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學校工作計劃 >

教研工作八個方面計劃

教研工作八個方面計劃

圍繞學校、課程、課堂、教師四大主題,以課堂教學改革為抓手,創新工作機制,探索課改新路,提高研修水平,力求實現突破,努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紮實推進國小教育教學改革,促進我市國小教育教學工作的科學發展。主要從以下八個方面的結合上開展工作。

教研工作八個方面計劃

一、德育教育與學科基本功培養相結合

1.將立德樹人貫穿教學教學全過程。吃透德育教育內涵,拓展德育教育渠道,加大立德樹人落實力度,向育人要質量。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四項基本功鍛造的基礎上,進一步充實、完善和豐富為“説普通話、寫規範字、讀經典書、發標準音、育好習慣、做有德人”的六項基本功鍛造工程,研製可操作的活動評價方法,融入德育教育的全過程,並創造條件實現課程化。

二、教學改革與課程、課堂改革相結合

2.堅持正確的教學改革方向和重點。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核心素養培養為主要目標,聚焦提高教育質量的戰略主題,加快轉變質量提高方式,依靠深化課程改革、互聯網深度融合、教學流程重造、監測診斷改進,不斷探索完善“輕負擔、高質量”新的實現形式。核心素養教育體系的建構,意義非常重大。它具體回答了“培養什麼人”的問題,有助於實現從學科中心轉向對人的全面發展的關注,為育人模式、評價方式的轉型奠定了基礎,指明瞭方向。新學期,要圍繞核心素養研究教學、研究管理、研究改革。

3.推進有效課堂基本要素與評價管理研究。研究落實課程方案,開全課程,上足課時,繼續加強和完善課堂教學改革的已有成果,強化底線管理。探索課堂教學規律,層層組織學習《濰坊市有效課堂基本要素》,加強對課堂改革的的調控力度,促進優質高效課堂的研究向縱深發展。

4.深化課程改革。①課程轉向深度融合。推進國家課程校本化、師本化、生本化的實施路徑研究,以“活動體驗、修身感悟”為重點,紮實開展學校課程整合研究與開發。尋找學科間的交叉點,積極開展跨學科研究,各學科應有不低於10%的課時用於學科實踐活動,推動學校課程進行結構性、整體性變革:從單一課程體系、分層加工模式向多元課程體系、分類加工模式轉變。藉助“雙改行動”聯盟平台,引領5所國小制定特色鮮明的課程建設方案,建立不同層次學生選擇需求的課程體系,有效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確定聖城國小加入濰坊市課程整合項目實驗學校協作組,學校要成立專門實驗團隊,擬定實驗方案,強化推進,爭取實質性成果。②課堂轉向深度學習。重點跟進韓立福學本課堂實驗,積極開展項目式學習、發現式學習、混合式學習、挑戰性學習等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方法研究。③教師轉向深度轉型。評選一批優秀個性教學法,培植“一師一風格”。

市鎮校各級要基於育人綱要,發現培植學科育人優秀教學法;基於課程改革,推出課程建設示範校;基於課堂改進,結合《濰坊市普通中國小有效課堂基本要素》,培植課堂改革特色校。下半年,要組織全市國小教改工作表彰大會,分類表彰教改先進典型。

三、教學管理與改革、創新相結合

5.積極貫徹《濰坊市教學管理基本規範》。認真組織學校教師參與學習、研討《濰坊市教學管理基本規範》,指導好教學實踐,各學校要根據《規範》要求,結合各自實際,分學科、分年級制定各自的教學規範,每學期(年)組織教師研討修訂一次。提倡學校教師根據學科特點、學校實際,設置與課改相符的、利於激發學生興趣的創新性常規項目。鼓勵學校進行備課改革。繼續落實教學視導制度,督促學校加強教學管理。

6.實施項目合作行動研究。依託濰坊市教育局在全市開展中國小幼兒園教學自主創新、育人自主創新、優秀教學法三類項目的評選研究為載體,實施項目合作行動研究,促進教育品牌形成。結合各學校、教師申報並被確立為市級重點打造的項目,實施跟進、參與、指導、提升、推廣性研究。

四、教研活動與片區教研、校本教研、信息化教研相結合

7.推進大教研。建立完善以學科教研、校際教研、區域教研為形式的大教研聯盟,通過大教研,引領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校本培訓、校本教研中的自主學習、自主實踐、自主反思、自主研究的主題教研活動。着重解決教研製度粗糙,教研目標模糊,教研內容隨意,教研過程被動,組織者缺少自願,參與者缺少主動,教研流於形式,活動質量不高等不容忽視的問題。每學科每學期至少組織1次專題性大教研活動。關注本學科課程、課堂現狀問題及改革進程。

8.探索“互聯網+”教研新形式。基於大數據時代的迅猛發展,探索“互聯網+”教研工作機制與方式,建設一定量的學科教研“微信羣”(微信公眾號),形成新型互動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質量。

五、質量評價與校本質量監(抽)測相結合

9.教學質量監測科學化、常態化實施。落實中國小教育質量綜合改革試驗區的探索實踐優勢,面向全課程,探索“全科+綠色”質量評價機制和辦法,實施“1+1”課程教學質量監測,每學年至少一次。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學校教學質量的監測和分析,做到“調研共同進行、問題共同分析、措施共同研討、質量共同提高”。學校考試內容加強價值觀和傳統文化、學生學力表現、基礎和積累、核心素養的考察,監測方式改變“一張試卷、一次考試、一個層次”的模式。確定自主檢測的試點學校,鼓勵有條件的學校進行自主檢測。

六、閲讀學習與學校文化、書香校園建設相結合

10.紮實推進閲讀能力提升工程。年內形成一套完整的校本課程體系——“書香閲讀課程”。即:每天一個閲讀微課堂、一次晨讀,每週一節主題閲讀課,每學期一套必讀、選讀書目,將“閲讀”融入學生學習生活。深入開展“十、百、千”讀書評選活動,推出2—3個鎮(街區)和10處示範校開展閲讀提升工程的經驗,把書香校園、特色學校建設推向深入。實施文化共建行動,促進學校文化體系完善。積極探索“用文化的方式發展有內涵的學校教育”,打造富有特色的區域學校文化。

11.深入推進英語提升工程。以提升教學效益為着力點,持之以恆改進國小英語教學內容與方法;以打造特色課堂和個性教學法為切入點,推動英語特色課堂構建與推進,培養2-3名市內外有影響力名師;以推動教師發展為根本點,優化培訓,提高教師施教能力,打造一支優秀教師隊伍;以閲讀教學為增長點,開展分級閲讀、英語閲讀教學研究。

12.推動學校文化變革與創新。學習北京等外地學校經驗,加快提升學校文化層次,做屬於學生的校園文化。

學校:①改進學校圖書館、閲覽室佈局設計,充盈孩子味、自然味、書香味,建成學生最喜歡的地方;②建設讀書吧、讀書廊、讀書角,讓書籍觸手可及,讓閲讀隨處可見;③改版面式、口號式、命令式文化,為主題化、兒童化、動態化、立體式;④班班開展每日5分鐘微演講(微報告、微展示)活動。

市鎮:①組織校長論壇活動,交流“外出學到了什麼”,“今後學校怎麼辦”;②組織學生讀書彙報展示;③實施校園文化建設行動研究,推動“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進程。

七、“教幹”培養與學習提升、活動推動相結合

13.實施“校長理念提升工程”和“教師專業提升工程”。以走出去學習、開展各類反思、比賽活動提升校長教學變革領導力。繼續依託“一師一優課”和“一課一名師”活動為載體,組織“曬課”“賽課”“優課”評選。開展教師教學敍事評比、學科教學標兵評選、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基本功比武等活動,發現、培養、推介典型教師,吹響骨幹帶團隊的教學教研改革號角。

八、教研水平與自身提高、工作質量相結合

14.打通教研員聯繫學校“最後一公里”。實施教研員下沉的教研機制,繼續深入實施教研員“五個一”及一線工作法,增強基層指導的針對性、有效性、自覺性,每名教研員重點確定1—3處學校作為教學研究聯繫點,全方位開展工作,利用智力優勢、教研優勢、組織優勢,從行動上擔負起教研機構服務學校、提升中國小教師專業發展的橋樑和紐帶作用。紮實落實“讀、研、寫、講”四種能力的提升,讓教研隊伍成為學校和教師“看得見”“信得過”“靠得住”“用得上”的專業力量。

標籤: 教研 八個 計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xuexiaogongzuo/5e1yg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