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開題報告 >

對策開題報告多篇

對策開題報告多篇

對策開題報告多篇

【第1篇】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的調查研究開題報告

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的調查研究開題報告

隨着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外出打工隊伍不斷擴大,我縣中國小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廣為關注並亟待解決的問題,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的調查研究開題報告。因此,開展對我縣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的調查研究,對營造青少年成長的良好環境,提高全縣中國小教育教學質量,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課題實驗研究的背景

東至縣地處皖南山區,北臨長江,南接江西,面積為3256平方公里,人口為53.5萬人,轄15個鄉鎮、248個行政村、17個社區居委會,地形分佈為'七山一水一分田,還有一分是莊園'。

全縣現有各類學校365所,其中:幼兒園5所(含民辦2所)國小318所,國中32所,普通高中8所(含民辦2所),職業高中2所。現有在校生88784人,其中:在校(園)幼兒4509人,國小生42514人,國中生25052人,普高生13401人,職高生3308人。

改革開放以來,隨着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東至縣外出務工隊伍在不斷擴大,我縣每年外出務工人數已超過全縣總人數的28%,約佔15萬人,這些打工族的子女留守在家鄉農村,由爺爺奶奶或其他親戚朋友看管,給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長都帶來了很多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已迫在眉捷。《東至縣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的調查研究》課題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的。課題於20xx年4月着手準備,並向省教育廳、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申報,省教育廳教科研1號文件於11月22日批准立項,根據省課題實驗研究的有關規定,經研究決定本課題予以開題。

二、課題實驗的目的和意義

開展對我縣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的調查研究,有利於全縣留守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有利於營造以人為本的教育環境,有利於構建和諧校園,促進學校公平教育,推進全縣基礎教育的均衡發展,同時為縣國家,教育部門提供決策參考。

三、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研究的對象:全縣初、國小(含學前班、幼兒園)的留守兒童。

2、研究的問題:調查研究全縣國中、國小留守兒童在心理健康、生活自理、課堂學習、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等方面存在的實際問題,並從中歸納分析出帶有共性的問題,認真解剖分析,為解決問題的有效對策提供事實依據。

3、研究的對策:一是調查總結各校現正實施的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對策,對此提出切合實際且科學合理的建議,在實踐中不斷加以驗證和完善。二是借鑑外地成功教育的經驗,結合本縣實際,就我縣留守兒童教育對策問題,從宏觀和微觀方面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對策,為國家和教育部門提供決策依據。

四、課題實驗的目標與要求

本課題實驗的總體目標與要求是:紮紮實實地開展調查研究,實事求是地找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癥結所在,並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提出符合東至山區縣留守兒童教育實際的新思路、新舉措和新方法,切切實實地為全縣教育的再次騰飛做出應有的努力。要實現這個總體目標與要求,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加強領導,明確分工,責任落實。

在縣教育局、關工委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課題組由縣教育局黨組成員、縣教研室主任汪名傑同志全面負責;陳相元同志負責課題研究的具體實施工作。問卷調查工作,由陳相元同志負責,課題組全員參與。實地調研座談工作,分三個小組進行:汪名傑(小組負責)、黃曉東、王清華;陳相元(小組負責)、程賽華、汪孔悦、袁延清;廖立平(小組負責)、鮑嵐、樑東勝。座談會類型及學校:教師代表、學生代表、社區家長代表等三種類型,學校覆蓋縣城與農村的國中、國小和幼兒園。數據統計、文字處理等工作:由鮑嵐、廖立平同志負責。調查座談等資料收集歸檔工作,由程賽華同志負責。重點研究學校:由王清華、汪孔悦、樑東勝、袁延清等同志負責。階段成果彙總工作:由黃曉東同志負責。終結性研究報告:由汪名傑同志負責。成果鑑定準備與協調等工作,由陳相元同志負責。

2、明確課題實驗開展的三個階段。

一是準備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工作是成立課題組,醖釀、論證、起草、修改和制訂課題研究計劃與方案,積極向省申報立項;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將實驗研究的任務落實到每個課題組成員;在全縣廣泛宣傳,讓實驗的'目的、意義、作用深入人心,為課題實驗的全面鋪開做好輿論、思想和組織上的準備。

二是實施階段:

這一階段是實驗的全面開展階段,也是實驗成功與否的關鍵階段,主要任務是開展問卷調查,實地調研,並及時總結成果。

三是總結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是課題組召開總結會,總結研究成果,撰寫實驗總結報告,向省教育廳申報驗收結題;同時向縣人大、政協、國家、關工委、教育局呈遞總結性報告。

3、採取措施,分步實施。

在準備階段,收集並借鑑其他地區留守兒童教育的成功經驗,並與縣督導室、縣關工委合作,收集掌握東至縣留守兒童的基本資料。

在實施階段,主要蠶區以下科研手段:

①調查法:深入學校、農户、社區,進行實地調查,召開座談會,聽取教師、學生、家長或代理家長的意見和建議,掌握第一手資料;

②分析歸納法:發放調查表,徵求留守兒童教育對策,集思廣益,從中分析、篩選並歸納出有推廣價值的對策與措施;

③個案研究法:通過對留守兒童典型個案教育的跟蹤剖析與研究,從中探索總結留守兒童教育的普通規律和方法;

④藉助多媒體手段,快速處理有關數據與信息。

4、籌集經費,確保研究工作開展。

課題組自籌經費,保證本課題研究的正常開展與按期結題。

五、課題預期成果形式

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有:

①課題實施方案,開題報告;

②典型個案教育敍事;

③專題教育教學論文;

④終結性調查研究報告。

【第2篇】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的對策研究開題報告

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的對策研究開題報告範文

一、問題的提出

當前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層面所遇到的最大挑戰和所受到的最強烈批評就是教學無效和低效的問題。因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鞏固課程改革成果,推進課程改革持續深化發展的關鍵。教學效率是指單位時間裏課堂教學的效果。具體地説,是課堂有限的時間內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能力的培養和知識的增幅三者之和所達到的效果。它不但是預期教學目標實現程度的綜合反映,而且是評價教學優劣的重要指標和整個教學過程運作狀態是否良好的重要標誌。

隨着我校從中等師範向普通高中的轉型,在分析為我校辦學傳統、師資優勢和生源的質量等基本條件的基礎上,學校把“秉承我校的優良傳統,突出學校在文科和藝術教育方面的優勢,堅持走以藝術類學生為突破口的特色辦學之路”作為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舉措。事實上,大多數學生的地理成績不高,成為我校文科學生和藝術類考生成績不夠理想的重要障礙。可以説,學生地理成績的高低直接影響着大學聯考文科綜合考試成績的好壞,大學聯考文科綜合成績的好壞決定着學生能否考取理想的大學。為此,真正吃透地理課程標準,重視地理課堂教學改革,強化教法學法研究,對切實提高教學效率顯得尤為重要。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以下簡稱《地理課標》)指出,“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係的科學。高中地理課程是學生學習地球科學、認識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的關係、初步掌握地理學習和地理研究方法、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基礎課程,跨人文與社會、科學兩個學習領域。”要使學生高質量地實現學習地球科學、掌握地理學習與地理研究的方法、樹立可持續發展觀的基本目標,確實提高地理課堂教學的效率,我們必須從調查分析地理“學困生”的學習現狀入手,研究學生在地理學習中存在的本學科及相關學科的“薄弱知識點”,找準學生學習地理的“現有發展區”和“最近發展區”,瞭解學生的學習地理的需要、動機、態度、興趣、信心、方法、能力等的非智力因素。在此基礎上,通過採取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基礎的學案、以直觀形象為手段的多媒體課件、以形式多樣的發展性評價等措施,不斷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提高地理教學的直觀性和綜合性,強化地理練習的針對性和合理性,增強地理教學評價的自覺性和有效性。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端正學生的態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較短的教學時間內,通過積極的師生互動,營造輕鬆的課堂氛圍,提高地理學習的效率。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和目標

歷史不過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馬克思)。教學的歷史則是教學工作者不斷追求教學活動效率的過程而已。換言之,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必須始終堅持教學的有效性。教學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使絕大多數學生在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維目標方面效果更好。面對在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缺陷的“學困生”較為普遍,學習動力不強、學習熱情不高、學習積極性不夠的“陪讀生”越來越多的學習狀況,積極探索地理教學方法,認真研究提高地理教學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現實意義。

(一)課題的研究意義

1.有助於促進地理教師的專業成長

“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在整個專業生涯中,通過終身專業訓練,習得教育專業知識技能,實施專業自主,表現專業道德,並逐步提高自身從教素質,成為一個良好的教育專業工作者的專業成長過程。”教師專業化過程貫穿在整個教師生涯當中。在長期的與教育環境的互動的過程中,需要教師不斷調整自己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豐富專業知識和技能,滿足自身不同層次的需求,從而表現出與特定職業發展階段相適應的教師角色行為。本研究的課題負責人先後在西北師大學習心理教育專業(本科)和教育管理專業(教育碩士),由於學校的轉型,現從事高中地理學科教學,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專業理論知識,但在地理學科教學中需要長期艱辛的付出、學習和研究,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參與本課題的研究的兩位地理教學同行,畢業於西北師大地理教育專業(本科),具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但也需要研究高中地理教學,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由於課題組成員在地理教學中具有教育理論與專業知識互補性的搭配組合,面對着水平基本相當的學生,有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促進專業成長的迫切願望。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對促進研究者專業成長意義深遠。

2.有助於推動地理學科的教學改革

近兩年來,我校在教學中大力推行“精講多練,提倡反思”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改革,可在現實的教學中,由於教師形成的教學慣性,理論灌輸為主的教學現象仍然存在,教學效率仍然不高。針對目前的地理教學現狀,在學習內容多、任務重、考點細、要求高的情況下,迫切需要我們研究更加有效的教學策略,確實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大力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努力培養學生閲讀、分析、運用地圖、地理圖表和地理數據的技能。同時,不斷延伸課堂教學的.“觸角”,開展地理觀測、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學會獨立或合作進行地理觀測、地理實驗、地理調查等基本技能,不斷鞏固地理教學改革的成果。

3.有助於完善地理課程的知識整合

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效率,難點在於對地理課程內容的整合。《地理課標》強調,“中地理課程內容的設計以可持續發展為指導思想,以人地關係為主線,以當前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發展、等問題為重點,以現代科學技術方法為支撐,以培養國民現代文明素質為宗旨,從而全面體現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指出“注重信息技術在地理課程中的應用,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地理教學的影響,營造有利於學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識和能力的教學環境。”針對大多數高中學生地理基礎知識薄弱、空間想象能力欠缺,而地理課程知識面廣、知識記憶任務重、圖表材料比較抽象等特點,本課題組在準確掌握學生現有水平的基礎上,

研究設計有利於整合知識、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高效率的學案,研究製作有助於課程重點內容綜合化、直觀化、形象化的多媒體課件,對完善地理課程的知識整合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4.有助於提高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

提高課堂教學教學效率,就必須從教學過程的各要素(包括教學目標、教育者、受教育者、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等)抓起。本課題通過研究教學過程中的學生(尤其是地理“學困生”)學習地理課程遇到的困難和存在的問題,挖掘和培育學習者學習地理的潛質和多元智力,採取多種形式的評價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經過一段時期的參與性研究,在對地理課程標準、教材等內容全面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地理學案研究和地理多媒體課件製作,整合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手段,強化課堂教學改革,不斷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對提高我校地理課堂教學效率意義重大。

【第3篇】國小數學兩級分化成因與對策研究開題報告

關於國小數學兩級分化成因與對策研究開題報告範文

一、選題背景

新課標實施以來,國小數學教材較之老教材有了很大的變化,生活化,情境化的問題經常出現在國小數學課堂中;靈活、開放的習題也讓學生們的思維更加活躍。與之同時,教師的教材觀,教學觀,學生觀也發生了改變,新的教學理念不斷深入課堂的每一環節,課堂教學的面貌煥然一新。然而,學生學習成績的兩級分化現象卻日趨嚴重,尤其今年接任六年級數學教學工作以來,發現高段數學的兩級分化現象更加嚴重。這實在令人費解,迫人深究。

在數學課堂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的學生人數不多,甚至有些學困生連基礎知識都沒有掌握,這已經是我班數學教學中的普遍問題。學習能力強,思維活躍的學生在學習中越來越得心應手,逐漸成為向上分化的一級;學習能力差,在課堂上始終'默默無聞',充當'聽眾'的另一小部分學生,本就薄弱的知識基礎無法加強,能力得不到提升,久而久之對學習失去信心,逐漸成為向下分化的一級。隨着學習的不斷深入,這種兩級分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在測試中,高段數學的不及格率大大高於中低段,這種現象嚴重阻礙了我的教學進度與教學質量。

與此同時,我班學生的家庭狀況也對兩級分化現象產生了影響。我校處於城鄉結合部,班上學生大多數家庭經濟狀況不好,家長自身素質不高,家長的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改善家庭經濟上,對孩子缺乏基本責任感,不能給於孩子最起碼的家庭學習氛圍。還有的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放任自流,不聞不問,認為學習都是老師的事,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學生早早地就失去了學習的目標和興趣,成為老師,學生眼中的'差生'.

二、理論依據

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觀,認為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積極參與教育教學過程。

三、實用價值

開展'國小數學兩級分化成因與對策研究'勢在必行,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着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希望通過這樣的研究能找到一種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縮小兩級分化現象,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四、研究內容:

1、瞭解我班學生數學'兩級分化'的現狀分佈,對後進生進行學習情況分析,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家庭背景,成績基礎,作業情況、心理因素等幾個方面入手,在後進生中進行問卷調查,自我反思等活動,瞭解後進生在學習中的困難所在。同時對先進生進行學習情況的瞭解,總結好的學習經驗供後進生借鑑和習。

2、關注學生的學習基礎,從分析學生的基礎知識入手,尊重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設計一些生活情境,讓所有的學生參與到我所設計的趣味教學活動中來,讓他們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3、實施分層教學,不同的學生區別對待,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提出不同的要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最大的收益。

4、提高小組合作,發揮每一位學生的作用,讓每一位學生都意識到自己在活動中的重要性,讓後進生也學有所獲。

5、建立'一幫一'互助學習組合,讓先進生根據老師提供的方向去給後進生補習,直至掌握為止,這樣既鍛鍊了先進生,又幫助了後進生,以優帶差,以差促優,使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都能有所提升。

6、尊重每一個學生,堅持多元評價,不一味的用成績去評價每一個學生,要根據學生不同的情況進行分類評價,給後進生創造成功的機會。

五、研究方法:

1、調查分析法:在本班採取問卷調查方法調查學生喜愛的課堂教學形式,課堂教學效果反饋。

2、經驗總結法:對每一階段,每一過程的實施情況都做好記載,寫出相應的總結材料,以點帶面。

3、行動研究法:教師通過學前調查分析,教學方法,課堂練習,作業分層設計等途徑進行課題研究。

六、研究過程

前期準備階段:2015年1月------3月

收集問題現象,根據本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情分析進行課題論證和課題的研究設計,調查後進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調查先進生優秀的學習方法和經驗。查閲相關資料,選擇研究方法,建立後進生檔案。

實施階段:2015年3月------5月

根據調查結果,找出學生兩級分化的成因和導致部分學生成績下滑的原因,確定如何攻克學習中出現的一些障礙,設計實驗方案,進行相關問卷調查和個案分析,在教學過程中及時反思,尋求對策、方案,有重點的進行研究,通過實踐不斷調整、修改方案,積累經驗。

結題階段:2015年6月

對實驗結果進行全面分析和總結,撰寫研究論文和結題報告。

【第4篇】農業碩士開題報告質量的影響因素和對策

農業碩士開題報告質量的影響因素和對策

1、問題的提出。

社會進步及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為擴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提供了強大的動力與空間,同時,也對改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培養模式與提高培養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3年11月教育部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共同下發了《關於深入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的意見》的通知,明確提出並再次強調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及培養目標,並對培養模式與論文質量做出明確要求。

農業碩士是與特定的職業背景相聯繫、與相應學科的學術性學位處於同一層次的新的學位類型,與學術型學位重點培養理論科研型人才相比較,它主要培養農業推廣和農村發展所需的高層次應用型、複合型人才,在培養指向上,它主要解決農業生產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強調在專業理論指導下,針對實際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與應用性,因此又和學術型學位有着一定的區別,是“農科”的mba.

學位論文是課程知識與研究能力以及領悟創新能力的體現,是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標誌,研究生培養目標的完成更多的貫穿於學位論文的創作之中,而論文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論文開題報告的質量。開題報告是研究生對學位論文的文字説明材料,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獻調研後寫成的關於學位論文選題以及如何實施的論述性報告,既是文獻調研的聚焦點,又是學位論文研究工作展開的散射點,對學位論文的研究工作具有定位作用,是提高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是研究生進行科研工作的起點。作好開題報告有助於研究生進一步釐清研究思路,明確研究方向,把握研究重點,熟悉研究方法,以便順利開展論文研究工作。做好非全日制農業碩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非常重要。

非全日制農業碩士工作與學習矛盾突出,在校學習時間短,理論水平薄弱,與導師溝通不方便,致使學生在撰寫開題報告時存在很多問題,包括:選題對社會急需關注和要解決的問題關注不夠,選題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與隨意性;對選題研究的前沿瞭解不充分,文獻綜述不完整;對研究內容缺乏足夠的實際調研,對其實踐發展和應用性缺乏足夠的'瞭解;論文的論證缺乏邏輯性等,從而影響了開題報告質量。

2、影響開題報告質量的主要影響因子分析。

該文對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期間申請並參加非全日制農業碩士開題報告、中期檢查及論文答辯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491份,回收有效問卷379份。專家評定結果分為“優秀”、“合格”與“不合格”三個等級。其中,“優秀”佔總人數的22%,“合格”佔總人數的73%,“不合格”佔總人數的5%.該文應用stata12.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了相關分析,尋求影響學位論文開題報告質量的主要影響因子。分析得出,導師指導力度、選題與學生工作崗位及實際工作需要的一致性、研究有無經費支持、學生技術職稱或行政職務及學生年齡等影響因子與開題報告質量相關度高,對開題報告質量影響大,是影響開題報告質量的主要影響因子。為研究方便,分別對上述影響因子進行定義:

(1)導師指導次數:導師指導次數在10次以上,取值為3;導師指導次數在1~10次,取值為2;導師未曾指導過,取值為1.

(2)學生工作崗位性質:學生工作崗位性質為科技人員、教師與農技推廣人員,取值為3;學生工作崗位性質為行政管理人員,取值為2;學生工作崗位性質為企業,取值為1;學生工作崗位性質為其他,取值為0.

(3)選題與學生實際工作需要的一致性:選題與實際工作需要非常一致,取值為3;選題與實際工作需要基本一致,取值為2;選題與實際工作需要不一致,取值為1.

(4)研究是否有經費支持:研究有經費支持,取值為3;研究無經費支持,取值為2.

(5)學生職務與職稱:職務或職稱為科員或初級,取值為3;職務或職稱為科級或中級,取值為2;職務或職稱為縣處級及以上或高級,取值為1.

(6)學生年齡:年齡在22~30歲,取值為3;年齡在31~45歲,取值為2;年齡在46歲及以上,取值為1.

影響開題報告質量的主要影響因子為導師指導、工作崗位、是否有經費支持、選題與實際工作需要的一致性、職務或職稱、學生年齡,相關係數分別為:97.73%、91.73%、89.85%、88.29%、77.66%、47.99%.根據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影響開題報告質量的主要因子以及相互關係為:

(1)與導師指導存在正相關關係。説明學生與導師溝通越充分,開題報告質量越好;與導師溝通不充分或未溝通,開題報告存在問題較多。

(2)與學生工作崗位性質存在正相關關係。學生如果從事科研與學術研究等相關工作,其開題報告質量就高;如果從事與科研或學術研究等相關不大甚至無關的工作,其開題報告存在的問題相對較多。

(3)與選題是否與學生實際工作需要一致存在正相關關係。選題與學生實際工作需要越一致,開題報告質量越高。選題與學生實際工作不太一致或不一致,開題報告存在的問題較多。論文題目與工作內容有關的開題報告質量等級數量是論文選題與工作內容無關的1.865倍.

(4)與研究有無經費支持存在正相關關係。選題有經費支持,試驗可以順利的開展,開題報告質量相對較高;選題無經費支持,開展試驗缺少經費,甚至無法進行試驗研究,開題報告質量相對較低,存在問題較多。

(5)與學生技術職稱或行政職務呈正相關關係。學生技術職稱或職務越低,開題報告質量相對較高;學生技術職稱或職務越高,開題報告質量相對較低。

(6)與學生年齡呈正相關關係。説明學生越年輕,開題報告質量相對較高;學生年齡越大,開題報告質量相對較低。

通過相關係數與主要影響因子分析表明,開題報告質量與跟導師溝通是否充分,選題與所從事工作崗位與實際工作需要是否一致,論文有無經費支持,技術職稱或行政職務及年齡等影響因子有很強的正相關性。其中導師指導對開題報告質量有着最直接和最明顯的關係,導師指導越充分開題報告質量越高,這是寫好開題報告的最主要和最關鍵影響因子;選題與工作崗位及實際工作需要越一致,論文研究的現實訴求就越強,研究中需要的數據資料等素材也豐富易得,開題報告質量一般較高,這是寫好開題報告的外在驅動力與內容源泉;技術職稱或行政職務越低,學生求學動力越高,要求提高研究能力與獲得學位的需求也越強,開題報告質量一般較高,這是寫好開題報告的內在驅動力;選題有經費支持,開展試驗或調研工作相對較容易開展,開題報告質量相對較高,這是保證開題報告質量的基礎與條件。但由於不同因子在開題報告質量中的影響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在統計中各因子的顯著性也不盡相同。

3、提高開題報告質量的對策建議。

3.1強化導師指導,突出導師任職責任由於非全日制農業碩士工學矛盾突出,時間與精力投入不足,再加之導師工作繁忙,與學生溝通不及時等問題,致使開題報告存在很多問題。俗語説“名師出高徒”,但對於非全日制農業碩士來説是“嚴師更出高徒”.因此,建議加強導師指導,突出導師任職責任,實行開題報告寫作過程的關鍵環節質量把控措施管理。在此過程中,導師與學生在每個關鍵環節面對面溝通與討論,讓學生清楚地知道他們的主要任務與研究重點,把開題報告寫作的整個過程規定為一個有嚴格研究程序、使用科學研究方法的研究過程,並將此過程分解成各個關鍵環節來分步指導,具體任務一環緊扣一環,質量要求一步緊跟一步。關鍵環節可設為論文的選題和研究方案的討論、論文提綱的討論、初稿的討論和完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kaiti/7kjq9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