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禮儀之邦的議論文多篇

禮儀之邦的議論文多篇

禮儀之邦的議論文多篇

禮儀之邦的議論文 篇1

遠方傳來千年前的梵音,沉睡了六百年的文化寶藏終將覺醒,呼喚着我的靈魂。那華夏千百年的積澱,任歲月惹塵,年華老去,我仍將等等千年,駐足於此,墮入輪迴,卻只為你的歸來,重奏禮儀之邦。

那年正值盛夏,倏地,彷彿上天早已註定,千年前便書寫好的命格,我邂逅了華夏文明的積澱——漢服。自我第一眼看見她,便被她的風采所傾倒,想用文字抒寫她的美好,又怕文字過於淺薄,不足以記載她的厚重。她傳承着華夏千年的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記憶,她不僅僅是服飾,更是民族文化的縮影。

“我願重回漢唐,再奏角徽宮商,着我漢家衣裳,興我禮儀之邦。”每當這大氣渾厚的歌聲響起,總會不經意淚滿襟裳,心中共鳴與樂聲長廝不捨分離,六百年的文化斷流,讓人們識不得她的模樣。她渡得過千年寒霜,渡得過詩酒年華,渡得過盛衰興昌,卻渡不過世人不顧而去的目光。我慶幸我遇見了她。初遇時她的端莊美麗,相知時她的大氣古樸。讓我同等待了一年的花事,只剩內心之喜。

“我願重回漢唐,再譜盛世華章,何懼道阻且長,看我華夏兒郎。”再譜一曲禮儀之邦。迴盪於神州大地。以紅塵為道場,奏一曲雲水禪心,曲水離殤。時光氤氲了緣分,便是因為與她相遇,我才知曉,中國原是衣冠上國,素有章服之美稱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也許,便是如此吧。有時,又在感歎,我遇見她的時間剛剛好,她在日漸興盛,我在日漸長大,她有她的發展,我有我的軌道,偏是如此正好,命運的齒輪緩緩轉動,只一個轉身,驚覺,你也在這,這被蒙塵的文化寶藏。

“看我泱泱禮儀大國,君子有德為遠播,江山錯落,人間星火,吐納着千年壯闊。”是了,就是了!君子有德。漢服不僅是華裳,更是民族文化的濃縮,德行附於衣冠,復興之路何其艱難。古書殘卷只附於紙上,經年已久,風吹消散。只有精神寄於華裳!身着漢服,歷史的厚重感便湧入你的身軀,只為傳承千年前的“君子有德。”開啟光明大道的修行。

看我華夏禮儀之邦,仁義滿懷愛無疆,山川疊嶂,萬千具像,孕一脈子孫炎黃。我不願只在夢裏與她相知相守,只願四季流轉。命途更迭,她都能傳承着千年文化永隨世人,將“君子有德”傳遍天下,將民族文化封存於華夏眾人心底,永不散去。

梵音仍未消散,有個來自遠方的聲音,似低吟,似淺唱“着我漢家衣裳,興我禮儀之邦……”

禮儀之邦的議論文 篇2

春秋時期的管仲曾經説過:“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於戈兵。”所謂善氣迎人,那便是不卑不亢、有禮有節,讓別人有如沐春風之感。

一個“禮”字,貫穿了中華民族數千年,孔子説過:不學禮,無以立,後來中國成為了著名的禮儀之邦,臣子對君主的禮、孩子對父母的禮……這些禮儀讓人成為有德之人,成為大丈夫,成為君子。

想當年鄭和七下西洋,他的艦隊雖然人數眾多,武器也十分厲害,但我們中國的使者給西洋小國的只有幫助和給予,友善地,親切地和這些弱小的國家進行交流。後來葡萄牙的殖民者來到這片土地,樹立一根柱子意示,但他不知道——中國的艦隊曾來到這裏,早在他之前立下一座——一座代表友善與和平的。

時光飛逝,日月如梭,這個禮儀之邦走過了數千年的歲月,走到了今天。而禮儀呢?我們那些古老的禮儀呢?它們是否被遺忘,被遺忘在漫長的風風雨雨之中?今天的許多人,對於我們禮儀之邦的傳統,似乎已經不再記得。而今,請、謝謝、你好等文明用語少了,粗話多了;盡孝的子女少了,對老人財產虎視眈眈的年輕人多了;馬上嚴格遵守交通規則的人少了,亂闖紅燈亂插隊的狂徒多了;全心全意為民服務的少了,只顧不知的多了……

禮儀之邦的禮儀,究竟還要不要呢?

其實,那些陳舊的、古老的禮儀,在今天同樣重要。忠、孝、仁、義、信,在現在這個時代,難道就不通用了嗎?雖然現在沒有了君主,但我們仍然要忠於祖國,為祖國的富強努力學習;雖然現在沒有了“父為子綱”的倫理,但我們仍然要孝敬父母,為養育我們的人分憂;雖然現在我們不用仁善來收羅,但我們仍然要有一顆的心,真誠的向他人獻上一份善意;雖然現在沒有誓同的交友之道,但我們對朋友仍然要講信義,將朋友的事當作自己的事去完成。

有些人説禮儀是繁文縟節、是,的確,這樣的問題確實存在。有些儀式,程序等等,內容都是千篇一律,卻要人們去認真施行。這樣既無益於人,又浪費時間,對於這些,我也是不贊成的。

但是真正的禮儀是發自內心的,是一個人憑做出來的事,是對、對國家有益的。不説多麼深遠的影響,就是生活中的小事,也能體現出一個人的品質。

以前我不喜歡跟陌生人同乘電梯,如果人離得遠了,就任由電梯門自己關上。可是有一次,在我眼看電梯門快關而狂奔過去時,電梯內的人卻。電梯上去了,我憤地等了許久,才乘上了電梯。在惱怒的同時,我忽然想起,在被我關上的電梯門外,站着的人一定如我這般心情。於是,我了,以後的日子裏,我關電梯門前總要聽聽有沒有人聲,有沒有急趕而來的腳步。我常想,只要每個人都這麼做了,就能為別人帶來一份方便,舍了自己幾秒鐘的時間,為人創造一份舒心,難道不值得麼?

我們的中國是禮儀之邦!生活在禮儀之邦的,應該為之驕傲,應該將禮儀之邦這個榮譽發揚光大!我們不必惺惺作態,顯得自己有高風亮節,我們只要多為別人想想。在擦肩而過時,互相微笑問好;在時,學會説話給對方留些餘地;在長輩有差遣時,理所應當地幫助。

禮儀,其實很簡單。不是虛情假意的行為、不是激昂的.。禮儀,只不過是多為別人着想,讓自己的行為使別人感到快樂。這,就足夠了。

讓今天禮儀之邦的人們,為這個稱增光添彩,我們要告訴世界——中華民族禮儀之邦的美譽,永遠不變!

禮儀之邦的議論文 篇3

人們都説,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但是隨着科技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越來越少,中國人應有的禮儀與氣質也越來越少。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中國還配被稱為禮儀之邦嗎?

相反,人們的脾氣逐漸暴躁起來,不禮貌用語開始越來越多,如潮水般不停地氾濫。

我們遠的不説,就説吵架,只要同學們一吵架,亂七八糟的語言全都冒了出來,這些話聽起來很刺耳,很傷人心。但我們有時很困惑,這個髒話的源頭在哪裏?我們應該怎麼解決?怎樣制止?怎樣給人打好預防針?

這一切的一切,我們都不知所措,因為髒話是用嘴説的,由大腦神經控制,我們不能堵住他們的嘴,更不能控制他們的神經。那怎麼辦?難道我們就任由這個“惡魔種子”在中國逐漸蔓延,最後使中國腐化嗎?

不,我們不能這樣,既然這個種子已經出現在我們身邊,我們就應該從自己身邊做起,既然中國是禮儀之邦,那就讓我們用禮儀這把強而有力的鏟子刨地三尺再深也要挖出來。

我們中國五千年來的禮儀文化絕不會被其他的東西所吞沒,我們要向世人證明,我們中國是真正地禮儀之邦。禮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是我們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中國的利器。我希望在不遠的將來,我們每個人都能恭恭敬敬、客客氣氣的生活,將髒話徹底地從我們生命中趕走。

不管我們中國以後能不能成為一個軍事強國、經濟大國,但我希望我們中國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名副其實的“禮儀之邦”。

禮儀之邦的議論文 篇4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我曾無數次聽過你的哭泣—坐在麥當勞吃着快餐食品,看着奔騰的汽車飛馳而過時,豔羨其它民族可以穿本民族服裝時,我懂得了你的委屈。

你,據始於黃帝垂衣而天下治,經殷商,過春秋,渡魏晉。未曾遺忘過,你存在過的盛世大唐—衣裙飄飄,舞姿翩翩,豐腴佳人,笑語盈盈,眉間一點硃砂紅。未曾遺忘過,你存在過幾近波折的宋朝,清涼爽快的你,如同詩情畫意的李清照,是竹葉上的一滴露華新。亦未曾遺忘過,你最後存在的有骨氣的明朝,“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自此過後,清軍入關,代表漢文化的你成了罪孽成了禍根,從此歷史長河中再無君之身影。憶及此史,吾視君之淚,吾聞君之泣。

二百餘年後,你重新出現,帶着你的淚水與哭聲——歷經數百年,你早已不被人們所認識,瞭解,熱愛了。你被打上了“奇裝異服”、“和服”或“韓服”的標籤。着君出街,盡受冷眼嘲諷,受世人的指指點點。

君經過“某音”的“宣傳”,君就“火”了。一些人借君之威名,穿着古裝,影樓裝,告訴別人他們穿的正是君,誤導了他人。但可喜的是,始終這樣一羣人,為了讓君重新出山,做出了不懈努力。他們身穿各種形制的漢服,甘於直面世人,用自己的行動將漢服文化重新回到世人的視線。

而我,一個君的愛慕者,不奢望別人想我這般熱愛你,只希望有朝一日,人們能夠認識你,瞭解你。看到身穿漢服的人,會自豪地對他們的孩子説:“看,那就是我們漢族的傳統服飾。”

着我漢家衣裳,興我禮儀之邦。我願以襦為衣,以裙為裳,品味漢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禮儀之邦的議論文 篇5

中國,曾經的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明史,曾讓我們為之自豪。然而,今日的中國,還能擔當的起“禮儀之邦”這四個字嗎?

今年的9月7日,在四川航空由塞班飛往上海的航班上,因兩位中國男子的互毆,導致雙方多位好友加入打鬥行列,嚴重擾亂了飛行秩序。無獨有偶,在事發的幾天前,從蘇黎世飛往北京的瑞士航空上,又是我國的兩位乘客發生肢體衝突,迫使飛機在飛行六個小時後返航,給航空公司和其他乘客帶來了極大的經濟損失和不便。

發生衝突的原因是什麼?僅僅是因為椅背的問題。正是因為理由太過簡單,才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一個小小的問題,卻能引起一場讓世界媒體爭相報道的鬥毆,相信不會有多少人能欣然接受。中國人是怎麼了?退一步海闊天空,謙讓一次真的就這麼難嗎?一週之內,發生兩起類似事件,這難道不是全體中國人的恥辱嗎?這樣的國家,怎能配的上禮儀之邦?

尊老愛幼助殘,也同樣為基本禮儀之一,然而現如今,能做到這些的人日益在減少。看到老人摔倒因怕被訛詐而袖手旁觀,為了自己的舒服不願給行動不便的人讓出自己的座位,甚至連呵斥小偷的勇氣也喪失殆盡。這樣的國家,怎能配的上禮儀之邦?

在這些令人沮喪的負面新聞背後,仍有着很多感人的事蹟。“最美教師”張麗莉,在身死關頭為了保護學生,自己卻被車輪碾去了雙腿;“最美司機”吳斌,在被高速飛來的異物擊中腹部後,在劇痛中完成了一系列的安全措施,保證了全體乘客的安全,自己卻失去了生命……這些讓人潸然淚下的事蹟,才是一個禮儀之邦應該出現的。

禮儀其實不僅僅是禮節與儀式,更重要的是助人、謙讓等基本的素質,只有有了這些基本的素質,才能真正地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禮儀之邦,讓我們全體中國人都為之奮鬥。

禮儀之邦的議論文 篇6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千年前孔子所推崇的“禮”,雖被後世褒貶不一。但時至今日,不少傳世精華仍在延續,永而不竭,蓬勃發展。這也使得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愈加的舉足輕重。文明、負責、包容,這些大國詞彙也是人們重新定義中國的精選之詞,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更多的國人走出國門,與國際接軌,中華文明也因此與西方文化不斷碰撞,融合。

然而近些年來,國際上對我國文明的評價不斷降低,而諸多國家也都在各自旅遊景點額外張貼“中文告示”:“禁止隨地吐痰”、“禁止亂扔垃圾”、“禁止大聲喧譁”等等雖只是短短數語,卻也如針尖一樣刺痛中國人的心,各地不斷的報道層出不窮,而其中的核心只有一個“中國人不講文明”此語一出,國人先是驚訝,而後,更多的卻是沉默和反省。“文明之道,行於當下。”老祖宗傳下來的禮儀美德,為何在當下都被拋之腦後?不斷湧出的有關國人的報道讓建立起中國的形象上蒙上了一層陰影,而今,不止在國外,就連在港澳地區,也都相繼出現類似的事情,範圍再一次縮小到大陸游客身上,此時的我們再也無法逃避,只能面對這件事找出根源,解決問題。

人與人之間交往尚且以禮相待,當我們踏足異鄉,就一定要遵守當地的準則,尊重他鄉的異國風情,這是最基本的禮儀。也許我們是在本國旅遊,代表的僅僅是自己的家庭,但來到異國他鄉,我們代表的是自己的國家,我們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國人的風範,誰也無法置身事外,文明出遊,是每個人的責任與義務。也許,謠言會被打破,但它所反應的實質卻是不可忽略的事實。我們應當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更應該為國家負責,終有一天,我們不會再見景區特有的中文提示,不會在新聞中看到不和諧的事情發生,也就不會有大陸游客“躺着也中槍”,這一切所期望的,是我們可以改變的未來。

我們以禮待他人,世界就會以禮回報我們,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再多的譴責也無益,再多的埋怨也無用。我們要做的就是從自身開始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成為中國的新聖人。

禮儀之邦的議論文 篇7

奧運聖火已在我們的故鄉——神祕的中國點燃了,這又將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飛躍。

當聖火點燃了“鳥巢”,當世界各國的運動員、嘉賓都來到了“鳥巢”,他們不單單是看北京,他們也是在看有着響亮名字的中國。

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我們不一定都能夠站在賽場上,但我們也有自己的領獎台,這就是我們的的工作崗位。

作為偉大的祖國的公民,我們應找準自己的位置。讓文明多一點,讓環境好一點,就像那公益廣告裏所説的一樣: “其實文明就在我們心中,我們會在生活中不經意地流露着。”

當你喝完了水,把水瓶扔在馬路當中時,你應想到世界在看着你,當你隨地吐痰時,你應想到世界在觀注着你……你的這些不經意的行為,卻讓中國離文明雙遠了一步。

其實,文明是一種力量,就像奧運火炬傳遞一樣,在每個人心中傳遞,也能夠匯聚所有人的激情,那我們就該用激情的笑臉,去融化心靈的冰川,用和諧的理念,再創禮儀之邦。

我對北京奧運會有許多的設想,我認為那一天一定是一次環保又隆重的盛會,當火炬到達體育場,奧運會正式開幕,我們中國運動健兒就會在自己的國土上努力拼搏的。

到那時,我們的志願者將以嶄新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個個活力四射,他們公全心全意為你服務,那時,文明中國又將在外國友人的腦海中浮過。我相信他們一定會看到一個真實的、文明的禮儀之邦。

禮儀之邦的議論文 篇8

中國是人們説的“禮儀之邦”,它讓我們中國人感到自豪。可這就像一段歷史,被我們漸漸地淡忘。我們現在何不把這一段歷史回顧一下呢?

在一個明媚的早上,我早早的來到學校。到了教室門口,我看見了幾位同學在掃地。我問:“你們這麼早就來啦?”“對呀,我們在掃地。“你們為什麼要掃地呀?”“我們幾個來的早,看見教室門口有點髒,就來把地掃一掃,這樣我們的包乾區就會更乾淨,看起來更舒服了!”我頓時感到這種為大家着想的禮儀值得我們學習。

還有一次,我們班上的劉飛揚同學做了一件拾金不昧的事。他在一次上興趣班的路上,他和他的爸爸拾到了一個錢包,但是因為劉飛揚要上興趣班,劉飛揚跟他爸爸説:“你先在這裏等失主,我先走了。”他的爸爸翻了翻失主的錢包,想找到失主電話,過了一會,終於找到了失主電話,他打了失主的電話,失主急忙趕來,拿走了錢包,還要劉飛揚爸爸拿200元,劉飛揚爸爸沒有要。第二天,失主送給了劉飛揚一封感謝信和一面錦旗。劉飛揚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我們作為中國人,應該做到這些禮儀和美德。禮儀美德,從小事做起!

禮儀之邦的議論文 篇9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是因為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禮儀最精深,做為龍的傳人,我們就更因該講究禮儀了。

我們中華民族有着悠久的歷史,文明禮儀由來已久,《詩·小雅·楚茨》:“獻醻交錯,禮儀卒度。”《周禮·春官·肆師》:“凡國之大事,治其禮儀,以佐宗伯。”《史記·禮書》:“至秦有天下,悉內六國禮儀,採擇其善。”古人講“禮者敬人也”,禮儀是一種待人接物的行為規範,也是交往的藝術。“禮”字和“儀”字指的都是尊敬的方式,“禮”,多指個人性的,像鞠躬,欠身等,就是禮節;“儀”,則多指集體性的,像開幕式,閲兵式等,就是儀式。從牙牙學語的三字經到現在的中學生守則,文明禮儀伴我成長。

如果我們在大街上看到一片廢紙,那麼會有多少人能主動撿起來呢?大家想一想,就因為這一片紙,不僅使我們的城市少了一分美麗,還會從而反映出一個人的文明素質。

如果我們在觀光遊覽的時候,正好有一塊兒綠油油的草坪擋住了我們的去路的時候,那麼又有多少人能夠繞道而行呢?朋友們,小草也是有生命的呀,它也知道疼呀,每當我們那一隻只無情的腳從它身上踩過時,它該有多麼傷心呀!我們難道就只為自己的一時方便,而不為小草想一想嗎?再有,小草那嫩綠的顏色,像一隻只綠色的小精靈裝點着我們的城市,使我們的城市更具有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我們何必又去傷害它呢?

如果你在公交車上看見一位年邁的老人沒有座位,而那一排排老弱病殘座卻被一位位年輕力壯的小夥子佔座着,你會怎麼想呢?就是我們不為老人想一想,那也該為我們自己想想吧,也許再過上幾十年,在公交車上站着的那位老人,也許就是我們自己。

原來的中國是禮儀之邦,可是現在呢?哪些傳説中的文明禮儀去哪裏了呢?並不是他們自己離文明而去,而是我們不要他們了。趁現在還來得及,我們應該找回他們重做一個禮儀之邦的人。

其實文明禮儀也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翅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那我們雖然擁有了高深的科學文化知識,但是對我們自己對社會又有何用?學習就是應當先學會做人,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從我做起,從生活中的每一件點滴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永遠伴隨在我們的身邊。

小小的一的細節,或一個動作,都可以侮辱一個國家的榮譽、個人榮譽,可見文明禮儀它非同小可。讓我們一起攜手起來,一起講究文明,讓五千年的中華之興永遠閃耀,讓“禮儀之邦”這個美稱,永遠掛在中國的頭上!

禮儀之邦的議論文 篇10

中國是禮儀之邦,從古到今,人人都學禮儀,講禮貌。然而當今社會上的禮儀之風卻有所縮減,有些人開始不重視禮儀。

説到禮儀,不少的人都會想的雷鋒了。雷鋒出生於1940年,一生中做過許多好事,卻從不留姓名。有一次,雷鋒到理髮店剃頭,當時的人很多,他排了好長時間的隊伍,終於輪到了他,這時他看見一個小男孩一會坐着,一會站着,非常的焦急,於是雷鋒讓他先剃,並給他付錢,卻沒有告訴他他的名字。又一次,雷鋒想要乘火車出遠門,當時排隊買票的人很多,雷鋒好不容易才買到了票,這時一位大姐向他走了過來,希望他能夠把票賣給她,雷鋒看他還帶着一個孩子,外面大雪紛飛,天氣很冷但是他們卻穿着很薄的衣服,雷鋒於是二話沒説把票送給了他,並把自己的毛衣脱下來給孩子穿上。但是在1962年,雷鋒就不幸離開了人世。可以説雷鋒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

但是到了現在,像雷鋒那樣的人越來越少,比如有老人摔倒在了路上,圍觀的人很多,但是敢於去扶的人卻很少,他們害怕被倒打一耙,但是像這樣倒打一耙的人還是佔極少數的,我們應該懷着一顆寬容的心。在公交車上,越來越少的人願意給老人讓座,他們只顧自己,卻沒有為他人着想,隨地吐痰彷彿成了家常便飯,過馬路闖紅燈一點都不覺得羞恥。隨地扔垃圾的人更是比比皆是,他們只為了自己的方便,卻破壞了整個地球的壞境。

我們應該重新振作起來,改正不良習慣,學雷鋒不只是一句口號,更是我們前進的動力,先人後己,捨己為人,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講文明禮儀,人人一小步,世界一大步。

其實講文明懂禮貌不僅僅是為了他人,更是為了自己。有一個故事是這樣説的,有一天一個大型企業招聘人才,許多人蜂擁而至,可是到了經理辦公室,卻發現經理並不在,等了好久都沒有來,許多人因為心煩離開了,等了一下午,剩下的人少之又少,經理終於出現了,讓剩下的人明天再來。第二天,那些人都按時來到了經理辦公室,發現經理辦公室很亂,而且還是沒有經理的身影,許多人都到外面等待,只有一個人把經理辦公室打掃得乾乾淨淨,最後那個人就被錄取了,其實那個人的學歷不一定有其他人高,但是正是因為他遵守了文明禮儀而被錄取了。可見講文明懂禮貌是多麼重要啊!

講文明懂禮貌是每個中國人應盡的責任,讓我們一起努力,把中國這個禮儀之邦發揚光大。

禮儀之邦的議論文 篇11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千百年來,中國就作為一個強國屹立於世界強林之中,從漢服到旗袍,從秦皇到博儀,歷史的巨輪向前滾轉動着,圖騰壁畫中的祥龍,織錦刺繡中的牡丹,泱泱中華,不負禮儀之邦所謂。

孔子曾在林放問禮之本時説道:禮,與其奢也,寧儉。以是,此則大哉問,自古所云,民以食為天。然食不應去禮。吃飯時不應鋪張浪費,要注重禮儀。事實上,不僅古人如此,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常常能看到一些類似於“光盤”行動的一些口號,雖説常有負能量被曝光,但滿滿正能量在生活中處處可見。

上個學期,校主任提倡“打造鄭外名片”,從餐飲禮儀做起:餐桌不遺殘食,少倒殘羹剩飯。剛提出時,我對它完全不看好,各個年級用過餐後桌上保持絕對乾淨,斷無。而事實卻大相徑庭。在實施的第一天,校主任定點巡視,檢查施行效果。至少在八年級,我所見,效果驚人,第二天校主任也在晨會表揚了全校。而我並不認為大家能堅持。但這似乎不太可能。每次到食堂打飯,看到七年級的學弟學妹們留下來的乾淨的餐桌,似乎都不好意思污染,更有當周圍有人把桌上的剩物倒入自己碗中時,自己不由自主的效仿起來。一個學期下來,餐桌少有髒污,泔水桶裏的殘羹也少了很多這確已成為鄭外的一張亮眼的名片。

如今我們節約並不因為時尚,也不僅是因為這是傳統美德,讀一讀《百里負米》,悟一悟《憫農》,今雖無食之憂患,卻應憶苦思甜。然原因以水落石出。

在國際中,我們常常會為在外的國人的不道德行為而覺面紅耳赤,既然如此,我們更應該做好能做好的,今中華未變,仍泱泱天下,仍不負禮儀之邦所謂。

禮儀之邦的議論文 篇12

浩瀚的神州,乃是世人皆知的“禮儀之邦”,其溯源可謂是久遠流長。“禮”始於周公,復於孔子;盛於董仲舒,貫穿中華上下五千年。禮儀是一個人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也是一個國家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

那來看看這個世界的禮儀吧,英國以紳士風度而着稱,日本和韓國以鞠躬微笑令世人大為讚歎,而如今中國的禮儀有些懈怠了不是嗎?

先來説説道德水平吧。隨地吐痰,隨手扔垃圾,把先登上公車的人擠下來自己卻理所當然的踩上踏板,登上車,看見有老婦人登上車,自己卻塞着耳機臉朝窗外,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欠扁之態……再想想還有什麼呢,其實太多太多了。

再來談談文化修養吧。走在路上,如果留心,不難發現兩個並肩走在一起的小夥子手裏叼着根煙,穿的稀奇古怪,頭髮則是什麼顏色都有,嘴裏不乾不淨的,時不時的會爆上一句粗口……那這些人有令我們驕傲的利益嗎?回答是:當然已經蕩然無存了。

最後再來看看生活習慣吧。北京大爺光着膀子在故宮前晨練,弄堂阿姨卷着頭髮穿着睡衣去菜場買菜,衚衕口的小毛孩兒光着屁股,天真的笑着……把自己想象成一個英國人,來到中國旅遊,無論去到那個地方,心裏一定十分驚訝。再想象一下自己能到上述的每個地方,看到這些會不會很失望呢?

這些完全體現了中國現在的文明禮儀,我們平時不去關心這些,甚至認為這也太正常了,那麼和中國古代的禮儀媲美呢。很遜色吧!同樣的我也不認為中國古代的禮儀值得我們再次效仿,很難保證如果重演歷史,閉關鎖國的情況不再發生。

所以我們需要在前人的禮儀上做適當的調整,而正視現在社會禮儀的缺陷,那麼趕超世界禮儀的夢想就會很快實現,恢復中國禮儀之邦的美稱也不再只是奢望,作為二十一世紀的炎黃子孫,我們應做些什麼呢?很簡單,從身邊小事做起。

着裝整潔,文明用語,熱心微笑,尊老愛幼,細心觀察,保持每個所到之處的整潔,那麼城市將變得很美很美,那麼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會大大提升,那麼中國人在世界的口碑也會得到好評……太多太多連鎖效益了,只要我們完善自己的舉動。

説了這麼多,只想體現一句話:提升個人修養,完善個人舉動,禮儀之邦便會重返世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4opyy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