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木頭”重生--一例自卑封閉孩子的輔導案例

“木頭”重生--一例自卑封閉孩子的輔導案例

初次印象——“木頭”

“木頭”重生--一例自卑封閉孩子的輔導案例

2015年9月1日,開學的第一天,我來到了我重新調入的一所學校。分配給我的是五年級的語文課教學和班主任工作。校長給我領到了五年級的教室,給同學們介紹了一番就走了。接着我開始和新同學們互相認識,我讓同學們一個一個上講台介紹了自己,當輪到一個男同學上台時,全班同學都鬨堂大笑,於是我特別觀察了他,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肥胖,特別胖,也明白了同學們為什麼會笑他了。不僅如此,他沒有言語,我鼓勵了很多次,他都沒有張口説話,而是低着頭!從同學們嘰嘰喳喳的語言中瞭解到他幾乎不回答老師的問題,作業也從來不交,甚至給他取了個外號“木頭”。這就是我對小山同學的初次印象。

瞭解“木頭”

接下來的一週,聽到的最多的就是“課堂作業小山的沒交,日記就差小山的,家庭作業沒交,沒有值日……”無論什麼課,他從來沒有説話。下課也不見他出來和同學一起玩,什麼運動都不感興趣。成績也是班級最後一名,各科都是不及格甚至只有二三十分,很不理想。辦公室以前的老師也説這位同學沒救,懶得很。介於這種情況,我就叫他到辦公室來,想和他聊聊,發現他也隻字不説……我還真是犯了難。同時我也認識到了小山的問題很嚴重。極度的自卑與自我封閉狀態如果不及時干預,後果不堪設想。作為一名老師,難道就這樣放任不管嗎?難道一根“木頭”就長不出枝丫嫩葉了嗎?

通過深入瞭解,“木頭”小山的父親常年在外打工,母親一人在家照顧他,外加親戚家的兩個孩子。母親是一個熱情的人,和她聊天的過程中能感覺她多少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並且為此擔心,還反應説孩子之前並不是這樣的,小時候活潑開朗,是個很積極樂觀的孩子。母親回憶説大概三年級時就變得沉默寡言了,總是一個人看電視也不和其他兩個小朋友玩耍(親戚家的孩子也是這個時候進入其家庭的)。母親家務事比較多,很少和小山溝通,最多就是問問作業寫了沒有?聽到説寫了也就不管了。由此可以看出,小山在家和在學校的表現都處於自我封閉狀態。

改變“木頭”

一、 讓“木頭”愛上我

愛上我就是要信任我,願意和我做朋友,願意和我訴説心裏話。一個自我封閉的孩子他沒有安全感,對外界的一切都有牴觸,自我保護意識很強,脆弱,不相信任何人。首先他最親近的母親已不是他獨有的了,在他心裏認為被其他兩個孩子奪走啦。在他的生活裏,我是一個新人,所以跟他建立起感情還是比較容易的。我開始嘗試用三種方式與他交流:

1.以日記為突破口。雖然開始還是不願意寫,但是通過我多次的口頭鼓勵與文字鼓勵,他也慢慢地從寫一句話到一段話甚至一頁紙了,為了瞭解他,我經常在日記裏有目的性的問他一些所謂的“小祕密”。比如你覺得自己胖嗎?願不願意改變啊?有沒有喜歡的女生?用這些問題來打開他的心門並建立起對我的信任。

2.和他一起運動,幫助他減肥,樹立信心。每天早讀時間我就和他在操場跑步,開始跑步時話很少,幾乎都是我説,問什麼也是點點頭之類的,表情也很單一木訥。慢慢的有所改變,印象最深的一次跑步過程中,我連續打了好幾個噴嚏,因為那幾天我有點感冒加上老毛病過敏性鼻炎犯了,所以不舒服。小山看出了我的不適,主動讓我不要陪練了,還跑到辦公室給我倒了杯熱水。正好我藉機和他一起坐在花壇邊聊了起來。這次主動説了很多的話,讓我很欣慰。

3.設置暗號。這是我為了讓他在班級中獲得肯定而設置的。我們約定只要他會的問題或願意回答的問題就盯着老師看,然後就找他回答。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小山開始主動舉手回答問題,在班裏也得到了同學們的認同。

二、讓“木頭”愛上同學們

為什麼不是讓同學們愛上小山呢?其實其他同學都屬於心理正常的孩子,能很辯證的找出各個同學的優缺點,反而是小山還不能準確地認識同學們的特點,更談不上喜歡了。在這點上,我開始在班裏的同學們身上下功夫。

首先,從班幹部入手。和班幹部溝通説明緣由,一起幫助小山走出困境,並委與重任,多和小山説話,表揚他,並多和他一起做遊戲和運動。

其次,安排一位活潑開朗善於表達的同學與他同桌,以便日常的學習交流,課外輔導。同學們都樂此不疲,很熱心地幫助他,甚至跑步不再是我一個人陪了。從此之後也沒人嘲笑他肥胖,反而總是用鼓勵的話語和鼓勵的目光支持他。

最後,小山慢慢的愛上了他的同學,因為他感受到了同學們對他的關心與幫助。

三、讓 “木頭”愛上了自己

經過我們師生一個學期的共同努力,小山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學期最後一次班會,我安排了一次小活動,叫“認識自己”。其實就是為小山準備的,希望他能真正的重拾自己,找到自我。每位同學都要上台“領獎”,這個獎就是其他同學對他的評價。當小山上台時,全班同學都很激動,説出了許多小山的改變:話多啦,上課積極發言了,愛笑了,下課喜歡玩了,愛交作業了;還有同學説,小山變瘦了,帥了!“木頭”人變成會説話的“樹妖”了!聽到同學們的誇讚,小山的嘴角揚起了久違的笑容!我乘機問了一句:“小山,喜歡現在的自己嗎?”小山點點頭,“大聲的告訴同學們。”“喜歡”“同學們,你們喜歡現在的小山嗎?”“喜歡!”最後小山激動地説了一句“謝謝你們。”回到座位上就哭了,同學們見此情景也都流下了眼淚,似乎都心有靈犀一樣沒有去安慰他,讓他宣泄一下,此時無聲勝有聲。

感 悟

孩子的心理問題的產生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有家庭、社會、學校、環境等因素影響,並不能獨斷的歸結於某一個方面!那麼作為教師,我們能做什麼,或者説我們能可控,能作為的方式有哪些?從哪些方面入手更能及時有效的解決問題呢?這就要要求我們老師要有紮實的教育教學知識,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及時的瞭解學生,找到突破口,然後擬定方案,認真實施。在輔導過程中,要善於調動家庭,學校,社會等有利資源,合理配置使用。只要我們能以極大的愛心、耐心、堅持不懈地為孩子們付出,終究一塊塊“頑石”變一顆顆“寶石”。就像“木頭”小山不再是沉默寡言的木頭人,而變成了真正的“山”,一片翠綠盎然,生機勃勃……

點評

這篇小案例,寫的生動,條理清楚。重生的契機是從調和孩子的三種關係入手,即師生關係、同學關係以及自我關係。通過班主任老師可控的這三種力量打開了他的封閉,引出了他的行動與自信,滿足了他的安全感與歸屬感,體驗到“放開自己,自由成長”的喜悦以及被各種友誼的擁抱的快樂。

而這種轉變的最大力量來自班主任老師對這位學生的耐心與愛心。其陪跑鍛鍊的做法,讓孩子徹底體驗到老師的不離不棄;其暗號系統,更是讓孩子體驗到屬於這兩位師生的親密與神祕,滿足了孩子的被愛的獨有感與自豪感;讓其到講台上接受全班同學對他的讚美轟炸,更是掀開其自卑的最後一層薄紗,讓孩子光明自在的本性完全呈現出來。這種緊跟孩子心理的需求的做法是值得學習與推廣的。

該案例等第得A. --南京市第五高級中學楊靜平教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5nzg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