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活動方案 >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方案(精品多篇)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方案(精品多篇)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方案(精品多篇)

指導思想 篇一

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評價理念和要求為指導,堅持“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原則,注重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實際體驗和發展程度的檢測,通過評價,促進學生髮展。

具體操作 篇二

(一)學生評價

1、自評內容包括:(1)你是否一直對你參與的主題活動感興趣。(2)你是否參加過活動主題的選擇。(3)你收集信息、資料的途徑有哪些? (4)你在活動中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5)本次活動中你最感興趣的是什麼? (6)你對活動成果是否滿意。(7)本次活動中,你發現了什麼?(8)活動中,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採用方式:每一個主題活動結束後,學生填寫“綜合實踐活動記錄與評價表”或用描述性語言的方法對以上內容進行一次自評,完成後全體成員均上交一份給指導教師。

2、互評內容包括:(1)小組成員合作是否愉快。(2)你們在活動中遇到哪些困難或問題? (3)你們是怎樣合作克服困難的? (4)你們認為下次活動還應從哪些方面加以改進?

採用方式:每一個主題活動結束後,小組成員集體討論,由組長執筆,用描述性評價方法為主對以上內容進行評價,完成後每組交一份給指導教師。

(二)教師自評

1、評價內容:

A、工作評價

(1)你是否對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抱積極態度。(2)你是否有一個活動方案和活動情況記載。(3)為指導學生活動,你作了哪些準備?

B、過程評價

(1)學生是否能積極主動地實踐參與活動? (2)學生對活動主題的興趣是否持久?(3)學生獲取信息、資料的方式途徑有哪些?他們如何選擇處理蒐集的信息? (4)小組成員能否進行有效的分工與合作。小組長的功能發揮的怎樣? (5)學生在活動中是否體現獨創性?獨創性體現在何處?

C、效果評價

(1)活動成果是否實現預定的目標。(2)學生在活動中能力發展得怎樣?哪一方面的能力最為突出? (3)學生的情憾體驗是否獲得滿足?滿足程度怎樣? (4)活動中有無“空白點”,體現在何處,設想如何改善?

採用方式:每一個主題活動結束後,指導教師按照上述內容項目,自己的指導情況和學生的活動情況進行一次評價,將評價意見寫成書面材料。(注意:教師對學生的定性描述評價材料中要注重抓學活動中閃光點,要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的滿足。)

(三)學校評價

組織:由學校教導處具體落實,每學期對每個領域的綜合實踐活動進行一次評價。

評價內容:1、主題選擇是否恰當。2、活動設計是否科學。 3、活動組織是否周密。4、活動形式是否適合參加活動兒童特點。5、活動效果如何?是否達到預期目標。6、教師取得了哪些新鮮經驗,得到哪些新的認識?

採取方式:1、審()閲師生自評材料。2、與組織活動的教師(或教師小組)共同反思活動過程,交流討論。3、召開學生座談會。4、召開家長座談會或書面徵求家長意見。5、走訪與活動有關的社區人士。

關於學生課程學習的評價 篇三

(一) 評價內容

通過建立學生學習過程檔案和收集學生學習成果的方法,以定性為主量化為輔、自評與他評相結合的多維評價方式,對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學習態度、合作精神、探究精神與學習能力、收穫與反思進行評價。

1、參與態度。學生參與活動的時間、次數、認真程度,以及是否認真思考問題、積極動手動腦、主動提出活動設想或建議、認真查找資料、準時完成計劃和學習任務作為評價的依據。

2、合作精神。包括積極參與小組活動,主動幫助別人和尋求別人幫助,認真傾聽同學的意見,樂於與別人一起分享成果。

3、探究精神和學習能力。通過對學生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過程中顯示出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及其對探究結果的表達進行評價。

4、收穫與反思。通過學生的自我陳述、小組活動記錄來反映,也可以通過學生的日記、活動徵文、主題班會等形式來反映,還可以通過學生的行為表現和活動成果來評價。

(二) 評價方式

評價方式體現多樣化,要將以下幾個方面的評價方式結合起來。

1、“檔案袋評價”。要求活動小組建立活動檔案袋,裏面包括活動計劃、活動記錄、調查表、出勤登記表、實驗記錄表或調查記錄表、原始數據、學習體會、日記等與活動有關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做為小組成績評價的主要依據。

2、日常觀察即時評價。日常觀察即時評價要貫穿於活動的整個過程。一方面可以隨時隨地激勵學生,調節課程的實施;另一方面日常觀察能有效地提高形成性評價的準確度和有效率。

3、成果展示。成果展示包括小論文、調查報告、研究筆記、表演、模型、設計方案等學校每學期舉辦一次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示評價活動,每學年舉辦一次手工製作、模型設計作品展示評比活動。

4、項目評價與階段綜合評價。在每個活動項目結束後,組織學生進行評價,促使學生在活動之後能及時進行總結和反思,指導後繼的活動,併為每學期的階段性綜合評價提供依據。階段評價做為學生每學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成績的主要依據。

(三)注意事項

1、注重課題實施的過程性。課題負責教師要重視對學生活動過程的評價。只要學生經歷的活動過程,對自然、社會和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認識,獲得了實際的體驗和經驗,就應給予積極的評價。要重視學生在過程中獲得的寶貴經驗的發展價值,通過肯定其活動價值,營造體驗成功的情境。

2、尊重課題實施的多元性。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要鼓勵並尊重國小生極富個性的自我表達方式:演講、繪畫、寫作、表演、製作等。在教師對活動做出評價的同時,通過討論、協商、交流等方式引導國小生進行自我評價、相互評價。教師在評價中要肯定學生與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不僅允許學生對問題的解決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現自己所學的形式也可以豐富多樣。

3、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主要為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即學生的參與態度。它可以通過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許多外顯行為表現出來,如是否認真參加課題組活動,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擔的任務,做好資料的積累和分析處理工作,主動提出活動設想、建議,在學習中不怕困難和辛苦;是否樂於幫助同學、主動和同學配合、認真傾聽同學的觀點和意見等。

4、重視學生的合作精神。主要對學生在參與小組及班級活動中的合作態度和行為表現來進行評價。如學生是否能積極參與小組活動,主動幫助別人和尋求別人的幫助,認真傾聽同學的。意見,樂於和別人一起分享成果,在小組中主動發揮自己的作用等。

5、注重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學習能力。教師可通過對學生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過程中的表現及其對探究結果的表達來評價。如是否敢於提出問題,以獨特和新穎的方式着手解決問題和表達自己的學習結果;是否善於觀察記錄、能夠綜合運用相關的資料、積極採用多種多樣的方法、生動形象地表達自己的學習過程與結果等。

關於指導教師的評價 篇四

(一) 評價內容

1、參與態度。是否主動熱情做好活動前準備工作,認真備課,民主、平等對待學生,經常為學生作具體指導,與其他教師協作。

2、指導能力。是否善於發現學生的問題和困難,為學生提供有價值的建議和意見,幫助學生調整活動方式或研究角度,能提供相應的知識背景材料,瞭解校內外教育資源,能指導學生撰寫調查報告、小論文。

3、繼續學習。是否主動學習課程的前沿知識,能根據學生探究的內容鑽研有關知識,掌握有關科研方法,提升指導水平。

4、指導效果。是否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反思,指導的小組有相當的成果展示。

(二) 評價方式

教師評價採用“協商研討評定”方式,以自評為主,結合學生評價、教研組評價與學校評價多種方式進行綜合評價,提高評價的可信度和客觀度。

1、問卷調查:①教師自我評價;②學生小組評價。

2、察看案頭工作:是否認真備課,撰寫教案,做好指導工作記錄。

3、成果展示:每學期組織一次學生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示評比,每學年舉辦一次手工製作、模型設計作品展示評價活動,對指導教師給予適當評價,並從中評選優秀指導教師。

(三)教師評價時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注意引導學生自我評價與反思。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要與學生的學習密切結合,和教師的指導密切結合;必須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改進,使評價成為學生學會實踐—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

2、注意評價的激勵功能。要鼓勵學生的新想法,努力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研究性學習的熱情,促進廣大學生積極實踐、勇於創新。

評價原則 篇五

1、過程性原則。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學生親歷體驗的課程。因此,要重視對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表現的評價。只要學生經歷活動過程,對自然、社會和自我形成一定的認識,獲得了實際的體驗和經驗,就應該肯定其活動價值,給予積極的評價。

2、多元性原則。綜合實踐活動強調評價標準和評價主體多元化。因此要鼓勵並尊重學生富有個性的自我表現方式,如演講、表演、寫作、繪畫、製作等,評價不應只由教師來決定,要通過討論、協商、交流等多種形式,將學生自我評價、同學互評與指導教師或社會、家庭有關人士評價結合起來。

3、反思性原則。充分發揮評價的教育、改善、促進的功能,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實踐活動。要培養學生對活動過程(特別是細節)的記錄習慣,要通過活動過程、交流和活動成果彙報,讓學生學生學會對問題的討論、方法的交流、成果的分享與思考,達到自我反思、自我改進的目的。

4、激勵性原則。堅持正面評價,運用表揚、鼓勵、表彰等方法激勵學生,並貫穿於整個課程實施過程。無論是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還是遭受失敗的時候,無論是定性還是量化評價的時候,都應該激勵學生,使激勵評價成為學生獲取成功的動力。

評價目的 篇六

l、關注學生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情況,瞭解學生的發展狀況及發展中的需求。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

2、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在原有的水平上發展、整體素質的提高。

3、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

4、轉變教師角色,重視發展教師的個性和個人價值、倫理價值及專業發展,提高教師素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huodong/z1qor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