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數學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數學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數學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數學教學設計 篇一

認識人民幣

單元教學內容:人教版國小數學第二冊第五單元教案(認識人民幣)

單元教材分析:本單元的內容是: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和它們的十進關係,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能看懂物品的單價,會進行簡單的計算。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經掌握的100以內數的知識,學習、認識人民幣,一方面使學生初步知道人民幣的基本知識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幣,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加深對100以內數的概念的理解;體會數概念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同時在本單元的教學中,老師要創設具體地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購物的活動中認識人民幣。

單元教學重難點、關鍵:

1、重點: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及簡單計算。

2、難點: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

3、關鍵:組織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多觀察、多操作、多實踐,熟記“1元=10角、1角=10分”的進率。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並會進行簡單的計算。

2、使學生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過購物活動,使學生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功能和作用並知道愛護人民幣。

單元課時安排:約4課時

NO:

1教學內容:義務教材第46頁的第例1----------例4(認識人民幣)

完成相應的做一做及和P53:

1、2題

教學要求:

1、認識人民幣,知道人民幣的單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間的十進制關係,懂得1元=10角、1 角=10分,學會兑換人民幣,知道人民幣的功用。

3、培養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對學生進行愛護人民幣和節約用錢教育。

教學重點:認識各種面額的人民幣。

教學難點:元、角、分之間的關係。

教學準備:CAI課件一套 常用的面額的人民幣(不同版本的)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今天我為你們大家帶來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誰?(CAI演示:點擊出現藍貓圖像)你們認識它們嗎?今天是藍貓文具店開業的日子,它邀請我們全班去參觀文具店,你們想去嗎?一起來吧!

二、探究新知

1、參觀文具店回答問題(CAI演示)

(1)、師:誰能説説文具店有什麼文具?價錢是多少?(學生回答)

(2)師:你們喜歡這些文具嗎?可是用什麼買呢?(學生回答)

2、認識人民幣

(1)、師:中國的錢幣叫人民幣,你們認識人民幣嗎?

(2)、操作初認人民幣

師:將桌面上的人民幣拿出,先自己認一認,再在小組內交流,看誰認得多(學生活動)

a:彙報認識情況(學生回答,師板貼人民幣:硬、紙幣)

問:觀察這人民幣,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回答)

師:紙做的錢幣是紙幣,金屬做的人民幣叫硬幣

(3)再認人民幣

師:(指紙幣)你用什麼方法記住這些的紙幣,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學生活動後,彙報識別方法)

師: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讀時有一個相同處是什麼?所以它們的單位是元,那你能説説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單位是什麼?(學生口答)

師: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紙幣我們會認了,那麼硬幣你會辨認嗎?

師:識別人民幣可以從人民幣的大小、圖案、面值、顏色上來記住。觀察1元、5角硬幣正面,它們有相同的標記是什麼?

師:國徽代表我們偉大的祖國,而且是中國製造的,所以我們要愛護人民幣,不能在上面亂寫亂畫。

小遊戲:

(1)我指人民幣,你舉起與我相同的人民幣

(2)我説面值,你舉起起相應的面值

(3)我説顏色,你來回答

4、元、角、分的關係

師:藍貓想讓大家看一個小片段,看完後説説你學到了什麼知識?

(學生觀看CAI課件:元、角、分之間的兑換關係)

師:看完了這個片段,你知道了什麼?

(學生回答,老師板書:1元=10角1角=10分)

問:你知道1元=()分嗎?

(可以小組討論後再回答)

想一想:

1元可以換幾個5角,幾個2角?

2元可以換幾個1元,幾個5角,幾個2角,幾個1角?

5、電腦出示第49頁的例4,讓學生口答

三、鞏固練習

1、電腦出示第53頁的第一題

(1)學生獨立操作,訂正(學生上台操作)

(2)説湊成的錢數

師:説説每一張人民幣的面值,再算一算一共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2、師:藍貓要文具店等急了,我們回去吧!

(課件出示第48頁的做一做的第二題和第49頁的做一做)

師:1元錢能買什麼學習用品?10元呢?(學生先在小組裏説,然後指名説)

3、遊戲:模擬購物

出示一些學習用品、生活用品和玩具(在每件物品的下面有一個小口袋,在購物時把錢放進去)

(1)選出三個櫃長

(2)學生隨意購物(看清價格後,購買)

(3)請櫃長檢查交錢的情況

四、全課總結

(略)

在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老師要給學生提供生動有趣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學習這部分知識。

2、要給學生提供操作實踐的平台,讓學生在具體的動手操作和交流中,感知知識,從而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合作精神。

1、課前準備必須充分,其中包括課件和錢幣的準備及後面遊戲的準備工作。

NO:

2教學內容:簡單的計算(例5、6、7完成相應的做一做及P53:3、4、7、8、9)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和簡單的加法計算。

2、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準備:例

5、例6教學掛圖,例7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

口答:

1、3元=()角50角=()元2、8元=()角70角=()元

二、新授。

1、教學例5。

出示例5的掛圖,提問:“這是幾元幾角?”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1元2角,接着問:1元可以換成多少個角?1元2角是多少角?你是怎樣想的?學生試回答後,教師再做説明:1元是10角,1元2角就是10角加2角等於12角。板書1元2角=12角。

2、教學例6。

出示例6掛圖。

教師試問:誰知道0.50元是幾角?2.00元是幾角?你是怎麼知道?以元為單位小數點左邊是幾就是幾元,右邊第一位是幾就是幾角,右邊第二位是幾就是幾分。1.20元是1元2角。35.90元是35元9角。(這部分知識學生知道它表示幾元幾角就可以了,至於1.20元是個什麼數,怎麼讀、寫不需要學生掌握)

3、教學例7。

(1)課件演示例7第一小題。

教師:0.5元是幾角?(5角)0.80元是幾角?(8角)學生回答。5角+8角是幾角?(5角+8角=13角教師板書)教師問:多少角是1元?13角里面拿出10角還剩多少角?(3角)所以13角等於1元3角。教師板書:5角+8角=13角=1元3角。

(2)例7第二小題(課件演示,提出問題:我買這兩個氣球要多少錢)學生嘗試完成,然後提問:你是怎麼想的?教師強調:元、角計算,只有在相同單位的情況下,才能相加。

三、鞏固練習。

1、課本第50頁“做一做”。

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説給同桌的同學聽,你是怎麼想的。

第2題:學生先做,教師巡視,提問個別同學,集體訂正。

2、本第51頁“做一做”。

3、練習九。

第5題:兩人一小組進行合作(哪兩樣物品的價錢合起來是1元)例:一個同學拿7角,另一個同學要拿幾角合起來才是1元?你是怎麼想的?(1元=10角,7角+3角=10角)在操作過程中,也可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

數學教學設計 篇二

好的教學設計是教學成功的一半,教師在教學中合理設計,加上老師潛移默化的指導對教學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師如何設計教學,是對教師教學評價的依據之一。因此,如何內化學生成為自己的認識,是要教師在課堂中如何使用教法進行加工,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最後概括為自己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尤其是數學教學,更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設計合理的教學模式,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思維的敏捷和靈活,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

這就是“學教並重”的教學設計,它既強調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強調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僅對學生的知識技能與創新能力的訓練有利,對於學生健康情感與價值觀的培養也是大有好處的。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也應努篇一:教學設計培訓心得體會

好的教學設計是教學成功的一半,教師在教學中合理設計,加上老師潛移默化的指導對教學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師如何設計教學,是對教師教學評價的依據之一。因此,如何內化學生成為自己的認識,是要教師在課堂中如何使用教法進行加工,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最後概括為自己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訓練。

尤其是數學教學,更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設計合理的教學模式,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思維的敏捷和靈活,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 這就是“學教並重”的教學設計,它既強調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強調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僅對學生的知識技能與創新能力的訓練有利,對於學生健康情感與價值觀的培養也是大有好處的。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也應努力向“學教並重”的教學設計方面發展。向“學教並重”的教學設計方面發展。

過這次的學習,對教學設計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課堂上又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結合自己的單元教學設計嘗試了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指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制定科學的標準,運用一切有效的技術手段,對教學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進行測定、衡量,並給以價值判斷。教學評價是教學設計中一個極其重要的部分。

自己認識到:教學評價要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教學目標是在教學活動中所期待的學生的學習結果,它規定了學習者應達到的終點能力水平。教學評價需要採用一些有效的技術手段。通常,通過測量來收集資料,但是測量不等於評價,測量是指以各種各樣的測驗或考試對學生在學習和教師在教學過教學評價要對教學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教學評價,不僅僅是評價教學的結果,更要對教學的過程,對教學中的方方面面進行評價。程中所發生的變化加以數量化,給學生的學習結果賦以數值的過程。

還認識到:教學評價在學習和教學過程中發揮着許多重要的作用。教學評價的結果為改進教學與檢驗教師提供依據;教學評價的結果為學生在學習上的進步情況提供反饋;評價作為教學研究與實踐中的一種工具,用於查明在達到一整套教學目標時,可供選擇的程序是否同樣有效;利於實現教學過程的科學化,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有利於端正教學思想,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這樣的學習,會逐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促進自己專業化水平的發展。

數學教學設計 篇三

《鋭角與鈍角》一課是學生在二年級上冊已經學過了什麼是角,角的特徵,以及學過了直角的基礎上來學習新知識的。*老師整節課的教學環節很緊扣,時間的分配也很合理,課前充分備課,結合課標精神,課堂上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探索中引導學生充分動手,問題鼓勵學生大膽探索,通過合作交流等方式來歸納出鋭角和鈍角的概念。回想整節,學生和教師的表現都相對的到位,感受很深。

1、在新知探索中,陳老師出示8個圖案,從中發現有角的存在,然後要求學生對這8個角進行分類,可以自己分,也可以分小組分一分,並互相説一説你是根據什麼來分的。在活動中,發現學生只能通過用眼觀察第個角的大小,還發現有學生是在下面拿着三角板對着黑板上的角進行量一量,再把結果記下來。在這期間,學生根本沒有真正的進行有效的動手,只能靠觀察,猜測等一些方法來分類,沒有把鋭角與鈍角的特徵與概念在操作中得以掌握和理解。

2、在教學了鋭角與鈍角的概念後,陳老師按排了學生找生活中的角這一環節,素材都是由教師提供,這樣對學生能夠自己尋找生活中的數學知識的能力得不到體現,也對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生就不能體會得那麼深入。

3、畫角時,蘇老師要求學生畫一個鋭角和一個鈍角,學生也按照老師的要求認真畫,抽個別學生板演,然後就評一下,這樣會不會對這一環節的設計太過於草草過場,因為畫角不僅要畫出一個角來,還要畫出的角要是鋭角或鈍角,你是怎樣判斷的,但可惜這麼好的一個環節就這樣過場了。

4、用2把三角尺拼出角的活動,安排的非常好,這裏對於將來角的學習是很有幫助的,對知識的銜接是很到位的。

商榷之處:我個人覺得課堂作業本還是最後來做比較好,不要再中間上課過程中做。一個課堂作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檢測課堂上的效率的,那麼剛講一個內容,馬上做;接着,又講一個內容再做。對學生來説,勢必會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個人拙見。

數學教學設計 篇四

一、活動內容:

《大和小》

二、活動目標

1、學習用目測的方法比較兩個物體的大小,能用“大”或“小”來描述物體,初步體驗大小的相對性。

2、能排除顏色干擾,按物體大小分類,培養初步的比較能力。

三、活動重點:

能用“大”或“小”來描述物體,初步體驗大小的相對性。

四、活動難點:

能排除顏色干擾,按物體大小分類。

五、活動準備:

1、大、小熊、大、小椅子各一個,水果卡片若干。

2、課件。

六、活動過程

1、感知大和小。

(1)創設情境,在情境中感知大小。

出示大、小不同的兩個熊。

老師:“寶寶,今天我們班來了兩位客人,看,誰來了?”老師:它們一樣大嗎?幼兒:不一樣大

老師:“比比看,哪隻大,哪隻小?”(教師比劃)幼兒:一隻大,一隻小,幼兒:這隻大,那隻小

(2)引導幼兒分別向大熊、小熊問好。

老師:“寶寶,向大熊問好!”鼓勵個別幼兒親親大熊或跟大熊握手。幼兒:大熊你好!

老師:“你會向小熊問好嗎?”幼兒:小熊你好!

老師:“客人來了,要請客人坐,這兒有兩張椅子,比一比,一樣大嗎?”幼兒:不一樣大,一張大,一張小。

老師:大的給誰坐,小的給誰坐合適呢?幼兒:大椅子給大熊,小椅子給小熊。

教師請個別幼兒將熊分別送到相應的椅子上。

2、按大小分類。

“熊寶寶給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禮物,我們來看看有些什麼?”師幼共同認識熊寶寶送給大家的水果。老師做神祕狀,咦,誰在哭?哦,原來它們覺得擠,請寶寶們想辦法幫幫他們,引導幼兒把他們分開,大水果放在打籃子裏,小水果要放在小籃子裏,然後請幼兒來試試,對做得好的幼兒給予表揚。

3、遊戲:氣球變變變

“今天老師也收到了熊寶寶的禮物呢,看,是什麼?”出示氣球,“這是什麼顏色的氣球?”(紅氣球)

“怎樣使它變大呢?”引發思考。幼兒:吹氣。幼兒:打氣小朋友給老師加油將氣球變大。

“小氣球變得怎樣了?”幼兒:變大了。

“那要讓氣球變小,該怎麼辦呢?”幼兒:放氣

教師操作,慢慢將氣球中的氣放掉。

“仔細聽聽有什麼聲音?”幼兒:呲呲的聲音。

4、活動結束

師生共同去户外遊戲,手拉手圍成圓作氣球狀,聽口令變大變小。大家一起玩變大變小的遊戲,體驗集體活動的樂趣。

數學教學設計 篇五

一、説教材: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已認識了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繼續讓學生自主探索橫向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繪製方法,瞭解它的意義和作用,討論和交流兩種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地聯繫和區別。並根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斷和決策。進而從更高的角度認識統計圖,進一步發展統計觀念。

四年級學生在第一學段(1-3年級)學習了較多的單式條形統計圖和複式統計表,經歷了把兩個單式統計表合併成一個複式條形統計表的過程。再加上上節課剛學習了製作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的方法。因此本節課學生已經有了充分的知識儲備。

根據國小數學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水平,心理特點以及《新課標》的精神,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認識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學習繪製橫向複式條形統計圖。

2、根據統計圖能夠發現信息,並能提出數學問題。

3、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基於以上目標,我認為本課的重點是:會繪製橫向複式條形統計圖。難點是:根據從統計圖中發現的信息,説明自己的看法或想法。

二、説教法和學法

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為了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的教學方法我主要採用:

1、自學。展示。點撥指導教學法:此方法貫穿整節課的始終,通過讓學生自學可以鍛鍊學生自學能力,展示交流可以鍛鍊學的口頭表達能力以及與人交往的能力,點撥指導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2、合作交流互補法:通過同學之間相互講解、操作等方法讓學生開動腦筋,互相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

3、練習促進法:通過有針對性地練習,使學生形成技能技巧。

以教法促學法,本節課學生的學法應是自主學習法;小組合作學習法。

三、説教學程序

一、情境導入,複習鋪墊: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許多家庭都買了汽車。哪些同學的家裏買了汽車?我們在外出時有時就要將汽車放在停車場。停車場如何給各種車輛設計車位呢?出示105頁例2的複式統計表,這是甲乙兩停車場的管理人員,對停車場的各種車輛進行統計,畫出的統計表。下面我們一起對他們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從統計表中你發現了什麼?(讓學生觀察,甲乙兩停車場都是轎車最多,麪包車比轎車的少很多,大客車的數量排第三,貨車最少)。如何才能對這些數據進行更好的分析,讓人一目瞭然呢?製成統計圖。讓學生回憶昨天學習的縱向條形統計圖的畫法?一邊回憶,一邊用課件演示縱向統計圖的畫法,最好能讓學生產生並説出,數量太多,縱向條形統計圖畫得太高,能不能橫着畫呢?這時引出新課。(板書:橫向複式條形統計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自學嘗試

問:縱向統計圖、橫軸上表示的是什麼?縱軸上表示的是什麼?而橫着畫條形統計圖,橫軸上表示的是什麼?(數量)縱軸的上表示的是什麼?(車的種類)

2、你能試着自己畫出橫向條形統計圖嗎?試試看出示預習提綱,讓學生根據預習提綱自主學習。目的是指導學生如何自學,對學生的學習給與方法的指導。

三、展示交流。

(1)讓學生在小組內展示交流學生繪製的橫向複式條形統圖。小組內評選出優秀的作業參加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重點引導學生説一説,畫複式橫向條形統計圖的注意事項。這時應組織大家互相提問,形成爭問搶答的局面。

四、點拔指導:

1、根據學生的交流,組織學生説一説兩種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區別和聯繫。

(通過對兩種統計圖的對比,使學生在觀念和知識上得到提升。)

歸納總結:橫向複式條形統計圖與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其他地方是相同的。當數據的種類不多但每類數據又比較大時,用橫向統計圖比較方便。

三、鞏固拓展

1、完成第106頁的“做一做”。

組織學生通過討論交流,進一步體會在生活中的作用,然後通過整理,再完成統計圖,交流信息。

2、完成教材107頁練習二十第3、4題。

數學教學設計 篇六

教學目標:

能熟練地根據拋物線的定義解決問題,會求拋物線的焦點弦長。

教學重點:

拋物線的標準方程的有關應用。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拋物線的定義:平面內與一個定點F和一條定直線l的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叫做拋物線。點F叫做拋物線的焦點,直線l叫做拋物線的準線。

2、拋物線的標準方程:

二、新授:

例1、點M與點F(4,0)的距離比它到直線l:x+5=0的距離小1,求點M的軌跡方程。

解:略

例2、已知拋物線的頂點在原點,對稱軸為x軸,拋物線上的點M(—3,m)到焦點的距離等於5,求拋物線的方程和m的值。

解:略

例3、斜率為1的直線經過拋物線的焦點,與拋物線相交於兩點A、B,求線段AB的長。

解:略

點評:1、本題有三種解法:一是求出A、B兩點座標,再利用兩點間距離公式求出AB的長;二是利用韋達定理找到x1與x2的關係,再利用弦長公式|AB|=求得,這是設而不求的思想方法;三是把過焦點的弦分成兩個焦半徑的和,轉化為到準線的距離。

2、拋物線上一點A(x0,y0)到焦點F的距離|AF|=這就是拋物線的焦半徑公式,焦點弦長|AB|=x1+x2+p。

例4、在拋物線上求一點P,使P點到焦點F與到點A(3,2)的距離之和最小。

解:略

三、做練習:

第119頁第5題

四、小結:

1、求拋物線的標準方程需判斷焦點所在的座標軸和確定p的值,過焦點的直線與拋物線的交點問題有時用焦點半徑公式簡單。

2、焦點弦的幾條性質:設直線過焦點F與拋物線相交於A(x1,y1),B(x2,y2)兩點,則:①;②;③通徑長為2p;④焦點弦長|AB|=x1+x2+p。

五、佈置作業:

習題8.5第4、5、6、7題。

數學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內容:教材43-45頁例題及想想做做。

教學目的:

1、通過把長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動,直觀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它們的名稱、初步知道這些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2、在折圖形、剪圖形、拼圖形的活動中,使學生體會圖形的變換,發展對圖形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世課我們認識了正方形、長方形以及圓,今天我們將繼續來認識一些理面圖形。

二、新授

1、認識三角形

(1)教師出示一張正方形紙,提問:這張紙是什麼開頭你能把一張正方形對摺成一樣的兩部分嗎?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瞭解學生摺紙的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你是怎樣折的,折出了什麼圖形?

板書:三角形

(2)出示教材第43頁第二組圖,教師介紹:下面是生活中見到的三角形(想一想,你還見過哪些有三角形面的物體。)

出示教材40頁積木拼搭,認出有三角形面的積木,指一指哪個面是三角形的?

2、平行四邊形

板書:平行四邊形

(2)出示教材44頁例題説明:下面都是生活中見到的平行四邊形,你能從這引起物體上找到平行四邊形嗎?並把圖中的平行四邊形塗上顏色。

想一想,你還見過哪些有平行四邊形面的物體?

三、鞏固練習

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題至第五題。(分小組比賽)

四、全課小結

五、作業佈置

六、教學後記:以遊戲形式。比較直觀的教具,學生的學習興趣強。

數學教學設計 篇八

教學目標

掌握三角函數模型應用基本步驟:

(1)根據圖象建立解析式;

(2)根據解析式作出圖象;

(3)將實際問題抽象為與三角函數有關的簡單函數模型。

教學重難點

利用收集到的數據作出散點圖,並根據散點圖進行函數擬合,從而得到函數模型。

教學過程

一、練習講解:《習案》作業十三的第3、4題

1、一根為Lcm的線,一端固定,另一端懸掛一個小球,組成一個單擺,小球擺動時,離開平衡位置的位移s(單位:cm)與時間t(單位:s)的函數關係是

(1)求小球擺動的週期和頻率;

(2)已知g=24500px/s2,要使小球擺動的週期恰好是1秒,線的長度l應當是多少?

(1)選用一個函數來近似描述這個港口的水深與時間的函數關係,並給出整點時的水深的近似數值(精確到0.001)。

(2)一條貨船的吃水深度(船底與水面的距離)為4米,安全條例規定至少要有1.5米的安全間隙(船底與洋底的距離),該船何時能進入港口?在港口能呆多久?

(3)若某船的吃水深度為4米,安全間隙為1.5米,該船在2:00開始卸貨,吃水深度以每小時0.3米的速度減少,那麼該船在什麼時間必須停止卸貨,將船駛向較深的水域?

本題的解答中,給出貨船的進、出港時間,一方面要注意利用週期性以及問題的條件,另一方面還要注意考慮實際意義。關於課本第64頁的“思考”問題,實際上,在貨船的安全水深正好與港口水深相等時停止卸貨將船駛向較深的水域是不行的,因為這樣不能保證船有足夠的時間發動螺旋槳。

練習:教材P65面3題

三、小結:

1、三角函數模型應用基本步驟:

(1)根據圖象建立解析式;

(2)根據解析式作出圖象;

(3)將實際問題抽象為與三角函數有關的簡單函數模型。

2、利用收集到的數據作出散點圖,並根據散點圖進行函數擬合,從而得到函數模型。

四、作業《習案》作業十四及十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ykke8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