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教學論文 國小數學(推薦53篇)

教學論文 國小數學(推薦53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53篇《教學論文 國小數學》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教學論文 國小數學》相關的範文。

教學論文 國小數學(推薦53篇)

篇1: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如何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在有些課堂教學中,常顯現出許多弊端,如漠視學生的能動意識,不為學生創設活動時空條件等。這些顯然與《課標》所提倡理念、精神相違背。課堂的中心目標是促進學生的有效發展,因此而言,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真正成為學生髮展的天地。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我認為先決條件應該是讓學生在課堂中“活”起來。

“活”起來,即不呆板,不被動,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那怎樣才能是學生在課堂中“活”起來呢?下面就談點自己的看法。

一、巧設民主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想要營造一個民主、平等的教學情境,首先就要教師以微笑的面容、親切的話語、飽滿的激情去感化學生、親近學生。並且教師還要善待學生,當學生出錯時,老師不訓斥,不懲罰,要耐心指導,當學生取得點滴進步時,應給予及時地肯定,並鼓勵他們。如:我在教學時,將自己也列為學習的一員,與學生們一起操作,一起討論。對錶現出色的學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來表揚他們,對學困生不厭惡、不指責。更是耐心地指導他們、鼓勵他們。常鼓勵他們説“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來”等。使他們感到老師和他們一起動腦,一起學習。這樣就慢慢地打消了學生對老師的懼怕和隔閡的心理,於是在輕鬆愉快地合作學習中完成了學習任務。

二、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動力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份。學生只要對學習發生了興趣,就會促使各種感官,共同引起對學習的高度注意,從而為參與學習活動提供了最佳的心理準備。在教學中,教師應從實際出發,確立教學方法和手段,努力創造一個和諧、輕鬆的學習氛圍。如我在教學生朗讀《可愛的草塘》課文時,讓學生先看看課文,喜歡讀哪個自然段,就讀哪個自然段。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子就被挑逗起來了。朗讀之後,教師根據學生朗讀的情況,或表揚、或指導、或聽範讀後再讀,再一次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向前邁進了一步。

三、提供參與機會,提高學生參與意識

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獨立活動的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在活動中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天地,能表現自我。一位教師在教學《雨點》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充分體悟課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場景。他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組織學生自讀,在自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如“睡覺、散步、奔跑、跳躍”理解並在小組內討論,通過討論,教師認為學生對“睡覺、散步、奔跑、跳躍”理解還比較抽象,他又組織學生通過表演來理解、體會。在動作表演中,他發現一些學生表演動作不到位,動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豐富,他又通過評議來引導學生重新體會。一節課,學生始終在他自然順暢的導引之下,自主學習,自主閲讀,自主感悟,實現重點訓練項目人人都有參與機會。每一名學生都參與了對重點詞語的理解,並以此為契入口,突破了本課的學習難點,順利的完成了學習目標,課堂也一改沉悶的局面,學生在課堂上也“活”了起來。

總之,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創設輕鬆、和諧的教學氛圍,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有了自由輕鬆的學習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篇2: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國小數學多樣化作業如何設計

愛因斯坦説:“當你把學過的知識都忘掉了,剩下的就是教育。”這句話意味着我們的數學教學要從知識本位轉向學生本位。課堂教學如此,作為反饋課堂教學效果之一的作業也應如此。但平日那種周而復始、形式單一的作業已使學生成為一個“機械工”,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創造性受到壓制。為此,作為一線教師在不斷改革課堂教學的同時,還要改變原有的作業觀,認識到作業也應順應課改要求,展現出全新的形態。

這就要求教師能用新課標理念指導作業改革,從注重人的未來發展、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角度去考慮,來提升數學作業的設計理念。認識到作業不僅是做習題,而且要做與習題有關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感悟,在模擬知識被發現的過程中去探索、去創造。使作業成為學生了解生活、瞭解社會和了解科學的載體,使作業成為學生開發潛能、體現個性和培養能力的場所,作業才能真正發揮最佳效果。因此,筆者認為在新課堂觀下與之匹配的新作業觀呈現給學生的應是開放的、整體的和多元的。即以多元的形式,展示開放的內容,採用有效的策略,促進知識的整體優化。那麼多樣化作業設計如何切入呢?

一、操作性作業——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

這類作業主要來源於例題和練習中涉及圖形與幾何的內容。國小數學中幾何知識的內容主要分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兩大板塊。研究圖形的位置、特徵、公式計算等內容時常常需要做一些教具、學具來幫助學生理解。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可讓學生親手製作,通過親身體驗搭建起知識結構物化與內化的橋樑來促進知識的理解,並在課堂上對其作品進行展示。這不僅是知識的運用,更是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的綜合發展。這類作業又可細分為手工類、美工類和拼圖類作業。

1.手工類的作業

完成此類題目時,教師應適當地給學生一些有啟發性的提示語,比如可選用哪些較方便的製作材料,大體的製作要求等。如:在學習《角的認識》前,讓學生動手製作角的模型,材料可以是牙籤、小棒或硬紙條等,通過動手製作來體驗角的特性

2.美工類的作業

完成此類題目時,教師可讓學生準備一張白紙,大小自定。並提醒畫圖時注意確定比例。在正確畫圖的基礎上還可根據個人喜好進行自由發揮。例如,學習了方向和位置後,家庭作業就是:自行設計一張公園導遊圖,畫出主要景點和景點間的線路。結果,學生在上交的圖中除完成老師規定的要求外還畫上了便利店、洗手間等人性化設施。由此,在完成過程中真實體驗到了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3.拼圖類的作業

完成此類題目時,要求先動手拼一拼,再把拼後的作品粘貼在紙上或結合拼的過程在紙上用數學語言或符號描述出來,讓過程性的知識留下痕跡。例如,學習了圖形的拼組後,家庭作業就是:請你按要求剪一剪,拼一拼,並把結果貼在紙上,寫出發現的結論。學生通過嘗試,很清楚明瞭地發現了圖形之間的關係。

諸如此類的作業,能讓學生在操作中明事理,更好地瞭解形體知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二、實踐性作業——培養學生的數感

這類作業主要來源於例題和練習中涉及量與計量的內容。國小數學中量與計量的主要內容有:長度單位、重量單位、時間單位、面積和體積單位。這些計量單位的進率不完全相同,且有些量的認識又比較抽象,學生在這方面的感性認識相對比較貧乏,造成學生對量的觀念的正確建立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師光憑口頭説教或大量練習並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體會。因此,我們需創造實踐條件、提供實踐途徑,通過切身感受,來加強觀念的認識。在設計此類題時,要求教師自己應對這些量的觀念有正確、清晰、完整的認識。學生在學習此類知識時應做到人人練習、多多練習,加強實踐,增加感受。例如,學習了《克與千克》後,家庭作業就是:“掂一掂不同的實物,估一估,稱一稱等,感受1千克和1克的質量。”學習了《千米的認識》後,讓學生繞着400米的操場走兩圈半。通過親身實踐,學生自然而然地對知識有所體驗,促進理解。

諸如此類的作業,旨在以各種活動形式為載體,幫助理解知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三、調查性作業——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

這類作業主要來源於例題和練習中統計與概率的內容及其他內容中的一些小調查。國小數學中統計課程的教學核心目標在於培養學生通過數據來分析問題的統計觀念與隨機意識。 學生在統計的過程中能瞭解知識形成的來朧去脈,感受數學知識的價值。

在設計此類題時,教師應對相關的統計專業知識有正確的認識,注意知識的科學性。而且應事先考慮到學生在統計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干擾因素,進行必要的提示,排除影響對正確知識習得的無關因素。如: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量關係後,家庭作業就是:讓學生調查爸爸媽媽的身高和體重,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成年男子和成年女子的標準體重。並算出爸爸和媽媽的體重,與標準體重進行比較,最後得出結論。

諸如此類的練習,訓練了學生找信息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聯想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了學生的獨立意識、主體精神等優秀品質的形成。同時,在參與過程中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也得到提高,從而實現知識更好地為生活服務

四、查閲性作業——拓展學生的數學視野

這類作業主要來源於例題之後的“你知道嗎”,人教版中在很多例題結束後都有一塊這樣的內容。這些材料有介紹數學知識方面的內容,有介紹社會常識、生活常識、自然知識方面的內容,有數學史話,或專門介紹某個領域、某個方面的發展過程;有跨學科介紹最新研究成果的……但在教材上一般介紹得比較簡單。

因此,可抓住這塊內容進一步研究。通過上網查找或翻閲有關書籍,使學生更詳細地認識瞭解和補充完善知識,從而實現對教材內容的全面理解和準確把握。同時,此類知識往往是數學家經過長時間研究後得到的辛苦成果,藴含了人類的千年智慧,體現了數學家們百折不撓的鑽研精神和數學的文化價值,增加對數學史的瞭解,達到教學與愛國主義教育相互滲透、提高國小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設計此類作業時,教師應事先進行查找,對知識有全面正確的瞭解,使自己的專業功底廣博深厚,並留心發現學生在查找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為學生能較順暢地完成任務提供保障。

五、整理性作業——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

這類作業主要來源於每個單元結束後的“整理複習”。在每一單元新授結束後都可用,尤其適合中高段學生。這一板塊的內容是重在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重新梳理,旨在形成清晰的脈絡,從而為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因此,可讓學生先回顧所學知識,再用喜歡的方式進行整理。在設計此類題時,要求教師對知識的橫向、縱向聯繫和重難點知識都應做到胸中有數,瞭如指掌。剛開始訓練時,只要求能清楚、準確、全面地整理出知識即可。經過幾次練習後,學生基礎好的話,還可以針對梳理出的每一個知識點進行相應的舉例,寫出解題的提示、完整的解題過程和注意事項。並自行出幾道同類型的題目。這樣的話,學生其實就成了一個小小的編書者。

總之,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和類型,設計多元的有效的練習是個長期的課題。需要我們一線教師認真研讀課標精神,細心挖掘教材內容,設計開發出最利於學生長遠發展的“做”作業資源。拉大作業的“長度”與“寬度”,讓我們的學生在“做”數學作業的過程中,既能掌握學習和生活必備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更要學會創造,還要放遠目光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生活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在享受多元作業的樂趣中發展自我!

篇3: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心理健康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而健康的心理是國小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以人為本、育人育心,對國小生進行健康的心理品質教育,幫助學生化解學習心理困擾,調節和優化學習心理狀態,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是每位教師的責任。為此,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下面筆者就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談幾點看法。

一、創設愉悦情境,進行心情教育

在數學教學中常常會出現教師苦囗婆心地講解而學生卻無動於衷的現象。這是因為師生的心向不一致,師生之間沒有產生積極有效的心理效應。因此,教師要合理運用“心理效應”這根調控槓桿,來促使學生積極向上,形成樂觀愉悦的學習情緒,從而提高課堂教育教學效率。

1.調控情緒。教師走上講台的時候,如果精神煥發、情緒飽滿,講課有條有理,鏗鏘有力,學生聽課的情緒也會為之一振,並會以高度的注意力、熱烈而緊張的心情聽課。反之,若教師無精打�、隨隨便便,學生也會情緒低落,心不在焉。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國小生好動、好奇、好表現的心理特點,讓學生多動口、多動手、多動腦,在學習活動中主動與他人交流,尋找時機進行自我表現。如“三角形�冉嗆汀幣豢蔚牡既耄�要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使之高漲,筆者�用了猜一猜“三角形�冉嗆褪嵌嗌俁齲俊閉庖蛔釵�直接、最有效辦法引入新課。它既能極快地喚起學生的高度注意力,又使學生產生興趣,進入生機盎然的學習境地。(1)讓學生相互競猜。教師手上分別出示一個鋭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讓全體學生競猜這三個三角形�冉嗆透魘嵌嗌俁齲空庖簧杓剖親プ⌒⊙�生好奇、好問的心理特點,有意讓學生競猜:以上三種三角形的�冉嗆筒灰謊�(多數學生誤為鈍角三角形�冉嗆妥畲螅�,以此激發學生不甘失敗的好勝心理,同時引起對新課內容的注意。(2)讓學生動手實驗。由於學生在上場競猜失利後不甘心,促使他們在實驗中去發現。學生產生疑問:鋭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度嗎?此時,學生大腦皮層的優勢興奮中心迅速形成,智力活動異常活躍。於是,老師就在學生這種“憤悱”心理狀態下進一步驗證以上三種三角形的�冉嗆褪欠褚謊�。總之,教師應極力營造活躍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表現出對教師充滿期望和信任感,從而形成一種積極的學習情緒。

2.挖掘教材。國小數學教材中藴含着十分豐富的情感素材,教師們應積極認真去挖掘。如筆者在教學“倍數與因數”的課堂練習中設計了這樣一道題:寫出6的所有因數1、2、3、6後發現,1+2+3=6,又回到6本身。

二、預設客觀情境,進行自評教育

2011年版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習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瞭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結果,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教師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重視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而學生的自我評價是學生對自已的學習過程進行自我觀察,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判斷與分折的過程,是一種自我審視的行為。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主要�用以下形式。

1.在發問後自評。在課堂教學中應多鼓勵學生大膽發問,因為學生的發問是思考了的結果,而教師的提問只是為了使學生思考。學生的發問比答問更值得教師和同學們的鼓勵評價。發問後還應讓學生分析比較,及時反思,從而對學習方法和心態進行自我調整、自我完善,減少不良心理因素的干擾。如教學“生活中的比”的第一課時,課前筆者讓學生觀察多媒體大屏幕上的中國國旗(尺寸大小不一樣的三面),這時大多學生髮問:“老師,雖然這三面國旗的大小不一,但看上去比例很協調、很美麗的。”有個別學生質問:這三面大小不一樣的五星紅旗究竟哪裏相同呀?筆者抓住這一極好的時機對學生的發問予以積極的評價,同時也讓大家進行自我客觀的評價。接着,筆者用方格把這三面國旗全覆蓋,讓學生分別數一數三面國旗的長邊與短邊各是幾格?長邊與短邊的比都是多少?促使學生進一步去思考、去探索新知識。

2.在創新後自評。創造性是課堂教學的精髓。我們不但要提倡創造性地教,更要鼓勵學生創造性地學。創造教育指出:要促進學生創造能力的發展,可採取激勵辦法來促使學生思維靈活地從各種不同角度,去觀察分析認識客觀事物,積極主動地去尋找最佳的獨創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在學習“百分數應用”後,筆者用“李大媽按年利率5.85%存了3000元錢,到期共取回了3877.5元,李大媽這筆款存了幾年?”這道題來測試學生的解題策略。筆者把學生列的算式都一一板書並及時地給予評價,接着讓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和自我評價。這樣讓學生在相互評價與自我評價中獲得批評與自我批評的良好心態,有利於學生自主性和創造性的發展。

三、巧設障礙情境,進行挫折教育

教育心理學明確指出:當學生學習有困難時,就會出現某種失敗的心理挫折,此後教師所要講究的接觸方式就是及時鼓勵。只有鼓勵才能幫助學生轉化受挫的心態,對不同程度的學生要�取不同的方式,使之儘快在克服挫折後獲得重新嘗試成功的勇氣和力量。

1.巧設障礙。教學中可巧設一些似是而非的、有意讓學生一時陷於學習困難的失敗情境,其實就是教師故意為難他們,目的在於教育他們懂得每個人在學習上都會有失敗,從而幫助他們調整自視過高的不良心理。如筆者在教學“分數化小數”時,課前巧設一場師生判斷比賽(指名數學科代表上台在黑板上任意寫出一個最簡分數,讓全班同學與老師判斷這些分數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數,正副班長做公證員用計算器驗算)。在學生沒有發現規律前總是將分數的分子除以分母,判斷結果總比老師慢。這樣設計是有意讓學生比賽失利受到挫折,並讓學生在學習挫折中產生質疑。這樣既為學生提供了暴露錯誤思維過程的機會,又是為學生對自已的學習能力評判有個正確的心理暗示。

2.迎戰挫敗。學生在探求知識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迷茫挫敗的感覺會成為他們前進的障礙,使他們產生鬱悶急躁、自暴自棄等不良情緒,對學習喪失信心,甚至開始厭學。這時教師要巧設育人環境,充分利用心理效應的“信任、期待”的情感去影響他們,教師一個親切的微笑、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期望的眼神,把師愛的陽光和雨露灑向每一位挫敗者,耐心地幫助他們分析尋找教訓並激勵他們迎戰挫敗,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總之,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雖然相對於其他學科來説有一定的侷限性,但並不是無跡可循。只要我們真心專研、精心挖掘、用心去做,一樣能從公式、定理、性質、規律、概念、例題等這些抽象的、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中“挖掘”出我們所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滲透的素材來。

篇4: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不久前屠呦呦女士獲諾貝爾獎更是向世界證明了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也展示了中國自主創新研究能力的不斷加強。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和世界強國,可中國的學校教育歷來被詬病為應試教育,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和國外的學生天差地別。創新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是社會發展的活水源頭。而創新能力的培育在學生的幼少年則顯得至關重要,作為數學教師,創新教學的有效落實不僅需要教師與時俱進,摒棄傳統陳舊的教學觀念,更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當今國小數學的創新教學至今仍面臨許多問題,需要引起每一位教師和學生的重視和注意,現筆者就國小數學創新教學這一問題提出了一些見解和觀點。

一、創新教學方法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過去的課堂中,教師拿着課本,在講台上講,學生在下面聽,這種滿堂灌式的傳統教學佔據着重要的角色,教師也是説一不二,學生奉教師之言若聖旨,可隨着教育的不斷髮展和學生總體素質的增高,新時代也要求教學方式做出新改變,過去的教學方法對於各樣的學生而言已是供不應求,這就需要教師針對學生的綜合特點,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探索。這裏舉出一個情境教學法,就是在教學中有目的的引入或者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感知和體驗教學內容,這對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具有很好的引導和形象感知效果。只有學生好奇心被調動了起來,學習動力足了,自主學習之下會比強行灌輸更有效果。在教授物體體積時,我拿出了幾個學生常見的物體,籃球、黑板擦、文具盒。最後在這個實驗的引導下,學生對體積有了這樣的感性認識:物體不僅要佔空間而且有大小之別,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建立體積的概念。學生在實際觀察感知當中,才能得到真正的數學知識,此時學生的活動要比教師灌輸給他們的印象要深,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一個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才是實實在在的學習的主人。數學思想指導着數學方法,數學方法是數學思想的具體表現。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直接省略必要的引導和案例講解,直接給出公式和方法,讓學生反覆練習,記憶掌握。這無疑會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動性,故而在後期的教學中,教師既要注重課本上知識的傳授,更要通過課程初期的引導和情境創設,讓學生聯繫生活,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和思想方法的指導。

二、創新師生關係

數學相比於其他學科,任務比較繁重,內容比較雜多。很多教師一堂課上完,都是慢慢的數學公式和題目,師生之間的互動空間也被擠佔,教師的形象也變得嚴肅呆板,數學也變得枯燥乏味了起來。要建立創新的師生關係,一定要改變這種狀態,轉化傳統的教師角色,教師放下身段,和學生做朋友,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像以前我曾經碰到這樣一個學生,他在課堂中指出了我書寫的一個錯誤,事後這個學生反而給我道歉,説讓老師課堂上尷尬不好意思了。第二節課我就在課堂上公開表揚了這名同學,也鼓勵學生要敢於質疑、敢於提問、敢於和老師交流,這對學生的知識學習和創新人格培養都是尤其重要的。同時這裏引用一個“相機誘導”的教學理念,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學習就象呼吸一樣自然,好為人師的我們往往會做出一些費力不討好的事,弗雷登塔爾説:泄露一個可以由學生自己發現的祕密,那是“壞”的教學法,甚至是罪惡,而“相機誘導”也並不是一時半刻就會的,需要我們有深厚的功底。對於課的處理,離不開教師個人的見識,而要形成見識,則要靠數學的功底,更要靠教師的使命感、職業意識和責任心。我們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讓學生在對概念與原理的深刻理解中學習技能,而不是單純的記憶與模仿。

三、創新評價模式

數學評價是檢驗學生學習情況的一個重要方式,同時對於教師感知自身教學效果有個更客觀的認識,在應試教育階段,考試可以説是唯一的教學效果評價,這種片面的學習評估實則不能完整的反應出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更應該結合考試和課堂表現綜合考量一個學生。制定合理的評價模式,這種模式應該是立體成體系,客觀多方面的評價模式。我在數學教學中曾經引用過2―2―6的評價體系,就是學生課堂表現佔二成、平時課堂作業完成佔二成、階段性考試測驗佔六成。這對於評價學生學習成果無疑更加全面客觀。學習效果評估作為教學質量的檢驗手段,具有對師生的激勵和導向作用。既能讓學生感知薄弱的知識環節,激發學習動機,強化競爭意識。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鼓勵性評價,從尊重、愛護、平等的原則出發,對學生實施積極的、適度的和科學的鼓勵性評價,強化學生自主創新學習的內驅力,體現出教師評價的創新。對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差錯的學生,要以寬容、諒解、和謁的態度對待他們,允許他們再想一想,既使是重複別人正確答案,也應給予肯定,使他們從中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

篇5: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摘要】隨着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在教學領域中掀起了一股新的教學風潮。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的提出,對學生及教師在課堂上的地位進行了重新定位和解讀,在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教師的引導作用也在此過程中被強化,師生之間的關係固定卻又靈活。本文將對以學習為中心的國小數學教學活動的基本現狀上加以分析,以指出國小數學教學活動必須要堅持以學習為中心的理念,從而發揮出教師與學生主體之間的雙向作用。

【關鍵詞】以學習為中心;國小數學;教學過程

我國的應試教育有着悠久的歷史,長期以來受考試文化以及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由此產生的課堂教學問題也成為了阻礙新課改推行的重要原因。從教學實踐中可以看出,應試教育普遍存在着重結果輕能力,重教學輕引導,重答案輕思維提升等弊端,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缺少互動,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被確立,教師的引導作用沒有得到良好的發揮,致使課堂教學就是生硬的知識點灌輸。為了突破傳統教學方法的束縛,在20世紀90年代,隨着互聯網以及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以學習為中心的新的教學理念開始興起,並在教學過程中逐漸顯示出優勢地位。

1.國小數學教學現狀

我國國小數學教育因教師隊伍素質不高,教學環境有限,教學方法較為落後等,所以,在教學活動多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灌輸的知識,此種教學方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主觀探索能力以及思維發散能力,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國小教師隊伍素質上看,大多數教師對現代多媒體資源的運用能力十分有限,尤其是數學教學,受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限制,所選取的多媒體資源對完成教學目標所起到的作用並不十分的明顯,在學校為學生提供的學習環境十分有限的情況下,這勢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鄉鎮國小,在師資力量以及教學環境等方面更是顯示出了不足,這對於推行新課改,強化教學效果等都有一定的困難,對此,採用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深化教學改革,使學生能夠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地位,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積極地探索新知識,從而使國小數學教學活動能夠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2.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在國小數學教學活動中的實際體現

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加以正確的引導,從而使國小數學教學活動能夠良好地進行下去。在以學習為中心的國小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地認清自己在課堂上所起到的引導作用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潛在能力等方面所起到的積極作用。因此,教師要積極地為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創造條件,同時學生也要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1積極地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情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建立良好的學習情景,對知識點加以梳理,確立教學方法,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意識。對於學習,一直將興趣作為學生重要的啟蒙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生產生了興趣,他們才願意去探究知識,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由於數學學科自身的特點,問題就成為了數學教學活動中的一個恆量變。問題的提出是需要思考的,並且對所要解決的問題會有一個強烈的解答渴望,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被調動起來,這也是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所要達到的一個主要目標之一。在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地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探究和創新,通過巧妙地安排和製造問題,以激發學生的主觀探究動力,從而使學生不自覺地進入到學習狀態中來,完成教學目標。

2.2學生主動學習,積累新的知識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在以學習為中心的國小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觀學習意識對於整個教學活動的良好展開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點進行系統的整理,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對於課堂問題,要符合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教師要積極地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互動中來,並且正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差異,對於學生表現出來的創造力要加以鼓勵,並指出此種做法的實際效果。例如,比較分數大小,通常做法是通分,在分母相同的情況下,比較分子的大小,而有的同學在原有的基礎上做了其他的嘗試,通過得出小數的方式,分析出分數的大小,這充分説明了學生創造性的偉大。綜述在以學習為中心的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設定科學合理的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培養其主觀學習意識,這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重要條件,為此,要積極地推廣和使用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以使國小教學克服傳統教學弊端,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篇6: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新課改碰撞,產生了許多矛盾,這些矛盾導致教學的猶豫與模糊。有很多老師會把“有效”簡單地理解為“大題量訓練”,學生的作業負擔沉重;也有一些老師會忽視教學的本質,形式大於內容。這樣的教學方式實際上會傷害學生對數學的感情,影響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和數學素養的提高。

一、有效性的含義

有效教學是指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裏,採取恰當有效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把課堂知識轉化為真正理解的知識內容的一個過程。而對數學教學來講,要能引導學生總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實踐能力,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提升興趣,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當前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師對於教學有效性觀念較差。很多時候,課堂上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會利用課餘時間來解決。長此以往,學生會覺得課堂上學不會、做不完的,課後老師會補,產生了惰性。2.教學手段單一。在應試教育大環境的影響下,灌輸式或者填鴨式教學不絕於耳。尤其是學期考試之前,讓學生大量做題目,重視當前的成績,而不顧學生以後的培養和發展。3.教師必須參加的活動太多,打亂了教學計劃。為了教學任務,教師可能會利用學生活動的時間進行“補課”,對於國小生來説很不情願,可能會使他們產生反感和厭學的情緒。而且這樣的教學效率很低,教師只管教,卻不管學生的學。4.教師教學的形式大於內容。包括提問都是事先設計好的,不能隨機應變,讓數學從思考變成欣賞,從“做”變成了“聽”,卻忽略了數學本身就需要想象和邏輯,需要動腦動手。

三、提高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1.立足課堂,轉變理念,向40分鐘要質量。(1)培養學生形成屬於自己的有效學習方法。在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摒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應對學生的學習行為作出合理的引導,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學習,讓學生學會學習。(2)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有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和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如可開展“以生幫生”的活動,營造學習的氛圍,突出教師的主導及學生的主體地位,減少差生與教師間的“對立矛盾”,減少直至消滅孩子們厭學和對老師的牴觸情緒。

2.立足課堂,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可以採用動畫、圖片、聲音等形式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為課堂增色很多,容易引起小朋友的注意,激發學習的興趣,但不能喧賓奪主;多媒體的使用要有合適的內容。例如:有一個邊長為6寬為3的長方體,6個面都塗有紅色,問如果切割成長為2寬為1的小長方體以後,這些小長方體中有1面有顏色、2面有顏色、3面有顏色的個數分別是多少?這種需要學生很強的空間想象能力的題目,可以採用多媒體讓學生直觀觀察,進而掌握解題的思維方式,促進空間思維能力的形成,巧妙地解決教學中的難點。

3.立足課堂,組織有效的教學活動。(1)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變“聽數學”為“做數學”。俗話説:眼看百遍,不如手做一遍。做的過程鍛鍊了學生動手、動腦、動眼的能力,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的體驗,從中感悟並理解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如在教學“有餘數的除法”時,我主要是指導學生動手操作。為了能讓學生知道為什麼“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這個道理,我讓學生動手操作,發現:用小棒擺出三角形後,只能餘1根或2根,不可能餘3根。通過學生親自發現和獨立探索,加上教師的適當指導,確保了學習的有效性。這樣形成基本的數學概念,也直接培養了學生積極嘗試、探索的數學學習精神。(2)教師語言應簡潔,教學內容要簡約,聯繫實際生活,以便學以致用。首先,教師的引導、提問、講解及評價的語言要力求精練、簡潔、準確。其次,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合理地處理教材,去粗取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努力挖掘有價值的實習作業,讓學生在現實中尋求解決方案。如教學“用計算器探索規律”一節時,基於學生的經驗可以讓學生獨立用計算器計算,完成生活中有關的簡單的計算題目。可模擬超市買東西的場景,讓學生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學習知識,積累生活經驗;也讓學生體會了數學源於生活,數學是解決生活問題的基本工具。新形勢下的國小數學課堂,要以積極培養國小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為目的,針對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合理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改善課堂教學方法,能夠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使數學學習變成生活的一部分,讓數學課堂“教之有效”。

篇7: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我們大家知道,國小生年齡小,他們好奇心強,模仿能力強,活潑好動,但是,他們的有意注意時間較短。數學本身就是一門抽象性較強的學科,枯燥單調,如果我們教師再採用“教師講、學生聽”的陳舊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蕩然無存。在《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應該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與已有知識經驗之上,教師應該運用多種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給學生提供參與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機會,幫助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究中掌握數學知識,理解數學技能。這就要求我們教師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讓自己的課堂生動起來,有趣起來,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才會主動參與數學教學活動。下面我就針對怎樣讓國小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起來談談自己的幾點認識,僅與大家共勉:

一、營造民主和諧課堂氛圍,讓課堂變得輕鬆愉悦

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是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快樂學習的關鍵,良好的課堂氛圍,能夠促進師生之間的雙方互動,能夠分享師生之間的思想、知識和情感。我們大家知道,當學生在愉快和諧的課堂上學習的時候,他們的心情是愉悦的,學生接受信息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就會增強。因此,在學習北師大版國小數學教材時,我積極給學生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民主氛圍中討論交流。例如在學習《生活中的數》一課時,我用真誠的笑容、鼓勵的話語、信任的眼神與學生交往,這樣學生就覺得老師是愛他們的,是關心他們的,學生就會在心靈深處覺得老師是他們的知心朋友,在我的課堂上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就會熱情十足,從而課堂也就變得生動有趣了。

二、精心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魯迅先生曾經説過,沒有興趣的學習就像是做苦役,沒有興趣就沒有靈感與智慧。興趣是一種積極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是在一定情境中產生的。如果在我們的數學教學中將數學知識放在一個快樂、生動、活潑的情景中讓學生學習,一定會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教學情境猶如樂曲的“引子”,戲曲的“序幕”,有着集中學生注意力,醖釀學生情緒的作用,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儘快進入角色,一開始就能夠把學生緊緊吸引住。因此,在學習北師大版國小數學教材時,我常常創設良好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比一比》一節時,我將教材中的圖畫用投影展示給學生,並讓學生做仔細觀察,然後這樣問學生:“這些人在幹什麼?他們的腳下踩着東西,是不是為了比高低?如果畫面中的人物是你,你會這樣比嗎?”再如在學習《年、月、日》時,我這樣創設教學情景:“有個小朋友今年9歲了,可是他只過了三個生日,你們知道其中的原因嗎?”。這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的學習興趣陡增,他們的思維打開了,課堂氣氛也活躍起來。

三、運用遊戲教學法,活躍課堂教學氣氛

小孩子好動活潑,他們喜歡參與遊戲活動,如果能讓數學知識融入遊戲當中,讓學生情趣滿滿的遊戲中活動中收穫數學知識,定能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為兒童兒的無意注意佔優勢,他們容易被那些刺激新奇的東西所吸引,如果我們長期運用一種教學方式定會讓學生喪失學習興趣,甚至產生厭學心理。因此,在學習北師大版國小數學教材時,我常常採用遊戲教學方來活躍課堂教學氛圍,例如在學習《認識圖形》一節時,我事先準備好一個小箱子,裏面放上各種各樣的圖形,上課時,我這樣對孩子們説:“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禮物,誰能説出這份禮物的名字,老師就送給他。”然後叫一名學生上講台,隨手拿出一個圖形,這個學生輕鬆地説出正方形,於是,我把“禮物”送給他,孩子們一看,紛紛要求上講台“拿”禮物。正是着有趣的遊戲,讓學生的學習情緒變得高漲起來。四、運用多媒體,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新時代的教學,不能停留於過去的“黑板+粉筆”的傳統教學模式,而應該根據國小生的身心特徵,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在《數學課程新標準》中指出:利用幻燈機、電視機、錄像片和計算機進行數學教學,不僅生動直觀,還有利於理解數學知識。因此,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就應該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因為,多媒體具有多樣性、形象性、趣味性、直觀性等特點,它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在學習北師大版國小數學教材時,我常常運用多媒體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學習《辨別方向》。我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了一個小朋友迷路的情景,同學們被生動的畫面深深吸引住了,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總之,要想讓我們的課堂生動有趣起來,我們教師首先要轉變教學觀念,將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新穎的教學方法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我相信,在我們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國小數學課堂一定會越來越生動,我們的國小數學課堂一定會越來越有趣。

篇8: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眾所周知,在國小數學這門學科的教學過程中,應用題佔據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對於國小階段的學生而言,解答應用題的過程有助於培養其邏輯思維能力,鍛鍊語言理解能力.另一方面,還有助於幫助教師更好地建立起比較完整的數學教學規劃,便於開展數學教學工作.隨着近年來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對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呼聲越來越高,正是在此背景之下,本文選取了自主探究模式下的國小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作為研究對象.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有助於進一步提升國小數學應用題教學有效性.

一、自主探究模式相關概念論述

從自主探究模式概念的界定、特徵的論述、常見的模式等方面,對其進行如下論述.

1.自主探究模式的概念

自主探究模式的概念也可以理解為其內涵,對其內涵的理解通常從“自主”、“探究”兩個方向進行,主要是指在教師的指導和啟發之下,將學生主體性充分調動和發揮出來,在學生對事物的觀察、實際動手操作、互相交流討論、提出疑問和猜想、得出結論並歸納的過程中形成一些數學概念並學會一些數學知識.可以説,這種教學模式非常具有創新性和互動性,需要教師充分挖掘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從而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思維空間.

2.自主探究模式的特徵

自主探究模式的特徵主要是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較而言,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其一,趣味性.自主探究模式從學生體驗的角度來看會更具備趣味性,而對於國小階段的學生而言趣味性是激發其探究慾望、學習熱情的有效手段,足以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探究活動中來.其二,實用性.實用性是指自主探究模式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具備比較強的實踐功能和可操作性能,只要具備可操作、可實踐的性能才能夠真正確保在國小數學課堂中發揮其效果.其三,交互性.交互性是指在自主探究模式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老師和學生兩方面產生互動,並且兩者之間的地位不存在高低的區別,應當以一種平等的方式進行互動交流.在互動的過程中,老師起到引導的作用,而學生則是教學的主體.

3.自主探究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常見的模式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發現,當前在國小數學這一學科的教學過程中自主探究主要可分為以下幾種模式:其一,指導型.指導型自主探究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模式,通常是在開始探究活動的時候將需要探究的問題直接提供給學生,或者是將與問題有關的材料提交給學生,通過閲讀這些材料得出問題並開展探究最終得出結論或者答案.其二,自由型.自由型是指在開展自主探究活動的過程中減少對學生的探究行為的約束,賦予學生更多的權利和自由,讓學生開展探究活動,但是這種模式需要在學生具備獨立完成探究任務的前提下方可開展,並且在探究任務完成之後需要出具相應的調查報告.

二、自主探究模式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應用的優勢

1.通過自主探究模式,能夠更好地提升學生積極性

作為一名國小數學老師,應當深刻地認識到數學這門學科的特點,尤其是對於國小階段的學生而言,數學具有比較普遍的抽象性、邏輯性,需要教師通過生動有趣的方式將原本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進行轉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而自主探究模式正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如果教師在開展自主探究教學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引導學生,將會很好地提升學習的積極性.

2.通過自主探究模式,能夠幫助教師提升教學效率

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自主探究模式下的國小數學教學課堂將會更好地教會學生解決、探究問題的方式,而不僅僅只是教給學生解題技巧和題目答案,並且在培養學生解題方式的過程中鍛鍊學生思維能力,有利於學生數學思維的產生與形成,因此有利於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

三、自主探究模式下國小數學應用題中的應用策略

1.巧妙創設情境,開展自主探究教學

巧妙的創設情境是教師開展自主探究模式的首要任務,只有創設出能夠讓學生欣然接受、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情境,才能夠為後續教學做好鋪墊,確保自主探究教學的有效開展.此時,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問題,製造懸念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關注數學問題;還可以通過引入新概念、事物,使其與傳統概念、事物相背離的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例如,在學習《循環小數的除法》這一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首先向學生提問,228除以5的得數為多少,在思考這一問題的過程中,不少學生會發現按照已有的數學知識無法解出這道題的答案,於是就會產生一定的好奇心,隨着老師來對這一問題展開探究.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藉助豐富教學手段,藉助多媒體、計算機等現代化的教室設備來創設情境,開展自主探究教學.

2.提升引導點撥有效性,開展自主探究教學

一方面,教師應當充分重視引導點撥的意義,明確在教學過程中自身對學生進行點撥和引導所發揮的巨大作用.另一方面,教師還需要具備更為豐富、有效的引導點撥方式,例如通過口頭點撥、猜想比較、驗證猜想等方式來開展點撥和引導.比如,在對《小數四則計算》這一知識點進行復習的時候,教師應當注重點撥引導的有效性,教師可以首先向同學們提問,在進行小數加減法運算的時候需要注意些什麼,然後教師根據學生的答案舉出一個淺顯易懂的例子並在黑板上板書,以此來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啟發學生自主思考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確.

3.重視解題技巧的訓練,開展自主探究教學

應用題的解答是非常注重整體思維的一個過程,尤其是對多種思維尚處於建立成長階段的國小生而言,教師更應當在充分發揮其自主探究性的前提下對應用題解題技巧進行規範、加強訓練.首先,應用題解題第一步可以概括為審題,教師應當使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解釋何為審題,並且引導學生學習審題.第二步則可為分析數量關係並作圖;第三步則是思考解題方法,確定解題步驟;第四步列出式子並進行計算;第五步進行驗算並作答.只有在充分明確這一系列的應用題解題步驟的前提下,通過有計劃的訓練,才能夠順利將自主探究模式應用於國小數學應用題的教學中.總而言之,將自主探究模式運用與國小數學應用題的解答有着非常明顯的優勢,作為一名國小數學教師應當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反思和總結,力求取得更好的效果.

篇9: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電教媒體因為自身形象以及較大的趣味性等特徵,在當前教學過程中發揮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和效果。其在一定程度上讓數學變得更加具有生動性,讓繁瑣複雜的教學內容更加簡單化,通過這樣的方法激發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良好地掌握相關的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效率,最終使整體的課堂教學走向另一個高度。

一、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眾所周知,只有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才能夠更好地使學生理解和加深對於學習內容的把握,而多媒體方法就能很好地做到這點。其能夠讓整個的教學內容更加趣味性,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製造出濃厚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通過這種的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譬如在國小一年級,教師在介紹“時、分、秒”的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藉助多媒體教學課件具體的展現出實物鐘錶具體走動的過程以及畫面,接着不斷地指導學生運用現有的工具進行實踐教學,從而讓學生觀察周圍的生活實際環境,營造出高效的學習情境,學生利用觀察以及具體的模擬等教學活動,深入學習,獨立摸索,將理論同實踐進行充分結合,進而提升自身的學習效率。

二、擴散學生的思維

在具體的教學階段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地利用電教媒體手段為學生創造出了較多的實踐機會,教師自身也可以從不同的方面和角度進行運用,擴大課堂容量,打開學生的思維和知識面,發散學生的思維。在具體設計練習題的時候,必須注意相關的基礎把握,從簡單到複雜,通過不斷的深入分析,加強學生的數學思維的磨鍊,培養出學生較好的思維品質,使得學生受益匪淺,最終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譬如學生在學習完《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之後,教師可以佈置一些簡單的任務,讓學生根據已經掌握的圓周長的知識處理生活中的一些難題,由於很多學生在半圓周長時出了較多問題,覺得半圓周長是圓周長的一半,因此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手段將相關的聯繫題進行直接客觀的展現。學生自己在觀看過程中,注重考量圓周長的一半同半圓周長相互之間的不同等相關問題,利用多媒體的充分展示,讓學生更加容易抓住問題的重點,也就從另外一方面可以體現出多媒體手段的作用。

三、擊破重點以及難點內容

因為數學本身比較難以理解和複雜,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成為了老大難。假如只是簡單地進行傳授和介紹,無法讓學生有更加清楚地理解和認知。在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利用電教媒體方法將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生動以及直觀,化複雜為簡單,讓學生更加易於理解。通過這樣的方法,不但可以有效地加強了對於重點內容的把握,同時也擊破了難點,讓學生對於這些內容更加充分的認識。在突破教學重點以及難點的時候,電教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譬如在介紹教學過程中經典的“相遇問題”的時候,教師可以在不同的紙張上各畫出一輛汽車,兩車都是相向而行,從各自的起點出發,然後藉助點媒體的投影技術進行直觀展示,將兩車相遇的全部情況進行展示。這樣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多媒體畫面上,學生更加深入地明白和清楚速度、相遇時間等相關的概念內涵。藉助多媒體充分的展示,在具體實踐教學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把握住教學重點內容,隨之也會有效地擊破課堂中遇到的教學難點。這樣就會在學生的腦海中印下深深的烙印,在之後再遇到類似問題的話,解決起來也不費力。藉助電教媒體自身的動態顯效作用,把一些複雜抽象的內容直觀形象地在學生面前進行展現,這樣不但能夠有效地改良課堂教學框架,同時從另外一方面提升了教學實踐效果,可謂是一舉兩得。綜上所述,合理地利用多媒體協助實踐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自身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學課堂氣氛更加的活躍。電教媒體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各個擊潰教學的難點和重點,培養出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在提升教學藝術等不同的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學生自身整體的知識框架會出現一定的變化,這種變化也是基於電教媒體以及學科教學的不斷融合基礎上的。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的藉助多媒體手段,進行靈活的利用,將多媒體自身的作用發揮到極致,不斷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降低學生的課程壓力和負擔,改良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拓展學生視野,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全面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教學效果朝着更好的方向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手段,同時進行靈活運用,將其作用發揮到極致,運用合理的手段,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興趣,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改良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拓展學生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使教師的教學效果更上一層樓。

篇10: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一、角色扮演激活數學探索興趣

“角色扮演”來源於電腦遊戲,玩者自己作為遊戲中的一個人物,或者為遊戲中的主角操縱命運主線,通過故事劇情牽引使玩者能融入主角所存在的一個世界裏,通過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完成一個又一個任務,最後取得了勝利(單機版),或成為受到網絡其他玩者尊敬的英雄(網絡版)。角色扮演遊戲目前玩者很多,我們將角色扮演遊戲的主要理念―――角色扮演移植到國小生數學學習活動中,通過信息技術,構成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角色扮演式的任務驅動教學思路。怎樣使學生在課中扮演一種角色呢?首先要利用信息技術把一系列問題都嵌入一個網絡情景之中,並讓學生參與到情景結構之中的發展主線。

二、菜單式選擇優化學習方式

新課標指出:要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大力開發並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學習資源是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麼樣的資源,以何種方式提供,就成為實現探索性數學學習方式最重要的策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學習環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徵和實際情況,以及數學學科的特點,教師就需要根據學習內容,建立一些模擬網站,將學習的素材、方式方法等內容納入其中,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與人合作、處理信息等能力。教師不是把知識或結論像配置好的“快餐”那樣為學生供應“現貨”,而是根據課程的學習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需要,利用網頁課件對課程知識內容進行重組、創作,加工處理為學生的學習資源,讓學生自主發現和探索,使教師的講更多地由學生積極參與的活動所代替,學生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觀察、實驗和主動思考上,優化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方式,實現了個性化教育。

三、活用教學軟件提升思維品質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發現很多教師都會製作精美的課件輔助教學活動的開展,但正是教師只醉心於關於課件的製作,忘卻了或者不知道有更好的教學軟件輔助教學,為課堂教學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例如:“幾何畫板”是一種幾何輔助教學軟件,具有很強的幾何圖形生成和變化功能,能方便地用動態方式表現對象之間的關係。應用“幾何畫板”,可以讓學生通過做“數學實驗”,使抽象內容生動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為學生實現“意義建構”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思維導圖”是有效的思維模式,應用於記憶、學習、思考等的思維“地圖”,利於人腦的擴散思維的展開。在單元複習或者學期複習中都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整理知識點,形成知識網絡圖。思維導圖是一款簡單易操作的軟件,學生很容易學會並加以運用,而且特別適合高年級的學生的數學學習。在日常教學中,我有意識地讓學生試着利用思維導圖對某單元或者全書知識網絡的整理,並可以拷貝回家研究複習或者完善補充,學生的理解力和概括力都有了突飛猛進的飛躍,提升了思維品質。實踐證明,通過“幾何畫板”“思維導圖”等簡單易操作的學習軟件的公開展示,並讓學生嘗試着使用,對其學習能力、思維品質都會大大提升。

四、網上資源增強數學活動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關於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中建議:互聯網在教學活動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它在獲取資源和進行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和價值越來越表現出來,它將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課程資源。為此在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中教師要鼓勵並引導學生通過網絡來獲取信息,進行交流,同時培養學生應用網絡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在上數學活動課《網上購書》時,一開始教師就在網上給學生提供購書的網上書店―――噹噹網上書店,學生髮現網上書店不僅書多,而且書的價格還打折,怎樣坐在教室裏購買自己喜歡的書呢?於是教師就創設網上購物的情境,讓學生嘗試自己付錢購物。這時候可以進行師生交互,當有學生有困難的時候,教師可遠程接管選定的學生機,輔導學生學習。當學生想買幾本書時,發現付錢過程中有困難時,同學們可以在網上發表言論獲得幫助,共同發現,深化了對多種付錢方法的理解,如此不僅加深了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更提升了生活實踐能力。

[國小數學教學論文十篇]

篇11: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怎樣提高國小數學課堂的教學水平,是教育者在工作中探討的熱點,有效的課堂教學創新在我國開展的比較晚,但教育者卻積極投入,在有效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工作效率,學生在有效課堂教學中,也能把自己的學習慾望及能力都展現出來。

一、國小數學課堂有效教學存在的問題

國小數學課堂有效教學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盡心盡力卻收效甚微,多數學生的成績沒有明顯提高,枯燥的傳統教育模式使一些學生對數學這門課失去信心。其次,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的學習缺少主動性,自主學習能力也很欠缺。再者,當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缺乏。有的學生自主學習態度不明確,除主觀原因,也有教育本身的因素。現階段,我國部分地區的教育還沒有走出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效果被傳統教育觀念所束縛,這大大影響了學生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而各個學校依照學生的學習成績來衡量教師的教學水平有失公允。同時,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角,在此教學環境下,有效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得不到發展。不僅如此,當前家長只看重成績、名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缺少家長的支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無法提高。

二、國小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研究策略

(一)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

要想讓有效教學在教學中得到廣泛的開展,首先要解決和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師要學習有效的教學策略,打破束縛自觀念得到轉變,才能讓有效教學順利實施。教師的教學能力也要從以往的教學觀念中走出來,在工作中不斷改變自己,使自已的教學能力逐步適應國小課堂有效教學的發展。有效教學模式的實施不但讓教師的教學能力有所改變,也讓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提升。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能力直接影響着每一名學生,也直接影響有效教學是否快速發展的前提條件。

(二)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有效教學創新的直接受益者是學生,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也是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的重要途徑。而教師是課堂知識傳播的核心,在課堂教學中占主導地位,教師的教學能力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是學習成績。教師課堂上精彩的講解和對學生的引導,會讓課堂充滿吸引力,增強學生學習的慾望,可使學生聚精會神地聽講,使原本枯燥的數字成為學生解題的動力。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是推動國小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發展的首要條件。國小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在不斷進步,教師要想跟上這個步伐,就要在工作中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每一堂課的教學都精益求精。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不但能推進有效課堂教學的發展,還能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升。

(三)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與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分不開,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書本上的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善於開動腦筋和使用學習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講解教學大綱的內容時,也要結合具體內容,把各種數學解題技巧和方法傳授給學生,並讓學生在解數學題時不斷地總結解題方法和解題技巧,引導學生做完練習題後對不同類型問題的解決辦法進行總結,讓新知識與舊知識相互貫穿。只有這樣,才能讓有效教學的研究策略得以實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改變教學方式

教師根據數學課中的教學內容,使用一些合適的教學方法,讓課堂中的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繫,還要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多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當今社會是高速發展的時代,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和電子信息相連。因此,教學也要和現代高科技緊密相連,藉助多媒體教學平台,引發學生更廣泛的學習興趣,通過生動形象的多媒體畫面,讓學生們更加直觀地面對所要學習的內容,對所學的內容記憶深刻。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興趣,運用不同的教學模式,根據學生年齡和心理接受能力,適當安排課外教學活動,改變以往侷限於課堂的教學方式,這也是有效教學研究策略發展的重要創新舉措。國小數學有效教學創新策略的研究是我國教學改革中的一項重要措施,給學生帶來極大益處,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讓學生課後的負擔減少。在有效教學實施後,學生得學習成績有所提高,會讓教師工作壓力得到緩解。有效教學的進一步發展還需教師在今後工作中繼續努力,不斷通過實踐經驗進行創新。

篇12: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當前,在國小教學課程中,數學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結合了思維理解和邏輯推算等方面的學習能力,時常會使部分學生在學習上感到十分困惑,難以理解數學內容。同時,信息技術在教學方面具有較為重要的作用,能夠對教學活動進行一定的創造性設計,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如何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數學難點教學上的優勢是各大學校首先應當解決的問題,下面主要介紹了信息技術在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主要應用,希望以此增強人們對信息技術在教學活動中的優勢給予一定的關注。

一、採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國小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學內容進行有趣及生動的講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學效果。為了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綜合水平,教學內容的正確導入是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於國小生來説,枯燥單調的數字遊戲並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教師應結合一定的信息技術設備開展合理有效的教學課程。對於數學中難點教學的知識內容,教師可以採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設備對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的展示,為學生提供一個形象、具體的教學效果。通過對教學內容進行直觀的認識與瞭解,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例如,數學教師在教學數字相加、相減的內容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的規律,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的良好功能,採用卡通人物的個數來表示數字,相加即運用動畫效果加入卡通人物,相減即卡通人物消失。在教學內容上引入卡通人物,即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具體,又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對國小生數學知識的學習有着積極的作用與影響。

二、採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提升學生的探究意識

在現代的教學實踐中,自主探究是一種創新型的學習方法,對於教學的開展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國小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要理解教材中的基本內容,還應擴展課外知識的學習,加深對教學知識的認識與理解,而課外自主思考與動手實踐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積極的影響作用。但是在實際探究過程中,學生時常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從而阻礙了教學實踐的開展,此時結合多媒體設備即可以開展有效的實踐活動。在實踐過程中,多媒體技術可以對實踐資源進行完善的整合,使學生對內容有着清晰的認識,如利用WORD、EXCEL、PPT等信息技術可以對知識進行合理的分類,再通過在多媒體上進行思路展現,從而更加利於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實驗。

三、採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推動學生的合作學習

在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推動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不僅有助於學生對數學難點的有效掌握,還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提升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與溝通能力,對於學生的綜合性發展有着重要的促進作用。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開展學生合作活動,可以推動實踐學習的有效開展,此時多媒體技術的優勢主要表現在合作學習內容的收集和開展合作活動的平台等方面上。例如,學生在開展合作活動時,針對特定的主題,可以在互聯網設備上查找到豐富的學習資源,這為學生的合作學習提供了一定的幫助;另外,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多媒體技術設備可以將合作的主題、任務的分配等內容進行一定的展示,使學生明確教學合作學習,促使學生在合作中開展良好的分工與交流。同時,對於學習任務的重點及難點內容,教師也可以在多媒體設備上進行一定的陳列,通過分類展示,可以提升學生合作學習的效果。

四、採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實施學生的自我檢測

在社會經濟不斷髮展的時代下,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領域中的不同方面都有着廣泛的運用,其中的一個普遍運用即是多媒體設備可以開展有趣的課堂練習。在傳統的數學教學課堂中,大都是教師在講台上進行單一的講解,而學生則是坐在位置上聆聽課堂內容。傳統式的教學課堂缺乏一定的學習氛圍,而且忽視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因此,在現代化的教學課堂中,教師應充分運用多媒體的教學優勢,改變傳統式的教學模式,認識到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地位,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的運用,設置有趣的課堂練習,其中讓學生上講台當一次“小老師”就是有效的教學方法。這樣不僅需要學生對教學內容具備充分的認識,同時也要提升學生對多媒體技術運用的掌握程度,使學生感受到信息技術的優越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活躍了教學課堂,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綜上所述,在國小數學難點教學的過程中,信息技術在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可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因此,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優勢,並結合數學學科的教學內容實現創新型的教學環境,使國小數學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篇13: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摘要:近些年來,數學建模思想在國小數學課程的教學中應用越來越廣泛。因為這種教學的形式不僅僅能夠幫助我們的學生去感知事物的表面現象也可以讓他們去探究知識的根本並準確地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所以,在國小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的教師可以應用數學建模的思想來輔助教學。今天我們就建模思想在國小數學中的應用條件和意義做一下探討,希望能夠對我們國小數學的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建模思想;國小數學;應用

一、什麼是數學建模

既然説數學建模在國小數學中的應用,那麼什麼是數學建模呢?它指的是通過用數學的思維來進行計算,並用計算的結果來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並且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

二、建模思想在國小數學中的應用條件

建模的思想要想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得以應用,應該需要哪些條件呢?

(一)創建教學的情境,理論聯繫實際

要想給學生滲透數學建模的思想,首先我們的教學要與實際生活進行關聯。眾所周知,數學的思想本來就是從我們的具體生活實際中提煉出來的,數學起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正因為如此,我們的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多與生活的實際進行關聯,讓學生在實際生活的體驗中建立數學模型的思想。舉例而言:在平均數的概念的時候,教師可以把學生的每個人的身高、體重進行一個統計,然後計算出總和,再除以人數得出平均數,平均身高為1。31,平均體重為30KG,那麼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引導我們的學生去進行思考“咱們班的平均身高是1。31米,那是每個學生都是1。31米麼,平均體重是30KG,那麼每個學生都是30KG麼”,學生們肯定會進行否定,那麼咱們班的平均身高1。31米説明什麼呢?説明有的人是高於這個數,有的人低於這個數,他們的平均數就是1。31。在學生對這個問題有了一定了解之後,教師再趁熱打鐵,咱們學校教師的平均工資是2800塊,那是所有的教師都是2800塊麼?這個2800代表的是什麼呢?是平均的工資水平。這種教學的形式讓學生們在具體生活的情境中對知識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也讓他們知道在對總體數據進行統計的時候“平均數”可以作為一種重要的參考依據。

(二)積極地引導學生去構建數學的模型

在我們數學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有很多的公式和定理,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不帶領學生去進行探究,而是讓學生去進行死記硬背,這種形式的教學對於構建數學模型是不利的,那麼教師應該怎麼去積極地引導學生構建數學的模型呢?首先,在學習一些定理的時候教師要帶領學生去積極地進行探究,這條定理是怎麼得來的,在帶領學生進行探究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數學建模的思想。舉例而言:學生們都已經學習過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如何計算,那麼圓柱體的表面積怎麼計算呢?學生們肯定會説還是把幾個面的面積進行加和啊,也就是兩個底面加上一個側面的面積,兩個底面是園,面積好算,側面的面積怎麼算呢?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如果把側面展開側面就是一個矩形,它的寬是多少,它的長又是多少,引導學生一步步進行探索,最終得出結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反覆進行了探究、討論、驗證、計算,這不就是在教學中培養了學生的建模思想麼。

(三)引導學生使用嚴格的語言去進行描述

國小階段的學生往往説話沒有邏輯,在説着A現象的時候會突然轉到B現象,中間沒有過渡,也沒有依據,要想培養學生的數學建模思想,教師就需要培養我們的學生在進行語言描述的時候有一個嚴密的邏輯和推斷過程,例如:小明同學有10塊錢,小紅同學有8塊錢,因為他們擁有的總金額是18塊錢,一共是兩個人,所以可以得到他們的平均金額為18/2=9。這就是依據有着邏輯的語言,有數據的初始狀態和計算過程,最終得出了一個結論,我們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培養學生運用這樣的形式去進行描述,這樣數學建模思想才會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逐步佔據主導地位。

三、數學建模思想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在國小數學教學中融入數學建模的思想對於我們的學生有着很大的幫助:首先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學生們通過自己的探究去感受到了知識的起源,自然記憶起來比教師灌輸給自己的那些知識要更加牢固,數學的成績自然也就突飛猛進;其次,幫助學生解決了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在以前的時候學生生活中遇到了問題很難想到用數學的思維去進行解決,例如“一個圓柱形的水桶可以容下多少水”這樣的問題,以前學生們都會想到拿着水桶稱一下重然後再盛滿水稱一下重,這種形式比較繁瑣而且一旦水灑出來一點就導致了結果的不確定性,而培養了學生的數學建模思想之後,他們首先想到的是可以先計算一下水桶的體積,它的體積不也就是能夠裝下的水的體積麼,幫助學生切實解決了生活中的難題。

總述

在國小教學中,數學建模思想不是學生通過一朝一夕學習就能獲得並進行應用的,這需要我們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嘗試,不斷努力,去找出最好的方法來教學,從而使我們的數學知識真的與實際緊密聯繫起來。

參考文獻:

[1]孫丹。淺談國小數學中滲透建模思想的策略與意義。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20xx(11)

[2]陳立華。建模思想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吉林教育:綜合,20xx(4Z)

作者:王愛新 單位:長春市雙陽區向陽國小

篇14: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摘要: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同時也要讓學生掌握數學學習的方法。運用恰當的生活情境,使學生學會在現實生活中獲得數學信息、體驗數學問題。情境即一定時間內出現各種情況的、相對的或結合的境況,包括戲劇情境、學習情境、教學情境、社會情境、規定情境等。生活情境在國小數學中的應用是指將學生的現有數學知識與生活經驗和實際生活相聯繫,使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並高於生活。本文就生活情境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做了一些深入的探析。

關鍵詞:國小數學;生活情境;應用

情境即一定時間內出現各種情況的、相對的或結合的境況,包括戲劇情境、學習情境、教學情境、社會情境、規定情境等。生活情境在國小數學中的應用是指將學生的現有數學知識與生活經驗和實際生活相聯繫,使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並高於生活。本文就生活情境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做了一些深入的探析。

一、生活情境在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及意義

(一)要在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情境的原因

數學對抽象思維要求很高,而國小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普遍很低。在國小的數學教學中,學生容易感到乏味和枯燥。教師運用生活情境進行國小數學教學,可以引導學生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的展現在具體生活實際中。讓學生懷着期待的心情去學習數學,並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快樂,增強數學學習的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二)運用生活情境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在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情境,能夠比較直觀地告訴學生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在數學課堂中列舉生活實例,會使國小生更加直觀地瞭解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數學教學中,運用現實情境使抽象的數學形象化,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近的心理,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數學實踐探究能力和思維創新能力。運用現實情境進行數學教學,讓學生在情境中扮演角色,使學生產生主人翁的意識,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生活情境運用於國小數學教學的方法與問題思考

(一)生活情境運用於國小數學教學的方法思考

1、讓情境源於生活,將數學與實踐相聯繫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當數學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時,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將變得不再是任務,而變成一項活動。此時學生最易接受新知識,並感受到學習的趣味與作用。

2、讓情境高於生活,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數學是對現實生活的提煉和昇華,創設一些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的情境,能夠充分發掘學生的潛能,開拓學生的思維。

3、讓情境迴歸生活,提升學生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的能力數學運用於生活,服務於生活。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現實中的實際問題,學以致用,這才是學習數學的根本意義。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到數學的魅力,這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所在。

(二)在國小數學中運用生活情境應注意的問題思考

1、運用生活情境要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在國小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情境,使學生在具體的環境中體驗並學習數學。在創設情境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使情境符合學生的真實生活,不能假造情境。運用生活情境還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否則會限制學生的發展。

2、運用生活情境要注意生活情境的健康純潔性教育事業是德智體全面的教育,德育更是居於教育的首要地位。所以,在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情境也要兼備對學生品德的教育。

3、運用生活情境要把握教學的重點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只強調生活情境的運用,而忽視了舊知識與新知識互相導入的關係,這樣會因小失大。

三、生活情境在國小數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生活情境方法在教學導入階段的應用

在我們日常生活的中大量充斥着數學情境和數學知識。生活經驗是學生所熟悉和感興趣的。從生活的經驗方面出發引入新課,可以讓學生有更直觀的感受。例如,在講授“平均分”部分時,拿出4個蘋果給兩個同學分,甲同學3個,乙同學1個。學生認為不公平,因為明顯一個多一個少。從甲同學處拿走一個給乙同學,這時每人兩個蘋果,學生就會覺得公平了,因為兩個人一樣多。在此時引入“平均分”。在分蘋果的過程中,學生從中體會到平均分就是每份分的一樣多。通過導入類似的實際生活背景來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親切感,併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也改變了以往數學在國小生們心中枯燥、乏味的印象。

(二)生活情境方法在數學例題講解上的應用

在數學例題講解中創設生活情境,可以使知識點更加生動形象,使學生能夠直觀的感受到數學帶來的樂趣。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在教授新知識時,要善於運用生活情境來説明數學問題。例如,在講授“人民幣的認知”時,可以在班級分成小組舉行購物活動,讓小組內的同學輪流扮演文具店售貨員,其他同學去購買文具,在買東西的樂趣中學生自然而然的掌握了元、角、分之間的關係,體會到了人民幣的使用價值,同時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生活情景在數學課堂的運用,也可使學生在以後的生活與學習中自主的運用數學去解決實際問題。

(三)生活情景方法在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方面的運用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同時也要讓學生掌握數學學習的方法。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也是新課改對數學教學的理念要求。運用恰當的生活情境,使學生學會在現實生活中獲得數學信息、體驗數學問題。這樣學生在產生數學興趣的同時,也訓練了數學思維的能力。例如,女生玩的跳繩活動,要進行分組,有20個女生,要分成6組,每組幾個人?女生在實際生活中遇到類似問題可以輕而易舉的解決,但在數學作業中出現的與實際相關的問題卻錯誤百出。出現這種現象的最大原因就是學生將數學視為一項任務和一門學科,不能去聯繫生活,也缺乏數學的思維。所以,教師要注重生活情境方法的應用,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總之,我們可以看到,只要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把握好機會,適時適當地創設情境就一定會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使學生始終在積極快樂的氣氛中感受數學的奇妙,進而掌握好知識。創設合理、科學的教學情境,不僅有利於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而且有利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篇15: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摘要:隨着新課改的進行,對當前國小數學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標準。作為國小數學教師要不斷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對教學進行反思,適應國小新課改的需要。因此,本文針對國小數學新課改的教學反思與總結展開論述,並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國小數學;新課改;教學反思;總結

在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嚴格按照新課改的要求,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做好教學反思與總結,採用豐富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培養他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的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因此,本文就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對當前的國小教學教學進行反思,針對在新課改前提下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1國小數學課堂設計反思

在實際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學設計發揮着重要作用。在傳統的課堂設計中,有的國小數學教師以大綱為綱,機械的把數學知識灌輸給學生,導致學生學習數學積極性不高。因此,教師要結合教學大綱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好基本的教學設計,做好教學導入環節,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在教學目標設計上,要讓學生能夠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採用不同的方式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情感。在教學準備上,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採用不同的教學器材,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針對同一個問題,採用不同的解決方法,重點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設計能夠為國小數學做好準備,能夠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為了保證教學質量,教師要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優化國小數學教學設計。

2國小數學教學過程反思

課堂教學使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平台。課堂時間對國小生而言,是十分寶貴的,學生知識學習主要從課堂實現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掌握良好的解題技巧,明確解題思路。為了保證教學效果,教師要採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要幫助學生學會檢驗的方法,就是把得出的結果帶到題目去檢驗,也可以對解題步驟進行檢驗。在很多情況下,有的學生雖然學會解題了,但是往往只是記住瞭解題的步驟,但沒有真正理解問題的解題思路,沒有真正理解數學公式的來龍去脈,導致學生在遇到類似的問題以後,依然存在解題困難的情況。因此,在具體解題過程中,要多問幾個問什麼,在解決過程中遇到什麼問題和障礙,然後是怎麼解決的。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他們創造思維。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如果僅僅依靠教師在課堂中的講解,學生很難融會貫通,對知識只能是一知半解,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結合實際中的事例,採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創造合理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教師還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對生活中的數學現象進行觀察,不斷積累生活經驗。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不斷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課堂上預留一定的練習和思考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解決遇到的難點和難題,保證學生學到的知識能夠及時消化,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為學生以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國小數學教學內容反思

在以往的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把教學內容侷限於書本和教材上。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學內容枯燥,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新課改的目標,國小數學教學就是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常識,切實學生提高數學綜合能力,培養學生科學的數學態度。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豐富數學課堂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擴大學生知識範圍,提升學生實際的數學能力。另外,作為數學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加強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繫,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實踐性,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比如在進行《商不變性質》教學過程中,在教學內容上,教師編排一些生動的小故事或者小遊戲,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提升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4國小數學教學理念反思

在傳統的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學採用滿堂灌的方式,學生依依然是被動的接受,對知識沒有融匯貫通,學習效率不高,很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傳統的教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佔有大量的學生課堂時間,缺乏師生之間的互動,信息反饋質量不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甚至會讓學生出現不同程度的牴觸情緒。因此,國小數學教師要擯棄傳統的學科中心教學理念和模式,始終落實和貫徹新課改的要求,重視學生的身心發展,保證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知識,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科的理性認識,在提升學生數學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實際動手和刻苦鑽研的能力。同時教師要始終以促進國小學生全面發展為中心,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制定科學合理的學期教學目標,保證每個國小生在數學教學中獲益,積極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要避免採取強硬或者命令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學習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和引導學生掌握數學教學中的難點,做好寓教於樂,要根據不同學生特點,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效果。

5國小數學教學評價反思

就目前而言,在進行國小數學教學評價體系中,很多教師依然把分數作為衡量學生優劣的重要標準,對學生評價不夠合理和完善,無法調動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興趣。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創造思維,做好國小數學教學改革,成為國小數學教學面臨的重要問題。因此,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知識結構,關注學生情感與態度。為了提高評價的效果,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客觀的分析,為教師做好教學反思和改進教學方式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教師要做好基礎知識和課堂作業的評價,採用定量和定性結合的方式,針對不同學生制定不同的等級,豐富評語方式,掌握好每一個學生進步的程度,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詳細的指導、鼓勵,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科學的數學態度,為以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秀芬.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智慧生成的案例研究[D].東北師範大學,2013.

[2]郭煥然.新課改理念下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反思[J].赤子(上中旬),2015,05:283.

[3]王國利.對新課改背景下國小數學教學的幾點建議[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28:102-103.

[4]鄭官清.新課改背景下國小數學教學的反思[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2,16:90.

[5]喻俊雲.新課改下的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反思研究[J].學苑教育,2015,21:57.

篇16: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一、國小數學教學的新理念

新時代的國小數學教學要按照素質教育教學的要求,以學生為本,創新教學形式,從其本質來講就是要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教學主體,遵循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識基礎,依據教材內容,在學生認可的、和諧互動的教學氛圍內,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通過師生互動交流發現問題,並在質疑問題中進行思考,最終實現學生有所獲得,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和目標,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以便讓學生在交往與溝通活動中學有所得。為此,教師在數學教學活動中,要遵循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識水平,面向全體學生改進教學方法方式,以便讓全體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成。

二、新時代良好教學氛圍的構建

傳統的國小數學教學,國小生正襟危坐,“師動生不動”。時至今日,學生有其自身的個性特點、活潑好動,思維活躍,接受新生事物快,愛好探究,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情緒的波動和認真學習時間短暫,對於此種情形的出現,筆者覺得要在教學過程中要遵循學生的這些特點,與學生進行情感、情緒上的互動,及時發現學生的思維動向,確保課堂教學的有效高質。筆者在教學《三角形的認識》這節課時,筆者用多媒體投影一個多邊形,然後逐漸用黑色把多邊形的“大部分”擋住,這時只露出一個有三個角的三角形,然後讓學生根據剩餘部分説明三角形的定義。於是,學生的好奇心來了,開始先是竊竊私語,隨後開始大聲討論:用三條線段組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這句話是否正確呢?筆者隨後利用多媒體隨意地用三個線段組成圖形,但不見得是三角形。於是,多媒體顯示出:看一個圖形是否是三角形,要把握了兩個要素:首先,是三條線段;其次,要看能否圍成封閉圖形,筆者重複了這句話。然後,告訴學生三角形有鈍角三角形、鋭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型之分。隨後,在多媒體的大屏幕上分別予以顯示有鈍角三角形、鋭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型。這樣的教學不僅能夠讓學生參與其中,而且氣氛活躍,能夠調動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這樣的教學不僅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加深了對鋭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特徵的認識,從而使課堂成為新時代的優質高效課堂。

三、數學課堂的學法指導

新時代的素質教育要求國小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教學主體,並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究性,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建構知識,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激情和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在教學《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時,由於學生對數格子缺乏適當的方法,所以大多數學生對數格子存在誤區,數不清楚,致使學生不能準確計算的數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鑑於這種問題的出現,筆者不失時機地啟發,同時對學生進行適時的學習方法的點撥、指導:同學們,請你們想一下能否把我們學過的圖形和現在的三角形一併結合起來考慮,也就是説,將三角形細化成多個原先學過的圖形,然後用已知的圖形推導三角形的面積呢?筆者的提示,學生好像猛然明白了什麼,情緒一下就被調動起來,學生之間開始了互動交流和相互切磋。不一會,學生就發現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是由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組成的,也有的學生提出而且還可以把三角形從中畫一條線就可以分成兩部分,分別是一個三角形和一個梯形。如果把這兩部分再旋轉180°的話,是不是就會成為平行四邊形呢。經過如此三番的提示、引導和學生的努力探究,這樣的教學不但使學生很快發現計算三角形面積的公式,同時也讓學生在複習舊知識的過程中激發創新思維。

四、新時代數學課堂的引導探究

新時代的國小數學課堂要求教師面向全體學生構建和諧互動課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從而實現課堂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邊互動,引導學生積極動腦以便學生掌握知識。在教學《可能性》這節課時,筆者從學生感興趣的摸球遊戲作為課堂導入的開始:在一個紙袋內裝有一紅二白3個乒乓球,先後讓5名學生分別從中隨意的取出一個球,並且連續摸3次。隨後,教師在黑板上進行了分析:學生摸球結果無外乎3種可能,一是全是紅球,二是兩白一紅,三是全是白球。學生認可了筆者的分析,隨後筆者又提出問題:你認為上述哪3種情況出現的機率最大?為什麼?這樣的問題能夠激發學生參與探究的慾望和激情,此時,同學們互動交流的氛圍起來了,學生積極交流的課堂氣氛活躍,並在交流中逐步進行探究,最終讓學生在交流創新中發現了其中的奧祕。以上教學氛圍的創建,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快樂。

篇17: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一、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實施數字化德育的優越性

(一)國小生的特點國小的數學教學具有很大的年齡特徵,低年級學生具有較強的形象思維,對於形象性的知識比較感興趣,而對於抽象性的知識特別是那些枯燥的知識提不起興趣。要解決這一難題,必須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年齡特點,採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字興趣,而數字化技術就是有效手段之一。

(二)數字化技術自身的特點數字化技術極大地縮短了人們之間的時間和空間距離,延伸了德育工作的時間和空間,並且能為學生提供絢麗多彩的圖片,悦耳動聽的'音樂,及活潑生動的動畫或視頻材料,使學生身臨其境,這些效果是傳統的德育方法無法比擬的。

二、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實施數字化德育的效用

(一)利用數字化技術,將德育趣味、生動化國小生具有好奇、喜新,形象思維佔優勢,學習目的性、自覺性和注意力穩定性差等特點,因此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需要結合課堂引入一定的故事情節,誘發學習興趣。這樣的故事情節如果單是語言描述,有時略顯枯燥,利用數字化技術將這些故事更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學生更感興趣,更易接受。

(二)利用數字化技術,將數學德育從校內延伸到校外對於中高年級的學生,還可利用學校的數字青少年宮在校園網上建立班級網頁,一方面發揮集體協作精神,另一方面增強集體意識。在這班級網頁上內容也是豐富多彩,形式靈活多樣,如有學習園地、知識窗等,數學教師或其他各科教師可將本學科相關的德育材料上傳至班級網,既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又能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本領,將德育滲透於無形。同時,建立聊天室,在聊天室內,學生可針對數學問題提出困惑,學生之間可互相切磋討論,發揚互幫互助精神。教師亦可參與其中,增加師生之間的關係。

三、結語

總之,數字化德育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揚長避短,注重創新,真正發揮數字化德育的功能,培養出服務於21世紀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

篇18: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課堂是孩子的,新課程的理念之一,就是把本該屬於孩子的課堂還給孩子。課堂教學永遠是課改的主陣地,只有將課改的新思想、新理念融入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得到每個教師和學生積極的、創造性的參與,才能開出絢麗的花朵,才能使我們在課堂永遠充滿活動,也許,這是幾代人的渴求,在這次課改中孩子的願望終於實現了。

⒈改變教學空間,讓孩子“隨心所欲”

課堂教學活動是在課堂這一特定環境中進行的,而教學空間對教學的影響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它是課堂教學的第一層次要素的條件之一,新課程的改革,也同樣給如何轉變教學空間提出了問題。為此,我們也做了一些改革:

移走講台,建立活動角。首先我們把教室分為學習區和活動區,學習區是課桌椅,隊形不定,有T字形、半圓形、馬蹄形……在學習區內無講台,學生可以隨心所欲地走下來,跟好朋友商量、探討。而教師也不再居高臨下地站在講台前,而是學生的好朋友,穿行在學生之間。黑板也是可以移動的,並且學習區內資源很豐富,有英語角、數學角、每日一星……讓每個孩子都展示自己,看到自己點滴的進步。活動區裏是學具,學生可以在活動區開展活動。如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時,學生就可利用活動區內開展“小小銀行”的活動,讓學生在此自由地思考、想象、發問、選擇。

⒉縮短師生距離,讓孩子“暢所欲言”

英國大文豪蕭伯納曾言: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一下,還是一個蘋果;但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就有兩個甚至多於兩個的思想。如果要讓學生真正做到脱離束縛,主動探究,那麼教師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學生,努力創設一種和諧、寬鬆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感到教師是自己的親密朋友。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以暢通交流,教師要成為名副其實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因此,老師在教學中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用商量的口氣,活潑甚至幽默的語言與學生展開交流。

例如在教學“認識圖形”時,講到將一個正方形通過折剪,變成兩個三角形這一環節時,我拿出一張正方形紙,説:“小朋友,現在老師想變一個小魔術給大家看看,你們想看嗎?”“想。”學生歡呼道。於是我轉身一裁,把一張正方形紙變成兩個三角形,故意問:“這個魔術好玩嗎?”學生馬上搶道:“老師,我們也會。”“哦,真的嗎?我可不相信,你們也變給我看看。”於是,學生果然“上當”,每個人都完成了這一過程。我便故意沮喪地説:“完了,我的祕密全被你們發現了。”“哈哈哈”學生大笑,笑得很得意,其實,這個時候最欣慰的還是老師自己,這一刻,問題解決了,師生間的距離縮短了,氣氛更為融洽了,接下來的學習更為輕鬆樂意了。

⒊開放教學情境,讓孩子“浮想聯翩”

在孩子們的眼裏。沒有什麼不可以的,每一個人都充滿着幻想。開放的情境,提供的信息有較大的選擇性,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因而可供探索的問題也就相對豐富。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想象力豐富,思路開闊,樂於表達自己的發現和見解。解決問題的創造性便能得到充分發揮。如在學習數的大小比較後,我出示了這樣一道題:95<□我先讓學生獨立練習,可以進行合作討論,然後反饋交流,起初我把數的順序從小排列,問:你還能有其他的填法嗎?頓時,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説出一大串101、102、103……那是遠遠超過當前所學的範圍的數,接着我説:“還有寫嗎?寫得完嗎?”給學生留下了較大的思考餘地,學生竟然有説出“無數個”,課堂氣氛異常活躍。

篇19: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摘要:目前,隨着我國新課改教育教學改革措施的實施,國小數學教學的模式與教學方法,都發生了一定的改變。國小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與利用探究,也逐漸成為國小數學教師關注的主要教學問題。在開展國小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如何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態,積極的進行學習情境的創設與利用,對於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非常重要。本文將簡要分析,國小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與利用研究方面的相關內容,旨在進一步促進國小數學教學活動順利的開展下去。

關鍵詞:國小;數學教學;有效情境;創設與利用

當前,在我國新課程改革發展中,對國小數學教師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數學教師必須及時的進行角色的轉變,才能全面、有效的開展教學活動。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情境的創設與利用,不但可以緩解國小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緊張情緒,而且有利於激發學生參與數學實踐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使之可以更加全面的學習數學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因此,在國小數學教學活動中,數學教師應在充分了解學生學習能力及學習基礎的前提下,有效的進行國小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與利用研究,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進行教學活動。

一、國小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與利用的重要意義

現今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國小數學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為了有效的開展國小數學教學活動,創設的情境必須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對教學情境的理解力與接受力都有所不同。有效的情境創設與利用,需要數學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年齡及學習心理特點,才能有效的進行教學活動。國小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與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發揮完善教學問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作用。如何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積極的探究國小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與利用方法,對於國小數學教學活動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國小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與利用策略

在國小數學教學活動中,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的質量,促使學生更好的學習數學知識,積極的探究國小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與利用策略,成為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通常情況下,國小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與利用策略主要包括:在新課引入環節,創設問題情境;在新知探究中,創設操作情境;在數學知識應用上,創設實踐情境;在數學知識鞏固上,創設競爭情境;在數學課堂整個教學中,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情境等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在新課引入環節,創設問題情境

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在新課引入環節,創設問題情境,可以通過創設懸念情境、創設生活情境、創設衝突式情境等手段,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促使學生在關注學習情境的同時,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在在新課引入環節,創設問題情境,有利於環節學生的學習壓力,促使學生可以在相對輕鬆的氛圍中,學會數學課程中的相關概念與原理知識。因此,在新課引入環節,創設問題情境,是國小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與利用策略中非常重要的內容之一。

(二)在新知然就中,創設操作情境

在新知探究中,創設操作情境,是國小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與利用策略的基本內容之一。在開展國小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在新知探究中,創設操作情境,需要數學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時間活動中,參與教師佈置的實踐活動,通過同學之間的互動探究活動,提高數學知識運用的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在新知探究中,創設操作情境,可有效的促進國小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

(三)在數學知識應用上,創設實踐情境

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在數學知識應用上,創設實踐情境,也是國小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與利用策略之一。在數學知識應用上,創設實踐情境,主要是指數學教師通過傳創設實踐情境的方式,吸引學生主動的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以及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因此,在數學知識應用上,創設實踐情境,對於順利開展數學教學活動,也具有一定的意義。

(四)在數學知識鞏固上,創設競爭情境

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與利用策略研究中發現,在數學知識鞏固上,創設競爭情境,有利於數學教師引導學生有效的學習數學知識。在數學知識鞏固上,創設競爭情境,促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緊迫感,促使學生可以在有效的時間內,積極的理解和記憶數學知識及原理,進而不斷提高自身的數學學習能力及知識的運用能力。

(五)在數學課堂整個教學中,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情境

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如何在數學課堂整個教學中,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情境,也是國小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與利用策略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在數學課堂整個教學中,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情境,不但可以改善師生之間相對緊張的關係,而且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學生在民主和諧的學習情境中,也極易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並不斷的努力學習數學知識。因此,為了提高國小數學教學有效性,數學教師應積極的探究如何在在數學課堂整個教學中,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情境,並將其作為一種教學哦策略,有計劃的實施教學方案。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進程有序推進的過程中,積極的開展國小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與利用研究的相關活動,對於實現國小數學教學的質量提高,以及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國小數學教學活動中,數學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合理、有效的設計課堂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及平台,使學生可以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因此,在國小數學教學活動中,重視國小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與利用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1]薛小平。淺談國小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與利用[J]。新課程導學,20xx,(16)。

[2]齊洪臻。淺談國小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與利用[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xx,(75)。

[3]王豔。國小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與利用的研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xx,(10)。

[4]宋平。淺談國小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與利用[J]。少兒科學週刊(教學版),20xx,(07)。

篇20: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摘要:體驗式教學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發揮着不容忽視的作用,只有學生親身體驗了,才能真正體會知識內在的魅力,學生親身體驗的過程就是學生感悟,思考的過程,是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過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收穫快樂和自信心。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國小數學;樂趣

學生的學習應該是積極主動的,並且是是一個富有樂趣的過程。在國小數學的教授過程中,教師應該帶領學生走出課本,走向現實,讓學生在親身體驗數學的過程中收穫知識,只有這樣,國小數學課堂才能充滿無限的生機與活力,國小生才能對複雜的數學計算提起興趣,保持那一份熱情。從而讓學生真正獲得生命力的數學知識,深刻體會到數學的巨大價值和無窮魅力。

1在快樂中體驗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有了興趣,學生才有了學習新知識,探索新知識的動力。而學生只有自己親身參與體驗才能真正產生對數學的興趣,所以我們應設計情景讓學生有體驗數學的機會。情景互動是教學的基本形式。在國小課堂中,採用科學合理的情景教學模式,可以極大的活躍課堂氣氛,營造輕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壓力大的時候,進行大腦的休息,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佔主體地位的優勢,同時也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情誼,教師不再是所謂的“長者”,而是一起學習,一起遊戲的知心朋友。所以,國小數學的課堂應積極轉變陳舊的教學思想,摒棄傳統的教學方式,逐漸過度到採用新型的情景互動形式上,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此外,教師還可以設計一系列的遊戲、競賽,並讓學生親身參與到其中並體驗數學的魅力,從而在收穫快樂的基礎上收穫知識。在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小數乘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小組競賽讓學生體驗真正的數學。首先教師要先準備好競賽的題目,並將規則制定好,其次教師要公平監督,讓競賽得以有序地進行,最後教師可以讓學生作總結,親身體驗總結,並對數學知識進一步掌握。再例如當學習能被3整除的數時,教師可以這樣設置情景,3只猴子分8桃子,最後結果卻是3只猴子打起來了,這是為什麼,學生通過計算髮現,每隻猴子分3只桃子,不夠分,每隻猴子分2只桃子,分不完,所以猴子會打起來。此時教師便可以引入被3整除的數的概念。之後教師可以繼續提問,有多少隻桃子猴子才不會打起來,學生思考過後會回答:9只,12只……這也就是能被3整除的數了。在教師設置的情景或者競賽中,學生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從而更高效率地學習。

2在合作交流中體驗學習

課堂的交流必不可少,交流互動可以讓課堂氛圍更融洽,讓學生更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來,從而真正體驗到數學的魅力。當然課堂的交流互動方式有很多種,教師可以在平時的教授過程中多多創新方法,為提高數學課堂的效率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數學課堂上,教師要改變以往自己為課堂主體的框架,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想法,無論它們是否正確。例如,在討論一道比較難的數學題時,學生對老師的答案產生了異議,此時老師應該耐心的聽學生完整充分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即使他的想法很不可理喻,而後老師應該委婉的從側面引導學生,將學生帶到解答問題的正確思路上來。此時,教師不再是講述者,而是傾聽者。學生也從曾經的被動變成如今的主動,他們學習了新知識,二者互動的堪稱完美。毋庸置疑,肢體語言在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會直接受到它的影響。分組合作討論,使得在小範圍內,每個學生都能進行數學體驗,而且每個學生的想法得到展現,得到肯定的過程無疑為他們樹立了自信。例如在進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的知識講解過程,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拿出提前準備的12個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進行拼接,看一看每個小組能拼成幾種長方形,這些長方形的面積和周長又是多少,並對最後結果進行記錄,之後小組內進行討論。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如在講授年月日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在講授完結時,讓學生同桌之間動手製作日曆,製作日曆的過程便是學生之間互動交流的過程,也是同學之間關係進一步發展的過程,更是一起掌握知識的過程。這樣的教學,不僅使學生在合作中學會新知,而且還會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學習

俗話説“授人與魚,不如授人與漁。”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數學課堂只是教師一味地為學生解答問題,講解問題,學生完全體驗不到數學的內在魅力,而學生學習到的只是解一道題的方法,而非一類題的方法。所以,在國小數學的教授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多多注重學生的自主體驗學習,而不是知識灌輸。自主學習是學生在熱愛數學,喜歡數學的基礎上,根據教師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進度,自己對數學進行預習,複習等一系列的自主學習過程,也是學生主動體驗數學的過程。而且數學不是憑藉記憶力就能學好的,它需要學生有邏輯性,有抽象思維並進行自主思考,自主學習能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並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從而提升課堂的效率。而數學是需要學生自主思考,自己掌握的,所以教師應該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能夠自主體驗學習。例如,學習簡單的四則運算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數一數自己的家中有多少人,自己家人數比同學家人數多多少或者少多少人,假如自己家有4個人,同學家有7個人,那麼自己家便比同學家少3人。國小生天生愛動愛交流,所以這個計算對國小生來説非常非常有吸引力,從而他們在不斷地親身參與並體驗計算練習的過程中,計算準確率不斷提升,這也證明了學生很好地掌握了新知識。數學學科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及科學性,而且它也包含了很多複雜的計算,而國小生的思維能力並沒有那麼高,所以學習過程中的希望學到的知識與真正學到的知識的落差容易讓國小生喪失了對數學的興趣。此時教師需要發揮其本該有的作用,建立學生對數學的自信。而體驗式教學恰好滿足這一點,教師通過設計不同的做法,讓學生每節課都能真正體驗數學內在的魅力,收穫知識,在學數學的過程中收穫自信和各種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文斌。淺談在國小數學體驗式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數學的思維能力及提升其數學素養[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xx,11(1):56—58。

[2]陶志俠。國小數學體驗式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新課程上旬,20xx(1):46—52。

[3]黃麗環。國小數學體驗式教學的幾點策略[J]。新課程國小,20xx,2(1):56—58。

篇21: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隨着我國課程改革工作的不斷開展,國小數學學科的教學工作也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如今我國國小數學教師將生活情境運用在教學工作中的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學,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實用性有所認識,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生活情境的運用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更好的理解,從而使學生成績及綜合素質得到提高。數學學科是從現實生活中提煉出來的,因此國小數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可以將生活情境運用於教學工作中,從而讓學生能夠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基於以上內容,教師需要將教學工作和生活建立更多聯繫,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最大限度的利用,學生便可以對抽象數學知識進行更好地理解,而教師通過生活情境的運用可以對學生創新及探究能力進行培養。下面我將就運用方面教學工作進行分析。

一、將生活情境運用於例題教學

國小數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通常會通過例題向學生講授知識點,基於以上情況,我國國小數學教師可以將生活情境融入到例題中,從而使學生對例題題意更容易理解,並能夠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習得數學知識。例如,教師在對“比一比”的相關知識進行講解時,可以將全部的學生進行分組,並讓每組的學生按照身高順序進行排隊。通過這種學生在平時學習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教師可以將知識的內容更好地進行表述;再例如,教師在對“認識物體和圖形”進行講解時,可以事先準備正方體、長方體、球以及圓柱體形狀的多種商品,然後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組後,讓學生扮演店員及顧客等角色,教師為學生下達命令。比如,教師要求學生購買球類商品,學生便去挑選皮球、籃球等商品,教師要求學生購買圓柱體類商品,學生便可以去挑選鉛筆等圓柱物體。教師運用“購買商品”的生活情境,可以使學生對各類物體圖形有更加清晰直觀的認識,並且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性有更多認識,充分調動學生對國小數學知識學習的積極性;通過運用生活情境,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更多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高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建立聯繫及在生活中應用的能力。

二、將生活情境運用於國小數學導入教學

若想使國小數學的教學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需要做好教學的導入,基於以上要求,我國國小教師已經將生活情境運用於數學課堂的導入環節中,從而使學生將更多注意力集中於數學課堂,提高課堂效率。通常情況下,教師將生活情境運用到教學的導入環節,學生便可以在教學工作伊始便對本節課教師所要講授的內容產生探究的興趣,並對知識產生更多熟悉和親切感。第一印象對國小數學的教學工作同樣重要,而教師通過生活情境的融入來導入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學生便會扭轉對數學知識枯燥乏味的認識,從而對本節課知識的學習產生更多興趣。例如,教師對“分數的初步認識”相關知識進行講解時,可以將生活中“過生日切蛋糕”的情境向學生進行展示,教師請四位學生來到講台,讓學生把蛋糕進行切分,學生不知該如何切才比較公平,這時教師沿着蛋糕(圓形的)的兩個垂直對稱軸將其平均的分成四份分給學生。通過此類生活情境,教師便可以對教材中的數學知識進行更好導入,學生可以對數學知識點有更加清晰直觀的認識,在課堂開始時便可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更好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三、將生活情境運用於數學思維的培養教學

很多時候教師需要向學生傳授的不僅是知識,更應將方法教授給學生,從而使學生可以將教授的內容更好地應用到生活中的各個方面,解決各類實際問題,基於此,國小數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需要對學生數學思維方面的培養工作產生足夠重視,從而實現新時期自主學習的教學目標,具體來講,教師可以將生活情境融入思維教學及方法教學工作中,從而使學生可以掌握提取信息的方法,更好地解決學習及生活中的問題。例如,教師為學生布置題目:如何將本班的40名學生分成8組?每個小組由幾人組成?教師在對此類問題進行講解時,學生往往無法對教師講解的內容更好地理解,實際解題過程中更是漏洞百出;然而教師可能發現了一種有趣的場景,在組織班級學生進行遊戲時,需要將學生分成8組,這時學生便可以輕而易舉地將學生進行分組,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對以上情況進行思考,發現學生未能將該類生活情境和數學知識建立聯繫,未能更好地對知識進行轉換思維式思考,將數學學科和生活獨立開來進行理解,未能形成數學思維。針對以上問題,教師可以將遊戲的生活情境引入教學工作中,幫助學生將數學知識和生活情境之間建立聯繫,輔助學生形成數學思維,從而使教學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總之,教師可以將生活情境自然、合理地運用到教學工作中,從而使學生掌握利用數學知識點解決學習及生活中各類問題的方法,達到國小數學學科的教學目的。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國小數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可以將生活情境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從而使數學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本文就生活情境的運用工作進行研究分析,對生活情境在教學工作中的導入教學、思維培養以及例題講解等幾個模塊的應用進行分析,希望可以對我國國小數學的教學工作提供一定幫助,更好地對學生各方面能力進行培養。

篇22: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摘要:中國正處於高速發展的階段,尤其是對教育的重視,使得許多中國學生的學習壓力空前增大,不僅是高中生、國中生,連國小生也有所波及,對此,很多人深有體會。如何能讓國小生快樂的學習,自主的學習,成為當今教育界主要的課題之一。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許多的專家進行了長期而不懈的努力,經過學習國外的教育經驗,然後結合中國的教育特點,最終決定,讓國小生在遊戲中學習,在學習中游戲,是最好的方法。

遊戲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就是遊戲,它不僅影響着我們的學習,還影響着我們的生活和認知方式。比如,大人之間的喝酒划拳,青少年之間的打籃球,小孩子之間的丟沙包等等。對於國小生,遊戲可以給她們創造一個有趣的學習環境,使他們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出一幅和諧的畫面。他們在學習中不斷地去觀察,去體驗,然後經過反思,領悟到在今天的傳統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這便是遊戲對於學習的重要性。自從我國實行教育改革以來,各種各樣的教育正在不斷地改革創新,現在國家重視的不僅僅是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包括學生的素質和學生的創新能力,在這種大的趨勢下,學生的素質培養和創新培養正在成為國小教育改革的重點。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主要的教學目的,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們快樂地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這便是教育改革的精髓所在。經過多年的觀察,我們發現,簡單的數學遊戲在國小數學教學中起了很大的積極作用。

一、活躍了課堂氣氛

傳統的教學課堂氣氛很嚴肅,換句話説,可以形容傳統教學課堂很壓抑,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的反應靈敏度相當差,學習效率很低,完全不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在上面認真的講課,而學生全部都無精打采,感覺很壓抑,有種昏昏欲睡的感覺,雖然老師很努力,但結果卻是徒勞的。我們提倡在課堂上做一些數學小遊戲,比如,對於國小的加減乘除法,如果僅僅讓國小生去死記硬背,去做一些很無聊的題目,那麼他們就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產生厭煩的心態,但是如果假設一個做生意找零錢的遊戲,讓學生們都去參加,每個學生手裏一共多少錢,然後假設一些商品的價格,讓學生們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最後結賬,讓學生們自己去算,一共用多少錢,應該找零多少錢,就會大大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興趣培養起來了,學生們的學習動機也就被激發了出來。在這種活躍的課堂氛圍,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反應的靈敏度增強了,那麼她們的學習效率也就會有很大的提高。

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國小生遊戲不僅僅是一個遊戲,它還可以從多方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看過動物世界的人們都知道,動物們從出生就開始做各種遊戲,從這些遊戲中,它們學習到了如何去和同伴相處,如何去捕獵,如何去在困境中謀取生存,這些遊戲使它們後來的生活中受益非淺。我們人類也是一樣,從小就對遊戲情有獨鍾,學生們從各種遊戲中,不僅收穫了快樂,而且還學習到了很多東西。大多數遊戲中充滿了對智力的考驗,而國小生們的好奇心又是天生的,在遊戲中,當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去解決。如果將遊戲貫穿在數學的學習中,就會提高學習數學的動機,更好的達到學習數學的目的。不僅僅是學習,遊戲也鍛鍊了國小生們的合作與交流能力,就比如買東西,學生們彼此之間要進行交流溝通,去搞價還價,爭取以最低的價格買到自己想要的物品。遊戲化學習過程中,學生們卸下了精神“包袱”,在遇到困難時,不會再像傳統教學模式下那樣產生厭學情緒,而是去努力的通過多種方法去解決問題。這樣不僅激發和培養了學生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了學生們的自信心,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還發展了他們的自我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以虛擬的小遊戲,鍛鍊了它們在面對現實生活中應對解決困難的能力。

三、激發了學習興趣與動機

數學學習的過程,更主要的是一種思維活動的過程,而國小生的思維水平正處於發展的階段,因此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思維不流暢甚至中斷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老師多加以引導,把抽象的數學公式遊戲化,避免學生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保證學生的思維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不會出現阻塞。而數學遊戲恰恰可以激發國小生的學習興趣,避免因為過於抽象化的概念而是國小生產生厭學的心態,這就顯現出來數學遊戲在國小教學應用中的重要地位。把學習過程遊戲化,使學生對數學學習更加的積極,以合作或競爭的方式使學生們愛上數學。比如講幾何圖形時,老師完全可以讓學生們自己動手去剪,比比看誰剪的比較好,對其進行一些口頭上的誇獎,這樣會大大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與動機。相對於傳統的教師講解與模型展示,更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比如,把同學們進行分組,然後給他們留一些任務,看看哪一組先完成,哪一組完成的質量好,不僅促進了學生們之間情感的交流,更加強了他們的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

四、結語

當然,教育遊戲本身有它的侷限性,在國小教學學科中有其自己的原則,總的説要適當,應該在合適的時間適度的引入一些遊戲。教育遊戲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完成教學目標,讓學生們快樂地學習,體驗學習中的樂趣,只有適當的運用遊戲,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否則只能適得其反,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老師們根據自己的經驗去完成。最後希望,國小生們快快樂樂的學習,健健康康的成長,最終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

參考文獻:

[1]侯衍捍。國小英語教育遊戲的設計與應用[D]。山東師範大學20xx

[2]趙春梅。國小低年級數學遊戲教學的設計及課堂實踐探索[D]。東北師範大學20xx

[3]張軍英。國小數學體驗教學設計研究[D]。上海師範大學20xx

[4]方芳。教育遊戲的理論基礎及應用模式[D]。上海交通大學20xx

篇23: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摘要】隨着新課改的不斷髮展,啟發式教學方法是當前課改的大背景下最有實踐意義的一種數學教學方法。在傳統數學教育枯燥乏味的情況下,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不僅有多種數學教學方式,還對國小生思維的培養有積極作用。隨着素質教育的普及,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得到越來越多國小教師和學校的關注。

【關鍵詞】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國小數學教學;運用

本文先對當前的國小數學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再提出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及。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不僅打破了傳統數學教學的呆板性,還拓展了國小生的思維。本文重點介紹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的與優勢,通過舉例子的方法説明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方式,最後闡述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給國小生學習帶來的影響。

一、當前數學教學現狀和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

(一)當前數學教學現狀

數學是國小生在學習上最難理解的一門學科。很多國小教師選擇佈置大量的作業題讓國小生學習數學。用種方式學習數學不僅很枯燥呆板,減少國小生課外活動的時間,大量的數學作業也會限制國小生的思維,甚至使國小生失去興趣。大多數國小教師在數學教學的時候,注重國小生對加減乘除等的使用。在解答運用題的時候,很多國小教師會選擇將運用題的條件和問題進行説明後給出數學公式的教學方式,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不僅不利於國小生對數學的學習,更不利於學生思維的發散。

(二)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的

在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中,國小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角,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是以國小生為主體,採用多種方式調動國小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指導國小生獨立思考並得出結論的一種數學教學方法。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打破傳統的以國小教師講解為主、國小生被動接受的數學教學方式。國小生在理解學習內容的情況下,才能將所學的內容進行運用,數學教學質量才能提高。

二、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數學的內容雖然較為複雜和枯燥,但是使用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會使數學課充滿樂趣。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在數學教學中可採用遊戲化數學、數學故事、翻轉課堂、交互式電子白板、導學式、電子書包等多種方式。例如,在學習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的時候,國小教師可教國小生辨認國小生所買文具中的三角尺,教國小生拼三角尺並沿三角尺的邊沿畫直線和圖形。啟發式教學在國小數學中的運用,可大量地使用數學教材中的內容,實現新課改的目標。啟發式教學在國小數學教學的運用過程中,也要注意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如果把太多的精力放在啟發式教學上而沒有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會耽誤國小生接下來的學習,國小教師可以合理地安排教學時間。

三、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對國小生的影響及其優勢

(一)激發學習興趣

傳統的數學教學不僅不利於國小生理解數學內容,還使得國小生在以後學習的過程中對數學逐漸失去興趣。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可以根據國小生所具有的知識和生活常識,採用提問的方式,情景創設的方法,遊戲互動等多種方式對國小生進行數學教學。例如,某節課上國小教師提出一個遊戲。遊戲內容是國小教師站在中間,國小生圍成一個圈,手拉手圍着國小教師向右轉,當國小教師説出數字“3”的時候,需要有三名同學牽手,牽手的人數超過3則犯規,國小教師可進行簡單處罰,牽手的人數不足3,則不需進行處罰。國小生立即對這節課的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全班的國小生都主動參加。

(二)引導國小生主動思考並對教師進行提問

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以國小生為主體,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國小生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數學教學的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生活,便於國小生理解。在國小生主動思考數學教學內容時,國小教師鼓勵國小生對自己進行提問,能幫助國小生學習數學內容。國小生能夠勇敢地向國小教師提問,這在國小生未來的學習中也有很大的影響。例如,某節課上,國小教師説到同學們早上來上學的時候有沒有坐公交車的?如果公交車停車的時候,車上原來有4個人,後來又上來了6個人,公交車到了下一站的時候,又上來了3個人下去了2個人,請問同學們,這個時候公交車上有多少人?這個問題不僅貼近國小生的生活,也注重培養國小生對身邊的數學問題進行思考的積極性。

(三)發散國小生的思維

傳統數學教學不僅教學形式呆板,還固定了國小生的思維,傳統數學教學中繁重的作業,加重國小生的煩惱的同時,也將國小生的思維限制了。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中,國小教師可運用數學教學道具,例如正方體,粉筆等,不僅幫助國小生理解和學習,也發散國小生的思維。例如,國小教師講到這樣一個例子。樹上有10只鳥,獵人用槍打死了1只,請問還剩多少隻鳥。這時就會有國小生回答0和9。國小教師對回答的國小生進行表揚,並告訴國小生按理説10減1等於9,但是獵人的槍聲把小鳥驚飛了。9雖然不是正確的答案,但是這道題卻可讓國小生的思維發散。

結語

如何提高本班本學校的數學教學水平是每個國小教師和學校都頭疼的問題。如若在教育方式上,學校鼓勵國小教師採用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國小教師在上課的時候也注意使用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這不僅能發散國小生的思維,也能讓國小生對當前乃至於以後的數學學習都充滿興趣。

【參考文獻】

[1]單燕紅。遊戲化數學教學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與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範大學。

[2]劉玉成,閔凡餘。淺析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

[3]李輝。啟發式數學教學方法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黑龍江科學。

篇24: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摘要】隨着我國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義務教育時期的數學教育在理念上也取得了不斷的進步。被動的教學方式,已經逐漸阻礙了素質教育在課堂上的進行,學生的主體性與積極性在課堂上不能很好地體現出來。而教學活動應當以學生為主體,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中,活躍在課堂上,所以,怎樣在自主、合作和活躍的氣氛下進行國小數學教學,已然成了教育制度不斷改革的新方向。就目前教育制度下被動的教學方式的問題,本文在對國小數學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的基礎上,探討了導學式教學法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導學;教學方法;國小數學教學;應用;新課程改革

當今時代為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數學作為一種抽象化的學科,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出了要求。國小生處於懵懂單純的階段,對萬事萬物都具有好奇心和無盡的想象能力,但邏輯思維能力的欠缺卻影響了國小數學教學的質量。

一、國小數學教學特點

數學作為國小時期的重點學科,是一門以數字為主體的科目。學生學習過程相對枯燥乏味,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較低,缺乏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受到了極大的影響。而教師的教學方法也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教育制度不斷改革的背景下,國小數學的教學方法也受到了重視,不斷的修改和完善。然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調查組的調查結果表明,我國義務教育目前的教與學的方式,以被動接受式為主要特徵。而數學的抽象化對於國小階段的學生來説,接受程度並不高。由於老師教學方式的單一性,學生對事物的形象化理解程度低,更加阻礙了學生學習和發展。

二、導學式教學特點

導學式教學法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老師只作為引導者與合作者,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主體,完成教學內容。利用‘導’與‘學’相結合,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學習更高效。以下為導學式教學的主要特點:

(一)“導”與“學”相結合

國小生處於淘氣的階段,喜歡輕鬆愉悦的氛圍,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要老師營造出一種歡快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向,使他們將課本知識與現實環境聯繫起來,將知識熟練的應用到現實,同時要注重學生之間相互合作,不斷提高學習效率。

(二)強化學生思維方式

處於國小階段的學生,各個方面尚未發展成熟,這時候老師扮演着引導者的重要角色,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思考方向,從而讓他們在正確的方向上自主學習合作,以此來培養他們的思維方式。

(三)知識較規範

在教學中,要提高國小生的認知能力和比較能力,培養他們能夠將所學知識聯繫起來的能力,並分析所學知識的不同。同樣在教學中需要選擇一定的教學內容指導學生的行為,通過教導來説明道理。

三、導學式教學法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問題情境導入

由於數學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有對事物抽象化的思考能力,而處於國小階段的學生心理和生理均不成熟,長此以往,學生很容易失去學習興趣,對數學產生厭煩,而導學式教學法利用情境導入的方式很好地解決了上述問題,將學生的思維引導到課堂上來,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在教學“能被2,3,5整除的數的特徵”時,一上課便對同學們説:首先我們以做遊戲的方式來開始今天的課堂學習,同學們可以隨意説出一個數字,老師無須筆算就可以判斷你説的這個數是不是能夠被2或5整除,我們可以來試一下。此時大多數學生都會在驚奇之餘踴躍參加到這個遊戲中,好勝心驅使他們積極發言以期駁倒老師的説法,然而老師卻能夠快速而準確地回答出結果,同學們就會產生好奇心理,急於想知道老師是用什麼方法來快速計算出結果,隨後,學生們帶着這種強烈的求知慾開始了新課程的學習,輕鬆愉悦地進入到學習氛圍中,帶着充分的熱情進行主動學習。當然,教師在創設情境時一定要注意提出的問題或導入點要與課本教學內容緊密相連,問題或導入點要新穎、獨特,且要控制好其難度,教師的提問要有啟發性和吸引力,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和好奇心,促使學生產生主動求知慾,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情境教學導入

作為重要而有效的教學手段之一,激發學生興趣成了現代教學理念的一個重要提升和完善,國小生尚處於兒童時期,天性活潑好動,教育者可以根據國小生的這個共有特性設計出相關的課堂遊戲,讓學生把學和玩有效結合起來,學習也會更輕鬆。教師可以參考國小數學課本中部分遊戲設計,如:擲硬幣、植樹問題等,教師可以根據這些課本內容設計出合理有趣的小遊戲,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師教學效果。

(三)行動導入教學

國小生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有一個過渡階段,將行動導入教學可以很好地讓學生對問題有一個準確全面規範的理解。例如:在學習加法的過程中,3+2的問題,學生不知道如何理解,就可以採用行動導入教學的方法,讓學生將自己的書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放三本書,一部分放兩本書,然後讓他們把兩部分書放在一起,數一下一共是幾本書,以這種行動的方式來告訴學生加法的運算,這樣就更容易理解了。

(四)最大限度給學生表現的機會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注重學生的自我表現,以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情況等為學生創造表現自我的機會,比如,對於相對較難的習題,若成績較為平常的學生能準確地回答,教師就應進行相應的鼓勵和肯定,鼓勵大家向該學生學習,讓其在老師與同學的肯定中獲取自信,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拉近學生與教師間的關係,讓學生從心底喜歡老師,主動進行學習。

篇25: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摘要:新課標改革之後,要求教師上課時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融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文就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研究體驗式學習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介紹什麼是體驗式學習及體驗式學習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體驗式學習;數學教學;應用效果

隨着新課標在全日制教育中的逐步實施,教師日漸認識到學生主體性的重要性,學校教師和教育領導一致認為體驗式學習對學生主動學習有很大幫助,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自信地學習,學習興趣被激發。體驗式學習一方面能夠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另一方面能彰顯教師的主導作用,這種教學方式正是新課標的要求,是現代教育中值得學習的一種有效教學方法。

1。什麼是體驗式學習

體驗式學習主要是在教師授課的時候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憑藉自己掌握的基礎理論知識,通過參加實踐活動的方式將教師在課堂上教的知識點反覆鞏固練習,每位學生得出自己的總結和反思。體驗式學習有四個特點:第一情境性,雖然國小數學理論知識很少,但是知識點比較難,教師教學的時候應當注重創設情境,一個豐富和真實的情境能夠有好的預期結果。學生在豐富真實的情境中進行體驗式學習,會留下深刻印象,有助於學生理解理論知識點。第二親歷性,學生在體驗式學習過程中全程參與,是體驗式教學的前提條件。學習理論之後,學生通過體驗式學習,將學習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活動中,進一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第三實踐性,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練習,主動參與其中,在實踐中對理論知識進行理解和吸收。第四情感性,傳統學習重視的是教師的傳道授業,學生被動接受,體驗式學習重視的是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感情培養,尊重學生情感表達。

2。體驗式學習在國小教學中的應用

2。1情境教學中的應用

國小生由於年齡較小,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外界一點動靜都會引起國小生的注意,上課很難注意力集中,國小數學是一門枯燥的學科,書本上知識點比較繁雜,理論知識比較枯燥無味,國小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國小生由於年齡太小,思維能力不強,遇到難題容易退縮,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容易開小差,對學習的知識點不能很好地掌握。針對這種情況,老師要進行體驗式教學,讓學生進行體驗式學習,通過創建學習情境,如給學生錢讓學生去商店買文具,通過買文具的數量和價格學習簡單的加減乘除,這樣國小生比較容易接受,在實踐中提高積極性。

2。2探究教學中的應用

隨着新課標的深入,以學生為主題的教學方法已經成為當前教學重要內容,國小教材隨之發上變化,在探究性教學中應用到體驗式學習。學習完每一章基本理論知識後,教師可以適當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問題,讓國小生分成小組討論,小組成員對教師提出的探究問題主動分析,並發表自己的見解。如國小一年級數學下冊有一道探究問題“20以內的退位減法”,固定一個被減數,然後使用十幾減這個被減數,小組學生計算答案並分析總結,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處於主動狀態,學生在計算的時候不停思考、驗證、探究,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更深刻地認識和理解數學知識。

2。3實踐教學中的應用

不斷進行行動是思維不斷髮展的前提,是實踐經驗的結果,也就是説理論知識可以通過實踐進行鞏固和完善,因此,要加強國小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吸收,需要教師對學生加以引導、實踐,在實踐中鞏固學生所學理論知識。例如學習圓的知識點的時候,學生可以自己畫一個圓,然後剪切下來進行摺疊,在摺疊實踐中認識到圓的半徑、直徑、圓的周長,在這種實踐教學中,學生能迅速掌握學習的知識,同時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

3。結語

體驗式學習在國小數學中的應用很有成效,體驗式學習是一種重視實踐,將教師教學與學生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還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加深學習印象,便於記住課本理論知識。

參考文獻:

[1]項仲萍。體驗式學習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成功(教育版),20xx(22):42。

[2]劉芳。淺談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體驗式學習[J]。少兒科學週刊(教育版),20xx(4):206。

[3]曾豔妮,陳蘭,邢婧,等。“體驗式學習”理論下的“數學思想與應用”課程教學模式探討[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xx(5):185—186,194。

篇26: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數學作為一門極其重要的學科,歷來具有“邏輯思維藝術”的美譽。而國小數學教學的重點目標即使學生學會應用數學基礎知識、數學意識及方式方法,讓學生具有基本的數學思維方式與能力。倘若教師在數學教學當中應用單一化的方法,會讓學生感到數學學習的枯燥乏味,並片面認為教學是不具有趣味性與形象性的學科,從而在數學學習方面缺乏主動性。甚至對數學學習產生畏懼感。雖然數學學科中抽象性與單調性是主要特點,但是要怎樣消除這樣的抽象性與單調性營造出數學教學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呢?筆者認為可將情境教學法巧妙融入並應用於國小數學教學中,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效提升數學教學成效。這是當前數學教學發展趨勢。筆者依據自身多年以來在教學方面的實踐經驗對情境教學法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進行深入的研究與分析,並作出如下初步論述。

一、創設情境小遊戲,玩中學、學中玩

國小生由於年齡關係,具有天真活潑、生性好動的特點,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倘若教師直接指令學生全身心參與到數學課堂教學當中,較難進入學習狀態。因此,教師應該依據兒童自身具有的天性因勢利導合理利用,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時將數學知識較好地融入其中,使學生寓教於樂地進行學習。因此,教師可在教學中有意識地設計部分小遊戲,讓學生在課堂上輕鬆的達成各項學習任務。例如,教師可在設計的小遊戲當中融入部分競技性元素,學習“20以內加減法”時,所有學生都可向教師領取到相同數量的教具小棒,可由老師讓每兩個學生組成一個計算小組,教師出題給學生進行加減法計算,計算正確次數最多的小組,獲得“計算小能手”的榮譽稱號並獲得獎勵。藉助這樣的教學方式,讓課堂教學氛圍變得生動有趣,可較好地調動學生參與遊戲學習的主動性,使所有學生全身心融入學習活動中,有效提升學生動手動腦的學習能力,在寓教於樂當中快樂學習。而部分較活潑好動的學生對數學練習的枯燥乏味不感興趣,只要融合數學練習與遊戲活動之後,即能有效轉變這一狀況。讓國小生身心都沉浸在遊戲中,興趣盎然地進行着數學遊戲,這樣不但可讓學生對數學知識具有深入理解與熟練掌握,而且可有效增強其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更積極主動地進行數學學習。

二、創設生活情境,教學與實際相結合

國小生正處於思維成長時期,其自身邏輯思維能力及想象力都較薄弱,作為一門抽象性與單調性的學科,對國小生而言感到數學學習難度較大。因此將現實生活與數學知識有充分結合,可使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入理解,學生可在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當中汲取知識,從中增長閲歷與經驗。使學生較好地認知與理解數學知識,並學會實際應用。以此有效提升學習效率與質量。例如,學習圓形與橢圓形知識時,可從現實生活當中充分發掘出相關實例,教學時用現實生活當中常見的圓形與橢圓形物體舉例,教師在教學當中有意識地創設出生活情境,能夠讓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時與現實生活實例聯繫起來,可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另外,使學生從學習知識的角度客觀全面地看待現實生活,使學生懂得所有知識都源自現實生活,現實生活中數學知識無處不在,讓學生充分認知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同時使學生懂得可從學習知識的角度客觀全面地看待現實生活。教師在教學中創設生活情境,目的在於為學生構建起“知識生活化”平台,使學生更具有學習主動性,對數學產生濃厚學習興趣,快樂地學習。

三、創設操作情境,培養創造性思維

國小生具有活潑好動的天性,同時思維活躍、動手實作能力較強,數學課上不少學生會出現“不安分”的行為,如會在作業本上胡亂塗鴉,摺疊紙張。而這一些行為卻正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國小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需要使學生在實際操作當中有效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實踐操作,同時教師應為學生創設出可供其實際操作的情境,使學生在實際當中學習與掌握數學知識。以此培養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讓學生學會在學習過程當中動手動腦,使學生具有發散性思維能力,深入理解與掌握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立足各種形式的操作活動,促進學生髮散性思維,讓學生在實踐操作當中學習與掌握數學的基本思想與方法。例如:學習分數大小時,可安排學生分橡皮泥,指導學生將一團平整的大橡皮泥均等地分成二等份,取用其中一份;將其再均等地分成四等份,再分取一份,將其再均等地分成八等份,讓學生對這些橡皮泥學習和理解分數大小這一知識點。藉助讓學生實踐操作,讓學生增強發散性思維能力與實踐操作能力,促進學生學習數學時主動思考,讓學生較好地理解與掌握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與實踐操作能力。總之,國小生在數學教學中合理應用情境教學法,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率與質量,藉助創設遊戲學習、實踐操作、現實生活等各種情境方式,讓國小數學課堂教學顯現出生機勃勃的氣息,營造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較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習知識的過程具有更多趣味性。另外,藉助運用此種方法,促進學生髮散性思維與創新發展意識發展,讓學生學會積極思考,以此有效提升國小數學教學效率與質量。

篇27: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一、設疑導入,啟發問題意識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學習的熱情往往會更多地受到好奇心的驅使。國小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強,當他們遇到問題的時候,大腦常會出現特有的興奮,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通常會積極地思考,千方百計地想要知道其中的奧祕,以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因此,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根據國小生的這個認知特點,採用疑問的方式導入,以觸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讓學生產生探索“奧祕”的積極性,促使學生自覺地完成教學目標。案例2:五年級上冊“認識小數”教學片斷。師(板書三個“1”,設疑):同學們,你們認為這三個“1”相等嗎?生:相等。師(在第二個1後面加個0,成為10,在第三個1後面加兩個0,成為100,繼續設疑):現在這三個數還是相等的嗎?生:不相等了。師(設疑啟發):那我們用什麼方法可以讓這三個數仍然相等呢?學生疑惑着思考起來。師(導入):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小數”。通過設疑的方式,層層啟發學生的思維,輕鬆自然地把學生帶入到新課的學習中,有助於啟發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生活導入,遷移運用能力

數學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許多數學知識都產生於我們的生活之中。而國小生對於生活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和體會,因此,若從生活的角度進行課堂導入,將有助於營造輕鬆有趣的學習氛圍,使學生體會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繫。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從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入手,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讓學生體驗和理解數學,遷移他們的實際運用能力。案例3:五年級下冊“認識分數”的教學片斷。師:小朋友們,我們之前已經學過了很多數,誰來説説,我們都學了哪些數字呢?生1:有1、2、3、4、5、6、7、8、9等等。生2:還有33、57、170、280等等很多很多。師:是的,我們學了很多了數,但是這些都是整數。而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還有很多情況光用整數是無法完全解決問題的。如我們要把一塊蛋糕平均分給3個或者4個小朋友,則每個小朋友得到的蛋糕是多少呢?學生一臉疑惑狀。師:還是整數嗎?生:不是。師:沒錯,很顯然不會是整數,這就需要一種新的數來表示,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分數(板書)。通過簡短的課前談話,以分蛋糕的事例,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引出“分數”的學習,能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繫,有助於遷移他們對於數學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

三、結語

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只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課堂導入方法,才能創設輕鬆、愉悦的教學氛圍,將枯燥無味的數學內容變得妙趣橫生,喚起學生的積極思維,讓學生在自由、隨性的學習環境中變得樂學、願學和善學,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培養他們的問題意識,發展他們的運用能力,收到“引人入勝,躍動思維”的教學效果。

篇28: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摘要:

很多學生都不喜歡學習數學,尤其是國小生,他們認為數學的學習根本沒有任何用處,既不能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不能讓他們用其他的方式與人進行交流,而且十分枯燥無味,讓他們在課堂裏學習數學無異於是剝奪他們的樂趣,他們也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喜歡學習數學。國小四年級的學生心智還沒有完全成熟,但是他們對於一門課程的喜好程度卻分得十分清楚,如何讓這個年紀的學生對數學感興趣是教師一直都在探索的問題。

關鍵詞:

篇29: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讓國小數學更具趣味性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我們必須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是不是適合自己所在的教學環境,如果不適合自己,那麼該方法多好都沒用,所以讓國小數學教學更具趣味性的意思不僅是要形式上有趣味性,更要注重它實質的作用,進行趣味性教學是為了讓學生在學習數學時改變自己對數學的一貫看法,聽講時不再覺得數學是枯燥無味的學科,做作業時不會難以理解,對數學的學習懷着熱愛之心,這樣趣味性教學才起到了作用。

一、改變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活躍度

對於國小生來説,課堂過於沉悶他們肯定不願意聽講,數學的.教學本來就沒有多少趣味性可言,如果教師選擇以往的教學方式,施行“填鴨式”的教育,那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會越來越低,同時也會讓自己的教學越來越沒有趣味性。四年級的學生他們性子裏的活潑和感動以及喜歡新奇事物的心態還沒有改變,所以傳統的教學方式對他們來説亟需得到改變,對數學的教學來説更是如此,他們很有可能會因為討厭數學而開始討厭數學教師和與數學相關的一切東西,甚至一聽到數學課就頭疼,所以教師想要提高自己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就必須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從以往傳統的牢籠中跳出來,我們在這裏並不是批評傳統的教學方式一無是處,但是不可否認,這種教學方式確實會禁錮人的天性和思維,讓人對學習提不起興趣,因此課堂就異常沉悶,教師在改變教學方式時可以從改變自己講課的口氣、語調,也可以從改變教學主體、改變課堂中心入手,在講課時適當穿插一些小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很多學生在數學課進行到一半時會覺得很無聊,開始走神或者遐想,教師可以通過這些小故事和一些笑話來幫助學生放鬆一下,然後再進行教學,效率就會高很多,通過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來提高課堂的活躍度,學生就會覺得學習數學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會積極思考問題,整個班級學習數學的風氣就會大大改變,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就提高了很多。

二、進行小組互助學習

提高課堂教學趣味性的第二個方法就是進行小組的互助學習,一方面,這可以讓學生互相競爭,成績好的學生能夠帶動成績不好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家共同進步;另一方面,這樣可以及時解決學生之間存在的一些問題,很多學生在學習時會遇到一些困難,但是又羞於向教師開口,這時如果能夠得到小組中同學的幫助,那麼他們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小組互助學習能讓學生之間的感情更加深厚,同時能讓他們在課堂上更加有目地的討論,這樣課堂就會被調動起來,教師在教學時也不會感覺到壓力大,教學的心情放鬆,趣味性自然就會增加。教師能有更多的時間來思考進行趣味教學的方法,讓數學教學課堂變得更加生動。

三、作業互批,快速進步

國小生總是不願意讓別人指出自己的錯誤,但是在尋找別人的錯誤方面有着很高的興致,教師可以利用學生這一特點,讓學生進行作業互批,學生做完作業之後不用交給老師,交給同桌或者是同一小組的人,大家互相批改對方的作業,學生在以往的數學學習中一直都處於被動的狀態,現在能讓他們主動來發現別人的錯誤會讓他們覺得數學的學習趣味倍增,表面上看起來這個工作是讓學生為了感覺到學習數學有趣,但是實質上學生髮現別人的錯誤的過程就是發現自己錯誤的過程。四年級的學生不像一年級或者二年級的學生,他們在發現了別人的錯誤之後會在暗地裏反思自己,看自己是否也有同樣的錯誤,這樣無形中就讓他們快速地進步了,這個方法一石三鳥,既提高了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又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也能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反省自己,快速進步,意義十分重大。

總之,要提高國小數學教學的趣味性方法有很多,如果教師真的有心,就一定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四年級的學生不像低年級的學生難以管教,他們有更強的學習自主性,所以數學教學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愛上學習數學和數學成績提高一定能實現,以上提到的方法都值得借鑑,但是我們還是不能忘記自己的最終目的。

篇30: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現代科學的日新月異,要求學生學習的知識越來越多。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傳授好文化知識,還要注重開發學生智力,全面提高其素質。然而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是有限的,為了解決這一矛盾,除了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外,重要的是優化課堂改革,提高教學效率。據國外有關資料表明:使用學習機器(電化教學)比不使用在相同時間內要“多學三倍的知識”。科技與經濟的迅速發展,多媒體已有效的應用於各科教學,對優化課堂教學過程起了巨大的作用,加快了教學改革進程。

實踐證明,多媒體在數學教學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則説:“喜愛是最好的老師”,這裏的“樂之”、“喜之”無疑指的都是興趣。興趣是兒童學習知識的催化劑,它能使人精神振奮,思想活躍,產生豐富的聯想。在國小數學中有許多概念、公式比較抽象,如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概念,用傳統教學方法,教師講,學生聽,形式單調,不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確良積極性和主動性,較難實現教學目標。多媒體教學可以把抽象的問題形象化,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創設情境,使學生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是激發學習興趣,萌發求知慾望。如我在教《循環小數》時,為了在課堂伊始使學生產生新奇感,啟動思維;同時也為分散教學難點,特製了一框形象逼真、彩色清晰的紅綠燈投影片。上課開始時將此片映出後讓學生觀察投影片。並讓學生説出日常看到的紅綠燈,學生説出了交通崗上的紅綠燈,並説出了綠、黃、紅燈總是依次的變化。這時乘勢接着引導:“它總是按一定的順序,不斷地重複出現,那麼我們就可以説紅黃綠燈總是依次不斷地重複出現,這種現象叫循環現象。日常生活中有這種循環現象,數字運算中也會有類似的現象。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研究,這樣的教學導入,不但突破概念形成過程中的難點,而且激發了學生的認知興趣,由形象具體的實物表象直接轉入認識數字排列規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有助於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如果學生對教學內容缺乏感性認識,要理解掌握教材內容就比較困難。一個從未見過大海,甚至沒有見過海的圖片、畫面的人,要理解“汪洋大海”一詞是何等因難!國小生年齡小,知識經驗少,直觀思維處於主導地位。對教材中一些抽象的理論或概念理解時比較困難。如教學“相遇問題”的應用題時,“同時出發,相向而行”這句話是個難點,如果在黑板上畫圖講解,必須先畫一邊再畫另一邊,不能體現“同時出發”的涵義。而用計算機就能解決這一問題,先出示兩地相距的線段圖,在兩端點放上兩個小汽車,小汽車同時走動,就出現了兩個物體“相向而行”的情景,學生在欣賞動畫的同時理解了知識,難點不攻而破。

三、有利於鞏固知識,縮短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心理學告訴我們,鞏固知識主要是記憶。記憶是一種複雜的認識過程,它包括識記、保持、再識與回憶。充分利用投影教學,把抽象的教學內容直觀生動地展示在學生面前,“識記”效果就會好,“保持”也越長久,還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再識”與“回憶”。在國小數學教學中,一些複雜的圖形、計算法則、總結性的文字,各種形式的課堂練習都可以在課前製成課件投影片,教學時根據需要投影出來。教師省去了在黑板上繪圖和書寫的時間,而學生可以加快感受知過程,提高學習效率。

四、設置懸念,引導探究

懸念可以造成一種急切期待的心理狀態,具有強烈的誘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這是老師常用來設計導入新課的一種方法。設置的懸念應具有“精”、”新”、“奇”的特點,在技巧上則應“引而下發”、“令人深思”。

例如:有我在教教“三角形內角和”時,我在投影上出示一直角三角形玻璃板(是用三塊玻璃拼成的),並提問:“你們知道這個三角形內角和是多少度嗎?”

學生對此感到新奇,渴望得到答案。這時我並沒有把現成的答案告訴學生;而是進一步引導探究。先讓學生拿出自己的兩個直角三角板,算算每個三角板的三個內角和是多少度?再讓學生用量角器度量一下三個內角和是多少度。又讓學生拿出自己準備的正方形紙,沿對角線對摺,得到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三個內角和是原正方形四個內角和的一半。然後我打出投影把三角形玻璃的三個內角拼在一起,幫助學生驗證一下自己的探究結果。這種方法,不僅令人耳目一新,而是把學生引入不協調----探究----發現----解決問題的一個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思維之趣,參與之樂,成功之悦。

五、有利於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能力是教學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國小生年齡小,對平時常見的事物、現象不留意觀察,因此認識也很籠統模糊。電化教學則能把生活中常見的或不易觀察到的事物現象呈現在學生面前,指導學生細緻地觀察,從中發現問題,揭示現象或規律。如用計算機放映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圖象,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就能較深刻地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總之,利用多媒體教學突破了時空限制,擴大了觀察範圍,幫助學生從具體現象中抽出事物的本質。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進一步提高。

多媒體在學生掌握知識的感知、理解、鞏固、運用的四個階段及發展智能方面有積極作用。我們要根據教材製作適合學生接受能力的課件、投影等教具,創設意境,寓教於樂,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處於最佳的思維狀態。

總之,電化教學在現代化教學中具有獨特的功能,我們要認真研究,並卓有成效地運用於教學實踐中,以加快教學改革的步代,促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篇31: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學法是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方法。學法的形成依賴於學生的學習實踐和對學習規律的科學認識。因此,用素質教育的學習觀分析學生正確學法的形成和發展,用素質教育的教學觀探索和創造學法指導的策略和藝術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切實加強對學法的指導和研究是現代教育理論和實踐對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呼喚。

我們黃瓜山國小是一所普通的農村學校,由於靠近城區,相當一部分學習優秀的學生外流,再加上學生的家庭整體素質不高,對孩子的教育管理缺少有效的方法指導,對孩子的個性發展缺少持之以恆的有效關注,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缺少一種深厚的動力輸出。目前學校的大部分學生不僅基礎知識差,而且學習習慣、方法更差,通過調查瞭解,大部分學生從小由於農村所處環境的影響,有很多學生是留 守兒童,因而在學習方法和學習行為上存在着很大的偏差;加之附近工廠的污染,出現了不少痴呆低智商的學生。歸結起來主要存在下列問題:

1、學生的學習心理問題。主要有:大量的學生沒有上進心,沒有自尊感,厭學嚴重;對於自己在作業中出現錯誤的知識點,寧願抄寫數遍也沒有主動尋求“為什麼”的意識,死記硬背不求甚解的現象嚴重。

2、學生的學習行為問題。主要有:

(1)課前:不會組織調控學習活動,沒有制訂學習計劃的習慣,大部分學生還不會制訂學習計劃;依賴老師,習慣於等着老師講解分析,沒有預習的習慣。

(2)課堂:“等”(學習上的自主性缺乏,只等老師把書教)的現象嚴重。聽課效率低,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而開小差,甚至有長時間發呆的現象;自由隨意,沒有老師的允許也會隨心地和旁邊同學講話討論;習慣於被動聽講,而缺乏主動求知;做題時不求解題的方法而只是願意按照老師分析的某一思路去解題。“欺”(自欺欺人,不求甚解,把一時的聽懂當作全部的理解)的現象較普遍。題目稍有變化,就無法完成,理解應用能力嚴重缺乏。

(3)課後:“拖”(沒有家長或教師的嚴厲督促,作業總是要拖拉、或者等抄)。不善於温故而知新,甚至沒有複習的習慣;死記硬背,只求結論,不重過程,缺乏探究問題、大膽質疑的意識;作業完成的質量差,抄襲作業嚴重;老師佈置的口頭或閲讀作業更是弄虛作假、敷衍應付,缺乏定期歸納小結習慣,甚至不知如何進行知識歸納、聯繫和總結;不願也不會看書;不能正確地使用工具書,也缺乏查資料和課外閲讀的習慣。“懼”(害怕被問和問人),不能發現問題,更極少向同學和教師請教問題;上課只帶着耳朵聽,被動接受,沒有自己的見解,思維不活躍。

3、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重教”、不“重學”,只“重教法研究”,不“重學法研究”等方面的問題。

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影響了教師對教育工作的熱情和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質量,成為師生共同發展的桎梏,也嚴重地影響了我校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給學生終身學習帶來不利影響。國內外教育專家關於“青少年的發展將為一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重要論斷早就闡明瞭對青少年開展有效的幫助或指導的重要性。那麼怎樣開展國小數學學法指導,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我們通過研究和初步實踐,採取了一些切實有效的方法,收到良好效果。

一、優化教學方法,引導好的學法形成

良好學習方法的形成,關鍵在於教師的“教法”,好的教學過程中能體現學法,能引導學生探索掌握知識的方法。這就需要老師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慾望入手,深鑽教材,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創設各種情景。採用任務型教學途徑,佈置各種任務,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主動學習新知識,在完成任務過程中鞏固新知識,在展示任務成果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同時教師應不斷變換課型和教學方式,喚起學生的有效注意。交際課多給學生創造表演的機會,使他們身臨其境;生活實踐課讓學生學會捕捉信息、檢索信息;經驗交流課鼓勵學生互相切磋,互相學習和借鑑。事實證明:只要課堂教學有吸引力,學生就能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也就會知難而進,從而形成良好的學風,進而轉化為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開發,促進好的學法的形成

教育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學生的心理素質決定着學習活動和學習效果,而心理素質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中國小階段,導致學生數學學習分化的主要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髮展的不平衡。因此,只有重視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和培養,才能實現學法指導。教師應指導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培養良好的品格,增強學習興趣和學習毅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其次要注意指導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控制學習情緒,排除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障礙等。要和學生建立一種融洽和諧、相互理解,彼此尊重的關係,堅持真誠、信任、平等原則與學生相處,從而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學法。

三、認真研究學習規律,加強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指導

人們學習數學的過程是:首先是數學語言環境的影響與數學語言材料的輸入,然後是大腦中解決數學問題規則的內化生成,最後達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這個過程中除了好的語言環境外,後幾個方面都是大腦中自然發生的,這就要求教師要觀察學生的學習過程,認真研究學生的學習規律,學習方法,學習技巧,並積極地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在各個教學環節中,精心設計課堂內容,培養學生聽課的專注能力;在紛繁錯綜的語言現象中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歸納、綜合的能力;強調認知規律,運用聯想、區別歸類、記憶法則和規律、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在創設新的語言情景中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性運用知識的思維習慣和能力,但是在不同的學習時期,學生學習規律不同,指導方法應及時、具體、有針對性、啟發性。

我在教學中還注意到:有的學生雖然很勤奮,但是學習效果卻不盡人意。原因何在?經過調查發現,根本的原因在於他們沒有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指點學法,成了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我常常會要求學生在課前要作好預習、在課後要及時複習。但是,預習什麼,複習什麼,怎樣複習才是最有效的?學生往往知之甚少,認為預習就是看看書,走馬觀花;複習就是做做題,完成了事。我針對不同的學生,給他們指點不同的學習方法,如三分鐘閉目回想法、自問自答法、聯想法、對比法、系統法、規律法、即景法等等。只有 學生掌握了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他們才能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四、加強具體環節的學法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1 、預習方法的指導

預習是課堂教學的前奏,預習的好壞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目標能否順利實現。教師應要求學生在預習中做到:(1)細讀:通過細讀把握該課的主要內容;(2)自我“質疑”:在預習中或多或少總會有“攔路虎”,應鼓勵學生多問幾個為什麼,自已藉助於以前學過的知識、工具書或與同學討論,設法加以解決;做好預習筆記,對於難於理解的內容做出記號,以便帶着疑問去聽課。通過預習的指導,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聽、説、算、編技能的指導

聽:要過好語言關,聽懂老師説的話;在聽的過程中要認真聽、快速聯想;要善於跨越障礙,整體理解。

説:願意講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樂於讓別人糾正自己的錯誤;要準備有條理、靈活地表達自已的思想;儘量創造機會,多説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多説為什麼?設法使學生接着老師的引導,把解題思路繼續下去説下去。

讀:有經常性的閲讀計劃;整體理解短文,會抓住主題句,分析數學信息,找到合適的解題的方法;注意總結閲讀數學的方法和技巧,會抓住信息,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編:根據題目要求,會改編應用題;能結合生活實際,自己學會新編寫應用題,並會解答。

3 、課後複習的指導

法國哲學家狄慈根有句名言:“重複是學習之母”。根據艾賓浩斯的遺忘規律,要求學生每天先閲讀教科書,結合筆記的重點和難點,回顧課堂講授的知識和方法,運用類比、記憶、聯想記憶和直觀記憶、掌握重點的知識以及解題的方法,然後獨立完成作業。

4、小結或總結方法的指導

在進行單元教學或學期總結時,可以指導學生“三看”:看教科書、看筆記、看單元要點,通過看回憶熟悉所學的知識內容;“二列”:列出相關的知識點,標出重點、難點;列出各知識之間的關係,使所學知識系統化、結構化、網絡化;“三做”:在此基礎上有目的、有重點、有選擇性地做一些各種類型的題目,通過做題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五、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形式

指導形式因人而異、因時而異,但總體上有三種形式

1、講授式:包括課程式和講座式,所謂課程式主要是通過課堂傳授來實現;講座式可分專題進行,可定期舉行一次,着重介紹“怎樣聽好課”、“如何記筆記”等。國小階段主要是採用課程式。

2、交流式:利用課餘時間,採取師生對話、學生交談等形式,介紹各自的學習方法。這種形式學生樂於接受,心情愉快,氣氛活躍,使交流真正起到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作用。

3、輔導及談話的方式。對個別學生進行指導和諮詢,尤其是對學困生更應特別關注,對他們既輔導知識,又輔導方法,努力幫助他們學好,這是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現代教學觀認為,教學過程的實質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個體的認識和發展的過程,教學活動的本質是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學的目的不僅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掌握獲取知識和技能的方法,形成優良的素質,正所謂“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從這個意義上説,學會如何學習,掌握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方法比學會具體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

[2017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篇32: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現代科學的日新月異,要求學生學習的知識越來越多。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傳授好文化知識,還要注重開發學生智力,全面提高其素質。下面請參考有關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有關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摘要】從國小數學過渡到七年級數學,學生對學習內容、學習方法都有個轉折與適應的過程,因此,打好七年級的數學基礎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論述了怎樣打好七年級數學基礎,為以後的數學學習做好鋪墊。

一、注重預習方法,培養自學能力

課前必須預習,只有通過預習,才能帶着問題去聽講,提高聽課效率。由於七年級學生處於半成熟半幼稚狀態,進入中學後,需逐步發展抽象思維能力,但他們在國小聽慣了詳盡、細緻、形象的講解,剛一進入中學就遇到“急轉彎”往往很不適應,他們雖然有求知慾和思考能力,但自學能力是較差的。七年級教材涉及數、式、方程,這些內容與國小數學中的算術數、簡易方程、算術應用題等知識有關,但七年級數學內容比國小內容更為豐富,抽象,複雜,在教學方法上也不盡相同;而國小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與中學生也不盡一致,他們往往認為看書就是預習。因此,找不出要點,也不知自己有無問題,上課時只得把老師講的內容“鬍子眉毛一起抓”。顯然,這樣做“疲勞有餘,效果不佳”。為此,在上某一新課前,應給學生介紹課型、特點及預習方法。如對概念課,一般是針對教材的重點、難點為學生編排相應預習題,讓學生看書思考去找答案,達到預習的目的。

二、注重聽課方法,向45分鐘要效率

七年級學生往往對課程增多、課堂學習容量加大不適應,顧此失彼、精力分散,使聽課效率下降,因此,學生只有掌握好正確的聽課方法,才能使課堂上的45分鐘發揮最大的效益。宋代朱熹在他的“三到讀書法”中説過的“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可見聽課必須專心。我結合數學課的特點,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必須做到“四到”即“心到、眼到、耳到、手到”。所謂心到:是開動腦筋,積極思維;要求學生會圍繞老師講述展開聯想,理清教材文字敍述思路;要善於從特殊到一般,學會分析、判斷與推理。遇到問題後,要多想幾個“為什麼”,思考一下“怎麼辦”。只有會想,才能會學,也才能學會。眼到:是要善於觀察,勤看。既要觀察老師表情和手勢,因為數學上有許多抽象的概念,通過教師的眼神、手勢往往會表達的更生動、更形象,利於理解。又要仔細觀察知識語言的表現,多方面增加感性知識。耳到:要求學生學會聽,要聽出教師講述的重點難點,聽清楚知識的來龍去脈,弄清問題的實質所在;舊知識要耐心聽,新知識要仔細聽;跨越聽課的學習障礙,不受干擾;聽完一節課後,概念的實質要明確,主次內容要分明。手到:一是嚴格按要求進行操作,掌握技能。二是學會做筆記,根據教師講課特點和板書習慣,抓住中心實質,在理解基礎上扼要記下重點、難點;思路有時也可以記下。教師形象比喻,深入淺出的分析等,尤其是技能的形成必須親手操作才能逐漸形成。顯然,在上面“四到”之中,“心到”是關鍵,善於動腦,勤于思考,是學好數學的先決條件。

三、注重複習方法,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

及時複習是高效率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反覆閲讀教材,多方面查閲有關資料,強化對基本概念及知識體系的理解與記憶,將所學的新知識與有關舊知識聯繫起來,進行分析比較,一邊複習一邊將複習成果整理在筆記本上,使所學的新知識由“懂”到“會”。複習方法上,讓學生學會歸納知識,整理知識,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概括知識的能力。通過比較可以明確本質,辨析異同,從而收到舉一反三是效果;通過聯想,可以建立知識間的相互聯繫,有利於形成知識網絡;通過概括,可把零碎的知識條理化,系統化,便於記憶,利於掌握,並靈活運用。

四、注重解題方法,培養數學能力

七年級學生考慮問題較單純,不善於進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對一個問題的認識,往往注意了這一面,忽視了另一面,只看到現象,看不到本質。這種思維上的不成熟給科目成倍增加、知識內容明顯加深的國中階段的教學帶來了困難。因此,在教學中,要多給學生髮表見解的機會,細心捉摸其思考問題的方法,分析其產生錯誤的原因,啟發學生遇到問題要認真分析,不要輕易下結論。同時從回顧解題策略、方法的優劣來開展評價,培養學生去分析,使學生學會反思。要總結相似的類型題目,當你會總結題目,對所做的題目會分類,知道自己能夠解決哪些題型,掌握了哪些常見的解題方法,還有哪些類型題不會做時,你才真正的掌握了這門學科的竅門,才能真正的做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此外,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善於暴露思維過程,留下一定的思維時間與空間,使學生“思在知識的轉折點,思在問題的疑惑處,思在矛盾的解決上,思在真理的探索中。”並達到啟思悟理,融會貫通。因此,例題的教學,習題的講評教學等既是幫助學生理解基礎知識,形成解題技能的過程,又是對學生思維訓練、培養數學能力的過程。抓住典型題講,循思設疑,引導探索,可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防止學生生搬硬套,使訓練既能使學生獲得解題方法又鍛鍊了思維能力。

以上,就七年級數學如何打好基礎針對性解決存在的問題,給同學們出了主意。但如何確實去做到,還要同學們在學習中不斷的去感受去體會,去加深認識理解,去尋找調整適合自己的能夠不斷增強學習信心和興趣的方法方式,相信一定能夠輕鬆學好國中數學課程,取得不俗的成績。

[有關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篇33: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一、教學的特點

素質教育特點體現在教師能在教學中把科學知識教給學生,能給學生紀律約束,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習慣。同時也力求開發腦力資源,讓學生勤動腦、願動腦。而枯燥乏味則是有些教師在數學教學中的不足,教師過於重視理論,不重視氣氛跟國小生的心理特點,導致學生對數學的牴觸感。思想上跟科技上落後的特點是有些偏遠地區最大的特點。在思想上,有些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偏愛成績好的,不重視成績不好的,這對學生打擊很大,思想上也有不好的示範作用,會留下很大的陰影。科技上落後在偏遠地區表現得最明顯,他們教學過程中沒有計算機,沒有電子白板,不能形象的表現出一些知識,比如國小數學教學的圓與橢圓。

二、國小生興趣特點

國小數學顧名思義就是面對國小生的,那麼我們就不能忽視國小生的興趣特點,興趣是一個人渴望接觸、瞭解跟掌握某種事物與參加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它可以讓國小生從心底裏去喜歡數學。首先,國小生在學習上由直接興趣慢慢的向間接興趣轉化。國小生對事物的好奇心是非常強的,他們對於很多事物都覺得有趣,慢慢的就會去接觸它們、瞭解它們,從而掌握它們。在國小,國小生對學習活動的意義與結果並沒有很大的認識,也不是很感興趣,他們只是對學習過程中的有趣的事感興趣,對學習的深層意義並沒有很深的認識。還有,國小生興趣漸漸地由不穩定轉向穩定發展。國小生心理有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特點,他們對一件事物感興趣,可以很快產生,也可以很快消失,是很不穩定的。

三、興趣培養的重要性

數學本來就是以邏輯性嚴密、系統性很強的學科,國小數學主要是要讓學生掌握數學計算與空間基礎知識的基礎階段,這關係着學生往後數學學習的好壞。而國小生興趣又是有些捉摸不定,但是興趣是學習的最重要的動力。國小數學教學教得好,可以引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對往後的數學學習有很大的影響。身邊有很多朋友就是因為國小數學學習一直不好,所以對數學一直都不怎麼感興趣,成績也就不好了。也有的同學是因為國小數學老師上課很無聊,所以不喜歡數學,往後的數學成績也就不好了。所以,國小數學教學對學生的興趣培養是很重要的,它能夠影響學生對數學這門科學甚至其他類似的學科的學習態度跟素養高低。

四、興趣培養策略

首先,讓學生跟着活動走進數學課堂。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説過,教育即生活。我們應該在教學活動中添加一些有趣而有意義的活動,讓學生參加,給予學生參加數學教學實踐的機會。這樣讓學生產生好奇心,帶有遊戲性質,最能讓國小生產生興趣,然後喜歡數學,進而投身到數學的研究中。舉個例子來説,教師在教加減法時,可以模擬超市買東西結賬。讓一部分學生扮成顧客買東西,一部分學生扮演收銀員,分成幾個組,然後看看哪組算得最快最準確,並予以表揚跟鼓勵。這樣既讓學生體會到了數學應用的樂趣,也讓學生懂得了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同時還感受到了數學學習的快樂。精彩的活動能夠讓國小生增加學習興趣,國小生也樂意去學習數學。其次,可以多方面的給學生感官刺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表現在幾個方面,第一個就是教學語言。數學被很多人認為是枯燥無味的,就因為它邏輯性強,語言表達不是很容易感染學生,所以應該改變一下教學語言。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語氣跟緩一些,語調抑揚頓挫一些,措辭生動活潑一些,儘量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第二就是結合教材與生活的實際來教學,讓學生從生活中來學習數學。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可以把教材與生活實際結合在一起,便於學生理解。教材中都有例題,每個例題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既符合學生實際情況,又貼近生活,教材也大多是圖文並茂的,符合國小生的心理特徵。教師在教學時就可以把圖畫變成生動形象的語言,把數學題目與生活的樂事聯繫在一起,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三就是利用現代科技手段,讓課堂教學更加生動化、形象化。多媒體的運用,能讓邏輯性嚴密的數學教學更加形象明瞭,能使國小生更容易理解明白。同時,調動視覺跟聽覺等感官刺激能直達學生心靈,進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最後,可以加入藝術教育,迎合國小生的心理特徵。記得有個老師對我説過,教小朋友時,要想真正瞭解小朋友,就要把自己當做小朋友。在教國小數學時,也應該這樣才能瞭解國小生心理。所以我們應該像小朋友一樣,説話語氣輕快而不失温跟,動作活潑而不失優雅,表情也儘量豐富一點。比如,在國小低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模仿小朋友的語氣動作來教學,這樣能引起國小生的注意,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在國小數學教學中,也可以讓學生各抒己見,重視數學的應用。在學生學習數學後,大家對知識及應用都會有自己的想法,教師也不要因為國小生的想法奇特怪異而制止,應該鼓勵跟讚揚,並給予一定的解釋,讓其在以後的生活教學中繼續留意、研究。創造能力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準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親身實踐,給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以此開動他們的腦筋,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五、結語

興趣可以推動人開動腦筋去學習,去探究,從而獲取新知識、新能力。培養國小生熱愛數學的興趣,要從多方面來探究,既要了解國小數學教學的特點,又要掌握國小生的心理興趣特點,這樣從源頭跟過程當中雙向解決問題,能更好更直觀的找到策略方法。

篇34: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摘要】在我國教學體系中,農村教學是核心組成部分,因此,需要在教學改革背景下加速優化自身的教學,從而更好地為學生個性化發展服務。此次研究圍繞國小數學教學,提出了構建精簡課堂厚實數學教學的舉措,希望以此提升農村國小數學教學效率。

【關鍵詞】構建;精簡課堂;厚實;國小數學教學

自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數學是主要學科,大部分先進且成功的教育教學理念均得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展現出來,使課堂教學產生了很大的改變。針對其各方面的不足,將困難化為容易,將複雜變為簡單,尋找效果佳的課堂教學方法已經變成了很多教師的目標。因此,下面就以農村國小數學為例,對如何構建精簡課堂展開了分析論述。

一、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內容簡潔

一般而言,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內容需要圍繞教學宗旨,數學教師應當按照該課時教學任務明確好數學教學的重難點,儘可能把國小數學教學內容簡潔化。但是這並不意味着教學內容簡單,而是説將數學知識點簡化,同時對數學教學的重難點,數學教師還需要竭盡全力講通。除此以外,國小化學教師對於數學知識點的講解應當是點到即止,不可在國小生已經理解與運用以後,還在不斷重複,安排國小生重複性做題。為預防以上情況的產生,國小數學教師每教學一個數學知識點後需要即刻開展夯實練習。如此不但能夠幫助國小生鞏固新的數學知識,查看學生對於新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決定是不是可以進入到新知識點的教學,而且還可以通過習題進行過渡,引出新的數學知識點內容。舉例言之,國小數學教師教學蘇教版中有關長方形的周長這一節內容時,第一步應當讓國小生回想長方形的基本概念,同時畫出幾組圖形,使國小生區分哪一些為長方形,且説出不是該圖形的理由。課堂開展過程中,一部分學生將平行四邊形看成了長方形,為強化國小生對長方形的認識,教師安排學生牢記長方形評判的標準,且對照課後練習進行訓練。事實上,長方形概念很容易掌握,因此,學生並未用太多時間就可以正確判定了,所以教師就可以開展下一個教學環節,即為學生闡釋周長的概念。在該堂課中對概念的理解是與周長計算的同時開展教學的。教師通過不斷地計算練習,學生更容易理解問題,也可以學會運用。

二、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語言簡練

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已經明確好教學目標之後,就不可以有拖拉課堂的行為,因為課堂教學時間是非常有限的,國小生的注意力與精力均是有限的。所以,國小數學教學語言必須要簡練且深刻,要有針對性與選擇性,要圍繞課堂的教學重點開展有效的數學教學,將精華部分奉獻給國小生。如此才可以發揮出國小數學教師的主導性作用,進而將數學教材的教學價值充分發揮出來。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出問題的語言應當有明確的導向、語言過渡應當自然暢順、語言評價要坦誠,每一個語句均需要給國小生以清晰之感。比如,教學蘇教版中可能性這一知識點的時候,假設教師提問學生:扔擲3次遊戲幣,1次是正面向上,2次是反面向上,則第4次扔遊戲幣的結果是怎樣的?很多學生均會選擇正面向上,原因在於正反面向上的可能性是一樣的,一共扔了4次,那麼正反面應當各為2次,因此,第4次扔遊戲幣應當是正面向上的。在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安排學生進行探討,接着借用遊戲幣是不具備記憶的數學語言進行評價,簡練且深刻地指出了每次扔遊戲幣均是獨立的隨機事件,其結果均是不能確定的。每個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環節均承擔着不一樣的學習任務,採用着不一樣的學習方式。所以,數學教師需要實時指導國小生概括各個階段的數學學習內容與方式,通過簡練的教學語言幫國小生進行知識點的總結,反思學習的有效性,整理與歸納出已學數學知識,幫助國小生構成數學知識結構,掌握數學學習方式,促使國小生提升數學學習能力。

三、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紮實有效的練習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紮實有效地練習就是設計出具備針對性與層次性、實行用與可靠性的從屬於新知主要內容的訓練,同時以簡潔且生動的形式展現出來。練習是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之上對所學數學知識的高層次的重新認知,也就是對新知識的鞏固,還是知識的擴展,因而,練習設計應當做到紮實且簡潔。數學教學中練習的設計應當以少勝多,緊抓具備代表性的問題進行練習,重點在於可以讓國小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通過少量的練習增加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方式的掌握,提升數學學習能力,進而充分展現出知識與方式等的統一性。打個比方,國小數學教師在教學蘇教版中有關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這一內容的過程中,當國小生掌握好計算方式以後,教師可通過設計出這樣一種練習:幾名數學教師帶領39名國小生到龍湖公園玩耍,公園中有兩種遊船可以給遊客提供選擇,一種是大型遊船,一種是小型遊船,而每一條遊船的租金是30元,最多可以坐下4個人,每一條小型遊船租金是16元,最多能夠坐3個人,假設安排學生當設計者,設計出一個租船方法,同時計算出應該付多少租金。經過方案設計,不但可以讓國小生掌握計算方式,提升計算方面的能力,還能夠幫助國小生培養其創造性思維。由單獨計算到班級彙報,國小生可以發現租6條大型遊船與1條小型遊船是最為划算的,這樣不但培養了國小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還能使其理解處理問題對策的最優化,從而培養其擇優方面的能力。

四、結束語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目的不僅僅在於提高國小生的數學成績,還在於培養國小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任何國小數學課堂教學均是為了培養國小生的數學能力而進行的。開展精簡的數學教學,並非是簡單的數學教學,而是去除無關的教學內容,取其精華部分,從而提高國小數學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殷娟.例談數學簡約課堂的構建[J].國小教學參考,20xx(26):53.

篇35: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一、智能教學體系介紹

智能教學(IntelligentTutoring,簡稱為IT)依託人工智能(AI)技術,在不依賴教師的前提下,學生通過教學系統獲得知識、掌握相關技能的智能化教學應用。智能教學通過網絡技術,可以將知識庫不斷更新,能夠提供更具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大幅降低學生學習壓力,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作為前言科學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具體應用,智能教學系統在功能上逐漸完善,其中題庫、學情診斷、視頻輔導等核心功能在個性化應用方面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學生一定程度上可以脱離教師進行自主學習。隨着雲計算大數據ZHONGGUONONGCUNJIAOYU等技術的應用,一些智能教學系統實現了學生學習情況動態存儲、個性化學習推送、數據分析、針對性的強化練習等功能,涵蓋了傳統教學應用的全過程,下文結合國小數學這一具體學科,探討基於網絡的智能教學體系應用過程。

二、基於網絡的國小數學智能教學體系應用

(一)教學任務設定。教學任務設定即學生根據所處的年級、教材以及教學章節設定教學目標,教學任務設定僅僅需要簡單的設置即可完成,智能教學系統會根據學生的選擇,從題庫中抽取相應內容的題目,教學視頻也會根據教學任務進行變化,至於學習進度、個性化推送以及學情診斷等實時數據則會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自動更新。教學任務的設定是智能教學後續工作開展的基礎,該階段力求準確,操作過程也相對簡單,另外,為了實現教學進度的備份、個性化教學追蹤等功能,一些智能教學系統通過綁定用户賬號方式進行學生個體追蹤。(二)理論教學應用。有了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智能教學系統會根據學時安排進行課程推送,對應於傳統理論教學的講授部分,智能教學系統的理論教學應用通常以教學視頻(或微課)的形式進行具體實施,學生通過觀看相應的視頻內容掌握基本知識內容,相比較而言,該階段的內容學習與傳統教學過程基本一致,同時由於脱離了現場教學氣氛,學生的學習效果往往不足傳統講授過程,互動性也相對較差。但學習強度以及學習時間的把握由學生進行自主控制,學習過程更具靈活性,另外由於智能教學視頻都是已經錄製好的,學生可以反覆進行觀看,強化記憶效果,具有傳統教學過程不具備的再現教學優勢。(三)鞏固練習指導。完成理論教學學習,隨之而來的就是鞏固練習,學生通過智能教學系統的題庫模塊,可以獲得相應的練習題目進行知識內容的實時鞏固,該階段對應於傳統教學中的隨堂練習及課後作業練習,智能教學系統區別於傳統教學的部分在鞏固練習階段具有十分重要應用,智能教學系統在題目的搭配選擇上更具科學性和針對性,另外智能教學系統是以學生個體為服務對象的,而傳統教學過程面對班級為主的學生羣體,教學的適用性和定製化教學優勢十分明顯,智能教學系統可分析學生學習的薄弱環節,進行知識內容的強化練習,極具針對性,另外練習題目的答疑、判錯等操作都可實時完成,學生學習效率更高。(四)實施教學總結。個性化的教學總結也是智能教學體系應用過程中的特色功能,教學總結是依據學生的學習數據進行動態總結的,更具全面性,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也集中體現在該階段,除了基本的學習用時、教學目標的達成性等數據,智能教學系統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強度、鞏固練習階段的數據,對學習過程進行優化設置,以更好的服務於學生極具個性化的教學需求,實現教育領域推崇的“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另外一些數據排名,在智能系統中的實現都是極其簡單的,學生可以獲得學習效率、學習質量、學習進度的全系統排名,比較自身差距,不斷進行提升學習,整個學習過程更具透明化。

三、需要注意的問題

智能教學體系在國小數學中的應用是現代科學技術與教育領域深度融合的結果,極具推廣意義,但是智能教學體系同樣會存在一些教學問題是需要注意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即智能系統的應用問題,智能教學系統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應用水平,相比較而言,而國小生往往是不具備的,需要家長或教師進行相關操作才能完成,不過隨着AI技術的發展,基於人臉識別、神經網絡系統、語音系統等技術的操作技術不斷成熟,未來這種操作難題會得到逐步解決,但目前而言,仍是在國小階段開展智能教學應用的突出問題;另一方面,國小生處於身心發育的關鍵期,好動、自律性差都是常見的年齡特徵,而智能化的教學體系相較於傳統教學過程不具有管束功能,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這也是導致教學有效性無法得到保障的重要因素,建議學校採取智能教學體系與傳統教學應用相結合方式進行展開,彌補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薄弱的身心發育缺陷。

總之,智能教學體系在國小數學中的應用,應充分發揮其智能的優勢,同時也應看到其應用的不足之處,通過加強傳統教學管理、教師輔助學習等方式進行有效的補充,最終實現智能教學體系的合理應用。總之,基於網絡的國小數學智能教學應用根絕一般教學過程可分為教學目標設定、理論教學實施、鞏固練習以及教學總結等環節,本文結合國小數學,分析和探討了智能教學體系的實際應用過程,並給出了在實施智能教學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為更好的應用智能教學系統給出參考。

篇36: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認識事物、探索新知的動力。興趣帶有情感色彩,它是推動人去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種重要動機,是學生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國小生具有好奇的天性,對新事物總是充滿遐想,總是樂於接受感興趣的新知識。數學這門學科本身較抽象、單調,不如其他學科那樣富有故事性、趣味性。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一味地採用傳統“滿堂灌、注入式”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學習興趣不管不問,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漸漸地厭倦數學。因此,課堂教學中想要讓學生學得更好,作為教師的我們應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放在第一位,抓住國小生“好奇”的特性,設法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用學生的學習興趣去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有很多,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結合所學內容,積極搞好課堂引入,在課程開始時就用學生感興趣的事物把學生引進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有興趣保障的環境下積極學習數學知識,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創設有效的課堂教學情境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儘量設計各種各樣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如問題情境、故事情境、競爭情境等。如在學習“分數的認識”時,當學生已認識了1/2、1/3這兩個分數後,教師可以問學生:“你覺得還可能有哪些分數呢?誰來大膽地猜一猜。”學生稍加思考後,就會立即回答:“1/4、1/5、3/4、2/5……”此時,教師可以問:“同學們,的確有這些分數,你能借助課前準備好的材料把1/4表示出來嗎?我們來比一比,看誰表示的方法多?”問題一經提出,學生就積極思考並操作起來。之後,大家積極展示、爭先恐後地發表着自己的意見。有的學生説:“我把一個長方形對摺再對摺,打開後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就是它的1/4。”有的學生説:“我把一個圓形對摺兩次,打開後也平均分成了四份,每份也是它的1/4。”教師通過情境的創設,不僅使學生興趣濃厚,而且也使學生感受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藉助舊知遷移使學生很好地掌握了知識。

三、注重練習,促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快速提高

(一)多方面練習

國小生好奇心比較重,在課堂上好動,在思維方面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而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弱,持續注意力較差。他們對具體形象的事物比較感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動手、動口、動眼、動腦,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多方面進行練習。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舊概念去認識新概念,應用曾經學習過的公式、定律去解決新的問題,通過温故知新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

(二)練習要有針對性,使學生掌握計算規律

多練雖然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方法,但如果教師只是注重練習數量,有時會損傷學生的積極性,因此,練習也要有針對性。教師要讓學生針對那些易錯、易混的題目進行練習,以此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教師可以選擇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題型,也可以選擇大多數學生共同出現的錯誤題型,還可以用不同題型設計計算題,讓學生進行鍼對性練習。通過不同題型的練習,學生既能提高計算能力,也能靈活掌握所學知識。學生掌握了一些計算題的規律,既能夠提高計算準確率、節省計算時間,又能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四、重視動手操作,提高實踐能力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

主要是以教師上面講解、學生下面記背的方式為主,純粹是通過教師的講授使學生學習有關的概念、公式、法則與定律,形式比較單一,課堂比較枯燥。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活動獲得數學知識,不僅可以對知識的形成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也有助於良好學習方法、思維方法以及學習態度的形成。通過這一類的活動,學生既能體驗到獨立獲取知識的樂趣,又能從中學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效地培養實踐意識和實踐能力。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時,教師可以利用分一分、畫一畫等動手操作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髮現長方形紙的4分之1有大有小,促進學生進一步主動思考,體會什麼是單位“1”,理解分數的意義。學生學會使用分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後,就會增強自信心、提高探究能力。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所有數學教師所追求的共同目標。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自主探究,並不是説教師可以袖手旁觀,教師應習慣於走下講台,以參與者的身份積極地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去,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課堂教學方式,不斷地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從而不斷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篇37: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論文精簡摘要:近年來,信息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教育教學中,對新課程改革與教育發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當今這個信息化的時代,要使信息技術能真整合於教學中,其核心是要做好教師教育信息技術能力的培訓。特別是以中青年教師為培訓主體,以其中的的積極分子為中堅力量,有針對有重點有層次地開展核心培訓模式正在分階段地展開。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師培訓;數學教學;學科整合

一、問題的提出

在我國積極推進教育信息化、現代化的大背景下,倡導和探究信息技術和數學課程的整合,將複雜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生動有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對於培訓學生創新意識、信息素養和實踐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筆者有幸到眉山市參與學習了“全國國小數學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研討會”。專家教授們精彩的講座、優秀教師們生動的課堂,像一陣陣暖暖的春風,不時從我身邊拂過。靜下心來細細梳理幾天的學習心得,發現原來國小數學教學在信息技術支持下竟有如此多的奧妙。有什麼心得與大家分享呢?

二、數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信息技術促進數學教學改革。

黃愛華老師在“認識百分數”教學中講到:“數學是自己思考的產物”。他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情景把學生帶入生活中,在生活中找實際應用的百分數:青島啤酒的酒精度34%,紹興啤酒的酒精度15%,酒鬼酒的酒精度52%,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進行思考,引導學生説出百分數的“好處”“意義”以及分數與百分數的異同,較好地體現了百分數在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羅建華老師在應用計算機進行“解決問題”課堂教學中,通過讓學生選擇生活中移動、聯通、電信哪種手機話費支費比較合算,引導學生尋找不同的解決方法來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場景展示讓學生覺得從課堂走進了生活,從而實現信息技術與數學的整合,課堂與生活的融合。

冷繼高老師在“打折問題”教學中,把信息技術融入到數學課程的各個相關部分,通過市場上常見的“促銷打折”“優惠打折”等實例讓學生感受 “打折”的實惠,培養學生合理的消費觀念,讓學生通過科學的計算,瞭解各種促銷手段對消費者心理上作用。教學中提高了應用計算機進行教學的能力和擴充了使用計算機的能力。

朱純瑤老師在“解決問題”教學中,藉助全運會110米跨欄比賽視頻展示和情景圖,讓學生通過觀看劉翔、紀偉比賽視頻實況,選用合適的方法解決簡單的比較快慢的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突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探究性,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現實探究的數學活動中去。。

張齊華、盧秀娟、徐文斌幾位老師教學時也是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創設生活中的情景,引發探究、感受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並從中獲得價值體驗,同時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發現數學在生活中的奧祕。

三、信息技術運用下的數學教學中要給學生留出獨立思考的空間

“教學是自己思考的產物,首先要能夠思考起來,用自己的見解和別人的見解交換,會有很好的效果,但思考數學問題需要更多時間”。這句話是黃愛華老師的課後感言。

我曾經讀過這樣一句話:“認知的最終目的,不只是獲取知識,更是個人的獨立”。其實,我想我們很多老師也都在嘗試着把課堂還給學生,給學生留出“獨立思考的時間”。可是有時卻事與願違,感到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這是什麼原因呢?一堂課只有40分鐘,時間短,知識量大,教學任務要有計劃地完成,如果我們把課堂交給學生,留足給他們獨立思考的時間,是否能真正地提高學習效率呢?能有計劃地完成教學任務嗎?有的老師不能大膽地嘗試課堂的改革,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依舊使用老方法,照本宣科、牽着學生鼻子走,這就會嚴重製約學生的獨立思考。

四、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有落地的措施,藉助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

自主學習不是空喊口號就能做到,更需要有落地的措施、勇於實踐的智慧。什麼是“落地的措施”呢?在一次討論中,有老師向黃愛華老師提出一個這樣的問題:“在您的課堂上,您是如何駕馭好您的課堂而讓學生靜下心來思考的”?當場掌聲雷鳴,説明很多老師都很關心着這樣的一個問題。黃老師是這樣回答的:“我的方法很多,就給你們討論一個比較適用的,課堂上我採用的一個‘一打三’的組織教學方法。什麼叫‘一打三’呢?就是學生四人一小組,分小組討論思考,在小組內抽一個代表發言,如果你回答不了,那我就打其他三個,但是打他們是打笑,別打哭,要打得他們服才能有效果。我想這就應該是課堂管理體系中的“落地的措施”吧。

(二)、有實踐的智慧,藉助信息發展學生思維。

什麼叫“實踐的智慧”?專家講到:“智慧”要從學生的立場去考慮,藉助信息技術發展學生思維。曾經有許多老師採用開小班的方式輔優補偏,但現在,很多專家認為這種方式是“假愛”,是“勞民傷人”。因為你沒找準關鍵,沒改變方法,再把課上一遍學生不懂的未必就懂了。記得有老師在我耳邊説,他教的幾名學生,頭一天相同的一個字教他讀了幾十遍記得了,第二天來全忘記。而我聽過一名優秀教師的示範課,她在教學生字的時候,讓學生自己説出你是怎樣識記這些生字的。結果像打開了魔袋一樣,學生們紛紛暢所欲言自己的好方法。一節課下來,學生們都能牢記所學的生字,對於那些基礎薄弱的學生再進行小組討論的形式或個別指導,使其記住為止。由此看來,辦小班的方式“輔優補偏”走的其實是一條彎路。“因材施教,獨立自主”應該才是最好的“輔優補偏”。

我們從最貼近學生的地方出發,從最細微的地方做起,喚醒學生內心潛藏的創造力、思考力和學習力。培養他們學會獨立思考的方法,學會探索、尊重學生的思考使他們成為一個獨立的人,我覺得這才是真正育人的內核。

(三)、要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有效教學

宋乃慶教授在講“國小數學課堂有效教學探索中”,針對有效教學策略進行了討論。他問道:什麼是教學?什麼是有效教學?經過一場激烈互動之後,宋教授作出這樣的總結:“什麼是教學?——課堂活動中教師愉快的教,學生愉快的學;什麼是有效教學?——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能借助信息技術主動學習就是有效教學。”

那麼,我們數學老師怎樣才能使學生學好數學呢?如果你一説上數學課,學生都就討厭,甚至看見你就討厭,這樣的課能使學生學好嗎?反言之,如果全班學生都喜歡上你的課,看見你臉上就洋溢着微笑,這樣的課會失敗嗎?的確,“數學教師最大的失敗就在於把學生都教得討厭數學。”有研究顯示,在心情愉快,精神放鬆的狀態下學習,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人的潛能得到充分的開發。愛因斯坦説:“熱愛是最好的老師。”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教授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

作為數學老師的我們,怎樣培養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有效教學和教學信息化?專家認為,主要憑藉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採用一定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如: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恰當地採用愉快教學法、情景教學法、遊戲教學法以及多媒體輔助教學等。特別強調的是多采用讚賞、激勵的辦法。

五、結束語

利用信息技術,有利於突破數學教學難點,培養學生抽象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拓寬學生的學習途徑,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藉助現代化媒介獲取信息,幫助思考,促進學生。有了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和探究強有力的工具,學生更樂於投入到現實、探究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改變了我們傳統教學思想與教學模式,促使我們在數學教學路上,也有了更多的新思考……[8]

篇38: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摘要:數學是一門來自對生活的疑問,通過學習數學知識用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又回到生活中去的學科。所以可以這樣説,由於國小生剛接觸數學這門學科,所以學習的都是基本的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而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最多的也是最簡單的數學問題,國小的數學與國小生們的日常生活是緊密聯繫的。那麼由此可以得出,對於國小的數學教學,老師也應該儘量把生活的元素融入數學中去,讓學生產生親切感,並在實際生活中利用數學解決問題,對數學產生好感,給國小生們剛接觸學習時一些必要的成就感,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為以後學習數學打好興趣的基石。

關鍵詞:國小;數學;生活化;教學

由於數學本身強烈的理性邏輯推理的性質,讓一些娛樂心強一點或者理解能力稍微差一點的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產生畏懼感,在加上國小數學教育體系還在不斷的完善探索過程中,所以當前的數學教學還是會讓一些學生覺得數學枯燥無味,太費腦子,漸漸降低對於數學題目的思考,讓學生的思維慢慢僵化,對數學也更加厭惡。所以,在老師的實際教學過程中,為避免出現上述情況,就應當努力探索讓數學更加抓住學生興趣的方法,而結合數學的產生方式,就不難發現,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模式是最適合國小生的數學教育的。讓在日常生活中玩樂的學生們也能從中收穫一些數學知識。

一、生活化的教學就必須營造生活化的情景

數學的教學在課堂上不能僅僅利用課本上給出的邏輯概念和例題,老師應當在上課中把上課的內容跟實際的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融合在一起,對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反覆強調,讓學生先有一個數學和生活密不可分的認知。然後再給出生活場景中遇到的問題,讓同學們展開熱烈的討論,調動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通過情景的導入的方式是生活化的教學的一大重要手段。就比如在學習簡單的加減等線性的運算法則時,給學生營造一個特定的情景空間,比如在超市買東西,單價四塊一斤的蘋果買了兩斤,三塊一個的桃子四個,還買了一包五塊錢的薯片,問結賬時應當給多少錢?這時候學生們就會根據自己在跟隨父母去超市時的情況去進行計算,然後發現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運用公式:總價=單價×個數,求出問題的答案,這樣不僅讓學生學會了解答生活問題,還提高了數學能力。再比如説可以讓學生將日常生活中看見的物體的形狀描述出來,用自己的語言給不同物體的形狀下定義,並將形狀相同的物體分類。這樣就體現了數學教學中不得不利用到的數學生活化的特性了。

二、善於將數學問題更加生活化

對於有些數學問題,由於學生的數學知識和對數學生活化的思考能力有限,國小生們不一定能夠將一些複雜的數學問題生活化,這時候就需要老師的引導了。老師需要具備發現數學生活化的眼睛以及獨特的思維方式,這需要做到以下幾點。(1)想要生活化數學就必須擺脱數學的課堂式教育,讓數學跟生活更加貼近,在實際生活中隨時留意數學的痕跡,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也要儘量發現其生活化的可能。比如要求學生在生活中實際經歷,只要跟數學的運算有關的事情都記錄下來,到數學課上分享,通過不同學生的記錄情況,掌握更多的生活中的數學化,也能陪養學生們對生活中數學問題的留心觀察能力和自主獨立思考的能力。比如在學習線性幾何問題時,可以要求同學們把生活中的幾何物體有什麼特性用數學的方式表達出來。(2)實際生活情境的演練以及數學問題模型化都是很好的解決數學生活化難題的方式。數學的學習單靠理論的傳授是遠遠不夠的,生活化的要求隨着學習難度的增加而加強,把數學生活化的難度跟學習難度成正比。所以這時候就要引入數學模型,讓學生們排練生活中的數學情景,模擬數學中的一些重要基本概念來提高數學問題的生活化。比如,在學習位置這一章節時,可以讓同學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參照物、靜物、運動的物體等等。在學習幾何關係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製作簡易的幾何模型,通過幾何模型的簡單摺疊再現問題中的幾何空間,或者對於線條來説,可以選擇筆來代替線條,通過在空間中實際的筆的交錯,來了解數學問題中平面畫法中的線條的空間性。更好地解決數學中的問題,提升數學的生活化的樂趣,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引入趣味性的故事增強數學的生活化

生活中不僅有簡單的生活情境,還會有很多的生活故事,而這些生活故事裏面也包含了很多的數學知識,所以老師可以蒐集一些有趣的數學故事,把數學解答技巧通過嶄新的故事的形式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在利用對故事的興趣的同時解答數學問題,這樣一來,有些特定故事裏面藴含的數學公式能給學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影響,不僅鍛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提高了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四、對學生給出適當的評價,尋求家長的幫助國小生天真的性格使然,所以老師對他們的評價就顯得十分重要了,但是老師應當脱離傳統的僵化的評價模式,應當根據不同的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解決能力,對學生給出科學合理的評價,有時可以舉出生活中的示例來對學生給予評價。而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老師不能及時給出解答,就需要家長對學生的教育了。有些家長可能會覺得孩子在學校學習就夠了,生活中的問題就不耐煩給他們細心解答,所以老師應該利用家長會的機會來呼籲家長不要忽視生活中孩子們提出的數學問題。總的來説,數學和生活的聯繫是不言而喻的,對於數學問題的解決應當積極地從生活中形象化問題,然後找出簡單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讓數學問題更加生活化,一些有趣的情景和有趣的故事,能更加加深學生對於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存在意識,從中找到解決的辦法。提高數學生活化的有效性,提升國小生們的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羅天剛.國小數學教學生活化初探[J].學週刊,2011,(11):132-133.

[2]東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國小數學教學生活化探析[J].考試周刊,2014,(30):72.

篇39: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一、活動式教學在數學教學中的含義和意義

1.強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用淺顯生動的語言概括教材內容,引起學生興趣,引導學生逐步提出研究的問題,由此展開,在學生之間進行分析、討論、計算、歸納等學習過程,教師採用引導學生學習,教材優而精講的授課方式,引導學生獲取新知識,學生自主把握學習規律,課後總結思考。

2.活動式教學模式從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出發,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各種手段,激發課堂學習氣氛,帶動對教材認知程度低的學生一起學習,培養學生意識品質。一定程度上解決學生學習的懶惰性,激發對數學好奇心理,主動積極探討數學問題,進而提高教師教學效果。

二、活動式教學在小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明確教學目標,制定活動使教學流程順利進行

1.教師進行課前準備。開課前引用幽默笑話,或是採用生動形象、圖文並茂的多媒體導入與教學內容貼切的問題讓學生質疑,引起學生興趣,吸引學生聽課注意力,例如,在開課前對學生説:“現有一件令人興奮的消息公佈,不過前提是你們認真聽課,課後將告訴你們。”一般學生在這一情況下,因為想知道那個消息會集中聽課,課後教師再對學生説“:這消息就是你們這節課認真聽講,你們掌握了這節課的知識。”這時學生會感覺“被騙了”,但是確實學到知識是令人開心的事。現國小數學教學中教師的言語表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學生聽課的質量,教師授課幽默風趣,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感,更好地讓學生投入到學習中去。

2.活動目標和內容的確定。結合學生學習狀況,制定教學目標,根據教學目標決定教學內容如何進行。課前設計幾個有關上節課由淺到深的數學問題,教師提問,學生搶答。逐步鼓勵學生站起來回答問題,一視同仁,對問題沒解答出來的和解答出來的學生給予掌聲,對他們的積極搶答給予肯定,鼓勵了因害怕答錯題未積極搶答的同學積極發言。實踐證明,教師瞭解學生課下學習情況,把握課堂教學進度,讓每個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去,這樣設定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注意教學過程中的角色轉變。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角色轉變很重要,在授課過程中呈現出來的有設計者、指揮者、監督者、受教者等角色,鼓勵學生積極搶答和發言,讓學生跟隨教學思路走,絕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學環節能夠順利進行。例如,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在解答問題時,教師故意在一個數字後加多一個零,讓學生自行發現並提出,教師假裝粗心大意的樣子。這樣讓學生知道教師也會犯錯,一定程度上消除學生難以親近教師的焦慮感,鼓勵同學積極發言和提問,讓學生在教師授課中跟隨教學思路走,有效提高數學教學進度。

4.安排好學生教室座位。提高學生聽課效率和促進學生之間的學習合作交流,必須設計好學生座位安排。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分批將幾個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安排在學習基礎一般的學生周邊,將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安插在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中,形成學習基礎差及一般的學生包圍學習成績好的格局。教師這時就要適時調動學生座位,讓數學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自由調動座位,各自適應,以學生自主組織討論問題,激發學生之間的良性競爭,達到知識相互補識,在遊戲中讓學生對語言知識進行學習,對語言規律進行充分運用和掌握。

二、對活動規則進行完善,對活動步驟進行靈活設置

要按照這些原則來對閲讀活動課教學進行設計,操作性較強,以便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出來;選擇開放的內容,對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進行培養;選擇靈活的形式,激發學生參與進來的興趣;對評價規則進行規範,營造一種公平競爭的良好氛圍。

1.在課程開始之前,創設語言情境,選擇激發興趣的活動。眾所周知,高中英語閲讀中關於同一話題會有三篇文章,那麼在對這些文章進行閲讀之前,教師就可以創設一些語言情境,將學生所掌握到的背景知識勾起來,同時,向學生們講解與本話題相關的背景知識,這樣就可以更加有效地學習。比如採取形象直觀導入法,教師在開講之前,可以選擇與話題相關的實物、圖片、表格等,這樣就將抽象的話題變得形象起來。採取頭腦風暴、自由討論法,教師可以採取有效的導入模式,提出話題知識,然後讓學生來探討話題的背景,然後將關鍵主題給逐步地引出來。比如在學習健康生活這一章節時,就可以首先提供一張禁止吸煙的標誌,這樣學生就會結合自己的生活常識來自由討論禁止抽煙方面的知識,然後引入課堂知識之後,學生也會有充分的興趣去學習。採用直接解釋法來開展活動,教師可以對某一個特定話題進行解釋,或者提供一些話題方面的背景知識,比如在學習英語詩歌的時候,就可以類比我國的唐詩、宋詞等,讓學生列舉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兩首古詩詞,將學生的興趣給充分的激發出來。

2.在閲讀的過程中,可以開展身臨其境、豐富知識的活動。要想將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讓閲讀材料作為學生注意的焦點,那麼學生就需要對語篇的總體意思進行理解,然後從細節上對內容進行分析,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進行鍛鍊。可以採用視聽泛讀法,也就是教師先設計一些關於文章結構的問題,然後學生帶着這些問題,對文章進行快速閲讀,對閲讀材料進行整體感知,對文章的結構和大致意思進行理解。可以採用略讀瀏覽法,通過泛讀法,學生對文章結構進行了大體的瞭解,之後就可以將文章的主題找出來,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題,才可以對文章進行理解。可以採用精讀細節法,結合文章主題,教師設置一些關於課文內容方面的問題,學生認真閲讀文章,將信息點提煉出來,這樣就可以熟練理解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繼續提一些問題,指導學生去理解文章的更深層次內容,學生來分析判斷文章中的相關信息,對作者的寫作意圖進行推測。

3.在閲讀之後,開展創設情境和運用交際的活動。學生學習到新的知識點,為了加深學生的記憶,就需要將其應用到日常交際之中,將語言的交際功能給體現出來。可以採用口語為主的訓練活動,教師結合本章節的話題內容,創設具體情境,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個小組,討論一些熱點話題,還可以將其劃分為正反方,進行辯論,積極參與社會話題。也可以開展其他形式的活動,比如分角色表演劇本,等等,只要達到了語音知識得到鞏固以及口語交際能力得到提高的目的即可。比如,在學習全球氣候變暖的時候,可以設置情境,讓每一個學生以科學家的身份,提出自己想要制止全球變暖的措施。在學習禁止抽煙的時候,可以設置情境,讓每一個同學都講出來禁止他人吸煙的建議。這樣既可以鞏固學生掌握到的語言知識,又可以培養學生們的發散思維能力。總之,教師在高中英語閲讀課課堂活動教學時,要營造一種公平競爭的氛圍,引導全體學生參與進來,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總讓學習優秀的學生佔據課堂的主角位置,這樣就會影響到教學的順利進行。

三、結語

通過上文的敍述我們可以瞭解到,課堂活動的設計對於高中英語閲讀課質量和效率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課堂活動,可以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又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將這些掌握到的語言知識熟練應用於交際之中。教師在設計課堂活動時,需要結合本班級的具體情況合理進行,培養師生之間融洽的關係。

篇40: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進入21世紀以來,國家加大了對教育事業的改革力度,頒佈實施了新課程標準,對教師及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師要認真學習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隨着新課改的不斷實施,在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國小數學取得了很大進步,但是與新課改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因此教師要不斷轉變教學方式,通過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從而提高國小數學教學效果。

1國小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1.1教學方法落後。新課改要求教師創新教學方法,但是受應試教育影響,大多數教師仍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為了節省課堂時間,很少應用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多媒體教學、創設教學情景等新的教學方法,致使學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難以理解。同時,數學學習就是和數字打交道,過程比較枯燥,再加上教師的單方面講解,因此學生感到數學枯燥乏味,缺乏應有的學習興趣,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非常不利。

1.2不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知識的理論性和邏輯性比較強,通過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然而很多教師為了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只注重基礎知識的教授,並通過題海戰術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和解題技巧,從而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由此卻忽略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不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沒有學習主動性,更不會在學習中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佈置的課外作業大部分都是課本或教學輔導書上的原題,有些習題的設計與教學內容結合的不緊,不利於對所學知識的掌握。

1.3沒有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雖然我國一直在提倡素質教育,但是實際執行時仍以應試教育為主。受此影響,很多教師仍沿用填鴨式教學方式,在課堂上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學生只能按照教師的思路和節奏聽講、練習,師生間缺乏交流和互動。由於教師佔據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致使學生沒有充足的思考時間,沒有發揮想象的機會,不利於學生學習主體作用的發揮。

2提高國小數學教學質量的策略

2.1加強師生間的交流互動。在教學中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以便更好地瞭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知識掌握情況,並根據學生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同時,通過互動可以營造輕鬆愉快的教學氛圍,使師生間的關係更加融洽和諧,有利於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

2.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因此教師要善於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多媒體教學具有圖文並茂的特點,可以將抽象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便於學生的理解和接受;小組合作學習可以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了團結協作精神;還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創設教學問題,讓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使教學更具針對性。

2.3加強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教師應改變灌輸式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給學生留出更多的時間去獨立思考,給學生創造發揮想象力和表現自己的機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指導和輔助作用,及時解答學生提出的疑問,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同時教師善於運用激勵機制,通過對學生的激勵和表揚激發學生的學習信心和慾望,讓學生產生成就感,從而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

總之,隨着國小數學新課標的實施,教師要認真學習新課改理念,不斷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式,通過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加強師生間的交流互動,積極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篇41: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摘要:目前,多媒體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課堂教學中,並且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針對多媒體教學模式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分析,依據實際情況提出一些意見,希望能夠推動我國教育改革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多媒體;國小數學教學;教學情境

一、多媒體技術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在國小數學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由於自身年齡以及思維模式的限制,在實際的課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喜歡動,對學習不感興趣,從而就導致了課堂教學質量低。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有效地緩解上述問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在實際的國小數學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依據教材的要求,將相關內容製作成為PPT,在課堂上教師對PPT的相關內容進行講解,同時,教師還可以添加一些有趣的動畫,能夠增加課堂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教師可以增加一些相應的課外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從而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二、多媒體技術在國小數學課堂上的應用

1.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多媒體教學技術的應用,能夠打破傳統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創設出和教材相符合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得學生能夠真正的融入到實際的數學學習中,從而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例如,教師在教學加減法時,教師可以可用多媒體技術製作相應的動畫。首先,動畫裏面出現了一隻雞,讓學生明確一隻雞有兩條腿,然後動畫裏又出現三隻雞,此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計算畫面裏一共有幾隻雞,幾條腿;隨後走了一隻雞,再次讓學生計算畫面裏有幾隻雞、幾條腿。此種教學模式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情景,使得學生能夠接觸到實際生活,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積極投入到數學學習過程中,提高數學課堂的質量。

2.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夠發散學生的思維數學是一門較為抽象的學科,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國小數學教學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基礎,為以後的數學學習打下基礎。因此,國小數學教學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通常來説,國小階段,無論是國小生的心理還是思維能力的都處在一個發展時期,並且相應的思維模式也逐漸的在此時形成,教師只有適當的加以引導,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學在講解幾何圓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制製作一個PPT,利用圓、橢圓、長方形、正方形、菱形代替車輛的輪胎,然後讓學生觀察相同時間內,車輛的形式距離,等學生觀看完成以後,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地進行思考,並且提出問題“為什麼圓形的車輛跑得最遠”,通過此問題為學生講解圓的特點、作用、用處等。此種技術模式能夠鍛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教師在講解其他圖形的時候,也可以採用此種教學模式,能夠啟發學生,積極地進行思考,從而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思維空間,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完善。

3.利用多媒體技術開闊學生的視野多媒體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主要是以網絡資源作為基礎,從而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在傳統的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都是在黑板上書寫相應的知識,學生的在下面接收知識,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就現階段來説,網絡資源十分豐富,並且相應的教學模式也在發生變化,如果教師知識按照教材的相關內容進行教學,不能滿足現階段的教學需求,同時,還會使學生的知識面狹窄,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應該加強對多媒體技術的利用,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在網絡上尋找一些相應的教學資源,將其融入到實際的教學內容中,不僅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還能拓寬學生視野,使學生從小養成善於思考的習慣。例如,老師在講解時、分、秒之間的相關知識以及換算方式時,可以製作3個鐘錶轉動的動畫,第一個是除了時針轉動其餘都不動,第二個分針轉動其餘都不動,第三個秒針轉動其餘都不動,然後讓學生仔細觀察,秒針走了一圈後分針和時針各走了多少,這樣能形象地讓學生知道他們三者之間的關係;

再如,教師在講述和實踐相關的知識時,首先應該讓學生明白一年為什麼是365天,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製作一個地球自轉的動畫;其次,教師在講解相關知識時,還應該積極鼓勵學生進行思考,並且還要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最後,教師可以插入一些關於地球的動畫,同時,還要插入地球現階段的動畫,號召國小生樹立良好的環保意思,環保從小做起。這樣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理解,還能開闊眼界,樹立良好的思想,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其能夠及時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提高教學質量。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國小數學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教師應該從實際狀況出發,制定合理的措施,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楊振兵.淺談多媒體教學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xx,(07):10.

[2]王秀珍.多媒體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學週刊,20xx,(04):208-209.

篇42: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在國小階段,數學一直是教學難點,由於數學的內容較為抽象、複雜,國小生的理解力又比較有限,因此數學成為了許多學生成績中的薄弱科目,想掌握好數學這門學科有一定的難度,如何提高成績是大家的最終目的。那麼,如何優化國小數學的教學策略,成為了我們的研究重點。

國小數學的主體內容已經不簡簡單單是數字、算數這麼簡單,當代的國小數學教材中,已經增添了許多有難度的內容,比如代數的初步知識、幾何的初步知識、簡易方程、量的計量、圓周率、扇形、軸對稱圖形等等,難度較大,涉及的範圍較廣。如何讓國小生接受好這些知識,對於教師教學是一個挑戰。因此,我們必須優化教學策略,來提高數學的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分數。除此之外,對於培養國小生的數學思維,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有着深遠影響。

一、現階段國小數學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

1.數學教師自身的素養有待提高。在很多國小,數學老師都年紀較大,他們所採取的教學模式還是從前那套死板老舊的方式方法,已然不適應當前的教育形式。

2.國小生的理解力薄弱以及學習壓力重。國小階段,正處於思維能力的養成階段,理解力也在逐步開發,對於較難的課業接受能力不高,因此如何能很好地消化複雜的數學內容,是一個學習難點。此外,當代國小生的課業壓力越來越大,雖然每天都在宣稱減負,但實質卻並非如此。因此,我們現階段的教育,普遍所存在的問題是填鴨式教育。追趕進度、拼成績,普遍現狀是講完一課,也不管學生是否消化吸收,就馬上投入下一課,這也是數學課堂中存在的一大教學問題。

3.數學課缺乏創新。不可否認,數學這門學科本身就較為枯燥,對於國小生來説確實存在很多難點,一些內容還很抽象,如果我們在教學當中不採取一些新穎的模式,吸引人的策略,那麼學生就很難引起興趣,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產生了對數學的興趣,才能從根本上想學、愛學。因此,不斷地創新應該作為教學的改革重點,來開展長期的教學計劃。

二、優化國小數學教學的重要意義

1.著名的物理學家李政道先生曾經説過:要教學生學問,首先必須從教學生學會發問開始。只有優化教學,培養起國小生的學習興趣來,才能樹立他們自主提問的能力,才能幫助他們更好的掌握學問。

2.歸根結底,現階段我們最終的一個目的是提高成績。只有我們在教學中優化了教學策略,找到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用對方法,才能幫助學生融會貫通所學知識,進而提高成績。

3.優化了教學策略,才能幫助國小生樹立良好的思維方式,不僅僅對於掌握好數學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於形成好的思維能力、思考方式都有意義。

三、國小數學教學的優化策略

1.首先,要從提高我們老師的自身素養做起。組織老師們多去一些教學先進地區調研、學習,尤其是年紀較大的老師們,更要跟上當前的教育形式,改革自身不足,摒棄掉老舊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大膽創新。如果從業者自身不改革,將會直接影響對學生的教學質量,只有不斷學習、嘗試新方法,才能尋找到最佳的教學模式,才能做好在課堂中的把控者。

2.營造一個相對輕鬆的課堂氛圍。在一個緊張的學習環境中,人的創造能力、思維能力都會下降,我們不妨把課堂變得輕鬆一點,讓學生來做課堂的主人。俗話説,老師提問十個問題,不如讓學生自己發問一個。我們可以把以前老師提問學生回答的傳統教學模式轉換一個新的形式,老師講完所學公式、內容之後,讓學生自主提問,老師來做回答。只要發現問題,才能加深記憶。這種變革不僅對於加深知識有一定作用,對於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也能起到不錯效果。

3.創造具體的學習情境。有研究調查稱,國小生的具象思維遠遠好於抽象思維,這也就是為什麼1+1對於他們來説很複雜,而1個蘋果加1個蘋果就很簡單。因此,我們在教學當中,可以把較為抽象的內容具象化,這對於國小生的理解、學習都會變得輕鬆不少。

綜上所述,優化國小數學課堂的教學策略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符合當代教育發展的大趨勢,因此我們要正視現階段國小數學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並及時修改,加以匡扶,採取高效的模式來展開教學。

篇43: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一、創造良好的遊戲情境

孩子們都很愛玩耍,也非常喜歡玩遊戲,在上課的時候,教師要適當地組織一些遊戲活動,遊戲不僅能讓孩子們增加學習興趣,還能調動起孩子們積極參與,積極地去親自做這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並且又增加了學生對學習的濃厚興趣。通過這些遊戲證明了適當的遊戲教育對教學有很大的幫助。如果在課堂中適當地安排一些遊戲教學,那麼會對學生有一定的效果的。例如,在國小一年級課本的數學上冊數字“6”的讀與寫的時候,教師在上課之前就已經準備好想用遊戲來學習這課程了:安排六名學生玩一個圍繞五張椅子轉圈的遊戲,安排其他學生唱歌,當歌曲結束時,讓他們去搶座位,看看誰先搶到座位。通過這個遊戲讓學生們對數字有了一些瞭解,“6比5多1”還知道了“5比6少1”,通過遊戲既能複習以前學過的關於“5”的課程,又能從中啟發學生對學習新課的愛好,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在數學教學中,加、減法計算是在一年級數學教學裏最主要的內容,數學計算不僅單調而且枯燥,它要進行反覆練習跟計算,也可以在反覆練習中採用一些“找朋友”“送信”“摘桃子”等方式學習。這樣的課堂遊戲是學生最喜歡的愛好了,我們通過這種遊戲的方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從遊戲中學到了充足的知識,又能讓學生有緊迫感,還培養了學生努力進取的精神。在遊戲中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計算熟練的時機,並且也讓學生感受到了團隊的精神。

二、創造生活情境,使學生了解數學

生活中時時都會用到數學。要想讓學生學好數學這門課程,就應該從學生感興趣與熟悉的生活情景出發,為學生提供有力的學習機會,讓他們從實際生活當中去創造學習數學的機會,去了解數學,感覺到數學時時就在他們的身邊,讓他們從中感覺到學習數學的趣味。所以,我們要把數學教學中的問題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從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中出發,去創造有趣而且生動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學會在生活環境中去體驗跟思考,從中知道了學習數學的價值性,這樣就會讓學生感到數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學好數學。

三、創設故事情境,給學生想象的空間

低年級的學生也非常喜歡童話故事,我們可用童話故事的形式把數學中的問題來描繪出來,這樣能夠引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有位教育家曾經説過:故事是兒童的第一需要。所以我們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徵,把書上的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編一個小故事,這樣就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跟氛圍,從而達到非常好的效果。例如,國小一年級“加法跟減法”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用編故事的方法出題:在一片大森林裏,有很多可愛的小動物,他們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這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就邀請了她的好朋友來家裏做客,小熊帶了3桶蜂蜜,一會小猴子帶來8個桃子,小象子帶來20個蘋果。小豬是最後來給小熊過生日的,小豬不但沒送小兔子禮物,而且還偷偷吃了3個又大又紅的蘋果,小兔子知道後非常不開心,那麼請小朋友開動腦筋算一算小兔子一共收到水果禮物?小豬偷吃後又剩幾個水果?讓學生通過這樣的遊戲來激發學習的積極性,他們很快就算出來結果。教師還激勵學生用編故事的方法去學習算術,這樣學生學習興趣就會很濃厚。

四、創造活動環境,培養想象力

心理學研究證明:兒童的思維是從動手開始的,切斷活動與思維的聯繫,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數學的知識、思想跟方法,必須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活動與實踐中去掌握、去理解,而不是單一地聽教師講解。教學中,把問題情境活動化,就是讓學生親自到問題情境中去,在做、聽、説、看、想的過程中增長知識,提高能力。在國小一年級的課本上冊“認識物體”這一課時,教師要按學生的各項特徵,來組織學生交流合作,讓學生學會自己去動手搭建積木,在遊戲中感覺到物體形狀的不同,並且要引導學生在遊戲中對一些物體的分類要明確,並且要學會觀察物體,讓後拿出正方體、球跟圓柱體等圖形,來認識這些圖形的形狀,鼓勵學生親自去去摸一摸體會一下這些物體的特徵,最後在遊戲結束是跟同學們説説觀察到的物體形狀的特點,形成形狀不同物體的表現。讓學生們通過各種遊戲來學習數學,讓學生們知道觀察跟分類的過程,使學生對不同物體加深瞭解。比如,當學生們學到一年級數學課本上冊的一道教學題時,教師按照平時學生值日分組,每一小組按照身高排成一組,然後讓學生説自己前面有幾位同學,後面有幾位同學,這一組共有幾個人,説完後填寫在表格中,然後再組織學生去分析一下每一位學生説的三個數之間的關係,讓學生去討論,然後給教師彙報討論結果。教師通過這些方法讓學生去做、去理解數學題,學生就會越來越對學習數學充滿興趣。

五、總結

總之,通過以上這些讓我們看到,只有我們在課堂上抓住教學中的機會,適當地去創造情境,就調動起學生對學習數學的進取心,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在快樂中去感受學習數學的神祕感,使學生的上進心得到加強。對教學環境良好、合理的創造,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對數學技能知識很好掌握,另一方面對學生的學習方式不斷改變,這樣就能夠使學生的創新意識跟綜合能力不斷加強。

篇44: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數學具有相對的抽象性、枯燥性與系統性,而國小生則是鮮活的生命個體,天真爛漫、活潑好動,而傳統數學大多采用黑板加粉筆的教學模式,枯燥無味,呆板沉悶,在學生眼中,數學無非就是數字、字母與公式,是靜止而死板的,難以激發國小生的學習熱情,感受不到學習的樂趣,相反還會滋生厭倦情緒與消極情感。實現學生快樂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教學的重要目標。將現代信息技術引入國小數學教學中,更能為原本枯燥機械的數學教學注入生機與活力,讓學生動起來,讓數學活起來,這樣才能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從而讓學生愛上數學,愛上學習。現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對國小數學教學中現代信息技術的具體運用淺談如下幾點體會。

一、化靜止為動態,符合學生心理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國小生天性活潑好動,要想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就必須要順應學生的天性。傳統數學教學中採用的是相對靜止的教學模式,這自然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現代信息技術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具有特殊的功能,不再是單一而靜止的傳遞信息,而是以直觀的圖片、逼真的畫面、動聽的音樂、絢麗的色彩等來創設視聽結合、動靜結合的教學情境,具有化靜態為動態的特殊效果,這一點非常切合國小生的心理特點,具有極大的吸弓}力。這樣學生自然就能夠將注意力轉移到數學知識點本身上來,進而實現學生由要我學為我要學的轉變,引導學生展開快樂的學習。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從學生的角度來審視教材,在學生與教材之間找到最佳的切入點,以選取最具代表性與針對性的數學素材,將靜止枯燥的文字教材轉換成圖文並茂、聲像俱全、動靜結合的精美課件,進而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帶給學生愉悦的情感體驗。

如在學習“認識圓形”時,如果只是藉助一些教學模型來展開教學,並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利於學生的理解。為此我們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讓學生直觀而形象地展現現實生活中存在各類實物,再利用其特殊效果,將實物轉換成圖形,進而實現學生對圓的初步認知。在此基礎上,再向學生播放自行車比賽的趣味故事,小動物們設計的車輪形狀各樣,長方形、圓形、平行四邊形、橢圓、正方形、三角形,等等,除了圓形車輪,其他形狀的車輪都是顛簸着前進。生動有趣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學生,引得學生開心大笑。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來回憶現實生活中車輪都是什麼形狀的,為什麼只用圓形不用其他形狀。由此在學生之問展開獨立的思考與積極的交流。然後再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來向學生動態地演示車輪邊上的點到圓心的距離相等,只有將車軸固定在圓心,使得車子在前行時,車輪到圓心的距離相等,車子才能穩定前進。這樣的認知活動是在愉悦而寬鬆的教學氛圍之中展開,將靜止的教學轉化為動態的演示,這樣更能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實現學生由苦學到樂學的轉變,實現學生的快樂學習。

二、化抽象為形象,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提高學生理解水平

國小生處於認知初級階段,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其認知主要來自於直觀而形象的事物,是從形象到抽象的認知過程。而數學具有相對的抽象性,二者之問的矛盾正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大瓶頸。那麼如何將抽象深奧的數學知識點寓於直觀形象的事物之中,將學生帶入直觀的教學情境,以幫助學生從中獲取更為直接的感性信息,這正是學生理解抽象數學知識點的重要基礎。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善於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創設直觀的教學情境,以幫助學生從中獲取感性信息,為上升為理性認知奠定堅實的基礎。

1.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生活情境。數學與生活密切相關,數學學習不應侷限在教材之上,而是要在寬廣的生活空間展開,這樣才能打造開放的教學環境,喚起學生對生活的回憶,引導學生運用生活經驗來展開主動學習。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抽象數學知識的深刻理解,同時也可以將學習與運用結合起來,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學生將知識轉化為技能,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如在學習角時,教師就可以將現實生活中所存在的角,如牆與地面形成的角、書本打開時所形成的角等直觀而動態地播放出來。熟悉的生活現象更能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增強教學的真實性,進而激起學生思考的主動性和思維的積極性。此時再用多媒體來向學生動態地演示角的形成,將角完整地畫出來。這樣就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點寓於學生所熟悉的直觀生活情境之中,讓學生從中獲取豐富的感性信息,從而實現學生對抽象知識的深刻理解。

2.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操作情境。國小生雖然年紀小,但有着很強的動手操作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多操作的機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同時也可以將手與腦結合在一起,激活學生的思維,進而使學生從親身操作中來獲取感性信息,為達到對事物本質屬性的認知奠定基礎。如在學習圓錐的體積這一內容時,我們就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動態演示功能向學生展現三組圓柱與圓錐,第一組是等底等高,第二組是等底不等高,第三組是不等底等高。然後將圓錐盛滿水倒入圓柱中,觀察水面的高度;再將圓柱的水倒入圓錐中,從而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到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從而實現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深刻理解。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我們可以讓學生在課餘時問來進行這個實驗操作,進而將學生所獲取的抽象認知再次付諸實踐,從而實現學生對知識的深刻理解與靈活運用。

總之,將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國小數學教學中,可以改變以往枯燥機械的講解,引導學生帶着積極的情感在直觀的情境中展開快樂而主動的探究,實現學生學習地位與學習方式的轉變,讓學生活起來,讓課堂教學活起來,推進教學改革進程,實現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篇45: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摘要】數學思想的滲透,對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提升以及國小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高,具有積極的作用。主要闡述了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的必要性,並且就如何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提出了幾點思考,旨在通過提高國小數學教學質量,推動國小生數學素養的不斷髮展。

【關鍵詞】國小數學;數學思想;必要性

國小數學的學習與學其他基礎性知識學科的學習不同,數學知識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處在國小階段的學生,其思維認知正處在一個成長髮展的階段。因此,其對於自身數學知識體系的構建能力還有待提高。在素質教育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數學教師要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的數學創造性思維,進而培養其數學素養。

一、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的必要性

一直以來,國小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於對數學新知識的講解,重點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旨在完成教學大綱的教學要求,確保學生得到一個較為理想的數學成績,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對國小生數學素養以及數學思想的培養,導致國小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力不從心。1.數學思想的滲透,可以有效地激發國小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國小教育的一個特性就在於其自身的啟發性,國小教育作為學生的啟蒙教育,對學生的國小學習以及以後的學科學習具有重要的影響。國小階段的學生,其思考方式正處在一個養成階段,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可以幫助國小生養成一個科學的思考方法,培養國小生的數學思維,增強國小生對於數學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生對於數學知識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2.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滿足了學生的數學學習需要。由於國小生的生活經驗以及學習經驗有限,導致其在接受數學知識以及學習數學方法等方面受到一定的束縛。隨着數學學習程度的不斷提高,學生需要掌握更為先進的數學學習方法,加強對國小生的數學思想滲透,提高學生對於數學知識的內化吸收能力,充分滿足了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3.實現了數學教學的統一性,提高了國小生數學學習理解能力。國小階段的數學學習對於國小生數學學習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國小數學每一階段的教學重點都不同,低年級的數學教學重在幫助學生紮實數學學習基礎,而高年級的數學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雖然每一階段的數學教學重點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數學教學有着統一性,通過對學生數學思想的滲透教育實現了數學教學的統一性,將國小六年的數學教學有效的串聯在一起。除此之外,隨着教學難度的不斷提高,國小生的數學解題能力以及對於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這都是數學思想發揮的重要作用。

二、國小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的教學舉措

1.深入挖掘數學教材,體現數學魅力。

數學教材中的數學概念、數學公式以及相關的數學練習題等都是數學思想的具象表現,數學思想是無形的,其存在於數學教材的方方面面。因此,數學教師要深入挖掘數學教材中的數學思想,並且在將其滲透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教師要引導學生加強對數學教材的閲讀學習,閲讀數學教材中的數學背景知識等,使其充分發現數學的魅力,激發國小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激發國小生數學學習的內在動力。加強對數學教材中數學知識體系、數學問題等的剖析,引導國小生逐漸掌握國小數學的內在本質,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潛移默化的將數學思想傳輸給學生,實現了數學思想的滲透教育。

2.發揮數學課堂教學主陣地作用,滲透數學思想教育。

數學思想的滲透教育,主要還得依靠具體的教學過程得以實現。因此,數學教師要充分把握住課堂教學與學生數學概念形成的時機,通過不斷創新數學課堂教學,滲透數學思想教育,充分發揮數學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作用,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接受數學思想並將其內化為自身所有。首先,加強數學概念教學。數學概念是學生數學思想存在的重要載體,國小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正在發展階段,數學教師要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國小生充分了解相關的數學概念。數學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教學課件,引導學生掌握科學並且完整的數學概念,掌握數學概念中所藴藏的數學思想。其次,加強數學解題過程教學。數學解題過程是國小生學習數學方法、提高自身數學學習能力的重要階段。數學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教學準備工作,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引導學生通過數學解題推導,領會其中的數學思想。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這部分內容時,雖然課本中給出了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數學公式,但數學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尋找多樣化的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法,培養國小生多樣化的解題能力。比如,我們可以將平行四邊形按照對角線剪開,使其成為兩個相等的三角形,然後通過計算一個三角形的面積,再乘2就可以得到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了。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將平行四邊形通過剪拼的方法使其成為一個長方形,然後通過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在這節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數學課堂中,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猜想、假設、推導、總結,掌握了多種求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使學生體會到“求一個新圖形的面積還可以轉化已學過的圖形來解決”的數學轉化思想,在提高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最後,引導學生髮現數學規律。數學知識是無窮無盡的,但其也是相互關聯的,每學一個新的知識點,都會牽扯到學過的舊知識,因此,數學教師要引導學生善於發現新舊知識點之間的密切聯繫,引導學生髮現其中的數學規律,進而滲透學生的數學思想。

3.課後鞏固拓展,培養學生數學創造性思維。

國小生的數學思想培養最先都是通過模仿實現的,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對經典例題的講解,引導學生通過例題模仿掌握相關的數學學習方法,然後通過課後習題聯繫,進行數學知識的鞏固拓展。在習題佈置中,數學教師要適當的對經典例題進行改編,由此引發學生獨立思考,進而激發其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除此之外,數學教師要開展生活化的數學教學,在生活實例教學中培養國小生的數學思想。例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時,像課本中一些比較明顯的蝴蝶、鐘錶等軸對稱圖形,學生都可以比較容易的掌握,教師可以佈置一項生活化的作業,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五個軸對稱圖形,拍下照片帶到數學課堂中。學生在教學任務的驅使下,會積極主動的去尋找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如鏡子、杯子、課本、桌子等,甚至是在學完這節課之後,學生會不自覺的發現生活中還有其他的軸對稱圖形,強化了學生對這部分的理解學習。由此學生可以發現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繫,培養了國小生理論聯繫實際的數學思想,進而提高了國小生學以致用的學習能力。

三、總結

總而言之,當前國小數學教學質量以及數學思想培養都有待提高,新課程改革強調課程教育要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國小生的學習能力正處在一個發展的初始階段,因此,國小數學教師要充分抓住這個時機,加強對國小生數學思想的滲透教育。

參考文獻:

[1]儲文亞.如何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J].人生十六七,2017,(30):64.

[2]王靜.簡析數學思想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滲透與應用[J].華夏教師,2017,(07):33.

[3]龔江琳.探究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有效路徑[J].新課程,2017,(09):6.

[4]秦桂紅.淺談如何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有效滲透數學思想[J].教育現代化,2017,(26):243.

[5]肖越騰飛.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J].新課程,2017,(02):35.

篇46: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摘要:在當前的國小教學中融入智慧課堂教學就能有效提高國小生的學習興趣,尤其對於數學這門課程來説,創建智慧課堂教學還能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本文主要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對智慧課堂教學的設立意義進行了闡述和分析,也對國小數學智慧課堂的教學藝術規律和藝術效果進行了總結。

關鍵詞:國小數學;智慧課堂;教學藝術

一、智慧課堂教學的開展意義分析

(一)培養國小生的認知能力。數學本身就屬於一門抽象性及邏輯性比較強的科目,而國小階段正是學生腦力發育的重要階段。然而他們在接受數學知識和理解數學知識的能力上就顯得比較薄弱,所以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國小生的特點去採用智慧課堂教學方法,讓傳統機械化的數學授模式變得生動起來,要把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形象化,這樣不僅能提升數學的趣味性,也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這對提高國小數學教學質量有着重要的實現價值意義。

(二)幫助學生探索數學知識的科學發展規律。隨着智慧課堂教學的不斷深入和實踐,各大高校也開始更加註重對智慧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但從實際教學情況去看,智慧課堂教學在實施上還存在很多不足,不僅教學方式參差不齊,且每個教師的教學能力水平也出現了嚴重失衡的狀態。很多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更加註重教學形式和教學技巧,但卻忽略了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而師生之間的零情感交流也容易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所以教師只有正確的把握智慧教學核心,並把科學理論為指導依據讓學生在科學探索中去獲取更豐富的數學知識,這樣才能發揮智慧教學的特點和魅力讓學生可以慢慢喜歡上數學這門課程[1]。

(三)提高數學教師的綜合能力。在智慧課堂教學中,這種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對教師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而教師不僅要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資深的教學經驗,也要加強對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等類似學科的學習,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也要把這些豐富的專業知識融入到教學情感當中,與學生增加互動,讓數學知識的研究性更強,這樣才能展現出智慧課堂教學的真正優勢。除此之外,教師也要在日常工作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成為新時代教育領域的優秀教育學者[2]。

二、智慧課堂教學在數學課堂中的應用分析

(一)為學生營造多維度的思維空間。隨着社會競爭壓力的不斷加大,新時代的教育領域已經不單以傳授學生知識文化為目標,還要培養學生的多維度思維空間。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會以教為主,讓學生被動的去接受知識,這樣就無疑束縛了學生的多維度思維空間。也許他們的學習成績會很優秀,但他們並不能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其他領域,這樣就違背了數學這門學科的設置本意。所以,數學教師在課堂上首先就要幫助學生打破固定的思維模式,幫助他們開拓更多的想象空間,要讓學生敢於在知識中尋找疑問,敢於提出質疑,敢於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去探索更多的知識奧祕。當然,要想打破常規,為學生開拓更豐富的想象空間,就需要教師從書本教材中勇敢的跳出來,通過設計一個開放式、多元化的課堂氛圍,去引導學生從多種角度去思考問題,這樣就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教師在講應用題時,講到分數乘除法的時候就可以鼓勵學生用以前所學到的知識去尋找新的解題途徑。比如一瓶礦泉水總量為500毫升,我們喝掉了1/5,請問我們喝掉了多少毫升的水?瓶子裏還剩下多少毫升的水?剩下的水比喝掉的水多出多少毫升?等等此類的問題。這道題雖然看似是一道新的題目,但其實也運用到了學生之前所學的數學知識,而這時學生就會對這道題充滿好奇,也會通過多種思考模式去解開這道題目的答案。有的學生會説,這道題可以通過500-500×1/5去解開,有的學生説可以是500×(1-1/5)等等,總之就是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去對這道題進行解答,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國小生的多種思維模式,也能增加他們更多的探索欲,而教師也要擅於利用國小生的這種特點去為學生創造一個多元化的想象空間[3]。

(二)在課堂中多設計疑問,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數學課堂中教師可以根據國小生的心理特點去為他們設計一些趣味性比較強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與我們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這樣就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妞妞已經過了10個生日,那她今年是多少歲呢?這時學生就會異口同聲的回答10歲。然後教師就可以由淺入深的去繼續問題,惠惠今年也10歲了,但是她卻只過了4個生日,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這樣的提問就打破了以往的常規性問題,以至於問題剛剛提出就會立刻激發起學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慾,這樣一來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就會有很大的提升。

(三)認真抓住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細節,敢於正視失誤。一堂數學課是由多個細節部分組成的,而在數學活動中教師既要把握好課堂主體內容,也要學會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因為只有抓住好每一個細節,才能準確的連接好整個課堂。當然,在課堂教學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失誤,但無論是教師的教學失誤,還是學生的解題失誤,首先我們都要正確的面對它,面對這些錯誤教師也不能草草應付就完事,還要反思和總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失誤。除此之外,課堂教學互動不僅僅是師生交流知識的過程,同樣也是體現教師情感關懷的一個過程。教師要在教學中體現人性的情感之美,不去套牢學生的思維空間,讓他們可以更個性、更自由的去發揚探索精神,也要讓每一個學生的情感得到充分的尊重,這才是開展智慧課堂教學的真正目的。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數學教學中開展智慧課堂教學,不僅僅是為了完成新課改的教學目標要求,同樣也是為了通過這種探究式的教學藝術去為學生開拓更豐富的想象空間。所以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設立更開放、更自由的課堂環境,也要認真抓好課堂當中的每一個細節,也要尊重學生的情感需求,讓學生在一個充滿愛的氛圍裏去學好數學這門課程。

參考文獻

[1]祝智庭.智慧教育新發展:從翻轉課堂到智慧課堂及智慧學習空間[J].開放教育研究,20xx,(01):11.

[2]趙敏芳.淺談國小數學智慧課堂的教學藝術[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xx,(07):43.

[3]劉淑霞.淺談教師的課堂教學藝術[J].學週刊,20xx,(16):42.

篇47: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隨着我國經濟的不斷髮展,教育事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尤其是在農村地區,人們開始將希望寄託到教育之中,渴望未來能夠通過教育實現自身的夢想,因此對於教育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但在農村地區,先進的教學思想尚未廣泛普及、現代化的教學設施也比較缺乏等種種主客觀原因,導致農村地區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難以提升,尤其是數學課堂,因此有必要加強農村地區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提升方面的研究,以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本文首先指出當前農村國小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改進和提升農村國小數學教學質量的建議和方法,希望能提升農村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最終促進農村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

1當前農村國小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學模式傳統難以引起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在我國農村地區,數學課堂教學更多的仍然只是停留在“教”的層面上,尚沒有認識到“學”的重要性。這裏的“學”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學生的“學”,即培養出學生會學、愛學、想學的學習心理和習慣;二是指老師的“學”,指要與學生溝通在一起,和學生共同學習。但是我國農村傳統的教學模式,加上農村地區先進的教育思想沒有廣泛普及和學習,現代化的教育設施也相對較少,種種主客觀原因導致我國農村地區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夠,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略有不足。

1.2課堂淪為“一言堂”,缺乏有效的師生互動。

縱觀我國農村地區數學課堂教學的現實,課堂絕大部分時間屬於教師一個人的舞台,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幾乎可以説是沒有。長此以往,這種教學模式會引發如下問題:一是課堂教學的效率難以有較大提升,課本內容會佔據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用於習題練習和學生間、學生與老師間溝通的時間大大縮減;二是會影響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單一角色的課堂教學無法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無法讓學生們感受到數學學習真正的魅力和吸引力,這種教學下班級往往會出現兩極分化的問題;三是因為課堂淪為“一言堂”,學生與老師溝通的機會較少,無形中拉遠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繫,繼續保持着傳統的師生關係,亦師亦友的良性的、可循環的現代性師生關係難以建立起來。

1.3課堂教學“照本宣科”、內容不夠豐富。

不同地區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各不相同,而從一般意義上講,經濟越發達的地區其教育教學的思想越先進,教學手段也越加豐富。在農村地區,一方面經濟條件的限制,許多先進的教學設備雖然有引進,但是還遠遠沒有達到普及和日常化運用的程度,這便導致數學老師只能按照教材內容進行講授,無法利用更為形象和直觀的多媒體教學進行拓展和幫助學習;另一方面因為農村地區國小數學教學普遍採用“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教學目標也僅僅是讓學生們以理解和運用公式為主,最終取得好的數學成績,這種目的性較強的教學理念導致課堂教學的內容僅僅侷限於教材和習題,內容上不夠豐富,無法有效提升學生們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

1.4長期的教學工作導致教師教學的熱情和積極性有所下降。

教師的工作固然神聖,但也有其弊端,即存在工作的模式化和教學內容的重複化,而且教師並非“聖人”,在長期的、循環式的重複工作中難免會出現紕漏或者教學耐心不如以往的情況。對於農村國小數學教學而言,教材只有一本,從業時間長的教師圍繞該教材進行內容教學無可避免地會遇到內容重複的問題,因此很難保持不斷創新教學手段和方法的熱情和積極性。教學熱情的下降,除了會影響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之外,還會引發許多不利於教育教學工作的負面情緒產生。

2改進和提升農村國小數學教學質量的建議和方法

2.1以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為核心改進和革新教學模式。

農村國小數學科任老師應該用科學高效的方法來教會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及怎麼高效地學習。現在農村國小數學教學模式比較單一,內容上也沒有趣味性。任課老師要首先要轉變自身的教學模式,要弄清楚教什麼、怎麼教這兩個問題。科任老師要制定課堂目標,教學內容與教案相結合選擇最佳的教學方案,教學的過程靈活應變,適時根據不同情況進行調整。數學是一門思維要靈活的學科,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自學能力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此外,老師也可以用啟發式的教學和小組協作的教學方法來讓學生積極參與思考、動手操作,針對問題可以及時指正。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主動學習,擺脱思維依賴的被動狀態。

2.2國小數學課堂應適當增加與學生的互動以提升課堂趣味性。

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往往是老師的“一言堂”,全程以“老師傳授+學生傾聽”的過程進行教學,與學生的互動也僅僅停留在提問的簡單層面上,這種教學方法無疑無法有效提升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和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和主動性。為此,國小數學老師應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進行適當的互動,或利用日常生活中藴含數學思想或原理的實物進行互動,或讓學生們產暢所欲言對於數學的感想,讓傳統的數學課堂變得豐富和有趣起來。如在講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一課時,除了公式的講解與背誦外,還應該充分發散思維,讓學生們找找生活中的平行四邊形,藉此加深對於平行四邊形的理解,同時也能提升數學課堂的趣味性。此外,鼓勵學生大膽進行公式的逆推,即瞭解為何通過此種方法能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讓學生“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也藉此製造話題讓學生進行踴躍討論。

2.3教師應增強教案備課能力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老師是推動新課改的主體,首先要學習新教學理念,摒棄傳統教學模式。老師作為學生的傳授者、引導者,要做好橋樑的角色,認真做好新課改的工作,提高教學質量。農村國小數學的科任教師要重視課前備課工作,要讀懂教材,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況,結合學生的數學基礎進行多樣化教學。老師要在課前瞭解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案例放到自己課堂教學中,一方面考慮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另一方面又保證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活躍又輕鬆的學習氛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進而更快更好地學到知識。所以,老師在備課時還要設計與學生溝通交流的環節,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有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發散。同時,老師可以在課堂上及時瞭解學生的疑問及出現的問題,並加以指正。

2.4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以增強職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教師是一個神聖的職業,是祖國未來人才的締造者,因此需要老師以高度的熱情和飽滿的活力投入到這份偉大的事業當中。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思想境界再高的老師也會因為常年重複的教學工作而產生牴觸心理,對於教學工作的創新積極性下降,因此需要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不斷地增強自身崗位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升道德素養以能夠始終保持教學工作的熱情,為培養國家需要、社會認可的人才而奮鬥終生。此外,除了教師自身的努力之外,學校方面也應該做好相應的後勤工作,提升教師的福利待遇,讓老師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的創新工作和質量提升研究當中,不被生活上的困擾所負累,如此,教學質量定然得以提升。

3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一輪教育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傳統的農村國小數學課堂已經不適應當前的社會環境,也沒有達到人們對於教育事業的期待,需要不斷進行改進和提升,最終通過創新教學方法、革新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師素養等方法,農村國小數學課堂教學面貌煥然一新,重新煥發教育的活力與生機,對於學生成長、教師進步都具有積極作用。而本文更多的是從理論的角度提出農村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改進方向和建議,研究內容和主體上都具有侷限性,因此仍需要更多教育領域的專業人士圍繞具體實踐進行深入挖掘和鑽研,本文僅作拋磚引玉之用。

參考文獻

[1]黃俊.基於新課改下改善國小數學教學課堂質量的探討[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xx:35-45.

[2]徐鳳萍,馬永花.如何提升國小數學教學質量[J].科技資訊,20xx:55-128.

[3]楊福清.新課改下提高農村國小數學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新課程(下),20xx:12-56.

篇48: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論文摘要】本文主要對新課程改革下農村國小數學的生活化教學問題進行了探討。本文首先介紹了生活化教學在國小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接着從課前預習、課堂授課以及課後練習三個方面對生活化的運用問題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論文關鍵詞】國小數學 生活化授課

國小階段是數學知識打基礎的階段,也是培養國小生學習數學興趣的奠基階段。在這個關鍵性的學習階段,需要教師認真思考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何有效提高課堂質量,使他們能夠做到學有所用,學以致用。在農村教育的背景下,由於農村教育本身軟硬件的不足,更要求教師能夠開動腦筋,開發學生智力,挖掘潛力,將數學這門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的課程以生活化的方式傳授給學生。同時,引導學生將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在這來回往復的過程中,既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使他們體驗到了課堂上原本抽象的東西能應用到實踐中去,能夠更好地改變生活,從而更加熱愛數學,熱愛學習。

國小數學生活化教學,是將一直以來農村教師沿襲的只根據課本內容一絲不漏地講給學生聽的單一授課模式轉變為富有生活情趣、貼近國小生日常生活,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生動化教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包涵兩方面的意思,一是知識傳授的具體過程中,創設生活化的案例場景,變抽象為形象;二是將學到的具體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學以致用。

一 課前預習,以生活化的例子將學生興趣引導到新內容上

課前預習是學習新課程的重要步驟。做好預習功課,事先接觸即將要學習的內容,掌握對新課程的理解情況,可以大大減輕學生在課堂上的負擔,形成有緩有急、有主有次的聽課節奏。對於數學課而言,因其自身與別的學科相比,需要有較為縝密的思維貫穿整個過程。因此,沒有預習直接聽講,便極有可能因某一處的理解失誤或思維停滯導致不能與隨後的內容有效鏈接,從而影響聽課效果。因此,課前預習是學生學習過程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基於此,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是教師需要重視的工作之一。

課前預習往往不是在課堂中進行,經常是利用學生的課餘時間自行進行,由此教師便很難掌握學生的預習狀況,不知道他們是否進行了課前預習,預習的效果怎樣。在新課程改革的標準中,要求“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的數學情境……”教師可以設置一個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例子來引導學生進入到課前預習的情境中去。例如,在學習“體積與容積”一節時,要求學生在放學回家後,觀察一下吃飯用的碗與媽媽洗菜用的盆哪個裝水更多,然後動手試一下,要用幾碗水才能裝滿一盆;坐在同樣的沙發上看電視,如果只坐小朋友,能坐幾個人?如果大人能同時坐幾個等。通過這樣的體會,使他們形成體積與容積的初步認識,上課的時候學生爭先恐後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因而很容易將新知識在活潑熱烈的氣氛中引入。

二 課堂授課,以生活化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新知識

由於農村環境的閉塞,教學的軟硬件設施落後,教師的整體素質也不如城市,因此,不能生搬硬套某些經典教學案例,只有在教學過程中,善於發現,勇於創新,走一切從實際出發的路子,將農村生活情景活生生地再現於課堂,才能讓一成不變的課程內容煥發生機,令農村孩子們將日常的生活經驗與課堂上教師講的知識聯繫在一起,才能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知識。例如,在講利潤與折扣的知識點時,筆者舉例:小明家的蘋果豐收了兩萬斤,平均每斤賣價3元錢,蘋果袋、農藥等生產資料共花費了約3000元錢,請人幫忙花費人工費6800元錢,請問小明家今年的純利潤是多少?個頭較小的蘋果以每斤2.2元錢的價格賣給飲料廠,小蘋果是蘋果平均價的幾分之幾?換算成折扣,相當於小明家給飲料廠打了幾折?

大部分家中有果園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觸過這些問題,耳濡目染,很容易理解,經過教師的講解,明白了利潤的含義和折扣的實質。這日常生活中的見聞提煉出來,上升為數學定義後的,只有將其還原,才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堂內容,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

這種教學方式,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及數學意識。在通過通俗化的生活案例引導理解後,很容易將日積月累的數學經驗轉化為可供思考、操作、交流的學習資料,增強了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親切感,刺激了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慾望。

三 課後練習,將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強化知識體驗

課堂知識教授完畢,教師要有意識地設置一些具有生活趣味的題目交給學生完成。目的是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並能通過課後的實踐操作體驗來鞏固強化課堂知識。比如,學習了“濃度”之後,要求學生回家根據家人的喜好程度親手給他們泡一杯糖水,喜歡甜東西的放兩勺糖,不太喜歡的放一勺糖,爺爺奶奶身體不允許吃大量糖的放一點點或者不放,分別嘗一下每杯水的甜度,根據自己所放糖的多少與水的比例算一下濃度。類似的課後作業十分受學生喜愛,甚至不用監督都能圓滿完成。

總之,在新課改的目標下,要達到國小數學寓教於樂,教師快樂教學,學生快樂學習的目的。生活化教學是一種富有實際意義且非常有趣味的教學方式,尤其對於農村國小生而言,更是有着非同一般的意義。因此,生活化教學一定要堅持下去並不斷革新完善。

參考文獻

[1]王明華.數學教學生活化例談[J].考試周刊,20xx(38)

[2]王娟萍.用新課程理念構建生活化的數學實效課堂[J].新西部,20xx(10)

篇49: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數學與生活

數學學習對於國小生們來説,是自己對生活中數學現象的解讀.書本數學是生活數學的一種提取,是給學生學習生活數學提供一種視角.搭建一座平台,豐富多彩的世界應當是學生學習數學的背景.

《數學課程標準》也十分的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在教學要求中不僅增加了“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同時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實踐的機會”,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課和理解數學,體會數學就在身邊體驗到數學課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一、追求生活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們在教學時就要通過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進行教學,讓學生髮現數學就在身邊,並能感受到數學的作用,從而激發起學習數學的興趣。

如,在教學一年級《分類》這一課時,我就在課前佈置學生們和家長一起逛文具店或超市,要求學生留心觀察商場裏的商品是怎樣擺放的。學生在上課時就能很快地説出“同樣的商品擺在一起”也能説出這樣放的各種好處,這就為分類的認識奠定了基礎。同時,還在他們課後回家把自己的衣櫃整理好把家裏收拾一下。用學生身邊的“情境”呈現教學內容,增加了數學教學的現實性,趣味性,使學生不僅認識到數學課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把生活帶進數學,又把數學帶進生活)而且培養了同學們喜歡數學的情感,調動了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更能激發出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多開展實踐性的活動,創設出學習的氛圍

數學來源於生活,同時又服務於生活。為了讓學生們體會到學習數學的作用,增強了學習的目的性,我們在教學過程是就要通過開展實踐性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區中的數學問題逐步感受到現實問題之間的聯繫與區別。

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一課時,就可以通過學生們常買東西的場境,為同學們創設一個購物的情境,在桌上擺一些學習用具並標上價錢,找兩名同學做售貨員,然後其它同學則用模擬錢幣到售貨員那裏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對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們感到很新鮮,積極性相當的高。通過這一活動同學們知道拿一元錢可以買到期哪些東西,同時也學會了找錢,創設這樣的購物情境,讓學生在模仿購物活動中認識了人民幣,通過聯繫生活實際的購物活動,使學生在買賣商品的過程中掌握人民幣的有關知識,提高了他們的社會交往和社會實踐能力。

三、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

數學的課程標準站在促進人的發展的高度上,強調讓學生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重視應用意識的培養。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人們應該引導學生自覺地把所學知識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不斷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在教學法《20以內的退位減法》時,書中例3後面的“做一做”,就提供了一幅“美麗的大自然”的情境圖,裏面就有大量的數信息,而且可以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教師在教學時,就可以啟發學生獨立觀察發展,主動的提出不同的問題,然後根據問題自己收集信息和數據,進行探索和解答。從這個完整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課的作用,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並用生活中的一些信息來提問,並用自己所學到的方法去解決它。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多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篇50:國小數學教學初探論文

國小數學教學初探論文

“教學有法無定法。”要想讓學生學得快,記得牢,教師還要精心設計教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積累了一些教學方法,僅供探討。

一、提示教學法

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和計算,然後教師提示重點,使學生獲取新知。如教學“商中間有0的除法”時,出示了讓學生獨立筆算,我巡視時發現一部分學生的商是24,這時我要求學生驗算,學生頓時愣了,我就抓住這個時機提示:同學們:按我們判斷商的方法有幾位,這個式子應是三位數吧,誰是三位數?這一問,學生通過思考得出“1上面要商0”用0佔位才對,教師板書:哪一位不夠商1就商0,讓學生齊讀兩遍。

提示教學法,它的最關鍵的一點是讓學生通過思考,找出新舊知識之間的矛盾點,自覺地去解決矛盾獲取新知。

二、抓關鍵詞句

數學應用題有些計算方法易混淆,應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去掌握,而要做到理解,就必須把握好其中的關鍵詞句的含義。比如,教學比多比少的應用題時,出示題:小雞有36只,比大雞多8只,大雞有幾隻?我讓學生把題讀兩遍,提問:你們認為這道題最關鍵的一句話是什麼?你對它怎樣理解的?學生回答關鍵句是比大雞多8只,大雞少,我又畫圖,這樣學生更加理解了大雞的只數是哪一部分,學生很快得出36-8=28(只)的答案,我告訴學生要記牢,審好題,不要一看見“多”就加,“少”就減,得看清誰比誰多,誰比誰少。看比字後邊是“誰”,求得又是“誰”,多就減,少就加,這是逆向題。為了突破這一易混點,宜採用題組比較的方法練習。拿生活中常見的事為例:

⒈小紅有蘋果5個,梨比蘋果多3個,梨有多少個?正敍題,5+3=8(個)

⒉小紅有蘋果5個,蘋果比梨多3個,梨有多少個?反敍題5-3=2(個),這樣使學生深刻理解題目的結構和數量關係,很容易列出算式,而不會見“少”就減,見“多”就加了,提高了解題的正確率。又如:有關倍數的一般應用題,學生在練習中很容易發生混淆,遇到逆向的題目就更困難。教學時讓學生先針對一數量關係,甲數是乙數的'3倍,列成3種不同的關係式。例如:甲數÷3=乙數,乙數×3=甲數,甲數÷乙數=3等,一個數量關係列出幾個等式,既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又為引進應用題做好了準備。在此基礎上設計了一組教材,把結構基本相同的應用題進行對比訓練,並逐步變換形式提高難度,這樣不但克服了思維定勢的消極影響,而且有利於拓寬思路、發展思維。

綜合練習⒈小紅家有楊樹15棵,柳樹是楊樹的3倍,柳樹有幾棵?15×3=45(棵);⒉小紅家有楊樹15棵,楊樹是柳樹的3倍,柳樹有幾棵?15÷3=5(棵)

三、答辯求知

在處理練習題時,為了讓尖子生帶差生,為了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我經常採用“答辯法”進行教學。當學生做好練習題後,抓住學生的解題方法不同,讓他們進行答辯,以拓寬學生思路,還可抓住正誤兩種解題方法讓學生進行答辯,以好帶差,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能培養口頭表達能力。

四、讀題幫理解

當遇到一些較複雜的應用題及思考題時,首先教育學生不要急於解答,而要認真審題意,一讀題目裏講了什麼?二讀已知條件是什麼?問題是什麼?三讀思考解題的途徑和方法。學生解錯應用題相當多的情況與沒有認真讀題有關。千萬不要一讀而過,例如:六冊練習十第13題,一個養禽專業户,養雞980只,養的雞比鴨的2倍多20只,養鴨多少隻?這一題一生列為980×2+20;一生列為980÷2+20;一生列為980÷2-20;這一題為什麼出現錯誤多,主要沒有弄清誰比誰的2倍多,這一句是關鍵句子,多980裏面減去多的20只,再除以2,才是鴨的只數,(980-20)÷2.

五、畫圖幫理解

當遇到一些較複雜的應用題及思考題時,可結合具體內容和不同年級的教學,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教給學生一些幫助解題的策略,使學生在遇到複雜數量關係時,按照常規思路很難求解的題目時,有畫線段圖方法幫助理解。如:六冊練習十三第19題,例:同學們大掃除,打掃操場的有26人,是打掃教室的人數的3倍,打掃院子的有27人,參加大掃除的一共有多少人?

首先問學生題目中説了一件什麼事?學生回答:同學們大掃除的事。又問分成了幾組?哪幾組?學生回答:三組。有打掃操場的,有打掃教室的,有打掃院子的。學生説着教師在黑板上板書出來,又問關鍵詞句是哪句,學生回答:教師用彩筆畫出來,是打掃教室的3倍。這一句是逆向思維,列式36+36÷3+27.用畫線段圖的方法幫助學生解答應用題,是我一貫的做法,根據題意畫出線段圖,就可以把題的條件、問題與數量之間的關係展現在圖上,從而比較容易地看出來解題的方法和途徑。

以上所談的幾種方法,對解應用題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生在解應用題時,能正確解答,提高了學習效率,鍛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調動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我要再接再厲,奮力拼搏,以便探索出更好的途徑。

篇51:淺談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現代信息技術以開放性、綜合性、及時性和高效性等優勢進入課堂,打破了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束縛,使教育的內容、手段和方法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教育信息化的實現成為各個學校提升教育科研內涵的重要舉措。在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強調增強學生參與、合作、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我認為運用信息技術優化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應把握以下幾點:

1 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國小生因為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多動好動,注意力維持的時間短,這成為國小教師頗為頭痛的問題,怎樣才能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到課堂上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葉聖陶先生曾説過:“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隨地表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運用。好像出於本能,一輩子受用不盡。”所以對國小生而言,好的聽課習慣可以通過訓練他對一件事情長久的注意力來培養。教師利用計算機可以呈現豐富的輔助教學環境,面對眾多的信息呈現形式,國小生一定會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理,而這種好奇心一旦發展為認知興趣,將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經過長期的這種訓練,學生們就會自覺養成課堂上認真聽講的良好習慣。如:我在教學《平面圖形的認識》一課時,我為學生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圖形爺爺今天帶着他的孩子們到我們的課堂和同學們做朋友,你們想知道他們叫什麼名字嗎?多媒體呈現各種顏色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手拉手向同學們走來,孩子們的注意力馬上被吸引到問題上,“他們叫什麼名字啊”,通過對圖形的認識,孩子們很願意幫着他們起名字,不但起名字,還能説為什麼叫這個名字。這種情境,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慾望,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問題情境要根據教學內容去設置,有些情境因為常規教學手段不能很好的解決,限制了對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的培養,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打破時空的侷限,開闊學生的視野,再現真實的場景,展示典型的感知材料,凸顯現象的本質屬性,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在情境的設計中不能為情境而情境,我曾經聽過一節有關計算的練習課,教師設計了一系列的闖關遊戲,從上課伊始的第一關到臨近下課的第九關,學生一開始還興致高漲,到最後一關時,已經索然無味了,回答問題的只有幾個同學,大部分同學各幹各的事。所以信息技術只是手段是工具,我們應該看到其工具的本質,而不是光看表面。

下一頁更多精彩“淺談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篇52:淺談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2 培養學生初步構建數學模型的意識

數學模型是建立在數學一般的基礎知識與應用數學知識之間的一座重要的橋樑,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就是指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展開思考,通過新舊知識間的轉化過程,歸結為一類已經解決或較易解決的問題中去,再綜合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與技能解決這一類問題。如:我在教學《替換的策略》一課時,認識到這節課的的替換策略,包括倍數關係的等量替換和相差關係的等量替換。在教學中通過先讓學生畫一畫的方式,理解三個小杯可以替換為一個大杯,再通過多媒體的演示觀察主題圖,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只要抓住把兩種量替換成一種量就可以了,學生把直觀圖形抽象成幾何圖形的過程,其實就是把生活中的原型上升為數學模式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初步感知了數學中的建模思想。最後提出的問題更讓學生進一步思考:是不是解決替換這類問題,都可以採用這種畫圖的模式來解決。

國小一年級的學生在學習《立體圖形的認識》一課時,由於以往我多是展示實物,因此,學生對課本中的透視圖認知起來存在困難,怎麼把原來的現實物體轉移到數學本質上來?我在重新設計這節課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先後向學生展示了帶色彩的實物圖和線條組成的透視圖,既解決了學生認知上的障礙又發展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3 捕捉亮點資源激活學生的思維

葉瀾教授曾經説過:“我們要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課堂教學,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國小數學課堂更是迸發着生命活力的課堂。學生的思維隨時隨地都會迸發智慧的火花。如:我在給學生上《百分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時,有位學生説“百分數的分子只能是整數”,我適時請學生查找相關資料,舉出實例或證明或駁斥這一觀點,學生通過學習,不僅掌握了百分數分子可以為整數還可以為小數,並運用這些知識理解生活中的百分數。有的同學舉例“今天我們班的出勤率為98.5%”、“在一件毛衣中,羊毛的成分可能為80.5%”等等,通過上網查找資料,學生們還得出,百分數的分子可以大於一百,可以為0等等。在講《圓的認識》一課時,去利用多媒體演示一組畫面,圓的車輪、圓的飛碟、圓邊的餐具等等,有個學生小聲説“怎麼都是圓的?”我抓住這一思維亮點,組織學生討論,根據學生討論結果,出示方形或三角形的車輪在顛簸的行駛,方邊的餐具不方便使用,而且容量小等等。通過學習,學生進一步加深了對圓的認識。可見,課堂中學生的回答往往會不經意地出現一些亮點,這些亮點是學生學習的頓悟、靈感的萌發、瞬間的創造,稍縱即逝。只有及時捕捉和充分肯定,才能讓星星之火燎原,讓智慧閃耀光芒。

4 讓師生在數學學習中體驗美

對美的追求是人的本能,美的事物能喚起人們的愉悦。在數學教學中,進行審美化的教學,充分揭示數學美,能使學生對藴涵於數學知識中的美產生一種積極的情緒體驗。如:在《角的認識》一課時,學生説出許多生活中的角,我也隨機又利用多媒體展示生活中的角,説明角無處不在,有了角,我們的生活才能多姿多彩。在講《對稱圖形》時,也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距離學生較遠,不能親眼所見的生活場景再現的優勢,讓學生欣賞教師從蒐集的大量具有對稱現象的美麗圖景,如“埃菲爾鐵塔”、“法國凱旋門”、“印度泰姬陵”、“北京天安門”、“故宮天壇”等,將新知識深入淺出地隱含於常見的生活場景中。學生在欣賞自然美的同時,自主發現了生活中的對稱現象,引發學生對這種對稱現象的探究慾望,體會到數學與自然的聯繫,培養了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社會、觀察自然的意識。然後請學生利用計算機制作出各種對稱圖形,這種審美心理活動能啟迪和推動學生數學思維活動,觸發智慧的美感,使學生的聰明才智得以充分發揮。數學藴含着豐富的美:有符號、公式和理論概括的簡潔美與統一美、圖形的對稱美、解決問題的奇異美,以及整個數學體系的嚴謹和諧美與統一美,等等。但是學生未必能感受到這些美,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能夠把這些美育因素充分挖掘出來,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真正體驗到數學之美。數學公式是人們運用概念、法則進行推理判斷的成果,是數學規律的集中反映,它概括簡潔、應用廣泛,充分展現了數學美的一種形式、一種意境。

國小數學課堂一定要緊緊圍繞培養學生素質、能力,突出國小生的特點,既要激發起學生對數學課的濃厚興趣,又要科學正確地傳授給學生以知識和能力,信息技術逐步變革着知識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的方式,適時適度使用信息技術,對優化課堂教學,提升教學效率必將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

淺談國小數學教學論文篇三

高效課堂是一種教學形態,集中表現為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它是一種融學生認知建構與情感激活、教學控制與情境創設為一體的教學形態。高效課堂也是一種教學理想,其意義是為現實教學產生一種動力、牽引、導向作用。實施高效課堂教學是教學永恆的主題,是教師永遠的追求。因此,高效課堂應是一個動態的轉化過程,即從追求高效的教學理想轉化成實現教師高效地教和學生高效地學的教學狀態。

課堂教學集各種要素於一體。由於學科不同、教學內容不同、教學對象不同,決定了高效課堂教學的多樣性和可變性。

高效課堂是以學生終身發展的教學理念為指導以規範具體的教學目標為導向。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是高效課堂教學所遵循的理念。高效課堂教學就應該着眼於學生的未來發展,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愛學習”;促進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使學生“會學習”。

高效課堂要以紮實的教學內容為載體。紮實的教學內容是課堂教學促進學生髮展的載體。高效課堂教學並不是教學內容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難”越好,而是要在瞭解學生的實際發展水平和特點的基礎上,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重點。因此,課堂上教師要以“精講多練”方式落實教學重點,要讓學生紮實掌握基礎知識,發展熟練的基本技能。課堂上學生可以採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自主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前提,引導他們在民主、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才能達到高效課堂教學的效果。

那麼如何有效的提高高校課堂,大體總結為下面幾點:

(一)以大綱為基礎,結合實際,設計好教學方案

學生預習,教師備課。備課過程中,教師根據大綱系統把握教材外,更要以身作則,熟練掌握教材的內容;典型題例自己先要做,相關的知識要充分學習。還要提前一週集體研究下週備課時的教學方案。教學方案是教師對整個一課教學設計意圖的體現。教學方案設計的重點

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一定要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與思想水平,符合學校現有的實際條件。這樣設

計出的教學方案才切合實際,才具有可操作性。

(二)把握好時間安排和學法指導,努力創建學習型課堂。

時間就是效率。抓緊時間,用好時間才能保證課堂的高效率。我們要改變觀念,一堂課一般由學習、講解和練習三部分構成。講的時間不宜超過15分鐘,練的時間不宜少於15分鐘。這裏的練包括教學過程中的訓練。課堂上要少講精講,多學多練。教師要精心安排學、講、練的內容,以保證各個環節的時間。

教師要在課堂上惜時如金,同時還要學會節約時間。比方説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合理安排收發作業等。上課要守時,不要遲到,更不允許拖堂。教師要以自己的時間觀念影響學生時間觀念,幫助學生制訂時間安排,反思時間利用情況,讓學生學會經營課堂40分鐘,讓它產生最大的效益。教師一定要樹立學生可以學會,每個學生都可以學會的觀念,幫助學生制訂自學方案,解答學生疑難。對於大多數學生通過自學可以解決的問題不講,解決不了的問題精講,遺漏的問題予以補充。以課堂作業、來回巡視等手段督促學生自學,最大限度地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創建和諧高效的課堂氣氛。

(三)營造和諧的師生關係和學習氛圍。

親其師、信其道。只有在平等寬鬆的氛圍中,學生才能愉悦地學習,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陶行知提出:“創造力量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要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教師應努力創設出民主、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這有利於激勵學生的自主意識,有利於活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有利於不同觀點的相互碰撞和交流。

教師要經常聽取學生對於本學科學習的建議,並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要盡最大可能地尊重學生意願選取學習方式。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不要挖苦諷刺回答錯誤的學生。教師要以真誠的眼光注視學生,親切的語氣教育學生,信任的心態引導學生。營造民

主、寬鬆、和諧氛圍的主動權在教師手中,教師必須主動地承擔改善師生關係的責任。

(四)練習到位,當堂檢測、鞏固課堂教學效果。

練習的目的有三個: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鞏固學習成果;將學生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課堂練習是檢驗學生學習情況的最佳途徑,因此課堂作業要緊扣當堂教學內容。課外作業是一個增效過程,着眼於學生的發展,要有彈性。課內外作業都要分層,使各檔學生都能完成並獲得發展。

練習要精心設計,堅決避免重複。各科作業都必須做到最遲隔天反饋。重視課後的輔導,對於作業中的共性問題要認真進行全班講解,個性問題單獨解決,絕不積壓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問題。

這是我對高效課堂的幾點認識和自己認為在使用過程中的幾點看法,通過高效課堂和四大理論的學習,會使我們的教學更優化。

新課標提倡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課堂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是起引導、組織的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主動學習意識,改變過去的滿堂灌。而要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中,則要求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結合教材、合理科學地設置教學活動,通過激發學生的興趣,刺激學生的求知慾,讓其主動融入學習活動,並從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獲取知識。因此,如何組織課堂、設計有效活動無疑是教師必須認真對待的。

要設計有效活動,首先要對有效作個理解,我個人認為,作為課堂教學活動,其面對的主體是學生,目的要讓學生能夠通過活動獲取知識,教師在設計活動之前,必須考慮以下幾點:

一、活動應具有實效性。

通過活動,學生可以發現什麼?能夠為學生的學習帶來多大幫助,即活動的目的是什麼。教師在設計活動時,首先要想到活動的目的,明確學生通過活動能夠達到什麼效果。如果活動進行後學生收穫甚少或一無所獲,那麼,這樣的活動不如不要。如:導入部分的觀看動畫,目的通常有兩個:一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二是為新知的學習設下疑問。如果動畫內容,學生興趣不大,產生問題的效果不佳,那麼這個活動的設置就顯得意義不大。再比如:小組合作交流,目的讓學生通過交流發現問題,找出不足,共同尋求解決辦法,如果安排一個大家幾乎都能掌握的內容讓學生討論、交流,結果肯定會讓學生感到乏味,既浪費課堂教學的寶貴時間,又不能產生良好效益,得不償失。因此,教師在設計活動之前必須精心思考,充分結合學生水平、興趣等多方因素,讓學生都能樂於參與,從中受益

二、活動的全面性。

即有多少學生能參與其中。一項活動的安排,如果能在有效的時間內,儘量讓更多的學生融入其中,才能發揮其作用。新課標提倡人人學數學,人人有數學學。因此教師在設計活動時,應將面儘量擴大,力爭讓所有學生都能有事可做。

三、活動的完整性。

有些教師在安排學生活動時,經常出現這樣的錯誤,即當學生沒有得出結論時,教師便將其打斷,終止了活動的正常進行,結果變成了教師告訴了學生結果,而不是學生自己發現了結果。對於學生來説,他自己通過努力得到的,遠比教師塞給他的要好。因此,教師在設計活動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能力,要讓學生通過一定的努力能夠有所收穫,不能讓他們望而興歎、無能為力,這樣便可確保活動順利的進行,完整的結束。

看過“ 淺談國小數學教學論文”的還看了:

1.淺談國小數學創新論文

2.淺談國小數學教育教學論文

3.淺談國小生數學教育論文

4.淺談國小數學教育的論文

5.淺談國小數學教育類論文

篇53:淺談國小數學教學論文

數學課程中 “解決問題”教學,把解決問題寓於現實的問題情境中,讓學生在情境中理解、發現並提出問題,然後利用有關知識經驗,通過學生的探究和教師適當的點撥指導,既解決了問題又學習了數學知識,形成了數學能力,並能獲得一定的情感體驗。“授人之魚,不如授人之漁”,注重對學生進行解決問題策略的教學,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是當前課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也是我們每一位數學教師需要認真思考的課題之一。結合低段教學實踐,談談我在學習和教學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精心預設問題情景 ,激發學習熱情。

解決問題一般都是在情境中讓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課題解決的難易程度,學生學習的知識水平和認知特點,精心設計問題。教師只有這樣創設的問題情景才能誘發學生的好奇性和求知慾,點燃思維的火花。例如:教學二年級兩步應用題時:創設了一個遊樂場的場景,遊樂項目是學生熟悉和喜歡的活動項目,通過師生自然的交流,導入新知。讓小朋友説説圖中的小朋友在幹什麼?發生了什麼事情?看着這幅圖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你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能指着圖給大家説一説你是怎麼想的嗎?

二、引導主動探究 ,增強主體意識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應突出學生的“主體”,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發揮學生的潛力,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知識主動大膽地猜測、推測,用科學方法去探究問題,從不同角度去尋找解題思路,引導學生自己獲取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思想方法,主體意識在主動探究中增強。當學生提出問題後,我都給學生比較充足的時間自己獨立思考,嘗試解決。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想清楚每一步為什麼這樣做,想一想有沒有不同的解決方法?通過合作學習,交流的形式,自己探究算法,老師適時指導。然後讓學生檢查自己試做的答案是否正確。反思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並小結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哪些新知。

三、重視思維過程 ,錘鍊思維品質

數學教學,不僅要會做,更要讓學生掌握數學思維的方法,養成敏捷、獨特、靈活、縝密等良好的思維品質。例如:教學二年級上冊解決問題:車上原來有67人,到勝利街車站,下車25人,又上車28人,現在有多少人?在教學中,學生先讀題,思考片刻,學生舉手:

生1:我的算式是67-25+28=70(人)總人數減去下車的人數再

加上上車的人數就是現在的人數。

生2:我的算式是67+28-25=70(人)也可以先加上上車人數再減去下車的人數。

生3:28-25+67=70(人)

學生思維踴躍,能清楚地表達出解題的思路,內心喜悦之餘,我多了一個心眼,學生是否能真正理解?我問“誰來説説為什麼上車人數要加上,下車人數要減去呢?54人,只有10多個同學表示可以試着説説,多數同學是一片迷茫。第一次教學決不能留下“半生的米飯”,必須讓學生知其所以然,否則以後再多的練習也只能是“事倍功半”。為此,我通過演示,把教室比作公交車,讓部分學生做演示,模擬上下車情景,讓學生體會有人上車,車上人多變多,求現在車上有幾人?可以這樣想:就是求比一個數多幾,也可以這樣想:也就是求原來車上的人數和上車的人數合起來是多少。所以用加法計算。反之,有人下車,車上的人數比原來減少,可以這樣想:就是求比一個數少幾。也可以這樣想:從原有人數中去掉下車的一部分,所以用減法計算。第三種方法,想到的學生很少,通過引導,大部分學生還是可以理解算理,明白下車25人,上車28人,車上的人數增加了28-25=3(人)。

“解決問題”教學的目的不僅僅是解決一個或幾個問題的本身,而應該是讓學生通過課堂上的幾個問題解決過程的經歷、探索與體驗來學會解決問題的一些常用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並且獲得情感上的體驗。解決問題可以幫助學生學會用數學思想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對開發學生潛能、引導學生開展探索式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38mmp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