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心得體會 >

基層教育的心得體會

基層教育的心得體會

教育的一些思考

基層教育的心得體會

鄧德説:“讀了周國平的《教育的七條箴言》,感覺就像一道閃電炸開了多年縈繞在心頭的陰霾,到現在才漸漸明白我為之奮鬥二十多年的神聖教育事業的悖謬和不合情理,我發現真正的教育在離我們越來越遠,教育的靈魂已經出賣給了功利這個魔鬼。”初讀這句話,我是深不以為然的。但細細想來,這些話又不無道理。

下面我僅就自己的經歷談幾點關於教育的想法。

一、重知輕行

知行統一,教育的追求。陶行知以行知命名,一生孜孜追求,足見其對實踐的重視。可現在的教育多隻重知識傳播,而輕視實踐。

1、教育的目的

“真正的教育應該是使每一個受教育者走出校門就能成為一個思想者、探究者,不管今後從事什麼職業,也改不掉其學習、思考、探究的習慣和愛好。”蘇霍姆林斯基如是説。知識是手段,不是目的。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有兩層含義:一是追求每位學生的發展。每一個學生都有受教育的權利,也都有受好的教育的權利。我們應該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孩子,為了一切的孩子。但許多時候,我們僅是甄別誰能夠去考學,有的老師坦言,什麼是好學生,能考上學的才是好學生。這對學生而言是不公平更是殘酷的。二是終身二字很關鍵。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我們應該在學生的終身培育上想辦法,下功夫。要用長遠的眼光去看待學生,更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使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啟迪他們適應社會的智慧。

2、幾畝校田

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後,我突發奇想,每校再有幾畝校田那該多好!師生業餘在田間親自勞作,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領會勞動的艱辛,品嚐豐收的喜悦,體味勞動的快樂。在勞動中學習,在勞動中成長,進而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果實,尊重勞動者。實踐出真知!

3、迴歸自然

上國小時,老師曾領我們去黃河岸邊野炊,雄偉的赫莊閘,滾滾的黃河水,青青的草地,悠閒的羊羣,茂密的樹林,香氣四溢的烤魚(因將淺溝裏摸得的小魚放在燃燒的火上烤熟而得名),至今歷歷在目。春日,我們去踏青,温柔的春風,芬芳的泥土,綠油油的麥苗,粉色的桃花,返璞歸真擁抱自然。而自己親手移栽的桃樹苗更使我播種了希望。反觀現在孩子們的生活,手機幾乎取代了一切,越來越多的孩子醉心於網絡。真心希望讓孩子親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健康成長。

二、德育的缺失

德智體美勞,德字當頭,德育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可近幾年,我覺得學生的品德在悄悄退化。

第一幅畫面

在一個寬敞的教室裏,二十幾個孩子,正在揮毫鋪墨,一筆一劃極為認真。老師頷首讚許。畫面切換,鈴聲響起,老師離開,孩子們爭先恐後地將毛筆伸進分飯的舀子裏去洗刷。

第二幅畫面

教室的地面上常會出現小刀、橡皮之類,有些甚至幾乎是嶄新的。熱心的同學拾起放到前邊的講桌上,讓人認領。不久就會堆滿整個盒子,奇怪的是幾乎無人認領。久而久之,丟在地上的東西,學生們都視而不見了。

第三幅畫面

教室裏出現了一件新鮮光亮的大毛衣,全體同學都圍了上來,好一番品評。一時間,班裏的毛衣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還有,近幾年越來越多的校園暴力,校園欺凌,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這種種現象歸為一點,就是學生道德的缺失。而造成這種缺失的原因是很多的。

1、言行不一

身教重於言教。可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一邊是孩子,端着課本,凝神思考;一邊是家長,或是推杯換盞,噴雲吐霧。或是沉溺於麻將桌,兩耳不聞桌外事。或是盯着手機,聊天,鬥地主,翻視頻,刷抖音……一邊是老師,喝大茶,侃大山……(當然這樣的家長、老師只是個別現象)。學生是最善於模仿的可塑性最強的人,這樣的環境,孩子耳濡目染,試想孩子還能學得下去嗎?我們的教育在現實面前是何其蒼白。

2、重智輕德

在校,老師看重的往往是那些學習好的學生,真可謂一俊遮百醜。甚至授予他們特權,比如不參加勞動之類。在家,家長關注最多的也是孩子的學習成績,為孩子做得最多的是檢查作業,輔導學習,購買學習資料。當孩子想替家長分擔些家務時,家長們總説:“這不用你管,學好習才是你首要的任務。”

如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品德呢?

1、形成教育合力

社會、家庭、學校三位一體,羣策羣力,共同致力於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方能事半功倍。如果家長認為將學生送到學校,自己就高枕無憂了,或是認為學生不會受社會影響,學校獨立於社會之外,那學校苦心孤詣的五天教育,將會被家庭、社會的兩天教育所抵消而功虧一簣。

2、言傳身教

言傳是必不可少的。學校可充分利用班會、國旗下講話、校會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其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家長呢,也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與學校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將孩子出現的壞苗頭及時地消滅在萌芽之中。要想讓學生不吸煙,老師、家長都得把煙戒掉,至少不能守着孩子吸煙;要想讓學生喜歡讀書,老師、家長只有將書端起,投入其中;要想讓學生養成講衞生、愛護公物的好習慣,老師、家長首先應該自己講究衞生身體力行,做他們的表率。

三、終身學習

“為了每一個學生終身發展”這一理念正本清源,抓住了教育的核心。可我認為,不論是面向全體,關注個性差異,因材施教,還是教育的公正平等,這些都取決於教師本身的素質,而要提高教師全方位的素質,教師的終身學習無疑是一捷徑。

(一)、教師隊伍現狀需要終身學習

1、中國小教師尤其是農村中國小教師,老齡化現象比較嚴重,令人堪憂。

有的學校最年輕的老師竟然是48歲,許多老師都已近退休年齡。孩子們喜歡什麼樣的老師呢?也許大家都有同感,那就是有朝氣,有活力的年輕老師。如果搞一個民意測驗,我相信沒有多少學生願意跟這些比爺爺奶奶還大的老師學習的。

2、正規院校的教師太少

記得,一年去參加自考時,有一個外鄉鎮的哥們提起我們中學,不僅豎起了大拇指。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我們這樣的鄉村中學竟然有三個山師大畢業的老師。這話已經過去了近二十年,再看一下現在的教師隊伍,又有多少名牌大學畢業的老師呢。

(二)、知識的更新需要教師終身學習

“知識,科技日新月異。如果我們閉目塞聽三個月,恐怕會落後世界一大截。”***如是説。要想給孩子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這個提法早已過時了。教師不能再滿足於那一桶水,也不能僅滿足於自己學科的那桶水,教師的水應該是常淨常新的,應該是“源頭活水”。教師最好是全才,很難相信,一個不懂音樂的老師能培養好具有音樂天賦的學生。蘇霍姆林斯基曾提出“教材越教越薄”的建議,有的教師能不帶教材上課,這隻能算是熟,還不是巧。他所説的薄應該是厚積薄發,應該是旁徵博引,為我所用,應該是信手拈來,不着痕跡。

(三)、世界形勢需要教師終身學習

不少國家通過立法,從法律上確立終身教育理論為本國當今和今後教育發展和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如日本、美國、韓國、瑞典等。中國作為人口大國,實現全民終身學習是需要時間的,而教師終身學習卻是切實可行的,且是勢在必行的。

目前教育儘管存有不盡如人意之處,但總體還是可喜的。看,校本培訓的開展,城鄉共同體的學習交流,掛職學習的舉措,一年一度的教師招聘……這些都是教育的春天,教育的希望。我堅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國教育的美好明天即將到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xinde/13d7q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