貴在實效。要在關鍵環節上狠下功夫,努力見到實際效果。

一要強化教育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教育要發展,關鍵靠創新。當前,中央和省、市已經為教育改革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治環境和政策優勢,教育發展迎來了又一個春天。機遇來之不易,發展迫在眉睫。幹好幹不好,關鍵看敢不敢創新、善不善創新、能不能創新。要深入落實好全市科學發展表彰暨解放思想加快發展動員會議精神,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求突破,讓一切有利於教育發展的思想充分活躍起來,把一切有利於教育發展的資源充分釋放出來,使一切有利於教育發展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要以更大的氣魂和決心,破除“舊思維”、突破“老框框”,圍繞促進公平和提高質量兩大重點,大膽嘗試。要創新教育理念,瞄準學生長遠發展,打牢人生髮展的基礎;要創新教學模式,不斷提高課堂效率,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要創新管理模式,不斷激發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內動力,營造不斷超越、永不滿足的工作氛圍;要創新教育機制,不斷增強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二要加大教育投入。投入是教育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的物質基礎。教育,一頭連着國運,一頭繫着民生。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教育大發展,投入是關鍵。要把教育作為公共財政的重點來保障,形成強有力的投入保障機制。在投入這件事情上,中央講的“三個優先”(即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要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要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要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一定要落到實處。投入的賬不是靠説出來的,必須有真金白銀做支撐。我們提出,到20_年,全市預算內教育經費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例達到22%以上,並隨教育事業發展,保持穩定增長。各級再有困難也要想方設法、堅定不移地落實這一要求。要積極拓寬經費來源渠道,大力調整支出結構,借鑑採納“零預算”的思路,加大新增財力的傾斜力度。市委、市政府把教育投入,作為政府績效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建立健全行政考核、檢查報告和年度公告制度,接受社會監督。地方性土地出讓收入、彩票公益金分成中要有一定比例用於教育。要足額徵收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及時撥付,專項用於教育事業。要把化解債務作為政府和學校的共同責任,通過安排專項資金、逐年提高生均公用經費撥款定額等方式,爭取2年內解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和普通高中債務。

三要營造發展氛圍。《綱要》的落實是一個系統工程。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協調、密切配合,盡心盡力為教育辦實事,努力為教育事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教育部門要切實履行牽頭抓總職責,主動加強銜接協調,爭取廣泛支持;財政部門要加強資金使用管理,提供經費保障;税務、物價、審計部門,要加強對教育收費和教育經費使用的監督;住建、規劃、國土資源部門,要在規劃、用地、建設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政法、文化執法、工商部門,要大力整治校園周邊環境,嚴厲打擊各種侵害學校權益、危害師生安全的違法犯罪行為;新聞媒體、宣傳部門要加強對教育改革發展成就的宣傳,加大對廣大教育工作者高尚品德、先進事蹟的宣傳報到力度,努力營造崇文尚教、尊師重教的社會新風尚。

二、肯定成績,堅定信心,在新起點上實現教育工作新跨越近年來,我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大力實施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戰略,教育事業保持了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財政投入年均增速達17.7%,高中教育質量三年實現三大突破,躍居全省上游,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連續3年取得優異成績,人民羣眾對教育的滿意度不斷提高。特別是去年,我們大力度實施農村中國小校舍樓房化工程和教師補充工程,累計投資3.3億元,改造校舍56萬多平方米,其中新建樓房31.7萬平方米,投資量、工程量均居全省前列;新招義務教育階段教師1946人,是常年的3倍,在全省17個市中數量最多。在教育管理上,首創了“推門聽課”、“教師對抗賽”、“當堂達標教學”、“中職學生職業技能大賽”等管理模式,帶動了教育質量的大幅提高,這些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有的在全國產生了較大影響,得到省委、省政府的認可。

當前,全市上下正在大幹、實幹、衝刺、跨越,建設幸福德州,打造區域經濟文化高地,對全市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經濟發展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全市各級務必將教育作為重要的奠基工程、民生工程,牢固樹立民生政績觀,以民生幸福謀劃工作思路、以民生品質評估發展成果、以民生改善推進跨越趕超。集中力量,在五個領域重點突破。一是校舍樓房化工程力求突破。校舍是學校最基本的辦學硬件,處於基礎性地位。在農村,所有校舍中農村校改和“普九”建造的校舍佔半壁江山,基本達到或超過使用年限;現存危房還有63萬平方米,中國小樓房化率低於全省平均水平18個百分點。在城市,學校建設嚴重滯後於城市發展,孩子上學難、上好學校難已成為社會問題;大班額現象特別嚴重,有的國小班額甚至已經超過80人,安全狀況令人擔憂。由此引發了羣眾對教育的不滿、對政府的不滿。下一步,各縣市區要以教學用房和學生生活用房建設為重點,着力解決大班額及功能室不足的問題,滿足寄宿生住宿和就餐的基本要求。到20_年農村國中和中心國小必須實現樓房化。今年要完成63萬平方米危房改造任務,新建樓房校舍不能少於36萬平方米。這項工作哪個縣市區拖了後腿,就追究哪個地方主要領導的責任。校舍出問題,不是羣死就是羣傷,任何人都承擔不起這個責任。這是硬任務,只能多不能少,必須保質保量按時完成。到20_年,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基本達到省普通中國小基本辦學條件標準。要適應城鎮化建設和户籍制度改革,調整優化中心城區學校佈局結構。各縣市要根據城鎮化建設需要,加大學校建設力度,新建住宅小區必須按規劃配套建設中國小和幼兒園,並嚴格落實校舍建設有關規費減免政策。鄉鎮學校佈局要按照“國小就近入學,國中相對集中”的原則,重點佈局中心國小、初級中學,在交通不便且留守兒童較多的地方,佈局寄宿制學校。

二是教師補充工作力求突破。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近幾年,我市基礎教育質量連續取得歷史性突破,關鍵在於廣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辛勤工作。但是,我市的教師隊伍底子薄、基礎弱,年齡老化、梯隊斷層問題十分突出,教育發展的後勁嚴重不足。農村國小平均年齡達到45歲,30歲以下的僅佔12%,民師轉正和招工進入的佔71.3%。有的農村學校平均年齡達到了53歲。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專業對口率僅為50%,沒有專業音體美教師的農村國小佔75%。近五年來,全市義務教育學校教師自然減員5100多人,期間共補充2800多人,僅佔自然減員一半多。照此下去,農村孩子與城市孩子教育差距將越來越大,均衡發展、教育公平將成為空談,農村孩子將因為我們工作的不到位,輸在起跑線上。各級各部門一定要本着對人民羣眾負責,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負責的態度,增強危機感和責任感,高度負責地抓好義務教育階段教師補充工作。每年各縣市區都要按照“退一補一”的原則,補充教師,建立起長效機制。今年的教師補充計劃,有的縣上報數量不足。補充計劃上報不足的要重新上報,去年沒完成招聘任務的今年也要補上。市政府辦公室要做好督查工作,對達不到要求的採取現場辦公、個別調度等方式,抓好落實。

要加大教師人文關懷力度。着力解決好城鄉教師同工不同酬問題,確保3月底前完成,使農村教師待遇高於城鎮。新招聘教師工資全額納入財政預算,在編教師工資不得由學校自行負擔,解決教師後顧之憂。要關心農村教師,切實改善他們的工作生活環境,確保留住人才。要高度關注農村教師職稱評聘、評先樹優等工作,各項政策大力度向農村傾斜、向一線傾斜、向教學成績突出的教師傾斜。在教師職稱評聘問題上,市直有關部門、各縣市區要做好調研,真正讓政策起到推動工作的作用。要狠抓師德師風建設,將師德師風建設作為考評教師的重要內容,實行“一票否決”,廣泛開展學生、家庭評價學校、教師活動,嚴厲制止有償家教等敗壞師德師風的行為。要做好對優秀教師先進事蹟的宣傳,不斷激發內動力,營造學有榜樣、趕有目標的良好氛圍,建設一支特別能奉獻、特別能拼搏的教師隊伍。

三是學前教育發展力求突破。學前教育對幼兒身心健康、習慣養成、智力發展意義重大。目前,我市學前教育在各類教育中是薄弱環節,投入不足、資源短缺、城鄉發展不平衡,特別是公辦幼兒園佔比低,“入園難”、安全隱患大等問題普遍存在。據調查,我市2600多所幼兒園中,登記註冊的僅686所,其中公辦和公辦性質的394所,僅佔15%。尤其在農村,絕大部分幼兒園沒有辦園資質,取締了適齡幼兒沒地方去,不取締又存在諸多隱患,使我們處於兩難境地。《綱要》提出,到20_年全市公辦和公辦性質的幼兒園數、在園幼兒數均佔到總數的80%,所有幼兒園達到省定基本辦園標準,毛入園率達到85%,基本普及學前三年教育。按照這一目標,未來20_年內,我市要新建和擴建公辦或公辦性質的幼兒園20_多所,投資15億元左右,需增配幼兒教師5000人左右,任務十分艱鉅。任務再艱鉅,投資再大,我們也要辦,這是對社會負責,對子孫後代負責。各級黨委、政府必須強化責任,將發展學前教育作為一項政治任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建立政府主導、公辦為主、民辦補充的辦園體制。城鎮改造和城市小區建設,要落實國家幼兒園用地規劃相關規定,制定並落實居民小區配套幼兒園規劃建設管理政策,每5000人口住宅區規劃建設1所規模為6個至8個班的幼兒園,不得建成超標準、高收費的幼兒園。中國小布局調整後的富餘校舍和其他資源,優先用於舉辦幼兒園,並鼓勵優質幼兒園舉辦分園或合作辦園。各縣市區已制定的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是三年內學前教育發展的最底線,只能超額,不能縮水。今年,每個鄉鎮(街道)至少建設一所省定基本辦園標準的公辦幼兒園。

人才工作講話3

同志們:

這次全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是我區“三快三先、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全國、省、市人才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明確做好人才工作的總體要求、基本思路和重點任務,全面加快人才強區建設步伐,努力開創全區人才工作新局面。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推動賈汪發展、跨越發展,必須充分認識人才工作的重要意義

(一)人才是強區之基。賈汪要發展,要跨越發展,不僅要有一流的經濟、一流的城市、一流的環境,而且要有一流的人才;不僅要成為產業高地,更要成為人才高地。要努力在“三快三先”進程中,逐步形成在各領域有較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人才羣體,使人才優勢成為賈汪最重要的競爭品牌。對照發展的態勢和要求,我區人才狀況還存在着較大差距。人才總量不足,尤其是能駕馭兩個市場的優秀企業家少,掌握高新技術的工程技術人員少,能獨擋一面的外向型人才少,中青年科技帶頭人少,懂兩門以上專業的複合型人才少,關鍵崗位的高級技工少。人才分佈也不均衡,全區70%中高級人才集中在一般性行業和科教文衞系統,企業中專業技術人才所佔比例僅為20%。賈汪要躋身全市發展的第一方陣,不僅要成為招商引資的高地,更要成為人才集聚的高地。要像抓招商引資一樣抓招才引智,要像為投資者服務一樣為人才服務,使人才成為最具活力的增長源。

(二)人才是競爭之本。人才是稀缺的資源,也是競爭的焦點。在人才問題上,同樣存在馬太效應。經濟發展快的地方,人才就相對集中;發展水平越低,人才就越緊缺。無論是蘇南先進城市還是財大氣粗的跨國公司,都把人才戰略放在突出位置,不惜代價集聚人才。近幾年來,我區生源本科以上畢業生每年都在500人以上,但回賈汪的本地生源本科以上的每年僅100人左右,人才流失問題比較嚴重。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人才的流失,既客觀反映了我們與先進地區經濟實力上的差距,也凸現了我區人才工作存在的不足。人才工作尚未引起全社會的足夠重視;人才成長與創新創業的環境不夠寬鬆,分配機制、激勵機制等亟待完善;人才市場化配置程度還不高,有序流動不夠規範,人才不足與人才浪費的現象並存;人才資源開發的多渠道投入機制尚未形成,企業家隊伍建設等薄弱環節亟待加強。這些問題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並切實加以解決。

(三)人才是跨越發展之要。“國以才興,政以才治,業以才興”,概括闡明瞭社會發展、歷史前進的動力是人的因素第一,關鍵是人才,這可以説是古今中外歷史的一條根本規律,絕無例外。當今和未來的國際競爭,説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世界經濟發展的動力,正在從主要依靠物力資本轉向主要依靠人力資本,世界各國對資源的爭奪,正在從以物質資源為主轉向以人力資源為主。高素質人才愈來愈成為各國、各地區爭奪的焦點。推動賈汪跨越式發展,必須有超常規的思路,超常規的舉措,超常規的力度,必須有政策,有資金、有技術、有市場、有項目,但最重要的是必須有人才,必須有一大批高層次、實用型、創新型人才,人才是第一要素,因此,我們要充分認識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戰略性、決定性作用,充分認識新時期人才競爭的嚴峻形勢和人才工作的繁重任務,充分認識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

二、全面落實人才強區戰略,為賈汪跨越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一) 確立人才優先發展戰略,要切實做到“三個優先”。

一是人才資源優先開發。要切實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意識,用戰略眼光看待人才資源開發,確立人才資源開發相對於物質資源、環境資源、資金資源以及其他方面資源開發的優先地位。

二是人才結構優先調整。要加快推進人才佈局和結構調整,儘快形成與經濟轉型升級、城市轉型升級發展相適應的科學人才結構,以人才結構的優化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

三是人才投入優先保證。今年預算安排400萬元人才工作專項資金,以後每年隨財政一般預算增長適度增加,重點用於對引進的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及招才引智工作先進單位、先進企業和先進個人的獎勵。各鎮、辦事處、工業園區也要結合實際,設立一定數額的人才工作專項資金,形成規範、持久的資助體系。

(二) 確立人才優先發展戰略,要切實做到“三個創新”。

一是創新選用機制,不拘一格聚集各類優秀人才。要創新人才選用機制,拓寬引才渠道,使優秀人才脱穎而出,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各類人才。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緊缺人才,用人單位要認真落實有關優惠待遇。

二是創新培育機制,促進人才資源開發和增值。以人才資源能力建設為主題,以人才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培養人才的核心競爭力為目標,加大投入,加大培養力度,促進人才資本增值。結合我區“十大行動計劃”,加大對我區黨政人才的培養力度,打造一支善操作、會落實的幹部隊伍。

三是創新激勵機制,激活人才資源裂變的內部動力。 綜合運用物質和精神、事業和情感激勵,不斷激發各類人才保持昂揚奮發的創業創新創優活力。組織開展賈汪區“雙創引進”計劃及引進的緊缺型高層次人才的表彰獎勵,給予每人不低於10萬元的獎勵。

三、加強領導,強化管理,確保人才工作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一是要加強行政推動。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要加強對全區人才工作的領導、協調、督查、考核以及人才政策、人才規劃的制定,加強對人才工作的研究,把握人才競爭趨勢,探索人才工作規律。各鎮、辦事處、工業園區要理順管理關係,統籌協調各方面力量,轉變管理方式,加大行政推動力度,以人才管理的高效率促進人才資源的大開發。

二是要加強組織協調。各鎮、辦事處、工業園區、區各部門一定要提高認識,明確“一把手”必須抓人才工作,要把實施“人才強區”戰略真正作為賈汪跨越發展的第一戰略任務來抓。在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的協調下,組織人事部門要加強對人才工作的統籌規劃、組織協調、督促檢查,區各有關職能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形成人才工作的整體合力。

三是要加強工作考核。要建立嚴格的領導責任制,分工明確,任務到人,狠抓落實。進一步加大人才工作督查、考核力度,建立人才工作年度目標管理責任制,並與科學發展考核結合起來,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同志們,蓄勢發展之時,正是用人之際。目前的賈汪正是處在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 開放的賈汪呼喚人才,發展的賈汪渴望人才,崛起中的賈汪需要人才。我們一定要牢固確立人才強區的發展戰略,大力營造更有吸引力的發展環境,全力打造人才這個核心優勢,努力用事業吸引、造就、激勵人才,以全區人才工作和人才事業發展的新局面助推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

人才工作講話4

_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週年大會上講話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能不能越走越寬廣,中華民族能不能實現偉大復興,要看能不能不斷培養造就大批優秀人才,更要看能不能讓各方面優秀人才脱穎而出、施展才華。”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週年大會上還強調指出:“高等教育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的重要結合點,在國家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多年來,清華大學認真貫徹黨的人才工作方針,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以高層次人才隊伍有力推動了一流大學建設,已經建成了一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一、立足培養,促使中青年領軍人才脱穎而出

我校把培養中青年教師作為重要任務,實施了《基礎研究青年人才支持計劃》和《中青年領軍人才支持計劃》,給予入選者多方面支持。

健全競爭激勵機制,先後設立“學術新人獎”、“青年教師教學優秀獎”、“骨幹人才支持基金”,定期開展教學技能大賽、教學效果評估。深化教學科研管理改革,建設優秀教學團隊和學術創新團隊。加強指導,注意壓擔子,促使青年教師鍛鍊成長。改革分配製度,對35歲以下第一聘期教師發放專項津貼。單獨設正高級擇優崗位,為特殊人才預留渠道,促使優秀青年教師脱穎而出。

近年來,我校成長出一大批中青年領軍人才。20_年以來,薛其坤、張希、孟安明、王光謙、程京均40多歲就當選院士。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高温氣冷堆總設計師張作義,獲國際互聯網最高獎“喬納森·波斯塔爾獎”的吳建平,兩獲國家科技一等獎的康克軍,獲國家教學名師獎的袁駟、吳慶餘、李豔梅、孫宏斌等,也都是我校中青年教師的優秀代表。

二、抓住機遇,大力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

引進高層次人才有利於優化隊伍結構,促進不同學術文化的交流,增強教師隊伍活力。我校抓住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學校條件不斷改善的機遇,積極參與實施“千人計劃”,加大引進力度,先後出台《加強“_”人才引進工作的意見》和《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計劃實施辦法》,吸引了一批國際學術大師和國外名校的教授、副教授全職來校任教。

我校通過“以人才引進人才”等觀念創新和制度改革,力爭資源提前配置、平台對接,實現引得來、留得住、用得好。在啟動經費、薪酬、研究生名額等方面提供針對性支持,對特殊人才實施協議工資。開展高水平團隊青年人才引進及聘用試點,設立特別研究員、特別副研究員等崗位,打造學術特區。

學校注意發揮引進人才的作用,促進學科建設、教學、科研、管理等工作。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教授積極吸引優秀人才,推動高等研究院迅速發展。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教授主持創辦了理論計算機科學實驗班。美國工程院院士薩文迪教授受聘工業工程系首任系主任,十年來帶動清華進入了該領域國際前沿。

三、堅持黨管人才,不斷推動人才工作改革創新

在學校黨委統一領導下,我校形成了切合實際的人才工作領導體制和管理模式,成立了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和隊伍建設領導小組,協調解決高層次人才培養、引進和隊伍建設的重要問題。學校還成立人才資源開發辦公室,各院系也成立人才工作小組,加強全方位服務,促進人才全面成長。在黨組織的感召和培養下,長江學者王向斌、“百人計劃”人才顧春偉等一批優秀人才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按照“一流、競爭、流動”理念,我校不斷深化人事人才工作改革,建立健全評價、選拔、考核、激勵機制。按學科特點分類管理,優化人才評價標準和考核週期。在崗位聘任和人才引進時,注意發揮教授的學術評價作用。以教學科研系列教師隊伍為重點,探索分系列管理。對各類人才都加以有效激勵,充分調動引進人才和現有人才的積極性。

在促進引進人才學術發展的同時,學校大力支持他們推動院系、學科的人才工作與管理改革。施一公教授回國三年來建立了世界一流的結構生物學中心,在《科學》、《自然》和《細胞》等頂尖期刊發表多篇論文,並在擔任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後鋭意改革,以“國際化、競爭性、高效率”為原則,以具有流動性的聘任制度為特徵,積極建立與一流大學相適應的人事制度。

在百年辦學的歷史新起點上,清華大學將認真貫徹_“七一”講話和清華百年校慶講話精神,按照全國教育人才工作會議和國家人才、教育規劃綱要的要求,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不斷開創人才工作和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創新機制完善制度 推進中職師資隊伍建設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廳長 高楓

廣西是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自治區,也是邊疆地區、革命老區和西部地區。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對廣西意義重大。20_年底,自治區黨委、政府啟動實施了為期三年的職業教育攻堅。20_年3月,教育部與廣西自治區人民政府簽署協議,共建國家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經過這些年的不懈努力,廣西職業教育發展尤其是職教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優勢。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抓制度建設,逐步實現師資隊伍建設制度化

一是出台編制標準。20_年,自治區編制委員會頒佈實施《廣西壯族自治區中等職業學校機構編制管理暫行規定》,對學校的管理體制、機構設置、人員編制、人員結構、編制使用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將工作人員分為專任教師、教輔人員等四類,對各類人員構成比例做出明確規定;實行實名制、非實名制以及分段累計的辦法確定編制標準,滿足了職業學校靈活辦學、吸納企業行業專家到校任教的需求。

二是規範職稱評審。出台有關政策規範統一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職稱,對屬於同一層次類別教育的師資提出了相應的規範要求,職教教師職稱評審有了統一、專門的評定標準,此項政策惠及在職教師2.05萬人。

三是改革崗位設置。在中職學校設置輔導員崗位(專技崗),重點解決招就人員崗位需求。出台相關政策,規定原為工人身份的實訓人員,取得技術職稱可轉為技術崗位,20_年以來,已解決了1141個實訓教師崗位。

四是完善培訓機制。頒佈實施《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繼續教育學分管理辦法》、《中等職業學校新任教師培訓暫行規定》等一整套教師培訓管理文件,進一步完善了中職教師培訓機制。

第二、抓體系建設,夯實教師專業化發展基礎

一是加強基地建設。通過項目招標引入競爭機制,培育中職師資培養培訓基地。目前,我區依託條件較好的高校建立了4個職教師資培養基地,並依託高校、職業學校和企業組建了19個職教師資培訓基地。

二是創新培養培訓模式。職教攻堅以來,我們探索實施具有我區特色的培養模式,創新四年制師資班、“3+2”、“3+1”和“4+1”等模式,並與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大學合作開展免費中職師範生,每年共培養“雙師型”教師600多名。同時,組織實施了中職師資素質提升計劃,按照分層、分類、分崗的原則,對中職專任教師進行了一輪全員培訓。

三是加強課程教材建設。組織開展中職師資隊伍建設立項研究,並對中職師資培養培訓課程進行了調整和改革。組織開發了兩套教材,包括5本職業教育教師專業發展叢書和3本中職師資教育類教材,目前教材已應用於職教教師培養培訓當中。

第三、抓經費投入,大力開展教師培訓

一是積極爭取國家經費支持,充分發揮國家項目的示範引領作用。20_-20_年共派出756名中職骨幹教師到國家級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參加培訓,其中派往國外培訓25人。同時,利用中央資金面向社會聘請173名“能工巧匠”到中職學校兼職任教。

二是加大自治區級財政投入,充分發揮省級項目的主渠道作用。我區實施骨幹教師素質提高工程、國外教育碩士培養計劃、職教“名師培養”工程、桂台聯合培訓職教師資項目、遠程培訓項目等,每年投入1000萬元用於骨幹教師和校長培訓。職教攻堅期間,共培訓中職各學科骨幹教師達1.15萬人次,其中僅20_年就培訓4405人。

三是積極引進外資,加強國際合作。20_-20_年,我區與新加坡合作開展中職師資培訓項目,在新加坡淡馬錫基金會的資助下,共計派出333名中職管理人員和專業骨幹教師赴新加坡培訓,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區派人出國學習最多的項目。

儘管我們在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與國家的要求相比,與兄弟省區市相比,我們還存在差距。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和全國教育人才工作會議精神,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開展教師資格認定製度改革。改革教師資格考試辦法,逐步建成專門的中職教師資格認定體系,使教師資格考試、認定更加符合職教特點。

二是創新教師補充機制。加快推進核定教師編制工作;繼續推行訂單式培養專業教師,深入開展免費中職師資培養;進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三是提高培養培訓質量。進一步加強基地建設,推進基地與職業學校深入合作,創新校企合作開展職教教師培養培訓模式,搭建起多方合作、聯合培養“雙師型”教師的立交橋;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升中職師資培養培訓質量。

人才工作講話5

今天這次會議,主要任務是學習貫徹全國、全省組織部長會議精神,總結20_年人才工作,部署20_年度任務,進一步找準問題、強化措施,推動全市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階。剛才,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市人才辦主任段名鈺同志通報了20_年度人才工作定量指標完成情況,尤其是對各項指標在全省的佔比、位次等進行了詳細通報,市發改委、經信委、科技局、人社局作了發言,其他單位的書面交流材料,會前我也認真看了。總的感到,各部門總結20_年工作實事求是,查找問題客觀準確,謀劃今年工作清晰到位,下一步,要對照既定的工作目標,進一步突出重點,細化措施,卡實責任,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下面,按照會議的安排,我講五點意見。

一、關於20_年人才工作

過去的一年,我們緊緊圍繞市委“一個定位、三個着力”的總體要求,把做好人才工作作為服務轉型發展的重要內容,以重點人才工程為抓手,着力優化引才、育才、用才環境,激發各類人才創新創業活力,全市人才工作取得了新成績。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堅持把人才優先發展與部門業務工作結合起來,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概括起來説,有這麼幾個特點:

一是工作統籌進一步加強。去年,市人才辦加強了統籌指導,各成員單位主動作為,合力攻堅,一些重點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比如,市發改委、經信委、科技局、人社局、服務業辦等部門,創造性地做好省級人才工程申報工作,20_年我市共27人入選省級重點人才工程,其中泰山學者4人,泰山產業領軍人才16 人,7 個項目入選急需緊缺人才引進項目,為我市企業爭取省級財政無償扶持資金1.02億元。市財政局統籌整合資金,優先保障人才工作投入,20_年安排市本級人才工作資金3.09 億元,比上年增長33.3% ,兑現泰山系列人才工程配套資金1050萬元。

二是政策機制進一步完善。全面落實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市人才辦與各成員單位簽訂了責任書,量化目標任務,定期調度通報,保證了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市委組織部、市科技局對接泰山產業人才工程,做好首批淄博英才計劃申報評審工作,遴選支持了10名科技創新人才、9 名科技創業人才,很好地發揮了產業人才工程的引才聚才效應。市民政局、農業局分別出台“淄博和諧使者”、“淄博鄉村之星”選撥管理辦法,加快推進社會工作人才、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市人社局實施“高端外國專家引進計劃”,牽頭舉辦“外國專家組織項目洽談會”,郭樹清省長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淄博的引智工作提出表揚。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衞計委、文廣新局結合部門職能,在文化人才、教師隊伍、醫療衞生人才等培養引進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績。

三是平台建設進一步提升。 市發改委、經信委、科技局、人社局積極推進創新平台建設,20_年全市新增省級以上創新平台43家,其中,市科技局負責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市發改委負責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各1 家,市經信委負責的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7家,市科技局負責的省級示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 家,市人社局負責的博士後科研工作站7 家,市發改委負責的省級工程研究中心2 家。全市院士工作站達到71家,居全省首位。首次舉辦了“千人計劃”專家淄博行,產學研對接活動邁出新步伐。

四是人才環境進一步優化。 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市委組織部、市經信委組織51名“雙50強”企業負責人赴德國、以色列開展境外高端培訓,拓展國際視野。團市委牽頭建設創業夢工場,打造高層次創業創新平台。市總工會深化技能競賽,我市在全省第五屆職業技能大賽中獲團體總成績第一名。市商務局赴日本開展招才引智活動,進行人才需求對接和項目洽談。市委統戰部、外僑辦、中小企業局、科協從不同層面加強人才教育培訓,團結凝聚各類人才。市編辦、統計局結合自身職能,做好編制保障、人才統計等相關工作,為全市人才工作順利推進提供了重要支持。

二、堅持問題導向,進一步認清差距、明確方向

20_年我市人才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與市委、市政府“一個定位、三個着力”的要求相比,與先進地區相比,與服務轉型發展的要求相比,與廣大人才的期望渴求相比,我們的差距還比較大,還有許多亟需解決的問題。結合20_年抓人才工作的體會,我把主要問題點一點,供大家參考。

一是思想認識有差距,對人才工作重視程度不高。有的成員單位思想認識不到位,對人才工作不重視、不關心,束之高閣,放在一邊,不放在心上,不抓在手上,把人才工作當做無關緊要的事,更有甚者把人才工作當作是多餘的事、麻煩的事,是給別人乾的事。比如在人才工程申報中,有的部門認為是給企業乾的事,工作中敷衍了事,被動應付,成效很不理想。有的不想作為、不願作為,“懶政思想”很重,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幾年下來,所負責的人才工作仍在原地打轉。

二是高端人才緊缺,對產業支撐引領不夠。主要體現在高層次領軍人才缺口比較大、引進比較難,特別是創新創業型人才匱乏,人才對淄博老工業城市轉型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還不夠明顯。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與人才發展水平是高度匹配的,這裏我們可以把淄博與濰坊作一個比較:近10年兩市的經濟發展情況是,20_ 年,淄博、濰坊的地區生產總值(GDP) 分別為1230 億元、1246億元,兩者基本相當;到20_年,兩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4029 億元、4786 億元,10 年間濰坊比我們高出了750 多個億。通過GDP 對比,再來看看兩市人才方面的差距:截至20_年底,我市外省創業“千人計劃”專家10 人,濰坊47 人;我市“泰山學者”18 人,濰坊79 人;我市高級工以上的技能人才14.3 萬人,濰坊21.97萬人。無論是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還是企業技能人才,與濰坊相比,我們都全面落後了。再比如,20_年人才工程申報我們自己與自己比突破很大,但與先進市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威海市地域面積、經濟規模在全省都不算靠前,但省級人才工程入選數量連續兩年全省第一,20_年威海市有28人入選泰山產業領軍人才,是我市入選人數的近兩倍。藍色產業計劃是泰山系列人才工程中支持力度最大的一項人才工程,20_ 年全省入選15 人,威海入選6人,佔全省的近一半;20_年全省入選9 人,威海入選3 人,佔全省的1 /3 。就我市而言,有些領域還沒有實現零的突破,比如,高效生態農業創新類全省入選15人,海外留學人員科技創業類全省入選34 人,泰山學者(醫療機構領域)全省入選20 人,我市入選人數均為零,這是我們的短板,也是我們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三是人才隊伍分佈不均,結構不夠合理。 我市人才總量為80 餘萬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42萬人,佔到一半多,大多數集中在教育、衞生等領域,企業急需緊缺人才比較匱乏。比如,20_ 年以來,我市市級層面共全職引進博士117人,絕大多數都到了教育、衞生等市屬事業單位,到企業工作的只有4 人。

四是人才隊伍底數不清,掌握不夠精準。目前人才隊伍許多基礎數據還不能準確地統計,更談不上精準地分析研判,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分工負責的領域,人才隊伍到底是什麼狀況,目前都很難準確掌握。比如,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社會工作人才等各支人才隊伍,目前基本現狀如何、優勢是什麼、短板在哪裏,雖然前段時間我們搞了人才資源統計調查,但是距離人才隊伍的精準分析,還有很大差距,這説明我們很多基礎工作做得還不到位。

五是人才工作市場化水平不高,企業的主體作用發揮不夠。從成員單位層面講,在市場化方面研究還不夠,政府購買人才服務手段不多,與國家級和區域性人才市場以及一線發達城市的人力資源公司、獵頭公司的聯繫合作不夠緊密。從企業層面講,各類企業用人主體的積極性沒有得到充分激發,企業引才的主動性不夠,還存在政府熱、企業冷的現象,成員單位與企業對接不夠,沒有形成互動。

六是改革創新力度不夠大,人才政策的競爭性和針對性還不夠強。一些長期困擾人才發展的瓶頸問題,如編制管理、職稱評定、股權期權激勵、科技成果轉化等,仍然沒有實質性突破。我市的人才政策與先進地區相比,在支持力度、資源整合等方面,沒有明顯的優勢,還有不小的差距。這方面,德州市市級設立了1億元的人才專項資金,對人才團隊最高資助達到5000 萬元,人才工作在科學發展千分制考核中佔100分,成為第一指標,人才政策創新的力度非常大。這些做法都值得我們學習。

產生以上問題,有歷史的、客觀的因素,但更多的還是主觀因素。從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這個層面來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事業心、責任感不強。我們常説,人才是第一資源,是最寶貴的財富,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核心競爭力。但從去年工作調度的情況來看,有的單位沒有把人才工作當做一項事業來幹,工作不主動、擔當意識不強、承擔任務避重就輕;有的即便是看到了問題,找到了癥結,也是該抓不抓,該管不管;有的不敢啃“硬骨頭”,工作打不開局面就抱怨領導不重視、資金不充足,沒有真正地從主觀上找原因。 二是工作謀劃、推進不到位。人才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長期抓、抓長期。有的對本系統、本領域人才工作謀劃研究不夠,對政策缺乏瞭解,有些上級已部署的工作,落實起來慢慢騰騰,導致人才服務“最後一公里”沒有打通。有的不注重改進方式方法,習慣於行政推動,工作中顯得抓手不足、辦法不多。比如,在黨外人才、醫療衞生人才、金融人才、文化藝術人才等方面,我們目前探索還不夠,市級層面沒有指導性文件,沒有拿出行之有效的辦法。三是溝通協調不及時、整體合力不夠。人才工作涉及面廣,需要多個部門共同參與、協同推進,但是工作中還存在政出多門、各自為戰的情況,溝通協調不及時,沒有形成合力。比如,按照規定,各成員單位涉及人才工作的重要事項要主動向市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報告,但在實際工作中,有的單位出台重要人才政策、組織重大人才活動,存在事先不報告、不溝通的現象。四是總結宣傳力度小、影響力不夠。一方面對重要人才政策宣傳力度還不夠大,企業的知曉率不夠高;另一方面,各主管部門對各自領域的一些好經驗、好做法總結提煉不夠,企業典型、優秀人才典型樹得比較少,典型引領作用發揮不夠,人才工作的氛圍還不夠濃厚。以上問題和原因分析,有共性的,也有個性的,希望各成員單位能夠對號入座,主動認領。對於這些問題,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三、充分認識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一步增強抓好人才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第一,深刻把握中央、省委的新部署,增強做好人才工作的使命感。黨的以來,在一系列重要講話和批示中,對人才工作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論斷,指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發出了“我們黨和國家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渴求人才”的強烈呼聲,提出“擇天下英才而用之”,特別強調要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尋覓人才求賢若渴,發現人才如獲至寶,舉薦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盡其能。從省委的部署要求看,實現高點定位、走在前列的目標,首先是人才工作要走在前列。近年來,省委提出了人才工作轉型發展的思路,實施了“泰山”、“齊魯”兩大系列人才工程。從今年開始,省裏將進一步提高人才工作考核權重,人才發展指數要成為第一指標。作為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可以説,做好人才工作是我們必須承擔的責任。我們一定要貫徹落實好中央和省委關於人才工作的重大部署,強化責任意識、擔當意識,把人才工作抓到手上、放在心上,自覺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來推進人才工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nghuazhici/daibiao/4j1y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