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師德師風建設 >

淺談師德師風建設論文(新版多篇)

淺談師德師風建設論文(新版多篇)

淺談師德師風建設論文(新版多篇)

關鍵詞: 篇一

中國小教師;教師職業道德;綜述

民族復興、國家強盛,教育是根本、是基礎,教育代表的是社會的良心、民族的希望。而國民教育的實質性進步或層次提升,從根本上説是依賴於教師,是教師在塑造人的靈魂、民族的靈魂,是教師在傳承、培植社會的文明,是教師在推動國民素質的改造提升,是教師為創新創造、技術革命造就人才。教師要擔當重任,必須要學高身正、敬業樂道,教師的整體素質,尤其是職業道德品質是教育成功的關鍵。基礎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重中之重,中國小教師既承擔着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責任,又承載着每一個家庭的希望,關注和提高其職業道德水平,有利於中國小生在良好教學氛圍下健康成長,有利於我國基礎教育工作的順利展開,有利於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因此,中國小教師的職業道德問題備受社會和學界的關注,研究的成果豐碩,本文對既有的研究成果進行梳理,以期對這一領域的研究狀況、存在的不足有較為系統的把握,為後續研究提供參考。

師德師風的論文 篇二

摘要:師德師風建設是建校之基、立校之本、興校之源,是一項重大的建設工程。教師隊伍是發展教育事業的決定性因素,作為一名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精湛的技藝,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師德,教師必須不斷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關鍵詞:師德師風;建設;內涵;意義;對策

師德師風既是一個學校辦學實力和辦學水平的重要標誌,也決定着學校的學風和校風。積極主動地探索師德師風建設的新機制新方法,對於解決當學校師德師風建設的突出問題,全面推進教師素質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教育的目的在於完善學生的人格,教師是教育的主導者,直接肩負着培育下一代健康成長的歷史重任。高尚的師德和良好的形象是每一個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先決條件,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教師在教育崗位上取得成功的力量之所在。

一、師德師風的內涵

師德師風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與教師的思想覺悟、價值觀念、道德水平、工作態度等息息相關,並在教師的教學、科研等各項工作中具體地體現出來。那究竟什麼是師德師風呢?師德師風,應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行為、道德觀念、道德意志和道德情操及表現出來的思想和工作作風,並逐步將其內化成教師從事教育事業的準則。其內涵至少藴含以下幾個方面:

1、師德師風的根本——正確的政治觀念

教師的素質如何,直接關係到我國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關係到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多年的教育實踐表明,培養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與教師的政治觀念、理想信念、敬業態度、為人處世、道德情操、文化知識等有着重大的關聯,所有這些都會對學生產生直接或潛移默化的作用。特別是教師的政治觀念,因為只有教師的政治觀念正確,才能確保教育的方向正確,才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2、師德師風的核心——強烈的責任意識

教育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每一個教師必須義不容辭地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堅定信念,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教師始終要把責任扛在肩上,記在心裏,不但要對自己負責,對學生負責,更要對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負責。

3、師德師風的靈魂——嚴格的言行自律

對一個教師來説,修養是教育的載體,境界是教育的起點,人格是教育的風帆。作為教師,既要有淵博的知識,又要具備高尚的品德。正如孔子所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二、師德師風建設的意義

從社會的角度看,一個民族是由一個個單一的個體所組成,每個個體的道德風貌反應出整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儘管社會風氣、家庭環境對個體的道德習慣、道德品質的形成有一定影響,但起決定性的作用還是教師。所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對個人發展、社會進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迫切需要

教師是素質教育的實施者,是人才成長的引路人。從某種意義上講,教師的職業道德不僅是個人意義上的品德問題,而且賦有深刻的社會意義。所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開創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新局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責無旁貸的使命,也是教師義不容辭的任務。

2、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加速實現學校辦學目標的必然要求

努力提高教育質量,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是各級學校的追求和目標。師德師風優良的隊伍才能培育出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才能辦出更高更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只有讓人民滿意了,我們的教育才能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我們的教育形象才能贏得社會的公認。因此,師德師風既是一所學校辦學實力和辦學水平的重要標誌,又決定着學校的學風和校風。學校一定要站在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高度來認識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並認認真真地、實實在在地、持之以恆地抓好師德師風建設。

3、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教師適應新環境推動自身發展的客觀需要

教師的職業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具備更高的素質,對學生的熱愛,對教育事業的忠誠,有執著向上的追求和高尚的人格。但隨着改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受物質利益的驅動,教師的價值觀念逐漸多元化,直接衝擊着教師的思想信念。

三、師德師風建設的對策

師德師風建設的核心應該是提高教師的素質。所謂教師素質,就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決定其教育教學效果、對學生身心發展有直接而顯著影響的心理品質的總和。

1、無私奉獻“師愛”

魯迅先生曾指出:“什麼是教育?教育就是愛。”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説過:“我一生中最主要的東西是什麼呢?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熱愛兒童。”師德是教師素質的核心,“師愛”(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師德的核心,即“師魂”。一個對教育事業充滿深厚感情,對學生充滿愛的教師,就會樂於獻身教育事業,就會隨時隨地關心學生的成長,精益求精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精心哺育一代新人。因此,熱愛學生,應該成為教師的天職。

2、“平等”面對每一位學生

良好的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承認學生作為“人”的價值,清除支配觀念。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少一點教育者的説教,多一點慈母般的温和;少一點公共場合的批評指責,多一點像朋友間的情感交流。尊重學生還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要千方百計為學生創造機會和條件,讓他們品嚐成功的喜悦。要徹底改變教師主宰課堂的現象,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師生互動。

綜上所述,師德師風建設是建校之基、立校之本、興校之源,是一項重大的建設工程,是一項需要每一個人民教師長期奮鬥的艱鉅任務。讓每一位人民教師懷着對學生高度負責,對社會高度負責、對科學高度負責的態度,“明師道、鑄師德、揚師風、強師能”,使自己無愧於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使自己能夠擔負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合格人才的歷史重任。

參考文獻:

[1]扈中平《現代教育理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教育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3]3檀傳寶著,走向新師德:師德現狀與教師專業道德建設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6]楊賢金、石風研,師德新論――以德治教與師德建設[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

關於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評價的研究 篇三

任何一種道德只要存在,對道德的相應評價就會應運而生。在我國,對教師職業道德的評價普遍以《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以下簡稱規範)為標杆,教師的師德水平依靠規範來體現。實踐表明,規範在發揮對師德的評價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建立全面科學的師德評價體系迫在眉睫。

寧靜在解釋了教師職業道德評價的含義、説明了評價的標準之後,重點闡述了當代教師職業道德評價中出現的問題。第一,教師職業道德評價的標準已經滯後,不適應目前素質教育的發展。第二,從馬克思主義倫理學角度來説,教師職業道德的動機與效果不一致,學校的管理注重對師德動機的評價,導致教師為學生成才的出發點是好的,卻由於採用的教學手段不當,反而帶來了不好的效果。第三,教師職業道德評價的價值取向偏頗,重視獎懲性,忽略發展性評價。最後,整個師德評價體系不完善,不利於教師職業道德建設。

馬琰琰、徐媛媛分析了當前師德存在的問題,指出了科學的師德評價應具備的特徵,重點闡述瞭如何構建科學評價機制。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教師職業道德評價體系,在本土化研究的同時,吸收國外優秀教育理念,並且隨着時代發展改革不斷進行調整。其次,做好思想宣傳,讓評價工作得到理解支持,這樣才能發揮評價的功效。然後建立專門的由學校領導人負責統一安排的評價機構,防止評價工作流於形式。第四,利用觀察、談話、教師互評等多種手段進行評價,重點關注信息反饋,將反饋結果變為教師具體的行為。

王菊在對現階段教師職業道德考核機制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對構建師德評價體系提出了設想。首先,要制定具體可行的量化評價內容,可將內容設置為政治堅定。精心施教、潛心治學、用心育人、熱愛集體,最好根據評價主體的不同,評價指標側重點要有所不同。其次,確定參與師德評價的主體,用較科學的評價理論,以學生60%、領導30%、同事10%的比例進行公正評價。最後,通過樹立典型,在校園內營造寬鬆健康的評價氛圍,讓廣大師生自然而然受到感染並認同。

摘要: 篇四

中國小教師的職業道德問題因為基礎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出現的日益嚴重的失範現象成為社會各界和學者研究的熱點。就國內對有關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的研究成果進行了梳理,在對教師職業道德概念界定的基礎上,對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的內容、出現的問題與原因、加強建設的思路等作了初步歸納、描述,指出了現有研究的不足,為進一步深化這一方面的研究提供參考。

師德師風的論文 篇五

做新時期“四有”好教師;所謂“四有”教師就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識,而更多地體現在對學生價值觀的引領,對學生長遠;一、有理想信念;雨果曾説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二、有道德情操;教師工作的“示範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三、有紮實學識;教師要做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對自己的工作效果永不滿;四、有火熱的師心;這裏所説的師心是説教

做新時期“四有”好教師

所謂“四有”教師就是: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這“四有”的要求都是具體的,是體現在教師日常的具體工作中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自古以來,教師的職業價值就不單單體現在傳授知

識,而更多地體現在對學生價值觀的引領,對學生長遠發展的關切。

一、有理想信念。

雨果曾説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教師就像那默默奉獻的綠葉,時時刻刻襯托着鮮花的嬌豔。“師者 ,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品德和素養是教師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只有對“怎樣做一名好教師”這一問題有深刻的認識,才能對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三尺講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艱鉅而漫長的育人之旅。育人單憑熱情和幹勁是不夠的,還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為一名教師就要有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甘為人梯,像“春蠶”吐盡青絲,像“蠟燭”化成灰燼,把畢生獻給事業,獻給學生。

二、有道德情操

教師工作的“示範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對象。教師需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範,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

三、有紮實學識

教師要做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對自己的工作效果永不滿足,潛心鑽研,教師要不斷髮現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積極地投身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努力做到善於思考,勤於實踐,加強合作交流,注意反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常言道:“給人一碗水,自己應備一桶水。”現在進一步要求是一眼活水,這就要求教師有淵博的知識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對事物有一定的自己的判斷,對問題有較細緻的瞭解;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主動進行知識的更新和“充電”自覺拓寬知識領域。為了加強自己這方面的知識,我利用業餘時間參加了國家級心理諮詢師的學習,從中獲益匪淺,是啊,只有我們走進學生心靈,瞭解學生,才能夠真正做到以生為本。當學生犯錯時,我們要寬容他們;當學生生病時,我們要關心他們;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我們要幫助他們。作為教師,要和學生一起分享快樂,分擔憂愁。

四、有火熱的師心

這裏所説的師心是説教師必須有一顆愛心,一顆責任心,巴特爾説“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甦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了的感情也會消融。”教師,面對的直接對象是學生,更是祖國、人類社會未來的建設者。家長把子女送學校,是對我們教師的信任,學校把學生交給我們教師,更是對我們教師的高標準要求。學生離開父母,來到學校,他們所需要的除了書

本知識以外,更渴求能夠得到老師和同學的關心、愛心。因此,教師在交給學生知識的同時,也應把自己的愛交給學生,時時刻刻深入到學生中間去,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身體,瞭解他們的思想,排解他們的疾苦,研究他們的心理,用自己的愛心去換取學生的一片真誠;用自己的愛心去温暖學生,去感化學生,去讓學生們感到,雖身在學校,卻就像在家裏一樣,充滿着愛,充滿着和諧,充滿着温馨,充滿着濃濃的人情味。

五、有責任感

愛默生説:“責任具有至高無上的價值,它是一種偉大的品格,在所有價值中它處於最高的位置。”責任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使命,責任感是卓越的原動力。

對於教師來説,有了責任,然後才有可能付出愛;有責任才會有自愛;才會學習,豐富理論、更新理念、增長知識、強化技能,才會珍愛身體、珍愛名譽、珍愛當下;有責任才會有仁愛。 教育事業是良心事業,作為教師要有良好的心態,只有視教書育人為自己的神聖職責,視學生為自己的子女,才能以飽滿的熱情,吃苦耐勞的精神去做好本職工作。當你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時,就意味着要甘守清貧,因為教師的付出和報酬是永遠都不可能畫上等號的。教師除了完成八小時工作之外,課外還會付出了許多無形的勞動,這些都是不可能用金錢衡量的,與其總抱怨這些,還不如換種心態來看待這個問題,學生的成長、家長的信任、自己的進步,這何嘗不是一種回報,一種心靈的慰藉。

史煙飄過,回看今天。師者為師亦為範,學高為師,德高為範。走上三尺講台,教書育人;走下三尺講台,為人師表。教師不僅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更是莘莘學子們的道德基因的轉接者。因此,師德,不是c簡單的説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讓我們以良好的師德,共同撐起教育的藍天!

師德師風的論文 篇六

摘要:高等學校是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搖籃,應該在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方面走在社會前列。本文闡述了師德師風建設的內涵,充分認識師風師德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積極推進師德建設,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我院的師德師風建設再上一個新台階。

關鍵詞:師德師風;服務;教學管理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7)03-10842-01

1、引言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傳播人生道理,講授專業知識,解除心中困惑等等,這些都是一個教師所要做的事。在滾滾的歷史長河中,是老師把知識一代又一代地傳播下去。所以,我認為,教師更像一個接力賽的運動員,這個接力賽的總長度是人類的整個時間長河,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悠悠無盡頭。歷史賦予我們特定的一程,我們從上一代手中接過知識接力棒,然後跟時間賽跑,直到跑完我們這一段,把接力棒傳遞給下一代人。跨入21世紀,進入知識爆炸的年代,作為新一代的青年教師,又該以一種什麼樣的形象出現呢?

2、加強師德建設

教育發展教師為本,教師素質師德為本。教師是落實以德治國方略、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者,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是實現科教興國戰略的生力軍,所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是落實十六大精神,推進以德治校的重要組成部分。

加強師德建設是改進教風帶動學風的迫切需要,教師的教風直接影響着學生的學風。教師向社會和個人提供教育服務,教師的工作實際上是一種服務性工作。學生是教師教育對象,也是教師的服務對象。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關係,又是服務人員與服務對象的關係。因此,教師的專業道德中特別強調為學生服務的精神。教育服務的公共性,還要求教師對服務對象一視同仁,不容許教師出於個人的好惡不公平地對待任何學生。學生們是在成長中不斷地學習,在學習中不斷的成長,我們不但要接受學生的優點更要接納學生的缺點。我們班有一個有名的差生,經常打架鬥毆。我沒有整天對他板着面孔或者不聞不問,反而我覺得這學生內心是孤獨的,作為教師應該讓他明白自己是一個有用的人。這個學生有一個特點,對於老師講的話言聽計從。針對這一點我首先動員全班同學不要孤立他並和他做朋友,與其家庭聯合共同給他以温暖,並採用不同渠道、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地幫助他,最終使他改變了“破罐子破摔”的觀念。

現實迫切要求我們在推動素質教育中,把教師思想政治素質放在首位。在必要時常常犧牲自己的業餘時間向服務對象提供專業服務。這就要求教師要有很高尚的道德修養,在必要時無條件的犧牲個人利益,服從或服務於集體或服務對象。教師中存在的對教學不負責任,應付了事;對學生漠不關心,教書不育人;自我要求不嚴,不能為人師表等等,必然損害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為人師表的形象。有些教師想不明白為什麼如此簡單的事學生都會做不好,由此我想到了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那句名言:“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也就是我們通常俗語中所説的“狼不怕人,恩怕人”(即譴責不一定比寬容更能引起犯錯誤的人在道德情感上的自省)。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如果我們老師能對孩子的一些“毛病”採取寬容的態度,將比死抓住他們的“小辮子”不放,更能引起學生對自己錯誤行為的反省,這更有利於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養。

3、敬業精神

教育服務和其他專業服務一樣具有重大的社會價值,它為教育專業團體和個人贏得了較高的社會聲譽。對於教師來説,教育工作不僅是一種生活手段,而且是一種生活方式。“敬業精神”意味着教師必須竭盡全力提高專業標準,促進自身素質的提高。在教學上,我要求自己不斷創新,在專業方面我要求自己不斷提高。

教師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意味着是塑造人類的思想,建設人類的精神世界,是精神文明的設計者和創造者。歷史賦予我們的任務是“教書育人”,教給學生知識,使他們聰明;傳授道理,使學生學會做人。這就是教師職業的特殊之處。改革開放以來,廣大教師獻身教育、殫精竭慮、無私奉獻,為發展教育事業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同時也為維護和發揚高尚師德傳統做出了不懈努力。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是比較好的,其中許多優秀分子堪稱楷模。但是,隨着社會的發展,教師的責任更加突出了,對師德素質的要求更加廣泛了,教書育人工作的標準更高了。然而,目前教師隊伍中存在少數人思想政治水平不高,道德品質、人格特性存在缺陷,業務能力不強,治學不嚴謹等問題。特別是一些人學術風氣不正、學術道德敗壞的行為,嚴重損害了教師和學校的形象,給教育事業帶來了不良影響。因此,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有利於提高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保持創新能力和科技競爭力,是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的保障。

4、以身作則

教育服務有其獨特性。教師運用自己全部的素養特別是道德素養,向學生提供專業服務。如果説大部分專業服務屬於技術性服務的話,那麼教育服務歸根結底是道德服務,自然會向教師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一位教師要不斷的加強道德修養意識,提高道德水平。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為人師表”。今天我們倡導的是師生人格上的平等,教師要尊重學生,要把學生視為具有獨立人格的個體,學生也不需要對教師言聽計從,教師和學生處於一種對等的關係。但這並不是説教師可以不做表率,相反,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需要教師以自己的言傳身教來教育學生、感染學生。在以往的觀念中,教師永遠是高高在上,學生必須仰着頭,只能傾聽。然而新的課程改革更注重的是學生的個性,更主張的是把學生看作獨立的個體。因此,對於教師的要求就提到了更高的層面,不僅僅要把學生當作是受教育的對象,還要從心靈上接近他們,並允許甚至鼓勵他們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發掘他們的個性,為學生的發展個性留下空間。

千千萬萬教師在平凡的工作崗位兢兢業業,為學生服務,向學生奉獻人類最美好的精神財富,以自己的表率教育學生為人處事。社會輿論經常把“敬業精神”、“服務精神”、“奉獻精神”、“以身作則”,看成教師個人高尚的道德境界。其實不然。這些都是教師的專業美德,而不是教師的個人美德。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表現出這樣一種道德水平,是教師的工作特點所致。師德不但是約束、鞭策和指導教師的道德手段,也是鼓勵和教育學生的道德手段。因此,師德在學校生活中具有雙重影響:一方面,師德對教師的專業行為具有激勵、指導和約束作用;另一方面,師德對學生具有教育作用。師德通過影響教師的專業行為,影響學生的道德發展。教師的身教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身教,對學生的品德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在一般情況下之所以能夠自然而然地實施身教,並不是因為教師天生就是道德教育家,而是教育活動的特殊性使然。教育情境也確實使人更加大方展現自己的美德。另一方面,處在教育情境中的學生,一般都認為自己的老師確實應當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因此正常情況下不會對教師的道德示範產生牴觸情緒。其實,學校德育的成功,最終取決於教師的人格和行為表現。沒有教師的“身教”,就沒有真正的德育,學校教育就不可能實現它的道德目的。

5、結束語

師德形成決非一種表面的具體行為。任何一種師德表現都能折射出深層的東西,它包含着人才觀、學生觀、質量觀、管理觀、學習觀、評價觀等一系列相關理念在內的綜合觀念。以師德建設為突破口,帶動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以師德促進教師教書育人責任感的增強,以良好的教風,促進學生良好的學風的形成,從而激發為奉獻祖國、服務人民而發憤學習。

參考文獻:

[1]餘曉林。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推進我院師德師風建設。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綜合版),2006,2(3)。

[2]劉聖權。師德建設是學校發展的靈魂。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普教版),2006,12.

[3]許紅峯。抓好師德教育提高育人水平[J]。政法論叢,1998,(03)。

[4]金台政。新時期師德教育淺析[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04,(04)。

[5]劉英賢。把師德作為師資隊伍建設常抓不懈的核心工作[J]。黑龍江教育,1999,(11)。

[6]石鳳妍。以師德教育為重點促進全員道德建設[J]。中國高等教育,2001,(22)。

[7]楊志成。師德建設常抓不懈[J]。天津教育,1997,(Z1)。

師德師愛論文 篇七

【摘要】孔子説過:“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應在教育教學中時刻注重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真正做到德高為師,身正為範。

【關鍵詞】師德 師愛

孔子説過:“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德高為師,身正為範。教師的言傳身教,現身説法,不是其他教育形式所能取代的。因此,教師應在教育教學中時時刻刻注重自身思想品質、師德修養等方面的榜樣作用,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程不可能一勞永逸。俗話説,親其師,則信其道;信其道,則循其步。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學生的成長和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不僅在於傳授知識,更注重激勵、喚醒、鼓舞。而這一切的前提都基於“德”與“愛”。只有具有良好師德的教師才能完成好教書育人的任務,才能在學生心中永駐其崇高的人師形象。師愛是嚴與愛的結合,這種愛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一位哲人説過“教師的愛能使犯了錯誤的學生重新振作起來,教師的愛是用深情溶化學生心靈上久積而成的‘堅冰’,教師的愛是打開學生心靈大門的鑰匙”。師愛是一個廣泛的範疇,不僅包括愛學生,還包括愛崗位、愛學習,甚至包括愛自己,無數個“愛”便匯成了高尚的師德。

一、愛崗敬業,對工作充滿熱情

高尚的師德來自於堅定的教育信念,這種信念是教師的精神追求和奮鬥目標,具體體現在對教育事業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在工作中能夠以身作則、嚴謹治學、樂於奉獻、為人師表。一個不熱愛教育事業的教師,決不會做到愛崗敬業;一個僅僅將教書看成是一種謀生手段的教師,決不會成為一名好教師,更談不上有高尚的師德。愛崗位,不僅要有滿腔的工作熱情、對教育工作的執着追求,還要對困難抱有必勝的信心與樂觀的態度。無阻礙的路程是不具挑戰、不促成長的。要做到真正愛崗,就要抱着十二分的熱情投入工作,去不斷髮掘三尺講台路上的絆腳石,並將其完美克服。作為新時代的教師,要不斷學習,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思想家黃宗羲曾説:“道之未聞,業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則非師矣”。高超的師識本領和師藝技能,是教師高素質的集中體現。有句話説得好:要學生得到一碗水,自己必須是一條長流長新的小溪。為了成為奔流不息的小溪,教師要認真學習業務知識,不斷充實自己。只有堅持不懈地增長自己的才學,不斷探索教育技巧的奧祕,才能贏得學生的敬佩,從而轉化為一種很強的人格力量去鞭策和激勵學生。教師只有具備寬厚廣博的知識,在教育教學中,才能廣積薄發,揮灑自如,左右逢源。

二、潤物無聲,對學生充滿愛心

教師只有在寬容、尊重、賞識、接納、平等的基礎上,喚醒、激發起學生的自主性、致力於培養學生的主體能力和主體人格,學生才能拋棄膽怯和害羞而自信、自尊、自強地健康成長。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説:“你的冷眼下有瓦特,你的教鞭下有牛頓,你的諷刺中有愛迪生。” 成就一個學生要付出很多,毀掉一個學生也許僅僅是一句話而已。所以教育者要時時處處謹慎從事,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只有愛學生,才能體現出教師的職業道德,心中有愛,教師才能夠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教學,才能有利於樹立高尚的道德品質,自覺地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彌補業務水平的不足,充實自己的教學能力;只有愛學生,才能真正地信任和了解自己的學生,才能建立起平等和協調的師生關係;只有愛學生,才能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教;只有愛學生,才知道每個學生都是一個有獨立人格的個體,而“教”與“學”的關係只是一種制度性的授受關係,同時也是一種人格上完全平等的人際關係,從而在教學中才會充分尊重學生的能力、觀點和想法。

三、率先垂範,做到以身作則

教師在教書育人中,除了言傳,更要身教,用自己的示範行為來教育學生。為人師表在一定角度上看,主要是強調教師要言行一致。要求學生學習的知識自己應當精通;要求學生崇尚的行為,自己應當行之;要求學生反對的行為,自己應當堅決杜絕。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則,“雖令不從”。所以,每一位教師都應從自身做起,真正為學生樹立一個模範的榜樣,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此外,教師要以自身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狀態和行為表現,積極地影響和教育學生,使他們健康地成長。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的言行往往就是道德的標準。一個好的教師,在學生眼中就是智慧的象徵、人格的象徵,可以説教師的思想、行為、作風和品質,每時每刻都在感染、薰陶和影響着學生,一言一行都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優化自身形象,從樹立“以德立教、率先垂範、嚴於律己、無私奉獻”的教師形象入手,把外樹形象與內強素質結合起來,以良好的師風師德感召和薰陶學生,提高教育的可信性。正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學為人師,行為世範”。

有一種人最為美麗,那就是教師;有一首歌最為動人,那就是師德;有一幅畫最為震撼,那就是師愛!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用“德”字來詮釋我們教書育人的真諦,用“愛”來譜寫教育的篇章。愛是陽光,能融化冰雪;愛是春雨,能滋生萬物;愛是橋樑,能溝通師生的心靈。有了愛,師生之間就能以誠相見,心心相印,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shidefengfan/ez9qy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