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國小美術教學論文

國小美術教學論文

目錄

國小美術教學論文
第一篇:國小美術教學論文第二篇:國小美術教學論文第三篇:國小美術教學論文第四篇:國小美術教學論文第五篇:國小美術教學論文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國小美術教學論文

《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教師應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學生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以及收集資料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在課堂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科學分組,落實指導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教師對班級的學生進行科學的分組。採用民主集中制方式,考慮到學生的意願和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因素,讓學生自由組合,四五個人為一小組,每小組的成員一般以好、中、差的程度搭配。小組打破日常的坐位制把幾張桌子拼接在一起,小組成員圍坐進行學習,這樣有利於學生間關係的融洽,彼此樂於接受,各組間的整體水平也較平均。

二、情繫後進,三步巧轉每個班級裏都有一些後進生,由於課堂教學的時間有限,教學中只能顧及班級的整體水平,對後進生的轉化就顧及不全,使轉化工作存在一定的難度。現在通過“合作式”的學習,我總結出一套對轉化後進生行之有效的方法。即“課前選定———課堂合作———課後幫助”三步進行曲。

1.課前選定:我在學期初私下交待各小組長在學習中選定一些較容易的工序,讓後進生完成,多給他們一些鼓勵,免得在合作中一下子讓後進生接觸到難度大的工序,產生恐懼感。

2.課堂合作:優、中等生在幫助後進生完成一些難度較大的具體步驟時,後進生也根據優、中等生的建議或把自己的想法通過畫筆表現出來。如:形態的設計或描繪,讓後進生參與活動,邊看邊學,邊動手邊體會。教師及時給予表揚,使後進生樹立起自信心並在合作中享受獲得成功的喜悦。

3.課後幫助:為了彌補後進生對知識掌握的缺陷,小組中的優、中等生利用課餘時間,為後進生提供一些學習資料或現場指導、示範等方式進行幫助。

三、開展評比,引導競爭小組間的評比激勵機制是促進合作完成優秀作業的催化劑。班級自從建立小組的評比機制以後,同學們在課堂紀律、語言表達、構圖設計、色彩表現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這是因為小組成員為了集體的榮譽,紛紛討論,獻謀獻策,把各自的意見充分表達出來。然後小組統一最好的方案,再一起動手完成作業,使作品更具有藝術性、表現性和創造性。總之,我認為小組“合作式”的學習形式作為集體教育形式的一種補充,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相互啟迪、相互補充、相互給予、相互吸收。這種學習方式始終處於動態之中,既有利於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又有利於培養拔尖人才,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及質量和完成美術課程標準的要求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今天充滿激烈競爭的社會裏,只有具有創造性的人才,才能獲得發展的機遇,成為社會的高級人才。情感是創造的靈魂,興趣是創造的先導,想象是創造的核心,沒有想象,就不會有創造。黑格爾人為:最傑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而想象本身就是一種創造。因此,在國小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想象力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關鍵。

一、興趣的激勵。實踐證明,興趣是最大的動力,只有學生對美術感興趣,才能主動去吸收美術知識和技能,並更多地接觸優秀的美術作品和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而知識和能力是創造能力的基礎。興趣也是信心的推動力,對美術興趣盎然的兒童,總是信心十足敢於大膽表現,他們思想活躍經常表現出創造的慾望和熱情。在教學中,我們教師可以採取多種方法,讓學生去感受事物並對事物產生充分的聯想,從而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表現慾望,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

我在講《可愛的小動物》一課時,把錄音機帶進課堂,上課時放了一段動物圓舞曲,學生聽了都陶醉在優美動聽的旋律創設的情境之中,我問:“聽了這段音樂有什麼感覺?”學生:“音樂很美” 。“好像在大森林裏聽小鳥們開演唱會” 。“彷彿在和小動

物們跳舞呢”,這時學生已經躍躍欲試要畫小動物了,藉此情景我便推波助瀾,在黑板上當場示範畫一幅可愛的小動物圖畫,學生們更加興致勃勃了。當學生作畫時我提示,不要囿於教材或老師的範畫,而要把自己心理所想的畫出來,學生歡呼極致。在興奮中學生畫出了一幅幅動態不一、情趣可愛的動物圖,到最後評畫小結時,我把作品集中在黑板上展示,構成一幅動物羣圖,然後再度播放音樂,曲圖並茂,學生們開心極了。

二、讓兒童插上想象的翅膀。愛因斯坦雖然不是個畫家但他説:“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魯迅先生説:“孩子是可敬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上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途,想到昆蟲的語言,他想飛上天空,他想潛入蟻穴。”學生常常在生活中產生豐富的想象,又罩上純自我的神祕色彩,創作出的作品有稚拙美,有時像童話一樣引人入勝,不要看不起國小生捏泥人,小時候有想象力,思維得到了健全的發展,以後才能夠有更好的創造。玩沙子、捏泥人、看螞蟻搬家,對孩子來講都是十分重要的,是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的必要的營養素。

想象是記憶為原材料的智力活動,想象力與創造性的關係密切,想象力越豐富,創造力越強。在美術教學中,首先要尊重兒童神奇的想象,挖掘這審美的奧妙,進行一些能引起學生聯想、發揮想象的創造活動,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可以啟發學生為兒歌配畫、講故事配畫、記憶畫、命題畫等等。如為兒歌《小小的船》配畫:“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兩頭尖。我在小小的船裏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天。”學生們不僅能從詩句中感受生動的形象,而且還能擴大學生畫畫的聯想範圍和進行形象思維的能力,並且使兒童的品德情操受到教育。他們的技能可能會幼稚,表現能力也很有限,但他們的構思往往很新穎,別有趣味,對於學生們這些閃光的創造性火花必須給予鼓勵,通過鼓勵一個學生,而激勵起全體學生進行再創造的熱情。

三、改變教學方法,變照葫蘆畫瓢為引發。照葫蘆畫瓢---即老師掛一張範畫,學生照着畫;或老師畫一筆,學生跟着畫一筆,誰畫的像誰的分就高。這些傳統的,錯誤的兒童繪畫教學方法只能扼殺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教學中,要強調引發,引發學生內在的感受,情緒、想象、氣質和才能等等。由引發然後產生聯想,聯想是形象思維的重要方法之一,美術作品恰恰就是形象思維的產物,通過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不僅能使學生得到形象思維訓練,而且能提高創造思維能力。

我在講一年級的《各種各樣的線》一課時,就是通過引發而運用了類比聯想, 類比聯想是指由這一事物的形象聯想到另一事物相同或相近的形象。首先我給學生們看一張畫滿了短線的範畫,然後讓孩子們聯想你覺得像什麼,由此聯想到其它什麼物象。學生積極動腦筋,學生:“像下雨一樣”“還像密密麻麻的小螞蟻”“又像小蝌蚪”“也像樹紋”“有點像遠處看去塞住的車”“像一大羣正在飛行的小蜻蜓”……我高興地説:“太好了,太對了”。又如在講一年級《畫圓形物》一課時,讓學生通過這個圓形聯想有什麼其他物象是圓形的並把它畫下來,想到多少就畫多少,到最後結果出來的時候學生們的畫面真是好豐富,有皮球、太陽、蘋果、西瓜、橙子、鈕釦、雞蛋人、輪子、鍾、風扇、救生圈、花、各種小動物、瓢蟲……等等,學生在輕鬆的氣氛中醖釀出理想的構思,在隨意的拼搭中創造出新的藝術形象。

四、充分運用多謀體輔助教學,增強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從而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益。美術教學要適應時代的發展,運用電教多謀體可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率,把教學的重難點通過圖文並茂來傳達給學生,喚起他們的審美知覺,開啟他們的聯想,培養學生對美術的特定情感,且有益於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和創造,既有助於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我在講一年級《穿花衣的熱帶魚》一課時,讓學生欣賞老師製作的小電影和課件,孩子們被那生動有趣的電影畫面和精美的課件製作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們有如身臨其境,而且思維也很快跟着活躍起來,在接下來裝飾熱帶魚的時候,他們大膽想象,大膽表現熱帶魚身上的圖案和色彩,到最後當學生把一條條的熱帶魚“遊”到黑板上老師特製的大海里時,呈現在你面前的好似一羣活靈活現的美麗的熱帶魚,這時你一定會驚歎孩子們的想象力盡是如此特別與豐富。

總之,教學中應採取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新精神,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而創造型學生的培養必須先有創造型的老師,多學習多思考,不斷地創新我們教師的教學方法,讓我們的學生都成為綻放的多姿多彩的花朵。

快樂學美術

新課程強調:美術教育是以愉悦學生的感受和使其積極體驗、參與為出發點,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為目的的基礎素質教育。而樂觀使人充滿朝氣、生機勃勃,是人不可缺少的健康心態。作為教師,除了教學生學習知識以外,還要培養學生樂觀的品質,讓他們對學習和生活充滿自信。為了使所有學生能充分領悟美術的無窮魅力,在美術教學中,我從以下幾方面引導全體學生積極的、自信的、快樂的參與各項美術活動:

一、運用媒體,創設情境吸引學生主動參與。

學生認識美術主要是依賴視覺的直覺感知來完成,要感受美術的美,就必須投入到美術中去。隨着鮮豔的色彩、流暢的線條,展開豐富的想象,只有這樣才能動之以情、積極參與、快樂的學。比如説我在《穿花衣的熱帶魚》這一課時,製作了精美的教具,創設了蔚藍的大海、各種各樣美麗的熱帶魚以及會説話的小鴨子,還有美妙的旋律等一系列有趣的情境,這樣以來,學生全都爭先恐後地要求參與到美術活動之中來。

心理學研究發現,學生在認識形式上具有形象大於思維的特點,他們常常用感性的形象取代思維過程,按照他們的心理年齡特點,利用生動具體的感性形象(有趣的電腦課件、精美的範畫的情境的設置等),誘發豐富的形象思維,從而激發其學習慾望,使學生全神貫注地主動參與學習,從而覺得學習是快樂的。

二、設計美術教學活動時,必須增強其趣味性。

美術教學活動要富有趣味性,學生參加起來才有主動性和積極性。經多次實踐,我發現融音樂性、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的遊戲,更能激發學生的激情,以及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讓他們在愉悦中不知不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使美術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從而使學生對美術產生濃厚的興趣。

在學習《手拉手,找朋友》一課時,由於這一課是學習認識色彩與線條,並運用色彩和線條畫一張畫,為了讓學生能認識不同的色彩和各種各樣的線條,我根據《找朋友》的歌曲作為課件的主題曲,創設了一個小朋友、各種卡通模樣的小油畫棒人和各種各樣的卡通線條人,它們在音樂聲中一起做"找朋友"的遊戲,學生們看了以後就開始蠢蠢欲動了,這時候我就讓他們戴上小油畫棒和線條的頭飾來玩"找朋友"的遊戲,學生們在做遊戲的時候不知不覺中認識了多種色彩和各種各樣的線條,而這節課的學生作品也達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經過這樣的教學設計,美術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大大的增加了,學生也非常感興趣的參與其中,並在快樂中學習。

"興趣是學習的情感因素,參與是學習的行動因素"。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更應把握好興趣和參與這一對孿生的姐妹。

三、美術教學活動也應該動靜結合,動中有靜。

美術是內心活動的表現。美術教學活動如果忽視了學生們的心理因素,也不是一堂好的美術課。通過學生們的思維活動,不僅培養他們動腦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同時還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以及審美能力。

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學生的心理世界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和約束自由地想象。我們應抓住學生的這個特點,積極調動學生的思維,多給孩子想象的空間,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美術是藝術性與思想性的統一,每個美術作品都具有較強的思想性,因此在教學中,通過欣賞一些優秀的工藝美術作品和名畫家的美術作品,讓學生從中受到薰陶、感染,在潛移默化中,可以使學生受到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愛勞動等思想教育。

  我在上《中國優秀工藝美術作品》一課時,從古代的青銅器到現代精緻絕倫的微雕,都充分地向學生展示了祖國文化的悠久歷史和輝煌成就。上課時我儘量把這些工藝品變成看得清楚、摸得着的物品,例如利用錄像、實物投影及收集一些實物工藝品,具體直觀化地進行講解。《長信宮燈》的古樸、靈便,《蓮鶴方壺》的清新流暢、纖巧,象牙雕的玲瓏精巧……學生都看得津津有味:用手指點着,小心地撫摸着,不可思議地讚歎着……青銅器的發展史、景德鎮瓷都的精湛技藝、繁豔華麗的景泰藍及八國聯軍入侵圓明園對我國藝術瑰寶的瘋狂掠奪,同學們都聽得如痴如醉,隨着激奮的驚歎,隨着失去的憤慨,他們的欣賞程度加深了,愛國主義情感也增強了。 
        四、 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每個學生大膽地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展現自己
        自信心對一個人來説是十分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是人們行為的內在動力。一個人有了自信心,不論是學習、工作還是在生活中都將成為強者,反之則為弱者。因此,自信心對一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在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的“教”為主,忽視了學生的“學”,把教學過程“雙主體”交互作用的活動變成了教師向學生單向地傳遞知識的過程。在這種狀況下,學生成為被動地適應教師教學、接受現成知識的“機器”,體會不到參與之樂、思維之趣、成功之悦。因此在美術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的評價,激勵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美術。尤其對於個別美術素質不佳的學生,或是身心有缺陷的特殊生,應多采用語言性和非語言性相結合的評價形式,及時捕捉他們的閃光點。因為這些學生往往對美術懷有強烈的渴望,但在美術教學活動中並非主動參與,所以,在美術教學中不要忽視他們在美術表現中的任何一點微小的進步或任何一次參與行為,尋找一切機會表揚、鼓勵他們,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為了激勵學生大膽表現自我,在美術課堂上,我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點,讓他們在黑板上、實物投影儀上大膽地表現各種物體,並及時鼓勵他們、表揚他們,讓他們感到很快樂、很有信心。
        總而言之,人都具有主觀能動性,都不喜歡被動接受外界的刺激、充當知識的容器。因此,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把學習美術內化為自我的需要,積極地參與美術活動,快樂地學習美術,自覺地接受美術的薰陶,從而領悟美術的魅力;同時也可以藉助美術的神奇力量,促進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培養出一大批有藝術涵養、高素質的人才! 
 

第二篇:國小美術教學論文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可見“實踐”在指導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我們平時説理論聯繫實際,即我們要接受新的知識獲得新的技能,僅憑口頭説教是不行的,必須得通過實踐。

對於美術的學習也是這樣。首先我們要明確學習的目的,即通過美術的學習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就要通過學習個體即學生本人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來體驗美術活動和樂趣。

而對於國中階段的學生來説,其藝術實踐的能力卻可受到內在及處在諸多因素的影響。其一,個人興趣是學生藝術實踐的源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某個領域非常熱愛的人,必將對這一領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美術是一門藝術學科,是進行審美教育的主要途徑,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美術教育,而出類拔萃者則為數不多,所以我們不能苛求將每一個學生都培養成為一名畫家,因為國中階段的教育是基礎教育,只有在整體培養的基礎上去發現,挖掘其具有藝術素養的學生,使其在文化修養提高的同時,藝術天賦也不至於被埋沒,丟失,這就需要課餘時間多向這一方向傾向,以不至於象古時的方仲永,久而生疏,直至成為一名平庸之人。

其二,重視學生藝術實踐活動中學生的主導地位。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解放思想,一改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的學習,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參與者,這就要看教師通過什麼樣的方法和手段,能夠讓學生樂於學習,主動學習這也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最關心的一個問題。在國中美術的教學中,我也嘗試過讓學生主動的觀察事物,表現事物,

讓他們體味其中的樂趣。而學生自身的頑皮性和依賴性以及意識形態的不成熟性,成為他們自主學習中的最大障礙,長期以來被動的接受,不動腦思考,老師佈置點我完成點的思想在他們頭腦中根深蒂固,他們根本不會去挖掘教材之外的東西,也根本不會顧及課程的延伸與關聯。因此,此次新課改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徹底地進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力軍,能夠自己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自己參與校本課程的研究性學習。

其三,在學生價值觀,人生觀尚未完全形為重要成的前提下,學生藝術實踐中教師的指導作用也顯得尤為重要。例如,在一堂寫生課中,我把學生分為四組,讓他們統一到操場上,然後分散,每個同學自己去找寫生對象。安排好任務後,我説三十分鐘後檢查,然後看了看錶,再看同學們,他們也是你看我,我看你,有的用嘴咬畫紙咬鑽筆,我説開始呀,他們仍無動於衷,一個大膽的學生突然説:老師,操場上空蕩蕩的,畫什麼呀?我説:同學們,仔細看看,咱們操場上有什麼呀?同學們都説,藍球架,單槓。我説,再往四周看看。“有樹,房子。”同學們都異口同聲,我因勢利導,:“第一組畫藍球架,第二組畫樹,第三組畫房子,第四組畫自行車。”同學們都找到寫生對象了。於是便分散開來,針對自己的寫生對象開始觀察了。通過這次課堂寫生實踐,我發覺到了老師指導作用的重要性。我們一方面在強調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的前提下,對於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正確引導,組織也不容忽視,因為我們必定受過專業的教育,人生觀,價值觀也相對形成,所以作為新課程的實施者,必須從着對學生負責,對自己負責的角度,做好自己應該做好的角色。

美術課是門技能,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審美能力的提高,藝術修養的形成,重要通過學生的藝術實踐來親身體驗,因此,新的課程改革也賦予美術教育工作者以新的任務,要求廣大美術教師以新的教學理念,方法對學生們實施教育,並能配合好其他各科教師,搞好課程資源

的整合,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潛能,創造力,培養適應二十一世紀社會、科技、經濟發展的國際競爭力的

中外國小美術教育管窺 論文

2014-8-13 1:15:49 不詳

近十來年,中國美術教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從頒佈《中國小美術教學大綱》之日起,以中國特色為 前提的基礎美術教育體系初步形成,特別是國小美術教育涉及面之廣大、體系之完備(大綱、課程、教材等) 讓人感到欣慰。然而,與境外發達國家、地區的美術教育比較起來雖各有優劣,但綜合權衡起來,又不得不承 認在許多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想就此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從美術教育的目的任務來看。

德國巴伐利亞州(1985年頒佈)國小美術教育目的任務是,為兒童提供自由繪畫的機會,激發他們豐富的想象力;使兒童在自己的藝術創造中得到快樂,發展他們多方面的創造能力;教師應指導兒童有意識地注意和觀察,在熟悉製作的工具、材料和技能基礎上,發揮他們的表現能力(繪畫語言和表達方式);參觀教堂和博物館,使兒童有機會看到真正的藝術品;使兒童在年度的節日慶祝活動中進行裝飾佈置和多種形式的遊戲 表演。

日本文部省(1980年實施)新訂的國小美術學習指導精神(目的任務):①培養具有完美人性的孩子;②培養兒童熱愛自然和社會的審美情操;③努力發掘每一個兒童獨立思考的創造性智能和技能;④造就輕鬆、活潑、充實的校園生活氣氛;⑤在尊重普遍道德原則的同時、對孩子進行適合其個性和能力的教育;⑥精選教學內容,調整授課時間;⑦各校謀求更加具有彈性的教育,即根據各地區兒童的不同情況,制定貼切可行、 各具創意的教育方式。我國1988年國家教委頒發的國小美術教學大綱中提出美術教育的目的是:①國小美術課應使學生掌握 淺顯的美術基礎知識和簡單的造型技能;②在教學中着重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愛國主義情感,加強品德 、意志的培養;③逐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形象記憶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

從大綱制定的教學目的來看,德國、日本的美術教育注重素質的培養,重視人的創造能力與評價能力,強 調個性形成,注意與其他學科的相互聯繫,把美術教育作為全面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美術的教育獲得全 面諧調的人,將生活樂趣、藝術實踐、社會服務三者統

一。我國的國小美術教育除了講究智力和才能的發展外 ,主要強調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掌握,特別考慮政治前提下的愛國主義為主題的美育。這説明中國在國小美術 教育立足民族的基礎和本國國情,正在逐步向以素質教育為主的方向轉換。

二、從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安排來看

德國、日本普遍重視美術,國小美術課時安排每週2—4小時,多於我國國小美術每週2課時(不能保證)的安排,從時間上保證了孩子們的學習。美術科在學校教育中與語言、數學等其它學科具有完全等同的地位。繪畫、立體制作和生活用品製作佔有很大比例。德國還把舞台表演與佈置(綜合藝術)納入藝術造型藝術進行學習。教學內容的安排非常廣泛,德國沒有統一的教科書,只有以大綱形式印發的教學建議,低年級不單獨開設美術課,內容的選擇幾乎由美術教學全國規劃。日本雖有美術教科書,也體現出很大的自主性和靈活性。教學內容做到以提示、啟發、引導為主,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實踐、創造能力。以國小一年級為例, 摘錄如下:

德國巴伐利亞州:①學習內容——用彩色鉛筆或粉筆進行繪畫(兒童遇到的人和物);學習目的——激發想象創造。題目的例子——我和我的圓錐形紙袋(德國風俗,新生入校第一天每人帶一個彩色圓錐紙袋);我喜歡的人;我們的街道;30號的孩子們;有兩個鼻子的女巫;山谷中旅行遇到了侏儒;修長的漢斯;肥胖的迪思。題目舉例——“這樣一個女巫”的教學,首先朗讀或講述,接用一個布袋木偶進行表演;兒童自己設想各種女巫,如天氣女巫,並描繪出她們的外表;爾後兒童繪畫;最後共同觀看完成的圖畫。

除以上內容外,還有②舞台的景象;③用管狀顏料印花;④用水彩色繪畫的基本常識;⑤填色畫;⑥觀看 圖畫等。

日本的低年級美術教學內容則包括:造型性的遊戲(玩砂、化粧等)、繪畫立體(泥塑、紙模型等)表現、製作使用物品和觀賞作品。教科書很少介紹作畫和製作的必要知識,而是以學生們的作業(作品)再配上簡短生動的文字啟發、引導他們去思考、想象、創造。課題有:《畫相撲》、《買果汁》、《到了花之國》、《 賀卡》、《請柬》等等。

我國一年級美術教學內容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為例:有基本形狀和色彩的認識;畫出生活中與此形相似的某些事物,如方的手絹、圓的氣球和三角形的小旗、製作拉花、小彩旗、泥塑小動物等。有些省編教材,像湖南新編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國小美術第一冊還有撕貼、折剪等鄉土美術內容。在教材內容的安排上,受大綱指導,考慮得很完善、很周全,在某種程度上優於國外,但在美術課時的安排上歸類為“小三門”(音、體、美)之末,絕大多數學校(特別是鄉村國小)是不能完成教學任務的。我國的國小美術還只能是起調節語、數主科的間歇課,課程設置和實施與大綱教科書形成一定反差。中國的基礎美術教育還需從教學的條件上來保證貫徹落 實。

三、從教學的條件上來看。

德國、日本屬於經濟發達科技先進的國家,有能力多途徑支持教育,在國小美術教育上充分體現出來。德 、日兩國各學校均有專門的勞動、美術教學。教學設施相當完備,除了必需的繪畫工具材料外,還有各種木工、美工造型機械的工具,便於學生製作不同材質的工藝物品,各種標本、寫生教具一應俱全,讓學生按需所取,潛心投入美術的學習之中。有些學校的美術教學條件是中國專業畫家都無法相比的。兩個國家的教師工作都很忙,地位也很高,教師必須取得相應較高的職業文憑和執照才能當一名美術教師。多數學校的校園環境和校外環境都注意藝術的影響,學生能夠經常去博物館、美術館、展覽館參觀、欣賞品位較高的美術作品。

中國的經濟起步遲,教育的投入很少,相比德、日的教學條件就顯得寒酸。大、中城市的國小美術教學條 件很不健全,師資素質較低,缺少場地和設備,加之對學校美術課程的不夠重視,中國國小美術以素質培養為 主導的教學還顯得很薄弱。

四、從課程教學形式來看。

德日學校課堂授課完全是開放式的。教師只是提出任務,稍加啟示,大部分時間都是讓學生各取所需,各得其樂,讓學生在成功裏進步,在失敗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教師是活動課程的準備者、組織者,只在學生有困難需要幫助時,教師才幫助他們,真正體現着以學生為主體。

我國國小課堂授課絕大部分採取的嚴謹的準備,一環一環進行教學程序,追求課堂的主動性,以保證完成教學任務,主要還是教師為主導,學生大多隻是被動地吸收。聽課看課都講究形式,實際效果如何是不管的。很多優秀的課,都只是以形式豐富多彩,像唱戲式的用上很多道具來評定的,講得細、講得全、講得穩,就是好。課堂授課還受到很多侷限,教者費心,學者費力。

課堂授課的開放與束縛、靈活與機械對學生一生的學習和工作有着深遠的影響。從近期目的來説,中國的基礎教學好,而長遠來説,各種能力,包括學習的能力就顯得比外國學生差些,不少升入高一級學校就讀的學生並不是掌握了創造性的學習方法,而是通過大量的加強補習或“勤學苦練”來取得的,造成了有些學生高分低能、動手能力差的狀況。德、日學生就顯得有魄力、有能力、有闖勁。

五、從教學效果來看。

德、日美術教育以全國的重視和有利的條件,保證了美術教育以至藝術教育的普及與實施,學生整體藝術 素質要比我國的高,以至於所有國民對工作、對生活的藝術品位都顯得高雅、文明,對工作對事業也就求新、求異、講究創造性。由於社會制度的原因,德、日中國小生在升學、就業的多種學科選擇中,還直接影響到美術素養的提高與發展。進入美術院校學習或從事專業美術的人才畢竟是極少數。這並不影響到國家的美術教育 的目的。像日本和光大學教授藤澤典明所説:“我們通過這個學科(美術)的教育,目的不是培養理解美術知識和掌握相關技能的?美術修養?的人,更不是造就畫家、雕刻家和圖案設計師,而是在普遍一般的教育中,透過美術的教育獲得全面諧調能力的人,而非偏重智育的不平衡的人。”我國的美術教育效果和現狀極不平衡,大中城市比鄉村要好,沿海地區比內地、比邊遠地區要好。全面發展尤為突出者有之,在國際繪畫、製作比賽中獲金獎者有之,畫家、美術家輩出,基礎教育好的一面是世界其它國家無法相比的。當然,這還得力於有條件進行校外培養教育的部門和家庭,從小從早望子成龍是中國教育的一種特殊現象。然而,破爛的校舍、缺少專業教師、沒有教學設備和沒錢上學的學齡兒童還客觀存在,這不 能不令人擔憂。中國美術教育要面向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經濟條件和不同受教育者,想必是艱難的。綜上所述,我國美術教育的規劃設想、前景是好的,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在教育的目的、教學的內容、 條件、效果上看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隨着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的基礎美術教育事業將在不遙遠的將來,躋身 世界先進行列。這在近兩年來湧現的新型寄宿制學校裏,開始得到體現,使我們看到了希望。湖南長沙麓山國際實驗學校憑藉一流的設施、一流的師資、一流的管理水平推行中、國小教育教學的整體改革實驗,其中在美術教育方面就有較大的教改舉措,並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現一併介紹如下:

1.完善美術教學設施,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學校備有專門的美術教室、專用課桌、石膏模型、畫板、 畫夾、實物投影儀、造型燈具等一應俱全。學生繪畫用的紙張、顏料、畫筆等工具材料,均由學校按需發給。 這樣既方便了教師指導,又有利於學生練習。

2.聘請專業教師執教,提高師資業務水平。學校在全省乃至全國範圍內選聘優秀教師,其中對美術教師的要求是很高的。凡被聘用的美術教師必須具有美術專科以上學歷,有專業強項,有三年以上美術教學經驗,有一定的教育教學成果,而且均須通過試教和試用考查。對正式聘用的美術教師,學校定期組織外出參觀學習 ,幫助他們積累經驗、開闊眼界、提高業務水平。

3.增加授課時量,保證學生訓練時間。普通班開足國家教委規定的美術課總量,每班每週兩課時。學校將兩課時連續編排,節約了課前準備和下課收拾用具時間,便於教師系統授課,保證了學生訓練時間。美術加強班的美術課每週安排6課時,另加4節課外活動,做到課內外有機結合。

4.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教學內容上以省編國小美術教材為藍本,參照其他教材和用書,靈活 的選擇,充實了兒童想象畫、記憶畫、手工製作、立體構成等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以啟發誘導、遊戲活動為 主,注重培養學生觀察、想象、實踐創造的能力。

5.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優化教學環境。在美術教學方面,學校經常舉辦作品展優、組織參加各級繪畫比賽、促進學生的學習勁頭。同時重視隱型教育對學生美育的影響,隊報班刊、宣傳櫥窗的內容定期更換;教室內和走廊上張貼着偉人畫像、格言;會議室、活動室及大廳裏懸掛着精美的壁畫或名畫;校訓、誓詞及巨幅標語鑲嵌在潔白的牆壁上……這一切的一切無不給學生以美的薰陶,愛的啟迪。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髮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得以大大地提高。兩年來,學生的美術作品在省、市級刊物上發表的有20餘幅 ,在市級以上競賽中獲獎的有110多件。

第三篇:國小美術教學論文

國小美術教學論文 ——感受顏色

克東縣第三國小王福剛

新美術課程標準要求在學習內容上改變專業化傾向,通過活潑的教學活動,使學習內容變得鮮活充實,易於被學生控制。在國小階段,培育學生對顏色感受能力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顏色知識屬於美術基礎知識的範圍,其中的對比與協調是較專業性的。《顏色遊戲——對比與協調》一課,我便嘗試綜合美術,音樂、文學等多種藝術門類,讓學生在自主探究、體驗,感受中理解顏色對比與協調不僅僅存在於人們生活的衣食住行,在我們所熟悉的音樂、文學作品中也是能體現的。

在遊戲中感知顏色:

上課開始時,教師出示學生熟悉的三原色、三間色,接着讓學生辨識:感知五彩繽紛的色相。

計“找朋友”的遊戲活動,先讓學生在紙片上塗出自己喜歡的—種顏色,根據紙片上的顏色“找朋友”。如教師提供的紅色,提問:哪些顏色與紅色可以成為“朋友”?把它找出來,貼到紅色周圍。由此學生感知色相接近地顏色組成的協調色畫面。針對沒有被選出的顏色,讓學生説説不配成“朋友的理由,教師引導學生明確常見的紅色與綠色、橙色與藍色等對比色。(在此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感受顏色對

比與協調在視覺、心理感知上的差別,為下一步教學做好籌備)。

老師創新教學的平台,介紹教育及教學研究前沿動態,討論當前我國基礎教育課程實踐研究和理論研 究中的各類課題和觀點,探索最佳學習之方法,交流個人學習的心得,關注中國小課程教與學,關注網絡平台教學、教學新技術。

於生活中尋找顏色:教師整頓學生的發言,揭示課題(課題的展示要體現顏色的對比與協調)。提問:顏色規律中的對比與協調在生活中有嗎?與生活有怎樣的關係?帶領學生先在教室內找一找(教室環境佈置,學生服裝等方面的顏色搭配),再讓學生在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中找一找(學習、生活用品等),由學生自己説一説找到的顏色對比與協調。學生欣賞一組生活中的圖片(多媒體展示),教師引導學生感受在生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運用對比色與協調色能提高人們的生活品味,獲得顏色搭配所帶來的美的享受。同時,也可引導學生明確生活中顏色對比與協調的辨證關係。

聽音樂中感受顏色:接下來教師與學生一起欣賞一段樂曲,如民樂合奏曲《春江花月夜》,邊聽邊領導學生感受音樂的節奏、旋律,讓學生隨着恬靜精美音樂進入平靜凝思,然後在豐盛內心體驗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學生交換自己的奇特感受,教師提醒:節奏舒緩、旋律精美流利的音樂湧現的是一幅協調色的畫面。第二遍聽賞的過程中伴隨圖片、配音解説一起進行,調動學生的.視,聽等多種感官去

領悟音樂與協調色的關係。再欣賞第二段樂曲,如民樂合奏曲《金蛇狂舞》,着重讓學生感受樂曲中激越的鑼鼓聲所渲染的熱鬧歡騰氣氛。教師用言語、身體語言促使學生跟隨音樂一起動起來,學生體驗着樂曲的旋律昴揚,熱情洋溢,感受着此時的顏色搭配所體現的強烈對比。(此過程擴大了音樂文化的視野,體驗藝術的通感,獲得美的享受,發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背誦古詩中領悟顏色:伴隨着樂曲《金蛇狂舞》,教師發出“誰持彩練當空舞”的感慨,過渡到出示古詩讓學生讀,如古詩“接天蓮葉無限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領導讀出詩句的音律。提問:讀詩時聯想到怎樣的畫面?你能感覺到哪些顏色?學生感知出綠的蓮葉、青的碧水,紅的荷花互相映襯對比。分小組交換其它古詩中從時間和空間方面寫景,富於詩情畫意。領悟詩人用飽蘸生活的彩筆,發明出多姿多色的詩篇,刻畫出多彩的神韻,由栩栩如生的形象傳達出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出示一些冷暖色彩對比強烈的圖片讓同學們感受和分析色彩在畫面當中的重要性和對比感,也可以讓學生體會在冷環境中和暖環境中的親身感受,從而體會到色彩的感受效果,這個世界離不開色彩的,本身世界是多彩的豐富的,從我們的想象和精神上也應該豐富和飽滿起來,從而更好的運用色彩,創作出更好的美術作品來。

第四篇:國小美術教學論文

國小美術教學論文

睦洲鎮新沙國小譚桂平

2014.1.12

美術是種美,在教學過程中我覺得我們應該注意採用鼓勵教學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用欣賞的眼光去審視學生的每一幅習作,注重培養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與參與意識,力求達到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協調統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以下是幾點體會:

一、 鼓勵審美個性,培養審美意識

鼓勵審美個性,即是鼓勵學生不僅僅能學會欣賞藝術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審美判斷。美學家曾經説過:“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同一審美對象,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經歷、學識和情感個性,就會有不同的審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能事先就給某一審美材料規定一個統一的評價標準,而是充分地發揮學生的審美感受,鼓勵學生用自己獨特的視覺感受看藝術作品,使學生的情感與對象產生共鳴,審美的想象力自然會得到自由的發展。如:在欣賞梵高的《向日葵》時,我僅僅介紹了作品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情況,便讓學生看畫,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氣氛,並要求學生看畫的同時思考下面的問題:畫的是什麼?怎麼畫?色彩、用筆有什麼特色?哪個地方給你感觸最深?然後,鼓勵每個同

學都説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單純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強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筆觸形成的視覺衝擊力;有的領略到的是一種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則從作品中體會到生命被壓抑而發出的納喊;有的則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團火焰,這是愛的最強光。可見,鼓勵學生的審美個性,可以啟發同學們對審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複雜性和深遠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

二、 鼓勵自我體驗,激發參與意識

鼓勵自我體驗,即是鼓勵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對材料的接觸感悟和多次的嘗試,從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關的美術技能技巧。特別在美術工藝課裏,我從來不要求學生依照範畫樣本製作,用什麼形式,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怎樣粘貼?不作統一規定,而是讓學生自己對材料進行反覆觸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試驗,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和理解:原來,工具材料有這樣的性能特性;步驟不但可以是這樣的,還可以是那樣的;不但可以採用這種方法,還可以採用那種方法。在體現水彩畫、中國畫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點時(版權歸本站),更要注意鼓勵學生親自動手,從初次作畫的失敗到反覆嘗試練習後掌握工具的性能,從潤筆、着色、用水、點墨、行筆的體驗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從而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另外,我還鼓勵學生多寫生,多觀察,多總結,每節寫生課都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分析大自然事物的形態特徵,在真實的事物面前觀察表現比對着範畫臨畫要形象生動得多,學生對形象的掌握也會更快而且準確。在圖案創作

方面,通過錄像、圖片、標本、實物等讓學生自己觀察、分析,鼓勵學生自己去總結概括它們的造型特點,結果同學們所創作出來的圖案造型比起教師僅出示圖案範畫讓學生欣賞參考製作出來的效果要好得多,圖案作業造型要豐富、生動得多。

三、 鼓勵藝術表現,激發藝術創造

現代美術教育家伊頓説:“教育是一種勇敢者的探險——尤其是藝術教育,因為它涉及到人類的精神創造。”可見,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因此,我十分注意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藝術才華的空間,以提高學生的藝術創造力。在教學中我從來不隨意扼殺學生作品裏所體現的與眾不同的東西,因為美術不同於某道數學題只能有一個答案,美術作品的美具有多樣性,需要從不同的視覺角度去欣賞和評判,否則條條框框太多會限制學生的創作思路,使學生的作品顯得千篇一律,缺乏個性與活力。所以,不管學生的作品顯得誇張還是平淡,細膩還是粗獷,熱情還是寧靜,奔放還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內在的含義,是學生思維創造性的結晶,是學生心靈的反映。作業評講時我注意多講優點,多肯定學生具創造性的一面,激發學生創造、表現美的慾望,這樣做,同學們自然會變得更大膽、更充分、更主動地用自己的繪畫語言與外界交流,這樣才會給學生的藝術表現提供一個有利的條件。因此,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而且還要以一份真誠的心與學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見、交朋友、交心。讓同學們的藝術表現熱情培養起來,並留一個空間,讓學生的藝術個

性表現出來。例如引導學生以“我愛家鄉風光美”為主題創作一幅風景裝飾畫,課前我先佈置同學們回到自己的村子裏走一走,看看那一處景象你認為最能代表家鄉的美。上課時我先講了一點風景裝飾畫的基礎知識,然後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觀察談談想法,結果由於每一個同學的生活環境、心理個性等都不同,他們對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樣。有的認為熱鬧的市場能體現家鄉的繁榮景象美;有的説寧靜的小街美;有的説幽靜的村前小園美;有的認為田野的春天大遍莊稼綠油油是生命的美,秋天碩果累累是豐收的美??。課堂活起來了,同學們的腦子動起來了,我對同學們細微的觀察、深刻的體會都一一給予充分的肯定,同時鼓勵同學們把自己的感受表現出來,並啟發學生思考、嘗試用怎樣的表現形式最能將自己獨特的意境構思表現出來。結果,同學們的作業沒有雷同,內容與形式都非常豐富,且較充分的體現了家鄉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可見在美術教學中,注意鼓勵教學方法的運用,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對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第五篇:國小美術教學論文

2014論文.美術科

感受色彩

摘要:本文通過從遊戲、生活、聽音樂、欣賞優秀作品這幾點去感受色彩、理解色彩、觀察色彩。

關鍵詞:感受、理解、色彩、美、觀察。

一、色感的培養要從小開始。

新美術課程標準要求在學習內容上改變專業化傾向,通過生動的教學活動,使學習內容變得鮮活充實,易於被學生掌握。在國小階段,培養學生對色彩感受能力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色彩知識屬於美術基礎知識的範疇,其中色感是學生對色彩的感覺,一個人好的色感是要從小培養滿滿積累起來,比如看一條金魚,有的人只看到金色而有的人且看到金色、紅色、綠色......還有金魚受環境色的影響也有當時的環境色。這就是色感好與不好的差別。因此對於培養學生的色感我總訣了以下幾點方法。

色彩存在於我們生活中的衣食住行。 我嘗試綜合遊戲,生活、試驗、欣賞等讓學生在自主探究、體驗,感受中理解色彩感受色彩,

二、在遊戲中感知色彩的變化、對比與協調。

在上課前準備三個杯子,分別倒滿紅、黃、藍三種顏色。讓學生猜在紅色中倒進黃色會出現什麼色,在黃色中倒進藍又是什麼色,在

藍色中倒進紅色又會變成什麼顏色,讓學生親手倒一下,看看顏色的變化。再出示幾中顏色讓學生調。 看誰調的顏色最像,以“找朋友”的遊戲活動,先讓學生在紙片上塗出自己喜歡的—種顏色,根據紙片上的色彩“找朋友”。如教師提供的紅色,提問:哪些顏色與紅色可以成為“朋友”?把它找出來,貼到紅色周圍。由此學生感知色相接近地顏色組成的協調色畫面。針對沒有被選出的顏色,讓學生説説不配成“朋友的理由,教師引導學生明確常見的紅色與綠色、橙色與藍色等對比色。最後教師出示色環圖,告訴學生哪些是對比色,哪些是鄰近色。(在此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感受色彩對比與協調在視覺、心理感知上的區別,為下一步教學做好準備)。

三、在生活中尋找五彩繽紛的色彩,讓學生感知色彩的對比與協調。

提問:色彩規律中的對比與協調在生活中有嗎?與生活有怎樣的關係?帶領學生先在教室內找一找(教室環境佈置,學生服裝等方面的色彩搭配),再讓學生在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中找一找(學習、生活用品等),由學生自己説一説找到的色彩對比與協調。學生欣賞一組生活中的圖片(多媒體展示),教師引導學生感受在生活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運用對比色與協調色能提高人們的生活品味,獲得色彩搭配所帶來的美的享受。同時,也可引導學生明確生活中色彩對比與協調的辨證關係。

四、聽音樂感受色彩。

聽音樂感受色彩:接下來教師與學生一起欣賞一段樂曲,聽的過程中伴隨圖片、配音解説一起進行,調動學生的.視,聽等多種感官去領悟音樂與協調色的關係。教師用言語、身體語言促使學生跟隨音樂一起動起來,學生體驗着樂曲的旋律昴揚,熱情洋溢,感受着此時的色彩搭配所體現的強烈對比。此過程將會擴大學生對音樂文化的視野,體驗藝術的通感,獲得美的享受,產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背誦古詩中領悟色彩:伴隨着優美的樂曲,朗誦古詩“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指導讀出詩句的音律。提問:讀詩時聯想到怎樣的畫面?你能感覺到哪些顏色?學生感知出綠的蓮葉、青的碧水,紅的荷花互相映襯對比。分小組交流其它古詩中從時間和空間方面寫景,富於詩情畫意。領悟詩人用飽蘸生活的彩筆,創造出多姿多色的詩篇,描繪出多彩的神韻,由栩栩如生的形象傳達出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五、欣賞優秀作品觀察色彩。

任何物體的色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認識色彩的觀察唯一正確方法就是整體觀察、互相比較,分析和發現色彩的大關係。整體觀察是為了把握和控制畫面的基本色調和大的色彩關係而對描繪對象的整體進行全方位的觀察,比較是整體觀察的深化,是認識客觀對象的第一要素,有比較才有鑑別。只有通過對物體間的色相、明度、純度、冷暖等進行反覆比較,分辨色彩傾向,尋找色彩之間的微妙變化和差異,才能掌握對象諸種因素的正確關係。色調是指各種顏色不同的物體所構成的色彩在明度、冷暖、色相、純度等方面的總傾向,也指一

幅畫的主要特徵,大的色彩效果,是一幅畫的總體面貌。調子之間的比較,目的是為了確定調子的明度、冷暖和色相的傾向,使描繪內容有一定的氣氛特徵,統一本來彼此不協調的色彩。調子起着色彩的支配作用,色調不統一時畫面會產生紊亂。因此,首先要看到一個整體的、和諧的大小色塊所組成的總的色調特徵,其次把對象、光源、環境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全面的觀察比較,在整體比較中捕捉色彩。如早上的景物,受光面在陽光色的暖調之中,暗面受天光影響而統一於冷調之中。當冷暖調不明確或較亂,則色調也不統一。教師課前在網上下載優秀作品,上課時在多媒體出示作品圖片,讓學生欣賞,每一副作品都讓學生去看去説,教師只要問(這副作品畫的是什麼?它的主要色彩是什麼顏色?什麼色與什麼色是對比色?什麼色與什麼色是鄰近色?它們之間協調嗎?怎樣畫更好看?)

zohoo小編推薦其他範文:

國小美術教學論文

國小美術教學論文

國小美術教學論文2

國小美術教學論文丁明哲

國小美術教學論文:談創造教育與美術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13wj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