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目錄

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第一篇:國中數學教學論文第二篇:國中數學教學論文第三篇:國中數學教學論文第四篇:國中數學教學論文第五篇:國中數學教學論文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國中數學教學論文:初寫數學論文的幾個要點隨着教育科研意識的不斷深化,很多教師希望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以論文形式公開發表。 根據筆者的切身經歷,我認為初寫數學論文的教師, 為了儘可能的少走彎路,應充分注意以下幾點。

一、借鑑成果,博採眾長

對他人的研究成果,進行吸收消化,為我所用,這是每一個科研工作者都在做、並且必須做的事情。 一個人的精力、能力、水平等畢竟是有限的,要彌補這個“先天性缺陷”,就一定要向他人學習借鑑。 就國中數學教師而言,我們所涉獵的範圍自然應以國中數學的教育教學科研信息為主,但還應兼顧高中和國小的數學,以及計算機、物理、化學等相關學科的信息。

信息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大致可以分為三類:(1)書面形式,比如各種書籍、報紙、刊物等;(2)口頭形式,比如各種會議、聽課、交流、諮詢等;(3)電子形式,比如以網絡、光盤、軟盤等為載體的信息。 來源於不同形式的信息各有千秋,有的權威性高,有的時效性快,有的針對性強,有的信息量大。 這些信息的保存方式也各不相同,主要有四種:

(1)制卡片,簡要註明作者、題目、出處、摘要、編號、日期等項內容,主要用於一般性的信息;(2)做摘記,寫在本上,編好序號目錄,以便查找,所記內容比卡片更詳盡,適用於比較重要的信息;(3)複印,對於特別重要並且篇幅較長的文章,可以全文複印,複印件應用同樣大小的複印紙,對不同大小的原件縮放得一樣大,便於裝訂、排序、編目;(4)存盤,這是針對電子信息形式的特殊性採用的一種保存方式,複製到微機硬盤或軟盤上。 有條件的,還能使用錄音、錄像、刻錄光盤等等方式。

自1996年以來,我手抄20多萬字,複印存盤10多萬字,這些寶貴的文獻資料,為我的教育科研和論文寫作,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二、完備素材,厚積薄發

論文只是教研結果的表現形式之一,有人提出“論文還自教研始”、“論文在研不在寫”等觀點,有一定的道理。 如果只看重論文發表這一結果,急功近利,做無病之呻吟,效果肯定不好。 “厚積”是基礎,沒有來源於實踐的經驗教訓、數據統計等等素材的積累,想要寫出比較有價值的論文,幾乎是不可能的。 這些素材源於何處?如何去發現這些素材呢?答案是那句古話“處處留心皆學問”。

具體説來,素材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課堂教學,它是教研工作的主陣地,也是素材最重要的來源,這不但是一個教學實踐的過程,還是一個發現問題的過程,是一個向學生學習的過程;(2)課後反思,對每節課的成敗得失都及時的總結下來,以便進一步研究;(3)作業記錄,從學生作業中不但能發現具有共性的問題,提示我們教學教研的改革方向,而且學生中也會有許多新穎的解題思想,值得教師學習;(4)考試總結,測驗考試是對學生知識的集中檢驗,即使在素質教育中,也不能把考試視為應試教育的“餘孽”,“打入冷宮”,關鍵是如何改革考試製度和內容,適應素質教育;(5)解題分析,教師平時應堅持解答一定數量的數學題,解題是數學的核心任務之一,這樣做可以活躍思維,並從中探索解題規律和命題趨勢;(6)調查反饋,調查可以用談心、問卷等多種形式進行,從中所反饋的信息是難得的寫作素材;(7)成果質疑,學習他人但不要迷信他人,在閲讀他人的論文時,有時也能發現其存在的不足甚至是錯誤之處,對此只要自己的理由充分就要敢於質疑;(8)探討爭論,在日常探討問題的過程中,持有不同觀點的人發生激烈爭論是常有的事,從中往往加深了對問題的理解程度;(9)靈感頓悟,事實上很多自選課題的素材

是平時工作、學習、生活甚至睡夢中突然想到的,但這種靈感是對問題深入思考的結果,如果沒有自覺教研的精神,靈感就無從談起。

幾年來,我以“教學手記”形式,積累的素材已達200多份45萬字,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整理成文,已在國家級、省級報刊發表各類數學論文(或文章)100餘篇17萬字。 其中,有些論文的素材積累投入了很大力度,比如發表於《理科考試研究》(國中版)2014年第10期的《“動”了五年的壓軸題》一文,是在對1997年~2014年五年間,河北省會考壓軸題的命題規律進行研究的基礎上,彙總整理而成的;發表於《校園學習。數學》2014年第1~2期的《方程(組)會考複習精要》一文,素材源於對2014年70餘份會考試題的分析精選。

三、立足實踐,提煉新意

國中數學教師都從事着一線教學工作,最清楚教學中的困惑和喜悦,最瞭解學生的想法和看法,最直接的進行着實踐和改革,這些是專門從事教育科研工作的專家、學者和部門所難以具備的。 正因如此,一線教師的論文多數源於實踐,具有強烈的實用性和鮮明的針對性,對於我們的這些優勢應該有充分的認識,並不斷保持和發展。 近期,我正負責河北省“創新教育”子課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研究工作,這一課題也是當前教育界的一個熱門話題,我將自己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寫成論文《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常用方法》,參加了2014年8月在京舉辦的“全國國中數學教育第十屆年會”論文評選,榮獲二等獎。 再比如,教學中的一些“冷點”問題雖不常見,但一旦出現便會使學生無從插手,據此李鳳君老師和我合作寫成《怎樣判斷勾股數》一文,發表在《教育實踐與研究》2014年第2期上。

論文的新意如何出?我認為有兩點非常重要:一是在主題上,立意新穎,視角獨特;二是在時間上,意識超前,創作及時。 就拿對會考試題的研究來説:河北省2014年會考於6月22日結束,我隨即對當年的會考試題加以分析,從考查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角度深入剖析,於7月份創作完成了《注重考查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2014年河北省會考數學試題評析》並寄給《中國小數學》(國中教師版),後來發表於該刊2014年第3期;一般每年的全國各地會考試題彙編資料最早在10月份面世,通過研究我發現,1998年的會考試題中不等式應用題異軍突起,而且當年考生的得分率偏低,必將引起以後會考師生的注意,針對這一新動向,我於11月份寫成《例談會考不等式(組)應用題》一文,對此進行分類研究,並補充編擬新試題,指出命題趨勢,該文發表於《河北教研》1999年第2期。

四、從小到大,循序漸進

寫論文需要一個過程,循序漸進,不可能一蹴而就。 按照一般情況,提醒初寫者先嚐試以下兩個步驟:第一步,練習寫學習輔導類的文章。 幾年來,我在《學習報》、《少年智力開發報》、《國中生週報》等報紙上,發表學習輔導類文章數十篇。 這些雖然一般稱不上“論文”,但是進行這樣的寫作,既可以當作練筆,又可以用於教學,還可以視為一次小小(請你繼續關注本站:)的課題研究。 學習輔導類的報刊面向廣大學生,通常用稿量大,發表得快;其內容突出針對性,深入淺出,形式靈活;所需稿件短小精悍,通常有1000字左右;要求與教學同步,應該比教學進度提前3個月寄稿;寫稿還應分析用稿動向,目前學習輔導類報刊多數存在高年級稿多、低年級稿少,綜合知識稿多、單個知識稿少等等現象,初寫者可以傾向於寫“少”的方面的稿;稿件寫完後要反覆修改,確保無誤,再抄寫或打印寄出。

第二步,進行教學研究類論文的寫作,側重於解題方法研究等實踐性強的,由淺入深,不要急於寫理論性太強的論文。 可以先探討解題技巧,再挖掘思想方法,後深究素質能力,

進而分析命題原則,預測趨勢走向等。 如果寫有些理論性的文章,可以從教學實踐中去尋找適應教育發展趨勢的新課題,比如發表於《中國小數學》(國中教師版)2014年第9期的《談計算器的教學》一文,就是在此方面的嘗試。 需要指出的是,一篇論文的範圍不求廣,但求分析透徹,凝練精華;論文篇幅不求長,大家都知道的少説或不説,適可而止,相信讀者的閲讀水平,主要適於教師閲讀的論文,長短不一,就我發表的論文而言,短的僅千餘字,長的近7000字,一般在3000字左右;此類論文與學習輔導類的文章相比,格式要規範得多,但對與教學同步性的要求則比較寬鬆;為提高發稿率,應認真研讀報刊風格,留心新增欄目、徵稿啟事,對發現的問題勇於質疑爭鳴。

五、文外功夫,提高修養

文外功夫,主要指一個人的思想境界、個人修養、意志品格等方面的表現。 它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講究文德,不要過分看重名利、沽名釣譽。 必須信守承諾,尤其是應約寫稿,一定要迅速及時,保質保量;如所約稿件較多,也可以多寫幾篇給編輯以選擇的餘地;為避免信件丟失,可用掛號信寄稿,有時還需用特快專遞、傳真、發e-mail等方式。 當前很多單位(甚至有的是個人)利用教師希望發表論文的迫切心理,徵集各種名目的“自助論文”,對此應慎重對待,不能為了名利,就寫一些沒有價值的文字,花錢發表。 一稿多發一般是由一稿多投所致,如果在約定時間內未收到用稿通知、樣報樣刊或稿費,而再投他刊造成重複發表的尚有情可原;但有的把一篇稿同時寄往多家報刊,甚至明知已經發表錄用又另投他刊,即使僥倖被重複發表,無論間隔時間長短,也很容易被讀者識破,這樣做既不尊重編輯,影響報刊質量,又坑害讀者,降低個人聲譽,結果適得其反。 更為嚴重的是剽竊抄襲他人論文,不但可恥,而且是一種違法行為。

另一方面是,堅持不懈,持之以恆。 我從1996年初開始着手於素材的積累,不斷自覺的夯實基本功,歷時一年多,直至1997年開始投稿,結果投寄的第三篇論文《代數式求值十法》就被髮表於《理科考試研究》1997年第6期,喜悦之情溢於言表,細細回味,一年多的“寂寞”也是初次收穫的重要因素,如果堅持不下來,也只能是半途而廢了。 相對於更多的論文作者來説,我還算是幸運的,他們在談到自己的寫作經驗時,提到投稿數十次、甚至近百次以後才有作品問世,其間的酸甜苦辣、經驗體會是難以言傳的,“失敗是成功之母”、“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他們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以上所談是我對國中數學論文寫作的幾點看法,希望能給剛剛開始寫作的朋友帶來一些幫助。 所涉及的內容較為膚淺,如要在論文寫作的道路上不斷提高,還需要借鑑更多人的成功之道,但無論如何,個人的實踐創新才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第二篇: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如何運用激勵手段提高中學生數學學習效率

摘要:一位優秀的教師懂得如何去激勵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研究在國中數學教育中運用激勵手段,激發鼓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效率,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關鍵詞:激勵興趣中學數學學習效率

哈佛大學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發現:一個人要是沒有受到激勵,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正確而充分的激勵,就能發揮到80%—90%,甚至更高。由此可見,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正確而充分的激勵學生,發揮其能力至關重要。以下內容詳細介紹如何運用激勵手段提高中學生數學學習效率。

所謂“激勵”,就是激發鼓勵人的行為動機,使人做出努力行為,從而有效完成預定目標的過程,也就是調動人的積極性。把管理心理學中的激勵運用到國中數學教學,激勵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一.在教學過程中,常常遇到這種情況:能力相當的學生會取得不同的成績,

甚至能力差的學生可能比能力強的學生成績更好。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由於激勵的程度和效果不同所致。一般來説,學生的成績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一是能力,二是動機激發程度。他們的關係可表現為: 學習成績=能力x動機激發程度 從式子可以看出,學生成績的好壞主要取決於其能力和動機激發程度的乘積,能力越強,動機激發程度越高,成績就越好。在這兩個影響因素中,能力是個人的心理特徵,其提高需要經過一個過程,而動機激發則是較易變化而且可以控制的因素。所以,在一般情況下,成績與動機激發程度成正比,能力稍差,可以通過激發學習動機來彌補。在學習中,能力不怎麼強的學生,通過自己刻苦努力而取得較高成就的例子是屢見不鮮的,其原因就是這些學生有着強烈的學習動機或內驅力。因此,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關鍵,是如何通過激勵調動起人的積極性。能力再強,但若不能進行有效的激勵,也難以取得良好的成績。

二.數學教學中激勵原則:

首先,激勵要因人而異。由於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所以,激勵要因人而異,一些學生的成績很好,可以激勵他們把成績提高到一個更高的水平,給他們制定一個更高的目標;一些學生的成績一般或者不好,可以激勵他們達到一個可以完成的目標。如果學生的目標都是同一個水平,成績好的學生覺得沒有動力,輕鬆達到目標,進喪失進取心;對成績差的學生會來説或許是一個遙遙不可及的目標,覺得反正達不到就不想學等。因此,給學生制定一個合理的目標很重要。

其次,激勵要做到獎懲適度。獎勵和懲罰不適度都會影響激勵效果,如果學生在上數學課無精打采、開小差 、不交數學作業等等,可以給懲罰,但懲罰過重會讓學生感到不公,或者失去對數學學習的信心等;懲罰過輕會讓學生輕視錯誤的嚴重性,從而可能還會犯同樣的錯誤。如果學生數學成績提升很快或者考試考得很好,可以可以獎勵。但獎勵過重會使學生產生驕傲和滿足的情緒,失去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慾望;獎勵過輕則起不到激勵效果,或者讓學生產生不被重視的感覺。

再次,激勵要做到公平合理。公平性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學生感到的任何不公的待遇都會影響他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情緒,並且影響激勵效果。取得同等成績的學生一定要獲得同等層次的獎勵;同理犯同等錯誤的學生也應受到同等層次的處罰。犯同樣錯誤學生應該同等處理,不要應為好生就可以優待或者特殊等等。

第四,激勵要注重時效性。激勵要及時地進行,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勵學生。比如某某同學在數學全國競賽中獲得名次,應即使表揚,不要等到該比賽過了幾個月了才來表揚。學生的積極性早也大打折扣了,對於表揚無所謂了。

第三.激勵在數學教學中具體運用

第一,數學是一門很靈活的學科,不能單純地講授課本“死”知識,應多鼓勵學生去探究,積極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説,幹一件事,知道它,瞭解它不如愛好它,愛好它不如樂在其中。“好”和“樂”就是願意學,喜歡學,這就是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能產生愛好,愛好它就要去實踐它,達到樂在其中,有興趣才會形成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數學學習中,我們把這種從自發的感性的樂趣出發上升為自覺的理性的“認識”過程,這自然會變為立志學好數學,成為數學學習的成功者。教師可以通過指導學生閲讀著名數學家的傳記,課堂精心設疑,一題多解及靈活多變的等等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鼓勵學生去深入探究,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第二:在數學教育中採用——榜樣激勵。榜樣激勵,也叫做典型示範,就是通過榜樣 〔先進典型)來教育學生、鼓舞學生、激發學生積極性的一種方法。榜樣是一面旗幟,具有一定的生動性和鮮明性,容易引起人們在感情上的共鳴。同時,有了榜樣,使得大家學有方向,趕超有目標,而且看得見、摸得着,説服力強,號召力大。教師要善於發現榜樣,積極扶植和培養榜樣,宣傳榜樣,組織大家學習榜樣。

第三.在數學教學中,給學生制定一個合理課實現的目標,激勵學生,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有被動學習轉變到主動學習,由消極學習到積極學習。對於學生達到目標可以進行適度的表揚或者獎勵,讓學生有進一步努力的動力;如果達到目標什麼表揚或者獎勵都沒有,會造成學生逐漸失去對

數學的學習興趣和喪失信心,難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難於達到目標。

第四.激勵學生各方面能力全面發展。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要求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抽象思維能力、計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有意識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這些能力是在不同的數學學習環境中得到培養的。在平時教學中要注意開發不同的學習場所,積極鼓勵學生參與一切有益的學習實踐活動,如數學第二課堂、數學競賽、智力競賽等活動。鼓勵學生平時注意觀察,比如,空間想象能力是通過實例淨化思維,把空間中的實體高度抽象在大腦中,並在大腦中進行分析推理。其它能力的培養都必須學習、理解、訓練、應用中得到發展。特別是,教師為了培養這些能力,會精心設計“智力課”和“智力問題”比如對習題的解答時的一題多解、舉一反三的訓練歸類,應用模型、電腦等多媒體教學等,都是為數學能力的培養開設的好課型,在這些課型中,學生務必要用全身心投入、全方位智力參與,最終達到各方面能力的全面發展。

四.結束語

在國中數學教學中運用激勵,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創造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1. 拉豐的《激勵理論》第一卷,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6

月版

2.《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第一版)北

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第三篇: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靠山鎮學校

劉勇

淺談國中生代數學習

摘要:代數知識是在算術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特點是用字母表示數,使數的概念及其運算法則抽象化和公式化。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會產生一些困難,特別的七年級學生剛剛接觸代數,對代數的瞭解有一定的困難,在這裏就國中代數的特點和學生學習代數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國中,代數,概念

代數知識是在算術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特點是用字母表示數,使數的概念及其運算法則抽象化和公式化。國中一年級剛接觸代數時,學生要經歷由算術到代數的過渡,這裏的主要標誌是由數過渡到字母表示數,這是在國小的數的概念的基礎上更高一個層次上的抽象。字母是代表數的,但它不代表某個具體的數,這種一般與特殊的關係正是七年級學生學習的困難所在。

為了克服七年級新生對這一轉化而引發的學習障礙,教學中要特別重視“代數初步知識”這一章的教學。它是承國小知識之前,啟國中知識之後,開宗明義,搞好中國小數學銜接的重要環節。數學中要把握全章主體內容的深度,從國小學過的用字母表示數的知識入手,儘量用一些字母表示數的實例,自然而然地引出代數式的概念。再講述如何列代數式表示常見的數量關係,以及代數式的一些初步應用知識。要注意始終以國小所接觸過的代數知識(國小沒有用“代數”的提法)為基礎,對其進行較為系統的歸納與複習,並適當加強提高。使學生感到升入七年級就像在國小升級那樣自然,從而減小升學感覺的負效應。

七年級代數的第一堂課,一般不講課本知識,而是對學生初學代數給予一定的描述、指導。目的是在總體上給學生一個認識,使其粗略瞭解中學數學的一些情況。如介紹:(1)數學的特點。(2)國中數學學習的特點。(3)國中數學學習展望。(4)中學數學各環節的學習方法,包括預習、聽講、複習、作業和考核等。(5)注意觀察、記憶、想象、思維等智力因素與數學學習的關係。(6)動機、意志、性格、興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與數學學習的聯繫。

學生對於數的概念,在國小數學中雖已有過兩次擴展,一次是引進數0,一次是引進分數(指正分數)。但學生對數的概念為什麼需要擴展,體會不深。而到了七年級要引進的新數———負數,與學生日常生活上的聯繫表面上看不很密切。他們習慣於“升高”、“下降”的這種説法,而現在要把“下降5米”説成“升高負

5米”是很不習慣的,為什麼要這樣説,一時更不易理解。所以使學生認識引進負數的必要是七年級數學中首先遇到的一個難點。

我們在正式引入負數這一概念前,先把國小數學中的數的知識作一次系統的整理,使學生注意到數的概念是為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而逐漸發展的,也是由原有的數集與解決實際問題的矛盾而引發新數集的擴展。即自然數集添進數0→擴大自然數集(非負整數集)添進正分數→算術數集(非負有理數集)添進負整數、負分數→有理數集……。這樣就為數系的再一次擴充作好準備。

正式引入負數概念時,可以這樣處理,例:在國小對運進60噸與運出40噸,增產300千克與減產100千克的意義已很明確了,怎樣用一個簡單的數把它們的意義全面表示出來呢?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再讓學生自己舉例説明這種相反意義的量在生活中是經常地接觸到的,而這種量除了要用國小學過的算術數表示外,還要用一個語句來説明它們的相反的意義。如果取一個量為基準即“0”,並規定其中一種意義的量為“正”的量,與之相反意義的量就為“負”的量。用“+”表示正,用“-”表示負。

這樣,逐步引進正、負數的概念,將會有助於學生體會引進新數的必要性。從而在心理產生認同,進而順利地把數的範疇從國小的算術數擴展到七年級的有理數,使學生不至產生巨大的跳躍感。

七年級的四則運算是源於國小數學的非負有理數運算而發展到有理數的運算,不僅要計算絕對值,還要首先確定運算符號,這一點學生開始很不適應。在負數的“參算”下往往出現計算上的錯誤,有理數的混合運算結果的準確率較低,所以,特別需要加強練習。

另外,對於運算結果來説,計算的結果也不再像國小那樣唯一了。如|a|,其結果就應分三種情況討論。這一變化,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説是比較難接受的,代數式的運算對他們而言是個全新的問題,要正確解決這一難點,必須非常注重,要使學生在正確理解有理數概念的基礎上,掌握有理數的運算法則。對運算法則理解越深,運算才能掌握得越好。但是,七年級學生的數學基礎尚

不能透徹理解這些運算法則,所以在處理上要注意設置適當的梯度,逐步加深。有理數的四則運算最終要歸結為非負數的運算,因此“絕對值”概念應該是我們教學中必須抓住的關鍵點。而定義絕對值又要用到“互為相反數”的概念,“數軸”

又是講授這兩個概念的基礎,一定要注意數形結合,加強直觀性,不能急於求成。學生正確掌握、熟練運用絕對值這一概念,是要有一個過程的。在結合實例利用數軸來説明絕對值概念後,還得在練習中逐步加深認識、進行鞏固。

學生在國小做習題,滿足於只是進行計算。而到七年級,為了使其能正確理解運算法則,儘量避免計算中的錯誤,就不能只是滿足於得出一個正確答案,應該要求學生每做一步都要想想根據什麼,要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以求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這樣,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運算思維能力,也可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進入國中的學生年齡大都是11至12歲,這個年齡段學生的思維正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思維的不穩定性以及思維模式的尚未形成,決定了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學習將是七年級學生面臨的一個難度非常大的坎。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教學往往是費力不小,效果不佳。因為學生解題時只習慣國小的思維套用公式,屬定勢思維,不善於分析、轉化和作進一步的深入思考,思路狹窄、呆滯,題目稍有變化就束手無策。七年級學生在解應用題時,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困難:(1)抓不住相等關係;(2)找出相等關係後不會列方程;(3)習慣用算術解法,對用代數方法分析應用題不適應,不知道要抓相等關係。

這頭一個方面是主要的,解決了它,另兩個方面就都好解決了。所以,國小數學第八冊列方程解應用題教學時,一要使學生掌握算術法和代數法的異同點,並講清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思路;二要有針對性地讓學生加強把實際中的數量關係改寫成代數式的訓練,這樣對國小生逆向思維有好處,使較複雜的應用題化難為易。七年級講授列方程解應用題教學時,要重視知識發生過程。因為數學本身就是一種思維活動,教學中要使學生儘可能參與進去,從而形成和發展具有思維特點的智力結構。

要讓學生始終參加審題、分析題意、列方程、解方程等活動,瞭解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實際意義和解題方法及優越性,這其中審題應是最為關鍵的一環。要想法弄清題意,找出能夠表示應用題全部含義的一個相等關係。找不出相等關係,方程就列不出來,而找出這樣的等量關係後,將其中涉及的待求的某個數設為未知數,其餘的量用已知數或含有已知數與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出來,方程就列出來了。要教會學生通過閲讀題目、理解題意、進而找出等量關係、列出方程解決

問題的方法,使之形成“觀察———分析———歸納”的良好習慣,這對於整個數學的學習都是至關重要的。另外,在教學中還要告訴學生,有些問題用算術法解決是不方便的,只有用代數解法。對於某些典型題目在幫助學生用代數方法解出後,同時與算術解法作比較,使學生有個更清晰的認識,從而逐漸摒棄用算術解法做應用題的思維習慣。

總之,學生在國小數學中接觸的都是較為直觀、簡單的基礎知識,而升入七年級後,要學的知識在抽象性、嚴密性上都有一個飛躍,作為七年級數學教師,認真分析研究有關問題,對搞好中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銜接和提高教學質量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第四篇: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國中數學教學論文:課堂教學中有效的提問藝術

古希臘哲學家、教育家蘇格拉底最早開創了問答式教學的先河。他創造的“問答式教學”就是教學的雛形。所謂問答式教學,就是教師圍繞一定範圍的內容,根據學生所學到的知識,結合他們所瞭解到的情況進行提問,由學生作出回答。其主要目的是啟發學生思考問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學生自己的分析與討論,找出問題的正確解決辦法。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提出問題,並且對提問的問題有所暗示,啟發學生思考。如果學生回答得不正確,教師也不馬上糾正,而是針對學生的錯誤認識提出補充問題,使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自覺地加以糾正。

一、有效提問的原則

幾乎無一例外,最初的有效教學都有一個樸素的追求,就是“如何有效地講授”。老師首先是“講師”,是“教書先生”,是文化知識的“傳遞”者。一個能夠把知識講清楚的老師,差不多就是一個好老師。為了能夠把知識講清楚,於是就有“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等系列説法。當教師把關注的焦點定位在“如何有效地講授”的時候,“接受學習”與“掌握學習”就成為普遍的學習方式。學生的使命是“上課認真聽講”、“不做小動作”。課堂教學中大量流行的話語往往是老師一系列善意的詢問:“聽清楚了沒有?”、“聽明白了沒有”、“聽懂了嗎?”,彷彿學習就是一件欣賞和練習“聽”的藝術。

有效教學是對話式的、互動式的,在這種教學中,教師可以講授,但不能總是隻有一個聲音。而教學是否出現和維持某種對話式的、互動式的狀態,取決於教師是否能夠有效地提

問。有效提問意味着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迴應或回答,且這種迴應或回答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

二、有效提問的方法

學生的智慧潛能如寶藏一樣需要開採、需要激發,“知識即是力量,方法即是智慧。”美國哈佛兒童教育學家尼普斯坦説:孩子的表現不如父母的意,老師覺得孩子教不會,其實這是因為大人還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激活孩子的智慧潛能,只要用對方法,即使最頑劣的孩子,也是可以教好的。

要想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熱情,有一定的學習方式和技巧。尼普斯坦教授經過長期研究,提出如下一些方法和行之有效的辦法。

善問“十字訣”的辦法,這“十字訣”是:假、例、比、替、除、可、想、組、六、類。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學生問答學習;

例:即是多舉例;

比:比較知識和知識間的異同;

替:讓學生多想有什麼是可以替代的;

除:用這樣的公式啟發:“除了??還有什麼?”;

可:可能會怎麼樣;

想:讓學生想各種各樣的情況;

組:把不同的知識組合在一起會如何;

六:就是“六何”檢討策略。即為何、何人、何時、何事、何處、如何。 類:是多和學生類推各種可能。

例如:一位教師在《特殊的平行四邊形》一節課中,提問道:假如平行四邊形一組邊垂直(例如鄰邊);四邊形的形狀可能發生什麼改變?相等時呢?想一想各種各樣的情況;除了邊改變,還有什麼替代(例如對角線);會有什麼改變?把這些組合條件形成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會有什麼特徵?比較各種特殊四邊形的異同點。這位老師利用“善問”十字訣;有效的提問發散學生思維空間,擺脱單一的對話式問答。三、有效提問並學會傾聽

有效提問需要使問題保持一定的開放性。當教師的提問缺乏基本的開放性時,教師的提問不僅不能給教學帶來生機,反而對課堂教學帶來滿堂問的干擾,滿堂問與滿堂灌相比,雖然形式上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但本質上是一致的,都不承認學生是可以自主學習的人,沒有從根本上變革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教學模式。如果用過於瑣碎的無意義的問題牽着學生鼻子走,用只有惟一答案的問題領着學生朝同一方向邁進,學生就沒有了自己,沒有了自己的方向。這種滿堂問、串講串問的教學,淹沒了教學重點,擠佔了學生讀書、思考、練習的時間,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滿堂問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教師並沒有領會學生,沒有領會只因為沒有傾聽。很少人會想到:真正有效的提問,原來只是傾聽。學生一旦主動學習,教師的責任就由講授、提問轉換為傾聽。善於傾聽的教師總是能夠將學生的聲音轉化為有效教學資源。傾聽是一種對話,好的對話者總善於傾聽。這需要教師在提問之後,給學生留出足夠的等待的時間,為學生的回答提供及時的反饋。關鍵的策略是,要讓學生感覺教師在等待和傾聽。

四、有效激勵

有效教師不只是教知識,而是傳播人生的信念。有效教師是受學生喜歡的教師,而且因喜歡而信任。而教師能否成為這樣的人,取決於教師是否具備三個品質:熱情;期望;可信任感。有效老師是一個熱情的教師;一個對學生滿懷期望的教師;一個值得信任的教師。

(一)熱情 兩層含義:一是對學生熱心。主要通過與學生建立積極的、支持性的關係。這種安全的、輕鬆的、令人滿意的人際關係環境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二是對自己所教的專業有求知興趣和求知信仰。具有求知熱情的教師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值得去孜孜不倦地追求,並在教學過程中把這種求知和求信仰傳達給學狡鷓災兜男巳ず託拍睿醚硇耐度胙啊=淌φ娜惹橐誚淌φ撓鏌簟⒂鐗骱徒淌φ納硤逵鎇災小?

(二)期望 學生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對他們的期望值。學生會將教師的期望內化為對自己的期望,進而影響自我評價和努力程度。教師的期望可能幫助學生成功,但這只是一種可能,只抱有期望,沒有相應的幫助措施並不能有相應的效果。只有把期望學生成功和幫助學生成功結合起來,才能使教師的期望在學生身上實現。教師需要為每個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讓學生能夠成功,有成功體驗。要使教師期望促進學生成功,除了語言,更需要用教學行為來表達對學生的高期望。

(三)可信任感 有效教師總是那些學生感到值得信賴的教師。可信任感有助於創造一種輕鬆的、安全的心理環境,使學生相信教師能夠幫助他們獲得成功。教師通過坦率、誠實的師生交往建立可信任感。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可信任感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教師的學識;二是教師的人格。人格教育是教育的根本理想。

五、做一名有效教師

(1)轉變教師的教學行為。人類文化傳播方式的改變尤其是書本和網絡資源的出現,使學習者由原來的“聽講學習”轉向“閲讀學習”和“發現學習”成為可能。但這種轉向的程度是有限的,教師仍然在充當“供給者”、“提供者”的角色;學生仍然只是“接受者”、“承受者”的角色。只有當教師由原來的“供給者”轉向“激勵者”,學生才有可能真正地親自去發現學習,成為“發現者”和“建構者”。

(2)提問方式轉變。教師滿堂灌不對,滿堂問也不好。提問不等於啟發教育。不具有思考性和啟發性的提問並不能達到啟發學生、調動思維積極性的目的。有些教師一堂課要提70—80個問題,這樣學生怎能有時間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對於學生提出的問題也要選擇重點加以講解或引導學生探究,而不能一味按學生的提問組織教學。

(3)有效教學設計。任何有效教學總意味着“想方設法”地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獲得有效的發展。為了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獲得有效的發展,教師需要在“上課”之前作好準備。這種準備活動最初稱為“備課”,後來發展成系統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只是教學行為的一種備擇的教學方案。它需要藉助於一系列“教學行為”實現教學方案的理想和價值。比如有效“講授”和“提問”。

有效教師不只是教知識,而是傳播人生的信念。有效教師是受學生喜歡的教師,而且因喜歡而信任。而教師能否成為這樣的人,取決於教師是否具備三個品質:熱情;期望;可信任感。有效老師是一個熱情的教師;一個對學生滿懷期望的教師;一個值得信任的教師。參考書目:

第五篇: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淺談運用多媒體教學提高農村中學

數學課堂教學

南票金星中學

劉超

2014年4月2日

淺談運用多媒體教學提高農村中學數學課堂教學

【摘要】多媒體輔助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使靜止的數學問題動態化,複雜的數學問題簡單化,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枯燥的數學知識趣味化,深奧的理論形象化,學習的過程生活化,有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隨着多媒體科技應用日益普及,多媒體科技給數學教育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多媒體科技給教學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會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我們應該如何合理運用多媒體?本文對數學教學中使用多媒體存在的優點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簡單而認真的論述。

【關鍵詞】多媒體;數學教學;國中課堂

多媒體教學可以提高農村國中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多媒體在教學中應用十分廣泛,並且現在農村學校開始實行班班通,農村教師使用多媒體的手段也在逐步的提高。如何才能使多媒體應用到數學教學中,必須從根本上改變觀念,真正發揮多媒體的作用。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要使多媒體教學發揮其實效性,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

多媒體教學進入國中課堂,給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以多媒體技術為標誌的最新教育技術又將使教學步入一個更高的境界。但要真正促進教學現代化,更關鍵的因素是人。因此,我們應認識到多媒體教學只是輔助教學的手段,教學過程是教與學的過程,是以教材為媒介的師生雙方的共同認知的活動,這一認識活動的主體既是教師,也是學生。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體性。我們更要加強現代教育理論的學習,真正樹立現代教學理念,教師要根據數學學科特點、教學內容特點,恰當地組合好各種媒體,使各種媒體功能得到互補,充分發揮各自的長處。才能產生最佳的教學效果。

二、要使多媒體教學發揮其實效性,教師要合理使用多媒體

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對於數學課而言,教師在黑板上的作圖、證明、推理的過程是必不可少的,有些是通過教師的眼神、動作、語調等表現出來的,是任何機器都代替不了的。媒體的選擇應實事求是,哪種媒體方便、直觀、有效,我們就用哪種媒體。因此我們應該:

1.把多媒體教學應用到日常教學中。

在平常的數學教學中,大部分老師習慣於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書“打天

下”,認為傳統的教學來得更直接、更實用、更省時省力,平日課堂教學難以問津多媒體技術,只有在觀摩課、評優課時才忙於甚至請人代勞製作課件,這樣所謂的多媒體教學成了觀摩課、評優課的專利,成了用多媒體技術“作秀”,成了課堂教學的“花瓶”。然而,在現代信息化和學習化社會發展中,誰能把握住多媒體技術這一“制高點”,誰就能在新世紀的教育中處於優勝地位。《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強調: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要充分考慮計算器、計算機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大力開發並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為此應用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已成為時代的呼喚,教改的需要。故作為身處課改第一線的我們,應迅速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勇於創新,積極地接受挑戰,努力學習多媒體軟件設計和製作,把它作為我們備課、教學改革的工具,使電腦、網絡、光盤等現代媒體成為像黑板、粉筆一樣的得心應手的工具,恰如其分地應用於日常課堂教學中,真正為教學服務

2.把多媒體展示變為情境創設。

在現實教學中如何藉助多媒體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這其

中“動”是關鍵,教師所創設的各種情境能否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動交流是檢驗其有效性的標準。因此,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應根據學生的身心特徵,挖掘教材中的情景要素,創設學生樂於接受,富有挑戰性且貼切生活的問題情境,去引導學生對所要探討的內容產生濃厚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好奇心,從而主動地學習新知識。

3.把多媒體教學中主輔不分變為優化組合。

為了體現現代化教學,許多教師認為多媒體用得越多,就越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因此就大量使用課件中已經輸入好的內容,造成課堂教學節奏進行過快,使多數學生的思維跟不上,將課堂教學演變為一種“滿堂電灌”。我曾經聽過一堂“剎車距離與二次函數”的優質課,整堂課老師馬不停蹄的點擊鼠標出示各種圖形以及相應圖形的各種性質,一節課老師給學生展示了八種類型的二次函數的圖形,同時也就有八種有關性質,學生根本就沒有時間消化,也沒有了解應該如何作圖。的確,多媒體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手段有着其他教學手段無可比擬的優越性,它集文字、聲音、圖像、圖形、視野、動畫等多種傳播媒介於一體,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徑地向學生傳遞信息,但無論是多麼優越的教學手段都應為教學服務,即在一堂課中,學生應永遠是主體,教師則是主導者,而多媒體只能是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而不能完全替代傳統教學手段。在傳統教學中,教師生動、形象的語言及恰當的體態動作都比屏幕更具親和力,師生間的交流比學生與屏幕間交流更為融洽、更有感染力。另外,教師在板書的同時不僅可以給學生一個視覺上的刺激,而且還可以使學生得到一個短暫的思考、回味、休息的時間。所以一節課的多媒體課件製作過於完整、詳細不一定是最好的,而應留出充足的時間、空間發揮其他教學方法的優勢。只有在教師的主導下,各種教學方法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才能真正得以發揮。因此,應注意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教學方法的優化組合。在數學教學的感性階段,宜採用非言語媒體;而進行到教學的抽象階段,則應更多地使用言語媒體。如對大多數的概念、定義、公式、法則、定理等的呈現還是在黑板上邊説邊寫邊改要比直接用屏幕展示要好得多。

4.把多媒體教學中的人機對話變為情感交流。

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是人,課堂中的動態交流,不僅僅是知識的流動,還有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憑藉教材,依據教學目標,用情感啟發誘導學生,甚至用自己的聲音、語調等體態去感染學生,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能夠自如地進行交流互動,從而深入理解掌握數學知識。有了較好的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可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增強課堂學習的氛圍,在設計多媒體課件時,要充分考慮到課件的交互性和主動性,要使課件既富有展示功能,又富有交流功能,不僅讓學生看到多媒體的教學材料,還應該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如可以請部分學生上黑板演算,或是藉助展示台展示一些學生的隨堂練習解答的過程,使學生由原來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充分發揮課堂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要使數學多媒體輔助教學發揮其實效性,必須要重視思維過程

思維是數學學習中不可或缺的,我們要幫助學生從抽象的高度去對直觀的圖形做出適當的理解和必要的推廣。在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時,要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有自主思維的空間,同時構建知識,激起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思維,而不能一味地用鼠標點擊代替學生活動,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效益。

四、要使數學多媒體輔助教學發揮其實效性,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和個性

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在使用多媒體技術時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不能過分強調課件的作用,否則就會導致學生思維和推理的單一化、靜止化。因此,我們要儘可能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學習的全過程,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習知識,

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的立足點應是“輔助”,而不能是替代,更不能趕時髦,擺花架子,只可巧用,不可濫用。許多傳統的教學方式對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仍然必不可少,恰當地使用現代多媒體輔助教學能錦上添花,揚其所長,避其所短,若過分地強調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的作用,則會導致平庸、單調的操作,師生之間缺乏交流,而且會造成學生思維和推理的單一化,以致對學生的智力發展,包括直觀思維、創造性思維以及想象能力等數學思維品質造成不利的影響。同時我們數學教師只有吃透現代教育技術的本質,合理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出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才能讓多媒體盡顯風采。

訪問其他精彩文章:

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國中數學教學論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dror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