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一年級下冊音樂教案【精品多篇】

一年級下冊音樂教案【精品多篇】

一年級下冊音樂教案【精品多篇】

一年級下冊音樂教案 篇一

第1課童謠新唱

教學目標:

1.在聽唱中讓學生模仿老師或錄音中的印象餘動作邊表演邊歌唱廣東童謠《 落雨大》。

2.學唱歌曲《 海娃變油娃》,痛時,才情感上讓學生知道南海有這吩咐的資源,是我國固有領土的一部分。

教學重點: 歲印業邊表演邊歌唱《落雨大》,學唱歌曲《海娃變油娃》。

教學難點: 學會用客家話來長歌曲《落水天》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音樂軟件、樂器 、鋼琴

教學過程

3. 第一課時

歌曲《 落雨大》

一、聽音樂進教室。

4. 學習歌曲《 落雨大》

〈 1、教師放歌曲課件,請學生欣賞。提問:

(1)這首歌曲是我國哪一個地區的歌曲?

(2)這首歌曲是用哪個地方的方言進行歌唱的?

(3)誰能説幾句客家話?

2、教師放歌曲錄音,請學生隨歌曲拍節奏,教師同時朗誦歌詞。

3、學生聽音樂朗誦歌詞,讓學生通過有節奏的朗誦歌詞,感受這首廣東名歌風味的特色節奏 “×× × ×· ”

學唱歌曲《 落雨大》 聽賞《海娃變油娃》

4、聽中畫。教師播放歌曲〈落水天〉的旋律,請學生 在紙上臨摹書中〈落水天〉的2情景畫,然後展示學生的畫,同時談談畫中的意境。

5、聽中敲。啟發學生,讓學生聽聽(1)用什麼樂器表現雨滴比較合適?

(2)還能聽到什麼聲音嗎?

(3)用什麼樂器表現比較合適?

6、聽中唱。由學生跟隨錄音範唱進行學唱,並學習用廣東客家方言演唱,讓學生從方言語調中感受廣東民歌風格。

7、歌表演〈落水天〉:教師放歌曲錄音,請學生自由地以各種動作表現歌曲的情景。教師給予適當的提示。

8、引導學生感受 “do re mi”三個音,並通過手號進行練習。

五、教師小結一節課。

教學板書:落水天 do re mi

教學反思:學生對於客家話的讀音掌握不是很好,學生水平不一致,有些很快就唱的很準確了,有些連基本的字音都發不準,這是個教學的難點,在後面的教學中要解決。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海娃變油娃》

教學過程

一, 新課導入:

1. 播放心血的歌曲,讓學生邊聽歌曲邊把歌詞補充完整:

二 歌曲學唱

1.聽聽,動動

聽歌曲,更老師做律動。

前兩句動作相同,第三句不同

2. 聽聽,議議,排排

聽歌曲,為歌曲片段重新排序(三句旋律打亂,重排)

3. 聽聽,拍拍

聽歌曲,學生跟老師做指揮的動作或拍手來感受歌曲的節拍律動。拍出3/4的強弱節拍。

4. 聽聽,唱唱,找找

用lu哼唱歌曲旋律和該歌曲的五聲音階:5 6 1 2 3 5

5. 接龍唱

師生輪唱,男女聲輪唱,分小組輪唱。

6. 演唱處理提示

提醒學生兩小節換氣一次。在第三句力度是f。

7.律動創編:

教學板書:海娃變油娃

教學反思:學生能積極參與律動,個別學生自覺性較差,導致影響課堂講課效果。

第 2課 感知音的高低(三)

教學內容:1.學唱歌曲《小鈴鐺 》

2.學唱歌曲《瑤家兒童愛唱歌》

教學目標

1.複習鞏固mi soi la 三個音的手號,並能自己打着手號,

2.能根據書上的手號譜打着手號模唱歌曲《小鈴鐺》。

3.學唱歌曲《瑤家兒童愛唱歌》,在書中手號顯示的地方,學生能打着手號自己唱出來。

4.在《do mi sol是好朋友》的活動中,老師以“do mi so ”三個音用打手號的方法然個學生做二聲部練習。

教學難點:能自己打手號或者看着老師的手號聽辨,唱出“ do mi so la” 四個音的相對音高。 教學重點:唱會歌曲並能用手號打出do mi so la四個音。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一模唱1(do)3(mi)5(sol),並學唱歌曲《小鈴鐺》

(一)新課導入:教師用鋼琴奏出3 5 6三個音,學生聽到相應的音高時,打着手號

唱出來。

(二)模唱1(do)3(mi)5(sol)

1. 遊戲:聽聽,唱唱我最棒

2. 師生一起玩

(1) 教師出示以下的圖譜,按音符的高低打手號唱出旋律,學生聆聽並模唱,做手

號。

(2) 教師提示學生用八分音符族的橫旋律,

(3) 教師和學生一起練習由音符1 3 5 構成的和聲音程。

3. 活動:比比誰更高

(1) 讀14頁童謠

(2) 教師示範手號,學生想:1 3 5 三個音,哪個音符最高,哪個最低?

(三)學唱歌曲《小鈴鐺》

1 聽聽,唱唱

學生跟琴在c大調上模唱歌曲第一句的旋律和歌詞。

2 聽聽唱唱 動動 學生用模唱的`彷彿完整的學唱個區《小鈴鐺》。

3 唱唱,玩玩

教師拿出打擊樂器,學生選擇樂器為歌曲伴奏。

4 唱唱議議

學生隨音樂或老師的伴奏一起完整地唱歌曲,邊唱邊表演。

(四)結束教程

教學板書:do mi soi 小鈴鐺

教學反思:學生手號不是很熟練,有時手勢沒有隨着音高的遞增而升高。

第2課時

教學內容:學唱歌曲《瑤家兒童愛唱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教師穿上瑤族服裝邊唱邊跳。帶同學走進瑤寨。

二、節奏語言引入。教師請同學用這樣的步伐跟教師去瑤寨。

×× × ×|

小朋 友 嘍

×× × ×|

去瑤 寨 嘍(口唸歌詞手拍節奏。)

三、看。播放多媒體課件《瑤家兒童愛唱歌》,請同學觀看瑤家兒童的歌舞。

四、唱。請同學一起來唱《瑤家兒童愛唱歌》。教師可採用接龍遊戲演唱。如:教師唱詞,第一組同學唱do,第二組同學唱mi,第三組同學唱sol,師生共同配合演唱《瑤家兒童愛唱歌》,

比一比哪一組唱得既連貫又準確。評出紅旗組。

五、動。熟唱後,播放多媒體課件請同學模仿瑤族舞步跳起來。腳步動作:左右左 跳;右左右 跳。

六、憶。啟發學生在演唱中想想這首歌由哪些音組成。

七、創。請同學們用do,mi,sol創編歌曲。教師播放:課件1是由鼓組成的節奏圖2/4 ×× ×× |×—| ×× ×× |×—| ×× ××|×× ××|××|×—||請同學用鼠標拖住do,mi,sol填入鼓節奏中,課件2是由桃子組成的節奏圖。課件3是由三角鐵組成的節奏圖。

八、彙報表演。請同學演唱自編歌曲。

教學板書:瑤家兒童愛唱歌

教學反思:學生能積極參與律動,個別學生自覺性較差,導致影響課堂講課效果。

第3課十個小印第安人

教學內容:十個小印第安人

教學目標:

1複習和鞏固do mi sol 三個音的手號餘相對音高概念

2能背唱歌曲《十個小印第安人》

3能用第17頁的伴奏型為歌曲做簡易伴奏,並歲音樂做唱遊活動。

教學重點:唱準歌曲中的do mi sol 三個音,並背唱歌曲。

教學課時:1課時

一、教師扮演印第安導遊,帶着印第安風格的頭飾,帶領學生一起去印第安旅遊。

二、學唱新歌

1、聽聽,記記,教師播放歌曲錄音,讓學生在聽聽記記中熟悉歌曲的旋律和節奏,

2、聽唱歌曲。請同學們哼唱旋律、默唱歌詞,然後跟唱歌詞、學會歌)(曲。

3、背唱歌曲。請同學們邊做跑跳步,邊背唱歌曲。

4、與人文知識結合。介紹印第安民族風俗、習慣、服飾等。

5、創設情景 同學們用老師準備好的色彩小紙條化裝成印第安人。

人音版一年級下冊音樂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一、通過聆聽歌(樂)曲,感受音樂所表現的春天。

二、通過演唱《小雨沙沙》,引導學生細心地觀察事物,啟迪學生熱愛大自然。

三、用柔和的聲音演唱《布穀》,並和《杜鵑圓舞曲》相比較,説出旋律相似的地方。

四、能編創動作表現歌(樂)曲,準確地唱歌。

教學建議:

1、本課可安排兩課時完成。

2、教師可指導學生通過對“春天”萬事萬物的描述,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在“春天”主題的理解上聆聽樂曲和歌曲。

3、教師可調動現代化教學手段,選用春天的錄像,激發學生的興趣。

4、教師應採用各種方法,使學生有表現地唱好歌。

教材分析:

1.手風琴獨奏曲《杜鵑圓舞曲》

《杜鵑圓舞曲》是根據挪威作曲家約納森創作的一首同名鋼琴曲移植的手風琴曲。

約納森(1886~1956),挪威作曲家。曾在德國學習音樂,他寫過一些音樂作品,但以這首《杜鵑圓舞曲》流傳最廣,也使得約納森名傳於世。這首鋼琴曲也常以管絃樂或其他器樂形式演奏。據説在1918~1930年間約納森曾在斯德哥爾摩“金杜鵑電影院”專為無聲影片的放映作鋼琴配音,本曲即為當時影片即興配音而作。

《杜鵑圓舞曲》在曲調和節奏上,具有挪威民間舞曲的風格。全曲採用三拍子圓舞曲體裁,C大調,中板。由三個小圓舞曲組成。在簡短的弱拍開始的、節奏自由的4小節引子過後,出現下行三度模仿杜鵑鳴叫的音調,第一段以杜鵑鳴叫的下行三度所構成的動機為核心,運用重複、模進、變奏等手法發展而成。它以輕快、活潑的節奏和清新、流暢的旋律,描繪了一幅生機盎然的景象,婉轉的鳥鳴和輕鬆的三拍子節奏,形成了温和、迷人的氣氛。

第二段以“la”的長顫音開始。主旋律應用了許多顫音,間雜着杜鵑的鳴叫聲,好似杜鵑鳥靈活地在林中飛來飛去,一會兒在這個枝頭跳躍,一會兒又在那個枝頭高唱,杜鵑鳥的鳴叫聲為林中增添了濃濃春意。

第三段,旋律流暢而連貫,極富歌唱性,由於曲中出現了一系列變化半音,使得旋律更加新穎。這一段音樂與前兩段輕快、活潑的旋律形成鮮明的對比,加之手風琴特有的音色,使得音樂有一種迷人的色彩。在豎笛模仿杜鵑鳥鳴叫以後,第三段抒情的旋律又反覆了一次,最後第一段音樂再現,並結束在杜鵑鳥的鳴叫聲上,與樂曲的開始形成呼應。《杜鵑圓舞曲》由於曲調優美,音樂形象生動鮮明,深受人們的喜愛。

2.歌曲《小燕子》

《小燕子》是故事影片《護士日記》中的插曲,自影片播出後,這支歌便飛入了千家萬户,成為孩子們喜愛的歌曲,多年傳唱不衰。

歌曲為五聲宮調式,4/4拍,兩個樂段,第二個樂段是第一個樂段的變化重複。歌曲遵循了語言的音調、節奏寫成,音樂語言淳樸簡練,口語化;歌曲幾次出現了附點音符,都巧妙地結合了語言的節奏、韻律,還有延音記號,後倚音的使用等,使得詞曲結合緊密。歌詞以一顆童心描繪了小女孩與小燕子朋友般的親密交談,唱起來朗朗上口,娓娓動聽。尤其作者在處理第二段歌詞時,不加停頓,將小女孩要把家鄉的新變化、新面貌一一告訴小燕子,力邀小燕子來做客的急切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歌曲以小女孩為主人公,動情地歌唱了祖國的新面貌,歌頌了社會主義建設日新月異的偉大成就。一方面也反映了人與自然和睦相處的美好感覺。

3.歌曲《布穀》

《布穀》是一首德國兒童歌曲,3/4拍,大調式,歌曲以模仿布穀鳥叫聲的音調開始,其二分音符與四分音符交替的節奏,顯得格外從容,帶出了以級進為主的流暢旋律,有着三拍子舞曲的特點,給人以愉快、優美的感受。歌詞以孩子般的童心,歌唱了勇敢報春的布穀鳥,抒發了孩子們對春天到來充滿歡樂的喜悦之情。

4.歌曲《小雨沙沙》

《小雨沙沙》是一首由五聲音階構成的一段體兒童歌曲,2/4拍,宮調式。旋律採用了級進、同音反覆及變化重複等手法,在有規律的節奏緊密配合下,生動地描繪了小雨沙沙的聲音。擬人化的歌詞天真而又稚氣,充滿了兒童情趣。歌曲既向孩子們介紹了種子生長離不開雨露的科學道理,又提示孩子們學會細心觀察事物。啟迪孩子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歌曲符合語言的規律,朗朗上口,是一首孩子們喜愛的好歌。可啟發學生入情入境地表演。

第一課時

一、律動:

聆聽《杜鵑圓舞曲》模仿老師的動作,感受音樂的節拍和情緒。

二、聆聽《杜鵑圓舞曲》教學基本要求

1、完整聆聽全曲。

提示:樂曲中你彷彿聽到了什麼聲音?學給同學們聽一聽。

2、復聽樂曲,隨着樂曲用手指畫圖形譜。或用彩色筆畫在白紙上,聽後,展示給大家看。

3、想一想用木魚和碰鐘參與樂曲的演奏,應怎樣敲擊比較合適,分小組討論,分別與樂曲合作。

三、表演《布穀》教學基本要求

1、完整地感受歌曲的旋律,可提示學生跟着音樂拍手、拍腿感受歌曲曲的節拍。然後聽歌曲錄音,用手指點歌詞,想一想哪些音長?

2、聽歌曲的錄音,分小組拉起手,聽第一段歌曲向左方向走,聽第二段歌曲向右方向。

一年級音樂下冊全冊的教案設計 篇三

一、教材分析:

1、手風琴獨奏曲《杜鵑圓舞曲》

《杜鵑圓舞曲》是根據挪威作曲家約納森創作的一首同名鋼琴曲移植的手風琴曲

約納森(1886~1956)挪威作曲家。曾在德國學習音樂,他寫過一些音樂作品,但以這首《杜鵑圓舞曲》流傳最廣,也使得約納森名傳於世。這首鋼琴曲也常以管絃樂或其他器樂形式演奏。據説在1918~1930年間約納森曾在斯德哥爾摩“金杜鵑電影院”專為無聲影片的放映作鋼琴配音,本曲即為當時影片即興配音而作。

《杜鵑圓舞曲》在曲調和節奏上,具有挪威民間舞曲的風格。全曲採用三拍子圓舞曲體裁,C大調,中板。由三個小圓舞曲組成

在簡短的弱拍開始的、節奏自由的4小節引子過後,出現下行三度模仿杜鵑鳴叫的音調,第一段以杜鵑鳴叫的下行三度所構成的動機為核心,運用重複、模進、變奏等手法發展而成。它以輕快、活潑的節奏和清新、流暢的旋律,描繪了一幅生機盎然的景象,婉轉的鳥鳴和輕鬆的三拍子節奏,形成了温和、迷人的氣氛。

2、這節課的內容以及知識、技能在音樂一年級第二冊一單元——“春天”為主題的第一首重點欣賞曲的位置,通過聆聽欣賞杜鵑鳥在大自然中、在森林中自由飛翔的場景來暢想春天、體味春意、感受春的氣息。

二學情分析:

1、作為這次課是給一年級的學生來講,這個學段的學生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善於利用兒童自然的嗓音和靈巧的形體,採用歌、舞、圖片、遊戲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聆聽音樂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鮮明。

2、課標確定本學段學生應能通過教學手段激發忽然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樂於參與其他音樂表現和即興創造。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精神。

三教學目標:

1、在音樂變化中感受音樂形象,嘗試記憶樂曲的主旋律,能用聽、哼唱、説、演、畫的形式表現杜鵑圓舞曲。

2、瞭解樂曲三段體A-B-A曲式結構,並能按三拍子節奏用不同的動作或碰鐘為歌曲伴奏表現樂曲的三個部分。

3、激發學生參與表演的願望與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用多種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樂活動中來,感受歌曲,表現春天的到來。

難點:能分清楚歌曲分為三小段。(三個小圓舞曲組成)

重難點的解決方式:教師示範、多聆聽音樂等方式

四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錄音機、課本、琴、磁帶、小杜鵑鳥的頭飾、碰鐘、碟片、多媒體、大屏幕、

(學具)課本、畫紙、畫筆、

五教學過程:

組織教學:

師生問好歌

2/4 1 2 3 4| 5 —— |5 4 3 2 | 1——‖

生:整齊的進教室並坐好

老師 您 好

師:同學 們 好

導課:(多媒體)

幻燈片形式出現;欣賞許多鳥的圖片,同學們你們有誰知道這是什麼鳥啊?

生:畫眉、麻雀、黃鸝、燕子、杜鵑…鳥的種類有很多

師:正確答案是杜鵑鳥剛才我聽到有同學説到了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首好聽的《杜鵑圓舞曲》。

一聽春天:

師放錄音完整先來聆聽手風琴獨奏曲《杜鵑圓舞曲》

師:

1、你們喜歡這首樂曲嗎?

生:非常喜歡。

2、你們在樂曲中彷彿聽到了什麼聲音、感覺到了什麼?你能告訴大家嗎?

生:聽見鳥叫聲、聽到大森林裏樹木生長的聲音、聽到鳥兒在跳舞、感覺到生機盎然的景象。

師:你們説的真是太好了

[樂曲以輕快、活潑的節奏和清新、流暢的旋律描繪了一幅生機盎然的春天的景象,婉轉的模仿杜鵑的叫聲和輕鬆的三拍子節奏,形成了温和、迷人的氣氛。]

二找春天:

師:春天,杜鵑快樂地歌唱,告訴我們春天來了,同學們想一想,除了杜鵑給我們報春外,你還能從哪裏找到春天?

[教師可以播放有關春天的或錄音,啟發學生找春天]

生:花紅了,草綠了,燕子飛回來了……

師:你們説的真是太棒了,那麼就讓我們在〈杜鵑圓舞曲〉音樂中在來感受春的到來

師:播放歌曲。提出問題:同學們今天老師帶給你們的這首曲子聽一下歌曲用什麼樂器演奏的?

生:完整聆聽音樂

回答手風琴,師可以給予提示

師:現在咱們在來聽一遍歌曲

這遍聽的時候老師又要提出兩個小問題?1這首曲子分了幾小段?2這首歌曲是幾拍子的曲子?希望你們都認真聽。

生:仔細的聆聽

師:好了我們又聽完了一遍,現在我請同學們回答第一個問題:這首歌曲你聽出分了幾小段?

生:回答,答案是三小段,學生回答困難教師可再來輔助同學們來辯析出三小段

可用板書體現出A-B-C三段,讓學生領悟感受每一小段的不同。

師:運用琴來分別欣賞樂曲來分三小段分別進行彈奏

[邊彈奏邊在分段處給學生提示,並説出三段不同的音樂情緒特點;讓生充分感受分辨音樂。]

同學們老師還有一個問題請你們來回答,這首好聽的《杜鵑圓舞曲》是幾拍子?我看有誰知道?

生:三拍子。師可引導説出答案

師:這首歌曲是三拍子,那三拍子歌曲的強弱規律有同學知道嗎?

生:強弱弱

師:介紹給同學們認識一種打擊樂器,看,出示碰鐘,那我們來為三拍子的歌曲來伴奏把,師先來做示範;還可以運用肢體語言來做,放錄音。

生:聆聽

;拍手拍腿腿、拍手拍肩肩……可以請積極的同學來用碰鐘為歌曲伴奏,其他同學用動作來為歌曲伴奏;還可以男生第一段拍,女生第二段拍,全班第三段拍

四、畫春天:

1、剛才我們一起聽了《杜鵑圓舞曲》,一起表演了《杜鵑圓舞曲》,一起感受了濃濃的春意。此時此刻在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什麼樣的'畫面呢?你能試着用彩筆畫一畫嗎?

2、展示學生作品,教師和學生共同點評。

[學生在聆聽音樂的同時,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創作一幅春天意境圖,讓學生充分感受春天的美好,全身心投入到音樂中,展示學生的藝術才能,還可以合作交流,互相評價]

拓展:

再來欣賞一首由著名鋼琴家作曲家肖邦創作的樂曲〈〈小狗圓舞曲〉〉同學們來對比聆聽一下。

[學生在聆聽音樂時感受不同地區圓舞曲的不同,對比聆聽。]

小結:同學們下課歌

同學們,天氣越來越好讓我們都變成一隻只美麗的小杜鵑鳥伴隨音樂走出教室。下課並提示學生模仿小杜鵑鳥飛起來的動作出教室

六、教學反思

▲ 重點及難點的解決效果:

在授課過程中,師要注意引導生參與體驗,多關注生並且給予生參與體驗的活動機會,用小型打擊樂器、肢體語言、表演、畫畫等方法來學會聆聽欣賞音樂,就是體驗的形式。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在參與體驗中增強對音樂的感受,獲得對音樂的感悟和記憶。

▲本課成功之處:

在本課教學中,我根據學生好動、模仿性強的特點而設計的幾個模仿活動,深受學生的喜歡,學生在音樂活動中參與性強,想象力豐富。如:在創設情境方面帶學生來表現歌曲和學生對歌曲理解的創編。從聽一聽,到找一找,再到做一做、畫一畫如此逐步深入,逐漸加深,不僅使學生在這些音樂實踐活動中不斷地體驗了三拍子的節拍特點,而且對音樂所塑造的杜鵑鳥在舞蹈歌唱的形象有了全面的感悟與體驗,符合了學生的年齡特點,符合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較為順利地解決了本課重難點,較好地實現了預設的教學目標。

▲本課失敗之處:

失敗之處是,由於課前沒有充分考慮學生在課堂中活動的需要,沒有對座位、場地做及時地調整,致使生在課堂中活動的地方太小。在做“模仿杜鵑鳥高興的飛和舞蹈”時伸展不開手腳。

▲今後調整思路:

在欣賞歌曲時,教師可針對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合適的環節步驟,如低年級的音樂課多以遊戲、律動、比賽、樂器伴奏為主,很有必要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活動空間。本課中,如果能把課桌調整,這樣就便於學生舒展地做動作和模仿杜鵑鳥的舞蹈表演,課堂效果會更好。

一年級下冊音樂教案 篇四

教學內容:

1、欣賞歌曲《讓我們手拉手》

2、學唱歌曲《一對好朋友》

3、表演歌曲《一對好朋友》

4、編創與活動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歌曲《讓我們手拉手》,感受生活中的樂趣和同學之間的友誼。

2、聽唱法學唱歌曲《一對好朋友》,引導學生探索歌曲應以讚美的情感完整地演唱,聲音要親切自然,並用動作表達自己對歌曲的理解。

3、通過自編動作與活動,引導學生自創動作和在歌曲的空拍處加上小動物的叫聲,使歌曲的演唱更為生動有趣。

教學準備:

錄音機,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常規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有較規範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拍或節奏)。

2.音樂課堂小常識:坐姿、歌唱的常規等。

3.複習前課內容。(唱遊為主)

二、新課學習:

1.聽歌曲錄音《讓我們手拉手》;(規範要求同學們聆聽時能創造性地運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1)完整地聆聽全曲,要求聽出歌曲所唱內容、心情怎樣?

2)復聽時可自編動作表演。

2.聽歌曲錄音《一對好朋友》;第二遍教師範唱,引導學生邊拍邊聽。聽後談歌曲內容

3.歌詞學習:提示式學習歌詞,(邊聽錄音邊讀歌詞)活躍課堂氣氛。

4.歌曲學習:要求同學模唱學習歌曲,教師提示式隨同學唱(錄音伴奏)。

5.通過自編遊戲表演歌曲《一對好朋友》要求自創動作(引導學生在樂句結束處加上牛或鴨的叫聲),從學生的自創運用中選編成遊戲進行表演。

三、小結:鼓勵與表揚,指出不足之處。

人音版一年級下冊音樂教案 篇五

一、教學內容:

1、聆聽《玩具兵進行曲》

2、聆聽《口哨與小狗》

3、表演《你的名字叫什麼》

4、表演《拉勾勾》

二、教學總目標:

1、學習以音樂的方式與教師和同學交往,喜歡並樂於參加音樂實踐活動。

2、能夠和大家一起整齊地演唱並背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麼》、《拉勾勾》。

3、初步認識課本中的幾種音樂學習標誌,嘗試以動作和語言表達活潑歡快的情緒。

三、教材分析:

1、管絃樂《玩具兵進行曲》

很多作曲家都寫過以玩具兵為題材的兒童歌曲,例如皮埃爾的《玩具兵進行曲》,伊格魯的《玩具兵閲兵式》,柴科夫斯基的舞劇《胡桃夾子》中的《玩具兵小進行曲》,波埃魯涅的《玩具兵》等。但是,德國作曲家萊昂?耶塞爾寫的這首《玩具兵進行曲》是其中流行最廣的一首。

萊昂?耶塞爾生於1871年。《玩具兵進行曲》據説是作曲家回憶起小時候做的一個甜蜜的夢,用夢境裏的故事寫成。內容是這樣的:

晚上,小主人睡覺了,玩具兵們一個個從玩具箱裏偷偷爬了出來。他們先排列成整齊的隊伍,後來又打鬧嬉耍。正當天剛蒙亮的時候,小主人醒了,玩具兵們驚慌的逃回玩具箱子裏。小主人起牀,打開箱子一看,玩具們東倒西歪地躺在裏面。呵!原來剛才是一場美麗的夢。

這支樂曲用復三部曲式寫成。C大調,2/4拍。前面有個短小的引子,描寫玩具兵正以小喇叭和大、小軍鼓為前導開始。裏面加有木琴和木魚聲,那叮叮篤篤的音響更增加了兒童的樂趣。第一部分情調明朗活潑,第二部分主題雄壯而有氣勢,反覆時,加進了短笛、木琴、小鐘琴,顯得活潑風趣。然後是第一部分的再現,接尾聲。在尾聲裏,作曲家用半音階快速下行滑音,將玩具兵發現小主人醒了那驚慌失措而迅速地逃回箱子裏的動作描繪得十分生動、逼真,樂曲最後用一個長音結束。

2、管絃樂《口哨與小狗》

《口哨與小狗》,又譯《吹口哨的少年和小狗》。它是美國作曲家普萊亞(1870-1943)於1905年創作的一首通俗管絃樂小曲。它描繪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愛的小狗在林蔭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調輕鬆、活潑、形象逼真、可愛。樂曲用單三部曲式寫成,C大調,2/4拍

3、歌曲《你的名字叫什麼》

《你的名字叫什麼》是一首天真的富有童趣的創作歌曲,2/4拍,宮調式,一段體結構。歌曲的節奏規整,多為一音一字,詞曲結合緊密,以親切的詢問名字的方式,自報姓名,互相認識,作為友誼的開始。這首歌作為起始課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自然的條件,消除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陌生感,使學生對音樂課和音樂老師多一份親切感。

歌曲在課本上採用兒童一問一答的對話方式,配上活潑的插圖,使學生看起來親切,縮短學生從幼兒園到國小之間的心理距離。

4、歌曲《拉勾勾》

《拉勾勾》是一首優美的兒童歌曲。3/4拍,宮調式,一段體結構。拉勾勾是小朋友的一種遊戲,遊戲時兩個人用自己的小拇指勾在一起,口唱歌謠,表示友誼。作者正是抓住了兒童這一遊戲特點,創作了這首歌曲。歌曲的節奏平穩、舒展,三拍子的運用增加了親切感,旋律主要採用變化重複的手法,使小曲在變化中統一,形成完整的結構。歌曲具有天真的想象力,用金勾勾,銀勾勾形容小手指,喻意友誼的珍貴,教育孩子友愛、團結。

四、教學重點:

1、培養學習興趣,樂於參加音樂實踐活動。

2、能夠整齊地演唱,以音樂的方式與教師和同學交往。

五、教學難點:

三拍子韻律的感受。

六、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熟悉音樂教室的環境,知道自己在音樂教室裏的座位。

2、學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麼》,認識老師與同學。

3、聆聽《玩具兵進行曲》

教學重點:

1、能夠很快地記住自己的座位。

2、在遊戲與學習活動中,大膽、大方地與老師、同學交往。3、能夠隨音樂做即興表演。

教學準備:

1、教學光盤

2、歌曲《你的名字叫什麼》演唱與伴奏

3、《玩具兵進行曲》欣賞課件

教學過程:

一、熟悉音樂教室的環境,知道自己在音樂教室裏的座位。

1、輕輕地走進教室,在輕柔的背景音樂中走走看看,熟悉教室的環境。

2、音樂聲停,找到自己的位置並在位置前站好。(在教室內)

3、教師提示:每個小朋友要知道自己是幾組的,在哪一個位置。

4、認位訓練:

解散,走走看看,聽到“小燕子”的音樂輕輕飛回自己的座位。還原成兩排隊伍,隨《玩具兵進行曲》的音樂很有精神地走進教室找到自己的座位,腳步輕巧,表情可愛。

二、聆聽《玩具兵進行曲》

1、同學們,你們每天早早起牀就到學校來了,可你們心愛的玩具一覺醒來,看不見小主人,所以它們也悄悄的跟到學校來了,瞧!他們來了。聆聽《玩具兵進行曲》。學生做喜歡的動作。老師親切的詢問學生所喜愛的玩具。能給新朋友介紹一下你最喜歡的玩具嗎?(自由説説)

2、小朋友的玩具也互相認識了,他們也很高興,聽,他們在一起玩呀、跳呀,可高興了。(仔細聆聽)

3、誰在音樂中看到自己的玩具了,你的玩具是怎樣表演的?(即興表演)

4、分組聽音樂表演。

三、學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麼》,認識老師與同學。

1、今天,認識了這麼多新朋友,老師真高興!。高興得我都忘了介紹自己了。(師生互相認識)下面,老師要來問問大家,問到誰,誰就告訴我你的名字好嗎?(歌曲範唱反覆多次)

2、生生互相認識:兩人→四人→八人→……

3、説説你認識了誰?

4、再次遊戲:去找新朋友

5、説説你又認識了誰?

6、老師有幾個難題,想請好朋友幫助我解決?(討論關於上課的一些常規問題:)

坐姿:想躺下,行嗎?小朋友之間互相碰到了,怎麼辦?

回答:老師沒有請到我,怎麼辦?

表演:怎樣的表演才精彩?(解決問題並進行評價)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唱《拉勾勾》,師生進一步相互熟悉與瞭解。

2、聆聽《口哨與小狗》

教學重難點:

1、能自遍動作表演,較好地感受與表現三拍子的韻律。

2、在欣賞中,能用動作表達歡快活潑的情緒。

3、學會整齊地演唱歌曲,能隨歌曲愉快地進行表演唱。

教學準備:

1、《玩具兵進行曲》欣賞課件

2、《拉勾勾》範唱與伴奏3、《口哨與小狗》欣賞光盤

教學過程:

一、學唱《拉勾勾》,師生進一步相互熟悉與瞭解。

1、聆聽《玩具兵進行曲》的音樂,做自己喜歡的動作進入教室,要合着音樂走或跳。

2、小朋友玩過拉勾勾的遊戲嗎?怎麼做的?(學生説説)一邊拉還一邊説什麼話呀?(學生説説)

3、我們跟着音樂來玩一玩,怎麼玩呢?先請小朋友聽一聽,想一想。(聆聽範唱)

4、請個別小朋友合着音樂玩拉勾勾(表演)。

5、集體跟音樂表演拉勾勾。(兩排隊伍面對面:1組對2組,3組對4組)

6、小朋友玩得真好!老師要給你們鼓掌!聽聽老師的掌聲。(老師隨歌曲用強弱弱的節拍拍手)

7、我們一起給自己鼓掌。(感受三拍子強弱)

8、現在,我們為朋友鼓掌。(兩人相對,第一拍自己擊掌,第二、三兩拍互相擊掌)

9、唱一唱,邊唱邊表演。

10、個別彙報,評價。

二、聆聽《口哨與小狗》

1、聆聽第一遍,你的心情怎樣?在音樂中,你聽到了什麼聲音?(口哨與小狗叫聲)

2、口哨是誰吹的呢?小狗的叫聲出現了幾次(不是幾聲)?它為什麼要一次次地汪汪叫呢?我們在來聽一聽。(第二遍)

3、學生自由説説,然後隨樂曲表演(男孩或女孩在林間散步、小狗在林間歡跳)

一年級下冊音樂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組學習和教師指導學習等方式,正確掌握歌曲的旋律、節奏,培養學生演唱二聲部合唱的能力。

2、感受切分節奏,並在教師的指導下,把這種節奏所表達的快樂情緒用歌聲表達出來。

3、通過學唱歌曲,感受體驗並用自己自然真摯地歌聲表現歌曲活潑的情緒。

教學重點:

感受體驗歌曲活潑的情緒。

教學難點:

訓練學生二聲部的演唱能力。

教具準備:

圖片(牧童、小羊、白雲、鮮花、綠草……)、音響資料、鋼琴、歌譜。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學生聽音樂做自己喜歡的動作進教室,音樂採用《請來看看我們美麗的村莊》。

2、師:今天老師帶大家到一個美麗的地方去玩一玩,豎起你的小耳朵、閉上你的眼睛,仔細的聽聽、想想,我們要去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音樂起(背景音樂採用歌曲旋律)

配樂旁白(藍藍的天空,白白的雲朵,白雲下面一片綠油油的青草地,遠處,一個手提着羊鞭、身揹着小笛的小孩兒,趕着小黃牛和一羣雪白可愛的小羊兒走了過來,小羊兒們看到了清澈的水,高興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滾兒,津津有味地喝了起來,小孩兒也高興的取出小笛吹起來,聽,悠揚的笛聲傳來了……)

3、學生回答

師:“我們去的地方是一個什麼樣兒的地方?你彷彿看見了什麼?”

生:我們彷彿來到了大草原,看到許多牛羊……

4、請學生貼出畫面

⑴師:那讓我們把這美麗的地方貼畫出來吧。

⑵學生選擇背景畫到黑板進行貼畫。

⑶點題:師:“猜猜看,牛羊是誰趕來的?牧童是什麼意思?”

⑷生:“牛羊是牧童趕來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兒童”。

⑸貼出牧童、出示課題

二、寓教於樂

(一)、掌握節奏

1、師:“看到這麼美麗的畫面,老師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你聽……”

2、聽錄音範唱。(出示歌譜)

3、師:“歌曲的演唱情緒是什麼樣的?”

4、生:“非常高興、熱烈歡快……”

5、師:“歌曲採用了什麼演唱形式?”

6、生:“二聲部合唱”。

7、學生慢速按節奏讀第一段節奏。

8、出示切分節奏xxx

9、師:“切分節奏在歌曲的什麼地方出現了?共出現了幾次?”(讓學生指出切分節奏在歌曲中的運用)

10、學生小組討論。

11、師:“説説切分節奏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樂色彩?”

12、生:“切分節奏的運用使得音樂顯得活潑、跳躍。”

13、師:“讓我們帶着這種活潑、歡快的情緒來朗讀歌詞好嗎?”

14、生:“好!”

15、隨音樂伴奏按節奏讀歌詞。(用快樂的情緒讀歌詞)

16、師:“下面我們來進行一個小比賽,分三組,每組一段,按節奏讀歌詞,比一比哪組節奏準確並能表達出活潑歡快的情緒。”

17、小組比賽(老師進行評價)

(二)、視唱曲譜

1、出示高聲部旋律。

2、師:“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歌譜學習。比一比,看一看哪組學的最認真,速度最快!”

3、小組進行學習,老師巡視指導。

4、師:“老師要檢驗一下,看看大家學得怎樣,在教師鋼琴伴奏下,演唱歌曲高聲部旋律。”

5、學生採用拍手的形式,讓學生充分感受切分節奏,體會樂曲快樂的情緒。

6、學唱二聲部旋律

⑴再聽歌曲(完整播放歌曲)

⑵師:“你覺得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們剛才演唱的旋律有什麼不同?哪一句有和聲?”學生回答,並指出歌曲有和聲處。

⑶教師出示二聲部旋律。

⑷分小組學唱第二、三句旋律。

⑸師:“哪組試試演唱其中的一句?”(教師鋼琴指導音準)

教學反思:《牧童》是人民音樂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音樂實驗教材第二冊第二單元“放牧”中的一個內容。本課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感受牧童的生活,使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麗,從而熱愛生活。

本首歌曲,在教師充滿幸福感的教學氛圍的薰染下,使學生們很快就掌握了。雖然他們是一羣一年級的國小生,對歌曲意境的體會和情感的抒發卻很到位,使我不得不喜歡這些可愛的孩子。尤其在探究打擊樂器“三角鐵”如何能敲擊出長音和短音的過程中,更是充分體現了他們的聰明才智,每個同學都積極地參與到探究的學習氣氛裏,踴躍的嘗試不同的敲擊方法,課堂場面非常火爆、熱烈,幾近失控。不過,幸好有老師課前準備的小粘貼作為獎勵使這節課圓滿地完成了。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把這種“熱烈”進行到底,讓他們真正的成為

音樂課堂上的小主人,成為一個個快樂的小天使。

一年級下冊音樂教案 篇七

課題:

我是人民小騎兵

教學目的:

在聆聽《我是人民小騎兵》中能聽辨出音樂力度的變化,簡述音樂表現給自己的感受。

教學重難點:

聆聽音樂,聽辨音樂力度。

教學準備:

錄音機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起立、問好、入座。

2、發聲練習。

3、複習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導言。

2、聆聽《我是人民小騎兵》

結合教材中的插圖,選擇適當的幻燈片、錄像片啟發學生。

提示:這首木琴表現了哪些內容?在節奏上有什麼特點?

3、小組討論並用簡短的語言説一説音樂表現的小騎兵的故事。

4、復聽時要求學生邊聽邊隨着音樂做動作,注意音樂採用了什麼方法讓你感到小騎兵由遠至近?讓學生感受漸強、漸弱的運用在樂曲中的效果。

5、選擇打擊樂器進行參與或伴奏。

三、結束部分:

小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1p1lm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