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論文模板精選 >

2017大學軍事理論論文參考論文多篇

2017大學軍事理論論文參考論文多篇

2017大學軍事理論論文參考論文多篇

軍事理論論文 大學生必備 篇一

作為當代大學生參加軍事教育學習是我們首要的義務,在認真履行這項義務的同時,我們更應為有學習國防知識的機會而感到榮幸,珍惜老師在課堂上所講授的每一個知識點,深刻領會教學綱領的用意,提高自身知識儲備和知識面的拓寬的程度,進而提升我們的自身素質。

同樣,軍事教育課以其廣闊的國防知識,為我們提供了增強國防素質的良好文化基礎,使我們這些生在和平時代的青年意識到國家依然面臨安全防禦問題,使我們意識到我國的國防實力與發達國家仍存在哪些差距,是我們認識到,作為國家的一員,我們有責任時刻樹立高度的民族危機感,激勵我們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從而有能力在未來的工作中為祖國的國防事業和國家發展上做出貢獻。

國防意識是民族生存之魂,如果説國防是民族生存之盾,那麼國防意識就是民族生存之魂。強烈的國防意識是一種重要的精神力量,是制止戰爭、威懾敵人的重要因素。公民國防意識的強弱關係到國家的強弱、民族的興衰。當前,中國正大力發展經濟建設。在長期的和平環境中,人民的整體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這當然是於國於民都極為有利的事情。如果缺乏國防意識,國防領域存在的安全隱患即使放在眼前,也很難發現。銀行、證券交易、通信系統以及計算機網絡等這些和平時期給人民生活帶來極大便捷的領域都可能成為戰爭中被敵方攻擊的“軟肋”。對外交往、新聞出版、網絡交流和祕密載體的處理如果不加註意,都存在着泄露國家機密和軍事機密的可能。此外,軍事設施的管理、城市建設佈局的總體規劃、對戰略要地的開放、防空工程的商業化運作等與國防建設是否相沖突,這些問題必須放在國家安全的大背景下認真考慮。千里長堤,潰於蟻穴。種種看似不起眼的安全隱患如果不在平時加以關注和排除,必將危及我們或我們子孫的和平生活。 在當今時代,世界並不太平。有人並不希望中國崛起強大,不絕於耳的“中國威脅論”就是一例。近來的戰爭實踐證明,戰場已經再無前後方之分,戰爭的武器不再只是槍炮,作戰人員也不再僅僅侷限於軍人。隨着人類步入信息化時代,國家的每個公民都有可能成為未來戰場的戰士。信息化時代國防的範圍不再僅僅侷限於軍事鬥爭領域,國防的“防”線也不再只是單純的邊防、海防。它已延伸到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科技、信息領域,進入到電磁空間,觸及到太空,滲透到每一個人的尋常生活之中。國防建設既是軍隊的事,更是全民的責任,我們必須強化國防意識,牢牢守住我們的民族生存之魂。

開設軍事課程既能體現人才培養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的和諧統—,增強學生的國防觀念利國防意識,培養大學生的基本軍事技能,又有力地促進了大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開設軍事課程是國家法律賦予高校的義務 我們國家已經邁向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健康軌道,增強法律觀念是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2001年4月28日九屆人大常委會第21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第15條規定:“高等學校、高級中學和相當於高級中學的學校應當將課堂教學與軍事訓練相結合,對學生進行國防教育。高等學校應當設置適當的國防教育課程。” 依法履行兵役義務、自覺接受國防教育,是法律賦予大學生的神聖義務。大學生是中華民族優秀青年的代表,是鞏固我國國防、抵禦外敵入侵、捍衞祖國獨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重要後備力量。因此,依法履行兵役義務,在校期間接受軍事訓練,學習、掌握基本的軍事理論知識和軍事技能,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

從世界趨勢的角度上看,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大學生軍訓工作和軍事理論教育,將其作為加強國防建設的一項重要措施。軍事課不僅是大學生履行義務的—種形式和大學生接受軍事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國家法律和政策規定的大學生的一門必修課程。開設軍事課程是時代的呼喚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國無防不立,民無兵不安”,所以,必須加強全民的國防教育,增強國防觀念。近代中國充滿血和淚的屈辱史對中國人民來説是刻骨銘心的,是永遠不會忘記的。一個國家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國防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20世紀90年代初,隨着蘇聯的解體,蘇美爭霸世界的冷戰局面結束了,但我們應當清楚地看到,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戰爭、地區戰爭不斷,天下並不太平。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從一個防禦性的組織變成了一個進攻性的軍事組織,不經聯合同授權就自行對不聽它話的國家進行武裝干涉,對世界和平構成重大威脅。 美國還利用台灣問題大做文章,操縱日本聯合制定所謂的戰區導彈防禦系統,企圖把我國的台灣劃入防禦體系之內。李登輝炮製“兩國論”妄圖分裂祖國:陳水扁上台後,拒不承認一箇中國原則,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並且不斷以蠶食的手法推行“漸進式台獨”,諸如公佈“本土化教育”、廢“國語”教育、將“中文系”併入“外國文學系”、“中華民國護照”加註“台灣”英文字樣、又要在2004年3月20日的“總統”選舉之日舉行所謂的“防衞性公投”和“和平公投等。2004年5月20日,陳水扁公然提出“2006年公投制憲、2008年實施台灣新憲法”,“讓台灣成為正常、完整的國家”的“台獨”時間表,向—箇中國原則、向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向國際社會挑釁。陳水扁已經論為台灣、兩岸和國際社會一個徹頭徹尾的“麻煩製造者”、“危機制造者”。這些事件都對我國的國家主權、領土完整以及國防安全構成了威脅。 當代大學生肩負着21世紀復興中華民族的歷史使命,任重道遠。在高校開設軍事課程是時代的需要。

作為接受軍事教育啟發的結果,我們應在未來的工作和學習中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用愛國主義精神激勵和鞭策自己,把愛國之情轉化為愛國之行,做堅定的愛國者。

愛國主義不僅是一種對祖國的深厚情感,更是一種報效祖國的實際行動。當代青年要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就必須化愛國之情為報國之行,刻苦學習,錘鍊自己,把滿腔的愛國熱情化為報國之行。成才是青年人的追求和渴望,也是祖國和時代的需要和呼喚,要科學地確立成才的目標和方向,做祖國現代化需要的人才。

為了對國家建設作出努力,我們一要具有堅定的政治方向。青年要把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和強烈的愛國熱情和具體的奮鬥目標結合起來。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自己的學習和工作同國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利益緊密結合起來。二要具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立足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勤奮學習,掌握知識,提高能力。要敢於向已有的科學成果挑戰,敢於向未知的新領域進軍,勇敢地去實踐,去探討。因為,當代青年是否具有強烈的開拓和創新能力關係到我國科學的興衰。三要具有健全的心理人格。在對待現實的態度,對國家、對人民有強烈的愛心;對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有強烈的責任感;對待人生,積極奮發,不消極頹廢,不得過且過;對學習,對工作興趣廣泛,求知慾望強烈,勤奮刻苦,有創新精神,有自信心;奮鬥目標明確,意志堅定;對他人情操高潔,易於合作,有團隊精神。

作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我們要做到知我中華,培育愛國情操。愛我中華,必先知我中華。毛澤東軍事思想是中國繼兩千多年前的《孫子兵法》之後,又一次在世界產生巨大影響的軍事理論,閃耀着普遍的真理光芒。古代中國孫子兵學的產生,標誌人們對戰爭和軍事問題的認識,由悟性階段進入了理性階段,實現了第一次歷史性飛躍。以拿破崙、克勞塞維茨、約米尼等人軍事思想為代表的第二次飛躍,發生在近代歐洲。它衝破中世紀的思想枷鎖,開始用科學手段探討戰爭和戰爭指導規律。不過,歐洲近代軍事科學相當程度上是藉助當時自然科學中的機械論和社會科學中的歷史唯心論精神建立起來的,難免魚龍混雜,真理與偏見並蓄。以馬克思恩格斯軍事理論為啟始的第三次飛躍,為真正科學地考察解決戰爭和軍事問題,首次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南。毛澤東軍事思想則代表了這次飛躍的最高成就。

愛國志士秋瑾説:但凡愛國之心,人不可不有,若不知本國文字、歷史,即不能生愛國之心也。學習歷史,知我中華,是昇華愛國情感的基礎。要學習中華民族建設祖國家園、創造燦爛文明的歷史;學習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捍衞國家主權的歷史;學習中華民族反對民族分離、維護祖國統一的歷史;更要學習和了解當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實踐。學習歷史,就會為祖國的今天而驕傲,為祖國的明天而奮進。今天的中國已不是昨天的中國,明天的中國必將更加美好。我們偉大的祖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經濟發展,政治穩定,社會進步,國力強盛。跨進2l世紀的中國正如醒獅雄起,巨龍騰飛,生機勃勃。只要我們萬眾一心、艱苦奮鬥、開拓進取,必將在本世紀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成就,科學的態度對待歷史,全面地、辯證地瞭解和認識中國國情。既要從瞭解祖國的錦繡河山中激發熱愛之情,也要從認識我國自然條件的一些不足之處增強憂患意識;既要為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而自豪,又要為中國近代的屈辱而傷痛,從而轉化為奮發圖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強大動力。

(一)創造了高超的以弱勝強的戰爭指導藝術。古今中外的戰爭各不相同,但戰爭指導藝術的高低具有可比性。一般説來,在力量上擁有一定優勢,或勢均力敵的條件下贏得的勝利,雖然也來之不易;但戰爭藝術的最高榮譽,從來屬於那些以弱勝強的統帥。西方歷史上的亞歷山大、漢尼拔、愷撒和拿破崙等人,都因此而摘取並獲得了“戰略之父”、“戰爭巨人”等桂冠和殊榮。相比之下,毛澤東的戰爭藝術更為高明。第一,世界歷史上的一些著名將帥,大都是能贏得若干戰役戰鬥,能贏得整個戰爭取得最後勝利的卻為數不多。而毛澤東一生不僅創造了大量以弱勝強的戰役戰鬥範例,而且指揮贏得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最後勝利。其次,以往世界戰史上的以弱勝強,基本上是總兵力對比上的以少勝多,武器裝備上則相差無幾。毛澤東的戰爭藝術,不僅做到了數量上的以少勝多,而且還做到了以劣勢裝備打敗優勢裝備之敵,其中包括先後打敗兩支擁有當時世界一流武器裝備的外國侵略軍。第三,毛澤東不但擅長運用戰爭指導藝術,而且善於從戰爭指導藝術的運用中提煉和昇華出理論。毛澤東軍事論著數量之多,內容之豐,影響之廣,在中外軍事史上沒有任何一個人能與之相比擬。近幾十年來,毛澤東軍事思想在國際上廣為傳播,毛澤東軍事著作成為不少國家包括髮達國家軍政要人的案頭讀物,被許多國家列為軍事院校的研修課程,都從不同側面反映了毛澤東軍事思想的世界地位。

(二)所揭示的軍事規律達到了空前的廣度和深度。在毛澤東以前,中外眾多軍事統帥和軍事理論家在探索軍事規律上作出過各自的貢獻。但是,在世界軍事史上,還難以找到第二個像毛澤東那樣對軍事領域的種種問題既進行過長期而廣泛的實踐探索,又親自從事勤奮而深入理論研究的人物。從國內革命戰爭的指導原則到國際反侵略戰爭的指導原則,從建軍路線到作戰方略,從戰略防禦到戰略進攻、戰略決戰和戰略追擊,從游擊戰到運動戰和陣地戰,從小規模的戰鬥到指揮百萬大軍的戰略戰役運籌,從持久勝敵的全面戰爭到速戰速決的邊界自衞還擊作戰,從“小米加步槍”條件下的建軍、作戰到建設國防現代化,從如何贏得戰爭到如何制止戰爭維護和平,這裏面既包括了中國革命戰爭和國防發展的特殊規律問題,又包含軍事領域的大量一般規律問題;既廣泛涉及到軍事科學的應用理論,又深刻地觸及到軍事科學的基礎理論,可以説覆蓋了軍事理論的各個重要層次和各個基本方面。所有這些,毛澤東都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和方法,對中國共產黨組織領導武裝鬥爭的直接經驗和前人進行戰爭的間接經驗,作了長期的實踐檢驗和精闢的理論概括。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毛澤東軍事思想,不能不是一座內容博大精深、結構系統完整的軍事理論大廈。毛澤東對軍事規律的理論揭示,就其豐富性、系統性和真理性而言,都達到了前人未能達到的程度。

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地位,不只是比較於其它各家軍事理論而言的,其中也包括它在無產階級軍事理論發展史上的劃時代意義。在無產階級軍事理論歷史發展的前兩個階段,即馬克思主義軍事學説和列寧主義軍事學説的基礎上,毛澤東軍事思想又大大前進了一步。主要是:①對以前尚未遇到的新課題,第一次提供了科學答案。如開闢以農村包圍城市的武裝革命新道路。②在前人未曾開墾的理論領域,首創了全新的學説。如軍事辯證法。③把過去已提出的一些基本觀點,發展成為系統的理論。如人民戰爭。④把以往的一些理論預見,變成了完整而成功的現實。如恩格斯關於無產階級的解放在軍事上也應有自己的表現的預言,在毛澤東關於人民戰爭戰略戰術的理論與實踐中,得到了生動的體現。⑤在先哲們沒能完全解決或解決得不理想的問題上,作出了迄今最成功的回答。如怎樣建設一支永遠保持無產階級性質的新型人民軍隊。因此,毛澤東軍事思想作為無產階級軍事理論歷史發展的當代豐碑,是名副其實、當之無愧的。

(三)提供了具有普遍意義的軍事問題認識論和方法論。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科學價值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具根本意義的,是它的軍事問題認識論和方法論。這是因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包括研究、解決戰爭和軍事問題,無不受一定認識論和方法論的指導和制約;一切理論也只有被用作認識論方法論意義的工具時,才能進入實踐過程,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長期發揮指導作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即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尚未在軍事領域充分展開。毛澤東把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系統地應用於軍事領域,從歷史觀、認識論、辯證法與軍事鬥爭實際的緊密結合上,創建了一整套科學的軍事思想及軍事思維方法。它不僅集中地表現為毛澤東的軍事辯證法原理,同時也體現在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全部內容之中。如果説孫子兵法的認識論方法論價值可以超時代、跨領域地輻射,那麼,兼有高度哲學成就的毛澤東軍事思想所揭示的軍事鬥爭的內在規律,就尤其具有穩定而廣泛的應用價值。例如,在軍事方面,毛澤東軍事思想既可以為我們抵制當代軍事思想中形形色色的錯誤觀點和思潮,正確地觀察思考戰爭與和平、軍事鬥爭與軍事建設問題,提供一套科學的思路,又可以為我們新時期的國防和軍隊建設,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建軍與作戰,提供研究新情況、探索新規律、解決新問題的鋭利思想武器。在非軍事方面,毛澤東軍事思想所揭示的能使人舉一反

三、觸類旁通的軍事哲理,在現代社會中具有普遍的適應性和融通性。無論是政治、經濟、科技、外交等各條戰線,還是思想、文化、體育等各個行業,總之凡一切存在矛盾鬥爭和開創性活動的領域,毛澤東軍事思想都能從立場、觀點和方法等多方面,撥動、啟迪人們的創造智慧,從中總結、抽象出科學的指導原則和實踐策略。

關於國防意識,不可否認,二十一世紀國家之間的較量是以綜合國力為基礎,以經濟實力為先導。可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當國家競爭白熱化的時候,極端的較量形式就會出現。這個極端的較量形式就是戰爭!當今的中國,安全隱患不可謂不多。南沙羣島被東南亞小國強佔,台灣問題尚未解決,中日東海問題和釣魚島爭端也日益升級。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西方超級大國在前蘇聯已經解體俄羅斯日漸衰微的情況下,把中國看成是其二十一世紀稱霸世界的最大障礙,開始以各種手段遏制中國的發展。可以説,現在我國的國防形式不容樂觀,表面上的歌舞昇平實際掩藏着波濤洶湧。

大國外交,是以實力為基礎進行的國家之間的較量。沒有實力就沒有外交地位。在世界史上沒有見到過任何一個國家在沒有實力的情況下卻擁有很高的國際地位。國際地位不是天生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爭取的。當然,現在的中國並非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我們的國家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資金支持國防建設。但是,這遠遠不夠。國防不僅僅是國家和軍隊的事情,也是每一箇中國人的事情。可以説,每一箇中國人都是國防力量的有機組成部分。

一、國防意識

二、增強國防意識

什麼是國防?國防是指國家為防備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保衞國家的主權、統

一、領土完整和安全所進行的軍事活動,以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動。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國無防不立,民無兵不安”,所以,必須加強全民的國防教育,增強國防觀念。近代中國充滿血和淚的屈辱史對中國人民來説是刻骨銘心的,是永遠不會忘記的。一個國家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國防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而如今,我們應當清楚地看到,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戰爭、地區戰爭不斷,天下並不太平。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從一個防禦性的組織變成了一個進攻性的軍事組織,不經聯合同授權就自行對其他國家進行武裝干涉,對世界和平構成重大威脅。剛剛結束的伊拉克戰爭,遲遲未決的台灣問題,朝鮮核武器等這一系列不安定因素不得不引起我們在和平年代的憂思。因此必須加強國防,一個國家的國防建設是其主權的保證、發展的基礎;一個人的國防觀念是其愛國精神及綜合素質的體現。 積極學習國防教育理論,理解研究國防知識。只有我們具有了一定的國防觀念,才可能積極學習國防知識和軍事技能、主動旅行國防義務。國無防不立,民無防不安,國防是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大計,國防與中華民族每一個成員息息相關。

三、端正愛國精神

從近代歷史很容易的可以看出,落後就要捱打,不團結,不愛國就會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作為大學生,作為華夏子孫,我們要用自己的身軀捍衞我們的國土。愛國精神是衡量一個人的綜合素質的重要標準。 愛國精神有很多內涵,它既是一個人知識是水平的體現,也是一個人道德水準的反映,也是一個人思想覺悟的展示,可以説愛國主義精神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愛國主義精神也是有層次的,一個要高層次愛國主義精神的人必定要有高層次的綜合素質,而軍訓教學正是為了培養我們的這種素質。通過軍訓教學大學生建立了積極的愛國精神,正確的愛國態度,科學的報國方法,存而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拓寬眼界,順應時代

當今世界是一個極度全球化的世界,隨着科技的進步,尤其是互聯網的發展和交通工具的升級,使世界各國之間的交往越來越密切,一個嶄新的“地球村”是的世界已初步形成。因此,在現代社會不能只關注眼前,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只有拓寬視野、放眼世界,才能在競爭中佔據優勢。而這種情況在軍事應用國防建設中尤顯突出。而在當今世界上覆雜的形勢,美國稱霸的野心,日本崛起的企圖,歐洲在世界上的角色,俄羅斯與我國的關係,第三世界的發展以及我國在國際舞台的地位。在當今前沿科技的發展,在軍事上各種武器的應用,各種先進的戰略系統應用,各種戰術策略的實施。在軍隊建設的各方面問題,步兵的基本軍事技能,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偉大貢獻。這些知識極大的拓寬了我們的眼界,豐富和健全了我們的知識結構,使我們進一步適應當今社會大發展。

五、掌握國防知識

我們應當瞭解和掌握有關的國防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例如:國防基礎理論、軍事知識、國防歷史、國防形勢、國防法制„„

現代戰爭告訴我們戰爭就是人民的戰爭,戰爭取得勝利的關鍵必須依靠於人民的力量,我們就是未來戰爭而需要的複合型人才,

祖國的重任肩負於我們身上,祖國仍需加強發展,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學習,增強民族意識學成報效祖國,祖國明天輝煌關係於我們,我們相信祖國明天會更好!

大學生軍事理論論文 篇二

大學生軍事理論論文一

大學教會我珍惜

轉眼間我的三年大學生活,就這樣匆匆結束了。而我也即將走出大學的校門,正式的邁入社會這個大家庭中。最近走在校園裏,我能感受到幾分離別的味道。讓人忍不住感慨一下,還有一個月,我們就得離開校園,離開這熟悉的味道。而我,不想離開這個校園,不想離開這三年裏陪伴我一同走過的老師、同學。一想到離開的那一刻,心裏總有莫名的恐懼。可是,還有一個月,最後的一個月,我們就將離開校園,離開自己的學校生活。

至今,我仍對剛剛進入大學的感覺記憶猶新,那就是從魔鬼式教育的地獄進入了自由自在的天堂。我像魚兒入水、小鳥出籠一樣釋放我的思想與靈魂。在這裏,同學友愛,室友志同道合,我們在認真完成學業任務的同時,可以自由選擇各種實踐活動。每個人的人生都不一樣,每個人的大學也不盡相同。大學三年對於我來説得到與失去的實在有太多太多。得到的並不十全十美,失去的亦不會令我抱憾終生。

大學的友情不同於其他學生時代的情誼,因為它是通過朝夕相處培養出來的,不僅在學習中,更多的在生活中。有人説,大學同學應該是一生的朋友,尤其是三年來朝夕相處的舍友。我們宿舍的幾個男生,來自不同的地方,性格各異。平時大家聚在一起有説有笑,打打鬧鬧,生活過的也是很愜意。很高興認識這麼一幫真心朋友,我想他們將是我大學裏最寶貴的記憶,也是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大學友情是個比較重要的話題,同樣大學裏的人際交往也是一樣。人際關係,在大學之前完全可以不顧。大學,它是我們進入社會的過渡。踏入社會,就得學着去融入社會,學着不被社會淘汰,學着去和身邊的同事一起去完成工作。自然的,大學裏的人際交往,也就顯得那麼的重要。他不同於其他學生時代的情誼。在生活中,同學之間有時難免有些小摩擦,如何看待和解決這些小摩擦便是人與人相處的學問,也就是怎麼去處置這段人際關係。並且在大學的幾年中,每個人要接觸的不僅僅是朝夕相處的同學,還有更多的對外交往的機會。用課外時間參加學校社團活動,或者打工,賺得社會經驗得同時賺得自己的零花錢。這些都能讓我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得到提高。而且我深刻的認識到,我們眼裏不能只有自己,應該學會換位思考,客觀地去看待問題。學會寬容,學會忍耐,讓矛盾不再是破壞自己人際關係的藉口,而是成為加深自己朋友圈的砝碼。

學習上,我始終沒有讓自己失望,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每年都獲得獎學金,英語是我的短板,不過我也憑着自己的努力過了大學英語四級。我學的較好的是我的專業課,因此現在也因此能進入奔馳4S店裏實習。由於我所學的是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因此非常注重實際操作能力,除了理論學習之外,我的實際動手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平時我也去網上搜集一些汽車維修方面的資料,這些讓我學到了不少新的東西。再有就是遇到一些汽車方面的東西也會去獨立思考。要想學好只埋頭苦學是不行的,要學會“方法”,做事情的方法。古話説的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學習時,,我勤于思考,有不懂的就去請教老師或者同學。隨着學習的進步,我不僅學到了一些公共學科知識和專業知識,我的思考問題的能力也有了一個飛躍,我認為這對於將來很重要。在學習知識這段時間裏,我更與老師建立了濃厚的師生情誼。老師們的諄諄教導,使我體會了學習的樂趣。總結三年的學習過程,我很欣慰,因為我並沒有虛度這三年時光,雖然其中不乏走過一些彎路,我享受着我的學習過程,也在學習中成長、收穫着成功的喜悦和快樂。認識到了學習的目的不再僅僅是為了滿足考試的需要,而更多的是要完善自己特有的知識體系,將所學為我所用。現在我已經參工作了,在學校學習的東西也能應用到自己的工作中,這讓我受益匪淺。

三年的大學生活裏,我總是會思考自己的人生,自己今後要做什麼樣的人。在和周圍同學一點一滴的相處中,我也從他們身上得到了一些啟示。我們首先要有積極的心態,真誠的對待他人,也真誠地對待自己,不虛偽,不做作,勇敢地面對未來,承擔起該承擔的責任,不逃避,不退縮。在大一的暑假,我報名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暑期社會實踐,這次實踐鍛鍊了我的自信心和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協調組織和管理能力。一個人的心態決定做人、做事的行為方式,同時也決定着結果。思想上,令我最自豪的事情是經過不斷的努力學習和提高自己,我順利的成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感覺就像在自己的生命上添上了神聖的一筆,轉化成為一種無形的力量在鼓勵我,在督促我,在時時刻刻的檢查我,讓我在思想行為方面能夠待人誠懇,能較好地處理人際關係,處事冷靜穩健。在大學生活中,我堅持着自我反省且。現在我理解了,樂於助人不僅能鑄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會得到很多收穫,幫助別人的同時也是在幫助自己。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得對社會負起一定的責任義務。面對生活,我們應該確立目標,而不是忙的不知所措。再有就是努力,如果不努力就一定沒有收穫。努力的過程遠比結果要重要的多。

三年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段小插曲,但是這個小插曲裏卻容納了許多美好的回憶。無數個這樣的小插曲就構成了自己的人生。大學將是我人生裏最難忘的記憶,所有教過我的老師和同學們,都構成這記憶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感謝三年裏有他們的陪伴。馬上要踏出校門開始人生旅途裏的又一個新的起點。我深信並堅信着,明天會更好。似水的年華匆匆而過,而我們還要走過嶄新的一天又一天

隨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發展,導致了現代戰爭軍事技術日益走向技術化,軍事高技術在現代戰爭中有着重大影響。而高技術的發展讓我們也不得不考慮到軍事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係。一個國家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國防,軍事力量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大學生軍事理論論文二

軍事理論課是我們繼軍訓後的第二次國防教育,它讓我們更好的理解我國的國防,軍事思想,軍事高科技,高技術戰爭等,以便我們掌握基本軍事理論,達到加強國防觀念和國家安全意識,強化愛國主義。

進代中國充滿血和淚的屈辱史對中國人民來説是刻骨銘心的,是永遠不會忘記的。一個國家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國防,軍事力量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眾所周知,隨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發展,導致了現代戰爭軍事技術日益走向技術化,高技術的發展不但對整個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經濟發展產生着深遠的影響,而且導制軍事高技術領域的開拓和發展。自60年代以來,一大批高技術武器裝備相繼問世並用於戰爭,已經深刻地改變了戰爭的面貌。因此,無論是誰,不瞭解當代高技術的發展情況,不熟悉高技術在軍事上的應用,不理解高技術武器裝備對現代或未來戰爭所帶來的具大影響,就不可能在高技術戰爭中掌握主權,進而立於不敗之地。

一、軍事高技術的定義

軍事高技術是指建立在現代科學技術成就基礎上,處於當代科學技術前沿,以信息技術為核心,在軍事領域發展和應用的,對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起巨大推動作用的那部分高技術的總稱。按照高技術分類,有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技術,海洋開發技術,航天技術。應用於軍事的高技術主要有偵察監視技術、精確制導技術、偽裝與隱身技術電子戰技術、指揮自動化系統技術、航天技術、核生化技術和新概念武器技術。因此,對於高技術戰爭的定義,《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語》是這樣寫的:“大量運用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技術、航天技術、海洋技術等高新技術水平的武器裝備,並採取相應作戰方法進行的戰爭。”

二、軍事高技術的主要特徵

1、綜合性。軍用高技術是由多種技術組成的一個技術羣體。

2滲透性。軍用高技術的應用不僅遍及整個軍事領域,同時還會迅速轉為民用。

3、創新性。軍用高技術的創新科技成果具有生命週期短、創新快的特點,同時它還可在軍事領域中支援各種創新活動。

4、增效性。軍用高技術能使武器裝備的效能大大提高,使部隊的戰鬥能力增強。

5、時效性。軍用高技術發展很快,其階段性成果只有及時應用與推廣,才能發揮巨大的軍事效益。

6、智能性。能提高武器系統自動化、智能化水平。

7、競爭性。各國軍隊為了走精兵高效之路,競相發展軍用高技術。

8、風險性。軍用高技術是前沿技術,要進行超前性研究,其結果難以預料。

9、知識性。軍用高技術是以各種科技知識為基礎的,其發展更離不開掌握各 種知識的高科技人才。

10、戰略性。發展軍用高技術是國家的戰略決策 ,它直接關係到一國在世界戰略格局中的地位。

三、軍事高技術的重大影響

(一)新的軍事改革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軍事領域興起了一場新的深刻變革。這場新軍事變革具有劃時代的特徵,實質是高新技術特別是信息化革命在軍事領域的反映。

(二)對現代戰爭的影響

其一,反應高速化。由於信息技術的廣泛使用,是信息能力成為一種最重要的作戰能力,成為現代戰爭手段的核心,使得戰爭反應快,打擊快,轉移快。其二,戰爭包括主動出擊和防護,高技術的裝備不但能使得主戰方能在攻擊上得到很好的先機,也能在防禦上得到很好的保障。高技術使得國防變得越來越嚴密,使得國家在戰爭中很好的保存自己的實力。其三,高技術使得偵察技術有了飛速的進步,使得偵察不受到許多客觀因素如地形,天氣環境等,的影響,是偵察工作真正做到了眼觀六路二廳八方。其四,高技術使得軍事武器有了質的飛躍,使得其攻擊範圍更遠,精確度越高。其五,高技術使得指揮更高效率。指揮在戰爭中佔了主導地位,在現代戰爭中,利用高技術的全網絡指揮越來越重要,只有在指揮上水平高人一等才能在戰爭中取得勝利。

以上種種讓我們都發現現代戰爭對於高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而他也讓我們不得不考慮到政治建設中,國防軍事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係。如何理解和處理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之間的關係是十分重要的 ,它關係到國家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

古書有云:“國富者兵強,兵強者戰勝,戰勝者地廣”,“民事農則田墾,田墾則粟多,粟多則國富”這些都説明只有使國家經濟繁榮富有,國家武裝力量才能強盛。由此來看古人也知道要正確處理二者的關係。秦時的商鞅變法不僅使秦朝的經濟有了高速發展而且由於推崇軍功使得軍隊不斷壯大,實現了富國強兵的政策,從而使秦國同意了六國,實現了霸業。我們發現,國家緊急條件與軍事力量是相輔相成的。

黨的十六大報告同樣指出:要“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讓我們以伊拉克戰爭為例,它是目前戰爭史上運用高新科技含量最高,對世界格局影響最大的一次。而高技術戰爭的基礎是高技術,發展高技術僅僅用有限的國防經費是不夠的,需要有國防經濟整個系統來支撐。而且光有錢還不是唯一的條件,我們應該看到伊拉克國防意志和傳統的作戰模式與現代化裝備齊全的美英聯軍的國防意圖和現代化作戰模式的利與弊。

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保障和促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增加國防投入,保障和促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是協調國防安全與經濟發展關係的一個基本要求。為此,應當從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視角,正確認識和把握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係。第一,兩個建設相統一。當今世界,一個國家要想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既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又要有強大的國防實力,二者之間具有內在的統一性。江澤民同志指出,把經濟建設搞上去和建立強大的國防,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兩大戰略任務,從根本上説,這兩大戰略任務是統一的。一方面,經濟是國防的物質技術基礎,只有經濟發展了,才能為國防現代化提供必要的物質技術基礎;另一方面,國防現代化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國防建設是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的基本保證。如果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這兩大戰略任務出現失衡,必然危及到國家經濟社會長遠的可持續發展。第二,兩個進程應同步。國家戰略是一個整體,經濟發展戰略與國家安全戰略之間的協調運行,是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規律和客觀要求。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作為國家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與國家經濟建設協調發展。面對我軍發展現實水平與打贏信息化戰爭的不相適應,面對祖國完全統一的神聖使命,面對改革開放條件下國家戰略利益的拓展,應該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

隨着高新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在軍事上的廣泛應用,不僅對軍隊的武器裝備作戰理論,編制體制產生巨大的影響,而且對軍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構成戰爭基本要素的人,武器裝備及人與武器的組合方式,都與科學技術密切相關。高技術戰爭,實質上是高科技的較量與對抗。作為戰爭主體的人,誰掌握了先進的科學技術並把其科學有效地運用於戰場上,誰就可以獲得戰場上的主動與優勢。我們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必須加強國防教育的培訓,堅實貫徹我們的愛國主義思想,灌輸國防知識,培養國防觀念,提高保衞國家和建設祖國的意識,為國家和人民做出貢獻。。

大學生軍事理論論文 篇三

大學生軍事理論課程論文

——淺談高技術條件下的人民戰爭

摘要:隨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發展,當今世界高科技的發展不但對整個科技的進步與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導致了戰爭軍事技術日益走向了技術化,信息化。軍事高技術化對國防科技與武器裝備的發展起到了難以估量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軍事高技術;人民戰爭;軍事理論課程

這學期開設了軍事理論課程,受益匪淺。因為大學生是中華民族優秀青年的代表,是鞏固我國國防、抵禦外敵入侵、捍衞祖國獨立、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重要後備力量。所以,依法履行兵役義務,在校期間接受軍事訓練,學習、掌握基本的軍事理論知識和軍事技能,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

通過這學期的軍事理論課程學習,增強了國防觀念,培養了基本軍事技能,強化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觀念,加強了組織和紀律性,促進了我們綜合素質的提高。所以,開設軍事課程的意義對大學生進行集中軍事技能訓練和軍事理論課教學,是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正確決策。

“國無防不立,民無兵不安。”近代中國充滿血和淚的屈辱史對中國人民來説是刻骨銘心的,是永遠不會忘記的。一個國家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和國防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20世紀90年代初,隨着蘇聯的解體,蘇美爭霸世界的冷戰局面結束了,但我們應當清楚地看到,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戰爭、地區戰爭不斷,天下並不太平。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從一個防禦性的組織變成了一個進攻性的軍事組織,不經聯合同授權就自行對不聽它話的國家進行武裝干涉,對世界和平構成重大威脅。美國還利用台灣問題大做文章,操縱日本聯合制定所謂的戰區導彈防禦系統,企圖把我國的台灣劃入防禦體系之內。在這些大背景下,就要求我們當代大學生努力學習軍事理論知識和軍事課程。

這學期的軍事理論課我們學習了古代孔子軍事思想、毛澤東軍事思想、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和江澤民關於軍隊建設的重要論述;國防和軍事歷史,古代、近代國防史,人民解放軍的發展史;軍兵種知識和外軍知識,對解放軍的編成、各類武器裝備的感性認識;國際形勢和我國周邊安全環境,戰時動員、軍事地理知識。這些課程使我們認識到了加強國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增強危機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隨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發展,當今世界高科技的發展不但對整個科技的進步與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導致了戰爭軍事技術日益走向了技術化,信息化。軍事高技術化對國防科技與武器裝備的發展起到了難以估量的推動作用。

一、高技術對人民戰爭帶來的影響。

(一)、高科技使偵察做到了不怕火力威脅,不怕地形限制,真正做到了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偵查的立體化使戰爭前的準備得到最完美的完成。

(二)、高技術使得戰爭武器裝備得到了質的提高,精確的制導系統帶來了打擊的精確性。

(三)、高技術武器充分利用了信息技術的成果,戰爭方做到機動快,反應快,打擊快,轉移快。

(四)、戰爭永遠包括打擊與防護兩個方面,高技術使得防護的手段越來越多,越來越隱祕,防護的綜合化可以有效地在現代戰爭中最大可能的保存自己的實力。

(五)、指揮控制系統是現代戰爭的中心樞紐,在高技術戰爭中交戰雙方之間實力的差別,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指揮與控制的水平上。只有藉助於可操控的巨大指揮網絡,才能真正打贏一場異常複雜的現代戰爭。而這種可控性使現代戰爭與政治經濟的關係越來越密切高技術在飛速發展,戰爭的方式也隨之改變。“非接觸”“非線式” 的作戰成為現代戰爭的主要作戰方式。戰場將變得更加不規則,代之以全縱深,大範圍的“非線性”機動作戰。這種作戰方式又與指揮中心的有力控制密切相關,形成了一個整體。而在不遠的未來,戰爭會更加突出地顯現其高技術性,航天科技的進步。 戰場上出現的不僅是人,機器人與大量的信息流將大量運用於實踐。

二、高技術為人民戰爭注入新活力。

(一)、現代高技術的發展,為積聚雄厚的人民戰爭潛力,提供了新的增長點。這一切都為打贏高技術條件下的人民戰爭奠定了堅實基礎,並創造了使軍隊戰鬥力實現質的飛躍的前提。

(二)、現代發達的信息技術,為動員和組織人民羣眾進行戰爭,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人民戰爭的最顯著特點,是人民羣眾的廣泛參與。先進的思想輿論與先進的信息技術相結合,就會產生神奇的效應。

(三)、現代高技術的軍民兼容性,為人民羣眾參與和支持戰爭,提供了新的方式和途徑。現代高科技越來越朝着軍民兼容、軍民共享的方向發展。人民是高技術的主人,人民可以創造高技術、運用高技術,也可以制服高技術。

(四)、現代高技術作戰系統對整體後方的高度依賴性,為廣泛開展人民戰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對策。高技術局部戰爭是系統與系統的整體對抗,先進的武器裝備更加依賴作戰系統整體,遠距離戰略投送兵力更加依賴後方。 要善於從人民羣眾進行的戰爭準備和戰爭實踐中,發現和總結克敵制勝的戰法。

通過一學期的軍事理論課程學習,得到了很多啟發和體會。尤其是軍事高技術對人民戰爭的影響。以上便是我對高技術條件下的人民戰爭的幾點看法。

中國的未來必定是發展,向世界,向更廣闊的地域。但過程中必定有阻力,只有自身的強大才是衝破一切的窗口,才是民族振興的大道,這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努力!

大學軍事理論論文 篇四

《試析軍人核心價值觀的文化孕育》

摘 要:文化是價值觀孕育生成的土壤和營養。為此,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就應根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之中;深耕在愛國情操和我軍優良傳統的沃土之中;鞏固在不斷完善的我軍制度文化的建設之中;融會在適應官兵的物質精神生活的需求之中。

關鍵詞:價值觀 文化 軍人

作者簡介:付曉武,南京政治學院上海校區軍隊宣傳文化教研室講師,中校。

中圖分類號:E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12)10-237-02

文化是價值觀孕育生成的土壤和營養。胡錦濤同志提出的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就深深植根於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的沃土之中。因此,科學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理應關注文化的滲透影響因素,充分發揮文化的孕育作用。

一、把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根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之中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軍隊的具體化,也必然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培育當代軍人核心價值觀,應當科學認識和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為指導。我軍是中國共產黨絕對領導下的一支無產階級性質的新型人民軍隊,其階級性質是軍人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本源,把黨、人民和國家作為最高價值主體是我軍的顯著標志,黨的領導就是軍人核心價值觀的靈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是軍人核心價值觀的根基,捍衞社會主義國家和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軍人核心價值觀的歸宿。

胡錦濤同志強調,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我軍建設和發展的首要問題。因此,我們對這個問題要始終抓住不放,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絲毫動搖。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須臾不可放鬆站穩意識形態領域的陣地。應當清醒地認識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將意識形態領域擴張和“西化”的主要目標在冷戰後對準了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一直對中國打着一場沒有硝煙的文化戰爭,大肆鼓吹“西方文化優越論”、“世界文化一體化”、“軍隊非黨化”、“軍隊國家化”等,衝擊着馬克思主義在我軍的指導地位,對我軍官兵思想觀念產生着不可低估的負面影響。所以,通過發展繁榮當代中國的軍事文化孕育軍人的核心價值觀,就必須在觀念形態意義上大力建設科學性和階級性相統一的軍事精神文化。一方面,需要大力發掘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因為民族文化的生存狀態不僅積澱着一個民族和國家過去的全部文化創造和文明成果,而且藴含着它走向未來的一切可持續發展的文化基因。另一方面,應進一步提升我軍固有的文化優勢。我軍將馬克思主義軍事文化思想中國化,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軍事文化在中國的新發展,形成了適合我軍性質和特點的軍人道德規範、軍隊戰鬥精神和傳統作風,這是新世紀新階段我軍建設發展的強大動力。此外,也要善於借鑑世界軍事文化的先進成果,吸取世界各國軍事文化的內在精華,在融合中創新,在創新中前進。在加強以“軍魂”意識為核心的我軍先進軍事文化建設中培育當代革命軍人的核心價值觀。

二、把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深耕在愛國情操和我軍優良傳統的沃土之中

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不是一個隨機性的教育口號,也不是一種表象化的政治標籤,而是一個滲透軍人血脈的內化過程和融入心靈深處的認知過程,最終要實現的是觀念化。而觀念的形成離不開文化培植土壤,愛國情操和我軍優良傳統則正是養料豐富的沃土。應當清醒地認識到,當前的國際文化秩序是由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主導和控制的。比如,美國大片裏的一些軍事內容,其實不過是用一些高超的特技及現代化的裝備讓人產生“恐美”心理。當我們的官兵對這些動輒就斥資上億美元的經濟投人的美國大片拍手叫好時,其實也就在潛移默化中為影片宣傳的美國利益至上、美國式的個人英雄主義及其價值觀所感染。這必然會在觀念形態上衝擊着我軍廣大官兵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無形地弱化了一些官兵的愛國主義熱情。與美國短暫的建國史相比,我們的文明史源遠流長,所留下的璀璨軍事文化及其精品,不僅是我軍建設的寶貴財富,也是激發我軍官兵愛國情操的精神源泉。比如,那些描寫邊塞戰爭、軍旅生活、塞上風光等題材的邊塞詩歌,“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國防精神,“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的戰術思想,“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的英雄氣概,無不迸發出中華民族保家衞國、英勇善戰的尚武精神和至大至剛、視死如歸的浩然正氣,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國軍人為了國家和民族的生存,英勇不屈、前赴後繼、勇往直前。可以説,發掘中華民族的文化潛力中藴藏的愛國主義思想精華,培育、提升當代軍人的愛國情操,我們的潛在優勢是明顯的。另一個優勢是我黨、我軍在長期艱苦卓絕的奮鬥中濃縮形成的優良傳統。比如,我軍在長期的建設發展中孕育形成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上甘嶺精神、雷鋒精神、好八連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西沙精神、98抗洪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革命精神,就集中體現了具有鮮明特色的我軍傳統文化,不僅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鮮活、直觀、親切的生動教材。事實上,我軍之所以能夠始終保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保持人民軍隊的性質、本色和作風,保持強大的戰鬥力,戰爭年代能夠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和強大敵人,和平時期能夠抵禦腐朽思想文化的影響,改革開放年代能夠不斷取得新的長足進步,靠的就是在黨的領導下一以貫之地堅持和發揚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優良傳統。因此,培育當代革命軍人的核心價值觀,就必須在改革創新中繼續堅持和發揚光大寶貴的優良傳統,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持我軍的人民軍隊性質,履行我軍“三個提供一個發揮”的歷史使命。

三、把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培育鞏固在不斷完善的我軍制度文化的建設之中

制度是文化的生成物,是文化寄寓的實體存在和理性的外在表現形式。

我軍在八十多年發展壯大的歷程中建立起來的各項法規制度,就是我軍建設思想的實踐文化形態。法律法規和條令條例作為軍事文化的載體,軍事文化的穩定性和歷史延續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們的穩定性;而且創建先進的軍事文化也需要通過法律法規、條令條例等途徑,實現由精神成果向物質力量的轉化。因此,應當加緊配套完善我軍的軍事法規和制度體系,以不斷髮展的軍事法規制度文化,在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中發揮應有的效能。其一,是以法規制度文化教育引導官兵自覺遵循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軍事法制知識是軍人知識結構的有機構成,是我軍官兵正確行使軍人權利和承擔軍人義務的前提條件,也是支撐、維繫軍人核心價值觀的強制性制度規範。深化軍事法制教育,把普及軍事法律知識與增強軍事法制觀念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廣大官兵充分理解法律法規、條令條例的時代價值,明確應當擔負的職責和義務,提高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達到核心價值觀內化為軍人自覺的心理品質、思想觀念和行為準則的目的。其二,是以法治精神規範官兵實踐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重要的是把依法治軍落到實處,部隊日常管理涵蓋軍人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培育軍人核心價值觀的廣闊空間,通過依法嚴格管理,把核心價值觀融入官兵的生活和行為方式,使之轉化為官兵的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此外,也要把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培育納入到法規制度軌道中來。法規制度帶有強制性、穩定性、長期性,可以有效防止培育的短期行為和隨意操作,避免培育的外界干擾和人為因素。要通過構設軍人核心價值觀的學習教育機制、養成約束機制、實踐運用機制、獎懲激勵機制等,把官兵的自律與他律、管理約束與自覺踐行統一起來,保持軍人核心價值觀培育活動的推進有序化、常態化。其三,是以法治環境營造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培育的良好氛圍。人的思想行為具有社會性,軍人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是在軍營這個“小社會”中進行的,因此,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就需要通過優化軍營的法治環境,使官兵明榮知恥、分清是非美醜,在充滿正氣的軍營內部氛圍中增強踐行軍人核心價值觀的信心。

四、把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融會在適應官兵的物質精神生活的需求之中

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毛澤東同志曾經説過:“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和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只是瞎説一頓。”從以人為本理念出發,緊貼官兵的物質精神生活需求,合理運用利益主導方式,無疑是有效的方式之一。軍人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是精神力量與物質基礎的辯證統一。一味強調無私奉獻而忽視權益保障,刻意追求崇高而淡化切身利益,對先進分子可行,對多數人長此以往則難以為繼。因此,要賦予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相對應、相統一的責權利,讓官兵在追求軍人核心價值觀中感觸到個人存在的成就感、歸宿感、榮譽感,那麼,就應在軍人待遇政策上,使軍人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與軍人的物質精神生活融會貫通起來。一方面是保障官兵的物質利益。如建立完善軍人職級晉升、生活福利、定期增資以及軍屬就業、子女入學、退役就業安置等優待政策。其中,應格外重視完善軍人在軍事訓練和執行多樣化軍事任務中的物質保障。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指出,價值目標和價值實踐,是實現價值追求的兩大支柱。價值目標引領價值實踐,價值實踐是衡量和檢驗價值目標的依據和標誌。軍事訓練作為和平時期部隊最經常、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培育軍人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平台;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是新世紀新階段我軍重大使命,是培育和檢驗軍人核心價值觀的最大“熔爐”,可以考慮設置合理的津貼補助,激發練兵熱情、催生戰鬥力,更好地把軍人核心價值觀滲透到軍事訓練的各個環節,貫穿到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全過程。另一方面是享有崇高的精神利益。社會學認為,價值觀的建立更重要的是通過行為的影響而不是語言文字的影響完成的。因此,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就要重視增強軍人的榮譽感。推動國家軍人榮譽制度建立,進一步規範軍人立功受獎的軍地聯動宣揚表彰機制,增設榮譽等級標識等。深入開展各種形式的“國防教育日”、軍民共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活動等,使先進軍事文化融入國民教育和社會文化建設全過程;大力宣揚我軍優秀軍事文化展現人民軍隊的奮鬥歷程,激發整個民族的尚武精神和對軍人的情感。引導官兵向榜樣看齊。發現和培養官兵身邊的典型,使典型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官兵,易於在情感上被官兵接受,這樣廣大官兵才會自覺自願地向典型學習,促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形成。

註釋:

馬祖雲。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與軍人核心價值觀培育。解放軍報。2009-5-10.

張合營。論全球化的文化安全。山東省農業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4(4)。

劉德龍,劉若斌。西方強勢文化的深刻影響與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弘揚。東嶽論叢。20099(3)。

李昆明,吳瓊。軍事文化與軍隊現代化建設。中國軍事科學。2002(6)。

2017大學軍事理論論文參考論文 篇五

《通過國防歷史教育增強大學生的國防意識初探》

摘 要: 國家的強盛,民族的振興,需要強大的國防,而全民的國防意識是強大國防的精神根基,但是當代大學生的國防意識卻越來越令人擔憂。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他們的國防意識尤顯重要。本文擬分析如何通過國防歷史教學增強大學生國防意識。

關鍵詞: 國防歷史 大學生國防意識 歷史教育

國家的強盛,民族的振興,離不開強大的國防,而全民的國防意識則是強大國防的精神根基。我國的國防歷史源遠流長,在古代,便形成了“以民為本,居安思危”的國防指導思想,“富國強兵,寓兵於農”的國防建設思想,“愛國教戰,崇尚武德”的國防教育思想,以及“不戰而勝,安國全軍”的國防鬥爭策略。鴉片戰爭之後,面對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機,一部分率先覺醒的中國人亦一直在尋求救亡圖存之道。新中國成立以後,更是把加強國防擺到了頭等大事的位置,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強調,增強全民國防觀念,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維護國家安全統一,確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順利進行,是中國國防的主要任務。然而在現在,當代大學生的國防意識狀況卻越來越令人擔憂。

一、當代大學生的國防意識狀況

筆者於2011年10月,對湖南農業大學的學生進行調查,共發出調查問卷2000份,收回有效問卷1740份,調查顯示:有72.9%的學生能基本闡述“國防”的概念;62.3%的學生了解鄧小平同志主張的“積極防禦”的國防戰略;11%的學生知道我國的領土不僅有領陸面積還有藍色領土;11.5%的學生能識別人防工程的圖標;40%的學生知道公民的國防權利和義務;47%的學生表示不願意從軍,52.5%的學生認為有必要進行學生軍訓;58.5%的學生認為應該開設國防教育課程;9%的學生知道“三股勢力”;65.7%的學生了解釣魚島爭端;70%的學生表示關注南中國海局勢;65.9%的學生了解我國的國防航天事業;36%的學生表示關注國際形勢;64%的學生認為中國周邊安全環境的主流是和平穩定,但穩中有亂、好中有壞、喜中有憂。

從這份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大部分對國防問題有一定的認識,比較關注我國的國防現狀,普遍擁有愛國主義信念,樂於接受國防教育。但是,首先,由於當前我國正處於和平發展建設時期,戰爭已經遠去,長時間的和平,致使很多人的國防意識開始淡化,不再居安思危;其次,現在經濟全球化,在物慾橫流的時代,很多大學生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就業、工作、住房等與己密切相關的現實問題方面,至於國家、社會、他人等則覺得離自己太遙遠,與己毫不相干;再次,當代大學生是個非常特殊的羣體,他們思維活躍,接受新鮮事物能力較強,且富有愛心,但是,由於心智不成熟,認識事物不全面,往往容易出現偏激叛逆,個性張揚,而社會責任意識薄弱的現象。

因此,當代大學生的國防意識狀況是積極與消極並存,好憂參半。“少年強則國強”,大學生作為國家的希望與未來,他們擁有較強的國防意識,能夠站在國家的角度從大局上思考問題便顯得尤為重要。而且大學生充滿活力具有可塑性,正值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之際,高校作為培養大學生的搖籃,理應加強國防教育,以其強烈的思想性和獨特的教育,增強大學生的國防意識。

二、國防歷史教育對增強大學生國防意識的作用

國防是一種歷史文化現象,隨着國家的產生髮展而產生髮展。我國曆史源遠流長,公元前21世紀,我國的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建立,國防作為抵禦外來侵略和討伐他國的工具便已經開始產生,至今已有幾千年。縱觀我國悠久的國防歷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發展經歷了無數個強盛與衰落的交替,是個波浪式的演進軌跡,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國防遺產和深刻的歷史教訓。國防歷史以其直觀性、生動性、嚴謹性、積極性等特點,對於教育大學生,增強大學生國防意識具有顯著作用。

1、增強憂患意識。現代以來,由於各地各組織之間的交流加強,戰爭爆發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例如我國,最近的一次大型戰爭是上世紀70年代末的對越自衞反擊戰,距今已經有30多年未爆發過戰爭,因此從未經歷過戰爭,對戰爭毫無概念的當代大學生已經逐漸遺忘了戰爭,甚至,有部分學生認為戰爭與國防非常遙遠,即使發生,也只是國家和軍隊的事情,而非與每個社會成員息息相關。

《孟子》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雖然現在是個長期和平的環境,但居安要思危,才能使國家長治久安。孫子説:“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戰爭是滿足人類私慾的重要手段之一,只要人類私慾不消失,戰爭就不會終結,在我國曆史上,由於不重視戰爭而付出慘重代價的事例比比皆是。例如南唐後主李煜,在國內政治、社會矛盾日漸尖鋭的時候,卻醉心於詩詞、歌賦、書畫,一邊是國勢日危,不斷地喪失土地,另一邊是歌舞昇平,最後,縱使李煜留下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妙詞佳句,卻改變不了南唐黯然滅亡的結局。再看晚清時期,1884年中法戰爭後,列強之間由於忙於爭鬥,一時之間無暇顧及中國,所以中國有大約10年的時間沒有再出現大的戰爭,可是這種平靜卻讓中國的政治家們懈怠了,當他們以為可以高枕無憂的時候,當慈禧興高采烈地挪用海軍軍費為自己準備千秋節的時候,卻沒想到東邊的一個虎視眈眈的鄰國正蓄勢待發,一場事關中國國運的甲午戰爭終於爆發。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清朝的精華水師北洋水師於黃海海戰一役全軍覆沒,中國因此喪失了黃海制海權;清朝經營20多年,耗銀數千萬兩的重要軍事基地旅順亦陷於敵手,大量船隻、武器、裝備、糧食被敵繳獲,數十年辛苦最終為他人作嫁衣,不僅如此,日軍在佔領旅順後,還進行了連續四天的慘絕人寰的屠城,罹難者達2萬餘人,據英人胡蘭德記載,全城僅36人因被留作埋葬屍體之用而獲生;戰後,日本還趁機向我國勒索鉅額賠償,從此一躍成為亞洲強國,而我國國勢卻更加一落千丈。

這些慘痛的歷史都是鮮活的前車之鑑,通過對這些國防歷史的學習,可以告誡我們的大學生們,雖然現在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和平而淡化國防意識、憂患意識,“天下雖平,忘戰必危”,在任何時候,都要重視戰爭,即使不主動挑起戰爭,也不能忘記爆發戰爭的可能性,警鐘必須長鳴。“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每個大學生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都必須時刻保持警惕之心,並且自覺承擔國防義務,為我國的國防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增強發展意識。上世紀70年代,鄧小平同志便提出“發展是第一要務”,胡錦濤同志也指出:“如果不能從政治上觀察和思考問題,腦子裏缺少國家利益全局這根弦,遲早是要吃大虧的。什麼是國家利益全局?就是抓緊戰略機遇期,一心一意謀發展。”可見,我國領導人都把發展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最重要的事無非是兩件,一為安全,一為發展,當一個國家安全無憂,獨立無慮的時候,就應尋求進一步的發展。“落後捱打”是我國國防歷史昭示給我們的又一重要教訓。中國是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有着燦爛文化和悠久歷史的多民族的統一國家。自公元前5世紀開始,中國便進入封建時代,曾經創造了無比燦爛的古代文明:既出現漢唐四夷自服的局面,又有元朝鐵騎踏歐洲的輝煌;即便到了清朝前期,也一度國勢達於鼎盛,史稱“康乾盛世”。在中國強盛的時候,四方來朝,周圍小國皆自願成為天朝上國之附屬國。但是從18世紀末開始,我國從鼎盛的高峯下跌,猶如“日之將西”,積重難返,也就在這個時候,歐美資本主義國家通過資產階級革命,掃除了封建制度的障礙,通過工業革命,生產力迅猛發展。發展後的歐美國家開始瘋狂對外擴張,而政治腐敗、技術落後的中國,便成為其主要的侵略對象。從1840年鴉片戰爭,帝國主義國家用堅船利炮叩開我國國門之後,我國先後經歷了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抗日戰爭等數次大的對外戰爭,共簽訂了1000多個不平等條約,而每一個不平等條約的內容無一例外的都是割地、賠款、轉讓利權等。在近代,中國1萬8千公里的海岸線上,沒有一個口岸由我國自己擁有主權,外國人在我國領土上胡作非為,罪惡累累,罄竹難書,我國卻無權處理。……是什麼導致我國近代國土被瓜分、人民被屠殺、國寶被掠奪?這都是因為我國發展太慢太落後所導致的。在近代國際競爭中,中國的發展步履蹣跚,不僅政治、經濟、軍事落後,而且國民整體素質落後,“弱國無外交”,我國的不發展和發展太慢換來的便是被蹂躪和欺辱。

通過將中國古代國防史和近代國防史相對比,可以告誡當代大學生們,要想不被侵犯,就想讓中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要想讓每一箇中華兒女真正揚眉吐氣,就必須求發展。現代國防是綜合國力的抗衡,經濟是基礎,國防實力是支柱,因此,無論何時,我們都必須把發展經濟、增強國防放在第一位,只有實力強大,我國才能不懼任何挑戰與威脅。

3、增強穩定意識。創造良好的國際和平環境,以及穩定的周邊,為國內現代化建設服務,是我國當前的一項重大政策。因為只有贏得和平穩定的局面,我們才能一心一意搞建設、促發展。但是現在,我國的周邊在保持總體安全穩定的同時,也面臨日益嚴峻的挑戰:面對中國的崛起,某些大國作為國際秩序的既得利益者,失衡心態在加劇,對中國的防範意識加強;周邊部分小國對中國崛起的誤解,強化了他們的擔憂意識。這些安全隱患都為我國帶來不穩定因素。尤其是近年以來,我國與鄰國關於海洋權益的爭議情況日漸複雜,使得中國東南沿海領土領海爭端急劇升級,如日本對釣魚島的竊取,中日在東海的劃界歧義,越南、菲律賓等國對南中國海的覬覦,等等。類似事件都極大地刺激了大學生的愛國激情,年輕人的熱血心態使得一部分學生認為應用武力解決這些爭端,以彰顯中國的實力與影響力。

大學生的愛國熱情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應給予鼓勵和支持的,然後這種愛國中也包含着一種非理性因素的存在:要求以武力解決南中國海問題很可能會損害我國周邊的穩定,因此,勢必要讓大學生了解穩定的重要性,才能促使他們理性對待我國的南中國海問題及周邊的其他熱點問題。

要培養大學生的穩定意識,就必須讓他們知道維持穩定的意義。翻開中國的歷史,我們不難看出,國家蒙受恥辱必定與當時社會動盪不安有關。甲午戰爭爆發後,國內外許多人都有一個疑惑:英法等國入侵中國是因為他們比中國強大,而日本,只是一個同樣飽受剝削的彈丸小國,竟也敢悍然侵略泱泱大國中國?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中國雖大,但只是虛有其表,當時國內政治腐敗,官場中各派系明爭暗鬥、爾虞我詐,國防軍事外強中乾,紀律鬆弛,如此一個危機四伏,形成不了合力的國家,是不足為患,可以任意欺侮的。在清朝,雖然中國的封建制度邁入發展的最高峯,但是自中期以後,由於國內政治社會矛盾迭起,天災人禍交相作用促使民變頻繁爆發,大大小小的抗捐抗税運動、搶米風潮、反洋教運動,以及祕密會社活動四起,清政府為了鞏固其統治,只能四處鎮壓。應對國內民變事件已經使得清統治者疲於奔命,焦頭爛額,無暇再從事發展,振興國力,遂導致外強伺機入侵,最終,內憂外患終結了清朝200多年的統治。以史為鑑,正是因為對歷史的反思,我國領導集體才一再強調:“中國不允許亂”,“中國的問題,壓倒一切的是需要穩定”。通過對國防歷史的學習,對歷史教訓的總結,可以使大學生深刻認識到當前的發展需要安定團結,從而自覺維護社會穩定,確保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一個安定的社會環境。

綜上所述,我國的國防歷史曲折漫長、跌宕起伏,充斥着成功與失敗的經驗和教訓,當這生動的歷史長卷擺在大學生面前時,可以直接激盪其心靈,讓他們印象深刻,從而培養其憂患意識、發展意識、穩定意識等,有效地增強大學生的國防意識。

參考文獻:

[1]中國史學會。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

[2]高鴻志。中國近代史[M]。合肥:黃山書社。1989.

[3]鄭志強。從民族角度看中國國防歷史的階段性特徵[J]。黨史文苑,2004(10)。

基金項目:湖南省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10-2011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點課題研究項目“國防歷史教學對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愛國觀的途徑研究”階段性成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jingxuan/z45pe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