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糧食安全論文精彩多篇

糧食安全論文精彩多篇

糧食安全論文精彩多篇

糧食安全主題優秀作文 篇一

有一種節約叫光盤,有一種公益叫光盤。所謂光盤,就是吃光你盤子中的食物。當前,餐桌上浪費的糧食數量巨大,“舌尖上的浪費”觸目驚心,身邊的浪費比比皆是。我國每年浪費食物總量摺合糧食約500億公斤,接近全國糧食總產量的十分之一,最少倒掉了約2億人一年的口糧。為了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美德,大家一起來向“舌尖上的浪費”説“no”。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句話是倡議書上所説的。意思是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飯時,應該想想這粥飯裏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真的是來之不易;我們生活所需的每半根絲、每半縷線,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幾多物質能源和幾多人的心血,應該好好珍惜。這句話告誡人們養成勤儉節約的美德要從日常生活、穿衣吃飯做起,不要鋪張浪費。切莫把日常微小的事物看輕了,從而不知珍惜。要知道每一樣東西的背後有多少人的辛勤付出,有多少能源的消耗;樁樁件件來之不易。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李紳的一句詩。這句是告訴我們要節約糧食,珍惜糧食。告訴我們要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其實我們身邊就有光盤行動。我身邊的光盤行動就是我的爺爺奶奶,他們平時就很勤儉節約。每次吃飯後,盤子裏都是乾乾淨淨的,不留一點剩菜剩飯,這就是所謂的光盤行動。有一次,我問爺爺奶奶,為什麼每次我們都把飯吃的乾乾淨淨的。而他們的回答讓我感到驚訝,他們説:“這是一種節約,一種習慣,更是一種公益,如果我們減少一點點浪費就能拯救很多人。”

全世界飢餓人數超過10億!全球平均每年飢餓死亡的人數達1000萬,每六秒鐘就有1名兒童因飢餓而死亡!如果我們每天的食物減少浪費5%,就可以救活400萬的饑民!。

文明就餐,不僅僅是個人良好素質的體現,更是一種美德的塑造,時尚的典範。其實“光盤行動”就在身邊,如果你看尋找就能發現!讓我們加入“光盤行動”中吧!節約食物,珍惜食物。最後問一句:今天你光盤了嗎?

糧食安全論文 篇二

強化“三個維度”築牢國家糧食安全防線

在給安徽省太和縣的種糧大户徐淙祥的回信中指出,這些年,黨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糧食生產的政策舉措,就是要讓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是要讓種糧農民有錢掙、得實惠,日子越過越好。希望種糧大户發揮規模經營優勢,積極應用現代農業科技,帶動廣大小農户多種糧、種好糧,一起為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力量。

倉廩實,天下安。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保障糧食安全對中國來説是永恆的課題,事關全局、事關根本、事關長遠、事關黨和國家興衰成敗的大政方針和戰略部署。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裝滿“米袋子”、充實“菜籃子”,對於經濟發展大局和社會繁榮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從強化責任監督、科技創新和政策措施三個維度出發,紮實築牢耕地保護、種子安全和農民權益等國家糧食“安全防線”。

強化責任監督維度,築牢耕地保護防線。“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土地是農民的安身立命之本,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要從戰略全局出發,強化責任擔當,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採取“長牙齒”的措施全方位、無死角保障耕地和耕地質量,以“零容忍”的態度,健全土地聯動協作執法機制,優化土地違法舉報獎勵制度,嚴厲查處和有效打擊亂佔耕地建房等改變耕地性質、改變耕地用途的違法違規行為。通過始終繃緊牢靠的耕地保護防線和糧食安全這根弦,保護農田促進基本農田的有效利用,促進農產品產量保持穩定和穩步提升。

強化科技創新維度,築牢種子安全防線。要下決心把民族種業搞上去,抓緊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從源頭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種業是農業的“芯片”,是糧食安全的“基石”,也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保護種質資源,織密織牢種子安全防線,重在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力度、抓好科研攻關。要把“藏糧於地、藏糧於技”真正落實到位,通過自主研發、種質創新、品種檢測、良種繁育、優種綜合生產等科學環節,突破農技關鍵“卡脖子”瓶頸,搶佔種業技術研發制高點、主高地。促進種質資源保護與安全利用,切實將“中國種”牢牢攥在自己手中,保障口糧的絕對安全。同時,也要充分認識到在種質資源多樣性、良種技術創新、種質資源發掘、新品種培育技術、種子生產和加工等多個領域、多個環節和多個方面還存在亟須提升和突破的地方。因此,要始終有危機感,不斷增強憂患意識,事關種子安全的“安全閥”一刻不能鬆、一刻也不能懈怠,全力用心用情保護好種子安全這份農業“振興之寶”。

強化政策措施維度,築牢農民權益防線。農穩天下安。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解決好將來“誰來種地”的問題,核心是要解決好農民問題,要富裕農民、提高農民、扶持農民。我國糧食生產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農民是糧食生產的主力軍,保糧食安全須重視農民利益。不能讓糧食生產者既流汗又吃虧。要從強化政策措施維度出發,通過改革完善農業補貼政策、優化免費技術培訓、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服務、強化農產品特色品牌打造、提升農村養老服務水平等實實在在的措施,確保強農惠農富農落到實處,有效打消農民的後顧之憂,讓種糧農民通過農業產業獲得“真金白銀”的實惠、廣闊提升發展空間,進一步建強糧食安全主力軍,充分激發種糧積極性。

糧食安全主題優秀作文 篇三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首古詩上至老下至小,幾乎全社會的人都能背的滾瓜爛熟,但隨着經濟的日益發展,人們似乎被眼前的貪圖所吸引,已將“節約”兩個字完全拋在了腦後。

據統計,中國人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於2億多人一年的糧食,在民間節慶時節,很多人為了不丟面子,往往造成請客的點得不少,赴宴的吃的不多,一桌宴席有一半會浪費。在官場上,利用公款吃喝之風盛行,有報銷,國家重點貧困縣江西上饒縣清水鄉前汪村村部喬遷慶典當天,小車沿着路邊停了200米長,73輛車中還有兩部警車,村小操場上,教室裏共擺了53桌酒席,赴宴的人多市黨政機關幹部,觥籌交錯,舉箸買醉之間,不少食物被浪費。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首婦孺皆知、耳熟能詳的唐詩,道出了節約糧食、合理用餐的文明理念。然而今天,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的物質生活比以前豐富了許多,但隨之而來的。卻是節約糧食意識的淡薄,和浪費現象的屢見不鮮。當我們隨意倒掉吃剩的食物時,殊不知在世界的某個角落還有很多人為一塊麪包而面臨飢餓;當我們忘記關緊水龍頭時,殊不知那些缺水的地方還有很多人家一天只有一杯水維繫生活;當我們肆意揮霍勞動果實時,殊不知那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者正默默地流淌着汗水……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無論時代和社會如何發展,人類所擁有的資源總是非常有限的,勤儉節約無論何時都值得提倡。節約,歷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應是我們人生的必修課。因此,節約不僅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品德;不僅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時尚,它是我國文化傳承中的精華,而今因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卻已將“節約”兩字拋在腦後,所以,為了將“節約”作為制約浪費的準則,我們應該採取一定的措施。

首先,在民間,作為市民不需要礙於面子而造成太多的浪費,作為企業也應該提供免費餐盒,打包,袋子,方便市民打包。在官場中,則應對制度令行禁止,節儉是美德,奢侈是惡性,公權力的行使也應是這樣,作為公職人員,應該時刻自警自省,時刻檢視自身,不能把公款吃喝當作是順理成章的事。

相信在全社會的努力下,“舌尖上的浪費”一定會改善。

糧食安全論文 篇四

緊抓糧食安全這個“國之大者”

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雜誌發表重要文章《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文中指出,“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扛起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我們要扛起糧食安全責任,緊抓糧食安全這個“國之大者”,在解決好“誰來種地”“種在哪裏”“怎麼種地”三個問題上下功夫,切實保障好糧食安全。

解決好“誰來種地”的問題,為“國之大者”提供人力支撐。糧食誰來種、誰來生產?現階段關鍵靠億萬農民。可以説,農民是糧食生產的“主力軍”。只有把農民種糧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更多農民參與糧食生產,才能保障好糧食安全。而要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不僅要讓農民種糧有錢賺、得實惠,切實穩住農民種糧的心;還要提高農民的生產水平,讓農民會種地、種好地。通過降低化肥等農資的採購成本、大力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落實種糧的各項優惠政策、適當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格、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種養業等方式,不斷提高糧食生產效益,真正讓“誰種糧誰受惠”。通過實施職業農民培育培訓工程、開展職業農民素質技能培訓計劃、加強農民農業生產技術能力培訓等方式,着力培養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化農民隊伍,切實保障糧食生產人力需求。

解決好“種在哪裏”的問題,為“國之大者”提供土地支撐。耕地是糧食生產的“硬基礎”“命根子”。沒有耕地,糧食“種在哪裏”的問題就解決不了,更談不上糧食生產了。只有把關係14億人“飯碗”的耕地保護好、利用好,才能築牢糧食生產的“堅實基礎”“安全防線”。要保護好耕地,既要保護好耕地的數量,還要保護好耕地的質量,只有把這兩個方面都保護好,才能為保障糧食安全提供有力的土地支撐。落實耕地保護制度,採取耕地保護黨政同責、嚴格考核等方式壓緊壓實保護責任,採取數字、信息等技術對耕地進行動態跟蹤監測、研判,切實保證耕地總量不減少、糧食總體播種面積不降低。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策略,通過開展農地綜合整治、重點保護良田沃土、防範土壤水失風失、大力發展現代高效生態農業、建成高標準基本農田等方式,努力保護提升耕地質量。

解決好“怎麼種地”的問題,為“國之大者”提供科技支撐。糧食生產的安全出路在於科技進步,就是要發揮科學技術在糧食生產中的作用,着力解決好“怎麼種地”的問題,做到“向科技要糧”。長期實踐證明,在耕地總量穩定的情況下,要推進糧食生產規模化、機械化和標準化,確保糧食產量持續穩定增產,必須靠不斷創新的糧食增產技術來支撐、來保障。近年來,農業科技對糧食生產及農業發展的貢獻越來越大,農業生產機械化、“種田管家”打理水稻、農技專家在線看田、育種能力建設……這些都是科技成果在糧食生產、農業發展方面的應用體現。面向未來,我們要持續把科學技術應用到糧食生產中,通過培育糧食作物品種、研究開發糧食科技、檢測智慧糧食安全、推進糧食全程機械化作業、推廣先進適用農機化技術及裝備等方式,讓農業科技在提高糧食生產效率、提升糧食產量、增進種糧效益等方面發揮作用,為糧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撐。

糧食安全論文 篇五

攥緊中國種子 保障糧食安全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4月10日下午,國家領導在海南省三亞市崖州灣種子實驗室考察調研時強調,種子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關鍵。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緊中國種子,才能端穩中國飯碗,才能實現糧食安全。我們要充分認識攥緊中國種子的重要意義,堅決扛起保障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多渠道發力攥緊中國種子。

增強應對一切困難和挑戰的憂患意識,從思想上攥緊中國種子。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種子需求國,種子作為農業產業鏈中的源頭,是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持續發展的基礎產業,確保種子安全才能確保糧食安全。__年7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上強調,要“把種源安全提升到關係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我們不能只看社會發展的經濟效益,尤其是在農業發展中不能只看經濟效益,要放眼長遠,提高站位,做好時刻應對自然災害、人為操控等可能引發糧食安全的戰略準備,將攥緊中國種子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底線。

發揚“為了羣眾、依靠羣眾”的優良傳統,從源泉上攥緊中國種子。農民是糧食生產的“主力軍”,也是農業現代化的“大部隊”。但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7億,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4.72%。隨着老齡化的到來和城鎮化的推進,農民正逐漸減少,相應的,種糧人員也逐漸減少,一定程度上會造成本土糧食作物的失種。我國已連續19年將中央一號文件聚焦三農,足以引起我們對事關糧食安全的農業、農村、農民的高度重視。我們常講要藏糧於地、藏糧於技、藏糧於種、藏糧於民,種源要自主可控,就要完善和落實相應農補政策,依靠廣大農民朋友,讓中國的種子,在祖國各地生根發芽,形成良性循環。

推進農業科技特別是種業科技的自立自強,從技術上攥緊中國種子。現在是科技突飛猛進的時代,農種科技也不例外,育種技術的革新發展,是農作物增產最重要的基礎之一,優良種子可以貢獻糧食增產量的45%~50%。“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這設備那設備,這條件那條件,沒有良種難以實現農業現代化!”《種業振興行動方案》也明確了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的總目標。我們要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為種業科技的自立自強提供方向引導和組織保障,持續把科學技術應用到糧食生產和糧種培育中。

完善規章制度為種業發展保駕護航,從法治上攥緊中國種子。種業高質發展、種源自主可控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礎,而建立激勵和保護原始創新的種業法律制度是“打好種業翻身仗”的關鍵。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已於2022年3月1日施行,全面強化了品種權的保護力度,將我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水平推向新高度。要廣泛宣傳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為代表的相關法律法規,各級幹部特別是農村基層幹部,以及廣大農民羣眾都應充分認識相關法律法規的重要意義,瞭解法律確立的政策措施和制度,在品種選育、種子生產經營等活動中,確保法律有效貫徹實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l5nzj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