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弘揚精品的傳統文化重要性論文新版多篇

弘揚精品的傳統文化重要性論文新版多篇

弘揚精品的傳統文化重要性論文新版多篇

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原因 篇一

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這是唐代名臣魏徵在《諫太宗十思疏》中的名言,意思是説,要想使樹木生長得茂盛,必須穩固其根部,因為根深方能葉茂;要想使水流得長遠,必須疏通其源頭,因為源遠才能流長。習總書記很喜歡這句話,在談到要注重事情的本源和基礎時多次引用它來説明問題,特別是談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之於中華民族的重要意義時,更是如此。在這方面,他有兩句很形象也很貼切的話:“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簡言之便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這一論斷深刻揭示了傳統文化對一個國家、民族傳承、發展的關鍵作用。歷史和現實的經驗表明,一個國家、民族,必須知道自己是誰,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如果不能懂得甚至有意模糊自己的來路,不敢正視甚至全面否定自己的歷史,不夠珍惜甚至徹底貶損自己的思想文化,那麼,這個國家、民族是立不起來的、沒有希望的,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場歷史悲劇”。這樣的歷史悲劇,古往今來並不罕見,有許多曾經創造了輝煌文明成就的國家、民族,最終都曇花一現,變成浮雲。究其原因,往往與他們拋棄了自己的文化傳統、迷失了來路和方向,有很大關係。95年來,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帶領中國人民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輝煌成就,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包括中國歷史文化實際在內的中國具體實際有機結合起來,把傳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創造和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有機結合起來,繼承、維護和發展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這個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根本和靈魂俱在,這是中華民族存在和發展的重要前提。

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園

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園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生存發展的支撐、身份歸屬的標誌,是維繫這個民族發展繁榮的最深沉的力量。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體現着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構成了中華民族共同精神家園的重要組成部分。習總書記多次談到這一點,並從不同側面進行了闡述,概而言之,大致包括四層意思:

其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記載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在建設家園的奮鬥中開展的精神活動、進行的理性思維、創造的文化成果。其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其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藴含的中國人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修齊治平、尊時守位、知常達變、開物成務、建功立業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有別於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我們生而為中國人,最根本的是我們有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有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我們的同胞無論生活在哪裏,身上都有鮮明的中華文化烙印,中華文化是中華兒女共同的精神基因。”其四,穩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構建中華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園,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則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關鍵組成部分。

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

世界四大文明中,唯有中華文明一次次戰勝災難、渡過難關,歷經5000多年綿延不斷,創造了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奇蹟。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中華民族產生和形成了為整個民族共同認可、普遍接受、一脈相承且富有強大生命力的優秀傳統文化,從而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

關於這一點,總書記進行了深刻總結:“從歷史的角度看,包括儒家思想在內的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的優秀成分,對中華文明形成並延續發展幾千年而從未中斷,對形成和維護中國團結統一的政治局面,對形成和鞏固中國多民族和合一體的大家庭,對形成和豐富中華民族精神,對激勵中華兒女維護民族獨立、反抗外來侵略,對推動中國社會發展進步、促進中國社會利益和社會關係平衡,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毫不誇張地説,如果沒有富有強大生命力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持續不斷的豐厚滋養,中華文明或許已經落得與另外那三個古文明同樣的命運了。

中華民族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堅定文化自信的堅實根基和突出優勢

這一價值定位,主要是針對我國所面臨的時代背景、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特別是世界文化格局而提出的。從總體上説,我國今天所面臨的世界文化格局,至少有兩個特點:一是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盪,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思想文化力量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戰略地位進一步凸顯;二是“西強我弱”的總體格局沒有得到根本轉變,我們雖然已經初步解決了“捱打”的問題,但“捱罵”的問題即話語權的問題還沒有解決,而在話語權的構建中,文化話語權不可或缺。

面對這樣的國際大背景,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大國、東方文明古國,如何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增強文化自立和自信,提高文化軟實力和話語權,是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關於文化自信的地位和作用,總書記説得很清楚:“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説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那麼,我們的文化自信從哪裏來呢?對此,總書記明確指出,我們堅定文化自信的堅實根基和突出優勢,就在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人幾千年來積累的知識智慧和理性思辨,是我們最深厚的軟實力。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世界上不少有識之士認為,包括儒家思想在內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藴藏着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可以説,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就是我們講好中國故事的絕佳素材,是中國和中國人在世界舞台上的亮麗名片,是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深厚軟實力。

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核心價值觀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穩定器。在當代中國,我們應該堅守什麼樣的核心價值觀呢?習總書記強調:“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核心價值觀必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相契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人民正在進行的奮鬥相結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需要解決的時代問題相適應。”這實際上指明瞭確立當代中國核心價值觀的兩條標準:一是要同中國歷史和傳統文化相契合,二是要同中國人民正在進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實踐相適應。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正是基於這樣的標準提出的。

習總書記指出:“我們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充分體現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昇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着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今天,我們提倡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汲取豐富營養,否則就不會有生命力和影響力”。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只有根植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源泉之中,才能成為中國人民的價值追求和行為規範;同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只有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繼承和昇華,並服務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彰顯其當代價值,激發其時代活力,使之傳承下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闢不是憑空、偶然產生的,而是由我國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基本國情決定的,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包括歷史文化實際實現有機結合的產物。所以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於中國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正如習總書記所指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因此,我們理應對我們正在從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充滿信心。

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資源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習總書記反覆強調,要從傳統文化中尋找治國理政的經驗借鑑和智慧啟示。治理國家和社會,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歷史上找到影子,歷史上發生過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為今天的鏡鑑。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國,需要對我國曆史和傳統文化有深入瞭解,也需要對我國古代治國理政的探索和智慧進行積極總結。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我們認識與改造世界、治國理政和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因此,各級領導幹部要重視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努力挖掘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以學益智,以學修身,為治國理政提供借鑑。

中國傳統文化中藴含着哪些治國理政的思想文化資源呢?習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從不同角度列舉了很多,相比而言,他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會上的講話中講得最為集中。他一口氣列了17條思想:關於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關於天下為公、大同世界,關於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關於以民為本、安民富民樂民,關於為政以德、政者正也,關於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與時俱進,關於腳踏實地、實事求是,關於經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實踐,關於集思廣益、博施眾利、羣策羣力,關於仁者愛人、以德立人,關於以誠待人、講信修睦,關於清廉從政、勤勉奉公,關於儉約自守、力戒奢華,關於中和、泰和、求同存異、和而不同、和諧相處,關於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亂、居安思危,等等。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精神支撐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共同夙願,它既體現了當代中國人的理想,也承繼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習總書記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作為支撐,沒有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沒有中國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中華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藴含的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品格、崇高的價值追求、豐富的思想精華,支撐着中華民族歷經險阻而生生不息、薪火相傳。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需要傳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需要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和支撐。

如何弘揚傳統文化 篇二

1、以科學發展為主題。必須抓住和利用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自覺把文化繁榮發展作為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的重要內容,作為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的一個基本要求,進一步推動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協調發展。為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輿論支持和文化條件。

2、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必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貫穿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各領域,體現到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各個方面。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在全黨全社會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範。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

3、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要維護人民羣眾的文化權益,滿足人民羣眾多層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讓全體人民共享文化改革與發展成果。人民羣眾是文化發展的主體,也是文化消費的主體。文化的發展繁榮不僅要體現在文化發展的良好環境和氛圍,出人才出精品,歸根結底要體現在人民羣眾的文化消費數量增加,質量提升,內容充實,形式多樣,人民羣眾呈現出良好的精神風貌和文化形象。

4、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要以更大力度推進文化改革發展,必須加快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要推進文化觀念創新,文化內容創新,文化業態創新,文化機制創新,不斷激發人民羣眾的文化創造活力,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篇三

人類社會共講和驕傲的“靈”,標誌的形式就是區別於萬物的文化現象。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歷史階段上,共同的一點就是都在以文化的形式驗證着人類區別於萬物的“靈”的特性。不論哪種形式,拋開了文化的探索、發展和記錄的傳承性,人的“靈”的內涵根本無法説明和演現。歸根結底文化現象形成的理念和指導作用,藴含着人區別萬物的“靈”,或者説文化現象詮釋着什麼是“人”這個概念的意義。

古今中外人類發展的歷史,就是文化對人類的自我認識和改造的歷史。缺少了文化的發展、吸收和傳承性,人類社會就會出現種種的迷茫和危機,也就迷失了人的“靈”的本性。所有文化儘管有這樣那樣不同的傳承方式,但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對祖先的懷念和敬仰,進而上升到對“神”的崇拜。每當人類社會行為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巨大的危機時,總是有一些忘我的聖賢出世,以自己感天動地的言行和壯舉去提醒和矯正着人類的行為方向。從他們的言行中,我們總能感受到為人“靈”的温暖、祥和以及快樂,也能感受到為人“靈”的特質和意義,也必然地讓後人去反思着自己存續的目的和行為。而這一切又無不以聖賢們對先祖精神和文化的繼承、發掘吸收、整理後上升到感恩和崇拜的形式呈現。從沒有一位不經過對祖 文化的研究、整理、實證、吸收上升到尊敬而宣揚道德的聖人。“神”和“上帝”的出現也沒有脱離開感恩和文化的傳承範圍。

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是以知的人類文明中前所未有的大景象,她不僅表現在多元文化的大自由、大繁榮、大對抗、大吸收和大融合上,也表現在經濟領域上的大繁榮、大對抗、大吸收和大融合,同時也集中地表現在科技的大繁榮、大沖擊、大融合上,誰如果還看不清這個事實和潮流,就註定要落伍被動;誰想控制和阻逆這個潮流,就註定要樹立更多的對立面和敵人,註定要失敗,註定要出局,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歷史規律。中國兩千年前的春秋列國到春秋戰國,出現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現象,最終上合天意,下順民心地確立了以道、儒、釋為主的文化基礎,從而延續和開創了中國祖文化的新氣象,展現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光輝歷史。在西方也有類似的文藝復興現象。在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並且極有可能出現非區域性的大危機的時刻,如何認識和傳承祖文化,發展祖文化來矯正和指導我們肆無忌憚、肆意妄為的行為,是關乎人類文明生死存亡的大問題,是局部民族和國家問題上升到整個全人類的問題。

對比歷史來看今天,能夠處在這樣一個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時代,應該説是人類莫大的幸運,但為什麼我們缺失了先人曾經悠悠的恬淡和安逸而多了煩燥和空虛呢?由於發展的不平衡以及文化的差異性引發的種種困惑和矛盾,已經蔓延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緊緊地束縛了當今所有人類的靈魂。如何處理國與國、人與人、人與萬物、人與自然的關係,成了莫大的無法迴避的考題,呈現在我們的面前。由於我們的困惑難解和轉嫁他人和對利益索取的出發點的不同,以及對這些問題處理的不公允和不謹慎引發的信仰危機、道德危機、政治危機、金融危機、能源危機和環境惡化危機,直接導致了我們全人類的生存和延續的危機。日益惡化的環境狀態,已經不是單單在給我們敲響警鐘讓我們繼續爭辯誰的對錯的時候了,而是督促我們必須迅速地達成共識,統一思想,重新定位全人類文化和信仰的基點,指導我們做出行為上的抉擇的時候了。如果我們還是流於膚淺的你錯我對,相互的明爭暗鬥,相互的攻擊和傷害中不能自拔,還是陷於向自然無情的破壞和掠取上而不給大自然母親一個休養生息、恢復平衡的過程,或者説我們再不停止錯誤的行為,幫助大自然母親進行自身難以恢復的生態平衡,人類不久的將來將面臨大自然無情的拋棄和毀滅性 打擊,這已經不是什麼危言聳聽的故事了。導致這一危險的現象是人類太過自私、好鬥、貪婪、縱慾和無情了。直接的原因是我們的文化體制下的信仰觀和道德觀出了問題,也可以説是相互攻擊,相互排斥各自為政的信仰觀暴露出了巨大的侷限性和不完滿性,已經不能很好地指導和順應全球一體化這個時代背景的需要了。因此確立一個全新的包容的為地球村人都能接受的文化觀和信仰觀來指導人類的行為是各國政府的當務之急的大事。

正是在這時代急切呼喚的大背景下,才有了中國共產黨“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和諧共濟”的慈音。一切文化的主體是人,傳承、學習的是人,解決的一切問題歸根結底還是為了人,離開人這個主體受用者文化也就失去了意義。科學發展就是明確人在自然中應扮演的角色和所處的位置,在不衝突、不違背自然規律的基礎之上,能動地積極地發展。與時俱進是讓我們準確地把握自然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順應時代大潮的動勢,恰機恰理地將這一大潮導歸理性、和諧、光明的景地。

那麼造成今天這種信仰危機、道德墮落、心理空虛,環境施壓的局面原因是什麼呢?就是我們忽視了傳統祖道文化的傳承和學習,有意無意地拋棄了祖先曾經嚴格踐行的道德行為準則,過於強調和激化自私、慾望的泛濫。沒有跳出自我的小圈去看待“我”之外的一切存在的價值。實質上沒有“我”之外的一切存在或曾經的存在,我的價值毫無意義。沒有祖宗和父母哪有我?沒有古今中外的聖賢們的孜孜教誨,哪有我們今天的文明和智慧?沒有忠肝義膽的偉烈、英雄們不屈的流血犧牲,哪有我們今天繁榮昌盛的家園?沒有農民、工人、親人、兄弟姐妹、朋友,沒有陽光雨露和萬物,我們的福何所植,情何所寄,樂何所來?正是由於他們的存在,才有了我存在的意義,不對他們感恩和回報,事實上的我必然墜入空虛和迷茫,現代人就是逐步喪失了感恩“我”之外的心理。一切唯“我”轉動:我的國家、我的政治、我的信仰、我的環境、我的生命、我的自由等等,這些顯性和隱性的“我”像繭一樣層層裹住了內在光明的心靈,幾乎沒有一點關心他人國家、信仰、家庭和自由的善念,一切不滿足或阻礙“我”慾望顯現和渲瀉的對立面都成為我對抗和鬥爭的源點,發展到今天竟然出現了本該我們孝養的父母,相互關愛的愛人,手足兄弟,兒女都成為被傷害的敵人,而且愈演愈烈,有的禽獸不如,這難道不夠我們痛心和引起反思嗎?

在當今信仰觀、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大沖擊、大對抗的背景下,顯現和暴露的矛盾衝突,直接導致了環境的災難和危機,已經演變成人類何去何存的終結問題。如何跳出和化解這個魔圈,是每一個地球人都需要冷靜考慮的,而握有國之重權、操之國之利器的各國統治者,又成了掌握人類和地球命運,包括他們自身命運的焦點,人民期盼理性的迴歸,期盼道德和公平的重建。這一景象又非常像兩千年前中國春秋列國和戰國以及西方文藝復興時代的景象。怎麼把東西方文化思想統一起來,正確地指導當下地球村人的行為已是一個非常緊要的大事了。胡錦濤同志已經在孝祖祭祖上給我們做出了垂範,已經發出了復興中華道德文化深切的呼喚,做為每一個有能力的中國人,就應該在明理、明急的情況下,投身到復興中華文明的偉業上來,擔當起救地球、救人類的重任。

如果説兩千年前中國文化在傳承祖文化,吸收外來民族的先進文化構築成新的文化特徵和西方的文藝復興一樣,只是侷限在本國和局部區域性的國家現象,解決的是本民族和人民內部權利、慾望之爭下的人亂、人災的小問題,而今天的人類思想能否達成共識和統一是解決大自然環境亂、自然災害的大問題。如果説在生產力和破壞力不發達的古代,解決和防治區域性的人亂、人災還需要一些強權的人生觀和社會觀,在那樣的時空點似乎勉強説的過去,但解決全維性的自然亂、自然災的問題就必須站在宇宙觀上,徹底放棄對立和鬥爭的觀點,一切有害有悖於自然規律的行為必須統統拋棄,因為自然現象是不能依靠打壓、剷除等對抗的手段解決的,恰恰相反是需要我們用愛護、順應和感恩的心態逐步化解的,這裏邊也包含了我們主觀能動的積極行為,而不是懶惰的依賴心理。老子在《道德經》中曾有精闢的論述:天之道是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是損不足而補有餘,但看當今的天下,哪一國家、政府、企業等不是把這損不足而補有餘的怪事推到了極致,已經到了天怒人怨的頂點?要知道有餘和不足形成巨大的難以人為調和的地步,天要平之,這就是規律和道。胡錦濤同志正是站在這一悲天憫人的宇宙觀的高點上,提出了:科學發展、和諧共濟、八榮八恥,提出了復興中華傳統道德觀的理念,並以超前的精神膽略在世界多國設立了孔子學院。我們每一個有良知的人,每一個沒有被慾望的魔鬼掩蓋住靈魂的人,都應該急切以自救和救人的心態跳出名利和自私的牢籠,拋掉頑腐的惡臭,響應胡錦濤同志,響應黨中央積極地投身於道德弘揚和學習的大潮中去,只有這樣,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迷失方向,不認賊作父而令祖宗寒心,不拿自己兄弟姐妹同胞的血汗錢供養別人,才能臨機不恐惶、不燥亂、不空虛。如果不是這樣去做,我們人類不但要經受末法時期羣魔亂舞時的劫財、劫色、劫命的小痛苦,必定還要經受大自然的懲罰的大痛苦。在人亂、人災面前權力和金錢可能有些小小的庇護作用,但在自然災害面前,權力、名譽和金錢統統失去效能,或者更增加了痛苦的程度。這個大考題就擺在每一個人的面前,我們何去何從,子孫後代何去何從,我們歷代的祖先、聖賢偉烈們的英靈能否達到安慰,就決定於我們當下能否拋掉貪婪自私和慾望的惡習,自發地皈心於學習、弘揚道德的法船上來,這才是真的救命、救國、救地球。很明顯的一個事實是:地球是萬物的、水和空氣是萬物的、資源和和諧的美景也是萬物的,一切形式的生命都應該被尊重,破壞和失掉了這個大前提,自私孤立的我也就失去了幸福的根本。只有“我”之外所有的“我”都幸福和和諧了才有真正意義上的我的幸福。這就是我們的道德先祖老子所説的天地所以長久的法則;佛陀所説的無我相而成其道的極樂世界;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和馬列主義的不靠天、不靠地,無產者只有解放了全人類才能解放自己的共產主義。無論多麼強大的自我都無法脱離開人、萬物和環境創造一個可操控的放縱的天堂,路就在當下的行動中,地球之外沒有可承載自私靈魂的世外桃源。

人類社會在經歷了種種坎坷和艱難困苦走到了今天,共繁榮、共發展、共和諧以不是一個還模糊對待的概念和口號,而是歷史的必然了。任何形式的政治方式、信仰取向、經濟手段、文化定位不迴歸到與人和諧、與萬物和諧、與自然和諧的全維宇宙觀上來,還在謀求個人利益、小團體利益而置他人和大自然於不顧,註定要被淘汰出局,這是天道以彰顯的事實,也是必然規律,不論任何人,不論曾經有過多大的貢獻,都要認清這種趨勢。

中國文化的多元性、包容性和天人合一性無可爭辯地應合了自然規律,順應了當今世界迷茫眾生的最終心理需求。在人類社會發展到了何去何存的緊要關頭,中國人無可爭辯地要擔起復興和延續人類文明的重任。有多少人頂狂風迎逆浪放下小我,可歌可泣地投身到復興道德的壯行中去,有多少人急盼理性、温暖、祥和的瑞氣重新籠罩我們的山川大地,我們的列祖列宗和矢志不悔地為追求真理的先烈和聖哲們的英靈都在殷切地期盼。我們的黨以超前的眼光和膽識提出了與時俱進、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觀點,與時俱進就是要順應時代的潮流和需要;以人為本就是要重新定位個體人和羣體人的關係,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平等和諧共享的目的;科學發展就是站在全維的宇宙觀上看問題,一切違背大眾的、萬物和大自然意願的觀點,統統拋棄,不要僥倖,一時的逞狂也挽救不了最終被淘汰的結局,這是時代賦予我們大徹大悟的契機和機遇。

讓我們丟掉自私的妄念,剝掉熾燃慾望的皮,跳出非理的利益和虛妄的名的魔掌,共同攜起手來,無怨無悔地加入傳承傳統道德文化、復興中華文明的行列中來,告慰我們的祖宗和為真理不悔奮鬥的先烈、聖哲們的英靈,保護我們的地球、親人和萬物,把地球建成真正的萬物和諧的天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dpm11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