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論文模板 >開題報告 >

開題報告小結【精品多篇】

開題報告小結【精品多篇】

開題報告小結【精品多篇】

開題報告課題來源該怎麼寫 篇一

因為課題就是我們要去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是正在探討,正開始研究,所以不能有結論性的口氣。

一個課題名稱起的是否準確、恰當直接影響課題的形象與質量。

那麼課題名稱該怎麼起呢?

第一、課題名稱要準確

準確就是課題的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是什麼,研究的對象是什麼交待清楚。

比如有一個課題名稱叫“職業學校學生學習能力與發展能力的研究”,這裏面研究對象就是職業學校學生,研究的問題就是學習能力與發展能力。

有時候還要把研究方法寫出來,比如“職業教育教學方法的實驗研究”,這裏面研究的對象是職業教育,研究的問題是教學方法,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實驗研究,這就説的很清楚,別人一看就知道這個課題是研究什麼。

總之,課題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要準確地把你研究的對象、問題概括出來。

第二、課題名稱要規範

規範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要規範、科學,似是而非的詞不能用,口號式、結論式的句型不要用。

第三、課題名稱要簡潔(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

定好了課題名稱,下一步就是行動,行動的第一步,是做科研課題的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的含義與作用 篇二

開題報告,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後,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報請上級批准的選題計劃。它主要説明這個課題應該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及準備如何開展研究等問題,也可以説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開題報告是提高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

研究方案,就是課題確定之後,研究人員在正式開展研之前制訂的整個課題研究的工作計劃,它初步規定了課題研究各方面的具體內容和步驟。研究方案對整個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起着關鍵的作用,尤其是對於我們科研經驗較少的人來講,一個好的方案,可以使我們避免無從下手,或者進行一段時間後不知道下一步幹什麼的情況,保證整個研究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可以説,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個課題質量與水平的重要反映。

開題報告怎麼寫 篇三

論文題目:

論聲樂技巧中的矛盾

選題意義和背景

美聲歌唱藝術自1600年產生於意大利以來,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最早關於歌唱技巧的理論是意大利人卡奇尼在《新音樂》中對歌唱技法的闡釋。隨着聲樂藝術的發展,各種聲樂理論相繼出現,至19世紀聲樂教學與聲樂理論得到空前發展,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加西亞父子和蘭皮爾蒂父子的聲樂理論,加西亞(子)在1874年出版的聲樂理論着作《歌唱藝術論文集》中提出了“聲門衝擊”理論學説,在嗓音機理方面給予了深入的研究,強調生理器官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並開始將聲樂教學和生理科學相結合,以科學的方法和思維來解釋聲樂技巧訓練中聲音現象。直至今日在國內外依然存在以生理歌唱器官的機理活動來教學實踐。

1905年蘭皮爾蒂的聲樂論着《美聲歌唱技巧》的問世,特別強調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第一次提出了感覺對共鳴及呼吸技巧的重要作用,強調神經的控制作用。“蘭皮爾蒂父子被看做是意大利200多年來美聲學派優良傳統之集大成者與傳播者,其聲樂理論與聲樂教學在歐洲聲樂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其後杜普雷的關閉唱法,雷斯克的面罩唱法等聲樂教學與聲樂理論相繼問世,對後世聲樂技術的發展做出了積極地貢獻。

自20世紀以來,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科學儀器的發明為研究生理器官在歌唱中的運動提供了保障,從而使歌唱技巧中模糊的概念獲得了一定的科學界定,由此也產生了一些專門從事嗓音研究的醫學、生理學、聲學專家和學者。無疑在一定的限度內推動了聲樂藝術的發展。在這一時期許多歌唱家、聲樂藝術表演者以其論着、論文等形式闡釋自己的主張和見解。例如:德國女高音歌唱家莉莉·雷曼在其《我的歌唱藝術》中提出的“氣流要旋轉”“要進頭腔”等技術和方法。美國聲樂教育家斯坦雷提出的“咽腔共鳴”,提出與歐洲靠前、明亮的聲音相對的靠後唱法。美國聲樂教育家範納德在其聲樂理論論着《歌唱--機理與技巧》、《論歌唱中的貝努裏效應》及《聲門衝擊》等,利用科學實證的研究方法徹底顛覆了17世紀以來的歐洲傳統的聲樂教學方法,否定以感覺為主的經驗主義教學方式,否認頭腔共鳴、鼻腔共鳴等傳統意大利美聲唱法經驗。

以及其他20世紀專家學者以各種科學手、發明、創造等實證主義思想來揭示聲樂技巧的認識規律。然而,20世紀活躍在世界歌劇舞台上的最著名的歌唱家,帕瓦羅蒂、多明戈、薩瑟蘭、卡拉斯等從來沒有長期鑽研過聲帶是怎麼運動的,共鳴是怎麼來的,也從不否認頭腔共鳴,面罩共鳴等技巧。帕瓦羅蒂在談到聲音的過渡時説到:“對,在我的內部感覺是比較壓縮的收緊的,那並不意味着發出來的聲音音響是收緊的。聲音應該是前後均勻的,但內部有一種幾乎像要窒息住聲音的感覺。”

瓊·薩瑟蘭對聲音的位置這樣認識到:“是指拋射出進入正確的一些穴竇裏去。感覺聲音對着硬齶前方射出去…硬齶上方的圓拱……圓拱頂的前方,”的等等。美國大都會着名男低音歌唱家羅傑姆·漢涅斯對20世紀40位光彩奪目歌唱家進行了關於歌唱藝術的親切談話,收錄到了他的《大歌唱家談精湛的演唱技巧》一書中。而在此書的前言中卻又提醒讀者到:“是的,如果你把本書作為發展自己聲音的唯一指導,它可能損害你的聲音健康。如果用本書取代一位好老師確實要陷入麻煩。沒有經驗的人指導,讓學生獨自學習本書,面對許多藝術家敍述的各種不同意見會迅速的陷入混亂的災難中。”

通過以上對聲樂理論的陳述使人們對聲樂演唱藝術不禁陷於迷惘之中,不禁要問,以上所提到的聲樂技巧到底哪一種説法更科學、更正確?是科學機理學説還是感受審美經驗?漢涅斯關於40位享有盛譽的歌唱家聲樂技巧的描述也只能閲讀而不能去獨自實踐。難道聲樂技巧就沒有像其他學科一樣有一個人們普遍公認的科學的體系。作為聲樂學習者與實踐者這種責問並不是沒有理由的,這些問題確實時時困擾着聲樂的學習者與實踐者。今天筆者將其拋現出來,並不是要從根本上解決爭議問題,筆者既沒有那樣的能力同時也不是本論文所能涵蓋的內容。在這裏,只想通過多年來的大量閲讀書籍,結合聲樂技巧訓練的實際以音樂美學中的“音樂審美經驗的感性論原理”

作為方法論來分析與探討聲樂藝術問題。感性論認為:世界不僅是物質的,同時也是感性的,並且第一次將音樂審美經驗理論從哲學認識論的框架中分離出來,從主客體對象性關係的角度,探索人類藝術思維活動,不再將感性活動的研究置於認識論的下屬層次,而是在哲學範疇中將認識論和感性論給予同等重要的地位,以哲學對象性關係為基點,把人類藝術思維的哲學方法論看作是與科學思維的方法論--認識論相對應的概念。藉此,回到上述聲樂理論的探討,首先聲樂藝術屬音樂藝術學範疇,應以藝術思維的視角分析理解聲樂理論和聲樂技巧。各種聲樂技巧是前人在聲樂演唱中的審美經驗的積澱,所呈現的是主體心理體驗下的的感性的--頭腔共鳴、面罩共鳴、氣息渦流、聲音的集中、腦後摘筋等等。如果硬給這些技巧套上科學實證的枷鎖,顯然這些技巧是不存在,也是不可理喻的。否認傳統就是在否認聲樂藝術的審美經驗,就是站在機械的唯物主義角度強拉硬扯的要把審美的、感性的聲樂藝術劃歸到認識論的門下作為低級層次的附庸,從而證明認識論的極度權威。然而、機械的唯物論忘記了人首先是感性的,聲樂藝術是人的審美藝術,人和機械、動物、自然世界最大的區別就是人有審美的能力,機械、動物、自然界是人的審美對象,在審美的過程中人可以展開豐富的想象,在和自然事物的對象性關係中確證自我,豐富自我,展現自我。

因此,聲樂技巧,是聲樂表演者的審美經驗下的技巧,繼承傳統,就是繼承特殊意義藝術思維下的審美經驗的傳統。技巧是主體的技巧,各種聲樂技巧在主體心理上形成明確的技巧形象並受心理感覺支配與自身的客體(各種歌唱器官肌肉)進行精細、微妙的調整與交流外化為聽覺聲音形式,而這聲音形式要經受審美的檢驗,聽覺檢驗正確再反轉到主體本身形成技巧的內容,得到主體自身的驗證,從而技巧是有效的技巧。反之,是無效的技巧。繼續接受檢驗。由於主體的環境、性格、心理、生理、天賦等存在着差異,主體的技巧便呈現多樣性和複雜性。由此,正是以上主體與客體、藝術思維與科學思維、不同視角的方法論、主體生理理與心理等矛盾現象,引起學習者思維甚至心理感覺的矛盾而迷惘。

論文綜述/研究基礎

近幾年來,中國一批優秀的歌唱家多次在國際上榮獲各種聲樂類大獎,女高音歌唱家何慧、男高音歌唱家田浩江等,至今活躍在紐約大都會的舞台上。在國內,20xx年4月,國家大劇院上映了一系列歌劇,《奧涅金》、《茶花女》、《納布科》、《燕子之歌》、《宋慶齡》等歌劇深受觀眾們的喜愛和好評,這些歌唱家的歌唱水平都已經達到國際水準,就筆者多年來聲樂的學習與實踐所掌握的關於聲樂演唱技巧的研究,多見於國內各大音樂專業院校的專業刊物以及各出版社出版的專家、學者的論着和國外學者的譯着。對專家、學者以及活躍於表演舞台的歌唱家關於聲樂技巧的見解、意見進行了潛心的研究,參考了音樂美學、聲樂美學、聲樂心理學、聲樂機理學以及各種歌唱藝術的相關資料和書籍,甚至有時親臨現場聆聽國外、國內專家的現場講學及歌唱家的音樂會。

從中縷出了一些關於聲樂演唱技巧的一些心得,為完成本論文的撰寫提供理論研究支持。在這裏,筆者僅將部分關於與本論文研究相關的研究資料簡單歸納和整理。

關於聲樂技巧國外譯着:《嗓音遺訓》,弗·蘭皮爾蒂等着,李維渤譯,主要介紹了蘭皮爾蒂、威廉·莎士比亞、亨利·伍德、卡魯索、泰特拉基尼的歌唱藝術,更多的是關於演唱技巧的一些經驗介紹。《大歌唱家談精湛的演唱技巧》,傑羅姆·漢涅斯着,黃伯春譯。傑羅姆主要將在當時走紅的來自世界各地的40位歌唱家的關於聲樂技巧的採訪對話筆錄進行了詳盡的陳述。《訓練歌聲》,〔美〕維克托·亞歷山大·菲爾茲着,李維渤譯,主要對各種不同專家學者、教育家、歌唱家的一些關於聲樂教學的理論觀點、聲樂演唱的演唱方法進行了分門別類的進行了介紹。《歌唱--機理與技巧》,範納德,主要從生理學的角度,對演唱的機理,歌唱器官的作用以科學的視角進行了分析和闡釋。

國內論着:《沈湘聲樂教學藝術》、李晉瑋、李晉瑗編着。《歌唱的藝術》,薛良着。《聲歌求道--中國聲樂藝術的理論與實踐》,郭克儉着,《中國古代聲樂藝術》,張曉農着,《聲樂譯叢》上海音樂學院聲樂系編,1980年第一輯,楊韻琴譯,倪瑞霖專業校勘,《古典戲曲聲樂論着叢編》,傅西華編,等等關於介紹國內、及國外聲樂演唱的方法和理論。

鑑於國內音樂刊物的各種關於聲樂技巧的論文:《歌唱技巧訓練的在認識》,鄧小英,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年第二期,《如何學習和掌握面罩唱法--介紹吉諾貝基的面罩唱法》,楊樹聲,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6年第二期。《談俄羅斯女高音歌唱家安娜·奈瑞貝科的歌劇表演風格》,吳豔彧,人民音樂,2010年總第568期,《弱聲練唱在聲樂學習中的重要性》,邢延青,中國音樂2012年第二期等等。

關於音樂美學的論着、論文,《音樂美學新論》,王次炤着,《音樂美學文選》,於潤洋主編。《情感藝術的美學歷程》,邢維凱着等等。

對相關的資料進行梳理,從聲樂技巧方面,更多的的專家和學者研究的方法論不盡相同,其主要爭論的焦點在於聲樂技巧的機理性和經驗性。從意大利傳統的美聲唱法來看主要以蘭皮爾蒂為代表的經驗性的技巧與加西亞為代表的生理機理技巧的爭論最為突出。從哲學方法論來説是科學的認識論還是藝術思維下的感性論為基礎的矛盾焦點。由此,總結、梳理的目的事實上是為解決聲樂技巧問題體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持,爭論歸爭論,對本論文來説並不是研究的核心,提出的原因在於為本論文提供理論依據,多年來的演唱學習的實踐,經常會遇到學習的困難,往往對技巧的詞彙難於理解,對技巧的本質、實踐性還沒有一個充足的認識,藉此通過研究生論文的撰寫,通過查證大量的相關資料,梳理出自身對演唱技巧訓練的實際中產生的矛盾進行研究,問題的提出不是別具新材,獨樹一幟。考慮到矛盾的概念太過哲學概念化,如果只將研究的題目立為聲樂技巧訓練中的矛盾,重心顯然落在了矛盾上,唯物主義哲學的概念性太濃,不小心會落入到概念的堆積中而不能自拔,再者,歌唱的實踐告誡,太過理性不太適合演唱技巧的把握,直至在閲讀於潤洋先生《音樂美學文選》中邢維凱教授的《音樂審美經驗的感性論原理》與於潤洋先生《音樂史論問題研究》中的《音樂形式問題的美學探討》,不敢説站在了一定的認識高度,但似乎對聲樂技巧研究的方法論產生了些頓悟,也捋出了一些頭緒,來撰寫此文,可能還不太成熟,但對於一個年輕的聲樂學習者來説,有了這份激情與執着應給予的更多的是鼓勵。從這一視角出發,以音樂美學中的審美經驗的感性理論為研究的方法論,研究聲樂技巧的矛盾,通過網上搜尋,資料整理,翻閲刊物等手段的考察並沒有與本論文相同的論文發表。本論文的創新之處在於運用音樂美學感性論、形式論、心理學等相結合的論證方法,對聲樂技巧中的矛盾進行探究。

開題報告怎麼寫講解 篇四

一。 簡述

設計計劃學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邊緣學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證設計的優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導設計的展開。在設計需要科學計劃這一概念已成為現代設計界共識的情況下,我國業界內部對設計計劃學的認識與研究,還沒有跟上設計發展需要的步伐。針對我國設計教育現狀,本書將就該學科的教學方面,提出一套科學的行之有效的設計計劃方法。以期為設計類學生深入理解設計,更好地掌握設計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導。

二。學術價值分析

選題依據

計劃在今天已逐漸成為一門顯學,大至國家事務,小至個人日常生活,社會各個領域都離不開計劃,各類大大小小的成功項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導入,實施了相應的計劃活動。計劃學的興起是知識經濟時代資源整合化的大勢所趨。

而反映到藝術設計學的領域,我們可以發現,計劃同樣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如何設計,如何保證優良的設計,這都需要科學的調查研究,需要精準的分析定位,需要詳實的設計依據,需要合理的組織安排,這些與我們通常理解的形式,風格的賦予層面的 設計 相異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設計計劃的內容。而如何正確進行設計計劃,存在着一個方法論的問題。在學科間的交叉融合成為當前學術主流的大環境下,設計計劃應該可以打通各設計專業間的藩籬,為取得成功的設計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設計先進國家,對設計計劃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設計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較成熟的結果,出現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術預測法,科學類比法,系統分析設計法,創造性設計法,邏輯設計法,信號分析法,相似設計法,模擬設計法,有限元法,優化設計法,可靠性設計法,動態分析設計法,模糊設計法等。這些方法側重於不同的專業設計方向,而設計計劃面臨不同設計專業,更需要的是一種整合的靈活的解決問題的計劃方法。

這就需要我們針對計劃自身的學科特點,從現有的成型的方法羣中進行提煉,總結出一套適應現在情況的設計計劃方法來。

注意事項 篇五

[1]、[2]、[3]、[4]

課題提出的背景與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篇六

課題提出的背景主要指特定的時代背景,回答的問題是為什麼要進行該課題的研究,該課題的研究是根據什麼、受什麼啟發而確定的。一般從現實需要角度去論述。例如國家、教育部新近出台的政策法規,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對教育教學提出了什麼新的要求;現行學校教育、學科教學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與差距。例《新課程理念下教學設計的操作性研究》這個課題提出的背景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新課程理念的呼喚,二是新課程實施中的“盲區”。因為新課程理念與教師課堂教學設計間出現了問題,所以就有了這個課題。課題的研究就是要建構新理念與新設計間的立體橋樑。

因為新要求、新標準、新政策、新理念與現實存在問題,課題研究就是奔着問題而來,為問題的解決而研究。問題是教育科研的支點。課題研究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要有針對性、可操作性,這是課題研究的生命力所在。解決的重要問題與提出的背景間有着必然的、照應的聯繫,不能遊離或架空。

開題報告怎麼寫講解 篇七

第一,你要寫什麼

這個重點要進行已有文獻綜述,把有關的題目方面的已經有的國內外研究認真介紹一下(先客觀介紹情況,要如實陳述別人的觀點),然後進行評述(後主觀議論,加以評估,説已有研究有什麼不足),説現在有了這些研究,但還有很多問題值得研究。其中要包括你選題將要探討的問題。由於目前研究不足,所以你要研究。所以,你的碩士論文要寫什麼是根據文獻綜述得出來的,而不是你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如果不做綜述,很可能你的選題早被別人做得很深了。

第二,為什麼要寫這個

這個主要是説明你這個選題的意義。可以説在理論上,你發現別人有什麼不足和研究空白,所以你去做,就有理論價值了。那麼你要説清楚你從文獻綜述中選出來的這個題目在整個相關研究領域佔什麼地位。這就是理論價值。

然後你還可以從實際價值去談。就是這個題目可能對現實有什麼意義,可能在實際中派什麼用場等等。

第三,如何寫

在開題報告裏你還應當説清楚你選了這個題目之後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就是有了問題,你準備怎麼去找答案。要説一下你大致的思路,同時,重點闡述你要用什麼方法去研究。如文獻分析法、訪談法、問卷法、定量研究、實驗研究、理論分析、模型檢驗等等。

在上述三個方面中間,文獻綜述是重點。沒有文獻綜述,你就無法找到自己的題目,也不知道這個題目別人已經做得怎麼樣了,所以你要認真進行綜述。當然,綜述的目的還是引出你自己的話題,所以不能忘記評述喲。

複式結構

實際上,我們在撰寫論文時,並不一定要拘泥於傘式結構一種模式。應根據論文內容的內在邏輯聯繫,構思有關闡析、推理及反駁等論證的實質部分如何穿插安排、展開,才能全面、準確、簡明地説明問題,可以靈活運用 複合型結構 。

學術論文正文的寫作,多采用傘式結構,以傘式結構作為論文的主框架,其具體形式常見為圖2-10所示。

學術論文常採用標題和序號,因為通過它們可以鮮明地突出論文的主要內容,使結構脈絡清晰,且富有一種整潔有序、循序漸進的節奏美感。

標題和序號可分為若干個層次,編號系統常採用:

一 (標題)

二 (小標題)

(次級小標題)

(1) (闡述事實小項)

畢業設計論文寫作方法

畢業設計論文是畢業設計工作的總結和提高,與從事科研開發工作一樣,必須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畢業設計論文應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能反映出作者所具有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前言部分

前言部分也常用 引論 概論 問題背景 等作為標題,主要介紹論文的選題。

首先闡明選題的背景和選題的意義。選題需強調實際背景,説明在計算機研究中或部門信息化建設、管理現代化等工作中引發該問題的原因,問題出現的環境和條件,解決該問題後能起什麼作用等。結合問題背景的闡述,使讀者感受到此選題確有實用價值和學術價值,確有研究或開發的必要性。

綜述部分

任何一個課題的研究或開發都是有學科基礎或技術基礎的。綜述部分主要闡述選題在相應學科領域中的發展進程和研究方向,特別是近年來的發展趨勢和最新成果。通過與中外研究成果的比較和評論,説明自己的選題是符合當前的研究方向並有所進展,或採用了當前的最新技術並有所改進,目的是使讀者進一步瞭解選題的意義。

其次,還能反映出學生綜合分析的能力。從大量的文獻中找到可以借鑑和參考的內容,這不僅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水平,還要有一定的綜合能力。對同行研究成果是否能抓住要點,優缺點的評述是否符合實際、恰到好處,這與一個人的分析理解能力關係密切。

方案論證

在明確所要解決的問題並完成文獻綜述後,很自然地就要提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案。在寫作方法上,一是要通過比較顯示自己方案的價值,二是讓讀者瞭解方案的創新之處或有新意的思路、算法和關鍵技術。

論文主體

主體部分的寫法,視選題的不同可以多樣化,研究型論文和技術開發型論文的寫法就有明顯的不同。

開題報告樣本 篇八

本研究的目的意義

近年來,遂寧市旅遊業方興未艾,其著名的兩句旅遊標語:遂寧,讓心靈度假!為了您,這座城市等待了1660年!讓無數遊客為之嚮往,為之怦然心動,讓無數的慕名者嚮往之情和疑惑之心油然而生。雖然從創辦伊始,遂寧市旅遊業已經超越單純的最初的自娛自樂層面,成為了新的經濟增長點之一。但同時,由於歷史、文化、地理諸多因素的制約,遂寧市旅遊業發展尚處與自發階段,換而言之,遂寧市旅遊業的潛力尚有待挖掘。隨着旅遊市場體系的逐步完善,義勞動力市場具有很大的借鑑、啟示和指導意義。隨着遂寧市旅遊業逐漸興起,如何促進遂寧市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當地政府及社會公眾的重要課題,但不可否認,在實踐中,遂寧市旅遊業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如:片面追求旅遊規模,而忽略旅遊文化的建設與可持續發展、在旅遊管理中缺乏科學有效的人本管理手段等等,都已經成為制約遂寧市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瓶頸。眾所周知,旅遊業的發展是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經歷由外延到內涵,由理念到文化,這一旅遊行業不斷提升的過程。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目前,遂寧市旅遊業擺脱現有粗放式管理模式還需要長期的努力。在現階段推行精細管理,要將管理的重心轉到執行力上,將管理者的注意力放在做事上,強調把旅遊業做細、做好、做精,進而提高員工素養和工作效率,實現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而先進的經營和管理離不開有效的管理制度。從某種意義上來説,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不僅是現代旅遊業有序經營的內在保證,更是旅遊業未來發展的源泉動力。在這其中,旅遊文化的品牌塑造作為一種遂寧市旅遊業的核心關鍵,就遂寧市旅遊業管理者而言,如何科學合理的進行旅遊文化提煉,充分發揮旅遊從業者的主觀能動性,讓大家積極、主動、高效地投入於旅遊行業整體發展中,是未來遂寧市旅遊業的的重中之重。如背景所述,遂寧市旅遊業發展研究作為近期專家學者討論的熱點,從它的萌芽到實踐到反思對這一過程和相關問題的思考與分析,通過遂寧市旅遊業發展側重點的比較及發展的區別分析對於優化遂寧市旅遊業發展研究很大的借鑑、啟示和指導意義。遂寧市旅遊業的發展需要因地制宜,眾多的因素相互配合,通過特性研究使遂寧市旅遊業發展對策更趨合理、有序,進一步加強和加快建立符合遂寧市旅遊業發展實際的對策,這是當前遂寧市旅遊業管理者不可推卸的現實責任,也是當地政府面臨的迫切任務,亟待解決,這也是本文的選題目的所在。

國內外研究現狀及水平

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基本思路、工作重點、技術路線等)

工作進度安排:

開題報告怎麼寫 篇九

一、選題目的、意義

一)自20世紀80年代敍事學理論被引進中國至今,諸多理論被其他學科所借鑑。新聞敍事學便是其中之一,其重要研究目的是在充分借鑑敍事學與新聞學的理論資源基礎上,從文本出發,揭示新聞敍事的特徵、原理及方法。而獨特敍述的話語類型——新聞話語則是新聞敍事研究的邏輯起點。

二)論文從微觀(具體新聞文本)、中觀(新聞文本組羣)、宏觀(新聞話語語境)三個層面,解構新聞話語,暴露新聞話語與社會歷史、意識形態與讀者之間可能存在的多元關係。

三)通過揭示媒介新聞話語權背後的權力運作機制,筆者試圖論證新聞話語作為國家觀念整合力量的合理性與必要性。

四)進一步豐富發展表徵理論內涵,提升自身學術研究能力及媒介素養。

二、主要方法

一)方法框架(思維意識層面)

1、總方法:元分析-傳播話語分析(話語分析理論應用於傳播分析領域)

2、具體方法:

1)結構分析法:

⑴微觀:個案研究——【具體新聞文本分析】(定性定量)

⑵中觀:【新聞文本組羣】(定量定性)

2)認知分析法:

⑴中觀:【新聞文本組羣】(定量定性)

⑵宏觀:【新聞話語語境】(定性)

3)社會文化分析法:

⑴宏觀:【新聞話語語境】(定性)

4)批評分析法:

⑴宏觀:【新聞話語語境】(定性)

三、國外研究現狀:

1、布尓迪厄關於社會理論認知

皮埃爾布尓迪厄認為古典社會理論侷限於傳統的對立關係及二分法,體現了主觀論和客觀論的對立。主觀論者往往對信念、慾望、行動者等的判斷估計過高;客觀論者力圖從物質、經濟條件、社會結構、或文化邏輯等來解釋社會思想與行動,並把這些因素看成是非同一般的,比行動者的象徵結構、經驗和行為更為強有力的東西。布爾迪厄認為兩者都不可能真正理解社會生活。

在他看來,社會生活必須從下列角度進行理解:既要公平對待客觀物質、社會的和文化的結構,又要公平對待正在建構的實踐和個人與團體的經驗。

布爾迪厄的理論基調是中庸的,其理論解釋具有明顯的調解傾向,這一方面為其留下了更為寬泛的理論迴旋空間,另一方面也提醒筆者人文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法論在於整體結構的把握和理解,有側重地研究一面不等於完全忽視對立面的因素。

2、西方馬克思主義:阿爾都塞意識形態理論

阿爾都塞將意識形態定義為“具有獨特邏輯和獨特結構的表象(形象、神話、觀念或概念)體系,它在特定的社會中歷史地存在,並作為歷史而起作用”。認為,作為表象體系的意識形態之所以不同於科學,是因為在意識形態中,實踐的和社會的職能壓倒理論的職能(或認識的職能)。

核心觀點:

⑴意識形態也是一種物質的存在;

⑵意識形態不是科學理論,早期馬克思屬於意識形態階段,後期馬克思屬於科學階段。馬克思在1845年的著作《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和《德意志意識形態》中完成了對以前意識形態的清算;

⑶人道主義、歷史主義都是意識形態,因此馬克思主義是反人道主義和反歷史主義的;

⑷在意識形態的運行下,主體被剝奪了全部自由。因此個體是不存在的,個體出生前就被家庭意識形態國家機器詢喚為主體了。

該理論提醒之處在於作為傳統上層建築領域的新聞話語同樣屬於意識形態的“表象體系”,同樣具備現實的、“物質”的力量。該理論強調了國家意識形態強大的控制力和

整合能力。而侷限在於徹底抹殺了作為個體的主體存在,有失偏頗。霍爾的編碼解碼理論則在文化研究領域較好地突出了個體意識的能動反映。

四、國內研究現狀

從1996年開始,專門論述新聞敍事學的文章開始出現,1999年吳煒華髮表了《新聞攝影的敍事學分析》。2000年範步淹在《新聞前哨》中發表了《新聞敍事學芻議》,認為新聞是一種最典型、最具普遍性、最具影響力的敍事,敍事學是探究新聞學的一條重要路徑,因此提出創建新聞敍事學的構想,並對新聞敍事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進行了闡釋,但由於當時的理論界認為敍事學是研究虛構故事的理論,故對範步淹提出的新聞敍事學建構的提議沒有給予很大關注。

20xx年以後,運用敍事學分析研究新聞理論和業務的論文日益增多,20xx年尚世海發表了《敍事文體學視角下的新聞與文學》;20xx年陳力丹、陳虹、何國平分別發表了《新聞敍事學序》、《試論新聞報道的敍事策略》和《電視民生新聞文本的敍事學分析》等文章。

20xx年,曾慶香以《新聞敍事學》命名的專著出版,完成了我國新聞敍事學建構的初創之功。2006年,何純的《新聞敍事學》也付梓出版。

從現有的研究成果來看,新聞敍事學的概念雖已被提了出來,但真正屬於新聞敍事學的理論卻並不多,大部分學者是運用敍事學的理論分析和研究新聞學。新聞敍事學專著的出版是新聞敍事學學科建立的重要里程碑,但這也並不意味着新聞敍事學的建構已經完成。學者們雖然發表了不少有關新聞敍事學的論文,但對新聞敍事學學科的建構還沒有達成一致的意見,對於什麼是新聞敍事學,新聞敍事學研究的對象,研究方法,研究範疇,也存在這分歧。所有這些問題的回答還都需要對新聞敍事學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muban/kaiti/mw5v8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