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信息簡報 >

有關古代傳遞信息的勵志小故事(精品多篇)

有關古代傳遞信息的勵志小故事(精品多篇)

有關古代傳遞信息的勵志小故事(精品多篇)

古人傳遞信息的故事 篇一

快馬傳書

代將所有的公文和書信的機構總稱為“遞”,並出現了“急遞鋪”。急遞的驛騎馬領上繫有銅鈴,在道上奔馳時,白天鳴鈴,夜間舉火,撞死人不負責。鋪鋪換馬,數鋪換人,風雨無阻,晝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將領岳飛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從前線強迫召回臨安,這類金牌就是急遞鋪傳遞的金字牌,內含十萬火急之意。

古時候。人們修築高高的烽火台。當發現敵人入侵時,便立即點燃烽火台上的柴草,利用冒火的烽煙,來傳遞敵情信息,召集x隊前來援助。之後,人們又發現了騎馬傳送信息的方法,在全國各地設置很多驛站,有專門的人接力傳遞信件,這樣,能夠騎着馬把信息傳送到很遠的地方。再以後,人們又發明了用旗語、燈光傳遞信息的方法。

古人傳遞信息的故事 篇二

青鳥傳書

據我國上古奇書《山海經》記載,青鳥共有三隻,名曰詔蘭、紫燕(還有一隻青鳥的名字筆者沒有查閲到),是西王母的隨從與使者,它們能夠飛越千山萬水傳遞信息,將吉祥、幸福、快樂的佳音傳遞給人間。據説,西王母以前給漢武帝寫過書信,西王母派青鳥前去傳書,而青鳥則一向把西王母的信送到了漢宮承華殿前。在以後的神話中,青鳥又逐漸演轉成為百鳥之王——鳳凰。

南唐中主李璟有詩“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唐代李白有詩“願因三青鳥,更報長相思”,李商隱有詩“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崔國輔有詩“遙思漢武帝,青鳥幾時過”,借用的均是“青鳥傳書”的典故。

古人傳遞信息的故事 篇三

風箏傳遞信息

在古時也有風箏,但是它是作為一種應急的通信工具,發揮過重要的作用。

最初的風箏是為了軍事上的需要而製作的,它的主要用途是用作軍事偵察,或是用來傳遞信息和軍事情報。到了唐代以後,風箏才逐漸成為揣鼎編刮粧鈣表水勃驚一種娛樂的玩具,並在民間流傳開來。

傳説早在春秋末期,魯國巧匠公輸盤(即魯班)就曾仿照鳥的造型“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這種以竹木為材製成的會飛的“木鵲”,就是風箏的前身。到了東漢,蔡倫發明了造紙術,人們又用竹篾做架,再用紙糊之,便成了“紙鳶”。五代時人們在做紙鳶時,在上面拴上了一個竹哨,風吹竹哨,聲如箏鳴,“風箏”這個詞便由此而來。

古人傳遞信息的故事 篇四

黃耳傳書

信鴿傳書,大家都比較熟悉,因為此刻還有信鴿協會,並常常舉辦長距離的信鴿飛行比賽。信鴿在長途飛行中不會迷路,源於它所特有的一種功能,即能夠透過感受磁力與緯度來辨別方向。

信鴿傳書確切的開始時間,此刻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説法,但早在唐代,信鴿傳書就已經很普遍了。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一書中有“傳書鴿”的記載:“張九齡少年時,家養羣鴿。每與親知書信往來,只以書系鴿足上,依所教之處,飛往投之。九齡目為飛奴,時人無不愛訝。”張九齡是唐朝政治家和詩人,他不但用信鴿來傳遞書信,還給信鴿起了一個秀麗的名字——“飛奴”。此後的宋、元、明、清諸朝,信鴿傳書一向在人們的通信生活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古人傳遞信息的故事 篇五

通信塔

18世紀,法國工程師克勞德。查佩成功地研製出一個加快信息傳遞速度的實用通信系統。該系統由建立在巴黎和里爾230千米間的若干個通信塔組成。在這些塔頂上豎起一根木柱,木柱上安裝一根水平橫杆,人們能夠使木杆轉動,並能在繩索的操作下襬動構成各種角度。在水平橫杆的兩端安有兩個垂直臂,也能夠轉動。這樣,每個塔透過木杆能夠構成192種不同的構形,附近的塔用望遠鏡就能夠看到表示192種含義的信息。這樣依次傳下去,在230千米的距離內僅用2分鐘便可完成一次信息傳遞。該系統在18世紀法國革命戰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jianbao/pm916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