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國小美術課教案通用多篇

國小美術課教案通用多篇

國小美術課教案通用多篇

國小美術課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春”字的剪紙順序,初步學習看圖示對摺剪“春”字。

2、感受“春”的美好含義,體驗剪紙成功的樂趣。

3、根據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4、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紅色長方形紙、剪刀、固體膠、鉛筆、“春”字剪紙步驟圖、不同字型的“春”字剪紙作品。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

二、觀察“春”字。

師 :美麗的春天來了,她還給我們帶來了禮物,我們一起來看看春天給我們帶來了什麼禮物?(師出示漢字“春”)

並提問:

1、春是由哪些字寶寶合在一起變出來的?(師出示漢字三、人、日)

師小結:人在三中,日在人的下面,就變出了春字。

2、“春”還有個小祕密:我把它沿中線對摺,它的左右怎麼樣?

3、誰知道這個“春”字是怎麼變出來的?

三、觀察步驟圖,瞭解“春”字的剪紙順序。

並提問:

1、先做什麼?

師完整示範“春”字的摺紙過程。(強調折的時候要用力,摺痕才會明顯)

2、師強調畫時的一些注意事項。

畫的時候要把閉口邊摺進來的部分先打開再畫,紙張上所有的對摺線都要用上,“春”字的哪些線條要靠在摺痕線上,小朋友們要認真地看步驟圖。

四、幼兒剪紙,師巡迴指導。

師:接下來,老師就請你們動手來變出這個字來,看誰變地對又快。

並提醒幼兒:

1、枱曆上的步驟圖要一起使用。

2、在剪紙時,不能大聲説話。使用剪刀時要注意安全。

3、用完地學習用品及時地歸位。

4、還要保持桌面、地面的乾淨。

五、交流與分享。

1、幼兒將自己的作品貼於展覽區,互相欣賞。

2、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作品。

六、欣賞不同字型的“春”字剪紙作品。

師:老師也剪了一些“春”字,和你們剪地“春”字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

七、活動延伸

幼兒熟悉剪“春”字的步驟後,引導幼兒發揮創造將“春”剪成不同的造型。

自我反思:

剪紙“春”是我結合季節特徵和剪紙的深厚藝術文化設計、開展的一個藝術活動。我之所以會選擇這一內容,不僅是因為現在正值春暖花開、萬紫千紅的春天,更是想讓幼兒通過欣賞、感知和動手剪紙,感知春天的美、體會到剪紙的快樂和魅力!

1、選材新穎獨特——激發幼兒興趣的策略。

剪紙不僅能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而且能培養幼兒的動手動腦,在生活中發現美、欣賞美、享受美,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大班幼兒在使用剪刀上已經比較熟練了,而且在嘗試窗花、雪花等剪紙活動後,對剪紙活動有了濃厚的興趣,並且對剪紙的技巧方法也有了初步的掌握。因此,我結合季節特徵設計了這個剪“春”字的活動,不僅想讓幼兒在剪紙活動中獲得動手、語言和審美能力的提高,而且又想傳承我國的民族文化,繼承和發揚我國的傳統藝術。從幼兒剪紙的作品來看,他們對此次的剪紙活動很感興趣,能認真地欣賞剪紙作品、大膽地構圖和嘗試剪紙,剪出了一個個色彩鮮豔、稚嫩和富有童趣的“春”字,激發了他們剪紙的興趣,也提高了自身的剪紙技能。

2、作品鮮豔精美——讓幼兒獲得美的薰陶策略。

此次剪紙活動,我為幼兒準備了紅色的手工紙,剪好了八幅不同大小、字型的“春”字剪紙。

小百科:春是四季之一。從節氣意義上講,春季的開始是在立春(2月2日至5日之間),春季的結束在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間)。

國小美術課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一)編緝指導思想

本課從破殼而出的小動物入手,引導學生探究神祕生命的世界,從感知、認知到思索、表現、創造,多層面地拓展學生創造的領域。

生命對孩子們來説是一個神祕的話題,他們想知道生命是怎樣產生的,是從哪裏來的。而卵生動物的鳥類在孵化過程中,最容易被學生觀察到。讓學生了解生命在形成的時候,是需要吸收補充很多營養才能孕育生成;瞭解小雞出生的時候,就需要自己用嘴巴和腳掙破蛋殼的包裹,顯示生命的力量。通過觀察活動,懂得熱愛生命、珍惜生命、關注生命,捕捉感人、美麗、生動的瞬間,表現自己的不同感受。

(二)教材版面分析

圖例從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小雞出殼開始引入,“許多動物都是自己破殼出生的。當它們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它們的心情是怎樣的?媽媽見到自己的小寶寶,又會説些什麼?”這些話語激發學生從一個有趣的角度,去關懷、去聆聽、去感悟生命帶給我們的驚喜。

生命形式無奇不有,除了小雞、小鴨,當然還有小海龜、小鱷魚等等,就連小魚、小蝦、小蜘蛛,都是從密密麻麻的卵裏爬出來的。本課的教學思路,除了從自然生命的規律發展出發,從容易理解接受的角度出發以外,也以孵化作為引子,根據生命形成的過程,延伸到創作的發生、發展、生成的過程,希望學生能大膽聯想,創造出新穎的、表現獨特的作品來。

(三)教學內容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探索生命伊始的奧祕,展開回憶與想象,大膽自由地表現出一種自己喜歡的生物出殼時的情景。通過觀察、幻想、體驗與交流,感受生命的不屈與獨特的美麗,進行想象與構思,追求表現的新穎與生動。

2.隱性內容與目標

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積極探索生命奧祕的^熱情和關愛生命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在集體活動的過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的良好品質,提高觀察、想象、探究、聯想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啟發學生回憶與聯想動物出殼的生動情景,利用多種方法打開學生思路,鼓勵創新,表現出生動的畫面。

難點:表現的自由性和不同種動物的特點,通過欣賞、鼓勵等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五)學習材料

1.欣賞孵化過程的錄像、圖片資料。

2.繪畫用筆和紙。

3.膠棒、彩紙、剪刀。

國小美術課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小園藝師

小園藝師園林景觀是現代人生活中心靈的棲息場所。現代人對於公共空間的建設投以越來越多的關注,因為它給緊張生活的人們提供了放鬆身心的環境。小園藝師環境的惡化使人深切地感受到對自然環境的依賴,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清新的空氣、陽光和活動空間,需要與自然和諧相處,美化環境、保護自然成為了每個人的責任。園林景觀又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文化的載體,有其獨特的文化功能。小園藝師因此,園林景觀是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綜合體。

本課以“小園藝師”為題,讓學生能以一個主人翁的姿態進入,快速找到學習位置並建立濃厚的興趣。基於這個鋪墊老師和學生一起在園林美景欣賞中得到淨化,提升美的感受力,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同時在畫一畫、做一做的學習活動中,掌握造園的一般知識,提高設計製作能力。 小園藝師

園林一般分為皇家園林(如故宮的御花園、承德的避暑山莊)、私家園林(如蘇州的留園、拙政園、獅子林)、公共園林(如街心花園、文化廣場)。而本課着重於小規模公共園林的設計製作。園林大致由山石、水體、花草樹木、路橋、建築、配景這些要素組成。學生在設計製作中不一定每個要素都要涉及,可根據自己需要擇取。

本課的學習內容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學習任務分為兩個活動:一是完成一幅園林小景的平面設計圖,二是製作園林中的小景物。

“活動一”:教師可通過圖例幫助學生了解園林的佈局方式,一般有對稱式和散點式。對稱式,嚴謹規整;散點式,活潑生動,便於學生在創作時選擇。園林的構成方式一般採用點、線、面結合的構成方式,花草樹木運用最廣,點指單體或幾株植物的零星點綴,輕鬆隨意;線指植物排列的曲直,往往能產生流動的美;面主要指草坪和低矮的植物組合造型,任意的、多邊的、幾何的,表現十分豐富,是綠化中的主要表現手法。花草樹木也恰恰是設計的主要部分,道路和橋樑往往是各景點連接的紐帶,配景的運用更能增加園林的趣味。創作中,學生運用頭腦中已有的信息和繪畫經驗完成作業,此類作業並非完整意義上的平面效果圖和鳥瞰圖,在評價孩子們的畫時要忽略淡化這一點。

“活動二”:立體造型,做一件園林中的景物,既而組合成園林模型。模型製作是針對學校或者社區裏某一地域的園林規劃,以引起學生對自己的生活及生活環境的關注,使園林設計的意義得到拓展。

二、教學目標

感受園林文化,瞭解園林建造的一般內容、佈局方法和功能。

能用園林知識,繪製一幅園林小景的平面設計圖。

大膽收集和利用材料製作園林小景模型,培養協作精神,提高動手能力。

引起學生對自然、綠色、環境的關注,增強對園林的審美意識和環保意識。

三、教學思路

本課學習活動主要可設置為三部分:園林欣賞——園林設計——園林製作。

園林欣賞前可通過和影像資料創設兩種不同的情境,一是把孩子們帶入一個美不勝收的園林世界中,讓美打動人,激發創作願望;另一種是環境變得惡劣,談談對周圍環境的切身感受,使之對創作目的有更深的認識,增加一種使命感和責任感,並投入到學習中。

園林的組成要素、佈局方式等園林設計知識的瞭解都可以在園林欣賞的過程中解決。按照欣賞的側重點的不同把欣賞內容由大到小進行分類,通過互動交流歸類總結,這樣就可以使一些繁雜又不可或缺的欣賞點清晰成線,讓欣賞不變成簡單地看,讓每一張圖都傳遞給學生信息。並且每一類根據其特點安排不同的欣賞形式,如欣賞花木、道路、山石、配景四類組成要素,把每一類特徵的討論任務分到不同的小組,再把每組的討論結果按圖例集中。這樣就節約了時間,讓大家感受到了集體的力量。在欣賞園林的節奏美時,可先羅列出長短、高低、曲直、方圓、大小的錯落關係,請大家在欣賞的園林圖片中找到相應的例子。不論欣賞形式是從圖例賞析到特徵總結還是反之,都遵循讓學生通過觀察自主探索發現的原則。這樣的欣賞過程也是學生設計構思的基礎。期間可以針對花草樹木的造型組合,讓大家談談自己的想法。

學生對園林的認識都於圖,因此只要適當提示學生先整體佈局,先畫近後畫遠,畫出物體的立體感,就可以進入第二部分:園林設計——設計圖的繪製。繪製的工具提倡多樣化,彩筆、蠟筆可自由選擇。最後對設計進行反饋評述。

園林模型製作時小組的分工、合作要明確。整個製作過程可以採用合作——分工——再合作三段進行。首先是合作,從材料的使用到設計稿的制定都需要達成共識,分組看看各自的材料,討論不同的材料分別適合製作園林模型中的什麼內容;小組成員把自己“活動一”的設計圖放到一起集中討論並擇優整合,合作擬出一份設計稿。然後就分工,個人選擇自己負責的部分開始製作。再合作,把單個的小景組合在一起,相互幫助,體會共事的快樂,作業也將更精美。

四、教學選擇

“活動二”園林模型的製作可嘗試使用多種材料,豐富的材料能使製作更方便,景物更多樣。第一,可以選擇紙工為主,六年級以前有過一些紙工造型基礎,教師幫助學生對紙工的摺疊、扭曲、切挖、裁剪、粘貼、塗色等技法做些回顧指導,也可以利用一些不同的紙片,如皺紋紙、厚卡紙、瓦楞紙等。第二,綜合材料運用,教材中列舉了泡沫、塑料、卵石,多從身邊尋找常見的小物品加以利用,如:牙籤,用牙籤尖的一頭可幫助景物固定;橡皮泥,橡皮泥的色彩多,可塑性強;海綿,便於剪裁變形,添畫顏色。

從本地資源着手。城市學生常見的塑料彩珠、彩色吸管、包裝紙、瓶蓋都是小景物的好材料。農村地區常有的,如用河灘上的小石子搭建石景,成塊的青苔鋪做草地,麥秸和稻草用來搭柵欄織涼亭的頂,樹枝、鐵絲、棉花、麻繩每一次材料的變更和利用都會給創作帶來新的啟示。

五、教學建議

1.設計作業和模型製作採用兩種不同的評價活動,設計圖的評價先互相觀摩,在個別交流的基礎上互評出最有創意的設計;模型的評價根據各組的學習情況,以組為單位評獎,分別從創意、合作、製作三方面評選。重視學生有關資料圖片的收集整理。

2.組內可以設立“藝術總監”、“建築師”、“架橋師”、“花木造型師”等職務,使分工更加明確合理。

3.通過材料的收集選擇與利用,使學習活動貫穿課堂內外。加強課外活動的指導,廣泛地收集資料,廣泛地收集材料,從積累中獲得創新。

國小美術課教案篇4

知識與技能:理解六面體細節也隨六面體產生變化;表現六面體細節,體現六面體的立體感。

過程與方法:觀察六面體細節,辨別對錯,嘗試畫出六面體的特徵;用六面體的組合繪畫創作出身邊的景物。

情感態度價值觀:聯繫生活物品學習六面體,培養學生熱愛生活,關心生活的情趣。學生在繪畫中感受表現生活物體的樂趣。

教學重點:

繪畫六面體的細節

教學難點:

表現六面體細節的立體感

作業要求:

基礎層面:能畫出六面體物體的細節,表現獨有的特徵。

拓展層面:能用六面體物體作為畫面的主體,完成一幅畫。

教學準備:

學具:勾線筆、塗色工具

教具:勾線筆、塗色工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鞏固與回憶

1、複習上一課的六面體立體感表現。

2、學生上黑板畫出六面體

3、尋找教室中的六面體

生:講台、電視機、飲水機的底座、粉筆盒、黑板擦……

4、回憶生活中的六面體

生:微波爐、電冰箱、櫥櫃、大樓、電話機、大巴士……

二、嘗試與交流

1、播放課件:把六面體添加細節,變成紫藤架。

2、學生嘗試添加成自己喜歡的物體,表現物體特徵。

3、反饋。

師:有些學生畫出的物體怎麼這麼彆扭?總覺得哪裏不對。

4、交流成功與不成功的經驗。

三、指導與繪畫

1、出示兩幅六面體物體的作業圖,師:為什麼同一個六面體最後畫出來的效果不一樣?請學生辨別對錯。

2、學生觀察,從兩幅畫中挑選正確的細節添加圖。

3、教師指導:添加細節時要注意,角度產生了變化,細節也產生了變化。

4、範畫:如何添加細節。

5、學生練習。

6、鼓勵學生用六面體物體作為畫面的主體,完成一幅畫。

四、展示與評論

1、展示作品。

2、自評:

自己作品中哪個地方表現得不足。

3、互評:

發現哪些作品中六面體細節表現得很好。

國小美術課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觀察、體驗美術作品中的節奏感。

過程與方法

2、通過繪畫或剪紙等方式表現美術的節奏感。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感受生活、作品中的節奏美。

教學重點:

對美術節奏的理解

教學難點:

用不同的材料設計圖形,表現美術的節奏。

教學具準備

教具:課件(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命運)、彩紙、剪刀、作品若干。

學具:彩紙、剪刀、雙面膠、油畫棒等。

教學過程

一、感受節奏

1、聽——“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命運”

2、看——兩幅繪畫作品

⑴繪畫作品中建築物上窗户、柱子的有規律的排列、園林別墅中花草的間隔栽培。

⑵二方連續紋樣作品中垂直線、水平線、斜線、曲線的重複配置,冷暖色、明暗色的反覆調和。

3、通過聽和看同學們有什麼不同的感覺和相同的感受?生……(相同點:都能感受到節奏。不同點:聽覺的節奏感較為強烈,繪畫作品的節奏是一種形式感。)出示課題“美術的節奏”

4、生活中有發現的節奏嗎?這些節奏美嗎?為什麼美?生……

5、師根據學生的思路在黑板上進行簡筆勾畫,表現節奏的圖形。

二、節奏的運用和表現

1、欣賞課本插圖:《自然界中的節奏》、《美術作品中的節奏》小組討論:圖中分別給你什麼感受,你最喜歡哪一種的表現形式,為什麼?全班討論:生……

2、師:生活中處處有節奏,表現的形式也多種多樣,古今中外大師、畫家、小朋友都在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材料,表達自已的情感,創作出了一幅幅優秀的帶有節奏感的美術作品。

三、表現節奏

作業要求:

師生通過投影儀用彩紙、瓶蓋等材進行擺設體驗不同的節奏感。請同學形容一下不同的節奏給人的感受。(師寫關鍵詞)

四、交流感受

交流一下剛才在拼擺中對不同材料表現不同節奏的感受。

部指回家搜尋各種材料,下次繼續用拼擺的方式表現節奏。

國小美術課教案篇6

知識要素

色塊的疏密組織

技能要求:

剪與撕等拼貼技能

教學目標

體驗與發現:體驗撕貼的快樂,發現拼貼的美

實踐與創造:通過剪和撕拼貼方法設計一幅節日盆花

欣賞與評議:欣賞作品,交流各自的製作經驗

教學重點

花與花盆的設計與眾不同

教學難點

不同材料和色塊的搭配

教學過程

一.引入與交流

1.課件展示範畫,介紹創意之處和色塊搭配的最美之處。

2.小組交流,談談自己的感受。

二.發現與嘗試

1.歸納意見,引導認識盆花的製作方法及其他物品如何來進行裝飾以及色彩搭配。

2.啟發學生設計一幅獨特的盆花。

3.學生嘗試用構圖畫出來。

三.構思與繪製

1.確定製作,進行製作:

①選擇形式;

②選擇材料;

③畫出草圖;

④選擇表現方法;

⑤注意色彩的搭配。

2.教師輔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四.展示與設想

1.展示自己的作品,分析存在問題。

2.能否發現別人的創意之處嗎?説一説。

國小美術課教案篇7

《背太陽》

活動目標:

1、初步嘗試運用重疊的方法安排畫面。

2、在表現大家來背太陽的畫面中體會人們互相之間友誼的情感。

活動準備:

範例、紙、筆、牙籤等。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

1、謎語:有位老公公,一副圓面孔,臉上紅彤彤,照着大地暖融融。(太陽公公)

2、每天清早,太陽第一個起身工作,把陽光撒向大地,給我們的城市帶來光明。傍晚,人們開始上班回家,那太陽到哪裏去了呢?

太陽翻過山頭,洗了個澡,又去照亮地球的另一邊。太陽總是不停的工作,從不休息。

二、引發興趣

1、太陽實在太辛苦了,地球上的朋友商量怎樣讓他工作得輕鬆點,大樹説:“我來背太陽吧”可是太陽這麼大,一棵大樹怎麼能背得動呢,於是兩棵、三棵、四棵一起來背太陽。

2、咦,怎麼只有一半呢?這棵樹是怎麼擠進去呢?(教師順着輪廓描畫,與幼兒共同討論)看見邊就停,看不見當看見跳過去,看見了接下去。

3、這麼多樹一起來背太陽可是太陽太重了,還是背不動。第五第六棵樹也來背太陽,這兩棵樹站在哪裏?能不能和前面的樹拉起手來呢?

4、這邊還有兩條縫,説不定太陽會叢逢裏滑下去,還有更多的樹快來幫忙吧。

5、啊,一輪光芒四射的太陽終於背起來了。畫上的太陽這麼美麗用的是什麼方法?

三、激發情感[

1、大樹背了太陽走了一天,被房子看見了,房子説:“我來背太陽吧。幾幢房子怎麼背得動呢?

2、許多房子象大樹一樣手拉手背了太陽走了一天,這個消息傳向四面八方,還會有誰會來爭取背太陽呢?

3、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需要許多朋友一起努力。

4、請你們選一個你最喜歡的朋友們,讓他們來背太陽吧。

四、交流分享

1、太陽很感謝你們,是你們的幫助,才讓他能工作得更輕鬆更快樂。

2、一起來看看,誰把太陽背起來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z46pq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