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 篇一

活動目標:

1、運用顏料或各種輔助材料來裝飾石頭,體驗在石頭上做畫的樂趣。

2、能大膽的進行石頭的組合,創造出新穎的形象,體驗合作帶來的快樂。

3、嘗試用裝飾好的石頭造型來創編故事,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形狀的小石頭(已洗淨涼幹並分類)

2、油畫棒、棉籤、橡皮泥、各色紙、毛線、假花、雙面膠、吸管、稻草、瓶蓋、牙籤、皺紋紙等。

3、各組一塊抹布。

活動過程

(一)教師以動畫片形象引入,出示範例,引導幼兒觀察討論。

問題:

1、他們是什麼做的呀?

2、你們覺得這塊小石頭象什麼?

3、他們的樣子是一樣的嗎?

(二)教師引導幼兒看看、説説、想想石頭象什麼?

要求:

1、每個小朋友去挑選一塊自己最喜歡的石頭,玩玩、説説、想想它的形狀象什麼,可以變成什麼?

2、和同伴説説你的石頭可以變成什麼?為什麼?

3、如果將石頭組合起來,你覺得它又象什麼?

(三)教師介紹製作方法,可以和同伴一起商量,一起合作。引導幼兒先在紙盒內組合石頭,然後對石頭進行裝飾,再用雙面膠將石頭固定在紙盒上,最後對紙盒進行裝飾,完成作品。

(四)教師提出活動要求

要求:

1、小朋友要先想好要把你的小石頭變成什麼。

2、要用上各種好看的顏色。

3、在裝飾紙盒的時候要先想好,你要如何裝飾才能編出一個好聽的故事來。

(五)幼兒創作石頭畫,教師指導

教師重點指導幼兒大膽想象,能利用各種石頭進行組合,創作出各種造型。鼓勵幼兒大膽選擇各種輔助材料及工具。

(六)創編故事

教師組織先完成作品的幼兒利用自己製作的石頭來創編故事。

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二

教學目標:

1、能讀準字音,讀出詩的節奏與韻味。

2、能有自己的話説出詩句的意思,感受春天的美好,體會詩人的真情實感。 教學重、難點:理解古詩中所描繪的畫面,感受詩人的情感。

教學過程:

導言: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唐代大詩人賀知章的《詠柳》,讓我們在欣賞柳樹的婀娜同時深深感受到春天的嫵媚,這節課讓我們再一起走進朱熹的《春日》,看看朱熹又為我們帶來了一幅怎樣的春天畫卷。

新授: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朗讀這首詩,要求讀準字音,做到字正腔圓。哪位同學願意來朗讀這首古詩,其他同學請注意聽他的讀音是否準確。

孩子們現在想不想和老師配合讀這首古詩,你們先來讀每句的前4個字,老師來讀後3個字,不過老師有一個小小的要求,你們要聽好老師是怎麼讀的。 下面我們交換,你們來讀後3個字,我來讀前4個字,你們可要學着老師剛才的讀法來讀。

瞧,孩子們你們已經找到點讀詩的感覺了,就像這樣再來試着讀一讀。 現在誰願意來給大家展示一下。生讀。

讀得真不錯,真是有板有眼。通過剛才的朗讀,你體會到詩人在寫這首詩時的心情了嗎?請同學們默讀古詩,結合書上插圖與書下注釋來理解詩意,體會詩人的心情。可以把你的所得與同桌或前後座的同學交流。

你覺得詩人在寫詩時應該是怎樣的心情呢?

你是從哪感覺到的?説説你的理由。

“萬紫千紅”。

看着這百花盛開的美麗景象,聞着這沁人心脾的醉人花香,詩人怎能不心情愉快呢?

“東風面”,暖暖的春風輕輕的吹拂在我們的臉上,這是讓詩人高興的“東風面”,但這也僅僅是詩人感覺到的“東風面”,其實在春天裏,能讓詩人、讓我們喜歡、高興的“東風面”不僅僅只有春風,其實還有很多很多,比如:你們剛剛説過的那盛開的百花這也是“東風面”,這是我們看到的“東風面”,那醉人的花香是我們聞到的“東風面”。你還能説説還有哪些“東風面”。

(小燕子從南方飛回來了;冰雪融化,小河水嘩嘩的流淌;小鳥嘰嘰喳喳的叫。) 你們不僅看到了“東風面”,還聽到、聞到、感覺到了“東風面”,你們所説的所有的這些一定也是詩人“識得的東風面”。春天裏“東風面”多嗎?

所以詩人感慨到:這真是“等閒識得東風面”啊!

除了這兩句中的“東風面”、“萬紫千紅”讓你體會出詩人心情很高興外,其餘兩句中還有什麼詞,也能讓你感受到詩人的興奮心情呢?

(“尋芳”,因為詩人去踏青,一定很高興。)

你知道他是在怎樣的一天,去哪踏青春遊嗎?

這應該是一個怎樣的好日子,你能來形容一下嗎?

(陽光明媚;風和日麗;萬里無雲……)

好天氣給人帶來好心情,在這樣一個好天氣裏去山青水秀的地方遊玩,那心情自然是好上加好了。

還有哪讓你感受到詩人的心情了。

(“無邊光景”,看到那麼多的風光景物,詩人很高興。)

剛才同學們列舉了那麼多看到的、聽到的或是聞到、感覺到的春天的美妙之處,你能美美的把它們在説一遍嗎?

正如你們所説,百花盛開、草木吐綠,讓冬天那原本灰暗的大地在不經意間換上了豔麗的春裝,這讓詩人感覺到“一時新”,燕子、大雁為原本寂寞的天空帶來歡快的歌聲,讓詩人感覺到“一時新”,這所有煥然一新的景象讓人眼前一亮,心中豁然開朗。

你們喜歡這首詩嗎?那就讓我們跟隨朱熹一起站在泗水河邊,一起欣賞春天的美景好嗎?

同學們請閉上眼睛,邊聽老師讀詩邊去感受那清新亮麗的景色。

睜開雙眼,你看到了嗎?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了嗎?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好嗎? 通過你們的表情、你們的聲音,讓我感覺到你的眼前一定有一幅很美很美的春景圖,同學們拿起你的筆,把你看到、聽到、聞到、想到的景象寫下來。 你們寫得太美了,不僅讓我領略到春的妖嬈,也讓我感覺到了春的希望。其實朱熹的這首春日不僅是向我們展示春天的美麗,更主要的是想激勵我們好好學習。朱熹在寫這首詩時其實並沒有去泗水河邊,他之所以要把尋芳的地點假設為泗水河畔,是因為泗水所在的山東省是孔子的故鄉,而孔子被世人視為是知識、

文化的化身,他到泗水河邊去尋芳,其實是尋找知識的真理,是希望我們能主動學習,將來用自己的知識去建設、去創造美麗的世界。這是朱熹的希望,同時也是老師對大家的希望。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你們一定會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我們看到煥然一新的“無邊光景”,讓我們欣賞到“萬紫千紅”的美麗景象。

最後讓我們再一次動情的朗讀這首詩,來結束我們本節課的學習。

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三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明白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

2、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合作精神。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聽辨聲音引入風

師: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一幅畫。(出示課件)請同學們聽聽畫上的聲音,都是什麼聲音呢?

⑴指名回答

師:對了,是風先生來到我們的教室了。(板書:風)

師:風不僅能聽,還可以寫,古代就有詩人寫下了許多有關風的詩句,誰能背給大家聽聽。(生背,師評價。)

2、揭題

師:其實風還可以畫出來。風看不見,摸不着,他藏在哪兒呢?怎麼畫出來呢?就有三個心靈手巧的小朋友,不但能找到風,還能把風畫出來!想知道他們是誰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5課《畫風》(板書:畫)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讀課文

師:現在請同學們打開課文,一起把課題讀一遍(生齊讀課題)

出示課件:讀課文之前,請同學們看一下自讀要求,注意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再把文中這7個認讀的生字圈出來,多讀幾遍,能做到嗎?

2、學習七個認讀的生字

師:文中的小朋友看你們讀得這麼認真,也想和你們交朋友,他們來了!(出示課件3)

⑴與文中的小朋友打招呼,問聲好。

⑵師:誰能借助拼音讀出哪個小朋友的名字?(指名回答並齊讀)誰還能當小老師領着大家讀?(注意:“趙、陳”是翹舌音,“宋”是平舌音)

⑶出示課件4

師:沒有了拼音,還會讀嗎?(全班齊讀)

⑷出示課件5

師:找一找在生活中“宋、濤、陳、丹、趙、藝”這幾個字在哪裏見過?還有什麼好方法記住他們嗎?

“陳”:耳東陳(是識字的好方法)

“濤”:海濤、波濤(哦!“濤”跟水有關係)

師評:原來這些字你們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呀!你們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這個呢?(拿出“顯”的卡片,讓學生接讀)

⑸識字鞏固環節

師:誰能從課文中找到含有“顯”字的句子讀一讀,誰來?(指名讀)

老師這兒有許多精美的卡片,還想要嗎?(想)想,就看你們的本領了!

“趙、宋”:要求學生能説出識字的方法

“藝、丹”:要求學生能組詞

3、寫字教學

⑴分析字的結構,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師評價:你觀察得真仔細!

⑵出示範字。

⑶範寫“藝”。

⑷師巡視輔導,相機表揚寫得好的同學。

三、初讀課文

師:生字會認了,課文一定讀得更好了。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邊讀邊找出宋濤、陳丹、趙小藝是怎樣畫風的?還找出三個小朋友畫風的句子。(讀完評價)

(一)理解趙小藝畫風的句子

過渡:請一位同學説説趙小藝是怎樣畫風的?

1、指名回答(出示課件),再指名讀

2、理解趙小藝為什麼這樣畫風?(生反饋)

師:趙小藝眨眨眼睛,想了想,這時候,她在想什麼呢?請同學們在小組裏討論一下。(全班再交流)

師評價:趙小藝真是個善於思考、勤於動腦的好孩子。所以,她第一個説“我能!”

師:其實,趙小藝很聰明,他看出風藏在旗子裏。

3、課件出示:風來了,風把吹了,風藏在裏。

4、先讓學生自由填空,而後老師指正,並指導學生讀出自信的語氣。

(二)理解陳丹和宋濤畫風的句子

1、出示課件動畫

師:風先生來了,三個小朋友的發生了什麼變化?請同學們仔細觀察。

2、指導朗讀陳丹畫風的句子

①出示課件:風來了,風把吹了,風藏在裏。

師:噢!老師聽出來了,小樹彎彎的!

②再指導朗讀

3、指導朗讀宋濤畫風的句子

①師:宋濤也把風畫出來了,快和同桌一起讀一讀吧!(出示課件)

②讀好“斜斜的雨絲”

③小組分角色朗讀、全班分角色朗讀(出示課件)

(三)師小結:同學們讀得真好,老師也看到風了。這節課,我們不僅認識了七個認讀的生字,還知道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要想知道生活中還有哪些風,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四、作業(出示課件)

五、板書設計:

旗子飄

15畫風小樹彎敢想敢做

雨絲斜善於動腦

風車轉

反思:

首先,我利用自然界的風可以通過耳朵聽到,可以通過文字寫出,以此來引導學生領會,風還可以通過筆畫出來,激發了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

俗話説:“空穴來風”。風來無影,去無蹤,沒有形狀。我在備課的過程中,就抓住了風力使物體發生變化這一特徵,利用找到三位小朋友畫風的句子,通過朗讀、想象、討論等方式,逐步深入學習課文。

不足之處:

1、語文教學強調詞不離句,句不離詞,而我在識字教學中就犯了這一錯誤。

2、朗讀的目標含糊,應該每次要有明確的指定。

3、教學語言不夠精煉,過於緊張,漏下的板書應在適當時機補上。

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四

上週我給學生們上了節作文課。因為我的教學對象是一羣九年級年級的特別害怕寫作文的孩子們,所以在上課前,我就在想怎麼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學生們對“寫作”的畏懼感呢?我打算認真地傾聽一下同學們的心聲。因此在這節課的準備過程中,我向同學們提了個問題:“同學們,你們覺得寫作文難嗎?具體難在哪裏?”鼓勵同學們暢所欲言。學生們也許也許也是感受到了我的真誠,也許是少了課堂的約束,表現的特別積極。有的説:“沒有內容可寫”。有的説:“不知道怎麼把要寫的內容表達出來”。有的説:“寫出來的內容像白開水,越寫越沒信心了”。聽了學生的發言,我心裏有底了。學生們在寫作方面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一、生活中不是沒有寫作的材料,而是同學們很少留心觀察生活中值得記錄的小細節,缺少了善於發現的眼睛。

二、在平時的語文學習中忽略了對寫作技法的歸納和演練

三、缺乏必要的文辭積累,文章缺乏文采。既然找準了病根,那就得趁熱打鐵,對症下藥。

在上課伊始,我在黑板上寫下了一個標題:“三句話寫好作文”。學生們這下可炸了鍋。有的人表示懷疑,有的人迫切想知道究竟是那三句話。在學生的“千呼萬喚”中我板書了這三句話並作出了簡明的解釋:

一、把要寫的事情寫清楚了。(及格)

二、把要寫的事情寫清楚了,並有文采。(優秀)把要寫的事情寫清楚了,並有自己的感悟。(高分)。公佈答案後,學生似乎對我的説法將信將疑。於是,我拿出了事先準備的兩篇會考考場作文(《懷念葱油餅相伴的日子》、《那一刻我長大了》),請學生們當一回“小老師”評判一下文章寫得怎麼樣。接下來同學們參與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有的同學説:兩篇文章的作者都從生活小事中感受到了真情。有的同學説:《那一刻我長大了》這篇文章,作者觀察很細緻,用詞也特別準確,也很有文采。譬如,作者寫因為天氣熱,補鞋子的老爺爺額上滲出了汗珠。用“滲”而不是“流”。待學生評判完畢,當我告知學生這兩篇作文就是今年會考的高分作文時,學生終於信服了寫在黑板上的三句話。最後,我給學生們提出了有關寫作的兩點希望:

一、多觀察,多練筆。

二、從身邊的小事寫起,記小事,書真情。

課後,我認真地反思了這節課的教學。在課堂上我充分地調動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給了學生一些寫作上的啟發。但課堂有限學習無限,要想讓學生們真正地愛上寫作,寫好作文,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會學生立足生活,感受生活!

教學設計與反思 篇五

《夾竹桃》是教科版第十一冊第二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本文是一篇被譽為“具有史詩性質”的散文。作者在爭奇鬥豔的萬花叢中,選擇了既非名貴、又不嬌豔的夾竹桃作為吟詠對象,按總—分—總的順序,形象細緻地描述了夾竹桃常開不敗的特點和它特有的欣賞價值,以清新淡雅、樸實自然的風格將人帶入美的境界。通過對夾竹桃的描寫,表達了對默默無聞、兢兢業業的品格的讚美,也寄寓了作者的趣味和追求。為了堅決貫徹本校“四步三式”教學法的教學理念,更為了達到以讀促寫的目的,同時也想嘗試一些新的東西,因此我把本文的教學分為“讀、品、悟、練”四個大步驟。讓學生以“讀”為基礎,從而對文章進行“品、悟”品讀文中所表現的作者的情感基調和文中景物的品質特點,通過對這些內容的品讀進而領悟作者所運用的寫作方法等;再通過寫作練習,引導學生對所能借鑑的寫作方法進行運用練習,來促使學生掌握這種寫作方法,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來實現“以讀促寫”。

學生閲讀理解能力的培養是國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因此,在本文的教學中我把基礎目標確定為:

認讀識記文中重點生字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的朗讀課文;

在朗讀中體會夾竹桃的品質,明白作者對夾竹桃的情感; 抓住關鍵句子分析並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六年級的孩子已經有了基本的獨立識字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

中,我讓學生自主閲讀課文並梳理、積累文中的重點生字詞,包括文中需要認識和會寫的生字及文中的好詞,在這一目標的實現上還是比較理想的,學生能夠自行梳理出文中的重點字詞,即使一名同學梳理的不完善,經過全班同學的互相補充,也能很好地使學生明確本課要積累的重點字詞都有哪些,從整體效果上看,教學反饋還是比較理想的。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的朗讀課文”,我讓學生在充分自主閲讀的基礎上,指名學生分段朗讀,其他同學傾聽完全文後再對朗讀過程中出現的字詞讀音錯誤現象進行糾正,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學習權利同時又鍛鍊了學生的傾聽能力。能夠很好地糾正學生基礎字詞上的錯誤現象,使其積累鞏固。經過課堂上的實踐,這樣的做法還是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效果的。

“在朗讀中體會夾竹桃的品質,明白作者對夾竹桃的情感”和“抓住關鍵句子分析並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實際教學中,我將“在朗讀中體會夾竹桃的品質,明白作者對夾竹桃的情感”作為第一課時的教學難點來突破,因此我給學生20分鐘的時間朗讀課文,15分鐘對課文的內容進行思考,用5分鐘對課文中夾竹桃的品質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進行解説,學生在彙報的過程中能夠暴露出對於課文理解上的疏漏,這時在進行相應的引導和點撥,學生能夠很好地掌握這一方面的內容,從課堂上的反映情況來看,學生能夠很好地品悟出夾竹桃“默默無聞”“常開不敗”“能引起許多幻想”的品質特點,所以在“在朗讀中體會夾竹桃的品質,明白作

者對夾竹桃的情感”這一目標的實現上並不困難。

而對於“抓住關鍵句子分析並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這一目標,是全文教學內容的重點更是難點,因此,我將這一部分內容放在第二課時,用整個課時來完成。整節課以品讀課文的第二、三、四、五和六自然段中作者運用的寫作方法和分析全文的結構特點為主,在課堂上貫徹“組織化”教學的理念,劃分學習任務,一個學習小組一個任務,學生在自主學習、同桌對學之後在組內交流自己的學習發現,最後由小組長作為全組的彙報員,代表全組進行彙報。這一環節的實施上,由於學生沒有做好充分準備,不能很好地適應小組學習的方式,所以效果不夠理想。但學生在課文寫作方法的分析和品讀上,經過自學、合作學之後,對課文進行了深入發掘,能夠很好地找到文中的關鍵句子,分析作者的寫作方法。

對於寫法練習,由於時間安排的不夠合理,所以沒有當堂進行,而是改成了課後作業,讓學生以作業的形式呈現。

總結整個教學過程,審慎思考後,我覺得,我所選擇的這幾個大步驟還是比較合理的,能夠比較好地引導學生學習語文這門課,從而,循序漸進地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提高。

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 篇六

教學目標:

1、學會課文中的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並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瞭解琥珀的特點與價值,認識它的形成過程。

教學準備:

一組有關琥珀的圖片和裝飾品圖片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流程:

一、板書課題,學生讀課題,解釋課題

1、讀課題之後,請學生交流自己在課前收集到的有關琥珀的資料。

2、老師補充介紹琥珀的資料。

3、出示課件,請學生欣賞一組不同樣子的琥珀圖片。

思考:它們有什麼相同與不同的特點?(它們都是透明、光滑的,而且裏面都有物體;不同的是裏面物體不一樣。)

在學生交流之後,老師過渡到新課:我們今天文中介紹的是哪一塊琥珀呢?(學生找準圖片後,再一起欣賞文中琥珀的樣子。)誰用自己的語言説一説它是什麼樣子?(指多名學生進行描述,建議能夠抓住物體的特點來説,老師及時給予點評)那文中具體寫樣子的是哪個自然段?

二、理解課文內容

1、打開課本,請學生快速瀏覽全文。找到描寫樣子的段落自由朗讀,並做上記號。(最後一個自然段)

2、請學生一起讀文中最後一個自然段,思考:這裏除了寫琥珀的樣子還有其它描寫嗎?(價值)

老師過渡語:琥珀有這麼大的價值又是怎樣形成的呢?請大家再自由朗讀課文,具體描寫它形成過程有哪些段落。(2到12自然段)

3、分析琥珀形成過程

(1)琥珀形成必須經歷哪兩個階段?(松脂球與化石的形成)

(2)仔細讀課文,松脂球的形成應有哪些條件?化石形成又要哪些條件?

(3)比較琥珀與黃河象化石的形成有哪些不同?

( 4 )作者假想是什麼依據?還有其他的故事發生嗎?(啟發學生大膽的想象,説出琥珀還有可能是怎樣形成的。)

4、學習琥珀的發現:學生朗讀相關段落(13到17自然段),思考琥珀是怎樣被發現的,找出文中所描寫的動詞。

三 回顧全文,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1、對照板書,引導學生梳理作者的寫作思路;再一次熟悉課文內容。

2、我們這一單元學習了有關化石的兩篇説明文,想一想它們在寫作方法上有什麼不同?(倒敍、順敍)

3、優美句段的品讀(請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自己最喜歡的一個自然段,並簡要的説出自己喜歡的理由)。

四 拓展:

1、欣賞由琥珀做成的各種裝飾品,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2、建議學生在課外多讀這類型的書籍,去了解認識大自然的另一面。

五 板書設計

琥珀

松脂球

形 成:

化石

發 現:卷—踩—挖—識別

特點與價值:透明 光滑 內有物 ;裝飾品 藥用

教學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的重點是讓學生通過了解琥珀的形成過程,進而培養學生的想象空間,假想琥珀其它可能形成的過程。但在實際引導中沒有原設計的流暢,當我的問題拋出以後學生們的思維不很活躍,連平時愛發言的陳潔、汪芯羽等都久久不見舉手。大約十分鐘之後,鄧淞説:蜘蛛與蒼蠅的巧遇有可能是蒼蠅遇難在先,蜘蛛誤會在後。緊接着張鑫説:也有可能是蜘蛛去營救啊。黃昊説:也許是在打架……這下可熱鬧了,有許多同學都假想了它們的巧遇。此時此刻我趕緊抓住學生們的思維,引導認真分析能成立的是哪些環節。然後通過再次對琥珀樣子的朗讀,學生們恍然大悟,假想不是空想。原來自己的假想沒有建立在最原始的基礎之上。文中作者的假想才是科學的,合乎情理之中的。

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 篇七

1、探究發現任意角的終邊與的終邊關於原點對稱;

2、探究發現任意角的終邊和角的終邊與單位圓的交點座標關於原點對稱;

3、探究發現任意角與的三角函數值的關係。

設計意圖

首先應用單位圓,並以對稱為載體,用聯繫的觀點,把單位圓的性質與三角函數聯繫起來,數形結合,問題的設計提問從特殊到一般,從線對稱到點對稱到三角函數值之間的關係,逐步上升,一氣呵成誘導公式二。同時也為學生將要自主發現、探索公式三和四起到示範作用,下面練習設計為了熟悉公式一,讓學生感知到成功的喜悦,進而敢於挑戰,敢於前進

(四)練習

利用誘導公式(二),口答下列三角函數值。

(1)。 ;(2)。 ;(3)。 。

喜悦之後讓我們重新啟航,接受新的挑戰,引入新的問題。

(五)問題變形

由sin300=出發,用三角的定義引導學生求出sin(-300),Sin1500值,讓學生聯想若已知sin = ,能否求出sin( ),sin( )的值。

學生自主探究

1、探究任意角與的三角函數又有什麼關係;

2、探究任意角與的三角函數之間又有什麼關係。

設計意圖

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後慢,過程的再現是深刻記憶的重要途徑,在經歷思考問題-觀察發現-到一般化結論的探索過程,從特殊到一般,數形結合,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以深入腦中,此時以類同問題的提出,大膽的放手讓學生分組討論,重現了探索的整個過程,加深了知識的深刻記憶,對學生無形中鼓舞了氣勢,增強了自信,加大了挑戰。而新知識點的自主探討,對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也充滿了極大的挑戰。彼此相信,彼此信任,產生了師生的默契,師生共同進步。

展示學生自主探究的結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g4nez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