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經驗做法:堅持“三鏈同構”探索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路徑

經驗做法:堅持“三鏈同構”探索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路徑

經驗做法:堅持“三鏈同構”探索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路徑

近年來,縣針對耕地面積廣、單位經營規模小,農產品總量大、特色精品少,農業產值高、綜合效益低的實際,在建基地、搞加工、創品牌中強力推進產業鏈、價值鏈、利益鏈“三鏈同構”,探索出丘區農業大縣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路徑。

一、堅持轉型升級,構建優質優品的全產業鏈。一是調整結構優供給。實施優勢特色農業提質增效行動計劃,構建以X、X、生豬三大特色產業和糧油、蔬菜兩大基礎產業為主導的“3+2”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縣財政每年預算30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連片集聚發展,每年投入1000萬元助力10個重點鎮鄉產業率先突破,着力建設中國最大的X種植基地、X標準化生產基地、優質商品豬戰略保障基地、優質大米基地、優質商品蔬菜基地。目前全縣年出欄生豬150萬頭,種植X近15萬畝,建成優質大米基地20萬畝,年產優質蔬菜40萬噸。X種植超過5萬畝,產量、出口量分別佔全國70%、80%以上,綜合產值達到30億元。二是標準生產優品質。實施農業標準化戰略,健全農產品產地環境、生產過程、收儲運銷全過程的質量標準體系。組建X、X、生豬產業技術研究院,建立X、X種子資源庫和育苗中心,實現良種全覆蓋。實行全鏈條信息化質量監管,搭建信息追溯平台,建立紅黑名單,構建以“縣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為核心“1+N”監管體系。建成國家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1個、國家核心育種場1個、標準化示範養殖場30個、無公害水產基地4個、XGAP基地5個,無公害農產品產地整體認定面積達111.9萬畝,X產業園被認定為省森林食品基地,成功創建國家級出口X質量安全示範區。三是培育品牌優特色。實施“區域公用品牌+企業自主品牌”發展戰略,出台《關於進一步建設農產品品牌獎勵扶持辦法》等優惠激勵政策,大力培育和保護“三品一標”產品,累計培育無公害農產品56個,綠色食品5個,有機食品5個,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2個。

二、堅持融合發展,構建接二連三的全價值鏈。一是精深加工提價值。堅持把農產品精深加工作為縣域工業的主攻方向,加快推動X孵化中心、X加工產業園、生豬屠宰加工產業園、糧油加工集中區建設,打造國家農業科技園區(X)X大健康產業園、綿陽大健康食品醫藥產業園。出台《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實施意見》等文件,從政策、資金支持等方面大力扶持神龍糧油、上海梅林等重點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在蘆溪工業集中區,建設集食品加工、綜合管理、交易中心為一體的豬肉食品開發產業園,打造以上海梅林、神龍糧油、台沃科技等龍頭企業為主的農產品深加工示範區。2023年全縣57個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7億元。二是雙線營銷拓市場。堅持生產市場兩手抓、線上線下兩結合,完善流通鏈條和市場佈局,推進農產品創品牌、進超市、上網絡。全縣20家龍頭企業與超市簽訂了直供合同,65%的農户與龍頭企業或中介組織形成穩定的購銷關係。落實4700萬元專項資金投入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項目,以“X州購”和“雲端X363”兩個本地平台為核心,“郵樂網”“融e購”“和小寶”“天虎雲商”等多個第三方平台和396個服務網點為支撐,構建起“2+N”多元化特色農產品銷售平台,2023年實現農產品電商交易總額2.96億元。三是農旅融合增效益。充分發揮農村資源優勢,推進“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產品變禮品”,構建獨具X特色“種養加、農林旅”發展模式。打造3平方公里X特色小鎮,推進X產業基地“景區化”,啟動豬文化主題公園、豬文化展覽館建設,構建環縣城休閒產業帶、沿涪江農文林旅深度融合示範帶。策劃舉辦油菜花節、“龍抬頭”X文化節、X採摘節等“詩意X州、錦繡田園”鄉村文化旅遊節系列活動。目前全縣共有休閒農業經營單位140個,年旅遊收入達8600萬元。

三、堅持問題導向,構建互惠共贏的全利益鏈。一是“產業股東+產業工人”股份合作模式。針對縣南部深丘腹地鄉鎮遠離城市、資源匱乏、貧困發生率高等問題,緊扣主導產業大力開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試點,引導農户自願以土地、勞務、資金、閒置房屋等生產要素入股集體經濟組織,農户獲得股份分紅和利潤返還的同時還能分享加工銷售環節收益。首批12個試點村組建集體經濟、土地、勞務、旅遊、置業等股份合作社42個,耕(林)地入股農户達到4053户,352畝耕(林)地實現規模化、資本化、股份制經營。二是“土地託管+技物結合”套餐服務模式。針對農村青壯勞動力大量外出、土地閒置、經營粗放等問題,大力培育新型社會化服務主體,成立縣農業社會組織服務中心,組建5個“一站式”片區鄉鎮農業服務中心,促進近400個農業服務組織抱團發展、協作發展,積極開展“種、管、收、儲”土地全程託管,為農户提供代耕代種、統防統治以及收購、加工、銷售等契約式委託服務,以大興農機為代表的“土地託管”、以台沃科技為代表的“農資農技全程套餐服務”等社會化服務面積達80餘萬畝。三是“生產在家+服務在社”六統一分模式。針對羣眾組織化程度低、抵禦市場風險能力不強等問題,採取“統一種苗供應、疫病防控、農資配送、品牌認證、產品銷售、金融擔保”和“分户種養”模式抱團發展,農户通過專業合作社的統一服務實現節本增收、增效增收和返利增收,專業合作社通過公共積累實現持續發展。採取此模式的青龍生豬養殖合作社發展社員286户,實現每頭節約養殖成本120元、户均增加收入1.2萬元,合作社公共積累24.58萬元。四是“要素集聚+借雞生蛋”產業脱貧模式。針對丘區農村產業扶貧缺資金、缺人才、缺技術、缺市場等多重難題,引進鐵騎力士集團開展“公司+銀行+合作社+貧困户”的“金豬寄養”“金雞代養”試點,通過合作銀行給予每個養殖基地100-200萬元的扶貧產業貸款,帶動貧困户通過每户5萬元扶貧小額貸款參股養殖合作社修建養殖基地,由公司提供豬仔(雞苗)、飼料和技術服務並統一收購銷售,貧困户可獲得工資性勞務收入、代養費分配部分分紅和其它收入二次分紅,實現“無本增收”“零風險脱貧”。目前全縣已發展代養場6個,帶動572名貧困羣眾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1vkzz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