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扶貧開發情況報告多篇

扶貧開發情況報告多篇

扶貧開發情況報告多篇

【第1篇】扶貧辦公室關於扶貧開發情況調研報告

為認真做好新階段扶貧開發戰略改革體系的調查研究工作,為《xx》計劃《新十年規劃(綱要)》的制訂作好前期數據資料及基本情況的收集分析,根據省扶貧辦的有關工作要求,臨滄市扶貧辦及八縣(區)扶貧辦開展了針對貧困鄉、村,特殊區域及特困山區人羣為主要對象的重點調研。此次調研內容主要突出新千年以來全市扶貧工發工作過程中所採取的主要手段及措施、取得的主要成效、目前全市貧困人口的基本狀況、存在的主要問題、今後扶貧開發政策措施建議等。南美鄉是臨滄市唯一的一個拉祜族民族鄉,是全市18個民族鄉之一,是全市77個鄉鎮農民人均純收入排倒數第一的特困鄉,是雲南省確定作重點調研的四個特困民族之一。基於該鄉的典型性和特殊性,市縣兩級組成調研工作組再次深入村組農户,對全鄉扶貧開發工作和農户生產生活情況進行調研。

一、南美鄉的基本情況

南美拉祜族民族鄉位於臨滄市臨翔區西部,距臨翔區政府所在地(臨滄城)48公里,東與博尚相連,東北與章馱鄉相鄰,西與耿馬縣大興鄉接壤,南同雙江縣勐庫鎮相通。全鄉國土面積120.86平方公里(人口居住密度為36人/平方公里)。全鄉轄4個村民委員會,24個自然村,33個村民小組。xx年底,全鄉總農户數為1135户,總人口4368人,其中勞動力人數2498人,佔總人口的57%。全鄉耕地面積13450畝,其中水田2792畝,旱地10658畝。主要農作物有玉米、水稻、蕎籽、小麥、豆類,經濟作物以茶葉、核桃為主,兼有竹子、油菜、烤煙、白花木瓜等。在全鄉4368人的總人口中,拉祜族人口3616人佔83.5%。xx年的統計數字顯示,南美鄉農民人均純收入1135元,排全市77個鄉鎮的第77位。

二、南美鄉扶貧開發取得的成效

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省、市、縣各級各部門以不同渠道和方式對南美鄉開展了強有力不間斷的幫扶活動,通過近二十年的堅持和努力,南美鄉拉祜族羣眾的生存條件和生活狀況得到較好的改善,越過了温飽,實現了安居,基礎設施、產業開發、社會事業等方面均得到較大的推動,拉祜羣眾走出困境的基礎進一步得到夯實。

(一)温飽安居工程使拉祜族山寨面貌有了質的改變。八十年代前,拉祜族羣眾幾乎是清一色茅草房,窄小、擁擠、破爛、黑暗,人畜同居,村寨道路泥濘,遍地牲畜糞便,一出門即滿腳滿腿的泥巴糞便,羣眾生活三分之二的時間處於饑荒狀態,靠國家救濟度日,生產和生活狀況十分令人堪憂。自九十年代開始,國家財政以扶貧温飽安居工程形式,從解決温飽、改善生存條件入手,通過重點村建設等措施,使南美拉祜族的農田水利建設等基礎設施有了新的起步,百分之百的農户由茅草房搬進了新瓦房,並實現了人畜分離。

(二)產業開發建設和硬件基礎設施建設,為拉祜族羣眾由半獵半農向固定耕作過渡和轉變提供了生存保障。通過種養殖等產業開發建設使拉祜族羣眾的收入渠道進一步得到拓寬。到xx年底,全鄉共建成茶園10400餘畝,泡核桃2.2萬畝,僅此兩項產業人均面積達7.5畝,其它如竹子、百花木瓜等也具一定的規模。養殖業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家畜、家禽飼養成為農户家庭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措施及活動,有力地推動了羣眾的增收步伐,農户經濟收入由九十年代初的幾百元穩步增加到如今的幾千元上萬元。通過基本建設投入的扶持,使南美鄉的基礎設施建設發生了歷史性的鉅變,建水塘修溝渠、坡地改台地、旱地改水田等措施得到較好的實施,保證了人均一畝以上的基本農田地,基本口糧得到穩定解決。重點村建設、整村推進、一事一議、通達工程等項目實施,使全鄉範圍內基本實現了水、電、路、廣播、電視、電話村村通,橫穿鄉內四個村委會連成一線的18公里水泥大道共投資xx多萬元,成為全市最高標準的鄉村公路,自然村組的村容村貌整治穩步推進,村內户外道路基本得到硬化。

(三)社會事業發展全面推進,教育衞生事業從無到有,從簡陋到逐步完備,拉祜族羣眾就醫上學基本得到滿足和保證,鄉級設有中學、衞生院,村級有衞生室、中心完小、校點。全鄉實現了普九,全體村民參加了新農合醫保。

(四)智力扶貧作為關鍵措施之一始終不放鬆。二十多年來,在實施好對南美鄉的基礎設施、產業開發、温飽安居工程建設的幫扶的同時,始終把抓實基礎教育、抓好科技推廣作為對廣大拉祜族羣眾的智力幫扶措施的重點長抓不懈。抓基礎教育,重點解決村民缺文化低素質的根本問題,抓科技知識的普及推廣是提高勞動者自身素質,增強自我發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全鄉在設立中學、國小、夜校等教育網絡的同時針對家長不主動送子女上學,子女不想主動上學的實際,鄉村堅持開展純義務性質的“愛心送學”監督活動,通過督學促教,儘量保證拉祜族孩子多受些教育,多掌握點文化知識。選送部分拉祜孩子到縣城學校就讀,讓他們更多地接觸大山外面的世界,更多地接觸其它民族,開闊眼界,打破封閉思想,接受新觀念。採取科技手段到田、科技服務到户、手把手教,讓拉祜人從不知到會做、願意做。如:家畜家禽飼養、蔬菜種植、居家衞生、防病治病等等,從小事情,小細節上幫助、引導。結合產業開發建設適時抓好生產管理知識技能培訓,如:茶葉、核桃、烤煙、油菜等種植業發展建設過程中,每建成一個產業就培訓帶動起一批農民學習、掌握種植、管護、採摘加工一整套生產技能,成為名符其實的茶農、煙農。

三、南美鄉羣眾生活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此次對26户農户的調查結果及數據所反映出來的諸多現實問題,與城市化迅速推進的今天,農村要發展,農民要富裕的現時要求相比在南美鄉還存在着許多重大挑戰,需要跋涉的路還很長。對26户農户的調查、收集到的相關數據如下:

(一)總收入(不含糧食折幣、下同)138700元,人均1216元;淨收入88000元,人均771元。總收入最高農户10000元左右,人均xx元;最低xx元,人均500元。淨收入最高的農户6000元,人均1500元,每人每天平均收入4元左右(該數據可視作農户出售農產品的現金收入,略低於統計局法定的純收入指標)。

(二)生產糧食24900公斤,人均306公斤,因水田面積較少,且產量不高,故多為旱地玉米、蕎籽、小麥等雜糧粗糧,若按50%的折率計算,實際人均生產成品糧只有150公斤。

(三)家畜家禽養殖情況,61%的農户養牛,最多的8頭,最少的1頭;96%的農户養豬,最多的養有16頭,最少的2頭;38%的農户養羊,最多的26只,最少的2只;100%的農户養雞,最多的80只,最少的10只。極少數農户有少量的特種養殖,如野豬、山地雞、毛驢等。飼養業畜禽產品出售收入約佔農户收入的20%左右。

(四)種植業,截止xx年底,共種植核桃490畝,人均4.3畝,茶葉371畝,人均3.25畝,兩項合計人均種植面積達7.5畝。

(五)接受教育及培訓情況,在接受走訪的114人中,有17人上過國中,佔14.9%,中專1人,佔0.8%,其餘均為國小以下或文盲半文盲。勞動力人口中普遍接受過2—3次以上的勞動生產技能培訓(多為種養業方面的適用技術培訓)。

(六)羣眾住房情況,南美鄉拉祜族羣眾住房集中建蓋於九十年代,標準和結構統一為60—65平方米的土坯房木屋架瓦頂。

(七)村民外出勞務打工情況,在接受調查的114人中,有3人季節性地在本縣區內打點零工,年收入xx元左右。

(八)醫療衞生疫情防控網絡及體系基本健全。

以上基本數據所反映的基本狀況總體能代表和反映南美全鄉的基本現狀,基礎設施建設有了極大的改善,產業建設有了較好的規模基礎(全鄉茶葉、核桃總種植面積達32400畝,人均7.42畝),社會事業有了較大的發展。總體講,南美鄉二十餘年的扶貧開發成效顯著,成績卓著。但是,由於南美鄉的特殊歷史原因和特殊區位,目前和今後的發展中仍面臨着一系列突出問題和困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教育基礎不牢固。全鄉雖努力實現了普九驗收,但全鄉村民平均受教育程度極底,四十歲以上人口絕大多數為文盲,這部分人,他們的知識、思想、觀念決定着整個家庭的生活狀態。如:與外界的接觸聯繫,新思想、新事物的接受,對子女的教育、影響等等方面,他們佔據着主導因素。(二)收入水平極低,生活水平提高艱難艱辛。勞作一年,年底結算,所得收入不及城市職工半月工資。(三)產業單一,種養業成為經濟收入的全部依靠,羣眾生活跟隨市場潮漲潮落,起伏不穩。(四)思想封閉、觀念落後、發展的意識不強、主觀能動性極弱。就這些問題的形成原因,可從自然歷史、現時政策兩個大的方面進行分析討論。

自然、歷史的原因分析:拉祜族同胞同眾多少數民族兄弟一樣,歷史上是經過長途遷徙,為躲避饑荒、疫病或爭鬥戰亂,不得已而選擇了深山老林為棲息地,從此過上了幾乎與外面的其它民族完全隔離的半獵半農生活,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獨處百年乃至幾百年,每一步都飽含辛酸與血淚。在人類社會發展的快速進程中他們被拉下了,掉隊了,思想封閉意識滯後就在所難免。新中國成立,黨的民族政策使各兄弟民族在政治上翻了身、當家作了主,但在經濟上,國家還無力全方位顧及,尤其無力顧及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同胞的經濟發展扶持。近四十年的時間,使貧困地區少數民族的經濟及社會發展與內地漢民族相比,形成了巨大的差距,到了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的今天,全國經濟發展日新月異,再次相比,貧困地區少數民族羣眾更顯積弱積貧,與內地其它發展快的地區相比,又形成了新的更加巨大的差距,南美拉祜族鄉的現狀就是一個較為典型的例子。歷史上長期積澱下來的自然條件、經濟基礎和思想觀念意識差距和現代幾十年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等等方面的巨大差距,用這十幾年的時間,是難以做到儘快改變和全面較快發展的。因為,各少數民族所處的區域區位條件、經濟發展基礎、致貧因素的複雜性千差萬別,同樣的政策、同樣的手段、同樣的扶持標準,往往難以收到同等的效果,這就是特殊貧困類型的特殊性。

現行政策分析:自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全國性的扶貧攻堅給貧困山區的脱貧發展事業帶來了希望和契機,特別是“十五”、“xx”近xx年的時間中,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進一步加大了扶貧投入力度,扶貧開發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提升階段,各民族貧困羣眾的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得到較大的改善和提升。但南美鄉屬於特殊區域的特殊羣體,生活在這裏的南美鄉拉祜族羣眾的脱貧步履艱難,經濟發展和生活狀況的改善依然緩慢,儘管各級政府投入了甚至比其它貧困地區更大的力量,但仍然無法與其它地方實現同步解困。從現時政策角度分析,我們認為有如下方面值得研究。首先,現行扶貧政策強化了普遍性,弱化了特殊針對性,內地與邊疆、普遍情況與特殊情況一個標準一把尺子,突出重點和針對性缺乏。其次,項目資金的扶持方式和標準散而少,集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減弱,如,以自然村為單位的15萬元的補助和幾十萬元一個項目的產業扶貧。第三,項目資金整合匹配,全國全省一個標準要求,使貧困地區的發展雪上加霜,地方財力弱就意味着爭取項目的機遇和條件有限,實施項目難度大也就意味着項目少安排或不安排,發展差距也就隨着機會條件的多少,實施能力的強弱因此而明顯的拉開,這是否是人為的、政策的因素造成越來越大的發展差距?值得思考研究。第四,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特殊政策的貫徹實施存在着具體或細化不夠的問題。如少數民族教育的發展、人才的培養使用等等。有特殊或優惠政策,但實踐中沒有做到,體現不出來。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要靠人才,人才靠教育培養,官員領導、專家學者、幹部員工是人才,種地養牛、務農經商是人才,任何領域都需要有知識、有技能、有發展意識和能力的人。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的發展,政策需要特殊,實踐更需要特殊。教育基礎差是現時,人才培養、使用的門檻最需要特殊,若只按現行的升學就業加5分、10分照顧少數民族(幾個特少民族更突出)子女永遠也進不了門(那這5分、10分的優惠是專為鑽空子改族別的漢族老大哥設置的了)。這種惡性循環,若在類似南美鄉這些地方得不到遏制,各民族共同小康,共同富裕就是空話。像南美鄉這樣一個特殊區域,如果新的勞動者一代又一代都處在文盲狀態中,要脱貧發展實在是希望渺茫。

四、政策措施建議

南美地處山區,山寬地闊,適宜種養業的發展。目前已建成的茶葉、核桃基地,標準高,管護力,已頗具規模,若市場情況好,再過5至xx年,兩產業將給農民帶來不菲的收入。如前所述,南美鄉的基礎設施、產業建設、社會事業基礎等都有一個良好的現時基礎。當前和今後着重是研究好現有成果的鞏固和提升全鄉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政策措施方面提以下建議:

(一)抓教育,切實把人口素質提高與少數民族人才培養作為社會經濟發展實現可持續的重要措施長抓不懈。一抓基礎教育。控制和杜絕新文盲產生,國家實行全免費選送部分拉祜子女進入上一層學校接受教育,力爭初高中畢業生在鄉村人口中佔相當的比重,逐步使他們成為勞動生產活動中的主力軍,農村家庭中的當家人,如此,山鄉觀念的轉變,走出封閉才有平台和希望;二抓職業技能培訓。中專技校、大專院校破格招收特少小民族學生,必要時辦特殊民族班,通過特殊措施培養,讓拉祜族後代回到本地、本鄉或他鄉就業、打工,在不同崗位上影響和帶動本民族,通過外出讀書,勞務打工等方式,更多地接觸外面的世界,使封閉意識得到逐步改變;三抓優先錄用。在公務員招收、提職提幹過程中,只要具備基本的條件和素質,應儘量放低門檻,制訂特殊准入制度。現象上看只是解決照顧了一個或一批人,更深的意義在於關愛了這一個民族,讓這一措施促動和影響該民族增強求學上進的思想和意識,樹立發展的慾望和信心。

(二)繼續加大對南美鄉的扶貧投入。重點放在兩個方面:一是產業的提升。在產品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等方面着力,最大限度發揮產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二是抓好市場鏈節。要通過招商引資等方式,依託龍頭企業,把農民帶入市場,把產品變為商品,讓農民獲得最優的收入。

(三)在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進一步改善發展條件和基礎的同時,積極探索產業結構調整。應加強拉祜民俗文化的收集整理和宣傳,開發民俗旅遊。充分利用好良好的自然生態和茶葉、核桃、竹子等產業的沿途佈局景觀,在加強環境保護的同時,依託南美鄉離臨滄城近(48公里),可直達雙江勐庫的特殊交通地理位置優勢,開發度假休閒項目,帶動當地二三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

(四)注重當地農特優產品的生產、銷售推介,注重拉祜傳統手工藝品的挖掘開發,讓大山藴藏的各類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為脱貧致富,發展經濟作出應有的貢獻。

【第2篇】2022縣扶貧開發辦公室政風行風建設情況述職報告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代表:

合水縣扶貧辦政風行風建設工作以全力推進扶貧攻堅為總攬,以創造一流的工作作風和服務意識為宗旨,以建設依法、高效、清廉的扶貧行政機關為目標,集中力量在抓緊、抓細、抓實、抓出成效上下功夫,努力實現思想觀念大解放、能力素質大提升、工作效率大提速。有力的促進了全縣扶貧開發工作的進程。現做如下述職,敬請評議。

一、強化組織領導,為政風行風建設工作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

我辦把政風行風建設工作作為扶貧開發工作的一項重要措施,切實加強對政風行風建設的組織領導。一是及時成立機構。成立了主要領導牽頭,分管領導負責的政風行風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確定專人辦理業務。二是制定工作計劃。按照縣上政風行風工作會議精神,結合我辦扶貧工作實際,制定出了《合水縣政風行風建設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工作目標,階段任務,工作步驟和具體措施,做到了有的放矢。三是加強制度建設。先後建立完善了崗位責任制,股室分工制,領導分管責任制,績效考評制等多項規章制度。形成了主任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股室配合抓的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

二、創新工作機制,把工作的重點放在為貧困村改善基礎條件和培育支柱產業上

具體工作中,我們把政風行風建設工作貫穿於扶貧開發工作始末,把政風行風建設工作的落腳點放在全心全意為貧困鄉村辦實事上去。xx年以來,我辦共爭取各類財政扶貧資金4276萬元,實施整村推進項目19個,整鄉推進項目2個,建立貧困村互助資金協會9個。共為貧困村新修村組道路16條108公里,土峴子5處,排水渠1500米,涵洞13個;新打機井2眼,建水塔2座;壓設輸水管道9處47.5公里,新打小電井40眼;新栽蘋果樹19500畝,建果窖160座,建鋼架蔬菜大棚260座,建暖棚豬舍488座,新購良種仔豬2440頭,新建暖棚牛舍182座,購基礎秦川良種母牛182頭;種植雙壟溝播地膜玉米3萬畝,新建村科技培訓中心13處,完成科技培訓8400人(次)。使貧困村組的基礎條得到了明顯改善,增收產業得到了顯著提升。我縣扶貧工作連續兩年全市考核第一名,榮獲全省一等獎。

三、完善辦事程序,為羣眾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

扶貧開發工作本質是面向基層,面向羣眾。在辦理扶貧業務過程中,我們堅持要求“以人為本,高效服務”的原則。以“一張笑臉相迎,一句請坐交談”的熱情,以“耐心詢問、細心解答、公心辦理”的態度,確保各個工作環節銜接緊密、有序、高效、便捷。先後共為貧困村編報各類扶貧項目計劃360多個,簽訂項目合同120多份,撥付扶貧資金800多筆,按時辦結和羣眾滿意率均達到了100%。

四、堅持政務公開,促進扶貧開發工作公開、公正、規範、透明開展

根據縣委、縣政府關於進一步深化政務公開實施意見的要求,結合本辦實際,我們深入研究制定了政務公開工作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了政務公開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工作目標、對內對外公開的內容、形式、措施等,建立政務公開目錄。採取公開欄、張榜公佈、宣傳標語等形式,重點對扶貧辦內設機構、人員職責、受理事項、辦事流程圖以及規章制度;扶貧項目的申報、審批依據和程序。工程類項目招投標制度的主要事項等。充分發揮幹部職工及貧困羣眾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得到了羣眾監督,做到公開、透明,確保了工作高效、合法、有序的開展。

【第3篇】關於全縣扶貧開發工作情況的調查報告

一、基本評價

(三)以人力資源開發為重點,不斷提高貧困人口的綜合素質。堅持把實施雨露計劃培訓作為提高貧困農民的整體素質和轉移就業能力的有效載體,有效整合陽光工程、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等培訓資源,積極推進貧困農民參與農業適用技術培訓,提升貧困農民的勞動技能水平和致富能力。2022年以來,全縣累計完成雨露計劃培訓1500多人,累計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100多場次,培訓貧困農民3萬多人,轉移安置就業1400人,全縣通過培訓後外出務工人數達4萬餘人,逐步形成了以培訓促轉移、以轉移就業促增收扶貧新模式。

(五)以社會扶貧為重點,不斷增強扶貧開發合力。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幫扶的原則,積極組織開展縣直單位駐村幫扶活動和百企反哺活動。全縣縣直單位每年為貧困村、貧困户興辦實事500多件,捐贈和爭取扶持資金200多萬元,建立結對幫扶基地100多個,建立農家書屋40多個,累計向貧困村捐贈各類書刊5萬餘冊。累計有50家民營企業支持貧困村建設,為貧困村捐資捐物折款500多萬元。扶貧開發工作的紮實推進,有效改善了幹羣、黨羣關係,營造了全社會參與、支持扶貧開發工作強大合力。

調查組在充分肯定我縣扶貧開發工作所取得明顯成效的同時,認為還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社會幫扶體系還未完全形成。二是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較差。三是扶貧開發的任務越來越重。四是扶貧開發爭取資金難度越來越大等。

二、相關建議

為深入推進做好扶貧開發工作,調查組提出如下建議:

(二)進一步完善扶貧開發工作計劃。要根據國家、省市扶貧綱要進一步完善扶貧開發計劃,確保扶貧開發工作在科學規劃指導下有效推進。要加大全縣貧困人口的普查力度,掌握貧困人口的現狀、需求、脱貧路徑,為扶貧計劃推進提供科學依據。要堅持城鎮農村統籌規劃,各鄉鎮、村要結合縣域總體規劃因地制宜,作出具體扶貧規劃,做到上下銜接協調推進。

(三)進一步提高貧困人口綜合素質。要以雨露計劃為載體,進一步豐富形式、拓寬渠道,不斷創新提高貧困人口素質的方式方法,充分調動相關部門、鄉鎮、村居的工作積極性。要把扶貧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等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多種渠道的提高貧困人口的技能素質、就業素質、文化素質,充分調動扶貧對象自主脱貧的積極性。

(四)進一步提高產業化扶貧效果。要堅持把扶持貧困村和貧困羣眾發展壯大增收產業,作為實現開發式扶貧的着力點,努力發展特色產業,增加羣眾收入,從根本上使貧困人口走出困境脱貧致富。要鞏固現有產業化建設成果,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幫助貧困人口提高生產技能,指導扶貧對象加強產業管理,發揮產業脱貧效益。

(五)進一步拓展開發式扶貧資金渠道。要進一步加大對上爭取的力度,打好遠安不列入整體對外開放縣和比照享受西部大開發政策牌,積極向上爭取政策和資金支持。要認真總結資金捆綁扶貧的好做法、好經驗,整合各類資源投入到重點貧困村,用於推進重點村項目建設。要繼續開展社會扶貧,調動方方面面的扶貧幫扶積極性。要不斷增加財政投入,嚴格扶貧資金管理,確保扶貧資金專款專用,營造良好的對上爭取環境,確保扶貧開發工作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多地貢獻。

【第4篇】省扶貧開發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省人大農委組織調研組赴贛州、吉安市及所轄的於都、興國、萬安縣,就我省扶貧開發工作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組通過聽取彙報、召開座談會、實地考察扶貧項目、走訪貧困農户等方式,瞭解各地貫徹落實《江西省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xx-2022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和特困片區扶貧攻堅等情況,聽取基層幹部羣眾對深入推進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現將調研主要情況報告如下:

一、近三年來我省扶貧開發取得的成績十分顯著

【第5篇】某縣扶貧開發工作情況調研報告

某縣扶貧開發工作情況調研報告

_____縣是集“邊、山、少、窮、戰”為一體的全國首批重點扶持開發縣,位於_____省南部,與越南山水相連,國境線長153公里。全縣國土面積3096.86平方公里,轄八鄉一鎮,81個村委會2個社區756個村民小組,世居哈尼、彝、瑤、傣、拉祜、漢六種民族,總人口215833人,少數民族人口212778人,佔總人口的98.6%,其中,哈尼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8.2%,是全國哈尼族人口比例最高的縣。20xx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實現78177萬元,同比增長20.8%,財政收入8355萬元,增長36.5%,地方一般預算支出47499萬元,增長35.4%,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1618元,增長15.1%。

一、歷年扶貧開發情況

(一)歷年扶貧開發情況

1986年,_____縣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級重點扶持縣。全縣累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9281.2萬元,建成153個温飽示範村,15個重點村、113個整村推進村、2個小康示範村,安居温飽農户3668户16510人,組織輸出勞務85000人次,解決了8萬多貧困人口的温飽,農民人均純收入從486元增加到1406元,農民人均口糧從280公斤增加到310公斤。

截止20xx年年底,共經實施項目的村有273個,其中,大興鎮36個,涉及10個村委會36個村民小組3931户17690人;牛孔鄉31個,涉及10個村委會31個村民小組1624户7308人;大水溝鄉26個,涉及7個村委會26個村民小組1828户8226人;大黑山32個,涉及8個村委會32個村民小組3101户13954人;半坡14個,涉及5個村委會14個村民小組685户3082人;戈奎32個,涉及8個村委會32個村民小組2964户13337人;平河28個,涉及10個村委會28個村民小組1783户8025人;三猛46個,涉及8個村委會46個村民小組2752户12386人;騎馬壩28個,涉及7個村委會28個村民小組1523户6853人。

(二)取得的成效

1、羣眾解決温飽步伐加快。通過推廣“兩雜”,發展冬季農業,項目村羣眾糧食獲得了豐收,通過推廣科學養豬、種植蔬菜、改造低產茶園、發展經濟林果,羣眾經濟收入不斷增加。

2、羣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為今後穩定解決温飽打下了基礎。通過建設衞生路、架電、通路、豬廄、沼氣、廁所、人畜飲水、安居工程、新開農田、新修水溝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養殖業、經濟林、冬季農業等途徑,各項目村實現了通路、通電、通水,科學養豬、科學種田,節約能源、保護生態等目標,為下一步穩定解決温飽和更進一步發展打好基礎。

3、村容村貌,羣眾精神面貌改觀,生態得到改善。通過文化活動室、衞生路、廁所、豬廄、沼氣等項目建設,改變了昔日豬、雞到處跑,遍地豬牛糞的不衞生狀況和羣眾砍樹燒火的習俗,村子的衞生面貌明顯改觀,森林得到有效保護,生態明顯改善,通過村廣電工程、學校、衞生室的建設,改善了教育文化設施,豐富了羣眾文化生活,通過科技培訓,提高了勞動者素質,羣眾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出現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4、養殖業科技含量提高。各項目村建設前養豬大都採用放養,熟喂的老辦法,出欄一頭肥豬需一年半至兩年,效益很低,户均僅有1-2頭豬,通過扶持建蓋豬廄,培訓技術,更換品種,實行廄養和科學餵養等項目建設後,疾病得到控制,存活率明顯提高,出欄週期縮短,效益顯著提高。

5、起到了示範樣板作用。項目村建設不但本村羣眾受益,也對周邊村寨產生了輻射作用,起到示範樣板作用,周邊村寨紛紛效仿,全縣兩個文明建設步伐明顯加快。

(三)經驗和做法

1、加強領導,建立健全工作機構,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一是在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各項目鄉鎮以主要領導為組長的扶貧項目實施工作領導小組,以規劃組織、落實資金管理、項目的建設及檢查驗收等各個環節嚴格把關。二是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建立嚴格的扶貧工作責任制,落實責任人,做到了扶貧項目實施一項,鞏固一片,帶動一方。

2、突出重點,促進農民增收。一是認真貫徹落實扶貧開發工作的“一體兩翼”戰略,圍繞整村推進、產業發展、勞動力轉移培訓和易地扶貧開發等扶貧項目,突出工作重點穩步推進。二是以扶貧項目為載體,因地制宜,積極引導貧困羣眾,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增加收入。三是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向

二、三產業轉移,充分發揮貧困地區勞動力資源優勢,切實加強培訓和轉移工作,不斷提高自身發展能力。

3、嚴格項目資金管理,發揮資金效益。在項目資金管理上,繼續堅持財政扶貧資金報賬制度、項目責任人制度和扶貧資金項目公示公告制度,資金實行專户管理,專項存儲,封閉運行,樹立扶貧資金是“高壓線、救命錢”的思想。

4、積極引導貧困人口,發揚自力更生 、艱苦奮鬥的精神,解決温飽、消除貧困。轉變“要我幹”的被 動思維方式為“我要幹”的積極、主動、向上的思維方式。

5 、創新扶貧開發機制。形成政府主導,單位幫扶,社會參與,各方支持的格局,在產業發展上在大水溝鄉開展“無償投入,有償使用,長期滾動,受益羣眾”試點工作,在村容村貌整治上,組織發動羣眾投工投勞,整合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種渠道的資金,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力度,抓出亮點。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_____縣扶貧開發工作經過20多年的艱苦努力,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由於建縣晚(1958年建縣),社會發育程度低,經濟基礎薄弱,生產力低下,貧困程度深,貧困面大。一是自然條件差。全縣3096.86平方公里總面積中,沒有一塊足以1平方公里的平地,山高谷深,交通不暢,信息閉塞,生態環境惡化,自然災害頻繁的局面沒有根本得到改善,因災年返貧的狀況依然突出。二是貧困程度深。到20xx年底,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在1067元以下還有8.09萬人,其中758-1067元之間的3.27萬人,758元以下的4.82萬人。目前全縣還有4150户20750人居住在茅草房、籬笆房或破房中,極少數特困農户衣不遮體,食不果腹,居不蔽風雨,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三是農民素質低。由於教育起步晚,科技落後,勞動者素質低,生產方式落後,思想觀念陳舊,接受先進思想、先進觀念和推廣實用技術的能力緩慢,科技普及率低。四是縣級扶持能力弱。因縣域經濟增收緩慢,縣級可支配財力十分有限,談不上拿出資金搞開發式扶貧。

三、貧困人口分佈

(一)少數民族貧困人口分佈

以1300元為貧困線標準,到20xx年年底,全縣還有貧困人口142190人。具體分佈情況如下:大興鎮總人口有48094人,其中貧困人口28352人,主要為哈尼族、彝族、瑤族,分佈在牛洪、岔弄等11個村委會;戈奎鄉總人口有20507人,其中貧困人口14664人,主要為哈尼族、彝族,分佈在加梅、哈魯等8個村委會;牛孔鄉總人口31414人,其中貧困人口20591人,主要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分佈在者俄、模東等12個村委會;大水溝鄉總人口19174人,其中貧困人口12847人,主要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分佈在大水溝、龍普等9個村委會;大黑山鄉總人口有19862人,其中貧困人口12717人,主要為哈尼族、拉祜族,分佈在拉龍、老白寨等8個村委會;半坡鄉總人口9909人,其中貧困人口6005人,主要為哈尼族、拉祜族,分佈在二甫、哈的等6個村委會;騎馬壩鄉總人口12711人,其中貧困人口8643人,主要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傣族,分佈在莫洛、杯倮等8個村委會;三猛鄉總人口24949人,其中貧困人口17715人,主要為哈尼族、彝族、分佈在桐株、塔甫等8個村委會;平河鄉總人口29213人,其中貧困人口20656人,主要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瑤族,分佈在大頭、東哈等11個村委會。

(二)未納入規劃貧困村數及分佈

未納入“十一五”期間整村推進規劃和未扶持過的的貧困村數有426個,其中,大興鎮47個,戈奎鄉25個,牛孔鄉81個,大水溝鄉63個,大黑山鄉41個,半坡鄉14個,騎馬壩鄉34個,平河鄉54個,三猛鄉67個。

(三)已扶持過但未解決貧困的村及分佈

截止20xx年年底,已經扶持過的村寨有273個,其中,大興鎮36個,戈奎鄉32個,牛孔鄉31個,大水溝鄉26個,大黑山鄉32個,半坡鄉14個,騎馬壩鄉28個,平河鄉28個,三猛鄉46個。但都未能脱貧致富,主要原因是:一是投入不足多為每個財政才補助15萬元,由於_____縣交通不便,建設成本高,而_____財政薄弱,無法增加投入,內地可建設2個項目村的資金在_____縣只能建設一個項目,甚至1個也建設不了;二是自然災害反貧,由於防災能力弱等原因,脱貧後反貧現像嚴重。

四、進一步加大扶貧力度的基本思路、目標任務、具體措施和政策建議

(一)基本思路

先急後緩,先易後難,統一領導,統一安排,主要工作思路是進一步加強路、電、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和投資環境,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加快優勢資源開發,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擴大縣級財源,增加羣眾收入;大力推廣農村實用科學技術,提高科技含量。開展衞生、文化、廣電等設施建設,促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通過十年努力,實現人均1畝基本農田地,户均3畝經濟林果,人畜飲水困難得到解決,農户通電率達95%以上,鞏固“普六”成果,實現“普九”目標,人人享有初級衞生保健,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0‰以內。

(二)目標任務

1、人均純收入達到脱貧標準線以上,人均佔有糧食360公斤以上;

2、解決貧困户的住房和困難問題;

3、基本解決適齡兒童入學難、貧困羣眾看病難、收聽廣播電視難等“八難”問題;

4、基本實現貧困村通簡易公路和村內道路硬化;

5、户均發展1-2項穩定可靠的產業增收項目,促進貧困羣眾脱貧致富;

6、貧困鄉(鎮)、村基礎設施、生態環境有較大改善,經濟快速發展,科技、教育、文化、衞生、計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羣眾文化生活不斷豐富,農民生活質量和綜合素質顯著提高,為達到致富奔小康創造條件。

(三)具體措施

1、組織保障措施。縣級扶貧開發規劃的制定和實施,由縣委、政府統一組織領導,縣鄉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落實。縣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具體負責規劃的制定和組織實施。縣直各有關部門、各單位、各鄉(鎮)要積極參與規劃的制定和實施。省、州、縣掛鈎幫扶單位積極參與規劃的實施。

2、資金保障措施。一是積極向上爭取,確保中央、省、州下達到我縣的各類扶貧資金及時足額到位;二是加大縣級投入力度,要多渠道籌措資金,增加投入;三是積極組織社會各界支持扶貧開發,鼓勵鄉(鎮)、村及貧困户加大自籌資金的額度(包括貧困户投工獻料折算資金);四是加強資金管理和監督。

3、政策保障措施。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扶貧政策法規和實施西部大開發政策,結合我縣扶貧開發工作的實際,制定和完善更加有利於搞好新階段扶貧開發的特殊政策,吸引縣內外各種經濟組織和能人開發我縣的各類資源,促進和帶動縣內經濟發展。

4、技術保障措施。縣直有關部門和鄉(鎮),要根據規劃實施的項目任務,建立和完善切實可行的技術指標體系,從適宜技術的選擇、應用和推廣等方面搞好技術服務。

(四)政策建議

1、進一步加大萬村建設千村推進的力度和社會幫扶力度。因我縣山高谷深,交通不暢,羣眾貧困程度深,自我發展能力弱,項目建設成本高,向上級爭取每年多增加萬村建設千村推進項目,每個項目增加到50萬元以上,以促進萬村建設千村推進項目的順利開展。

2、扶貧先扶智,治窮先治愚。要徹底拔掉窮根,必須重視經濟和科技、教育、文化、人才,不斷提高勞動者素質,走科技脱貧致富之路。但由於貧困,使大批少數民族兒童無法入學,或因家庭困難而中途輟學者居多,現代耕作方式和實用科學技術難以推廣,因此向上級爭取政策傾斜,在全縣全面推行“三免”政策,每年補助一定的農業科技培訓資金。

3、加大產業扶持力度。我縣尚有142190人分困線下,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向上級爭取每年增加一定的產業扶貧資金,以增加農村經濟收入,促進貧困地區脱貧致富。

4、增加安居房投入。_____縣人民羣眾缺乏經濟來源,無法增加投入,向上級組織爭取項目資金,增加安居房建設資金,希望每户補助金額增加到6000元以上。

【第6篇】2022年度扶貧開發工作自查情況的報告

今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扶貧辦的大力支持下,我鄉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按照“整村推進”的工作思路,積極倡導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大力實施扶貧重點工程,紮紮實實做好各項工作,如期完成了各項任務,取得了新的成效。現將一年來的主要工作總結如下:

一、因地制宜,實施產業扶貧增強經濟實力;

鄉黨委、政府在整村推進工作中,堅持“政府引導、資金扶持、典型帶動、整體推進”的扶貧思路,把發展種養加工業、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與整村推進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大力開展產業扶貧,以支柱產業支撐貧困村經濟發展,提高了貧困村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能力,構築了穩固的返貧防禦體系,全年共有444個貧困户脱貧。

一是堅持分類指導,選準產業重點

貧困村所處的區位、自然條件和資源分佈各有不同,發展產業必須從實際村情出發,立足資源優勢,因村而異確定發展重點。為此,我們組織農、林、水、牧等專業技術人員,在深入實地調查研究、充分評估論證、聽取羣眾意見的基礎上,依據各地的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逐村制定了系統、科學的產業發展規劃。如我們在金崗山村重點扶持發展茶果業,在大河衝村發展藥材和特種養殖,在何畈村重點扶持發展畜禽養殖。

二是推進基地建設,壯大產業規模

基地建設是產業發展的基礎。我們按照“協會+基地+大户+貧困農户”的模式,通過扶持協會、基地和大户,帶動貧困農户發展專業生產和經營,整體推進規模產業基地建設。一年來,全鄉七個貧困村共有0.6萬人建立了種養基地,開發水域0.1萬畝,發展生豬0.5萬頭、牛0.15萬頭、羊1萬頭、家禽8萬羽。

三是強化科技扶貧,提高開發效益

二、強化管理,確保證項目順利實施

一是突出重點,把項目建設當做一場重大戰役來打

項目資金來之不易,如何把資金用在刀刃上,確保工程質量是至關重要的大事。首先嚴格規定,搞好工程發包工作,用一週時間在鄉電視台播放邀標公告,提高參與競爭面。根據圖紙,堅持“節約、實用、安全”的原則,認真搞好工程預算,企業中標後,以文字形式,鄉政府與其簽訂了施工合同書。其次,加強施工管理,保證工程質量和進度。在施工之前,鄉成立了工程建設指揮部,明確分工,嚴明紀律。在施工過程中,邀請縣質監站作為監理,鄉扶貧辦派一名經過專業培訓的工作人員作為甲方代表全程監督,始終堅持業主負責制,質量監理制,檢查驗收制。鄉黨政主要領導多次深入工地現場指導,邀請鄉域內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到工地進行視察,發現問題就地指出,並及時向施工單位下發整改意見書,待施工單位按要求整改後,以書面形式向工程建設指揮部報告,經驗收合格後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工程竣工後,我們首先對照施工方案進行自查,自認合格後,再向縣農開(扶貧)辦上交驗收報告,對整個工程進行檢查驗收。

二是廉潔從政,嚴把財政扶貧項目資金使用關

在施工之前,為了做到防患於未然,杜絕挪用、擠佔、貪污項目資金的違法亂紀行為的發生,鄉成立了以紀檢書記任組長、鄉財政所、農經站及項目實施村的財會人員為成員的財務管理小組,將項目資金設專帳、專櫃、專人管理,所有帳目正規,手續齊全,票據規範,無白條入帳現象。在金融單位開設專户,收支情況嚴格執行資金報告制,及時、準確報送相關單位。工程款的劃撥嚴格履行合同中按工期付款的方式。為防止施工單位剋扣、拖欠民工的勞務費,我們將這部分資金交由財政所管理,工程竣工後,由民工直接到財政所領取。我們除了在鄉村兩級政務公開欄上予以詳細公開外,還採取公告、公示的辦法在鄉電視台和所在村人口集體地予以播放和張貼,接受各方面監督,接受主管部門的財務審計。

三是造管並重,把管護工作作為一項“永不竣工的工程”常抓不懈

創新管護機制,派專人常年養護,確保工程長期發揮效益,造福人類。及時安裝好永久性標誌牌,讓羣眾永記黨和政府的恩澤。

三、因材施教,狠

抓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

全年共培訓學員175人,轉移就業174人,同時還在務工地設立了聯絡處,保證了就業學員的就業穩定性。

一是加強領導,成立專班

鄉黨委、政府對全鄉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非常重視,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部署。為了加強對這一工作的領導,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領導小組進行了調整,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成立工作專班,具體負責全鄉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形成了工作有專班、部門相互協調配合,齊抓共管的好局面。

二是落實目標,明確責任

根據《_____縣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實施方案》的要求,根據各培訓基地的基礎條件,將全年175人的轉移培訓任務分解落實到各村,為了強化責任,鄉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領導小組與各村簽訂了培訓合同,確保任務全面完成。

三是廣泛宣傳,形成輿論

利用電視、各種會議、羣團組織廣泛宣傳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政策、措施,進行了正確引導,既讓全鄉中青年農民知道參加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好處,推薦就業的安全性,又瞭解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崗位、就業去向,激發了農村青年自願參加學習,勇於外出創業,增收致富。

四、認真抓好其他各項工作

2022年的扶貧工作任務艱鉅,我們在搞好重點工作的同時,也狠抓了其他基礎性工作。一是做好農村貧困人口的建檔立卡調整工作。二是按時上報縣農開(扶貧)辦所要的各種報表和材料。三是準時參加各種會議。

一年來,我鄉扶貧開發工作雖然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但離上級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如勞動力培訓招生工作比較困難等。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發揚優點,糾正缺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力爭把好事辦實,實事辦好,為實現“整體脱貧,共同致富”的目標而努力。

五、2022年扶貧開發工作打算

2022年,我鄉要繼續以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按照縣委、縣政府的總體工作部署,圍繞“整村推進”的工作思路,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工作力度,搞好各項扶貧重點工程,努力開創扶貧開發工作的新局面。

1、提高科學素質,搞好科技扶貧和農民工培訓基地建設

我們要繼續搞好科技扶貧工作,有針對性地加強科普知識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在貧困村大力普及和推廣農業先進實用技術,積極引進、選育、推廣優良品種;擴大與科研院所的聯繫,邀請專家和技術人員到貧困村傳經授寶;擴大貧困村的勞務輸出,鼓勵貧困農民外出打工,回來後為當地經濟發展服務;實現勞動力轉移培訓0.03萬人,為貧困村培養實用技術人才。

2、積極爭取資金,全面完成扶貧項目庫建設

積極爭取扶貧資金保證金崗山村公路建設項目順利實施,同時,要切實加強對扶貧資金管理使用的檢查、監督,建立健全跟蹤檢查、項目驗收制度,確保扶貧資金合理有效使用。此外,要全面完成扶貧項目庫建設,為實現扶貧項目的科學管理和有效監督奠定基礎。

3、加強自身建設,充分發揮職能作用

鄉扶貧辦承擔着組織實施新階段扶貧開發的艱鉅任務。為此,我們要進一步理順扶貧機構,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不斷加強思想作風建設,增強扶貧幹部隊伍自身素質,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充分發揮扶貧部門的職能作用,並切實增強其協調管理能力,努力開創全鄉扶貧開發工作的新局面。

【第7篇】縣扶貧開發工作情況調研報告

xx縣是集“邊、山、少、窮、戰”為一體的全國首批重點扶持開發縣,位於xx省南部,與越南山水相連,國境線長153公里。全縣國土面積3096.86平方公里,轄八鄉一鎮,81個村委會2個社區756個村民小組,世居哈尼、彝、瑤、傣、拉祜、漢六種民族,總人口215833人,少數民族人口212778人,佔總人口的98.6%,其中,哈尼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8.2%,是全國哈尼族人口比例最高的縣。xx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實現78177萬元,同比增長20.8%,財政收入8355萬元,增長36.5%,地方一般預算支出47499萬元,增長35.4%,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1618元,增長15.1%。

一、歷年扶貧開發情況

(一)歷年扶貧開發情況

1986年,xx縣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級重點扶持縣。全縣累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9281.2萬元,建成153個温飽示範村,15個重點村、113個整村推進村、2個小康示範村,安居温飽農户3668户16510人,組織輸出勞務85000人次,解決了8萬多貧困人口的温飽,農民人均純收入從486元增加到1406元,農民人均口糧從280公斤增加到310公斤。

截止xx年底,共經實施項目的村有273個,其中,大興鎮36個,涉及10個村委會36個村民小組3931户17690人;牛孔鄉31個,涉及10個村委會31個村民小組1624户7308人;大水溝鄉26個,涉及7個村委會26個村民小組1828户8226人;大黑山32個,涉及8個村委會32個村民小組3101户13954人;半坡14個,涉及5個村委會14個村民小組685户3082人;戈奎32個,涉及8個村委會32個村民小組2964户13337人;平河28個,涉及10個村委會28個村民小組1783户8025人;三猛46個,涉及8個村委會46個村民小組2752户12386人;騎馬壩28個,涉及7個村委會28個村民小組1523户6853人。

(二)取得的成效

1、羣眾解決温飽步伐加快。通過推廣“兩雜”,發展冬季農業,項目村羣眾糧食獲得了豐收,通過推廣科學養豬、種植蔬菜、改造低產茶園、發展經濟林果,羣眾經濟收入不斷增加。

2、羣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為今後穩定解決温飽打下了基礎。通過建設衞生路、架電、通路、豬廄、沼氣、廁所、人畜飲水、安居工程、新開農田、新修水溝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養殖業、經濟林、冬季農業等途徑,各項目村實現了通路、通電、通水,科學養豬、科學種田,節約能源、保護生態等目標,為下一步穩定解決温飽和更進一步發展打好基礎。

3、村容村貌,羣眾精神面貌改觀,生態得到改善。通過文化活動室、衞生路、廁所、豬廄、沼氣等項目建設,改變了昔日豬、雞到處跑,遍地豬牛糞的不衞生狀況和羣眾砍樹燒火的習俗,村子的衞生面貌明顯改觀,森林得到有效保護,生態明顯改善,通過村廣電工程、學校、衞生室的建設,改善了教育文化設施,豐富了羣眾文化生活,通過科技培訓,提高了勞動者素質,羣眾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出現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4、養殖業科技含量提高。各項目村建設前養豬大都採用放養,熟喂的老辦法,出欄一頭肥豬需一年半至兩年,效益很低,户均僅有1-2頭豬,通過扶持建蓋豬廄,培訓技術,更換品種,實行廄養和科學餵養等項目建設後,疾病得到控制,存活率明顯提高,出欄週期縮短,效益顯著提高。

5、起到了示範樣板作用。項目村建設不但本村羣眾受益,也對周邊村寨產生了輻射作用,起到示範樣板作用,周邊村寨紛紛效仿,全縣兩個文明建設步伐明顯加快。

(三)經驗和做法

1、加強領導,建立健全工作機構,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一是在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各項目鄉鎮以主要領導為組長的扶貧項目實施工作領導小組,以規劃組織、落實資金管理、項目的建設及檢查驗收等各個環節嚴格把關。二是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建立嚴格的扶貧工作責任制,落實責任人,做到了扶貧項目實施一項,鞏固一片,帶動一方。

2、突出重點,促進農民增收。一是認真貫徹落實扶貧開發工作的“一體兩翼”戰略,圍繞整村推進、產業發展、勞動力轉移培訓和易地扶貧開發等扶貧項目,突出工作重點穩步推進。二是以扶貧項目為載體,因地制宜,積極引導貧困羣眾,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增加收入。三是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充分發揮貧困地區勞動力資源優勢,切實加強培訓和轉移工作,不斷提高自身發展能力。

3、嚴格項目資金管理,發揮資金效益。在項目資金管理上,繼續堅持財政扶貧資金報賬制度、項目責任人制度和扶貧資金項目公示公告制度,資金實行專户管理,專項存儲,封閉運行,樹立扶貧資金是“高壓線、救命錢”的思想。

4、積極引導貧困人口,發揚自力更生 、艱苦奮鬥的精神,解決温飽、消除貧困。轉變“要我幹”的被動思維方式為“我要幹”的積極、主動、向上的思維方式。

5 、創新扶貧開發機制。形成政府主導,單位幫扶,社會參與,各方支持的格局,在產業發展上在大水溝鄉開展“無償投入,有償使用,長期滾動,受益羣眾”試點工作,在村容村貌整治上,組織發動羣眾投工投勞,整合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種渠道的資金,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力度,抓出亮點。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xx縣扶貧開發工作經過20多年的艱苦努力,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由於建縣晚(1958年建縣),社會發育程度低,經濟基礎薄弱,生產力低下,貧困程度深,貧困面大。一是自然條件差。全縣3096.86平方公里總面積中,沒有一塊足以1平方公里的平地,山高谷深,交通不暢,信息閉塞,生態環境惡化,自然災害頻繁的局面沒有根本得到改善,因災年返貧的狀況依然突出。二是貧困程度深。到xx年底,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在1067元以下還有8.09萬人,其中758-1067元之間的3.27萬人,758元以下的4.82萬人。目前全縣還有4150户20750人居住在茅草房、籬笆房或破房中,極少數特困農户衣不遮體,食不果腹,居不蔽風雨,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三是農民素質低。由於教育起步晚,科技落後,勞動者素質低,生產方式落後,思想觀念陳舊,接受先進思想、先進觀念和推廣實用技術的能力緩慢,科技普及率低。四是縣級扶持能力弱。因縣域經濟增收緩慢,縣級可支配財力十分有限,談不上拿出資金搞開發式扶貧。

三、貧困人口分佈

(一)少數民族貧困人口分佈

以1300元為貧困線標準,到xx年底,全縣還有貧困人口142190人。具體分佈情況如下:大興鎮總人口有48094人,其中貧困人口28352人,主要為哈尼族、彝族、瑤族,分佈在牛洪、岔弄等11個村委會;戈奎鄉總人口有20507人,其中貧困人口14664人,主要為哈尼族、彝族,分佈在加梅、哈魯等8個村委會;牛孔鄉總人口31414人,其中貧困人口20591人,主要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分佈在者俄、模東等12個村委會;大水溝鄉總人口19174人,其中貧困人口12847人,主要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分佈在大水溝、龍普等9個村委會;大黑山鄉總人口有19862人,其中貧困人口12717人,主要為哈尼族、拉祜族,分佈在拉龍、老白寨等8個村委會;半坡鄉總人口9909人,其中貧困人口6005人,主要為哈尼族、拉祜族,分佈在二甫、哈的等6個村委會;騎馬壩鄉總人口12711人,其中貧困人口8643人,主要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傣族,分佈在莫洛、杯倮等8個村委會;三猛鄉總人口24949人,其中貧困人口17715人,主要為哈尼族、彝族、分佈在桐株、塔甫等8個村委會;平河鄉總人口29213人,其中貧困人口20656人,主要為哈尼族、彝族、拉祜族、瑤族,分佈在大頭、東哈等11個村委會。

(二)未納入規劃貧困村數及分佈

未納入“xx”期間整村推進規劃和未扶持過的的貧困村數有426個,其中,大興鎮47個,戈奎鄉25個,牛孔鄉81個,大水溝鄉63個,大黑山鄉41個,半坡鄉14個,騎馬壩鄉34個,平河鄉54個,三猛鄉67個。

(三)已扶持過但未解決貧困的村及分佈

截止xx年底,已經扶持過的村寨有273個,其中,大興鎮36個,戈奎鄉32個,牛孔鄉31個,大水溝鄉26個,大黑山鄉32個,半坡鄉14個,騎馬壩鄉28個,平河鄉28個,三猛鄉46個。但都未能脱貧致富,主要原因是:一是投入不足多為每個財政才補助15萬元,由於xx縣交通不便,建設成本高,而xx財政薄弱,無法增加投入,內地可建設2個項目村的資金在xx縣只能建設一個項目,甚至1個也建設不了;二是自然災害反貧,由於防災能力弱等原因,脱貧後反貧現像嚴重。

四、進一步加大扶貧力度的基本思路、目標任務、具體措施和政策建議

(一)基本思路

先急後緩,先易後難,統一領導,統一安排,主要工作思路是進一步加強路、電、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和投資環境,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加快優勢資源開發,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擴大縣級財源,增加羣眾收入;大力推廣農村實用科學技術,提高科技含量。開展衞生、文化、廣電等設施建設,促進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通過十年努力,實現人均1畝基本農田地,户均3畝經濟林果,人畜飲水困難得到解決,農户通電率達95%以上,鞏固“普六”成果,實現“普九”目標,人人享有初級衞生保健,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0‰以內。

(二)目標任務

1、人均純收入達到脱貧標準線以上,人均佔有糧食360公斤以上;

2、解決貧困户的住房和困難問題;

3、基本解決適齡兒童入學難、貧困羣眾看病難、收聽廣播電視難等“八難”問題;

4、基本實現貧困村通簡易公路和村內道路硬化;

5、户均發展1-2項穩定可靠的產業增收項目,促進貧困羣眾脱貧致富;

6、貧困鄉(鎮)、村基礎設施、生態環境有較大改善,經濟快速發展,科技、教育、文化、衞生、計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羣眾文化生活不斷豐富,農民生活質量和綜合素質顯著提高,為達到致富奔小康創造條件。

(三)具體措施

1、組織保障措施。縣級扶貧開發規劃的制定和實施,由縣委、政府統一組織領導,縣鄉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落實。縣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具體負責規劃的制定和組織實施。縣直各有關部門、各單位、各鄉(鎮)要積極參與規劃的制定和實施。省、州、縣掛鈎幫扶單位積極參與規劃的實施。

2、資金保障措施。一是積極向上爭取,確保中央、省、州下達到我縣的各類扶貧資金及時足額到位;二是加大縣級投入力度,要多渠道籌措資金,增加投入;三是積極組織社會各界支持扶貧開發,鼓勵鄉(鎮)、村及貧困户加大自籌資金的額度(包括貧困户投工獻料折算資金);四是加強資金管理和監督。

3、政策保障措施。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扶貧政策法規和實施西部大開發政策,結合我縣扶貧開發工作的實際,制定和完善更加有利於搞好新階段扶貧開發的特殊政策,吸引縣內外各種經濟組織和能人開發我縣的各類資源,促進和帶動縣內經濟發展。

4、技術保障措施。縣直有關部門和鄉(鎮),要根據規劃實施的項目任務,建立和完善切實可行的技術指標體系,從適宜技術的選擇、應用和推廣等方面搞好技術服務。

(四)政策建議

1、進一步加大萬村建設千村推進的力度和社會幫扶力度。因我縣山高谷深,交通不暢,羣眾貧困程度深,自我發展能力弱,項目建設成本高,向上級爭取每年多增加萬村建設千村推進項目,每個項目增加到50萬元以上,以促進萬村建設千村推進項目的順利開展。

2、扶貧先扶智,治窮先治愚。要徹底拔掉窮根,必須重視經濟和科技、教育、文化、人才,不斷提高勞動者素質,走科技脱貧致富之路。但由於貧困,使大批少數民族兒童無法入學,或因家庭困難而中途輟學者居多,現代耕作方式和實用科學技術難以推廣,因此向上級爭取政策傾斜,在全縣全面推行“三免”政策,每年補助一定的農業科技培訓資金。

3、加大產業扶持力度。我縣尚有142190人分困線下,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向上級爭取每年增加一定的產業扶貧資金,以增加農村經濟收入,促進貧困地區脱貧致富。

4、增加安居房投入。xx縣人民羣眾缺乏經濟來源,無法增加投入,向上級組織爭取項目資金,增加安居房建設資金,希望每户補助金額增加到6000元以上。

【第8篇】xxxx年縣扶貧開發辦公室政風行風建設情況述職報告範文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代表:

合水縣扶貧辦政風行風建設工作以全力推進扶貧攻堅為總攬,以創造一流的工作作風和服務意識為宗旨,以建設依法、高效、清廉的扶貧行政機關為目標,集中力量在抓緊、抓細、抓實、抓出成效上下功夫,努力實現思想觀念大解放、能力素質大提升、工作效率大提速。有力的促進了全縣扶貧開發工作的進程。現做如下述職,敬請評議。

一、強化組織領導,為政風行風建設工作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

我辦把政風行風建設工作作為扶貧開發工作的一項重要措施,切實加強對政風行風建設的組織領導。一是及時成立機構。成立了主要領導牽頭,分管領導負責的政風行風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確定專人辦理業務。二是制定工作計劃。按照縣上政風行風工作會議精神,結合我辦扶貧工作實際,制定出了《合水縣政風行風建設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工作目標,階段任務,工作步驟和具體措施,做到了有的放矢。三是加強制度建設。先後建立完善了崗位責任制,股室分工制,領導分管責任制,績效考評制等多項規章制度。形成了主任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股室配合抓的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

二、創新工作機制,把工作的重點放在為貧困村改善基礎條件和培育支柱產業上

具體工作中,我們把政風行風建設工作貫穿於扶貧開發工作始末,把政風行風建設工作的落腳點放在全心全意為貧困鄉村辦實事上去。xx年以來,我辦共爭取各類財政扶貧資金4276萬元,實施整村推進項目19個,整鄉推進項目2個,建立貧困村互助資金協會9個。共為貧困村新修村組道路16條108公里,土峴子5處,排水渠1500米,涵洞13個;新打機井2眼,建水塔2座;壓設輸水管道9處47.5公里,新打小電井40眼;新栽蘋果樹19500畝,建果窖160座,建鋼架蔬菜大棚260座,建暖棚豬舍488座,新購良種仔豬2440頭,新建暖棚牛舍182座,購基礎秦川良種母牛182頭;種植雙壟溝播地膜玉米3萬畝,新建村科技培訓中心13處,完成科技培訓8400人(次)。使貧困村組的基礎條得到了明顯改善,增收產業得到了顯著提升。我縣扶貧工作連續兩年全市考核第一名,榮獲全省一等獎。

三、完善辦事程序,為羣眾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

扶貧開發工作本質是面向基層,面向羣眾。在辦理扶貧業務過程中,我們堅持要求“以人為本,高效服務”的原則。以“一張笑臉相迎,一句請坐交談”的熱情,以“耐心詢問、細心解答、公心辦理”的態度,確保各個工作環節銜接緊密、有序、高效、便捷。先後共為貧困村編報各類扶貧項目計劃360多個,簽訂項目合同120多份,撥付扶貧資金800多筆,按時辦結和羣眾滿意率均達到了100%。

四、堅持政務公開,促進扶貧開發工作公開、公正、規範、透明開展

根據縣委、縣政府關於進一步深化政務公開實施意見的要求,結合本辦實際,我們深入研究制定了政務公開工作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了政務公開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工作目標、對內對外公開的內容、形式、措施等,建立政務公開目錄。採取公開欄、張榜公佈、宣傳標語等形式,重點對扶貧辦內設機構、人員職責、受理事項、辦事流程圖以及規章制度;扶貧項目的申報、審批依據和程序。工程類項目招投標制度的主要事項等。充分發揮幹部職工及貧困羣眾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得到了羣眾監督,做到公開、透明,確保了工作高效、合法、有序的開展。

【第9篇】農村扶貧開發工作情況自查報告

自查報告撰寫過程中,以上行公文體裁(報告),把握客觀性、陳述性敍述。文字要簡練,避免重複,用語要準確,切忌詞不達意,文字宂長。下面是有關農村扶貧開發工作情況自查報告範文,歡迎大家借鑑!

農村扶貧開發工作情況自查報告

縣紀委監察局:

按照《中共**縣紀委**縣監察局關於開展脱貧攻堅監督檢查的通知》的要求,我鎮對自20xx年以來的農村扶貧工作進行了自查,現將自查情況彙報如下:

一、各年度脱貧任務數

20xx年我鎮共有416户1208人納入建檔立卡貧困系統,貧困發生率為2.7%,有縣列貧困村1個(xx村)。

20xx年脱貧人數為139户425人。

20xx年預脱貧人數為124户372人。

20xx年脱貧任務數為172人。

二、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網絡系統

精準扶貧工作共包含4個系統、1個網頁。2022年底錄入數據的扶貧開發建檔立卡信息採集系統,20xx年10月開通的**愛心幫扶後台管理系統,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業務管理子系統,目前正在錄入數據的脱貧攻堅六有信息平台,國務院扶貧辦雨露計劃網。

國扶辦開發的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業務管理子系統,併發放了扶貧手冊。省扶貧辦開發脱貧攻堅六有信息管理平台,要求户有表、村有冊。市扶貧辦下發了貧困户“問題台賬、幫扶台賬、脱貧台賬”一覽表。

三、農村扶貧開發項目

(一)貧困户入户項目

20xx年共實施了兩次入户項目,包括蔬菜種植、菜葉種植、柑橘種植、核桃種植、育肥豬、母豬養殖及新建住房等項目。第一批入户項目方案包含116户,376人,應撥款16.7825萬元。合20xx年10月開展的精準扶貧再識別和“回頭看”工作,我鎮有22户因不符合貧困人員認定條件,經鎮黨委研究決定:我鎮第一批實施入户項目為94户,實際撥款為13.56萬元。20xx年底通過了縣扶貧移民局的驗收,近期將報財政局撥款到户。第二批入户項目方案包含146户,425人,實際實施109户,305人,將於20xx年6月底前完成實施驗收。

(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縣列貧困村聖本村於20xx年硬化3km長3.5m寬的村道,工程總造價90萬元,其中村民自籌35萬元,投資折資19萬元,上級扶貧資金36萬元。

四、貧困户再識別和“回頭看”

精準扶貧識別及回頭看工作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和鎮紀委的全程監督下,由鎮黨政班子成員分別帶領鎮村兩級幹部入户甄別,嚴格剔除城鎮户籍人員、經商、買車、買房、財政供養人員,於12月28日核定系統人員為403户1178人(包含已脱貧人員中需清退的95人,因要求系統不能動)。及時上報清退、新增表。

五、存在的問題

一是上級對貧困户的準確定義不明朗,各部門要求不一致,比如:民政系統要求所有的低保户都要進入貧困系統,而精準扶貧系統要求必須要符合整户低保才能納入;二是貧困人員的隱形收入不能認定,比如其存款我們無法核實,為此造成人員核實不能確保100%的準確度,隨時有可能增減人員,但系統不能隨時變動。

【第10篇】關於農村扶貧開發工作情況自查報告

農村扶貧開發工作情況自查報告

縣紀委監察局:

按照《中共**縣紀委**縣監察局關於開展脱貧攻堅監督檢查的通知》的要求,我鎮對自2022以來的農村扶貧工作進行了自查,現將自查情況彙報如下:

一、各年度脱貧任務數

20xx年我鎮共有416户1208人納入建檔立卡貧困系統,貧困發生率為2.7%,有縣列貧困村1個(聖本村)。

脱貧人數為139户425人。

20xx年預脱貧人數為124户372人。

20xx年脱貧任務數為172人。

二、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網絡系統

精準扶貧工作共包含4個系統、1個網頁。2022年底錄入數據的扶貧開發建檔立卡信息採集系統,2022年10月開通的**愛心幫扶後台管理系統,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業務管理子系統,目前正在錄入數據的脱貧攻堅六有信息平台,國務院扶貧辦雨露計劃網。

國扶辦開發的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業務管理子系統,併發放了扶貧手冊。省扶貧辦開發脱貧攻堅六有信息管理平台,要求户有表、村有冊。市扶貧辦下發了貧困户“問題台賬、幫扶台賬、脱貧台賬”一覽表。

三、農村扶貧開發項目

(一)貧困户入户項目

2022年共實施了兩次入户項目,包括蔬菜種植、菜葉種植、柑橘種植、核桃種植、育肥豬、母豬養殖及新建住房等項目。第一批入户項目方案包含116户,376人,應撥款16.7825萬元。結合2022年10月開展的精準扶貧再識別和“回頭看”工作,我鎮有22户因不符合貧困人員認定條件,經鎮黨委研究決定:我鎮第一批實施入户項目為94户,實際撥款為13.56萬元。2022年底通過了縣扶貧移民局的驗收,近期將報財政局撥款到户。第二批入户項目方案包含146户,425人,實際實施109户,305人,將於2022年6月底前完成實施驗收。

(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縣列貧困村聖本村於20xx年硬化3km長3.5m寬的村道,工程總造價90萬元,其中村民自籌35萬元,投資折資19萬元,上級扶貧資金36萬元。

四、貧困户再識別和“回頭看”

精準扶貧識別及回頭看工作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和鎮紀委的全程監督下,由鎮黨政班子成員分別帶領鎮村兩級幹部入户甄別,嚴格剔除城鎮户籍人員、經商、買車、買房、財政供養人員,於12月28日核定系統人員為403户1178人(包含已脱貧人員中需清退的95人,因要求系統不能動)。及時上報清退、新增表。

五、存在的問題

一是上級對貧困户的準確定義不明朗,各部門要求不一致,比如:民政系統要求所有的低保户都要進入貧困系統,而精準扶貧系統要求必須要符合整户低保才能納入;二是貧困人員的隱形收入不能認定,比如其存款我們無法核實,為此造成人員核實不能確保100%的準確度,隨時有可能增減人員,但系統不能隨時變動。

【第11篇】2022農村扶貧開發工作情況自查報告

農村扶貧開發工作情況自查報告

縣紀委監察局:

按照《中共**縣紀委**縣監察局關於開展脱貧攻堅監督檢查的通知》的要求,我鎮對自2022以來的農村扶貧工作進行了自查,現將自查情況彙報如下:

一、各年度脱貧任務數

20xx年我鎮共有416户1208人納入建檔立卡貧困系統,貧困發生率為2.7%,有縣列貧困村1個(聖本村)。

脱貧人數為139户425人。

20xx年預脱貧人數為124户372人。

20xx年脱貧任務數為172人。

二、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網絡系統

精準扶貧工作共包含4個系統、1個網頁。2022年底錄入數據的扶貧開發建檔立卡信息採集系統,2022年10月開通的**愛心幫扶後台管理系統,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業務管理子系統,目前正在錄入數據的脱貧攻堅六有信息平台,國務院扶貧辦雨露計劃網。

國扶辦開發的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業務管理子系統,併發放了扶貧手冊。省扶貧辦開發脱貧攻堅六有信息管理平台,要求户有表、村有冊。市扶貧辦下發了貧困户“問題台賬、幫扶台賬、脱貧台賬”一覽表。

三、農村扶貧開發項目

(一)貧困户入户項目

2022年共實施了兩次入户項目,包括蔬菜種植、菜葉種植、柑橘種植、核桃種植、育肥豬、母豬養殖及新建住房等項目。第一批入户項目方案包含116户,376人,應撥款16.7825萬元。結合2022年10月開展的精準扶貧再識別和“回頭看”工作,我鎮有22户因不符合貧困人員認定條件,經鎮黨委研究決定:我鎮第一批實施入户項目為94户,實際撥款為13.56萬元。2022年底通過了縣扶貧移民局的驗收,近期將報財政局撥款到户。第二批入户項目方案包含146户,425人,實際實施109户,305人,將於2022年6月底前完成實施驗收。

(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縣列貧困村聖本村於20xx年硬化3km長3.5m寬的村道,工程總造價90萬元,其中村民自籌35萬元,投資折資19萬元,上級扶貧資金36萬元。

四、貧困户再識別和“回頭看”

精準扶貧識別及回頭看工作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和鎮紀委的全程監督下,由鎮黨政班子成員分別帶領鎮村兩級幹部入户甄別,嚴格剔除城鎮户籍人員、經商、買車、買房、財政供養人員,於12月28日核定系統人員為403户1178人(包含已脱貧人員中需清退的95人,因要求系統不能動)。及時上報清退、新增表。

五、存在的問題

一是上級對貧困户的準確定義不明朗,各部門要求不一致,比如:民政系統要求所有的低保户都要進入貧困系統,而精準扶貧系統要求必須要符合整户低保才能納入;二是貧困人員的隱形收入不能認定,比如其存款我們無法核實,為此造成人員核實不能確保100%的準確度,隨時有可能增減人員,但系統不能隨時變動。

【第12篇】山區連片扶貧開發情況調研報告

根據年度工作安排,市政協農業委員會近期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分兩組深入萬源市白沙、八台、長壩、花樓、廟坡、大竹、廟子、白果和宣漢縣黃金、新華、清溪等已經(正在)實施連片扶貧開發的鄉鎮,採取看現場、訪羣眾、查資料、聽彙報等方式,對我市秦巴山區連片扶貧開發情況進行專題調研。現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現狀及成效

2022 年國家實施秦巴山區連片扶貧開發以來,我市各級黨政抓住機遇、積極爭取、大力推進,共爭取省以上財政投入 19300 萬元(萬源市大竹河片區連片扶貧開發項目 2300 萬元,秦巴山區連片扶貧開發項目 17000 萬元),項目覆蓋 97 個鄉鎮、228 個村、11 萬多户、42 萬多人(貧困人口 11.1 萬人),全市秦巴山區連片扶貧開發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貧困人口明顯減少。 2022 年初,我市鎖定建卡貧困人口 121.61 萬人(萬源市 14.6 萬人,宣漢縣 33.36 萬人)。秦巴山區連片扶貧開發工作實施兩年來,全市農村貧困人口減少到 101.89 萬人,減少 19.72 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 18.45% 。

(二)基礎設施明顯改善。 兩年來,共新建改建貧困鄉鎮村社道路 494.3 公里 ;實施人畜飲水項目 42 個,解決了 7074 户貧困羣眾飲水困難;易地扶貧搬遷高寒山區貧困羣眾 1945 户,貧困羣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有效改善。

(三)產業發展明顯增多。 發展板角山羊養殖户 82 户,舊院黑雞養殖户 944 户;新建茶葉、核桃、中藥材等產業基地 31582 畝,貧困羣人均增收 1000 元。

(四)社會參與度明顯提高。 建立並實施了政府主導、羣眾參與、業主投入、幹部幫扶的扶貧機制,國家、省、市縣級單位為貧困村捐助了資金,資助了貧困學生。

(五)居住環境明顯改善。 結合新村聚居點打造,大力實施了貧困地區農户 “ 三改三建 ” ,村容村貌有了較大改觀,新村建設步伐加快。

二、困難及問題

(一)基礎設施較差,扶貧難度大。 貧困地區水利設施差,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弱,農業靠天吃飯格局沒有根本改變。農村公路建設滯後,村社道路不暢,交通瓶頸嚴重地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羣眾受教育程度偏低,思想相對保守,自我發展能力較差,等、靠、要思想嚴重。羣眾因災、因病致貧和返貧的現象有所發生。

(二)產業發展落後,農民增收難。 部分地方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礎設施建設和新村風貌打造上,對產業發展重視不夠,整村推進的項目村規劃栽植了核桃、茶樹,但管理十分粗糙、產業相對薄弱。產業市場佔有率低,農業技術服務體系不完善,服務設施和手段不完備,新品種、新產品、新技術推廣應用程度不高,茶葉、黑雞、中藥材、牛肉、奶牛、蔬菜等特色產業雖已有一定數量,但與大市場、大競爭的標準還有較大差距。龍頭企業帶動能力不強,農產品精深加工滯後,農業附加值低。甚至個別農業企業把工作重心放在申請國家項目補助和貸款上,帶動農民脱貧致富能力弱。全市農業專合組織雖然有 804 家,但真正運作併發揮積極作用的卻沒有幾家,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不高,產業抗市場風險能力弱。

(三)投入標準低,資金嚴重不足。 在整村推進扶貧項目中,萬源、宣漢屬於山區縣,貧困程度較深,交通、水利、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落後,項目建設成本遠遠高於其他地區。財政給予每個村 100 萬元的扶貧資金,只能修 1-2公里 村道,難以綜合推進工作,實現扶貧目標。

(四)科技人員缺乏,勞動力不足。 項目區由於經濟發展滯後不僅無法吸引外來人才,而且本地專業技術人才流失嚴重,形成 “ 本地人才留不住、外地人才引不進,越窮越缺人才、越缺人才越窮 ” 的惡性循環。同時,農村青壯年普遍外出打工,農村勞動力大量外出,在家大都是 60 、70 歲的老人,一些投工投勞工作無人蔘與,扶貧工作推進緩慢。

(五)進展不夠平衡,區域差別大。 項目安排存在差異,一些經濟條件好的村莊,通過環境整治、新村建設、結構調整、土地流轉等項目實施發展較快,但在一些經濟條件落後的邊遠山區,步伐相對遲緩,扶貧到户工作尚未真正落實;區域存在差異,市縣區之間、鄉鎮之間、村與村之間、公路沿線和城鄉結合部與邊遠山區之間差別大,工作進展不平衡;精神文明建設與經濟發展不相適應,不少農户仍然沿襲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生活習慣,一些陳規陋習難以破除,不文明行為難以克服。

三、對策及建議

(一)深化認識,強化組織領導。 一 要強化考核獎懲。 各級政府要將扶貧開發工作納入政府年度綜合目標考核,明確和細化責任,嚴格考核和獎懲。二要強化規劃統籌。整體編制扶貧攻堅規劃,統籌協調各部門的涉農資金向貧困户、貧困村和連片扶貧區聚集,統一規劃,分步實施,整體推進。三要強化政策支持。積極爭取中央和省上的政策、項目支持,尤其要爭取宣漢縣享受民族待遇縣政策,爭取宣漢、萬源等地享受革命老區扶持政策,並落實到位。同時,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扶貧開發。四要強化宣傳激勵。通過宣傳引導、項目支持、政策扶持,調動各地扶貧開發的積極性,激發貧困户自力更生、自我脱貧、走向富裕的內在動力,形成大幹大支持、不幹不支持的良好氛圍。

(二)加大投入,強化基礎設施建設。 一要爭取上級投入。彙報 爭取中央將整村推進扶貧標準由目前的 100 萬提高到 800 萬元 -1000 萬元,並將扶貧年限由目前 1 年延長到 3 年; 市 和縣(市、區)財政也要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支持力度,每年安排一定專項資金,用於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二要整合項目資金。在不改變資金性質和用途的前提下,整合資金、打捆使用,限度地發揮項目的整體作用;三要積極探索創新。逐步擴大貧困村村級互助資金試點項目範圍,鼓勵和支持互助社與其它金融機構合作,有效解決貧困村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

(三)培育產業,提高產業化經營水平。 一要科學規劃項目。 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發展區域特色明顯、比較優勢突出、市場競爭力強的特色高效產業。二要強化政策扶持。對已經確立的支柱產業,要用好用活信貸扶貧政策,降低信貸門檻,全面推廣小額貼息貸款,提高信貸扶貧效益,促進產業做大做強。三要強化龍頭帶動。大力引進和培植一批有實力、有潛力農業龍頭企業,提高農業產業化程度,輻射帶動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四要完善服務體系。積極引導和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行業協會、專業技術協會等組織的發展,鼓勵農民通過 “ 公司 + 基地 + 員工 ” 等模式,不斷提高抗市場風險能力和產品的市場佔有率;五要強化人才培養。配強配齊鄉鎮農業科技人員,大力培養和培訓一批適合本地產業發展的實用技術型人才。

(四)建設新村,發展農村社會事業。 一要加強環境整治。 抓好生態綠化、環境連片整治工程,發展農村清潔能源,配套建設鄉鎮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農村新型社區。二要促進協同發展。重視社會事業協調發展,推進貧困村農民轉移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衞生、教育事業、信息服務和市場流通一體化建設,不斷擴大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農民最低生活保障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覆蓋面,加快構建村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逐步提高農民整體素質。三要實施扶貧搬遷工程。對高寒邊遠山區、基礎設施投入較大地方的貧困農户,結合城鎮化建設,科學規劃,有序搬遷,減少扶貧成本,加速脱貧進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13ozk5.html
專題