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文明禮儀論文【多篇】

文明禮儀論文【多篇】

文明禮儀論文【多篇】

文明禮儀教育論文 篇一

摘要:中國是傳統的文明古國,開展文明禮儀教育,不僅是對中國優良傳統文化的繼承,又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發展。品德與生活課堂作為開展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陣地,在國小生文明禮儀教育方面有着重要責任。要更新教學理念,優化教育方法,深入有效地推進國小文明禮儀教育。

關鍵詞:品德與生活;文明禮儀;道德素養。

《中國小文明禮儀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學校要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將文明禮儀教育貫穿於學校教育全過程,注重提高文明禮儀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課堂是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陣地,也是青少年學生養成文明禮儀行為的重要場所。作為對學生行為培養起關鍵引領作用的教師,通過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禮儀素養的培養,有着義不容辭的責任。在品德課堂教學中融入文明禮儀,應該自然貼切,無雕琢之痕。

一、巧妙安排好教學的各個環節,強化學生行為訓練

1、開展情境教學,滲透道德教育。國小生形象思維比較豐富,教師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具體的情境氛圍,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第一單元的第一課《請你相信我》時,教師給大家播放2014年春晚沈騰、馬麗主演的小品《扶不扶》,在幽默詼諧的故事中,學生興趣高漲,同時對小品中藴含的誠信、互助、良知有了更加深入的感受,達到了寓教於樂的教育效果。

2、開展文明禮儀實踐活動,將知識轉化為行動。知識來源於實踐,又需要運用到實際生活之中。國小思想品德課堂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要將枯燥的理論知識形象化,教師就必須突破教材和課堂的限制,將學生置身於廣闊的生活天地,實現知識與生活實際的有機融合。比如,在品德與生活三年級上冊的《我生活的社區》這一知識章節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和父母一起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如清理社區垃圾,讓我們的社區更加美麗;幫助社區居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構建和諧的鄰里關係;在社區宣傳欄張貼文明禮儀宣傳畫,傳播文明禮儀知識;在週末去養老院幫助孤寡老人搞衞生、聊天,弘揚尊老愛幼的社會風氣……學生通過親身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將書本中的知識與自身的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增加對知識的理解和感受,更好地內化知識,培養高尚的文明禮儀素養。

3、挖掘教材中的文明禮儀教育資源。教材就是個例子,教材中很多的經驗例子藴含着良好的教育價值,教師可以在教材中選擇典型性的例子進行深入剖析研究,師生共同探討,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等多種方式,對教材中有關文明禮儀教育的案例進行學習研究,內化為學生的情感認知。並將其作為教學資源的進一步擴展,可引入與教材類似的生活場景,可以使禮儀教育進一步具象化。例如《中秋與重陽》這課,可給孩子介紹重陽節的來歷和意義,並結合學校組織到敬老院送温暖的活動,對孩子進行學會尊重長輩,與長輩説話要有禮貌,不嫌棄老人等傳統孝道教育。

二、教師注重言談舉止,突顯教師示範作用,以身作則

低年級的孩子因為年紀特點,不是對所有的行為都能分辨細緻,老師在孩子們心裏都是至高無上的,只要是老師所説、所做的,他們都認為是對的,教師是孩子直接仿效的對象,也是禮儀教育的主要實施者。老師與學生朝夕相處,一言一行,學生都耳濡目染。因此,教師的職業素養、儀表形象、語言素養、交往禮儀等對學生將產生十分深遠的影響。例如,我發現有的班級老師喜歡用教鞭在講台上使勁地敲打,試圖控制班級紀律,下課後,很多孩子就學着老師的樣子,拿着筆或者也拿教鞭在桌子上拼命拍打,這樣不但不文明,而且很容易敲到其他同學,非常的危險。教學中,我非常注意樹立自己在學生面前文明禮儀的形象,做到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一張笑臉相迎,一句好話迴應,一雙眼神鼓勵;一顆愛心相待。我深刻地感受到學生在有意識地模仿自己的待人處世的方法,我平時表現出的文明禮儀素養逐漸內化為學生自主的意識和行為,學生良好的個性行為正在逐漸形成,文明禮儀在班級蔚然成風。

三、家校聯手共話文明,迴歸生活內化於形

家庭是學生成長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父母的啟蒙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將對子女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家長必須十分重視自己良好標榜的樹立,為子女的為人處事進行積極引導和正確示範。在生活中,家長要與人為善,尊老愛幼,誠實勞動,愛國敬業,樂善好施,講誠信,講文明,講道德,講禮儀,子女在父母文明行為的影響下也會成為一個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勤奮上進、熱愛生活的優秀少年,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我們有時會發現,孩子回到家與在學校的表現會存在偏差,孩子在學校好不容易改掉的壞習慣,在週末或假期結束返校後,似乎一切又回到起點,壞習慣又得重新強調。所以要想徹底改掉不文明行為和壞習慣,僅僅依靠單方面的力量是難以實現的,需要多方力量形成合力,為學生營造文明禮儀的社會氛圍,使得課堂、學校、家庭、社會都成為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場所,形成教育合力。孔子強調:“不學禮,無以立。”他將禮儀提升到了立身做人的高度。培養文明有禮的新一代,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更需要家庭、社會和學校多方配合、共同努力。其實,教育與教學本來就是密不可分的,以上幾個環節也是相互關聯,相得益彰,融為一體的。就像文明與禮儀一樣緊密相連。我們應該根據教學內容找準結合點、滲透點,有機地進行禮儀教育,把文明禮儀教育融入學科教學之中。

文明禮儀論文 篇二

千百年來的文明禮儀之風傳承至今,因此我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着稱於世。我國勞動人民歷來重視道德修養和文明禮貌,具有悠久的傳統美德。而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必須有良好的文明禮儀。

首先,注重個人的儀容儀表、儀態舉止、談吐、着裝等。從儀容儀表説,要求整潔乾淨:臉、脖頸、手都應洗得乾乾淨淨;頭髮按時理、經常洗;指甲經常剪;注意口腔衞生,不當眾嚼口香糖;經常洗澡、換衣服。從儀態舉止説,要從站、坐、行以及神態、動作等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古人對人體姿態曾有形象的概括:“站如鬆,行如風,坐如鐘,卧如弓。”就像一個軍人的使命一樣。

表情神態要表現出對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帶微笑;談吐要態度誠懇、親切,使用文明用語,簡潔得體。着裝要乾淨、整潔、得體,符合學生身份。

其次,注意公共場所禮儀。公共場所禮儀包括在學校、教室、宿舍、影劇院等場所的禮儀,還有走路、問路、乘車、購物等方面。校園禮儀十分重要,在教室和宿舍,要遵守公共秩序,不能大聲喧譁。升旗儀式,最為莊嚴。這凝聚了文明與熱血的國旗,在禮儀的包圍中更顯得鮮豔。課堂禮儀對老師的教學影響很大,它直接關係着一個班的榮譽與凝聚力,體現這個班班風班貌。

第三,我們要謙恭禮讓。謙恭禮讓就是在人際交往中有謙虛的態度,尊重別人,對人恭敬,懂得禮貌,謙恭禮讓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謙恭禮讓能與別人友好相處,也能贏得別人尊重、友誼和幫助,“孔融讓梨”的故事大家都聽説過。四歲的孔融把大梨讓給哥哥和弟弟吃,而自己卻吃小的。這正説明了雖然年幼但禮儀卻不短缺。

每個人來到世上,學習做人就是從講文明禮儀開始的。到社會上,時時處處都要求人們講文明禮貌。

文明禮儀不僅給他人、給社會帶來愉快和諧,也能創造充滿愛心的環境,給自己帶來快樂,帶來温馨。而且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在我們國家闊步走向世界的時候,文明禮貌已經成為投資環境、國家形象的一個組成部分。

講文明、講禮儀,需要的是人人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着名文學家歌德説:“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鏡子。”的確,人們總是根據你的言談舉止評價你。讓我們大家都提高自己的禮儀意識,重視禮儀。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逐步養成文明禮儀習慣,成為有氣質、有風度、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所以禮儀還是能存在的。

文明禮儀教育論文 篇三

一、幼兒禮儀教育的內容

(一)交往禮儀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文明歷史,自古中國人就注重人文倫理的培養,並制定了嚴格的道德規範,要求所有人遵從。當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因此,對幼兒進行道德規範教育不僅必要,而且必須。教師和家長在課堂教學和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幫助幼兒改掉“小王子、小公主”的蠻橫脾氣,引導他們學習禮貌規範,掌握日常禮貌用語,在與人的交往中,謙恭有禮、落落大方。如有客人到家,幼兒應禮貌問好,主動讓座;在幼兒園,有同伴過生日,幼兒應表示祝賀,並送給同伴一件温馨的小禮物,等等。

(二)生活禮儀

生活禮儀主要包括服飾儀表禮儀、語言談吐禮儀、行為舉止禮儀。服飾儀表禮儀要求幼兒衣服要整潔平整,不穿奇裝異服,頭髮、臉、手要乾淨,不要給人髒兮兮、邋里邋遢的感覺。語言談吐禮儀要求幼兒説話要態度誠懇,不造作不浮誇;見到不同的人説不同的話,並注意措辭,多用敬語、禮貌用語。俗話説:“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可見,人的語言談吐對社會交往的重要性。行為舉止禮儀要求幼兒站有站姿,坐有坐姿,手要放在合適的位置,不要一會兒碰碰這兒,一會兒摸摸那兒,一會兒摳鼻子,一會兒掏耳朵;在公共場所要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規則,不在馬路上玩耍、追逐打鬧,在公交車上要主動為老人、孕婦讓座等。

(三)學習禮儀

學習禮儀主要包括課堂禮儀和講座演出禮儀等。課堂禮儀要求幼兒在課堂上遵守課堂紀律,維護課堂秩序,遵從教師的課堂教學安排,與同伴協同完成教師佈置的學習任務。講座演出禮儀要求幼兒在聽講座、看演出時保持安靜,不竊竊私語,不亂扔垃圾,要精神飽滿,積極與場上演講者、演員交流互動,要尊重他人的勞動,適時給予他們熱烈的掌聲等。

二、開展幼兒禮儀教育的方法

(一)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禮儀教育

幼兒每天活動最多的地方是家和幼兒園,因此,教師和家長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教師和家長應從日常生活的每個細節入手,引導幼兒認識到哪些是規範的行為,哪些是不規範的行為,對他們規範的行為加以鼓勵、強化,而對於不規範的行為,幫助他們摒棄、改正。幼兒在幼兒園要進行學習、進餐、睡覺、遊戲等一系列活動。對此,幼兒教師在每個環節都應提出相應的規範要求,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例如,在幼兒進餐時,要依次入座,不大聲喧譁,吃東西要細嚼慢嚥,不能挑食、偏食,桌面要保持整潔,吃完後要擦嘴、漱口,並自覺收拾餐具等。

(二)在遊戲活動中融入禮儀教育

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學家陳鶴琴指出:“兒童生來都是好玩的,是以遊戲為生命的。”幼兒的積極性、參與性、主動性在遊戲中往往發揮得淋漓盡致。因此,幼兒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融入禮儀規範的遊戲,讓幼兒參與進來,使他們在遊戲中受到教育和啟發。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照鏡子”的遊戲讓幼兒玩:A洗手,B也洗手;A玩玩具,B也玩同樣的玩具。A對B説:“你為什麼學我?”B對A説:“你為什麼學我?”A惱怒,B也惱怒。此時教師出場,對A和B進行調解。教師對A説:“你試着對B微笑看看。”A對B微笑,B對A也微笑。A裝出哭的樣子,B也裝出哭的樣子……通過這個遊戲,幼兒可以初步理解到:我對別人好,別人就會對我好;我對別人不好,別人就會對我不好。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幼兒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要謙讓,有禮貌,這樣對方才會對他們做出謙讓、有禮貌的反饋。

(三)在集體活動中開展禮儀教育

在集體活動中,幼兒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不自覺地掌握文明禮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幼兒教師可以在每天下午組織開展“國學堂”活動,組織幼兒誦讀《弟子規》等國學經典,並結合相關的視頻節目,教育幼兒如何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友愛夥伴,如何讀書、學習、為人處世等。幼兒教師可以組織開展“爭做文明禮儀使者”活動,在教授幼兒文明禮貌用語,培養幼兒文明禮貌舉止的基礎上,在整個幼兒園中開展競賽,評選文明禮儀使者。通過這種比賽的形式,可以調動幼兒講禮貌話、做文明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久而久之,在不斷的強化中,達到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的目的。

(四)在特殊節日裏進行禮儀教育活動

幼兒喜歡過節,而近些年中國興起了父親節、母親節。幼兒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兩個氣氛濃郁的節日,對幼兒進行禮儀教育。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動畫,向幼兒講述爸爸媽媽生育、撫養他們的辛苦,爸爸媽媽對他們的愛,並引導幼兒要懂得感恩,尊敬父母,孝敬父母。教師可以指導幼兒動手為父母製造一張新奇的賀卡、畫一幅漂亮的畫作為節日的禮物,並寫下對父母愛的話語。在教師節,家長要提醒幼兒為教師準備節日禮物,並説出自己對教師節日的祝福。送給教師的節日禮物,不要“高大上”,不要“貴奢華”,要的是幼兒自己的小創意,可以是一件精緻的小手工,也可以是一盆充滿生機的小綠植等等。這不僅鍛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而且使幼兒懂得了為人處世的禮儀規範。

文明禮儀論文 篇四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還會再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是金錢買不到的。如果你失去了文明禮儀,你就徹徹底底的失敗了,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根本!

在讀幼兒園的時候,天真無邪的我並不知道什麼是文明禮儀,遇到認識的人或朋友並不會打招呼,是老師教會我,當我遇到朋友時,我開始學會問好、打招呼了:星期天的時候,我和媽媽一起去逛街,遇到了一位朋友,我主動地向她打招呼,她也微笑地向我招了招手,我突然覺得心裏特別温暖。

一天,陽光明媚、碧空如洗,爸爸讓我去公園裏的游泳池報名學游泳,我來到公園裏後竟忘記了游泳池在哪,我看見一位叔叔,就問到:“哎,游泳池在哪?”那位叔叔露出一副漠視的樣子,説:“不知道。”我一氣之下悄悄説:“哼!不告訴我,我自己找!”可是,公園裏就像一個巨大的迷宮,繞了好幾圈都找不到,只好問一位阿姨:“阿姨,請問游泳池在哪裏呢?”阿姨和藹可親地説:“哦,從這裏直走,然後右轉就到了。”我謝了謝阿姨就向游泳池跑去,這時,我突然恍然大悟:是不是因為我對那位叔叔太不禮貌了,所以那位叔叔不願意搭理我呢?這時我才真正體會到文明禮儀的重要性,最後我終於找到游泳池,順利地報了名。看來文明禮儀真的是缺一不可的啊!

我長大了,已經讀五年級了,我更加覺得我們不能失去文明禮儀,因為文明禮儀是做人的根本,如果失去了根本,即使我們會一些知識和本領,也不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還因為它讓我們養成了懂禮貌、不隨地吐痰等等好的習慣。比如:我見到了有一個小朋友在草地上踩踏,便上去告訴他不能這樣,因為世界上每一樣東西都是生物,小草也會怕疼,所以不要去踩踏它。還有一次,我在公園裏看見一位叔叔隨地扔垃圾,就走過去告訴他不能這樣,因為這樣做不僅很不文明,而且還會污染環境的……這也是一種文明的表現,不僅能提醒自己,還能提醒別人,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

這些都是小事,但對我們來説都是那麼的讓人刻苦銘心,因為它告訴了我們文明禮儀的重要性,也告訴了我們: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什麼都不會長久,只有文明禮儀會一直陪伴着我們!

文明禮儀教育論文 篇五

3歲~6歲是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幼兒時期對幼兒進行文明禮儀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文章從經典誦讀活動,“滲透”文明禮儀;各種節日活動,“滲透”文明禮儀;禮貌天使活動,“傳遞”文明禮儀;日常生活運用,“實踐”文明禮儀四方面,研究幼兒園文明禮儀教育,以培養幼兒良好的禮儀之風。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規定:向幼兒進行道德教育是培養他們團結友愛、誠實、勇敢、不怕困難、有禮貌、守紀律等優良品德、文明行為和可愛的性格。曾經有一位記者問過一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你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成功的祕訣是什麼?”這位獲獎者回答:“在幼兒園養成的良好習慣。”這雖不是什麼新的話題,但卻説明了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多麼的重要。下面,着重研究幼兒園如何開展文明禮儀教育。

一、經典誦讀活動,“滲透”文明禮儀

幼兒的心靈是純淨的,是文明禮儀培養的最佳時期。在幼兒還不具備對經典古詩詞充分理解的時候,把經典禮儀內容滲透給他們,能讓經典內容成為幼兒一生的禮儀規範。在常規的教學活動結束後,教師都會教幼兒一些朗朗上口的古詩、童謠、經典兒歌等,如《弟子規》是依據孔子的教誨編成的,每天讓他們學上一兩句內容,讓他們理解並落實到實際生活中。同時,在每週的升旗儀式中,都會組織全體幼兒一起學習經典文學,讓每個幼兒都積極參與其中,時間一長就見到了效果。幼兒們在經典古詩詞中漸漸地懂得了一些基本的文明禮儀,並在實際生活中加以實施,這樣不僅讓他們學到了做人的道理,同時影響着家長們的行為,起到了一舉兩得的作用。通過經典誦讀,學生變得有禮貌,懂得尊敬人了。只要教師時刻把弘揚中華美德文化的禮儀教育放在心上,再結合經典誦讀活動,持之以恆,禮儀教育就會取得很大和成效。

二、各種節日活動,“滲透”文明禮儀

結合“三八”婦女節、母親節、“五一”勞動節、父親節、“六一”兒童節、端午節、重陽節、中秋節等節日對幼兒進行愛祖國、愛人民、愛親人、愛同伴等感恩教育。通過製作賀卡、家人的角色表演、我愛勞動等活動,使幼兒知道要熱愛祖國、熱愛家人,學會與他人分享,瞭解到不同的節日有不同的禮儀要求。文明禮儀教育需要一個良好的氛圍,在學生的各種活動之中滲透禮儀教育,學生的文明禮儀一定會有提高。

三、禮貌天使活動,“傳遞”文明禮儀

幼兒園的廣播每天清晨都會播放一些有關文明禮儀的經典文章陪伴幼兒入園。幼兒園每週都安排一個班的小朋友輪流當禮貌小天使,當禮貌小天使的幼兒會笑着和老師、家長、小朋友們問好。有的班級還在班裏開展“禮貌小天使”的選拔,讓學生漸漸地明白有禮貌的幼兒才能勝任,慢慢也都會問好了,禮儀意識有了明顯提高。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從自己做起,從微笑問早中感受文明禮儀的魅力。同時,要求值班教師、保健醫生和班級教師都用熱情的微笑迎接所有小朋友的到來,以身作則,感染家長,影響幼兒,在無形中傳遞文明禮儀,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

四、日常生活運用,“實踐”文明禮儀

凡是幼兒自己能做的事讓他們自己做,因為只有動手實踐操作中,才能獲取直接的經驗。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培養,應注意潛移默化的影響,並貫穿於幼兒的一日生活及各項活動中,使幼兒的行為實踐與文明禮儀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有效提高。

1、一日生活中的文明禮儀運用

孩子的心靈就像是一張“白紙”,這張“白紙”變好還是變壞就需要教師去正確引導。教師要把禮儀教育滲透在一日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如入園時,要求幼兒儀表整潔大方,進園時能主動與老師、夥伴打招呼,並主動會和父母説再見等;進餐時保持桌面整潔,知道要愛惜糧食、餐後自己收拾餐具、飯後漱口等好習慣;入廁時懂得互相禮讓,便後洗手,知道節約用水是美德;喝水時,按照需要喝多少取多少;午睡時,知道要安靜入睡,不打擾小朋友,將衣服、褲子、鞋子擺放整齊;起牀時,能自覺整理自己的牀鋪,整理衣服、褲子和鞋子。禮儀的養成,沒有比實踐這個方式來得快、來得實際。

2、各種場所中的文明禮儀運用

在幼兒園的丫丫電視台“小鬼當家”節目中,通過組織幼兒上超市購物,為幼兒提供獨立購物的機會,在購物中引導幼兒遇到困難能主動有禮貌地詢問工作人員;同時,引導幼兒心中有他人,學會合作,知道購得食物要與他人一起分享。為了讓幼兒瞭解公共場所的禮儀,教師組織幼兒到義烏劇院看演出,讓幼兒親臨劇場體驗觀看演出時的文明禮儀,如安靜地觀看演出、演出結束時要鼓掌致謝等。

五、結束語

講文明、懂禮貌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幼兒的禮儀教育問題已經慢慢地進入了公眾的視線,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播下一顆好種子,就能長出一顆好芽;播下一種好習慣,將會收穫一個成功的明天。對幼兒的禮儀教育應貫穿於整個教育的始終,堅持不懈地引導,啟迪幼兒幼小的心靈,從而會取得明顯的成效。

文明禮儀論文 篇六

禮儀是人類為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起碼的道德規範,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對一個人來説,禮儀是一個人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説,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序、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道德實踐一個重要內容。

我們國家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古代的人們很早就開始十分重視文明禮貌。正如我們在語文書上學過的孟子的名句:“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覺得禮儀就是注意您的言語,您的行為。做文明時代的我們,忘記文明,等於後退。讓我們的生活中多一些綠色,少一些污染。美麗的校園,來自於我們的努力;不能讓垃圾在校園裏橫行。用文明的言行讓你保持健康和整潔;不能讓廢紙塞滿您的口袋,遠離蚊蟲。對於同學,我們應充滿更多的關懷,對於校園,我們應充滿更多的愛護。善待環境,就是善待自己。每個人對於錯誤都應該知錯就改,古話説得好:“知錯就改善莫大鄢”。共創文明時代,我們一個都不能缺少。

我給您講個故事吧:星期天,媽媽對明明説:“你和爸爸一起去商場買點東西吧!”明明很高興,因為可以順便買點好吃的和一些課外書等。於是我和爸爸來到商場,準備乘坐電梯去二層超市。上電梯時人很多,我趕緊跑到前面衝上電梯,爸爸着急地説:明明你這樣做是不對的,為了安全要按順序排隊乘坐。明明回到爸爸身邊,準備和爸爸按順序上去。爸爸一邊把明明拉到他的前邊,一邊接着對明明説“乘坐電梯時不僅要按順序,而且還要靠右站立,以便有急事的人在左側順利通過。明明按照爸爸的要求,和爸爸一起順利來到二層超市購物,買完東西明明高高興興的回家了。

這次購物我不僅買到了明明需要的東西,而且從實際生活中知道了關於乘坐電梯的一些小常識,以後明明會按照有關要求乘坐電梯,做一名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學生。也希望同學們在乘坐電梯時按順序靠右站立,人人爭做文明小使者。

文明禮儀在身邊,讓我們做文明的小使者,把我們的國家的“文明古國”的稱號發揚光大。

文明禮儀教育論文 篇七

每當我看到電視播放的公益廣告"文明中國禮"就會想到很多,在一個國家中有個人和主體。對於個人來説,什麼東西最重要呢?我想,首先應該是具備文明素質,只有當每一個人都具備文明素質,那麼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才能提高。可是我們周圍不文明行為時有發生,成人們有做不到互相謙讓的、不遵守交通的、隨地吐痰亂扔果皮紙屑的,滿口説髒話的;學生也有在校外説髒話、破壞環境、亂扔垃圾的。要改變這種狀況,文明禮儀教育應從幼兒抓起。幼兒期不僅是智力早期開發的重要階段,更是塑造良好文明禮貌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俗話説:"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可見從小進行文明禮儀教育的重要性。加強文明禮儀教育不僅是塑造幼兒健全人格,培養幼兒良好習慣,奠基人生最佳開端的工作,更是提高全民族素質,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只有家長、教師才能為幼兒營造學習文明禮儀的良好氛圍。

一、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應樹立榜樣形象

家庭是孩子的搖籃,是社會的細胞,孩子受到良好的啟蒙教育來源於父母,一個家庭的和諧穩定必然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的後天條件。父母對孩子的説教性教育是必要的,但是重要的是父母要以身作則。作為父母,在家裏必須尊敬長輩,愛護孩子,但不溺愛,讓小孩也學會尊老愛幼,在公共場所,主動給老人讓座,行走斑馬線,不亂扔垃圾,團結鄰里,與人和善。父母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感化孩子,做孩子的學習榜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説明了外在環境對個人的影響。因此,我們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有道德的社會成長環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孩子咿呀學語的時候家長就要給孩子灌輸正確的人生觀,引導啟發孩子關心別人、體貼父母、愛惜公物,家長時刻提醒孩子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不對的,做好日常培養,使孩子從小用文明行為的觀念塑造自己。

二、幼兒園加強幼兒文明禮儀教育,教師是教育環境的核心

幼兒行為習慣正在形成之中,易於接受外界的影響,所以,其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都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但同時又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教師是幼兒園教育環境的核心,教師的待人接物、説話方式、行為舉止、穿着打扮都在有意無意地影響着幼兒。教師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質,向幼兒顯示出自己健康的情操和真、善、美的行為習慣,才能激發幼兒良好的道德情感,同時,教師要堅持正面教育,動之以情,以美好情感,去感染、滋潤幼兒天真無邪的心靈,提高幼兒辨別是非的能力。讓幼兒在懂得關心愛護自己的同時,能學會尊重別人,幫助別人和關心別人,並從中慢慢體會到樂於助人所帶來的喜悦心情,要教育和培養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懂得與人為伴,與人相處和與人為善的道理,正確處理好同伴關係,在交往中享受到童年的樂趣,從而有利於增強幼兒的羣體意識和羣體觀念,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在課堂或有空餘時間就進行有關文明禮儀的教學,唱《文明禮儀歌》、講文明禮儀故事、説兒歌、看文明禮儀廣告,讓幼兒從中理解並學會團結友愛、助人為樂的雷鋒精神。要通過簡單易懂、形象生動的例子培養幼兒熱愛家庭、熱愛生活、尊敬長輩、睦鄰友善、勤儉節約的道德觀念和行為。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努力把道德教育滲透到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去,讓幼兒不知不覺地接受行為教育和道德教育,從而使每一位幼兒都成為講文明、有禮貌、守紀律的好孩子。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他們不僅需要科學文化和技能,更需要高尚的道德修養來生活。我們所憧憬的和諧社會是由具有高尚道德的公民組成並維持的,有高尚道德修養的公民是這個社會的需要。作為一個幼兒教育工作者,培養和加強幼兒的道德,不僅是我們的工作任務和職業道德,更是社會對我們的一種重託和信任。

三、幼兒園或家庭在幼兒實踐活動中的禮儀教育

在家:父母一起帶幼兒坐公交車,父母會站起來給別人讓座。在公園裏,父母帶孩子主動幫別人撿起丟下的垃圾,與鄰居友好和睦相處,孝敬父母長輩,為老人分憂解難。

入園:要求幼兒儀表整潔,進園主動與老師同學打招呼,與父母説再見等,進餐做到文明用餐,要求幼兒保持桌面乾淨,愛惜糧食,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餐後自覺收拾餐具,飯後養成漱口和洗臉的好習慣,而且小朋友之間相互提醒、監督,幫助同伴做事情。

發揮幼兒的監督作用:在公共場所,只要幼兒發話,人們都會覺得很可愛,會仔細去聽,所以,教師教育幼兒學做文明監督員,發現有不文明行為及時監督和制止,成人會慚愧並及時改正,發揮幼兒監督員作用,力量無窮。

當然,文 明禮儀素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在此,呼籲父母和老師們重視幼兒文明禮儀的素質教育,讓每個孩子從文明禮儀開始他們的人生。讓我們共同期待"文明禮儀教育從娃娃抓起"陪伴每個孩子健康茁壯成長,讓文明禮儀之花在幼小的心靈裏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文明禮儀教育論文 篇八

一、我校文明禮儀教育現狀

根據我校實際,我校課題組成員於2012年11月9日,對1—6年級50%的學生進行了“國小生文明禮儀現狀調查問卷”的調查,調查結果如下:在校園文明禮儀方面,學生在學校看到老師,有83%的學生會主動問好,基本上形成常規;在同學之間相處時,大部分學生已養成使用禮貌用語的習慣,只有23%的學生不能做到使用禮貌用語;但是大部分學生不能做到原諒他人,例如,有人不小心打了你,你會怎麼做?只有35%的學生表示不會介意;當遇到同學之間打架時,大部分學生能做到勸解或告訴老師,只有少數學生事不關己。平時在樓道內,保持安靜的只佔64%,上課鈴響,做好上課準備的有70%,學生禮儀表現突出的方面,得益於學校的日常教育。但我們也看到了學生禮儀的缺失,比如,大部分學生不能做到原諒他人,在學校生活中因禮貌問題引起小糾紛而打架的現象時有發生;還有的同學不能做好課前準備。在食堂禮儀方面,80%的學生會自覺排隊,不喜歡吃的飯菜隨便亂丟亂扔的有23%;會自覺讓座的只有44%,認真吃飯的只有60%。寄宿制學生的宿舍禮儀我們覺得非常重要,因為學生大多數生活時間在校園,宿舍就是他們的第二個家。在個人衞生方面早晚刷牙、大小便後主動沖水的習慣,70%的學生能做到;公共衞生方面,在宿舍吃東西,果皮、包裝袋仍有28%的同學會亂扔;與人交往方面,回家帶來的食物46%的同學不會與同宿舍同學分享;同宿舍同學生病或受傷33%的學生不能及時報告老師。從學生家庭文明禮儀的調查數據看,瞭解父母生日的學生只有34%;有58%的學生能做到文明待客,有62%的學生在家能主動幫助父母做家務,有54%的學生能在和父母説話時使用禮貌用語,有76%的學生能在爺爺奶奶生病時主動看望,離家或回家主動告訴父母的有78%;會主動盛飯給父母的只有49%,不頂撞父母的只有31%。

二、原因分析

從上述幾項數據調查結果分析可以看出,我校學生文明禮儀行為仍舊存在着許多不良現象,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家庭平時對學生禮儀方面的教育不夠。我校是寄宿制學校,很多學生大多數來自農村家庭,文化素質不高,對學生教育不到位,學生在校接受的禮儀教育回家兩天回來有的又恢復原樣。有的家長認為,禮儀是無關大雅的小節,孩子長大了會自然懂得,甚至個別家長還認為自己的孩子禮讓會被別的孩子欺負。

(二)學生對自身文明禮儀不重視。國小生的思想還未成熟,對文明禮儀不夠重視,學生與學生的交往也不注意使用禮貌用語;有的同學不知道正確的禮儀是什麼,更無法談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了。而且在調查中發現,年齡越大的學生文明禮儀方面的缺失更嚴重,不是他們不懂,隨着年齡的增長而開始出現不好意思的心理障礙,好像想怎麼做就怎麼做才是個性的展現。根據國小生可塑性強、又具有好模仿和從眾的心理特點,這部分學生不約束自己很容易對其他的同學帶來負面的影響。

(三)國小生文明禮儀行為具有反覆現象和反彈現象。我校是寄宿制學校,由於小孩子受家庭社會和環境的影響,國小生禮儀表現也具有時好時壞的反覆性特點,有的學生明明知道禮儀規範的具體要求,但就是不能始終如一的堅持。禮貌用語一定程度上是一種情感的流露和交流,學生對他所尊敬和佩服的人運用文明禮儀比較情願、自覺;而對於其他人就會相應減少其使用禮貌用語的熱情,因此高年級學生禮貌用語開始出現心理障礙的苗頭,表現為見了熟人或生人不好意思説,遠不如低年級學生的大方自如。

三、方法和對策

針對上述問題以及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我校課題組擬採用以下方法和對策,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

1、成立文明禮儀領導小組、教研組和課題研究小組;

2、落實文明禮儀課,專課專用,不擠佔挪用,使用好文明禮儀配套教材,嚴格執行1+x教學模式;

3、組建學生、教師禮儀示範隊,執行禮儀規範,文明素養高,示範性較強;堅持文明禮儀監督制度,用好監督高、儀容鏡、評比欄和曝光台,使全校學生積極踐行站姿、坐姿、走姿、鞠躬、手勢、問候、儀容儀表、服飾等儀態禮儀;開展教師和學生禮儀二級培訓;.利用每週集會集中開展禮儀訓練;

4、向國小生們傳授系統文明禮儀知識。我們給每位班主任發放《國小生禮儀讀本》,內容有:個人禮儀、家庭禮儀、校園禮儀、公共禮儀、社交禮儀,要求利用班隊會對孩子們進行系統的文明禮儀知識教育,同時通過學校日常管理強化學生文明禮儀意識。文明禮儀體現在學校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學校給每位學生每人發一本《弟子規》,利用晨讀晚讀背誦學習;同時根據《新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的要求,結合學校日常管理,引導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注重文明禮儀,養成良好行為習慣。讓學生真正做到學禮儀、講禮儀、用禮儀;

5、營造良好的禮儀教育氛圍。開展形式多樣的以文明禮儀為主題的教育活動,採取講故事、知識競賽、文藝演出等形式,抓住重要節日、重大活動等契機,利用掛圖、黑板報、宣傳櫥窗、校園廣播等陣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文明禮儀教育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6、對學生的不文明行為進行及時的瞭解,注意時效性。班主任及科任老師要注意觀察,發現國小生存在哪些不文明現象,並做好記錄、登記,然後探索不良行為習慣的預防及矯正方法,對具體不文明行為進行引導糾正;

7、通過教師模範行為引領文明禮儀。教師是孩子們的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所以,教師在文明禮儀方面一定要率先垂範。因此我們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規範教師文明禮儀,通過教師的身體力行、率先垂範,充分發揮榜樣示範作用,促進學生文明禮儀習慣的養成。總之,偏遠山區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任重而道遠,只要我們堅持不懈,一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文明禮儀論文 篇九

社會正在進步,時代正在變化,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正在提高。作為一個現代社會的公民,我們就必須講禮儀,有着高素質才能跨進新世紀的門檻,成為一個合格的新時代公民。

在我們身邊,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例如,在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紙屑,尤其是星期六、日教室裏、校園內食品袋、果皮等,隨處可見。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打掃,扔了又怎樣;再例如有的同學在教室走廊上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習以為常;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展現出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題,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學就可能目無紀律,不講衞生,擾亂班級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環境就一定是良好有序的。現在,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我們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會影響到自身的素質,而文明的行為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素質。所以,我們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做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人。

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學生。請我們每一個人管住我們的口,不説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草坪。

在20xx年5月12日,我國四川省汶川縣發生了8·0極大地震。人們給災區人民捐錢、捐物、獻血,有的人還領養了災區的孤兒,還有的人到災區去當志願者。特別是一些可愛的救援人員和醫護人員,整日整夜地忙來忙去,顧不上休息。那些為災區人民運送救援物資的航空人員和司機更是忙不過來,有的一天只能休息兩、三個小時。他們的這種愛心和道德多麼值得人們尊敬啊!

我相信,我們全體師生共同努力,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文明美好的校園!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做一個講文明的人吧!

文明禮儀論文 篇十

禮儀,作為在人類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並積澱下來的一種文化,始終以某種精神的約束力支配着每個人的行為,是適應時代發展、促進個人進步和成功的重要途徑。而在當今這個社會,講文明講禮儀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大問題。

學生的出口成“髒”,問路者的“冰冰”有禮,道路的垃圾遍地,公交車上的爭奪擁擠等等的一切都在述説着我們所丟失的寶貴。古人説的好: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古代的一個小故事:孔融讓梨,就告訴我們禮儀的重要性。

孔融,魯國人,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學創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據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一個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你為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説:“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而另一個故事:程門立雪,則告訴我們尊敬師長的重要性。

相傳,一日楊時、遊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神,坐着假睡。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遊酢站在面前,吃了一驚,説道:“啊,啊!他們兩位還在這兒沒走?”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了一尺多厚了,而楊時和遊酢並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這個故事,就叫“程門立雪”,在宋代讀書人中流傳很廣。後來人們常用“程門立雪”的成語表示求學者尊敬師長和求學心誠意堅。

文明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哪怕是一個手勢、一句話語。幫助別人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文明的行為。它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像這種講文明、有禮貌的小故事,可謂是數不勝數的!

一個小小的文明舉動,可以給我們帶來多少笑容和快樂啊!如果人人都講文明,我們的社會該會多麼和諧、快樂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355lg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