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透鏡》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透鏡》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透鏡》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學生活動設計 篇一

1、觀察凸透鏡和凹透鏡。

讓學生觀察凸透鏡和凹透鏡,觀察各種形狀的凸透鏡和凹透鏡的實物及截面圖,進而通過提問,認識這兩種透鏡。

2、通過實驗,觀察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

3、觀察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有發散作用的演示實驗,並通過分析進一步認識什麼是會聚,什麼是發散。

4、利用光的折射規律,分析平行於玻璃三稜鏡底邊的光通過三稜鏡以後的光路,從理論上弄清凸透鏡為什麼對光線起會聚作用,凹透鏡為什麼對光起發散作用。

透鏡的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1) 瞭解透鏡在生活中的應用;

(2) 知道照相機,投影儀和放大鏡成像特點;認識虛實像的區別。

2、過程與方法

(1) 通過製作照相機模型,學生了解照相機的結構和原理。

(2) 學生主動觀察,能利用自身經驗綜合分析問題,發展觀察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 通過模擬相機的製作和使用,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悦。

(2) 通過認識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成像特點,激發求知慾,樂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學重點】

1.瞭解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成像特點;認識同一透鏡在物距不同時成像不同。

2.認識虛實像的不同。

【教學難點】

1、虛像的成像原理。

【教學用具】

教師準備:照相機、投影儀、幻燈機、放大鏡、硬紙板、凸透鏡、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蠟紙、毛玻璃。

學生準備:1. 全班分為四組,收集有關生活 學習和生產中用到的透鏡的資料。

2、組織每一組事先按課本P94“想想做做”製作模型照相機,

3、上課前每四人發一放大鏡,

【教學過程】

主要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本環節目標分析:

1、瞭解透鏡在生活中的應用;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其生活經驗

二、新課講授:

本環節目標分析:

目標一、認識照相機的成像特點;通過製作模型照相機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照相機成像特點認知序列

1、激發學生對照相機的研究的熱情,尋找學生的關注點

2、介紹照相機的結構為製作簡單相機左準備

3、製作簡單的相機,

通過製作來認識照相機的原理

4、通過自制相機來研究照相機的成像特點

這為學生理解像的特徵,提供了豐富的直觀經驗。

(在此處強調距離的變化對圖像的影響,為第三節左鋪墊)

5、通過視頻講解,理解為什麼取景框看到的是正立的像;並進一步瞭解現代的數碼科技

目標二、認識投影儀的成像特點;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投影儀成像特點的認識序列:

1、認識投影儀的結構,

2. 取下平面鏡進行實驗,學生理解成倒立的像;同時認識到平面鏡的作用;

3、引導學生觀察光路,為認識成實像左鋪墊;

目標三、認識放大鏡成像特點;通過對投影儀所成的像的分析,逐步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放大鏡的成像特點的認知序列:

1、通過具體觀察建立直觀的認識;

2、學生總結放大鏡成像的特點;

3、激發學生認識生活中的“放大鏡”現象;增強知識的應用能力。

目標四、認識虛實像的區別和成像原理

虛實像的認識序列

1、認識到照相機和投影儀成像是實像;

2、通過做光路圖來認識放大鏡成虛像。

導語:同學們,“鏡頭”留下美景,同時也記錄了世界。

請同學們欣賞“鏡頭之美”: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鏡頭美景和攝像機記錄的精彩瞬間,讓欣賞感受透鏡在生活中的價值,由此激發學習熱情。)

導語:同學們,節日家人團聚或外出旅遊,總要用照相機拍照留紀念。你們想了解照相機嗎?又想了解它的那些知識?

一、照相機

(教師利用視頻介紹照相機的結構)

1、介紹照相機:①用課件展示照相機,介紹照相機的構造,鏡頭相當於凸透鏡,光圈控制進光量,快門控制膠捲什麼時候感光…。

②介紹照相機如何成像,以及如何沖印照片?

教師:同學們看,來自物體的光經過照相機鏡頭後會聚在膠捲,那麼在膠捲上會成一個像。是因為膠片上塗着一層對光敏感的物質,通過鏡頭的光在膠片上曝光後發生化學變化,物體的像就被記錄在膠片上,經過顯影、定影后成為底片,再用底片沖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設計意圖:通過了解結構使學生了解照相機成像的過程,為理解原理做好鋪墊。)

2. 製作模型照相機:首先,請同學們利用手頭的器材製作簡易的 照相機。其次,模擬照相機成像。

以小組為單位,調試模擬照相機,步驟:

(1)鏡頭對準窗外遠處景物,調節相機,直到在半透明紙上得到一清晰的像,觀察像的特點。

(2)探究:從拍攝遠處景物到近處景物,應如何調節透鏡到半透明紙之間的距離,紙上的像如何改變?(注:此處只重過程方法,不重結論)

(設計意圖:通過製作簡單照相機,不僅使學生理解其原理;同時為認識成像特點奠定基礎。)

3、探討照相機的成像特點:

(教師問)同學們,,請總結一下照相機成像的特點?(強調物距大於像距)

由於學生,通過自制照相機的成像觀察實驗,以及你們的生活經驗。他們對照相機的成像特點很理解。

4、照相機的拓展認識:

(1)從照相機取景框上看到的像為什麼是正立的像?

老師引導學生認識光路,理解取景框成正立的像。

(2)認識攝像機、攝像頭的成像特點和數碼相機。

(教師播放《照相機的發展簡史》使學生對數碼相機有初步的認識)

二、投影儀

首先,請學生觀察投影儀的構造,找到凸透鏡鏡頭,投影片通過鏡頭成像。

其次,取下平面鏡,放上膠片

(教師問) 同學們,在投影儀中,平面鏡的作用是什麼?同時介紹便攜式投影機的作用和成像特點。

再次,通過以上觀察同學們認為投影儀的成像特點是什麼?

(強調物距小於像距)

(設計意圖:學生經歷了上面的操作對投影儀成像建立了直觀的認識,很容易得到成像規律。)

三、放大鏡

(教師問)放大鏡成像特點:

像是縮小還是放大?像是正立還是倒立?

像與物體位於透鏡的同側還是兩側?

教師:試試看,如何才能使通過放大鏡看到的像變大。

教師:是否放大鏡可以不斷遠離,像不斷變大呢?

教師問:用放大鏡我們還能幹什麼呢?

教師問:在生活中有哪些現象相當於放大鏡的作用?

(球形魚缸裏的魚為什麼“變大”了;插入玻璃杯子中的鉛筆為什麼“變粗了”?)

四、實像和虛像

1、實像的形成(在三種成像中,成像現象中成實像的是?)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的光路使學生認識照相機和投影儀成像都是實際光線到達形成的。)

實像: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能呈現在光屏上。

(設計意圖:通過製作簡單照相機,不僅使學生理解其原理;同時為認識成像特點奠定基礎。)

虛像:

由反射光線或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而形成,不能呈現在光屏上。人眼逆着出射光線可以看到虛像。 學生欣賞同時引發自己的生活經驗 學生:交流、討論,可能有提出以下物品:

學生對照相機、攝影機和攝像頭,有較為直觀的認識,並對它們會產生以下疑問?

[生甲]我很想知道照相機為什麼能照像?

[生乙]照相機前面的鏡頭是什麼透鏡?

[生丙]照相機的構造是什麼樣的?

[生丁]為什麼同樣的照相機能照全景和不是全景的像?………

(注:學生可以自主討論完成一些疑問)。

行為認識照相機的主要構造

1.鏡頭:相當於一個凸透鏡。

2.膠片:相當於光屏。

3.調節控制系統。

①取景窗:觀察所拍景物;

②光圈環:控制進入鏡頭的光的多少;

③調焦環:調節鏡頭到膠片間的距離,即像距;

④快門:控制曝光時間。

學生思考

學生理解照相機在膠片上成像。

學生們興趣很濃、相互討論、研究方案。

方案:用兩個粗細相近的長方形紙筒,使一個紙筒剛好能套入另一個,在大的紙筒前面固定一個凸透鏡,在小的紙筒前面,固定一個半透明塑料薄膜作為屏幕,把紙筒有屏幕的一端朝裏,套入較大的圓筒,就製成了模擬照相機。

學生利用自己製作的簡易照相機來觀察物體。

學生通過具體的觀察建立了豐富具體的經驗

學生總結:照相機成像時景物離鏡頭遠,像離鏡頭近,成的是倒立縮小的像。光實際到達了膠片處,所以成實像。

(設計意圖:通過介紹照相機的成像光路圖使學生認識在取景框和底片上所成像的不同。)

學生觀察投影儀的結構,並觀察成像特點,思考:

1、像是縮小還是放大?像是正立還是倒立?像距與物距哪個大?

2、像與物體位於凸透鏡的同側還是異側?

學生加深對電子產品的認識,知道投影機的作用

學生總結投影儀成像特點:

1.投影儀(或幻燈機)成放大、倒立的像。

2.像距大於物距。

3.像與物體位於凸透鏡的兩側。

學生活動:用放大鏡觀察物體。比如,觀察課本上的字,觀察刻度尺等等。

學生總結:通過放大鏡看到的應是正立放大的像。

學生實驗並得出結論:放大鏡遠離課本。

學生實驗得出結論:要在一定範圍內。

例:可以用來觀察物體的細微之處,可以用過來聚光,使火柴點燃等

學生玩小水珠:把透明膠片放到課本上面,用手指在透明膠片上滴一個水珠,觀察小水珠下面的字。揭祕“小水珠”並進行設問:

引導學生進一步的認識照相機和投影儀成像,來認識實際光線的匯聚,理解實像。

學生已經認識了平面鏡成虛像;由此進一步的認識放大鏡所成的的像不是真實的光線匯聚而成的,是虛像

學生思考討論:對虛實相形成理性的認識。

三、小試身手

請同學們完成《小試身手》練習題;並講解部分習題。教師針對學生的疑問給予講解(見附件1) 學生練習並檢驗自己學習的效果,加深對問題的理解,發現自己的不足。

四、課堂小結

1、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凸透鏡的哪些應用和知識點;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的成像特點是什麼?生活中與它們類似的產品有哪些?

2、你在小製作和自主實驗中獲得了哪些能力;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的思想認識有哪些進步?(見附件2) 提問學生總結,其餘學生補充

五、當堂達標

請同學們完成《自主評價》練習題。教師針對學生的疑問給予講解(見附件3)

完成練習後,個別學生説答案,其餘學生評判。教師針對學生的疑問給予講解

六、佈置作業 請同學們完成課後 P96頁《動手動腦學物理》

【板書設 計】]

第二節 生活中的透鏡

一、凸透鏡的成像特點

像的性質 倒正 放小 虛實

照相機 倒 立 縮 小 實

投影儀 倒 立 放 大 實

放大鏡 正 立 放 大 虛

二、虛實像的成像原理

1. 實像: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能呈現在光屏上。

2. 虛像:由反射光線或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而形成,不能呈現在光屏上。人眼逆着出射光線可以看到虛像。

【教學反思】

一、設計目標和思路反思

本節課學習的“生活中的透鏡”雖然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光現象,但是學生並沒有形成較為理性的認識。為此,本節課的重點是全面瞭解凸透鏡的成像特點。為了實現這一目的。首先,研究照相機成像的特點。本節課從認識生活中的照相機入手經歷簡易照相機的製作以及成像實驗。這一過程是學生不僅揭開了照相機的神祕面紗,同時對其成像特點有了更為具體的認識,學生可以自主的總結特點。在講課中滲透了對現代數碼相機、攝影機、攝像頭的介紹,增強了學生對現代科技的熱愛。其次,探究投影儀成像的特點。從認識投影儀的結構入手,具體放映膠片,使學生理解光路的形成。這一過程使學生直觀的認識成像的特點,同時也理解成實像和倒立的像。再次,探究放大鏡成像的特點。讓學生進行具體的實驗,這使學生可以自己總結成像特點。最後,介紹虛實像的成像原理。

二、課堂的優點

1、通過直觀具體的實驗和行為使學生自主的總結成像特點,完美的實現了教學目標。

2、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讓學生感知光線的到達,為學生理解虛實像的原理做好了鋪墊。

3、讓學生認識到由於物距的改變造成了凸透鏡成像特點的改變,由此為第三節的研究奠定了伏筆和基礎。

三、不足之處

由於課堂時間緊迫,部分學生沒有按要求組裝簡易的照相機;而是利用了其餘小組的作品。建議將簡易照相機放到課下製作。

教學過程設計 篇三

1、引入課題

列舉放大鏡的鏡片、眼鏡的鏡片、照相機的鏡頭、幻燈機的鏡頭、以及電影放映機、顯微鏡、望遠鏡等儀器的鏡頭、可以把教學內容事先繪製在膠片上用投影幻燈打在幕布上,方便課堂教學。

2、新課教學

讓學生觀察凸透鏡和凹透鏡,觀察各種形狀的凸透鏡和凹透鏡的截面形狀,進而通過提問,認識這兩種透鏡。組織學生觀察、討論,引導同學先找出帶有共性的特徵,這些特徵是什麼?再分析不同類別的透鏡有什麼不同特徵。用投影儀打出如下六個透鏡的截面圖,使學生能明確辨別出哪些是凸透鏡,哪些是凹透鏡。用投影儀打出下面的`圖,具體講解薄透鏡“薄”的含義。

教師介紹光具座等實驗儀器及使用方法,應在演示台上邊演示邊講解,講述中應強調以下幾點:

(1)光源發出的光是平行光,從無窮遠射來的光是平行光,前邊所提到的太陽光也是平行光。

(2)讓透鏡正對着射來的平行光,這樣入射光線將與主光軸平行,我們只研究與主光軸平行的光經過透鏡發生折射的現象。

(3)注意觀察光線經過這兩類透鏡折射以後是否能會聚於一點。(指導學生注意調節光屏位置)

學生開始實驗,教師在學生中巡視,並進行指導,實驗結束後提問。

演示實驗可以用激光演示儀進行,如果沒有條件可以用煙箱,不論用什麼儀器,都應使學生能清楚地觀察到,平行光經過透鏡前後光的傳播路徑。

實驗進行過程中,可以邊讓學生觀察,邊提問學生,以引起學生注意。

通過前邊的實驗同學們對光通過透鏡前後的路徑,以及兩類透鏡對光的作用有了比較深刻的感性認識、教師應通過圖形對這兩類透鏡進行對比分析。

3、總結

研究兩種透鏡及它們對光線的作用,尤其是重點研究凸透鏡對光線的作用、教師可提問學生,由學生總結髮言,以利於學生的思考與理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6kwkr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