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簡約才有效——淺析國小數學教學語言的優化

簡約才有效——淺析國小數學教學語言的優化

簡約才有效

簡約才有效——淺析國小數學教學語言的優化

——淺析國小數學教學語言的優化

【摘要】教師的語言是上好課的前提,在課堂教學中,無論是和學生進行知識信息的傳遞反饋,還是引導學生開展觀察、記憶、思考、想象等智力活動,都必須藉助教學語言。精準明確的提問語言,可以導引學生的思維,誘發學生的思考;精練流暢的過渡語言,可以完成承上啟下的轉換,讓課堂完美無痕;精確優美的評價語言,可以渲染美好的意境,觸發深遠的思考。

【關鍵詞】簡約  精確  優化  豐富

“語言之外無教學。”這是教學語言之於教學重要性的精闢概括。教學活動中,講解、點撥、啟思、評價……可以説,一切教學活動的展開都離不開教學語言。《學記》中有記載“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謂繼志矣。”言中之意,良好的教師口語是使人“繼志”的前提,也是“善教”的標誌。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説過:“只有在學會用15種至20種聲調來説‘到這裏來’的時候,只有學會在臉色、姿態和聲音的運用上能夠作出20種風格韻調的時候,我就變成一個真正技巧的人了。”這在一定程度上説明了教學語言應該具有豐富性,課堂語言本身就是一門藝術,數學課堂也是如此。

一、精準明確的提問語言,可以導引學生的思維,誘發學生的思考。

在日常數學教學中,教師的提問語言比較乾癟、零碎,並且絕大多數都是指向知識教學的,較少有突出課堂教學主幹的結構性問題,隨意性很大,無效提問多。提問方式上,問答式、解答式多,疑問、追問、設問等幾乎沒有,更少見帶有啟迪、質疑、激勵等情感語言。

例如:(上課開始,出示一組分數)老師這裏有一些分數,如果請你從中選出兩個組成一道加法或者減法算式,可以嗎?(生彙報組成的算式後)如果將這些算式分成兩類,你想怎樣分?如果根據所選分數分母的異同可以怎樣分?(指着其中一道劃分錯誤的算式)這個對嗎?應該怎麼辦?有沒有異分母分數可以做減法的?有沒有考慮過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該怎樣算?等於3/4對嗎?請大家拿出長方形紙折一折……對照摺紙你發現是多少?你是怎樣看出來的?哪些人是這樣做 ?哪些不是?……

這樣的提問語言在家常課中常有。我們不能不思考我們的數學到底需要怎樣的教學提問語言?

第一類,用於幫助學生學會“合作地學習”。

“其他人對他所説的有什麼看法?”“你是同意?還是不同意?”“有沒有人用其他的方法得出同樣的結論,或能用不同的方法對此作出解釋?”“你能否使其他人確信這一結果嗎?”

第二類,用以幫助學生學會更多地依靠自己去判定某一結果是否正確。

“你對此有什麼看法”“這為什麼是真的?”“你是如何得出這一結論的?”“你能否做出一個模型來對此進行説明?”

第三類,用以幫助學生對數學的理解。

“這是否永遠有效?”“你能否想出一個反例?”“如何對此進行證明?”“你採用了什麼假設?”

第四類,用以幫助學生學會猜測、發現和解決問題。

“你能否看出某種模式?”“這裏有哪些可能性?”“你對這一問題的解決有什麼建議?”“你認為他應當做出怎樣的解釋?”“你的解題方法和他的方法有什麼共同點,又有什麼不同?”

第五類,用以幫助學生把數學及其思想和應用聯繫起來。

“這與……有什麼樣的聯繫?”“在解決這一問題時,用到我們前面學過的哪些思想?”“在昨天的報紙中你有沒有發現任何對數學的應用?”“你能否舉出關於……的一個例子?”

這些教學提問語言,充分地顯示出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和位置。每一個提問都短小精練,但指向明確,價值很大。從這樣的角度來看,迴歸簡約和走向豐富應該成為數學教學語言的追求。所謂“迴歸簡約”,就是數學教學語言要化繁為簡,剔除那些毫無價值的“正確的廢話”,言簡意賅,乾淨利落。所謂“走向豐富,”是指教學語言要多角度、多層面、多樣化,點撥、提示、啟思、悟道、勉勵……豐富多彩,精妙靈動。

二、精練流暢的過渡語言可以完成承上啟下的轉換,讓課堂完美無痕。

好的數學課堂的過渡語具有串線、激趣、啟思的功能。觀摩眾多名特優教師的課,幾乎每節課都行雲流水、天衣無縫,其中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他們有高超的“搭橋”藝術,即善於精心設計和運用課堂過渡語。很顯然,如果忽視對各環節教學內容的起承轉合,課堂就會生硬、凌亂、鬆散,甚至於支離破碎,缺乏美感。

(一)對於知識面的過渡語言,要力求準確簡潔。

例如,在教學了“認識分數”時,當課始複習完“4只小猴平均分1個蘋果,每隻小猴分到1個蘋果的1/4”的舊知,準備分第二盒沒有打開盒蓋的蘋果時,老師的過渡語是“第一盒分完了,我們再來分第二盒,猴媽媽為了分得公平,她也會怎麼做?”這裏的一個“也”字,暗示了“平均分”“平均分成4份”“一隻小猴1份”等不變的思路。數學王子張齊華老師在講“分數的認識”一課,在認識“1/2”後,張齊華老師就問學生:“你還想認識幾分之一”。一個“你還想”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教師“蹲下來”用商量的口吻與學生交流,既尊重學生的自由,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既激起學生求知的情趣,又自然過渡到下一步的學習之中,實在妙不可言。

(二) 對於方法層面的過渡語言,要力求清晰精當。

例如,在教學含有“中括號”的計算時,當初步梳理了運算順序後,老師安排了兩組練習,第一組是按要求“添上符號”,第二組是“看算式説運算順序”。第一組練習完成後,教師的過渡語是“剛才我們一起玩了個遊戲----添上符號。在遊戲中,我們明白了要改變運算順序,有時候不但要用到小括號,還可能要用到中括號,老師這兒有幾道題,看一看,能不能説出運算順序,再把得數算出來。”

(三) 對於思考層面的過渡語言,要力求啟思簡約。

例如,在研究“拋硬幣”的可能性時,隨着拋的枚數由1、2、3枚逐漸遞加到4枚、5枚後,學生感覺到向上面的“可能性”情況越來越多,研究陷入困境。這時,老師用一句過渡語殺了一個“回馬槍”:“千金難買回頭看,剛才我們研究出拋一枚硬幣,正面向上的可能性是1/2,拋兩枚硬幣,全部正面向上的可能性是1/4;拋三枚硬幣,全部正面向上的可能性是1/8。從中你是不是能發現點什麼呢?”

三、精確優美的評價語言,可以渲染美好的意境,發展學生的思維。

數學課的評價語言要扼要坦誠,力戒廉價表揚、肉麻吹捧、空洞無物,要是非分明、真實坦誠,這樣的語言才有評價分量。數學課堂評價從其作用來看可以分為三種:

(一) 診斷性評價。

張齊華老師在“認識軸對稱圖形”一課,…… 生1:我認為平行四邊形是軸對稱圖形,沿着高把它剪下來,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對摺後,左右兩邊能完全重合。 生2:我認為平行四邊形不是軸對稱圖形,把平行四邊形對摺後,兩邊的圖形不能完全重合,所以我認為它不是……張老師特意走過去,跟她握着手説:“我跟你握手不是我贊成你的説法,而是感謝你為課堂創造出了兩種不同的聲音。想想,要是我們的課堂只有一種聲音,那該多單調啊!”這樣的評價與伏爾泰的那句名言:“我不贊同你的意見,但我誓死保護你講話的權利”有異曲同工之妙。當然這裏張老師不是 “誓死保護”,而是“傾情呵護”!這樣的評價語多麼富有哲學意味,在潛移默化中學生受到這樣哲學思想是薰陶。在學生再次進行操作實踐後,第一個女生改變了自己的看法,知道了平行四邊形不是軸對稱圖形。張老師又評價説:“你的退讓讓我們更接近真理!”“你的退讓讓我們更接近真理!”我認為這裏的評價並不十分恰當。第一個女生是很有主見的(有思想的前提。)她並不是一味的無原則的退讓與妥協,而是她自己在參與辯論,注意傾聽別人的意見,經過自己思維的內化,轉變了自己的觀點。最關鍵的一點:並不是她的退讓使我們更接近真理,而是她思維的參與使她自己也站到了真理的這一邊!在接下去的環節中,為了引導學生能找出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張老師這樣評價學生:“都説實踐出真知,數學講究的是深究,就這5個圖形,難道你們就不想深入研究説點什麼?這個梯形是軸對稱圖形,但是……”  

張老師的這句沒有説完的話將學生思維引向深入,打開了學生思維的閘門,後面學生自主探究的一系列問題都從這句沒有説完的話開始。

(二) 鼓勵性評價。

例如:一次全國的公開課,主講的張齊華老師出了這樣一道題:“一個車間要裝配288台洗衣機。工人們每小時裝36台,經過5小時,還剩多少台?”對於這樣一道題三年級學生比較容易解決,一般列式為:288-36×5=108。可張齊華老師點去板演的學生是基礎較差的,將式子錯誤列成:288÷36。看台上幾千名老師、專家、記者頓時鴉雀無聲,彷彿一根針掉下去也聽得見,而台下的幾個大膽的學生竊竊私語:“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做。”“真是的,丟人現眼。”板演的學生如背生芒刺,臉漲得通紅,如果這時地下有一個裂縫他恨不得鑽下去。張齊華老師趕忙示意大家安靜,和顏悦色地對板演學生説:“你並沒有做錯呀!可能比我還緊張,以至於題目沒有寫完。”學生們不解地瞪大了眼睛,一副欲知究竟的模樣。―――機會終於來了,張齊華老師趁機引導學生用一種新的方法解出這道題:36×(288÷36-5)。板演學生高高興興地回座位去了。張齊華老師的機智在於將錯就錯,善於抓住稍縱即逝的機遇,引導學生進入一種良好思想境界。北大的一位教授説過:三流教師教學生的知識,二流教師教學生的方法,一流教師教學生的思想。教師的品質和思想不但在教學行為中表現,也在教師的教學語言中顯現出來。“你並沒有做錯呀!可能比我還緊張。”一句簡單的話體現張老師對學生的關愛和尊重之情,從另一方面顯現老師對教學過程的駕馭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因為張老師深刻領會了教材的內容,博覽羣書;因為張老師對受教育者的無私熱愛,平等對待,才能以智慧的語言主導教學。

(三) 導向性評價

張齊華老師的語言富有磁力,常常是“未成曲調先有情”,藴涵着元限的意趣。如“省略號來得太遲”“邊做作業邊思考,再作出決策”“不要忙於下結論”他時刻引導學生積極地思考。一位學生在寫36的因數時,漏掉了2。面對學生的錯誤,張老師幽默地説道:“看了以後,你想説點什麼嗎?”“聽聽他是怎麼找的。”“有很多人一個也沒漏掉,相信他們一定有竅門,一起看看吧!”……一句句簡短的心靈對話,一個個與學生心靈交匯眼神動作,無不滲透着關愛。

每一種評價者有其獨特的作用,如使用不當,不僅會導致學生積極性的缺失,還會造成課堂時間的隱性流失。

總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有人説,語言的舒展即是思想的流暢,語言的優美源於思想的精緻,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智慧之花。教學語言的力量是無窮的。從專業的角度來看,數學課堂的教學語言要能貼近兒童的數學學習,促進數學思考,發展數學思維,提升學習品質。從美學的角度來考量,數學教學語言不僅要形象生動,更要簡潔精確,“豐而不餘一言,約面不失一詞”,簡約而又豐富的教學語言是教師教學個性與風格特色的“招牌”。

參考文獻: 《給教師的建議》 蘇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學出版社   1982年

《教育過程》 布魯納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3年

《談數學教學語言的三個美學趨向》  王錫寧   2005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3ynm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