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按照地理範本設計國中地理教案精品多篇

按照地理範本設計國中地理教案精品多篇

按照地理範本設計國中地理教案精品多篇

國中地理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一)藉助地圖,説出俄羅斯的地理位置(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領土組成特點(跨東西半球、亞歐兩洲)和首都(莫斯科)。

(二)根據地圖和資料,歸納俄羅斯温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和各地區氣候差異的形成原因及特點。

(三)運用統計資料,聯繫俄羅斯自然條件特點,説明該國開發西伯利亞的情況。

(四)收集資料,説明俄羅斯民族方面的概況。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共分6個小標題。“面積最大的國家”、“平原廣大”、“温帶大陸性氣候為主”、“豐富的資源”、“改革中的經濟”、“西伯利亞的開發”,分別介紹俄羅斯的地理位置和麪積、地形特點、氣候特點、資源特點、經濟特點和區域開發方面的情況。

本節教材第一個標題為國家概況的介紹;第二、三、四個標題內容分別敍述和説明俄羅斯自然地理特徵的三個重要方面:“平原廣大”和“温帶大陸性氣候為主”為理解俄羅斯農產品和主要農業區分佈提供了條件,“豐富的資源”為理解俄羅斯的經濟特點和開發西伯利亞作了説明;第五、六個標題內容闡述俄羅斯人文地理特徵,可以從中瞭解俄羅斯的工業、農業城市、港口分佈特點及亞洲西伯利亞的開發情況。本節教材的編排結構是:

本節教材圖表系統提供3幅地圖:①圖3-22,説明俄羅斯周圍海洋,亞洲與歐洲部分比較,地形區分佈及特點,河流與城市。②圖3-24,説明俄羅斯地勢地形與河流分佈的關係,“東高西低、平原廣大”是其地形主要特徵。③圖3-26,説明俄羅斯主要礦種及產地,特別是石油、黃金、煤、有色金屬等礦產資源豐富,本圖淡化了礦產地的識記,強調礦產種類及其與工業基地分佈的關係。

2幅景觀圖:一為反映宗教和建築特色的大教堂,一為貝加爾湖及湖畔的亞寒帶針葉林景觀。

2張統計表:①上揚斯克和莫斯科氣候資料分別表明俄羅斯東部西伯利亞受北極地區寒冷氣流影響,是北半球的寒極之一,降水較少;而西部東歐平原受大西洋影響,氣候較温涼,降水較均勻,是温和的大陸性氣候。②俄羅斯亞洲與歐洲部分地區差異對比則要求學生通過對比掌握其差異性,也暗示了開發西伯利亞的必要性。補充閲讀材料提供了俄羅斯民族方面的概況,為學生收集此方面的資料作了示例。

本節教材還説明了俄羅斯幾個方面的世界之最:①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②俄羅斯是世界上跨經度最大的國家;③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世界上淡水量最多的湖泊;4.俄羅斯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亞寒帶針葉林帶。

[教學重難點]

俄羅斯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氣候特點,經濟特點

[教學方法]

讀圖法、討論法、談話法、自學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具準備]

掛圖:俄羅斯地形圖

教學提綱(板書)

一、面積最大的國家

1、位置:跨亞、歐兩大洲和東、西半球

2、面積:1708萬平方千米

二、平原廣大

地勢東高西低,平原佔 70%

三、温涼的氣候

大陸性氣候明顯,東、西部差異大

四、豐富的資源

1.淡水資源(貝加爾湖)

2.森林資源(亞寒帶針葉林)

3.礦產資源(石油、黃金、有色金屬)

五、改革中的經濟

1.工業

工業區:歐洲部分、烏拉爾地區、西伯利亞地區

工業中心:莫斯科、聖彼得堡、新西伯利亞

2.農業

農業區分佈於伏爾加河流域和頓河流域

3.城市和港口

首都莫斯科

六、西伯利亞的開發

[教學過程]

新課導人:

引導學生在“世界政區圖”上,找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從中引出俄羅斯

一、面積最大的國家

1、提問:通過預習,誰能告訴我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的面積究竟有多大?

2、展示“俄羅斯地形圖”,指出亞、歐兩洲的洲界線,得出結論:俄羅斯地跨亞、歐兩洲,位於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

3、引導學生回憶東、西半球分界線(160°E),並和學生一起找出東經160,得出俄羅斯的另一位置特徵:地跨東西半球。

(過渡)接下來,我們一起熟悉俄羅斯的海陸位置特徵

4、讀圖3-22,完成活動1、2題及P77活動2

5、一學生朗讀P77材料,瞭解俄羅斯的民族、語言、宗教

二、平原廣大

1.讀圖3-22,完成活動第3題

2.找出上述四大地形區的大致分界線:⑤烏拉爾山、烏拉爾河,⑥葉尼塞河,⑦勒拿河。

3.葉尼塞河以西均為平原,以東為高原山地,平原面積佔俄羅斯領土的70%。歸納得出地形特點:平原廣大。

4.讀圖3-24,引導學生歸納俄羅斯的地勢特徵,很容易看出其地勢特點:東高西低。

5、引導學生在地圖上找出伏爾加河的位置,注意其流向,注入海洋,在歐洲的地位

三、温帶大陸性氣候為主

1、引導學生閲讀地圖冊P33俄羅斯氣候分佈圖,思考:俄羅斯最主要的氣候類型是哪種?還有哪些氣候類型?引出氣候類型的學習

2、學生閲讀教材思考:俄羅斯的温帶大陸性氣候有什麼特徵?

3、小結:由於俄羅斯疆域遼闊,東西跨經度廣,所以氣候的大陸性氣候特徵明顯,同時也使東西部氣候存在較大的差異。

4、引導學生分析上揚斯克和莫斯科的氣候資料,歸納二地的氣候特徵差異,並設問:同屬於温帶大陸性氣候,為什麼上揚斯克的降水比莫斯科的少?氣温比莫斯科的低?

(過渡)俄羅斯是世界上資源最為豐富的大國之一,那麼有哪些豐富的自然資源呢?

四、豐富的資源

1、學生看書思考:俄羅斯有哪些豐富的自然資源?

2、設問:俄羅斯為什麼水資源和礦產資源豐富呢?教師可從氣候特點、地形分佈及歷史開發等方面加以指導。最後出示亞寒帶針葉林帶分佈圖。

3、出示“俄羅斯主要礦產資源分佈”圖,讓學生在地圖上找主要礦種及礦產地,而後説明俄羅斯石油、黃金產量的世界排名及有色金屬礦的分佈。

(過渡)俄羅斯豐富的礦產資源為俄羅斯的經濟發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資源條件。

四、改革中的經濟

工業方面

1.通過圖3-26和各種資源儲量、開採量等資料,學生推斷俄羅斯的主要工業部門應該是哪些?而後結合教材P79驗證

2、引導學生閲讀地圖冊P53“俄羅斯工業分佈圖”,指出俄羅斯的三大工業區並強調俄羅斯的工業主要集在歐洲部分

3、引導學生在地圖上查找各工業區的工業中心城市並在地圖上填注。並設問:這三大工業區能形成主要的工業區的共同因素是什麼?(附近都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便利的交通),而後進一步從資源條件分析俄羅斯各工業區的工業部門

農業方面

1、回憶俄羅斯氣候特徵和緯度位置特徵,思考:俄羅斯的氣候條件對發展農業生產有利嗎?你認為制約俄羅斯農業分佈的最重要因素是什麼?(氣温因素,俄羅斯的農業一般分佈在緯度相對較低、氣候較為温和的地區

3、引導學生在地圖上查找俄羅斯主要農業區東歐平原、伏爾加河流域和頓河流域。並對照圖例説出俄羅斯的農產品種類,並進一步強調:俄羅斯的農作物一般都是喜温涼的農作物,這與當地的氣候特徵是相適應的。

城市與港口方面

根據地圖找出首都莫斯科的位置,由教師小結其城市職能。根據地圖,讓學生圍繞俄羅斯疆界找出其進出海洋的港口城市,再由教師加以具體説明東部、北部、西部的主要海港。

(過渡)由於自然條件的差異和歷史的原因,俄羅斯的人口和經濟主要集中在歐洲部分,而面積廣大的西伯利亞地區卻開發不夠

西伯利亞的開發

①小結已學習俄羅斯的知識,填表對比其亞洲部分和歐洲部分的地區差異。②對此表格知識加以對比研究,讓學生認識到俄羅斯經濟的地區分佈與其自然、人文因素分佈的不平衡性以及人地關係在空間上存在矛盾。③具體指導西伯利亞的開發項目,如:西伯利亞大鐵路,貝阿鐵路、秋明油田、庫茲巴斯煤炭基地和新西伯利亞高科技園區等。

本節重點圖表指導:

①圖3-22:指導學生在圖上了解俄羅斯地理位置(經度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領土組成(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首都莫斯科;俄羅斯是歐洲國家的主要原因:歐洲部分集中全國四分之三的人口,歷史上一直是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地區,主要工業和首都也位於歐洲部分;俄羅斯的四大地形區: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主要河流及分佈:歐洲部分的伏爾加河和頓河、亞洲部分的鄂畢河、葉尼塞河和勒拿河;俄羅斯的主要城市及分佈。

②圖3-24:指導學生在剖面圖上相應位置標註東歐平原、烏拉爾山、西西伯利亞平原、葉尼塞河、中西伯利亞高原、勒拿河、東西伯利亞山地。或者由學生依據圖3—22畫出沿60°N線的剖面圖,然後觀察、分析其“東高西低、平原廣大”的地勢地形特點,再歸納這一特點對河流分佈的影響。

③圖3-26:先指導學生找圖例,瞭解俄羅斯有哪些礦產;再根據教材講述其礦產儲量和開採量,也可由學生收集有關資料對俄羅斯礦產進行評價;最後根據鐵路線、河流、城市對礦產地進行相對定位,併為其工業分佈作鋪墊。

④“俄羅斯亞洲部分和歐洲部分地區差異”表:可採取分組討論的形式,用複習提問的方法引導學生得出答案,並根據所填內容對俄羅斯開發西伯利亞進行評價。下述答案僅供參考:

亞洲部分 歐洲部分

地形特徵 高原、山地為主平原面積廣大

氣候特徵 寒冷乾燥 温涼濕潤,降水略多

主要工業基地 烏拉爾、新西伯利亞 莫斯科,聖彼德堡

主要港口 海參崴 聖彼德堡

國中地理教案 篇二

[教學目的]

1、運用地圖,指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聖保羅,里約熱內盧

2、運用地圖,聯繫巴西自然條件特點,討論該國如何開發利用和保護熱帶雨林

3、運用地圖,聯繫巴西的地形和氣候特點,分析亞馬孫河水量豐富的原因,瞭解巴西農業和工業的基本特點

4、運用地圖,瞭解巴西的城市建設和人種構成特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巴西的地理位置、主要城市。工農業特點

難點:亞馬孫和水量特別豐富的原因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很多同學都喜歡看足球,也知道球王貝利,你知道球王貝利是哪個國家的人嗎?

一、地理概況

1、引導學生在“世界政區圖”找出巴西的位置,並指出它是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世界第五大國。

2、引導學生完成P90活動2題,從緯度位置的角度瞭解巴西的位置特點

3、引導學生完成P90活動第1題,思考:巴西的地形以哪兩種基本地形為主,各屬於什麼氣候類型?

4、結合板圖,講述亞馬孫平原的範圍及亞馬孫熱帶雨林

5、學生自讀材料‘地球之肺“,瞭解亞馬孫熱帶雨林的現狀

6、學生討論完成活動第3題,

(過渡)平原一般是有河流沖積而成,亞馬孫平原是有哪條河流沖積而成的呢?

二、亞馬孫河

1、引導學生觀察圖3-41,思考:亞馬孫河的發源地,流向,注入的海洋

2、設問:亞馬孫河在世界上地位如何?(學生閲讀思考

3、思考:為什麼亞馬孫河能成為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大河?

4、引導學生完成活動1、2題

三、迅速發展的經濟

1、學生自讀教材,思考:巴西經濟在南美洲地位如何?其經濟強勢可以從哪些方面體現出來?

(過渡)巴西工業的迅速發展,離不開巴西豐富的自然資源

2、引導學生閲讀地圖冊P37圖,瞭解巴西豐富的鐵礦資源和水力資源

四、人口和城市

1、引導學生閲讀地圖冊P37巴西人口分佈圖,指出巴西人口分佈的特點並結合地圖冊上的有關資料,瞭解巴西人種的特點

2、引導學生閲讀P90圖3-41,找出巴西的主要城市並突出其特點

[小結鞏固]

學生小結

[作業佈置]

見基訓

國中地理教案 篇三

【學習目標】

1、運用地圖説出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特點,分析其優越性。

2、記住我國領土四至點、領土面積,能夠估算我國經度差、時區差、緯度差。

3、在地圖上指出我國鄰國、瀕臨海洋,提高讀圖、析圖的能力。

4、學會分析和評價一個國家或地區地理位置的方法。

【重點難點】

重點:我國地理位置的特點優越性,四至點,瀕臨的海洋。

難點:分析評價地理位置的方法,地理名稱的空間分佈。

【知識鏈接】

1、世界政治地圖、温度帶分佈圖,時區劃分分佈圖。

2、地理位置:絕對位置(經緯度位置)、相對位置(海陸位置、半球位置、温度帶位置)。

【預習安排】

1、仔細閲讀教材第1節課正文、圖片及閲讀活動部分,標記重要知識點;

2、通過閲讀教材,課前必須獨立完成教學案。

【前置作業】

部分

【學法指導】

1、提前預習法(閲讀、識圖)

2、自主學習法(獨立完成)

3、合作、討論法(共同探究疑點、難點)

【前置作業】

1.在右圖標出各緯度、温度帶、南北半球

東西半球分界線。

2、中國的地理位置:(東、西、南、北)半球(打√);()洲的'()部,()洋的()岸,是個()的國家;大部分位於()帶,少部分在(

)帶,沒有()帶;

3、中國陸地總面積約()平方千米,僅次於()、(),位居世界第()位。

4、我國領土的四至點:最東()最西()

最南()最北()

我國瀕臨的海洋自北向男依次是(),()直接面臨太平洋,我國領海寬度為()海里。

我國陸上鄰國以朝鮮為起點,按逆時針方向14個陸上鄰國為()。

7、6個臨海相望的國家()。

2個與我國海岸相鄰的國家()。

國中教師實用地理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量算距離,估算海拔與相對高度。

2、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峯、山脊、山谷等。

3、在地形圖上識別五種主要的地形類型。

教學重點:

1、等高線地形圖的地形判讀

2、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峯、山脊、山谷等。

教學難點:

等高線地形圖的地形判讀

教學準備:

中國地圖、地形剖面模型、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圖等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章第四節地圖第一課時

導入:地球表面有陸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別很大,這些不同的地形對我們生產、生活有着不同的影響。那麼,如何將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徵比較準確、形象地在平面的地圖上反映出來呢?

學生回答教師講解,我們要通過地形圖來反映這些內容。

板書:一、地形圖的判讀

過渡:珠穆朗瑪峯海拔8844.43米,可是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們看它只不過4000多米高,這是為什麼?

(因為觀測的基準面不同,測得的高度就不同)

學生讀圖:讀課本P126圖B“海拔和相對高度示意”

導讀:看圖,以海平面為基準面,B點的高度為500米,A點的高度1500米,以B點為基準面則A點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為A點的絕對高度,也叫海拔;1000米為A點與B點之間的相對高度。

板書:海拔(絕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

講解:在地圖上,必須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單位用米。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到。

板書:甲乙兩地的相對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

講解:地面經過地形測量,測出各個地點的海拔,把它們注在圖上,然後把海拔相同的各點連成線,這就是等高線。

補充:我們如果用一個水平面去橫截地形,這個水平面與地面的交線就是一條等高線。用不同的海拔的水平面去截地形,就得到不同層次等高線,再將它們轉繪到平面圖上(實質是垂直投影到平面圖上)。

補充:強調一下,必須把海拔相同的點連接起來,用平滑的曲線來連接。每條等高線都有相應的海拔數值,這樣,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我們就可以看出地面的高低情況。

看圖:地圖冊“坡度陡緩與等高線疏密的關係”。

提問:坡度陡的地方與坡度緩的地方,等高線的狀況有什麼不同?

板書:坡度陡緩:等高線密集──坡度陡

等高線稀疏──坡度緩

過渡:同理,在地圖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叫做等深線,從等深線上所標註的深度上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淺。

提問:我們已經知道等高線和等深線,那麼由於地表的形態是各有不同,有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的地形,等高線表現也不一樣。

板圖:《不同的地形等高線表示圖》,邊板圖,邊講解。

板書:

不同地形的等高線表示:

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出

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凹入

鞍部:兩個山頂之間的較低部分

陡崖:幾條等高線重疊的地方

做練習鞏固:

寫出地形名稱:

⑴⑵

⑶⑷

⑸⑹

讀圖:讀課本第29頁“分層設色地形圖”,提問:比較一下這幅地圖與我們所講的等高線地形圖有什麼不同?

講解:這幅地圖有等高線,但沒有海拔高度的註記,它是用不同顏色來反映地勢高低的,這種地圖叫做分層設色地形圖。

講解:分層設色地形圖立體感強,可以一目瞭然地看到地面的高低形態和海底的起伏狀況。

看圖:課本第29頁“分層設色地形圖”,陸地部分,海拔多少?用什麼顏色?表示什麼地形?

200m以下用綠色,表示平原

200~500用淺綠色,表示盆地

500~1000用淺黃色,表示丘陵

20__~3000用深黃色,表示高原

3000~5000用棕黃色,表示山地

講解: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在不同的等高線之間,着上不同的顏色。一般規律是:綠色表示平原;藍色表示海洋;黃、褐色表示高原、山地;白色表示雪線以上的部分。

過渡:在等高線地形圖和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要了解地形高低起伏,需要閲讀地圖。還有一種更直觀的圖可以使人一目瞭然地看出地勢的高低起伏,這就是地形剖面圖。出示地形剖面模型,讓學生觀察地形剖面圖的特點。

講解:地形剖面圖能直觀地表示某條線上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的陡緩。

提問:我們用小刀在地形模型上,沿着不同的線切割,得到的剖面是否一樣

(不一樣。)

講解:地形剖面圖可以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狀況。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沿着某個方向畫一直線,如P30圖I中的直線AB。然後將該直線與等高線的交點——投射到間隔高度相同的平行線上,得到不同的交點,把這些交點用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就得到地形剖面圖。請同學們看下圖(課本插圖P30圖I地形剖面圖的繪製方法)

課堂小結:

由各小組同學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後選一名代表總結本節學習內容。

佈置作業:

課內作業:畫出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圖

課外作業:自己利用橡皮泥或者泥巴,製作山地不同部位的地形模型。

板書設計:

一、地形圖的判讀

1、地面高度的確定:

海拔(絕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

2、等高線與等高線地形圖

⑴坡度陡緩:等高線密集──坡度陡

等高線稀疏──坡度緩

⑵不同地形的等高線表示:

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出

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凹入

鞍部:兩個山頂之間的較低部分

陡崖:幾條等高線重疊的地方

3、分層設色地形圖

4、地形剖面圖

教學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國中地理教案 篇五

■課標要求

“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對應的課標是:認識台灣省自古以來一直是祖國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在地圖上指出台灣省的位置和範圍。

“美麗富饒的寶島”對應的課標是:分析其自然地理環境和經濟發展特色。

“外向型經濟”對應的課標是:運用有關資料分析説明外向型經濟對某區域發展的影響。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夠從地圖上準確説出台灣省的地理位置、範圍。

2.根據資料分析台灣省的地形、氣候和自然資源等特徵。

3.瞭解台灣省的人口分佈特點和民族構成。

【過程與方法】

1.運用地圖和氣候資料分析台灣省的自然環境。

2.運用有關資料分析台灣省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必要性。

3.閲讀資料,認識台灣省與祖國大陸的深厚淵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閲讀史實材料,明確台灣自古以來是祖國不可分割的領土。

2.培養愛國主義情感,以及神聖的民族感、使命感、責任感。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台灣省的地理位置、地形與氣候特徵。

2.運用地圖和資料分析台灣省的經濟發展特色。

教學難點:

1.分析台灣省的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的關係。

2.運用地圖和資料分析台灣省的經濟發展特色。

重難點突破方法:強化讀圖訓練,從圖上獲取信息,掌握台灣省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氣候特徵,通過繪製台灣島簡圖,把地理知識落實到地圖上,經過圖文轉換,就會鞏固所學的知識了。

■教學策略

自學輔導法、啟發式講授法、讀圖分析法、談話法等。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教師在研讀課程標準、教材、教參及多方蒐集相關資料的基礎上製作精美、適用的課件,以便輔助教學。

學生準備:學生課前預習本節課內容,準備好地圖冊。蒐集有關台灣的圖文資料,以備課堂展示。

國中地理教案 篇六

本課時學習目標或學習任務

1、運用地圖説出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特點;

2、瞭解我國領土範圍,記住我國的面積;

3、在地圖上指出我國的鄰國和瀕臨的海洋,説明我國既是陸地大國,也是海洋大國;

4、通過在圖上量算我國東西兩端的經度差、時區差,南北兩端的緯度差,培養學生讀圖、析圖的能力;

5、通過多我國遼闊的國土、優越的地理位置的教學,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保衞祖國、建設祖國的愛國主義教育。

本課時重點難點或學習建議

重點:讓學生掌握我國地理位置的特點,並進一步是學生學會分析與評價一個國家或地區地理位置的方法;

難點:本節教材涉及的地名的空間觀念的建立。

學習要求或學法指導

學習過程

自學準備與知識導學:

1、半球分界線;

2、經緯度的判讀。

一、課件打出謎面,讓學生大聲朗讀兩遍,朗讀時注意紅色的字,然後猜出謎底

(過渡)説明八年級學習中國地理

二、聽歌曲、觀祖國自然風光和祖國發展成就等圖片。老師同時帶有感情色彩朗讀課本序言,從而導入新課

(過渡)瞭解了我國的海陸位置、緯度位置,讓我們在看看其他幾個國家的位置,教師展示課件

(過渡)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中國,瞭解中國的位置。

(一)偉大的祖國

活動1:學生分組討論總結中國的半球位置、海陸位置、緯度位置,展示討論結果,教師總結。

活動2:對比分析我國海陸位置、緯度位置的優越性。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巡迴做適當提示。讓小組代表發言總結。

(二)遼闊的疆域

活動3:通過找出我國四至點及量算東西南北跨度,説明我國疆域遼闊。教師展示課件,師生共同完成。

活動4:完成課本P3活動題②、④並想一想除此之外,冬季我國南北跨度大還可能會出現什麼現象?東西跨度大還可能會出現什麼現象?教師對學生討論後的結果儘可能的給與充分評價並進行總結。

(過渡)我國南北季節的差異、東西晨昏的差異有如此之大,是因為我疆域十分遼闊展示各國領土面積比較表,説明我國陸地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3位。

(過渡)我國不僅陸域廣大,而且也是世界上海洋大國之一。

活動5.讀課本P4第二段,完成課本活動題①、②並填空白圖。教師適當補充領海、內海內容,説明我國海域遼闊,是世界海洋大國。

(三)眾多的鄰國

(過渡)我國不但有遼闊的疆域,而且也有眾多的鄰國

活動6. 讀課本1-5圖完成下列問題

1.按逆時針方向,自東向西找出我國陸上鄰國。

2.從北向南找出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

3.在下圖上填出我國的鄰國。

師生共同完成,説明我國鄰國眾多。

三、課堂小結

第一節 中國的疆域

一、偉大的祖國

半球位置:東半球、北半球

緯度位置:大部分在中緯度地區

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

二、遼闊的疆域

1.領土四至點

最北——漠河以北何龍江主航道中心

最南——曾母暗沙

最西——帕米爾高原

最東——黑龍江與烏蘇里江的匯合處

2.疆域遼闊

1)陸地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3位。

2)海域遼闊,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島嶼眾多,管轄海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千米。

三、眾多的鄰國

評價中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由教師分析總結並説明對地理位置評價的一般方法。

猜謎語是為了提高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產生了解中國地理位置的熱情;聽歌曲、看圖片使讓學生感受祖國的日益強大,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激發學生愛國熱情。

小組討論代表上台交流展示,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參與意識。學習成果的展示,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善於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習慣、提高對地理事物的分析評價能力。

培養學生從地圖中善於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提高學生獲取信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加深學生對我國領土的影響,增強民族自豪感。

培養學生養成自學的習慣。並檢測效果。

強化學生識圖記圖的能力,幫助學生建立地理空間概念。

複習鞏固,再現知識點,也作為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為以後教學提供參考。

培養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和對一個國家或地區地理位置特點的分析評價方法 。

練習檢測與拓展延伸:

做《練習冊》相關練習。

通過與小組夥伴交流測試題/或教師核對答案。給自己打分: 分。

本節課,在學習興趣、學習狀態方面,你給自己的評價等級是: (優/良/一般/差) 學生當堂獨立完成。

課後反思或經驗總結:

1、本節課注重引導生抓本節課的重點來教學:1.中國在世界上的位置;2.遼闊的疆域(分別從巳至點、陸地面積、海洋麪積、陸上鄰國和海上鄰國等方面來分析);

2、注重突破難點:採用引導生看圖識別的方式來學習,既培養生掌握看圖的方法,又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國中地理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通過計算圖表中人口增長的速度,討論漫畫“苦難的母親”,使學生認識到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理解人口無計劃增長帶來的危害。認識到人類必須控制自己,做到計劃生育,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2.通過閲讀“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長”和“農村人口遷往城市的原因”的示意圖,使學生初步認識城市人口比重是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誌。通過“城市問題”的示意圖,使學生了解城市迅速擴張所產生的問題。

3.聯繫社會現象,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培養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閲讀“世界城市人口的增長”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 地理圖表的能力。 4.通過對人口問題的讀圖、分析、討論,使學生初步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和環境觀,初步認識計劃生育的必要性。

教學建議

關於“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的教材分析

人口問題是當今世界各國共同關心的問題之一,人口的增長直接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產生影響。這個問題如果處理的好,就會使得人類與自然、社會和諧發展,反之,就會產生一系列環境問題和社會問題。

本節主要講了兩個問題,一是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二是人口向城市的遷移及產生的問題。教材首先在“做一做”算一下自己家的家庭收入和人均收入,並用圖表顯示1995-20xx年世界人口增長的情況,給出觸目驚心的數字。這種直觀、鮮明的對材料的引入,使學生印象深刻,又超出了學生原來的想象,為學生下一步認識人口增長過快產生的問題作了很好的心理鋪墊。 接着,教材敍述人類與環境的關係。人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人類要生存發展,就必須從環境中取得資源、能源來滿足各種需要。同時,人類還要在生產、生活中不斷把廢棄物(廢水、廢氣、垃圾等)輸送到環境裏,人和環境時刻都在發生着密切的聯繫。這部分內容是認識人口增長帶來的問題的另一個知識準備。明確了人和環境關係,使學生可以更好的理解人口問題的核心,以及由人口問題所引起的連鎖的環境、資源、水、土地等問題。

教材用具體的例子説明人口數量增長過快,環境一時難以供應足夠的資源所產生的問題。並用漫畫“苦難的母親”,來説明地球現已難以承載如此眾多的人口。此漫畫形象、生動,極富感染力。教材進而點出:人類必須控制自己,做到計劃生育,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並要提高人口素質,使人類社會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關於“世界人口向城市遷移”的教材分析

“世界人口向城市遷移”這部分的 教學內容,教材首先用圖示顯示了世界人口城市化的變化過程和發展趨勢,這幅圖形象、直觀的把1900年、1925年、1950年、1987年、20xx年世界城市人口的變化表現出來,一目瞭然。

城市人口增加的主要源泉是農村人口大量遷往城市,用示意圖表示流向城市的原因,其結果城市發展過快。給城市帶來的問題,用了四幅插圖表示。對於這部分內容,生活在大城市的學生有很多感觸,因此,在授課時, 教師可以讓學生列舉在自己城市生活所看到種種問題,分析了城市人口數量增加的正面和負面影響。這個環節應該通過師生共同討論, 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完成。這樣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於“人口向城市的遷移及產生的問題”的教法建議

人口向城市的遷移及產生的問題,對於生活在大城市的學生有很多感觸,因此,在授課時, 教師可以讓學生列舉在自己城市生活所看到種種問題,分析了城市人口數量增加的正面和負面影響。這個環節應該通過師生共同討論, 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完成。這樣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閲讀課文,看圖並回答:農村人口遷移到城市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讀城市問題的四幅插圖,讓學生討論並説明城市人口增長過多過快,給城市帶來哪些問題。

關於“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的教法建議

本節教材重在理論闡述,説理性強。處理好這段內容,關鍵是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抓住人口“多”和由此造成的“害”字。對於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實例、圖示和素材。可以用生動的例子開頭,“你想不想知道在咱們每上一節課45分鐘的時間內,全球增加了多少人?”使學生了解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對人口增長過快產生憂患意識。用“做一做”算一下自己家的家庭收入和人均收入,重點理解人均收入的概念,為人口增長過快產生的問題做鋪墊。

用漫畫“苦難的母親”引出:地球這麼多人,個個都要“母親”照顧,母親能承受的了嗎?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以下幾個問題:

1、人類與經濟發展的關係:這麼多人,不但有穿衣吃飯住房等問題,還有醫療、教育、交通、住房、就業問題。

2、人類與環境的關係問題,人類從環境中取得資源、人類的廢棄物污染環境、人類無截止地濫用資源使環境惡化。

通過提問、討論、舉例,引導學生獲得正確的認識。這個 教學環節,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不是單純的依賴 教師講述,而是通過思考 教師的問題,與同學討論交流得到的。

教學設計示例1

【 教學重點】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及對策;

城市人口過多帶來的社會問題和環境問題。

【 教學難點】人口的增長要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 教學手段】幻燈片

【 教學過程】

(導入)“你想不想知道在咱們每上一節課45分鐘的時間內,全球增加了多少人?” (148*45=6660人)

(學生活動)增加了這麼多人,需要為他們準備什麼?(吃、穿、用、教育、醫療等)

做“做一做”

( 板書) 第二節 世界的人口問題

一、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

1、人與環境的關係

(幻燈片)展示“人類與環境關係模式圖”

提問:人類和環境之間有什麼密切關係?(人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人類要生存發展,就必須從環境中取得資源、能源來滿足各種需要。同時,人類還要在生產、生活中不斷把廢棄物(廢水、廢氣、垃圾等)輸送到環境裏,人和環境時刻都在發生着密切的聯繫。)

(學生討論)看漫畫“苦難的母親”提問:地球這麼多人,個個都要“母親”照顧,母親能承受的了嗎?分組討論人口增長過快給環境和社會帶來哪些問題?

問題:

1、人口數量增長過快,環境一時難以供應足夠的資源,那麼人類會採取哪些不合理的方法來滿足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帶來了那些後果?

2、從社會生活的角度,還會產生哪些問題?

( 教師總結)對於人口增長過快,人類為了滿足各種需要,就出現濫伐森林、濫墾草原、圍湖造田等破壞環境的現象,從而導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環境惡化等嚴重後果。人口增長過快,還帶來了許多社會問題,不但有穿衣吃飯住房等問題,還有醫療、教育、交通、住房、就業問題。

( 板書)

2、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

(1)資源遭到破壞,環境惡化

(2)造成社會問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ppr7o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