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企業社會責任感論文【精品多篇】

企業社會責任感論文【精品多篇】

企業社會責任感論文【精品多篇】

企業社會責任感論文 篇一

談企業文化與企業員工的社會責任感

摘 要:企業文化是在長期的生產經營中形成的特定的觀念系統,對企業員工的個體和羣體具有約束和導向功能,能夠激發員工的內在動力,影響員工的價值取向,增強員工的社會責任感,從而最終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企業文化;社會責任感;核心競爭力;思政工作

一、企業文化的含義和內容

企業文化的形成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經歷了風風雨雨逐步形成了獨特的精神能量和價值觀念,人們對企業文化有着不同的理解。《辭海》對企業文化的定義是“企業生產經營實踐中形成的具有本企業特徵的一種基本精神和凝聚力,以及為全體員工所認同並遵循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

由三個層次構成:(1)表面層的物質文化,包括廠容、廠貌、產品造型、產品質量等。(2)中間層的制度文化,包括管理體制、人際關係以及各項規章制度和紀律等。(3)核心層的精神文化,包括經營理念、行為規範、價值觀念、社會責任等,被稱為‘企業精神’。”[1]

從這個定義來看,企業文化的要素應該包含價值觀念、經營理念和行為規範等,由此可見,企業文化對企業員工來説,不僅具有精神層面的導向作用,而且具有行為層面的約束作用,能夠對員工的思想意識形態產生一定的影響。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而且逐漸深入的,員工在工作時能夠時刻體會到企業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在處處充滿企業文化的氛圍中體會到企業的核心精神和人文價值。如果在企業精神中充分體現其社會責任,將在無形中增強員工的社會責任感,使員工以更強的主人翁精神為企業的發展盡心盡力、出謀劃策,從而能夠有效地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和核心競爭力。

二、企業文化的功能與員工的社會責任感

企業文化是在長期的生產經營中形成的特定的觀念系統,企業依賴企業文化整合內部力量和資源,形成企業競爭優勢,實現戰略目標[2]。而社會責任感是在一個特定的社會裏,每個人在心裏和感覺上對其他人的倫理關懷和義務,主要體現在:堅持道德上正確的主張、堅持實踐正義原則、願為他人作出奉獻和犧牲[3]。本文從企業文化的功能着手,分析其在增強員工的社會責任感方面所起的作用,以及對最終如何達到推動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目標。

(一)企業文化對員工的羣體行為具有導向功能。

企業的經營理念和企業發展的戰略目標在企業文化中都有所體現,如果獲得員工羣體的認同,將對其行為產生引導作用。而企業的戰略目標必然包含企業的社會責任,這種社會責任也必然是廣大企業員工共同的責任。優秀的企業能夠利用其良好的企業文化,引導員工的羣體目標與企業的發展目標和方向相一致。目標和方向與企業一致,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都會不斷增強,併產生強大的正能量,堅持實踐正義原則。

(二)企業文化對員工的個體行為具有約束功能。

從人文角度對企業的規章制度、行為規範闡釋,是企業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在企業的各種制度、規範的冰冷麪孔之後,對企業員工形成非正式的、不成文的約束,充分發揮員工的自我意識作用並增強自我約束能力,成為員工思想意識形態和行為規範的一部分,對員工的個體行為產生約束力。在當前社會責任制度部分缺失的大環境下,企業文化中的規章制度成為社會責任制度的有效補充,完成了社會責任在企業生產範圍內的具體實踐,而企業職工的社會責任感也在實踐中不斷地增強。

(三)企業文化對員工的內在動力具有激勵功能。

企業的終極目標之一是經濟利益最大化,這與員工個人利益的基本需求也是一致的。雖然我們不能僅僅追求物質利益,但是,通過改善員工的工作環境、制定合理、公平的獎勵制度等方式適當地給予其整體福利,增強其公平感,就能夠有效地激勵員工,使其充分發揮內在動力,在追究經濟利益最大化的同時,達到非經濟利益最大化。在這種激勵之下,員工更能夠產生社會責任感,願意為他人付出和奉獻,甚至做出一定的犧牲。

(四)企業文化對員工的價值取向具有凝聚功能。

作為企業文化核心層的企業精神,反映了企業的價值觀念和價值取向。企業文化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不僅充分體現在員工的個人利息上,更能增強員工的歸屬感和榮譽感。優秀的企業文化,在價值取向上有着更高層次的追求,在精神層面應當能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聚集到企業中,為企業的發展做出貢獻。具有共同價值取向的員工羣體,更能夠齊心合力、堅定自己的目標和企業的目標,堅持道德上正確的主張,擔當起應有的社會責任。

三、員工的社會責任感是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主要動力

[2]張開雲,葉為真。企業文化再認識―――內涵、功能及與企業競爭力的關係[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7(2):117-118。

[3]百度百科。社會責任感[EB/OL]。[2013-11-20].

如何寫企業倫理社會責任論文 篇二

各位董事,員工們:

本人是俱樂部總經理。首先感謝董事會對我的信任和支持,在你們的培養和領導下,我將帶領全體員工進入一個嶄新的“舞台”。在今後的工作中將完成公司所制定的各項經營、管理指標,提高公司的服務質量、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也為員工增加收入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為此,我必須不斷努力報答大家對我的厚愛。

現在,我向大家做述職報告:

一、工作職責

俱樂部正值開業,我們現處在一個買方市場的大氣候下,面臨很多優秀的同行等諸方面因素,競爭激烈可想而知。想要脱穎而出,全體員工必須共同努力。在行為上嚴格履行公司制定的章程。在工作中發揮自身的特長加強營銷,細化服務。讓來到我們公司的上帝感覺是享受文化和消費文化,從而提高整體盈利能力為俱樂部的基本經營方針。

作為我,嚴格按照董事會的授權與經營管理範圍,帶領員工隊伍圍繞董事會下達的工作計劃指標和公司發展的實際需要,始終堅持以客人為根本,以市場為導向,以規章為支撐,積極謀劃公司的營銷策略與發展藍圖。當好上級“配角”、演好公司“主角”。

俱樂部在經營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措施來保證經營狀況良好和持續增長。

1、注重企業文化建設,提倡“誠信、情感、責任和程序”八字管理理念,引導廣大員工“以公司為家,共同發展”。

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是公司發展的源泉和根本動力,只有公司全體員工把聰明才智充分發揮出來,並應用到公司管理與工作中去,公司才能壯大發展;也只有公司提供寬鬆敞亮的舞台,你們的人生價值才能夠得以施展和實現。因此,我們要依靠員工促進公司發展,就要培育先進的企業文化,引導員工把“誠信、情感、責任和程序”貫穿於整體工作中,發揮才智、敬業愛崗、求真務實、規範操作,通過宣傳、培訓以及制度建設,強化管理,促進各部門齊心協力來發展這個大家庭,為公司樹立良好的聲譽,為公司的長足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2、主持制定和完善公司各項規章制度,完善考核辦法及薪酬制度,建立健全內部組織系統,協調各部門關係,建立內部合理而有效的運行機制。激發公司內在活力,調動員工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

為使俱樂部的日常運作逐步納入到工作有計劃、有指導、有跟蹤、有總結的管理系統中去,有效地將計劃性工作和應急性工作密切結合起來,建立明確的工作目標,要求各部門建立計劃性的工作制度,通過每日、每月總結、計劃,對各項工作有計劃、有落實,按計劃步驟予以實施。建立每月工作彙報制度,通過對工作的完成情況,對各部門負責人予以考評。俱樂部成立之初,各項制度未健全完善,制度的完善及各項工作程序的確立需在長期大量的實踐中方能逐步完成。因此,制度的建立也是一項長期複雜的工作。現俱樂部各項崗位程序及流程已初步制定,將在以後的工作總結中並進一步完善。

俱樂部管理的規範化、制度化建設是公司發展的基礎,公司管理層開業初即對公司整體規範與標準作出明確規定,相繼出台了相關程序化、規範化的管理文件。在目標考核方面,一方面按照已出台的考核實施辦法進行考核,另一方面每月月底召開上月工作總結會,針對制定的工作計劃,總結,提出需解決的問題,使各項工作落實到人,也以此作為對各部門考核的依據。

3、加強民主管理,處理好部門間的投訴和申訴:

以真誠和友誼建立良好的同事關係和社會關係,風雨同舟。一是從各部門在工作中遇到的“難點”、“疑點”入手,深入實際地解決好公司經營管理與發展等重大問題,做好領導幹部管理問題以及有關員工切身利益方面的工作。二是注重維護公司管理層的團結。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材;大海之水,非一流之歸。團結班子成員,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坦誠相待、合作共事、齊心協力幹事業的良好氛圍,做到目標一致、職責互補、榮譽共享,重大問題、重大事項都能事前溝通。會前通氣,充分聽取意見,集思廣益,發揮整體合力,改進工作,促進發展。

4、市 場的變化與公司的發展息息相關,研究並掌握夜場的變化和發展情況,適時提出階段性工作重點並指揮實施:

從長遠着眼,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紮實開展管理調研工作。作為公司總經理,不但要具備這個崗位所需要的一切素質,還要把握各方面的信息,保持對事物發展規律的敏鋭感覺,使思想觀念與時俱進,把理論知識、行業規律與公司管理實際相結合,才能領導公司不被激烈的市場競爭所淘汰。開展好財務監督、工作監督和效能監察。把長線工作與短期的具體工作相結合,深入分析公司管理、人事管理、標準化程序貫徹等工作的不足。

5、高度重視公司營銷工作,要樹立起旺場磨刀、淡場推廣的意識:

搞好公司的營銷是開展其它一切工作的前提。加大投入,多種渠道多種方式並行,實行追蹤,公司部門責任到人的方針。與此同時,我們必須不斷召開營銷會議,通過會議引導營銷人員吸取教訓、總結經驗、調整營銷思路和策略、增加責任感,以提高營銷水平,拓寬公司的市場範圍和對象為目的。

6、負責管理人員的培養和使用,督導公司的培訓工作。

公司中層管理人員為俱樂部的中堅力量,培養適合公司的優秀人才。月度、季度考核,優勝劣汰。目前公司採用用人的原則為能者居上,智者居側,充分發揮人才的主觀能動性,本着對下屬負責的態度,加強監督,加強約束,加強管理。

培訓工作對於公司適應環境的變化、滿足夜場競爭的需要、滿足員工自身發展的需要以及提升公司的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培訓可以提高員工的技能和綜合素質,從而提高其工作質量和效率,減少失誤,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滿意度,為此,各部門每月要制訂培訓計劃。

二、問題和方向。

年月底,受公司董事會的委派,本人協助杜董負責俱樂部的籌建工作,現以初具原型。月初,負責監查新進員工的培訓工作,現員工已達到上崗的初步要求。

總結我個人的工作,離董事會的要求與公司發展還有一定差距。表現在理論不夠豐富、業務知識學習少;表現在我的管理行為與公司所要的經營管理理念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現在公司籌建中產生一系列的其他問題。當然,我個人還有我自己看不到的缺點,我誠懇地請求大家對我多提寶貴意見和建議,以促進公司發展和我個人進步。

總之,這一段時間來,在董事會的領導下,經全體員工的辛勤工作,順利地完成了開業前的初步任務。自擔任總經理以來,我不斷提升思想素質、開闊視野,始終把董事和公司廣大員工賦予我的權力當作一種責任和義務,堅決貫徹執行董事會的指示、決定,一切從公司以及廣大員工的利益出發,從不以個人私利侵害公司和員工的利益,力求做到了敬業勤崗、

以德治企、關心他人。展望未來,在其位謀其事,我當盡心盡職,勤勉工作。用“德”立身,用“情”溝通,用“行”示範。事物的發展總是在推陳出新。不充電,個人素質難以提升;不進取,公司難以上一個新的台階,你們的切身利益也將受到影響。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進一步理解公司外部環境和關係,努力營造滿足公司經營發展需要的良好氛圍;加強自身建設,進一步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本職工作需要;科學、合理、完善健全公司經營管理機制,培育獨特的企業文化,推動公司健康、有序、持續發展。

在此,我有信心和你們一起,採納大家好的建議,融入到我們公司的各項管理辦法中去,完善經營策略,一心為公、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為公司開業奪取輝煌的業績而努力!

企業的社會責任論文 篇三

近年來,企業的社會責任在法律領域引起了廣泛關注,尤其是經濟法中常被提及。毫無疑問,企業的社會責任作為一種自覺義務的承擔在社會生活中產生了巨大的效力,但是同時眾多弊端也暴露無遺,假冒偽劣產品以及對環境的嚴重破壞等問題都充分體現了部分企業對社會責任意識的高度缺乏。

筆者看來,企業的社會責任主要包括企業對消費者、對職工、對環境、對社會公益及精神文明的責任等六大主體。而由於不同的主體對企業訴求的不同,致使企業在社會責任的實現上出現了眾多問題。本文擬從具體責任對象的立法探究為切入點,探究完善我國企業社會責任的缺失問題。

一、企業社會責任的概述

企業社會責任,最早在20世紀為美國學者所提出,英語中被稱為“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20世紀80年代伊始,美國發生了著名的伯利與多德的論戰,伴隨着有關公司社會責任的爭論,以賓夕法尼亞州為首的各州相繼在公司法中制定了“利益相關者條款”,使得企業的社會責任法定化。

之後,美國法協會在《公司治理準則——分析與建議》中明確規定:

“公司在從事其經營行為時:

①承擔與自然人同等的、在法律設定的框架下行為的義務;

②可以考慮可合理被視為與負責任的經營行為相適應的道德因素;

③可以把合理的資源投入到公共利益、人權、教育和慈善事業。”

我國在法律法規中對企業社會責任的明確規定最早見於《公司法》的第五條第一款:“公司從事經營活動,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信用,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此外,我國在《合夥企業法》、《私營企業暫行條例》等諸多法律也都直接或間接地涉及到企業的社會責任。

二、企業社會責任的立法現狀

(一)企業對職工的責任

90年代初期,美國勞工及人權組織針對成衣業和製鞋業所發動“反血汗工廠運動”使得消費者的關注點由單一關心產品質量,轉向關心職工的權益保障。2000年的《全球契約》將改善工人工作環境、提高環保水平以法律形式確定。我國企業對僱員的責任的法律約束集中在《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

從歷史角度看,企業的社會責任問題首先起源於外部社會對企業內部保護勞工合法權益的要求和壓力。企業與職工具有天然的依附關係,職工對於企業有着經濟上的依附和人身依附,企業的經營與發展,達成經濟目標,取得經濟利益也必須依靠職工。

由此決定企業必須尊重和保障職工的勞動權和休息權,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和身心健康,尊重職工的人格尊嚴。職工權益就其本質而言,屬於生存權,它與企業的財產權相比,應當具有優先地位。因此,在企業財產權與職工生存權發生衝突時,企業必須執行和實施有關的勞動標準以實現在勞動過程中對於勞動者的保護。

(二)企業對消費者的責任

“人本主義”的經濟法基本理念是貫徹經濟法的典例,也是企業管理和法律調整兩者共同追求的目標。隨着企業欺詐行為的頻繁出現,消費者作為法律關係中的弱勢羣體,利益受到了嚴重損害。出於對消費者弱勢地位的補救,對企業的社會責任進行約束與規範,我國出台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產品質量法》。

《產品質量法》第一條指出企業加強管理、明確責任的根本目的在於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適用的準則是懲罰性賠償制度。其第49條規定的雙倍賠償制度,第35條的追償制度都是基於整體主義考慮而對社會公共利益的保護。此外,《反不正當競爭法》、《食品生產安全法》等多部法律表明,企業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同時對消費者負有保證期產品可靠,不作虛假廣告,抑制通貨膨脹,接受消費者監督等法律義務和道德義務。

(三)企業對政府的責任

就筆者看來,企業對政府的社會責任更多意義上指的是税收。對政府來説,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降低了政府監管成本,促進了經濟發展,有利於維護公共利益。

同時,企業形象往往和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程度呈正比,企業為政府公共利益作的貢獻越大,企業形象越好,越有利於保持長期競爭優勢。汶川地震後,王老吉(加多寶集團)以一億元人民幣的捐款,成功樹立了“中國飲料第一罐”的良好形象。由此可見,企業積極履行對政府的責任是必不可缺的。

(四)企業對股東和債權人的責任

企業首要的責任是維護股東的利益,承擔起代理人的角色,保證股東的利益最大化以,這是最基本的東西。按照契約論的説法,企業是利益相關者之間各種契約交易所形成的一種法律實體。在所有的契約關係中,最核心的就是經營者與股東之間的關係,這也是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問題。再者,企業作為整體債權人負有合法經營、善意交易、切實履行等義務以保證債權人預期利益的實現,因而具有相應的社會責任。

中國目前很多企業所謂的社會負擔過重,實際上就在於企業把最基礎的東西丟掉了,它在承擔外圍的,所謂的對政府、對社區、對整個社會的責任的時候,忽略了對股東和債權人的責任。股東利益最大化受到損害以後,企業就根本無法長久地維護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比如,企業圈錢後破產,僱員失業、無法向銀行還貸、無法向政府納税等等,這是一個連環的效應。同時,企業利益的受損也使得債權關係也因此處於極不穩定的狀態。

(五)企業對環境資源的責任

企業在追逐利潤的過程中,極易造成對環境的破壞。因此,企業對環境的責任主要體現在企業在追求自身經濟發展的同時必須協調好與資源的關係,實現可持續發展,也有利於創建企業的商譽。這一社會責任主要包含了污染防治責任和能源節約責任兩方面。

每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都應該主動學習並自覺遵守環保法律法規,要把遵紀守法作為企業生存發展的道德底線。《環境保護法》第25條強調企業對資源的高度利用以及對環境的保護。法律的正義價值在環境保護上體現為維護社會成員之間的公平正義,即每個主體在自然環境和資源的利用上都是平等的。企業不應以獲得利潤最大化為理由強行剝奪其他主體的合法權益,這對自然人以及其他組織單位皆缺乏公正性。

因此,企業應自覺承擔對環境資源保護的社會責任。《節約能源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針對不同領域對企業社會責任規定了要求,並規定了企業違反義務時所應承擔的責任。

(六)企業對精神文明和社會公益的責任

企業對精神文明和社會公益的責任更多的是一種道德義務,在社會責任中處於最高階段。這一責任以高於法律的標準對企業做出要求,且必須處於企業自願。企業承擔這一責任有利於企業目的的實現,其本質仍是企業的利己行為。企業的公益行為應具有一定限度,應維持股東利益和社會利益的平衡。由於“社會倫理進入法律”,私法超越了保障個人自決的目標,其服務於社會正義的實現。

企業的社會公益和精神文明責任體現在多部法律中。美國法律研究元通過並頒佈的《公司治理原則:分析與建議》中規定“企業應適當考慮與商業行為相適應的道德因素”。又如,我國《公益職業捐贈法》鼓勵企業捐贈,同時也防止假捐款等弄虛作假行為。

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時面臨的問題

(一)企業經營利益高於社會責任

《公司法》中充斥着股東優先主義,其中有許多制度都是依照股東優先主義而構建,強調的是公司所具有的財產權。然而,企業社會責任理論的確立妨礙了企業的營利性目標,它着重於對人權的維護。在資本和生存的雙重壓力下,很多中小企業根本無暇顧及社會責任,他們片面的認為承擔社會責任會降低企業的當前利益,忽視了社會責任的承擔能夠樹立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的事實。

(二)企業社會責任立法上存在諸多問題

1、立法過於分散

雖然我國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立法數量多,規模龐大,但是這些規定分散在很多法律中。從《勞動法》到《公司法》,各個規定的法律效力不同,缺乏統一的標準,無法形成較為系統的法律體系。分散立法影響企業社會責任有效履行實施。

2、立法原則性過強

目前我國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規定過於原則化,內容籠統,操作困難。如新公司法第5條第1款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規定只是停留在宣示層面,而沒有規定懲罰性條款。法律過強的原則性為社會責任的實踐增加了難度。

(三)企業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認知不足

在我國,企業對於社會責任認知程度處於較低水平。企業社會責任對於中國企業而言還是一個新生事物,大多企業於2007年才公開提倡社會責任的承擔。與此同時,我們社會中的企業所承擔社會責任的嚴重不均衡,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社會責任制度的推行。而在西方國家,這一認知已成為一種本能,受到道德與法律的雙重保護,企業對這一責任的認知時間更久也更為深刻。

(四)社會誠信體系受到嚴重傷害

誠信是社會道德在企業經營中的體現。應該承認,由於整個社會道德水準的普遍下滑,我國企業在經營中也出現了嚴重的誠信缺失問題。很多企業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出現了道德錯位,這些企業為了追逐利益不惜損人利己、見利忘義,在經營活動中坑蒙拐騙、爾虞我詐、搶注商標、偷税漏税,所有這些都大大突破了應有的道德防線,也嚴重損害了企業的形象和消費者的利益。

四、如何解決企業的社會責任缺失

對企業社會責任缺失的解決是一個長久的過程,並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同時這也是一個全面的過程,只注重單方面關係的調節必定會引發其他的矛盾。因此,筆者認為應從以下三方面入手以解決該難題。

首先,應提倡企業目標二元化的普遍認知。雖然説對於社會責任的履行會使企業喪失一部分經濟利益,但實質上企業社會責任是對傳統的股東利潤最大化原則的修正和補充。企業的目標應是二元的,除實現利潤外,還應儘可能地維護和推進社會利益。良好的社會責任有利於企業商譽的實現,不失為長遠的經營規劃。因此,應加深對企業目標二元化的認識,對企業進行相應的思想培訓,鼓勵企業對社會負責。

其次,需完善我國企業社會責任立法體系。針對我國分散立法,原則性立法的弊端,相應機關有必要對其進行整合,以打造一個完整的體系。正如税法就規定對企業公益性、救濟性捐贈實行扣減所得税,在體系中建立企業責任激勵機制有利於企業對社會責任的承擔。同時將企業責任納入企業規章制度中,則為企業提供了明確的行為準則。

最後,企業應將法律規定與企業自覺相結合。法律從外部強制性規定企業“應該做”和“不應該做”,而企業的社會責任是從內部下手,通過內在機制自動地約束企業的行為,只有這兩者結合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護社會公眾的共同利益。

五、結語

企業社會責任在中國還是一個比較新的問題。企業社會責任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在法律領域,它體現了企業權利和義務的辯證統一。本文從企業社會責任的立法現狀以及如何解決現實中的相關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筆者堅信,隨着企業社會責任意識的不斷深化,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善,我國企業在社會責任方面會跟進美國等先進西方國家的步伐。

但我國企業在責任實施中仍存在諸多問題,社會責任的實施僅為其中一部分。政府應加大對企業責任的監督,社會應加強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監督。若要企業自覺履行社會責任,仍是一場長期戰役。

如何寫企業倫理社會責任論文 篇四

1、企業必須確保經費投入,不斷改善企業食堂衞生設施與條件,使食堂建築、環境與設備符合衞生標準和要求。

2、食堂應按照“生進熟出”的原則合理安排工作程序,防止生熟食品交叉污染。食堂應設有食品原料儲存、原料初加工、烹飪加工、備餐、用餐、餐具工用具清洗消毒等相對獨立的專用場地,其中,備餐間必須單獨設立。

3、食堂應建有通暢的污水排放系統和有效的防蠅、防塵、防鼠設施,配備專用冰箱,配備足夠的工具、容器,安裝機械通風設備。

4、食堂各專用場地應配置以下設施:

(1)食品原料儲存場地應當安裝機械通風設備,配備有效的防鼠、防蠅設施。應分別佈置主食、副食品和調味品置放區域,各區域應相對獨立。

(2)原料初加工場地應分別設有蔬菜、水產品、禽肉類等食品清洗池、切配加工操作枱,並有明顯標誌;設置存放廢棄物的容器。

(3)烹飪加工場地的灶台和蒸飯間應當安裝有效的排氣罩;應當設有烹飪時放置生食品(包括配料)、熟製品的操作枱或者貨架。

(4)備餐間應設有二次更衣設施、空調、備餐枱、能開合的食品傳遞窗及清洗消毒設施,並配備紫外線滅菌燈等空氣消毒設施。

(5)用餐場地應設有就餐桌椅、餐具存放和洗刷、洗手等設施,並應置有存放泔腳的容器,就餐出入口應有防蠅設施。

(6) 餐具工用具清洗消毒場地應配備專用清洗池、消毒池;配備餐具工用具專用保潔櫃。

5、食堂要保持內外環境整潔,10米內無廁所、垃圾堆等污染源,並採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蒼蠅和其他有害昆蟲及其孳生條件。

6、企業要為食堂全體從業人員配備兩套以上的專用工作服裝和帽子。

7、企業食堂要配置防盜門、窗等安全設施。

1、企業食堂必須取得衞生行政部門發放的衞生許可證,並積極配合當地衞生行政部門的衞生監督與指導。

2、企業實行食堂衞生現場管理負責制,並配備食堂管理員、食堂衞生監督員,建立企業食堂及員工集體用餐衞生管理制度,相關的衞生管理條款應在用餐場所公示,接受用餐者的監督。

3、企業要切實加強對食堂從業人員的管理和教育,不斷提高食堂從業人員隊伍素質。

4、食堂從業人員及集體餐分餐人員每年必須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後方可上崗工作。

5、食堂從業人員及集體餐分餐人員在出現咳嗽、腹瀉、發熱、嘔吐等有礙於食品衞生的病症時,應立即脱離工作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有害食品衞生的病症或治癒後,方可重新上崗。

6、要加強食堂安全保衞工作,嚴禁食堂工作人員以外的人員,隨意進入企業食堂的食品加工操作間及食品原料存放間等,以防止投毒事件的發生,確保員工用餐的衞生與安全。

7、要建立健全食物中毒事故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的報告制度和應急處理機制。

1、企業實行食堂衞生管理員負責制度,並建立分級責任制度,將相應職責落實到人。

2、作為企業食堂衞生第一責任人,現場管理員承擔以下具體責任:

(1)修訂完善涉及在廠員工集體飲食的各項規章制度與管理規範。

(2)建立分級責任制,層層簽訂責任書。

(3)建立學生食品衞生安全突發事件報告制度,食物中毒預防制度,責任追究制度。

(4)建立企業食堂檔案,管理員對員工食堂的檢查每週至少一次,加強食堂的檢查和指導工作。

(5)堅決杜絕沒有通過體質健康檢查的相關從業人員無證上崗現象,保障員工用餐的安全。

3、作為企業食堂衞生第二責任人,企業衞生保健教師對企業食堂及員工集體用餐方面承擔如下衞生監督、指導的職責:

(1)組織企業食堂從業人員進行每兩月一次的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責任意識和業務素質,每次培訓有準備,有記錄。

(2)執行企業食堂每日檢制度,每天對食堂的食品採購、清洗加工、烹製和餐具清洗、消毒以及從業人員操作的全過程進行監督、檢查和管理,發現問題應立即整改,並做好相應記錄。

(3)督促、檢查企業食堂長假後的清掃消毒工作,做好檢查記錄。

(4)食堂衞生監督員要加強自身政治和管理業務專業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管理水平。

企業的社會責任論文 篇五

20xx年,國務院發佈了關於《中國社會保障的狀況與政策》白皮書。主要論述了相關政策規定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要以五大社會保險為主,提出了進一步建立與我國經濟水平發展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當前,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得以基本建立,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面臨許多困難。

一、企業社會責任

所謂的企業社會責任,指的就是企業對社會以及對員工所應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其中,對員工利益的保障是企業社會責任中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內容要求。企業在發展和盈利的同時,不僅要對員工的最低工資、勞動時間、相關福利以及社會保險等方面承擔保障員工權益的責任,而且還要對社會和其它利益相關的方面承擔責任。這些都能通過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合法經營、安全生產、依法納税、保障企業員工的社會保險權益、提供相應的員工福利、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積極支持公益事業和慈善事業等各方面予以體現。而企業如何肩負起這些社會責任,是當前影響我國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課題。尤其是目前我國部分企業還存在着延長工作時間、剋扣員工工資、使用童工等諸多問題。因此,我國的相關部門應該高度重視,進一步加強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二、我國企業社會保險責任的現狀和問題

當前,我國的社會保險相關的政策法規規定,企業應該為職工參保各項社會保險,並且按時繳納各項保險費用,相關部門有權對沒有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進行懲處。但是,目前我國的部分企業在承擔社會保險責任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多個方面:

(1)非公有企業參保率比較低。這些企業的職工參保率不高,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意識薄弱。

(2)勞動合同簽訂率低,使得企業的社會保險責任難以落實。特別是部分中小企業,即使是簽訂合同的企業,也存在合同內容不規範的現象。

(3)地方的政府和企業以及職工對社會保險責任認識不足。一方面,企業不願意承擔社會保險責任,通過少報繳費工資數額和虛報參保人數,拖欠社會保險費。還有部分企業,隨意延長勞動時間、拖欠員工工資,不簽訂用工合同或者將社會保險轉嫁到職工身上等現象時有發生。2013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在全國範圍內重點開展了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用人單位遵守勞動用工和社會保險法律法規情況與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等專項執法活動,全年共檢查用人單位202萬户次,涉及勞動者0.9億人次,對235.7萬户次用人單位進行了書面審查,涉及勞動者1億人次,查處各類勞動保障違法案件41.9萬件。另一方面,員工對自己的社會保險權益意識不強。部分員工不清楚國家相關的政策法規,不知道企業的社會保險責任。此外,政府的地方保護主義助長了企業對社會保險責任的漠視。部分地方政府不夠重視企業的社會保險責任,只是注重當地經濟發展從而助長了企業淡漠社會保險責任,使得社會保險責任無法有效實施。

三、企業參加社會保險面臨的困難

1、實力強的企業與中小企業的困境

對於發展較好、經濟實力比較強的企業來講,管理者認為企業職工不會出現失業的風險,因此只參加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不願意參加失業保險;而對於經濟實力較弱的中小企業來講,由於部分企業經濟效益差,職工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而且他們更加註重參加失業保險,所以這些企業往往願意參加社會保險統籌。但是因為他們經濟壓力大,所以經常欠保。於是當前就出現了經濟效益好的企業不願意參加失業保險,而經濟效益差的企業願意參保卻沒有經濟支付能力的現象。

2、企業對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與保持良好社會形象的困境

隨着經濟的發展,企業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對於競爭形勢不利的企業來説就更加看重企業的資金流向,對於社會保險的投入比較消極,但是企業還需要保持良好的社會形象,所以仍需要花費資金投入來承擔社會責任。

3、企業利潤空間減小,税費過高

隨着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加快,中國在世界工廠的地位也受到了動搖,部分企業既要面對國內市場的競爭還要應對世界範圍內的壓力,面對當前勞動力價格的不斷提高,企業的利潤空間也變得越來越小,企業不僅要承擔勞動力成本還要承擔相關的税費,面對這些壓力,很多的企業選擇了逃避社會保險以此來減輕企業的負擔,因此,職工的勞動權益狀況越來越差。

四、加強企業社會保險的制度建設和觀念強化

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正在逐步完善和建立。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開始認識到企業的社會責任,所以我們在制度設計方面和觀念建設上要進一步加強,為增強企業社會責任的承擔創造條件。

(1)調整社會保險費率。針對目前我國經濟水平發展較低,各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的現象,相關部門在制定社會保險費率上要因地制宜,使之發展與社會相協調。

(2)將社會保險與企業利潤掛鈎,可以按照採用員工工資或者企業利潤收費的方式。這樣就解決了勞動密集型企業和技術密集型企業的社會貢獻不平衡的現象。有利於實現社會公平,調動企業參加社會保險的積極性。

(3)加快推進社會保險的立法工作,加強執行力度。社會保險需要通過法律來進一步規範和約束,通過加強執法力度有利於企業對社會保險責任的落實。

(4)分步推行,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通過國家,企業和個人來共同承擔責任的原則,有利於減輕企業的負擔,提高職工的個人保險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五、結束語

當前,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已經逐步完善,並得到不斷的發展,儘管我國的社會保險責任承擔存在諸多的問題,還需要企業、社會和個人不斷加強社會保險責任意識,遵守相關保險制度,互相監督,只有切實的將社會保險落到實處,才能促進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

企業的社會責任論文 篇六

一、企業的社會責任與經濟效益理論關係

(一) 企業的社會責任定義

1998 年世界企業發展委員會就企業的社會責任作出了定義: 企業社會責任是企業承諾持續遵守道德的規範,為經濟發展做出貢獻,並改善員工及其家庭、當地整體小區、社會的生活質量。經過眾多學者對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不斷研究之後,可以概括出他們對社會責任的定義包括了經濟性、法律性、道德性、慈善性。企業最基本的價值觀是在遵守國家法律範圍之內,追求企業利潤的增長,除此之外,還應自覺地承擔其社會責任,一般包括遵守職業道德、保護職工權利、保護生態環境、發展慈善事業、捐助公共設施、保護弱勢羣體,促進社會全面發展。

1995 年Archie oll 提出企業社會責任模型( Corporate SocialResponsibility ,CRS model) ,分別為經濟責任、法律責任、道德責任、慈善責任四個方面。經濟責任就是指企業作為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基本功能就是減少成本,創造利潤,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而法律責任則規定了企業的任何商業行為都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進行,任何交易行為都應遵循規章制度,任何產品和服務都應符合法律標準,並做到依法納税。道德責任是一種企業的自發行為,是一種道德標準,它傳遞的是一種被大眾所期望,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行為,主要表現在企業品牌文化建設,員工的教育與發展等方面,並尊重企業所在地居民的意願,積極參與環境保護和社區建設。慈善責任是企業自主決定的一種行為,通常指參與慈善活動、救助弱勢羣體等。任何一個有影響力的企業,都不僅僅只追求利潤最大化,還應該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樹立良好的企業品牌文化形象,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二) 企業的社會責任對象

1984 年,弗里曼提出了利益相關者管理理論,認為任何一個公司的可持續發展都離不開利益相關者的投入或參與,企業追求的是利益相關者的整體利益,而不是某些主體的利益。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與利益相關者密不可分,在企業生存和發展階段,利益相關者投入生產資源,承擔經營風險,規劃企業發展方向,監管企業發展動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不僅僅是企業追求股東價值最大化,更應滿足各方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的訴求。本文主要根據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的影響方式來劃分,將其劃分為直接的和間接的利益相關者。

直接的利益相關者是指直接與企業發生市場交易行為的利益相關者,主要包括: 投資者、債權人、企業員工、消費者、供銷夥伴等。對投資者而言,股東價值最大化,較高的資產回報率就是企業對投資者的社會責任。而債權人則要求企業擁有良好的財務狀況,到期有能力支付本息。企業員工則希望企業能給予他們足夠的報酬和良好的工作環境以及相應的權益。供應商與銷售商作為企業經營的商業夥伴,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休慼相關,期望獲得公平合理的商業交易行為。消費者作為企業生存的基本條件,當然希望企業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以及完善的售後服務,並履行相關的義務。

間接的利潤相關者是與企業發生非市場交易行為的利益相關者,如政府、社會團體、媒體、生態環境等。政府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制定與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維護社會大眾的公共利益,規劃城市建設的基礎設施,引導企業遵循相關的制度,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社會團體和媒體作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監督者,同樣地,也需要大肆宣傳企業應盡的社會的責任。近年來,生態環境受到污染的事件不在少數,如何更好的讓企業的發展與生態環境和平共處,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在企業生產活動過程中,廢氣廢水都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嚴重影響了居民的居住環境,造成生活的不便,同時,也加大了政府對生態環境的治理費用。

無論作為直接的利益相關者,還是間接的利益相關者,他們在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過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影響企業的經營狀況和發展軌跡。履行相應的社會責任,都是作為優秀企業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三) 企業的社會責任與經濟效益的關係

履行上述社會責任必然會造成企業成本的增加,那豈不是會導致企業經濟效益的減少,答案是否定的。履行社會責任,在一定時期內,勢必會造成企業成本的增加和利潤的減少,但從企業長遠的角度遠看,履行社會責任形成了良好企業品牌形象,提高企業的競爭力,而這種競爭力卻是獨一無二的。

單純的追求產品數量的增長在一定區間內會導致利潤的增長,一旦超過相應的增長區間,數量的增長反而會導致利潤的減少,而此時,應該考慮的是如何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採取科學有效的經濟增長方式才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如何採取有效的方式,其中的一個方法就是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從而提高企業產品的售價,而企業品牌、公司形象、企業文化等都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體現。奢侈品之所以成為奢侈品,就是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品牌溢價高。而提高品牌溢價能力,與長期有效的履行社會責任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通過履行社會責任能夠幫助企業樹立良好的企業品牌形象,能夠確保利益相關者持續的向企業投入資源,實現企業的可持續化發展。一個良好的企業形象有助於企業在全球化進程中突破貿易壁壘,容易得到當地政府的鼎力支持,有助於獲得投資者的青睞,投入生產資源,擴大生產線,實現規模經濟,可以增加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提高工作效率,也會提高顧客對企業的認知度,形成重複購買行為。所有的這一切,逐漸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最終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二、管理者應提高企業的社會責任認識

雖然不少中國企業每年都會組織參加一些社會公益活動,認為就是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建立良好的社會企業文化,但是,我們對此的認識不應該這麼狹隘。從企業的經濟責任、法律責任、道德責任、慈善責任這個四個方面來認識,如果連最基本的經濟責任和法律責任都沒做好的話,談何社會責任。一座高樓大廈如果沒有堅固的基礎,再美麗的裝飾,在地震面前也會轟然坍塌。企業同樣如此,一個企業的產品質量或服務如果沒有過硬的質量保障及良好的體驗效果,再多的公益活動都不會幫助企業實現有效的經濟增長。企業的社會責任履行應該是全方面的,它包括依法堅持誠信經營、依法自覺納税、提高產品質量和經營服務、改善企業研發能力與自主創新能力、提高企業盈利能力,追求利潤增長,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保護生態環境,維護企業職工權利,參與社會慈善事業等等。

隨着市場化經濟的不斷髮展,企業之間的競爭力越來越激烈,企業的管理者不要因為短期利益而背棄社會責任,推出劣質的商品,愚弄消費者。一個優秀的企業家,是懂得如何通過履行社會責任提高企業聲譽,為企業帶來競爭優勢,提高企業效益。

企業的`社會責任論文 篇七

11月初,筆者前往美國參加了一年一度的全美經紀人大會。和每年一樣,在開幕大會上,首先隆重表彰了五位全美選出的年度經紀人。一同參加大會的中國房地產經紀人都是首次參加這個大會,甚至是首次接觸美國的房地產經紀人,所以他們幾乎每個人都感到詫異:這五位房地產經紀人並不是根據經營業績選出來的。而在我們國家,評選優秀房地產經紀人幾乎都是經營業績或者是職業技能的競爭。

每年全美經紀人大會號稱參會總人數都在2萬人以上(包括與大會同期舉行的展會人數),在這樣盛大的聚會上能夠走上領獎台的這五位房地產經紀人獲得的稱號是什麼呢?是“好鄰居”。在講述獲獎經紀人故事的短片中,我們看到的全是這些經紀人為鄰里社區服務的各種場景和事蹟,幾乎完全不涉及他們的房地產經紀業務。

現代企業管理理論認為:倫理道德是現代企業的核心價值構件。並不是倫理道德有助於企業的經營,而是倫理道德本身就應該是和企業同時存在的,或者説:企業的價值追求本身就應該包含了倫理道德的建樹。

倫理道德是企業的核心價值構件,而倫理道德的外在表現就是企業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傳統的經濟學觀點認為:為股東實現組織利益的最大化是企業的天職,否則就不成其為企業,增進和保護社會福利是政府和非贏利組織的責任。而現代社會經濟學的共識則是:企業不只是對股東負責的獨立實體,它們還要對社會負責,企業不只是創造利潤,還應包括保護和增進社會福利。企業的目標從最初期的股東利潤最大化發展到企業整體利潤最大化,再到兼顧員工利益,進而發展到追求企業相關利益者價值最大化,最終還要同時保護和增進社會福利。企業追求的目標在不斷擴展。

今年以來政府主管部門嚴管嚴查房地產行業的違法違規行為,很多房地產經紀人感歎生意不好做,但很多有見識的房地產經紀人則認為這才是行業發展的方向。現在感覺難受,正是因為過去的經營太不規範。國內一些同去參會的房地產經紀公司老闆和高管表示:“要我來把員工管起來,規範他們,我也做不到,我也只能用業績指標來考核他們。政府嚴查嚴管,就能幫我把這些經紀人管住。”

用企業道德和企業社會責任的尺子來衡量這些話,當然仍然是不合格的,但從積極的一面看,他們至少不是行業淨化的阻力。從制度變遷的角度來看,儘管這些年已經有不少房地產經紀公司通過內部制度建立了真房源查驗等誠信經營的模式,房地產經紀行業內部正在發生誘致性制度變遷,但政府主導的強制性制度變遷仍然是很有必要的。不管是社會公眾還是房地產經紀業界,都希望政府主導的強制性制度變遷能夠持續下去,並由此進一步激發和激勵行業內部的誘致性制度變遷,使房地產經紀行業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使房地產經紀人成為受社會尊重的職業。

企業的社會責任論文 篇八

一、完善企業財務制度和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在關聯

就企業而言,履行社會責任就要不斷地變革與優化其財務制度,並把其擴大至整個國民經濟管理的範圍中,同時把企業的財務核算擴展到企業社會成本及效益中。從總體上看,企業財會是實現企業自身責任和社會責任相通的橋樑,也可視為微觀經濟和宏觀經濟連接的橋樑。從社會學角度來看,企業是有社會價值的,所以企業要履行社會責任,並維護整體的利益,如果企業只是重視社會財務收益,而對社會多數人的利益不關注,就會使企業無法融入社會環境中,這會極大地影響企業的聲譽,以及無法保持其可持續發展。所以,對企業財會和企業社會責任之間的關係有全面的認識是我們當前的一大重要任務所在。

二、企業履行社會責任財會制度中的問題

(一)缺乏社會責任意識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市場競爭已經越來越激烈。而把此作為研究背景,不少的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缺乏社會責任意識,這種思想上的問題引發了部分財務人員採取各種手段,併為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而喪失職業道德,一味把追求資本收益作為工作的中心,這使企業的社會責任無法得到完全地履行。

(二)社會責任財會核算內容模糊

企業社會責任是一個大眾化的問題,但是本身內容就存在一系列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加以界定。以往的財會制度主要是把企業的利潤作為其中的工作內容,而社會責任財會制度則不同,它主要是採用計算和記錄企業社會成本以及收益,進而全面反映企業的社會貢獻及損害,所以兩者的切入點不同,因此核算的內容也就大不一樣。所以,只有將企業社會責任財會核算內容一一確定以後,才可以更好地實施這一制度。

(三)相關法律不健全

從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來看,雖然當前存在一系列的法規。然而,從客觀上來看,相當多的法規內容都是比較模糊的,而且在實踐中可操作性不強,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未能對企業無法或者是不願意承擔社會責任所需要接受的處罰加以明確。

(四)信息披露形式單一,財會制度內容未定

我國有相當一部分學者花很多的時間來討論非正規財務會計形式或一些文字來對社會責任會計信息進行披露,這固然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這樣根本無法達到社會各界對會計信息進行定量分析。社會責任財務會計與傳統財務會計在核算的內容上是有一定區別的。從現在來看,企業的財務會計制度還未能明確其中的核算內容,特別是和這有關的會計科目、計量方法也不是十分規範,這極大地阻礙了社會責任財務會計核算體系的全面推行。

三、完善企業財務會計制度的建立

(一)轉變思想觀念

企業首先要採取的措施就是要儘可能地履行更多的社會責任,並主動規範自己的行為,以及更好地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提升社會的總效益,以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所以,企業要拋棄以往的財會觀念的束縛,大力宣傳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優勢所在,使企業意識到其履行社會責任財會制度不只是有利於社會,同時也有利於企業自身的發展,以此更好地促進更多的企業把履行社會責任作為一種自覺的行為。

(二)完善相關法律

有關企業財會披露社會責任信息的法律規定也比較少,只是在會計法中稍有提到,而具體如何實施則沒有明確的規定,這也使得很多企業不會考慮把社會責任信息公開。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就要強化企業在這方面的法律建設工作,要求企業披露這方面的信息。所以説,法律要對規定企業必須執行社會責任財會制度,並對各類信息進行披露,防止企業利用法律的漏洞實施一系列對社會責任不利的生產及經營活動,所以要走上用法律規範其發展的道路。

(三)構建社會責任財會核算體系

就行業的不同,其社會責任的內容也有很大的差異,這對於其社會責任財會信息的比較也極不有利,然而就同一行業不同企業,其社會責任會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採取這一措施完全可以實施的。在實施過程中,我們要確保計量單位以及計量方法較為靈活,以實現其多樣化的發展,如根據可以使用貨幣進行計量的情況則使用貨幣,而不可以使用貨幣的時候就要採用實物進行記錄。

(四)提升財會人員綜合素質

在新的環境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對財務從業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財務人員不只是要掌握基本的財務知識,同時還要學會政治學、倫理學以及社會學等多個方面知識,所以要對財會從業人員進行相應的培訓,以便儘快地提高其綜合素質,保證其能力可以達到企業的要求。

(五)充實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

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脱離不了其周圍的生存環境。我國有一些地區生態環境失衡、失業人員過多等問題,已經引發了社會矛盾,企業在經營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同時還要注重環保,要走出一條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道路,以達到以上各方面的內在統一,同時還要對各行各業的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進行統一規範。

四、結束語

在社會市場市場經濟條件下,隨着社會不斷向高處發展,企業社會責任財會制度也會慢慢走向完善。本文對於企業的社會責任,以及企業財務制度問題只是做了一個初步的分析,具體如何在我國實施還要進行不斷地探索,以便共同促進社會責任財務制度可以在全國得到推廣和發展。

企業的社會責任論文 篇九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要求,“各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這裏的內部會計監督實際上就是內部會計控制。從狹義上來看,企業內部控制實質上也就是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按照《審計具體準則第9號——內部控制與風險》的解釋,內部控制是管理當局為了確保以有序和有效方式實現管理目標,包括遵循管理制度、保護資產的安全、防範和發現錯誤與舞弊、確保會計記錄的準確和完整、及時編制可信的財務信息而制定的管理政策和控制程序。從這個定義所涵蓋的內容也可以看出,這裏的內部控制與我們所理解的內部會計控制或內部會計監督的涵義不謀而合。

正確處理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與會計道德自律的關係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與會計道德自律兩者之間評價要求、標準不同,內部控制制度要求的是“必須”、“硬性的”規定,客觀上規範着會計人員及其他當事人的工作行為,會計道德自律要求是“應該、“軟性的”約束,是靠理念、習慣、傳統和教育的力量來維繫的。但要使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能夠得以落實,還必須依靠會計道德自律的力量。執行制度的是人不是物,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落實好壞與否,重要的還取決於會計道德自律水準的高低。從這個意義上講,會計道德是執行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保證。

正確處理傳統內部控制方式與新型內部控制方式的關係

隨着計算機、網絡技術在會計中的廣泛應用,會計技術手段全面更新,使得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準確性、效率性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些傳統的核對、計算、存儲等內部會計控制方式都被計算機這個新型內部控制方式輕而易舉地替代。但任何先進手段都是被人所指揮、所掌握,一些傳統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如職務分離控制、業務程序控制等仍有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土壤,仍將有效地發揮自己的積極作用,在採用新型內部控制手段時,要結合堅持傳統有效的內部控制方式。否則,已經出現多起的利用高新技術和電腦舞弊犯罪之類的活動還會繼續在我們身邊發生。

正確處理企業內部控制效果與控制成本的關係

企業內部控制效果與成本應該是正相關的,但也並非絕對。如按職務分離控制要求,記賬人員與經濟業務事項和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物保管人員的職責權限應當明確,並相互分離、相互制約;業務程序控制要求每項經濟業務事項和會計事項從發生到終結都要按照事先規定的授權——執行——記錄——複核等互相牽制的程序進行辦理,特別是執行、記錄、複核不得由一人包辦等等。所有這些控制效果,是建立在一定的內部控制人員成本和其它相應成本基礎之上的。但也並不是內控人員愈多,耗費成本愈大,效果就愈佳,關鍵在於內控人員職責要明確,權限要清晰並要盡責盡力。要在實踐中逐步探尋一個內控效果與內控成本的合理結構比例,同時藉助於企業“外控”(外部審計和外部其它控制手段)的壓力與動力支持,既取得良好的內控效果,又能儘可能地節約內控所耗費的成本。

正確處理企業內部控制層次與工作效率的關係

企業內部控制人員、層次增加一成,從理論上講,企業內部經濟舞弊犯罪的可能性就減少一成,內控效果就會好一些。企業內部控制經過決策、授權、執行、審批、報賬、記賬、出納、審核、複核、稽核等等一系列層次(或人員),只要這些內控層次(或人員)守土有責,經濟舞弊犯罪活動若想擺脱這一層層內控機制的監控,決非易事。在實際工作中,不能僅僅過於追求企業內部控制的層次形式,企圖以增加層次的“人海戰術”來獲得較好的內控效果,結果可能因此貽誤“戰機”,得不償失。而須以高效、有用為出發點,合理設置內控層次(或人員),明確各個層次的職責權限,強化各相應層次的責任心,提高企業內部控制的有用性和效率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7knjk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