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職場禮儀論文新版多篇

職場禮儀論文新版多篇

職場禮儀論文新版多篇

現代禮儀論文 篇一

禮儀是自古以來人類生活中一直存在的一種規範現象。它之所以一直存在併為人們普遍認可,是因為它既是好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好生活的重要途徑之一。然而,近代以來,整個社會生活的日益世俗化和市場化導致了禮儀的日益表面化和商業化,以禮儀為標誌的道德逐漸喪失了它的好生活意藴,對好生活的理解也變得片面化。在人類社會從現代向後現代轉換的今天,我們需要理清禮儀與好生活本原的真實關係,反思近代以來禮儀與好生活的分離,並對兩者之間的關係進行後現代的重構。

一、禮儀與好生活的關係

禮儀是最常見的日常現象。在漢語中,“禮儀”指禮節和儀式,是“禮節”和“儀式”的複合詞,因此這個漢語詞被英譯為“ceremony and propriety”。按《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禮節”表示尊敬、祝頌、哀悼之類的各種慣用形式,如鞠躬、鳴禮炮等;“儀式”指舉行典禮的程序、形式,如授銜儀式。顯然,禮節與儀式在本質上是相同的,區別僅僅在於儀式是更正規的禮節。就其實質而言,禮儀是一種社會規範,是一種應當對他者表示友善和尊重的具有道德意義的要求。禮儀不適用於自我,只適用於他者。這裏所説的“他者”既指他人,包括生活中遇見的各種人,以及歷史人物,如孔子;也指各種羣體,如各種國際組織、國家等;還指事件,包括現實事件和歷史事件,如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 週年的慶典。禮儀的形式各種各樣,從最常見的握手、對他人的善意微笑到開國大典之類的莊嚴隆重的慶典,但其本質是相同的,即通過各種不同的形式對他者表達禮儀表達者(禮儀主體)的友善和尊重態度。

在這裏,友善是前提,它表達對友好善意的關切;尊重是核心,它表達對他者尊嚴的承認和尊重。單純的友善態度尚不成為禮儀,只有在友善的前提下對他者表示尊重,才構成禮儀。而且,這種尊重有一些社會約定俗成的形式,如握手、擁抱、鞠躬和各種儀式等,就是説,禮儀是通過社會認可的禮儀形式表達對他者的尊重的。

二、禮儀與好生活分離的原因和後果

無論在西方傳統社會還是在中國傳統社會,禮儀都被看作是與好生活內在關聯、密不可分的,甚至把禮儀看作是好生活的內在規定性和外在標誌。在西方的古希臘羅馬社會,人們似乎不太重視禮儀問題,但是非常重視“什麼樣的生活是好生活?”“一個人應當成為什麼樣的人?”的問題。人們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並不相同,但一般認為好生活是德性之人過的生活,因而這兩個問題實質上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做德性之人,過德性之人那樣的生活。那麼,德性之人的德性意味着什麼?古希臘認為,德性之人的德性是一個整體,具有統一性,其實質是對德性的本質有所把把握,或者説獲得了有關德性的本性的知識。這即是所謂的“德性是智慧”、“德性是知識”。德性雖然是統一,但它體現在許多方面,其中得到普遍公認的是智慧、勇敢、節制和公正。這四種德性被稱為“四主德”。

亞里士多德更在諸德性之上提出了一種特別的德性,英文中沒有與之嚴格對應的詞,通常譯為magnanimity(高風亮節)。這種德性不是一個與其他德性並列的德性,而是其他德性的“王冠”或“裝飾物”,它能使其他德性更偉大。它是非凡行為者的德性,他在一種非凡的程度上具有所有德性,因而獲得了這種成為非凡地有德性的進一步的德性。對於亞里士多德來説,“這樣一個非凡的人不會去做平常的、無聊的、不引人注目的德性行為,因為他不像平常人那樣從事引起這些平常行為的非道德的生活事務。因而他的德性行為被限定在更輝煌的類型”。

這種人也許就是亞里士多德和希臘人心目中的典型意義的“德性之人”。

三、禮儀與好生活關係的後現代重構

應當承認,近代以來的市場經濟社會的歷史進步意義,它使人從過去的各種束縛中解放了出來,獲得了人身自由;它也使人類擺脱了過去的貧窮苦難,獲得了物質上的富足。市場經濟雖然給人類帶來了許多前所未有的問題,但人類至今尚未找到取而代之的更好經濟形態,因而在可預見的歷史時空內,市場經濟將仍然會是人類的主要經濟形態。因此,當代人類面臨的主要任務也許主要在於如何有效地扼制整個社會日益市場化的態勢,使以禮儀為標誌的道德重新回到人類生活之中,成為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使禮儀重新回到人們的生活,並不是要傳統社會那樣禮儀道德生活與好生活等同起來,一味推崇值得欽佩的生活,而貶低甚至否認值得慾望的生活。傳統社會對好生活理解的最大問題在於,雖然它一般來説肯定好生活是作為整體的人的生活,但它把這種整體生活理解為主要由道德構成的生活,物質生活要麼完全被否定,要麼被看成是無足輕重的。這樣,對一個人應成為什麼樣的人的回答,就成了要成為道德之人;而對一個人應該過什麼樣的生活的回答,就成了要過道德生活。

今天看來,這種理解顯然也是偏狹的。沒有富足的物質生活作為基礎,人們很難普遍地成為真正有道德的,生活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作為整體的好生活。其結果出現的不是普遍有道德的人和有道德的社會,而是道德越來越成為無人信奉的空洞説教,一些有權有勢的人則利用這種道德的虛偽性謀取私利。

正因為如此,傳統社會無法繼承存在下去,最終為現代社會所取代。以市場經濟為基礎的現代社會的最大貢獻是使社會和人們普遍獲得了物質生活的富足,這就為構建一種不同於傳統社會那種不人道的道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構建一種與富足的物質生活相一致同時又能提升整個生活的質量和層次的新禮儀,這種禮儀能克服和防範市場經濟的消極影響,能使人精神充實,精神需要獲得充分滿足。這就是我們提出的禮儀與好生活關係的後現代重構問題。最後,禮儀在好生活中的定位問題。前面已經談及對好生活有三種不同的理解,顯然後現代社會的好生活是那種既是值得慾望的又是值得欽佩的生活,是這兩種生活的有機統一。

後現代的禮儀所代表的是人的整體生活中值得欽佩的方面,這個方面不是否定好生活的值得慾望的方面,而是以之為基礎、為前提的。它是對值得慾望方面的提升和超越。根據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禮儀生活大致相當於人的自我實現需要滿足的層次。這種需要的出現和滿足是以基本需要的滿足為前提的。按照這種理論,重建禮儀與好生活的關係,需要努力解決人們的基本需要的滿足問題。從社會的角度看,重建這種關係既需要大力發展經濟,又需要不斷豐富人們的物質生活。

從歷史的經驗教訓看,這個問題不解決好,不可能使禮儀真正回到人們的生活。當然,在追求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也需要引導人們不侷限於物質需要的滿足,而要同時追求精神的滿足,追求人格的完善。特別是對於社會中的那些比較富足的人羣,更要通過各種途徑(如教育、政策、措施等)推動他們追求禮儀生活,追求作為整體的人的好生活。

現代禮儀論文 篇二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 baihuawen.c n們免不了與人交談。我們也都經歷過交往、交際中的尷尬,如着裝不當、舉止失禮、不會説話,事情雖小,但常常影響我們的形象,使我們不敢與人交談。如果在以後的求職、工作、業務溝通中,這些尷尬依然存在的話,我們又該如何面對呢? 如何使自己的氣質更高雅、形象更出眾;如何使自己充滿自信地出現在同學老師、上級下屬和客户面前;如何使自己得體而又自如的參加會議、出席社交活動?

通過老師在課堂上對儀表、儀容、儀態、服飾、語言、相識、交往、校園、求職應聘等專業禮儀的介紹,幫助了我們提升整體形象,做到舉止優雅大方,更好地展現個人獨特的氣質與魅力。讓我們更多自信、更好形象、相信在未來能讓我們贏得更多求職、升遷、交友、合作的機會!

因為我們深深地懂得,大學生掌握了公關禮儀與形象塑造,就等於手中握有一吧人生成功的鑰匙 現在,我想對這一個學期來得到的收穫和感想,細細地和老師談談。

首先,我覺的談話在公關方面很重要。 談話的表情要自然,語氣和氣親切,表達得體。説話時可適當做些手勢,但動作不要過大,更不要手舞足蹈,不要用手指指人。與人談話時,不宜與對方離得太遠,但也不要離得過近,不要拉拉扯扯,拍拍打打。談話時不要唾沫四濺。

參加別人談話要先打招呼,別人在個別談話,不要湊前旁聽。若有事需與某人説話,應待別人説完。有人與自己主動説話,應樂於交談。第三者參與説話,應以握手、點頭或微笑表示歡迎。發現有人慾與自己談話,可主動詢問。談話中遇有急事需要處理或需要離開,應向談話對方打招呼,表示歉意。

談話現場超過三人時,應不時地與在場的所有人攀談幾句。不要只與一、兩個人説話,不理會在場的其他人。也不要與個別人只談兩個人知道的事而冷落第三者。如所談問題不便讓旁人知道,則應另找場合。

在交際場合,自己講話要給別人發表意見的機會,別人説話,也應適時發表個人看法。要善於聆聽對方談話,不輕易打斷別人的發言。一般不提與談話內容無關的問題。如對方談到一些不便談論的問題,不對此輕易表態,可轉移話題。在相互交談時,應目光注視對方,以示專心。對方發言時,不左顧右盼、心不在焉,或注視別處,顯出不耐煩的樣子,也不要老看手錶,或做出伸懶腰、玩東西等漫不經心的動作。

談話的內容一般不要涉及疾病、死亡等不愉快的事情,不談一些荒誕離奇、聳人聽聞、黃色淫穢的事情。一般不詢問婦女的年齡、婚否,不徑直詢問對方履歷、工資收入、家庭財產、衣飾價格等私人生活方面的問題。與婦女談話不説婦女長的胖、身體壯、保養的好等語。對方不願回答的問題不要追問,不究根問底。對方反感的問題應表示歉意,或立即轉移話題。一般談話不批評長輩、身份高的人員,不譏笑、諷刺他人。

男子一般不參與婦女圈內的議論,也不要與婦女無休止地攀談而引起旁人的反感側目。與婦女談話更要謙讓、謹慎,不與之開玩笑,爭論問題要有節制。

談話中要使用禮貌語言,如:你好、請、謝謝、對不起、打攪了、再見……好嗎?等等。在我國人們相見習慣説“你吃飯了嗎?”“你到哪裏去?”等,有些國家不用這些話,甚至習慣上認為這樣説不禮貌。在西方,一般見面時先説“早安”、“晚安”、“你好”、“身體好嗎?”“最近如何?”“一切都順利嗎?”“好久不見了,你好嗎?”“夫人(丈夫)好嗎?”“孩子們都好嗎?”“最近休假去了嗎?”對新結識的人常問:“你這是第一次來我國嗎?”“到我國來多久了?”“這是你在國外第一次任職嗎?”“你喜歡這裏的氣候嗎?”“你喜歡我們的城市嗎?”分別時常説:“很高興與你相識,希望再有見面的機會。”“再見,祝你週末愉快!”“晚安,請向朋友們致意。”“請代問全家好!”等。

在社交場合,還可談論涉及天氣、新聞、工作、業務等事情。在社交場合中談話,一般不過多糾纏,不高聲辯論,更不能惡語傷人,出言不遜,即便爭吵起來,也不要斥責,不譏諷辱罵,最後還要握手而別。 其次,我感覺公關禮儀對白領一族更為重要。 從事辦公室工作的白領小姐,學會在各種場合扮好自己的形象,不僅僅是為了個人的美麗,也是為了維護公司的整體形象。有關白領小姐儀態有一些不成文的規範,還是注意為好。

先説髮型。

要想扮靚,從頭做起。作為一位幹練的白領小姐,髮型上應力求流暢、簡潔。那些趕時髦的或浪漫或花俏的髮型,還是“忍痛割愛”適可而止好。奇異,花樣百出的罕見髮型和黑色之外的染髮更是不可輕易嘗試。不過,為了調劑單調、沉悶的工作氣氛,髮型或綰或扎或放,倒是可以交替變化使用,不妨使用一些髮帶、髮夾、髮箍之類的花飾品。同時,一些保濕液,髮雕油,順發露,摩絲之類,就可成為你梳理時的得力助手,讓你有效率的做出各種髮型。

再説化粧。

應以輕柔、優雅的淡粧為主,切忌濃粧豔抹。畫眼線、塗口紅也是可以作到恰到好處的畫“龍”點“睛”的,不過,不宜塗過多彩色眼影,口紅不可以塗得太鮮太亮。

第三説服裝。

最好以大方、舒適,便於行動為要。當然,簡樸、利落感並不是每日套裝、窄裙的硬梆梆形象,也不單是千篇一律的制服。身為白領小姐的你,可以讓柔和的線條與幹練的敏鋭感同時出現在你身上。款式上的選擇可以不必過於拘泥,顏色方面則不妨避開死灰、黑色之類,而改選較為鮮明一點的寶藍、翠綠、亮橘、鵝黃。.。.。.等色系,為無色的辦公室增添“色”彩。如果不是下班後有特別的應酬,需要做華麗摩登的打扮,辦公時間則應以套裝或襯衫、裙子的搭配為宜。值得注意的是,你穿着服裝的色彩雖然可以跳眼一點,但不可以把所有的顏色往自己身上堆,打扮得像個調色板,豐盛得像棵聖誕樹,醜化了形象,降低了品味。

最後説舉止。

一個白領小姐的儀容服飾,無論多麼亮麗可人,她的舉止投足稍有閃失,就可使其整體形象“全軍覆沒”,所以必須對行為舉止有所規範。

注意你的化粧風範對白領小姐而言,時常為其他同事所指責的是化粧公開化。有的當眾拿自己的芳容“開涮”,塗脂抹粉(這些都是應該在洗手間裏完成的),有的上洗手間的時間過長,無論是早上剛到辦公室,還是下班前,為了化粧在洗手間花上大半個小時也無所顧忌,這種作法是不合適的。 注意護理頭髮衣領及頭上的頭皮屑有礙觀瞻,應保持勤奮護理頭髮的好習慣,並選擇合適的洗髮精。

注意你的姿態。

在辦公室脱鞋是儀態的大忌,如果穿着暴露足趾的鞋,就要小心注意足趾間的整潔。坐下來不要蹺二郎腿,正確的坐姿應該兩腿併攏,雙腳並立或作相互交錯的傾斜。保持微笑這是最最重要的儀態。行走時不可以額首凹胸,顯得無精打采,最可貴的是昂首闊步,收腹挺胸,以顯示你的自信。

注意打電話的姿勢

最好養成用左手拿話筒的習慣,右手空出來後隨時都可將對方所講的話或重要事項記下來,儘量站着 聽電話,即使採取坐姿,也要伸直上身,如此有助於語調的提高,精神集中,更能展現你高雅的神韻。 總之,公關禮儀是一種學問,我們都應該重視它,並讓它在我們的成長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最後,想對老師説一句,您辛苦了!感謝您,讓我收益匪淺

現代禮儀論文 篇三

我國自古以來都是禮儀之邦。《禮記》有言“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孔子曰:“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而不生,事無禮而不成,國無禮則不寧”,李之秋:“豐而不餘一言,約而不失一辭”。幾千年光輝燦爛的文化,培養了中華人的禮儀之心。文明禮儀無處不在,它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文化修養和道德修養的外在表現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禮儀是中華傳統美德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髓。

“禮儀”一詞,最早見於《詩經》和《禮記》。現代社會“禮儀”一詞有了更加廣泛的含義,其內容包括行禮儀式、禮節及儀式、風俗規定的儀式、行為規範、交往程序、禮賓次序、道德規範等等。社會上對“禮儀”的理解和認識是多層次的,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層次的含義:禮,禮節,禮貌,禮賓,禮俗,禮制。

作為大學生,我們對禮儀的認識包括:

1、個人禮儀

2、交往禮儀

3、生活禮儀

4、出行禮儀

5、求職禮儀。

禮儀作為一種文化,是個人乃至一個民族素質的重要組成,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處理人際關係,用來對他人表達友誼和好感的符號。禮儀可以使一個人變得有道德,可以塑造一個理想的個人形象,可以使一個人的事業成功,也可以使得社會更加安定、文明和和諧。作為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守禮儀,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

學習禮儀首先是個人的需要,因為禮儀是不可缺少的個人素質,人人都學習禮儀,掌握禮儀,自覺執行禮儀規範,就容易溝通感情,使人際交往獲取成功,進而有助於我們所從事得各種事業順利發展並取得成功。所以我們首先來談論個人禮儀對大學生的重要性。個人禮儀包括儀態禮儀,儀容禮儀以及儀表禮儀。儀容禮儀是指人們在社交場合應注意自己的儀容,給人以端莊、大方、整潔的良好形象。儀表禮儀是指着裝要整潔、美觀、得體,並與自身形象、出入場合以及穿着搭配相協調。儀態禮儀是指人們的站姿、坐姿、行姿等方面要優雅合適、自然得體、端莊穩重。我們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自己穿着打扮以及個人儀態,不要沉悶土氣,但也不能妖嬈出位,保持大學生自然端莊的本色,給人留下良好印象,使他人更容易接納我們,方便我們融入羣體,在人際交往獲得成功。

大學生是個龐大的羣體,也是未來社會的主力軍。我們需要融入這個社會,因此交往禮儀也極其重要。交往禮儀包括見面禮儀、名片禮儀、稱謂禮儀以及電話禮儀。在這個信息化的社會,電話禮儀是不容忽視的。大學生因為電話交流不順而疏遠朋友,丟掉面試機會,得罪客户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下面是我在現代禮儀課程中所學習到的電話禮儀。

首先,通話時機選擇:就餐時間不打電話,休息時間(晚10點後,早7點前)不打電話,節假日不打電話。

其次,通話地點選擇:私人通話用私人電話打,不要佔用公司電話。不要在公共場合(電影院、歌劇院)打電話。然後,通話長度的選擇:通話宜短不宜長,最好控制在三分鐘之內。這些選擇可以避免他人的反感,對我們將來的工作造成阻礙。在接通電話是也要注意自我介紹,接電話時自我介紹的模式:錄音電話報電話號碼、公司總機報單位名稱、專用電話報姓名、鈴響2-3聲再接,但響6聲以上最好接後立即表示抱歉、手機斷線地位低的人要回撥,並且説明情況。電話撥錯了,先要聲明錯了,再詢問是否需要提供幫助 不要隨便叫別人代接電話,尤其不要代接有約在先的電話 若代接電話時,先聲明此人不在,再問何人何事、有外人在場,有電話響。先向身邊人示意,接電話後向對方説明不便長談,約時間打回去。接電話的禮儀可以加深對方對我們的好感,建立良好關係。

交往禮儀對我們大學生極其重要,不重視禮儀必然會影響交流的深度和交往的持久性。由於禮儀的缺憾而影響交往是在是因小失大。當你在社會交往中用禮貌的語言與人交談;用文明的舉止與人交往;用得體的文書與人交流,人們一定會感觸到你彬彬有禮的氣度,落落大方的氣質,文明道德的修養,都會平生出幾分敬意。優雅合理的談吐,親切整體的儀容,會是人感到一股温馨的春風吹來一股熱情洋溢周身。

生活禮儀體現於細節之上,需要時時注意,否則造成尷尬的局面。如男女初識,互相握手錶示禮貌。很多男士認為女士矜持,主動伸手試好,豈料女士卻不願意握手,氣氛變得尷尬。若瞭解見面禮儀,就應該知道是女士先伸手握手,以此避免尷尬局面。生活禮儀時時須注意,若自以為是,我行我素,必然授人以把柄,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禮儀是一個人外在美與內在美的有機結合,是一個民族進步的標誌,也是一個公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質的標誌。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常常把禮儀看作是一個民族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體現,把文明禮貌程度作為衡量一個國家和民族是否發達的標誌之一;對個人而言,則是衡量道德水準和有無教養的尺度。一個人以其高雅的儀表風度、完善的語言藝術、良好的個人形象,展示自己的氣質修養,贏得尊重,將是自己生活和事業成功的基矗。

一個知書不達禮,知識水準和道德水準嚴重不協調的學生,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人才。一個優秀人才,不僅應當有高水平的專業知識,還必須有良好的道德品質修養和禮儀修養。良好的禮儀風範,出眾的形象風采,是我們自尊尊人之本,更是我們立足、立業之源。

學好現代禮儀課,正確運用其中禮節,提升我們大學生的素質,改變我們的人生。

現代禮儀論文 篇四

摘要:社交禮儀在當今社會中已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掌握良好的社交禮儀規範對於一個人的工作,生活,交際等各方面的發展都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作為大學生的我們,學習並掌握社交禮儀的意義,目的等方面的知識是非常有必要的。

關鍵詞:社交禮儀;行為規範;關係;大學生

作為一名華夏兒女,我們都知道我國是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歷史文明古國,一直以來文明禮貌傳統代代相傳,因此我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千百年來中國璀璨多樣的傳統文化孕育了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時也在傳承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禮儀體系。

當今,在各種信息文化競相綻放的環境下,禮儀的內涵也變得更加豐富多樣。而能夠嫻熟靈活地掌握禮儀技巧並且得心應手地運用禮儀知識則會對一個人的成功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所謂禮儀就是指人們在各種社會交往中為了互相尊重而約定俗成、共同認可的行為規範和程序,它是禮節和儀式的總稱[1]。社交禮儀是禮儀修養中的一種。

社交禮儀即指人們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所具備的基本素質,交際能力等。隨着社會的發展社交在當今社會人際交往中發揮着愈加重要的作用,通過社交,人們可以溝通心靈,建立深厚友誼,取得支持與幫助;通過社交,人們還可以順利進行信息互通,資源共享。而在大學校園中,我們和朋友、同學、老師們相互交流也是一種社會交往。

社交禮儀的意義主要有四點:

一、社交禮儀是一種道德行為規範。

即社交禮儀是一種約束與規範人的行為舉止的法則。每個人做事的方法方式各有不同,同樣一件事業會因人們的不同處理方法而產生不同的結果。比如進老師辦公室,應該先敲門,得到允許再進入,而不是直接開門進去,這雖然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看似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但這種行為就是一種社交禮儀。而社交禮儀的遵守就要依靠我們每個人自覺地約束與規範,即是一種道德行為的規範。

二、社交禮儀表示對他人的尊重。

這是社交禮儀的直接目的。尊重是社交禮儀的本質。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是每個人的精神需求,在社交禮儀中如果我們自身做到了對他人足夠的尊重,那麼,在給他人帶來愉悦和滿足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增進了彼此之間的友誼,使彼此之間的關係更加和諧融洽,對自己的發展也會有好處。

三、社交禮儀維護社會正常生活秩序。

這是社交禮儀的根本目的。試想一下,如果每個人都不遵循社交禮儀,以為得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想怎麼做就怎麼做,那麼我們的社會將會是一種怎樣的局面,難以想象。如果我們能夠自覺遵守社交禮儀,主動約束自我行為規範,那麼我們的社會才會是如今的這樣有條不紊地向前發展。

四、社交禮儀要求在人際交往、社會交往中遵守。

這是它的履行範圍。雖説社交禮儀很重要,但它一定適用於一定的範圍,而一旦超出了這個範圍將無法適用。比如在家裏穿拖鞋,而在公眾場合穿拖鞋就顯得失禮了。因此,運用社交禮儀一定要分場合分地點,要靈活運用。

社交禮儀的主要目的有四點:

一、交流信息。

交流信息即信息資源共享。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會需要獲取大量的信息以方便我們這樣或那樣的需要。然而,僅憑我們個人直接獲取我們所需的一手信息資源是很繁雜的,也是無法實現的。這時,人際交流就顯得格外重要,而日常生活也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比如某一天要停水停電,相關單位是不會直接告訴你的,我們更多的是通過樓道里的通知或是其他人那裏得知這一消息的,我們會提前接一些水,準備好手電筒或蠟燭以備停水停電,這樣就避免我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措手不及。

二、增進感情。

社會交往是一個人與人相互溝通的過程,它是雙向的,需要雙方都投入其中,因此在社交中投入的時間與精力會為我們的友誼和感情帶來收穫。比如經常與朋友一起休閒娛樂則會增進彼此之間的友誼,使雙方更加了解彼此,相處更加融洽。

三、建立關係。

社交在彼此熟悉的人中會增進感情,而在陌生人之間,很多時候則會促使彼此之間建立關係。比如在很多情況下會建立商業合作、感情姻緣等關係的紐帶。而當關系建立,我們則要注意跟進關係,加強聯繫,以免忘記,以致淡化關係,失去聯繫。

四、充實自我。

在與不同人羣、不同的社會環境接觸的時候,會豐富我們不同方面的經驗,從而豐富我們的人生閲歷與人生情感。

下面介紹幾個社交禮儀的。具體相關禮儀:

一、握手禮

握手禮是在一切交際場合使用最頻繁,適用範圍最廣泛的見面致意禮節。它表示致意、友好、寒暄、道別、祝賀、感謝等多種含義。有時候握手往往比語言更具有親和力,更充滿情感。

握手禮的場合:迎送客人、拜訪告辭、久別重逢、初次見面等。

握手禮的規則:行握手禮是存在先後次序,其次序主要根據握手雙方所處的社會地位、身份、性別等條件來確定。通常是上級在先、長輩在先、女士在先、主人在先,而下級、晚輩、男士、客人應先問候,在對方伸出手後再伸手同他握手,如果兩個人身份、年齡、職務等相仿時,先伸手為禮貌。如果男女初次見面,雙方可以不握手,互相致點頭禮即可。如果一方忽略了握手的先後次序,先伸出了手,那麼另一方應立即回握,以免尷尬。

握手禮的正確姿勢:握手時雙方相距約一步,上身稍前側,伸出右手,四指併攏拇指張開,兩人的手掌與地面垂直相握,持續二至三秒,力量適中,注視對方,微笑或用簡單的語言致意或寒暄。

二、鞠躬禮

鞠躬禮是一種人們用來表示對別人的恭敬的致意禮節。

鞠躬禮的場合:莊嚴或喜慶的儀式、演講、演員謝幕等。

鞠躬禮的方式:一鞠躬,行禮時身體上部向前傾斜15―20度,隨即恢復狀態,只做一次;三鞠躬,行禮時身體上部向下彎約90度,然後恢復原樣,如此連續三次。

鞠躬禮的正確姿勢:行禮者和受禮者互相注目,不得斜視和環視,行禮時不可戴帽,脱帽所用之手應與行禮之邊相反,行禮者在距受禮者兩米左右進行。行禮時,以腰部為軸,頭、肩、上身順勢向前傾約20度至90度,雙手應在上身前傾時自然下垂放兩側,也可交叉相握放在體前,面帶微笑,目光下垂。

三、介紹

介紹時社交場合中互相瞭解的基本方法。通過介紹,可以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以便更好地交流,更好地深入瞭解彼此。

自我介紹:時間應選在對方有時間、心情好、有認識你的興趣的時候。態度要親切、友好、自信。內容包括姓名的全稱、供職單位、負擔的工作。

禮儀就彷彿一張人際交往的明信片。尤其是社會交往,它可以幫助我們規範言談舉止,學會待人接物;塑造良好形象,贏得社會尊重;架設友誼橋樑,通向成功之路。因此禮儀又是一張我們人生的通行證,它能幫助我們獲得成功,從而創造屬於我們自己的幸福與人生。在這個發展迅速,注重人際關係的社會中,社交禮儀無疑成為每個人立足社會的基本前提之一。

作為當代大學生,社交禮儀對我們來説更是至關重要。有利於我們同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交關係,形成和諧美好的氛圍,從而促進我們的心理健康成長。有利於促進我們大學生更好地與社會接觸,鍛鍊心智,增強心理承受力。

總之,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重視禮儀修養,一個人只有擁有良好的禮儀修養,才能更好地展示出自身的氣質,更好地為他人所接受所喜歡,從而塑造更好的自我,實現更有價值的人生。

現代禮儀論文 篇五

語言是雙方信息溝通的橋樑,是雙方思想感情交流的渠道。語言在人際交往中佔據着最基本、最重要的位置。語言作為一種表達方式,能隨着時間、場合、對象的不同,而表達出各種各樣的信息和豐富多彩的思想感情。語言表達出來。説話禮貌的關鍵在於尊重對方和自我謙讓。要做到禮貌説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使用敬語、謙語、雅語

(一)敬語

敬語,亦稱“敬辭”,它與“謙語”相對,是表示尊敬禮貌的詞語。除了禮貌上的必須之外,能多使用敬語,還可體現一個人的文化修養。

1、敬語的運用場合 第一,比較正規的社交場合。 第二,與師長或身份、地位較高的人的交談。第三,與人初次打交道或會見不太熟悉的人。 第四,會議、談判等公務場合等。

2、常用敬語

我們日常使用的“請”字,第二人稱中的“您”字,代詞“閣下”、“尊夫人”、“貴方”等,另外還有一些常用的詞語用法,如初次見面稱“久仰”,很久不見稱“久違”,請人批評稱“請教”,請人原諒稱“包涵”,麻煩別人稱“打擾”,託人辦事稱“拜託”,贊人見解稱“高見”等等。

(二)謙語

謙語亦稱“謙辭”,它是與“敬語”相對,是向人表示謙恭和自謙的一種詞語。謙語最常用的用法是在別人面前謙稱自己和自己的親屬。例如,稱自己為 “愚”、“家嚴、家慈、家兄、家嫂”等。自謙和敬人,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儘管日常生活中謙語使用不多,但其精神無處不在。只要你在日常用語中表現出你的謙虛和懇切,人們自然會尊重你。

(三)雅語

雅語是指一些比較文雅的詞語。雅語常常在一些正規的場合以及一些有長輩和女性在場的情況下,被用來替代那些比較隨便,甚至粗俗的話語。多使用雅語,能體現出一個人的文化素養以及尊重他人的個人素質。在待人接物中,要是你正在招待客人,在端茶時,你應該説:“請用茶”。如果還用點心招待,可以用“請用一些茶點。”假如你先於別人結束用餐,你應該向其他人打招呼説:請大家慢用。“雅語的使用不是機械的、固定的。只要你的言談舉止彬彬有禮,人們就會對你的個人修養留下較深的印象。只要大家注意使用雅語,必然會對形成文明、高尚的社會風氣大有益處,並對我國整體民族素質的提高有所幫助。

二、日常場合應對

(一)與人保持適當距離

説話通常是為了與別人溝通思想,要達到這一目的,首先當然必須注意説話的內容,其次也必須注意説話時聲音的輕重,使對話者能夠聽明白。這樣在説話時必須注意保持與對話者的距離。説話時與人保持適當距離也並非完全出於考慮對方能否聽清自己的説話,另外還存在一個怎樣才更合乎禮貌的問題。從禮儀上説,説話時與對方離得過遠,會使對話者誤認為你不願向他表示友好和親近,這顯然是失禮的。然而如果在較近的距離和人交談,稍有不慎就會把口沫濺在別人臉上,這是最令人討厭的。有些人,因為有湊近和別人交談的習慣,又明知別人顧忌被自己的口沫濺到,於是先知趣地用手掩住自己的口。這樣做形同”交頭接耳“,樣子難看也不夠大方。因此從禮儀角度來講一般保持一兩個人的距離最為適合。這樣做,既讓對方感到有種親切的氣氛,同時又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在常人的主觀感受上,這也是最舒服的。

(二)恰當地稱呼他人

無論是新老朋友,一見面就得稱呼對方。每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人們比較看重自己業已取得的地位。對有頭銜的人稱呼他的頭銜,就是對他莫大的尊重。直呼其名僅適用於關係密切的人之間。你若與有頭銜的人關係非同一般,直呼其名來得更親切,但若是在公眾和社交場合,你還是稱呼他的頭銜會更得體。對於知識界人士,可以直接稱呼其職稱。但是,對於學位,除了博士外,其他學位,就不能作為稱謂來用。

(三)善於言辭的談吐

不管是名流顯貴,還是平民百姓,作為交談的雙方,他們應該是平等的。交談一般選擇大家共同感興趣的話題,但是,有些不該觸及的問題:比方對方的年齡、收入、個人物品的價值、婚姻狀況、宗教信仰,還是不談為好。打聽這些是不禮貌和缺乏教養的表現。

另外電話禮儀在接聽電話時要言語文明、音調適中,更要讓對方能感受到你的微笑。同時,也不要忘記每一個重要的電話都要做詳細的電話記錄。 迎送禮儀當客人來訪時,你應該主動從座位上站起來,引領客人進入會客廳或者公共接待區,併為其送上飲料,如果是在自己的座位上交談,應該注意聲音不要過大,以免影響周圍同事。切記,始終面帶微笑。

名片禮儀遞送名片時應用雙手拇指和食指執名片兩角,讓文字正面朝向對方,接名片時要用雙手。如果接下來與對方談話,不要將名片收起來,應該放在桌子上,並保證不被其他東西壓起來。參加會議時應該在會前或會後交換名片,不要在會中擅自與別人交換名片。介紹禮儀介紹的禮節是行為大方得體。介紹的原則是將級別低的介紹給級別高的;將年輕的介紹給年長的,將未婚的介紹給已婚的,將男性介紹給女性,將本國人介紹給外國人。握手禮儀愉快的握手是堅定有力的,這能體現你的信心和熱情,但不宜太用力且時間不要過長,幾秒鐘即可。如果你的手髒或者很涼或者有水、汗,不宜與人握手,只要主動向對方説明不握手的原因就可以了。女士應該主動與對方握手,同時不要戴手套握手。另外,不要在嚼着口香糖的情況下與別人握手。

現代禮儀論文 篇六

生活,可以説它五彩繽紛,也可以説它像個萬花筒;的確,很多時候人們感受的是生活的複雜,被生活的瑣碎搞得頭昏腦脹,當然我也不能抹去生活為人們打造的快樂。以下是“公關禮儀論文”,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古語有云:“無規矩不成方圓”,生活中每個領域,除了規矩,還有他的規律,更有技巧,像生活中的傳播與溝通便大有文章在裏面,形形色色,各行各業中的每個個體都審視着自己在此過程中動作。第一次以書面文字形式注意到這個生活中的細節的技巧是公關心理學的課堂上,那麼我要談的即使公關學心理學中的傳播與溝通技巧於生活中。

公共關係心理學的研究內容是與公共關係活動中的基本要素密不可分的。公共關係的三大要素即公關主體、公關中介(傳播、溝通),因此公共關係心理學研究的內容相應地就由三個大的方面構成:一是公關主體即社會組織心理,二是公關客體即公眾心理,三是公關中介即傳播、溝通心理。

公關心理學,對於心理學我們是耳熟能詳,那麼異樣就在於“公關”二字;公關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傳播的過程。通過公關活動,使組織與公眾之間緊密聯繫,讓組織走向公眾,讓公眾瞭解、喜歡組織,而這正是通過公關傳播實現的。瞭解公關傳播心理,是為了更好地達到傳播的目的。傳播、溝通心理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1、研究傳播心理的幾種主要範式,包括人本主義傳播論、精神分析傳播論、認知理論傳播論、行為主義傳播論等內容。這些傳播理論對公共關係傳播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2、研究傳受關係與傳播策略,包括傳受者心理互動(傳受者間的功能互動、傳受者間的人格互動)、傳播策略(傳播的一般策略、人際傳播策略、組織傳播策略、大眾傳播策略)等內容。

3、研究對公眾行為的影響與溝通,包括影響公眾心理的常用方法(浸潤法、勸導法、榜樣法)、與公眾溝通的方式(導引式溝通、疏浚式溝通)等內容。

4、研究不同傳播類型的心理基礎,包括人際傳播心理(人際傳播的含義與特點、人際傳播中傳受者間的心理關係、組織形象的人際傳播心理技巧)、組織傳播心理(組織傳播的含義與特點、組織傳播中傳受者間的心理關係、組織形象的組織傳播心理技巧)、大眾傳播心理(大眾傳播的含義與特點、大眾傳播中傳受者間的心理互動、組織形象的大眾傳播心理技巧)等內容。

普通心理學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公共關係心理學就是普通心理學主幹上派生出的眾多分支之一,是心理學理論在公共關係實踐中的運用。

公共關係心理學與普通心理學的異同在於:

第一,普通心理學側重於研究人的內在心理活動,而公共關係心理學則注重考察人的心理與行為之間的關係;

第二,普通心理學側重於研究人的心理活動的一般規律,而公共關係心理學則從公共關係活動的特定情境出發,考察處在這一狀態中的人們特殊的心理活動及其規律;

第三,普通心理學主要研究自然的、未經修飾的刺激環境所引起的(人的)心理反應及心理反應過程,而公共關係心理學則重點研究人們因公共關係活動而產生的心理反應和心理定勢,以及公共的心理活動與組織目標實現之間的關係。

總之,公共關係心理學派生於普通心理學,並以普通心理學(尤其是社會心理學)作為自己的理論基礎。

其實簡單的談這些囊括性的概念對於學習過一門課程的闡述貌似是很不負責任的,那麼我就從一個案例談談生活中的傳播與溝通吧!

案例:

小王從北京到重慶玩,他想到解放碑去玩但不知道怎麼乘車,於是他就隨便上了一輛公交車。上車之後小王便拿出地圖來看,但他發現看不懂。他就問售票員“這車是去解放碑的嗎?”售票員剪着指甲漫不經心的説“你坐的是反方向的,拿着地圖都看不懂,還看什麼看”旁邊的大爺看不下去了説“你到下一站轉乘xx路就到了”大爺又加了一句“現在的年輕人沒一個是有教養的。”這時旁邊的一個年輕女孩説話了“大爺,你不能這樣説啊,這只是少數”這個穿着吊帶染着黃色頭髮的女孩又説“向您這樣看上去慈祥的老大爺,其實肚子裏全是壞水。”這是一中年大姐説“你是怎麼這麼沒禮貌,父母是怎麼教育你的,像你這樣的估計父母也管不了你,打扮的像個雞。”

首先,我們看得出這是生活中常見得不得了的現象,其次是乘務員的態度,從心理學上講,人們對於自己熟悉且可以做主相關讓別人決定的地方有一種特別的“主人翁”的感覺,於是便有了他那漫不經心傷人於無形的答話言語,接下來是老大爺的好心答話與無心的抱怨,結果沒有顧及公共場合的因素,忘記了此時公車上的其他人也在關注這裏發生的簡短對話,而此時關注的人都有一種視如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感覺,當然除了麻煩以外;接下來是一連串的因為説話沒有顧慮周圍而引起的言語爭吵。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我們的千年文明語言漢語上,不僅有咬文嚼字而且存在着很明顯的字眼與字義的確區別,不同的語句因場合的不同而意思不同,效果易不同,這便是生活中交流技巧與信息傳播技巧的應用體現。

其實在網上看到這個案例的時候下面還有一些評論,從評論上我貌似看出這是上學期公關心理學期末論文的寫作材料;我想互聯網也算是也是傳播與溝通的渠道之一吧,當然作為應付學了一學期的課程的作業貌似可恥了一點,既然都想到網上求助了那就沒有理由在網上説老師了,不過這大概也説明老師與學生之間溝通存在問題,老師每次來只是上課,經書自己的備課準備的內容,忽視了下面學生的個體感受,於是學生不關注老師的課程內容,導致最後期末時候的一些誤解,因缺乏交流存在的,我個人覺得像課堂這樣的場合對於傳播與溝通應該是加強互動,即,老師的案例不再是以PPT上寫出來,兒時讓學生表演出來等,這樣加強了溝通與知識的傳播,而且也會使大家印象深刻。

一上是我本學期學了公關心理學課程後對本課程的認識與瞭解的以點代面的描述,就我感興趣的部分;來總結這門課程,其次還有對這個課程上的一點意見因為與我的興趣內容聯繫也寫在上面了。言辭贅述了些,請老師諒解!

職場禮儀論文 篇七

新人入職,你是否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職場禮儀?工作幾年,你是否瞭解職場禮儀的潛規則?職場禮儀如同戀愛,做過火了會惹人“厭”,離遠了又顯得冷漠失禮,它是人際關係的紐帶,是辦公室文化的體現,更是個人素質的完美展現。

我們可以發現,越是處於社會上層,便越需要禮儀,國際知名品牌比小品牌的需求度高,歐美外資企業普遍比國內企業的需求度高,企業領導比員工的需求度高,等等。

因此,如何掌握職場禮儀並適度應用,已成為所有職場人士十分關心的話題。

一、職場禮儀簡介

(一)什麼是職場禮儀職場禮儀是指人們在職業場所中應當遵循的一系列禮儀規範。

瞭解、掌握並恰當地應用職場禮儀,將使一個人的職業形象大為提高。

職業形象包括內在的和外在的兩種主要因素,而每一個職場人都需要樹立塑造並維護自我職業形象的意識。

要弄清職場禮儀與社交禮儀的本質區別,職場禮儀沒有性別之分。

比如,為女性開門這樣的“紳士風度”在工作場合是不必要的,這樣做甚至有可能冒犯了對方。

請記住:工作場所,男女平等。

將體諒和尊重別人當作自己的指導原則。

儘管這是顯而易見的,但在工作場所卻常常被忽視了。

(三)作用瞭解、掌握並恰當地應用職場禮儀有助於完善和維護職場人的職業形象,會使你在工作中左右逢源,使你的事業蒸蒸日上,做一個成功職業人。

成功的職業生涯並不意味着你要才華橫溢,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你要有一定的職場技巧,用一種恰當合理方式與人溝通和交流,這樣你才能在職場中贏得別人的尊重,才能在職場中獲勝。

二、基本禮儀

(一)握手握手是人與人的身體接觸,能夠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當與某人握手感覺不舒服時,我們常常會聯想到那個人消極的性格特徵。

強有力的握手、眼睛直視對方將會搭起積極交流的舞台。

(二)微笑職場人際關係與心理溝通中最簡單、但卻很有效的溝通技巧那就是微笑。

微笑是一種極具感染力的交際語言,不但能很快縮短你和他人的距離,並且還能傳情達意。

當然,微笑看似簡單,但也需要講究一定的技巧。

首先,在與人交往與溝通中,要笑得自然。

微笑是美好心靈的外觀,微笑需要發自內心才能笑得自然,笑得親切,笑得美好、得體。

切記不能為笑而笑,沒笑裝笑。

其次,與人交往溝通時要笑得真誠。

得體的穿着可以體現出一個現代文明人良好的修養和獨到的品位。

作為一個成功的職場人,必須掌握如下職業着裝的基本原則:

1、場合原則: 衣着要與場合協調。與顧客會談、參加正式會議等,衣着應莊重考究;而在朋友聚會、郊遊等場合,着裝應輕便舒適。試想一下,如果大家都穿便裝,你卻穿禮服就有欠輕鬆;同樣的,如果以便裝出席正式宴會,不但是對宴會主人的不尊重,也會令自己頗覺尷尬。

2、地點原則: 在自己家裏接待客人,可以穿着舒適但整潔的休閒服;如果是去公司或單位拜訪,穿職業套裝會顯得專業;外出時要顧及當地的傳統和風俗習慣

3、整潔平整: 服裝並非一定要高檔華貴,但須保持清潔,並熨燙平整,穿起來就能大方得體,顯得精神煥發。整潔並不完全為了自己,更是尊重他人的需要,這是良好儀態的第一要務。

(四)儀態

1、站姿: 古人云:站如鬆。

聯繫現代職場的世界,倒也不必站的那麼嚴肅!男士則主要體現出陽剛之美,抬頭挺胸,雙腳大約與肩膀同寬站立,重心自然落於腳中間,肩膀放鬆。

女士則體現出柔和和輕盈,丁字步站立。

2、交談: 談話時,要面對對方,保持一定的距離。

儘量保持身體的挺直,不可歪斜。

依靠着牆壁、桌椅而站;雙腿分開的距離過大、交叉,都是不雅觀和失禮的行為。

手中也不要玩弄物品,那樣顯的心不在焉,是不禮貌的行為。

3、坐姿: 入坐要輕而穩,女士着裙裝要先輕攏裙襬,而後入坐。

雙肩平正放鬆,兩臂自然彎曲放在膝上,也可放在椅子或沙發扶手上。

雙膝自然併攏,雙腿正放或側放。

至少坐滿椅子的2/3,脊背輕靠椅背。

起立時,右腳向後收半步而後起立。

4、行走: 靠道路的右側行走,遇到同事、主管要主動問好。在行走的過程中,應避免吸煙、吃東西、吹口哨、整理衣服等行為。

上下樓梯時,應尊者、女士先行。多人行走時,注意不要因並排行走而佔據路面。

5、遞接物品: 遞接物品是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常見的舉止動作,但這一小小的動作往往卻能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遞接物品的基本原則是舉止要尊重他人。如雙手遞物或接物就體現出對對方的尊重。而如果在特定場合下或東西太小不必用雙手時,一般要求用右手遞接物品。

6、目光與人交往是,少不了目光接觸。正確的運用目光,可以塑造專業形象。根據交流對象與你的關係的親疏、距離的遠近來選擇目光停留或注視的區域。

(五)交談

1、交談時的面部表情和動作: 在與同事或上司談話時眼睛要注視對方談話時間的2/3。並且要注意注視的部位。若注視額頭上,屬於公務型注視,不太重要的事情和時間也不太長的情況下;注視眼睛上,屬於關注型注視;注視睛睛至脣部,屬於社交型注視;注視眼睛到胸部,屬於親密型注視。所以對不同的情況要注視對方的不同的部位。

不能斜視和俯視。要學會微笑,微笑很重要。保持微笑,可以自己在大家的心中留下好的印象;也可以使自己感到自信。當談話者超過三人時,應不時同其他所有的人都談上幾句話。談話最重要的一點話題要適宜,當選擇的話題過於專業,或不被眾人感興趣應立即止住,而不宜我行我素,當有人出面反駁自己時,不要惱羞成怒,而應心平氣和地與之討論。

在自己講話的同時也要善於聆聽。談話中不可能總處在“説”的位置上,只有善於聆聽,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的雙向交流。聽別人談話就要讓別人把話講完,不要在別人講得正起勁的時候,突然去打斷。要掌握好告辭的最佳時機。一般性拜訪,時間不宜太長,也不宜太匆忙。一般以半小時到一小時為宜。若是事務、公務性拜訪,則可視需要決定時間的長短。客人提出告辭的時間,最好是與主人的一個交談高潮之後,告辭時應對主人及家人的款待表示感謝。如果主人家有長輩,應向長輩告辭。

三、禮儀常識 (一)同事相處的禮儀真誠合作。

接待單位各部門的工作人員都要有團隊精神,真誠合作,相互儘可能提供方便,共同做好接待客人的工作。

寬以待人。

在工作中,對同事要寬容友善,不要抓住一點糾纏不休,要明瞭“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的道理。

公平競爭。

不在競爭中玩小聰明,公平、公開競爭才能使人心服口服,應憑真本領取得競爭勝利。

主動打招呼。

每天進出辦公室要與同事打招呼;不要叫對方小名、綽號,也不要稱兄道弟或以肉麻的話稱呼別人。

誠實守信。

對同事交辦的事要認真辦妥,遵守誠信。

現代禮儀論文 篇八

【摘要】

現代禮儀教育對大學生高尚的精神及文化境界有着良好的塑造作用,能夠提高大學生的個人素質。現代禮儀教育是當代大學生適應現代信息社會的需要,同時加強禮儀教育有利於構建和諧校園,所以現代禮儀教育對當代大學生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

現代禮儀;大學生;作用。

人類在長時間在社會交往中形成的一同遵守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就是禮儀,禮儀具備如下特點:承傳性、規範性、差異性、可操作性以及時代發展性,其有着豐富的內涵。現代禮儀有着多方面的作用,對社會組織和個人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當代大學生現代禮儀教育的必要性

(一)當代大學生適應現代信息社會的需要

由於當代社會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溝通交流的方式及技術都在日漸改變,特別是人們的交往範圍從人際溝通已經逐漸擴展為公眾溝通,面對面的近距離溝通也演變為遠程溝通,從慢節奏、低頻率的溝通轉變成快節奏、高頻率的溝通。現代信息社會的人際溝通變化對大學生現代禮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當代大學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的需要

一個優秀的大學生,如果其道德水準同其知識水平不協調,那就不是一個真正優秀的人才。很多高校現在存在如下現象:學生享有的為高層次教育,但是大學生的實際行為並不能夠達到基本道德水平,其原因同現代禮儀教育的缺少有着部分關係。全面系統的對大學生進行現代禮儀教育,讓大學生可以掌握現代人際交往的基本行為準則,既能夠使大學生的禮儀知識得以豐富,還能夠掌握同社會主義道德要求相符合的禮儀規範,認識到根據禮儀規範在實際生活中將自己的行為表現出來,同時能夠有機的將內在的道德品質同外在的禮儀形式統一起來,真正變成道德素養較高的現代文明人。

(三)當代大學生提高心理素質的需要

從古至今,君子一直將禮儀作為其修身養性之道。同時良好的性情修養本身就展現了一種良好的心理,將客觀成熟的心態、較強的自我調適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展現出來,可以將自己的位置擺正,同時將其作為出發點對其行為進行有效的規範,將其良好的自我意識展現出來。在學習和生活中,因為部分大學生欠缺禮儀修養,再加上學生青年氣盛,通常不能夠將自己的情緒控制好,現代禮儀卻可以很好的彌補這個不足,將大學生的自控力逐漸培養起來。

(四)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需要

作為和諧校園重要構成部分的大學生也是和諧校園構建的參與者。但是大學生心理健康及人際交往作為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內容,有助於校園和諧的穩定。這要求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同時將人際交往的促進工作作為和諧校園構建的重要工作。大學生現在正是其成長及發展的重要時期,必定會遭遇很多壓力及煩惱,大學生在心理上能否達到健康和諧狀態,對和諧校園的構建有着極其重要的影響。所謂和諧校園是整個校園的同學、師生、教師之間、管理者之間皆都能實現和諧的狀態,對構建和諧校園來説,人際交往的和諧也具備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現代禮儀對大學生的重要作用

(一)提升大學生的審美素質

現代禮儀課程中的儀容知識,讓學生能夠對自己的髮型、髮質加以瞭解,學會怎樣健康的護理肌膚,對化粧的基本禮儀和技巧加以掌握,使學生對美加以瞭解,不斷將學生的審美層次提升。學習儀表禮儀知識,讓學生能夠以自身條件為依據來選擇、搭配並正確使用服飾,知道在不一樣的場合穿着合適的衣服,在不同的環境佩戴得體的首飾,讓大學生將正確的審美觀樹立起來,引導學生不盲目的追趕潮流。學習儀態禮儀,特別是憑藉形體訓練,能夠幫助學生將自身良好的形體和表情儀態培養起來,將大學生的審美水平提高,把大學生的人格魅力完美的塑造起來。

(二)培養和提升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幫助學生將良好的人際網絡構建起來。現代禮儀課程會介紹社交禮儀知識,讓學生能夠更加懂得人際交往中的基本禮儀及法則,學會對他鄉異地的風情民俗加以尊重,在人際交往中學會不觸犯別人的禁忌,學會在複雜的人際交往怎樣得到別人對自己的尊重、信任及肯定,將自身良好的人際關係網絡建立起來,將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不斷提高。

(三)憑藉學習現代禮儀知識,樹立優雅的大學生形象

對日常生活中大學生的良好習慣加以培養,對其言行舉止加以規範,將充滿活力、健康、舉止優雅的當代大學生新形象樹立起來。現代禮儀課程有着豐富的內容,既關係到其生活中的各個方面,有關係到其各種生活、工作場景中的禮儀。但是禮儀教育不僅僅為簡單的知識教育,其具備鮮明的操作性及實踐性。針對具體的禮儀規範,既需要對其加以瞭解,又要重視實踐操作。在教授現代禮儀課程過程中,憑藉各種場景或案例教學的模擬,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出來,讓學生直接身臨其境的感受到良好的生活習慣帶給他人的快樂,對良好行為規範、言行舉止的感受既表現了大學生的高素質,又影響了學生們日後的生活和工作。再憑藉課堂課後同學、老師之間全過程的相互監督,讓學生將良好的生活習慣及得體的行為舉止逐漸養成,將自身修養不斷提高,將健康和充滿活力的大學生形象樹立起來。

當今社會提倡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繼承並將“禮儀之邦”的道德風範發揚光大,現代禮儀顯得至關重要,其在現代文明社會中有着極其重要的地位,將一個民族的道德文化和精神風貌展現了出來。同時養成當代大學生禮儀習慣,提升禮儀素養,只是憑藉學校的力量是遠遠不足的,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夠形成的。這需要獲得學生、家庭及社會的大力配合,需要堅持道德禮儀的教育,不斷進行禮儀實踐鍛鍊。當代大學生的現代禮儀教育若想獲得良好效果,就需要學生、學校、家庭、社會的互相配合和支持。

現代禮儀論文 篇九

一、朱熹《家禮》的概述

朱子在對《祭儀》進行考訂的基礎上撰寫了《家禮》這本書。《家禮》是朱熹在因母親去世而丁憂在家時編著的。清朝的王懋竑認為《家禮》是後人假借文公之名作的偽書,不是朱熹所作,引發了後世對《家禮》真偽的論辯。這是因為《家禮》本就是一本還未編撰成熟的書,還沒完稿的時候就被盜走,在後人為死去的朱熹舉辦喪禮的時候才又出現在人前。眾所周知,北宋建立之前是一個非常混亂的時代。由於五代十國漫長的戰亂,家族傳承觀念受到戰亂衝擊已十分淡薄,至北宋中期,受當時社會風氣的影響,朱熹認為當時還存在的禮經“皆已不宜於世”,雖然有很多人斟酌古今禮儀的變化,變更出一種與庶人百姓更為貼近的新的禮法,但都是“或詳或略,無所折中,至或遺其本而務其末,緩於實而急於文”。既然“有志好禮之士”[1]都不能列舉闡述出禮儀的精髓要點,那麼貧窮的百姓有可能終身都不能觸及禮的邊緣,所以朱熹編寫了《家禮》一書,使“禮”接近庶民生活實際,能夠普及於社會。《家禮》也有了“庶人禮書”的名頭。

二、朱熹《家禮》中禮儀規範所藴含的傳統禮儀教育觀念

(一)“養成”的觀念。朱熹把生活中會遇到的事,遇到這些事時該説的話,都詳盡地寫在了《家禮》這本書中,除了冠、昏、喪、祭人生大事的四大類禮儀,還有日常瑣碎的居家禮儀。本就是為了精簡古禮而作的書,還要記錄如此瑣碎的日常禮儀,其重要性一覽無遺。《家禮序》提到“有家日用之常,禮固不可以一日而不修”,朱熹獨創“通禮”這一類禮儀,涉及的都是日常居家的禮儀儀節,並將其放在了篇首的位置,可見朱子對日常禮儀的重視。“通禮”對日常行為活動的禮儀規範進行如此詳盡的敍述,目的是想要人們日常的一舉一動都符合禮儀規範,把禮儀教育貫穿於人們的舉手投足之間,進而養成人們的禮儀意識。這也等同於習慣的養成一樣,當禮儀成為人們説話做事的習慣,也就不會再被遺忘。而對這些禮儀的提煉、刪減、融合,將禮儀掰碎了揉進日常行為中,也是為了便於普通百姓學習禮儀,在底層民眾中間施行禮儀。去掉一些繁文縟節,使禮儀更貼近生活實際,更讓人能夠接受,並一直堅持依照這些禮儀規範去做,在日常生活中讓禮儀慢慢地成為習慣,建立起良好的社會風氣。

(二)“敬”的觀念。禮,起源於人們對大自然的敬畏、對祖先的敬畏,《辭海》將“禮”的本意解釋為“敬神”。在《家禮》中,“敬”的思想也貫穿於整部書的始終。首先,在《家禮序》中朱熹就寫下了“大抵謹名分、崇愛敬以為之本”[1]這樣的話,告訴了讀者《家禮》的中心思想就是“愛敬”,“愛敬”就是整本書通篇所有禮儀規範背後的實質。其次,作為在五大類禮儀中都出現過的重要角色——“祠堂”,它也是“敬”的一種物質化的呈現。朱熹的批註明確地解釋了他把“祠堂”這一部分內容放在篇首的用意,並揭示了報本反始之“誠心”,尊祖敬宗之“敬意”才是禮之根本:“今以報本反始之心,尊祖敬宗之意,實有家名分之首,所以開業傳世之本也”[1]。朱熹在冠、昏、喪、祭這四大禮儀儀式流程中,都會在特定的時間裏用到“祠堂”,並對人們在“祠堂”裏的舉動都制定了嚴格的規則。“祠堂”是祭祀先祖的地方,朱熹對人們在“祠堂”裏活動的種種規則制度的闡述,將人們對祖先的敬畏之心表現得淋漓盡致,渲染了強烈的“敬”的氛圍。

三、朱熹《家禮》對現代禮儀教育的價值與啟示

(一)《家禮》對現代禮儀教育的價值。儒家思想傳統家庭禮儀教育尊崇的是“修身齊家”。《家禮》就可以代表這一思想,書中的種種禮儀規範,都是在塑造一個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和睦的美好家風。華夏民族幾千年傳承下來的愛敬之風,就是家庭禮儀教育的精神饋贈。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家庭的穩定和諧與國家的穩定和諧相輔相成,正是家禮文化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吸取傳統家庭禮儀教育正面的經驗,有利於建立更完善的現代禮儀教育事業體系,更有效地提高全民的禮儀素養。

(二)《家禮》對現代禮儀教育的啟示。

1、使禮儀教育行之有據。朱熹撰寫的《家禮》,是在司馬光寫的《司馬氏書儀》的基礎上刪減改良而來,是貼近朱熹所生活的時代的,既符合傳統,又可行、可用的禮。《家禮》一出世,就廣為流傳,成為當時社會婚喪嫁娶、舉止行為的依據。《家禮》的各類禮儀規範極為詳細,但凡列舉堂屋器服的制度,出入進退的禮節,周旋升降的儀節,還有不同人際關係之間的稱呼,文書往來的程序形式等都有具體的規範。“禮”之所以為“禮”,是從日常平凡的一舉一動、一節一儀中體現出來的,只有在一系列具體禮儀規範的約束和引導下,禮儀教育才能真正的行之有據。

2、禮儀教育要融入情感。“凡禮有本有文”,“本”是指禮的本質、內在精神,“文”是指禮的外在表現形式。朱熹認為“禮”的本質是教人“愛敬”,而冠昏喪祭的各種禮儀章法是“禮”的表現形式。古人談論禮時,非常重視禮的內在價值,因此禮儀教育應該在強調“文”的同時更加註重“本”,也就是在禮儀教育中更注重情感的投入。禮本是適應人生情感的需要而設立的,也會隨着世間人情的變化而變化,司馬遷覺得應該“緣人情而制禮”,朱子也説“先王制禮,本緣人情吉凶之際,其變有漸”。《家禮》一書,也充滿了對於世間人情的體貼和兼顧。

3、禮儀教育要從小抓起。《家禮》對於禮儀的養成教育觀念可以證實就個人的成長經歷而言,禮儀教育應該從幼兒時期開始。幼兒時期是智力早期開發的重要階段,是瞭解社會,學習各種行為要求的最佳時期,更是良好的禮儀行為習慣的最佳養成時期。在日本和韓國,禮儀教育從小開始,已經形成了濃厚的社會風氣。這些國家的小朋友,在幼兒園的時候不像在中國,學習認字、算術甚至英語,課餘時間還要學習音樂舞蹈等特長,他們學習的是一些基本的禮儀規範:對人微笑的禮貌、如何鞠躬、耐心傾聽日韓在禮儀教育上的成果證明這種教育方式是正確的,值得在中國的禮儀教育中借鑑,讓中國人從小就開始學習禮儀,把禮儀刻進骨子裏去。

四、結語

《家禮》一書只是中國幾千年傳統禮儀文化的一角,本文從《家禮》出發,只不過是想要證明傳統禮儀並不全是糟粕,它的精華對快速發展的當代社會還是有一定的價值的。《家禮》是朱熹為了適應時代發展而寫,朱熹可以根據當時社會的現狀改良古禮,現代人也就可以將傳統禮儀作出適當的改動,使其可以適應現代的禮儀教育。而現代的禮儀教育也可以借鑑古禮,使禮儀教育體系更加完善。本文提出的建議簡單來説就是將禮儀規範更加詳細化,使人們的行為舉止能夠有據可依,並且將細化的禮儀規範運用到生活的點滴,不管是家庭還是學校,要在人成長階段的幼年時期就開始進行禮儀教育,養成知禮守禮的中國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dvv5r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