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多篇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多篇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多篇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一

[學習目標]

一、認識大堰河這個人物形象。

二、誦讀詩歌,體會作者的感情。

三、情感目標:加深對母愛的認識。

[學習重點]

對大堰河形象的認識。

[學習難點]

作品寫作時代、背景離現實時代較遠,學生熱情較難調動。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利用多媒體播放MTV作品《懂你》,用畫面、歌曲給學生以視覺、聽覺上衝擊,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用這首作品引出“母愛”這一話題。播放片段後,教師以“我們今天共同學習一篇讚美特殊母愛的詩歌,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導入新課。

2.1933年1月的一個早晨,一個年輕人站在陰冷、潮濕的牢房裏,外面是漫天飛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飛,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個連名字都沒有的普通農婦,他的保姆——大堰河,揮筆寫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這一首藴涵了濃濃深情的詩歌。這位詩人就是艾青,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詩。

二、作者介紹

艾青(1910--1996),原名蔣海澄,筆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華人,現代詩人。

1928年中學畢業後考入國立杭州西湖藝術院。1929年在林風眠校長的鼓勵下到巴黎勤工儉學,在學習繪畫的同時,接觸歐洲現代派詩歌。比利時詩人凡爾哈侖給他的影響最大。1932年創作第一首詩《會合》,此詩以筆名“莪伽”發表於同年七月出版的《北斗》第2卷第3、4期合刊。

1932年5月回到上海,加入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並組織春地畫社。7月,被捕入獄,在獄中翻譯凡爾哈侖的詩作並創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接着創作了《蘆笛》、《巴黎》等。

1935年10月,經保釋出獄。1937年抗戰爆發後到武漢,寫下《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1938年初到西北地區,創作了《北方》等著名詩篇。同年到桂林,任《廣西日報》副刊編輯,又與戴望舒合辦詩刊《頂點》,此間較重要作品有《詩論》。

1937年後輾轉於武漢、山西、桂林、重慶等地,參加抗日救亡活動。1940年到重慶任育才學校文學系主任,不久赴延安,在陝甘寧邊區文化協會工作。此時代表作有《向太陽》等。1944年獲模範工作者獎狀,並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1年到延安,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主編《詩刊》。1945年10月隨華北文藝工作團到張家口,後任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領導工作,寫有《布穀鳥》等詩。

1949年後任《人民文學》副主編等職。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1958年到黑龍江農墾農場勞動,1959年轉到新疆石河子墾區。____中一再遭到批判。

1976年10月後重新獲得寫作權利,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國際筆會中國中心副會長, 1979年徹底平反後,寫下《歸來的歌》、《光的讚歌》等大量詩歌。

1985年被法國授予文學藝術最高勛章。

詩作者把個人的悲歡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難與命運之中,表現出對光明的熱烈嚮往與追求,富有強烈的時代感和現實性,感情深摯,風格獨特,是繼郭沫若、聞一多等人之後推動一代詩風的重要詩人。

著有詩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陽》、《歸來的歌》等,論文集有 《詩論》、《艾青談詩》等。

從詩歌風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筆觸詛咒黑暗,謳歌光明;建國後,又一如既往地歌頌人民,禮讚光明,思考人生。他的“歸來”之歌,內容更為廣泛,思想更為渾厚,情感更為深沉,手法更為多樣,藝術更為圓熟。建國後出版的詩集有《歡呼集》、《寶石的紅星》、《海岬上》、《春天》、《歸來的歌》、《彩色的詩》、《域外集》、《雪蓮》、《艾青詩選》等。艾青以其充滿藝術個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實踐着他“樸素、單純、集中、明快”的詩歌美學主張。

其詩作《我愛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選入人教版中學語文教材。

三、文章疏導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帶有自傳性質的詩。追溯詩人的身世,可以為我們找到解讀這首詩的鑰匙。

艾青,原名蔣海澄,1910年出生於浙江金華畈田蔣村一個地主家庭。據説艾青出生後,一個算命先生説他命中“克”雙親。於是,他被送到本村一個貧苦農婦“大堰河”家撫養。艾青在“大堰河”家裏住了五年,到了讀書的年齡才回到父母家裏。而親生父母對他非常冷漠,他幼小的心中得不到一絲家庭的温暖。艾青後來説過他“從小就等於沒有父母”,只有“大堰河”這個貧苦善良的農村婦女深愛着她的乳兒,給了他温暖的母愛,他們之間有着割不斷的情緣。

1932年,艾青因為參加進步活動被國民黨反動派關進監獄。次年1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飄起了大雪。艾青看到雪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長眠於地下的保姆,便寫下了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

四、整體把握

1.這首詩一共13節,可分為三部分。

第1、2節為第一部分,寫“我”和大堰河雖然階級出身不同,卻有着割不斷的血肉聯繫,“我是地主的兒子”,卻“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長大了的/大堰河的兒子”。詩從一開始就顯示了它鮮明的敍事性質。而重疊反覆地詠歎“大堰河,是我的保姆”,為全詩奠定了濃郁的抒情基調。

第3~10節為第二部分。詩人在獄中看到窗外大雪,觸景生情,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追述大堰河勤勞善良、為生活奔忙而受盡苦難的一生。

第3節,“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大堰河已經故去,詩人描述了她的墳墓和家園的淒涼景象。

第4節,詩人飽含深情地回憶起“我”與大堰河一起度過的貧苦、然而卻讓“我”感到無限温暖的生活。“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懷裏,撫摸我;/在你……之後”,連續用了8個“在你……之後”的句式,為讀者真實地再現了大堰河勤勞操持家務的情景。在這些話語中,我們能感到大堰河勤苦操勞、仁愛善良的行為在“我”心中投下了母愛的光輝。

第5節僅4行,敍述了“我”離開大堰河時的情況。雖然是簡短的過渡,詩人卻捕捉了離別場面中最令人心碎的一幕:“啊,大堰河,你為什麼要哭?”

第6節,將“我”回到自己家中的情形與在大堰河家裏的情形進行對比。“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裏的新客了!”並與第4節一樣,連續使用排比長句,表現“我”在自己家裏的陌生感、拘束感。

第7節,寫大堰河“流盡了她的乳液之後”,“為了生活”,“用抱過我的兩臂勞動了”。連續使用六個“她含着笑……”,一方面寫出了她勞動時的樂觀態度,另一方面寫出了她為了自己的家而付出的艱辛。每一句都展現了一幅令人心酸的畫面。

第8節,表現了大堰河對乳兒的淳樸情感。她像對親生兒子一樣,疼愛自己的乳兒,在他身上寄予了希望。

第9、10節,寫大堰河臨終的情況,“乳兒不在她的旁側”,她帶着遺憾,“含淚”離開了這個淒涼的世界。

第11~13節為第三部分。詩人思緒回到現實,回到監獄,用兒子對母親的情感,為大堰河“寫着一首呈給你的讚美詩”。並將這種情感擴大,“呈給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們的兒子”,直接抒發了對廣大勞動人民的敬愛之情。

2.關於《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在獄中寫的成名作。詩中的人物形象可説是實有其人和實有其事。它與《我的父親》是姊妹篇,都是研究艾青早年生活及其家庭的重要詩篇。

大堰河是個童養媳,她的名字就是她出生的那個村莊的名字。她的村莊叫大葉荷,大堰河是諧音。大葉荷這個村子很小。這個女孩子從小嫁到畈田蔣做童養媳,度過了勞碌悲苦的一生,死時只有一口很簡陋的棺木,一手把紙錢的灰,用幾把稻草蓋一蓋棺材,旁邊也圍點稻草,就算是一個墳墓。

大堰河的確是一個勤勞樸素的農婦,我的姑母早年喪夫失子,住在畈田蔣,時常讚歎大堰河,説她很勤快,可惜死得太早了。舊社會的童養媳都是悲苦的,連一個自己的名字都沒有。我們村子裏就有許多童養媳,都像大堰河一樣,用出生的村莊的名字代替她們的名字。

有人問,大堰河在勞動時還含着笑,是不是實寫?我説,看看魯迅寫祥林嫂到魯四家開始做工的那一段,寫到“然而她反滿足,口角邊漸漸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就可懂得“笑”裏所包含的深刻悲劇意味。大堰河的“含着笑”,一方面説明大堰河的要求多麼卑微,另一方面也説明在舊時代窮苦人要謀生,哪能哭喪着臉去惹東家或旁人的不愉快呢?

五、問題探究

1.這首詩在意象運用上有什麼特點?

詩歌中常見的意象有比喻意象和描述意象。在《雨巷》一詩中,“丁香”可以看做是詩人迷茫的內心追求,它是比喻意象。而這首詩幾乎通篇用的都是描述意象,它選擇日常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大量細節構成一幅幅畫面,由詩人飽含深情的筆墨把它們化成敍事性的詩句,給人強烈的畫面感和情感衝擊力。例如詩的第4節,詩人連續用8個排比句,每一句都是一個大堰河日常生活的描述意象,集中塑造了大堰河這個勤勞、善良、樸實、貧苦的農村婦女形象。

2.這首詩形式上的自由表現在哪裏?

艾青的詩在形式上都具有這樣的特點,即在奔放與約束之間取得協調,在參差與變化裏取得一致,在繁雜的細節中提煉出單純的意象。這首詩充分體現了這些特點。它在形式上不拘泥於外形的束縛,很少注意詩句的韻腳或字數、行數的劃一,但又運用有規律的排比、復沓造成變化中的統一、參差中的和諧。全詩13節,少則4行一節,多則16行一節;少則每行2字,多則每行22個字。全詩不押韻,但有11節的首尾句相互重複,以確定基調與色彩,中間幾行大多采用排比句式,且多長句,以盡情抒發與描摹。在外在的表現形式上,這首詩與《雨巷》《再別康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它同樣成為新詩中的名篇佳作。

3.如何理解這首詩表現出來的階級觀念?

在階級鬥爭年代裏,文學作品往往用階級分析的方法進行政治解讀,在這種方法指導下,這首詩的主題解讀,就變成了一個地主的兒子對自己所屬階級陣營的背叛和對被壓迫階級的同情,並堅定地成為勞動人民中的一員。因為詩中也提到,詩人雖然出身地主家庭,但他是吃了勞動人民的奶而長大的,所以是與中國大地上的農民有着割不斷的情緣的農民的兒子。作為地主兒子的詩人,徹底拋棄了自己的出身,把大堰河的兒子稱為“我的兄弟們”。在新的時代裏,階級分析方法漸漸過時,至少已經不是惟一的文學分析方法,而是眾多方法之一種。但是,是否可以因為它只是眾多方法之一種就否定它呢?回答是不能。首先,詩人創作這首詩的年代,也正是那種階級意識非常鮮明的時代,一些進步的知識分子,為了革命理想,拋棄自己富有的家庭,告別自己良好的出身,投身革命運動,站到被壓迫者一邊,為人民的解放而戰鬥,這是普遍的現象。艾青也屬此例。他的詩中表現出來的階級意識和階級觀念,也是非常真誠的,不是空喊口號,所以,這一點要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作實事求是的分析。其次,當今時代,社會仍然存在嚴重的不公,像大堰河這樣勤勞善良卻又命運悲苦的下層人比比皆是,需要有更多的人去關注、幫助這些弱勢人羣,所以,適當用階級的眼光來看這首詩也是需要的,至少可以喚起一些人的良知。

六、創作回憶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我1933年1月寫於獄中的一首抒情詩。

我在1932年4、5月間從法國回到上海。不久,我參加了“左翼美術家聯盟”,與江豐、力揚等一些美術青年,組織了“春地美術研究所”(即春地畫會)。1932年7月12日,我們12人就被國民黨當局逮捕,押在第二特區法院看守所。後來,江蘇省高等法院第三分院以“宣傳與三民主義不相容主義”“危害民國緊急治罪法第六條、第十條,刑法第九條、第四十二條”為罪名,判處我有期徒刑六年。一天早晨,我從看守所的窗口看到外面下雪,想起了我的保姆,一口氣寫下了這首詩。我完全是按照事實寫的,寫的全是自己的真實情感,寫完之後也沒有什麼改動。因為看守所的生活也不允許我反覆修改。

我出生在浙江金華畈田蔣村一個姓蔣的地主家庭。我是這個家庭生下的第一個兒子,按理説這是要喜慶的。但因為母親難產,算命先生説我會“剋死”爹孃。父母迷信,因此不喜歡我,一生下來就遭到家庭的歧視。很快,就被送到本村一位貧苦的農婦家裏撫養。這位婦女很小的時候從一個叫“大葉荷”的鄰村賣到我們村,這個村離我們村大概五華里。

“大堰河”這名字,小時候只是聽口音的,1973年我回家鄉,鄉親們談起這首詩時告訴我,“大堰河”其實是“大葉荷”的誤寫,我們家鄉的土音“大葉荷”和“大堰河”完全一樣。所以,我在詩裏寫到:“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莊的名字,/她是童養媳……”她卑微到連自己的名字也沒有,從哪裏來就叫哪裏的名。我在“大堰河”家一直住了五年。詩裏寫了:“我是地主的兒子,/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後,/我被生我的父母領回到自己的家裏。”五歲那年,因為我要去念書了,被父母帶回去了。在“大堰河”家裏的五年,使我感染了農民的那種憂鬱和傷感,使我對中國農民有了一種朦朧的初步印象。回到父母家裏,我是在一種被冷漠、被歧視的空氣中長大的。所以,我長大一點後,總想早點離開家庭。

“大堰河”一共生了五個兒子。她與前夫生了三個,前夫死後,從鄰村上姜村招贅,又生了兩個。1953年和1973年我兩次回家鄉,都去看了他們。《大堰河》這首詩,是出於一種感激的心情寫的。我覺得只有在“大堰河”家裏,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寵愛。“大堰河”很愛我,我也愛她。1953年和1973年,我都到她墓上去了。

這首詩寫好後,我就放在身邊。後來要解到蘇州去了,就把這首詩以及其他一束詩稿交給獄中的難友,託他出獄後帶給我的朋友李又然。李把這些詩送到了《春光》雜誌,發表於1934年該刊第1卷第3期,為了避過敵人的注意,我就根據本名蔣海澄的諧音第一次用了“艾青”這個筆名,以後我的第一本詩集即取名《大堰河》(上海羣眾雜誌公司1936年出版)。

七、文章賞析

艾青説,《大堰河──我的保姆》“帶有自傳性質”,“我完全是按照事實寫的,寫的全是自己的真實情感”(《艾青談他的兩首舊作》)。《大堰河──我的保姆》的這種“自傳性質”,決定了這首詩極少用比喻意象,而純以描述性意象為主。這類意象是詩人的心靈對現實的直接映照,其觸角可以伸到生活的各個層次和心靈的各個領域,具有極大的包容量和豐富的表現力。《大堰河──我的保姆》“帶有自傳性質”,但並非嚴格意義上的自傳,從本質上説它依然是一首抒情詩,詩人以對大堰河的深沉的愛為動力,按照詩的藝術規律展開想像,其意象的運動與組合主要通過如下兩條渠道進行。

其一是接近聯想,即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意象在空間或時間上接近,而把它們聯想到一起。《大堰河──我的保姆》的信息提取方式主要是接近聯想:“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壓着的草蓋的墳墓,/你的關閉了的故居檐頭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園地,/你的門前的長了青苔的石椅……”──“墳墓”“瓦菲”“園地”“石椅”,這些事物都在大堰河生前或死後涉及的狹小的生活範圍內,因空間接近的原因,被聯想到一起來了,這是空間接近聯想。緊接下去:“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後,/在你拍去了圍裙上的炭灰之後,/在你嚐到飯已煮熟了之後,/在你把烏黑的醬碗放到烏黑的桌子上之後,/在你補好了兒子們的為山腰的荊棘扯破的衣服之後,/在你把小兒被柴刀砍傷了的手包好之後,/在你把夫兒們的襯衣上的蝨子一顆顆的掐死之後,/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顆雞蛋之後,/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懷裏,撫摸我。”──“搭好了灶火”“拍去了圍裙上的炭灰”等等大堰河辛勤操勞的場景,由於時間上接近的原因被聯想到一起,這就屬於時間接近聯想了。

其二是對比聯想,即由於對某一事物的回憶,頭腦中又浮現出與之相對立的另一種事物。詩人描寫了大堰河家的極端貧苦的生活之後,緊接着聯想到自己家裏的豪華生活:“我摸着紅漆雕花的傢俱,/我摸着父母的睡牀上金色的花紋,/我呆呆地看着檐頭的我不認得的‘天倫敍樂’的匾,/我摸着新換上的衣服的絲的和貝殼的鈕釦……”這裏展示的還不僅僅是地主與貧苦農民懸殊的生活水平,而是詩人的波濤起伏的內心世界:“我是這般忸怩不安!因為我/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裏的新客了。”在大堰河家中的那段生活,給艾青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他目睹了貧苦農民的痛苦生活,也發現了他們的善良美好的品格;他對養育自己的大堰河充滿深情,而對自己親生父母的家卻感到陌生而不安,艾青的叛逆思想在幼小時候已見端倪。此外,大堰河的生前勤奮勞作與死後的慘淡蕭條、大堰河對乳兒的“美夢”與現實粉碎了她的夢均構成了對比。大堰河的勤勞、善良的品格與她的悲慘命運就在這對比中凸現出來,從而顯示出詩人對大堰河的讚美和對不合理的世界的詛咒。

《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流溢着愛,這既是大堰河對她的乳兒的純潔的、無私的愛,又是她的乳兒──詩人對養育他的乳母的刻骨銘心的愛,然而詩人並未以他的一己之愛為滿足,《大堰河──我的保姆》是獻給大堰河的,同時也是獻給“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們的兒子”,這表明了詩人的博大胸懷,同時也是這首詩的普遍價值之所在。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二

[教材分析與思考]

這首詩是一首感情真摯的抒情詩,但是作為抒情詩,裏面的人物形象卻特別豐滿。艾青特有的人生經歷和身份讓這首詩有了它與眾不同之處,結構不是那麼整齊,但是情感的流露確實那麼熱烈、深厚。不過,因為這首詩的創作背景特殊,所以,上課時一定要關聯到相關背景,不然可能沒有辦法理解的較為深刻。主要採取的方法是讓學生自行朗讀,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通過引導學生解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來感受詩歌情感。

安排一課時。

[學習目標]

1.瞭解艾青及創作背景;

2.通過反覆朗讀理解情感,把握細節描寫、對比手法、反覆手法和排比的特色;

3.結合時代背景感受艾青對於以大堰河為代表的廣大貧苦勞動人民的同情和熱愛。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詩歌朗誦錄音,直接導入。

我們今天共同學習一篇讚美特殊母愛的詩歌,1933年1月的一個早晨,一個年輕人站在陰冷、潮濕的牢房裏,外面是漫天飛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飛,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個連名字都沒有的普通農婦,他的保姆——大堰河,揮筆寫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這一首藴涵了濃濃深情的詩歌。這位詩人就是艾青,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詩。

二、介紹背景知識

作者艾青,原名蔣海澄,1910年出生於浙江省金華縣皈田蔣村。他母親生艾青時難產,48小時才把他生出來,他的父親非常迷信,認為這是一個不詳之兆,並找來了一個算卦的先生,説,他生下來就是克父母的。艾青一生下來就成了這個家庭裏的不受歡迎的人。因此,艾清被送到本村的一家寄養,後來又被送到大堰河家,成為了他的乳兒,在保姆的懷裏,艾青生活了難忘了五年,艾青與勞苦大眾血肉般的親情,與這段經歷有着莫大的關係。那純樸、善良、勤勞的品性和勞動農民的情感與美德,都在艾青幼小的心田上留下深刻的烙印。艾青常説,他在地主家庭裏感受的只是“岐視與冷漠”,“只有在大堰河家裏,我才感到温暖,得到寵愛”。

由於艾青積極參加一些愛國運動,在1932年被捕入獄,1933年1月14日早晨,天空飄着雪花,詩人站立在鐵窗前,思緒波動,不禁展開了廣闊的聯想,他想起了自己的家鄉,想起了曾經給予過他母愛的農民保姆大堰河。由雪寒,聯想到乳母給予自己的温暖,由囚禁自己的鐵窗,聯想到死者長眠的墓地。詩情洶湧,不能自己。於是,詩人藉助從鐵窗裏反射進來的雪光,頭抵着牆壁,寫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三、設疑開始解讀

在我自己備課過程中,我有三個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

1.詩中有很多表示顏色的詞語、數量詞以及一些渲染性等詞語,他們的使用有什麼表達效果?

2.大堰河作為中心意象,文中她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

3.詩人想通過對大地母親大堰河的描寫,傳達什麼情感?

本節課我們就以第二個思考為題為核心,即大堰河作為中心意象,文中她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

四、初讀詩歌,走近大堰河

請同學們再讀讀詩歌,你來説一下大堰河是一個()的人。

可能出現種.種答案:身份卑微、悲苦淒涼、深愛乳兒、淳樸善良、窮困勤儉、樂觀堅韌等等。

五、分組探究,走進大堰河

從上面同學們給出的描述詞中,每個小組選一個詞語進行品析,找出詩句,然後分析和朗讀,10分鐘,每個組派一個人展示。(在分析過程中會順勢總結情感、分析寫作特色)

第1部分:懷念與痛悼第2部分:眷戀與感激

第3部分:同情與控訴第4部分:謳歌與讚美

可用知識:

第1、2節為第一部分,寫“我”和大堰河雖然階級出身不同,卻有着割不斷的血肉聯繫,“我是地主的兒子”,卻“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長大了的/大堰河的兒子”。詩從一開始就顯示了它鮮明的敍事性質。而重疊反覆地詠歎“大堰河,是我的保姆”,為全詩奠定了濃郁的抒情基調。

第3~10節為第二部分。詩人在獄中看到窗外大雪,觸景生情,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追述大堰河勤勞善良、為生活奔忙而受盡苦難的一生。

第3節,“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大堰河已經故去,詩人描述了她的墳墓和家園的淒涼景象。

第4節,詩人飽含深情地回憶起“我”與大堰河一起度過的貧苦、然而卻讓“我”感到無限温暖的生活。“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懷裏,撫摸我;/在你……之後”,連續用了8個“在你……之後”的句式,為讀者真實地再現了大堰河勤勞操持家務的情景。在這些話語中,我們能感到大堰河勤苦操勞、仁愛善良的行為在“我”心中投下了母愛的光輝。

第5節僅4行,敍述了“我”離開大堰河時的情況。雖然是簡短的過渡,詩人卻捕捉了離別場面中最令人心碎的一幕:“啊,大堰河,你為什麼要哭?”

第6節,將“我”回到自己家中的情形與在大堰河家裏的情形進行對比。“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裏的新客了!”並與第4節一樣,連續使用排比長句,表現“我”在自己家裏的陌生感、拘束感。

第7節,寫大堰河“流盡了她的乳液之後”,“為了生活”,“用抱過我的兩臂勞動了”。連續使用六個“她含着笑……”,一方面寫出了她勞動時的樂觀態度,另一方面寫出了她為了自己的家而付出的艱辛。每一句都展現了一幅令人心酸的畫面。

第8節,表現了大堰河對乳兒的淳樸情感。她像對親生兒子一樣,疼愛自己的乳兒,在他身上寄予了希望。

第9、10節,寫大堰河臨終的情況,“乳兒不在她的旁側”,她帶着遺憾,“含淚”離開了這個淒涼的世界。

第11~13節為第三部分。詩人思緒回到現實,回到監獄,用兒子對母親的情感,為大堰河“寫着一首呈給你的讚美詩”。並將這種情感擴大,“呈給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們的兒子”,直接抒發了對廣大勞動人民的敬愛之情。

_大堰河在勞動時還含着笑,是不是實寫:看看魯迅寫祥林嫂到魯四家開始做工的那一段,寫到“然而她反滿足,口角邊漸漸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就可懂得“笑”裏所包含的深刻悲劇意味。大堰河的“含着笑”,一方面説明大堰河的要求多麼卑微,另一方面也説明在舊時代窮苦人要謀生,哪能哭喪着臉去惹東家或旁人的不愉快呢?

_“紫色的靈魂”:一種看法,紫色是高貴、神聖的象徵,“紫氣東來”、“紫禁城”。大堰河身份雖卑賤,但她慈愛、善良、勤勞,集中了人之美德,她的靈魂貴、最偉大。

另一種看法,紫色是傷痕的顏色,是凝血的顏色,是因窒息而死的人的顏色,代表了不幸、苦楚、傷痛和死亡,大堰河苦難一生,結局悲慘,因而稱之為“紫色的靈魂”。)

六、明確大堰河的形象

身份卑微、悲苦淒涼、窮困節儉、深愛乳兒、樂觀堅韌、淳樸善良

七、拓展提升——分析詩歌表現手法。

1.是抒情詩,但在敍事中抒發強烈的感情:如第4、7、8、11小節的敍述,抒發了同情、懷念、讚美、愛戴的感情。(細節描寫)

2修辭手法:

A對比:兩個家庭生活對比,體現社會制度不合理;兩家的不同待遇對比,顯示詩人的愛憎;生前的操勞和死後的悽慘;美麗夢境和悽慘死亡對比,深刻表現了文章主題

B反覆:表現特有的感情,使詩句一唱三歎,增強表達效果。

C排比:既使內容凝鍊,形式整齊,也有助於表達強烈的感情。

3.詩歌風格

艾青的詩作在形式上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自由奔放的詩體。也有人把它稱為“散文化”,艾青也曾嘗試過各種形式,嘗試的結果證明,對於他來説,這種帶有“散文化”的傾向的自由詩體比較得心應手,他用這種形式寫出了成功的詩作。他的詩脱去了格律的外殼,不押嚴密的韻腳,但是並沒有拋棄詩的內核。在這首詩裏,詩並沒有因散而失去詩味,而是詩意更濃,抒發的更自由,表達的更充分。用排比、反覆來體現格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量的排比,層層遞進,不僅展現了多種畫面,增強了抒情氣勢,也增強了詩的內在旋律。

詩人魯黎對艾青藝術風格的評價:

想到艾青的詩就想到散文美他的詩不脛而走不是依靠那整齊的韻腳

他的詩輕柔似雲一般的飛翔是以它內在的美作為翅膀

他的詩是綠野碧溪上的姑娘不是燈紅酒綠裏的貴婦

不需要金手鐲或是珠玉項鍊需要的是清風和晨露……

七、佈置作業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三

一、學習目標

1、認識大堰河這個人物形象

2、誦讀詩歌,體會作者的感情

3、情感目標:加深對母愛的認識

二、學習重點、難點

1、重點:對大堰河形象的認識

2、難點:

(1)作品寫作時代、背景離現實時代較遠,學生熱情較難調動

(2)文章篇幅較長,四十分鐘學習較緊張

三、教學時數:一課時

四、教學流程:

(一)導入:

此詩是艾青在獄中寫的,在一個飛雪的早晨寫的,人在困境中,在飢寒中,總會想親人,想家人,而此時艾青想的卻是一個連名字都沒有的普通農婦——大堰河。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讓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自讀問題:試在腦海中為大堰河“畫像”。

(三)合作探究

1、自讀課文後,讓學生四人一組,進行合作學習:根據課文內容,發揮想象,給大堰河填寫一份“檔案”,可根據教師提供的表格,也可自己設計。表格留出空行,目的讓學生自由發揮。

五分鐘後,教師提問,檢查學生討論情況。並讓學生説明理由,並讓學生朗讀詩文,體會感情。

預想可能出現不一致的回答:

屬相:牛——忍辱負重、默默奉獻、腳踏實地

豬——任人宰割、不知反抗

兔、羊——温順善良

血型:O——奉獻型,萬能獻血者

身高、體重——體重可能因大堰河生活狀況而偏輕。

健康狀況——估計學生會寫出“營養不良、椎間盤突出”等,能自圓其説即可。

人生信條——魯迅先生的名言“我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來深化大堰河的形象。

2、教師:“既然是檔案,照片必不可少。老師這兒有幾副圖片,你們幫我看看哪副圖片更符合大堰河的形象。”

依次投影四副_圖,最後將四副圖定格在屏幕上,讓學生討論爭鳴。

此環節設計目的是:進一步激發學生興趣,對大堰河的認識由抽象的概念上升為具體的外在形象。讓學生在爭鳴中進一步明晰大堰河形象。

(四)誦讀課文

讓學生再讀課文。

同時投影要求:

1、哪些語段讓你聯想到自己的母親?

2、找出讓你感動的語段,反覆誦讀,體會感情

學生任意挑選一段朗讀,教師相機評價。必要時反覆讀,直至教師範讀一段。

學生朗讀後,教師可適時提問:

“你讀的這段是否讓你想到自己的媽媽?能給大家介紹一下_媽嗎?”

“媽媽疼愛你嗎?能給大家講講嗎?”

之後讓學生讀課文最後一段。將最後一段中的“大堰河”換成“媽媽”,再反覆讀。

此環節設計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大堰河形象後,通過誦讀課文,體會感情。

(五)結束語:

“只有平凡的兒女,沒有平凡的母親。我們的母親都是可親、可敬、可愛的……母愛,人類情感走廊中的上品,偉大永遠是它的同義語。母親的一個關切的眼神,一聲輕輕的呼喚,還有那眼角的皺紋、滿手的老繭,微駝的背影,哪一個做子女的不應刻骨銘心?”

用我們的筆、用我們的心來表達對母親的感激之情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7olv1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