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中國傳統文化論文【精品多篇】

中國傳統文化論文【精品多篇】

中國傳統文化論文【精品多篇】

中國傳統文化論文 篇一

當前我國旅遊行業在正在不斷的發展進步,傳統文化對旅遊行業起到的推動作用也越來越明顯。在旅遊企業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應當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旅遊企業管理結合起來,根據旅遊企業特色構建一套附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旅遊管理理論,在推動旅遊行業經濟發展的同時,對旅遊景點進行規劃,在行業發展的同時促進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

我國作為歷史大國,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通過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結合發展旅遊行業。我國傳統文化對旅遊行業的發展起着重要的推進作用。當前將自然與人文結合起來的旅遊已經成為旅遊行業發展的新趨勢,無論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播還是對旅遊行業的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結合旅遊元素的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經過歷時的積澱之後,中國傳統文化具有了相應的特點。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對人文思想影響最大的是儒家思想與道家思想。所以,可以影響旅遊行業發展的中國傳統文化思想也就是儒家思想與道家思想,通過二者的相輔相助,保持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並推動着旅遊行業當中的人文資源的發展。

二、中國傳統文化對旅遊管理的作用

旅遊管理理念的進步與發展離不開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在旅遊企業在自身經濟發展的同時,應當同時注重通過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提高旅遊企業的管理水平,並且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到旅遊管理理念的當中。

(一)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為本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思想,也是樹立正確旅遊管理觀念的重要思想。在旅遊觀念的形成過程中,應當與我國傳統文化以人為本的重要思想保持一致。通過樹立以人為本的重要管理思想,發揮以人為本思想的注重性,提倡貴民的民主思想,從而促進我國旅遊行業可以持續發展。

(二)以和為貴的管理模式

我國傳統文化當中的儒家思想主張以和為貴,只有在旅遊企業的管理模式當中注入以和為貴的中國傳統文化思想,才能提高旅遊企業的凝聚力。只有打破傳統的旅遊管理模式,將旅遊管理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將傳統的硬性管制的管理模式拋棄,採用含有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管理模式,促進旅遊企業的發展。

(三)以德服人的管理方法

我國傳統文化中最為重要的思想就是以德服人,通過將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與以和為貴的管理模式結合起來,通過以德服人的管理方法,將中國傳統文化完全融入到旅遊企業管理當中,借鑑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提高管理水平,促進旅遊行業持續發展。

三、傳統文化對旅遊管理理論構建的影響

(一)加強旅遊資源中精神文化的挖掘

旅遊行業的不斷髮展,人們對旅遊的概念也不僅停留在對景色的欣賞,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追求旅遊區域的精神文明感受。所以,在對旅遊企業管理理念的構建過程中,需要在擁有深厚文化底藴的旅遊項目投入資金,滿足當前人們的旅遊需求。在旅遊行業經濟發展的同時,應當注重結合當地旅遊特色以及傳統文化,通過不斷的完善與進步,為旅客提供良好的旅遊環境。對於歷史建築,應當注重定期進行維護,在挖掘其價值的過程中,注重對其中精神文化的挖掘,將歷史建築中含有的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宣傳與推廣,帶動旅遊行業發展的同時,促進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

(二)對文化旅遊區域進行合理規劃與管理

旅遊行業的發展會帶動當地旅遊區域附近的金融、食品、商貿、住宅等多方面共同發展。在對城市旅遊資源進行開發的過程中,應當注重體現出當地旅遊的歷史文化底藴,在對歷史性的建築進行規劃或者擴建時,應當注重生態環境的建設,而不是對古城本身進行改造。在建設規劃過程中應當注重將景區內部的綠地率與森林覆蓋率設為規劃建設的重點。通過科學合理的旅遊管理模式,對旅遊區域進行實質規劃,促進旅遊行業的持續發展。

(三)做好傳統文化旅遊管理理論的推廣工作

傳統文化是我國曆史發展的精髓,在旅遊行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應當時刻注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與推廣。對旅遊地區的旅遊者、居民與相關工作者進行傳統文化的宣傳工作,提高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在旅遊景點的開發過程中,需要將旅遊推廣融入到傳統文化當紅總,通過開展展會、文藝活動等形式加大對傳統文化的推廣。同時可以利用我國傳統的節假日對 我國傳統文化思想進行宣傳,將傳統節日當中的人文文化、歷史文化等多方面元素介紹給旅遊者,在提高旅遊行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提高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發展了人文。

四、結束

旅遊是我國發展的重要經濟來源,旅遊行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傳統文化的注入是必不可少的,並且對旅遊管理理念有着重要的影響,旅遊企業應當深刻挖掘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的人文精神,做好旅遊景點的規劃與宣傳工作,通過完善景點建設,不斷的融入中國傳統文化,並通過科學合理的管理理念,促進旅遊行業持續穩定發展。

中國傳統文化論文 篇二

【摘要】

中華民族有着源遠流長的歷史,傳統的文化道德對於民族精神、民族心理與民族性格的養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響,將這份珍貴遺產融入到現代精神文明的建設中不僅能夠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能夠促進現代精神文明的建設步伐,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在這一過程中,必須要找準傳統文化美德和現代精神文明建設的融合點,本文主要分析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內涵以及傳統美德與現代精神文明建設的融合對策。

【關鍵詞】

傳統美德;現代精神文明建設;融合對策

傳統美德作為現代精神文化的重要基礎,對於整個民族的發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將傳統文明與現代精神文明建設進行有機幾何對於整個人類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均可以起到積極的效用。

1、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內涵與外延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就是中華民族在千百年來,在勞動與社會交往的過程中累積的優秀道德傳統,這不僅是歷史上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也是當代社會前進的重要推動力量,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1 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從古到今,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都貫穿在我國傳統的文化道德之中,這也是傳統道德的核心內容,如三國時諸葛亮的憂國憂民、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道德追求、明清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崇高思想、譚嗣同挽救國家的英勇獻身精神等,這些追求與行為都藴含着深深的愛國主義精神,這些精神共同構成了愛國主義的寶貴思想。

1.2 為民族、國家的奉獻精神

在中華民族傳統倫理道德之中,十分注重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家庭之間的關係,強調個人的社會責任感以集體、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如《詩經》中的“夙夜在公”、“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墨子》中的“舉公義”等等,都是強調為國家和民族利益犧牲個人利益的崇高理想,這種思想也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以西方思想最大的區別。

1.3 仁愛寬厚的人際關係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強調仁者愛人的思想,孔子也將“仁”作為儒家思想的道德核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思想都是“仁愛”的體現;在墨家思想之中,也提出了“愛人無差”、“愛人若愛其身”的思想。這些思想對於加強民族團結、協調人際關係都起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1.4 尊敬父母、尊老愛幼

早在《尚書》之中,就提出了“義父、母慈、兇友、弟恭、子孝”的“五教”,孟子也提出了“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思想,這些道德思想,除了維護封建等級思想的糟粕應該拋棄之外,其他的思想對於改善人際關係,維護社會安定都有着十分積極的意義,這些思想依然是我們應該遵循的傳統美德,實際上,在世界上的各個國家,隨處可見我國傳統倫理道德的積極作用。

1.5 吃苦耐勞的精神

儒家思想主張,在滿足物質生活的前提之下,每個人都應該有吃苦的思想以及嚮往理想的人格,“見利思義、見危授命”、“捨身成仁”、“臨財勿苟得,臨難勿苟免”等均是傳統道德吃苦耐勞精神的重要體現,這些精神均凝聚成為中華民族獨特的民族品質。

1.6 尊師重教的精神

教師是傳播文化的使者,每個人的發展都離不開教師的諄諄教誨,在封建社會之中,幾乎每個人家庭的正廳都擺放着天地君親師位,將教師的地位與天地、皇帝和父母等同,尊師重教成為一種永恆的思想,也是傳統文化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

1.7 謙遜禮貌的精神

“滿招損、謙受益”、“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很多成就卓然的為人都依然保持着謙遜禮貌的美德,他們善於學習他人的長處,將目光集中在他人的閃光點之中,積極的向別人學習、充實自己,如唐代的杜甫,其創造成就顯著,但是依然讚賞初唐四傑的成就,稱讚李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窮”,稱讚孟浩然“清詩句句盡堪傳”,這種尊重他人的行為準則也構成了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美德。

1.8 強調正身,為民執法

在封建社會,雖然法律制度並不健全,但是卻有着公正執法的精神,如“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便是公正執法精神的重要體現,魯迅也曾經説明:“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也有捨身求法的人”,這也是中華民族的脊樑。在我國的轉型階段,弘揚公正執法的精神,嚴格的依照法律來辦事對於提升中華民族的文明有着十分積極的意義。

2、傳統美德與現代精神文明建設的融合方式

第一,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係

傳統美德與現代精神文明有着密切的聯繫,但是也有的區別,在歷史的變革下,兩者都是不斷髮展的,為了促進傳統美德與現代精神文明建設的融合,必須要意識到兩者之間的聯繫與不同,正確的處理兩者的關係,取精華、去糟粕。

第二,重視社會主義道德建設

在現代社會,思想道德建設受到了極大的重視,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對於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了促進社會的發展,必須要做好黨政幹部建設工作,黨政幹部需要意識到傳統美德與現代精神文明建設之間的關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3、結語

總而言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人類文明進程的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我們堅信,只要正確的處理好傳統美德與現代精神文明建設之間的關係,繼承中華民族思想道德的精華,吸收人類文明的成果,定能夠全面的推進現代化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邵先鋒。 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促進當代精神文明建設[A]。 炎帝與漢民族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 2002

[2]靳志高。 當代中國的認同危機與公民教育的歷史性復興[A]。 公民教育理論與實踐——第一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 2004

[3]藍荃彬。簡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與精神文明建設[J]。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10(05)

中國傳統文化論文 篇三

【摘要】隨着新課程教育理念的提出,在教育教學中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在國小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習相關的語文知識,還要求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領悟到傳統文化,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源遠流長,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中國所獨有的文化。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國小生語文

在國小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學習相關知識,還讓學生學習相應的民族文化知識。國小階段是學生在智力以及生理方面比較關鍵的時期,在這階段傳授相關的傳統文化知識,以此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在國小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教學的滲透,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習的知識,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在識字過程中學習傳統文化

讓學生學習相應的漢字,在識字過程中進行文化滲透,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國小語文學習階段,學生要學習比較多的生字,在課文量上也比較多,關於傳統文化知識的閲讀內容有很多,例如《弟子規》《三字經》等,在教學中可以將這些內容以視頻動畫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瞭解到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教師是知識的承載者,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模仿者,為此,教師一定要提升自身素質,在教學中要注重文字的書寫,只要教師能夠書寫比較好的文字,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才能夠認識到文字的美感。由於很多學生的文字書寫方式和教師的差不多,為此,國小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書寫的美觀、大方,讓學生感受到書寫的魅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書寫中,不僅能夠學習到相應的書寫知識,還能夠在書寫中感受傳統文化,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學習詩文時感受傳統文化

古詩詞的學習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滲透傳統文化,對學生在寫作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在講解詩文時可以將學生帶入學習的情境中,以不同的視角來給學生講解相應的知識,讓學生體會到詩中所表達的情感。在國小語文教學過程中,誦讀也是重要的學習方法,通過誦讀可以讓學生積累很多的相關知識。李白“摧眉折腰事權貴”,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孔子認識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終生憂勞不悔;“憂道不憂貧”,屈原憂國不復興,君不明察,憂“世人皆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杜甫也始終憂勞不輟,寫出了驚警後世的“三吏三別”,目的是要“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孫中山面臨“賊氛方熾”的混亂社會,痛感“予此行所負之責任,尤倍重於三十年前”……這些都構成了中華民族向前的動力,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也築成了中國人的精神風貌。以此在詩文的學習中更好地感受中國的傳統文化。

三、課本內容中感受傳統文化

在國小語文教學過程中很多課本內容都是按照一些古典書籍進行學習的,然後再經過現代作家的改編成為教材。因此,可以讓學生在學習課本內容中感受傳統文化。例如《開天闢地》主要是講解萬事萬物的由來,讓學生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又如在《司馬光砸缸》中主要講述的是七歲的孩子就已經有了成年人的思維,當別的孩子在玩時,他卻在讀書。當有個孩子玩耍掉進水缸裏時,別的孩子都比較緊張,只有司馬光想到用石頭救出落水的孩子。這個故事得到了廣泛的流傳,從這個故事的學習中不僅讓學生學習到相關的知識,還能夠接受傳統文化的教育。

四、結語

新課程教育理念提出了在教育教學中更多地能夠促進學生髮展的要求。在國小語文教學過程中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的知識。在教學中,可以將識字內容以視頻動畫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瞭解到更多的傳統文化知識。教師在講解詩文時可以將學生帶入到學習的情境中,以不同的視角來給學生講解相應的知識,讓學生體會到詩中所表達的情感。另外,通過對課本內容的學習滲透傳統文化教育,也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房殊。怎樣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11)。

[2]童一峯。國小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思考[J]。求知導刊,2015(23)。

[3]於春霞。國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J]。才智,2016(25)。

中國傳統文化論文 篇四

摘要: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藝術靈感的發源之所,特別是動畫藝術的創作,需要從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入手,汲取優秀的創作思源。動畫創作的前期是動畫造型設計,主要是動畫角色的造型,從角色的形體與色彩兩個方面進行整體塑造。要創造出具有中國韻味的動畫形象,造型設計者需要從中國傳統文化入手,通過借鑑和提煉,把握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賦予動畫作品鮮明的藝術神韻。

關鍵詞:傳統文化元素;動畫造型;設計

一、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概述

中國歷史悠久,歷史文化的積澱形成了豐富的傳統文化元素,如水墨畫、陶藝、京劇臉譜、皮影藝術、壁畫藝術、剪紙藝術等,絢麗而豐富的表現元素和表現形式為中國動畫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造型設計素材。綜觀我國優秀的動畫作品,無一不帶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符號,如,動畫片《大鬧天宮》中孫悟空、玉皇大帝等角色的造型設計借鑑了中國傳統藝術,如京劇、年畫等,通俗易懂,富含民族特色。2016年上映的動畫電影《小門神》,從動畫人物造型設計上看,是根據中國傳統民間傳説設計的,使“門神”這一人物形象深入人心,深受觀眾的喜愛;從動畫故事上講,是對門神故事的原型再造,契合了中國民間關於門神的傳説。這就使影片對於中老年觀眾而言是對中國傳統民間故事的温馨回憶,對於青少年觀眾而言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也正因如此,這部影片反響熱烈。近年來,動畫業界重新研究將古老的皮影藝術應用於動畫創作,把傳統的水墨畫與三維技術相結合製作動畫片,等等,都賦予了動畫造型強烈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獨特的藝術感染力。

二、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動畫造型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動畫造型設計中的體現,一方面是在動畫造型設計上借鑑和引用傳統文化,另一方面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和中國文化精神內核的傳承與發揚。根據現代動畫造型審美特徵,運用現代動畫造型設計手段對傳統文化元素中那些能夠為我們所借鑑的造型設計元素進行進一步的提煉、改造和運用,既能夠將其以新的、現代的方式進行傳承,又能夠使我國動畫的造型富有民族韻味,從整體上提升動畫作品的美感和藝術感染力。動畫創作的前期工作是動畫造型設計,主要是設計動畫角色的造型,從角色的形體與色彩兩個方面進行整體塑造。在造型設計中,設計者應注重對傳統文化元素形與色的借鑑和提煉,把握傳統文化精神內核,賦予作品個性鮮明的藝術神韻。

1、中國式“形”之傳神藝術審美表達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發展,積澱了儒家、道家等多家學派的思想,將其體現在我國的動畫造型設計中,能夠使我國的動畫作品從思想上具有獨特的東方魅力。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天人合一、以形表意,這與西方遵照現實、追求形象逼真的創作原則不同,東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創作出來的動畫形象的藝術風格也必然有所不同。西方繪畫講求透視關係和逼真寫實;中國繪畫中對人物的表現遵從“肩擔兩頭,立七坐五盤三半”之説,對人物面部有“三庭五眼”的劃分,臉型則可用八個漢字概括,即“國、目、田、甲、由、申、用、風”,生動又形象,更加註重以形寫神。如《大鬧天宮》中孫悟空的動畫形象設計,為了突出孫悟空的機靈聰慧,造型設計者有意識地將孫悟空的形象進行了誇張的變形,並藉助中國傳統藝術京劇中的人物形象和動作設計,在孫悟空的面部中心用心形的紅色色塊將其鼻子、嘴巴和眼睛統一起來,加之設計出長腿細腰、虎皮短裝,將孫悟空的機靈表現得淋漓盡致。

2、中國式“色”之傳神藝術審美表達在動畫造型設計中,色彩對於表現動畫角色的個性特徵和傳情達意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在色彩的使用上,東西方也有各自的藝術追求和藝術原則,西方藝術家講求對色彩和光線的嚴格把握,任何微妙的光線變化都不容忽視,對逼真性、寫實性有着近乎苛刻的重視;而中國傳統藝術更加重視韻味的主觀表達,如中國傳統水墨畫,畫家可以不考慮光色等方面,更加註重以筆墨塑造形象,通過墨的濃淡乾濕、線條的起承轉合、筆觸的輕重等抒發情感。如,《小蝌蚪找媽媽》就利用了傳統水墨畫元素,將遊動的小蝌蚪表現得淋漓盡致。

結語

我國動畫只有結合我國的傳統文化進行探索,才能在世界動畫舞台上大放異彩,而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動畫造型設計中的運用更是大勢所趨。我國的動畫造型設計者只有充分、深入挖掘我國傳統文化的元素,並將其體現在動畫造型設計中,才能夠以更加形象和直觀的方式傳承、發揚我國的傳統文化,並引領中國動畫的發展。

標籤: 多篇 精品 論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7y3we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