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飛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精品多篇)

飛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精品多篇)

飛向太空的航程教案(精品多篇)

知識拓展 篇一

通訊的寫作

通訊是以敍述、描述為主要表達方式,將具有新聞價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時、具體、生動地予以報道的新聞體裁。

一、通訊特點

通訊作為報刊、電台等媒體最主要的體裁之一,新聞性顯然是基本的特徵,而新聞性中,真實、時效、思想性及典型好處構成了它的不同層面。就報道對象言,或是人物、事件,或是經驗、成果、工作狀況、社會風貌等,都務必是真實的,不允許虛構或“合理想象”,而且報道對象就應具有務必的思想性和典型好處。就報道時效言,通訊雖不及消息這般快速敏捷,有時為將人物、事件報道細緻完整需時較長,但也務必及時,仍須有很強的時效概念。除去真實、時效的新聞性特徵,通訊的主要特點有:

1、生動性。通訊尤其是人物通訊具有必須的文學色彩。消息在表達上主要是平面的敍述,語言追求簡潔、明快、準確。通訊則較多借用文學手段,能夠描述、抒情、對話,能夠用比喻、象徵、擬人等修辭。因此通訊在語言和表達方法上都具有必須的文學性,它在報道真實的人和事的過程中,善於再現情景,平添許多生動和形象,給人以立體感、現場感。

此外,通訊雖然一般以第三人稱敍述為主,但在“見聞”“採訪記”一類的通訊中,也採用第一人稱。但是其中的“我”主要起見證人或採訪線索的作用,在效果上第一人稱的使用也增加了一些親切感。

2、完整性。通訊須相對完整、具體地報道人物或事物的過程。消息側重寫事,敍述簡明扼要,一般不展開情節。通訊可寫人物也可寫事件,其材料比消息豐富、全面,其容量比消息厚實、充足。它要求詳盡、具體地報告事件的經過、演繹人物的命運,充分展開情節,甚至描述細節和場面。這些既是生動性的表現,同時也是資料完整性、具體化的要求。

3、評論性。通訊須運用夾敍夾議的方法對人或事作出直接的評論。消息是以事實説話,除述評消息一般不允許作者直接發表議論。通訊則要求在報道人物或事件的同時,表露記者的感情與傾向。然而通訊的評論不同於議論性文體的論證,它須時時緊扣人物或事件,依傍事實作適時的、恰到好處評價點撥。因此這是一種透過描述、敍述、抒情等表達手段進行的議論,它的特點是以情感人,理在情中。

二、通訊寫作

1、關於選材與提煉主題。佔有材料對通訊寫作來説就是透過紮實細緻的採訪廣泛蒐集第一手材料。隨後在紛繁的直接材料中剝離出典型材料、背景材料。這些材料不僅僅要求真實,而且要有好處,具有典型性、指導性,同時還要有意味,具有具體、完整、感人的生動性、情節性。在這般基礎上根據深和新的原則提煉主題,通訊才可能呼應社會關注熱點,反映時代風尚特點,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從而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先進的人物激勵人,以真實的事件震撼人。然而通訊寫的是真人真事,其主題務必從實際生活中提煉而來,不能隨意“拔高”,更不能虛構誇大,它永遠不能違背新聞的真實性原則。

2、關於敍事。通訊離不開寫事,事件通訊更須完整地敍述事件的起因、人員、場面、結果等,以交待事件的複雜性和社會影響度。敍事要注意兩點:第一,理清主線、豐滿細節。一個新聞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有因有果,有人有事,緒多而關係複雜,作者須理清主線,按事件原貌將其完整地、動態地、立體地呈現給讀者。而為實現這一目標,就須選取典型的細節。一篇優秀的事件通訊,必然有幾個生動感人的細節來充分展示主線,使作品豐滿而具現場感。第二,時間為經、時間為緯。通訊須有必須的時間要領因為事件、故事總在於必須的時間和空間中。組織好時空畫面既是一個結構總是也是一個表達方法問題。篇幅不長而情節不太複雜的事件通訊可多運用插敍、補敍、分敍等手段,充分展開矛盾和利用背景材料,使文章有變化起伏。容量大而情節複雜的事件通訊則常常運用時空交叉方式,以時間推進、空間變換等手段來切割事件,構成若干側面。經過作者精心的組合剪輯將事件完整而利落地報告於世。

3、關於寫人。事因人生,人以事觀。人與事雖不可分,但在人物通訊與事件通訊中的確有以人為主和以事為主之別,為敍述方便故而分之。寫人在文學創作中已積累豐富經驗,在“非虛構”的原則下,我們不妨可借用其多種手段,並注意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形與神兼備。即不僅僅要寫出人物的行為和事蹟,更要展示其精神世界;第二,言與行統一。人物語言、行為表達、傳遞出人物的思想,而不同的語氣、句式、詞彙及動作表情、神態等是極富個性色彩的內心表露形式。寫好了人物的言與行,無疑是寫活了人;第三,畫龍務必點睛。如果説言行、事例、情節勾勒出人物的整體形象稱為“龍”,那麼揭示人物行為好處,指出人物個性特點的評點便是“睛”。“畫龍”用的是紀實的敍述、描述,“點睛”則是超脱的議論或抒情。

飛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篇二

一、説教材

《飛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語文必修“溝通與應用”板塊中的一篇通訊。通訊是新聞體裁的一種,它除了具有新聞真實性、及時性的特點外,還有生動性、完整性和評論性的特點。本課從“神舟”五號飛船發射成功寫起,回顧了中國載人航天史,在歷史與現實結合中,使現實事件有一種歷史縱深感,要引導學生學習這種歷史與現實結合的寫法。課文的結構簡單,它不但具備新聞的基本結構特點,而且還有首尾圓合型的結構特色,要引導學生分析總結。

二、説學情

高一學生已掌握了新聞的基本知識,具備了獨立閲讀新聞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認識不足。同時學生的基礎層次不同,閲讀時,抓表層易,知本質難;知思路易,理思路難;知局部易,觀全文難;習得知識易,遷移能力難。

三、説教學目標及依據

依據教材分析與學情分析,根據新課標“三維目標”的要求,結合本課的特點,確定目標如下:

(一)知識與能力

1、掌握新聞的基本結構。

2、分析本文結構,提高分析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合作探究學習,引導學生概括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完成本文的教學,提高學生的能力。

(三)情感與態度

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心

教學重點:掌握新聞的基本結構

教學難點:體會歷史和現實相結合的寫法

四、課時:一課時

五、説教學流程:(結合課件)

(一)導入語(屏顯“嫦娥奔月”圖和“萬户飛天”圖)

從遠古時期嫦娥奔月的神話,到敦煌的飛天壁畫,再到人類真正的“航天始祖”萬户,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飛天夢已經做了幾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隨着中國國力的富強,科技水平的提高,國人才能親眼目睹這一夢想的實現。到底如何讓夢想變為現實的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飛向太空的航程》

(二)自主學習(屏幕顯示)

1、瞭解通訊 除去真實、時效的新聞性特徵,通訊的主要特點有:

(1)生動性。 (2)完整性。 (3)評論性。

目的:瞭解通訊自身的特點。方法:邊讀邊劃。

2、詞語積累 (注意這幾個詞的意義和寫法)

聳入雲天 扭轉乾坤 一鼓作氣 不同凡響

翌年 橫亙 醖釀 塵封

方法:利用註解和工具書。

(三)合作學習-----教師質疑,學生討論。

(1)通讀全文,理清文章脈絡:找出導語、主體、結尾部分。(屏幕顯示)

目的:掌握新聞的基本結構,完成教學重點的學習。

(2)梳理主體部分:中國實現“飛天夢”的歷程中,有哪幾個意義重大的事件。(屏幕顯示)

目的:理解本文的記敍順序,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心。(情感目標)

(3)綜合全文,理解標題——“飛向太空的航程” 的雙重含義(屏幕顯示)

(四)分析與探究

(1)這是一篇典型的新聞報道,它是如何體現新聞的真實性的,請舉例説明。(屏幕顯示)

目的:理解用事實説話的特點

(2)談談本文的結構特。 (屏幕顯示)

目的:瞭解本文的結構特色。

(3)新聞報道強調及時性,強調關注當下的事件。這篇文章用了大量篇幅來敍述中國航天史,是不是不像新聞了?

目的:理解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的寫法,突破教學難點。

(五)課堂小結(屏幕顯示)

本文的結構很簡單,但是作為一篇典範的新聞報道,各個構件很清楚,是大家閲讀和寫作新聞報道的範本,希望同學們認真體會它的結構特點和寫作方法。

六、板書設計

飛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飛向太空的航程》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1第四單元的最後一篇課文。本單元屬於溝通與應用板塊,學習新聞和報告文學,這兩者都貼近生活,有很強的實用性,反映了新課標對學生實際能力和素質提出的要求。這則通訊從“神州5號”飛船發射成功寫起,回顧了中國的載人航天史。在歷史和現實的對照中,我們的喜悦和自豪顯得更加凝重。

1.中國載人航天的成功是中國科技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每一箇中國人都會感到自豪。本文字裏行間充滿了對民族發展進步的自豪感。引導學生體會這種高尚的情感,養成關注時事、關注科技進步的習慣,以及熱愛祖國的情感。

2.課文結構很簡單,但是作為一篇典範的新聞報道,各個構件都很清楚,因此可以作為學生閲讀和寫作新聞報道的範本。

3.對於重大歷史事件的記錄,高明的作者總是把它放在歷史的語境中去看,這就使得現實事件有一種歷史的縱深感。本文和《別了,“不列顛尼亞”》都有這樣的特點,可以互相參照體會一下這種歷史和現實結合的寫法。

目標解讀:

大學聯考考點相應知識鏈接:四川大學聯考語文《考試説明》要求:瞭解傳記、新聞、報告、科普文章的文體基本特徵和主要表現手法。準確解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內容、構成要素和語言特色,評價文本產生的社會功能,探討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鑑於新聞的文體特點和大學聯考命題形式,本課學習目標主要從“新聞的文體特徵”和“新聞信息的整理和篩選”兩個方面來確立。

1、知識目標:掌握通訊報道的一般結構,即導語、主體、結尾三個部分。

2、能力目標:能夠準確分析本文的清晰的層次結構,掌握分析、擬寫新聞標題的方法。

3、情感目標:瞭解中國人在航天事業中做出的巨大貢獻,樹立為祖國的繁榮努力學習的信念。

教學難點:

1、篩選文章語句,提取有價值信息,學會挖掘新聞語言的豐富含義。

2、本文的標題很有特點,學習如何擬好新聞標題,培養學生運用知識遷移解題的能力。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

1、閲讀《金太陽學案》“背景知識推送”,提示學生做好課前準備,整理通訊的概念和特點,完成《導學案》“自主學習引導”和“基礎知識梳理”。

2、教師準備好朗讀視頻(音頻)等多媒體素材,讓學生蒐集相關中國航天發展知識。

學法指導:

運用默讀法和圈點勾畫法,對文中精彩的語句作旁註。

合作小組功能發揮:

1、閲讀課文,討論思考,做好標註。

2、閲讀文本,分組討論,各小組展示、辯論,發表見解。

學習流程設計

課堂環節(40分鐘)

目標明確:(1分鐘)

1、知識目標:掌握通訊報道的一般結構,即導語、主體、結尾三個部分。

2、能力目標:能夠準確分析本文的清晰的層次結構,掌握分析、擬寫新聞標題的方法。

3、情感目標:瞭解中國人在航天事業中做出的巨大貢獻,樹立為祖國的繁榮努力學習的信念。

一、導入課文(1分鐘)

二、預習檢查(5分鐘)學生回答,教師糾錯。

1、檢查《金太陽導學案》“預學區”內容的完成情況。(4分鐘)

2、作品背景介紹。(1分鐘)

三、合作探究(28分鐘)

1、學生朗讀課文,感知內容。(3分鐘)

2、問題探討(25分鐘)

探究:新聞報道強調及時性,強調關注當下的事件,這篇文章用了很大的篇幅敍述中國航天史,是不是有點不像新聞?(5分鐘)

(點撥:結合主體內容分析,標題一般是對主體的高度概括。)

探究:這篇新聞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學生分組討論,發表見解,做好標記)(5分鐘)

(點撥:新聞標題要吸引觀眾,讓觀眾獲得明確、實在、有用的信息。)

四、課堂訓練:《金太陽導學案》36頁第9題——給新聞材料擬定小標題。(4分鐘)

五、課堂小結(1分鐘)

六、作業佈置(課後完成,約15分鐘)

固學作業:1、為了圓中華民族的飛天夢,中國的航天人經歷了近半個世紀的不懈努力。聯繫課文內容,並補充課文有關資料,編一份“中國航天大事記”。(5分鐘)

2、完成固學案第1--5題。(10分鐘)

預習作業:看教材80—81頁,預習《新詞新語與流行文化》,並蒐集平時接觸到的新詞新語。(10分鐘)

《飛向太空的航程》教學設計 篇四

三維目標

1.瞭解“神舟”五號昇天的相關事宜,關注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2.分析課文標題的特色,學會擬新聞標題。

3.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

重難點

1.分析課文標題的特色,學會擬新聞標題。

2.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對科學的熱愛。

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

遠古時期有嫦娥奔月的神話,敦煌有飛天壁畫,幾千年來,人們一直做着飛天夢,也只有到了今天,夢想才變為現實。中國到底如何讓自己的飛天夢想變為現實的呢?就讓我們一

起來學習《飛向太空的航程》。

名言導入

誰能讓世界五分之一的心靈隨着他的節奏跳動,誰能從前所未有的高度見證中國實力

的飛躍,他在蒼穹畫出龍的軌跡,升空日行一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他就是楊利偉——第

一個圓了中華民族幾千年飛天夢的人。今天讓我們走進《飛向太空的航程》來了解這段艱辛

而輝煌的歷程。

文本解讀

1.標題是新聞的“眼睛”,好的標題可以吸引讀者。本文的標題就很有特色,讀完全文,

你能説説標題的含義嗎?

明確:標題包含兩層含義:第一,本文要傳達的新聞事實是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飛

向了太空,並且取得了成功,標題可以認為是實指“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過程;第二是

指中國的航天夢經過幾代人不懈的努力,終於取得了成功,標題也喻指這一探索過程。

2.這則新聞的導語是什麼?導語部分主要講述了什麼?8226;

明確:本文的導語部分是1、2、3段,點朋這則新聞想要傳達的最重要、最有價值的新聞事實,即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發射,並且指明“這是人類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響的發射”,它標誌着中國從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的國家。這一方面指明瞭這一事件的意義,同時,氮明這則新聞的新聞價值所在。

3.這則新聞主體部分主要講述了哪些內容?

明確:新聞的主體部分,作者按時間順序,較為詳盡地敍述了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過程。

1958年5月17日,毛澤東提出要搞人造衞星,拉開我國航天事業的序幕;

1960年2月19日,中國自己設計的第一枚液體火箭發射成功;8226;,

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地將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送上了天空;

1986年出台的"863計劃”,對中國開始載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劑作用;

1992年9月21日,江澤民明確指出,要下決心搞載人航天;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實驗飛船發射成功;

20xx年1月9日,“神舟”二號發射成功;

20xx年3月25日,“神舟”三號飛船發射成功;

20xx年12月30日,“神舟”四號飛船發射成功;

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順利進入大空。

合作探究

1.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員送上天,擺在航天人面前的。困難有哪些?他們是怎樣克服的?

明確:困難主要有三點:一是要有可靠性高、大推力的火箭;二是要有安全返回技術;三是要研究出具有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統,為太空中的航天員提供安全舒適的工作環境。

克服方法:第一項和第二項在“長征”系列火箭發射中已有了解決的基礎,第三項用了七年的時間,通過建立航天培訓中心等一系列研究試驗成功解決了。’

2.分析本文結尾的特點和作用。8226;

明確:和開頭一樣,結尾也是新聞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寫新聞事件的必然結局,是意盡言止時的自然收筆。俗話説:“編筐編簍,全在收口。”結尾是主題思想的主要顯示,是讀者領悟文章內涵的一把鑰匙。因而古人有“行文看結尾”,,“一篇全在結局”之説。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曾説:“我要等到想出一個跟開頭一樣好的結尾才寫它。”可見人們對結尾的重視。本文的結尾乾淨利索,不拖泥帶水,能突出中心,深化主題,增強感染力,使文章錦上添花。

3.本文題目是“飛向太空的航程”,文中開始寫了“神舟”五號的發射現場,按照新聞的一般寫法,接下來應該報道“神舟”五號航天的有關情況,但文章卻筆鋒一轉,寫了近半個世紀來中國航天人的奮鬥歷程,這樣寫,是否符合新聞的要求?

明確:新聞的主體部分,作者並沒有繼續敍述“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經過,而是叉開一筆,用一個過渡段過渡到對中國航天研究史的回顧中。這一部分所佔篇幅最長,引用一些背景材料,這就使得本文和同題材的其他新聞報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數新聞都是很詳細

地描述火箭發射的過程,黨中央以及國人對於此事的關注,飛船上天后楊利偉的所見所感,

即使有一些背景資料,也只是寥寥幾筆。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們認識到“神舟”五號發射的成功是中國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我們的目光不應該只是關注這樣一些

瑣碎的場景,讀者急需瞭解這一事件背後的故事。所以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歷史的深處,按照

時間順序,敍述了中國的飛天夢以及我們實現飛天夢的艱辛過程。也正是因為把事件放在

了歷史的長河中去考察,才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拓展探究

1.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如果讓我們寫一篇新聞稿,應注意哪些問題?

明確:首先,要抓住新聞報道的及時性、準確性的特點。

其次,標題是新聞的“眼睛”,要選擇好的標題,例如本則新聞的標題。

再次,注重新聞的結構。例如本則新聞為首尾複合型結構,原因為本則新聞首尾兩部分記錄的都是“神舟”五號的發射場景,中間則穿插了對中國航天史的簡要回顧,二者自然地銜接在一起。

總結:新聞一般由導語和主體兩部分組成。導語放在開頭,由最新鮮最主要的事實或依

託新聞事實的議論組成;而主體則具體展開對新聞事實的論述。

2.比較《別了,“不列顛尼亞”》《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飛向太空的航程》表達感情方式的不同。

明確:《別》敍寫有節制,有分寸,考慮受眾,包括內地、香港、英國人的接受心裏,很微妙,客觀敍寫,感情內斂。《奧》通過參觀者的表情描寫,間接表現。《飛》是直接議論抒情。

《飛向太空的航程》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1、掌握新聞的基本格式和結構,瞭解新聞各部分的作用。

2、通過本文的學習,引導學生關心國家大事,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情。

3、學習通過各種渠道獲取信息(本課主要學習從報刊、電視、網絡這些渠道獲取信息)。

【教學重點】

1、掌握新聞的結構和各部分的作用。

2、學習航天精神,學習中國人民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

【教學難點】

掌握新聞的結構以及各部分的作用,學習寫作新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在我們家鄉泉州,有一座讓泉州人民引以為豪的建築,它佇立在市區的圓盤上,上面有許多的飛天。這就是咱們泉州的城雕。城雕上的飛天,姿態各異,栩栩如生。飛天,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對飛上九重天的嚮往。那麼,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中國歷史上還有什麼與飛上藍天有關的人和事呢?

討論:時間為5分鐘左右。

總結歸納:最早的當屬嫦娥奔月了;牛郎織女的故事;女媧補天和夸父追日;《西遊記》、《封神榜》等文學作品;敦煌有“飛天壁畫”、“唐明皇遊月宮”。

二、主體

教師:我國從古至今對飛天的夢總是抱有很深很濃厚的憧憬,這個夢想終於在20xx年10月17日得到了實現。這一天可以説是全國上下萬眾矚目的一天,也是我們的自豪感得到空前提升的一天。這一天,讓我們用一些定語來給它下定義。

同學們看書,自己找詞語,或者自己形容(時間為3分鐘)。

教師歸納、概括、點評:中國第一位宇航員、第三個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將航天員送入太空、實現了幾百年的夢想……(這些詞語可以由同學們自己找、自己説,主要的目的是讓他們對這一天的意義有所瞭解)。

教師:在課文的開始,開頭的三段,給我們介紹了本篇新聞的主要內容,這一部分叫作新聞的導語。導語放在開頭,由最新鮮、最主要的事實或者依託新聞的精闢議論組成。

一篇新聞除了導語以外,還有其他的一些部分。同學們,回憶一下,新聞還由什麼部分組成?

明確:標題、電頭、導語、主體、結語。

教師:各部分的作用是什麼呢?我們可以以本文為例來看這些部分的作用。標題,告訴我們新聞的內容;電頭,告訴我們時間和發佈新聞的報社等情況;導語,剛才説過了,是介紹本篇新聞的主要內容。主體,圍繞導語具體展開對新聞事實的敍述;結語,就是結束。

新聞中,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開頭,次要的信息放在後面,這種結構叫作倒金字塔結構。

教師:同學們,再從整體上看看課文,課文結構的安排很有特色。前面和後面都是記述“神五”的發射場景,中間則穿插對中國航天史的回顧(這個回顧是簡要的),二者很自然地銜接在一起。這是不同於一般新聞的地方。這是一種首尾四合型結構。

同學們根據我們剛才歸納出來的文章的結構,看看文中交代的中國實現“飛天夢”的歷程中,有哪幾個關鍵的事件?

(提示:按照時間順序。)

參考答案:

1958年毛澤東發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衞星”的指示。

1960年中國第一枚火箭發射成功。

1970年中國成功地將自己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送上了太空。

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戰略決策。

“長征”系列火箭發射久經考驗。

“神舟”一至四號飛船的成功發射。

教師: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將宇航與送入太空,擺在中國航天人面前的困難有哪些?他們怎麼克服的?

(提示,從課文中找出答案,並概括。)

教師:困難是巨大的,但是我們總算走過來了,我們相信未來我們的國力會更強,未來藍天上將會有很多中國人的影子,有很多的飛機上都寫着“MADEINCHINA”。

三、播放影片:火箭知識、神六起飛

飛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體會新聞題目的作用。

2、領會本文報道的角度。

能力目標

培養概括整合提煉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標

樹立知識強國觀念,引導學生關心國家大事。,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方法

閲讀討論自讀

教學過程

一、閲讀全文完成

1、掌握以下詞語的讀音和含義

翌年乾坤醖釀苛刻橫亙攬月

2、閲讀思考

(1)、本文報道的主要新聞事件是什麼?作者選擇了哪個角度進行報道?

(2)、按時間順序將新聞主體部分整理成“中國航天大事記”

明確:(1)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發射。

新聞的主體,作者並沒有繼續敍述“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經過,而是叉開一筆,用一個過渡段過渡到對中國航天研究史的回顧中。

(2)、幾個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需要把握:

一是1958年毛澤東發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衞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中國第一枚火箭的成功發射。三是1970年中國成功地將自己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戰略決策。五是“長征”系列火箭發射久經考驗。六是“神舟”一~四號飛船的成功發射。(歸納時注意時間、事件及事件的意義)

二、討論

1、大多數新聞都是很詳細地描述火箭發射的經過,黨中央以及國人對於此事的關注,飛船上天后楊利偉的所見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幾筆。作者卻把更多的筆墨放在了對中國航天研究史的回顧中,你認為作者選擇的報道角度好不好?

新聞報道的確有及時性的特點,關注當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質,但允許引入一些背景材料。這樣的材料雖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對於補充説明新聞事實有很大的作用,是新聞報道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本文雖然用很大的篇幅敍述中國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敍述一個重大歷史事件的基礎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為新聞背景材料來用的。面對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每一箇中國人都會感到自豪,同時也迫切想知道中國的航天工程走到這一步,到底經過了什麼樣艱辛的歷程。在這個時候,本文提供了翔實的資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資料,而且把這些資料以歷史的形式系統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這對於滿足讀者的閲讀需求無疑是及時的。另外,這種狂歡之中的冷靜回顧,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義更加突出。(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們認識到“神舟”五號發射的成功是中國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們的目光不應該只是關注這樣一些瑣碎的場景,讀者急需瞭解這一事件背後的故事。所以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歷史的深處,按照時間順序,敍述了中國的飛天夢以及我們實現飛天夢的艱辛過程。也正是因為把事件放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2本文標題有什麼含義?

本文標題有兩層含義:其一,本文要傳達的新聞事實是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飛向了太空,並且取得了成功,標題可認為實指“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過程。其二,中國的航天夢經過了幾代人不懈的努力終於取得了成功,標題也喻指這一探索過程。、

三、歸納

根據所學新聞知識列出本文結構提綱

導語(1、2、3),點明這篇新聞想要傳達的最主要、最有價值的新聞事實,即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發射。

新聞的主體,按照時間順序,敍述國人的飛天夢,以及為了實現這個夢想,科學家們所做的不懈努力。

本文首尾兩部分記錄的是“神舟”五號的發射場景,首尾呼應。

四、練習

寫一則新聞,報道學校新近發生的事件。

飛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篇七

一、整體把握

從遠古時期嫦娥奔月的神話,到敦煌的飛天壁畫,再到人類真正的“航天始祖”萬户,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飛天夢已經做了幾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隨着中國國力的富強,科技水平的提高,國人才能親眼目睹這一夢想的實現。當舉國歡慶“神舟”五號飛船載着中國自己的航天員飛向太空的時刻,我們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卻很少知道為了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經努力了近半個世紀。這篇新聞就回顧了這段歷史。

本文的導語部分是1、2、3段,點明這則新聞想要傳達的最主要、最有價值的新聞事實,即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發射,並且指明“這是人類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響的發射,它標誌着中國從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的國家”。這一方面指明瞭這一事件的意義,同時點明這則新聞的新聞價值所在。

後面的部分是新聞的主體,作者並沒有繼續敍述“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經過,而是叉開一筆,用一個過渡段過渡到對中國航天研究史的回顧中。這一部分所佔篇幅最長,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這就使得本文和同題材的其他新聞報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數新聞都是很詳細地描述火箭發射的經過,黨中央以及國人對於此事的關注,飛船上天后楊利偉的所見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幾筆。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們認識到“神舟”五號發射的成功是中國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們的目光不應該只是關注這樣一些瑣碎的場景,讀者急需瞭解這一事件背後的故事。所以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歷史的深處,按照時間順序,敍述了中國的飛天夢以及我們實現飛天夢的艱辛過程。也正是因為把事件放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在這一段回顧中,有幾個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需要把握:

一是1958年毛澤東發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衞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中國第一枚火箭的成功發射。三是1970年中國成功地將自己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戰略決策。五是“長征”系列火箭發射久經考驗。六是“神舟”一~四號飛船的成功發射。

文章的結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個過渡段把筆拉回到了現實事件中,這樣從頭至尾形成一種首尾圓合型的結構。

二、問題研究

1北疚謀晏庥惺裁春義?

本文標題有兩層含義:其一,本文要傳達的新聞事實是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飛向了太空,並且取得了成功,標題可認為實指“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過程。其二,中國的航天夢經過了幾代人不懈的努力終於取得了成功,標題也喻指這一探索過程。

2斃攣瘧ǖ狼康骷笆斃裕強調關注當下的事件,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敍述中國航天史,是不是有點不像新聞了?

新聞報道的確有及時性的特點,關注當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質,但允許引入一些背景材料。這樣的材料雖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對於補充説明新聞事實有很大的作用,是新聞報道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本文雖然用很大的篇幅敍述中國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敍述一個重大歷史事件的基礎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為新聞背景材料來用的。面對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每一箇中國人都會感到自豪,同時也迫切想知道中國的航天工程走到這一步,到底經過了什麼樣艱辛的歷程。在這個時候,本文提供了翔實的資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資料,而且把這些資料以歷史的形式系統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這對於滿足讀者的閲讀需求無疑是及時的。另外,這種狂歡之中的冷靜回顧,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義更加突出。

三、關於練習

一、標題是新聞的“眼睛”,好的標題可以吸引讀者。課文的標題就很有特色,請你説説它的含義。你還見過什麼好的標題?介紹給大家,並就此談談標題對於新聞的價值。

設題意圖:標題是新聞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本題旨在引導學生注意積累、鑑賞好的標題。

參考答案:

參見“問題探究1”。

二、新聞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聯繫平時看到的新聞,結合本文,總結一下。

設題意圖:旨在由這一典範的文章瞭解一般新聞作品的結構特點。

參考答案:

本文導語部分是1、2、3段,點明這篇新聞想要傳達的最主要、最有價值的新聞事實,即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發射,這是一個國人矚目的事件。後面的部分是新聞的主體,按照時間順序,敍述國人的飛天夢,以及為了實現這個夢想,科學家們所做的不懈努力。

另外,這篇新聞還是一種首尾圓合型結構。本文首尾兩部分記錄的是“神舟”五號的發射場景,中間則穿插了中國航天史的簡要回顧,二者很自然地銜接在一起。這是不同於一般新聞的地方。

總結:新聞一般由導語和主體兩部分構成。導語放在開頭,由最新鮮、最主要的事實或依託新聞事實的議論組成;而主體則具體展開對新聞事實的敍述。

三、為了圓中華民族的飛天夢,中國的航天人經歷了近半個世紀的不懈努力。聯繫課文內容,並補充課外有關資料,編一份“中國航天大事記”。

設題意圖:一方面梳理課文內容,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關注這一重大科技事件。

參考答案略。

四、教學建議

一、中國載人航天的成功是中國科技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每一箇中國人都會感到自豪。本文字裏行間充滿了這種對民族發展進步的自豪感。引導學生體會這種高尚的情感,養成關注時事、關注科技進步的習慣。

二、課文結構很簡單,是一篇典範的新聞報道,各個構件都很清楚,因此可以作為學生閲讀和寫作新聞報道的範本。

三、對於重大歷史事件的記錄,高明的作者總是把它放在歷史的語境中去看,這就使得現實事件有歷史的縱深感。本文和《別了,“不列顛尼亞”》都有這樣的特點,可以互相參照體會一下這種歷史和現實結合的寫法。

飛向太空的航程教案 篇八

教材分析

《飛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語文必修一“溝通與應用”板塊中的一篇通訊。通訊是新聞體裁的一種,它除了具有新聞真實性、及時性的特點外,還有生動性、完整性和評論性的特點。本課從“神舟”五號飛船發射成功寫起,回顧了中國載人航天史,在歷史與現實結合中,使現實事件有一種歷史縱深感,要引導學生學習這種歷史與現實結合的寫法。課文的結構簡單,它不但具備新聞的基本結構特點,而且還有首尾圓合型的結構特色,要引導學生分析總結。

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已掌握了新聞的基本知識,具備了獨立閲讀新聞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認識不足。同時學生的基礎層次不同,閲讀時,抓表層易,知本質難;知思路易,理思路難;知局部易,觀全文難;習得知識易,遷移能力難。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掌握新聞的基本結構。

(2)分析本文結構,提高分析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合作探究學習,引導學生概括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完成本文的教學,提高學生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掌握新聞的基本結構。

難點:

體會歷史和現實相結合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遠古時期有嫦娥奔月的神話,敦煌有飛天壁畫,幾千年來,人們一直做着飛天夢,也只到了今天,夢想才變為現實。到底如何讓夢想變為現實的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飛向太空的航程》。

二、寫作背景介紹

從遠古時期嫦娥奔月的神話,到敦煌的飛天壁畫,再到人類真正的“航天始祖”萬户,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飛天夢已經做了幾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隨着中國國力的富強,科技水平的提高,國人才能親眼目睹這一夢想的實現。當舉國歡慶“神舟”五號飛船載着中國自己的航天員飛向太空的時刻,我們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卻很少知道為了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經努力了近半個世紀。這篇新聞就回顧了這段歷史。

三、知識鏈接

新聞特寫:

新聞特寫是一種以描寫為主要手法,攝取新聞事實中最富有特徵和表現力的片斷和場面,形象的再現新聞事件和新聞人物的報道形式。它不像通訊那樣要求寫新聞事件發生、發展的全過程,而只是選取全過程中最富特徵的一兩個片段、場景來加以刻畫,將它們繪聲繪色地描繪出來。它所刻畫的,是新聞事實的“橫斷面”,是“一串葡萄”中的“特別碩大的葡萄”,是“一串珍珠”中“一顆特別明亮的珍珠”。因此,其報道面比通訊更為集中、更為細膩。在表現方法方面,新聞特寫的主要手法是描寫。它採用細描為主、白描為輔的手法,對所要報道的事物、人物或景物進行精心刻畫,再現新聞現場的具體情景。它當然也使用敍述。有時還採用議論手法,但這些手法處於次要位置。

四、整體感知

1、通讀全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結構

本文的導語部分是1、2、3段,點明這則新聞想要傳達的最主要、最有價值的新聞事實,即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發射,並且指明“這是人類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響的發射,它標誌着中國從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的國家”。這一方面指明瞭這一事件的意義,同時點明這則新聞的新聞價值所在。

後面的部分是新聞的主體,作者並沒有繼續敍述“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經過,而是叉開一筆,用一個過渡段過渡到對中國航天研究史的回顧中。

文章的結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個過渡段把筆拉回到了現實事件中,這樣從頭至尾形成一種首尾圓合型的結構。

2、分析思考:本文標題的含義

標題包含兩層意思:第一,本文要傳達的新聞事實是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飛向了太空,並且取得了成功,標題可以認為是實指“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過程。第二,是指中國的航

天夢經過幾代人不懈的努力,終於取得了成功,標題也喻指這一探索過程。

探究1:本文按什麼順序行文的?

明確:時間順序。

探究2:作者用這麼多精確的表示時間的數字,對這則新聞起到什麼作用?

明確:精確的時間數字,顯示了新聞真實性的特點。表現出當時人們緊張、激動的心情。在那一刻,夢想將變為現實,傳達出一種無法自制的激動和欣喜。

3、學生展示自己列出的各時間段的重要事件

1958年5月17日,毛澤東提出要搞人造衞星,拉開我國航天事業的序幕。

1960年2月19日,中國自己設計的第一枚液體火箭發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地將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送上了天空。

1986年出台的“863計劃”,對中國開始載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劑作用。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戰略決策。“長征”系列火箭發射久經考驗。

1999年11月20日,“神州”一號實驗飛船發射成功。

20xx年1月9日,“神州”二號發射成功。

20xx年3月25日,“神州”三號飛船發射成功。

20xx年12月30日,“神州”四號飛船發射成功。

20xx年10月15日,“神州”五號飛船順利進入太空。

……

幻燈片顯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五十年代末開始對人造衞星的探索

20世紀70年代中國人造衞星發射成功

20世紀80年代”863”計劃對中國載人航天的催化

神舟一號至四號的順利升空

神舟五號升空飛天夢終實現

神舟六號返回,飛天夢更進一層

神舟七號成功出艙

4、分析本文結尾的特點和作用

明確:和開頭一樣,結尾也是新聞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寫新聞事件的必然結局,是意盡言止時的自然收筆。俗話説:“編筐編簍,全在收口。”結尾是主題思想的主要顯示,是讀者領悟文章內涵的一把鑰匙。因而古人有“行文看結尾”“一篇全在結局”之説。俄國著名作

家契訶夫曾説:“我要等到想出一個跟開頭一樣好的結尾才寫它。”可見人們對結尾的重視。本文的結尾乾淨利索,不拖泥帶水,能突出中心,深化主題,增強感染力,使文章錦上添花。

5、自由討論:新聞報道強調及時性,強調關注當下的事件。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敍述中國航天史,是不是有點不像新聞了?

新聞報道的確有及時性的特點,關注當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質,但允許引入一些背景材料。這樣的材料雖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對於補充説明新聞事實有很大的作用,是新聞報道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本文雖然用很大的篇幅敍述中國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敍述一個重大歷史事件的基礎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為新聞背景材料來用的。面對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每一箇中國人都會感到自豪,同時也迫切想知道中國的航天工程走到這一步,到底經過了什麼樣艱辛的歷程。在這個時候,本文提供了翔實的資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資料,而且把這些資料以歷史的形式系統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這對於滿足讀者的閲讀需求無疑是及時的。另外,這種狂歡之中的冷靜回顧,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義更加突出。

6、學會寫新聞

首先,要抓住新聞報道的及時性,準確性的特點。

其次,標題是新聞的“眼睛”,要選擇好的標題,例如本則新聞的標題。

再次,注重新聞的結構。例如本則新聞為首尾複合型結構,原因為本則新聞首尾兩部分記錄的都是“神州”五號的發射場景,中間則穿插了中國航天史的簡要回顧,二者自然地銜接在一起。

五、課堂小結

本文開頭記錄了“神舟”五號升入太空的重要歷史時刻,然後以時間為順序,回顧了近半個世紀以來中國人的航天之路,材料豐富,條理清晰,學習完本文,不但增長了知識,更增添了民族自豪感。

語文《飛向太空的航程》教案大全 篇九

《飛向太空的航程》教學設計

一、課題:《飛向太空的航程》

二、課時:一課時

三、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分析文章的層次與脈絡結構,提高分析長篇新聞的能力;

2、能力目標:繼續學習新聞的寫作特色和方法,學習擬定標題和撰寫導語;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多關心國家大事,感受中國人在航天事業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激發其民族自豪感,使之樹立為祖國繁榮發展而努力學習的信念。

四、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耐心閲讀較長篇幅新聞,整體把握文章脈絡、線索,獲取有用信息;

2、引導學生多關心國家時事政治,培養其多讀報紙,增長見聞的好習慣。

五、教學難點:

1、體會本新聞的寫作特色:標題的雙重含義,背景材料佔導主體地位,首尾圓合型結構;

2、初步學習撰寫新聞,包括標題、導語、主體的模仿與創新。

六、教學方法:材料分析整合法、引導法

七、教具:彩圖系列《嫦娥奔月》、《萬户飛天》、《“神六”雙雄》、《太空風光》

八、教學課型:略讀、導讀課

九、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從遠古時期的嫦娥奔月,到敦煌的飛天壁畫,屈原的仰望宇宙發天問,再到人類真正的“航天始祖”萬户,聞名中外的“愛國飛行師“馮如……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飛天夢已經做了幾千年。(邊講解邊展示彩圖,讓學生輪流傳閲)然而,只有到了今天,隨着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國人才能親眼目睹這一夢想的實現。當舉國歡慶“神舟”五號飛船載着中國自己的航天員飛向太空的時刻,我們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卻很少知道夢想到底是如何變成現實的。今天,我們有幸瞭解到這個歷程,解開先前的種。種疑惑。那麼,就讓我們馬上進入《飛向太空的航程》的學習,領略我們期待已久而驕傲自豪的“飛天”歷程。

(二)整體把握,理清文章脈絡:找出導語、主體、結尾部分。

導語:(1—3)點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場面,具體説明“神五”發射時間、地點、意義。(描述式+評論式)

主體:(4—26)敍述半個世紀以來中國人的“飛天”航程。(時間為線索,特點為“時間為經,事件為緯”)?

航1957年,蘇聯發射衞星,激勵中國也立項研究;

1958年,毛澤東提出“人造衞星”計劃,專家學者制定發展規劃方案;

天1960年,第一枚液體火箭發射成功(關鍵)

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成功升空/“長征”一號火箭首發成功

大1980年,返回式衞星和原蘇聯的飛船重量相當

1986年,“863”計劃出台

事1992年,作出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戰略決策

1999——2002年,“神舟系列(一至四號)”成功飛天?

記2003年,“神五”成功飛天,楊利偉順利進入太空

結尾(27—30)呼應開頭,回到導語重點內容——中華民族迎來飛天夢圓的時刻!

?(乾淨利落、突出中心、深化主題、錦上添花)

(三)情感教育指導:引導學生了解成就的背後是無盡的艱辛與數不清的付出,我們在激動與興奮之餘,要多想想那些默默付出的無名英雄,以及集體力量的可貴。

?1、那些已經載入史冊的光輝讓我們重温了成功的自豪與喜悦,但是有位教授的話讓我們感慨良深:“為了這一天,我們付出了很多。”在這裏,“我們”主要指的是誰?“付出了很多”到底又是付出了些什麼呢?

明確:“我們”——科學家、工程師、技術員、航天員……

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付出”——智慧和心血、精神和個人力量……

點評:他們將幾千年來民族的夢想變成了現實,用自己的努力和心血為我們創造了奇蹟,譜寫了一曲飛天壯歌。曾經有那麼多樸實無華卻又感人至深的故事在敲打着我們的心靈:

?⑴“神四”發射時工作人員為了扶住即將傾斜的儀器而雙手嚴重受傷亦無怨無悔;

⑵“非典”隔離時期的電話指揮、堅決不下火線,保證“神五”的成功發射;

所以,我們要為他們鼓掌,要感謝他們的付出。這倒是讓我們想起了魏巍作品中的一句話:“他們是最可愛的人。”我們看來,他們不僅是最可愛的人,還是最敬業、最偉大、最值得我們學習的人。

2、航天事業的成功離不開一系列強而有力的保障,除了技術與人員的投入以外,其實還需要什麼呢?(引導學生結合課文提及的知識進行再深入思考分析)

明確:⑴國家領導人的正確領導和決策。如:毛澤東的“我們也要搞人造衞星”、鄧小平的“863計劃”、江澤民的“下決心搞載人航天”等關鍵時刻作出的正確決策,極有力地推動了航天事業的發展。

⑵厚實的物質基礎——強而有力的物質保障。這是離不開改革開放,更準確來説是離不開辛勤勞動創造出一切物質財富的全國勞動人民。沒有經濟實力,根本談不上航天工程近十億的經費。夢想的實現,沒有勞動人民的付出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過去就是因為經濟跟不上而無奈地讓飛天夢想塵封在一張張構圖中;如今終於有條件實現了,是因為經濟與綜合國力的提升。所以説,正如一首歌曲所唱的:“軍功章裏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航天事業的成功,有國家的功勞,更有人民的功勞。

小結:這樣一個龐大的工程,要具體指出誰的功勞最大,確實很難,應該説是不可能的,我們只能説這是一個團結的集體、一個有理想的民族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我們社會主義新中國裏的一個建設成就。老師相信高一(3)班也將會是這樣的集體,將來書寫一個個令人欣喜的成就,最終邁向大學聯考成功的彼岸。希望當你們邁向大學校園的時候,會記得向老師報個喜訊。(笑)

(四)探討文章的寫作特色:作為新聞報道,忠實地傳遞現場信息是其不容推卸的責任,但是這篇新聞關於“神五”昇天的現場報道似乎不多,更多的篇幅讓給了背景材料——中國航天史的敍述,僅在首尾談及現實場景——“神五”昇天。這樣的新聞是不是有點不像新聞了?你怎麼理解這樣的寫法呢?可以回想前面幾篇新聞(特別是《別了,“不列顛尼亞“》)的寫作特色,結合本文思考。

?預設:補充過去的重要事件更有説服力/?把更多的背景放進文章使文章更有歷史厚實感/?讓我們能夠更加深入地瞭解中國航天史……(充分發揮學生的理解能力)?

明確:⑴背景材料雖然不一定是最新的消息,但是對於補充説明新聞事實有很大作用,是新聞報道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本文的大篇幅敍述中國航天史,是建立在一個重大歷史事件的基礎上,面對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每一個華夏兒女都會擁有自豪感,同時也迫切想知道當中的一些細節,想更深入地瞭解這個艱辛的歷程到底是怎樣的。所以,針對這樣的情況,本文提供了翔實的資料以及一些首次披露的資料,且把資料以歷史的形式系統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這對於滿足讀者的閲讀需求無疑是及時的,這就體現了本篇新聞的價值所在。另外,這種狂歡之中的冷靜回顧,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義更加突出,從而反映出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們認識到“神舟”五號發射的成功是中國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們的目光不應該只是關注現實的場景,還需瞭解這一事件背後的故事。所以他們把目光投向了歷史的深處,把事件放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去考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⑵文章的結構分析:首尾圓合型的結構

“神五”發射是重大新聞,關於它的現場報道千千萬萬,如果只把目光聚在這個現實場景上,那就沒有太大的特色了。作者寫這篇文章時,在安排結構上巧動腦筋,以飛船發射作為線索,以“神五”發射為引子巧妙地回顧了中國航天史,讓讀者較全面地瞭解有關信息後,又以“神五”的發射作為結束。這樣,首尾都是最新消息,體現出新聞的時效性,中間部分合理安排背景材料補充説明增強了文章的説服力,就使得文章的內容充實,結構合理了。這樣首尾呼應的寫作結構又叫“首尾圓合型的結構”,形成了一個。我們知道,給人的感覺是和諧、圓融、平穩的,在中國文化中,它也代表着一些特殊的含義,特別是和諧圓融,它正是不少人所追求的完美的象徵。所以,這篇文章也就給人舒適平穩的感覺了。

(五)綜合全文,理解標題——“飛向太空的航程”?的雙重含義。

明確:其一,本文要傳達的新聞事實是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飛向了太空,並且取得了成功,標題可認為實指“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過程。

其二,中國的航天夢經過幾千年不懈努力終於取得了成功,標題也喻指這一探索過程。

點撥:俗話説:“畫龍還須巧點睛。”如果把寫文章比喻成“畫龍”,那麼擬題就是“點睛”,這對於新聞來説就更為明顯,因為新聞的最大目的是供人閲讀,標題的吸引度往往決定了文章的閲讀率,所以標題就是新聞的“眼睛”。新聞界有個“三分之一時間寫標題,三分之一時間寫導語,三分之一時間寫主體”的説法,可見新聞標題、導語、主體的重要性。今天,我們分析了文章的這三個部分,希望大家能從中吸取經驗,在後面的新聞寫作練習中得到啟發,鍛煉出自己的新聞寫作水平。

(六)古有屈原發天問、嫦娥奔月宮,今有國人赴太空、飛天夢終圓。這個偉大的夢想,經過無數人的努力,終於成為了現實,這是我們的驕傲,也是對於我們的激勵。在最近的“珠海航展”上,“神五”、“神六”的3位航天英雄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透露:目前包括他們3位在內的多位宇航員都在接受“神七”的選拔訓練。“神七”要求宇航員在太空出艙活動,因此選拔要求將比以往更加嚴格。但是,所有的宇航員都無怨無悔,認真刻苦地接受着所有的訓練和挑戰,這也説明了我們的航天事業要邁向高峯,就需要更多的人才和英雄。那麼,這個目標交給了誰呢?那就要靠在座各位同學的努力和進取了。

十、作業佈置:

1、課外再找資料,補全“中國航天大事記”;

2、本文語言看似樸實平淡,但常常隱含着作者的感情傾向。請你找找帶有作者感情傾向的句子,品味當中的情感,學習這種含蓄而有韻味的筆法。

十一、板書設計:

導語(1—3)“神五”成功發射場面、意義

?首尾圓合型結構主體(4—26)中國航天大事記(見前面部分)

結尾(27—30)“神五”成功發射——一個民族的飛天夢想終於實現

十二、教學後記:

1、思路清晰,表達順暢。備課功夫充足,思路清晰,內容熟悉,鈎連恰當,指點細膩到位,板書清晰明瞭。能夠跟隨着自己的計劃進行教學,密切聯繫時事進行補充講解,使課堂教育充實而有説服力,很好地帶動學生對課文正確把握。不足的是表達順暢之暴露出語言有時過於累贅,拖泥帶水的弊病,應注意“過猶不及”的道理,適當修飾授課用語,使之簡潔到位,不顯得過滿、過實。

2、情感教育準確,學生反映踴躍。能夠在課堂上把情感教育和愛國知識教育緊密結合,擺脱枯燥説教模式,以親切的感染力製造合適的氣氛,感情豐富飽滿,帶動學生接受一次生動形象的愛國情感和價值觀教育,效果明顯。學生紛紛響應,回答眾志成城,真切誠懇。

3、講解編排仍需多多琢磨。一份好教案,一堂好課除了問題設計合理,講解細膩,指點中肯外,還需要特別注意步驟之間的順序編排。本次授課的標題含義理解步驟放在課文進入時,學生不容易領悟,若放在課文總結時探討,相信學生的理解會更透徹。

4、分析銜接過於平淡,語言音調起伏不明顯。語言的區分度是引起聽課者興趣,加深其理解和把握的一個重要手段,教師應該恰當運用好這手段調動學生的聽課積極性,製造不同程度的起伏,保持課堂的活躍性。自己過於平實的語調,使課堂的步驟銜接不甚明顯,有點影響課堂末段的聽課效果。

5、操控課堂能力仍有待提高。課堂開始階段的圖片導入由於圖片數量有限,課堂稍微有點混亂,學生注意力有些分散。授課過程中偶有學生出現分心、竊竊私語的情況,自己操控能力不足,未能作出很有效的管制。必須加強自己的課堂組織管理意識,使自己熟練地掌握堂上的主動權。同時,要多留心學生的表情和反應,以便恰當地對難題多作講解,對容易問題輕輕帶過,提高授課效率,做到“一切為了學生”。

6、心態要放鬆,笑容要更多。多注意自己上課的表情,儘量放鬆心情,給學生更多的感染力,切忌表情過度嚴肅過度繃緊。適當添加笑容,以既親切又吸引學生的方式進行有效的授課。

《飛向太空的航程》教學設計與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yqlpl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