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經驗交流材料 >

如何組織實施理論培訓?

如何組織實施理論培訓?

如何組織實施理論培訓?

如何組織實施理論培訓?
如何組織實施理論培訓?

一、學員遴選

憑藉我校十餘年對全縣各鄉鎮職業農民的培訓、跟綜服務所建立起來的、覆蓋全縣的種養植大户網絡,並通過微信、電視字幕廣告、户外宣傳標語進行廣泛宣傳。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主要培訓種養大户、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骨幹等。培訓對象遴選條件:長期穩定從事農業、培訓需求和願望迫切、國中以上文化、年齡不超過60週歲,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户家庭成員優先考慮。培訓對象遴選遵循立足產業、農民自願的原則,由縣農委按照個人申請、村委推薦、鄉鎮初審、縣農委確定的程序擇優確定。2017、2018年已接受培訓的職業農民2019年不再安排。摸清對象名單(姓名、性別、生產規模、聯繫電話)的信息,於培訓前20天報縣農委科教信息股審核。

二、 理論培訓

1.加強組織領導。為確保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的順利進行,我校成立了培訓工作領導小組,主要研究解決培訓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制定培訓計劃、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培訓專業和課程設置審核、教材落實、經費管理、進展情況彙總上報、監督檢查和保證培訓質量。   2.制定實施方案,明確工作任務。我校領導小組緊緊圍繞我縣現代農業發展,通過培訓前的廣泛調研我縣糧食種植與經營生產發展現狀,確定了工作目標任務,制定了糧食種植專業計劃,理論學習與實訓和考察比例2:1,分為綜合課程、及時制定了專題課程和專修課程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考查學習,培訓基地生產經營技術實踐教學(訂單式)與考察交流等五個階段培訓工作方案,為保證培訓質量打下堅實基礎。 

3.聘請專業優秀教師,建立師資人才庫。現代的新型職業農民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和專業技能,必須有一支高素質的老師隊伍,才能完成培訓任務。我校根據糧食種植專業產業要求,想方設法聘請素質高、專業理論強、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教授、專業技術骨幹、土專家組成講師團隊伍授課。請進了李梅青(省級專家)、徐文娟(省級專家)、沈光斌(省級專家)、陶友武、朱世華、徐進才、孫禮勝等專業理論水平高、實踐經驗和教學經驗豐富、語言表達能力強、深受農民歡迎的專家,建立層次多樣、技術齊全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師資團隊。老師講課形象生動,學員們聽得津津有味。 

4.擇合適的教材。選擇通俗易懂、實踐操作性強的適合農民特點的培訓教材,共選購《水稻生產技術》(合肥工業大學)、《農產品質量與安全知識》(合肥工業大學)、《農機農藝結合技術》(合肥工業大學)、《農業生態環保》(合肥工業大學)、《現代農業經營》(合肥工業大學)、《農業物聯網知識》(合肥工業大學)、《農產品營銷》(合肥工業大學)、《農藥械科學安全使用知識》(合肥工業大學)、《安徽省農業政策法規選編》(合肥工業大學)、《農產品(食品)加工與儲藏》(安徽省農業委員會)、《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與管理》(安徽省農業委員會)、《創業指導知識》(安徽省農業委員會)、《現代農民素質》(安徽省農業委員會)等13本省編教材,人手一套。   

5.科學設置教學課程。根據今年我縣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目標,圍繞糧食種植與銷售的生產管理、技術指導、加工銷售、產業發展現狀和發展對策等內容設置教學課程。主要採用“學校授課+基地實習”、“外出考察+現場指導”等形式進行培訓,體現了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共計15天的學習時間進行課程安排,其中:理論學習安排5天,重點講授養殖、生產管理技術和營銷策略(主要是網絡營銷策略);外出基地考察實訓安排10天,涉及望江縣農旺農業專業合作社、望江騰龍天翔家庭農場、望江李林農業專業合作社等三家,通過實地參觀學習,學員們無論在理論生產上,還是技術支持上都得到前所未有的收穫。 

6.加強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按照“一班一案”的要求,培訓班基本做到了一班一案開班。開班前對參培的教師先進行任務與目標培訓,讓教師充分了解他們的“學生”,各培訓班採取以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相結合、注重實訓的方式開展教學。課堂有多媒體教學、老師面授、老師答疑、學員交流、有文字、有圖片、有專業設施、操作設備,課堂氣氛活躍,內容通俗易懂。同時各培訓班選舉成立了班委會,並每天進行了考勤登記。 

7.完善並加強檔案管理。我校安排了專職人員進行新型職業農民的檔案管理工作,及時對培訓所需的材料(文字、圖片、影像)進行收集、整理、分類、歸檔,確保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生產實訓

結合農民生產生活的規律,對現有的教育培訓模式進行不斷創新。教學場地要選擇在特色產業實訓基地,這樣不僅可以解決農民實習基地以及培訓場所選用問題,而且為其提供了生產實踐基地,最大程度上調動了農民自主創業的積極性與熱情。讓參與培訓的農民切身感受到成功創業的欣喜。培訓形式要採用“農學結合”分段教育培訓模式,根據農時的季節開展培訓活動,結合生產實踐與理論學習,促進活學活用,做好生產與學習“兩促進,兩不誤”。教學安排要採取理論教學時間選在早晚農閒的時候,增加農民培訓的到課率。實踐教學的內容應當和生產實際緊密聯繫。授課方式可以聘請當地農業創業成功人士分享其成功創業的經驗,並聘請相關專家講授理論知識,課堂上教師與學員進行交流式研討、互動式教學,顯著提高教學培訓的效果。主要的培訓手段與方式包括:(1)參與式培訓模式。也就是在生產第一線的農業企業、家庭農場主、專業合作社領頭人以及種植大户等,在現場直接參與解答、操作、示範以及講解等活動的培訓模式。這種模式的主要特徵有:培訓內容和日常生產以及實際工作所需的知識緊密連接,針對性地解決各種問題,可以顯著減小實際應用與理論之間的差距,能夠實現因材施教。推廣運用新工藝以及新技術,對當前實際生產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解決。實現和廣大農民直接面對面的操作與交流學習。(2)互動交流式培訓模式。在培育的時候加入“跟、論、學、教”等互動交流培訓方式。第一,對農民普遍性的認知水平與種植經驗教起,使學員可以坐得住、聽得懂,減小師生之間的距離感,使學員能夠快樂學習;第二,授課內容儘量不要太深奧、晦澀難懂,最大限度結合理論與實際,使學員能夠正確面對壓力與瞭解自身存在的不足,調動學員學習的自主性;第三,定期舉辦課堂討論活動,使學員能夠根據自己所學到的技術和過去積累的經驗談談自己的看法,進行謀發展、話打算、説體會以及談感想,提高學員自主動手能力;第四,完善學員學成歸來後整個生產流程的跟蹤服務,引導農民正確進行銷售、加工以及生產等工作,做到“有問必答”“有求必應”,有效解決了傳統培訓的內容單一造成學生上課不集中注意力,培訓的效果沒有達到預期的要求等問題。一方面調動了農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端正了學習的態度,提高了學習的效果。(3)小組討論式培訓模式。也就是在培訓的過程中,對培訓基地的學員進行劃分小組。通過開放式、自由言論,充分挖掘每一位農民的智慧與潛能,對實際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給出自己的解決措施與看法,學員通過學習小組進行集中交流,從而能夠知道他人的想法,學習他人成功的經驗,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從而碰撞出成功的火花。通過討論、考察以及培訓等方式,不斷對學業的知識進行更新。

【二】如何開展跟蹤服務?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是今年我縣實施的一項民生工程。為了鞏固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成果,進一步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後續跟蹤指導服務,促使學員積極投身生產,發展壯大產業,確保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健康持續發展,我校抽調各類農技專業技術人員唐桂珍(農藝師)、姚大勇(農藝師)、胡其忠(農藝師)、方清(農藝師)、何東海(助理農藝師)、周根先(農藝師)、劉紅洲(助理農藝師)、楊興(助理農藝師)、龍知中(助理農藝師)、李磊(助理農藝師)、華柏根(助理農藝師)、何淼旺(助理農藝師)、李雙節(農藝師)、魯仕利(農藝師)、李和生(助理農藝師)、郝智華(農藝師)、李忠慶(農藝師)等17人、組成了一支專業跟蹤服務隊,搶抓秋季農業生產關鍵時機,到生產一線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後續跟蹤服務活動。

在跟蹤指導服務工作過程中,根據學員不同產業培訓需求,農技人員有計劃深入學員家中、田間地頭開展"一對一"、"面對面"技術指導服務,瞭解他們生產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針對不同產業提出合理化指導建議。同時指導員與學員建立了微信學習交流羣,即時解答學員在發展產業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及時解決了那些參加職業培訓的農民,在應用新技術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各樣的難題,有效保證了新型農民職業培訓的效果。

具體措施:1、會議集中指導:組織學員集中回訪,並對本年度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項目進行了小結。 2、田間走訪:我校聘請了、陶友武、朱世華、徐進才、孫禮勝等專家對所有學員進行了田間和合作社的個別現場指導,讓他們及時解決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3、電話回訪:我校安排專人對所有學員定期進行電話回訪,做好回訪記錄,對參訓學員及時進行信息報送和問題解決及技術指導。

【三】如何確保培訓符合項目規定?

一、制定實施方案,明確培育工作任務    

根據省、市縣印發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實施方案,我校緊緊圍繞現代農業發展,結合望江縣農業發展狀況,及時制定了我校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實施方案,確定了工作目標任務,分類型制定了培育計劃,按照政府主導,農民自願,嚴格標準,動態管理原則,及時制定實施方案,擇優遴選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對象,有序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

二、紮實開展訓前摸底,建立培訓資源庫。

1、為把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任務抓好抓落實,我校認真遴選,組建學員庫。通過電視、廣播、報紙、宣傳單等廣泛宣傳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目的和意義,深入到鄉鎮、村、組進行調查摸底,並在自願申報的前提下,將符合條件的人員信息情況登記註冊,建立農村實用人才信息庫,共登記入庫的人員達230人,然後再從實用人才信息庫中將符合條件的人員納入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學員庫中,建立學員檔案。在培訓時,依據培訓內容,有針對性的從實用人才信息庫中遴選符合條件的學員,重點遴選有意願、有需求的農民參訓,將有意願創業或擴大農業產業規模的農業科技示範户、優先納入培訓範疇,從而避免了新學員在註冊時登錄不上系統的問題,同時也避免了學員重複參加培訓的問題。    

2、堅持農民自主申報和基層主管部門推薦相結合的原則,確定不同類別培育對象。培育對象年齡一般不超過60週歲,年農業服務收入5萬元以上,包括動物防疫員、畜禽繁殖員等。同一培育對象三年內只享受一次同類培訓。    

3. 進行土洋搭配,組建培育師資庫。為保障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的正常開展,我校組建有師資庫。為充實師資團隊,我們不僅聘請大專院校的專家教授,還將本地有較強生產經營經驗和動手能力的 土專家充實到師資隊伍中,進入我校師資庫的專家教授有24人。在培訓過程中,我們根據課程安排,從師資庫中選擇專家以多種方式進行授課、答疑,從而最大程度的讓學員學到更多、更實用的專業知識,提高養殖水平。    

三、認真開展培訓,打造精品課堂,做好實訓。    

1、創新培訓方式。根據農時季節和學員工學矛盾,採取 分段式,重實訓,體驗式 教學模式,根據不同培育對象,開展小班教學,提升農民參訓積極性,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按一班一檔分期分段安排課程,分門別類展開培訓。培訓理論授課時間為30%,實訓、見習時間為60%,研討、交流、考核時間為10%左右。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及時填報實訓基地庫,確保每個產業、每個崗位有實習基地,每個培育對象能實踐、會操作。利用雲上智農平台,建立新型職業農民網絡課堂。    

2、選擇通俗易懂,實踐操作性強的適合畜牧養殖特點的培訓教材,共選購《水稻生產技術》(合肥工業大學)、《農產品質量與安全知識》(合肥工業大學)、《農機農藝結合技術》(合肥工業大學)、《農業生態環保》(合肥工業大學)、《現代農業經營》(合肥工業大學)、《農業物聯網知識》(合肥工業大學)、《農產品營銷》(合肥工業大學)、《農藥械科學安全使用知識》(合肥工業大學)、《安徽省農業政策法規選編》(合肥工業大學)、《農產品(食品)加工與儲藏》(安徽省農業委員會)、《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與管理》(安徽省農業委員會)、《創業指導知識》(安徽省農業委員會)、《現代農民素質》(安徽省農業委員會)等13本省編教材,人手一套,製作教學課件8個,印發講義400份 , 印發資料2000餘份。

3、為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根據培訓內容,從師資庫中選聘優秀老師,並及時與老師溝通,方便老師有目的地提前備課。在培訓時,合理設置課程,不僅要對學員進行專業技能提升培訓,更多的是要加強創業理念、經營管理和職業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培訓。在培訓方式上,除了傳統的授課方式以外,還積極推廣體驗式、案例式教學,學習各地新型職業農民優秀代表、典型案例,並結合自身區域特點和產業特色有針對性的開展培訓。    

4、有目的性的選好實訓基地,做好實訓。我校共建有實訓基地3個,對學員的學習有非常好的借鑑作用。在觀摩時,我們安排經驗豐富的專家進行現場講解,並進行互動交流,以便解決學員提出的種養殖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通過在實訓基地觀摩學習,讓學員們把課堂所學內容與實際情況相結合,達到融匯貫通,學為所用,將實訓基地好的做法應用到自己的養殖中去。    

5、嚴格考勤管理,每節課點名,嚴格請銷假制度,將考勤計入學員檔案,與優秀學員評選,新型職業農民資格認定掛鈎,確保教學秩序。在培訓中,我們進行了交流探討,讓學員有展示自己才華的平台,體驗分享交流經驗。

四、解疑答惑,搭建遠程服務平台   

為更好的鞏固培育效果,為學員提供一個互動溝通交流的平台,我們建有技術培訓QQ羣3個、微信羣3個,邀請所有師資團隊老師及參加培育的學員全部參與其中。通過QQ羣、微信羣,學員們可以進行價格信息、原料採購、生產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溝通交流,而且遇到疑難問題,還可以與專家進行遠程視頻,隨時解決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五、加強培育監管,做好後期跟蹤服務    

每一期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結束後,我們都要針對每期參加培育的學員制定後期跟蹤服務方案,印有跟蹤服務紀錄本,保證每位學員我們每年上門服務2次,同時我們還會不定期的組織老師到學員家中進行回訪,發放技術資料,電話回訪瞭解學員實際情況、生產遇到的問題,針對瞭解的情況制定解決辦法。如果遇到需要緊急情況,我們也會邀請老師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及時提供技術支持,幫助學員解決實際問題。    

【四】如何規範使用項目資金?

根據望江縣新型業農民培訓實施方案的精神,規範項目資金使用,使得項目資金全部用於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杜絕一切違規操作出現,特制訂我校培訓項目資金使用的管理辦法:

1、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項目資金全部用於我校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絕不移作他用。

2、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項目資金主要用於教育培訓、教師授課、信息化手段和跟蹤服務等全過程免費培育。

3、主要支出範圍包括:培訓教材費,指文字、聲像教材和教輔資料等支出。教師聘用費,指授課教師(含實訓指導師、助教)課時費、課件製作費、交通費、食宿費、師資培訓和班主任費等方面支出。學員費,指學員遴選、食宿、交通、實習、參觀考察、學習用品、實訓材料(含小型實訓工具)費、考試考核、認定管理及學員培訓期間意外傷害保險等方面支出。其他相關費用,用於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所發生的調查摸底、場租、宣傳、檔案整理、資料印刷、信息化手段、跟蹤服務、績效評估等方面相關支出。

4、切實加強資金監管,建立項目資金專賬,做到專款專用,嚴禁以現金形式直接分發給農民個人,不用於培訓機構的基本建設。

標籤: 培訓 理論 實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jiaoliu/d3l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