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精品多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精品多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精品多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語文教案 篇一

一、複述課文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板書課題)。大家想想,這個題目是文中誰説的一句話?

生:(齊)父親。

師:對!那是父親對誰説的呢?

生:(齊)對兒子説的。

師:同學們看書看的真仔細!老師要再考考大家,知道的舉手發言,好不好?

生:好!

師:父親在什麼時候對兒子説的這句話?

生:父親在兒子困在半山腰的時候説的。

生:兒子在有困難的時候。

生:兒子在即不能上又不能下的時候説的。

師:同學們説的都不錯。我請一個同學將剛才的內容來個小結,如何?

生:當兒子在半山腰,即不能上又不能下的時候,父親對兒子説:走一步,再走一步!

師:他説的很好!但是我們覺得這個故事就這樣説出來,好象有很多東西沒有交代清楚?

(生小聲議。)

師:下面,我們來給這個事件配上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讓它更具體,好不好?

生:57年前的7月,費城,天氣很悶熱,我與小朋友們想爬到山上涼快,可是,由於我的身體比較瘦弱,膽子也比較小,當我爬到半山腰的時候,他們卻已經到了山頂,並且準備回家了。後來他們把我留在了那裏。當我一個人在恐懼與哭泣的時候,父親來了,他要我走一步,再走一步,最後,在父親的指導下,我終於脱險。

師:他説的很好!同學們,剛才老師教你們就是“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具體運用!如果,老師一開始説,要大家複述課文,很多同學可能不會這樣熟練地説出。現在,這麼長的一篇文章,老師利用文中父親教兒子的方法,一步步分解,最後完成。多麼容易啊!在複述故事的時候,我們就要這樣,先抓主要的人物與事件,再配上時間地點等具體的東西。大家完成的很好,我們感謝作者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好的“化整為零”的好方法!

二、重點解讀

師:同學們,“走一步,再走一步”這樣一個故事情節在文中什麼地方,請你們找出來。

生:從“暮色蒼茫,天上出現了星星,……這是我永遠忘不了的經歷。”

師:你能説説理由嗎?

生:這裏是寫我在父親的指導下,走一步,再走一步,最終脱險的全過程。

師:很好。還有沒有不同意見。

(學生聽我説“很好“,以為這就是標準答案了,於是不再舉手了。)

師:我説“很好”,並沒有説他説的就是標準答案啊!同學們,在我的課堂上,沒有什麼標準答案的!只要你能言之成理,就行!

生:從“暮色蒼茫,天上出現了星星,……我想。”

師:你為什麼將後面的那段沒有要呢?

生:因為我覺得最後一段是寫“走一步,再走一步“之後的事,不能要。

師:有道理!老師問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內容。

生:從“‘聽我説吧。’……我想。”

師:你為什麼沒有要前面的呢?

生:我覺得前面的那段是父親來與我的談話,還沒有涉及到“走一步,再走一步”。

師:很好!大家都説的很有道理,就要這樣!請繼續!

生:從“‘聽我説吧。’……這是我永遠忘不了的經歷。”

師:請説理由。

生:我覺得“走一步,再走一步”,一直到脱險才對!

師:剛才同學們給了四個答案。請大家認真朗讀這些內容,同桌的同學們相互討論一下,究竟誰的答案是正確的答案。

(生討論異常激烈。)

生:如果回答“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段落,那就應該是從“‘聽我説吧。’……我想。”這裏是父親指導我走,以及我如何走的。如果説是脱險的話,那就應該是從“暮色蒼茫,天上出現了星星,……這是我永遠忘不了的經歷。”

師:同學們就要這樣讀書,就要這樣去分析,很好!下面我們看這幾段中,哪裏是“走一步”的內容?哪裏是“再走一步”的內容?

生:從“‘聽我説吧。’……我頓時有了信心。”是父親指導我走一步,我也邁出了艱難的第一步;後面的是“再走一步”的內容。

師:哪一部分用的筆墨多呢?為什麼?

生:“走一步”用的筆墨多,因為萬事開頭難!

師:很好!當我邁出了第一步後,我開始有信心,我有了克服困難的勇氣。下面請同學們進行朗讀,認真地讀出那種心態與語氣。

(生讀。)

師:這個故事是發生在什麼時間的故事?

生:發生在57年前的故事。

師:事隔57年了,我還記得,那麼這件事一定在當時給了我極深的印象,在後來也對我的生活有了深遠的影響,請同學們齊讀最後一段。

生讀。

師:這最後一段也就是這個事件給我們的啟示,哪句話體現出來了?

生: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遠在下面的巖石,而是要着眼於最初的那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一步,直到我所要到的地方。

師:就是這句。那麼我們題目的含義如何去理解呢?

生:也是這句。

師:我們還可以這樣理解:關鍵是化整為零。大困難是由小困難組成的,小困難是不難戰勝的,一步一步戰勝了小困難,最後就是戰勝了巨大的困難。當然,重要的還是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地走下去。

《走一步,再走一步》語文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①正確地朗讀課文,較完整地複述故事情節,做到條理清楚,詳略合適。

②結合語境理解重點詞、句的深刻含義。

③聯繫自身生活體驗,感悟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

①複述故事情節。

②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故事所藴含的生活哲理。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複述故事,整體感知。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講述1945年1月莫頓亨特架機偵察的故事導入。

二.複述故事,整體感知

1.指導學生快速閲讀課文,劃出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

a.給加點字注音。

b.按拼音填空。

c.結合語境解釋詞義。

2.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3.複述準備,搶答問題:

a.課文主要記敍了什麼事情?(可以概括回答)

b.這件事情發生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c.“我”為什麼“一時拿不定主意”?後來又為什麼跟着夥伴們去爬山了呢?

d.“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難?當時“我”是怎麼想的?

e.後來“我”又是怎樣脱險的?脱險以後“我”有什麼感覺?

4.學生分節(冒險、脱險)複述課文

教師可提要求:

①跳讀課文,抓住以上討論要點。

②重點細節,尤其是脱險部分,儘量用課文原句。

③口齒清楚,能正確表達感情。

5.討論複述的得失,總結改進的意見。

①處理好詳略

②抓住人物行動和心理活動的細節。

三.小組討論、探討文意

①讀了這個故事,你最大的一點感想是什麼?

②“我”為何將“走一步,再走一步”作為文章的題目?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文章主旨,學生只要能扣住課文説出自己的主要感受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有爭議的地方,可課後思考,留待下節課繼續探究。

四.齊讀課文最後一段,背誦

佈置作業

①寫生字。

②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①結合語境理解重點詞、句的深刻含義。

②深入理解文章主旨,探究性、多角度理解文章。

教學設計

一.朗讀課文,品讀語言

1.圈劃人物心理、行動以及環境描寫的雅詞美句。

2.小組討論交流,找出能概括“我”的行動和心理過程的詞句。

爬—蹲—伏

二.探究品味,感悟情理

1.全班有感情朗讀脱險部分。

2.組織學生深入探究、提出並討論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①開頭的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

②父親為什麼指揮“我”先邁出左腳的一小步?

③我在父親的指導下僅僅是爬下了幾米高的石架,為什麼還説“我產生了巨大的成就感”?

3.朗讀品味:

①“你能辦得到的。”“這似乎能辦得到。”“我能辦得到的。”

朗讀這三句話時應把重音放在哪個字上?三句話的語氣有什麼不同?後兩句寫出了我的什麼變化?

②想象“我”在石樑上的心理,説一説。

③“我”在脱險前後有哭了兩次,哭時的情感一樣嗎?

④學生表演父子對話,品味人物語言。(體會以鼓勵為主,並教給方法的良苦用心)

三.結合體驗,品味人生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1.一箇中國父親遇到這種情況,他會怎樣做?

2.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孤身一人在懸崖上,你將怎麼辦?下來後,你最想説的話是什麼?。

四.拓展練習,積累語言

從“讀一讀,寫一寫”中選用五個以上的詞,以“逆境”為話題,説一段話。

佈置作業:

課外練筆:《在懸崖面前》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品評有關動作和心理描寫的內容並體味其哲理。

2、抓住文章標題,以此為線索指導學生精讀課文,領會以小見大的寫法。

3、把握文章主旨,學會困難面前不餒不躁,一步一腳印來沉着應付的心理。

教學重難點

品味文中生動形象的語言。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人生會面臨許多困難。在困難面前,有些人灰心喪氣,束手無策終與成功無緣;有的人則毫不畏懼知難而上,終於到達勝利的彼岸,這樣世界也就有了弱者與強者。上節課我們通過朗讀課文,複述故事,已經大致熟悉了本文所記敍的事件,這節課我們要探討這篇文章的主旨就是通過“我”的脱險經歷告訴人們不要害怕困難,不要被困難嚇倒,不管這困難多麼嚇人,都要努力去克服它。

一、自主嘗試,我能行!

1、從課文內容看,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麼意思?

明確: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不大了。

2、在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麼意思?

明確:“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走下去,有天大的困難也可以闖過去。

3、父親為什麼不直接把孩子抱下來?他不怕孩子失足嗎?從中看出這是一位怎樣的父親?如果是母親來的話,她又會怎樣做?如果你是五個男孩子一,會怎麼做?你能想象一下嗎?

父親角度:這是一位真正愛自己孩子的父親,他不像別的父親,爬上石架把兒子抱下來,而是讓作者自己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下去。這是為鍛鍊孩子的勇氣和毅力。如果他對孩子百依百順,那只是讓他更加嬌氣,一生一世都軟弱無能。有句話説:“打是親,罵是愛”,只有在磨練下才能成好鋼,沒有磨練的只是土塊、鏽鐵。所以這位父親是對孩子負責的真正愛孩子的父親。

母親角度:天下的母親有時疼愛兒女到了溺愛的地步。這很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我”的母親一直告誡“我”不要冒險。在母親的庇護下,“我”變得非常懦弱。如果傑利通知的是母親的話,可能她會聲嘶力竭地叫“我”別動,嚇得臉色蒼白,神經兮兮的叫了一大幫人來。之後母親可能不允許“我”跨出家門半步,不準“我”與傑利玩。

我的角度

過渡語:同學們的想象力十分豐富,説的也十分精彩,在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的立場不同,觀點也就大相徑庭了。下面我們進入第二個環節,讓我們從具體的語句中體會情感。

二、合作探究,解疑惑!

1、從文中找出自然環境描寫,體會其作用。

明確:夜色降臨更進一步地烘托內心“我”內心的恐懼與緊張,也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1)渲染氣氛。

(2)烘托人物心情。

(3)推動情節發展。

(4)間接表現人物性格、思想情感。

2、心理描寫

1、第二部分:當“我”被棄於懸崖,我是一種怎樣的心理?

明確:這裏有委屈、羞辱、迷惘、後悔,以及強烈的恐懼感。

2、第三部分:孩子在父親的指點下,終於征服懸崖的過程中,作者詳寫了“我”的心理變化。

三、分享交流,展風采!

預設問題:環境:

1、課文第6自然段對懸崖描寫以及懸崖周邊環境描寫。(生讀)

2、17自然段,夜色降臨的描寫渲染出一種暗淡,沉寂、恐怖的氣氛,更進一步地烘托內心“我”內心的恐懼與緊張無助的心理,也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生讀)

找生表達作者內心獨白,預設懸崖已經令我恐懼不堪了,如此寂靜、黑暗的環境更讓人緊張不堪,我很無助啊!

心理:

1、16自然段心理描寫被棄於懸崖的心理,有委屈、羞辱、迷惘、後悔,以及強烈的恐懼感。(生讀)

2、18至28自然段在父親的指點下脱險,心理過程!(生讀)

明確:

最初:毫無信心(我不下去!我會掉下去,我會摔死的!)

繼而:信心萌發(這似乎能辦得到。)

隨後:信心大增(我頓時有了信心。我的信心大增。我能辦得到的。)

最後:巨大的成就感(第一次清醒地意識到自己身上的潛在力量。)

整個變化過程有層次而令人信服。

四、歸納總結,得啟示!

本文運用以小見大、由事推理的寫法。告訴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會遇到很多艱難險阻。困難並不可怕,大困難可以化解成小困難,一個一個地認真解決小困難,一定能夠戰勝一切困難,贏得最後的勝利。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善於感悟,比如滴水石穿告訴我們堅持的力量,春去秋來暗示着時光的流逝。善於感悟,寫作文,也有東西可寫,在不起眼的題材上也能寫出好文章。

五、體會質疑,我收穫!

學習了本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你還有什麼疑問?

六、佈置作業

片段作文:只要勇敢面對困難,就會發現困難並沒那麼可怕。你曾經遇到過哪些難以客户的困難?最後又是如何解決的?選一件事寫一寫,200字左右。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設計 篇四

學習目的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認知)

2、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領會作者寫作的意圖。(能力)

3、進行多角度的閲讀。(能力)

4、聯繫自己的生活實踐,感悟人生哲理。(情感、態度、價值觀)

教材分析

課文寫的是“我”童年時一次“脱險”的經歷,其中藴含着生活的哲理,使我們感受到了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人生經驗。課文思路清晰明瞭:通過一件往事,感悟到一個人生哲理;立意高,是記敍文寫作的一篇很好的範文。而且本文語言淺顯易懂,生動細膩。“我”的心理描寫很傳神,值得揣摩學習。這都為不同角度的探究提供了生動的語言材料。

學習重難點

重點:2、3、4

難點:4

教學設想

學習方法

1、啟發談話法;教師通過向學生提出具有啟發思考性的問題,在師生之間平等、民主談話中,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獲取知識。

2、朗讀法;

3、“自主——合作——探究”法;

4、圈點勾畫法;指導學生運用不同符號或顏色圈點勾畫出多角度閲讀時的課文依據。以及課文藴含深刻的最後一段。

媒體設計

1、幻燈顯示“爬懸崖”的圖片;全文總結板書設計;多角度閲讀的導航語;課堂討論、談話的背景音樂;課文錄音示範;預習檢查。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談話式導入

1、談談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2、為什麼最深刻?有無打算寫篇文章?

3、師講述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先講述後總結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

4、幻燈顯示“多一份經歷,多一份明智”。生暢談看法。師明確在生活中要善於感悟,善於總結經驗。

5、過渡:讚美式過渡。然而我們的經歷畢竟有限,還可通過聽別人的故事,使自己更明智。板書課題、作者。

二、整體感知課文

1、檢查預習情況。

2、自由散讀課文,思考:莫頓·亨特先生給我們講了一件怎樣的往事?

(a)。詳盡地複述。

要求:口齒清楚;生動具體流利;完整、符合原文意思;儘量用課文詞語。

(b)簡潔概括。

檢索信息:時間是八歲那年;地點懸崖上;人物有“我”、傑利、其他夥伴、父親;事件為爬懸崖陷入困境(冒險),在父親指點下爬下懸崖(脱險)。

將檢索出的信息重新排列組合,形成一個簡潔但又表意完整的句子。記敍文材料概括的一般格式是“誰”(或‘什麼’)幹了什麼(或‘怎麼樣了’)。重新組合信息時,地點可忽略,信息重組的結果是“八歲那年與夥伴一起玩耍,‘我’爬上懸崖陷入困境,然後在父親的指導下爬下懸崖的往事”。

通過複述與概述讓學生真正對這件往事瞭然於胸。

錄音示範7~22段,聽讀模仿語氣,聽後讀給同桌聽。

3、這是一件小事,但在莫頓·亨特先生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看“時隔五十七年,可那種悶熱我至今還能感覺得到”。為什麼會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1)暢所欲言。

(2)明確最後一段。

三、定向研習課文最後一段。

整體感悟部分為這部分蓄勢。

1、先自主自讀質疑,後四人合作共同解疑,師點撥。

2、各組暢述解答了哪些疑問。

3、熟讀成誦。

4、課文悟讀,師暢談自己的理解:面對巨大的困難,往往心怯了。其實只要不要想着這巨大的困難,勇敢地腳踏實地邁出第一步,走了第一步繼續走下一步,堅持不懈;當某天驀然回首時,困難就已化為烏有。莫頓·亨特先生從懸崖上習得的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人生經驗。

5、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困難。你以往遇到困難都是怎樣處理的?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啟發?

四、課堂小結

一個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都一帆風順;遇到困難,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們不要失去自信,牢記“不要想着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辦得到的”,那什麼樣的艱難險阻都將被你踩在腳下。這堂課在與莫頓·亨特先生心靈的對話中,我們結交了這位智者朋友,拾取了智慧。而我們只有把這份智慧化為下一刻的實際行動,才算真正汲取了這份營養。

五、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7~22段。鞏固背誦最後一段。

2、選課後讀一讀,寫一寫至少三個造一段話。

3、課外薦讀繁星春水中“成功的花,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豔!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檢查7~22段的朗讀。

2、這堂課我們對《走一步,再走一步》進行多角度閲讀。

二、學法指導

1、讓我們先看一個材料。意大利著名畫家達·芬奇的老師對達·芬奇談自己畫蛋的體會,他説:“即使是同一只蛋,只要變換一下角度,形狀便立即不同了。”(幻燈顯示,生讀)另一則材料。我國宋代偉大詩人蘇軾也談過類似的體會,他仔細觀察過廬山,然後作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生背)這兩則材料告訴我們,無論繪畫還是觀景,都要選擇不同的角度。這樣,才能發現事物、景物的不同特點,畫畫,才能畫出新意;觀景,才能觀出新意。對一些意藴豐富的文章也應如此,應從多個方面去想,讀得有創意,提高閲讀質量。

2、多角度閲讀關鍵在於確立角度。怎樣確立角度呢?可以着眼於某一人物,也可以着眼於某一情節,提出問題,思考問題,也可擬一箇中心話題。舉個例子説,從傑利這個角度來讀,中心話題可以是傑利什麼地方做得對,什麼地方做得不太好。由這個中心話題幫助閲讀。可以用“傑利是一位……的朋友”的句式來回答。

三、多角度閲讀

1、確定角度

兩兩對比着來讀,可從兩個大角度(教子、交友)來深入閲讀。

父親

母親

傑利

四個孩子

2、中心話題

(a)父親為什麼不直接孩子抱下來?他不怕孩子失足嗎?從中看出這是一位怎樣的父親?如果是母親來的話,她又會怎樣做?你能想象一下嗎?

(b)傑利算是“我”真正的朋友嗎?他為什麼拋下我還是和大家一起走了?你能揣摩一下他當時的心理嗎?

四個小孩子的行為你欣賞嗎?如果是你是其中的一位,你會怎麼做?

3、師生多角度探究學習過程

父親角度

這是一位真正愛自己孩子的父親,他不像別的父親,爬山石架把兒子抱下來,而是讓作者自己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下去。這是為鍛鍊孩子的勇氣和毅力。如果他對孩子百依百順,那只是讓他更加嬌氣,一生一世都軟弱無能。有句話説:“打是親,罵是愛”,只有在磨練下才能成好鋼,沒有磨練的只是土塊、鏽鐵。所以這位父親是對孩子負責的真正愛孩子的父親。

這是一位明智、教子有方的父親。父親完全可以憑自己的實力抱孩子下來,但他不這樣做,而是引導孩子憑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克服自己。其實,父親這樣做是想給孩子一份經驗,一次鍛鍊,一個成就感,一份不怕任何困難的勇氣。這是父愛的一種多麼明智的體現,是真正的父愛。他在父親的眼裏,孩子克服困難的能力比生命更重要,因為,父親知道,温室裏的花朵是經不起風雨的,同樣,被溺愛的孩子是經不起考驗的。

母親角度

慈母多敗兒。這位母親一直告誡我不要冒險。在母親的庇護下,“我”變得非常懦弱。如果傑利通知的是母親的話,可能她會聲嘶力竭地叫我別動,嚇得臉色蒼白,神經兮兮的叫了一大幫人來。之後母親可能不允許我跨出家門半步,不准我與傑利玩。從此,世上多了一個廢物,少了一個作家。

師總結:哪一位父親不愛自己的子女。這位“狠心”的用心良苦的父親以獨特的方式在“我”的生命中注入自信的瓊漿,熔鑄了“我”直立的腰桿。他給孩子的不只是一個健康的軀體,還給了孩子一個自信的靈魂。這對孩子的一生無疑是最寶貴的財富。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要在感受偉大母愛的同時,也要多理解這份嚴厲的深沉的父愛。

傑利角度

如果我是傑利,我會感到左右為難,一邊是最要好的朋友,一邊是更多的朋友。四個孩子一定不會讓傑利幫“我”,而傑利也不想被嘲笑,不想失去這幾個玩耍的朋友。所以傑利雖然“看來好像有點不放心”,但還是和大家一起走了。我想,,這也説明傑利低估了“我”的懦弱。他以為這麼點懸崖,“我”總會下來的。再説,他一時也幫不了“我”。天越來越黑了,見“我”沒回來,傑利的良心不安了,便告訴了“我”父親,尋求大人幫助,把“我”從危險的邊緣救了回來。傑利雖然有做得不對的地方,但他是“我”真正的朋友。

四個孩子的角度

我感覺四個孩子的人品有問題。當自己的朋友遇上困難的時候,他們不僅不去拉自己的朋友一把,反而雪上加霜的嘲諷朋友,把他一人留在危險的石架上,這也是拿別人的生命開玩笑。他們根本不是真正的朋友,簡直可惡之極。

師追問:患難見真情,好朋友應當有難同當。假如“我”的父親沒有來,你作為“我”的同學,將怎麼辦?

三、課堂小結

多角度閲讀是這堂課學習的重點。以後在閲讀的過程中同學們可學着運用它,它不僅可以讓我們讀出文章的新意,提高閲讀質量,還可以提高我們的創造性閲讀能力,拓展我們的思維空間。

四、作業佈置

1、試着多角度閲讀《信念的力量》。

2、熟讀全文

附:信念的力量

魯西南深處有一個小村子叫姜村,這個小村子因為這些年幾乎每一年都要有幾個人考上大學、碩士甚至博士而聞名遐邇。方圓幾十裏以內的人們沒有不知道姜村了,大學村成了姜村的新村名。

姜村只有一所國小校,每一個年級一個班。以前的時候,一個班只有十幾個孩子。現在不同了,方圓十幾個村,只要與村裏有親戚的,都千方百計把孩子送到這裏來,人們説,把孩子送到姜村,就等於把孩子送進大學了。

在驚歎姜村奇蹟的同時,人們也都在問,都在思索。是姜村的水土好呀?是姜村的父母掌握了教孩子祕訣嗎?還是別的什麼?

假如你去問姜村的人,他們不會告訴你什麼,因為他們對於祕密似乎也一無所知。

在二十多年前,姜村國小調來了一個五十多歲的老教師,聽人説這個教師是一位大學教授,不知什麼原因被貶到了這個偏遠的小村子。這個老師教了不長時間以後,就有一個傳説在村裏流傳。這個老師能掐會算,他能預測孩子的前程。原因是,有的孩子回家説,老師説了,我將來能成數學家;有的孩子説,老師説我將來能成作家;有的孩子説,老師説我將來能成音樂家;有的説,老師説我將來能成錢學森那樣的人,等等。

不久,家長們又發現,他們的孩子與以前不大一樣了,他們變得懂事而好學,好像他們真的是數學家、作家、音樂家的材料了。老師説會成為數學家的孩子,對數學的學習更加刻苦,老師説會成為作家的孩子,語文成績更加出類拔萃。孩子們不再貪玩,不用像以前那樣嚴加管教,孩子也都變得十分自覺。因為他們都被灌輸了這樣的信念:他們將來都是傑出的人,而有好玩、不刻苦等惡習的孩子都是成不了傑出人才的。

家長們都納悶,也將信將疑,莫非孩子真的是大材料,被老師道破了天機?

就這樣過去了幾年,奇蹟發生了。這些孩子到了參加大學聯考的時候,大部分都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大學。

這個老師在姜村人的眼裏變得神乎其神,他們讓他看自己的宅基地,測自己的命運。可是這個老師卻説,他只會給學生預測,不會其他的。

這個教師年齡大了,回了城市,但他把預測的方法教給了接任的老師,接任的老師還在給一級一級的孩子預測着,而且,他們堅守着老教師的囑託:不把這個祕密告訴給村裏的人們。

我的幾個好朋友就是從姜村走出來的,他們説,他們從考上大學的那一刻起,對於這個祕密就恍然大悟了,但他們這些人又都自覺地堅守起了這個祕密。

聽説完這個故事,我一直在被這位可敬的老師感動着。人世間還有什麼力量能超過信念的力量呢?他通過中國最傳統的方式,在這些幼小孩子的心靈裏栽種了信念啊!

閲讀指導:

從“老教授”的角度看,昭示了一種成功的教育理念。

從“姜村”村民的角度看,提示了適宜的教子方略。

從姜村孩子的角度看,倡導樹立堅定的人生信念。

教學反思之新教材下的備課

本課設計側重於多角度閲讀。學生的潛力很大,真正感受到了“教學相長”。在多角度閲讀中,學生創見性地從母親的角度來談自己的看法。這在備課中我根本就忽視了,藉機順勢讓學生想象如果是母親來救“我”,那會是如何的情形?學生結合母親的教育方式繪聲繪色的談了母親的歇斯底里的表現,並預測到母親的這種教育會讓“我”一輩子沒出息。繼而與父親的教育方式作比,體驗到嚴厲的父愛背後深深的期盼和深沉的明智。甚至有些學生結合自己家的教育來談。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一教學環節預料不到,但在課堂上掀起了小高潮。我深刻感受到,新教材的課堂不再一成不變,僵死固定,而是靈動多變,較難把握。老師只有精心全方位備課尤其是備學生的“可能”,才能遊刃有餘。

《走一步,再走一步》語文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2、理解作者從“脱險”經歷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預想

二: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在生活或學習中遇到過困難嗎?遇到過什麼;

師:比如:老師讓你把《春》背下來,你會不會想:那;

師:學習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節課的學習目標;

來,一起讀明確了目標,

教學目標:

1、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2、理解作者從“脱險”經歷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激發戰勝艱難險阻的勇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預想二: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在生活或學習中遇到過困難嗎?遇到過什麼困難?

師:比如:老師讓你把《春》背下來,你會不會想:那麼長的文章怎麼背下來?升入國中以來,你覺得自己比較努力,但成績總和別人有差距;你很想和同學們搞好關係,可總是遭到同學的誤解??究竟該怎麼辦呢?今天我們共同學習美國作家莫頓。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相信學後你一定會深受啟發。 師:板書課題、作者。請同學們讀出課題及作者。

師:學習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節課的學習目標。

來,一起讀明確了目標,接下來我們就走進文章,瞭解內容。

二、整體感知,概括內容。

請同學們快速的默讀課文,做到眼到、手道、心到。要求:

1、圈點出不認識讀不準的字詞。

2、畫出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還有小組不能解決的字詞嗎?你可以提出來。

(課件出示字詞,檢測讀音)

我們來檢查一下同學們學習的情況。(課件出示搶答題)

搶答:

1、(時間)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

2、(地點)故事發生在哪裏?

3、(人物)文中出現了哪些人物?

4、(起因)我們去爬山的原因是什麼?

5、(經過)“我”在爬山中遇到了什麼困 難?

6、(結果)我是怎樣脱險的?

(1)、時間:七月裏的一個悶熱下午

(2 )、地點:費城的懸崖上

(3)、人物:“我”,內德、傑利五個小男孩、父親

(4)、起因:無聊,決定爬懸崖

(5)、經過:小夥伴爬下了懸崖,我害怕得在懸崖上陷入了進退兩難的險境。

(6)、結果:在父親的引導下,我一步步爬下懸崖(順利脱險)並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師:現在,你能抓住記敍的要素,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嗎?

3、抓住記敍的要素,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教給學生概括內容的方法: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了什麼事?有什麼結果?) 孩子們,請展示你們的星級獎勵,讓老師看看哪個小組獲得的最多。

三、賞讀品析,感悟文本。

通過概括故事情節,同學們瞭解了文章的內容,文章寫的是“我”童年一次“爬懸崖脱險”的經歷。那麼,在這個過程中作者經歷了怎樣的心理變化呢?

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思考:

課件出示問題:

1. 當“我”陷入險境時“我”是什麼心情?你從那些語句中讀出的?談談你的體會。

師:當我陷入害怕恐懼甚至絕望中時,父親來了,那麼父親是怎樣指導我脱險的呢?請同學們自由組合,

分角色朗讀16-22段。

2.思考:在脱險的過程中,我的心理髮生了哪些變化? 請畫出能體現我心理活動的語句。

分析“我”爬下懸崖時心理經歷過幾個變化過程?

最初:毫無信心 “我下不來?我會摔死的。”

繼而:信心頓生 “這似乎是能辦到的”

隨後:信心大增 “我”能辦到

最後:產生巨大成就感。

[教師小結]:作者在這次爬懸崖的過程中內心發生過巨大的波瀾,從深深的絕望到有了信心,到信心大增,到產生巨大的成就感,作者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他不僅僅是完成了爬懸崖的過程,更是完成了自己內心的一次成長。

四、合作交流,探究主題

1、這次的經歷讓他成長了很多,獲得了很多,那麼他在這次經歷中獲得了什麼人生經驗?

請自由朗讀最後一段,找出相關的句子。

(我提醒自己的地方)

師:很好,我們一起來讀這一句。

2、通過這件事,作者學會了應對困難的方法,那就是“走一步再走一步”,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生:不去想困難有多大,只想到到達下一個目標是我容易辦到的。

生:我們還可以這樣理解,關鍵是化整為零。大困難是由小困難組成的,小困難是不難戰勝的,一步一步戰勝了小困難,最後就是戰勝了巨大的困難。當然,重要的還是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地走下去。 明確: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説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開來,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然後一步一步走下去,就是有天大的困難也能克服。

五、暢談收穫

學習本文後,你有什麼收穫?或得到什麼啟示?

面對困難,不畏懼害怕,要冷靜分析,循序漸進,克服困難。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實現遠大理想,要從小事做起,小進步會積累成大成功。

結束語:

師:小結:居里夫人曾經説過,“生活對於任何人都非易事”。進入國中,在這人生新的起點上,我們只要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堅持不懈的走下去,就會有收穫。希望和成功永遠召喚着你,只要“走一步,再走一步”就能到達理想的彼岸。

師:最後讓我們以殘疾少年吳強一首詩歌共勉:

同學們,“事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莫頓亨特能夠從一件小事中,感悟出人生的哲理,善於感悟,人就會聰明起來。面對生活,你們也會有諸多的感受,試以“那件事告訴了我”為題,寫出你心中的感悟。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⑴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⑵ 較完整地複述故事情節,做到條理清楚,詳略合適。

2、過程和方法:

⑴ 嘗試探究性、多角度閲讀理解。

⑵ 在閲讀中思考,在思考中獲益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學習作者寄寓文中的對待困難的正確態度和克服困難的方法,聯繫自身生活實際,獲得正確對待困難的有益啟示。

【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寄寓文中的對待困難的正確態度和克服困難的方法,聯繫自身生活實際,獲得正確對待困難的有益啟示。

【教學難點】

嘗試探究性、多角度閲讀理解。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較完整地複述故事情節,做到條理清楚,詳略合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讀課文導語:

導語中説這是我童年時一次脱險的經歷,既然是脱險,那麼是什麼險呢?怎麼會陷入險境呢?又是怎樣脱險的?為什麼隔了57年,65歲的作者還要記述這段經歷呢?其中藴涵着生活的哲理,是什麼哲理呢?

二、整體感知

1、默讀:

要求默讀的速度為每分鐘300字,慢慢加快為每分鐘500字。本文大約1500字,要求4分半鐘讀好,行嗎?

默讀後請同學們複述課文。複述的難點往往是時間、地點、人物、數字等,默讀時要注意看清楚。

2、搶答:

⑴ 故事發生在美國哪個城市?

⑵ 發生在什麼時候?

⑶ 爬懸崖一共有幾個孩子?有名字的有幾個?

⑷ 懸崖有多高?巖石架有多高?

3、把課文分成冒險、脱險兩部分,四人小組組內試講,全班推薦2~3人上台複述,並即使點評。

明確:複述要求響亮流利、條理清楚、詳略得當。

明確:同學用這樣的句式複述我講述的部分是我的講述完了,謝謝大家、我的點評完了,謝謝。

三、研讀主旨

1、探究主旨:

作者由這次歷險,獲得了什麼啟示?

(讀最後一節)

從課文內容看,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麼意思?

在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不要想着距離有多遠?

提示:龜兔賽跑、夸父逐日

2、總結歸納:

居里夫人説:生活對於任何人都非易事。大家學了《在山的那邊》和《走一步,再走一步》後,獲得了什麼道理?

希望山的那邊永遠呼喚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達成功的彼岸!

四、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7~22小節,背誦最後一節。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嘗試探究性、多角度閲讀理解。

2、在閲讀中思考,在思考中獲益的學習方式。

3、學習作者寄寓文中的對待困難的正確態度和克服困難的方法,聯繫自身生活實際,獲得正確對待困難的有益啟示。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作者是誰?

2、作者是什麼身份?

2、文章的主旨是什麼?

二、多角度探究性閲讀

1、指導多角度地閲讀,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反思,進一步拓展思維空間,獲得啟示。

討論:你最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為什麼?你最不喜歡文中的哪個人物?為什麼?

(這個環節是為了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認識文中的人物特點,對人物做出合理的評判,也鼓勵學生從中有所感悟,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如果學生在喜歡的人物中選擇父親和我,都應視為正確的,關鍵是把喜歡的理由説足、説全,可互相補充。不喜歡的人物可選在我困難時嘲笑我的孩子,這一點比較簡單。

有爭議的人物可能是傑利。可能有的同學喜歡他,有的不喜歡他,可引導學生評論他做得對的和不好的方面。這樣來談,針對性可能強一點。

討論課後練習二

討論:假如我的父親急忙趕到懸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來,這種做法和文中父親的做法你更喜歡哪一種?為什麼?

這個問題討論時也許有爭議,但應該傾向於文中父親的做法,因為孩子的路終究要靠自己去走,總靠別人扶,不是長久之計。父親指導兒子獨立走下來,恰恰是讓兒子經過這種歷練增加獨立克服困難的勇氣和經驗。在我們的生活中,家長、老師其實也給了我們很多這類的指導。

繼續組織討論,讓學生結合自身生活體驗進一步拓展思維,深刻領悟文中的啟示:你在生活中曾經遇到過什麼困難?當時你是怎麼對待的?結果如何?如果現在碰到這種情況,你會怎麼辦?

討論這個內容,最好能讓學生理解得深刻一點,對困難的理解全面一點:既可以是努力一下就能解決的小困難,如一道難題做不出來,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賣報紙時不好意思張嘴等;更應該是比較大的,短時間內難以解決的困難,如自己學習成績落後;父母下崗,家庭經濟拮据

三、總結全文

一個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坦坦蕩蕩,一帆風順;遇到困難,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們不失自信,牢記不要想着距離有多遠,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辦得到的,那什麼樣的艱難險阻都將被你踩在腳下。別忘了,還要把你的這些感受傳給那些正在遭遇困難的人們。

四、作業

模仿吳強《走一步,再走一步》寫一段小詩。

【相關鏈接】

走一步,再走一步

吳 強

(一)

溪流再走一步是江河,

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

走一步,再走一步,

天地就將不一樣;

(二)

深秋走一步是寒冬,

寒冬再走一步就是春天。

挫折再走一步或許還是失敗,

失敗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

(三)

咫尺天涯路,

第一步往往很難邁出。

於是就沒了下一步,

於是就沒了路

(四)

路盡天絕處,

不妨嘗試再走一步。

萬水千山,

只源於最初的那一步。

七年級上冊語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設計 篇七

教學目標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徵展開描寫,情景交融的寫法。

3、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在寫景中的作用,品味優美的語言。

4、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步驟:

一、設景導入

我們盼望萬紫千紅的春,我們迷戀果實飄香的秋,可那白雪翩飛的冬,雖然寒風凜冽,可那樹尖上頂着一朵白花的美麗又怎麼不令人神往呢?老舍筆下濟南的冬天就充滿了無限的魅力,它給人留下的不再是蕭瑟,不再是寒氣襲人,它那裏充滿了温情。好可愛、好可愛……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那份温情吧。(利用多媒體投示出課題及學習目標,背景選擇白雪覆蓋的小山,白雪映着紅日,營造一個温暖響晴的冬天之景。)

二、師生共賞

1、師生同讀

①放師讀錄音(播放朗讀錄音,多媒體投示背景,動感播放課文字幕)

②生分成兩組比賽朗讀

③師生讀自己最喜歡的語段,在旁邊批註喜歡這一段的理由。

④完成課後思考題一(生小聲讀課文理出文章脈絡)

生:討論交流③④。師歸納文章脈絡:開頭寫濟南冬天的天氣(對比)——寫濟南的山(陽光下的山、薄雪覆蓋下的山、城外遠山)水(清澈、透明)

2、師生同賞

找出文中的比喻、擬人句子填在下表中,並説説用上它們的好處。(開放性題,答案不求一致,重在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情能力。)

比喻句:好處:

擬人句:好處:

3、師生同議

①分小組交流自己找出的句子和理由。

②全班交流

③背誦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

三、寫作嘗試

⑴分小組講述自己家鄉冬天的景象

⑵借鑑的寫作方法將家鄉最有特點的景物描寫出來

⑶評價提高

分組評價,選擇美的文章在全班交流。

《走一步,再走一步》語文教案 篇八

知識目標:

理清全文思路,通過複述情節,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能力目標:

學會多角度思考文章。

情感目標:

聯繫自身生活體驗,感悟人生哲理。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複述情節,整體把握文章主旨。

教學難點:

探究、感悟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學方式:

朗讀,討論分析,合作學習。

教學用具:

多媒體。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1課時:

重點是朗讀課文,理清全文思路,通過複述情節,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語設計: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在山的那邊》,我們懂得了一個怎樣的道理?(學生回答:只要百折不撓的堅持奮鬥,理想境界終將實現。)我們懂得該怎樣面對和實現理想,那麼當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困難險阻又該如何去面對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學習一篇新課文《走一步,再走一步》。

二、默讀課文,初步感知。

1、迅速默讀全文

要求:(1)讀全文包括課題、作者、提示。

(2)速度在第分鐘500字左右,全文用5分鐘讀完。

(3)思考:故事發生在美國的哪座城市,什麼時間爬懸崖的,共有幾個孩子,有名字的有哪兩個,那座懸崖有多高,巖石架處有多高?

學生默讀後,能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2、標出生字詞,,交流生字詞

悶熱 彈子 訓誡 聳立 峭壁 顫抖 瘦骨嶙峋 迂迴 凝視 啜泣 納罕

恐懼 安慰 頭暈目眩 經歷 屢次 抵達 暮色蒼茫 小心翼翼 灰心喪氣

三、再次默讀,整體把握課文

1、學生再次默讀課文,準備複述。

2、複述方法指導:

A、抓住故事裏的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B、快速捕捉文章中的數字等有效信息,抓住關鍵詞語。

C、複述不是照搬原文,而是對文章主體的一個提煉加工過程。通過複述故事情節,整體把握課文內容,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有新的感悟和思考,獲得生活的啟示。

3、學生複述(3—4人),自評複述得失。

4、教師應有針對性的指明學生默讀的速度和複述過程中的不足之出,明確複述方法,然後再讓學生有的放矢地糾正自己第一次複述的不當之處進行二次複述。

5、學生根據複述的得失,將經驗和複述方法記下來。

四、佈置作業:20個詞語,每個5遍。

第2課時:重點是學會多角度思考文章,探究、感悟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學過程:

一、朗讀課文,思考:

1、學生朗讀,提要求。

2、朗讀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無漏字漏字,注意語速、語調。

3、思考:

作者遇到了困難,從哪些地方可看出?

歸納:從小多病,不能活潑勇敢 顫抖 “如果你想待在那裏,就待着好了。”

以旁觀者的眼光看,這算困難嗎,從哪兒可看出?

歸納:懸崖不高 夥伴們輕鬆爬上去了 “我”後來很容易地下來了

怎麼很容易地下來的呢,心理有什麼變化?

歸納:走一步 頓生信心

再走一步 信心大增

慢慢爬下懸崖 巨大成就感(只有幾米高,為什麼有巨大成就感?)

心理變化:害怕——頓生信心——信心大增——有巨大成就感

二、從中你悟出了什麼生活哲理?

學生討論,明確人生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對怎樣的艱難險阻,只要把大困難分解成小困難,一個個認真地解決小困難,堅持不懈地走下去,終將戰勝巨大的困難贏得最後的勝利。

三、合作探究

1、你從課文的那些地方體會出這樣的生活哲理的?

(引導學生在課文中尋找富有表現力的詞語,來體會文章的藴涵)

學生小組討論發言,對於理解有難度的詞語,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追問為什麼?

A、標題:“走一步,再走一步”,標題的含義是什麼?

B、18小節的“不要想着距離有多遠……”,為什麼“不要想着距離有多遠”,而要“一步一步”?

C、23小節的“着眼於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在人生道路上,面對困難,“走了這一步再走下一步”是什麼意思?

2、你覺得文中最讓你感動的是哪兒?或你是如何看待故事裏的各個人物的?(多角度閲讀評價)

教會學生多角度閲讀的方法,以提高閲讀質量。

確立角度的方法:着眼於課文中的某個人物,或者着眼於課文中的某一情節

舉例:評價傑利哪些地方做的好,哪些地方做的不好?

父親教育孩子的方式

夥伴們的做法有不當的嗎?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適當引導歸納

四、質疑與交流:

1、課文還有什麼問題,你覺得可以提出來讓大家來共同探討的?

2、你受到什麼啟發?該如何面對困難?

同學暢所欲言。

五、教師小結

六、延伸與拓展:讀汪國真詩句

七、佈置作業生活中難免遇到困難,你遇到過什麼困難?是怎樣克服的?有什麼經驗教訓?細心留意身邊的事,感悟生活,寫一篇短文。(學生在課內時間充分的情況下自由漫談,課後寫在作業本上)

八、板書設計:

二、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頓·亨特

走一步 頓生信心

再走一步 信心大增

慢慢爬下懸崖 巨大成就感

心理變化:害怕——頓生信心——信心大增——有巨大成就感

九、教學反思:多角度閲讀方法較好,課上加強滲透和指導。

標籤: 教案 多篇 精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9yq84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