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親子教育論文精品多篇

親子教育論文精品多篇

親子教育論文精品多篇

親子教育論文 篇一

【關鍵詞】家長資源;主題活動;參與;幼兒

幼兒園主題教學是把幼兒的學習、經驗、生活與學科知識有機整合,形成了幼兒園綜合主題教育課、區域等。隨着家長資源成為幼兒教育的重要課程資源。尤其是在主題活動中,我們教師就經常動員家長為主題活動提供各種教育資源,使得我們的主題活動有效開展。

一、通過多種形式,讓家長走出觀念上、教育上的誤區,讓家長看到教育的成功實例。

首先,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講座活動。讓家長了解我們的教育內容等,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主題的教育教學功能。如:所要進行的主題有哪些?讓孩子得到什麼樣的發展。把主題活動理念和實施進展情況向家長做詳細的宣傳。這樣可以讓家長走出觀念上,教育上的誤區,也可以避免家長走出單向被動服從的局面。同時,我們徵求家長的建議,為主題教育的進一步實施奠定良好的基礎。

2、通過宣傳、問卷等形式細化主題內容。在進行每一個具體主題活動時,我們利用定期或不定期的版塊把正在進行的主題名稱、主題網絡圖、主題內容(每週、每天的活動安排)和家長工作展示出來,使家長們從不瞭解到慢慢明白主題教學的內涵和實質,讓他們離主題教學越來越近。

3、利用家長QQ羣,園刊、幼兒園網站、班級網頁等多種方式隨時向家長展示主題活動的進展情況和幼兒在主題活動中的各能力發展。如:某某在《我長大了》主題活動中的自畫像、長大過程中的趣事等通過照片的形式傳到班級網頁,讓家長看到了解到活動的教育意義。還結合工作重點把其中優秀的教育論文、教育案例及時向家長介紹,讓家長有的放矢的閲讀、獲取。同時,有針對性的為家長的育兒經驗設置專欄,達到資源共享。

二、挖掘家長資源,轉變家長角色,讓家長成為教育的主體。

在幾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家長不再是幼兒教育的旁觀者,而是參與者、合作者和支持者。 如開展的《我長大了》主題活動,為了讓每個孩子更深刻了解到自己從出生到成長的整個過程,當醫生的媽媽為我班孩子們講解寶寶從出生到成長的整個過程,剛好我園陳老師又懷孕,我們一起做了PPT,圖文並茂,幼兒直觀的觀看與家長醫生的專業講解,主題活動開展得非常成功,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家長也成為我們教育的主體力量。

在《我是環保小衞士》的活動中,好多小朋友只對環衞工人的角色有一個初步的瞭解,並不知道環衞工人這個工作的辛苦與細節工作。通過家長關係聯繫在環衞隊工作的家長,把環衞工作的情景錄下來,特別是天不亮就上班打掃街道的情景結合輕音樂播放給幼兒觀看,讓幼兒體會環衞工人的辛勞。孩子們感觸很大,當時在活動小結中都紛紛説今後不亂扔垃圾,他們太辛苦。回家還要和爸爸媽媽們講不亂丟,不亂放。整個活動下來,幼兒受益匪淺。正是家長們的極力配合與支持,才使我們的主題活動順利開展。家長們也因為做了主題的實施者,覺得主題其實並不深奧,離他們很近,其實也是可以駕馭的。

三、通過家園互動,創設了一種有利於幼兒發展的環境氛圍。

在學期中,讓家長幫助教師一起蒐集資料是我們教師經常採用的一種辦法。為了讓家長知道這些事情的價值和意義,我們會在區域活動、教室、走廊等空間展示教師和幼兒一起用這些資源製作的作品。這種直觀的環境佈置會告訴家長,廢舊物品並非“不衞生、沒用途”,而是有很多作用。這樣不僅環保,還能很好地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更能變成有用的教玩具等。

在主題活動《親子旅行記》、《親子石頭記》、《親子閲讀》等活動中,通知家長利用週末到野外去踏青、拍照、帶着你的孩子去領略大自然的風采,並把活動用相機的形式記錄下來,週一和同伴們分享,講述週末去野外看到了什麼,感受是怎樣的、對人體有什麼好處等等。通過這樣的活動,孩子們的見識廣了,視野更加開闊了。

四、藉助家長社會力量,帶孩子到實踐中去學習,形成教育合力。

我們還藉助社區、家長等重要資源融合主題活動中來,特別是我們的家長朋友,帶幼兒走向社會。去年因我們在開展“花的季節”的主題活動,一位家長主動聯繫帶孩子們參觀花卉園,都聯繫好後才通知班內的老師和孩子們,給了孩子們無限的驚喜。在花卉園孩子們眼界大開,知道了很多花生長環境及温度是不同的,看到了育花苗的方法,看到了農民伯伯給花施肥、澆水,也都伸出小手去幫忙。他們學到了許多在課堂上無法學到的東西。孩子們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又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家長是主題活動中極其重要的資源,我們教師只有讓家長真正認識主題活動的價值、作用,家長資源才能發揮其巨大的效能,實現家園互動、親師合作!

參考文獻

親子教育論文 篇二

親子關係一般存在三種模式,第一,放任型,在這種模式下,家長對子女缺乏關心和管教,互相推卸責任,親子關係處於“失控”狀態;處於此種家庭教育環境中的孩子因缺少關愛而對家庭沒有歸屬感,對自己沒有積極向上的要求,對集體缺少熱情,往往表現為孤立、自閉、敏感、情感脆弱、情緒不穩定等性格特點,且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此類親子關係多見於孤兒、單親或離異家庭等。第二,家長制型,此種親子關係中的家長通常主觀蠻橫、缺少對子女內心需求的關注,在子女教育中表現為強加個人意願在孩子身上,而不考慮子女的內心感受,且對子女提出過多的要求;此類親子關係中的父母或者性格專橫武斷、虛榮自私,或者深受傳統家長制教育模式的影響,缺乏對民主、科學家庭教育方法的認知。第三,科學型,此種親子關係中維繫着一種自然、民主、相互依戀、和諧的關係;父母營造出自由民主的家庭氛圍,子女與家長之間既是親子又是朋友、師長的關係,他們彼此信賴、充分溝通;此種親子關係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具有強烈的歸屬感和認同感,能夠養成良好的習慣,具有開朗陽光的心理素質和積極的人生態度,能夠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成功地處理各種人際關係,自如地融入到各種集體之中。雖然傳統的家長制觀念仍殘留在當代家庭的親子關係中,如父母對子女的生活、學業或婚姻等方面干涉過多,但是,親子關係已呈現出更加平等開明的發展趨勢。

本研究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能夠體諒父母,也敢於承擔責任,分別有58.94%和54.04%受調查大學生在選擇職業與戀愛對象時會尊重父母的意見,當戀愛對象不令父母滿意、甚至遭到父母反對時,77.60%的受調查大學生會“慎重考慮父母的想法再做決定”。由此可見,大學生對父母持有較為尊敬和認可的態度,能體諒父母的想法,在面對人生選擇時看重父母的建議。不同的家庭存在不同的親子關係,子女與父母的感情越親密真摯則彼此間的信賴程度越高,家庭教育的效果也越好;反之,親子關係越疏遠,家庭給予大學生的正能量就越少。有研究認為,親子間沒有情感或情感對立家庭中成長的大學生更易於形成不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出現心理扭曲的現象。本研究的調查結果顯示,88.77%的大學生父母不會干涉孩子生活費的具體用途;當孩子犯錯誤時,62.50%的父母會耐心教導,以免他們再犯同樣的錯誤;28.13%家長只是偶爾管教;6.25%的家長選擇不理不管;3.13%的父母選擇暴力性方法,如打罵。若父母能耐心面對孩子的錯誤,則這些孩子能夠較好地適應新生活,能與同學和老師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若父母對於孩子犯錯誤採取漠不關心的態度,則會放縱孩子的行為、增長日後犯錯的機率。若父母對孩子採取打罵的行為,則會傷害孩子的身心,這類親子關係家庭中成長的大學生出現問題的比率遠高於和諧親子關係家庭中成長的孩子。

二、親子關係與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輔導員在日常的學生工作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大學生,深入調查後不難發現,每個問題大學生背後往往都有一個問題家庭,問題大學生與父母之間的親子關係往往較為疏遠。因而,為了更好地開展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輔導員深入瞭解問題學生背後家庭教育中的親子關係就顯得格外必要,科學研究和深入認知親子關係有助於輔導員有效定位師生關係。畢竟大學生離開家鄉、遠離父母,在開始獨立生活和學習的道路上首先遇到就是輔導員,作為學生最為親密的師長,輔導員對於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未來的職業發展、人格的塑造、價值觀與人生觀的形成等方面都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在大學教育階段,高校輔導員所扮演的角色就如同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家長,家庭教育中的親子關係模式會投射在輔導員與學生的關係親疏上,70.35%的受調查大學生傾向於與輔導員成為朋友關係,15.49%的受調查大學生希望輔導員能對自己的大學生活起到引導作用。因此,輔導員應該多與學生溝通,幫助學生樹立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而應該避免保姆式或家長式的服務,導致大學生如同被溺愛的孩子而喪失獨立生活的能力。此外,輔導員應主動調整、優化和定位自己與大學生之間的關係,建立朋友型的師生關係,這樣可以縮小師生間的距離,有助於輔導員撲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也有利於學生對輔導員建立足夠的信任,從而主動接受指導和教育。

本研究認為,研究親子關係對於輔導員整合教育資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當大學生離開家鄉、遠離父母開始獨立的生活和學習時,空間距離割不斷他們在心理上對家庭的依戀和對父母的依賴,來自不同親子關係家庭中的學生在面對新學校、新同學、新生活時,因為沒有父母的陪伴而存在不同的表現。本次調查的結果顯示,80.21%的調查對象在大學期間有過迷茫;42.41%的調查對象有信心適應大學生活;15.71%的調查對象感到“很困惑,不知道方向在哪”,深入瞭解得知,這部分學生很少與父母聯繫和溝通,親子關係較為疏遠,因此,親子關係的親疏與大學生對新生活的適應程度有着正向關聯。當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時,如果遇到問題學生則達不到預期的教育效果,此時有必要從問題學生的家庭入手,通過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或家庭教育的信息,更深入地瞭解學生,尋找走入問題學生內心的路徑,解開他們的問題癥結,進而順利地教育和管理大學生,達到令人滿意的教育效果。

總之,親子關係是家庭中縱向關係或代際關係的核心,也是最基本的家庭關係。親子關係是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也是一種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際關係,對個人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影響,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行為表現也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準確掌握大學生的親子關係狀況有利於輔導員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從而深入全面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研究認為,大學生輔導員應該在工作中整合學生的家庭教育狀況,通過了解大學生的親子關係促進學生工作的開展。

親子教育論文 篇三

起點

行者,是理想主義的實踐者,是行走田野的思想者。幾年前,我寫作《做新教育的行者》,想以富有個人色彩的和所處地域特徵的行動詮釋新教育的精神世界,想以不斷跋涉的腳步涅為新教育的一道風景。在這行進的道路上,新教育研究會是一道對我和研究會團隊而言別樣的風景。

2007年2月2日,江蘇省新教育研究專業委員會(下簡稱“新教育研究會”)經省教育學會和省民政廳正式批准。

在角色定位上,新教育研究會是江蘇省教育學會領導下的二級學會,同時,由於新教育實驗是全國性的研究活動,所以,研究會將與新教育研究院密切合作,發揮其“孵化器”功能,及時推廣研究院對新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並邀請研究院的研究員深度參與相關項目的研究,形成研究合力,共同推進新教育發展。新教育研究會的各種活動、研究進展、取得的成果也及時通過“教育在線”和新教育雜誌與新教育同仁分享。

受朱永新教授的委託,由我負責籌建新教育研究會理事會,並把祕書處設在海門教育局。為此,我們成立的籌備組,於2007年6月到7月,向省內各新教育實驗區與新教育實驗學校發出了發展會員和推薦理事會成員的通知。之後,陸續收到回執。經過與新教育實驗部分核心團隊成員的多次磋商,初步確定了新教育研究會的理事會成員。與此同時,籌備組向省內各新教育實驗區和實驗學校發出了優課評比和論文評比的通知,祕書處也陸續收到各地報來的錄像課和優秀論文。

2007年11月16日,第一次研究會成立預備會在我的工作室召開了,我、儲昌樓、李宜華、吳勇等圍桌而坐,研究會的工作就這樣以完全務實的姿態拉開。我們詳細討論了新教育研究會成立會的議程、論文評比的規則、數量和評委成員,優課評比的規則、得獎數及評委等。那段記憶,緊張而忙碌。祕書處成員每天加班,編印了研究會會員手冊、論文集、會務指南等,落實了會議中的優課評比安排,新教育論壇等重要工作,製作了理事聘書、論文、優課獲獎證書等,海門新教育團隊還為大家編印了《2007'海門新教育拾粹》,拍攝了海門新教育專題片,各實驗區為論文和錄像課的選送也做了大量工作。

2007年11月23日晚七時,江蘇省教育學會新教育研究專業委員會預備會召開。我記得在第二天的成立大會上朱永新教授脱口成章,將多年來對新教育精神的思考第一次作了較為全面完整的闡述。

在這次大會上,也明確了新成立的研究會的主要工作內容:

1 組織理事會議。定期召開理事長會議、常務理事會議和理事會議,研究新教育研究會的具體工作和行動策略等。及時總結全省各新教育實驗區和實驗學校的研究成果,及時推廣實驗的最新成果。不斷壯大新教育研究會的力量,祕書處將繼續接受會員申請,以讓更多的一線老師加入到新教育實驗的隊伍中來。

2 組織論文評比。組織每年一度的論文評比,以選送最優秀的論文參加省教育學會的論文評比。2007年論文評比的主題是“理想課堂”,2008年新教育研究會的論文評比主題是“每月一事”。

3 組織優課展示。每年組織優課展示或評比活動,把“理想課堂”的研究作為一個永恆的主題。對課堂教學的研究,絕不能僅僅停留在技術方案上,要從價值觀和教育思想的層面研究課堂教學,要把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新課程的理念融入課堂教學,使理想課堂的建設始終處於動態生成和發展的過程中。

4 組織主題論壇。主題論壇將作為新教育研究會展示和交流的重要平台,根據新教育實驗“六大行動”的進展和“十大理想”構建,不斷形成研討的主題,並通過論壇,分享思想、經驗、設想等,通過對話,碰撞智慧,生成智慧,不斷加快新教育前進的步伐。

5 組織成果分享。組織各種形成的成果分享活動,建立成果年度報告制度,要求參加新教育研究會的各實驗區和實驗學校於每年的12月31日前,向新教育研究會祕書處,以電子文檔的方式,報送一年的新教育實驗研究報告,並附一年的各種活動剪影和圖片。研究會祕書處將編寫簡報,發送全省各實驗區和實驗學校交流。另外,將根據各實驗區和實驗學校研究進展的程度,確定一些專題性展示研討活動,組織相關的學校一起參與交流、展示、研討。

6 組織項目聯盟。理事會將通過項目聯盟的方式,推動新教育實驗區和實驗校之間建立起相互協作的共同體,科學進行項目攻堅。比如,新教育兒童理想生活方式;新教育理想德育、新教育學校文化、新教育理想課堂、新教育書香校園等,以後根據研究進展,不斷豐富項目內容。凡是對其中一個或幾個項目,有志於進行深度研究的實驗學校,通過填寫項目聯盟申請,確定項目聯絡人,採取輪值主席制的方式,推動項目聯盟的活動,以及研究活動的深入展開。每次項目聯盟活動情況,以及形成的共識和成果,研究會祕書處將及時通過“教育在線”及簡報的方式發送至各實驗區和實驗學校分享學習。

在路上

(一)

對於我和我的團隊而言,一塊巨大的試驗田正在眼前鋪開。

教育科研是一切教育改革和實驗活動的靈魂,而開展課題研究又是其中最富挑戰性,最具操作性,最有推廣性的實踐活動。從2008年開始,研究會正式負責管理、研究、實施和推廣朱永新主持的中國教育學會重點課題《新教育實驗的研究》及其相關成果。當年5月,課題管理中心申報了全國教育規劃課題,11月份《新教育實驗與素質教育行動策略的研究》正式被批准為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十一五”教育部重點課題。該課題的系列成果被評為第四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2011年,該課題的後續性研究《新教育實驗促進師生成長的行動研究》又被確定為中國教育學會“十二五”重點課題,並順利開題。我們迎來送往着各種開題和結題的大會,這些來自田野實踐的結晶,正在匯聚成新教育寶貴的財富。

我知道,我們的團隊承擔着怎樣的工作量,每年數百份論文會匯聚到他們的桌前,由特級教師、各實驗區負責人和名教師,組成評審組分學科對論文進行評審,從中選出優秀的上報省教育學會參評。我們説,新教育人有深入現場的田野精神,新教育實驗者是一羣不做官人和學人,而是做農人,把兩條腿深深扎到泥土裏的人,而這個在幕後忙碌的團隊,就是一羣“顆粒歸倉”的“農人”。

也讓研究會忙得不亦樂乎的,是舉辦多層面多學科的現場展示、論壇研討。全國國小數學研討會、江蘇省國中教育論壇、新教育學校文化展示活動等等。讓我們心潮澎湃的,絕不是四周的彩旗獵獵,而是那些來自生命的精彩展示,源自靈魂的智慧碰撞。

研究會的另一個發力點,就是促進“專業成長”,讓每位教師體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新

教育研究會成立之初,決策者們就將其定位為一個研習共同體、一個研修共同體、一個研發共同體。研習共同體為教師提供了專業閲讀書目與地圖,讓老師們在反思自己閲讀史的基礎上繪製適合自己發展的閲讀地圖;研修共同體,為廣大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圍繞課堂教學提供了展示、磨礪、修煉、合作、互動的專業成長平台;研發共同體為教師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做國家課程的二度開發者,地方和校本課程甚至班級課程的研發者搭建了一個又一個富有挑戰的項目平台。從研習到研修再到研發,形成了新教育人專業發展獨特路徑,在這一路行走的過程中,各種形態的新教育共同體,以及“教育在線”網站成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共同精神家園和成長舞台。

此外,我們還利用“教育在線”建立了實驗學校課題管理信息平台,要求各個實驗區都要建立課題信息專題貼,以及時交流各個實驗區和實驗校的課題實驗進展情況。到目前為止,已經整理了20個專題貼在信息平台上交流。課題管理中心還利用這一平台,為各個實驗區提供了掛牌校的樣牌和協議樣本。並且通過這一平台,及時收集各個實驗區和實驗校的新教育實驗年度和總結計劃等。

行走,是新教育的生態。2008年,山東威海、浙江嘉興、平湖;2009年,河南焦作、山東臨淄、諸城;2010年,河北石家莊、雲南楚雄、重慶長壽;2011年,四川北川、安徽霍邱、山東日照……在與全國各地實驗區和實驗校的互動中,研究會成為一個經驗流通的有效管道。

(二)

當然,江蘇及至海門,是我們直接踐行新教育的田野。

忘不了那些在教室裏的靜悄悄革命。朱永新教授説,“教室”就是一付扁擔,一頭挑着課程,一頭挑着生命。締造完美教室,就是要讓每一個生命真正地在教室中開出一朵花來。記憶最深的,是江蘇省特級教師俞玉萍,她和她的“百合班”以10餘年一貫的堅守成為締造“完美教室”的領軍人物,2010年俞玉萍成為海門市完美教室名品教育項目工作室領銜人,率領團隊為全市班主任義務培訓近十場,達2000餘人次,並赴安徽、河南、山東等地的新教育實驗區作培訓,2011年該工作室升格為南通市級名師工作室,並在11月份舉行的全國新教育海門開放周活動中以教室開放、活動展示、工作坊研討等活動與來自全國的400餘名新教育同仁分享研究和實踐成果。

“交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是新教育實驗的核心理念之一,而開展“每月一事”項目是實現這個理念的重要方法。江蘇海門實驗區的“每月一事”在全國各新教育實驗區(校)中最為顯著。2008年3月舉行的新教育行動“每月一事”項目現場推進會,提出了“每月一事”項目的基本操作流程,即“主題閲讀、實踐活動、展示交流、評價反思”。實驗區所有學校每月圍繞一個重點習慣,從面上發動,到具體行動,以及評價反思,都盡力做到位,形成了初步的實施模式。“海門新教育在線”,設置了“每月一事”方案交流區、案例交流區、反思交流區,定期舉行了網上優秀案例評比和年度“習慣養成示範班級”和“優秀小公民”的評選活動。“每月一事”項目的特色主要體現在從小處、從身邊和孩子的實際出發確定培養學生一生有用的十二個好習慣,通過廣泛的主題閲讀、主題實踐、主題研究、主題隨筆等形式開展活動,將公民教育、生命教育貫穿其中――1月,讓我們學會吃飯;2月,讓我們不問紅燈;3月,讓我們一起去種樹;4月,讓我們踏青去;5月,讓我們學會掃地;6月,讓我們學唱一首歌;7月,讓我們玩球去;8月,讓我們笑着和別人打招呼;9月,讓我們每天閲讀十分鐘;10月,讓我們給爸爸媽媽寫一封信;11月,讓我們做一回演講者;12月,讓我們每天記錄自己的生活。導引的故事和設計的活動親切動人,絕無面目可憎之虞,然後再根據實際情況在更高的層面隨即生成、不斷完善。據此而集的成果《一生有用的十二個好習慣――新教育實驗“每月一事”項目操作手冊》於2009年7月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成為全國各實驗區推動“每月一事”項目的重要藍本。

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只有堅持才有奇蹟,這就是新教育人行動哲學的高度概括。閲讀,在海門2005年9月整體加入“新教育實驗”後,一直堅持。2007年,海門的“圖書漂流”的讀書活動已經延伸至國中。全市範圍的“書香學生”、“書香教師”、“書香班級”評比如火如荼地展開。讀書活動還輻射到了家庭、社區,家長被孩子讀書的熱情感染了,“親子閲讀”成了海門一條獨特的風景線;社區閲讀成了居民業餘生活的首選。從2007年開始,海門將每年元月的第一個週末,確定為海門的“家庭教育日”,這在全國屬首創。開展“書香家庭”評選活動,在全市積極營造和諧的親子共讀氛圍;開展“親子共讀”專題講座,指導親子科學閲讀……由學校到家庭再到社會,海門的每一寸土地上都瀰漫着濃濃的書卷氣息,空氣中散發着清新的油墨芳香。甚至教育局下發文件,要求學校從地方課程中每週拿出一節作為校本閲讀課,並確保每天1小時讓學生自由讀書。

此外,啟動“兒童寫作課程”。2010年9月,江蘇省特級教師管建剛、高子陽,海門市“童化作文”名師工作室領銜人吳勇以及新教育研究會核心團隊成員齊聚,進行了激烈而富有成效的碰撞,決定正式啟動新教育兒童寫作課程項目,建立項目專題帖。專題帖的總定位是找到新教育兒童寫作課程的制高點,彌補結構化、系列化教材作文課程的不足,填補新教育實驗在這方面的空白。會議決定充分整合管建剛、高子陽、吳勇等3個工作室的力量,在“教育在線”論壇上建立9個主題帖:“我的作文革命”、讓兒童百分之百地喜歡寫作、童化作文、中外寫作著作的閲讀、兒童寫作的三大系統、課外寫作課程創新設計、兒童寫作課程點評、兒童整本書寫作、寫作教育故事。由吳勇撰著的《童化作文:浸潤兒童心靈的作文教學》已由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由高子陽、管建剛、吳勇共同打造的《寫作教學“鏗鏘三人行”》發表在《教育研究與評論》。目前,新教育兒童寫作課程的系統建構正在進行中,並將成為今後一段時間研究的重點。

新教育人,心中有理想,紮紮實實植根於田野之中,懷抱着一種合作的精神,努力作公益的事業,去成就我們的孩子,去成就我們的人生,去成就我們的教育,去成就我們的民族。這就是我們的共同使命,這就是新教育實驗的本真追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ldzdr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