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綜合實踐教學計劃(實用48篇)

綜合實踐教學計劃(實用48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48篇《綜合實踐教學計劃》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綜合實踐教學計劃》相關的範文。

綜合實踐教學計劃(實用48篇)

篇一: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依據,以“創新、實踐、發展”為主線,立足於探索開放性的實踐活動,探索多種途徑,努力保持學生獨立的持續探究的興趣,使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能與學校發展,校本課程的開發相結合,與學校課程的研究性學習相結合,與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生的發展相結合。使學生能在不同程度上獲得參與研究、社會實踐與服務的體驗,發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與分析問題的能力,學會分享、尊重與合作,養成服務意識與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具有社會責任心和使命感。

二、組織領導機構

領導小組組成:校長是第一負責人,組長由分管年級副校長擔任,小組成員由學校教科室、教務處和團委等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組成。

領導小組負責校內外指導力量的組織協調和設備利用、實施計劃制定、過程落實、實施指導、檢查管理等工作的統籌安排,以保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順利開展和有效實施。

組長:

副組長:

組員:學校教科室、教務處和團委等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

三、實施原則

1、綜合性:強調跨學科、跨領域和學科間的相互滲透,重視知識、經驗和技能的綜合運用。

2、實踐性:強調體驗教育,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取親身感受和直接經驗,

並養成實踐意識,形成為終身學習,獲得生存能力的綜合實踐能力。

3、活動性:強調針對國中學生的年齡特點,以活動作為教育的載體,開展豐富多彩、形成多樣的主題教育,努力讓學生“活”起來,“動”起來。

4、開放性:強調“開放”,努力做到教育時空的開放,組織形式的開放,教學要求與內容的開放,教育資源與教師隊伍的開放,教育管理和教育評估的開放。

5、自主性:強調充分尊重學生的需要和興趣,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主設計,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自主決定活動結果呈現的形式,培養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探究能力。

四、實施方案

根據時代發展的需要和新課程實施現實的經驗,依託綜合實踐活動形成特色鮮明的課程文化,打造學校素質教育新亮點。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勞動與技術教育和信息技術教育等領域。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做到“親歷實踐,深度探究”,充分體現綜合性的特點。學校圍繞“學生與自然、學生與社會、學生與自我”的關係,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成長的需要和認知規律,各年級形成序列大主題,各班在大主題的總領下確定小主題,學生可在教師指導下,結合周邊自然環境、社會現象、社會問題、科學技術等領域,確定研究主題,開展調查與訪談、參觀、考察等多種活動,以形成具有鮮明學校特色的課程文化,成為學校推進素質教育工作的一大亮點。

(一)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的內容領域,涉及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它的基本特點是開放性。研究性學習的實施主要可以區分為兩大類別:課題研究類和項目(活動)設計類。其中課題研究內容設定為七類,即生命與健康、安全與自救、自然探究、社會考察、環境保護、民族文化、科技創新;項目(活動)設計的內容設定為五類,即自我發展設計、家庭活動策劃、校園活動策劃、社區活動策劃、創新設計製作。課題研究具體包括調查研究、實驗研究、文獻研究等類型。項目(活動)設計一般包括社會性活動的設計和科技類項目的設計兩種類型。前者如一次獻愛心活動、街頭宣傳活動或主題班會的設計(策劃),後者如對某一設備、設施的製作、建設或改造項目的設計等。

(二) 社會實踐與社區服務實施策略

“社會實踐與社區服務”在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領導小組統一規劃下由政教處負責牽頭具體實施。領導小組在充分調研學校學生現狀及其發展需要和學校特色發展的.需要,綜合考察學校及社區支持學生社會實踐與社區服務的有效教育資源的基礎上,在政教處統一安排下,採用專題講座、觀看錄像等多種形式,認真開展以年級或班級為單位的有關培訓,讓學生建立正確的社會實踐與服務的觀念,熟悉、掌握社會實踐與服務的基本內容、技能,瞭解課程實施評價的一般方式,懂得如何處理社會實踐與服務過程中的突發事件與安全問題以及如何反思和撰寫實踐與服務心得,以“思想先行”為健康實施“社會實踐與社區服務”打下堅實的基礎。 擬開展的社會實踐與服務活動如下。

1、社區社會實踐活動

社區社會實踐活動是指學校依據各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和發展需要而設計以年級或班級為單位統一開展的校外社會實踐活動,以及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已有的知識經驗,所接觸的生活世界,從熟悉、關注的社會實際角度選取主題並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的校外社會實踐活動。此類活動可以通過參觀訪問、考察調研、體驗民俗、生存鍛鍊等方式進行,也可以通過開展政治、經濟類活動如“政策宣傳”、“消費導向”、“呼喚誠信”、“義務書畫”等進行。以年級或班級為單位開展的社會實踐活動必須指導學生統一紙張格式認真撰寫活動體會心得留存。

2、校內社會實踐活動

校內社會實踐活動主要是指由學校學生廣播站、各類文藝社團、學科活動等社會實踐活動舞台,開設“理想、人生”、社會人文、科學實踐、時事專題以及勞動技能如攝影等校本課程包括講座、第二課堂興趣小組活動等,以學生自願參加為原則所開展的各類社會實踐活動。

各年級必須根據年級師資和可供支持的教育資源選擇開展適合本年級學生年齡特點,符合學生興趣愛好的各類社會實踐活動,以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必要時有些活動可以考慮跨班級或跨年級進行,以達到“師資等教育資源的共享,跨班級或跨年級學生互動交流”的目的。各年級應及時總結所開展的各類社會實踐活動,不斷提升活動的質量,同時指導學生認真做好參與活動的過程體驗、經驗總結等個人資料的歸檔工作。

3、社區服務活動

社區服務活動旨在培養學生對他人、社區乃至整個社會的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增強學生的公民意識和責任感。此類活動通過學校統一組織和學生自行組織相結合的方式開展。

學校統一組織的活動可以是大型社會公益義務活動,如配合創建衞生城市的環保衞生公益勞動、大型社會活動的義務宣傳等;也可以是社會重大活動日如“學雷鋒日”、“消費者權益日”、“教師節”等,開展“訪貧問苦送温暖”、探望敬老院、福利院之類青年志願者活動等。學生在積極參與上述各類活動的基礎上,必須利用節假日、寒暑假,以個人或自願結合的活動小組,開展如到父母單位服務當義工等社區服務活動,完成學生活動體驗小結將載入學生檔案袋,並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考評的重要內容之一。

4、校內服務活動

校內服務活動主要有“幫困助學”、定期義務勞動等。學校將統一課表,安排一定的課時確保每天有一個班級在校內開展義務勞動。全體學生在積極參與班級值日衞生、衞生包乾區整潔、自行車排放等工作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特點與條件有選擇的參與開展“不讓一個同學落伍”一幫一、一對紅活動,愛心幫困活動;競爭參與學校圖書館、專用館室管理服務活動和“學生文明示範崗”、“常規管理學生服務團”等服務管理工作。各班主任應指導學生將所參與開展的服務活動以書面形式及時總結以載入“學生檔案袋”。

五、課程實施的管理

1、落實課程計劃:按照課程計劃的要求落實好課時,課時列入課表,採用集中與分散的形式進行實施,在實施過程中根據情況可以臨時調整,但確保學期總課時,不得擠佔挪用。

2、日常管理:各年級段要制定綜合實踐活動計劃表,按照“一人負責、團體協同”的原則配備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教師。每個班級的綜合實踐活動要有專人負責。學校、年級組織學習、集思廣益,集中教師的智慧在具體活動中實施協同教學。各年級及時做好活動記錄,並收集原始活動資料(如活動教案、調查報告、評價表、總結論文等)統一歸檔,期末上交教導處。

3、加強教研活動,重視教師培訓。要求教師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認識開設綜合實踐課程的重大意義,要認真學習國家、省有關課程改革的文件與書籍,明確綜合實踐課程的目標及實施、操作的方法,提高對各個學科的認識。學校將派出骨幹教師外出培訓,在校內開展看綜合實踐活動課案例的錄象,聽課等活動,採用內外並舉的策略。

4、課程評價:課程教學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評價以形成性、發展性為主,注重學生主體參與實踐的過程及在這一過程中所表現出來學生的積極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創新意識。評價注意多樣性和可選擇性,可以自評、互評和師評相結合。不採用書面考試的方法,主要採用作品(手工、勞技作品、調查報告、研究性小論文等)評價、展示與交流、成果彙報活動、技能比賽等多種方法進行。

篇二: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教研工作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結合學校文化特色和學校活動,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通過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自實踐,組織各種研究性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總體目標

1、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形成善於質疑,樂於探究,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

2、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

3、培養學生樂於合作的情感和善於合作的技能。

4、養成勞動觀念,形成一般勞動技能。

5、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參與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主人翁精神。

三、具體措施

中面向全體,使每一名的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並能夠充分認識自身的價值,在活動中使每一名學生都有收穫,體驗成功的喜悦,建立健全的評價體系,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四、過程開展

1、明確活動主題:根據各年級學生的實際,學期初選定好綜合實踐活動主題。

2、制定活動計劃、方案:根據活動主題,認真制定好計劃,制定詳實活動方案,明確目的、內容、方法、步驟、注意事項及預期成果等,做到活動前心中有數。

3、組織活動:根據計劃和方案,同學生一起親歷實踐並給予學生及時恰當指導以解決實際困難,並注意生成性專題以完善活動內涵。

4、總結反思:幫助學生及時活動總結,積累經驗彌補不足,提出建議,展示成果,發展能力。

五、實施保障

1、進行專業理論學習,提高思想認識和業務水平,為課程的成功實施奠定基礎。

2、及時制定各級各類實施計劃和方案,做到有的放矢。

3、實行彈性課時制,依據實際情況靈活安排。

4、評價創新:從學習態度、學習能力、自身發展、學習成果等多個方面,通過自評、他評、師評、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等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激勵。

5、強調合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本身就是一項綜合性極強的課程,因而學科之間的合作就顯得尤為重要,他不僅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關鍵,更是課程實施成功與否的前提,因而本學期我們對此項工作尤為重視,並將之列之工作的重中之重。

6、輿論宣傳:加大宣傳力度,積極爭取家長及社會的密切配合,提高活動效率。

7、資源保障:開放校圖書館、實驗室、微機室等作為活動基地,以保證綜合實踐活動課實施的科學性。

8、加強管理:落實課程實施責任制,強化過程管理,確保綜合實踐活動順利開展,做到每一次活動全程萬無一失,不出事故

六、具體安排

九、十月 我愛家鄉

十一、十二月 感恩

篇三: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研究性、實踐性、操作性於一體的課程。擔任這門學科的教師,都應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教學中,既參與利用他人的教學資源,又充分結合本地、本校實際選擇課題,尤其是是學生自己提出的,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選題到活動,學生要能自主參與,動手動腦,這樣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了培養,才能保證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

二、教材分析

綜合實踐是一門新興的課程,它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悟、體驗、實踐、參與以及思維能力的發展,突出學生學習感情、學習能力的形成,以及興趣培養,重視活動內容與課題的有效結合,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我校基於關注孩子的成長,在本學期就制訂了些主題活動。

三、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進一步瞭解社會生活和社會環境,增長活動所需的知識,增強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養成勞動觀念,形成一般勞動技能。

四、教學措施:

1、提高認識

開學初,學習相關理論文章,通過學習,進一步明確這門課程教學的重要性,進而加深認識為什麼要開設這門課程,,為什麼要把它作為必修課。

2、精心選題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繫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因此選題範圍十分寬廣。教學計劃中,我們要圍繞“探索自然、親近社會、發展自我”這三大主題精心選題,使選題的過程,成為師生探索、發現。研究的過程。

3、開展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帶來了一場學習方式的革命,使學生能夠經歷以往不曾領略的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教師和學生既是活動方案的開發者,又是活動方案的實施者,組織開展活動,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五、滲透相關法律知識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相關法律知識滲透,從而使學生從小就明白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篇四: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本學期我任教六年級一班、二班、三班的綜合課教學。

一、指導思想

繼續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思想,實施素質教育,更好的培養學生各方面綜合實踐的能力,帶領學生走入更廣闊的社會活動空間,豐富學生的知識、情感等方面的體驗。活動課程來源於學生的生活和真實的社會環境,並有一定的研究難度和研究意義。在開展活動課之前,要儘可能地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學情分析

我任教的六年級三個班的學三百多人,學生在過去的幾年中參與研究了許多課題,有一定的研究經驗,對於研究新鮮事物很感興趣,本學期配合日照提倡的文明主題教育學生做一個文明公民。培養學生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使學生對自己身邊的環境瞭解的更加透徹。

三、活動目標

1、在情感態度方面:

使學生了解日照的人情風物文化,關心父母的工作環境,關注生活,積極參與社會,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的態度,培養合作精神和自我發展意識;培養學生珍視生活、熱愛生活。配合日照大力提倡的文明城市主題,教育學生做一個文明人。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各種形式的表達能力;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識方面:

主要是通過學生探究學習,發現和獲得知識。即不再是以間接經驗為主,而是直接經驗為主。讓學生了解日照的名人,關心日照的未來,關注周圍環境。

四、教學措施

1、教學方法採用根據不同的內容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把模仿、體驗、探究、反思以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網絡學習、社會實踐等方式融合好,使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習過程成為手腦並用,生動活潑,豐富多彩,充滿樂趣的過程。

2、瞭解和研究學生,把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的聯繫。努力創造條件,使全體學生都能主動愉快地學習,進行自主探究,儘可能注意個性的培養,指導學生在主動學習中獲得成功,並分享成功的快樂。

五、內容安排

(略)

篇五: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周次

課次

課題或教學內容

教時

教學目標

第1周

準備周

1

讓學生準備好本學期所需要用的工具,並瞭解各種工具的使用方法。

第2-3周

1

家政——家庭種植

1

1、向學生介紹花卉種植的基本知識。 2、瞭解幾種家庭常見的觀賞花卉。 3、 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他們的文化修養。

第4-5周

2

家政——扦插、養護菊花

1

1、向學生介紹菊花的基本知識。 2、掌握如何養護菊花。 3、學生能夠理解和掌握扦插菊花。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第6-7周

3

家政——做花圃管理員

1

1 讓學生在勞動與技術綜合實踐活動中自己動腦、動手,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第一手感性知識,獲得親身體驗. 2 瞭解小花圃管理的基本知識,設計小花圃管理方案,讓兒童的智慧在勞動實踐中生成。 3.培養學生愛勞動的品質,使學生懂得美是人類勞動創造出來的,教育學生用自己的雙手,通過辛勤的勞動,美化環境,美化生活。

第8-9周

4

家政——種瓜、種豆樂趣多

1

1 分小組查閲資料,瞭解種植南瓜和毛豆的有關資料. 2 分小組栽培南瓜和毛豆. 3 通過栽培南瓜和毛豆,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善於觀察,團結協作等良好品質.

第10周

期中複習

1

第11-13周

5

家政——插花藝術

1

1、 收集各種花卉的資料,瞭解它們所代表的象徵意義; 2、 走進插花世界,體驗插花藝術的魅力。

第15-18周

6

技術初步——我的校園

1

組成學習小組,設計和製作“美麗的校園”的模型的方案,並寫出文字草案。

篇六: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同學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繫同學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它打破教育與生活的隔離,孩子們在學校當中在與其他場合當中一樣,需要享受一種完整的生活。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教改也好,課改也好,第一項任務就是把生活的權利還給孩子,把學習的過程變成生活的過程,加強學校教育與兒童生活、社會生活的聯繫。它改變單一的課程結構,改變教學方式,為同學表現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空間。

二、學習情況分析

三年級小同學文化基礎知識、社會閲歷和人生體驗還非常有限,所以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應該是“在體驗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體驗為主,在研究和解決問題方面,強調養成初步的方向。實施綜合實踐課程,就是要為同學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瞭解周圍的生活環境,關注自己及同伴當中的心理健康、人際交往問題,激發他們對自然和社會問題的好奇心,擴大視野,積累經驗。總之,就是要讓他們更多地去看,去聽,去想,去試。

考慮到三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我們的綜合實踐課設定了三大主題: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希望通過這三大主題激發着同學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

三、課程總體目標:

密切同學與生活的聯繫,推進同學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同學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1、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展的責任感。

3、發展同學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展同學的動手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4、培養同學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整理與歸納信息,並恰當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勵同學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並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他們探究和創新的慾望,培養創新能力。

6、養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培養同學積極進取、善於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四、活動重點:針對三年級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在編寫“活動資料”時,把提高同學的觀察力作為三年級的重點。

1、我們要在活動中有意識、有計劃地發展兒童的觀察力,使同學學會進行有目的、系統的觀察,全面的觀察。要求同學會看、會聽、會嗅、會嘗和會觸摸,並且會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覺,綜合起來進行思考。

2、在三年級深入的觀察活動中,要求同學對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較),要求同學進行獨立的思考,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觀察以後,要他們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無疑對他們素質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動難點:就是能夠從直接經驗抽象出問題的本質來,完成思維發展的飛躍,從而提高同學的素質。

六、實施策略

1、與學科教學相結合

每一門學科都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都互相滲透。在學科教學中,同學會由本學科生成許多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這時,教師要具有敏鋭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幫助同學提煉加工使之成為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課題,教師都要在教學中培養自己挖掘綜合實踐活動素材的意識,使學科教學深入、徹底,更使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的選擇具有廣泛性。

2、與同學的生活實際相結合

生活,是同學學習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同學對自己的生活熟視無睹,豐富多彩的生活對他們來説是平淡無奇的。這是因為他們對身邊的小事往往習以為常,見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認識身邊的小事,不僅會理解小事的教育意義,而且會提高思維的品質和研究習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使命。

3、與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

現在的同學不再是隻會讀書的機器了,他們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的焦點問題。對一些公眾現象,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們渴望被大人們認同,希望得到和大人們一樣的成就。我們把社會熱點問題引入校園,指導他們採用具有個性化的方式展開深度探究,從而獲得自己獨創性的理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旨所在。如通過對自然界觀察、參觀、調查等多種形式,使同學懂得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珍愛生命,讓同學從人文景觀、自然景觀中獲得美的體驗。

4、與傳統節日相結合

我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文化傳統的泱泱大國,在歷史長河中積澱下來的文化精髓是同學學習的極佳資源,為了讓同學記住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結合傳統的節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如由中秋節、重陽節引申開來的以敬老愛老為主題系列活動。

5、與學校工作相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課程,雖然沒有固定的教材,但並不是沒有目標。而這些目標和要求往往也是學校德育工作要達到的。因此,我們將綜合實踐活動的課題與學校德育、少先隊活動和校本課程的開發結合起來,互相借鑑、互相滲透更有利於同學的發展,如可結合國旗下的講話內容、紅領巾廣播欄目,開展行為習慣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時事熱點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

七、課時安排

每週一課時,便於師生都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便於開展活動時進行資源共享。

篇七: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指導思想:

繼續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思想,實施素質教育,更好的培養學生各方面綜合實踐的能力,帶領學生走入更廣闊的社會活動空間,豐富學生的知識、情感等方面的體驗。活動課程來源於學生的生活和真實的社會環境,並有一定的研究難度和研究意義。課題的選擇要從培養學生應具備哪些方面的綜合能力進行全盤考慮,要對提出的課題進行反覆的論證,併兼顧到有哪些學科的參與,重點要解決什麼問題,最終的研究價值是什麼等等。在開展活動課之前,要儘可能地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活動要求:

與綜合實踐活動相適應的基本學習方式是探究學習,要體現學生活動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探究性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學會發現,學會探究,形成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具體目標如下:

1、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勞動能力。

2、形成從自己周邊生活中主動發現問題並獨立自主地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

3、培養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和積極向上的態度。

4、瞭解信息技術、勞動技術、社區服務和探究活動的常識。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表現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

活動重點:引導學生獲得親身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讓學生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個性。

周次主題主要內容

2翰墨飄香確定活動研究對象、制定活動方案、人員分工

3收集資料、調查和採訪、收集展示書法作品

4活動彙報、活動總評

5我的雙休日明確主題、明確活動步驟、準備活動工具

7調查活動方案、彙總調查情況

8活動交流、評價與反思

9我喜歡的電視節目提出活動主題、制定活動方案、設計調查問卷

10調查問卷、電視歌曲比拼、漫畫人物設計

11活動交流、評價與反思

12唱響“綠色”包裝的旋律明確主題、調查建議、制定方案、人員分工

13收集資料、做資料卡

14活動交流、評價與反思

15校園節能有妙招確定研究對象、制定方案、工具準備

16調查採集資料、寫活動日記

17活動交流、評價與反思、成果推廣活動安排:

篇八: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一、輔導思想

歸納實踐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歷,密切聯絡學生自身日子和社會日子的、體現對知識的歸納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它打破教育與日子的隔離,孩子們在校園傍邊在與其他場合傍邊相同,需要享用一種完整的日子。

學習的進程就是日子的進程,教改也好,課改也好,第一項任務就是把日子的權利還給孩子,把學習的進程變成日子的進程,加強校園教育與兒童日子、社會日子的聯絡。它改動單一的課程結構,改動教育方法,為學生體現立異精力和實踐才能供給空間。

二、學習狀況剖析

三年級國小生文明基礎知識、社會閲歷和人生體會還非常有限,所以在施行歸納實踐活動課程的方針應該是“在體會中研討”,即以形成直接體會為主,在研討和解決問題方面,強調養成開始的方向。

施行歸納實踐課程,就是要為學生供給更多的機會,讓他們瞭解周圍的日子環境,重視自己及同伴傍邊的心理健康、人際交往問題,激發他們對天然和社會問題的好奇心,擴展視界,積累經歷。總之,就是要讓他們更多地去看,去聽,去想,去試。考慮到三年級兒童的心理特色,咱們的歸納實踐課設定了三大主題:人與天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期望經過這三大主題激發着學生的獨立考慮和立異才能。

三、課程總體方針

密切學生與日子的聯絡,推進學生對天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絡的全體知道與體會,開展學生的立異才能、實踐才能以及傑出的個性質量。

1、親自參加實踐,重視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敞開的學習情形中取得親自參加實踐的積極體會和豐厚的經歷。

2、取得對天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絡的全體知道,形成親近天然、關愛天然、關懷社會以及自我開展的責任感。

3、開展學生在自己的日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才能,學會認知、開展學生的着手才能,養成探究學習的情緒和習氣。

4、培育學生經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整理與歸納信息,並恰當地使用信息的才能。

5、鼓舞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考慮,別具一格,斗膽提出自己的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並積極主動地去探究,激發他們探究和立異的慾望,培育立異才能。

6、養成協作認識、民主認識、科學認識、環境認識、培育學生積極進取、長於交往等傑出的個性質量。

四、活動要點

針對三年級兒童身心開展的特色,在編寫“活動材料”時,把進步學生的調查力作為三年級的要點。

1、咱們要在活動中有認識、有計劃地開展兒童的調查力,使學生學會進行有意圖、系統的調查,全面的調查。要求學生會看、會聽、會嗅、會嘗和會觸摸,並且會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覺,歸納起來進行考慮。

2、在三年級深化的調查活動中,要求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化的研討(歸納、比較),要求學生進行獨立的考慮,培育他們的立異精力是非常重要的。在深化地調查以後,要他們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無疑對他們本質的進步非常有利。

五、活動難點

從直接經歷抽出問題的本質,完成思維開展的飛躍,然後進步學生的本質。

六、施行策略

1、與學科教育相結合

每一門學科都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都相互浸透。在學科教育中,學生會由本學科生成許多具有研討價值的問題,這時,教師要具有敏鋭的捕捉信息的才能,幫助學生提煉加工使之成為歸納實踐活動的研討課題,教師都要在教育中培育自己挖掘歸納實踐活動資料的認識,使學科教育深化、徹底,更使歸納實踐活動課題的選擇具有廣泛性。

2、與學生的日子實踐相結合

日子,是學生學習的大舞台。但很多學生對自己的日子視而不見,豐厚多彩的日子對他們來説是平鋪直敍的。這是因為他們對身邊的小事往往習以為常,見怪不怪。假如用研討的眼光看待、剖析、知道身邊的小事,不僅會了解小事的教育意義,而且會進步思維的質量與研討習氣。這是歸納實踐活動的重要任務。

3、與社會熱門問題相結合

現在的學生不再是隻會讀書的機器了,他們關懷國家大事,重視社會的焦點問題。對一些大眾現象,他們有自己共同的見解。他們渴望被大人們認同,期望得到與大人們相同的成就。咱們把社會熱門問題引進校園,輔導他們採用具有個性化的方法展開深度探究,然後取得自己獨創性的瞭解。這是歸納實踐活動的主旨地點。如經過對天然界調查、參觀、調查等多種形式,使學生懂得人與天然要和諧相處、喜愛生命,讓學生從人文景觀、天然景觀中取得美的體會。

4、與傳統節日相結合

我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文明傳統的泱泱大國,在歷史長河中沉澱下來的文明精華是學生學習的極佳資源,為了讓學生記住咱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咱們結合傳統的節日開展歸納實踐活動,如由中秋節、重陽節引申開來的以敬老愛老為主題系列活動。

5、與校園作業相結合

歸納實踐活動是一門課程,雖然沒有固定的教材,但是並不是沒有方針。而這些方針與要求往往也是校園德育作業要達到的。因而,咱們將歸納實踐活動的課題與校園德育、少先隊活動與校本課程的開發結合起來,相互學習、相互浸透更有利於學生的開展,如可結合國旗下的講話內容、紅領巾播送欄目,開展行為習氣系列、文明品德系列、時勢熱門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題的歸納實踐活動。

七、課時安排

每週一課時便於師生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便於開展活動時進行資源共享。

篇九: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有一定的抽象和邏輯思維能力,有一定的研究性學習和參加社會實踐的基礎,自我探究能力有所提高。處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大部分聰明好學,上進心強,初步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學習較認真,能比較有興趣地參與到老師預設好的一些實踐活動中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強。但是也有個別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不大,對周圍事物不夠關注,學習、行為習慣教差,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希望能通過教師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來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培養綜合實踐能力。

二、教學內容

1、以社會實踐為基本形式的體驗性學習活動

社會實踐以豐富學生的社會閲歷、生活積累和文化積累為目標,重視學生的親歷親為。內容包括參觀、考察、訪問本地區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係,學生通過從自然、社會中的親身體驗,懂得課堂以外豐富領域的知識。本學期我們的社會實踐活動是《昌樂資源知多少》。

2、以社區活動為基本形式的參與性體驗活動

社區活動包括成為某一社會活動的成員員進行實際的生產活動、社區服務活動、公益活動等等。通過發揮少先隊員在社區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推動城市文明建設。

3、以課題探究為基本形式的研究性學習活動

課題研究基於學習者的興趣,從自然、社會、文化和學習者自身生活中選取有意義的主題,進行跨學科的探究。並選取人與自然(如環境污染、動物植物、生態平衡)、人與他人(如師生關係、人際關係、希望工程等)、人與社會(如交通狀況、娛樂、消費、社區環境等)、人與科學(如科學發展史、科學與生活、科學)等作為確定主題的依據。本學期我們確定的研究課題是《有關雨的探索》。

三、活動目標

1、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展的責任感。

3、發展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4、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整理與歸納信息,並恰當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勵同學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並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他們探究和創新的慾望,培養創新能力。

6、養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善於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7、瞭解科研的一般過程和方法,體驗科研的艱辛和快樂。

四、活動重難點

1、在活動中有意識、有計劃地發展兒童的觀察力,使同學們學會進行有目的、系統的觀察,全面的觀察。要求學生會看、會聽、會嗅、會嘗和會觸摸,綜合起來進行思考。

2、要求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較),進行獨立的思考,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在深入地觀察以後,要他們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3、能夠從直接經驗抽象出問題的本質來,完成思維發展的飛躍,從而提高同學們的素質。

五、活動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按計劃實施教學活動。

2、根據本班學生實際與班級特色,設計有效的教學思路,及時進行教學反思,適時調整教學思路。

3、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學習。

5、加強學科的交叉和滲透,拓展學科知識,改善知識結構。

6、開發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創造性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7、有效激勵機制,優化評價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實踐活動,培養自己的能力。

六、活動安排

(略)

篇十: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繼續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思想,實施素質教育,更好的培養學生各方面綜合實踐的能力,帶領學生走入更廣闊的社會活動空間,豐富學生的知識、情感等方面的體驗。活動課程來源於學生的生活和真實的社會環境,並有一定的研究難度和研究意義。課題的選擇要從培養學生應具備哪些方面的綜合能力進行全盤考慮,要對提出的課題進行反覆的論證,併兼顧到有哪些學科的參與,重點要解決什麼問題,最終的研究價值是什麼等等。在開展活動課之前,要儘可能地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共有學生一百多人,大部分學生有一定的動手能力,對於一些操作性的課題興趣濃厚。但由於學校出於一些安全方面的考慮,對於一些需要離開校園的社區調查活動開展有很大的阻力,因此,本學期,把重心放在校園內,學生身邊的事情,着重通過一些研究性學習課題,培養學生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三、活動目標

1、在情感態度方面:重點培養學生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生態環境、關心地球、關心可持續發展,積極參與社會,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的態度,培養合作精神和自我發展意識;培養學生珍視生活、陶冶性情、熱愛生活。

2、在能力方面:要着重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各種形式的表達能力;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識方面:主要是通過學生探究學習,發現和獲得知識。即不再是以間接經驗為主,而是直接經驗為主。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社會生活、探究活動的一些常識。

四、教學措施

1、教學方法採用根據不同的內容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把模仿、體驗、探究、反思以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網絡學習、社會實踐等方式融合好,使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習過程成為手腦並用,生動活潑,豐富多彩,充滿樂趣的過程。

2、瞭解和研究學生,把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的聯繫。努力創造條件,使全體學生都能主動愉快地學習,進行自主探究,儘可能注意個性的培養,指導學生在主動學習中獲得成功,並分享成功的快樂。

3、把積極的勞動與技術態度和正確的勞動與技術價值觀的形成滲透到整個教學過程中。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時間能力的培養貫穿於教學始終。

4、綜合實踐活動還要把課堂教學與校內外的勞動結合起來,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則,在課堂上做手工要注意清潔衞生,剪下來的廢紙屑不能亂扔,使用工具要注意安全。

五、內容安排

周次

教學內容

周次

教學內容

1-4

我們愛清潔、洗茶具、洗餐具、洗衣服、拖地板、擦玻璃

15

紙多面體的構成和變化

5-6

用紙製作多面體

16

立交橋

7

摩天大樓

17

廢紙盒造型

8-9

好習慣伴我成長(綜合實踐活動)

18

技術信息

10

多面體

19

檢測

11-14

描繪高淳(綜合實踐活動)

篇十一: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指導思想:

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和實踐,我校綜合實踐課逐步建成了一種以校為本、校內外兼承的研究性學習的道路。為了使我們綜合實踐課程的開發與研究得以更廣泛的鋪開,本學期我們將繼續利用學校及周邊有利環境,開展以學科教學為龍頭,輔助實踐性研究的綜合實踐課及以校本專題研究為主要內容的相關主題活動。因此,本學期我校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思想是:通過實踐研究讓學生產生情感體驗、能力方法和知識經驗,以學科實踐活動為基點,把學科教學的知識點融進實踐活動中去,產生主題性實踐活動,開展系統性的綜合實踐活動,讓更多的老師參與進來,以推動學生綜合學習和實踐研究的能力。

課程實施:

(一)課時安排:

我校綜合實踐活動的課時與學校自主使用的課時結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集中使用,內容有分有合,靈活掌握。在具體實施時三到六年級每週安排兩節,並嚴格規定綜合實踐活動的所有課時不得移作它用,教導處將不定時進行隨堂聽課檢查。

另外,除了課表上安排的課時,鼓勵指導教師要有吃苦精神,鼓勵他們還要充分利用雙休日、節假日、寒暑假充足的時間資源和豐富的校外資源,指導學生以活動小組的形式開展好綜合實踐活動,期間,不可忽視發揮校外輔導員和家長的指導作用,以保證活動的質量和學生的安全。

(二)教師落實情況:

綜合實踐活動作為一門新興的課程,沒有現成的教材,沒有專職的老師,沒有統一的模式,因此對從事這門課程的任何一個教師來講,都將面臨着極大的困難和挑戰。從本校實際情況出發,目前還沒有專職的教師,在這樣的困難面前,我們學校在教師落實上作了如下安排:

1、三、四、五、六年級各班班主任(多數為語文教師);

2、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學生、家長及教師組成“導師團” ,共同參與完成課程教學任務。

(三)實施策略:

1、制定活動目標:

(1)跳出以往研究的小圈。前面的探索我們走的路可謂是舉步維艱,成績也取得了一點,經驗也積累了一點,但綜觀綜合實踐活動的各個領域,我們的研究更多的還是停留在研究性學習中,通過資料探索的方法做研究的層面,具有很大的狹隘性,故我們要讓學生在這學期通過觀察、調查、研討、實踐等多種方法,從更廣的角度去研究和開發這們課程。

(2)繼續走學科整合之路。學生在學科學習的過程中會不斷地產生自己感興趣的、想研究的主題,所有任課教師要善於發現和捕捉這些主題,積極參與課程內容的建設。這不是幾個教師的任務,每個教師都要求帶着綜合實踐活動的意識進入課堂。各班在整合的基礎上選出2-3個有價值的研究主題開展研究活動。

(3)要充分發掘和利用學校、校外、家庭的資源服務於課程的建設,學校、校外有豐富的資源可以為我們所用,另外,我們要充分利用農村的特色,在這一塊上好好地動一番腦筋,做做文章。

(4)構建出以研究性學習為核心,以信息技術教育為補充與拓展,以勞動與技術教育及社會實踐為主要活動形式的國小綜合實踐活動基本模式。

(5)三、四、五年級提供一個大的研究主題,每一個班再根據學生實際,班級實際生成小的研究主題,這作為體現學校科技特色的必選課題。之外每班還可自選1-2個課題進行研究,要充分體現“問題從學生中來”的選題原則。

2、開展具體工作:

(1)開發綜合實踐活動的資源。

開發學校資源 :一是發揮好現有圖書的功能,提高圖書的流通率;二是建設好能體現科技特色、學校特色的宣傳陣地。

開發農村資源 : 一是與本鄉企業掛鈎,定期組織學生進行採訪、調查;二是聘請關心學校教育又有特長的社會各界人士和家長擔任我校的校外輔導員,定期指導學生開展活動,這一點這一學期要引起重視。

(2)定活動的主題並制定好實施計劃開展活動。

本學期,各年級可以以班為單位,也可以年級為單位開展,各班、各年級要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實際,確定好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並圍繞主題制定好切實可行的活動計劃,以保證活動有序深入地開展。並要教師堅持邊實踐邊反思的原則,根據計劃富有創造性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要在不斷的實踐中及時整理課程內容和學生在過程中的文字和圖片資料,在學期末完成各班的綜合實踐活動資料彙編工作。

(3)加強學習與指導。

對教師的提升,這學期不僅要加大對教師理論學習的力度,且要有的放矢地利用家長會等機會向價值大力宣傳綜合實踐活動的有關理念等。在學期中,學期末各年級各推薦一堂面向全體教師展示,其餘教師也要認真上好這門課,不得移作他用。再則,要組織教師研討優秀案例,定期反思總結,還要開展自由式研討活動和辯論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來提升教師的素質及時對這門課程的全新認識。

指導學生有目的地收集材料並加以整理,指導學生能運用調查、觀察、詢問、測量等方法;指導學生寫好觀察日記,調查報告,研究小論文等,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的發生。

(四)研究活動安排:

1、必選課題:

現在為每個年級提供一個必選課題。各班可在這一課題下自主選擇確定一個小主題展開研究。如以班為單位,班與班之間不能重複,如以年級為單位,年級與年級之間不可重複,制訂好相應的活動計劃:

三年級:我們的校園(歷史、植物、教師、學生、食堂??)

四年級:快樂的節日(由來、風俗??)

五、六年級:我愛我家鄉(歷史故事、環境衞生??)

2、自選課題:

本着“問題從學生中來,研究在學生中進行”的原則,從第一堂課開始,教師就要求每個學生從學習、生活、娛樂中,從學校、家庭、校外提出自己感興趣的或是不明白的問題,每人至少三個。然後,帶領學生先來篩選,再進行整理,自主選擇,最後組成研究小組開展“我想研究??”的研究活動。

(五)評價措施: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評價以形成性和發展性評價為主,注重學生主體參與實踐的過程及在這一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創造性和個性化。建好師生成長記錄袋是我們評價的主要方式。對於每個學生和教師,要能及時保存好活動過程的經歷,及時總結活動過程的實際體會。主要採用彙報、成果作品展示、研究報告、觀察日記、競賽等。要求做到三個認真:一是認真準備,計劃;二是認真上課;三是認真總結。

篇十二: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一、教材分析:

《綜合學習與實踐》是正在探索中的一類新型課程。課程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技術教育。課程的選擇是從學生身邊事物開始,涉及到生活教育、心理教育、環境教育、安全教育、國防教育、科技教育。其主要思路是圍繞“我與家庭、我與學校、我與社會、我與自然”等綜合性實踐活動,以研究性學習為主要學習形式,以“實踐、創新、發展”為主線展開。同時滲透相關法制教育內容。

二、學生分析:

1、通過半學年《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學習,學生們對《綜合實踐活動課》這門課已經有所瞭解,知道本學科是由一個一個的活動組成,這是令他們喜愛的。但是他們卻常常不能自覺作好課前準備。

2、雖然經過一學年多的學習,學生們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但是他們的觀察力、思維力有待提高,學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內在,難以把握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

3、對活動感興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內在。

4、本年級大部分學生的都具有一定的基礎知識,而且喜歡綜合實踐活動,愛動腦、愛動手。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平時的學習習慣較差,以往的基礎知識不是很紮實,再加自己不嚴格要求,所以教師平時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三、教學活動目標:

1、學生的發展,圍繞發展學生潛能這一核心,正確處理學生、教師、教材、學校、社會之間的關係,始終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

2、重視學生實踐活動的過程,使其獲得參與研究的積極體驗。要求學生主動參與,自由活動,調動學生活動的積極性和探索慾望。

3、重視學生知識、經驗、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多思路、多角度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要求學生不僅關注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4、重視學生全體參與,學會共處、學會分享、學會合作。

5、使學生在對社會現實問題的思考、探索、嘗試、參與和解決的自由中獲得積極的、生動活潑地發展。

四、教學活動的具體措施

1、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認真備課,收集各種資料,認真上好每一節課。並且運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認真鑽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讓學生關注收集和了解事實,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提倡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合作。進行探究性的學習活動,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3. 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活動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着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等,讓學生在對問題進行思考、探索嘗試、參與和解決的自由中獲得積極的、生動活潑地發展。

4. 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積累感性經驗,運用和驗證益友的學科知識經驗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5. 採用獨立活動和合作活動的緊密結合,讓學生學會與人共處,學會溝通合作,學會互相交流,學會與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充分運用教具、掛圖、音像教材進行直觀教學,尤其要組織好每一個觀察認識活動,讓學生去親身經歷、體驗每一個活動。

7、發揮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有着廣泛而又密切聯繫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尤其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係密切的實際問題,從中讓學生體會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價值。

篇十三: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

通過前一年的學習,五年級學生對綜合實踐課程有了初步的瞭解。特別是這個五(3)班的同學,學習紀律好,善於團結協作,對綜合實踐這門課程有比較濃厚的興趣。但是他們的研究能力還停留在網上查找資料的層面,缺乏動手實驗探究的興趣和方法。其次,因語文、數學課業負擔比較重,課餘時間大多被繁重的家庭作業佔領,學生對擠時間去開展實踐活動感到很有壓力,很辛苦,個別同學甚至感到厭倦。因此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多和語數老師溝通協商,儘量讓學生從繁重的課業負擔解脱出來,多留給學生自由實踐鍛鍊的時間和空間,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着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

五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培養學生對生活、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具備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要讓他們

們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的方法,信息資料的蒐集、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學生形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創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教材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開設的新型課程,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宗旨是:“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強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相當豐富,形式也和多。教材編排上充分體現國小學科知識和技能聯繫較多,與學生學習生活環境聯繫密切,容易激發興趣。

三、活動目標:

1、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參與,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為學生提供開放的個性發展空間。引領學生走向現實的社會生活,促進學生與生活的聯繫,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開放的空間。

3、培養學生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和勇於實踐的精神,注重學生在實踐性學習活動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使學生超越單一的接受學習,親身經歷實踐過程,體驗實踐活動,實現學習方法的變革。

4、指導學生學習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操作方法,利用網絡收集、整理和處理信息,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

四、活動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要反映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各方面的個性表現。不但要關心學生學會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關心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和變化,關心學生合作與交往能力的提高,關心學生社會化的發展。評價的內容應該包括學生在活動中的行為、情感反應、參與程度、合作程度等。要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評價”,充分挖掘和發展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關注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發展和個性化表現,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使他們獲得學習成功的樂趣。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教師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活動過程,對整個活動操作做到心中有數。

2、努力創設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時有所創造,有所收穫。

3、利用現代化媒體,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

4、善於組織小組活動,讓每個學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機會。

六、教學進度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八個主題:

1、地震防護;

2設計與製作;

3、水與我們的生活;

4、愛護我們的眼睛;

5、生活中的廣告;

6、歡歡喜喜過春節;

7、生活垃圾的調查與處理;

8、可愛的家鄉。

根據教學時間及學生的興趣、需要,篩選以下五個主題進行教學,教學進度安排如下:

周次課題

2—4地震防護

5—7設計與製作

8—11水與我們的生活

12—14生活中的廣告

15—18生活垃圾的調查與處理

篇十四: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種研究性活動,也是一種通過實踐研究讓學生產生情感體驗、能力方法和知識經驗的活動。在教育實踐中我們發現,孩子們在經歷每一個主題實踐活動都生成了一些與學科課程相關的能力。於此,我們想以學科實踐活動為基點,開展系統性的綜合實踐活動,讓更多的老師參與進來,以推動學生綜合學習和實踐研究的能力。

二、研究內容

1.把學科教學的知識點融進實踐活動中去,產生主題性實踐活動

2.展開以研究性學習為目標的學生情況調查,進行階段性總結

三、實踐途徑和步驟安排

我們將在各年級的語、數學科中篩選出一些有價值的實踐活動以競賽或專題彙報的形式展開,再綜合生成出一些各年段的專題實踐活動,具體安排如下:

三月

環保小衞士

瞭解我校校園衞生情況,對校園衞生保潔工作出謀化策

本組同學、班主任和衞生老師

四月

詞語接龍

收集春的詞語、句子和詩歌詞,感受春的無限魅力

全體同學和語文老師

5月

勞動者頌歌

瞭解自己的父母及鄰居的工作、生活狀況,體會勞動者的辛勤。進行角色互換活動,體驗一天的家務勞動

全體學生、家長、鄰居和班主任

6月

成長物語

收集自己成長曆程的幾個精點回憶,利用圖文編寫或打印成一個小冊子

全體學生、美術老師和班主任

畢業語錄

給自己在成長物語上留下幾句話,鞭策自己也勉力別人

獨立完成

篇十五: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就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繫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它打破教育與生活的隔離,孩子們在學校當中在與其他場合當中一樣,需要享受一種完整的生活。學習的過程就就是生活的過程,教改也好,課改也好,第一項任務就就是把生活的權利還給孩子,把學習的過程變成生活的過程,加強學校教育與兒童生活、社會生活的聯繫。它改變單一的課程結構,改變教學方式,為學生表現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空間。

二、學習情況分析

三年級國小生文化基礎知識、社會閲歷和人生體驗還非常有限,所以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應該就是“在體驗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體驗為主,在研究和解決問題方面,強調養成初步的方向。實施綜合實踐課程,就就是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瞭解周圍的生活環境,關注自己及同伴當中的心理健康、人際交往問題,激發他們對自然和社會問題的好奇心,擴大視野,積累經驗。總之,就就是要讓他們更多地去看,去聽,去想,去試。

考慮到三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我們的綜合實踐課設定了三大主題: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希望通過這三大主題激發着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

三、課程總體目標:

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繫,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1、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展的責任感。

3、發展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4、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整理與歸納信息,並恰當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並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他們探究和創新的慾望,培養創新能力。

6、養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善於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四、活動重點:

針對三年級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在編寫“活動資料”時,把提高學生的觀察力作為三年級的重點。

1、我們要在活動中有意識、有計劃地發展兒童的觀察力,使學生學會進行有目的、系統的觀察,全面的觀察。要求學生會看、會聽、會嗅、會嘗和會觸摸,並且會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覺,綜合起來進行思考。

2、在三年級深入的觀察活動中,要求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較),要求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就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觀察以後,要他們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無疑對他們素質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動難點:

就就是能夠從直接經驗抽象出問題的本質來,完成思維發展的飛躍,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

六、實施策略

1、與學科教學相結合

每一門學科都不就是孤立的,它們之間都互相滲透。在學科教學中,學生會由本學科生成許多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這時,教師要具有敏鋭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幫助學生提煉加工使之成為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課題,教師都要在教學中培養自己挖掘綜合實踐活動素材的意識,使學科教學深入、徹底,更使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的選擇具有廣泛性。

2、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

生活,就是學生學習的大舞台。但就是很多學生對自己的生活熟視無睹,豐富多彩的生活對他們來説就是平淡無奇的。這就是因為他們對身邊的小事往往習以為常,見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認識身邊的小事,不僅會理解小事的教育意義,而且會提高思維的品質和研究習慣。這就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使命。

3、與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

現在的學生不再就是隻會讀書的機器了,他們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的焦點問題。對一些公眾現象,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們渴望被大人們認同,希望得到和大人們一樣的成就。我們把社會熱點問題引入校園,指導他們採用具有個性化的方式展開深度探究,從而獲得自己獨創性的理解。這就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旨所在。如通過對自然界觀察、參觀、調查等多種形式,使學生懂得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珍愛生命,讓學生從人文景觀、自然景觀中獲得美的體驗。

4、與傳統節日相結合

我國就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文化傳統的泱泱大國,在歷史長河中積澱下來的文化精髓就是學生學習的極佳資源,為了讓學生記住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結合傳統的節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如由中秋節、重陽節引申開來的以敬老愛老為主題系列活動。

5、與學校工作相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就是一門課程,雖然沒有固定的教材,但並不就是沒有目標。而這些目標和要求往往也就是學校德育工作要達到的。因此,我們將綜合實踐活動的課題與學校德育、少先隊活動和校本課程的開發結合起來,互相借鑑、互相滲透更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如可結合國旗下的講話內容、紅領巾廣播欄目,開展行為習慣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時事熱點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

七、課時安排

每週一課時,便於師生都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便於開展活動時進行資源共享。

篇十六: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適應學生個性發展和社會需要,以學生的直接經驗或體驗為基礎,以“實踐、創新、發展”為主線,更有效地提升素質教育的豐富內涵,讓學生儘早地通過學校綜合實踐活動,學會在觀察中思考,實踐中體驗,探究中創新,拓展知識和技能,鍛鍊、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實踐能力、正確對待挫折和克服困難的能力,激發和養成艱苦奮鬥、創新探索、勇於拼搏、不斷進取、團隊合作的精神,讓他們有機會去探索實際問題、參與實際生活,成為一個有素養、有能力的現代中學生。

二、課程實施的原則

1、主題性原則

傳統的課程類型既包含有知識,又包含有經驗,並按照知識和經驗的系統結構組織和設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儘管也包含有知識和經驗,但它是以知識和經驗的現實主題為中心進行組織,以問題的形式來呈現,通過活動的方式來實施的。因此,它既不是單純的學科課程,也不是活動課程,而是綜合了各種課程優點達到了優勢互補的,以主題性為主要特徵的課程。

2、生活性原則

長期以來,受理想教育思想的影響,學校教育將人類迫切要求解決的現實問題與人類生活的課題置之度外,結果導致學生缺乏起碼的社會生活常識。正因為如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需要着力解決這一問題,促使學校教育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未來與現實的統一。

而達到這一目的的有效途徑之一,在於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避免學術性、學問化,多選取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如家庭、環境、健康、交通、文化、城市建設等問題。

3、開放性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題的綜合,決定了其教學組織形式在時間、空間上應該是開放的,而非限制於教室和課堂45分鐘,教師應讓學生走進生活,走向社會,引導他們在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實踐能力,增強創新意識。

4、全面性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應對學生進行全面發展的教育,既要培養學生的認知系統,也要內化個體的心理因素,發展他們的非認知系統。所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不僅要關注知識、能力,而且要關注學習方法和過程,關注態度、情感和價值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課程的實施

(一)目標

知識層面:通過學生的實踐和探究,豐富自身的知識積累。

能力層面: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蒐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口頭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激發學生實踐、探索的興趣;培養學生求真務實,大膽質疑,勇於開拓的學習情操,構建學生艱苦奮鬥、創新探索、勇於拼搏、不斷進取、團隊合作的精神。

(二)內容指向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確定,應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關於自然、社會和人的知識以及相關的直接經驗;

第二,旨在培養和提高綜合能力的經驗和素材;

第三,在整體背景和視野中形成的態度與情感。根據上述原則,我們在尋求人的發展的前提下,從文化領域的全面性和均衡性角度考慮,認為我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應包括:

(1)發展思維能力;

(2)培養讀書的興趣和讀書習慣;

(3)認識社會問題;

(4)發展想象力和鑑賞能力;

(5)從事勞動與技術活動;

(6)蒐集信息;

(7)促進身心健康;

(8)展示個人才華。

從上述八個方面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不僅可以克服活動主義和經驗主義課程的弊端,而且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教學活動的具體措施

1、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認真備課,收集各種資料,認真上好每一節課。並且運用新課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認真鑽研教材、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工作。運用多種評價手段,以激勵學生的探究興趣。

2、提倡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合作。進行探究性的學習活動,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3、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對一個活動的結果作多種假設和預測。教育學生在着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等,讓學生在對問題進行思考、探索嘗試、參與和解決的自由中獲得積極的、生動活潑地發展。

4、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積累感性經驗,運用和驗證已有的學科知識經驗和技能,多思路、多角度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5、採用獨立活動和合作活動的緊密結合,讓學生學會與人共處,學會溝通合作,學會互相交流,學會與大家分享研究成果。

6、發揮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有着廣泛而又密切聯繫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尤其重視解決那些與學生關係密切的實際問題,從中讓學生體會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價值。

(四)活動主題

書香伴我成長

篇十七: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一 輔導思想

歸納實踐活動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方案》所規定的必修課程。旨在培育學生歸納運用常識的才能,發現和解決問題的才能,去體驗和感受日子,培育自己的實踐才能,增強立異意識。本學期,我將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大綱》為輔導,以實踐為中心,以活動為載體,培育學生立異精力和實踐才能。

二 課程目標

1、使學生取得親自參加研究探究的體驗,形生長於質疑,樂於探求,盡力求知的積極情緒。

2、培育學生自主發現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求才能。

3、培育學生的樂於協作的情感和長於協作的技術。

4、養成勞作觀念,形成一般勞作技術。

5、培育學生的公民意識、參加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主人翁精力。

6、使學生進一步瞭解社會日子和社會環境,增加從事社會活動所需的常識,增強適應現代社會日子的才能。

三 課程內容

歸納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包含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作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四個方面。在活動中,研究性學習作為歸納實踐活動的基礎,倡導探求的學習辦法,這一辦法浸透於活動的全部內容之中。四個方面的內容是以合作的形狀呈現的。因此,我將依據校園特色活動,地方特色,以及時令,時節等,一起構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歸納實踐活動。

四 教育辦法

1 注重開展性教育點評辦法的運用。着重點評進程化,注重兒童在活動中的情緒、情感、行為表現,注重兒童活動中支付的盡力的程度,以及進程中的探究、思考、創意等;着重點評多樣化,如:主體多樣化,角度多樣化,尺度多樣化;着重質性點評,着重日常調查進程,強化專題性探求進程,建立生長記載袋,實施階段性點評。

2 開發教育資源,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日子空間,把教育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結合起來,一起關注社會新的開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使本課程教育走向家庭、社會,真實走進學生的實際日子,表現該課程的開放性、實踐性。

3 拓展教育空間,不侷限於校園和講堂,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體驗社會日子,在理解和感悟中遭到教育,得到全面調和的開展。

4 注重教育反思,在反思中與學生一起生長。

篇十八: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

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落實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有關要求,結合學校實際,以綜合為特徵,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深化素質教育,形成學校辦學特色。

為學生提供開放的、可選擇的學習空間和個性充分發展的創造空間,使其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會發現,學會探究,形成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

1、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知識目標:瞭解信息技術、勞動技術、社區服務等一些基本常識。

3、能力目標: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實施形式和主要措施:

實踐活動的實施要倡導和促進學生學習活動方式的多樣化,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參與社會的體驗性學習,社會活動的實踐性學習,生活技能的操作性學習等。在每一項活動中,學生要自主設計活動內容,勤於蒐集資料、整理筆記,樂於調查考察、參觀訪問、觀察實驗,善於表演交流、社會宣傳、反思答辯,以促進綜合實踐活動各領域之間的整合。

主要措施:

1、選定主題。根據本校實際,可參照以下主題選定:勞技教育、學科整合、網絡環境、社會生活、班隊會、文體科技等活動,然後有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2、教研指導。健全組織,學習理論;明確任務,制定計劃;編寫實施指導方案的框架;檢查實施情況,總結評比。

四、具體工作:

1、開發資源:一是開發學校資源,如開放圖書室、閲覽室;重視信息技術教育,教會學生圍繞主題在網上搜尋資料。二是開發社區資源,定期組織學生社會中進行採訪、調查,聘請家長擔任校外輔導員,定期指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2、設計教案。根據教研室實踐活動方案確定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並制定好實施計劃、擬訂實施教案。

教學進度如下:

三年級:主題活動有<歡樂中國年>。<吃出健康>。<學會保護自己>。<我來學唐詩>。<植物的葉子>。

四年級:主題活動有<尋找快樂>。<我喜歡的動物>。<蛋殼的妙用>。<六一兒童節>。<唐詩世界>。

五年級:主題活動有<擊退煩惱>。<奇妙的種子世界>。<五一節真快樂>。<我愛唐詩>。

六年級:主題活動有<我的指紋>。<清明節>。<挑戰挫折>。<唐詩三百首>。

三年級,四年級本學期各8個主題,全鄉統一五個主題活動,其他的三個由學生自己確定。

五年級,六年級本學期各5個主題,全鄉統一4個主題活動,其他的一個由學生自己確定。

根據上級要求,我們活動的所有過程性材料包括:學生活動方案,學生活動紀錄,學生成果彙編,以及期末學生的自我評價都會按要求完成。作到真正的培養孩子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

篇十九: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教學總目標:

綜合實踐是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的學習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繫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聯繫社會實際,通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積累和豐富直接經驗,培養創新精神、實踐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設置以下目標:

1、綜合實踐活動中讓學生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環境的意識和能力;接觸自然,豐富對自然的認識;欣賞自然世界、發展對自然的熱愛情懷;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理解人與自然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繫;知道如何保護和改善自然環境,並身體力行。

2、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養成生活自理習慣,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的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3、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發展探究問題的初步能力。

4、通過綜合實踐活動,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自主學習、自我反省、自信心。

5、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收集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實際操作的能力,熱愛勞動的習慣以及必須的生活技能的等等。

一、階段目標的側重點:

國小階段的目標側重於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初步認識生活、自然、社會、自身,形成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重點為:要有“愉快、美好的生活體驗”。

二、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領域:

綜合實踐活動以活動為重要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探究”、“設計”、“製作”、“想象”、“反思”、“體驗”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經驗生活,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綜合實踐活動重要圍繞三條線索進行:學生與自然的關係;學生與社會、他人的關係;學生與自我的關係。

(一)學生與自然的活動從三個方面進行:

(1)學生對自然的認識與瞭解。

(2)學生對自然環境的保護。

(3)學生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二)學生與社會的活動從三個方面進行:

(1)認識到社會生活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人與人之間是充滿真、善、美的。

(2)瞭解社會是一個極其複雜的概念。陽光固然燦爛,但陽光燦爛的地方必定有陰影,讓學生正確地對待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現象。

(3)讓學生樹立崇高的社會責任感,認識、瞭解社會,並立志改造社會,使我們的社會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發展,讓世界的每一個人都生活在幸福之中。

(三)學生與自我的活動從三個方面進行:

(1)正確的認識自己的優、缺點,做一個不亢不卑的人。

(2)開發自己的潛能,使自己的天賦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3)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認識自我,正確看待自我和勇於超越自我,從而正確處理好個人、集體和社會三者的關係。

三、實踐活動內容的安排:

周 次 教 學 安 排 課 時

1 肯德基與健康 提出活動主題,制定活動計劃 2

2 調查與統計 2

3 整理分析資料 2

4 活動 2

6 肯德基為什麼是“垃圾食品”

5 提出活動主題,制定活動計劃 2

7 上網查找資料、收集資料、 2

8 “垃圾食品”的討論會 2

9 活動總結 2

10 對可可可樂的調查 提出活動主題,制定活動計劃 2

11 收集可樂不宜多喝的資料 2

13 整理分析資料 2

14 活動總結 2

15 油炸土豆條、片傷身體 提出活動主題,制定活動計劃 2

16 蒐集信息、整理分析信息 2

17 活動總結, 2

篇二十: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綜合實踐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繫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按照《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計劃》的規定,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小三年級的一門必修課程。為了有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特制定本計劃。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的總目標是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繫,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本學期將具體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轉化觀念,加強培訓

第一階段注重轉化學生的觀念,認識綜合實踐課,以新的學習狀態走進綜合實踐活動課。為了更好地為以後的研究性學習打好基礎,集中加強對學生有關培訓。

(1)提高學生獲取信息、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的能力。

為了擴大學生收集信息的來源,我們集中在前幾周,就如何進行漢字輸入、上網瀏覽,下載相關資料進行了輔導;同時,結合信息技術課鞏固學習。

(2)指導學生學習寫研究方案。

“綜合實踐活動”以學生全面發展為本。學生進行專題研究的水平必須經歷一個萌芽、發展到內涵不斷豐富的過程。指導學生寫研究方案就是要使學生從中感悟做某一件事先要考慮些什麼問題?怎樣搭好完成這一件事的大體框架?怎樣根據這個框架去做好這一件事?指導教師提出了“解決你所提出的問題,打算怎樣做”的問題,在學生充分交流、討論的基礎上初步抽象概括出“怎樣寫活動方案”:一是有研究的主題(如我最感興趣的問題是 ),二是研究問題所採取的方法(如調查、訪問、查資料,上網查詢等),三是活動的目標(這裏目標可以是一個或幾個,要有層次),四是活動具體實施的過程(如聘請指導教師,成立或參加研究小組,查找相關資料、走訪調查,動手實驗等),五是寫活動報告(可以根據活動方案的撰寫提綱來寫自己的研究報告,也可以採用自己喜歡的表達方式來進行總結和展示)。當學生活動研究方案形成初稿後,在小組內交流,讓小組成員一起參與修改方案。只要能表明了自己的活動步驟,指導教師都允許讓學生去實施。在實施中,有的學生遇到了自己不滿意的地方,能及時調整方案。同時指導教師也幫助他們不斷完善研究方案。

(3)指導學生建立檔案袋。

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設想建立檔案袋,自行設計封面。紙張可以採用不同顏色,表示不同的內容或不同的意思。可大致包括以下內容:檔案袋的封面:學生的姓名、性別、生年月日和和歷次研究問題的主題;主題內容:我最感興趣的問題,研究問題的時間、地點,指導教師,合作的方式,成果展示;相關資料:收集的相關資料,活動記錄,活動體會,作品,獲獎情況等;評價: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指導教師評價,社會評價(包括家長評價)。

(二)主題活動入手,體驗學習過程,教師“導”到位

第二階段:三年級學生受年齡和學識的限制,受原來課程模式的影響,接觸社會比較少,一下子全部放開,學生將會束手無策。因此,第二階段我們結合學校的爭創實小工作,提出“爭創實小,我們做些什麼”這一大的主題,以主題活動為切入口,學生從大的主題中尋找和確定自己的研究專題,讓學生初步感受研究活動的全過程。如:關於美化校園的新建議;誇誇我們的學校;課間十分鐘等。教師將根據學生最感興趣的主題給與一定的指導,體驗整個專題研究性學習的全過程。

(三)確立子課題 ,嘗試研究

第三階段:在第二階段的基礎上,學生嘗試自己確立課題,寫研究方案,撰

寫研究報告,嘗試研究。

二、課程目標

知識層面:通過學生的實踐和探究,豐富自身的知識積累。

能力層面: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蒐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學生的口頭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激發學生實踐、探索的興趣;培養學生求真務實,大膽質疑,勇於開拓的學習情操,構建學生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地球、關心生態環境的道德堡壘。

三、具體要求

1、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的意識和能力。

2、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的服務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習慣,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的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4、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必將徹底地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其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素質,落實素質教育,培養新時期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

四、方案實施

1、實施保障

學校成立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研究小組、實施小組並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

2、課時的確保與安排

三年級每週3節綜合實踐課。

3、具體形式

①集中授課:知識技能的普及等。

②實踐活動課:勞動技術,社區服務等。

③方案設計課:主題的確立等。

④綜合課:課題的研究等。

⑤成果交流課:體驗的交流,成果的展示等。

⑥其他。

4、實施過程

準備階段:(2005.9.1---2005.9.30)

①成立研究活動領導小組和中心研究組。

②領導小組與中心研究組學習、研討並制訂研究實施方案。

③調整三年級課時,設置並確定教學人員。

④各級有關人員上崗培訓。

⑤成立校外實踐基地。

實施階段:(2005.10.1---2005.12.30)

①召開三年級學生家長會,成立校外導師團。

②組織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

③參與市級現場觀摩教學和研討活動。

④各級實驗教師做好實驗案例的積累。

⑤每月舉行一次校級的實驗研討小結。

⑥參加市級綜合實踐活動方案評比。

總結階段:(2005.1.1---2005.1.30)

①學校進行活動總結。

②導師團送交方案評比,包括:理念、目標、特徵、內容、課型、安全、管理、評價八個方面。

③完成學生的學期評價。

五、具體時間安排

九月份:

1、學生自組研究小隊,並起一個健康響亮、積極向上的隊名,針對以後的活動,制定隊規。

2、進行蒐集信息、處理信息的指導。

3、進行研究方案一般格式的撰寫的指導。

十月份:

1、指導建立自己的檔案袋。

2、根據“爭創實小,我們該做什麼”確定主題,開展活動。

十一月份

1、展示“爭創實小,我們該做什麼”成果。

2、確立子課題,嘗試研究。

十二月份

1、組織有關的錄像的觀看,參觀,知識講座。

一月份

1、對於未結束的活動專題繼續組織開展好活動。

2、各責任老師撰寫綜合實踐活動學期總結。

3、就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和成果,師生進行互評。

4、開展好一次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示會。

5、評選綜合實踐活動先進班級和先進個人。

六、課程評價

1、對教師的評價:

(1)在新的評價系統中,應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診斷和反思,注重學生的意見和家長的反饋信息,通過多方力量評價,使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改進教學行為的信息,進而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2)在整個實踐活動指導過程中,對教師的評價既要橫向比較,又要縱向比較;既要進行定量精確評價,又要進行定性模糊評價;既要進行自我評價,又要進行他人評價。

(3)對教師的評價以診斷問題為基點。以促進教學為手段,以激勵教師為目標,充分調動教師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對學生的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求新的評價觀念和形式,注重形成性評價,評價重點不在於成果和水平,而強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情感、態度、探究慾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人機交流能力等方面的進步。我們反對用量化手段對學生進行分等劃類評價,而應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在具體操作中,我們擬採用“檔案袋評定”和“協商研討式”評定。

篇二十一: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我國當前課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種新的課程形態,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勞動技術教育和班隊活動。該課程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索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形成初步技術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創新精神。

二、活動目標

1、在情感態度方面:

重點培養學生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生態環境、積極參與社會,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的態度,培養合作精神和自我發展意識;培養學生珍視生活、陶冶性情、熱愛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各種形式的表達能力;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識方面:

主要是通過學生探究學習,發現和獲得知識。即不再是以間接經驗為主,而是直接經驗為主。讓學生了解信息技術、社會生活、探究活動的一些常識。

三、學生分析

五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培養學生對生活、學習的積極態度,

使他們具備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要讓他們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的方法,信息資料的蒐集、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學生形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創新生活的小主人。

四、具體措施

1、教師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活動過程,對整個活動操作做到心中有數。

2、努力創設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時有所創造,有所收穫。

3、利用現代化媒體,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

4、善於組織小組活動,讓每個學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機會

五、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反對通過量化手段對學生進行分等劃類的評價方式。在評價時應重過程輕結果,特別要關注學生參與的態度、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關注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應採用“自我參照”標準,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要重視對過程的評價和在過程中的評價,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和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同時強調評價的激勵性,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於創新的氛圍。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跨學科的實踐性綜合課程。綜合實踐活動強調整合、注重實踐、突出開放性、關注過程和具有生成性,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和親身經歷及積極實踐,體現參與,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在過程中有所理解、有所體驗,有所感悟。

二、教學目標

1、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的意識和能力。

2、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習慣,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的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4、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

三、教學措施

1、組織引導學生接觸大自然,使書本知識在運用的過程中成為活知識,使實踐能力和創造性得到培養。

2、增加勞動科技含量,賦予勞動教育更多發明創造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將發明創造賦予動手實踐的過程,使勞動技術變得更有生命力。

3、幫助學生髮展適應信息時代需要的信息素養,學會與人合作,搜索整理資料。

四、教學進度表

第1-4周身邊的名俗

活動目標:通過活動使學生對春天有更進一步的瞭解、認識,瞭解春天的變化特徵,啟發學生體驗、感受春天的美。利用各種途徑蒐集有關春天的'資料,培養學生有目的地蒐集、整理資料的能力。瞭解傳統文化的美好。通過小組合作查閲、春遊、探究交流等活動,逐步提高學生蒐集、整理、處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協作探究精神和學習交流能力。

第5-9周生活中的科技

活動目標:通過課外走訪,上網調查,收集資料,瞭解生活當中處處是科學,處處都是竅門!只要你善於發現、善於思考。通過小組合作查閲、實際操作等活動,逐步提高學生蒐集、整理、分析和驗證信息的能力,促進學生的探索和研究精神!

第10-14周植物與環境

活動目標:讓學生通過課後調查蒐集資料,認識、瞭解綠色食品標誌,也通過到超市辨別、調查綠色食品,從而學會如何選購綠色食品,做一個理性的、聰明的消費者。同時,發動學生向身邊的親人、朋友宣傳有關綠色食品的知識,告訴他們怎樣正確選購綠色食品,讓自己和家人、朋友吃得科學,吃出健康。

第15-20周網絡與人們的生活

活動目標:通過這次活動就讓學生走進網絡,瞭解網絡,正確使用網絡,並自主發現、尋找網絡與我們的生活有着怎樣密切的聯繫,重點引導學生正確面對網絡世界。活動注意點:

1.注意文明禮貌與交通安全。

2.注意製作工具的安全。

3.注意活動過程中做好活動記錄。

4.調查及採訪相關文字必須保證真實有效。

五、對本學期的期望

通過本學期的教學,希望能夠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自主研究和主動探究、動手操作、團結合作的能力,讓學生體驗生活並學以致用。

六、教材分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綜合實踐活動課五年級下冊》以《全日制義務教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標準(實驗稿)》為依據,遵循教育的規律,順應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致力於構建開放而有力的教材體系,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全面提高學生的素養,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篇二十二: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有關要求,結合學校科技特色,地方特色,校本特色;以綜合為特徵,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以塑造“學校文化”為主線,以探究“校本綜合實踐活動特色”為目標,貫徹新課程理念,通過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自實踐組織各種研究性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形成學校辦學特色。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知識目標:瞭解信息技術、勞動技術、社區服務和研究性學習的一些常識。

3、能力目標: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4、過程目標: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蒐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驗求證的方法。

5、人格目標: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綜合實踐活動的總目標是: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繫,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三、主要工作任務:

1、構建出“以研究性學習為核心,以信息技術教育為載體,以勞動與技術教育及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為主要活動形式,以非指定領域為拓展”的國小綜合實踐活動基本模式。

2、開展好綜合實踐活動課,開展好綜合實踐活動,任課老師要以佈置綜合實踐性作業為主要形式,指導學生開展好綜合實踐活動。

3、在校內和社區開發綜合實踐活動資源,為學生提供活動的舞台。

4、各年段要制訂好學年段的活動計劃,爭取一學期搞出一到兩個有特色的實踐活動,鼓勵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開展活動,注意活動過程中資料的積累,期末整理好資料上交教研組以備查。

5、從事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的教師要虛心請教各學科的教師,教導處會通過有效的方式將所有教師的智慧集中起來,對綜合實踐活動進行協同指導。

四、具體工作安排:

1、開發綜合實踐活動的資源。

(1)開發學校資源。一是學校的圖書室進一步增添藏書量,併發揮好現有圖書的功能,提高圖書的流通率,建設好班級圖書角,讓濃濃的書香瀰漫校園;二是重視信息技術教育,教會學生圍繞主題在網上搜尋資料,並結合課本所學,運用軟件或網絡簡單展現自己的成果。三是繼續完善以科技、藝體教育為特色的各類專用教室和宣傳陣地。四是繼承好學校傳統活動,辦好藝術節、體育節。五是結合少先隊系列活動,如 “班級生態角”、“爭做升旗手”等活動,豐富綜合實踐活動主題。

(2)開發社區資源。一是探究周圍的自然狀況,開展一些社會調查,關注環境,瞭解社區經濟發展情況;二是積極參加社區社會活動,定期帶領學生參加服務活動;三是繼承和發揚社區文化特色,利用社區教育條件建立穩定的綜合實踐活動基地;四是聘請關心學校教育而又有特長的社會各界人士和家長擔任我校的校外輔導員,定期指導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2、安排好綜合實踐活動的時間。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體育活動、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技術教育等。在實踐過程中,要以綜合主題或綜合項目的形式將四大指定領域融合在一起實施,使之彼此滲透,形成整合。綜合實踐活動的課時與學校自主使用的課時結合在一起使用。

另外,指導老師要充分利用雙休日、節假日、寒暑假充足的時間資源和豐富的校外資源指導學生以活動小組的形式開展好綜合實踐活動,期間也可發揮校外輔導員和家長的指導作用,以保證活動的質量和學生的安全。

3、確定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並制定好實施計劃。

本學期我校將綜合實踐活動將圍繞“創設一個安靜優美的校園環境”主題為主線,以班級為單位開展活動。各班要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發展的實際,圍繞上面所提供的活動主題,確定好本班的若干綜合實踐活動的子課題,並圍繞子課題制定好切實可行的活動計劃、活動方案,以保證活動有序深入地開展。

五、規範管理,提高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水平

1、建立領導小組。

學校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由校長室領導,教導處具體負責制訂學校綜合實踐活動工作計劃,組織綜合實踐活動的日常運作,檢查各年級的活動情況,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組教師具體負責課程的開發和研究工作。

2、課程培訓學習。

組織教師以綜合實踐活動“資源包”中的培訓材料為主要學習、觀摩內容,通過學習、觀摩、組內討論、交流體會,促使教師進一步瞭解課改動態,明確綜合實踐活動的內涵。另結合研訓中心組織的活動,積極選派教師參加,並對培訓及觀摩活動內容及時向廣大教師傳達,實現“互動互強”培訓目的。

3、開展好教研活動。

(1)、我們將堅持每月一次的例會活動,及時分析總結工作中的得失,對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查漏補缺,不斷完善提高。

(2)、完善綜合實踐活動課堂教學制度,將課堂教學常態化,認真備課、認真上課,充分利用好學生身邊的綜合實踐活動材料,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從中學有所獲,學有所樂。

(3)、為發揮學校綜合實踐活動骨幹教師的模範帶頭作用。 11月份我校將組織開展一次“綜合實踐課開放月”活動,屆時每一年級推薦一位課任老師上一節教學彙報課,分3周時間完成,以促進教師相互學習、相互提高。

(4)、認真進行總結和評價。通過校園網,力求實事求是地把每一個活動情況、過程、體會及時、全面地公佈。並在此基礎上,積極組織全校課任老師結合教學實踐和自身的研究,撰寫“一文一案”,並積極向市綜合實踐活動研訓部及有關雜誌、報社投稿。

4、加強對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

擔任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老師,其指導任務貫穿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全過程,包括對學生活動主題、項目確定的指導、活動過程中的指導、總結和交流階段的指導。

(1)在活動的主題、項目的確定階段,教師應針對學生的文化、科學知識基礎及興趣愛好、學生所處的特定社區背景和自然條件,引導學生確定合理的活動主題、項目。

(2)在活動實施階段,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資料的蒐集。針對學生的實際和相關的課程資源,在活動開始階段,可以結合實例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基礎訓練,幫助學生掌握利用工具書、使用視聽媒體、做筆記、進行訪談、對資料做整理和分類等方面的技能。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要指導學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實材料,指導學生運用調查、觀察、訪問、測量等方法;指導學生寫好研究日記,及時記載研究情況,真實記錄個人體驗,為以後進行總結和評價提供依據,引導學生形成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瞭解學生開展活動的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點撥與督促;要組織靈活多樣的交流、研討活動,促進學生自我教育,幫助他們保持和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對有特殊困難的小組要進行個別輔導。

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爭取家長和社會有關方面的關心、理解和參與,開發對實施綜合實踐活動有價值的校內外教育資源,為學生開展活動提供良好的條件。還要指導學生注意活動中的安全問題,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發生。

(3)在活動總結階段,教師應指導學生對活動過程中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形成結論,指導學生着重對活動中的體驗、認識和收穫進行總結和反思。

5、豐富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活動的方式。

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要倡導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化,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在每一項活動主題的實施過程中,要求學生儘可能多地進行活動設計、資料蒐集、調查、考察、參觀、訪問、實驗、測量、服務、製作、社會宣傳、演示、表演、總結、交流、答辯、反思等學習活動。通過學習活動方式的多樣化,促進綜合實踐活動各領域之間的整合。

6、做好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評價工作。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評價應以形成性、發展性評價為主,注重學生主體參與實踐的過程及在這一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創新的意識。評價應注意多樣性和可選擇性,可自評、生評和師評相結合。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採用書面考試的方法,可採用作品(手工、勞技、科技作品、調查報告、研究性學習小論文等)評價、展示與交流、成果彙報活動、技能比賽等多種方法進行。

篇二十三: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為了紮實搞好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特制訂本學期詳細教學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為了讓學生在綜合實踐課上得到心智的開發、能力的培養以及合作意識的加強,我們本學期的綜合實踐課將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從激發學生興趣入手,紮紮實實做好每一個環節的工作,並把學生的活動中的資料添整理裝訂成冊。讓學生的活動由校園擴展到校外、家庭

之中,充分調動家長的力量,也讓家長了解學生在綜合實踐課上的表現。使學生樂於探索、勤於動手、善於合作。

二、活動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走入生活,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增長科普知識,增強社會交際能力、實踐能力及合作精神。

2、使學生在參與活動過程中,感受科學的魅力,體驗成功的快樂,增強自信心。

3、使學生通過活動,提高動手、動腦、動口能力,從而開發與創造潛能,培養創新精神。

三、主要任務及措施

1.課程設置:本學期,我校在三-------六年級繼續開齊開足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校為派一名主任專門主管綜合實踐活動課。做到每班每週兩課時,其他時間採用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方式,確保活動時間的有效性。

2.主題規劃:科學合理統籌綜合實踐計劃安排表,各年級細化實施時要注意遵循學生年齡特點。同時,考慮到活動主題實際生成性需求,所以本學期仍然採用“規定+自主”的實施原則,重點以班級為單位開展活動,每月至少活動一次。相關活動主題的開展切口要小、易實踐操作,力求通過小主題研究性學習,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提升,全面提高學生素養。

3.完善常規:制定活動計劃,完成活動反思。過程性活動材料。

四、實踐途徑和步驟安排

活動安排:

1、活動主題:結合秋天的到來《尋找秋天》

活動目的及形式:認識春天的植物,感受大自然的美麗。講春天的故事、讚美春天《校內和校外》

2、活動主題:《我們的課餘生活》

活動目的及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究和發現問題,合理設計並推廣安全、健康、有趣的課間活動,消除課間存在的安全隱患。(校內)

3、活動主題為:《摺紙》

活動目的及形式:通過本次活動,讓學生了解我國的民俗文化——剪紙、摺紙,瞭解其歷史、瞭解其作用與影響,並嘗試剪紙,創作自己的作品。使學生在瞭解我國民俗文化的同時,增強愛國熱情,提高個人素質、與修養。(校內)

以上具體安排將在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展開,並不斷修改,力求使其生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實踐活動方案。

篇二十四: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綜合教研組將深入貫徹新課程精神,結合綜合實踐學科自身特點,以教學常規達標為契機,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為重點,以更新傳統教育思想觀念、落實新課程理念為重點,穩步提高綜合實踐活動組的教學水平,通過紮實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動,繼續加強“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方式的研究,突出學科特色,規範課程,推進課程發展。

二、工作要點:

1、轉變教育觀念

落實《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指導綱要》的規定,結合教師的特長及學校實際條件,建立以“創新”為主的協作體教研活動,並在教研活動和教研課中得到體現。

2、組織教研活動。

本學期打算開展全體綜合實踐活動輔導教師基本功競賽,並組織二次聽課評課活動,選兩位優秀教師進行活動展示。

3、開展業務學習交流活動。

充分利用網絡合作平台,定期登陸學校綜合實踐活動網站進行交流,實現資源共享和常規互督。

4、撰寫案例、論文

針對學校教科室工作計劃,在教研工作中,加強案例及論文的撰寫研討工作的力度,力求提高教研組成員的案例及論文的撰寫能力。

三、主要措施:

(一)指導落到實處:教師是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在以往的檢查中,發現在實踐中,老師們偏重活動形式,忽略具體活動方法的指導;偏重活動過程與階段,忽略活動的具體落實程度;偏重書面的方案完成,忽視過程性資料的積累;主題活動往往浮於表面,缺少深度。因此,對教師的指導必須細化。

1、指導的內容加以細化

(1)具體指導方案、設計:主題來源、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

(2)指導明確具體任務:指導如何選擇主題,指導查閲文獻資料,需要哪些資料?等。

(3)指導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的科學評價。

2、拓寬指導途徑

(1)推出兩節全校性的研討課,提升老師的課程意識。

(2)學習省裏發的綜合實踐活動教師用書,為老師提供更多的資料。

(3)定期召開教研組會議,指導老師開展課程實施工作。

(二)管理落到實處

在以往的檢查中,方案的設計組內共享的較多,教師獨立思考的案例不多。為了能防止這些情況的發生,有必要細化下列管理:

1、細化管理制度

(1)制訂實施計劃:

(2)建立隨堂聽課制度,將該課程列入七認真檢查和考核的項目。

(3)提倡集體備課制度。

(4)加大獎懲制度

2、細化研討制度:

(1)推出兩節全校性的研討課形成慣例:每次活動定時間、定人員、定研討重點,面向全校開放,及時作好活動的總結、評價和記錄。同時,要求每位老師圍繞本課題認真撰寫案例和論文,及時總結經驗。

(2)年級組兩週一次研討形成制度,爭取每學年每位老師在組內上一節研討課。

3、使用好活動手冊:在使用手冊中增加教師必須積累的過程性資料樣張紙,如:學生活動日記、學生蒐集的資料卡、學生調查表等。

4、細化學生評價:為了完善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設計每位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活動評價記錄表和勞動與技術成績評價表。注重形成性評價,讓學生在課堂觀察、開放作業、專題彙報、個案調查、實際操作等評價過程中互相評價,讓家長、社會力量參與評價。

篇二十五: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們年級段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經過二年級的實踐活動體驗,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實踐活動能力。本學期不僅繼續進行實踐活動,更要在體驗的基礎上加強實踐研究。同時也將結合校本課程、學科內容進行合理的資源整合,開展相應的學習研究。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從課堂走向社會,從課本走向實踐,在活動中逐步養成具有基本的生活,勞動能力,觀賞和辨別的能力,同學之間互相間的交往、協作能力,逐步的觀察分析,採訪、調查等能力,以及能初步掌握對小課題的研究、探索、實驗的方法,把在各科中學到的技能,在實踐中能綜合運用,同時又不斷增加知識,拓展視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二、本學期活動的主要內容及要求

本學期每週有一節實踐課,除去節假日和學期首尾,實際約有18周,即18節實踐課。這學期的實踐課我們打算分三大塊內容來上,一塊是根據學校綜合實踐校本課程標準的要求的適合我們三年級操作的有關內容來上;一塊是根據實踐體驗活動開展相關實踐彙報交流、實踐小課題研究活動;另一塊是結合學科內容開展一項小課題研究。

具體要求:

1、認真選擇、認真準備每一堂實踐課活動內容,讓學生真正能在實踐課堂中通過動手、動腦,有感悟,有收穫,培養學生良好的綜合素質。

2、進一步開展體驗活動。為讓學生的體驗活動不留於形式,更有實踐意義,在上學期基礎上,改善體驗條件和體驗方式,讓學生活動更多更貼近生活實際的情感體驗。實踐活動管理、評價更到位。

3、認真開展小課題研究。由於這方面知識和能力的欠缺,上學期,這項工作做得不是很好。這學期,將加強這方面能力的培養,讓更多的學生參與研究,學會尋找問題,研究問題,結合實踐體驗活動,結合學科知識,更大範圍地做好小課題研究工作。

三、活動時間和內容的安排:本學期,學校安排有每週一節的綜合實踐活動課,一學期實際上綜合實踐課大概有18節。

四、活動資料積累:課堂實踐活動資料積累:活動方案等

過程資料。體驗活動過程資料:如照片,活動記錄,評價表格等。研究學習活動資料:活動方案,研究活動的過程資料,包括學生蒐集到的資料,有條件的可以做好活動跟蹤拍攝。

落實教學的措施:

認真鑽研教材,根據班級實踐情況,因材施教。積極探討有效的教學方法,積極引導併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瞭解周圍的生活環境,關注自己以及同伴當中的心理健康、人際交往問題,激發他們對自然和社會問題的好奇心,擴大視野,積累經驗。

提優補差的途徑、內容、方法:

1、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索,為學生個性充分發展空間。

2、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幫助學生,幫助學生體驗生活並學以致用。

3、推進學生對自我、社會和自然之間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謀求自我、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實施措施:

1、學生不僅生活於學校中,而且還生活在家庭和社區中,要將學校、家庭、社區融合起來。

2、要打破學校、教室的束縛,把校內課程和校外課程整合起來,把正規教育融合起來。

3、積極鼓勵學校和學生利用雙休日、節假日等開發綜合實踐活動。

篇二十六: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教學目標:1、使學生了解動物的生存狀況,樹立“尊重生命善待動物”的理念。

2、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知道動物與人類密不可分的關係,喚起學生對動物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保護動物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知道動物與人類人類密不可分的關係,培養學生保護動物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難點:樹立“尊重生命善待動物”的理念,從我做起,保護動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動物嗎?你們家養了什麼動物?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

二、彙報蒐集的資料:

課前,老師請大家蒐集了你感興趣的動物的生活習性,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學生自由彙報。)

三、活動

活動一:訓練谷

同學們,地球上已知的動物約有150萬種,它們和我們人類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下面,就讓我們共同欣賞一下美妙的動物世界吧:(課件展示動物圖片)讓我們討論這樣幾個問題:

1、説一説,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體現在哪些地方?

2、動物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如果地球上沒有了動物,人類將會怎樣?

3、請你設計標語或名片送給你身邊的動物“朋友”。

學生們在小組內討論,再在全班彙報。彙報時説的不充分的小組間互相補充。

活動二:拓展營

1、指名讀拓展營中的內容。説一説你知道了什麼?

2、教師小結:動物的人類的朋友,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動物。可是人類對動物的迫害從末停止過,展示動物的現狀。

活動三、故事園

1、指名讀故事

2、説一説,你見過哪些迫害、虐待動物的現象?

活動四、智慧樹

1、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動物?

2、指名讀智慧樹中的內容。

教師小結: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保護動物。(板書)

四、全課總結。

送給同學們兩句話:一個對動物殘忍的人,也會變得對人類殘忍。

一個國家的道德是否偉大,可以從其對動物的態度看出。

板書設計:

動物提供幫助啟示人類的朋友

提供食物精神伴侶

篇二十七: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一、背景分析:

本學期,在校領導和教科所的指導下,進一步學習新課程標準,明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目標,通過研究、實踐,繼續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由於低年級學生自主動手能力較弱,蒐集資料和對資料進行加工的能力有待培養,所以教師、家長引導孩子、陪伴孩子一起參與活動。

二、活動目標:

1、學生在家長和老師指導下,誦讀《三字經》、《弟子規》,瞭解中華美德,弘揚民族精神。

2、間週一次,在班隊活動課中,開展誦讀競賽,激發對傳統美德的崇高之情。

3、班級舉辦以“孝敬父母”、“誠實禮讓”等為主題的繪畫展,宣揚美德。

4、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情感,養成合作分享、明辨是非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三、內容安排:

九月份:在家長和老師帶領下,購買《弟子規》、《三字經》讀本,並進行誦讀。

十月份:班隊活動課,舉辦“傳統美德”故事會。

十一月份:“家長講壇”開播,主題為“道德教育”。

十二月份:舉辦以“孝敬父母”、“誠信待人”為主題的繪畫展。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二年級(2)班,大部分學生聰明好學,上進心強,初步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學習較認真,能比較有興趣地參與到老師預設好的一些實踐活動中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強。但由於學生年齡小,也出於一些安全方面的考慮,本學期,主要是在課堂內開展教學,以兒童的生活為核心,以觀察、操作、探索、調查、遊戲等實踐活動為主要形式,適時地滲透法制教育,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引導他們學習簡單的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課程總體目標:

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繫,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1、通過一些簡單的手動製作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動手,在活動中創新,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素質。

2、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3、發展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4、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整理與歸納信息,並恰當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在學科教學中有效地滲透法制教育,培養學生的法制意識,讓學生學法、懂法、用法。

6、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並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他們探究和創新的慾望,培養創新能力。

7、養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善於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三、教學措施:

1、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有充分的自主權利,每個學生自主參與,自我活動。

2、根據二年級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年齡特點,充分體現探索的過程、嘗試的過程和創造的過程。讓他們在活動中多動手實踐,多動腦思考和多動口表達。在實踐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開發學生的智力潛能。

3、在活動教學中,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可以充分自由,有廣闊的活動空間和靈活的活動時間。解決問題的思路、完成任務的方法和活動成果的呈現,學生可以充分自主、自由開動腦筋,大膽想象,積極創新。

4、搞好分層教學,及時幫助有困難的學生,給予每個學生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

5、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觀的教育,教育學生積極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生產勞動和公益勞動,經常組織學生進行勞動實踐。

6、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從小養成有良好的法制觀念。

四、教學進度:

第一週:我愛我家

第二週:水果拼盤

第三週:玩具交易會

第四周:小小志願隊

第五週:我們的禮貌用語

第六週:時刻準備着

第七週:下雪了

第八週:交通小博士

第九周:交通規則遵守好

第十、十一週:奇妙的七巧板

第十二週:不挑食

第十三週:臉譜創意畫

第十四周:魚兒哪兒去了

第十五週:集中注意力

第十六週:愛護公共場所

第十七週:我是班級小主人

第十八週:動物世界

第十九、二十週:十二生肖

篇二十八: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我國當前課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種新的課程形態,其內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該課程強調同學通過實踐,增強探索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繫,瞭解必要的通用技術和職業分工,形成初步技術能力,培養同學的`社會責任感和同學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創新精神。而這種教育功能的實現要求該課程在實施過程中必須有正確的目標定位,先進的教育理念,適宜的實踐主題,良構的實施環境和發展性的學習評價。

篇二十九: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一、課程總體目標:

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繫,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1、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展的責任感。

3、發展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4、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整理與歸納信息,並恰當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並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他們探究和創新的慾望,培養創新能力。

6、養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善於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二、活動重點:

針對三年級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在編寫“活動資料”時,把提高學生的觀察力作為三年級的重點。

1、我們要在活動中有意識、有計劃地發展兒童的觀察力,使學生學會進行有目的、系統的觀察,全面的觀察。要求學生會看、會聽、會嗅、會嘗和會觸摸,並且會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覺,綜合起來進行思考。

2、在三年級深入的觀察活動中,要求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較),要求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觀察以後,要他們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無疑對他們素質的提高十分有利。

三、活動難點:

就是能夠從直接經驗抽象出問題的本質來,完成思維發展的飛躍,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

四、實施措施:

有的活動就是要學生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有目的的研究,進行科學探索,嘗試研究性學習。例如《你身上的尺寸》就是要自己測量身體上各部位的尺寸,要學生找出各部位的尺寸的數學關係,這就是研究性學習。它和傳統的做數學題“已知、求、解、答”不同,是要學生自己找“已知”,自己探索規律。《水的觀察和實驗》則是有目的的科學實驗,更是一種研究性學習。要學生勇於探索,勇於提出自己的見解,不怕説錯,錯了再探索,而不是等着教師的答案,不是背書本上的結論。從心理活動來説,這就是能夠從直接經驗抽象出問題的本質來,完成思維發展的飛躍,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從三年級開始,就要進行創新和發明活動,要孩子們進行有目的的創新活動。

1、我們要在實驗中觀察和思考,一邊實驗一邊觀察,觀察出問題再實驗,再研究,再觀察,再實驗,這才是科學的學習方法。

2、師資配備:國小綜合實踐活動三年級組實驗教師

3、課時安排與實施策略:每週一課時,便於師生都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便於開展活動時進行資源共享。

五、課程評價:

注重過程,關注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實際體驗、變化和表現。全面評價,反映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各方面的個性表現,包括學生在活動中的行為、情緒情感反應、參與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等。尊重多元,教師、教師集體、學生個人、學生集體、家長與社區成員等,都是學生評價活動的主體,都應該參與到對學生的評價中來。引導反思,注重學生的自我評價和自我反思,增強他們對自己所進行的活動的信心,學會在與人相處中,發現自己和他人的長處,提高自我評價和自我調控的能力。

篇三十: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共任教五年級(1)(2)(4)三個班級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課,501班共有學生48人,502班共有45個學生,503班有學生49人。經過上學期陳長春老師的教學,這些學生已經基本學會綜合實踐活動的一些技巧,如制定調查計劃、開展調查活動、小組合作等,學生的綜合素質較好,課堂紀律也較好,積極進取心較強。這些為今後進一步學習綜合實踐活動打下堅實基礎。但通過我的觀察也發現,學生在對資料的整理能力較弱、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興趣與重視程度嚴重不足,對調查研究報告的撰寫較差,這些問題需要在接下去的學習中逐漸加以解決。

二、教材分析

綜合實踐活動沒有教材,需要老師根據本地的課程資源加以開發。根據綜合實踐活動關於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三個維度的要求,本學期的活動以小課題研究為主線,其中穿插項目設計和短課時活動。具體為:《國小生近視情況的調查》《瞿溪諺語的調查》《國小生課外學習情況的調查》《春遊項目設計》《廢舊調查的危害》。

三、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發展探究問題的初步能力。

2、通過實踐活動,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性格品質。

3、通過實踐活動,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

4、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的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環境和保護小動物的意識和能力。

5、通過實踐活動,學習和掌握一些科學研究方法,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發展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運用和創新能力。

四、教學措施

1、引導學生留心觀察、體現自身生活,對每一事物提出為什麼。

2、在問題討論會上,給學生提供提出自己感興趣或關注問題的機會。

3、開展學生有興趣的社會調查,在實踐中發現問題,確定活動主題。根據社會中存在的熱點問題,確定研究主題。

4、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髮現問題,生成主題。

5、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6、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活動方式開展活動。

7、成果展示交流時,激勵學生髮揮個人優勢表現自己的個性。

五、課時分配

(略)

篇三十一: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依據,努力開展好本學期的綜合實踐活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體驗性課程,實踐性課程,綜合性課程,三級管理的課程,具有很強的生成性。因此,在課程的設計,實施過程中,十分注重教師的課程意識,形成實踐的課程觀,正確認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性質,切實確立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發展。

二、教學目標

1. 生活實踐目標——強調學生在真實生活的實踐能力,幫助學生表現自我和驗證學科學習內容。

2. 人生體驗目標——重視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體驗活動的意義,在體驗反思的過程中不斷增進對自己的瞭解,從中發現人生的意義。

3. 個別發展目標——在同一主題下針對不同能力,興趣愛好和需求而設計多元活動內容,給學生個別發展的學習機會。

4. 學科整合目標——運用校內外的多種資源,整合學科知識。

三、工作思路

(一)加強課程研討,整合資源優勢

探討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與校本課程的開發相結合,與學校課程的研究性學習相結合的專題研究,共同探討課程的有效實施,整合各校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在協作和交流中互相溝通,互相交流,互相

學習,共同促進,共同發展,共同提高教學質量,共同提高各校師生研究和實施本學科的能力,

(二)關注師生需求、促進師生髮展

鼓勵教師積極參與課題研究,把課題實驗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加以開發,積極參加市級、鎮級組織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優秀論文評選,優秀活動案例的評比。在交流中增知,在實踐中長才,注意積累綜合實踐活動的典型案例,豐富本學科資源。教師要充分開發、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包括家長資源、社區資源開展活動,與校本課程結合,從課程的實踐性、活動性、生成性出發,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究,為學生個性充分發展創造空間,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幫助學生體驗生活並學以致用,推進學生對自我、社會和自然之間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謀求自我、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激發學生的真正興趣,促進學生的持續發展。

(三)完善課程管理、抓好課程實施規範

要求有關教師認真制訂好“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計劃”和“班級綜合實踐活動計劃”,按課時認真組織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切忌隨意挪用或佔用綜合實踐活動課時。嚴格按課程理念設計教學,教師在活動過程中要進行有效的指導和幫助。

要認真及時積累有關資料,對於老師,主要是實施方案、活動設計、活動案例和專題性總結等實施過程以及反思成果方面的資料;對於學生來説,主要是建好、管好“綜合實踐活動檔案袋”,設計並用好方案卡、行動卡、反思卡等。

四、工作安排

(一)、準備階段:

1、針對學生特點研討並制定研究計劃。

2、完成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自主選題會、確定課題。

(二)、實施階段:

1、各課題組根據計劃定時定地開展活動,做好記錄,保留每次活動的各種資料。

2、引導學生進行階段性小結,總結前段時間的實踐活動中的經驗和教訓,分析活動中的困難及解決辦法,並指導後階段的活

3、各小組做好綜合實踐活動記錄,邊實踐邊研究。

(三)、總結階段:

1、學生整理好各自的資料,寫好活動中的體驗,感受及收穫等內容。

2、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示。

3、總結交流本學期的綜合實踐活動情況。

五、工作重點

由於學生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瞭解不深,所以我們的工作重點有:

1、 強調綜合實踐理論知識的傳授。

2、增強在各個活動階段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監督。

3、讓學生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弄清楚什麼是綜合實踐活動,怎樣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開展活動的一般步驟是怎樣的。

4、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積極的同周圍環境接觸,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鍊綜合能力。

5、加強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資料積累,包括各種形式的原始資料,並逐步完善學生的綜合實踐個人成長檔案。

篇三十二: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國家基礎教育課程中的一門必修課程。綜合實踐活動作為綜合程度最高的課程,它不是其他課程的輔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獨特功能和價值的相對獨立的課程,它與社會現實生活、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強調跨學科、跨領域,強調學科間的滲透。我們將以《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3―6年級)》為指導,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力爭滲透綜合性、創新性、實踐性、開放性和自主性等教育思想,推進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深入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紮實全面提高我校的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

二、活動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的總目標是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繫,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綜合實踐活動是一個開放性的實踐性課程,其目標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階段。

1、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的意識和能力。

⑴接觸自然,豐富對自然的認識。

⑵欣賞自然世界,發展對自然的熱愛情懷。

⑶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理解他人與自己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繫。

⑷知道如何保護和改善自然環境,並身體力行。

2、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的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⑴認識社會資源,並能有效運用。

⑵走入社會,熟悉並遵守社會行為規範。

⑶發展人際交往,養成合作品質,融入集體。

⑷力所能及地參與社區服務活動,體會參與社區服務的意義。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習慣,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的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⑴注重生活衞生,料理自己的日常起居。

⑵認識各種災害及危險情境,學會自我保護。

⑶端正勞動態度,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⑷認識和了解自己,樹立人生理想,積極進取。

4、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發展探究問題的初步能力。

⑴關注日常生活及周圍環境中的問題,激發探究的熱情。

⑵考察科學發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所必備的精神和品格。

⑶親身實踐,學會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儀器。

⑷嘗試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初步掌握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基本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作為綜合程度最高的課程,它不是其他課程的輔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獨特功能和價值的相對獨立的課程,與其他課程具有等價性與互補性。

1、綜合性

綜合實踐活動在目標上,不單純從知識着眼,而是從人的發展着眼。通過活動,使學生在情意、能力和認識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諧發展;在內容安排上,與社會現實生活、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強調跨學科、跨領域,強調學科間的滲透;在方法上,提倡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與形式,重視知識、經驗、技能的綜合運用。

2、實踐性

綜合實踐活動,是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取親身感受和直接經驗,並養成實踐意識,形成綜合實踐能力,是一種體驗教育。要充分挖掘利用各種可供實踐的教育資源,讓學生進行有計劃、有成效的實踐活動。

3、活動性

綜合實踐活動,強調針對學生年齡特點,以活動作為教育的載體,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努力讓學生“活”起來、“動”起來。

4、開放性

綜合實踐活動,在實施中強調遵循“開放”原則,努力做到教育時空的開放,組織形式的開放,教學要求與內容的開放,教育資源與教師隊伍的開放,以及教育管理與教育評估的開放。

5、自主性

綜合實踐活動,充分尊重學生的需要和興趣,學生自己選擇學習的目標、內容及指導教師;自主設計、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自己決定活動結果呈現的形式,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探究能力。教師只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點撥和幫助,不包攬學生的工作。

6、生成性

每一個班級、每一所學校都有對綜合實踐活動的整體規劃,每一個活動開始之前都有對活動的周密設計。但是綜合實踐活動的本質特性卻是生成性。這意味着每一個活動都是一個有機整體,而非根據預定目標的機械裝配過程。隨着活動的不斷開展,新的目標不斷生成,新的主題不斷生成。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興趣盎然,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創造性的火花不斷迸發。對綜合實踐活動的整體規劃和周密設計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為了使其生成性發揮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四、教學措施:

1、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策略。

實踐活動要做到內容開放、過程開放和方法開放。在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則下,通過課內與課外結合,拓寬實踐活動的空間,充實實踐活動的內容,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2、自主和指導相結合的策略。實踐活動要遵照新課程的理念,突出實踐活動的自主性、獨立性和創造性。教師是實踐活動的幫助者,學生是活動的主體。要在引導學生主動實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的能力。

3、學科與學科相結合的策略。將兩種學科、兩種以上學科,融合在一堂課中進行教學,做到學科間的整合,實現“綜合”的目的。

五、活動內容安排

三年級:

珍愛生命,安全第一

四年級:

保護環境,低碳生活

五年級:

中華傳統知多少

六年級:

感恩母校

六、活動時間安排

二月份:

1、召開教研組成員會議,確定各年級、各班級小組研究性學習的主題活動。

2、指導學生確立研究主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三月份:

1、組織老師觀看優秀錄像課,大家談體會。

2、組織一次教研備課活動。

四月份:

以五年級課題推出一節研究課並進行交流評析。

五月份:

以三年級課題推出一節研究課並進行交流評析。

六月份:

1、各教師寫好教學總結,整理教學資料並歸檔。

2、做好學期總結工作,關於下學期綜合實踐活動課開展研討會

篇三十三: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一 、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計劃》所規定的必修課程。旨在培養學生們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去體驗和感受生活,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增強創新意識。本學期,我將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指導,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們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課程目標

1、使學生們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形成善於質疑,樂於探究,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

2、培養學生們自主發現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

3、培養學生們的樂於合作的情感和善於合作的技能。

4、養成勞動觀念,形成一般勞動技能。

5、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參與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學生進一步瞭解社會生活和社會環境,增長從事社會活動所需的知識,增強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

三、課程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四個方面。在活動中,研究性學習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基礎,倡導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方式滲透於活動的全部內容之中。四個方面的內容是以配合的形態呈現的。因此,我將依據學校特色活動,地方特色,以及時令,季節等,共同構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綜合實踐活動。

四、教學措施

1 重視發展性教學評價方法的運用。強調評價過程化,重視兒童在活動中的態度、情感、行為表現,重視兒童活動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過程中的探索、思考、創意等;強調評價多樣化,如:主體多樣化,角度多樣化,尺度多樣化;強調質性評價,強調日常觀察過程,強化專題性探究過程,建立成長記錄袋,實施階段性評價。

2 開發教學資源,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們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使本課程教學走向家庭、社會,真正走進學生們的實際生活,體現該課程的開放性、實踐性。

3 拓展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們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4 重視教學反思,在反思中與學生共同成長。

篇三十四: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是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繫,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以“實踐、創新、發展”為主線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一個有血有肉的“社會人”。

二、活動目標

(一)總目標

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蒐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驗實證的方法;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美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二)具體目標

1、保護環境的思想意識和能力。

(1)走進自然,增進對自然的瞭解與認識,理解人與自然的內在聯繫。

(2)關心自然環境,自主探究自然問題,具有環保意識;

(3)參與環境保護的活動,增強環境保護能力。

2、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主動積極地參與社會活動和社區服務,增進對社會的瞭解與認識,增強社會實踐能力,並形成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

(1)走入社會,增進對社會的瞭解與認識,理解個體與社會的關係;

(2)關心社會現實,主動探究社會問題,積極參與力所能及的社區活動,服務社會,發展社會實踐能力;

(3)遵守社會行為規範,養成社會交往能力,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工作;

(4)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具有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勞動與技術教育: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勞動技術,具有自我認識能力,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1)反省自我,增進自我認識,確立自信,樹立人生理想,積極進取。

(2)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學會適應社會生活,養成負責的生活態度。

三、具體要求

1、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的意識和能力。

2、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的服務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習慣,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的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4、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

四、活動安排

節約用水,關愛生命之源

篇三十五: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本課程是一項探求在自然常態教學條件下,進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力求把這門課作為一像語文、數學一樣的課程要求去實施、去開發,使之常態化,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開拓一條有助於學校發展特色的新路子,本學期我們構建“以研究性學習為核心,以信息技術教育為補充與拓展,以勞動與技術教育及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為主要活動形式”的國小生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模式。繼續開展並利用學校周邊有利環境進行課題開發,力求把實踐學習融入學生生活,體現個性化發展的教育理念。

二、具體工作

1、開發綜合實踐活動的資源

(1)開發學校資源。一是利用校園豐富的植物資源;學校的植物園經過上學期的努力,已初具模型,本學期的重點是讓學生親身參與植物園的開發與利用

2、安排好綜合實踐活動的時間。

每週一節課定為綜合實踐活動課,也可以把綜合實踐活動的課時與學校自主使用的課時結合在一起使用。在實踐過程中,要以綜合主題或綜合項目的形式將四大指定領域融合在一起實施,使之彼此滲透,形成整合。

另外,指導老師要充分利用雙休日、節假日的時間資源和豐富的校外資源指導學生以活動小組的形式開展好綜合實踐活動,期間也可發揮家長的指導作用,以保證活動的質量和學生的安全。

(1)在活動的主題、項目的確定階段,教師應針對學生的文化、科學知識基礎及興趣愛好、學生所處的特定社區背景和自然條件,引導學生確定合理的活動主題、項目。

(2)在活動實施階段,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資料的蒐集。針對學生的實際和相關的課程資源,在活動開始階段,可以結合實例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基礎訓練,幫助學生掌握利用工具書、使用視聽媒體、做筆記、進行訪談、對資料做整理和分類等方面的技能。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中,要指導學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實材料,指導學生運用調查、觀察、訪問、測量等方法;指導學生寫好研究日記,及時記載研究情況,真實記錄個人體驗,為以後進行總結和評價提供依據,引導學生形成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3)在活動總結階段,教師應指導學生對活動過程中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形成結論,指導學生着重對活動中的體驗、認識和收穫進行總結和反思。

5、做好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評價工作。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評價應以形成性、發展性評價為主,注重學生主體參與實踐的過程及在這一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創新的意識。評價應注意多樣性和可選擇性,可自評、生評和師評相結合。在期末做好實驗班級活動成果的展示、交流和評價工作。

三、綜合實踐教學計劃(暫定)

篇三十六: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一、目標:

為了確保上好綜合實踐活動課,實現綜合實踐活動四大領域的有效融合,我校結合學雷鋒紀念日,和迎接奧運的契機,設計了3-6年級的綜合實踐。在實現綜合實踐活動目標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將綜合實踐與德育、 少先隊活動結合起來,充分發揮課堂德育主渠道的作用。

二、內容:

(一)本學期綜合實踐主題:

1、走近雷鋒(5、6)年級(3、4月份)

2、温馨校園提示語(3、4)年級(3、4月份)

3、我生活的社區(5、6年級)(5、6月份)

4、我們的`傳統節日(3、4、5、6年級)(3--7月份)

(二)各個主題的基本結構及彙報形式

1、活動一----走近雷鋒

第一階段:通過研究性學習瞭解雷鋒的生平、事蹟、格言、精神。在班級進行交流、整理形成,為了確保學生們在整理過程中,能夠進一步加深對雷鋒的印象,要求學生將雷鋒的格言、生平和精神部分,用手抄報的形式進行整理。(手抄報)

第二階段:根據學生整理的雷鋒事蹟,通過蒐集雷鋒的故事、 詩歌、歌曲、小品等進行再創作,在班級進行交流、表演,並收集或創作的作品進行整理留存資料。進一步加深對雷鋒的瞭解,進一步體會雷鋒精神的精髓。(蒐集到的作品)

第三階段:“學習雷鋒,我為校園(祖國)添姿彩”活動,在瞭解雷鋒及其精神之後,學生根據自己想學習的雷鋒的“精神”,設計為校園添姿彩活動,可以是勞動、清掃美化校園的,可以是刻苦學習爭創好成績的,也可以是持之以恆克服困難,養成良好學習和行為習慣的。總之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在老師的指導下,確定活動內容,記錄活動過程,保存活動資料,資料最好是圖片和體驗日記。

第四階段:將研究性學習中搜集到的雷鋒的生平、事蹟、格言、精神,蒐集或創作的關於雷鋒的故事、詩歌、小品、歌曲,為“校園添姿彩”活動中的照片(日記)等,以小組為單位分類整理,在全班進行交流。

活動二: 創作校園提示語

第一階段:收集展示有關的公益提示語,並進行交流

第二階段:分析這些提示語的的用途及組成

第三階段:調查學校需要 提示語的地方,進行交流,確定創作提示語的必要性

第四階段:創作提示語,並製作提示語牌,掛貼在相應的地方。

活動三:我們生活的社區

第一階段:活動準備

一、瞭解什麼是社區

交流:家住什麼小區?小區有什麼特點?

二、根據住處自由分組,確定調查的地點和內容,設計調查表。

第二階段:走入社區,實地調查

目的:瞭解社區,並對平時隨處可見,但並未引起注意、關心及思考的一些地方,進行調查、採訪,激發學生關心社區,熱愛生活的情感,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及團隊精神。

第三階段:瞭解社區現狀發現存在的問題,交流調查結果。

交流展示調查內容,全面瞭解我們的社區,發現社區存在的問題,規劃心中的社區。

第四階段:活動的結果與評價

注重資料的蒐集和整理:由過去收集資料時一張紙的簡單記錄到現在綜合實踐的資料蒐集、研究報告等,學生在活動中收集、處理、分析、運用信息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活動四:鳥語花香魚兒遊

第一階段:參觀,激趣 ,產生研究慾望

帶着問題參觀---你最感興趣的是什麼?為什麼你對此感興趣?有沒有什麼問題是你不明白的? 請學生做好相應的記錄,並想一想 參觀完鳥魚花市之後,你有什麼樣的感受,能用一句話來説一説嗎?

第二階段:確定研究主題,制定研究計劃

1、交流提出的問題 ,確定主題和小組研究主題,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分組。

2、小組根據主題初步制定研究計劃,確定小組分工,填寫研究計劃和小組分工 。

3、根據主題初步確定實踐活動的方式

第三階段:蒐集資料,研究交流

1、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小組主題蒐集資料和相關信息 (上網、市場調查、詢問)

2、組織學生整理蒐集到的資料,將對研究有幫助的資料進行整理和交流

3、根據學生的研究需要調整活動內容,組織小組進行專題研究,可以再到市場進行某個專題的研究觀察。

4、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養花、樹 、魚)等, 記好研究和觀察日記。

第四階段: 整理研究結果,填寫研究報告,進行彙報交流。

1、小組彙報初步的研究實踐結果

2、組織學生對研究觀察結果進行驗證

3、填寫研究報告或將活動過程進行加工、提煉 ,得出結論

4、用學生喜歡的形式進行研究彙報。

過程資料留存:攝影圖片、小組分工計劃表、蒐集資料,研究過程日記(圖片),研究過程中的其他資料,研究、觀察報告。

篇三十七: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繼續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思想,實施素質教育,更好的培養同學們各方面綜合實踐的能力,帶領大家走入更廣闊的社會活動空間,豐富同學們的知識、情感等方面的體驗。活動課程來源於同學們的生活和真實的社會環境,並有一定的研究難度和研究意義。課題的選擇要從培養同學們應具備哪些方面的綜合能力進行全盤考慮,要對提出的課題進行反覆的論證,併兼顧到有哪些學科的參與,重點要解決什麼問題,最終的研究價值是什麼等等。在開展活動課之前,要儘可能地激發同學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同學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共有同學們一百多人,大部分同學有一定的動手能力,對於一些操作性的課題興趣濃厚。但由於學校出於一些安全方面的考慮,對於一些需要離開校園的社區調查活動開展有很大的阻力,因此,本學期,把重心放在校園內,同學們身邊的事情,着重通過一些研究性學習課題,培養同學們合作精神,提高同學們的人際交往能力。

三、活動目標

1、在情感態度方面:

重點培養同學們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生態環境、關心地球、關心可持續發展,積極參與社會,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的態度,培養合作精神和自我發展意識;培養同學們珍視生活、陶冶性情、熱愛生活。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養同學們的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各種形式的表達能力;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識方面:

主要是通過同學們探究學習,發現和獲得知識。即不再是以間接經驗為主,而是直接經驗為主。讓同學們瞭解信息技術、社會生活、探究活動的一些常識。

四、教學措施

1、教學方法採用根據不同的內容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把模仿、體驗、探究、反思以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網絡學習、社會實踐等方式融合好,使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習過程成為手腦並用,生動活潑,豐富多彩,充滿樂趣的過程。

2、瞭解和研究同學們,把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的聯繫。努力創造條件,使全體同學們都能主動愉快地學習,進行自主探究,儘可能注意個性的培養,指導同學們在主動學習中獲得成功,並分享成功的快樂。

3、把積極的勞動與技術態度和正確的勞動與技術價值觀的形成滲透到整個教學過程中。把同學們的創新精神和時間能力的培養貫穿於教學始終。

4、綜合實踐活動還要把課堂教學與校內外的勞動結合起來,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則,在課堂上做手工要注意清潔衞生,剪下來的廢紙屑不能亂扔,使用工具要注意安全。

篇三十八: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研究性活動,也是一種通過實踐讓學生產生情感體驗、能力方法和知識經驗的活動,其目的在於通過一系列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探究和創新意識,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培養和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綜合實踐的能力,發展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結合本校實際情況,以學生為本,重在實踐、重在體驗、重在提高、重在發展的宗旨,特對本期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一、活動目標

1、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周圍環境的意識。

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理解人與自然有着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繫,讓學生逐步瞭解如何保護和改善自然環境。

2、組織學生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任的態度。

3、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提高通過探究活動來解決問題的初步能力。

4、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養成生活自理的態度,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的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習慣。

二、活動內容

1、與各學科教學相結合,組織開展以“實驗探究”、“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為核心的科學探究活動及技能活動。

2、利用課間操、升旗儀式、重大節日、法制報告等方面的活動,

教育學生熱愛祖國、關心國家大事,遵守學生守則,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增強學生的組織觀念和集體觀念,增強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感情和社會責任感。

三、教學方法及措施

1、認真組織教學,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按計劃實施教學活動。

2、根據本班學生實際情況,設計有效的教學思路,及時進行教學反思,適時調整教學思路。

3、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開發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創造性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5、加強各學科的交叉和滲透,拓展學科知識,改善知識結構。

6、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篇三十九: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國家基礎教育課程中的一門必修課程。 綜合實踐活動作為綜合程度最高的課程,它不是其他課程的輔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獨特功能和價值的相對獨立的課程,它與社會現實生活、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強調跨學科、跨領域,強調學科間的滲透。我們將以《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3-6年級)》為指導,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力爭滲透綜合性、創新性、實踐性、開放性和自主性等教育思想,推進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深入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紮實全面提高我校的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

二、活動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的總目標是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繫,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綜合實踐活動是一個開放性的實踐性課程,其目標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階段。

1、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的意識和能力。

⑴接觸自然,豐富對自然的認識。

⑵欣賞自然世界,發展對自然的熱愛情懷。

⑶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理解他人與自己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繫。

⑷知道如何保護和改善自然環境,並身體力行。

2、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的.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⑴認識社會資源,並能有效運用。

⑵走入社會,熟悉並遵守社會行為規範。

⑶發展人際交往,養成合作品質,融入集體。

⑷力所能及地參與社區服務活動,體會參與社區服務的意義。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習慣,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的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⑴注重生活衞生,料理自己的日常起居。

⑵認識各種災害及危險情境,學會自我保護。

⑶端正勞動態度,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⑷認識和了解自己,樹立人生理想,積極進取。

4、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發展探究問題的初步能力。

⑴關注日常生活及周圍環境中的問題,激發探究的熱情。

⑵考察科學發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所必備的精神和品格。

⑶親身實踐,學會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儀器。

⑷嘗試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初步掌握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三、基本原則

綜合實踐活動作為綜合程度最高的課程,它不是其他課程的輔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獨特功能和價值的相對獨立的課程,與其他課程具有等價性與互補性。

1、綜合性

綜合實踐活動在目標上,不單純從知識着眼,而是從人的發展着眼。通過活動,使學生在情意、能力和認識諸方面得到全面的和諧發展;在內容安排上,與社會現實生活、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強調跨學科、跨領域,強調學科間的滲透;在方法上,提倡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與形式,重視知識、經驗、技能的綜合運用。

2、實踐性

綜合實踐活動,是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取親身感受和直接經驗,並養成實踐意識,形成綜合實踐能力,是一種體驗教育。要充分挖掘利用各種可供實踐的教育資源,讓學生進行有計劃、有成效的實踐活動。

3、活動性

綜合實踐活動,強調針對學生年齡特點,以活動作為教育的載體,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努力讓學生“活”起來、“動”起來。

4、開放性

綜合實踐活動,在實施中強調遵循“開放”原則,努力做到教育時空的開放,組織形式的開放,教學要求與內容的開放,教育資源與教師隊伍的開放,以及教育管理與教育評估的開放。

5、自主性

綜合實踐活動,充分尊重學生的需要和興趣,學生自己選擇學習的目標、內容及指導教師;自主設計、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自己

決定活動結果呈現的形式,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和探究能力。教師只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點撥和幫助,不包攬學生的工作。

6、生成性

每一個班級、每一所學校都有對綜合實踐活動的整體規劃,每一個活動開始之前都有對活動的周密設計。但是綜合實踐活動的本質特性卻是生成性。這意味着每一個活動都是一個有機整體,而非根據預定目標的機械裝配過程。隨着活動的不斷開展,新的目標不斷生成,新的主題不斷生成。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興趣盎然,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創造性的火花不斷迸發 。對綜合實踐活動的整體規劃和周密設計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為了使其生成性發揮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四、教學措施:

1、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策略。

實踐活動要做到內容開放、過程開放和方法開放。在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則下,通過課內與課外結合,拓寬實踐活動的空間,充實實踐活動的內容,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2、自主和指導相結合的策略。實踐活動要遵照新課程的理念,突出實踐活動的自主性、獨立性和創造性。教師是實踐活動的幫助者,學生是活動的主體。要在引導學生主動實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的能力。

3、學科與學科相結合的策略。將兩種學

科、兩種以上學科,融合在一堂課中進行教學,做到學科間的整合,實現“綜合”的目的。

五.活動內容安排

三年級:

珍愛生命,安全第一(通過安全教育,培養國小生安全責任感,逐步形成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養成在日常生活和突發事件時確應對的習慣,保證學生健康成長。)。

四年級:

保護環境,低碳生活( 以培養保護環境意識為主旨,正確認識個人、社會、自然之間互相依存關係,幫學生獲得人與環境和諧共處需要的知識技能為目的)

五年級:

中華傳統知多少(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見證,以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修養為目的。)

六年級:

感恩母校(時光如水,歲月如歌。六年的國小生活短暫而又美好,如今,同學們又面臨着一個新的起點,在即將畢業的時刻,你想為母校做些什麼呢?)

六、活動時間安排

二月份:

1、召開教研組成員會議,確定各年級、各班級小組研究性學習的主題活動。

2、指導學生確立研究主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三月份:

1、組織老師觀看優秀錄像課,大家談體會。

2、組織一次教研備課活動。

四月份:以五年級課題推出一節研究課並進行交流評析。

五月份:以三年級課題

推出一節研究課並進行交流評析。

六月份:

1、各教師寫好教學總結,整理教學資料並歸檔 。

2、做好學期總結工作,關於下學期綜合實踐活動課開展研討會

篇四十: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52人,男生32人、女生20人。大部分學生學習目的性明確,學習動機強,動手動口能力較強,有一定的創新實踐能力。但由於地處山區,學生的視野狹窄,見識少,認識事物的能力差,有待於加強培養。

二、本冊教材:

本冊教材共有5個案例,分為:新學期開始了、風、光的遊戲、節日、糧食、環保設計。每個案例分為二小塊,每個小塊又包括“想一想”、“説一説”、“做一做”、“寫一寫”等活動,內容豐富多彩。

三、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標準、更新教學觀念為重點,實現傳統教育向素質教育的過渡,努力打破學校的封閉性,引導學生綜合運用社會、生活和學科知識,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動手動腦的生活實踐、社會實踐、科學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探索與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活動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的總目標是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繫,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注重轉化學生的觀念,認識綜合實踐課,以新的學習狀態走進綜合實踐活動課。三年級學生受年齡和學識的限制,受原來課程模式的影響,接觸社會比較少,一下子全部放開,學生將會束手無策。因此,以主題活動為切入口,學生從大的主題中尋找和確定自己的研究專題,讓學生初步感受研究活動的全過程。

五、具體要求:

1、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的意識和能力

2、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的服務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習慣,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的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4、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必將徹底地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其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素質,落實素質教育,培養新時期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

六、教學措施:

1、準確把握教學目標,不隨意拔高或降低。

2、紮實進行語言訓練,着重進行段的訓練——讀懂一段話,寫好一段話,繼續對學生的識字、寫字給予重視,幫助他們積累詞彙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達方法。課堂教學中保證學生有充分的朗讀、默讀和做其他各種練習的時間。要擴大訓練面,使全體學生參與訓練,保證學生有足夠的個體活動時間,訓練應嚴格要求,及時反饋和矯正,講求實效。

3、注意聽説讀寫的聯繫。要讓學生通過閲讀學表達,從讀中學寫。在作文訓練中,要充分運用課文中學到的表達方法,鼓勵學生寫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4、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要根據課文特點,選擇學法指導的時機,有的可以在學習課文前,如查字典確定字義、多音字確定讀音等;有的宜在學習課文中,如連句成段的兩種方法(總分和並列),有的可在學完課後再次總結,如説一段話的意思。在學法指導時不必過多地講道理,應多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練習,在實踐中達到熟練的程度。

5、繼續做好培優補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篇四十一:下冊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三(1)班大都是集鎮周圍的學生,但也有部分學生是從村小轉過來的。雖然他們的綜合素質與原尚國小生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他們同樣充滿朝氣,充滿活力。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熱愛這個美麗而可愛的校園。經過兩年多的學習、鍛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尤其是實踐活動能力有了較快的發展。學生是鮮活的,對周圍的新鮮事物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有着強烈的求知慾。為了豐富學生課內外知識,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現制訂本班勞動與技術活動計劃。

教學理念

(一)在動手與動腦的緊密結合中促進學生技術素養的形成

勞動與技術教育以學生的操作性學習為主要特徵,也就是我們常説的“做中學”和“學中做”。但勞動與技術教育的主旨並不僅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層面,它強調學生通過人與物的作用、人與人的互動來從事操作性學習,強調學生技術操作過程中技術意識的形成技術思維的培養、技術能力與態度等方面的發展,強調規範操作與技術創新意識的統一。學生的操作學習過程是富有生機、充滿探究的學習過程,是手腦並用的過程。

(二)用作品引導學生的勞動與技術學習活動

國小三年級學生的思維活動以形象思維為主。順應這一年齡階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提倡用可感而形象的技術作品來引導、來組織學生的勞動與技術學習活動。技術作品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一個模型、一件工藝品,也可以是一盤菜、一個生長着的作物等。通過作品的製作,學生可以獲得材料認識、工具運用、操作程序、技術要領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還可以通過作品引導學生的設計、評價以及作品宣傳等活動。

教學目標

(一)瞭解勞動世界,理解勞動意義,形成正確的勞動觀點和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

通過技術實踐活動,豐富自己的勞動體驗,形成對勞動的初步認識。

培養認真負責、遵章守紀、團結互助、愛護公物以及愛惜勞動成果的品質,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二)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學習,學會生活自理,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

掌握生活必備的技術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學會生活自理。

建立生活中的主體意識,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

(三)積極參與技術實踐,掌握基本的技術知識與技能

認識日常生活和周圍環境中的常見材料,學會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

瞭解設計與製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並進行簡單的工藝品和技術作品的設計與製作。

教學原則

1.注重基礎

國小三年級勞動與技術教育是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勞動與技術能力培養的基礎,也是學生終身發展的基礎。因此,在實施過程中,必須注重學生勞動與技術方面基礎能力和基本態度的培養,應以體現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服從且服務於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主動發展、生動活潑的發展為根本出發點。

2.體現綜合

一是注意勞動與技術教育各個實施途徑的溝通與結合。勞動與技術的課堂學習要與課外活動、常規指導、社會實踐、家庭教育等途徑相溝通相結合,以實現其教育目標。如學校生活中的值日活動、環境整理,可與勞動教育結合起來。

二是注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各領域學習活動的統籌規劃和有機協調。

三是注意勞動與技術教育各個具體項目之間的聯繫與銜接。

3.講究科學

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實施在方式和內容上應充分考慮到國小生的生理、心理髮展水平和年齡階段特徵。

4.注重實效

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實施有一定的條件要求,而各地的現有條件和資源優勢,千差萬別。因此,應從本地區、本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從教育的實際效果出發,選取內容,確定方式, 安排實施計劃。在實現基本目標的前提下,儘可能發揮各地資源優勢,形成本地區、本學校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傳統和特色。

教學評價

(一)評價原則

勞動與技術學習的評價以發展性評價、激勵性評價為根本宗旨。凡參與勞動與技術的學習與實踐活動,完成或基本完成所規定的學習任務,都應當予以肯定。對那些勞動與技術學習表現突出,成績優異,或有所發明與創造的應給予特別鼓勵。勞動與技術學習的考核等級一般分為優秀、合格、不合格三種。

(二)評價內容

勞動與技術學習的評價是對學生多方面發展目標的整體性評價。評價內容主要有勞動態度與勞動習慣、知識的學習及其應用、設計與操作技能、實踐與創造能力、學習的成果質量等。在全面評價的同時,尤其要注意學生的態度與習慣、學生的技術意識形成等方面的評價。

(三)評價方式

勞動與技術學習的評價過程本身就是學生受教育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評價中可採取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小組評價、班級評價等多種方式。要吸引教師、家長以及其他人員積極參與評價工作。勞動與技術學習的評價應當注意結果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既要關注學生技術學習與技術操作的結果,也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發展和變化;既要關注學生在知識和技能方面的習得與創新,又要關注學生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和情感的進步與發展。評價應當刪繁就簡,方法應當靈活多樣。可以採用產品展示、作品評定、撰寫心得體會、相互交流、專題活動、日常觀察、學期考核等多種形式。

篇四十二:下冊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一、班級情況分析:

我所任教的三年級(四)班學生學習目的性明確,學習動機強,動手動口能力較強,有一定的創新實踐能力。學生的視野狹窄,見識少,認識事物的能力差,有待於加強培養。

二、本冊教材:

本冊教材共有6個案例,分為:新學期開始了、風、光的遊戲、節日、糧食、環保設計。每個案例分為二小塊,每個小塊又包括“想一想”、“説一説”、“做一做”、“寫一寫”等活動,內容豐富多彩。

三、指導思想

以十八大精神為指針,以新課程標準、更新教學觀念為重點,實現傳統教育向素質教育的過渡,努力打破學校的封閉性,引導學生綜合運用社會、生活和學科知識,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動手動腦的生活實踐、社會實踐、科學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探索與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活動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它的總體目標是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繫,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五、具體要求

1、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的意識和能力

2、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增長社會溝通

能力,養成初步的服務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習慣,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的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4、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必將徹底地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其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素質,落實素質教育,培養新時期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

六、教學措施:

1、準確把握教學目標,不隨意拔高或降低。

2、紮實進行語言訓練,着重進行段的訓練——讀懂一段話,寫好一段話,繼續對學生的'識字、寫字給予重視,幫助他們積累詞彙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達方法。課堂教學中保證學生有充分的朗讀、默讀和做其他各種練習的時間。要擴大訓練面,使全體學生參與訓練,保證學生有足夠的個體活動時間,訓練應嚴格要求,及時反饋和矯正,講求實效。

3、注意聽説讀寫的聯繫。要讓學生通過閲讀學表達,從讀中學寫。在作文訓練中,要充分運用課文中學到的表達方法,鼓勵學生寫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4、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要根據課文特點,選擇學法指導的時機,有的可以在學習課文前,如查字典確定字義、多音字確定讀音等;有的宜在學習課文中,在學法指導時不必過多地講道理,應多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練習,在實踐中達到熟練的程度。

5、繼續做好培優補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篇四十三:下冊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它打破教育與生活的隔離,孩子們在學校當中在與其他場合當中一樣,需要享受一種完整的生活。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教改也好,課改也好,第一項任務就是把生活的權利還給孩子,把學習的過程變成生活的過程,加強學校教育與兒童生活、社會生活的聯繫。它改變單一的課程結構,改變教學方式,為同學表現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空間。

二、學習情況分析

三年級小同學文化基礎知識、社會閲歷和人生體驗還非常有限,所以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應該是“在體驗中研究”,即以形成直接體驗為主,在研究和解決問題方面,強調養成初步的方向。實施綜合實踐課程,就是要為同學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瞭解周圍的生活環境,關注自己及同伴當中的心理健康、人際交往問題,激發他們對自然和社會問題的好奇心,擴大視野,積累經驗。總之,就是要讓他們更多地去看,去聽,去想,去試。

考慮到三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我們的綜合實踐課設定了三大主題:

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希望通過這三大主題激發着同學的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

三、課程總體目標:

密切同學與生活的聯繫,推進同學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同學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1、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展的責任感。

3、發展同學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展同學的動手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4、培養同學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整理與歸納信息,並恰當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勵同學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並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他們探究和創新的慾望,培養創新能力。

6、養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培養同學積極進取、善於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四、活動重點:

針對三年級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在編寫“活動資料”時,把提高同學的觀察力作為三年級的重點。

1、我們要在活動中有意識、有計劃地發展兒童的觀察力,使同學學會進行有目的、系統的觀察,全面的觀察。要求同學會看、會聽、會嗅、會嘗和會觸摸,並且會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覺,綜合起來進行思考。

2、在三年級深入的觀察活動中,要求同學對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較),要求同學進行獨立的思考,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觀察以後,要他們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無疑對他們素質的提高十分有利。

五、活動難點:

就是能夠從直接經驗抽象出問題的本質來,完成思維發展的飛躍,從而提高同學的素質。

六、實施策略

1、與學科教學相結合

每一門學科都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都互相滲透。在學科教學中,同學會由本學科生成許多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這時,教師要具有敏鋭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幫助同學提煉加工使之成為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課題,教師都要在教學中培養自己挖掘綜合實踐活動素材的意識,使學科教學深入、徹底,更使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的選擇具有廣泛性。

2、與同學的生活實際相結合

生活,是同學學習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同學對自己的生活熟視無睹,豐富多彩的生活對他們來説是平淡無奇的。這是因為他們對身邊的小事往往習以為常,見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認識身邊的小事,不僅會理解小事的教育意義,而且會提高思維的品質和研究習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使命。

3、與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

現在的同學不再是隻會讀書的機器了,他們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的焦點問題。對一些公眾現象,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們渴望被大人們認同,希望得到和大人們一樣的成就。我們把社會熱點問題引入校園,指導他們採用具有個性化的方式展開深度探究,從而獲得自己獨創性的理解。這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旨所在。如通過對自然界觀察、參觀、調查等多種形式,使同學懂得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珍愛生命,讓同學從人文景觀、自然景觀中獲得美的體驗。

4、與傳統節日相結合

我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文化傳統的泱泱大國,在歷史長河中積澱下來的文化精髓是同學學習的極佳資源,為了讓同學記住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結合傳統的節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如由中秋節、重陽節引申開來的以敬老愛老為主題系列活動。

5、與學校工作相結合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課程,雖然沒有固定的教材,但並不是沒有目標。而這些目標和要求往往也是學校德育工作要達到的。因此,我們將綜合實踐活動的課題與學校德育、少先隊活動和校本課程的開發結合起來,互相借鑑、互相滲透更有利於同學的發展,如可結合國旗下的講話內容、紅領巾廣播欄目,開展行為習慣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時事熱點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

七、課時安排

篇四十四:下冊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高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但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卻並不瞭解,因此要逐步培養學生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從生活和學習中挖掘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主題,能夠試着和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在有效的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的潛能。要培養學生對生活、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具備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要讓他們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的方法,信息資料的蒐集、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學生形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成為創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教學目標

1、通過了解有關環境資源的知識,尋找並記錄身邊的環境資源,培養學生考察祖國的地理、人文環境等,發展對社會的責任感,珍惜和保護地球資源的情感。知道如何保護和改善自然環境,並身體力行。

2、通過調查、訪問,查閲資料,實踐操作,學會獲取信息、存儲信息、處理信息和傳遞信息。在活動中,讓學生通過實踐,發展蒐集、處理信息能力。

3、通過了解網絡知識,使學生初步瞭解到人們與電腦的關係,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從而增強學生合理使用電腦的意識,做到健康文明地上網。

4、通過學習插花知識活動,提高審美情趣。

5、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發展探究問題的初步能力。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與豐富經驗。發展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

6、學習初步的科學研究、發展研究問題及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三、教學措施

1、組織引導學生接觸大自然,欣賞自然,豐富對自然的認識,發展對自然的熱愛情懷。使書本知識在運用的過程中成為活知識,使實踐能力和創造性得到培養。

2、增加勞動科技含量,賦予勞動教育更多發明創造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將發明創造賦予動手實踐的過程,使勞動技術變得更有生命力。

3、幫助學生髮展適應信息時代需要的信息素養,學會與人合作發展人際交往,養成合作品質,融入集體,搜索整理資料。

篇四十五:六年級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繼續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思想,實施素質教育,更好的培養學生各方面綜合實踐的能力,帶領學生走入更廣闊的社會活動空間,豐富學生的知識、情感等方面的體驗。活動課程來源於學生的生活和真實的社會環境,並有一定的研究難度和研究意義。在開展活動課之前,要儘可能地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學情分析

我任教的六年級四個班的學生近五百人,學生在過去的幾年中參與研究了許多課題,有一定的研究經驗,對於研究新鮮事物很感興趣,本學期配合日照提倡的文明主題教育學生做一個文明公民。培養學生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使學生對自己身邊的環境瞭解的更加透徹。

三、活動目標

1、在情感態度方面:

使學生了解日照的人情風物文化,關心父母的工作環境,關注生活,積極參與社會,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的態度,培養合作精神和自我發展意識;培養學生珍視生活、熱愛生活。配合日照大力提倡的文明城市主題,教育學生做一個文明人。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各種形式的表達能力;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識方面:

主要是通過學生探究學習,發現和獲得知識。即不再是以間接經驗為主,而是直接經驗為主。讓學生了解日照的名人,關心日照的未來,關注周圍環境。

四、教學措施

1、教學方法採用根據不同的內容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把模仿、體驗、探究、反思以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網絡學習、社會實踐等方式融合好,使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習過程成為手腦並用,生動活潑,豐富多彩,充滿樂趣的過程。

2、瞭解和研究學生,把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的聯繫。努力創造條件,使全體學生都能主動愉快地學習,進行自主探究,儘可能注意個性的培養,指導學生在主動學習中獲得成功,並分享成功的快樂。

五、內容安排

本學期主要以“日照文明”為大主題。

篇四十六:六年級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有一定的抽象和邏輯思維能力,有一定的研究性學習和參加社會實踐的基礎,自我探究能力有所提高。處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大部分聰明好學,上進心強,初步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學習較認真,能比較有興趣地參與到老師預設好的一些實踐活動中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強。但也有個別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不大,對周圍事物不夠關注,學習、行為習慣教差,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希望能通過教師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來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培養綜合實踐能力。

二、教學內容

1、以社會實踐為基本形式的體驗性學習活動

社會實踐以豐富學生的社會閲歷、生活積累和文化積累為目標,重視學生的親歷親為。內容包括參觀、考察、訪問本地區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係,學生通過從自然、社會中的親身體驗,懂得課堂以外豐富領域的知識。本學期我們的社會實踐活動是《昌樂資源知多少》。

2、以社區活動為基本形式的參與性體驗活動

社區活動包括成為某一社會活動的成員員進行實際的生產活動、社區服務活動、公益活動等等。通過發揮少先隊員在社區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的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推動城市文明建設。

3、以課題探究為基本形式的研究性學習活動

課題研究基於學習者的興趣,從自然、社會、文化和學習者自身生活中選取有意義的主題,進行跨學科的探究。並選取人與自然(如環境污染、動物植物、生態平衡)、人與他人(如師生關係、人際關係、希望工程等)、人與社會(如交通狀況、娛樂、消費、社區環境等)、人與科學(如科學發展史、科學與生活、科學)等作為確定主題的依據。本學期我們確定的研究課題是《有關雨的探索》。

三、活動目標

1、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展的責任感。

3、發展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4、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整理與歸納信息,並恰當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並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他們探究和創新的慾望,培養創新能力。

6、養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善於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7、瞭解科研的一般過程和方法,體驗科研的艱辛和快樂。

四、活動重難點

1、在活動中有意識、有計劃地發展兒童的觀察力,使學生學會進行有目的、系統的觀察,全面的觀察。要求學生會看、會聽、會嗅、會嘗和會觸摸,綜合起來進行思考。

2、要求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較),進行獨立的思考,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在深入地觀察以後,要他們發現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3、能夠從直接經驗抽象出問題的本質來,完成思維發展的飛躍,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

五、活動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按計劃實施教學活動。

2、根據本班學生實際與班級特色,設計有效的教學思路,及時進行教學反思,適時調整教學思路。

3、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學習。

5、加強學科的交叉和滲透,拓展學科知識,改善知識結構。

6、開發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創造性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7、有效激勵機制,優化評價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實踐活動,培養自己的能力。

篇四十七:六年級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二、活動目標

通過了解、接觸社會中需要幫助的人羣,教育學生關心社會,奉獻愛心。增強生活自理的願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參加簡單的家務勞動。瞭解各行各業的工作情況,懂得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學會選擇適合自己的閲讀書目,合理安排自己的休息時間。通過對生活中的廢品進行再創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培養學生從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通過創編節目、模擬表演,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藝術鑑賞能力。進一步探索綜合實踐活動課堂組織形式,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

三、活動措施

1、紮實認真地學習和實踐新課標,用心琢磨新教材,用好新教材。

2、課堂中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給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為他們的後續發展打好基礎。

3、把學生平時的生活實際通過提煉,創設學生樂見的生活情境,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並將課堂和生活很好地連接起來,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用好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努力創建快樂的數學課堂,讓學生輕鬆開心地學習。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

4、尊重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師的指導下,爭取做到自己能學懂的知識,讓他們自己學,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5、綜合實踐活動課可以採取多種多樣的組織形式,包括個人獨立探究的方式、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級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級與跨年級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6、以研究性學習為主線,用綜合主題或綜合項目的形式將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四者融合在一起實施,使四大領域的內容彼此滲透,達到理想的整合狀態。

7、積極運用網絡技術等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進行合作探究開闢空間,以拓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時空範圍,提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水平。

篇四十八:六年級綜合實踐教學計劃

一、班級情況分析:

國小六年級的學生對學校的各項常規都有了較深的瞭解,有較強的自制力。已具備了一定的實踐能力,掌握了一些探究問題的方法,能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確定單元活動的主題、活動的方式,在活動具體開展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但學生的學習基礎差別較大,個別比較優秀,個別比較差。因此,教學中應從學生現有情況出發,在原有的水平上每個孩子都得到不同的發展,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二、指導思想:

在學校領導的指導下,我們將進一步學習新課程標準,明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目標,繼續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引導本年級段學生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深切的體驗,產生積極的感情,激發孩子研究生活和科學的慾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從而進一步加強人際交往的能力。

三、課程目標:

1.通過活動,發展實踐能力,發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

2.使學生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形成從自己的周圍生活中主動地發現問題並獨立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

3.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發展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四、課程實施措施:

1.重感受促評價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置,無疑是學校課程形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重大變革。而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則是其中最具人文性的部分。這些評價與我們平時的評價有很多不同,他的評價側重於活動的過程和自己的感受,得失,是所有參與者之間的平等交流,有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等,為師生提供一種反思的參照,從而獲取新的動力。他山之玉可以攻玉,為了使評價真正發揮其交流作用,我們將加強小組間的評價交流,將不同的活動方案進行交流,取長補短,使活動更好地發展。

2.學理論明目標我們將繼續學習綜合實踐活動的有關理論叢書,針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尋找有關理論,聯繫實際情況解決問題,使綜合實踐活動更能達到預想目標,而趨於完善。

標籤: 教學計劃 實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n1zov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