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粽子》幼兒教案(精品多篇)

《粽子》幼兒教案(精品多篇)

《粽子》幼兒教案(精品多篇)

《粽子》幼兒教案 篇一

教材分析

粽子是端午節必備的食品,對於粽子的形狀及特徵是幼兒非常熟悉的。幼兒在欣賞端午節兒歌視頻中看到擬人化的粽子,對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就產生了粽寶寶的一家創意泥工活動。本次活動幼兒已初步掌握揉、搓、捏、連接、浮雕等基本手法為前提,結合幼兒愛動手、愛探索的特點,引導幼兒用彩泥做出不同造型的人物面部形象,鍛鍊手部的精細動作,充分體驗創作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團圓、搓、尺子按壓、浮雕等技能製作粽子。

2、能大膽想象,借用輔助工具(尺子、塑料刻刀、小棒等)塑造粽子娃娃的不同形象。

3、樂於在泥工活動中探索使用輔助工具和材料,體驗創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太空泥、泥工板、尺子、展示台、刻刀、小圓棒等工具

2、教學課件

活動建議

1、談話導入,引導幼兒回憶對粽子的認識,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提問:端午節就要到了,你吃過什麼樣的粽子?粽子是怎樣包起來的?

小結:端午節的粽子有三角粽、四角粽,都是用粽葉包着糯米或大棗、花生、肉等輔助材料做成的。

2、欣賞不同形象的粽子娃娃,引導幼兒發現粽子娃娃細節的製作技能。

(1)依次出示不同造型的粽子娃娃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討論糯米糰的製作方法。

提問:這個粽子娃娃是用什麼材料做成的?怎樣做成的?白色的糯米糰是什麼形狀的?可以用哪些技能做出三角形的糯米糰?誰來試一 試?

小結:三角形的糯米糰可以用團圓、搓的技能製作,有稜角的糯米, 可以用尺子按壓成平面的技能製作。

(2)觀察粽葉的製作方法,引導幼兒運用尺子按壓、刻刀雕刻的方法制作粽葉。

提問:粽葉是怎樣做出來的?可以用什麼方法將長長的粽葉壓的又快又平?粽葉上的葉脈是怎樣做成?

小結:將綠色的太空泥團一團搓成長條,放在泥工板上,用尺子將長條壓扁,並一端捏尖做成粽葉的尖端,然後用刻刀畫出葉脈。

(3)觀粽葉和糯米糰的組合方法,引導幼兒製作不同形象的粽子娃娃。

3、請幼兒大膽想象,製作自己喜歡的粽子娃娃。

(1)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設計不同形象、不同姿態的粽子娃娃。

(2)鼓勵幼兒用各種技能表徵粽子娃娃的表情、動作、姿態等細節。

(3)引導幼兒製作不同形象的粽子娃娃。

4、請幼兒將自己製作的粽子娃娃放在展台,引導幼兒互相欣賞、交流。

(1)自評: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製作的粽子娃娃,引導幼兒講清楚自己的製作過程和形象特點。

(2)他評:引導幼兒説出自己喜歡哪個作品?為什麼?

《粽子》幼兒教案 篇二

活動目標:

1、感受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吃粽子,知道端午節最主要的活動就是吃粽子了。

2、能剪出中國式屋頂、粽子、吃粽子的人物。

3、剪好各種部件,再組合粘貼出完整的畫面。

4、鍛鍊幼兒的耐心細緻與創造美的能力。

5、能呈現自己的作品,並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6、感受節日的歡樂氣氛。

重難點:

感受端午。

能剪出端午元素組合成畫面。

活動準備:

各色彩紙、剪刀、膠棒、黑卡。

活動內容:

1、交代上課內容,小朋友馬上要過端午節了,今天我們的剪紙內容就是表現端午節。請小朋友來説一説端午節都要做些什麼?老師總結:要掛艾葉、劃龍船等,最重要的活動就是吃粽子了。

2、分析畫面內容:為了表現出中國特色,我們來剪一箇中國式的房頂,還有紅色的門,門上貼個“福”,房頂下我們可以貼艾葉和粽子,再貼個吃粽子的小朋友,這幅畫基本上就可以了。

3、示範:老師示範剪出屋頂、門、粽子、艾葉。這些都是用對稱的方法,在對摺的紙上,畫出物體形象的一半,再剪出。

(屋頂)(粽子)

3、請幼兒剪,要求幼兒分部件剪,再組合粘貼,鼓勵幼兒發揮想象有所創造,跟老師不同。(第一課時結束

4、老師示範:剪出吃粽子的小朋友。分部件剪:分別剪出頭、身體、粽子、腿,再組合粘貼出人物。

5、請小朋友剪,老師巡迴指導。(第二課時結束)

活動效果:

孩子們剪出了端午節吃粽子的情節,很有生活情趣,不錯呦!屋頂是一個紅色的翹式屋頂,剪好了外輪廓再在裏面剪出一些鏤空的紋路。粽子是三角形的,也鏤空剪出一些花紋。非常可喜的是,孩子們在剪吃粽子的小人時,非常有創造性:有的人物剪出了五官,正張大嘴吃粽子,是分部件組合剪的;有的是一氣呵成,一張紙就剪出了一個小人,然後胸口再貼一個綠色的三角形的粽子,簡單扼要地表現出了吃粽子的小人,表現出孩子們童真童趣。

反思:

這兩節活動設計圍繞着端午節,這種民族的節日,小朋友都很熟悉,把節日的傳統習俗設計進剪紙活動,幼兒很樂意接受,因為這些事情他們親歷親為,很熟悉,所以製作起來也有感覺,更會有所發揮創造。這也是綱要所要求的: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要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剪龍舟,孩子們一開始覺得很難,有畏難情緒。經過老師的引領把複雜的東西簡單化,把最難表現的龍頭拆分成幾個簡單的部件的組合,孩子們就有了製作的信心,並順利地完成了任務,從中也體現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這樣孩子的現有水平才會有所提高,能力才會增長。

《粽子》幼兒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吃粽子是我國端午節的一種習俗,為了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感受節日的快樂,本次活動充分利用家長資源,為幼兒提供操作探索的機會。通過親子合作包粽子,增進家長與幼兒之間的親情, 提前感受端午節的快樂氣氛,更重要的是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家”的温暖,用心去體驗我國的傳統節日中藴涵的意義。

活動目標

1、瞭解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知道包粽子所使用的原料和粽子的不同味道。

2、和家長一起嘗試用粽葉、葦葉包粽子,能夠持之以恆堅持到底, 有自信心。

3、喜歡參加“包粽子”活動,體驗親子合作的快樂,感受中國文化的豐富。

活動準備

1、教學課件:各種各樣的粽子

2、包粽子的材料:葦葉、粽葉、糯米、花生豆、棗、線等,老師和小朋友到葦塘採集的葦葉和馬連草。

活動建議

1、利用教學課件,幫助幼兒瞭解粽子的不同味道和形狀。

提問:在我們這裏,端午節吃什麼?你都吃過什麼餡的粽子?

小結:粽子有蜜棗粽、花生粽、肉粽、紅豆粽、火腿粽、水晶粽、八寶粽、綠豆粽等很多品種,主要有甜味和鹹味兩種口味。我國地方不同,包出的粽子形狀也不同,主要有三角形和三角形。

2、瞭解包粽子需要的原料,知道不同口味的粽子需要不同的原料。提問:製作粽子都需要什麼東西?粽葉和葦葉哪裏不一樣?

小結:包粽子需要粽葉,我們當地主要用葦葉和粽葉,粽葉比較寬, 一片可以包一個粽子;葦葉較窄,需要多片組合在一起。餡料需要:糯米、大棗、花生、紅豆、肉餡等。包紮粽子的捆繩需要:線、棕繩,馬連草,我們當地主要用馬連草和線。

3、探討包粽子的方法,瞭解包粽子的基本流程。

(1)引導幼兒觀察葦葉,比一比,看一看,包粽子用的葦葉和剛採摘的葦葉有什麼不同?猜一猜為什麼?

小結:新鮮的葦葉比較脆,易撕裂,包粽子時要先將葦葉煮一煮, 葦葉就不會撕裂了。

(2)引導幼兒觀察葦葉為什麼泡在水裏?包粽子時葦葉怎樣擺放? 並引導幼兒嘗試。

小結:葦葉泡在水裏,擺放時一片一片的葦葉容易粘連在一起,糯米就不會漏出來。擺放葦葉一倒一正平鋪在木板上,葦葉之間要疊壓一部分。

(3)引導幼兒認識糯米,瞭解粽子為什麼要用糯米。

糯米粘性大,包出的粽子糯米煮熟後膨脹性比大米小,粽葉不會被脹破,而且粘性好不會散。

(4)瞭解解三角粽、四角粽的不同包法

家長老師講解三角粽、四角粽的不同包法,鼓勵大家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包粽子。

(5)親子合作包粽子,體驗親子合作的快樂。

幼兒分組與家長共同包粽子,引導幼兒為家長拿、放材料,邊看邊交流: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包粽子的順序是什麼?要注意什麼?家長指導幼兒嘗試包粽子。

4、將包好的粽子送到廚房,向廚房的阿姨瞭解煮粽子的方法。

延伸活動

粽子煮熟後,品嚐粽子,體驗勞動的快樂。

《粽子》幼兒教案 篇四

活動目的:

1、知道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和風俗習慣,瞭解端午節來歷。

2、感知粽子的形狀,知道粽子有很多品種。

3、鼓勵幼兒大膽和小夥伴討論交流,提高幼兒創新意識。

活動準備:

1、各種形狀的粽子。

2、粽葉、米、盤子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粽子,引入話題。

老師:小朋友們知不知道端午節呀?誰來告訴大家端午節在什麼時候?在端午節這一天,我們要吃什麼?

幼兒回答。

老師:今天呀,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好多好多粽子,請小朋友們看一看,摸一摸,然後動腦筋想一想,你手裏拿的粽子像什麼?並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説出來。

小結:粽子有各種形狀,真有意思!

二、嘗一嘗,説一説。

1、認識粽子。

老師:我們一起來聞一聞粽子,香嗎?小朋友們知不知道這香味從哪裏來的呢?是粽葉散發出來的香氣。

2、品嚐粽子。

老師:小朋友們都吃過粽子嗎?你們都吃過哪些粽子?老師這裏也有許多粽子,我們一起來品嚐,説一説和你吃過的一樣嗎?

3、説一説粽子。

幼兒説一説自己吃過的粽子餡和味道!粽子的種類很多,真是豐富呀!

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軟陶製作粽子(端午節手工)

五彩粽子香包(端午節手工)

信封袋做粽子(端午節手工)

幼兒園手工——包粽子(端午節手工)

端午節手工——粽子摺紙

《粽子》幼兒教案 篇五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粽子的不同形狀,大小及種類。品嚐粽子的味道。

2、瞭解粽子的由來,知道粽子是橫縣的特產,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4、樂於探索、交流與分享。

重點難點

1、認識粽子態的不同形狀及大小種類。

2、知道粽子是橫縣的特產。

活動準備

1、在活動區中擺放不同的粽子圖片、包粽子材料及各種味道不同粽子的實物;

2、《包粽粑》音樂。

活動過程

一、引出主題:猜謎語

“草葉包裹四角尖,再用細繩腰上栓,

白米豬肉裏面塞,家家過年擺上桌。”

教師:“小朋友們猜對了,是粽子。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橫縣大粽。”

二、認識粽子

1、説説粽子形狀。

(1)、教師:“你吃過什麼樣的粽子?它是什麼形狀的?”讓幼兒自由説説自己看見過的粽子。

(2)、出示並介紹有關不同粽子的圖片,讓幼兒觀看了解粽子的多種形

狀。有三角粽、四角粽、長形粽子等。

2、説説粽子的味道。

(1)、教師:“有各種各樣的粽子,那麼你吃過的粽子是什麼樣的味道呢?裏面包着什麼呢?”

(2)、讓幼兒自由説説自己吃過的粽子,並説説不同的粽子用哪些方法來吃才更好吃。

(3)、請幼兒品嚐粽子的各種味道,讓幼兒懂得有甜粽、鹹粽、原味粽,有白粽、肉粽、涼粽、花生綠豆紅豆粽等,讓幼兒感受粽子的各種美味。

3、認識包粽子的材料。

4、讓幼兒認識粽子的由來。

三、教師小結:

橫縣大粽是廣西橫縣人歡度新春佳節的主要食品之一,橫縣有“無粽不成年”之説,也就是過年時沒有粽子吃不像過年的意思。我們的橫縣大粽形狀是平底、上拱、中部豐滿隆起的長條形,就像懷着寶寶的媽媽一樣多子多福。在材料則是以山上帶香的粽葉和紅繩索用作包裹,表示吉祥的意思。人們在過年之前把粽子包好,在晚上放進鍋裏煮。在過年時一家人便圍坐一起吃起鍋大粽,代表全家團團圓圓。大粽多由媽媽親手做作,故稱之為媽媽大粽,吃起來最有媽媽味道。

四、幼兒隨着音樂跟着老師跳舞蹈《包粽子》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首先我對目標的制定:

我制定的認知目標為了解粽子的形狀、大小和種類,瞭解粽子的由來,知道粽子是橫縣特產;情感目標為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

其次,對組織的形式。

《綱要》中提到: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在這一活動中,以孩子們最熟悉的大粽為切入點,讓孩子關注家鄉的美食,對家鄉的地方特色產生興趣和對勞動成果的熱愛。在活動過程中,運用各種不同粽子的圖片讓孩子們感知粽子的形狀、種類;在活動區中投放包粽子用的粽葉、棉線、糯米、綠豆花生等材料,讓孩子直接瞭解粽子原來使用這些材料包成的。在活動中我是以層層深入的組織形式來完成活動目標,每一個環節都是為了完成活動目標服務

最後,師幼的互動。

大班孩子喜歡猜謎語,活動的開始就以猜謎語的形式引出課題—粽子,吸引孩子們的興趣,激發孩子們的探索慾望。活動中,孩子們運用多種感官:想、看、説、聽,自己講述粽子的大小、形狀等不同特徵,教師在旁加以鼓勵,能使孩子原有的經驗得到梳理。活動裏我提供粽子實物讓孩子觀察,這樣有助於孩子更好地掌握粽子的多種形狀,大小區分等特徵,給孩子以直觀的感性經驗。知識豐富後給孩子們品嚐我準備好的幾個品種的粽子,孩子們看着飄溢清香粽子有説不出的高興,他們品嚐不同粽子的同時也在一邊議論平時吃過的粽子有什麼形狀的,有什麼味道的,還有餡兒又放有什麼的。粽子的故事由來,教師充分發揮孩子們的想象力,由孩子自由説説,教師不做肯定與否定,而是對孩子加以鼓勵。最後再由老師對故事由來的小結,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熱愛生活,對家鄉的特產喜愛。我作為教育者,在活動中起到主導的作用,適時、適宜的引導孩子掌握知識。

在活動最後的環節中以壯族舞蹈《包粽粑》來推向高點,孩子們在歡樂聲中結束活動。

不足之處:在環境創設中,圖片和道具材料還準備不夠充分、不夠完善,我想,在下一系列活動中對環境創設的準備更要充分佈置,讓孩子認識橫縣特產——橫縣大粽中,以一系列的活動來開展教學活動的。在下一個活動中,我將在孩子已有的經驗基礎上,給孩子提供包粽粑所需的材料,開展手工活動《包粽粑》,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對橫縣大粽有更深一步的瞭解,從而萌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粽子》幼兒教案 篇六

一、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樂於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樂於參與一些節日準備和慶祝活動。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二、環境創設

1、科學區:陳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美工區:放置製作長命縷和紙粽子的材料。

3、閲讀區:張貼有關端午節的字條,讓幼兒認讀。

三、家長工作

1、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端午節風俗的圖片、資料,向孩子講述端午節的風俗。

2、帶孩子購買粽子、香袋等過節物品。

3、和孩子一起觀看有關節日慶祝活動的報道。

四、活動安排:

活動一: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目標:

1、知道端午節的日期,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初步的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幼兒表現:

當我在給孩子講《屈原》的故事時,他們都聽得非常的認真,睜着大眼睛滿臉一副敬佩的樣子。當聽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時,都不約而同地發出“啊”的驚歎聲和遺憾聲。有的孩子還爭着要把自己從家長處聽到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説出來。

活動二:粽子香袋

目標:

1、感受粽子香袋的美。

2、在探索中學習疊制錐體技能。

3、養成做事細心的習慣。

幼兒表現:

幼:“瞧!我包的粽子大吧。”

幼:“我包的粽子可結實了。”

幼:“我們的粽子五顏六色的真漂亮,啊嗚!咬一口。”

……

幼:“哇!老師把我們紙做的粽子串起來了,好漂亮啊!”

幼:“這個是我做的。”

幼:“我的也有的,好幾個呢!”

幼:“我們的教室真漂亮啊!別的班級肯定沒這麼漂亮。”

家長反映:

當家長來接孩子時,他們走進教室就發現了懸掛在樑上的一串串粽子香袋,都説很漂亮,的家長饒有興趣地湊近摸摸。孩子們也非常積極地拉着大人蔘觀自己的作品,一臉的自豪感。家長們都説班級的環境非常漂亮,非常美。

六、活動效果與反思:

本次主題活動內容豐富有趣,活動效果好。首先,幼兒的參與很積極認真,通過談話“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摺紙“粽子香袋”、毛線編制“長命縷”、積塑搭建等等活動使幼兒對端午節這個中國傳統節日有了一定的瞭解和認識,同時也發展了動手能力,感受了節日的快樂氣氛。

其次,家長們在活動中也非常的配合,紛紛拿來了香袋等端午節特有的物品,還特地請假來參加此活動,使活動的開展很順利。

《粽子》幼兒教案 篇七

一、活動意圖:

此次活動我們以親子的形式開展,主旨在讓家長和孩子通過共同製作粽子的活動,增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親情,提前感受端午節的快樂氣氛。更重要的是要孩子們在活動中感受“家”的温暖。

二、活動準備:

1、家長:葦葉30張、包粽線若干。

2、園部:糯米、黑米、黍米、紅棗;矇眼巾

3、音樂、視頻

三、活動對象:

大二班幼兒及家長

活動時間:20xx年5月26日上午

活動地點:本班教室外走廊

四、活動流程:

致詞:

首先我們非常感謝各位家長從百忙之中抽空來參加我們今天的親子活動,謝謝你們對我們工作的支持!期末將至,我們將期末親子活動與我國的傳統美食——粽子相結合,讓孩子們知道粽子的製作方法,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同時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體驗勞動的樂趣。臨近期末了,我們歡聚在一起開展了以“老師孩子家長齊動員、團團圓圓迎端午”為主題的親子活動,本次親子活動是“包粽子”。接下來我來介紹一下今天的活動的流程:

(一)欣賞包粽子過程,家長與幼兒一起包粽子。

1、先欣賞包粽子的過程:(事先找一個家長代表示範)示範語:“將葦葉3~4片(窄的用4~5片)一葉搭一葉地排好,折成三角形兜,用左手拿住,右手抓一些濕米放入,再放上2~3個大棗或是紅豆,再抓一些濕米放入,然後再抓些濕米添平,把葉子包裹起來,包嚴包密,用棉線捆好”

2、在包粽子前注意事項:

(1)、請家長帶幼兒去洗手,在製作的過程中應注意衞生。

(2)、因地制宜,安排好幼兒家長的座位。

(3)、家長幼兒教師一起包粽子(播放喜慶的音樂,體驗濃濃的温馨氛圍)

(4)、場地整理(自由洗手)負責人:李老師、各位家長代表

(二)做親子游戲《猜爸爸媽媽》【煮粽子時間】:

目標:加深親子依戀之情,培養孩子熱愛自已父母的情感。

準備:小椅5-6把,矇眼巾5-6條。

玩法:幼兒5-6人,矇眼坐成一排,父母分別走到幼兒面前,主持人説出此人特徵,如髮式,衣着,由幼兒猜出自已的爸爸媽媽。

注意:

1、猜不着時可以讓幼兒聽被猜人的聲音。

2、猜對時可由父母對孩子做親暱的動作,以表示獎勵。

(三)欣賞幼兒在園的活動照片,讓家長更多的瞭解幼兒在園的情況。並引導幼兒給爸爸媽媽捶捶背、説説悄悄話。

師:現在請小朋友們安靜的和爸爸媽媽一起欣賞一下,平時你們在幼兒園的表現,好不好?在欣賞的過程中小朋友們可以幫自己的爸爸媽媽捶捶背、説説悄悄話哦!但是了要保持安靜哦!

(四)幼兒與家長共享美味的粽子。(引導幼兒喂爸爸媽媽吃,並説聲:爸、媽您辛苦了!)

師:現在我們親手包的粽子就要出爐了,自己的勞動成果,我們一起來品嚐我們包的粽子,在品嚐的過程中小朋友們我們應該怎麼做了?

師:哦!我們可以先喂自己的爸爸媽媽先吃,可以與同伴分享。

在品嚐的過程中可以對爸爸媽媽説:你辛苦了!

(五)節目表演《感恩的心》

五、活動結束:

結束語:今天,我們要再次感謝各位家長從百忙中抽空來參加這次的親子活動,因為有了你們的參與,使我們這次活動倍感温馨,也更加有意義!在這裏祝大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家庭和美!也祝願我們的孩子身體健康、快樂成長!(大碼頭鎮中心幼兒園)

《粽子》幼兒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用輕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包粽子》,從而表達對江南的真摯情感,並通過對歌曲的學習,豐富有關端午節的知識。

2、通過引導學生自編動作來表現歌曲,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3、通過看、聽、唱、動等音樂學習活動,讓學生對江南的名勝、民俗有一定了解,鑑賞能力有所提高。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學會用輕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創編活動。

教學難點

1、襯詞及二聲部的演唱

2、吐字的清晰度

3、延長音的認識

教學準備

鋼琴、多媒體、打擊樂器等

教學內容

唱:《包粽子》

聽:《紫竹調》《茉莉花》

看:江南美景、江南舞蹈

動:表現歌曲

教學過程

播放《紫竹調》背景音樂,學生進入課堂。

一、創設情境

師:剛才我們聽到的音樂是著名的《紫竹調》,你知道它是流傳於什麼地方的民歌?它又帶給你什麼感受?

生:流傳於江南地區。給人輕快、流暢的感覺。

師:是呀,《紫竹調》是一首具有濃郁江南風韻的歌曲,江南如歌、江南如夢,江南就像是一幅濃淡相宜的水墨長卷,同學們,接下來就讓我們隨着柔美的小調一起去江南走一走。(播放課件)

師:感覺怎樣?想説些什麼?

生: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二、導入歌曲

師:江南不僅歌美、景美,舞也美,咱們一起來感受一下江南的舞蹈,猜猜這些小朋友在幹什麼?

生:包粽子。

師:伴隨着初夏的涼風、飄香的粽葉,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都包粽子,遠在他鄉的人們也會回來和家人團聚,一起分享端午節的快樂,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包粽子的快樂情景。

三、新歌教學

1、初聽歌曲《包粽子》 (播放課件)

課件出示問題1:這首歌帶給你什麼感受?

生:感覺很歡快。

課件出示問題2:哪句話最能體現民族風味?

生:最能體現民族風味的是“七不龍咚採咚採,八不龍咚採呀”

師:你們的小耳朵真靈!跟我的節奏來讀一讀。

師簡介襯詞:“七不龍咚採咚採,八不龍咚採呀”是襯詞,它沒有實在的意思,但在歌曲中具有烘托氣氛,突出地方民族風格。表現了人們敲鑼打鼓,歡慶節日的喜慶場面。

2、復聽歌曲,教師範唱

聽歌曲範唱,感受歌曲情緒,進一步提出要求。

師:剛才老師在哪段後面加了三角鐵?

師解釋,(課件出示)歌中不唱的部分叫間奏。

師:除了加上碰鈴,你還可以加上什麼動作?

學生創編,如加上包粽子的動作,拍手的動作,繞舌的動作……

師:歌詞有哪些還不理解?

生:汨羅江在哪?

師:汨羅江位於湖南省東部,它的兩岸桃紅柳綠,民風淳樸,水草肥美,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提到汨羅江,我們不得不提到古代的一位愛國詩人——屈原(課件展示簡介屈原和端午節的來歷。)

3、跟琴學唱歌曲

教師用稍慢的速度彈伴奏,學生輕輕學唱。解決吐字清晰的難點。

4、分聲部學唱

跟老師用稍快的速度分聲部演唱,學生唱第一聲部,教師唱第二聲部。

(課件出示)師:兩個聲部起到了烘托作用,令歌曲更有表現力,誰願意跟我來唱第二聲部?

讓自願的學生學習第二聲部,再分聲部合唱二聲部的地方。

師:你覺得還有什麼地方有困難?

生:最後的音為什麼要唱那麼長?

(課件出示)延長音:時值一般增長原音符時值的一半,所以要唱五拍。寄託了人們對遠在他鄉的親人的思念之情。

5、學生用輕快活潑的聲音完整演唱歌曲。

6、表現歌曲

師:同學們的歌聲真是太好聽了!從大家的歌聲中我已經感受到那香噴噴的粽子味了,也許用歌聲還不足以表達我們對江南的喜愛,那麼我們還可以用什麼形式來表現歌曲呢?(分組討論,請同學們説一説)

生:我們想邊唱邊表演。

生:我們想用打擊樂器給歌曲配伴奏。

教師引導學生做一做。師:你打算在哪兒加伴奏?用什麼樂器?怎樣做?

小組內的同學自由結合,練習歌曲,教師巡迴指導。

請小組上台表演,師生簡單點評。

7.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歌曲。(播放課件)

四、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初步瞭解了江南的美,知道了我們的江南水鄉不僅景美,樂美,而且歌美,舞美,你們的表演也非常精彩,從你們的創編、演唱中充分流露出你們對江南的喜愛之情,讓我們為生在江南,長在江南而感到自豪吧。

教學反思:

在這個有意義的活動中,孩子們在濃濃的節日氣氛裏學習了包粽子,既鍛鍊和發展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又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獲益匪淺。

《粽子》幼兒教案 篇九

設計意圖:

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糯米成熟了,我們農村喜歡用新上市的糯米包粽子吃。一天早上,我班有個孩子邊吃粽子邊走進活動室,過了一會兒,他興奮的跑過來説:“老師粽葉很好玩呀!”。我隨口問一句:“你是怎麼玩的?”他説了好多好多,於是我就產生了“玩粽葉”這一主題活動,這活動也正好與“吳文化”有關。本活動的內容選擇貼近幼兒的生活,孩子平時都喜歡吃粽子,對粽葉也有了一定的瞭解。在此基礎上,通過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利用粽葉進行做做、玩玩,使幼兒的動手能力得到了發展,體驗其樂趣。從而完成活動目標。

目標:

1、通過粽子,讓幼兒瞭解我們蘇州人過端午節的民間習俗。

2、在剪、貼、折的過程中,體驗玩粽葉的樂趣。

3、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想像力。

準備:剪刀、膠水、橡皮筋、米、粽葉

過程:

一、引出活動

老師小的時候,到了夏天大家都會端着椅子到外面去乘涼,而且還會念一些童謠,你們想不想也來聽一聽?(想)

風涼嘟嘟,螺絲嗦嗦,鹽鴨蛋剝剝,粽子吃吃,蘿蔔乾吃粥,味道好是好得勒。

二、瞭解蘇州人過端午節的風俗習慣

1、每年的什麼節日我們蘇州人都要吃粽子呢?

2、端午節,我們蘇州人除了吃粽子這個風俗習慣還有一個風俗習慣,是什麼呢?(菖蒲、艾葉、大蒜頭)

三、玩粽葉

四、交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g46w7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