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房地產論文【新版多篇】

房地產論文【新版多篇】

房地產論文【新版多篇】

房地產論文 篇一

房地產企業是我國支柱型企業,房地產企業直接佔GDP的比重高達6%由此可見其對於我國經濟的重要性。隨着我國的營改增的税務政策調整以及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推行使得我國的房地產行業正在面臨着一場比變革,其資產運營模式正在逐漸轉換由原本的中資產模式走向輕資產模式,這種模式的轉變與財務管理是息息相關的,因此我們必須對財務管理的房地產企業資產運營模式的轉型進行深入的分析從而找到影響其轉型的各類因素,今天筆者就和大家來談一談關於財務管理的房地產企業資產運營模式轉型的相關話題。

一、資產模式概述

(一)重資產運營模式

重資產運營模式就是指在企業內部的財務結構當中資產負債中其固定的投資比例較高的資產結構,這種資產結構如果放在產業准入門檻高、市場需求量大供給小於需求且競爭壓力不大的情況下還是非常容易盈利的,但是如果市場是處於飽和狀態的,從而使得供大於求那麼總資產模式下其大量的固定資產投入就回是的其資金無法在短時間內進行回籠,使得其現現金流極具縮小最終十分容易造成資金鍊斷裂。

(二)輕資產運營模式

輕資產模式是一種較為新型的資產模式,其整個資產就能夠的當中流動現金和交易性金融資產所佔的比重大大增加,而相對的固定投資的比例會大幅度縮減,其更重視於產品研發、品牌宣傳、營銷開發和用户體驗等方面。輕資產所強調的是對企業品牌和企業運營能力的增強,利用槓桿效應原理,以最少的資金來獲得最多的資源,從而使得固定資本的投入U降低,增加對知識產權、品牌、客户資源和運營的投入。

二、影響房地產企業資產運營模式的主要因素

(一)土地成本因素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所以土地資源顯得相對珍貴很多,這一點尤其在人口較為稠密的一線城市顯得更加突出。近些年來我國的土地價格正在節節攀升並且政府也加大了對於土地資源的管控,這些因素都是的,土地的需求量遠遠大於土地的供給量二者之間出現了嚴重地不平衡現象。土地成本的大幅度上升一方面必然會造成開發商拿地難度和拿地價格明顯增高從而使得其開發成本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隨着土地價格的快速上升使得開發商已經購買的土地價格變得越來越高其享受到的土地紅利也會因此增加,最終使得其固定資產的價值有所增值。因此土地成本因素對於開發商而言可謂是愛恨摻雜的,房地產企業必須權衡好土地增值的幅度與財務費用之間的關係,如今房地產的黃金時代已然過去,土地價格的增長幅度已經不再是以往那種以倍數增值的年代,這就使得如今很多房地產企業其資金成本飛速增加而財務費用也越來越高,導致其投入到土地當中的資金過多,其現金流量過少就很可能會導致企業資金鍊斷裂。

(二)樓盤庫存壓力因素

近些年來房地產市場一直處在一個較為低迷的狀態下,其庫存量節節攀升,樓盤庫存對於房地產企業的資金佔用是十分嚴重的,房地產企業的高投入卻無法得到迅速的資金回籠甚至會由於這種資金無法回籠造成房地產企業無法償還銀行貸款引發一連串的財務危機,儘管今年我國提出了銷庫存的國家戰略但是庫存量依舊十分龐大,這對於房地產運營模式轉型而言也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三)現金流因素

房地產行業屬於一個資金密集型產業,並且其資金運轉的週期較長通常需要3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夠進行一次資金回籠,而在項目建設的過程中是需要持續投入的,任意一筆資金無法到位都可能使得整個企業出現財務風險發生。

三、房地產轉型的成功案例

凱德集團絲毫東南亞最大的房地產企業,其目前已經成功的進行了轉型,由原本的房地產開發企業(重資產結構)轉換為了房地產投資企業(輕資產機構),在其轉型過程中同樣受到了各類因素的影響,但是凱德通過拍賣非核心業務和資產來彌補核心資產產生的債務,成功地進行了轉型。在轉型期間也遭遇過財務數據下降的情況,但是其堅定地從原本的香港模式轉為美國模式,在房地產土地價格較低時買入土地進行儲備,再在房地產市場回暖趨於繁榮是賣出土地,從而獲得差價進行盈利,這樣的輕資產運營模式使得凱德的利潤回報大大提升,而財務風險卻大大降低。

四、結束語

對於我國而言房地產企業資產運營模式的轉型已經是一個勢在必行的趨勢,我們必須對影響其轉型的各類因素進行了解和控制,使得我國房地產行業能夠在財務風險最低的情況下實現成功轉型。

房地產論文 篇二

一、房地產經濟學的創立是適應經濟改革與發展霱要的理論研究成果。

房地產經濟學的創立,在我國是近幾年的事。它是適應經濟改革和經濟發展的實際鑔要而不斷進行理論探索的成果。一方面,經濟改革的經濟發展形成了房地產業。建國以後,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中,房地產業在實踐中一直作為社會的福利事業,不作一個產業看待。經過八十年代以來的改革與發展,住宅經濟雖然得到了肯定和發展,但由於各地的不均衡性,以及傳統經濟運行的慣性力量,經濟體制改革的漸進性,房地產業在總體上仍未根本擺脱原有的運行軌道和運動規律。表現比較突出的是城市住宅。房地產業主要還是福利性事業,房產和地產不都是商品,投資靠財政支撐,由此給社會經濟帶來了許多難於解決的問題。房地產既然是福利,需求不受經濟條件制約,需求就無限制膨脹,而同時房地產浪費嚴重,資源濫用;社會福利性房地產的開發建設投資基本上不能回籠,財政投資嚴重不足,財政狀況難於正常運轉;房地產經濟處於困境。改革與發展的實踐,使人們更加冷靜、客觀地審視和總結過去,嚴正地、實事求是地看待未來,逐漸認清了,我國房地產業要滿足社會的需要,必須得到振興和發展,其根本選擇是商品化。這就要求我們對房地產商品經濟的運行機制和規律性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對實踐認真總結,以科學的思想和理論來指導實踐。在現在房地產業發展和住房制度改革的強勁勢頭下,這種需要更為迫切和重要。

另一方面,相形之下,理論的準備和發展建設顯得很不夠。在五十年代,我國經濟理論界就有人研究城市住宅的商品屬性問題,認為住宅在社會主義經濟中應採取商品形式>房租應是住宅價格的組成部分,採取低房租政策,國家必定要為房屋消費者花費巨大的而又不能收回的費用,很不合理。但在當時那種經濟意識和經濟體制下,這種觀點沒有也不可能形成社會共識。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實事求是思想指導下,以當時我國經濟的調整和改革為實踐背景,從改革的要求出發,又開始房地產經濟的研究。當時討論的問題,主要是城市住宅的商品屬性問題,這正是理論上的突破口和關鍵?主題為“社會主義條件下的住宅是不是商品”。不是商品,那就還是福利物品,是商品,就應大膽地承認。人們大都按當時經濟理論和經濟改革研究的一般思路,從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去找根據,結合現實經濟改革與經濟建設實踐,進行理論與實際法制的分析。後來逐漸形成共識,即社會主義條件下的住宅是商品,因而,住宅商品化是城市住宅改革的選擇。住宅商品屬性問題解決了,重要的又是城市住宅如何商品化問題。隨之而來的是全國許多機構和城市紛紛召開學術性討論會、研討會,許多地方還組建了房地產經濟學會。比較具代表性的是1983年12月成立的以房地產經濟理論研究為主旨的“中國城市住宅問題研究會”,各地在這個總會下先後成立了地方性的城市住宅問題研究會。同時創辦了許多房地產專業刊物。

隨着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建設的推進和發展,隨着房地產經濟理論研究的系統化和深化,人們的認識範圍已不再侷限於住宅,而擴展到了房地產業,把房地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產業部門來加以探討。那麼,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房地產經濟的規律怎樣,房地產經濟的運行機制又如何,就成了擺在經濟界和理論界面前的重要問題之一。研究和討論結果的主要表現是出版和印行了一些房地產經濟學著作,發表了一些研究論文。特別是近二年以來,由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房地產業的活躍與發展,促成了房地產經濟研究的空前活躍局面,不但較為嚴謹、深入、系統的成果不斷面世,而且那些知識性、普及性並帶有趣味性的讀物也紛紛出現在圖書市場上。但是,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房地產業的發展、運行和管理中,尚有許多問題有待進一步深化,不斷系化、規範化

二、房地產經濟學是房地產業的基本經濟學

房地產經濟學是房地產業的基本經濟學,它所要研究和闡述的是房地產業的基本經濟問題。

從經濟學的劃分來説,房地產經濟學具有自己特有的研究對象,因而它是一門獨立的、自成體系的經濟學科。再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房地產是商品,由於這類商品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房地產業還是一個主要產業,因而房地產經濟學又是一門部門經濟學。

房地產經濟學所要研究和闡述的房地產業基本經濟問題,主要包括:1、房地產的經濟屬性和經濟結構;2、房地產的經濟運動過程及其特殊性;3、房地產經濟的基本規律和運行機制;4、房地產商品價格和房地產市場;5、房地產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通過對上述問題的研究,可以揭示房地產經濟的運動規律和基本運行機制,形成一個更為切實反映房地產經濟運動規律的理論體系。

房地產經濟學是研究房地產經濟問題的,但我們不能認為它是唯一研究房地產經濟問題的。研究房地產經濟問題的還有其他學科,諸如房地產投資學,房地產市場學,房地產金融學,房地產開發經營學,房地產管理學,房地產定價學,房地產價格評估學,房地產法規學,房地產史學,房地產統計學,房地產財務學,房地產會計學,房地產企業管理學,房地產預測學,等等。這些學科對房地產經濟運動過程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用不同手段或方法進行理論、方法、政策和策略的理論概括和業務技術闡釋。它們之間各不相同,因為研究的角度和方面不同,要解決的問題不同,但又相互聯繫,甚而有交叉,共同來研究和解決房地產經濟各個方面的何題。在它們的關係中,應該説房地產經濟學處於先導和基礎的地位。由上述可知,房地產經濟學所要揭示的是房地產業的規律性,所要研究的是房地產業總體的運行機制。所以它從總體上規定和制約着房地產其他學科的原則、方法和內容。

這裏還必須説明,房地產經濟學的前提是房地產的商品屬性,即房產和地產都是商品。它的運行過程要遵循商品經濟的一般規律,還要遵循房地產業本身的運行規律。如果我們不把房地產當作一個產業來研究,不把房產、地產作為商品,仍然以產品性、福利性的房地產作為對象,那麼,房地產經濟學也就失去了存在意義。我們研究並揭示房地產經濟運動的規律性,以及房地產的經濟運行機制,根本目的就是要闡述房地產業的商品經濟屬性,探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房地產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和運行模式,以振興和發展房地產經濟,擺脱現行體制中房地產業運行的困境。

三、房地產經濟學的研究對象

房地產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房地產業經濟運動的規律性及其運行機制。

房地產業經濟運動的規律性及其運行機制,包括房地產商品經濟運動的規律性,房地產業經濟的運行機制,以及房地產業中由於房地產的投資、生產、經營和再生產而產生的多種經濟關係。其經濟運動規律是指房地產商品生產經營過程所發生的各種關係。這是客觀的存在。其經濟運行機制是指由房地產經濟的客觀規律決定的,並按這種規律確定的房地產經濟運動的規範和法則。這是依據和運用客觀規律的現實結果。房地產業中由投資、生產和經營所發生的各種經濟關係,主要指房地產經濟運動本身所產生的、與其他方面相關聯的各種橫向和縱向的經濟利益關係。這方面的關係要有一定的方法和原則來進行切合房地產業實際的調整。從房地產經濟運動規律出發,規範、保障、調整房地產經濟運行的規定、方法的總和,就形成房地產經濟體制。

房地產經濟活動所要遵循的經濟規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主要有:

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各種經濟成分並存的規律。以國有經濟成分為主,城鄉集體所有經濟成分,私人和個體所有經濟成分,外商獨資經濟成分,國內多種經濟成分與外商合資、合作的經濟成分,多種成分並存;

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價值規律、競爭規律、供求規律並存;

物質利益規律。一般稱物質利益法則或原則。由於在商品貨幣關係普遍存在的條件下,不論是何種經濟制度或何種經濟體制。物質利益關係中共同性的內容佔主要成分,所以不妨把物質利益原則或法則稱作物質利益規律;

計劃協調規律。不論何種經濟運行形態,都存在經濟的計劃性,不同的是計劃的範圍、程度和性質存在差別。我們不能一講市場經濟和充分發揮市場規律的作用,就不要計劃了。我們強調計劃對發展房地產經濟的調節,是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國有經濟成分的地位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決定了的。

上列這些經濟規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民經濟總體和各部門、行業經濟都存在的,從國民經濟總體和其他部門、行業的角度來探討這些規律的基本要求、具體體現和作用,是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和其他部門、行業經濟學的任務和研究對象。房地產經濟學要闡明的是上列這些規律在房地產業中的綜合的和具體的要求、體現和作用。

房地產業具有自己的特點,房地產業具有自己的特殊規律或特殊關係。這主要體現在:房地產商品生產的特殊性、房地產經營的特殊性;房地產的統一計劃、綜合開發;房與地的統二關係;房地產業在市鎮建設中的先行性;房地產的升值趨勢;房地產資源的短缺性與合理配置關係;房地產與其所處的經濟、自然、社會、文化等環境的適應性;房地產發展的綜合平衡關係;居住水平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適應性;房價與地價的。關係;房地產價格的地域和地段差別;房地產商品生產實體大,消耗大,佔用資金多;房地產商品買賣方式的特殊性;等等。

房地產經濟活動牽涉到的各種關係,也應是房地產經濟學研究的對象和內容。如:經濟調節機制、城市規劃機制、產業法規、税收機制、利率機制、批租和抵押機制、社會經濟信息、房地產供應體制、物資供應機制、市鎮管理體制、國家產業政策,等等》

房地產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以房地產業作為立足範圍。在這一產業範圍中的經濟活動內容是十分廣泛和錯綜複雜的。所以,在實踐上,房地產經濟學必須把下列幾對關係作為主要方面加以重點探索。除了住宅一類房地產之外的非住宅房地產經濟的運行規律;在房產與地產統一的前提下,把土地這一房地產開發經營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對象放在房地產業的決定性地位來給予充分的注意和探討;在科學地研究房地產的投資開發、生產過程的基礎上,充分地研究房地產實物商品和勞務銷售的流通運行過程,只研究生產,不研究流通是不全面的;把除土地之外的房地產開發經營的要素的取得放在應有的地位給予足夠的重視,如資金的籌集,物資的籌備,設備的配備、勞動力的準備;此外,還有開發經營地域和地段的選擇、行業和部門的選擇,因為地理位置和行業特點對於房地產業説來,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等等。一句話,房地產經濟學的視野,要能覆蓋整個房地產經濟運動的全過程,包容整個房地產業範圍。科學地判斷,來自對事物全過程、全部內容的系統、全面、深入和持續的研究與探索。

四、房地產經濟學的範疇和理論體系

房地產經濟學的根本範疇和根基是房地產商品。即從房地產商品範疇出發,來系統、全面、深入研究房地產經濟問題,來構建房地產經濟學體系。確認房地產的商品屬性是近幾年來的事,因此房地產經濟學在我國是一門年輕的部門經濟學。房地產是商品,從而我們可以由此出發把房地產業從產品經濟、福利經濟的軌道轉到商品經濟軌道上來。房地產商品與其他商品相比具有自己的特點,並有自己獨特的運行過程。因此,我們要從房地產商品出發,既在理論上形成自己的體系,又在實踐中構建其運行機制。

房地產經濟學從房地產商品出發,由一系列的範疇按邏輯關係形成一個理論體系。這一系列範疇是構成房地產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基本要素。這些基本要素主要包括房地產”;“房地產市場”;“房地產價格”;“土地轉讓”;“土地批租”;“房屋租賃”;“房地產商品”;“房地產融資”;“房地產開發”;“土地開發”;“房地產投資”;“房產地產”廣房地產業”;“房地產經濟”,等等。不論這些範疇在房地產經濟學理論體系中如何邏輯地組合,但其中“房地產商品”是最基本的範疇。

這個理論體系的框架,只能建立在房地產商品經濟關係總體內,也就是限於土地使用權和附着於土地的房屋建築物的商品經濟關係的總和內。任何概念和範疇都有自己的範圍規定性,房地產經濟學不能例外,也有自己的範圍規定性。這規定性不是任意的,是由學科的內容客觀地邏輯地規定了的。

處於房地產經濟學理論體系中的各個範疇,不是任意結合的,是按房地產經濟運動規律有序地連接的。它們的連接大體上是這樣:

房地產(房產和地產)——房地產商品——房地產融資——房地產投資——土地開發——土地批租——土地轉讓——房地產開發——房地產轉讓——房屋租賃——房地產市場——房地產價格——房地產業——房地產經濟——房地產經濟運動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體現着錯綜複雜的商品經濟關係,上面所列次序只能反映由“房地產”出發而形成的大體過程。有些範疇可能同處於一個階段,有些可能交錯,有些甚至不能作為一個階段,等等。

五、房地產經濟學與其他相關科學的關係

房地產經濟學是一門獨立的部門經濟學。正如國民經濟中的產業劃分一樣,房地產經濟學是與工業經濟學、農業經濟學等產業經濟學科相互並列的。國民經濟中各個產業部門是相對獨立的,房地產經濟學也是相對獨立的?但是產業與產業之間是相互關聯的,房地產經濟學也是與其他產業經濟學科相關聯的。從經濟學科角度看,房地產經濟學與有、關原理性或共同基礎性經濟學科,和那些與社會經濟關係相連的學科也是相關的。因此,可把相關聯的經濟學科分列如下:政治經濟學(包括社會主義部分和資本主義部分);城市經濟學;土地經濟學;投資經濟學;建築經濟學;市場營銷學;金融學;價格學;人口經濟學,等等。

在這裏,不能認為房地產經濟學是上述諸多學科的相關內容的拼它具有自己的獨特的研究對象,具有自己獨立的理論體系,不能不認定它是一門獨立的經濟學科。

在這裏還必須闡明f作為社會主義的房地產經濟學,要科學地從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實際出發,深入、系統地研究房地產經濟運動的規律,探索科學的房地產經濟運行機制,從而有助於解決房地產經濟運動中的問題,有助於調整各種經濟關係,必須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進行研究。馬克思關於城市建築地段地租的理論(簡〖〗稱馬克思的地租理論),恩格斯關於城市住宅的理論,列寧關於社會主義住宅分配製度的理論,就是重要的理論指導。

有關房地產市場現狀分析的論文 篇三

《房地產現狀的探討》

摘要:眾所周知,房地產業是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一個基礎性產業。它在推動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緩解就業壓力、保證財政收入等方面起着極其重要的作用。房地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關乎社稷民生,深刻影響社會穩定。居民的日常生活包括“衣食住行”,其中住是極其重要的,只有居民買得起房,有房住,才能安居樂業,社會才能發展。

關鍵詞:房地產;房價

中國近幾年的房地產市場是波動的,不穩定的,房價一直處於增長狀態,不僅給居民造成了住房困難,還給中國的經濟造成了很大的隱患。政府近幾年來也已出台一系列政策對房地產市場進行密集調控,這些政策包括“國八條”,“新國十條”,“國十一條”,“9.29新政”,“新國八條”以及“國五條”。然而這些政策是否真的行之有效,對房價的調控是否起到作用,是否的確使得居民能夠買得起房,以這個為出發點,我們小組探討的課題就是基於政府出台的政策對房價的影響,來分析中國的房地產市場。

首先房價變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我們不能單從某年的房價來研究,因此本次課題我們收集整理了2004年到2013年的全國二三線城市房價數據,研究當期房價的變動趨勢。其次要判斷居民是否買得起房,不能只依靠房價,因為在這一期間房價的確是在上漲,但居民的收入也在增加,所以我們引入了一個房價收入比的概念來分析這個課題,最後我們收集整理了房地產相關政策的頒佈,分析政府宏調的作用與效果。結合政策理論分析和房地產市場實際價格趨勢來研究政府宏調的效果,從而總結出宏調政策的優劣處,提出我們課題小組的政策建議,以協助政府完成對房地產市場價格穩定的調控。

我們決定通過計算房價收入比來對房地產市場發展狀況和居民購買負擔進行評判,房價收入比是判斷房價高低的標準。按照國際慣例,目前比較通行的説法認為,房價收入比在3-6倍之間為合理區間。

房價收入比(Housing Price-to-Income Ratio)計算方法:是指住房價格與城鎮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本課題以城鎮三口之家為標準,住房價格指城鎮家庭在當年的居住面積乘以當年的房價,家庭年收入是二人年收入總和。即可得房價收入比:PIR=P/I.

一、政府政策對房價的影響分析

查閲資料得知房價收入比(PRI)增長速度極快,尤其是一線城市,由7.06(2004年)上漲至20.93(2013年),完全超出了居民的可承受範圍,而二三線城市房價收入比也從處於合理區間的5-6(2004年),上漲至10以上(2013年)。我們將結合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政策,對房價收入比數據進一步分析,以得出政府密集調控政策對房價收入比的影響。

我國自2004年以來,房價不斷上升,房價收入比總體來説亦呈上升趨勢,影響了經濟和社會的穩定發展,因此,政府在這十年間對房地產進行了一系列密集調控。2005年,為抑制住房過快增長,國家頒發了“國八條”,這項政策對房價收入比有稍微影響,其中一線城市的房價收入比受影響最大,一線城市從9.12稍微下降到8.91;二線城市從5.41下降到5.37;三線城市則是從5.62上升到5.82;但是,一年之後,三級城市的房價收入比都回暖,並繼續上升。因此為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2010年,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部門機構下發“新國十條”,首次提出要實行更為嚴格的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和發揮税收政策對住房消費和房地產收益的調節作用;同是2010年,國家先後又再頒佈了“國十一條”和“9.29新政”,以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在這兩個政策中,分別對差別化信貸政策進行了強化和完善,對税收政策進行了細化和完善。結合數據我們看出,2010年國家採取的密集調控手段,致使2011年一線二線三線城市房價收入比都在下降,且下降幅度十分大,其中,下降點數最多的一線城市,從15.21下降到12.68,;其次是二線城市,從7.82下降到6.28,三線城市儘管下降最少,但也下降了1.05個點――從8.17下降到7.12。為穩定房地產宏觀調控效果,2011年,政府頒佈“新國八條”,在相關政策中,特別要求強化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對貸款購買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不低於60%,貸款利率不低於基準利率的1.1倍,除此之外,“新國八條”還增加了堅持和強化輿論引導這一政策。儘管“新國八條”的調控力度更大,調控手段更加具體,但在在2012-2013年度,房價卻迎來了新一輪的飆升,由14279元/平米(2012年)上漲至24773元/平米(2013年),房價收入比也是史無前例的高漲。

總觀2004年以來國家頒發的一系列房地產調控政策,調控目的從開始的抑制房價過快上漲逐漸趨向穩定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調控力度逐年上升:以差別化信貸政策為代表,從“國十條”中較為寬泛的嚴格實行,進步到“國十一條”中加大執行力度並明確方向,最後變革到“新國八條”中完善並切實實行;政策逐步細化,如市場監管政策,差別化信貸政策和税收政策的細化與完善;隨着市場和社會的變化,政府調控的政策緊跟改革風向:如“國八條”偏向嚴格控制被動性住房需求,而之後的“國十條”更強調堅決抑制不合理的購房需求――投機性購房等。我們亦不難找出這些政策的共同點,即政府強調最多的方面:一是高度重視穩定住房價格工作和切實負起穩定住房價格的責任;二是大力調整和改善住房供應結構;三是加強市場監管與監理考核問責機制;四是加強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

由此可見,政府根據我國國情不斷在調整政策,這一系列密集調控政策對房價收入比也有一定的影響,但這影響並不持久,一段時間之後作用將逐漸消失,房價抑制作用降低。其中,政府政策對一線城市的房價收入比影響最大;其次,差異化貸款政策和一系列税收政策在這些條目中的作用最大。

二、穩定房地產的政策建議

政府對房地產調控要逐步區域化,進行分類(雙向)調控。針對一線城市繼續增加供應,抑制、遏制投資投機性需求,限購政策不可退出。而對庫存量較大的二線城市,嚴格控制對房地產商的土地供應,適當的放鬆限貸和限購,同時採取打折促銷等手段,消化庫存。通過逐步降低大庫存城市的房價收入比,力爭平穩過渡,避免城鎮化末期出現類似日本房地產市場崩潰的危機。

建議政府儘快開徵物業税,制定出台一部公正、公平的房地產物業税,讓房子多的、房子好的房地產投資者多交税,而對於住房條件差、房子少的少交税甚至於免税,有效抑制投資性買房需求。儘管物業税無論對自住的還是投資的住房都會增加持有成本,由此可能對部分中低收入階層帶來一定的衝擊,但如果在徵税對象、税率、起徵點、減免税等方面較好地參考國外的做法,並結合我國的具體情況做出合理的設計和安排,就能夠將對普通購房者所帶來的衝擊降低到最小限度。

影響商品房購買力的另一個重要因素便是收入,改革中國的低工資體制,大幅度提高職工的工資水平,提高有效的商品房購買需求,推動有效內需來解決房地產存量過多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李曉丹。我國房地產調控政策績效評價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3.

[2]周旭。房地產調控政策失效的原因探究[J]。商業研究。2008(07)。

[3]__忠。基於宏觀調控視角的中國房地產市場發展問題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2014.

[4]史瑛,劉治國,孔行。我國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十年回顧與反思[J]。投資研究。2009(08)。

房地產論文 篇四

一、理論基礎

勞動合同,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為了確立勞動關係,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所簽訂的協議。其中,勞動合同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是統一的。勞動合同的目的產生於當事人之間的權利與義務。從合同依法成立之時起,相應的有約束力的權利義務關係就立即建立起來了; 勞動合同雙方都必須履行自己的義務,否則,一旦出現違反合同約定條款的情形時,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勞動合同雙方在工作層面是一種從屬關係,這也是勞動合同區別於其他合同的一個重要特點。

勞動爭議是指勞動關係主體 (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 之間,因勞動權利和義務引起的爭論和糾紛,即勞資關係糾紛,它涉及用人單位與勞動者雙方的切身利益。改善勞資關係,可以避免勞資衝突,改進工作條件等,充分實現勞動者的潛能和價值。

二、企業案例

HZ 房地產公司成立於 20 世紀 90 年代,是一家國有企業。公司註冊資金 500 萬元,擁有房地產開發二級資質,為廣東省重點企業。但在企業實施新 《勞動合同法》的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以下是有代表性的兩個案例。

( 一) 員工投訴

HZ 公司領導一直關注 《勞動合同法》,並根據企業自身狀況進行調整。公司人力資源部門員工在完成勞動合同任務時,卻遭到公司老員工投訴。公司老員工多為工齡滿十年以上員工。新 《勞動合同法》第 14 條規定: 用人單位初次實行勞動合同制度或者國有企業改制重新訂立勞動合同時,勞動者在該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十年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人力資源部工作人員解釋道, “可以”不等於 “應當”,更不等於“必須”。因此,拒絕和老員工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 二) 農民工拒籤勞動合同

HZ 公司屬於房地產企業,農民工佔據很大比重。公司人力資源部門根據新 《勞動合同法》決定與農民工簽訂新的勞動合同。因為新 《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規定: 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所以,如果公司不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就會面臨巨大損失。然而,在實際操作中,人力資源部門與農民工產生矛盾,農民工普遍表示反對,並且出現了農民工罷工事件,嚴重影響了公司施工進度和企業形象。

三、勞動合同規範分析

( 一) 勞動合同管理水平低下。HZ 公司沒有依法建立勞資糾紛調解組織,因此,一旦發生薪資、福利、工作條件等爭議時,往往由人力資源部門簡單處理,留下巨大 “隱患”; 在處理糾紛的方式和程序上,也沒有做到規範化和制度化; 此外,人力資源管理形式單一,採取傳統經驗管理,對員工潛能開發和自主性調動作用低下。

( 二) 員工法律意識淡薄,勞動合同需要規範。企業員工多為農民工,其法律意識較為淡薄; 當他們的工資被拖欠時,企業往往實施 “胡蘿蔔加大棒”的管理方式; 企業處理勞資糾紛的方法也過於死板,態度過於強硬,往往懲罰多於激勵,壓制多於溝通。[1]

( 三) 勞動合同關係複雜。公司大部分員工是露天作業,工作環境十分惡劣。由於房地產行業的特殊性,公司在用工方面存在隊伍龐大、構成複雜、勞務外包嚴重、不易管理等問題,導致用工不規範,影響工期和質量等。

四、建議

( 一) 制定勞動規章制度,提高勞動合同管理水平。企業應及時修改與新 《勞動合同法》不一致的內容,依法制定企業內部勞動規章制度; 成立職工代表大會,發揮工會的作用; 嚴格執行新 《勞動合同法》,按照規定實施管理。

( 二) 建立員工素質培訓體系。企業要加強員工基礎法律知識培訓; 開展企業文化教育培訓,增強員工主人翁意識,調動其工作積極性; 開展文體娛樂比賽或活動,活躍企業氛圍,促進員工交流溝通。

( 三) 建立激勵性的薪酬管理體系。企業人力資源部門要發揮作用,實現 “人崗匹配”,採取適當的激勵原則來激發員工潛能; 將員工薪酬和公司績效掛鈎,不斷完善企業整體薪資結構,給優秀員工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

五、結論

第一,政府應綜合運用立法和行政手段,完善 《勞動合同法》及其相關法律法規,加快推進相關法律如 《勞動合同法實施細則》的建立與完善,強化政府部門監督、處理並執行勞動糾紛的職能,為妥善化解勞資糾紛提供政策基礎和法律依據。[2]

第二,企業應建立工會組織,發揮工會的機制保障作用,依託工會組織開展教育培訓,健全集體談判和集體合同制度,使工會能夠真正代表並維護員工的合法利益。

第三,企業應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嚴格執行新的勞動合同制度,完善員工績效考核與薪酬管理體系,健全勞資糾紛處理機制,實現管理科學化、制度化和長效化。

總之,勞動合同糾紛是一個跨管理學、法學和社會學的多學科問題,解決勞動合同糾紛是一個系統工程[3]。只有通過有效加強政府監管[4]、充分發揮工會作用、加快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等多方面的對策,才能夠解決企業勞動合同糾紛的困擾,促進企業快速健康發展。也只有正確處理企業勞動合同糾紛,協調好各個利益層面的關係,才能構建和諧的勞資關係,形成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穩固基礎,為實現 “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 東北農業大學文法學院)

參考文獻:

[1] 雷佑新,雷紅。 論農民工勞動合同缺失的成因及解決思路 [J]。經濟體制改革,20xx,04

[2] 李亮山。 我國政府在勞動關係調整中的角色分析 [J]。 社會科學論壇,20xx,08

[3] 鄭英隆,王勇。 勞動合約: 新型工業化進程中的農民工問題研究 [J]。 經濟評論,20xx,01

[4] 雷佑新,雷紅。 論農民工勞動合同缺失的成因及解決思路 [J]。經濟體制改革,20xx,04

有關房地產市場現狀分析的論文 篇五

《淺析我國房地產市場現狀》

摘 要:本文通過對我國房地產市場的歷史回顧和現狀總結,分析了目前房地產價格的不合理性,以及宏觀調控不能取得預期效果的原因。

關鍵詞:房地產 價格 地租

一、我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歷程及現狀

中國近年來最紅的經濟話題莫過於房地產問題。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安家立命”、“安居樂業”的説法,與此息息相關的“房子”在國人眼中 自然 有不可比擬的重要性。

我國真正意義上的房地產市場應該是開始於1996年左右。房地產業在深圳、廣州等發達地區率先起步。1998年,中國開始了“房改”,那一年,為了擺脱亞洲 金融 危機為中國經濟低增長的影響,國家又出台了一系列拉動內需的政策,為個人房貸提供了政策支持。由此,天時地利人和俱備,中國步入了房地產市場化的高速發展期。

房地產市場化的直接後果就是房地產價格的市場化,人們在計劃經濟時期被壓抑已久的對房產的需求被激發出來,供需 規律 開始發揮其魔力,雖然供應量越來越大,但是需求更為強勁,房地產價格節節攀升。

2006年以前,房屋銷售價格一直處於一個比較穩定的狀態。2006年到2007年,房價開始出現異動,呈現快速上升態勢。直到2008年,房價才有所回落,但仍然遠遠高於以前。大多數普通老百姓發現,自己就算不吃不喝,光憑工資得幾十年才能擁有一套僅夠容身的房子。

二、對我國現在房地產價格合理性的分析

世界銀行認為比較合理的房價與人均收入比是4—6倍,為房價收入比所設定了5的警戒線。而從上圖中可以清楚的看到,我國的房價收入比已經遠遠超過了這一警戒線。

我國的房地產市場在保持較高增長速度的同時也出現了有效需求不足,房產品結構失衡的現象,房地產的總量大於有效需求,商品房空置率遠超過國際警戒線。同時,房地產過剩與短缺並存,一方面,大量的商品房積壓,這主要是指沒有充分分析市場需求,對市場有效需求估計不足,過多投資高檔住宅,導致了空置;另一方面,大多數居民的住房還十分緊張,普通住宅尤其是經濟適用房供給短缺、增長緩慢。

對於一個發展中國家而言,這樣的高房價是不合理的。雖然房地產業的快速增長可能會使GDP呈現出一種非常繁華的景象,但神話一旦破滅,後果不堪設想。大量 經濟 學者對此憂心忡忡,認為我國目前的房地產業已經形成了泡沫,對我國是一個嚴重的隱患,這泡沫一旦破滅,就會對我國經濟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據國家 統計局網站2008年8月5日消息,2008年全國各地一路狂漲的房價開始出現分化,在一些大城市率先出現了下跌;由於對未來房價預期的改變,消費者開始了對樓市的觀望,房屋銷售市場交易量開始急劇萎縮。

三、國家宏觀調控措施及效果分析

房地產問題引起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早在2003年年底開始的新一輪宏觀調控過程中,就根據房地產業持續過熱的狀況,適時推出了一些政策措施。僅2006年,就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對房地產業進行宏觀調控。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5月17日國務院温家寶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的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的六項措施(即通常所稱的“國六條”),覆蓋了住房供應結構、税收、信貸、土地、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建設等方面,這是行政手段開始調控房地產市場的開始。此外,央行也提高了銀行利率,國税局對個人將購買不足5年的住房的對外銷售全額徵收營業税,建設部對商品房户型比例結構進行了調整,國務院設立土地督察局監管地方土地批租,外匯 管理局和建設部共同發出通知限制外資進入房地產開發和經營領域,並且進一步加強了土地調控。2008年政府還會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來進一步起到穩定房價的作用,而且政策的針對性會更強一些,從需求上面,如加息、物業税等,通過增加購房支出,減少收益角度入手,來降低購房需求。從供給上,政府會繼續加大對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力度,以及加大對開發商土地開發進程監督,嚴防囤地和捂盤現象出現,最大限度地增加供給,緩解供需矛盾,達到穩定房價的目的。

由此可見,國家在房地產的宏觀調控上做出了相當的努力,但是結果到底如何呢?可以説是收效甚微。雖然增幅有所放緩,但絕對值仍然在大幅增長中。2008年以來,我國房地產市場出現一些明顯變化,交易量下降顯著,房價下跌、打折優惠等類似字眼也時常見諸媒體報端。然而,國家發改委公佈的6月份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指數為108.2%,同比上漲8.2%。這似乎顯示房價仍在上漲。從房屋銷售價格指數的新漲價因素看,2008年上半年,在35個大中城市中有6個城市的房價出現了下跌,分別是:深圳、重慶、杭州、大連、廣州、瀋陽,其中深圳下跌幅度最大,下跌8.6%。房價上漲幅度超過4%(新漲價因素)的有3個城市,分別是北京、烏魯木齊、銀川,其中銀川上漲幅度最大,為7.1%。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主要有地方政府,房地產開發商,購房者三方面的原因。

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把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來發展。第一,房地產業產業鏈長,關聯度高,產業拉動能力極強,除了自身的發展,還可以帶動如建材,家裝等很多相關產業的發展,對GDP的快速增長有強勁的拉動作用。第二,房地產的活躍將大大推進本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土地使用價值,對地方的形象提升和招商引資都會提供有力的後備支持。第三,在整個房地產建設交易的過程中,政府得到的土地出讓金,各種税費收入絕對是一個不容小覷的數字。統計表明,在整個房地產的建設、交易的過程中,政府税、費收入佔到了房地產價格的將近30~40%左右。如果再加上占房地產價格20~40%的土地費用,地方政府在房地產上的收入將近佔到整個房地產價格的50~80%。如此,房地產業給地方政府帶來如此巨大的好處,難怪地方會對中央的宏觀調控措施採取曖昧的態度,對房地產業的過熱投資不是遏制,而是採取默許甚至是鼓勵的態度。

實際上我國住房消費水平已明顯提前,住房自有率,住房人均面積甚至超過了很多發達國家。中國人對住房是有特殊情結的,而且從中國現實國情看,人多地少,人口數量繼續增加,經濟高速增長,城市化進程加速,家庭規模化小型化,超前消費意識形成等等因素相互作用,導致需求膨脹,而且具有相當的剛性,不隨價格的上升而需求下降。再加上境內外許多購房者並不是出於居住的需要,而完全是在投資或者説是投機的 心理驅使下,在房價的高峯期蜂擁而上,導致房價進一步上漲。不斷上漲的房價又使一大批本來持幣觀望的前仆後繼,出於“羊羣效應”,大量資金源源不絕進入房地產市場,如是惡性循環,炙手可熱的房價便可以得到理解了。

參考 文獻 :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網站數據。

[2]董超,任澤平,邢偉。房地產價格分析與預測——從利益主體博弈角度出發。中國物價,2006,11.

[3]中國 社會 科學 院。2007年中國服務行業發展報告。

[4]魏雅華。北京的“住房痛苦指數”最高。中國青年報,2006-10-31.

[5]王小廣。房地產熱套牢中國經濟。世界知識,2007-2-16.

[6][美]布魯格曼,費雪。房地產 金融 與投資(第十版)。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10.

[7]餘豐慧。降房價必須打破權力資本結盟,2006-10-27.

[8]馬克思。資本論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06.

[9]陳徵。社會主義城市地租研究。山東人民出版社,1996,12.

[10]楊有志,劉建明。完善房地產價格調控促進房地產市場發展。合作經濟與科技,2007,(4)。

房地產論文 篇六

一、房地產開發項目前期策劃的原則

1、全局性

在進行前期策劃時,策劃人員往往要就房地產開發項目的整體定位以及項目細節方面的內容進行抉擇,這就需要策劃人員具備全局的觀念,站在全局的角度來制定項目整體規劃方案,並保證該方案有利於項目目標的實現。

2、綜合協調性

由於項目前期策劃涉及內容較廣,涵蓋了項目設計與規劃、建築科技、工程管理到項目市場調研、定位策劃到後期推廣營銷等等內容,因此工作量較為複雜也較為巨大。所以在前期策劃時,應當重視各個環節間的協調性與銜接性,並要求策劃人員能夠綜合各方利弊,來優化配置各項資源。

3、前瞻性

一個房地產開發項目運作週期短則2~3年,長則5年或以上。所以,在進行項目前期策劃時,相關人員應當能初步判斷未來市場發展的趨勢以及整體房地產市場以及市場經濟形勢有可能會發生的變化,並做好相應的應對策略,以保證房地產項目的穩定性與可持續性。

二、房地產開發項目前期策劃的內容

1、項目可行性分析

項目可行性分析指的是在進行投資決策前,對將要進行的房地產開發項目進行系統的經濟分析以及論證的過程。在項目開發前期編制所得的完整、嚴謹、翔實的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將作為決定是否投資該房地產項目的重要依據。一般情況下,項目可行性分析主要是對市場分析(區域市場、宏觀市場)、市場預測(市場需求預測、供應預測、價格變動預測)、財務評估(銷售利潤率、成本利潤率、投資週期、淨現值等)、風險評估、項目敏感性分析、盈虧平衡分析等內容進行分析,全面評估各種影響因素,並在此基礎上科學編制可行性分析報告。在編制報告時,應將一切與項目開發相關的、各類不利因素全部考慮在內,並對其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進行合理評估,如若最後所得評估結果顯示這個項目具有正常開發條件,且可以獲得正常盈利的,則表明該項目具備可行性。即便在今後該項目的實際開發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困難也在事前項目評估風險之內,整體開發項目的經營風險均為可控。

2、項目研究

項目研究主要分為研究待開發土地以及研究該項目所處市場環境兩大塊內容。

研究待開發土地指的是對待開發土地的現狀以及未來可能發展的方向進行研究與預測。其研究內容主要有:

①土地地理位置以及交通情況。主要是分析待開發土地和城市主體的相對位置關係,以及該地段的交通條件,這對該土地未來的發展潛能有着較大影響。

②項目SWOT分析。對待開發土地的各種機會與威脅、優勢與劣勢等對項目未來運作產生影響的客觀因素進行定性分析。

③板塊分析。即待開發地塊所處的局部板塊(建築組團)和周圍數個主要板塊間的聯繫以及功能間的不同之處。這將與該地塊未來發展方向息息相關。

研究該項目所處的市場環境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內容:研究市場宏觀經濟條件、房地產市場情況以及項目競爭態勢。第一,市場宏觀經濟條件包括了當前國家宏觀經濟運行狀況,以及未來國家經濟政策走向的預測,力求從中得到一些基本判斷結論,方便日後能夠站宏觀經濟的角度來給開發項目運作提供有效的指導。第二,房地產市場情況主要指的是現階段全國房地產運行情況、當地房地產銷售情況、近幾年內當地房地產市場的銷售價格、數量的變化趨勢、當地房地產開發政策環境等方面內容。第三,項目競爭態勢研究主要是分析與掌握相鄰板塊主要房地產開發項目的產品類型、價格情況、推售方式、競爭優勢等方面內容。

3、整體項目定位

首先,應對項目各方面因素進行綜合考量,並對當地房地產市場未來兩三年的發展趨勢進行合理預測,從而根據整合而得的數據來對整體項目市場定位進行確定,並確保該項目具有可行性、超前性以及可操作性,以便今後能夠應對可能出現的市場風險。其次,應細分項目定位,對整體項目定位進行細化,包括項目目標客户羣定位、項目檔次定位、產品定位、價格水平定位以及推廣形象定位等方面內容上,以便於整體項目能夠有效得到落實,並對後續工作起到一個指導的作用。

4、項目規劃設計

項目規劃設計是房地產開發項目前期策劃的重要內容,是將相關單位研究所得的項目定位成果體現到項目規劃設計方案中的重要環節。首先,進行消費者需求調研。可以採用深入訪談的方式或者隨機問卷的方式來對當地消費者開展需求調研工作,以掌握當地目標客户羣體對房地產開發產品的喜好、傾向;對新技術、新產品的接受能力;對開發產品設備、檔次的期望值、對房地產產品價格接受水平等內容,並將此調研結果作為今後項目工作的參考性依據。其次,進行產品界定。將消費者需求調研結果與開發項目的各種指標參數相結合來進行產品界定。包括房地產開發產品的形式(樓宇佈局)、產品特點(所選用的新科技、新產品、建築特色)、產品規格(户型、面積)等方面內容。

5、做好銷售準備工作

銷售準備工作主要包括制定營銷策略以及物質準備兩方面內容。營銷策略工作主要包括制定與執行整體項目的包裝、推廣;整體項目銷售策略的制定;整體項目銷售價格區間;項目銷售工作的要求、流程以及相關事件安排等。物質準備主要包括銷售隊伍的建立與培訓;售樓處的佈置、設計以及建造;銷售工具的佈置、採購與製作等方面內容。

結語:

1、房地產開發項目策劃雖然涉及到的內容複雜,但只要理清其中的脈絡,根據項目自身特點,逐一有序地進行編寫,就能做出一份好的項目前期策劃書,使企業在後續的項目開發中精準決策,增強企業競爭力和創新力;

2、不同的房地產開發項目本身側重點各異、各地產公司文化也有差異,因

而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策劃書進行因地制宜的調整和優化;

3、房地產開發是一個持續3-5年的動態過程,在實際操作中,需要對不斷變化的形勢和環境對前期策劃進行及時有效的檢查和修正,真正做到動態管理。

參考文獻:

[1]袁亞楠。房地產開發項目前期策劃相關問題的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xx,(24)。

[2]張迪。試述房地產開發項目前期定位策劃[J]。房地產導刊,20xx,(31)。

房地產論文 篇七

一、房地產税收籌劃的重要性

我國房地產行業的税負高於其他行業,特別是在行業快速發展的那些年表現的更為明顯,相關數據顯示,20xx年我國税收總收入約為6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了5億元,其中房地產行業税收增加1.75億元,佔税收增加總額的35%。此外,運作週期長、資金佔用量大也是房地產行業經營的主要特點,對企業涉税業務進行税收籌劃有利於企業的資金循環,在符合法律規定的前提下,企業應充分利用國家税收法規政策進行税收籌劃,其重要性可概括為:第一,我國房地產企業整體税負偏高,並且涉及營業税、土地增值税、房產税等多個税種,企業客觀上有較大的納税籌劃操作空間,納税籌劃可緩解企業經營壓力;第二,行業競爭激烈,納税籌劃有利於房地產企業控制自身運營成本,提高在市場中的競爭力;第三,近些年來,地產行業的快速發展使其成為税務機關征繳稽查的重點對象,納税籌劃可有效降低房地產企業税務風險,規避違法行為的發生。

二、房地產企業税收籌劃存在的問題

(一)法律意識淡薄、税收籌劃意識薄弱

我國税收相關法律法規在不斷的完善,並且呈現出細化的趨勢,但從實際情況來看,一些房地產企業對税法及政策的瞭解程度不夠,僅僅是掌握了法律對部分税種的規定,缺乏對税法中特殊規定和政策的認識,法律意識的淡薄導致企業無法對自身的涉税業務進行有效籌劃和管理,甚至有可能產生漏税或重複繳税的情況。此外,我國税收籌劃起步較晚,理論體系和實踐經驗均存在不足,這使得很多企業沒有認識到税收籌劃的重要性,甚至產生了税收籌劃就是偷税、漏税的錯誤認識。房地產企業偷漏、漏税的情況時有發生,違法行為不僅嚴重影響了政府的税收收入,也不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而實際上企業是可以通過提高税收籌劃意識和能力來降低企業税負的,完全沒必要鋌而走險,走上違法的道路。例如:某地產公司同時開發兩個項目,其中A項目市場價格為1000萬元,可以扣除成本費用為400萬元,則該項目增值率為150%,土增税為240萬元,同時還需繳納營業税及附加%56萬元;B項目市場價格為1500萬元,可以扣除的成本費用為1000萬元,則該項目增值率為50%,土增税為150萬元,同時還需繳納營業税及附加84萬元。在不考慮其他費用的情況下,兩個項目共繳納税金530萬元。如果企業將這兩處房地產項目命名為同一小區,那麼項目整體增值率為78.60%,土增税為370萬元,同時繳納營業税及附加140萬元,相比之下便可節税20萬元,可見企業應具有税收籌劃意識,它與企業的經濟利益息息相關。

(二)缺乏納税籌劃能力及管理體系

目前,很多地產企業税收籌劃工作都交給財務部門完成,但部門內部卻沒有專門的税收籌劃人才,其他人員的税收籌劃能力有限,整體上缺乏完善的納税管理體系,也缺少其他部門和人員的支持與配合。因為企業的税費繳納工作均是由財務部門完成,所以企業的管理者往往也會將多繳税費、受到税務機關處罰等情況歸咎為財務部門的工作失職,但針對這種現象卻也沒有人能夠提出更好的建議,這實際上本身就是對税收籌劃工作認識上的錯誤。企業財務人員在辦理納税業務時確實會與税務機關產生互動,但卻僅僅是將企業生產經營中產生的税款繳納給税務機關,完成納税義務,並沒有真正涉及到企業經營過程中的税收決策,從實際工作情況來看,房地產企業很多業務都由企業決策人、市場部門、銷售部門、策劃部門完成,這些業務在開展過程中都有可能產生納税義務,税收籌劃工作需要有這些部門的合作與支持。從目前情況來看,房地產企業將税收籌劃工作機械的讓財務部門獨立負責,又沒有給財務部配備專業人才,顯然是不合理、不科學的。

(三)缺乏税收籌劃事前管理

管理者對税收籌劃沒有正確的認識,以及對此項工作重視程度不夠都導致企業的後知後覺,通常都是在事後發現税收負擔過重時才要求財務部門使用賬務處理手段做應急處理,然後此時極端的操作往往會與税收法律法規衝突,這也是房地產企業税收方面經常出現偷税、漏税的主要原因之一。實際上,企業的納税義務一旦發生,再通過其他的手段去處理為時已晚,這時再進行税收籌劃則更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可見,納税籌劃的應該是一種事前籌劃,同時也要求税收籌劃人員對法律法規、政策動態及時掌握,否則納税籌劃就不能有效實施。

三、税收籌劃問題的解決路徑

(一)提高税收籌劃意識

積極轉變思維觀念,樹立科學的税收籌劃意識是房地產企業要做好税收籌劃工作的基本前提。企業不能將税收籌劃工作硬性的安排給財務部門,要把工作重點放在建立與完善的税收籌劃機制上,管理層要給予税務籌劃工作高度的重視,企業各部門開展業務也要與税收籌劃工作相配合,並在業務開展前便做好税收籌劃。房地產企業還要鼓勵税收籌劃人員積極學習政策法規,全面掌握國家税收政策動態,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識及納税成本節約意識,在涉税工作上加強税主動性,最大程度的減輕納税負擔。

(二)提高税收籌劃能力

房地產企業税收籌劃負責人的專業能力直接影響到税收籌劃的效果,所以企業在人員招聘時就應該傾向於有税法專業知識的人,並採取適當激勵手段來鼓勵財務人員加強税務法規學習,不斷更新專業知識,從而提高其税務籌劃能力,降低企業的各種經營風險。在外聯工作上,企業應加強和主管税務機關的溝通,瞭解税務機關的工作程序,特別是對於一些模糊事項和新興業務的處理,一定要得到税務機關的認可後再實際操作。如果企業存在一些內部員工無法勝任的崗位或無法完成的税務工作,企業可以考慮在外部聘請税收籌劃專家來企業做顧問,例如註冊税務師、理財規劃師等,這樣可以大大的提高企業税收籌劃工作的權威性且降低操作風險。

(三)強調做好事前籌劃

房地產企業應該清楚的認識到,税收籌劃的重點是在事前籌劃,且其靈活性對事前籌劃也是至關重要。國家税收相關税收法律法規、優惠政策都在不斷的變化、調整、改進,企業想要做好事前籌劃就必須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主觀上保持積極思考的狀態,預測政策調整的方向和時間,為日後的税收籌劃操作做好準備,增強方案的靈活性和可操作性。對於較難預計的政策變化,税收籌劃決策者要加強與企業各部門、税務機關、企業管理者之間的溝通,以便制定全面的籌劃方案。

房地產論文 篇八

摘 要:隨着時代的發展,我國房地產市場發生了很大改變,以前依靠價格和質量的競爭手段已經適應不了眼前的需要,那麼在新的形勢下,房地產企業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表現自己,造就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呢?無疑,房地產企業強勢品牌將是一個重要的法寶,正日益受到社會的關注。

關鍵詞:房地產、企業、強勢品牌

隨着社會的發展和經濟水平的提高,房地產企業打造強勢品牌不斷的引起社會關注與探討。

品牌是什麼?品牌是一個產品的名稱、符號或它們的組合;品牌是消費者對企業的產品或服務的全方位體驗,是他們頭腦裏形成的關於企業的整體印象;品牌是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一條情感紐帶。簡而言之,品牌是符號,是產品,是企業,是人。比如李寧牌,在一般消費者心中的形象定義是代表一個較頂級的運動品牌,當消費者有意向購買運動產品的時候,如果他想買好一點的,消費者就極有可能根據其心中對李寧的形象定義去選擇李寧的產品。所以真正的品牌存在於消費者心中,消費者才是決定品牌的真正力量。

一、缺乏打造企業強勢品牌的意識

1、品牌意識模糊。

對品牌及實施企業品牌經營的概念較模糊。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儘管大部分建築企業已開始重視品牌建設,但多數對品牌的基本概念和內涵的準確理解還存在偏差。常常簡單地把塑造品牌理解成創名牌;使得大部分房地產企業品牌意識淡薄。

2、缺乏完整的品牌管理流程或制度體系。

多數建築企業都沒有聘請外部品牌戰略諮詢公司或內部管理人員進行過品牌戰略規劃。也沒有建立起一個相應的使用監督管理和維護品牌的責任機制或者對品牌經營進行近期規劃或者遠景規劃。

3、企業品牌經營缺乏管理人才。

不注重品牌規劃和管理,不考慮品牌的承載能力,而僅僅基於項目建設、營銷方面的資源優化考慮。國內建築企業缺乏能夠在宏觀上把握品牌優化組合、能夠完整規劃品牌發展戰略、並使之走向世界的戰略品牌國際化管理人員,儘管許多建築企業內部有很多懂得做廣告、策劃、銷售的專家,但他們大多不具備深入的品牌戰略管理理論知識,也不具備品牌戰略規劃和管理的實際經驗。

二.打造強勢品牌的戰略之路。

1、清晰準確的定位

目前我國房地產業存在着高檔化、貴族化、奢華化的惡習,許多開發商認為,名牌地產必然是高檔地產,其實事實並非如此,高檔公寓需要品牌,普通商品房同樣需要品牌,普通消費是購房的主體,更具市場潛力。成功的房地產品牌都有自己明確的定位,品牌定位應該清晰明確,如果品牌形象、定位朝令夕改,將模糊自己的品牌個性,破壞了品牌精神氣脈的貫穿,最終使消費者霧裏看花,難以建立強勢品牌。

2、以人為本,誠信經營。

一個優秀的房地產品牌應該在住宅的建築設計、使用功能、配套設施等多方面做到項項優質,包括工程質量、功能質量、環境質量建設等方面等等,都追尋着人與自然、人與建築、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和諧共生”關係,追求着人類居住的至高境界;並通過優質服務贏得好口碑。同時誠信是企業基業長青的最根本保障,也是企業打造強勢品牌、增強市場核心競爭力的首要條件,更是企業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和應盡義務。“誠信”經營是地產企業的“德文化”造就,所彰顯的精髓是:誠實做人、誠信經營。

3、建立起體現高效機制嚴格的管理制度。

建立穩定的企業自己營銷隊伍和公關網絡,保證名牌產品的服務質量。提高人的素質,保證名牌的品質;企業要非常注意員工素質的提高,實行嚴格的更新機制、強化對幹部和職工的在職教育和培訓 使整體品牌意識加強,同時也要為提升知名度做好品牌的有效宣傳。

4、與時俱進的創新

品牌若要長久不衰,必須與時俱進。再好的建築也有不足,也需改進,所以企業應把握時代脈搏,不斷採用新的設計理念、新的施工技術、新的建築材料、新的科技成果等。品牌的創新使自身充滿活力,不斷滿足了購房者的消費心理,使品牌在市場競爭中始終領先。

創建強勢的房地產品牌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也是房地產企業長遠健康發展的需要,雖然任重道遠,但還是有章可循,只要我們精心打造好項目品牌,並通過強有力的品牌管理組織、流程和制度來保障傳播的持續性、一致性,才能讓品牌在市場上健康而又快速的成長,從而不斷地提高它的溢價能力,讓企業永遠立足於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 趙俊德。 淺談國有房地產開發企業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經營管理創新[J]。 陝西建築, 20xx, (10)

[2] 田林永。 論房地產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及治理對策[J]。 中國住宅設施, 20xx,(08)

房地產論文 篇九

摘要:隨着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變化,現代企業的發展和管理模式將進入新的時期,採用以往的管理方式很難保障企業穩定的經營和長遠的發展,尤其在房地產企業的管理中,企業運營過程中涉及的領域較廣,資金支出種類繁多,在實際工作中為了保障房地產企業在新經濟環境下順利的開展項工程項目,應採用有效的管理方式,細化企業的內部管理,進而為房產商品銷售提供良好的方案。基於這樣的原因,筆者對戰略成本會計在房地產企業管理中的應用展開論述,筆者對戰略成本會計的基本概念和對企業管理的作用進行簡述,並從三個方面應用進行論述,望本次的研究能為現今房地產企業穩定的經營和長遠的發展獻上綿薄之力。

關鍵詞:戰略成本管理;房地產企業;企業管理

現今市場經濟中使用的戰略成本會計與傳統成本會計相比具有較強的優勢,特別是以目前信息技術為不背景的信息集成平台系統的研發和應用,為了使成本會計更適應現代企業制定管理制度和企業的發展,應對傳統的成本會計進行升級,在本文中研究的戰略成本會計,應用在企業管理中能打破企業原有的生產和經營順序,將成本會計理念貫穿在整個生產和經營的每個環節中,使現代企業能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佔據優勢地位,進而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推動企業的長遠發展。

一、戰略成本會計的基本概念與作用

(一)戰略成本會計概念簡述

戰略成本會計指的是企業通過完成投資決策、研發與設計、原料採購、商品生產、銷售與售後服務予以全面的監管,將監管貫穿於整個經營過程中,從戰略的角度而言,其影響着成本每一個環節,規劃和控制成本使其保持在適當的水平,有助於企業在市場佔據更多的市場份額,進而保障企業實現發展的戰略目標。由於現今市場中企業管理制度逐漸完善,企業生產和經營環境不斷變化,以往的成本會計無法滿足新經濟體制下對成本管理的需求,傳統成本會計的缺陷逐漸顯現出來,這嚴重地影響着企業穩定的經營。現代企業經營和者在企業管理中應從自身出發,採用管理理論和方法,改善傳統陳舊的成本會計,予以創新進而形成新的戰略成本會計,使之適應新成本會計環境。隨着經濟不斷髮展與企業管理能力的提高,戰略成本會計理論概念不斷豐富,應用範圍逐漸擴張。

(二)戰略成本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

企業作為現今市場經濟的主體,生產產品的質量和服務應在市場中進行準確的定位,才能為企業存在的價值提供保障。現代企業在對產品生產和提供服務之前,戰略成本會計能收集市場發展趨勢、消費者需求、原材料質量以及價格等信息;然後現代企業會按照內部資源與外部環境,對信息予以篩選和整合,制定出優質的發展方案;最後,現代企業從營利的角度選擇最適合企業目前發展的最佳的方案。基於戰略成本會計通過對商品銷售反饋信息予以分析,明確各個部門的責任所在,協同合作避免了無效的生產環節與資金成本。

二、房地產企業成本管理當中戰略成本會計分析

戰略成本會計在房地產企業中的應用主要是在企業成本管理當中,屬於對傳統成本管理模式進行優化的過程,同時也是企業通過完善對成本管理的模式,來降低企業成本和制定新發展戰略的第一步。其中成本分析和管理能通過成本核算來降低成本因素和與生產經營環節,這樣的發展狀況,對現今房地產企業而言,代銷售的商品是房產企業的存貨。通常情況系企業通過存貨成本核算和管理,通過對採購原材料各方面屬性的瞭解,來實現對原材料採購環節愛好難的成本管理。在房地產企業中,其商品在建造的過程中,對建築才來哦的採購的週期、次數和平均採購成本進行計算,從而計算出較為合理的投資方式,尤其是針對不同階段施工的狀況,結合不同時間段的原材料價格,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採購的成本。另外,在對商品房存貨的營銷階段,應按照房地產市場發展的程度展開相應的銷售活動,進而實現對商品房存貨銷售有節奏的控制,在這樣的過程中能清楚地掌握房地產市場當下存在的問題和影響的因素,進而制定有效的價格策略和促銷的政策,再配合發盤的節奏,實現房地產企業自身存貨待售費用的管理和控制,進而提升房地產企業經營的績效。所以,從這一角度而言戰略成本會計對於房地產企業而言,是將生產經營和全局進行緊密的聯繫,在此過程中不僅要將每一個生產環節在房地產企業的經營管理中整個系統中的成本進行優化,同時還對房地產企業自身經營產生的經濟效益進行整合,這樣才能更好地為房地產企業的發展起到促進的作用。基於這樣的狀況,適當的採用的成本核算的方式,將存貨和成本價格分攤到不同的環節中,能發現當中成本改善的因素,以便從單一的環節來上升到全局成本優化的層次,充分地體現了房地產企業管理策略的戰略性高度。從上述的分析得知,將戰略成本會計理念充分的應用到房地產企業中,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房地產企業的經濟效益,併為房地產企業制定長遠的發展戰略提供真實和明確指導建議。

三、戰略成本會計在房地產企業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一)在房地產企業房產銷售中的應用

採用戰略成本會計理論銷售前對銷售人員培訓費用的控制,屬於戰略成本控制和管理的適度服務質量控制的關鍵環節,銷售網點的安置則是在開展市場調查後對設計廣告宣傳投放地進行選擇。通過對銷售網絡進行合理的佈局,進而實現低成本的資金投入來換取搞銷售業績,這在房產銷售階段具有重要的位置,在對銷售網絡進行合理時,應在人流量較大的地方設置廣告牌,例如在公交站對廣告牌進行設計和安放,這一環節中應用戰略會計能更好地權衡廣告費用和銷售業績間的關係。對於房地產行業而言,房產商品售後的服務對房地產企業的經營和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通常情況下售後服務在完成房產銷售後,開發商將房產所有物業管理事務移交到相應的物業公司,而房產業主對商品房售後物業管理的滿意度通常不高,這樣就嚴重地影響了房地產開發公司的企業形象。為了給業主提供良好的售後服務,提高物業管理質量實在必行。將戰略成本會計理念應用到房產商品售後的服務環節要求房地產企業對售後提供的服務智力那個進行嚴格的管理,但是在提升售後服務質量時,需要耗費大量的資源和資金成本。因此,應嚴格按照實際的狀況,對物業管理公司和售後服務人員進行培訓,進而有效提升售後服務的質量和水平,這對進一步提升銷售業績和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具有重大的意義。從銷售的角度進行分析得知,戰略性成本會計理念的應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房地產企業銷售的業績,同時在保障業績的狀況下,逐漸提升企業的品牌形象,這對房地產企業長遠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二)在房地產決策管理中的應用

戰略成本會計和傳統成本會計最大的差異性是對企業的戰略意義,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具有較強的實時性,基於這樣的發展狀況,房地產應時刻關注市場環境的變化,特別是房產商品的價格走勢,戰略成本會計在完成市場調研和市場未來發展方向預測之後,能為房地產提供豐富的信息,進而輔助房地產企業制定優質的發展戰略方案,提升房地產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另外,戰略成本會計能夠輔助企業掌握購房者的實際需求,這樣有助於實現企業和消費者雙贏的戰略發展目標。應用戰略成本會計是對企業運營時最直觀的分析,基於這樣的狀況,對項目投資成本有效的控制和分析,能增強戰略成本會計應用後得到的效果,進而更好的輔助房地產管理的工作。另外,對房地產企業生產經營的過程中,經營戰略性成本會計會計信息的應用方面,若要充分的發揮其應有的效能,無論是企業經營決策管理人員,或是房地產企業的投資者,是企業在展開自身經營活動過程中其經營狀況能直觀的描述出經營戰略的有效性,合理的成本分析和管控能在極大程度上提升該方面信息的使用效率,進而輔助房地產企業的管理工作。從這一角度進行分析得知,戰略性成本會計方面管理理念的應用,能輔助房地產企業的穩定經營和長遠的發展,尤其是在經濟體制逐漸轉型的環境下,凸顯出戰略性成本會計管理的優勢。

四、結論

通過本文的論述中得知,戰略成本會計的應用貫穿於企業整個運營的環節中,其對市場環境、消費者需求和價格等市場信息的蒐集,對房地產企業的經營和發展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對房產商品進行銷售之前,應根據戰略成本會計採集的市場信息和房產商品銷售後的反饋信息,對銷售的價格和銷售模式進行調整,能更好地輔助房地產企業提升其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翟旭。戰略成本會計在企業價值鏈管理上的應用[J]。現代商業,20xx,09(05):243-245.

[2]肖耀軍。淺談價值鏈分析在企業戰略成本管理中的應用[J]。廣東建材,20xx,08(06):164-166.

[3]朱長輝。淺談戰略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的應用[J]。黑龍江對外經貿,20xx,07(10):149-150.

房地產論文 篇十

【摘要】隨着經濟發展的需要和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的不斷頒佈與實施。我國的房地產行業逐步邁向穩定的發展階段。既然房地產行業的熱量已經冷卻下來了,房地產企業就要在市場環境的改變下調整公司的經營戰略以及管理方式,使企業的發展更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企業應該根據自己企業的特點來調整自己的經營與管理體制。整合所有的資源,制定穩定的發展計劃完成平穩的過渡。

【關鍵詞】房地產公司;經營;管理;發展戰略

房地產行業在經歷了二十年的快速發展之後,成為了國內重要的經濟支柱之一。國家的對其發展的趨勢和方向也從最初的鼓勵到了現在的調控。使得房地產行業的泡沫沒有繼續膨脹下去。房地產企業的發展也將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在新的機遇和挑戰到來之前應該調整公司的經營與管理方式以適應新的發展需求。下面我們就關於在新的形式下的房地產公司的經營管理方面進行簡要分析與探討。

1 新形勢下房地產公司經營與管理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國家對房地產行業的經營與發展進行大力的整頓與調控,使得房地產行業的經營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使得房地產公司的經營與發展履步維艱、面臨着公司內部和外部環境的雙重壓力。顯而易見,房地產公司的經營面臨着許許多多的問題,有待於解決和研究。

1.1 國家的調控政策給房地產公司的經營帶來的問題。

1.1.1 市場供求關係發生了轉變。由於國家對於房地產一系列調控政策的出台,使得原來房地產的“銷售熱”、“搶購潮”、“投資熱”等等現象只能讓公司的經營者深深回憶了。房地產公司與購買者的主導地位發生了轉換。市場上的觀望狀態持續延期,投資者也開始理智的選擇躲避風頭或者轉而投資其他行業。

1.1.2 融資環境的轉變。以前的房地產公司的融資渠道多為銀行貸款,或者是抵押貸款。如今國家大力限制房地產公司的貸款金額,提高了放款的門檻。使得房地產公司在融資方面需要重新尋找新的融資渠道。

1.1.3 市場對於房地產的產品開發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前房地產在經營中佔有主導地位,公司的經營重點主要放在了快速建設和促進銷售上。忽略了產品的多樣化經營和精品化經營。如今房地產公司面對市場激烈競爭的壓力,不得不在產品的多樣化和精品化上多下點功夫。

1.2 公司的內部經營為應對新的市場環境所存在的問題。

1.2.1 公司經營結構的調整。在房地產公司在市場中占主導地位的時候。房地產為使資金快速回籠或者是儘快的擴大經營成果往往是選擇快速的買地進行開發、然後大力的銷售。開發、銷售是房地產公司經營的兩大板塊。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房地產公司也將加大在管理、經營和服務上的關注度。

1.2.2 公司需要對資金鍊進行嚴格控制。房地產公司的經營有其顯着的特點。在資金的運用方面需要大量的資金來進行項目運作或者是週轉,甚至於積壓。因此嚴格的控制資金鍊是公司經營中最主要的問題之一。銀行貸款的嚴格監管使得融資變得相對艱難。政府土地交易政策的轉變又加大了資金的運轉量。無不對公司資金鍊的正常運作帶來了嚴峻的考驗。

1.2.3公司需要建立現代化的經營管理體制。沒有競爭就沒有進步,房地產行業的畸形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經營成果,也給房地產公司帶來了嚴重的損失。現代化經營與管理體制是保障公司長久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這就對房地產公司的經營管理帶來了新的問題。比如加大會計電算化的建設以及成本核算的能力,優質高效的設計團隊,優質的服務團隊和管理團隊等等都需要房地產公司加快建設速度和加大力度。

2 關於房地產公司的經營與管理一些措施和方案。

鑑於以上我們對於房地產公司所處的市場環境與公司內部所存在的問題進行的分析與探討,為了更好的經營發展企業和發展國民經濟。我們應該作出一些具體的措施與方案為它們的發展進行努力。具體的措施有以下幾點。

2.1 加強公司的人才培養與招攬,建立公司的經營體制。

人才是公司經營發展的根本,管理人才和專業人才以及複合型的人才等等都是目前處於轉型期的房地產公司所迫切需要的。注重於對人才的培養和招攬是公司為長久的發展戰略的實現以及建立全面的現代化的經營管理體制作出基本的鋪墊作用。市場競爭的激烈化使的房地產公司的經營模式逐漸的向多元化、複雜化進行轉變。因此建立健全的經營體制是符合公司的發展需要的。公司的經營也應該為了規避風險和擴大利益進行多元化的轉變。

2.2 加強成本核算的能力和開發多方面的融資渠道。

房地產競爭的激烈化勢必影響房地產的經營成果與經營成本,房地產公司應該加強經營成本核算的能力,很好的控制公司的財務運營狀況。使得企業在成本上具有很大的優勢,以求在競爭中的絕對優勢。銀行縮緊銀根,對於房地產的開發和銷售都帶來了不小的打擊。房地產公司的經營中離不開融資,這就需要經營者在融資渠道的開闢上多動頭腦,不能一味的追求資金的快速回籠畢竟這不符合房地產的正常運營狀態的。比如説在開發中多采用合作的形式,有效地減少開發佔用資金,擴大與基金、信託等等金融機構的合作。

2.3 加強公司的內部管理,合理有效的規避風險。

房地產公司發展二十年來,多受到國家的政策扶持。但是如今驟然面臨市場經濟的控制,必須要在管理上多下功夫,不然各種風險都將對房地產企業形成致命的打擊。加強公司的內部管理,無疑是降低和規避風險最好的措施,也是企業得以發展的重要前提。如今的房地產企業內部管理還處於初級階段。建立健全管理體制,構建現代化的分工經營部門體系;建立內部控制制度和現代化的信息網絡平台。都是加強公司內部管理的有效措施和主要途徑。通過成本核算和質量控制有效的規避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由於工程開發和資本運作帶來的資金風險和質量風險等等。

2.4 做好對市場動態的把握,根據市場的需求設計、生產產品以及差異化生產戰略的運用。

由於前期房地產的火熱經營狀態,使得許多人都想從中分得一塊利益。大大小小的房地產公司紛紛建立且有愈演愈烈之勢。如今的好前景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使得原本還不算厲害的競爭問題也日益突出。房地產企業就是生產房產產品經營房產產品的經營企業。房產作為商品和其他的商品一樣也需要市場的選擇或者淘汰。想要取得競爭的優勢就需要把握市場的動態,去探析消費者的心理需求。根據不同的羣體有不同的需求來進行產品的細分。這些是房地產公司經營與管理的主要內容,只有做好這些才是房地產經營與管理的最終目的。

2.5 整合資源,合理有效的運用資源。

企業經營與管理的過程也是對各種資源經營與管理的過程,房地產企業更是大量的資源進行運作的過程。由於房地產企業的資源運作有着運轉週期長、運轉的數量大等等特點。決定了資源的管理也是房地產公司需要高度關注的經營問題之一。前期的房地產經營形式較好,突然間的降温必定使得眾多的房地產企業出現了大量的商品積壓,也就是商品房閒置積壓的狀況。這對於房地產企業來説就是資源的佔用,對於房地產公司的資金鍊運轉形成了一定的壓力。同時,因為貸款的問題跨期越長損失也就越多。購買的土地閒置也是房地產企業的資源佔用的一種常見現象。所以,對於現有資源進行全面得的整合,在以後的發展中合理利用資源也是房地產公司經營與管理的主要工作。

總結

本文主要對於房地產企業經營與管理中所存在的問題和今後發展與進步的一些有效的建議與措施進行了簡要的論述與分析。旨在為房地產企業的穩定發展作出自己的努力。並希望更多的人蔘與到房地產企業經營與管理的研究工作中來。為房地產公司及國家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陳文歡。 房地產企業財務管理現狀分析[J]。 企業研究, 20xx(6)

[2]張琳。論新形勢下房地產公司的人才需求和培養[J]。時代金融,20xx(1)

[3]陳侃如。房地產經營管理的實踐與探索[J]。經管空間,20xx(7)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dve41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