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論文模板 >

國小生數學教學要恰當地引入新知

國小生數學教學要恰當地引入新知

國小生數學教學要恰當地引入新知

國小生數學教學要恰當地引入新知

×××國小校   ×××

摘要:國小生的學習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數學教學中因數學知識抽象,情感因素隱蔽而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 單調。要克服這一不利因素,從新知引入起,教師要善於根據學生年齡特徵,把知識發生的背景,置於一幕幕 使學生喜愛、令學生驚奇的情景之中,從而先聲奪人,引發學生興趣,啟發學生思維。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從現有知識出發,展示新舊知識之間的矛盾,引起學生的認識衝突,讓學生在需要中進入新知學習。兒童學習新知總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識經驗之上。好的課堂引入,恰如燃燒的導火索,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心靈深處的火花,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創造性思維,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數學   新知   引入   創新 

在現代課堂教學中,新知的引入尤為重要,恰當地引入新知,展示知識的價值取向,有助於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學習興趣;教師通過創設情景、恰當的引入,刺激學生的需要,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因素,從而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據多年的經驗,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入新知。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知。

國小生的學習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數學教學中因數學知識抽象,情感因素隱蔽而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 單調。要克服這一不利因素,從新知引入起,教師要善於根據學生年齡特徵,把知識發生的背景,置於一幕幕 使學生喜愛、令學生驚奇的情景之中,從而先聲奪人,引發學生興趣,啟發學生思維。

例如一個教師在教“圓的面積”時,這樣來設計“引入”:

先將學生帶到寬闊的操場上,讓一讓一個孩子扮演羊,一個孩子扮演樹樁,將羊拴在樹樁上,讓羊去吃草……並把羊吃草的面積用粉筆畫出來,這時,一個圓就出現在孩子們面前。

在一片歡笑聲中,孩子們就愉快的發現了什麼是半徑,什麼是圓,什麼是圓的面積,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怎樣求圓的面積呢?輕鬆將學生帶入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提出矛盾,引入新知

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從現有知識出發,展示新舊知識之間的矛盾,引起學生的認識衝突,讓學生在需要中進入新知學習。

例如“分數初步認識”的教學,先讓學生做等分除法,6個餅平均分給三個小朋友,每人幾個?3個餅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人幾個?當學生列式解答説出算法後,老師提出:把一個餅平均分給兩個小朋友,每人幾個?怎麼表示?在學生尋求解決問題的需要中,引入“分數”。

三、分類比較,引入新知。

類比法是由舊知去獲取新知的一種重要方法。國小數學中的很多知識是與已有知識進行類比而產生的。教學中,在引入這類知識時,教師要善於從新知的類比原型出發,引導學生去提煉原型的類比因素。在類比中萌發推出新知的思路

四、運用歸納法引入新知

在引入新知時,提供學生新知背景中的一些個別對象,讓學生去觀察、比較、分析、綜合。誘使學生萌發 猜想,引出規律。這樣引入,體現了編者的意圖,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國小數學中的定律、法則、性質等規律的教學常常沿着這種思路來引入。

例如:“加法結合律”的教學,先出示如下兩組練習。

第一組           第二組

(1)(8+27)+13     (1)8+(27+13)

(2)85+17+83     (2)85+(17+83)

(3)72+(28+57)    (3)(72+28)+57

把全班同學分成甲乙兩個比賽組,分別作第一、二組連加練習比賽。當乙組獲勝甲組不服時,師生討論: 第一組算式到底能否象第二組算式那樣進行簡算?當學生髮現,每組的第(1)題、(2)題、(3 )題結果分別相等時,教師提出如下問題:結果相同的兩個算式之間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進而提出:通過比較,你發現了什麼?這樣,學生就會在爭論中進行思考,自主探究,努力發現…… 

五、根據生活經驗,引入新知

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學習新知總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識經驗之上。尤其是國小數學中那些相對獨立、 前後聯繫少、本質屬性較隱蔽的知識的學習,更是依賴於兒童的生活經驗。教學中,教師善於提供多種感性材料,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記憶表象。從中提煉出新知“生長點”。讓學生在觀察、分析、比較中引入新知。

例如“三角形”的教學,如何讓學生掌握三角形具有穩定性呢?

先準備好用要木條做的方框,然後讓學生用手去拉,這時學生會很輕鬆的拉變形,興趣也高,然後當場再用釘子把木框釘成一個三解形,再讓拉過的學生去拉,這時,奇蹟出現……學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拉開,哦,恍然大悟,原來的長方形變成了三角形後,就不容易拉開了,就進一步鞏固了: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六、操作演示,引入新知。

抽象的數學知識廣泛地存在於客觀事物之中。數學的這一特點,決定了數學教學中引入操作演示的可能和必要。教學中,充分利用現有條件,把新知的發生、發展過程寓於學生的操作或者教師的演示之中來引入新知,符合學生的認識心理特點,以及情感需要。

例如“三角形三條邊的關係”的教學,老師提前讓學生準備三組不同的小棒:長度分別是2釐米、3釐米、6釐米:3釐米、3釐米、6釐米:2釐米、4釐米、6釐米:讓學生小組合作,拼擺三角形,看看哪些能擺成,哪些不能擺成。

這樣,學習興趣盎然,每個人都極大地投入到學習中,通過自己親自動手操作,在操作中感知,在玩中發現,在快樂中學習,在體驗中感悟……

於是,新知於無形中融於學生的生活實踐,新知於快樂體驗中發現。  

教無定法,學亦無定法,好的課堂引入,恰如燃燒的導火索,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心靈深處的火花,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創造性思維,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歐陽新龍著,湖北教育出版社。

[2]、《國小數學教材全解》,薛金星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3]、《中國小數學》,彭林著,中國教育學會主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jiaoxue/nw91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