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荷塘月色》精品教案合集(精品多篇)

《荷塘月色》精品教案合集(精品多篇)

《荷塘月色》精品教案合集(精品多篇)

《荷塘月色》優秀教案集錦 篇一

一、教學目標

1、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調,理清文章的脈絡,理解文章的主旨

2、欣賞作者所描繪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領悟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3、品味精練準確、清新雋永、優美動人的語言

二、教學重點

1、結合語境揣摩詞語、語句的含義,體味作品語言精練優美的特點及表達效果;

2、感悟景語和情語渾然一體的妙處。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我們對朱自清這個名字並不陌生,國中時學過他的什麼散文名篇?

是的,朱自清是一位散文大家,同學們對他的生平經歷還知道些什麼?

教師:是的,朱自清先生由一位小資產階級出身的知識分子鍛鍊成長為“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的著名詩人、作家、學者,經歷了艱難曲折的道路。今天學習他的代表作品《荷塘月色》,從中又看到他在大革命失敗的日子悲憤彷徨的複雜心情和了解他為什麼要在對美好景物的描摹中排遣哀愁的原委。當然,教學重點應放在:作品結構、語言、技法的分析理解上,從而認識本文主旨。

(二)板書課題:

作者、寫作時間地點,荷塘月色 朱自清 1927年7月,作於北京清華園

(三)作品結構分析

教師啟發指導:從作者行蹤變化看,讓學生提挈每段內容,進行歸納。

第1段 獨遊荷塘的時間、地點和緣由。(心境:“頗不寧靜”)

第2段 去荷塘,通往荷塘的小路、樹木、月色。

第3段 行在小路時的感受。(追尋清冷、幽僻的環境)

第4段 觀荷塘,寫荷塘美麗的景色。

第5段 寫流瀉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 寫荷塘四周的景物。(在月下觀察、感受到的)

第7段 聯想古代江南採蓮的舊俗。

第8段 在思鄉與遐想中踱回家門。

顯然,第1段是“引起”;第2—6段是“主體內容”(寫景狀物)第7—8段由現實而思古,再返現實收束全篇。所以全文結構為:第一部分(第1段)寫“觀荷緣起”(情)第二部分(第2—6段)寫“荷塘月色”(景)第三部分(第7—8段)寫“景中人”(情)

(四)行文線索

從以上結構分析,可體會到全文寫景是為抒情服務,而貫穿全文的是一條,前後心情變化的思緒線索。情—景—情,這正好像一條經線,而對荷塘景色的描寫猶如一條緯線。 因此,本文有兩條線索,一明一暗。

明線:遊蹤(帶上門——荷塘上的月色——月色下的荷塘——江南舊俗——回家)

暗線:情感(心中頗不寧靜——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思鄉愁——不寧靜)

(五)找出全文的文眼、脈絡,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眼:心裏頗不寧靜

脈絡:心裏頗不寧靜——覺得是個自由的人——我什麼也沒有——想起採蓮的事

分析思想感情:

對黑暗現實不滿——尋求超脱、不肯同流合污——回到現實——對美好追求的寄託

‖ ‖ ‖

反映淡淡的哀愁 得到淡淡的喜悦 仍是淡淡的哀愁

(六)語句賞析

找出有代表性的語句進行賞析:

1、全文首句“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

起筆的目的是什麼? 可聯繫撰文時間啟發學生講講有關大革命失敗情況,説明作者思想狀況,弄清他為什麼要寫荷塘月色之美,發思古之幽情。

《荷塘月色》優秀教案集錦 篇二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把握寫景抒情散文情景交融的特點。

2、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比喻、通感的巧妙運用,動詞、疊詞的精心選用。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訓練整體感知、揣摩語言的能力。

2、提高對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的領悟能力。

3、提高對情景交融意境的鑑賞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2、引導學生關注社會,追求理想。

【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結構安排、寫景的層次和運用語言的技巧上。

二、難點:引導學生學習作者巧妙運用比喻、通感,精心選用動詞、疊詞的表達技巧。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設想一:每個著名學府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景。北京大學裏有風景優美的燕園,其中的未名湖歷來為世人所稱道(乾隆賜予和珅,後劃入北大校園,錢穆為其更名為未名湖)。清華大學是一所偏理科性質的學府,校園建設較北大而言似乎缺少浪漫氣息。但有一個不起眼的小池塘總是有許多人慕名前去觀賞,這僅僅是因為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荷塘月色》。

設想二:(故事引出作者)月夜有無蟬聲?

《荷塘月色》中有一處寫到作者在月下漫步荷塘時聽到了蟬聲。

“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裏的蛙聲;……”

後來有一位叫陳少白的寫信給朱自清,説蟬子夜晚是不叫的。朱自清為此問了好幾個人,他們也都認為陳的話不錯。朱自清為了進一步弄清問題,又去請教他在清華大學的同事昆蟲學家劉崇樂教授。劉崇樂則從別一個人的著作裏摘抄了一段文字寄給朱自清,這一段文字説月夜確有蟬聲,不過那位著者又説,平常夜晚蟬子是不叫的,那一個月夜,卻聽到它們在叫。這麼一來,朱自清反覆考慮,就把“好幾個人”的話當作“客觀實際”,而把那個著者的親耳所聞當作“是個例外”,至於自己文中那一段描寫,則自認是“記憶錯誤”。於是朱自清給陳少白覆信,表示了感謝,並且慎重表示:散文集《背影》(裏面收有《荷塘月色》一文)以後再版要刪掉月夜蟬鳴的句子。

過了些時候,陳少白又在《新學生》月刊上發表文章,再次討論這個問題,並且涉及到宋代王安石的《葛溪驛》一詩,因為這首詩裏也有月夜蟬鳴的描寫。也就在這個討論之後,朱自清自己又有兩次親耳聽到了月夜蟬聲,“跟《荷塘月色》中所敍的有相同的地方”,朱自清因為“有切己的問題在心裏’,所以對此印象格外深刻。這才寫了《關於“月夜蟬聲’》一文,公開作答。從這番周折中可以看出朱自清對寫文章是極其認真負責,絕不含糊的。

朱自清還從這件事中引出一個更深的教訓,他在作答的文章中深有感慨地説:“我們往往由常有的經驗作概括的推論。例如由有些夜晚蟬子不叫,推論到所有夜晚蟬子不叫。於是相信這種推論便是真理。其實只是成見。這種成見,足以使我們無視新的不同的經驗,或加以歪曲的解釋。我自己在這兒是個有趣的例子。”朱自清這一段話意味深長,它告訴我們輕率的推論會使人們誤把成見認作真理,妨礙我們獲得新的經驗,接受新的知識,這個體會和認識已經遠遠超出“月夜”有無“蟬聲”的討論本身了。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

1、作者簡介

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祖籍浙江省紹興市,1898 年生於江蘇省東海縣。1903 年隨家定居揚州,故自稱“我是揚州人”。1916 年中學畢業後,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班,次年改為“自清”,考入本科哲學系。以後的五年裏在江蘇、浙江等地的中學教書。

在大學時代,朱自清就開始創作新詩, 1923 年發表的長詩《毀滅》,在當時的詩壇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1929 年出版詩集《蹤跡》,1925 年任清華大學教授,創作轉向散文,同時開始了古典文學的研究。1928 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文壇上著名的散文作家。

1948 年 8 月 12 日,朱自清病逝於北京。他的一生既是作家、學者,又是民主戰士。逝世後整理出版有《朱自清文集》(四卷)、《朱自清詩文選集》。

2、寫作背景

本文寫於1927年,這段時期中國歷史上發生什麼事情?

朱自清在青年時代曾參加過“五四”運動,嚮往過俄國十月革命,後來也投身過反對北洋軍閥的鬥爭。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中國革命處於低潮,蔣介石、汪精衞的法西斯暴行激起中共黨人和廣大革命人民的奮起反抗,同時引起一部分正直的知識分子的不滿和譴責。朱自清是一位有正義感的作家。他不滿於反動派的血腥屠殺,但因受階級的侷限,沒勇氣正視血淋淋的現實,只能用消極態度表示不滿和反抗。《荷塘月色》正是通過“我”在荷塘月夜的獨步、深刻地表現了作者在時代的政治低下寂寞、苦悶、彷徨無路的情緒和出污不染、潔身自好的情操。

三、整體感知

1、解題:荷塘月色

是朱自清的早期散文作品之一。荷塘,是指作者任教的北京清華大學清華園裏的荷花池,表明作者所要描繪的特定處所。月色是文章描繪的中心,它是作者心目中嚮往、追求的和諧寧靜的境界。

荷塘與月色兩者呈並列交叉關係,作者既寫月色下的荷塘,又寫荷塘上的月色。

2、學生默讀課文,初步理解文章的意思。

3、讀課文、正音並解釋詞語。

4、理清全文結構。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寫作者夜深人靜時去荷塘觀賞月色的緣由。

第二部分,(2—6 自然段)是全文的主體,細緻地描繪荷塘月色的迷人、恬靜,抒發作者淡淡的喜悦和哀愁。

第三部分,(7-10自然段),寫江南採蓮習俗及惦念江南之情,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全文結構完整,銜接自然緊密,寫景與抒情有機地揉合在一起。

5、找出文章線索,理清文章思路。

(找出作者的行蹤以及心情變化)

從空間上看,作者從家裏出來,經小徑到荷塘,最後又回到家裏,呈圓形結構。從感情上看,作者心裏頗不寧靜,出門尋求寧靜,獲得片刻寧靜,最後走出寧靜,同樣呈圓形結構。兩個圓形結構既是本文的線索,作者的行蹤是明線,內心的情感變化是暗線。明暗線交織,情與景融為一體。

四、精析課文

(一)講讀第一部分

1、朗讀。

2、提問:作者為什麼惦念起荷塘來了?作者寫自己離開沉浸在寂靜中的家有什麼用意?

月亮升高了,馬路上孩子們的嬉笑聲聽不見了,妻子拍着閏兒也漸入睡。周圍已經沉靜下來了,本來可以好好想一些問題,但是,許多的事縈繞在自己頭腦中,無法理清,“忽然”想起了荷塘,作者是為了排遣內心的煩惱,找尋片刻的心靈的寧靜而去荷塘邊的。

第一句是全文的“文眼”,它象是一支樂曲中的主旋律,在全曲中迴盪。

(二)講讀第二部分

1、提問:這一部分是按照什麼線索來寫的?

教師歸納:是按照作者漫步荷塘的過程來寫的。按照作者的活動、視線的轉移,有層次地展現荷塘月夜的美麗景色,抒發作者的感情。

小路(第 2 段)——荷塘(第 4 段)——月色(第 5 段)——荷塘周圍的樹(第 6 段)

漫步——思索(線索)

2、講讀第 2段

文章先寫去荷塘必經的小路。

提問:這條小路有些什麼特點?

《荷塘月色》優秀教案集錦 篇三

一、單元內容及單元設計思想

本單元是散文單元,鑑賞重點是在整體把握散文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的基礎上,品味散文的語言,賞析散文的表現手法。學習這類文章,首先要明確散文的特點:形散而神不散,所謂神就是散文的中心,也就是散文所抒的情。這種情在文字上往往不是直露無遺的,而是通過精巧、綿密的構思,富有華彩或哲理性的語言,在寫景、狀物、敍事中深婉迂曲又自然而然地表現的。教學時本着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目的,引領學生從欣賞景物入手,領悟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體會語言的抒情性,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掌握一定的賞析散文的方法。

二、《荷塘月色》的思想內涵和文章特點

?這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整篇文章作者以藝術的筆法,描繪了一幅令人陶醉的月下荷塘美景圖,充滿了詩情畫意。作者融情入景,觸景生情,為憤激不滿的現實中的自己營造了一個清新、美麗、寧靜的精神避難所。因此,學習這篇文章不僅要讓學生走進作品的情感世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作者借景抒情的手法,更要讓學生仔細品位語言,領略語言文字的魅力。

三、本課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情感與態度目標:

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彷徨苦悶的心境和潔身自好、嚮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懷。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欣賞作者所描繪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領悟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

2、揣摩語言,體會語言的抒情性,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同時,學習本文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教師恰當的提升引導下,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語文課具有開放性。

【教學重難點】

?1.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比喻、通感的巧妙運用,動詞、疊詞的精心選用。

?2.感悟景語和情語渾然一體的妙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zjl4w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