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國小五年級語文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五年級語文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五年級語文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捕撈、魚餌、魚鈎、小心翼翼、操縱、皎潔、沮喪、誘惑、告誡、實踐”等詞語。能正確抄寫描寫月夜美麗景色的句子和課文的重點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3、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請同學們讀單元學習提示,看看從中可以知道什麼?

1、生活是一本書。

2、學習本組課文的方法。

二、學習課文

1、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注意有哪些生僻的詞語和不容易讀好的句子,一會兒和大家交流。

2、交流詞語和句子。

(1)交流字形詞意。

(2)屏幕出示詞語檢查。

(魚餌、鱸魚、操縱、魚鰓、翕動、皎潔、嘴脣、沮喪、抉擇、告誡、實踐)

(3)把課文中難讀的句子讀通順。

3、説説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事?

4、再來讀一讀課文,想一想“我”不願意把鱸魚放回湖裏,而父親卻為什麼堅持要“我”這麼做。

(老師出示關於鱸魚捕撈開放日的相關資料幫助學生理解)

5、默讀課文的4-9自然段,看看我的心情是怎樣的?(提示:如果課文裏有合適的詞語能概括出作者的心情,你就把他畫出來;如果沒有這樣的詞語,你可以自己找出合適的詞語來概括,把這個詞語寫在書邊上。)

6、交流學生概括的詞語,指導朗讀相應的語句。

(重點指導讀出“急切、難過、依依不捨、沮喪”的語氣。)

7、完成書後練習題二。

三、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體會到了作者當年放掉大鱸魚時的那份無奈和沮喪。課文中還有一些含義深刻的語句,下節課我們交流這些句子的含義。

(提示學生抄寫本課要求寫的字,下節課聽寫。)

第二課時

一、聽寫

1、我小心翼翼地將魚竿一收一放,熟練地操縱着。

2、當我一次次面臨道德的是與非的選擇時,就會想起父親告誡我的話。

3、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聽寫後對照屏幕自查改錯)

二、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1、指名讀課文第二部分(後三自然段)。

2、默讀思考,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自己試着體會其中的含義。

3、交流語句及自己的理解。

(1)體會第一句: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

引導學生思考: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聯繫生活實際思考,誘惑人的“魚”指的可能是生活中的哪些事情?

(2)體會第二句:當我一次次……

引導學生思考:就“釣魚”這件事來説,什麼是“是”,什麼是“非”?這裏的是與非簡單嗎?做起來難在哪裏呢?

“我抬頭……目光投向了父親”,結合這句話請學生想象,當時“我”的心理活動,以及父親面對孩子委屈的淚水時會説些什麼?

思考:“我”失去的是鱸魚,但“我”得到的是什麼?

(3)在“我”人生的旅途中,不止一次遇到誘惑的時候,“我”會怎樣做呢?為什麼?(引讀最後一句話:“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

三、總結

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哪些收穫呢?課文中哪些語句對你有啟示?請你把這些語句摘錄到筆記上,還可以把自己想到的寫下來。

國小五年級語文閲讀教案 篇二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范成大極其“田園詩”與前朝的田園詩的異同。

2、進一步瞭解朗讀詩歌的技巧,通過朗讀和語言的品位欣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會詩歌的意境。

3、培養學生的古代詩歌的閲讀鑑賞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詩歌是詩人生命的衝動,感情的傾訴。“情動於中而言溢於表”的詩詞是語言的精華。因而學習詩歌,要反覆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體會詩人的感情,達到與詩人心靈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會更好地領悟詩歌。

二、教授新課

(一)材料交流

1、介紹作者: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中進士。淳熙十年因病辭歸,時年58歲。此後10年隱居石湖。

詩歌成就:范成大是一個關心國事、勤於政務、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憂國恤民的一貫思想在其詩歌創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范成大的詩,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圖景的作品成就。他的田園詩概括地描繪了封建社會農村的廣闊生活,把《詩經•七月》以來的農事詩、陶潛以來的讚頌農村生活恬靜閒適的詩和唐代詩人的一些反映階級壓迫的農家詞、山農謠一類作品結合在一起,成為中國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者。范成大晚年作的組詩《四時田園雜興》,是他田園詩的代表作品。

2、田園詩歌:中國古代詩歌流派。以反映田園生活、描繪山水景物為主要內容。代表人物有陶淵明、王維、孟浩然等。范成大一直以農村和農民的生活作為自己的歌詠對象,在《四時田園雜興》中,不僅有描寫農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場景的內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寫了勞動的艱辛、勞動的歡樂,讚美了農村的勞動者;更有一些反映農民疾苦、揭露剝削的詩篇。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於前朝的田園詩人(僅描寫田園生活的恬淡閒適和優美的田園景象)

3、解題:《四時田園雜興》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我們學習的兩首分別描寫農村的春天和晚春。

4、詩歌體裁:近體詩中的七言絕句。

(二)詩歌朗誦

1、詩歌朗誦指導(節拍、語調、重音)

2、朗誦詩歌,體會詩歌的意境。

(三)整體感知詩歌的內容及藴涵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詩歌描寫了農民勞動的情景。表現了人人愛勞動以及勞動充滿樂趣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究

1、詩歌一、二句寫了什麼內容?

明確:農民勞動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寫不懂如何耕織的“童孫”也在“學種瓜”,要表現什麼呢?

明確:在農村,無論男女老幼,人人愛勞動,人人需要勞動。另外説明勞動像遊戲一樣,雖然繁忙但充滿樂趣。

3、詩歌的寫法:(1)正面描寫勞動景象;(2)語言清新自然,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氣息。

三、練習

1、小組朗讀背誦詩歌

2、默寫詩歌。

四、小結

1、文學常識

2、朗誦知識

3、詩歌的內容及思想感情

五、作業

1、理解、背誦並默寫所學的詩歌。

2、藉助工具書或者網絡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園詩歌並與所學的詩歌加以比較。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范成大極其“田園詩”與前朝的田園詩的異同。

2、進一步瞭解朗讀詩歌的技巧,通過朗讀和語言的品位欣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會詩歌的意境。

3、培養學生的古代詩歌的閲讀鑑賞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

1、背誦詩歌。

2、默寫詩歌。

二、教授新課

(一)交流材料

互相交流查閲的有關唐代田園詩歌並與范成大的田園詩歌比較

(二)朗誦詩歌體會詩歌意境

指名朗讀、分組朗讀並進行指導。

(三)整體感知詩歌的內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確:本詩描寫晚春農村的自然景色。表現了作者對田園風光的熱愛。這首詩歌表現的樂趣在於自然景物。

(四)交流探究

1、詩歌前兩句寫了什麼內容?

明確:前兩句寫了晚春江南農村的景象。

2、怎知道晚春呢?

明確:典型的事物描繪。(金黃的梅子、杏子肥、菜花稀落、雪白的麥花處處)

3、三、四句寫了什麼內容?

明確:正午時分的幽靜的景象。

4、四句中寫“蜻蜓蟲夾蝶飛”顯得田野靜悄悄的,如何理解?

明確;以動寫靜。

5、詩歌的寫法

明確:(1)點面結合;(2)動靜結合。

三、練習

1、朗讀詩歌。

2、背誦並默寫詩歌。

四、小結

1、詩歌的朗讀。

2、詩歌內容的理解。

3、詩歌的寫法。

五、作業

理解背誦默寫兩首詩歌。

國小五年級語文教案 篇三

一、複習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對課文有哪些瞭解?

首先讓學生以舊促新,為學習新課作好準備。

二、學習兩次賽馬的段落

1、小組討論: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課文。學習方式採用填表格、擺學具、畫出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詞、分角色朗讀。(各小組分工合作)

2、請小組長彙報學習結果。

(1)填表格的小組派一名同學彙報並解説;

(2)請擺學具的小組派兩名同學彙報並解説;

(3)請畫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詞的小組來彙報;

(4)請分角色朗讀的小組來彙報;

彙報學習結果我採取從易到難,首先是畫表格,接着是擺學具,然後是畫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詞,最後是分角色朗讀。因為賽馬情節生動、文字淺顯,所以教師沒有必要講解,沒有提問,只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讀書的基礎上討論,動手操作,最後以學生解説的方式把前後賽馬的過程讀懂,我在這幾個環節中,真正起到的是組織者的作用,也真正給了學生很大的自主性。在朗讀評價時,引導學生抓住神態的詞,調整自己的音調、神態,領悟孫臏的冷靜、胸有成竹,田忌的不解、疑惑到堅定信心,齊威王從得意到目瞪口呆。以讀促講,讀中感悟,激發學生的情感。

三、議取勝的原因,並討論取勝的條件

1、過渡:同樣的馬,兩次比賽的結果卻是一敗一勝,原因何在?

2、出示句子:“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了一下馬的出場順序,就可以轉敗為勝。”

提問:“出場順序”是怎樣調換的?如果用其它方式還可以轉敗為勝嗎?六匹馬一起跑,結果會怎樣呢?

3、孫臏他會怎樣想?

到此,學生對課文已很熟悉,這時讓學生自己在課文中找出取勝的條件,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四、談對三個人物的情感評判

在這三個人中,你最喜歡誰,為什麼?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過:“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同時又要求教師“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我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自由釋放各自的情感,然後在師生,生生互動的撞擊中達成理解。

五、師生互動

課文學習到了這裏,已有了進一步的瞭解,讓我們再一次分角色朗讀,要注意抓住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詞,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

在這個環節中,我想跟同學一起來讀課文,這不僅體現了師生互動和平等,我也想用我自己的情感來調動學生的情感,使我們真正達到共鳴。

六、總結課文

1、提問: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2、課文提到了善於觀察、足智多謀、認真分析的孫臏,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認真觀察,靈活運用。做事情,勤動腦筋,打破常規,換個角度想,也許會有新的發現。

在這個環節中,我對這篇課文作了總結,讓學生學習孫臏的好品質。

七、課後延伸

1、課後收集有關從智取勝的小故事,舉辦故事會或辦一個“智慧之花”專欄;

2、以臣子、朋友的身份《給齊威王寫信》幫他分析一下第二次失敗的原因,再幫他設計一下第三場該如何比?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一題)

在這個環節中,我也不忘給學生自由選擇的空間,無論是第1題還是第2題,都是課文的延伸,能夠帖附在提高語文綜合素養的目標上。

國小五年級語文教案 篇四

一、教材分析

《白楊》是人教課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由樹及人,從孩子關於白楊的爭論開始,引出了爸爸對白楊特點的介紹,然後寫爸爸借白楊表明了自己紮根邊疆的志向,並希望孩子也能夠成為邊疆建設者的心願。

結合本單元“走進西部”的主題,本篇課文,一是要激發學生對獻身於西部的建設者的崇敬之情,學習他們的無私奉獻精神。二是要培養學生聯繫上下文體會優美語言的表達效果和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進一步提高能力。

二、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正確讀寫“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紹、新疆”等詞語。

2、抓住重點語句,聯繫上下文體會白楊的特點感悟其內在的品質。(重點)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爸爸介紹白楊樹的那段話。

4、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難點)

5、初步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及獻身祖國建設的崇高理想。

三、教學方法

本課的教學以遵循三個原則為指導思想來設計教法、學法和教學程序。

一是以“三為主”原則。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語言文字為主線;二是直觀性原則。充分利用直觀形象,創設情景,激發興趣。三是文道統一原則。在學習課文時,教育學生學習邊疆者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增強其愛國主義情感。在這樣的前提下,本課的教法我主要運用誘思探究法和引疑推導法。從整體着眼,以疑為主線,讀思結合,使學生始終處於積極思考的學習狀態。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究新知,培養創新能力。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任何學習都是學習者自主構建知識的過程。因此在本節課中,教法學法體現了以下特點:

(一)、情景教學法。採用各種辦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朗讀品悟法。讓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和研讀理解課文的內容。

(三)、合作交流法。在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師的組織引導,幫助學生們在自主學習基礎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課學習目標。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1、出示反應戈壁灘風光的圖片,課堂放給學生看。

師:本單元我們瞭解了空氣清鮮天空明朗的草原,今天我們再來了解充滿西域風情的戈壁,請同學們欣賞圖片。

2、師:請你談談對戈壁灘的感受,同學們從課本中找出描寫戈壁的句子讀一讀。

3、師過渡:是啊,茫茫的大戈壁上,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只是滿地的沙石,大風一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渾黃,分不清哪裏是天,哪裏是地,戈壁是多麼荒涼呀,但是在這茫茫的戈壁上卻生長着一種美麗的植物,那是什麼?

4、生答師板書課題《白楊》,請同學們齊讀課題,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練讀,瞭解白楊的外形特點。

1、師:請同學們三個人一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3至10自然段,並從相關語句中畫出白楊的外形特點。

2、出示一張白楊樹的圖片(ppt)

3、師:那麼現在請同學們從文章中找出描寫白楊的相關句子。你來讀一讀。(體會白楊的外形美。學生小組探討,並展示誦讀,突出表現白楊外形美的詞語。)

4、師過渡:生長在貧瘠的戈壁上的白楊長得怎樣?

5、生答後,師問:生長在貧瘠的戈壁上的白楊那麼值得稱頌,僅僅是因為它長得美嗎?直奔課文重點。

(三)品讀,理解白楊品格特徵。

1、師:接下來請同學們朗讀課文11和12自然段,找出爸爸介紹白楊樹的三句話,並從中畫出讓你感受深刻的詞語,並在組內交流感受。

2、生答師出示課件: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

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

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3、師:請同學們再讀第一個句子,看看從中體會到了什麼?“從來”什麼意思:一直以來。説明直是白楊的一種(本性)所以説白楊具有什麼特點?生答師板書(本性正直)去掉“從來”朗讀比較,説出自己的體會。再帶着自己的體會反覆讀,展示讀。學生齊讀。

4、根據教師處理第一句的方法,讓同桌合作完成第二句話的理解。(生討論)學生通過讀,抓重點詞語,談體會,作交流,再回讀。師板書(體會到白楊樹生命力頑強的特點)師總:內地需要白楊就在內地紮根,邊疆需要白楊就在邊疆紮根,真是哪兒需要去哪兒,不講條件,不畏艱苦呀!

5、讓學生自主完成第三句的理解體會。學生自讀寫體會。師:這句話讚揚了白楊樹什麼特點,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生展示師板書(堅強不屈的特點)(從不管—不管—總是這些詞語中體會到)讓學生帶着自己的體會回讀這句話。

6、師總:在風沙面前,白楊像城牆一樣巍然屹立,在風雪面前,白楊像青松一樣挺拔高階,在乾旱面前,白楊又像駱駝一樣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楊又像中流砥柱一樣牢固堅定,這就是(白楊堅強不屈)的品格。

7、讓學生再帶着自己的體會有感情的朗讀這三句話,展示讀。師問:讀這三句話應怎樣讀,應帶着怎樣的語氣來讀?(重讀找出的重讀詞語,同時應帶着對白楊樹的讚美之情來讀)

8、師過渡:白楊樹堅強不屈的品格確實讓人很敬佩,但是爸爸僅僅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

(四)悟讀,領會爸爸的心願,由物及人。

1、師:既然不僅僅是隻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那爸爸為什麼臉色嚴肅的像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呢?請同學們齊讀第13自然段。

2、師:文章運用了一個設問句做了回答,原來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到底是什麼呢?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

3、出示課件:第十四小節,師引讀“他們只知道—”後啟發學生:他們卻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麼到新疆去工作。你們知道嗎?請把爸爸的經歷和白楊聯繫起來考慮一下,談談自己的看法。(生答)。老師再引讀:“他們只知道——”他們卻不知道爸爸為什麼把他們接到新疆去,

你們知道嗎?(學生自由回答)老師再引讀:“他們只知道——”他們卻不知道新疆是個偏遠、艱苦的地方,爸爸為什麼把他們帶到艱苦的地方去呢?(學生自由回答)

4、師小結:看來,你們都知道了兄妹倆的三個“不知道”,那麼你們是不是已經明白了爸爸的心到底是什麼呢?請同學們自學15—16小節,邊讀邊比較一下白楊和爸爸有什麼共同之處?爸爸想讓孩子們知道什麼?完成練習:

出示課件:①白楊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爸爸在邊疆不管遇到(飢餓、艱難),還是(寒冷、困苦),他總是那麼(堅強),那麼(執着),不(拋棄)也(不放棄)。②大戈壁需要白楊樹,白楊樹就在這裏紮根。邊疆需要(建設者、保衞者),(建設者、保衞者)就在這裏紮根。

完成練習後,我再讓學生回顧課文,思考:爸爸想讓他們知道什麼?根據學生回答,老師相機板書:紮根邊疆、建設邊疆,並點評:爸爸讚美白楊樹,實際也是在讚美千千萬萬像白楊一樣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工作者。

5、師問:這是一種什麼寫法?以前我們學習過《落花生》的一種寫法,叫“借物喻人”的寫法,就是以寫白楊樹來讚美新疆建設者們。然後重點討論:

6、師: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楊樹又陷入沉思,爸爸會想些什麼?為什麼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學生自讀自悟,根據自己的理解談自己的見解)

7、師總: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楊一樣適應那裏的艱苦生活,一定能像白楊一樣頑強的生活下去。同時作者用小白楊的茁壯成長,來暗示在父母的影響教育下,孩子們一定能夠像白楊那樣紮根邊疆,建設邊疆,成為祖國建設需要的人。

8、學生明白了爸爸是因為相信孩子們在父輩的影響教育下,也能像小白楊一樣在邊疆茁壯成長,成為祖國有用之材而感到欣慰,發出心底的微笑。

9、師總:這時我想起邊疆建設者中流傳的一句話:“獻了青春獻終生,獻了終生獻兒孫”提問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板書(無私奉獻)。

師: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無私奉獻的一批又一批邊疆建設者,才有了新疆今日的繁華與榮耀。(出示圖片)

(五)總結課文,激發情感,教育學生。

1、師:同學們,在茫茫的大戈壁到處留下白楊高大挺秀,堅強不屈的身影,使人為之感動,而在這惡劣的環境中那千千萬萬的邊疆建設者,為了改變邊疆的落後面貌,他們紮根邊疆,建設邊疆,奉獻自己的光和熱,更使人敬佩。在那裏的兩棵“小白楊”在父輩的言傳身教下,一定會茁壯成長。老師也相信,這兒的幾十棵“小白楊”也會茁壯成長,成為有用之材,到祖國需要他的地方去,建設祖國。

2、師:對於象徵着無私奉獻精神的邊疆建設者、保衞者的白楊,也大量的被人們寫進文章,如矛盾的名篇《白楊禮讚》,閻維文演唱的膾炙人口的《小白楊》也經久不衰。下面我們一起欣賞一下。

國小五年級語文閲讀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掌握字詞:回眸、殉難、繼承、雷棣、泣不成聲、瞭如指掌。

2、通過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理解人物內心情感。

3、深入理解雷棣自強部新的動力,學習雷棣熱愛和平、自強不息的精神,激發學生熱愛和平的思想感情。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通過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理解人物內心情感。

2、深入理解雷棣自強不息的動力,學習雷棣熱愛和平、發奮圖強的精神,激發學生熱愛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鼓勵質疑,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請同學們齊讀課題。(出示課題)

2、你們知道課題中的“企盼”是什麼意思嗎?

3、圍繞着課題,你有什麼想提的問題嗎?(板書問題)

4、唯學患無疑,疑則進也。這節課,我們就帶着同學們提出的問題來學習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先請同學們自由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什麼事情?

2、同學們,讀書要注意積累,老師這兒有幾個詞語想請同學們來讀一讀。(出示詞語)

3、指名讀、齊讀。

4、誰來説一説,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三、再讀課文,理解品味

1、通過初讀課文,我們既讀準了字音,又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剛才同學們提出了“雷棣為什麼要企盼世界和平”這一問題,下面就請同學們帶着這個問題認真讀讀課文的1-4自然段,看看能不能從中找到答案。

2、學生讀書,教師巡視。

3、同學們讀書很認真,誰能來説一説,雷棣為什麼企盼世界和平?

(1)維護和平是爸爸生前的理想。(“記住,孩子,你爸爸是為維護和平犧牲的。”)

(2)維護和平是家人對雷棣的希望。(“孩子,登爸爸回來,一定送你一頂藍盔。”)

4、小結:是呀,正像同學們剛才所説的那樣,維護世界和平既是爸爸生前的理想,也是家人對雷棣的希望,雷棣怎麼也忘不了爸爸那親切的音容笑貌;忘不了爸爸臨上飛機前對他和媽媽説的話;更忘不了他與爸爸之間的約定,可是現在,藍盔回來了,爸爸卻犧牲了,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雷棣寫給聯合國祕書長的這封信,共同感受一下他對爸爸的思念,對和平的企盼。

5、(出示雷棣的信)指名配樂朗讀課文。聲聲爸爸叫得人心碎,誰再來讀一讀?

6、殘酷的戰爭奪取了父親的生命,卻使雷棣一下子長大了,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4~6自然段,找一找,從哪兒可以看出雷棣一下子長大了?將相關的句子在書中劃出來。(出示:從此,雷棣好像一下子長大了。)

(1)關心他人

(2)關心政治

(3)努力學習

(4)謝絕幫助

7、對家庭、對社會乃至對世界強烈的責任感使雷棣一下子長大了,瞭解了這些事情後,你是否對雷棣產生了某種感情呢?

8、看來,同學們對雷棣都有自己的獨特感情,那麼就請同學們在小組中交流一下,你對雷棣場生了怎樣的感情?並結合具體句子談一談為什麼?

(1)關心他人:想象一下,他還會從哪些方面來照顧媽媽?

小結:雷棣不再是那個淘氣的小男孩,他已經懂得為別人着想。

(2)關心政治:他可能從新聞中瞭解到哪些事情?如果你是雷棣,瞭解了這些事情後,你心裏會想些什麼?

小結:雷棣正在為成為一名維和戰士而努力。

(3)努力學習:是什麼在時刻激勵着雷棣?

小結:父親的犧牲、維護和平的心願激勵着雷棣自強不息。

(4)謝絕幫助:雷棣為什麼會這樣做?(出示爸爸的話)

雷棣明白爸爸的話了嗎?從哪兒看出來他明白了?

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9、小結:雷棣現在還小,他還不能進入聯合國,不能參與維和行動,但是,他在用自己的行動努力着,為今後維護世界和平打下基礎。千言萬語道不盡我們對和平的企盼,我們無法阻止戰爭,但我們能夠不斷壯大和平的力量,讓我們將心中的渴望化作共同的聲音。齊讀課文最後一段(出示最後一段)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1、現在你再來説説什麼是“企盼”?

2、(配樂出示戰爭畫面)是呀,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依然瀰漫着硝煙,還有一些國家處在殘酷的戰爭中,還有許多孩子正飽嘗戰爭的苦難,請同學們拿出筆,記錄下你對遠方處在戰火中的小夥伴、對自己或者對周圍的人最想説的話。

國小五年級語文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認識“慄、矯”等13個生字,會寫“鼠、仁”等13個生字。掌握“乖巧、清秀”等詞語。

2、閲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松鼠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把握重點詞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説明和生動、形象、細緻的描寫,積累語言。學習作者在描寫事物時既能抓住特點,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掌握“乖巧、清秀”等詞語。

2、閲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把握重點詞句的含義。

3、學習作者在描寫事物時既能抓住特點,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學難點

在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慄、矯”等13個生字,會寫“鼠、仁”等13個生字。掌握“乖巧、清秀”等詞語。

2、閲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松鼠的外形特點。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設計

一、談話引入

1、同學們,你最喜歡哪一種小動物?請你用簡潔的語言介紹這種小動物的特點。

2、(出示松鼠圖片)請看大屏幕,請大聲説出它們的名字。

板書:松鼠

讓我們趕快來讀一讀課文,進入松鼠的世界,去認識這個可愛的小動物吧!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按要求自由讀課文

(1)注意生字和多音字的讀音,爭取把課文讀流利。

(2)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憶生字。

(3)結合上下文理解“嬉戲”、“遮蔽”的意思。

2、檢查自讀情況

(1)讀詞句

[出示榛子、橡慄、苔蘚的圖片]

灰褐色:[出示灰褐色的松鼠]

“遮蔽”是什麼意思?説説你的理解。

“嬉戲”你怎麼理解?

(2)識記生字,掌握多音字。

晃huǎng( )huàng( )

組完詞同桌訂正

三、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1、默讀課文,想一想:松鼠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試着在括號裏填上詞語。

討論:( )的松鼠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説説每段的主要意思。

3、同桌討論:如果把課文分成兩部分,該怎樣分?為什麼這樣分?

全班交流,總結

第一部分(1):先總寫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再分別從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和進食姿勢幾個方面具體介紹松鼠的形體特徵。

第二部分(2):主要從松鼠的活動範圍和活動時間兩個方面介紹松鼠的性格特徵。

第三部分(3、4):從松鼠的行動、儲備食物過冬和搭窩寫出了松鼠聰明、警覺、乖巧的特點。

第四部分(5):介紹了松鼠的繁殖、換毛及愛乾淨的生活習性。

四、細讀第一段,瞭解外形

1、默讀,找一找這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用“_____”畫出來。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種美麗的小動物呢?試着填一填:在寫松鼠的外形時,抓住松鼠的__________,詳細描寫了松鼠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特徵,把小松鼠寫得非常美麗可愛。

板書:外形特徵

面容——清秀

身體——矯健

四肢——輕快

尾巴——上翹

3、讀第一段,討論:你認為這段好在哪兒?

小結:文中第一段確實寫得好,作者抓住了松鼠的外形特點,運用了恰當的形容詞、比喻句,把松鼠的外形寫具體了,讓我們感受到它的美麗可愛。這種寫法值得我們借鑑。

4、指名讀,讀出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朗讀指導:我們在朗讀過程中要讀出對松鼠的喜愛之情。要讀出這種情感,我們首先確定描寫松鼠的重點詞語如“乖巧、漂亮、討人喜歡、面容清秀、敏捷、機警”等詞語,並通過重讀、輕讀等方式讀出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五、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仿照課文第一段的寫法,仔細觀察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介紹它的外形。

國小五年級語文教案 篇七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寫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的事情,反映了國外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識,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的生字“漱、薩、臘、邏、輯”。

2、讀懂課文,能對文章記敍事情闡述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受到啟發。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能對文章記敍事情闡述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教學難點:

從敍述、描寫中瞭解人物的特點、感悟深層意思並談出自己見解。

教具準備:小黑板、地圖。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感知課文。

1、你們獨自一個人出過門嗎?最遠的到過哪?看樣去的?

2、有個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歲就一個人周遊歐洲。她的名字叫--烏塔(板書課題)

二、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生字

2、檢查詞語的理解。

3、檢查課文讀通情況。

⑴分組通讀課文,教師發現錯誤,及時引導學生糾正。

⑵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4、出示地圖,介紹歐洲,讓學生對烏塔油然而生敬意。

三、深入學習課文,集會文章思想。

(一)根據這件事,學生自由質疑,教師歸納,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再次自讀課文。

1、烏塔如何掌握遊歷歐洲的路線。

2、烏塔不怕一個人路上碰到危險嗎?

3、烏塔都到過哪些地方?

4、你覺得烏塔是個怎樣的孩子,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説説你的理由和見解。

(二)學生帶問題,小組合作學習。

(三)反饋學習情況,教師點撥,加深理解。

四、聯繫生活實際、討論。

1、提出討論的論題:一個未成年的孩子該不該一個人遠行。

2、初步瞭解學生的看法後,根據該和不該將學生分為兩部分,在班級反饋。

3、教師根據情況行當評價。

五、總結全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1、打工掙錢

烏塔周遊歐洲

2、閲讀書籍,瞭解各國

3、懂得自保、自救

國小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認識“潺、婀、粼、涸、綴、螃、蟹”八個生字。正確認讀“詞語盤點”中有關本課的詞語。

2.通過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等理解生詞,理解課文內容。

3.想象文中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濃濃思鄉情,以及用具體的景物表達思鄉之情的寫法。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用具體的景物表達思鄉之情的方法。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我”忘不了家鄉的桂花雨,下面這篇課文的作者對故鄉的哪些景緻又久久不能忘懷呢?

板書課題:小橋流水人家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讀通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大意。

2.互相交流生字詞的學習情況

3.指名朗讀課文,然後交流:課文哪幾個自然段着重寫“小橋流水”,哪幾個自然段着重寫“人家”?

三、細讀課文,體會情感

1.自由、反覆地朗讀課文,想象文中描寫的情景。感興趣的同學還可以根據文中的描寫畫一畫自己最喜歡的景緻。

2.互相交流:作者故鄉的這些景緻給你怎樣的感受?(那麼美,那麼自然。)你從這些景緻描寫中體會到作者的什麼情感?(對故鄉的無比熱愛和懷念。)

3.請你通過朗讀表達出你的感受。教師相機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課文。

四、再讀課文,體會表達方法

交流:作者表達的是思鄉之情,他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通過對故鄉的具體的人、事、景、物的描寫來表達的。)再讀一讀有關的句子。

這樣寫有什麼好處(不空洞,更真實,更感人。)

教師點撥:希望同學們試着在自己的習作中加以運用。

板書設計

小橋流水人家

那麼美,那麼自然

“我”熱愛,“我”思念

國小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九

生活是一本書,是一本有着豐厚知識的書。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太過關注書本學習而忽視了對生活的觀照。其實生活中有很多的學問需要我們細緻地體會。凡是,善於閲讀生活這本書的人肯定是一位智慧滿懷的人。本組課文就是為了吸引學生成為一個具有生活智慧的人。

本組課文由《釣魚的啟示》《落花生》兩篇精讀課文和《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珍珠鳥》兩篇略讀課文組成。這四篇課文圍繞本單元的學習主題“生活中的啟示”,分別告訴我們:道德判斷也許很簡單,但實踐起來卻很難;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生活也是這樣;做人不能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讓人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確是一本永遠讀不夠,也讀不完的書,雖然書上沒有一個字,卻處處都是學問,就看我們善不善於去讀它。

這四篇課文,雖情節性強,語言質樸簡潔,但含義深刻,學生不一定能真正讀懂,這正是本單元課文教學的重點所在。好在每篇課文,特別是兩篇精讀課文,都有直接點明文章主旨的重點句,我們可以憑藉這些關鍵詞句,引導學生深入體會,不僅讀懂課文本身,而且能延伸到從生活這本特殊的書中有所發現,得到啟示──這也是本單元重點要培養的語文能力和需要落實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除課文之外,本組教材還在“口語交際?習作”“回顧?拓展”中安排了與本單元主題相關的讀寫結合學習內容。“口語交際?習作”要求從日常生活中選取一件讓自己獲得啟發的事(或憑藉課文提供的漫畫故事),以及給自己留下印象特別深的名言警句,聯繫具體事例,寫清事情的經過和從中受到的啟示;“回顧?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積月累”和“成語故事”,既幫助學生回顧和整理了本組課文的重點語句,又補充提供了富有警戒意義的名言佳句,為學生積累感悟進一步打開了思路,豐富了材料。

教材文本解讀

《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記敍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在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由於離捕撈鱸魚開放的時間還差兩個小時,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釣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鱸魚放回湖裏,當時“我”對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喪”,但最後“我”還是依依不捨地把魚放回湖裏。34年後,“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築工程師,功成名就的我,從自身成長的經歷中深深體會到“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那個令人難忘的夜晚,使“我”獲得的是終身受益的啟示──那是一份無法用金錢換取的人生財富。

課文回憶了十一歲時發生的一件事,事情按發展過程記敍的:從去釣魚寫到釣到一條罕見的大魚,從不肯放魚寫到依依不捨把魚放回湖裏,最後寫34年後的感悟。課文最後一部分一些句子的含義比較深刻,這些句子內涵豐富,承載着思想和人文內容,學生受年齡、經歷的侷限,領會起來會有一定的困難,它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課文在敍事過程中插入了不少細節描寫以及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這是本文在表達上的一個特點。抓住課文這一特點,體會文中細節,解讀人物的心理活動及變化,能促進學生對課文主旨的把握,同時也能更好地發揮文章教育人的作用。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為略讀課文。這是一篇富有哲理,引導人生,讓人終身受益的文章。文章從“我”回憶小時候,有一次隨父親登上高高的塔頂,看蛛網般通往城市廣場的街道,父親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給了我一把開啟心扉的鑰匙切入;隨後記敍了“我”人生道路上兩次身陷困境,面臨挑戰的時候,就是父親從小的教誨使“我”得到了“走另一條路試試”的靈感和勇氣,最後走出困境取得成功的事實,讓人從中感悟到:成功是一種態度,只要帶着希望出發,成功就會離你越來越近。頑強的意志可以幫助人克服許多困難,當再一次衝破艱難險阻,經歷了苦難後,通往廣場的路就會又多了一條。

精讀課文《落花生》,是一篇敍事散文,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課文着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情況,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學習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的主旨,説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許地山始終沒有忘記父親對他的教誨和希望,他以“落花生”作為自己的筆名,時刻激勵自己,做一個有用的人,並用行動實踐了這一心願,成為優秀的作家。

這篇課文是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敍的,可以分成以下三段理解,第一段(第1自然段),先寫種花生、收花生;第二段(第2自然段),寫母親提議過一個收穫節,併為過收穫節做了準備;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後),寫父親和我們邊吃花生邊議論花生,爸爸對於花生品格的讚揚,使我們對普普通通的花生產生了敬佩之心。如果學生把二、三兩段合併成一段理解也可以。文章在表達上頗具匠心:詳略分明,以物喻人,同時言辭樸實無華。儘管文章篇幅很短,也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和深奧的説法,卻給人以清晰深刻的印象,使人從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尋味的道理。

教材中配有插圖一幅,畫的是在一個天色不太好的夜晚,全家人聚在後院茅亭裏過花生節的情景。桌上擺滿了花生做的各種食品,難得回來的父親正在和顏悦色地對孩子們説着什麼。從畫面上看,作者“我”還很小,只有七八歲,可父親關於花生的一番評議,卻深深印在了他們姐弟們的心裏。由此,再次印證了一個人從小受到嚴格的,積極的教育的重要。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由表及裏地瞭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父親讚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從中體會出做人的道理;分清文章的主次,體會文章詳略的合理安排,也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

《珍珠鳥》本文是一篇描寫生動、富有詩情畫意的狀物散文。課文以細膩親切的語言寫出了小鳥由“怕”人到“信賴”人的變化過程。課文前半部分寫了兩件事, 細膩地表現了作者對小生靈真誠的、無微不至的愛。第一件事,是為剛來家的小鳥,安排了一個安全的住處。雖然朋友把珍珠鳥送來時,它們已經有了一個“舒適又温暖的巢”,但作者仍然精心為它們重新佈置了一個幽靜的居室,使小鳥能在温馨和諧中開始新的生活。第二件事,是珍珠鳥做爸爸媽媽了,作者決不去驚動它們,每天精心為小鳥一家添食加水,讓讓鳥媽媽和小鳥們無憂無慮地生活。

課文後半部分,生動地記敍了小珍珠鳥與作者之間逐漸挨近,直至熟睡在他的肩頭,對作者真誠信賴的變化過程。在這一部分的敍述過程中,文章三次出現了“小傢伙”這個詞,讓人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對雛鳥的喜愛之情:第一次:出現在寫小鳥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大,膽子越來越大時;第二次:是在寫小珍珠鳥跑到稿紙上,圍着作者的筆尖蹦來蹦去的發出“嚓嚓”的響聲的時候,作者説他“不動聲色地寫,默默地享受着這小傢伙親近的情意”;最後一次出現在小鳥在作者的肩頭睡覺時,作者驚喜地發現“這小傢伙竟趴在我的肩頭睡着了”,而且“睡得好熟”。小鳥把他的肩頭當成最安全的地方,這種人鳥之間的真情,深深感動了作者,於是,作者於筆尖流瀉下了“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受。我們從中感悟到:無論是人與鳥,還是人與人之間,都需要真誠的信賴,信賴,是創造美好境界的基礎。

本文語言清新、明快,像一潭清泉,與文章的意境融為一體,應引導學生好好朗讀,細細品味。體會作者對鳥的真誠、細膩的愛,認識珍珠鳥在“我”的照料和呵護下從害怕到親近、到信賴的變化過程是教學的重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是本文教學中的難點。

學情分析

1.經過四年的語文學習,學生已經初步學會了朗讀、默讀,初步學習了聯繫上下文或生活實際來理解詞句的意思,能夠在閲讀中抓住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也有了一定量的語言積累。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也隨着年齡的增長和經驗的不斷豐富而提高,抽象思維能力也逐步發展。根據學生思維發展的規律,閲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把閲讀和思考結合起來,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閲讀的樂趣。

2.學生已經有了十來年的人生閲歷,他們對生活也已經形成了初步的看法。要讓他們全盤接受作者對生活的思考肯定是不現實的。因為,作者的思考肯定是在他所在的時代與境遇下的,比如《落花生》一文,許地山提出了一種樸素為人的觀念,但是,學生卻認為現代社會人各有各的活法。所以,作者的思考只能是一個引子,引發學生對生活的思考,引導學生對他眼下的生活進行思考。

3.同時,因為這四篇課文的意藴比較深刻,要注意體會文章中重點句子的含義,所以,學生閲讀起來可能會感覺到一定的困難,特別文章所講述的一些道理因為有當時社會環境的影響等因素的存在,所以顯得更加難以理解,所以,學生如果想完全理解這幾篇課文內在的道理是存在一定的難度的,所以,教師應該側重引導學生聯繫課文和生活來理解。

教學目標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抄寫、聽寫詞語,積累詞語。

3.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

4.在閲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5.閲讀敍事性作品,瞭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説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

6.能夠講清楚給自己帶來啟示的一件事情。

7.根據漫畫編故事,讓讀故事的人自己去體會漫畫的含義。

整體構思及設計

這四篇文章分別從道德實踐、成功方略、為人處事、人與自然這四個不同的方面介紹了作者對生活的感悟與思考。只有將課文納入一個完整的體系才能使每一篇課文都發揮出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會使每篇課文組合成一個集中的影響力模塊。本組整體教學的步驟如下:

一、以話題為引,將文本教學納入話題的討論的情境中。

通過這組課文的教學,我認為本組課文主要帶給孩子的是一種“今天,我們該怎樣生活”這樣一種理念。因此,我覺得,本單元的教學可以以這樣一個話題串起來。在學習之初,可以引導學生一起討論這個話題。先讓學生自由發揮自己的看法。學生可以發現生活的方面是很多的,他們所談到的僅能是一個方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概括出生活的各個方面(當然,最好是和課文內涵暗合起來,當然,也要超過課文所概括的幾個方面),接着,教師可以用這樣的話語來引導:同學們,我們究竟如何讓我們的道德在社會現實的種種考驗中立於不敗之地呢?讓我們來看一個精彩的故事,讓我們看看文章中的“我”和父親有沒有經受住這樣的考驗。將課文的學習置於這樣的大環境中,學生是很感興趣的。

二、以閲讀為窗,幫學生搭建眺望生活的平台。

其實,本組每篇課文為學生眺望生活搭建了一個平台。從《釣魚的啟示》中學生可以感受到道德實踐所面臨的困境以及實踐成功的魅力,其實,這是每個人在現實生活中都會遇到的話題。《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告訴我們“條條大道通羅馬”,學生可以從中感受到成功的路其實也就是走自己的路。《落花生》講究的是一種做人的境界,學生可以從中享受到許地山那淳樸為人的思想。《珍珠鳥》給我們講述了鳥與人和諧相處的故事,學生可以感受到生活中最重要的其實是和諧,與人,與社會,與自然。

因此,學習本組課文就像在某個地方參觀。只不過,這是生活的參觀,是精神的遊歷。每篇課文就像一個展廳,有自己的主題,有自己獨特的味道。教師將學生帶入每個展廳,引導學生在這個場景裏駐足、談論,最後栽着沉甸的收穫轉入下一個展廳。想必,學生肯定會沉醉在着如旅遊般的語文學習之中的。

因為每篇課文都藴涵着一個深刻的道理,所以,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把這些深刻的道理用書上的原話或者用自己的語言記住。

三、走出書本為旨歸,讓學生到生活中去體驗。

生活是需要我們體驗的,學生所學到的這樣一些生活的道理不一定能夠用到他們的生活中去,所以,教師還應該讓學生迴歸生活,到生活中去學習,去發現生活、熱愛生活。課文中時刻注意書本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如《釣魚的啟示》一文課後作業第三題:“課文中有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如‘道德知識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請把這樣的句子找出來,並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説説自己的理解。”編者在這裏強調了生活實際。又如《落花生》一課的小練筆:“作者由落花生領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從身邊的事物中領悟到了什麼?試看選擇一種事物寫一寫。”編者在這裏強調的也是從身邊的事物中領悟到什麼。本組的口語交際也是要求學生從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選一件事情講講事情的經過,講講事情給自己帶來的啟發。本組的習作雖然是漫畫的形式,但是,漫畫的內容卻是日常生活小事,可見,教材的編寫始終在圍繞着生活這樣一個主題。

下面,我將《釣魚的啟示》一文的兩課時完整的教學設計呈現在此,以求更好地探討如何在教學中實施整體教學的理念。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導語:上堂課我們一起討論了“今天,我們該怎樣生活”這樣一個話題,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美國的一位著名的建築師詹姆斯?蘭費蒂斯講述的故事,故事原來的題目叫做《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無人知,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有件事做得對做得好。這究竟是一件什麼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篇課文。選入課文時題目改為《釣魚的啟示》(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通讀課文。

1.檢查預習情況:生字生詞,朗讀情況。

2.重點理解“乞求、不容爭辯、誘惑、告誡、抉擇”等詞語。

1、通讀全文,思考課文大意。

三、揭題質疑,梳理課文。

讀課題你有什麼疑問?

教師歸納:“啟示”是什麼意思?課文中作者受到了什麼啟示?為什麼釣魚會使我從中受到啟示?這節課我們就圍繞大家提出的問題閲讀課文,解決疑問。

教師組織學生彙報交流自己讀課文後的理解。

四、小結。

第二課時

一、情景導入,細讀感悟

1.在我十一歲那年的一個夜晚,和往常一樣我和父親來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島上釣魚,而三十四年前的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卻給我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啟示.這是為什麼呢? 自由讀第3自然段,你讀懂了什麼?

a.“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誘人的大鱸魚:

來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練地操縱着.”“我等那條魚掙扎得筋疲力盡了,迅速把它拉上岸來。”

真誘人的大鱸魚:“啊,好大的魚! 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着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着.”

b.分別指導朗讀相關句子,體會鱸魚的來之不易和誘人之處.

c.齊讀第3自然段.

2.多誘惑人的魚呀! 我和父親是多麼興奮、得意呀! 可父親卻讓我把這條鱸魚放回湖裏去.請默讀第4自然段,同桌説一説,這是為什麼?

3.讀5~8自然段,思考:11歲的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漂亮的大鱸魚,父親卻要我放回湖裏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親”和“我”,請你們討論討論“這條如此誘惑人的‘魚’該不該放”?各自説出自己的理由.聯繫上下文,與周圍的同學合作、討論。

小組彙報,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找到描寫我心情的詞語,一起來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儘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撈鱸魚還有兩個小時的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在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依依不捨地把魚放回到湖中.

對比讀第3.9段,對比感受我釣到魚時的喜悦以及放魚時的不捨心情。

4.轉眼問三十四年過去了,當年沮喪的我,已經成為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了.我對父親當年的舉動有了新的理解。

a.出示:“我再沒有釣到過像三十四年前那個夜晚所釣到的那樣大的魚.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b.默讀感悟:這裏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究竟指的是什麼呢?結合父親告誡我的話談感受:放不放鱸魚只是個簡單的對與錯、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做起來卻很難!

c.齊讀“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二、拓展延伸,積累運用

正因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腦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啟示.我相信,這個故事也一定給大家帶來了啟示.讀了父親告誡“我’’的話,你是怎麼想的?請同學們結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對“我”或父親説一句話,還可以寫一句話,送給你的朋友;也可以背誦文中你最喜歡的一兩句話。

教學資源

只有善於向生活學習的人才會有所收穫。因此,教師要在本組課文教學的過程中漸漸把生活的美麗與豐饒展現給學生,引發學生的好奇,讓學生真正地體會到生活的意趣。所以,本組課文只是給學生採擷了生活的幾片葉子讓學生欣賞,這些還不足以概括生活的林林總總。所以,教師應該努力開發關於本組的教學資源。現建議如下:

一、編撰生活美文的輔助讀本。

教師可以發動學生每人找一篇描寫生活感悟的美文,然後經過篩選,選出二十篇左右的生活美文,把這些生活美文編撰成一冊子讓學生閲讀、收藏。

當然,當學生在進行本組口語交際後,教師也可以把學生的生活小感悟也編撰在生活美文裏面,讓學生一起分享。

二、開展傳遞格言小揹簍活動。

教師可以在黑板報上開設一個格言小揹簍,每天由一個同學介紹一條自己收穫的生活小格言,由這位同學帶領大家一起理解、背誦。這就是傳遞格言小揹簍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學生肯定能夠收穫很多生活的道理。最後,教師可以把大家曾經記誦的格言打印發給大家留做紀念。

上面兩點是我就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開發關於本組教材教學資源的建議,其實,我們能夠實踐得還很多。這裏就不一一贅述了。

國小五年級語文教案 篇十

知識與技能:

1、學會12個生字,理解“失重、緣故、覓食、小心翼翼、心曠神怡、廣袤無垠等詞語,並用“心曠神怡”和“廣袤無垠”寫句子。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理清文章思路,瞭解人類登月的知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人類首次登月的偉大意義,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過程與方法: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精讀課文,品詞悟句;重視細節,強化理解。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順序,瞭解宇航員在登月過程中的工作、生活情況。

2、通過學文,引導學生感受科技的魅力,理解人類首次登月的意義,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人類探訪月球,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課文《月球之旅》,看看作者是怎樣記敍這一真實歷程的。(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輪讀課文,相機正音,互相評價。

3、讀完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三、自由讀課文,理清記敍順序,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思考:登月球分幾個階段,用自己的話概括每階段的要點。

指名複述登月球過程中的幾個階段。教師根據學生複述,板書其要點。

登月的全過程有三個階段:飛船升空、登月成功、勝利返航。

明確:按事情發展的時間順序,將有關表示時間的短語在書上圈點。

四、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五、指導書寫。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説説登月分那幾個階段?

二、自主學習。

教師指導學生相互質疑並共同探討,深入體會。

1、宇航員登月到返航經歷多長時間?宇航員是怎樣生活的`?

2、宇航員登月後做哪些事?人類登月有什麼意義?

3、課文在表達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請舉例説明。

二、合作探究。

對以上的問題,小組研討並在教師指導下達成共識:

1、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來回歷經76萬千米,歷時95個小時。失重狀態下吃飯和睡覺很有趣和特別。

2、宇航員登月球採集月壤和月巖樣品,拍攝了許多照片。“阿波羅”登月計劃成功,使人類的夢想變成了現實,人類開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現代科學技術已達到向外層空間發展的水平。這既是人類巨大的飛躍,也是人類邁出的第一步。

3、語言方面:恰當的描述、用數字説明、敍述中有議論。

三、拓展延伸,聯想和想象。

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看插圖,引導想象。

1、科學家為什麼要蒐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巖石呢?

2、假如你駕駛宇宙飛船登月,你有什麼感受?你會做些什麼?展開想象,寫一篇小短文。題目為《我駕飛船登月》。

板書設計:

12月球之旅

登月生活

地球、月球

返回地球

教學反思

《月球之旅》是第四單元的最後一篇課文。也是一篇紀實報道,是學生較感興趣的、航天知識方面的文章。和學習第十課一樣,首先是小組自學完成讀課文、讀準字音、寫書生字詞以及弄清課文主要內容等問題。找出不懂得地方。在接下來的展示學習中,首先檢查學生的讀——每組請一個學生分段讀完課文,再進行聽寫——上黑板聽寫,錯了一個以上就不給本組加分。

接着就是請人講課文主要內容,並逐段弄清每段的意思,算是理清文章脈絡;然後是説最令自己興奮的那一段。先讀,再説理由。最後是理解難句子:“對於人來説,這是小小的一步;但對於人類來説,這是巨大的飛躍。”自由發言,如果哪一組的同學説的最接近就給那一組加分。所以有幾個學生髮言了。最後,我根據大家的發言進行了小結,拿出了較通順的句子組成的我的理解:“阿姆斯特朗第一個踏上了月球,他的步子和平時一樣小,但這標誌着人類的航天事業以向前邁了一大步,已取得了飛速的發展。”所以,在議論的基礎上,問題得到了解決。使大家動了腦筋後獲得的結論,儘管他們的語言還很零碎。小組學習真的是高效課堂的陣地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ko543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