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國小五年級上語文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五年級上語文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五年級上語文教案(精品多篇)

語文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讀母親對兒子説的謊話,感受母親三次説謊的用意,體會母親教育兒子的一番良苦用心。

3、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體會詞語表達的感情。

4、通過母親的三次謊言,聯想到父母對自己的教育,體會母親教育兒子的一番良苦用心。

教學重點:

讀讀母親對兒子説的謊話,感受母親三次説謊的用意,體會母親教育兒子的一番良苦用心。

教學重點:

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體會詞語表達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引入課題

1、教師談話引入:關於母愛的課文我們已經學過不少,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

2、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然後完成填空。課文寫了母親參加了兒子從小到大的三次(),並對兒子説了三次()的謊言。正是母親的謊言,讓兒子有了前進的()。正是母親的謊言,讓兒子看到了自己的()。正是母親的謊言,讓兒子最終獲得了()。

2、母親的三次謊言分別是怎麼説的?請用直線劃出謊言的內容。

三、讀文感悟,深入體會。

1、交流,出示句子。

2、都是在什麼情形下説的?説之前母親都是什麼神態?

3、讀課文,為什麼説這些都是謊言?找出老師的話。

4、那她又無為什麼要説謊呢?讓我們來分角色朗讀一下,體會母親為什麼要説謊?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師:母親第一次説謊後兒子怎樣?

生:破天荒吃了兩碗米飯,可見他非常高興。

師:母親第二次説謊後兒子怎樣?

生:兒子暗淡的眼神充滿了亮光,沮喪的臉舒展開來。從此長大了許多。

師:那母親第三次説謊後兒子又怎樣?

生:兒子考上清華大學。

師:從兒子的反應中你們體會到了母親三次説謊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生:第一次讓兒子高興。

生:第二次讓兒子有自信心。

生:第三次讓兒子看到希望。

師:分析得真好,讓我們在一起來讀讀1——3節,體會一下在這三次謊言中藏着什麼?生讀第1—3小節。

生:我們知道了這三次謊言中深藏着母親對兒子的愛

5、小結:母親的謊言的確在兒子的身上起到了作用,真是用心良苦。兒子也能體會母親的用心,真懂事啊。

四、研讀課文,感受內涵

出示句子:聽了這話,兩鬢已經斑白的母親悲喜交集,再也按捺不住十幾年來凝聚在心中的淚水,任它流下,滴落在手中的信封上……

1、媽媽為什麼這時候當着兒子的面哭了?聯繫上下文,想一想課文最後媽媽的“悲喜交集”指的是什麼?

2、生:媽媽覺得兒子長大了,堅強了,自己的委屈終於可以倒出來了,所以當兒子面哭了。

生:媽媽悲的是她為了兒子忍受了這麼多年的委屈,喜的是她的委屈沒有白忍,終於有了回報,她的愛得到了回報!

教師小結:對兒子的信任,對兒子充滿期望,這就是欣賞。

五、交流體會,總結全文。

母愛是深沉的,是偉大的。願我們每個人都用心去體會這一份濃濃的愛,願我們用行動去好好回報這一份愛!

六、佈置作業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4、5、6自然段,感受威尼斯的風土人情。

2、能按事物的幾個方面來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點,理解夜景描寫與小艇的關係。

3、認識本課6個生字,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能模仿課文寫一些家鄉的某處景物。

課前準備:

瞭解威尼斯城有關的知識,收集介紹威尼斯小艇的圖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引入,激發興趣

1、出示課題:“威尼斯的小艇”。

2、請同學介紹一下自己課外蒐集到的有關威尼斯的知識。

3、觀看課前收集的圖片(有條件的可以放錄像):威尼斯是意大利北部的一座古城,是世界聞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以她的美麗和恬靜迎接着世界各國的友人,讓我們也隨着作者一起去瀏覽風光旖旎的威尼斯吧!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新詞。

2、讀了課文,你感受到威尼斯美在哪裏?

2、根據問題,再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對學生讀得不對的地方及時指正。

3、全班交流:

威尼斯城市風光美;威尼斯小艇的美。

請學生讀讀描寫威尼斯風光的句子。

自由交流感悟。(河道縱橫交叉,精巧靈活的小艇來回穿梭,形式不同的石橋,聳立於兩岸的古建築,夜色中的威尼斯)

三、直入課文,感受小艇“形之美”:

1、出示描寫威尼斯小艇樣子的句子。

2、自由讀這一段話,威尼斯的小艇美在哪裏?

3、交流指導:“二三十英尺”大概有多少長?為什麼把小艇比作“新月”和“水蛇”?

4、威尼斯的小艇為什麼要這樣設計?引出課文第一自然段。

威尼斯是世界聞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縱橫交叉,城市建築都是依水而建,所以,威尼斯成了以船代車的城市,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於大街上的汽車。在窄小的河道中自由穿梭,小艇只能設計成這樣一種獨特的式樣。

5、讀出小艇的美。

四、再讀課文,體會小艇“坐之舒”:

1、小小的一輪“新月”引起了我們的無限遐想。這彎“新月”飄進了清清了河裏,也飄到了我們的身邊,同學們想不想坐坐這種小艇呢?

引出第三自然段:坐在小巧玲瓏的威尼斯小艇裏,舒服嗎?為什麼?

2、學生自由交流感悟。

3、坐着舒適的小艇,穿梭於古老的水城威尼斯之中,你還會看到什麼?聽到什麼?説些什麼?想些什麼?

4、小結:這真是“説不完的情趣”!有感情地朗讀。

第二課時

一、讀寫結合,複習引入

1、聽寫“小艇、操縱自如”等重點詞語。

2、你喜歡威尼斯的小艇嗎?讀讀描寫小艇外形之美和坐着舒適的句子。

二、讀、説、想、演,感受船伕“駕技之美”:

1、讀:自由讀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寫船伕一流的駕駛技術的句子。

2、説:交流哪裏寫出了船伕駕駛技術之高超。

3、想象這些句子所描寫的情景。

“不管怎麼擁擠,他總能左拐右拐地擠過去。”

--船伕在行駛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怎樣的擁擠場面,船伕會怎麼做呢?

4、演:造型獨特的小艇帶領我們瀏覽威尼斯風光,小艇隨着浪花時起時伏,我們的心也隨之忐忑不安,真怕一不小心隨時墜入船下水中成了“落湯雞”。如果此時你就是我所坐的小艇的船伕,你會怎樣來幫我?(介紹自己的駕駛技術;唱歌助膽;介紹威尼斯風光;播放威尼斯地方的音樂。.。.。.)

5、有感情的朗讀第四自然段,進一步感受船伕“駕技之美”。

三、感悟朗讀,品味小艇與人們之間“和諧之美”:

1、讀第五自然段。從這一段你感受到了什麼?

2、自由想象:人們還用威尼斯的小艇做什麼?

用上“。.。.。.可以。.。.。.可以。.。.。.可以。.。.。.”説話。

3、威尼斯人是海洋的兒女,懂得欣賞威尼斯水城之美的人,應是在月夜中,招手叫一隻“岡多拉”,沿着運河曲折的水道,讓自己迷失在迷濛的夜色中,領略這座水上古城永恆的魅力。.。.。.

引出第六自然段,靜靜地朗讀。

4、引出課文“閲讀鏈接”,自由讀後説感受。

5、如果請你為課文第六自然段配一首曲子,你想選擇哪一類的音樂?(抒情的鋼琴曲或小提琴曲)配樂朗讀。

6、小結:白天的小艇像活潑的精靈,自由穿梭於水城之中,威尼斯是充滿活力的;但晚上,當小艇載走最生一批威尼斯人,靜靜地停泊於碼頭上。整座威尼斯城就沉沉地入睡了。.。.。.小艇與威尼斯,與威尼斯的人們,與威尼斯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四、作業

1、背誦課文4--6自然段。

2、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3、寫一寫家鄉的某處景,要寫出特點。

國小五年級語文教學計劃 篇三

一、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秉承了前九冊“培養興趣、文化積累、學會學習、整體推進”的總特點,從選編課文、設計活動、安排練習等各方面拓寬並深化了學習內容。本冊共10個單元,單元主題分別為:龍、書、禮物、真誠、勞動、心願、火與光、角度、破除迷信、我們去旅行。每個單元依然由主體課文和“語文天地”兩部分組成,以保持教材的連貫性。

二、學情分析:

全班有學生51人,基礎知識較牢固,閲讀能力較弱,寫作水平有待提高,有個別同學不按時完成作業,上課不認真聽講,需要加強學習目的和學習態度的教育,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爭取在現有基礎上有所進步。

三、教材目的和要求:

1、鞏固漢語拼音,藉助拼音識字、閲讀、學習普通話

2、繼續學寫鋼筆字,要求正確、端正、整潔。毛筆字臨帖,要求坐的姿勢、握筆姿勢正確,養成認真寫字的的習慣。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會背誦指定的課文。能領會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理解段與段之間的聯繫,瞭解課文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能用歸併段落大意和回答幾個問題再連起來的方法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能按要求預習課文,初步養成預習的習慣。

4、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要注意考察學生對作文內容、文字表達的修改,也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和方法;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瞭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教會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意見,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

5、綜合性學習自始至終要突出學生的自主性,強調合作精神。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主動精神、創造性和合作意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措施:

1、準確把握教學目標,不隨意拔高或降低。

2、紮實進行語言訓練,本學期着重進行分段的訓練,但仍應繼續對學生的識字、寫字給予重視,幫助他們積累詞彙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達方法。課堂教學中保證學生有充分的朗讀、默讀和做其他各種練習的時間。要設計有效的方法,擴大訓練面,努力讓全班學生人人蔘與訓練,保證學生有足夠的個體活動時間。教師應嚴格要求,及時反饋和矯正,講求實效。

3、注意聽説讀寫的聯繫。要讓學生通過閲讀學表達,從讀中學寫。在作文訓練中,要充分運用課文中學到的表達方法,鼓勵學生寫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4、落實各單元訓練重點,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在閲讀教學中,要以訓練點為重點組織教學,從內容分析導向支訓練目標上來。課文教學時,要着重考慮怎樣讓學生掌握本單元訓練點規定的那項閲讀基本技能,避免字、詞、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內容分析,忽視訓練重點。在進行閲讀重點訓練時,要充分發揮每單元前的“學習提示”的作用,根據課文的特點,適時地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5、繼續做好培優補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五、教學課時安排:

1、龍

2、書

3、禮物

4、真誠

5、勞動

6、心願

7、火與光

8、角度

9、破除迷信

10、我們去旅行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2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會講這個寓言故事,瞭解“相濡以沫”的寓意,會用這個成語。

教學重點:熟讀背誦課文,理解文意

教學準備:掛圖、有條件的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備課人:初鵬

備課時間:上課時間: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自己讀課文,讀正確

2、教師範讀,注意斷句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3、學習生字:濡 沫 涸

4、練讀課文,讀熟練

二、學習課文

1、藉助書下注釋,試着自己講講課文的意思

2、指導理解文意

1)泉涸:涸:乾涸,泉水乾枯的意思

2)魚相與處於陸:(許多)魚一起(就)呆在陸地上。相與:表示同時同地做某件事。可譯為“共同”。於:在

3)相呴以濕:(它們)互相哈氣用來濕潤(對方)。呴:張口呼氣;噓氣。以濕:使濕潤。

4)相濡以沫:互相用水沫(使對方)沾濕。

3、朗讀背誦課文

4、總結:莊子是一個灑脱的人。莊子的意思其實是説,與其兩人身處困境,相濡以沫,相扶前行,不如大家都開開心心,沒有身入困境,也彼此從來不曾認識對方。

三、拓展閲讀

【原文】 “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為父,而身猶愛之,而況其卓乎,人特以有君為愈乎己,而身猶死之,而況其真乎?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呵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譯文】死生是天命,人世有夜晝的永恆是自然。人對此不能參與其中,這都是事物的常情。那人只把天當作父親,還終身很愛戴它,何況那卓越的真人呢?人們只認為國君勝過自己,還終身很情願為他去死,何況那真人呢?

水源乾枯了,魚兒一起在陸地上,用濕氣互相呼吸,用口沫互相沾濕,還不如在江湖裏互相忘掉。與其稱頌堯而譴責桀,不如把兩者忘掉來歸化那道。天地賦予形體讓我承受,賦予生命讓我勞累,賦予衰老讓我安逸,賦予死亡讓我安息。所以把自己活着看作是樂事,也就是把自己死去看作是樂事了。

四、佈置作業:語文書後給出了四個成語“杞人憂天”“塞翁失馬”“畫蛇添足”“鐵杵磨針”,查找資料瞭解這幾個寓言的內容,並瞭解寓意。

板書設計:相濡以沫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呵以濕,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於江湖。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五

【教學過程】

一、審題,明確習作要求 1、學生讀習作要求,讀後説説這次習作的要求是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縮寫(不超過400字) 減少篇幅,適當改寫 保留重點內容,刪減次要內容。

二、習作指導 1、出示提綱要求,學生獨立完成。 ⑴ 《小英雄雨來》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表現小英雄的什麼品質? ⑵ 簡要列出文章的結構和詳略,然後根據此提綱邊讀課文,邊劃劃記,逐段刪留。 ⑶ 整理成文,檢查文章是否詳略得當,雨來掩護交通員李大叔,和鬼子進行不屈的鬥爭是課文的重點;雨來游泳本領怎麼高超,怎麼從鬼子眼皮下逃走是次要的,可一筆帶過。 2、投影出示文章結構(列提綱) 主要內容:記敍了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邊區的少年雨來聰明勇敢,游泳本領高強,為了掩護革命幹部,機智地同敵人作鬥爭的故事。 中心:表現小英雄雨來的崇高精神和機智勇敢的優秀品質。 結構: ⑴ 雨來游泳 ⑵ 上夜校唸書 ⑶ 掩護李大叔(重點) ⑷ 跟鬼子鬥爭(重點) ⑸ 河沿上的槍聲 ⑹ 雨來沒有死。

三、學生獨立完成習作,在小組裏讀一讀,學生互評,然後讀一篇範文,並點評縮寫《小英雄雨來》 晉察冀邊區的北部有一條還鄉河,河裏長着很多蘆葦。河邊的蘆花村住着小英雄雨來。雨來在還鄉河練就了過硬的仰浮本領。 秋天,雨來被送去上夜校,他跟着老師讀: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 有一天,鬼子又來掃蕩了,雨來一個人在家。忽然,交通員李大叔闖了進來,雨來趕忙把他藏到缸底下的洞裏。 十幾把雪亮的刺刀對準了雨來,鬼子用盡各種方法盤問雨來,但雨來一口咬定沒有看見人。敵人毫無辦法,把雨來拉出來去槍斃。幾聲槍響,蘆花村的人們異常難過,可是誰也沒有料到,雨來沒有死。原來()在槍響之前,雨來趁鬼子不備,扎到河裏,從水底游到遠處去了。

【評析】文章詳細地記敍了小英雄雨來和鬼子進行不屈的鬥爭的經過,這是原文的重點。作文重點突出,語言簡潔。故事幹練完整,不失原意,完全符合本次習作要求。

四、寫成文章。

【板書設計】 縮寫《小英雄雨來》 減少篇幅,適當改寫。 保留重點內容,刪減次要內容。 不超過400字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六

【內容簡析】

《我是貓》是一篇精讀課文。它選自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同名長篇小説,這部小説是世界文學名著之一。課文中,作者以幽默而辛辣的筆觸,用擬人化的手法,生動描寫了一隻貓偷吃年糕並發現三條真理的過程。課文分四部分,先寫“我”決定偷吃年糕並發現第一條真理,再寫“我”的牙齒被年糕粘住,不能動時發現了第二條真理,接着寫“我”為擺脱年糕使出種種伎倆,又發現第三條真理,最後寫“我”在人們的嘲笑中無奈而憤恨地演完一場醜劇。文章表現了當時社會人情的冷漠,表達了作者鬱積日久的不滿和憤恨,對弱者給予了極大的同情。

課文中有一幅插圖描繪的是主人一家正在嘲笑那隻貓,每個人表情不一:男主人一臉凶氣,女主人指手畫腳,女傭人驚訝不已,孩子們哈哈大笑。而那隻貓正無奈地在地上轉圈,旁邊還放着粘有年糕的碗。這個畫面生動再現了課文最後一段的內容,它對學生整體把握課文,深刻地理解文章主題起到輔助作用。

文章生動而幽默,深受讀者的喜愛。不論是惟妙惟肖地描述貓行為舉止的地方,還是貓發現的真理的地方,都讓人在忍俊不禁中產生聯想與思考。文章的表現手法與藝術特色值得學生感悟與體會。

【設計理念】

倡導自讀自悟,實現多邊對話與個性化閲讀。教師為學生創設真實的對話交流的環境,使學生在閲讀討論中質疑、理解、感知、體驗,從中感受貓的有趣與辛酸,感受語言的生動與幽默。讓學生在笑聲中思索與頓悟,同時揣摩寫作手法,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9個生字,會寫16個生字,在理解生字詞的基礎上讀懂課文。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貓吃年糕過程中發生的一連串新奇而幽默的場景,初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引導學生體會貓的有趣可愛,感受課文幽默風趣的語言藝術。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抓住貓的動作、心理去感知貓的有趣及“真理”的含義,從而體會作者對弱者的深切同情,對當時社會人情的冷漠的不滿和憤恨。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引起閲讀期待。

1、你們一定親眼見過各式各樣的貓或看到過不少寫貓的文章,對貓有一定的瞭解。誰願意把你見過不同尋常的、十分新奇的貓請向大家介紹?

2、學生交流自己認識的貓。

3、你們説的這些貓,的確不是常見的貓。可是我現在給大家介紹一隻貓,你們通過比較或許認為它不同一般。這是一隻神通廣大,才高識廣,公正鋭敏,能發現真理的神貓、奇貓、聖貓。但又是一隻自作聰明,假冒聖賢,誤事吃苦的俗貓、蠢貓。這隻貓就在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作品——《我是貓》裏面。《我是貓》這部長篇小説是世界文學名著之一。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課文《我是貓》選自這篇小説。讓我們走進課文,去認識這隻神奇的貓吧!

二、學習生字詞,整體感知課文。

1、自讀課文,藉助字典、詞典自學生字、新詞。

2、檢查掌握的情況。

(1)認讀生字卡片,給生字組詞。注意“徘徊”“遺憾”的讀音。

(2)出示新詞,檢查認讀。

(3)瞭解新詞的意思。

3、自讀課文,瞭解內容。

4、全班交流,説説課文的主要內容。(見《教參》)

三、熟讀課文,理清段落。

學生按課後提示理清思路,有兩種方法。

1、貓吃年糕的經過與貓的感受。見年糕——吃年糕——拔年糕——被嘲笑。

2、貓在吃年糕過程中發現的真理。發現第一條真理、發現第二條真理、發現第三條真理、發現人的冷漠。

四、書寫生字。

1、引導讀帖。

注意字的筆畫形狀與位置,努力把字寫得勻稱、端正、美觀、靈動、有變化。

“糕”有九個點,點的位置、大小、方向、形狀很重要,注意擺放。

“讒”“瞧”“撼”“枉”“鉗”“掀”這些左右結構的字,它們左右兩邊的高低、寬窄不同,起筆、運筆時要注意。

“毽”字左邊的“毛”的第四筆“豎彎鈎”要包住“建”字。

2、個人書寫練習。

3、全班展示、評議、欣賞。

五、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優美詞語。

3、收集有關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交流資料,引入新課。

1、交流、介紹收集的有關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資料。

2、説説這篇課文讀後給你的感受或疑問。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説出這幾種感受:文章很精彩,很喜歡讀;貓可笑有趣;不可思議,貓不可能發現真理;貓發現的是不是真理;文章語言幽默,寫法很獨特;貓拔年糕的描寫很具體形象;不知作者為什麼要寫這隻貓;到底有沒有這樣的貓……

3、帶着自己的問題,深入學習課文。

二、深入學習課文,探究貓發現的真理。

1、速讀課文,找出貓發現的真理。

2、探究第一條真理。

(1)出示

難得的機緣,會使所有的動物敢於幹出他們並非情願的事來。

(2)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①“機緣”什麼意思?在課文中指什麼?難得的機緣指什麼?

學情預設與教學策略:教師啟發與等待學生在課文中不斷的發現,最終理解到:“難得的機緣”指遇到年糕,這年糕早晨見過,還沒吃過,是一年才遇一次的、又恰巧是主人沒吃完、而被貓無意中發現的。此時又沒有人來。這好機會與緣分,是難得的。

②“所有的動物”包括誰?

(這裏包括貓在內的動物以及人。)

③“並非情願”什麼意思?結合上下文思考貓是否不情願?你從哪裏看出來的?

從這個詞語中你看出這是怎樣的貓?請你用一個詞形容貓。

學情預設與教學策略: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解讀,學生説的有道理即可。如:貓有點虛偽,它對年糕虎視眈眈、認為沒人看見是機緣、心裏催促自己快吃等詞語都表示它想吃,可又説自己並非情願偷吃,所以説有點虛偽。)

④讀第二自然段,還可以加上動作演示,想象貓見到年糕時的動作,體會貓的心情。

⑤歸納這句話的意思。

所有的動物都會在難得的機緣面前,大膽去嘗試,去實踐。

(3)讀描寫貓的心理的句子,在什麼情況下發現這條真理的?

(4)對貓猶豫不決。

國小五年級語文教學計劃 篇七

一、教材分析

教材繼續按專題組織單元,共設計了八個專題。依次是:我愛閲讀,月是故鄉明,學習説明性文章,生活的啟示,遨遊漢字王國,父母之愛,不忘國恥、振興中華,走進毛。其中第一單元“我愛閲讀”和第五單元“遨遊漢字王國”還安排了不同呈現形式的綜合性學習內容,是學習內容與形式更加豐富多彩。

每個單元包括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和回顧·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聯繫,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其中,“遨遊漢字王國”單元採取全新的編排方式,包括“活動建議”和“閲讀材料”兩大部分。

與以往的教材不同的是,在每一個單元中都安排了回顧·擴展。回顧·擴展由3個欄目組成,其中有2個固定欄目:“交流平台”“日積月累”,另有“展示台”“成語故事”“課外書屋”“趣味語文”穿插安排,其中“展示台”“成語故事”“課外書屋”各兩次,“趣味語文”一次。

本冊教材是在前八冊教材的基礎上編寫的,教材的結構及思路有一定的繼承性,體現了整套教材的延續性,同時又有發展變化。其主要特點是:

(1)專題組元的角度更加靈活多樣;

(2)加強整合的編寫目的更加明確;

(3)課文既保留傳統的優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時代感的新課文;

(4)強化導學功能,引導學生思考;

(5)改進“綜合性學習”,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6)拓展學習資源,加強課內外語文學習的聯繫。

二、教學目標

(1)認字200個,會寫150個,會使用字典、詞典,會一定獨立識字能力

(2)能用鋼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並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筆書寫楷書,並體會漢字優美

(3)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在閲讀中揣摩文章的敍述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閲讀説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瞭解文章的基本説明方法。

(5)默讀有一定的速度,並能抓住文章的大意學習瀏覽的閲讀方式,根據需要蒐集信息。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課外閲讀總量不少於是25萬字。

(6)樂於參加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學習辯論、演講的一些基本方法。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能初步瞭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方法,交能策劃簡單的社會活動學會寫活動計劃。

(7)能寫簡單的記實性的作文和想象性的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修改自己的習作,書寫規範,整潔。學會寫簡單的讀羽筆記、學寫內容梗概。

三、學生分析

通過前面四年的學習,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獨立識字的能力,獨立閲讀的能力和口語交際·習作能力。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在課程改革的實驗班旦,有一部分學生總是很難適應這一套教材,他們的思維能力跟不上教材的教學密度和難度。而且,本學期每一個班中又都插入姓汪轉入的新生五六名,使得一批學生原本要在中年級階段達到的目標未能達到。要想辦法在本冊教材的學習中補充、強化。

四、教學措施

識字教學: 引導學生用識字規律認記生字,課內要留有一定的寫字時間,指導學生寫好筆畫,筆順,安排好字的各個部件及間架結構,把鋼筆字寫端正、寫美觀。並適當提高寫字的速度,養成良好的寫字的習慣。

閲讀教學

1、精讀課文的教學:

⑴仍要視朗讀訓練,在讀中學習、思考,在讀中理解內容。

⑵體悟感情,增強語感。精讀詞句,積累語言,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⑶精讀課文內容,領悟感情。一是要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內容,二是閲讀中聯繫生活實際深入思考並展開聯想和想象,還要對閲讀的內容加以分析和歸納,進一步理清課文的條理和思路,從而體會課文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三是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入情入境地讀課文,從而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⑷ 教給學生閲讀的方法,提示閲讀的思路,用圈點、勾畫、批註等方法,讀、寫、思、記課文中需要重點領悟的部分。

2、略讀課文的教學:

先讓學生參照連結語中的提示,獨立閲讀思考、交流,初步體會內容,然後抓住一兩個重點問題,可以是內容的,也可以是寫法的,引導學生討論交流。讓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

口語交際和習作

口語交際還要繼續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注重表達的條理性,引導評價,提高語言能力,把口語訓練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

對於習作教學,要強化學生的習作意識,加強習作形式的指導,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想象、閲讀等方式積累習作素材,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文風。鼓勵學生真實表達,提倡樸實、自然的語言風格。

五、教學進度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理解生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欣賞課文中優美的語言,積累優美詞句。

3、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

(一)入題展想象作畫導入。

1、教師板書流水,你想到了什麼?你能把你想到的畫下來嗎?

2、再寫小橋、人家,你又想到了什麼?也請你把它們畫下來。

設計意圖:與美術教學有機結合,訓練學生思維,同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按預習提綱檢查預習情況。

1、認讀生字;

2、理解詞語;

3、讀通課文;

4、你知道了什麼;

5、你還哪些疑問。

(三)細讀課文,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完成下面要求。注意要會用我們閲讀的方法:如:用筆圈畫、找出重點語句、朗讀等。

1、作者對故鄉的哪些景、哪些事久久不能忘懷?

默讀課文,邊讀邊畫。難忘的景,如課文的第一段。難忘的事,如捉魚蝦蟹、丟花、採花等。

同桌互相交流。

練習朗讀。

2、體會文章表達思鄉感情的方法。

(1)出示句子,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

A、清晨,可以看到太陽從後山上的樹叢裏鑽出來。夏天,涼爽的清風從南窗裏吹進來,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東窗可以望到那條小溪和小橋,還有那幾株依依多情的楊柳。(在作者眼裏,家鄉的日出是美的,清風是美的,小溪小橋是美的,楊柳也是美的,家鄉的一切都是美的,作者借景物的描寫,表達對家鄉的熱愛和思念之情。)

B、我和一羣六七歲的小朋友,最喜歡扒開石頭,尋找小魚、小蝦、小螃蟹。我們並不是捉來吃,而是養在玻璃瓶裏玩兒。(兒時的趣事,仍記憶猶新,對家鄉太有感情了。作者回憶往事,來表達思念之情。)

C、我愛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幾間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間卧室,光線很暗,地面潮濕,但我非常愛它。(作者出生的平房雖然矮小潮濕,但它是作者的老家,是作者的出生地。作者愛老家,不須任何理由,愛它沒商量。這裏直接表達作者對家鄉的愛和思念之情。)

(2)自讀課文,寫一寫作者是怎樣表達感情的。

(3)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教學是一個豐富多變、動態發展的過程,“預設”是“生成”的有效前提,“生成”使“預設”精彩高效。在以上整個教學環節中,教師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讓老師、學生、文本、作者、生活多向對話互動,使學生的自讀自悟有一個“質”的提升,“潤物細無聲”地把感悟語言、體會情感、指導學法、領悟學法等融於教學過程中,實現語文“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揉合。

(四)學習小結。

(五)作業拓展:

1、積累詞句,進一步體會通過具體的人、事、景、物來表達感情的方法。

2、學習古詩:《淨天沙·秋思》

板書設計:小溪

景垂柳查字典

小橋流水水鳥

人家

本文是略讀課文,作者用清新優美語言的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如詩如畫的美景,寫出了小橋流水人家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意境,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綿綿不絕的眷戀和思念。

凡寫得美又容易理解的文章,我通常採取的教學方法是多讀少講,意在通過學生的讀去領會,去感悟,甚至去背誦,從而積累美文,為寫作打基礎。反思本課教學優點是:

1、揭題激趣

揭示課題時我和同學們一起朗誦了馬志遠的《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並瞭解了文題的出處。再讓學生想象“小橋流水人家”是怎樣的情景?然後進入課文的學習。這樣,充分利用學生的閲讀期待,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

2、重讀感悟

略讀課文重點在讓學生自讀自悟。為了讓學生走進文本,與作者產生共鳴。我大膽放手,確實給出足夠的時間,通過多種形式(自由朗讀、指名朗讀、反覆地朗讀、細讀有關的句子等)讓學生能真正從容地讀上幾遍課文,運用所學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學生通過朗讀,體會文中的優美景色和小橋流水人家世外桃源般的生活,領會每句話所表達的情感。

3、深化課文,拓寬思維

“根據文中的描寫畫一畫自己最喜歡的景緻。(交流、彙報)”這部分,學生的發揮是我意想不到的,原來這環節的設計只是想看看學生的動手能力,想不到學生非常喜歡這環節,不但發揮想象力把畫畫得好,而且(交流、彙報時)鍛鍊了學生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及動手探究能力,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這樣的教學過程學生樂於接受,效果很好。

五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九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大雁塔國小地處著名的古蹟大雁塔西側,毗鄰陝西省歷史博物館。創辦於1960年。整個校園精心設計規劃,形成了一個綠化、美化、淨化、文化的優雅育人環境。學校現有48個教學班,教工135名,學生3000多名。學校於1978年分別經省、市、區政府批准定為省、市、區三級重點國小和對外開放學校。1991年被確定為國家教育科研八五電化教育實驗學校。1998年分別被國家教育部和陝西省教委確定為首批全國現代化教育技術實驗學校,陝西省現代化技術實驗學校。學校多次獲得多種省、市、區級的先進、優秀等稱號。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的意圖在於擴大學生的閲讀量,引導學生在閲讀實踐中鞏固精讀的方法。文章從四個方面介紹了紅樹林:遠觀紅樹林,近賞紅樹林,紅樹林的繁殖,紅樹林的精神。文章語言優美生動,堪稱寫景佳作,所以在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多積累。

教學建議

1、在語言文字方面,教師在教學時,要幫助、引導學生多積累。

2、遠觀和近賞紅樹林部分,在朗讀時側重點有所不同,教師在朗讀時可作適當的引導和示範,當學生出現不同的感悟方式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

3、課後可安排一篇習作,寫一種你瞭解的植物,有對這種植物的介紹,並進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從而歌頌身邊具有這種精神的勞動者。

教學目標:

1、認識並正確、規範地書寫本課的3個生字,理解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紅樹林被稱為奇觀的原因,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應用列提綱的方法梳理課文內容,進而形成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

4、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培養民自豪感。

5、體會紅樹林默默奉獻,造福人類的精神。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點

1、瞭解紅樹林的壯觀、美麗、奇特,體會紅樹林對大自然不求索取,默默奉獻,造福人類的精神。

2、能繼續獨立應用列提綱的方法梳理課文內容,形成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

3、在閲讀實踐中鞏固精讀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和學習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一、巧設情境,激趣導入。

1、有這樣的一個人,他熱愛森林,長白山的茫茫林海,給他留下了許多綠色的夢,但令他從沒想到的是:在大海里也有着夢幻般的森林。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他,走進他為之陶醉和震撼的海底奇觀紅樹林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認為紅樹林是什麼樣子的?

(鼓勵學生大膽地想象,培養學生想象能力。然後交流課前查閲的資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地輕聲讀課文,可以同桌合作,可以小組合作,注意生字的讀音,把不好讀的句子多讀幾遍,讀通順。

2、紅樹林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3、默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紅樹林的?試着寫出課文的提綱。

4、根據課文內容,把文章分成三大部分。

三、精讀課文,感悟理解

1、在作者的心目中,紅樹林是一個海上的世外桃源,是神話裏龍宮的大花園,那麼,你喜歡海南島的紅樹林嗎?為什麼?

2、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3、學生自讀自悟做批註。

(這是一個自我學習、自我體悟的過程,學生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做批註,談理解,為下文的合作交流做一個鋪墊。)

4、合作交流學習。

(1)説説自己喜歡紅樹林的原因。

(2)文章的哪個部分或者哪個自然段使你有着這樣的感受?抓住重點的句段,精讀理解。

(出示金鑰匙:有些文章,我們閲讀時不必通篇細讀。在瀏覽之後,可以選擇重要的部分和自己感興趣的段落,用學過的方法精讀。)

遠觀紅樹林:漲潮時,紅樹林在海水中動態的美;退潮時,紅樹林的芳馨和婀娜、絢麗多姿。

近賞紅樹林:世外桃園。縱橫交錯、盤根錯節、幽靜神奇。

紅樹林的繁殖:胎生的特點,飄落於地,紮根於土。簡單而令人讚歎。

紅樹林的精神:首尾照應。理解為什麼把紅樹林比作具有奉獻精神的海岸衞士。

(對大自然不求索取,但卻默默地奉獻,造福於人類。)點題昇華。

(3)有感情的朗讀自己喜歡的部分。

應該怎樣讀?

練習朗讀。側重點有所不同:

①遠觀部分重點要突出這一海上奇觀的雄偉、壯麗,朗讀時適合用高昂的語調來表現。

②近賞部分重點突出這一世外桃源的幽靜、神祕,朗讀時適合用舒緩的語調來表現。

③教師相機指導,學生出現不同的感悟方式時,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特感受。

5、全班交流。

四、總結全文

1、學完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麼?

2、學習作者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作者被海南島瓊山的紅樹林深深吸引,在讚美這一奇觀的同時,更要讚美的是紅樹林的精神,從而進一步讚美具有紅樹林精神的人,這就是借物喻人的寫法。

五、佈置作業

學習作者的寫法,觀察一種你瞭解的植物,由對這種植物的介紹,進一步挖掘它所具有的精神,從而歌頌身邊具有這種精神的勞動者。

課後反思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的意圖在於擴大學生的閲讀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鞏固精讀的方法。所以,在具體學習文章內容時,根據金鑰匙的提示(有些文章,不必通篇細讀,可以選擇重要的部分和自己最感興趣的段落,用學過的方法精讀。)我嘗試把精讀和略讀相結合,教學的前半段,側重於略讀點撥,後半段側重於精讀指導,目標明確又各有側重。精讀、略讀都是閲讀的基本方法,精讀是略讀的基礎,略讀是精讀的補充。國小閲讀教學應以精讀訓練為主,但也不是把培養閲讀能力的全部希望都寄託在精讀上。只有精讀與略讀互相融合,綜合運用,才能提高學生學生的閲讀能力,在課堂,要引導孩子有目的的略讀,有創意的精讀。對於略讀,我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在學習本課時,學生繼續用《雅魯藏布大峽谷》中學到的列提綱的方法梳理文章內容,整體感知課文。對於精讀,我主要教給孩子讀書的基本方法:有滋有味地讀,抓住關鍵詞語讀,在讀中感悟理解。學生還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交流探究,共同進步,課堂氣氛寬鬆平和,學得有聲有色。

總評:

在本單元的三篇主題課文中,《紅樹林》是一篇略讀文章。略讀課文作為閲讀教學的載體之一,它在一個教學單元中的定位、目標以及閲讀方法等,是有別於精讀課文的。王老師在本課教學中力求體現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

1、在教學目標確定上,重在從閲讀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根據課標的精神,略讀課文旨在通過閲讀,快速捕捉信息,粗知文本大意,至於文字的訓練,文章的結構、語言修辭等有關知識性方面的,則不是它所要特別關注的,不必作繁鎖的講解和精細的語言文字訓練。本課教學,着重在讓學生從課文中捕捉三類信息:一是課文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紅樹林的?二是所描繪的每一方面都有着怎樣的特點?三是作者由紅樹林聯想到了什麼?

2、在教學策略運用上,重在自讀為主,略而不簡。略讀課文,必須抓住主要方面,引導學生進行自讀自悟、重點探究以及拓展延伸,做到自讀為主,略而不簡,教略學豐。本課教學,一是注意引導學生憑藉課後兩個問題,自讀自悟。以學生為主,以自讀自悟、合作學習為主,突出學生在閲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切實讓學生自讀自悟;二是注意引導學生憑藉金鑰匙,精略交互。略讀與精讀雖然各不相同,各有側重,但是隻是相對而言的,精讀精到什麼程度,略讀略到什麼程度,並沒有絕對的明確的界限。他們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配合使用,都是閲讀策略、閲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構成要素。因此,本課教學注意引導學生憑藉金鑰匙,在自讀自悟、粗知大意、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進行,精讀略讀交互進行,相互配合,努力促進學生閲讀策略和閲讀能力的形成和發展。三是注意引導學生憑藉金鑰匙,內引外連。略讀課文的教學,還要注意以一篇帶多篇,以一點帶一片,注意以教材為拓展點,內引外連,進行語文課外拓展性學習與綜合性實踐。本課教學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課後安排的一篇習作,從課內向課外拓展,努力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3、在學法的指導上,根據本組內容和本課金鑰匙,本課教學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與訓練,培養學習能力與學習習慣。主要突出二項:①繼續應用列提綱的方法梳理文章內容,進而形成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②培養學生邊讀邊想、作點批註的習慣。把最使你感動的地方畫下來,也可以在書旁簡單寫一寫自己的感想。這個要求放在金鑰匙中提出,目的不是寫讀書筆記,而是培養學生邊讀邊想、作點批註的習慣。本課設計注意在自學前提出要求,自學後組織交流,目的在於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除此之外,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在教學時還要體現出人文關懷,文以載道,學生在閲讀的同時,不僅是知識的獲得,更是人生的智慧的提升,是精神的體悟,是生命的湧動和成長。而這一點,也正是本課上竭力在做的。

語文國小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十

【教學目標】

1、讀通讀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藉助註釋初步瞭解文言文大意。

2、感知文言文的特點,初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

3、創設情景,點撥感悟,理解故事對於我們的啟示。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

4、感悟祖國的語言魅力,從而自覺地吸收祖國優秀的傳統的的語言文化。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教學重點】

理解詞句的意思,讀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真摯友情,體會文言文所表達出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為紀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絕弦的情感。

【教學準備】

課件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課前談話、揭題導入: 同學們,我們來做一個有趣的遊戲,看看將來誰有可能是文學家。我們知道中國的語言文字最有情味,從文字中,我們能讀出顏色、聲音、畫面、情節,甚至能讀出氣味。我給你一個詞,你能讀出什麼呢?請注意看——“鳥語花香”(你和文學家有緣,因為你讀出了聲音和顏色。你將來肯定是一名出色的文學家,你不但讀出了一幅羣鳥齊鳴、百花吐豔的畫面,還帶領我們走進了花的海洋,聞到了花的芬芳。你將來肯定能成為文學家,你能通過想象,讀出文字中的情節。)“高山流水”(這個孩子也有文學家的潛質,你能讀出顏色和聲音。你真棒,你讀出了一幅高山流水圖,靜態的大山、動態的河流相映成趣。)不過,當鄒老師看到“高山流水”這個詞時,我讀出來的是一個流傳千古的動人故事——《伯牙絕弦》,因為高山流水覓知音就是講的伯牙絕弦的故事。(上課!)

一、揭題導入 板書課題,生讀。

指導生讀準“弦”。《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還記得我們以前學文言文的方法嗎?生談學習方法。

師: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很多,比如反覆誦讀加揣摩,比如聯繫上下文,比如參看書下注釋,比如藉助工具書等等,今天,我們就繼續用老祖宗用了幾千年的,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多讀來品析文言文。

二、初次讀文

1、請同學們朗讀課文3遍,做到字正腔圓。 指名讀,師:他讀得怎麼樣?評議字音準確和發音的清晰。再讀一讀,不但字音要準,每個句子都要讀通順,尤其要注意斷句。

2、指名讀,糾正斷句錯誤的句子。

師:誰來評一評?出示難讀的句子: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師範讀,生再讀。)

師:再把課文讀一讀,讀出古文的意味。

3、生齊讀,要求文從字順。

三、理解課文

過渡:書是越讀越有滋味的,同學們再快速默讀課文,想想你讀懂了什麼?

(一)整體感知:

1、生談讀懂的地方。(提醒學生不要重複別人的話,認真傾聽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品質。)

2、師:同學們的自學能力很強,但是學習文言文,很重要的一點是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你理解這個字的意思嗎?出示“善鼓琴、善聽、善哉”,指名生理解(聯繫上下文來理解,説出誰善鼓琴、誰善聽)。“善哉”用現代的話還可以怎麼説。

師:一個“善”字竟然有着完全不一樣的意思,可見我們的語言文字是需要仔細品味的。

(二)細學課文:

1、“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又何以見得?

2、生找有關句子,師出示句子,生理解。

3、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生自由説)哪個字表現出了巍峨?他看見的是巍峨的泰山,你又看見了什麼樣的山?你哪個字表現了“高聳入雲”?齊讀。

師:是呀,一個“峨”字竟然表達出來了這麼多的意象,古人講話真是簡約而不簡單。 還有哪一句能説明子期善聽?出示:伯牙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生理解此句。怎樣讀才能讀出江河的寬廣(浩浩蕩蕩)(你抓住了“洋洋”二字來讀出江河的寬廣。 師:聽的出你是在真心誠意地讚美伯牙,那伯牙只是在用琴聲表現泰山的高大和江河的寬廣嗎?(指名答)

師:引導學生理解古人常以琴言志,將自己的心聲、志向融入琴聲中。他表現高山就是訴説自己的志向有高山般遠大,表現江河就是説自己擁有江河般的胸懷。伯牙是在用琴聲表達自己浩浩然的鴻鵠之志和坦蕩蕩的君子情懷。再讀2.3句,體會句子藴涵的意義。

師:讀着讀着,我眼前就浮現出了一副畫面,你看見了嗎?生想象伯牙鼓琴,鍾子期聆聽的畫面嗎?(什麼時間、什麼地方、怎樣彈、怎樣聽?) 指名説。(師:透過文字展開想象,會讓我們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4、(不過,這兩句話更能凸現的是子期的善聽,文中並沒有直接寫伯牙的善鼓,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 生補充伯牙善鼓的資料。

5、師:既然伯牙是個著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肯定不止是高山流水,還會表現什麼呢?

6、師:是呀,高山也罷,流水也罷,悲傷也罷,開懷也罷,真所謂, 伯牙所念——

師:此話怎解?指導理解這句話,“念”做何解?為什麼“必得之”?強調“一定”“必定”!

師:當伯牙志在思念、志在悲傷、志在開懷,子期都能理解,這就是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可見他們不是一般的朋友,是——

7、師:伯牙當時是楚國著名的宮廷樂師,名滿天天,他為什麼偏偏視鍾子期為知音?(生答) 師補充資料:伯牙在楚國做宮廷樂師。一天,楚王君臣飲宴,請伯牙彈琴助興。伯牙彈了他的成名大作《水仙操》。他彈得非常投入,把琴曲所描寫的紅日、雲霞、山林、海浪,以及風、雨、雷、電等變幻多端的海上風光表現得淋漓盡致。但他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一首優秀的樂曲,卻不能引起楚王君臣的絲毫興趣。楚王聽了這首樂曲連連搖頭説:“太嘈雜了,換首別的彈彈吧!”伯牙只好改弦更張,換了一首《高山流水》。這時,楚王君臣已經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些人在琴聲中已昏昏睡着了。伯牙又氣憤又傷心,在這所謂的上流社會裏,藝術竟然遭到如此的踐踏。他心中產生了疑問——天底下究竟有沒有知音? 是呀,雖然聽者無數,但無人真正聽懂他的琴聲,可以想象,當伯牙鼓琴志在高山時,沒有人能向子期那樣贊曰—— 當他鼓琴志在流水時,沒人贊曰—— 所以他一個人來到山澗排遣內心的寂寞和孤獨,他萬萬沒有想到,此時、此地、此人——鍾子期,卻能聽懂他的琴聲。 伯牙苦苦尋覓的知音找到了,此時他的心情如何?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他最想對子期説什麼?(引導學生説文言文。)

8、過渡:同學們的朗讀讓我看到了真正的知音。無奈世事難料,子期不幸身亡。出示句子,指名讀:“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生理解句子。

9、子期死了,這對伯牙來説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他的音樂再也無人能理解,他的志向再也無人能明白。意味着他要回到以前孤獨寂寞的日子中了,他不堪承受這種痛苦,所以最後以一種極端的方式表現了出來: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在這裏伯牙“絕”的僅僅是“弦”嗎?他在斷絕琴絃的同時也斷絕了什麼?

10、他把自己的快樂、自己的前程都絕斷了,他萬念俱灰,恨不得追隨子期於地下,又哪裏在乎這琴這弦呢?

四、課外拓展

悲痛欲絕的伯牙,在子期墓前,寫下了一首短歌,出示詩歌師讀: 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抔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雲。此曲終兮不復彈,三尺瑤琴為君死!

師:他用這種“為知己者死”方式悼念知音,讓我們帶着伯牙深深地傷痛和悲愴讀最後一句。(指導學生讀出悲痛、悲愴的氣概。)

五、背誦課文

師:從同學們的眼神中,鄒老師看出來,同學們已經被這個故事深深打動了,可全文卻只有短短的77個字,這就是漢語言文字的魅力所在。想背誦這篇感人的文章嗎?

1、生自由背誦。閉上眼睛,想想文章的思路和脈絡,心中默背。

2、試背。放《高山流水》的樂曲。

3、指名背誦。

4、師生一起背。(鄒老師也想背誦了,會背的站起來背,還不太熟的,可以坐着小聲地跟着背。)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的就是高山流水覓知音的典故,人生苦短,知音難求,希望在座的每一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pdkzn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