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幼小銜接,幼兒園怎麼銜?國小怎麼接?

幼小銜接,幼兒園怎麼銜?國小怎麼接?

幼小銜接,幼兒園怎麼銜?國小怎麼接?

幼小銜接,幼兒園怎麼銜?國小怎麼接?

車站國小武曉燕家庭教育工作室

升入國小一年級對於孩子而言,可以説是他人生中的一個大跨越。有些專家把孩子離開幼兒園升入國小稱為孩子的“第二斷奶期”。因為幼兒園的學習生活與國小的學習生活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異。 “幼小銜接”是兒童從幼兒園向國小過渡之間的銜接,是兒童結束以遊戲為主的學齡前生活,走上以學習為主的正規學習生活的過渡。大家可以通過這個定義,可以發現幼小銜接最主要的不同,就是從遊戲為主,轉為學習為主。

那麼幼兒園和國小還存在着哪些存在的不同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

第一、教育性質不同。幼兒園是“教養並重”,在對幼兒進行啟蒙教育的同時,還要給幼兒生活上的照料和養育。國小教育是“以教為主”。語文、數學、英語等每門課程都有明確的、具體的教學目標與教學要求。

第二、教學方式不同。幼兒園的教學方式是以“遊戲”為主,注重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在活動中體驗與感悟。國小則以課堂教學為主。教師主要採用講授的形式,同時還有小組討論、自己觀察探索等方式,來進行教學。

第三、家長心態的不同。幼兒園家長關心的是,孩子今天開心不開心,有沒有什麼收穫。進入一年級家長們關心什麼呢?有沒有作業?作業寫完了嗎?考試了嗎?考了多少?家長心態的變化就會帶來孩子的很多不適應。

而這種心態往往會演變成焦慮。那麼今天呢我重點講一下大家反映比較多的焦慮問題。隨着進入六月份,家中有即將上一年級的孩子的家長也開始有不同程度的焦慮,當然首要的焦慮是擇校問題。今天這個問題拋開不談。那麼除了擇校以外,無外乎是以下幾個方面:有的家長不知道從哪個方面入手能夠有效地幫助到孩子。有的家長會擔心孩子是否能較好的適應學校的這種學習和生活,因為學校的生活學習節奏明顯加快。有的家長還擔心孩子和同學之間的這種相處是否會融洽,也擔心這個課時和作業量能不能夠接受得了。還有就是可能比較擔心孩子的學習能不能跟得上。擔心孩子的作業在輔導的時候,自己在時間和精力上,能不能給到孩子支持和保證。當然,我這兒只是列舉了一部分家長的困惑與焦慮,可以看得出,在幼小銜接這個問題上,大部分家長是沒有任何經驗,而孩子也將面臨一個比較重要的考驗,正式成為一名國小生的考驗。

那麼家長對於幼小銜接之所以焦慮,它的根在哪裏?找到了源頭,才可以有效解決家長問題。

其實這種焦慮的源頭在於不清楚,不明白,不瞭解。最根本的原因是家長缺乏正確的這個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主要體現在不瞭解一定的教育規律,所以在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些問題,缺少一種指導能力,或者説不能給到正確的引導,第二個呢就是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認識的不夠,比較依賴幼兒園和學校的教育。第三個方面呢,是過度的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忽略孩子的興趣愛好以及習慣能力的培養,重視孩子的吃和穿,忽略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健康。然後第四個主要體現在,由於缺乏正確的這個教育觀念,就容易受到身邊“販賣”焦慮的這種不良的影響,將自己陷入各種各樣的誤區,比如説孩子在班上的排名情況,考試的分數怎麼樣?然後盲目地,不切實際的有這樣一種攀比,給孩子報了多少個培訓班啊等等類似這樣的一些不正確的思想。

那麼對於家有即將升入一年級的準爸準媽和幼兒園來講,我們要如何做,才是正確的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學校生活需要孩子們提前完成的幾個規定“動作”,也可以稱之為三個注重。

第一個注重,就是注重對孩子們即將升入國小的心理貯備。上國小是孩子成長中的一件大事,家長要以積極的態度去感染孩子,正確幫助孩子瞭解國小及國小生的生活,不能用上學來恐嚇孩子,如“你玩呀,等到上國小就玩不成了!”“你開心不了幾天了,到國小有你受的!”“等上國小給你上緊箍咒”,以免孩子因態度和情感問題產生入學障礙,從而產生冷漠、緊張、懼怕等消極態度。千萬不要對孩子説:“你再不聽話,就讓學校的老師管你”,讓孩子產生對學校老師的恐懼感。

大部分孩子對於即將成為一名國小生是充滿了興奮與期待的,此時家長可以刻意的向孩子滲透一些學校的有趣的生活,比如給孩子們講自己上國小的有趣的事情,講一講自己的老師和同學,讓孩子對於學校有一個初步的快樂的概念,當然這個時候不要總是圍繞學習啊、成績啊這類的話題,孩子們對此還沒有一個概念,要從內心深處激發孩子對校園生活的一種嚮往,可以領着孩子刻意經過學校門口,讓孩子們感受“學校”。其實在孩子眼中,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學校是他們尋找玩伴的另一個場所,這兒若是有良好的同伴關係,繼而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那麼融洽的校生關係就很容易建立,所以如果孩子的好朋友也將進入同一個校園,可以提前讓她們共同熟悉新校園,這對於孩子迅速接納學校有很積極的心理暗示作用。

第二個注重,就是注重培養孩子的習慣。

良好習慣的養成對孩子的學習、生活都至關重要。有教育專家説過:“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不是智力最好的,而是習慣最好的”。孩子在入學前少三分習慣養成,入學後多七分教育煩惱。

我們經常聽到“21天養成習慣”。事實上習慣的養成是有一個過程的。這個21天並不是一個絕對值。有的習慣形成較難,21天未必夠,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有些習慣之前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或自身存在着濃厚的興趣,也未必需要21天。但從整體上來看,任何習慣的養成都要付出時間去培養。

我們要培養孩子哪些習慣呢?

1.時間觀念

在幼兒園,孩子們年齡小,普遍存在磨蹭的現象:慢騰騰地吃飯,慢騰騰地穿衣。我們的評價標準是:孩子們會不會做這件事。只要孩子自己能吃飯,吃的稍微慢一點也是不要緊的。只要孩子自己能穿上衣服鞋子,稍微慢一點,也是沒有關係的。所以我們的重點放在孩子有沒有掌握這項技能,而沒有加上時間觀念。

到了國小,很多時候需要時間的限制。比如考試,是有時間限制的,一個小時內做完,超出時間不允許答題,做不完也要收走。上課時間到了,就算沒玩夠,還想繼續在操場上玩,也是不允許的。

因此家長有必要引導孩子的時間觀念。可以與孩子一起制定一個作息時間表,有計劃地安排看電視、看書和玩兒。感受5分鐘、10分鐘內做一些小任務。做不完有懲罰。

比如,家長為孩子提供一個小鬧鐘,讓孩子自己定時間按時睡覺、按時起牀,按着時間表做自己的事情。 

2.規則意識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不重視規則,小事上叫調皮,大事上出現觸犯法律法規行為。

國小一年級是規則教育的關鍵期。幼兒園已經對孩子的言行舉止有了一些要求,但是進入國小後,孩子正式開始學齡生活。

家長們要強化孩子的規則意識,能想到的,可以提前告知;能提前練習的,可以提前強化。

目前,大多數國小一節課的課時有40分鐘左右,孩子再也不能像在幼兒園那樣,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必須老老實實地坐着。這對孩子可是一個挑戰哦!您可以訓練孩子安靜地坐一段時間,時間的長度可以從20分鐘慢慢過渡到40分鐘。在這段時間內,您可以讓他看看書,也可以給他講故事、做做手工畫畫等等。

為了幫助孩子樹立任務意識,家長可以每天佈置一個任務給孩子,如掃地、拿牛奶,分碗筷、倒垃圾等,看孩子的執行情況,讓孩子從開始的被動接受任務過渡到主動完成任務,知道:不是爸爸媽媽讓我做這件事,而是我長大了,我應該做這些事。樹立規則意識。

3.學習習慣

孩子一上學就接受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正規學校教育,在教師的專門指導下進行學習。學習是他們的基本活動,上課是他們獲得知識、技能和培養品德的主要途徑。上學之後他們是否願學、愛學?能否學好?受諸多因素的制約,涉及到學習興趣、慾望、態度、習慣和意志品質等問題。家長要為孩子的學習做準備就應從以下幾點加以培養:

(1)專注力培養

在國小低年級有一種現象很普遍,即學生寫作業的速度相差驚人。課堂作業,有的孩子十幾分鍾可以完成,而有的孩子幾十分鐘都完不成。做得慢的孩子也許並非不會,而是邊做邊玩,不能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實際上,家長們可以想一想,家裏的孩子在什麼時候會出現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況?

看喜歡的動畫片,玩電腦玩手機玩平板等一切電子產品時,還有孩子喜歡的遊戲時。

所以説,孩子是有他們喜歡的專注的時間的。如何培養他們的專注力,讓他們在學習上的專注力再持久一些呢?

A.專注做事時不要打斷

當孩子專注於做他的小手工製作或觀察小動物而忘記了吃飯時,家長們不要干擾或粗暴打斷他,而是應該耐心等他把手頭的工作做完。當他沉浸在自己的興趣的同時,就是在朋友自己的注意力。

B.減少分心

人的注意資源是有限的,分配在性質不同的事情上面,會嚴重消耗注意力的有效性。同時進行多件事情,會損害注意的有效集中。所以當孩子玩玩具的時候,要關掉電視機;當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也不要放音樂。

剛才提到的選擇簡單的學習用品,就是為了防止分心。

保持一切有利於孩子專心致志的環境。

C.培養專注力的一些練習:

採取盯點法隨時訓練。在教室和家裏,每天盯着某個點和物體看上幾分鐘就可以。還可以採用舒爾特訓練法,這個方法是世界上最專業、最普及、最簡單的訓練法。

(2)認真對待家庭作業

孩子從國小一年級開始,要習慣回家有功課的生活。每天晚上都必須要完成一定數量的家庭作業。在這裏也可以跟家長們介紹一下。經常開家長會時,有的家長會説到,老師,你們佈置的作業太少了!孩子一會就做完了!有的家長就會説,老師,怎麼才一年級作業就這麼多啊!孩子趴着寫半天。

事實上,老師們佈置的家庭作業大多是鞏固當日課堂上所學的知識,並且依據中等學生水平而佈置的。比如中等生需要15分鐘。那今天課堂上聽講認真的孩子,對這個知識點掌握較好的孩子,就不需要15分鐘了,可能10分鐘就能完成。而今天上課走神了,或者這個知識點沒掌握好的孩子,15分鐘顯然就完不成了,甚至要半個多小時。所以家庭作業的完成情況也是家長們把握孩子學習水平的一個很好的工具。

家長們要給孩子灌輸一個思想:回家一定要先做家庭作業!這是作為學生必須完成的任務。到家先做家庭作業,做完檢查完之後,再去幹別的。並且堅持住這個思想,毫不動搖!逐步養成孩子每天回家學習的習慣。

灌輸思想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在堅定不移的去培養孩子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習慣。

不少家長會抱怨:孩子上了國小負擔太重,不僅要接送,回家還要輔導、陪讀,吃不消。其實,孩子完全能夠自己學習、完成作業,關鍵在於習慣的養成。

家長們肯定也不願意因為孩子沒做好家庭作業,而被老師三番五次請到學校裏來吧。所以我們要一開始就幫助孩子養成這種及時完成作業、養成認真檢查作業的好習慣!

(3)堅持廣泛閲讀

孩子現在認識的漢字還比較少,自己獨立閲讀還存在困難。所以這個時期的閲讀仍然是需要家長們幫助的,以親子閲讀的形式為主。

親子閲讀不僅能促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溝通,而且我們都知道,書中的世界無限廣闊,充滿想象,能給孩子們帶來無限的創意。

孩子們廣泛閲讀,不但能開拓視野,增長知識,還能積累語言,提高寫作能力。並且專注閲讀的過程也能有效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一個最直觀的例子,孩子做題讀題的能力。如果孩子閲讀水平高,他讀題、理解題目的能力就強,做題的速度就會快一些。如果孩子理解力相對較弱,題目反覆讀好幾遍,甚至讀好幾遍之後也不解其意,那做題速度就慢了下來,做題時間也延長了。

所以家長們一定要認識到閲讀對孩子的眾多好處。  

平時,家長們可以選擇一些圖文並茂的童話書、神話故事書來閲讀,並且可以藉由這些書中的故事來適時對孩子們進行教育。同時,如果您覺得您的孩子存在一些什麼樣的問題,比如相對內向啊,比如膽小啊,就可以有針對性的去選擇一些書來閲讀,讓孩子去領悟去思考。

同時,現在社會上有很多可以收聽的節目,家長們不必侷限於紙面上閲讀,還可以聽書,可以給孩子多聽童話故事,

同時,鼓勵孩子勇敢讀故事。每天可以在家裏讓孩子讀10分鐘他喜歡的小故事小文章,這是一個使孩子口、眼、腦相互協調的過程,鍛鍊孩子們的表達能力。

第三個要注重的是培養孩子的自我服務和自我約束能力。

我們知道,孩子在幼兒園裏,過的是一種集體生活,整天都有老師跟班,生活上遇到困難都會及時得到老師的幫助。在家裏呢,許多事情全由父母包辦,進入國小後,孩子過的則是一種相對獨立的學習生活,像整理學習用品、繫鞋帶,上廁所,準備學習用品,包括以後的戴紅領巾等問題,都得靠孩子自已,而且還要獨立完成老師佈置的力所能及的學習、勞動等任務。到了一年級,我們老師就慢慢地要求孩子學會打掃衞生,學會保持教室的衞生。有句俗話説的好: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我覺得沒錯!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可孩子們大多變得懶惰了,連掃把都不會拿,更別説把垃圾掃進簸箕了。

所以家長朋友們平時就應該有意識地加強孩子生活能力的培養,讓孩子參加適量的勞動,鼓勵他們儘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要有目的的讓孩子自己整理東西。在班上經常會有:“老師,我鉛筆沒了。”“老師,我橡皮擦沒有了。”有的直接開學沒幾天,就説“老師,我的書找不到了”。上課過程中,老師讓找出哪份作業來,孩子們書包翻了好幾遍,也找不出來。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因為動作慢,能力差,學習也會受影響。

從收拾自己的玩具開始做起,這看起來簡單,其實需要孩子自己主動考慮很多問題。如:“這件東西放在哪裏合適?”“還需要帶什麼東西?”“大大小小這麼多的書怎樣放比較好呢”,一次次重複這樣一個過程,可以發展孩子的思維,對孩子今後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

家長除了做到這三個注重以外呢,還要做好三點。一是做好孩子心理方面的這樣一種疏導,因為在這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每當孩子遇到困難和問題,我們身為家長呢,要積極的並且要保持一種快樂的向上的一種情緒,引導孩子無論遇到什麼問題,要積極樂觀的去面對。第二點呢,要教孩子如何與同伴交往。當孩子升入國小後,就會面臨一個新的集體。他會結交新的朋友,一起玩耍、學習。家長首先需要給孩子創造一種和諧的家庭環境,尊重孩子的決定,讓孩子能體驗到同伴交往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同時家長也要告訴孩子,在家裏應該怎麼接待朋友,怎樣去朋友家赴約,幫助他們學會待人接物的常見方式,怎樣和同伴分享。

第三點,就是要做好孩子的陪伴併成為孩子的夥伴。一定為孩子樹立榜樣,身為家長要成為孩子的一面鏡子。家長怎樣,孩子便怎樣!我們家長的行為是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的。教孩子做個有教養的人。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大家總會提到一個詞“家風”。簡單地説,就是一個家庭的傳統習慣、生活作風。父母怎樣做,孩子就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往小了説,孩子見人會不會問聲好,在學校是否會對老師出言不遜,撞到了別人會不會説對不起……都能看出一個孩子是不是有教養。其實,當我們成年後回顧自己的成長過程,每個人的身上都帶有家庭的烙印。要教育好孩子,必須認識到樹立良好家風、言傳身教的重要性。

總之,幼小銜接階段不能忽視,需要家長、幼兒園、學校和孩子共同努力,孩子才能平穩過渡。

最後,祝願我們的孩子順利度過幼小銜接,健康茁壯的成長!

(文字:李業豔 武曉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4w9l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