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土地資源管理論文【精品多篇】

土地資源管理論文【精品多篇】

土地資源管理論文【精品多篇】

土地資源管理論文 篇一

摘要:在本文中,筆者主要是通過對國內土地利用衝突的驅動力及原因分析,從土地管理制度着手,致力於土地制度的創新來提高土地要素的空間配置效率,緩解土地資源壓力,促進其空間結構向良性方向演進,最終實現土地利用的綜合協調管理。

關鍵詞:土地利用;、利益衝突;、土地管理;制度創新

0、前言

中國頻繁暴發的土地利用衝突事件,引起了國內外的關注,也引起了國內學術界的重視[1]。

我國土地利用現狀存在諸多問題急待解決,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耕地保護難度加大、違法用地普遍存在,導致依法管理土地形式嚴峻、農民集體與政府徵地衝突日益加劇、現有土地利用衝突管理手段不足等,都是造成我國土地利用衝突的現實問題。如何解決這一問題顯得日趨重要。

1、土地利用衝突產生的驅動力及原因

土地資源的多宜性和土地供給的有限性是衝突產生的根本原因,而人口及其需求的增長則是衝突發生與發展的主要驅動力[2]。

土地利用衝突受到經濟、政治、政策和機制、社會、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可以概括為土地利用衝突產生的自然因素,即衝突產生的內部因素;土地利用衝突產生的社會經濟因素,即衝突產生的外部因素[3]。

相比內部因素的不可變性,外部因素是我們解決問題的方向,主要體現在以下三點。

1.1、各級政府規劃理念的不同導致的土地利益分歧

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由於在土地利用規劃理念上不同而產生土地利用衝突,主要表現為指標數量的控制和擴張之間的矛盾。

中央政府要求把節約用地放在首位,以盤活存量、控制增量為原則,嚴格控制建設用地佔用耕地。

相比徵用土地的成本而言盤活城市存量土地的成本太高,地方政府更樂意爭取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堅持18億畝耕地紅線不動搖是中央政府基本國策,而地方政府普遍認為發展二、三產業經濟產出效率高,而對耕地的保護積極性不高。

1.2、集體主體界定不明確導致土地產權模糊

我國《土地管理法》、《承包法》中規定我國的農村土地屬於集體所有。所謂的集體指的是集體經濟組織,而我國沒有一部法律對集體經濟組織有明確的描述和界定,其存在性與合理性都受到置疑。

由於集體主體在法律中概念的模糊使得其土地所有權的實施受到政府的干預和影響,從而導致其主體功能的缺失。

具體表現在農民獲得的土地的使用權得不到保障,農業生產的公共建設也跟不上。

1.3、土地徵用法律把城市化和工業化的成本強加於農民身上

我國法律限制了集體組織和農民轉讓土地的權利,採取國家經營土地市場的方式,政府行政壟斷了土地的轉讓。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實行徵用。

”而什麼是“國家利益”卻沒有任何具體的界定。

隨着城市化和工業化的發展需要徵用集體土地時,一般由政府通過低廉價格從集體手中徵得土地再以高額的出讓價格出讓。

整個過程中農民既沒有參與其中也沒有獲得相應的利益,甚至連最基本的土地利益也得不到保證,喪失土地後面臨着失業和無社會保障的困境使農民難以維持基本生活,城市化和工業化的成本被政府的行政權力強加於農民身上。

2、解決土地利用衝突的方向

土地是是農業活動最基本的生產資料,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

而土地利用衝突存在的根源在於各利益集團追求各自不同的利益,而如何協調這種利益衝突就需要在制度上來指導,土地管理制度創新就顯得尤為重要。

土地管理制度創新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2.1、明確土地產權主體,完善土地產權制度

我國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城市地區的土地歸國家所有,其權利所代表的是國務院。

實際上,各項土地管理工作都是由地方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和中央政府國土資源部門所共同承擔的,而中央政府職能部門對各級地方土地管理部門實行垂直管理[4]。

從這一規定來看我國的土地產權主體不明確和制度不夠完善。

因此,需制定更詳細土地產權相關的國家和地區政策,明確土地確權登記的範圍、程序、條件、時限等完善政策支持;尊重確權主體地位,發揮自主作用;保證協同推進,提高工作效率;鼓勵土地依法有序流轉、設立土地交易平台、加大配套服務等創新措施來完善土地產權制度改革。

2.2、統一土地市場,健全土地監督懲罰機制

土地市場是我國市場經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然而由於土地市場進展十分緩慢,使得城鄉獨立、分離運行,無法提高市場化程度。

因此,健全土地監督管理體系任重道遠。

首先,強化社會公眾參與規劃過程監督。

構建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全過程社會公眾參與新機制,增強重大決策過程的信息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健全多元利益羣體的利益表達機制,形成中央與地方政府及社會公眾協商型編制、管理和監督體系[5]。

其次,通過法制建設加大對違規行為的懲罰力度,建立公檢法、紀檢監察、工商、城市規劃等部門聯合的土地執法聯動機制,提高執法的力度。

同時,運用3S等高科技手段動態監察,有效預防地方政府違法利用土地,避免土地利用衝突的發生。

2.3、嚴控“佔補平衡”,強化用地指標

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規定“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嚴格保護耕地”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地方政府一方面在規劃編制中基於地方經濟發展合法爭取農地非農化指標和減少耕地與基本農田規模,另一方面在規劃實施過程中非法突破規定的建設用地指標和剋扣補充耕地數量與質量,使得更多土地違法行為出現[6]。

對於新增建設用地佔用耕地,中央政府明確提出需要“佔一補一”,確保耕地數量不減少,質量不降低。

對於新增項目用地,要嚴格限制用地規模,優化用地結構和佈局,嚴格執行各項指標,對超標準用地的,堅決核減用地面積。

2.4、規範用地合理佈局,開展土地綜合治理

隨着現代化建設過程的加快,城市結構、功能、佈局都將發生根本性轉變,城市人口大量往城郊區移動使得城市面積快速擴大。

因此,優化城市用地佈局,規範用地行為,使其完整統一,進而形成城市和農村相協調、產業羣和農田相襯托的新格局。

根據土地編制規劃,嚴格依照規劃進行綜合整治,另外要整合資源,實施高標準建設,積極保護自然資源,實現人類與環境的相融。

3、結語

隨着我國實行社會經濟體制的改革,各地區之間土地資源狀況和經濟發展水平千差萬別,、土地利用衝突在不同區位、不同時間的表現不一樣。

因此,在分析衝突在具體區域的表現形式、發生衝突的原因、土地利用衝突的驅動力、跟蹤土地利用衝突的發生與發展變化的同時開展土地管理制度創新,改革土地利用制度,健全土地交易市場機制,規範土地利用制度勢在必行。

為建立起功能明確、優勢互補的區域發展格局,促進土地資源空間結構向良性方向演進,最終使土地利用衝突得以緩解實現土地利用的綜合協調管理。

參考文獻

[1]、譚術魁。、中國土地衝突的概念、特徵與觸發因素研究[J]。中國土地科學,、2008,22(、4)、:、4-10.

[2]、於伯華,呂昌河。土地利用衝突分析:概念與方法[J]。地理科學進展,2006,25(3):106-115.

[3]、賈生華,陳宏輝。基於利益相關者共同參與的戰略性環境管理[J]。科學學研究,2002,20(2):209-213.

[4]、李名峯,曹、陽,王春超。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在土地垂直管理制度改革中的利益博弈分析[J]。中國土地科學,2010,24(6)、:、10-12.

[5]蔣軍成,趙志明。基於中央與地方政府博弈分析的土地政策優化方略[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學報,2009(1)、:、89-94.

國家土地管理局工作職責 篇二

(一)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有關國土資源管理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負責起草全市土地、礦產等自然資源管理和地質環境保護的政策和規範性文件,經審議通過後組織實施。

(二)組織編制和實施全市國土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總體規劃、地質環境保護總體規劃及其他專項規劃;參與審核城市總體規劃。

(三)實施耕地特殊保護和鼓勵耕地開墾政策;實施農用地用途管理,保護基本農田,指導和監督未利用土地開發、土地整理、土地復墾和耕地開墾工作,確保耕地佔補平衡;

(四)依法保護土地、礦產資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承辦全市權屬糾紛調處,查處土地、礦產違法案件,受理羣眾來信來訪。

(五)管理全市土地資源和城鄉地籍、地政工作,組織土地資源調查、地籍調查、土地統計和動態監測;負責土地產權管理。

(六)負責全市農用地轉用、徵用的方案編制、審核、報批;負責舊城改造收回土地的審核報批及其地上建築物拆遷量的審核工作。

(七)編制、實施全市基準地價、標定地價;測算擬定各類建設用地的供地地價標準和出讓地價,確認土地使用權價格,擬定徵用和收回土地的補償標準。

(八)負責全市各類建設用地的審核、報批;負責臨時建設用地的審批和建設項目用地的預審;組織實施土地儲備和土地市場管理。

(九)依法管理採礦權,規範礦業權市場,組織實施採礦權的行政授予、招標投標和拍賣;監督、指導採礦業安全生產工作。

(十)依法管理地質礦產勘查,組織礦產資源儲備評審、認定及其登記管理;依法監督管理地質環境保護工作,負責地質災害的防治和突發事件的調處工作。

(十一)做好土地、礦產資源有關規費徵收,安排並監督檢查財政撥給的國土資源工作經費及其他資金的使用。

(十二)承辦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土地資源管理論文 篇三

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是介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邊緣科學,是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和工程技術管理等為一體的綜合專業,兼具理論性和實踐性。該專業是國家控制布點的專業,自1997年專業調整以來發展很快,目前開設院校已達120多所。本文在闡述各院校該專業發展差異的基礎上分析當前該專業的發展問題,希望能對該專業科學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有所益處。

1 我國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發展差異

我國開設土地資源管理專業院校眾多,分佈在全國各地。並且各院校的層次不同、類型不同,人才培養方向等差別較大。筆者通過網絡等多種渠道統計得出,目前共有124所大專院校開設此專業,其中華北19所、東北12所、華東和華中各25所、華南13所、西南16所、西北13所以及香港1所。在124所院校中,其層次與類型差異度比較大。從學校類型看,有的院校屬於綜合類,有的屬於理工類,有的則屬於農林類,或屬於師範類、財經類等;從辦學層次看,有的院校屬於“985工程”和“211工程”院校,有的是“211工程”非“985工程”院校,有的為中央部屬,有的為省屬,有的是全國重點院校,有的是省屬重點院校,有的是省部共建大學,有的是省屬一般院校。若按院校層次統計,其中,亞洲名校和“985工程”院校共22所, “211工程”非“985工程”院校30所,其他國家重點或省重點院校48所,一般類院校24所。若按各院校類型統計,在124所院校中,綜合類院校37所、農業類院校22所、師範類院校17所、理工科類院校32所、財經類院校15所,此外還有1所政法類大學。

與此相應,不同學校的師資力量、社會影響、學生就業等均差異甚大,如綜合性重點大學師資相對雄厚,表現在:具有土地資源管理教育背景、學歷層次高、主持國家級重點項目、參與實踐項目運作等,而一般類院校中這類高層次人才比較缺乏,從而,不同學校與專業的社會影響不同。124所院校人才培養方向和層次差異度也較大。

人才培養目標方面有側重於技術型人才培養、側重於管理型人才培養和兩者兼顧三大類。有的專長於土地信息與工程技術,如武漢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礦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有的在房地產經營管理方向具有特色,如同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等。再者,不同院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和教育層次呈多樣化特徵,院校之間有一定差異性:有的僅為本科開設,如一般類院校;有的為本科和碩士研究生開設;有的從本科到碩士到博士均設有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如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

2 我國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發展中的共性問題儘管

124所院校在辦學水準、辦學層次與類型、培養目標與方向等各個層面存在差異,在涉及人才培養的專業定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及其教學科研等各個方面均有一定的個性特徵,但綜合看來,我國高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還存在一些共性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一個共同的結果和問題,即院校培養的專業人才不能有效滿足理論與實際要求,與現實需求相脱節。

2.1 文科化傾向明顯

在專業定位上,受發展背景及有限教育資源的影響,一些如財經類、師範類甚至農林類的院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是由其他相關或相近專業合併或移轉而來,相應地,師資力量也是在原有基礎上適當調整和轉變,以滿足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教學需求,這樣,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不可避免地遺留原有財經、師範等院校的文科特徵,師資力量薄弱、實踐課

2.2 實踐教育不足

這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課堂中實踐性知識傳授不足。特別是新開設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院校,很多教師是從原有其他相近專業調整和移轉而來,實踐知識儲備不足,課堂授課過程中,有關實踐運作知識涉及較少。第二,培養學生專業知識實踐應用能力的教學設備和條件比較缺乏。第三,培養方案中實踐性教學環節學時少甚至缺乏細緻的設計。

2.3 新興技術等教學內容補充和更新滯後

掌握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對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但從現實來看,很多院校學科體系和課程內容還不夠完善,現有教材體系中教學內容難以適應新時代的條件和要求,土地信息系統的軟、硬件應用性培養缺乏,整個培養環節存在低層次重複教育問題,所培養的人才與市場需求差距較大。

2.4 所培養人才理論分析能力不足

理論上,土地資源管理學科屬於應用性理論而非純理論,主要表現在:各類理論知識普及和理論問題研究均應立足於對土地各類屬性的掌握和描述,並應隨着土地各類屬性的動態變化而及時調整,土地科學具有較強的實用性、技術性和經濟性。在人地矛盾突出的情況下,當前土地資源管理領域在理論層面仍在探討和爭論,不過,目前土地資源管理領域整體上對土地科學理論和先進方法、先進技術的研究還有待於進一步加強,這使得我國土地資源管理的理論研究滯後於客觀實際,嚴重影響了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發展和土地資源管理實際工作的深入開展。這種問題的普遍存在也影響到了高校人才培養,理論分析能力不足是目前高校專業人才培養中需要面對的主要問題之一。

3 提升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發展層次的建議

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滿足社會需求是高校義不容辭的義務,也是高校的發展宗旨。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因研究對象的特殊性,在人才培養方面不僅要求理論紮實、技術過硬,同時需要具備一定創新能力。

3.1 豐富培養方案,避免文科化傾向

在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模式、課程設置、師資配備、教學方法等各個重要環節上均應符合該學科綜合性、邊緣性要求,除公共管理學、經濟學、制度學等公共管理類的文科性質的知識傳授外,還應增加現代技術類、工程類知識教學和實踐訓練。

3.2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促進對外交流

辦好學校和專業,關鍵是師資。師德高尚、業務精良、結構合理、富於創新的師資隊伍是培養合格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人才的重要保證。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屬於既古老又新興的專業,不同院校之間特別是非重點院校可採取繼續教育、選派人員出國或出省訪問進修等多種方式,加強師資隊伍交流與建設,提高整體師資隊伍水平,努力縮小不同院校之間的差距,以滿足現代高等教育的需要。

3.3 優化課程體系,豐富課程內容

關於土地科學及土地資源管理專業課程設置,一直為學術界所爭論。在實際辦學中,課程體系設置不僅要求學生系統掌握土地科學基礎理論,還同時要結合學生就業、進一步深造、學生個性化特徵和特長培養等諸多因素。首先,應完善課程結構體系;其次,應針對土地資源資產管理領域時勢性強、政策多變的特點,儘量採用最新教材,並及時增加新內容;最後,在課程開設順序上,應考慮採取由理論基礎、實踐技能、獨立工作和科研能力培養的四層次遞進式教育。

3.4 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性強,許多重要的專業知識都來源於實踐,其中設立專業實驗室、建立長期的教學實踐基地是重要環節。特別是通過與生產單位合作,建立教學實踐基地,一方面為其解決生產實際問題,提高教師科研水平;另一方面在生產及科研實踐中吸收學生參加,讓學生接觸土地部門生產實際,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達到培養優秀土地高級專門人才的目標。同時也為專業教師提供一個科研與生產實踐的舞台,通過科學研究與生產實踐,提高整體教學、科研水平。

土地資源管理論文 篇四

【摘要】

城市土地資源管理是指政府依據國家有關城市土地資源的法律法規,對城市土地資源佔有、分配、使用的規劃、組織、控制和監督等活主要闡述目前我國城市土地資源利用和管理的現狀,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應對對策。

【關鍵詞】

城市;土地資源;管理;現狀;對策

城市土地資源是指城市市區內的土地資源。城市土地資源是城市建設的空間載體,為城市經濟發展、人口增長以及生態環境建設提供必要的場所和空間,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城市土地資源作為一種有限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在城市可持續發展和保持競爭力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加強城市土地資源管理,使其發揮最大的效益,進而擴大城市經濟總量,提高城市的承載能力,增強城市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已成為地方各級政府思考的重要內容之一。

1、我國城市土地資源管理的現狀

我國城市土地資源管理的現狀主要表現一方面社會經濟發展與土地資源合理配置關係日益密切;另一方面又出現了土地資源配置市場機制失靈和政府宏觀機制失控現象同時發生的怪圈。目前我國城市土地資源的矛盾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土地利用規劃與城市發展規劃不夠協調城市建設以總體規劃為依據,由城市建設管理部門負責制定,而城市土地利用規劃是土地管理部門負責制定的,雙方在制定規劃時如沒能充分交流,兩個規劃必有不相協調的部分,這就會為今後在建設管理上造成不利影響。如土地利用規劃中劃定的基本農田保護區有些在城市發展用地控制區內,有的甚至在近期建設用地範圍。這樣,使科學合理的建設行為實施起來比較困難,特別是事關經濟發展大局的重點項目,往往因徵地影響速度和效益。

土地管理與建設規劃管理步調不夠一致法律法規對土地管理和建設規劃管理程序都有比較明確的規定,但是實際執行過程中由於部門之間相互配合不力,導致兩個方面的管理時常脱節,給城市建設和土地管理造成影響,不能保證城市建設有序進行,或者造成辦事效率低下影響建設速度。這主要還是一個管理體制和領導體制問題,這要求城市建設管理部門與城市土地管理部門要協調一致。

城市用地緊張與土地浪費並存在我國城市化發展快速推進的過程中,有的城市政府加強了對土地開發利用的強度,城市土地資源被過度的利用,城市土地生態系統的自我更新能力遭到了破壞。儘管我國城市用地面積增長的速度比較快,但城市人均佔地面積仍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人地矛盾十分突出。目前城市地皮緊張、住宅擁擠、道路堵塞、交通不便、教育文化體育等基礎設施無法滿足市民實際需求。同時城市土地使用過程中的浪費現象十分突出,由於長期以來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土地資源無償劃撥或無償使用,造成了很多城市土地出現了多徵少用、早徵遲用,甚至徵而不用的奇怪現象,一些城市不顧中央和上級政府的要求和國家有關政策法規的規定,擅自亂徵亂批土地,很多城市盲目發展開發區,出現“開而不發,圍而不用”的現象,導致了大量土地資源浪費。

城市土地市場化運作尚待規範有的地方為了多渠道籌集城市建設資金,熱衷於拍賣黃金地段的土地,這種市場化運作方式本來無可非議,但往往偏離方向,未能充分考慮城市功能分區的需要,未能嚴格按城市規劃進行控制,結果把該作綠地的地塊作為建房,該作住宅區的建成工業區或者商業區,又由於客觀存在行政干預,以致法定的建設規劃人為地成了一紙空文。這需要城市建設與土地管理部門在開發利用城市土地時要充分考慮城市近期目標與遠期發展的關係,協調好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係,合理開發利用城市土地。政府部門要從長遠利益着想,合去一部分眼前即得利益,按照城市總體規劃,並可適當增加城市綠地建設等公共設施建設,以改善城市的景觀、生態環境,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從而最終使城市土地升值,達到開發與利用的目的。

2、城市土地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土地是一個城市空間和城市功能的載體,土地供應狀況直接關係到一個城市的發展空間、發展潛力和發展方向。因此,要使有限的城市空間發揮最大的效用,必須高度重視對城市土地資源的管理,努力提高土地資本的利用效率和地域空間的生態環境效益及經濟效益。

制定科學的城市土地資源的規劃管理,確立合理的城市發展戰略城市土地規劃必須超前,應起到先行指導城市開發管理土地的作用,使用地者事先知道各地塊在城市規劃中可以做什麼,怎樣做以及不可以做什麼。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開發管理土地在城市規劃的約束下進行。城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要對用地規模、各類用地的比重、空間控制標準、建築密度控制標準、人口密度控制標準予以科學化和規範化,同時城市土地規劃必須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的要求,必須重視城市規劃的經濟效益和可持續發展性,要按照級差地租原理,合理安排利用城市土地。

挖掘城市土地的內部潛力,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集約和節約開發利用土地,關鍵應從以下方面着手:第一,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約程度,通過摸清城區內閒置土地的數量,籌集資金開發利用存量土地,走內涵式的發展道路;第二,合理佈局城市土地,做到地盡其力,優地優用;第三,綜合開發城市土地,提高土地容積率,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間;第四,組織科技力量,針對城市存量土地潛力進行分析研究,挖掘城市土地的內部潛力。第五,建立和諧的人地關係,維護土地資源可更新能力。要在對現有土地保護的基礎上,嚴格控制土地開發利用的強度,要對用地單位的容積率和綠化率、公共用地面積等嚴格控制,以維護土地生態系統的自我更新能力,確保城市土地資源不會遭受新的破壞。

轉變城市地方政府觀念,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發展是硬道理,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是發展。政府應該科學合理制定開發整理土地供應計劃,並綜合考慮經濟、人口、城市化、環境保護、文化教育等因素。開發管理土地供應計劃應該是公開的、透明的競爭。政府要實行土地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統一出讓、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的整體思路,確保土地的永續利用,從而促進城市的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

建立和完善城市土地市場,規範城市土地市場管理。國家應該對土地市場嚴加控制,政府要高度壟斷土地一級市場,按照國家產業佈局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來配置土地,政府通過土地利用計劃壟斷一級土地市場的供給,控制一級土地市場的出讓總量,運用政策影響土地供給價格。城市二級市場作為對城市土地資源的再配置,其管理的重點應放在嚴格審驗土地使用者的土地用途及土地規劃,把住產權登記關,充分利用優先購買權。而對於土地的三級市場及房地產交易與消費市場,國家應建立一整套規範的監督機制,以確保消費者的利益,從而健全土地管理制度,保障土地的可持續利用。

綜上所述,隨着我國經濟發展、工業化與城市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資源需求增大,環境壓力越來越大,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對協調人口、資源、經濟、環境之間的關係,緩解人地矛盾,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實現政府對土地市場的科學、有效地管理,進一步規範土地市場運行秩序,加快城市土地經營管理的進程,充分發揮城市土地的效益,實現城市經濟發展與土地資產收益的良性互動和相互促進,加快城市化建設步伐。

參考文獻

[1]謝文惠,鄧衞。城市經濟學這[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

[2]劉美平。城市土地制度的改革與優化[J]。當代經濟研究,2011,10.

土地資源管理論文 篇五

引言:土地資源作為自然要素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充分有效的為人們所利用,併為人類創造出理想經濟價值,實現人類多方面需求。因此,對土地資源的合理、有效管理自然而然承載着人們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一、土地資源中存在的隱患

(一)工業、城市,耕地三者之間問題重重。工業化污染土地資源,城市化破壞土地資源,耕地保護問題更是眼下土地資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當今世界工業發展如火如荼,固有的城鎮產業結構需要做出相應調整。因此,工業化和城市化的腳步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兩大局勢[1]。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勢必要佔用一部分的土地資源。那麼,如何制止和預防土地濫用、樹立保護耕地資源的強烈意識迫在眉睫。

(二)土地利用陰霾不斷。隨着世界經濟的不斷髮展和壯大,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土地集約利用的重要性。但是由於城市中的產業分佈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城市土地集約利用困難重重,同時農村生產經營方式粗放、農村宅基地大量空置等問題的出現也再次為土地資源管理工作蒙上陰影。

(三)農民權益急如星火。在城市項目發展的過程中,為了達成國家和企業對公共利益的需求,導致出現了現行徵地制度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間的矛盾和摩擦。在這樣的外部環境刺激下,很容易出現大量耕地被佔用以及農民失去大量土地等問題。農民一旦失去土地,其權益就會受到嚴重的損害,最終為社會的穩定和和諧埋下隱患。

(四)糧食安全刻不容緩。近幾年來,我國國內糧食產量已經出現了大幅度減弱的趨勢,但是依然沒有撼動我國糧食供給大於需求的局面,儘管越來越多的人們注意到了糧食安全中所存在的各種問題。但是,國家糧食局的相關人員提出,近幾年糧食持續減產,國家儲備起來的糧食以及農民手中的糧食都不多,糧食結構已經出現了短暫性的缺乏局面。

(五)城鄉發展水遠山長。土地是我國廣大農民羣眾的根本保障,在現有的制度體制發展下,這部分資源一直處於休眠狀態。然而,隨着城市化的不斷髮展,城鄉之間的差距愈演愈烈。當下,統籌城鄉發展改革仍處於嘗試階段,城市與農村的發展走向仍舊充滿迷茫與未知。

(六)違規隱患深埋隱憂。世界糧農組織曾經做出過精準的測算,如果按百分之九十五的糧食自給作為一個基本目標,那麼我們國家就需要十八億畝的耕地作為紅線。然而,關於這個目標該如何實現的問題,不斷受到重重阻礙,其中也包括個別地方政府辦的阻礙。由此可見,土地資源管理工作任重道遠。

二、運用管理學原理提出具體解決辦法

(一)管理系統理論。管理系統理論是在美籍生物學家創立的普遍系統論的基礎上不斷髮展形成的。主要內容為,“管理應該從組織整體的系統方面出發,按照系統特徵的相關要求,從整理的角度來把握系統中存在的各種規定,對管理方面的有關問題提前最初分析應對,實現系統化,並且根據組織活動和社會環境轉變,及時對組織系統的運行做出調整和控制,最終達到自身的組織目標。”系統管理的主要觀點有:綜合性的觀點,開放性的觀點,以及整體性的觀點等等。這些觀點對掌握和利用管理系統原理方面,非常具有代表性[2]。

土地管理工作是一項比較系統的工程。然而,在促進城市化發展方面,還需要有效調節規劃用地和科學用地這二者之間存在的關係。一定要考慮到目前經濟建設方面的有關要求,做好保護耕地方面的有關工作,不能為了發展城市化而忽視耕地保護問題,一定要做到保護耕地和城市化建設並肩而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當代管理的系統理念。

(二)實現整分合理化。對於整分合理這一理念,從原則上就是實現整體規劃的明確分工,並在分工的過程中實現有效地綜合,這需要對整體做出詳盡的瞭解,探究其中的現狀和規律等等。除此之外,還需要做到的是科學分析,也就是理論上所提及到的分工明確。最後就是協調組織和綜合之間的管理,使各個方面的環節都能得到平衡發展。

根據城市的自身規模和所屬性質,多方面結合在用地方面的具體條件,像是歷史文化背景或者是自然地理條件等方面,從而進一步確定城市的整體容量。改用空間垂直利用替換之前的空間平面利用,提高土地在空間上的利用價值,保障城市可持續發展道路順利平穩運行。

(三)動力原理。管理動力原理需要管理時自身具有強大的動力。當然,要正確的利用這種動力,才可以保證在管理的過程中有效運行,物質動力和信息動力是當今管理中最為普遍的動力模式。

(四)彈性管理。所謂的彈性管理,就是要求保持管理原理的可伸縮和可調節,靈活適應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並且進行動態管理。管理學在大多時候具有不確定性,如果在這一過程中無法保證確定性,管理就無法達到預期中出現的期望值。由此可見,彈性管理在管理學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想要做到耕地保護,就要農民和城市問題調節好,在保證農民能夠獲得最大程度上的收益的同時,解決城市建設用地緊缺問題。這一過程中還存在着很多不確定性[3]。

總結:任何一條管理原理都不是單獨存在的,各個管理原理之間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聯繫,從而在運行的過程中達到相互制約的作用。單個原理若想得到有效的發揮,需要在互相的配合與牽制下,才能激發其本身的最大作用。在土地資源管理的過程中,只有做到各種有效原理相結合,才能發揮土地資源管理的最大效能。

參考文獻

[1]牛牧。 淺談管理學原理在土地資源管理中的應用[J]。 經營管理者,2011,03:164.

[2]潘元慶,谷志雲,李保賢,等。 淺談GIS在農業和土地資源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 安徽農業科學,2007,28:9086-9087+9089.

[3]於樹霞,王萬順。 淺談MAPGIS縣(市)級土地利用數據庫管理系統在土地資源管理中的應用[J]。 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28:323+331.

土地資源管理論文 篇六

一、成人函授教育土地資源管理學課程面臨的問題

1、工學矛盾突出

參加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函授學習的學生大多在政府機關,房地產或測繪評估類企事業單位工作。很多學生都承擔着工作、家庭、社會等各種角色的職責,只有在業餘時間才能進行學習,參加成人教育學校的面授或集中輔導的難度很大,從而影響到學生的正常學習,甚至影響到學生能否正常畢業。

2、教學內容陳舊

傳統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成人函授教育在教學上存在着課程內容單一陳舊,且授課教師主要以教材為主,對學生的學習需求考慮較少,不能及時調整教學內容,難以滿足學生提高技能水平的要求。

3、教育教學資源有限

目前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函授教育所使用的自學教材和輔導材料缺乏而且更新很少,沒有針對函授學生使用的教材,多數學校使用和普通高等教育相同的教材,甚至有的學校所用教材還是幾年前的老版本,絕大多數資源內容圍繞以教為主,對於學生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等並沒有太多支持,無法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

4、學習過程的評價體系不完善

“自學為主,面授為輔”是成人函授教育主要的特點[1],作業和考試成績是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的主要考核方式,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缺乏監控和評價,教師無法掌握學生學習過程的情況,學生也無法進行自我評價,對課程的學習效果造成嚴重影響。

二、網絡教學的優勢

1、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自主學習

網絡教學使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成人函授教育教學模式得以改變,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其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和自學能力。學生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根據自身情況安排學習。使已參加工作的學生能合理地安排時間,分配學習任務。2.學習資源利用最大化採用網絡教學,使學生獲得豐富的學習資源,並且資源內容的設計也從原來的“以教為主”轉向“學教並重”,不僅開發素材、課件類資源,更要開發支持自主探究、協作交流和研究性學習的有關資源。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綜合素質。

3、教學手段多樣化

採用網絡教學,可以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進行全方位的交流,支持探究式、協作式、角色扮演式學習等各種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更加豐富新穎,使師生之間感情距離更近,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學習效率得到提高。

4、學習評價體系相對完善

採用網絡教學,能夠全面記錄學生學習情況,跟蹤學生的學習過程,便於教師能夠全方位的瞭解學生、指導學生。學生也可通過作業、測試等進行自我評價,並結合教師的意見及時調整,進而提高學生自學質量。

三、管理學網絡課堂建設的難點

1、網絡課程建設投資大,進入門檻高

建設學校自有的網絡課程需要建設錄播室,開發或者購買網絡課堂平台,聘請教師錄播課件。根據筆者對武漢理工大學、鄭州大學、新鄉醫學院等高校的調研,建設一門網絡課程需投入3-5萬元,一個學校一般開設20-30個專業,考慮公共課的因素,假設每個專業開設15門課程,全部下來約需投資900-2000萬元。投入高成為影響高校建設網絡課堂的最大難題之一。

2、師資不足

我國現階段的成人教育院校多是在原有的普通高校基礎上通過共享資源建立起來的。這樣的辦學模式本身就使得我國的成人教育在教學管理上處於普通高等教育的附屬地位[2],注重收益輕視投入,對教學質量要求不高。很多成人高校只有專職的管理人員,沒有專職的任課教師。在教學中,從本校或者外校的普通高等教育教學部門、離退休教師或者在讀研究生中選聘兼職教師代課。專職教師不足,兼職教師也僅是應付性的進行教學,從而使教學質量難以保證。

3、教師參與網絡課堂建設的積極性不足

由於成人教育任課教師多是聘請的兼職教師,他們並不關心成人教育的發展。網絡課堂建設是新生事物,參加網絡課堂建設所付出的勞動與取得報酬能否匹配難以確定,並且該項工作需佔用大量時間,可能會影響到其在普通高等教育中的教育教學活動,致使教師參加網絡平台建設的`主動性和自主性不足。

四、推進網絡課程建設的對策

1、加大投入,完善網絡課堂平台

開展成人教育的高校要轉變對成人教育的認識,從創收的觀念中轉變過來,將成人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同等對待,加大對成人教育的投入,開發或者購買網絡課件,構建網絡課堂平台,(本站☆)滿足學生通過網絡完成學習的需求。

2、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

應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將教師所建設的網絡課程納入學校的教學改革項目中,成立網絡課程領導小組和專家指導小組,對網絡課程進行認真指導和嚴格的評審,對製作特別優秀的網絡課程給予獎勵,使教師積極有效的進行網絡課程的建設。

3、改進教學內容,滿足學生需求

機關幹部、企業員工和個人是成人教育的主要服務對象。成人教育應特別注重研究社會和人才市場的要求,通過函授教育網絡教學模式的改變在教育理念、教學方式、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新的探索,聘請優秀教師及時跟蹤國家宏觀政策調整,關注土地資源管理新制度,新技術和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對該專業管理及技術人員能力提升的要求,及時改進教學內容,滿足受教育者在就業、轉換職業、晉升職稱、晉升職務和能力提升等各方面的需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mj6w5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